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有关彝族文化的论文1500字数

发布时间:2024-07-17 19:16:37

有关彝族文化的论文1500字数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妇女地位较低。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上葬。补充: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火把节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   路南、圭山等地的彝族,节日期间,人们弹着大三弦,跳起“阿细跳月”,同时举行摔跤、斗牛等活动;楚雄、弥勒等地的彝族,也举行传统的“祭火”仪式。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赛装节  赛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表白爱情的机会。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彝族女子的服装,全靠手工桃花和刺绣,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因此,谁的衣服多、花样好,谁就会被看作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人。   与过去的赛装方式不同、现在,人们已不再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而是不停地更换新衣,有的姑娘一天要换五六套衣服。于是,赛装节上也就多了一个景致:在山管边、青树下,老人们搭起无数帐棚,烹煮着食物,忠实地为自己的姑娘守护着服装。   赛装节从一开始就有比赛的性质,这可谓是最早的时装表演。所不同的是,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装模特”。   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以四周沉寂肃穆的青山和深邃神秘的天幕为背景,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   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这种民间自娱性的歌舞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 “打歌”  遍及云南,不仅彝族,就连白族、纳西族等民族中都盛行这种歌舞形式,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如有“打歌”、“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   据考证,“打歌”系“踏歌”转音而来。早在汉唐之际,“踏歌”就曾是我国中原及南方民间十分活跃的民俗性歌舞。而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形贮贝器上所铸的“滇族羽舞”和江川李家山出土的18个垂尾人连臂环舞的铜扣饰以及凝固在云南沧源等地崖画上的舞蹈图纹,其舞蹈图案都与彝族的“打歌”形象相同,这也许可作为彝族“打歌”起源古老悠久的佐证。   至今,在云南巍山县巍宝山龙谭殿的壁画上还保留着一幅清代人绘制的"踏歌图",其情形与今天巍山彝族的打歌非常相似。庆年节  庆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彝族人民都要过庆年节,并相互拜祝,载歌欢舞,祝贺节日。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驳论文的驳法有三种: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驳论证相对于前两者更高了一个层次。议论虽有立论、驳论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完全分开的。驳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因此,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直接驳和间接驳的差别①如果直接以论点出发,那就算是直接驳论②如果通过各种论据来反驳论点的算间接驳论③如果从始至终都通过论点论据来论证中心的,就是典型的驳论文,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就是典型的驳论文章。总之,写驳论性的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②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③要注意分寸。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论文一般由 题名、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 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内容提要是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1、先确立一个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证。对“开卷有益”这种说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写驳论文;也不宜全盘肯定,写成立论文。因为这种说法既有它正确的一面。又有它不够全面的地方,所以对这个看法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从中总结出正确的论点来。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说法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2、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要防止出这样一个毛病:自相矛盾。一会儿说开卷有益,一会儿说开卷有害,令人不知所云。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文章中还要将二者的联系点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说透。3、从论证方法看,如果所读的书是坏书,则开卷未必有益,这里可以采取例证法,并辅之以引证法和喻证法,用前几年社会上黄书泛滥成灾毒害青少年作为事实论据,用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充分论证黄书的害处和读好书的益处。在此基础上,再把这两者辩正地统一起来。说明我们中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慎重地加以选择、读好书。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就将问题说得比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导思: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该题虽然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仍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文体来看,写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学生可以从是非观、处世态度、治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写好议论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1、确定论点。根据命题提供的材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诸多观点,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选准一个论点充分论证。2、选好论据。论据能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论据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①真实确凿,不能有虚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3、组织好论证结构。最常用的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有关彝族文化的论文1500字数量

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渊远的历史、古老迷人的彝族风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灿烂多姿。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饮食、起居、婚丧、服饰,待客及庆典礼仪尽可让人返朴归真,体验古老的文明之韵味。(一)历史悠久的彝族文字彝文的起源和历史,说法很多,迄今无定论,传说有毕阿史拉则(1500年前)在大森林听神鸟传经记写毕摩经书一事。据彝族谱系,毕阿史则迄今已有六十多代,美姑县人,凉山解放后仍有石砌经库,(“文革”中被毁),其可推至汉晋时期。到隋唐时期,彝文已具有一定规模,后世又续有增补,明清时代已相当发展,现在遗存的许多彝文碑刻,经典抄本,都是这段时间的产物。到目前为止各地的彝文总数在万字左右,但较常用者只有一千多字。1974年,制定了统一的彝文规范方案,简化统一的819个单字。(二)彝族古老的神话和传说故事彝族民间流传着大量的神话和传说,其中最具代表性并有彝文记录的是从史诗《勒俄特衣》中反映出的神话。史诗叙述了宇宙的变化,人类的起源,祖先的迁徙等12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故事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它以磅礴的气势,生动的形象,朴素的语言,反映了彝族人民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的一些背景。(三)彝族音乐彝族音乐丰富多彩,歌曲、舞蹈、器乐优美动人,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 歌曲有俄、雅、左、格等名目。 俄,即唱的意思,有多种曲调,如“牛牛俄”,“阿莫尼惹俄”等。 雅,这是一种独唱山歌,常在高山放牧,野外耕种或游玩演唱。演唱者一般为男女青年,多是即景生情,表达渴望自由、爱情,追求幸福的情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左,彝族称阿丝木莫左,是一种婚礼歌。 格,又叫策格或承阿古格,一种悼念死者或祭祀活动时演唱的歌曲,也是因为“阿古阿……哦叹嘎啦”为每段开头而得名。这是一种合唱的歌曲,一般以十人为一队,列队边舞边唱,歌词由领唱者即席创作,一般是主客双方各自组队演唱,参加者女均可。 乐器,彝族的民乐器较丰富,常见的有口弦、月琴、胡琴、笛子、唢呐、葫芦笙、皮鼓、铜铃以及木叶等,而以口弦、月琴和笛子流传最为广泛。彝族传统的舞蹈有:节日舞、婚礼舞、悼念舞、或丧事舞、宫廷舞和铃鼓舞、劳动舞和征战舞、对脚舞、赶街舞、手帕舞、手镯舞、轮翻舞等。 节日舞主要有欢度火把节跳的“都火舞”。这是一种大型的女子集体舞。舞蹈队形有圆圈式和双行横队排列式两种,而以圆圈式为主。一般以三至五十人组成,每圈有一人领舞领唱,其余舞伴都尾随其后边唱边舞,同时,每人左手持一把伞,右手拉着前面一人的衣襟,形在一个个舞圈。一个火把场上,往往都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这样的舞圈在跳舞。参加跳舞可达数百人、数千人之多。这是凉山彝区火把节上最为壮观的场面之一。

【彝族婚嫁习俗(盘县)】盘县彝族婚嫁习俗自古流传,是贵州乃至中国彝族婚嫁习俗的重要区域。盘县彝族地区主要包括了坪地乡、四格乡、淤泥乡等彝族聚居区,盘县坪地乡位于盘县北部,与水城县的龙场乡,营盘乡和云南宣威市田坝镇接界,毗邻洒基镇、松河乡、四格乡。四格乡位于盘县最北端,素有盘县“北大门”之称,境内的坡上草原已被列为省级风景旅游区。淤泥乡位于盘县北部,东邻保基、南通羊场、西连鸡场坪、松河,北依普古。淤泥乡境内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早在2000年就被省文化厅、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歌舞之乡”。盘县彝族婚嫁习俗的形成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成因,它大约形成于彝族东进贵州地域,原有的游牧文化逐步向农耕文化转化的时期。在经过了千余年不断发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整合之后,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盘县彝族婚嫁习俗。现今,盘县彝族婚嫁习俗虽然也受到了现代婚姻礼仪和观念的影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婚嫁习俗的本体仍然存在。盘县彝族婚嫁习俗主要由对歌相识、请媒说亲、吃定亲酒、嫁娶四个部分组成。对歌相识,这是盘县彝族婚俗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认识的主要方式。传统上不能在家内唱情歌,多选择离家有一定距离、风景优美且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山坡山洼来对唱。双方通过对歌的形式表达情意,其情歌样式多种多样,多为即兴演唱,只要能传递真情实感就行。例如:“郎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种葡萄,妹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绣荷包。郎的葡萄酸酸甜甜辣辣苦苦合妹嘴,妹的荷包唏唏唰唰唰唰唏唏挂郎腰。”请媒人,盘县彝族人的婚姻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自由恋爱相结合,所以请媒人(彝语为“莫左”)提亲的习俗在盘县彝族中一直留存。通过媒人提亲,一是向外界说明她们已经是恋人了,别人不要再来请求提亲了,媒人在这里起到了公证的作用,一旦婚姻发生什么变化,媒人就要站出来说话评判。吃定婚酒、押八字,押八字就是吃订婚酒,是决定双方婚姻大事的重要环节。按照彝族古老的宗教礼俗及族规寨礼,男女青年在确定婚姻关系后必须要合八字。即看双方生年生月生日生时的五行天干属相之间是否相生,如合适就正式订婚,也有不用合八字的,如淤泥乡的一些彝族同胞就没有押八字这一环节,一旦情投意合就直接进行订婚。接下来就是在女方家摆酒招待客人,以女方家亲戚即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为主,男方家也要有代表参加,至少四人,比如男方的父亲或者母亲、弟弟(哥哥不能去)、老表、姐夫等。男方家代表到女方家门外要先放鞭炮,女方家亲戚也要鸣炮回敬。开饭前要先点香、烧纸、供饭,以示对祖先的敬重。席间即把本家姑娘婚配的事告知大家,女方各家亲戚商议好谁家送些什么家具什物。嫁娶,婚礼的第一天在女方家,这天新郎(彝语为“阿乌七”)不到场,只是接亲人去且亲哥嫂不能去,人数为6、8、16人不等,但一定要双数,女方送亲的人数一般要男方接亲人数的二倍,伴娘一定要是结过婚的新娘的长辈,最低也是同辈分的人,而绝对不能是小辈。接亲时要带上一对粑粑(用簸箕装,上贴大红“喜”字)、三柱香、三对蜡烛、红糖、最少两瓶酒、60斤肉、火腿。古时新娘出嫁要骑马,新娘的坐骑由男方家提供,快到女方家门口时先放鞭炮,女方家的人则准备好泼水。到门口要先唱调子,对歌,不然不让进门,进门时要泼水。第二天早上,大家先喝酒,吃早饭时,女眷给接亲的人劝饭,在碗底埋辣椒面、盐巴、肥肉,逼着他们吃下,把肉和菜串成串偷偷挂在他们衣服后面。吃完饭后,用煤油和锅烟灰加上酒拌成浆糊,给接亲人抹黑脸,表示新娘家有脸面。出门前,新娘必须梳妆打扮,到了预先定好的良辰吉时,由梳头的人为新娘盖上头帕,起身时新娘要先戴上新郎弟弟戴来的竹篾帽,再包上包头,顶上黑色的纱帕(彝语为“苏破”)。胸前挂一面镜子,意思是让身上的镜子射走娶亲路上可能遇到的鬼魔或邪气,保佑新娘新郎清吉平安,生儿养女顺顺利利。而后由新娘的哥哥、弟弟或姐夫背新娘上马或上车,上马后又要喝一次酒,新娘喝完后把酒碗往身后扔,使之砸碎,表示把碗砸烂后,新娘会慢慢忘记对家乡的思念,专心建立这个新的家庭。在出嫁路上,新娘绝对不允许下马或下车,也不能回头望。陪嫁的东西(两箱、两柜、拜鞋等)全部由接亲的人负责运送到男方,当时谁接谁就要负责到底,不允许半路分给别的人运送,送亲的人是不负责拿东西的。到新郎家村口或门口时,要由婆家找两个八字好的人来扶新娘下马。要请个毕摩来退喜神(彝语为“色嘞”),意思是将他们在路上可能遇到的鬼神邪气赶走,留在屋外,让新娘新郎平平安安、幸幸福福的生儿育女过日子。新娘进入新房后,送亲的人就被请到堂屋喝“下马酒”,新娘由伴娘陪伴,到吃饭时才出来和接亲的、送亲的人一起吃饭。普古乡人豪爽热情,邻里关系十分和睦,遇有婚事都不请自到,并且要送礼钱、毛毯、被子、电器等物品,以示祝贺。晚饭过后开始闹新房,参加的人一般是新郎的姐夫、妹夫、老表以及新婚男女各自的好朋友。闹新房的主要节目有喝交杯酒、咬苹果、点烟等,闹完后新娘给这些人每人送一双鞋垫,让他们分享自己新婚的喜悦。第二天早上,新娘给公婆送上自己做的布鞋,公婆则回送她一定数量的礼钱。回门前,由一位长者指挥新人磕头,大家酒足饭饱后就出发。带上十二对糯米粑粑、三块肉、两瓶酒,给送亲的人发放礼物。到娘家,磕头、吃饭之后,若距离不远,就在当天返回,如果距离较远,就等到第三天才返回。返回时,再由新娘的父亲送他们回来,从此两家就成为一家人。彝族婚嫁习俗的主要传承人有:吴朝英,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坪地乡莫西里村人;吴云龙,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坪地乡莫西里村人;吴大荣,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坪地乡莫西里村人,不但传授给自己的子孙,还传授给有爱好的青年及其对彝族文化有兴趣的彝家青年,现有徒弟吴辉、李志坤、李胜永三人。盘县彝族婚嫁习俗遵循了一定的古制,是盘县彝族深厚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保持了彝族人由游牧文化转向农耕文化过程中的大量的以婚姻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和观念。它既尊重青年人的自由恋爱,也维护了古规的礼仪。彝族的毕摩文化也是其信仰文化的主要表现,是盘县彝族婚嫁习俗的特征之一。盘县彝族的婚嫁习俗中还展现了丰富的歌舞文化。其中,歌唱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酒礼歌,二是哭嫁歌。习俗中,盘县彝族的民族民间音乐、歌舞文化和艺术,亦得到较为充分的展示,尤其是歌唱文化表现得最为完备在盘县彝族婚嫁习俗中,歌唱是其重要的载体,婚姻礼俗的上离不开歌唱。盘县彝族婚嫁习俗是彝族人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寓含彝族人民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涉及彝族人的伦理、民俗等诸多领域,是现存的一种鲜活的彝族传统文化,是云贵彝族文化圈边沿地带的比较传统的婚姻文化遗存。同时,盘县彝族婚嫁习俗还是当地彝族歌舞文化展示的一个平台,可以从这个平台上看到许多彝族的歌舞艺术文化表现。由于受到现代化进程和周边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大,盘县彝族婚嫁习俗中的传统意识正在淡化,大多数彝族青年认为本民族传统婚姻的礼仪程序过于繁杂、陈腐,不如周边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简单化和新潮,转而效仿他民族,而不再愿意按本民族传统婚姻的礼仪程序举行仪式。加上受现代通讯技术与人类生活节奏加快等的影响较大,彝家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往往借助电话、手机、发短信息等现代文明的产物,而不再像农耕时代一样的在山间、山洼,在月光下对唱情歌,互诉衷肠,从而使盘县彝族婚嫁习俗中最鲜活的歌唱文化等在一天天消亡,很大程度影响到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有关彝族文化的论文1500字数是多少

阿西里西彝族村寨的文化现状。阿西里西村的文化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以彝语为主要载体的彝族传统文化;二是以汉语为传播媒介的现代文化;三是以彝汉双语为诠释工具的基督教文化。彝族在贵州历史上建立过持续时间最长、独具彝族文化特色的地方政权。因承行完善的“则溪政权制度”①,历史上彝族文化一直是黔西北的主流文化,随着公元1664年阿哲部水西土司政权的最后瓦解,黔西北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彝族政权制度彻底崩溃,彝族文化赖以强势运行的政权基础不复存在。随着大量汉族的迁入,彝族文化逐渐被汉族文化稀释,消融,形成如今彝族传统文化分布的孤岛格局。阿西里西村的彝族传统文化主要表现为语言,所有村民在村寨日常活动中均使用彝语进行交流;文字,村寨有四个熟谙彝族文字的毕摩;以彝族酒礼歌为代表的彝族婚嫁文化;以彝族铃铛舞为代表的丧葬文化;以彝族撮泰吉为代表的原始戏剧文化;以《阿西里西》和撒麻舞为代表的彝族歌舞文化;以赛马和磨磨秋为代表的彝族体育文化;以彝族火把节和十月年为代表的节日文化。其中撮泰吉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铃铛舞2008年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火把节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西里西村是贵州彝族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村寨之一。   阿西里西村的文化传承模式。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传承模式。从阿西里西村的相关文化事件可以看出,政府在阿西里西村的文化交流中扮演了主导性角色。随着近年来相关文化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阿西里西村逐渐具有了全国甚至全球意义的文化象征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恒久动力,如果没有政府持续的关注与支持,阿西里西村必然像距它不远的其他彝族村寨一样完全基督化。阿西里西村的彝族文化在其他村寨也能找到,幸运的是阿西里西村最早搭上了政府政治宣传的文化交流车,成为历届地方政府进行政治宣传时的权威文化选择。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驳论文的驳法有三种: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驳论证相对于前两者更高了一个层次。议论虽有立论、驳论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完全分开的。驳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因此,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直接驳和间接驳的差别①如果直接以论点出发,那就算是直接驳论②如果通过各种论据来反驳论点的算间接驳论③如果从始至终都通过论点论据来论证中心的,就是典型的驳论文,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就是典型的驳论文章。总之,写驳论性的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②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③要注意分寸。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论文一般由 题名、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 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内容提要是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1、先确立一个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证。对“开卷有益”这种说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写驳论文;也不宜全盘肯定,写成立论文。因为这种说法既有它正确的一面。又有它不够全面的地方,所以对这个看法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从中总结出正确的论点来。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说法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2、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要防止出这样一个毛病:自相矛盾。一会儿说开卷有益,一会儿说开卷有害,令人不知所云。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文章中还要将二者的联系点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说透。3、从论证方法看,如果所读的书是坏书,则开卷未必有益,这里可以采取例证法,并辅之以引证法和喻证法,用前几年社会上黄书泛滥成灾毒害青少年作为事实论据,用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充分论证黄书的害处和读好书的益处。在此基础上,再把这两者辩正地统一起来。说明我们中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慎重地加以选择、读好书。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就将问题说得比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导思: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该题虽然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仍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文体来看,写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学生可以从是非观、处世态度、治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写好议论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1、确定论点。根据命题提供的材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诸多观点,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选准一个论点充分论证。2、选好论据。论据能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论据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①真实确凿,不能有虚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3、组织好论证结构。最常用的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有关彝族文化的论文1500字开头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驳论文的驳法有三种: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驳论证相对于前两者更高了一个层次。议论虽有立论、驳论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完全分开的。驳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因此,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直接驳和间接驳的差别①如果直接以论点出发,那就算是直接驳论②如果通过各种论据来反驳论点的算间接驳论③如果从始至终都通过论点论据来论证中心的,就是典型的驳论文,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就是典型的驳论文章。总之,写驳论性的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②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③要注意分寸。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论文一般由 题名、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 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内容提要是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1、先确立一个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证。对“开卷有益”这种说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写驳论文;也不宜全盘肯定,写成立论文。因为这种说法既有它正确的一面。又有它不够全面的地方,所以对这个看法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从中总结出正确的论点来。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说法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2、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要防止出这样一个毛病:自相矛盾。一会儿说开卷有益,一会儿说开卷有害,令人不知所云。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文章中还要将二者的联系点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说透。3、从论证方法看,如果所读的书是坏书,则开卷未必有益,这里可以采取例证法,并辅之以引证法和喻证法,用前几年社会上黄书泛滥成灾毒害青少年作为事实论据,用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充分论证黄书的害处和读好书的益处。在此基础上,再把这两者辩正地统一起来。说明我们中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慎重地加以选择、读好书。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就将问题说得比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导思: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该题虽然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仍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文体来看,写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学生可以从是非观、处世态度、治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写好议论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1、确定论点。根据命题提供的材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诸多观点,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选准一个论点充分论证。2、选好论据。论据能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论据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①真实确凿,不能有虚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3、组织好论证结构。最常用的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有关彝族文化的论文1500字怎么写

听不懂额。。。。。。。。。。。。。4000字有点多哦

【彝族婚嫁习俗(盘县)】盘县彝族婚嫁习俗自古流传,是贵州乃至中国彝族婚嫁习俗的重要区域。盘县彝族地区主要包括了坪地乡、四格乡、淤泥乡等彝族聚居区,盘县坪地乡位于盘县北部,与水城县的龙场乡,营盘乡和云南宣威市田坝镇接界,毗邻洒基镇、松河乡、四格乡。四格乡位于盘县最北端,素有盘县“北大门”之称,境内的坡上草原已被列为省级风景旅游区。淤泥乡位于盘县北部,东邻保基、南通羊场、西连鸡场坪、松河,北依普古。淤泥乡境内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早在2000年就被省文化厅、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歌舞之乡”。盘县彝族婚嫁习俗的形成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成因,它大约形成于彝族东进贵州地域,原有的游牧文化逐步向农耕文化转化的时期。在经过了千余年不断发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整合之后,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盘县彝族婚嫁习俗。现今,盘县彝族婚嫁习俗虽然也受到了现代婚姻礼仪和观念的影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婚嫁习俗的本体仍然存在。盘县彝族婚嫁习俗主要由对歌相识、请媒说亲、吃定亲酒、嫁娶四个部分组成。对歌相识,这是盘县彝族婚俗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认识的主要方式。传统上不能在家内唱情歌,多选择离家有一定距离、风景优美且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山坡山洼来对唱。双方通过对歌的形式表达情意,其情歌样式多种多样,多为即兴演唱,只要能传递真情实感就行。例如:“郎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种葡萄,妹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绣荷包。郎的葡萄酸酸甜甜辣辣苦苦合妹嘴,妹的荷包唏唏唰唰唰唰唏唏挂郎腰。”请媒人,盘县彝族人的婚姻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自由恋爱相结合,所以请媒人(彝语为“莫左”)提亲的习俗在盘县彝族中一直留存。通过媒人提亲,一是向外界说明她们已经是恋人了,别人不要再来请求提亲了,媒人在这里起到了公证的作用,一旦婚姻发生什么变化,媒人就要站出来说话评判。吃定婚酒、押八字,押八字就是吃订婚酒,是决定双方婚姻大事的重要环节。按照彝族古老的宗教礼俗及族规寨礼,男女青年在确定婚姻关系后必须要合八字。即看双方生年生月生日生时的五行天干属相之间是否相生,如合适就正式订婚,也有不用合八字的,如淤泥乡的一些彝族同胞就没有押八字这一环节,一旦情投意合就直接进行订婚。接下来就是在女方家摆酒招待客人,以女方家亲戚即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为主,男方家也要有代表参加,至少四人,比如男方的父亲或者母亲、弟弟(哥哥不能去)、老表、姐夫等。男方家代表到女方家门外要先放鞭炮,女方家亲戚也要鸣炮回敬。开饭前要先点香、烧纸、供饭,以示对祖先的敬重。席间即把本家姑娘婚配的事告知大家,女方各家亲戚商议好谁家送些什么家具什物。嫁娶,婚礼的第一天在女方家,这天新郎(彝语为“阿乌七”)不到场,只是接亲人去且亲哥嫂不能去,人数为6、8、16人不等,但一定要双数,女方送亲的人数一般要男方接亲人数的二倍,伴娘一定要是结过婚的新娘的长辈,最低也是同辈分的人,而绝对不能是小辈。接亲时要带上一对粑粑(用簸箕装,上贴大红“喜”字)、三柱香、三对蜡烛、红糖、最少两瓶酒、60斤肉、火腿。古时新娘出嫁要骑马,新娘的坐骑由男方家提供,快到女方家门口时先放鞭炮,女方家的人则准备好泼水。到门口要先唱调子,对歌,不然不让进门,进门时要泼水。第二天早上,大家先喝酒,吃早饭时,女眷给接亲的人劝饭,在碗底埋辣椒面、盐巴、肥肉,逼着他们吃下,把肉和菜串成串偷偷挂在他们衣服后面。吃完饭后,用煤油和锅烟灰加上酒拌成浆糊,给接亲人抹黑脸,表示新娘家有脸面。出门前,新娘必须梳妆打扮,到了预先定好的良辰吉时,由梳头的人为新娘盖上头帕,起身时新娘要先戴上新郎弟弟戴来的竹篾帽,再包上包头,顶上黑色的纱帕(彝语为“苏破”)。胸前挂一面镜子,意思是让身上的镜子射走娶亲路上可能遇到的鬼魔或邪气,保佑新娘新郎清吉平安,生儿养女顺顺利利。而后由新娘的哥哥、弟弟或姐夫背新娘上马或上车,上马后又要喝一次酒,新娘喝完后把酒碗往身后扔,使之砸碎,表示把碗砸烂后,新娘会慢慢忘记对家乡的思念,专心建立这个新的家庭。在出嫁路上,新娘绝对不允许下马或下车,也不能回头望。陪嫁的东西(两箱、两柜、拜鞋等)全部由接亲的人负责运送到男方,当时谁接谁就要负责到底,不允许半路分给别的人运送,送亲的人是不负责拿东西的。到新郎家村口或门口时,要由婆家找两个八字好的人来扶新娘下马。要请个毕摩来退喜神(彝语为“色嘞”),意思是将他们在路上可能遇到的鬼神邪气赶走,留在屋外,让新娘新郎平平安安、幸幸福福的生儿育女过日子。新娘进入新房后,送亲的人就被请到堂屋喝“下马酒”,新娘由伴娘陪伴,到吃饭时才出来和接亲的、送亲的人一起吃饭。普古乡人豪爽热情,邻里关系十分和睦,遇有婚事都不请自到,并且要送礼钱、毛毯、被子、电器等物品,以示祝贺。晚饭过后开始闹新房,参加的人一般是新郎的姐夫、妹夫、老表以及新婚男女各自的好朋友。闹新房的主要节目有喝交杯酒、咬苹果、点烟等,闹完后新娘给这些人每人送一双鞋垫,让他们分享自己新婚的喜悦。第二天早上,新娘给公婆送上自己做的布鞋,公婆则回送她一定数量的礼钱。回门前,由一位长者指挥新人磕头,大家酒足饭饱后就出发。带上十二对糯米粑粑、三块肉、两瓶酒,给送亲的人发放礼物。到娘家,磕头、吃饭之后,若距离不远,就在当天返回,如果距离较远,就等到第三天才返回。返回时,再由新娘的父亲送他们回来,从此两家就成为一家人。彝族婚嫁习俗的主要传承人有:吴朝英,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坪地乡莫西里村人;吴云龙,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坪地乡莫西里村人;吴大荣,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坪地乡莫西里村人,不但传授给自己的子孙,还传授给有爱好的青年及其对彝族文化有兴趣的彝家青年,现有徒弟吴辉、李志坤、李胜永三人。盘县彝族婚嫁习俗遵循了一定的古制,是盘县彝族深厚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保持了彝族人由游牧文化转向农耕文化过程中的大量的以婚姻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和观念。它既尊重青年人的自由恋爱,也维护了古规的礼仪。彝族的毕摩文化也是其信仰文化的主要表现,是盘县彝族婚嫁习俗的特征之一。盘县彝族的婚嫁习俗中还展现了丰富的歌舞文化。其中,歌唱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酒礼歌,二是哭嫁歌。习俗中,盘县彝族的民族民间音乐、歌舞文化和艺术,亦得到较为充分的展示,尤其是歌唱文化表现得最为完备在盘县彝族婚嫁习俗中,歌唱是其重要的载体,婚姻礼俗的上离不开歌唱。盘县彝族婚嫁习俗是彝族人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寓含彝族人民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涉及彝族人的伦理、民俗等诸多领域,是现存的一种鲜活的彝族传统文化,是云贵彝族文化圈边沿地带的比较传统的婚姻文化遗存。同时,盘县彝族婚嫁习俗还是当地彝族歌舞文化展示的一个平台,可以从这个平台上看到许多彝族的歌舞艺术文化表现。由于受到现代化进程和周边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大,盘县彝族婚嫁习俗中的传统意识正在淡化,大多数彝族青年认为本民族传统婚姻的礼仪程序过于繁杂、陈腐,不如周边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简单化和新潮,转而效仿他民族,而不再愿意按本民族传统婚姻的礼仪程序举行仪式。加上受现代通讯技术与人类生活节奏加快等的影响较大,彝家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往往借助电话、手机、发短信息等现代文明的产物,而不再像农耕时代一样的在山间、山洼,在月光下对唱情歌,互诉衷肠,从而使盘县彝族婚嫁习俗中最鲜活的歌唱文化等在一天天消亡,很大程度影响到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在云南红河州就是彝族的聚居地,红河州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云南南部,以蒙自为州府。在红河州有一个地方叫石屏,石屏有一个异龙湖,湖上种满了荷花,当夏季来临,荷花盛开,人们会到那去赏荷,品尝石屏荷花宴,在船上做此生意的农家就会唱歌,以欢迎人们的到来,渐渐形成风俗,当地一些作曲家就把农家唱的歌编制,就形成了海菜腔。它里面夹杂了当地的地方语言。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