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瓦维洛夫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7:32:19

瓦维洛夫发表的论文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Вавилов,1887年11月25日-1943年1月26日)是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其最主要的成就在于确认了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作品Земледельческий Афганистан. (1929) (Agricultural Afghanistan 《阿富汗农艺》)Селекция как наука. (1934) (Selection as science 《科学选种》)Закон гомологических рядов в наследственной изменчивости. (1935) (The law of homology series in genetical mutability 《遗传突变中的同性系法则》)Учение о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и культурных растений после Дарвина. (1940) (The theory of origins of cultivated plants after Darwin 继达尔文之后的耕种植物起源理论)以英语出版的作品The Origin, Variation, Immunity and Breeding of Cultivated Plants (K. Starr Chester译). 1951. Chronica Botanica 13:1–366Origin and Geography of Cultivated Plants (Doris Love译). 199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ISBN 0-521-40427-4Five Continents (Doris Love译). 1997. IPGRI, Rome; VIR, St. Petersburg ISBN 92-9043-302-7

俄国(苏联)遗传学家瓦维洛夫不仅是研究作物起源的著名学者,同时也是植物种质资源学科的奠基人。在20世纪20~30年代,他组织了若干次遍及四大洲的考察活动,对各地的农作系统、作物的利用情况、民族植物学甚至环境情况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收集了多种作物的种质资源15万份,包括一部分野生近缘种,对它们进行了表型多样性研究。最后,瓦维洛夫提出了一整套关于作物起源的理论。在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理论中,最重要的学说是作物起源中心理论。在他于1926年撰写的《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一文中,提出研究变异类型就可以确定作物的起源中心,具有最大遗传多样性的地区就是该作物的起源地。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瓦维洛夫对自己的学说不断修正,又提出确定作物起源中心,不仅要根据该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的情况,而且还要考虑该作物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并且还要参考考古学、人文学等资料。瓦维洛夫经过多年增订,于1935年分析了600多个物种(包括一部分野生近缘种)的表型遗传多样性的地理分布,发表了“主要栽培植物的世界起源中心”。在这篇著名的论文中指出,主要作物有八个起源中心,外加3个亚中心。这些中心在地理上往往被沙漠或高山所隔离。它们被称为“原生起源中心”。作物野生近缘种和显性基因常常存在于这类中心之内。瓦维洛夫又发现在远离这类原生起源中心的地方,有时也会产生很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那里还可能产生一些变异是在其原生起源中心没有的。瓦维洛夫把这样的地区称为“次生起源中心”。在次生起源中心内常有许多隐性基因。瓦维洛夫认为,次生起源中心的遗传多样性是由于作物自其原生起源中心引到这里后,在长期地理隔离的条件下,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

瓦维洛夫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1.中国2.印度2a.印度—马来亚3.中亚4.近东5.地中海地区6.埃塞俄比亚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8.南美(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8a.智利8b.巴西和巴拉圭。

瓦维洛夫把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和环绕地中海地区划作地中海中心;把非洲的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作为世界作物起源中心之一;把中亚作为独立于前亚(近东)之外的另一个起源中心;中美和南美各自是一个独立的起源中心;再加上中国和印度(印度—马来亚)两个中心,就是瓦维洛夫主张的世界八大主要作物起源中心。

“变异的同源系列法则”也是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认为,在同一个地理区域,在不同的作物中可以发现相似的变异。也就是说,在某一地区,如果在一种作物中发现存在某一特定性状或表型,那么也就可以在该地区的另一种作物中发现同一种性状或表型。Hawkes(1983)认为这种现象应更准确地描述为“类似系列法则”,因为可能不同的基因位点与此有关。Kupzov(1959)则把这种现象看作是在不同种中可能在同一位点发生了相似的突变,或是不同的适应性基因体系经过进化产生了相似的表型。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也支持了该理论。

此外,瓦维洛夫还提出了“原生作物”和“次生作物”的概念。“原生作物”是指那些很早就进行了栽培的古老作物,如小麦、大麦、水稻、大豆、亚麻和棉花等;“次生作物”指那些开始是田间的杂草,然后较晚才慢慢被拿来栽培的作物,如黑麦、燕麦、番茄等。瓦维洛夫对于地方品种的意义、外国和外地材料的意义、引种的理论等方面都有重要论断。

瓦维洛夫的“作物八大起源中心”提出之后,其他研究人员对该理论又进行了修订。在这些研究人员中,最有影响的是瓦维洛夫的学生茹科夫斯基,他在1975年提出了“栽培植物基因大中心)理论”,认为有12个大中心,这些大中心几乎覆盖了整个世界,仅仅不包括巴西、阿根廷南部,加拿大、西伯利亚北部和一些地处边缘的国家。茹科夫斯基还提出了与栽培种在遗传上相近的野生种的小中心概念。他指出野生种和栽培种在分布上有差别,野生种的分布很窄,而栽培种分布广泛且变异丰富。他还提出了“原生基因大中心”的概念,认为瓦维洛夫的原生起源中心地区狭窄,而把栽培种传播到的地区称为“次生基因大中心”。

洛瓦斯发表论文

现阶段,建筑企业人员如何进行瓦斯隧道施工安全,主要施工基本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中达咨询小编梳理瓦斯隧道施工安全专业建筑术语相关内容,基本情况如下:小编通过建筑行业百科网站——建筑网建筑知识专栏进行查询,梳理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相关资料情况,基本内容如下:瓦斯地层隧道施工论文瓦斯是地下坑道内有害气体的总称,其成分以沼气(甲烷CH4)为主,一般习惯即称沼气为瓦斯。当隧道穿过煤层、油页岩或含沥青等岩层,或从其附近通过而围岩破碎、节理发育时,可能会遇到瓦斯。如果洞内空气中瓦斯浓度已达到爆炸限度与火源接触,就会引起爆炸,对隧道施工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和损失。所以,在有瓦斯的地层中修建隧道,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安全顺利施工。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定:1、瓦斯隧道施工前,要依据勘测设计文件提供的隧道瓦斯最大涌出量、里程段落长度、投入机械设备及人员数量等要素,思索一定富有系数,提早做好通风设计计算,肯定施工通风风量、风速(不小于1m/s),科学选配隧道施工通风所需风机、风管的性能和规格。确保隧道空气中的瓦斯浓度稀释到允许浓度以下。2、瓦斯隧道施工通风设计计算选配通风机械设备要思索设备毛病要素,装备足够的备用设备,避免设备毛病形成洞内瓦斯积聚与超限。3、要选用防爆型风机、阻燃型防静电风管,风机距洞口20米布设。4、施工过程中增强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管理,对通风机械设备、通风管路要做到经常性维护颐养和检查,降低通风系统的毛病率、减少通风管路的漏风量,确保施工通风系统正常和通风效果。5、瓦斯隧道施工通风机必需设两路供电系统,并装设风电闭锁安装。当一路电源中止供电时,另一路电源应有15min启动,保证风机的运转。留意保证施工通风供电线路的维护、管理和检修,必需配置自发电及备用供电系统,防止因停电或供电线路毛病时形成洞内瓦斯积聚或超限。6、因停电、通风机械设备毛病等要素形成的通风系统中止运转,在恢复正常通风后,对隧道上部、坍塌洞穴、避车洞等通风不良、瓦斯易积聚的地点,瓦斯不得超越2%,当检查超越此浓度时,应中止施工,撤出人员,切断电流,中止电动机运转或开启电器开关,待停止部分充沛通风处置后,由瓦斯检测员停止再次专项检测,证明瓦斯浓度低于规则允许浓度,确认平安前方可恢复施工。7、工作面若采用局扇通风,由于局扇或供电毛病形成局扇停风时,在恢复局扇通风前,必需检查瓦斯浓度,证明爆破工作面左近20米范围内的CH4浓度不超越1%,且局扇及其开关左近10米风流中,CH4浓度不超越0.5%时,方可启动局扇通风。否则,必需先采取相应扫除瓦斯的平安措施。8、因工序衔接、施工组织等暂时停工的施工地点不得停风,不得在停风或瓦斯超限的区域停止机械施工作业。9、对施工通风系统或经过设备等出与异常时,如通风风筒脱节或毁坏等,必需及时组织修复,尽快恢复正常通风。10、发作瓦斯涌出、喷出的异常情况时,必需及时采取措施,首先思索根绝一切可能产生火源、断电、增强通风,同时尽快撤出施工人员,对隧道停止戒备,进一步研讨思索采取抽排瓦斯的详细平安措施。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袁亮能评上院士的原因如下:

1、袁亮长期工作在煤炭生产、科研一线,学风严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富于创新和团队精神,有重大工程组织能力,主持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淮南矿区及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2、其主要成就和贡献有:基于淮南矿区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开采条件,开创性提出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技术原理,成功地解决了淮南矿区安全开采技术难题,并首次提出了高瓦斯矿井设计应遵循的技术原则;在优化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技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无煤柱(护巷)煤与瓦斯共采的技术原理,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工艺技术。

3、组织完成了多项松软煤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解决了淮南矿区松软煤岩巷道支护技术难题;研究成果在煤炭行业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我国和世界低透气性煤层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经国家批准创建了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已成为煤炭行业科研、行业培训与技术推广重要基地。

4、袁亮院士1982年毕业后一直工作于淮南矿业集团,积累了大量的现场工作经验,并获得丰富的理论成果,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EI检索9篇,出版著作三部;在谢一矿工作期间负责全矿采区(区段)设计,共主持完成了14项采区设计,其中开采下解放层,A组煤开采,谢三矿井柱开采设计等均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既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又多采出煤300多万吨。

5、他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推广运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组织完成多项科研项目。还大力推进局科技进步,发展机械化,积极进行采煤方法和巷道布置的改革等,为实现全局第一个百万吨综采队做出了贡献,张集矿井经优化后5年建成,投资和工程量都比原设计减少一倍以上。

6、他认真组织科研攻关,到九五解决矿区技术难题,实现依靠科技进步,确保矿区安全生产,提高效益的目标。

巴甫洛夫发表的论文

动物只有在第一种信号系统中有更高的神经活动,这是受现实中特定刺激的制约。另一方面,人类同时具有第一和第二种形式的高级神经活动(语言)。谁首先发现了高级神经活动的模式?他就是巴甫洛夫,生理学的无冕之王。

巴甫洛夫于1849年9月14日出生在俄罗斯中部梁赞的一个牧师家庭。1870年,巴甫洛夫考入圣彼得堡大学物理系生物科学系。在军医学院学习后,他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巴甫洛夫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他一生都在研究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理学。他结束了前人对整个人类生理过程进行系统实验研究的历史,开创了生理过程实验研究的新时代。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1935年8月,86岁的巴甫洛夫主持了第15届国际大会,并被授予“世界生理学元老”称号。

巴甫洛夫在生理学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集中在三个主要领域,即血液循环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和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巴甫洛夫从事科学研究60多年,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生理学实验室里,甚至在十月革命成功的初期,没有电,没有水,所有的狗都饿死了,他没有停止研究。甚至在最后一刻,他还在草拟未来工作的计划。这位可敬的老人,为了科学,为了人民,真的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巴甫洛夫的主要著作:《心脏的传出神经》(1883)、《主要消化腺机能讲义》(1897)、《消化腺作用》(1902)、《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1923)《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1927)。

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1936)是俄国卓越的生理学家。在1935年第十五届国际生理学家大会上,巴甫洛夫又被誉为“世界最杰出的生理学家”。 巴甫洛夫于1849年9月27日生于俄国的梁赞。父亲是一个小教区的牧师,幼年时期,他家境艰难,但他学习勤奋,1870年中学未毕业就考入了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生物学部。巴甫洛夫在大学期间,学习更加勤奋,一直获得奖学金。正是靠这为数不多的奖学金才使他艰难地完成了大学学业。在大学三年级时,他听了著名解剖学家伊·法·齐昂教授关于生理学方面的一次演讲,从而激发了他学习生理学的兴趣。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把动物生理学选为主要的专修科目,并且还多选了一门化学,齐昂教授给我们所有学习生理学的学生印象非常深刻。他那精于简明地阐述最复杂的各种问题和善于灵巧地进行实验的才能,真使我们惊奇。这样的教师是令人终生难忘的”。大学二年级时,巴甫洛夫和同学阿法纳希耶夫在齐昂教授和著名组织学家奥夫骧尼夫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了一篇科学论文《论支配胰腺的神经》。这篇论文得到老师们的赞赏,1875年获学校颁发的金质奖章。1875年,巴甫洛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齐昂教授早已看中这位才华出众的青年,他聘请巴甫洛夫到自己主持的外科医学院(后改名为军事医学院)生理学研究室任助教。1876年巴甫洛夫又去了这个学院兽医学部生理实验室任实验员,他在乌斯齐莫维奇教授的领导下,开始进行血液循环生理学的研究。1878年,巴甫洛夫接受了俄国著名临床医学家彼·鲍特金教授的邀请,在他诊所的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在这里,他主要研究血液循环、消化生理、药理学方面的问题。1879年,他做了第一个著名的手术,在胰腺里装一个固定的瘘管。因科学研究成绩出色,又一次获金质奖章,以后经考试合格又留院深造两年,继续在鲍特金实验室工作。巴甫洛夫自进入这个实验室就是领导者,他在实验室里担任青年进修医师的指导老师,十多年富有成效的辛勤工作,为他奠定了成为一名卓越生理学家的基础。1881年,巴甫洛夫与学教育的卡尔捷夫斯卡娅结婚,由于生活拮据,为节省开支,巴甫洛夫不得不把妻子送到农村的姐姐家中。1883年,巴甫洛夫写了《论心脏的离心神经》博士论文,同年5月21日进行论文答辩,顺利通过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84年,任彼得堡大学生理学讲师。1888年,他发现了调节胰腺分泌活动的神经,完成了著名的“假饲实验”。1889年,他做了第二个有名的手术即食道手术。由于这些成就,巴甫洛夫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也有声誉。1890年4月24日,巴甫洛夫被任命为军事医学院药理学副教授。1891年,又兼任新成立的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学部主任,组织与领导生理学的研究工作。1897年,出版了《关于主要消化腺工作讲义》,这是巴甫洛夫一生中的重要著作之一,先后被译成几国文字,成为生理学研究的指南。1904年,巴甫洛夫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以表彰他在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取得的开拓性的研究成就。他是俄国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从1904年,到他逝世前三十余年间,巴甫洛夫转向大脑皮层的生理研究。在苏联政府和列宁的直接关怀下,1923年,他出版了《二十年来对动物进行高级神经活动的客观研究的实验》专著,这是一部浸透着巴甫洛夫研究心血的结晶。1927年,他又出版了《大脑两半球工作讲义》。1924年苏联科学院为他新建了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生理学研究所。1929年,又在列宁格勒附近的科尔托村为他建立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理学研究中心——巴甫洛夫村。1936年2月27日,这位伟大的生理学家因患流感性肺炎逝世。在他逝世前不久,他还时刻不忘未来的祖国建设者,他热情洋溢地给苏联青年写了封信,信中写道:“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等名言。我们虽然失去了这位科学巨人,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取之不尽。

创立了条件反射的说法,也提出了两个信号系统的说法,是学说的创始人,是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是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奠基人。

1890年10月的一天,在彼得堡军医学院里,一群大学生边走边议论着: “今天是巴甫洛夫教授给我们上消化生理课,到时我们一定要请教一下,‘条件反射’!”一个学生兴奋地说道。“当然!巴甫洛夫是我们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可以说是生理学方面的权威。”另一个学生应和道。 这群大学生来到教室后,见整个教室坐满了人。大家济济一堂,静等着巴甫洛夫教授的到来。 一阵铃声响过,从门口走进一位精壮的中年教授。大家不约而同地喊出:“巴甫洛夫教授!” 巴甫洛夫微笑着环视了一下教室,然后登上讲台,向大家鞠了一躬,接着便翻开教案,认真地上起课来。 这时,一个学生举手起立,朗声说道:“请问巴甫洛夫教授,什么是条件反射?” 话音刚落,同学们一下子把眼光都集中在这个发问的学生身上,弄得他十分不好意思,迟疑地坐了下来。紧接着,大家又把眼光转向巴甫洛夫教授,等待着他能回答这个问题。巴甫洛夫轻轻笑了一下,愉快地说道:“好吧!下边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便讲了起来:从前,在俄国中部的梁赞城里,有户人家养了一条狗,主人怕这条狗乱跑,就用一根很粗的锁链把它锁了起来。从此,这条狗一见人就“汪汪”乱吠,并且呲牙咧嘴,表现非常凶恶。 一天,一群孩子走过这户人家,那条狗拚命的冲着他们狂吠,孩子们远远地躲了起来,谁也不敢接近它。 这时,一个脑袋很大的孩子向狗走去,他不但没躲,反而愈来愈靠近那条狗。 同伴们一齐惊讶地喊道:“不要靠近它!这畜生要咬人呢!” “我去把锁链打开,它就不会再叫了!”这个孩子很坦然地说道。 “别打开!别打开!”小同伴们一面喊,一面吓得四散而逃。 孩子真的把锁链打开了。奇怪的是,它不仅不咬他,反而温顺地摇着尾巴,接受孩子的抚摸,从此,这条狗再也不凶恶地狂吠啦。 巴甫洛夫停了一下,看着一个个瞪大眼睛的学生问道:“大家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 学生们摇摇头,仍然瞪着眼睛,静等教授的下文。 “其实,当时我也不知道原因,只是通过研究发现:套上锁链,对那条狗来说是一种刺激,也就是一种条件。这种条件引起了它保护自己的反射,因此这条狗变得异常凶恶。而一旦打开锁链,消除了这种条件,便不再引起它保护自己的反射,因此它变得温顺起来了。”同学们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纷纷议论起来: “原来那个孩子就是巴甫洛夫教授,真了不起!” “噢!这就是条件反射,原来竟是这么简单!”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巴甫洛夫为研究动物的消化生理付出了多少代价。 1849年,巴甫洛夫出生于梁赞城的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是个传教士。1870年,21岁的巴甫洛夫带着一张“贫困证明书”,进入了彼得堡大学攻读生理学。他刻苦学习,阅读大量的书籍,大学毕业时,获得了金质奖章。后来,又转到军医学院深造,并在这所学院中度过了40多个年头。 在这期间,巴甫洛夫选择了研究消化系统的生理状况这个课题,开始长时间观察动物体内的消化活动。 他首先把狗的食道经过手术切断,把切断的食道两端缝在狗脖子的皮肤上,然后让狗饿上一段时间。 一天以后,巴甫洛夫把这只饥饿的狗拉到了实验室,在狗的面前放一盘鲜肉。狗一见鲜肉,便贪馋地吞了起来。然后咀嚼了几下就咽下去了。可是,不一会儿,咽下去的肉又掉到了食盘里。这是因为狗的食道已被切断,肉根本进不了胃里。 狗依然贪婪地吃着,盘子里的肉始终是那么多。 这只狗徒劳地吃了四五分钟后,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在通向狗胃的一根像皮管里流出了大量的胃液。 胃液不断分泌,是狗的第十对脑神经——迷走神经的冲动引起的。巴甫洛夫对这只狗的迷走神经也动过手术,已在上面引出一根丝线。现在,只要他稍微提动一下丝线,就切断了脑与胃之间的联系。结果,狗尽管还是在不断地吞咽鲜肉,但胃液却停止分泌了。 这就是著名的“假饲”实验,它可以使人们观察到狗的消化腺的分泌情况。 从20世纪初,巴甫洛夫又开始研究高级神经活动,第一次发现了大脑皮层机能的活动规律。 他又给一条狗动了手术,在狗的腮帮子上开个小孔,用一根细细的导管安在它的一个唾液腺上。当狗吃东西流唾液的时候,一部分唾液就通过导管流到了外面。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发现,只要食物落到狗的口中,它就会泌出唾液,如果食物是湿的,分泌的唾液就少些,食物是干的,分泌的就多些。这种反射活动是狗和其它一切动物生来就有的,巴甫洛夫称它为非条件反射。 但后来的实验中,他又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除了食物刺激口腔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以外,其他的刺激,比如光、声音等的刺激,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为了通俗、形象地说明这种现象,在一次实验时,巴甫洛夫举起一只柠檬,对观看实验的学者说: “诸位都知道这是柠檬,我不准备把它送到你们口中,只是让大家看一看……” 说到这里,所有在场的人的口中都流出了口水,许多人不自觉地咽了一下,并且笑出声来。 巴甫洛夫接着说:“诸位并没有吃到柠檬,却流出了口水。但诸位又是吃过柠檬的,知道它很酸,所以一见到它就流出了口水。这种流口水的反射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称它为条件反射。” 从“非条件反射”到“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苦的实验过程,这是消化生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发现,为人类在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此,在1904年,诺贝尔奖基金会该年度的生理学和医学奖金,授予了巴甫洛夫教授。要知道,巴甫洛夫是世界生理学家中第一个享有这种荣誉的科学家。 1935年,巴甫洛夫以86岁的高龄,主持了在苏联召开的第15届国际生理学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巴甫洛夫被授予“全世界生物学界元老”的称号。次年2月,这位被人们赞颂为“生理学无冕之王”的科学家去世。

巴甫洛夫第一篇论文发表后

荣辱的论据如下:1诺贝尔不愿刊登照片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 他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120 多项发明,而最突出的是炸药。瑞典的一位出版家,要发行一部瑞典名人传,他来到诺贝尔家索取这位科学家的照片。诺贝尔说自己没照片,并且也不打算为此马上照—张。出版家笑着说:“你中瑞典的大名人,名人传怎能没有您呢?”他反复恳求,诺贝尔还是不同意,并说:“你们要发行瑞典名人传,这是有意义的工作。我很喜欢订购这样一部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不过,我请求你们不要刊登我的小照。” 出版家走了,但诺贝尔对待“名”的态度却深深感动了他。2巴甫洛夫的现身说法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一个学生,实验取得成功后非常骄傲,遭遇失败后却又哭丧着脸。 巴甫洛夫严肃地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那位学生问道:“老师,您的第一篇科学论文表时,您难道不高兴吗?,巴甫洛夫回答道:“我的心情,与其说是高兴,倒不如说有点沉重。因为我想到:在科学的崎呕小路上。要想取得即使—点点进步,也是很不容易的啊!”“学者在成功面前,首先应该想到是获得成功之前的挫折和教训,而不是成功后的赞扬和荣誉。这对年轻人尤为重要。”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格式相关书籍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奖。中文名: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 外文名: 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 别名: 生理学之父,生理学无冕之王 国籍: 俄罗斯 出生地: 梁赞 出生日期: 1849年9月26日 逝世日期: 1936年2月27日 职业: 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 毕业院校: 彼得堡大学 主要成就: 创立条件反射学说提出了两个信号系统学说

文化肚饿无房户

瓦瓦是省级期刊吗

瓦笔顺:横、竖提、横折弯钩、点读音:[wǎ][wà]部首:瓦五笔:GNYN释义:[wǎ]:1.用陶土烧成的。 2.〔~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3.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wà]:盖瓦。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