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世界经济形势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19 07:31:51

世界经济形势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宏观类: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资本跨国流动的现状与前景,中国资本如何走出去,中国对外FDI(或者外国对中国的FDI)的现状与未来,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分析,香港(或者台湾)市场吸引力下降的原因分析,中非合作的利与弊,人民币海外流通现状与前景,欧盟第五次东扩的利与弊,论土耳其加入欧盟,俄罗斯经济复苏的原因分析,论世界经济进入转轨时期,中国巨额外汇的利与弊,论外资转移定价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应如何应对欧美的反倾销(或者技术垄断,或者贸易管制等等),中小型企业对外贸易现状与前景等等。微观类:中移动的对外投资策略的研究,论微软近期在华反盗版策略的影响(番茄花园,“黑屏”等),联想近期跨国并购的利弊分析等等。(提供了一些题材,希望能令你满意。同时写论文时建议使用双标题,因为双标题比较容易引起老师的兴趣)。

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1产业资本回流诱发我国产业空心化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出台了很对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从而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资金困难的问题,是我国搭上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快车,抓住了发展机遇。这期间大量美国企业来华投资设厂,我国制造业企业也抓住了这一机遇,带动了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但是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加深了我国对外资的依赖。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战略是为美国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美国政府的许多税收政策已对返回美国的制造公司给予了许多优惠,包括苹果,通用电气和福特汽车。随着跨国制造公司的回归,外资流入该国制造业的数量减少了,这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制造业的出口水平,而且还可能影响到我国的资本流动。导致国内资本减少,从而导致实际利率上升。作为竞争优势,它还将挤出低成本的住宅房地产行业。工业公司将不得不转移到国外利率较低的地区,另一方面,资本也将流向资本回报率较高的地区和行业。随着制造业资本的稳定流出和利率的稳定上升,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弱,制造业的资本流入也就越来越快。这可能会导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并最终削弱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外国投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2008年之前和之后。2008年之前,我国主要集中在吸引外国投资上,因此外国投资的份额并不高。2003年,外国投资仅产生23亿美元,外国投资总额为5亿美元。但是,直接生产中的直接生产占中国外国投资总额的86%,所占比例很高,此后此比例一直很低,少于20%。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008年以后我国对外总投资高达1亿美元,是2003年的近20倍。在大量的外资流出后,我国的制造业比重正处于下降的状态,在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经济比重峰值达到45%后开始出现颓势,在2019年已经下降至17%。反观美国在制造业回归之后,2019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为35%,而我国只有21%。美国的“再工业化”在拉拢回归国内的制造业商,吸引外资流入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蚕食着中国制造业的支柱和遏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2加速技术创新发展,拉大中美技术差距 美国生产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达到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高峰,并专注于制造业的发展。结果,美国政府在新领域的投资增加了,例如新能源,新材料和技术,重点是培养技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以支持集群发展的复杂方面。 美国的高级人才和技术创新,并确保其在全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一方面,美国将进一步扩大与我国当前技术的技术差距,加深我国对美国技术产业的依赖。另一方面,它将为我国创造先进的技术壁垒。加强对技术先进产品和技术要求苛刻的运输和出口的控制,减少该技术对废水对中国加工业的影响,并减缓中国的技术进步。同时,为了解决中美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美国可以利用其技术优势来增加低端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鼓励中国制造业公司继续效仿和吸收其制造技术降低成本。随着美国新一轮技术创新取得革命性成果,中国制造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更大的技术和工业壁垒,进一步降低我国的制造业优势。3美国制造业保护主义抑制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作为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政府势必会大力发展国内制造业,利用商业外交扩大产品的需求市场。美国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巨额财政赤字。如果实施出口补贴以提高其出口的竞争优势,无疑将出现财政赤字。基于美国的世界经济概念,保护性措施已成为改善与提高出口竞争力的最佳方法。奥巴马早在2009年就签署了7,870亿美元的ARRA,然后在“购买美国商品的规定”中加入了明显的贸易保护色彩。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一方面,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产品在美国面临更大的贸易壁垒。它可以使用关税,技术壁垒和其他措施来增加中国公司的出口成本并降低产品竞争力。中国市场的产品销售和利润下降,运营效率低下的中国出口公司将面临破产。另一方面,他们经常利用倾销,统一,337研究和贸易保护来经常向中国制造业出口商品。贸易研究严重恶化了中国和美国的商业环境。在2009年至2018年期间,美国对中国提起了165起诉讼,几乎是“重新工业化”调查数量的两倍。有关行业不仅限于钢铁和工程等传统领域,还涵盖了光伏和电信等技术先进的行业。通过频繁的贸易摩擦,美国让中国制造业企业厌倦了处理各种贸易摩擦,它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扩大市场,挤压中国商品的国际出口空间,从而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降低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4美元贬值政策进一步降低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最终,产品市场将出现跨境竞争,产品价格通常是产品竞争的关键,这就是汇率对国际贸易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或被低估,它将为其产品出口做出贡献。为了减少中国和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美国将不可避免地使用弱势的美元来支持本地制造业公司的出口。同时,美元贬值将导致人民币真正升值,而人民币的增长将进一步阻碍我国的出口。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通过向市场投入大量资本,降低资本成本,支持商业投资以及向家庭消费放贷以刺激经济复苏,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对于我国而言,人民币奖将降低我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目前,中国的出口贸易仍以加工贸易为特征。它利用价格作为竞争优势,并在汇率变化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中美之间的工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使用美元升值人民币将进一步削弱我国制成品对美国的竞争优势,并可能扰乱两国之间的长期分工。这可能会进一步缩小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主要利益。5促使中国制造业加快出口结构升级,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推出了一项生产计划,该计划为制造业创造了竞争优势,并加快了新一轮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总体战略是在先进技术和高附加值生产领域中与开发系统竞争,革命是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重点发展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医疗服务,环境保护,海洋和航天技术等。制造业的回归不仅是传统工业的复兴和回归,而且是基于高科技和新兴技术(例如数字制造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中国一直将“劳动力成本优势”视为最大的“比较优势”,并大力发展了许多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纺织和服装。我们忽略了传统的高科技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尤其是生物和未来的主导产业已在全球范围内被确认和培育,这导致我国的出口商品成为“比较优势陷阱”:出口过于集中于低技术含量的商品。具有比较优势的明显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相对薄弱。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已恢复正常,资源和环境制约因素增加,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长急剧下降。专注于扩展内容和资源规模的全面开发模型是不可持续的。面对美国制造业的重新崛起以及一场新技术革命的“双边危机”,这场技术革命太独特并且依赖于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中国制造业的当务之急是适应,出口和升级其出口结构并改善其质量和效率5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对策建议1从出口角度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1出口市场的开拓与丰富 首先是稳定和扩展欧盟,美国,中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市场。这种市场通常非常经济,具有强大的购买力,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市场。第二,寻找新的出口市场,例如非洲,东盟和拉丁美洲,以扩大业务范围。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价格低,与这些市场的消费量相符,因此在出口方面具有优势。第三是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根据中国的自由贸易网站,中国已经签署了13个自由贸易区。这些自由贸易区在贸易和投资方面比世界贸易组织(WTO)更有利,并大大加强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近年来,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区数量逐渐增加。中国将加强全球经济市场的拓展,开辟新的贸易路线,消除在出口国过度集中的风险。2 出口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一是加强42个制造业的出口,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是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2025年中国制造”倡议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届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第一步:奋斗十年,努力成为一个伟大的制造业国家。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水平将达到制造业实力领域的平均水平,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已大大提高,优势产业可以引导全球创新,实现全面工业化的目标。第三步:到2049年,稳定中国的制造业实力,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领导者。同时出口规模的稳定增长,优化出口结构,改变中国的出口增长方式,并侧重于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出口增长包括独立品牌、独立知识产权和独立上市,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引导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二是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自主出口,继续利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支持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第三,逐步取消加工贸易密集型能源密集型产业,在污染和资源密集型的,同时取消或减少税收减免、求生出口关税和出口控制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污染和资源密集型的监护;第四,同意原则、消除和输出“支持”,改善产品指导目录,目录和目录工业加工、贸易准入标准提高贸易和MAC的处理加工产品开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吸引跨国公司的高科技生产工艺转移和中国研发中心为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企业独立的处理贸易和贸易促进逐步转换,从OEM加工到OEM设计和创建独立品牌。为了实现制造业的目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美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加强总体设计,促进创新能力建设,制定相应政策,完成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化,达到制造状态。3 出口摩擦的预警与处理 作为对美国制造业回归造成的贸易摩擦的回应。对于从中国进口的制成品,政府应建立出口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对本国和出口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市场状况进行检验。改变对关键市场或产品的分析,组织相关出口部门研究贸易壁垒的主要问题和趋势,加强对出口产品的敏感预警,及时发布信息,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企业应对贸易冲突的能力与此同时,制造业出口商必须了解美国有关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政策,有效利用国际经济规则,积极应对争端。商业救济调查案件,如复杂的“反证据”案件,诉讼响应过程是困难的,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公司应该雇佣在处理商业纠纷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律师。此外,律师必须密切关注事件的发展,告知公司应对过程,并解释每个阶段的各种预防措施和提前准备。如果有必要,他们也可以寻求政府的帮助。2从人力资本利用角度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1 促进人力资本利用中国制造业商协会的作用 中国制造商协会是由世界先进制造企业自愿设立的国际商会。这是一个非盈利组织。建立组织的目的是敦促中国制造业接洽世界先进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经历一向科技创新,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和现代化,完成工业文明和建立一个可持续生产系统。制造业就业重回中国制造企业有显著的影响,中国的制造企业可以发挥协会作用,桥中间链接:一方面,中国制造企业协会可以添加广告显示屏制造企业,具体位置、领域、申请条件和其他条件在自己的网站。为了满足人才招聘的条件,中国制造商协会的官方网站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找到工作,促进业务增长。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协会也可以在中国各地举办专门的制造业人才招聘会,以满足制造业企业和失业或失业的制造业人才的招聘和就业需求。2 人力资本的培养与利用第一,积极推动教育体制创新,改变就业理念,教育部长袁桂仁在2016年两会期间表示,政府应推动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过渡。中国高等教育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人才短缺。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是不合理的。通过转型,我们创造出更符合实体经济发展、更能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和技术人才。主要是鼓励、指导和监督地方高校的转型。要适应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从理论人员培训转向技术人员培训。第二,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提供实习平台。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关键时期,要积极推进“人才创新促进计划”,重点建设一批领导者和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团队。鼓励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生产、教学和科研工作,利用人力资源、大学和科研院所和科技资源直接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发展和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 3 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创新企业还可以通过实施激励措施来增加就业机会。制造企业可以根据其业务目标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评估可能与员工的工资和福利有关。企业可以奖励合格的员工,以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招聘员工时,企业可以明确员工有培训机会,重视员工培训。因为定期的员工培训可以为员工提供大量与工作内容相关的经验,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帮助企业吸引优秀、高质量的员工。与此同时,它还实施了一项人类激励政策。制造企业在招聘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感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做好工作。同时,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在正确的环境中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例如,谷歌公司。它是为员工提供良好工作环境的知名公司之一。公司配备了“隔音空间胶囊”,员工疲劳时可以好好休息。同时,它还配有滑梯,供员工下班后娱乐,也可用于消防疏散。同时,台球和电子娱乐和游戏设施可在大多数办公区域,给予员工适当的劳逸结合。

非洲各国和各地区是中国在国际政治和外交战略上的重要依托力,是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和世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非洲的崛起为中非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中非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不可忽视。首先,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非洲国家中,除一些资源富集国外,大多数国家与中国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其次,非洲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受到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外部因素影响,发展并不稳定。近十年以来,非洲是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更被视为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但基础设施匮乏极大束缚了非洲可持续性发展与包容性增长。自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处于 “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如果说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在欧亚大陆,那么非洲大陆将是“一带一路”建设向西推进的一个重要方向,非洲地区有着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当前如何推进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基础设施建设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促进经济增长、减轻贫困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成为非洲各国领导人的共识和政府政策的努力方向。据非洲基础设施联合会(ICA)发布报告显示,2018年非洲基础设施融资达到108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2017年增长约25%,比2015—2017年平均值增长38%,其中非洲国家和中国的投资分别增长了33%和65%,其他多边组织的贡献使2018年非洲基础设施融资增长了24%。

以中国未来的国际经济定位为主线,分析以下问题国际货币市场的问题,人民币欧元美元人民币的现在和未来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现在地位将来的发展中国在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形势论文选题方向

·《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研究》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研究》 ·《战后日本政策金融研究》 ·《战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及政策研究》 ·《韩国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2001-2007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研究》 ·《上海写字楼市场投资价值与人民币汇率的关联性及实证研究》 ·《中国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研究》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研究》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交易者结构合理化问题研究》 ·《汽车贷款证券化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模式和时序选择研究》 ·《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一共将近1000篇世界经济专业硕博论文选题,具体请到_1_%CA%C0%BD%E7%BE%AD%BC%C3/)

有八大机遇,和六大挑战

_free/3_shtml这上面的都是,都是免费的。你可以上去看一下。绝对安全。没有病毒。给你的参考题目:·《关于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研究》 ·《近期美元贬值的成因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美、英、德住房金融分析》 ·《美国人力资本投资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中美股票期权制度的比较研究》 ·《美、德、日信用体系比较分析》 ·《美国风险投资发展及其趋势研究》 ·《欧洲会展经济研究》 ·《战后日本政府投资研究》 ·《财政投融资体制国际比较研究》 ·《战后日本物流业发展及其启示》 ·《西方国家政府采购制度研究》 ·《跨国并购风险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跨国并购与我国对策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战略对策研究》 ·《安然事件之后美国证券监管制度的改革》 ·《“雁行模式”的变革与中国产业发展选择》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以美国为例的分析》 ·《日本现代物流的发展经验及借鉴》 ·《日、韩、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研究》 ·《日本城市地价变动及其经济影响分析》 ·《韩国比较优势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探讨》 ·《美国二战后的贸易政策研究》 ·《世界银行业国际化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美国金融信托业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政府应对经济长期衰退政策的评析》 ·《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的比较研究》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进程、动因及战略意义》 ·《借鉴日本经验,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 ·《试论日本的通货紧缩》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国际比较与研究》 ·《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开放及启示》 ·《美国风险投资运作方式及成功经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国际比较》 ·《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就业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OECD国家环境税制的国际比较》 ·《日本现代企业制度及其借鉴》 ·《日本环境政策的变迁对中国食品贸易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 ·《国外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与引进》 ·《2003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研究》 ·《美国转让定价税则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对我国区域金融的风险及防范的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论经济全球化效应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韩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改革研究》 ·《我国利用外资中“超国民待遇”问题研究》 ·《供应链上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信用风险衡量方法对在华外资银行运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开放与QFII制度》 ·《20世纪90年代美国农业补贴改革研究》 ·《APEC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研究》 ·《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其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示》 ·《汇率波动性对国际贸易流量影响研究》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管理》 ·《跨国并购中我国反垄断问题研究》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 论文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制度非均衡的表现 制度非均衡是导致制度变迁的前提条件,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在动机。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这种制度非均衡因素主要有两点。 主体行为错位。一般地说,国际货币制度包括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协调与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等几个方面。1973年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国家的货币制度进入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时期,但作为布雷顿森林时代标志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却依旧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究其来源实际上是二战之后英美两个大国在各自提出的“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之间斗争的结果,代表了资本主义大国利益。由于IMF残存的旧有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痼疾,使它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最后贷款人作用,反而因其在金融危机中开出一些不适当的“药方”而备受世人的非议。 IMF成立于1945年,是一个旨在稳定国际汇价、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并通过提供短期信贷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不平衡问题的国际机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与世界银行和WTO并列称为世界三大经济“联合国”。50多年来,IMF对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政策、汇率确定和货币政策都产生重大的影响。IMF始终以体现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主线,美国在基金组织中一国所占的份额就达到18%,拥有绝对的否定权。IMF对会员国的贷款规模极其有限,而在资金分配方面又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其贷款按会员国交纳的份额分配,主要发达工业国占有份额的最大比重,但目前贷款资金最需要的都是发展中国家。另外,IMF提供贷款时附加的限制性条件极其苛刻,这种限制性条件是指IMF会员国在使用它的贷款时必须采取一定经济调整措施,以便在IMF贷款项目结束或即将结束时能够恢复对外收支的平衡。IMF同其它金融机构一样,在发放贷款时必须考虑贷款资金的回收问题,以保证它拥有的资金能够循环使用,就此而言,IMF发放贷款时附加限制性条件显然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从IMF近年来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贷款限制性条件的实际结果看,由于IMF对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不够准确和全面,附加贷款条件规定的紧缩和调整措施却给借款国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金融危机中,接受IMF的资金援助的东南亚各国都被迫按其所开的“药方”进行调整和改革,而这些“药方”都是:要求危机国采取财政紧缩和货币紧缩政策,提高利率以吸引外资进入并进一步稳定汇率;要求亚洲各国整顿金融机构,加速开放市场并迈向自由化,取消不平等的补贴政策等。IMF的这些限制性条件,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要求加速资本流动自由化,反倒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此外IMF对这些面临汇率风暴冲击的国家采取强制措施,不但无法恢复投资人的信心,反而加剧了资本的外逃;提高利率又迫使私人企业的资金成本大幅提高,从而加速破产的速度,并引发通货膨胀的急剧上升。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指责美国借IMF对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贷款之名,实行“经济殖民主义”的掠夺。美国以援助为筹码逼迫东南亚各国开放国内市场,并要求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样更动摇了市场的信心,使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 制度缺位。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彻底瓦解,1976年签订以浮动汇率制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议从此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国际金融进入了一个没有体系的时期(注: 学术界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人称其为“没有体系的体系”,也有人将其归纳为牙买体系。它的内容是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具有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资产,多样化的汇率安排,多种形式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及各国相对灵活的国内宏观政策选择,这种制度使国际金融市场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国际货币体系不存在“超国家”的制度因素,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只是各国对外货币政策和法规的简单集合。其特征表现为:各国对外货币政策转向自由放任,取消各种限制性制度,允许货币逐步走向自由流动和货币价格的自由浮动,市场成为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包含了一大批附属的制度,并且与社会中其他制度的复合体相互作用。总之,经济不只是市场机制,它还包括那些形成市场、构建市场和通过市场起作用或引导市场起作用的制度”(注:《简明帕氏新经济学辞典》第33页,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后布雷顿森林时代所谓的“没有体系”是当前国际金融制度安排的总体特征,由于这种体系所造成的制度缺位使国际金融体系处于一定程度的无序状态,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制度缺位具体表现在: (1)在金融危机的援救过程中缺乏最后的贷款者。目前,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全球金融市场正在形成,资本的跨国境流动加快,客观上要求金融监管标准全球统一和国家干预国际化。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天然的缺陷——缺少“世界中央银行”,作为监管世界中央金融市场的“警察”和扮演国际最后贷款者。而这样的职责由IMF来承担是困难的,不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进行国际经济秩序和制度的创新,难以防止货币危机的再次发生。 (2)迅速膨胀的国际资本市场缺乏国际监督和防险措施。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的背后,有银行业的支持,使资本市场出现了所谓“高杠杆操作问题”;金融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使金融交易量增长大大加快,而这种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使习惯于集中管理的监管制度更难实施,金融衍生工具在很大程度上由避险的工具演变成高风险的投资工具,金融危机爆发的突然性,使金融监管相形失色;“信心”这类心理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传播的高速度,媒介的某种倾向性,使信心越来越难以稳定,越来越容易大幅波动。 (3)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平稳的与金融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相匹配的国际资本市场对接机制。资本的全球化将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都卷了进来,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在对货币的自由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外汇储备的选择与管理上还不能适应国际资本流动与变化的节奏。这一方面是国际资本运动非核心国与核心国之间在经济制度安排上的不衔接,同时也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制度的不衔接,国际经济金融组织与各国经济制度的不衔接。金融的自由化进程过于迅速,出现了无序、波动过大和恶意投机以致破坏自由市场的趋势。自由化进程已带来三个问题:一是投机性成份超过投资性的程度;二是金融经济的虚拟化发展到超过真实经济太大太多的程度;三是自由化发展到发达国家失控、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的程度。 (4)对以对冲基金(Hedge Fund)为主要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缺乏必要的间接管理。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国际投机炒家运用对冲基金这种高杠杆的金融衔生工具疯狂炒作引起的。1998年10月传出的关于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向国际15家大银行融资35亿美元以挽救险些倒闭的颓势,反过来说明,对冲基金是有钱的游戏,它具有高回报,同时银行向其贷款风险也是相当大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提出要通过监管银行来加强有关对冲基金的管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提出征收资本交易税的设想,也是对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游资对各国金融市场的冲击的一定限制,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任何时期的国际货币体系都是对当时的世界经济现实作出的客观选择,现存的金融体制不是为今天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所设计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在国际金融体制中的影响日益增强,仍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现行货币体系显然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它不能从根本上满足金融市场全球化、全球资金一体化以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客观要求,因此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制度非均衡存在必然产生制度需求,这里的制度需求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适应外部环境客观形势的变化进行制度变革,另一方面是为填补制度缺位而进行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变革与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进或创建新的国际金融机构。(1)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IMF在后布雷顿森林时代也曾起到过很大作用,但它在职能安排上已不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一是受美国及其它西方发达国家干预的色彩太浓;二是在其贷款的份额、对全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方面存在极大缺陷。目前需进一步扩大其防范和支持当事国化解金融危机的能力,协调成员国的货币政策,提供中长期贷款以协助其克服国际收支的困难。(2)提高世界银行在稳定国际金融体制中的作用,提升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的职能。如让世界银行承担部分化解受害国金融风险的支持功能;发挥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如亚洲开发银行的作用,加强对遭受危机袭击的国家实施资金援助。(3)许多经济学家都主张建立一个最后贷款人,来避免产生金融不稳定的过度道德风险。IMF难以担当最后贷款人的重责,我们倾向于建立一个诸如“世界金融组织”(WFO)的机构,制定新的规则和宗旨,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平等参与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运行规则的制定,规范国际金融市场行为。(4)以国际清算银行为中心,建立国际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提高国际金融预防风险的能力,为IMF或其它国际金融机构提供基础性材料,向有关成员国发出金融风险的预警信息。 第二,建立和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制度。许多国家由于银行管理不善,引发金融过度风险;或由于银行财务状况信息不透明,延误发现和解决风险的时机;或由于监督机构不独立,使制定的监督制度不能实施,因此建立和完善国际金融监督机构已成为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这些制度包括:(1)提高信息透明度,公开披露有关信息。1999年初,由七个发达国与十五个新兴国家组成的盟国金融小组商讨制订“财政透明度行为准则”、“公布数据的特殊标准”和“公司管理行为准则”等,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有利于建立一套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并实行金融监管。(2)加强对“对冲基金”的管理。对冲基金是有钱人的游戏,集中大笔资金利用汇市、股市和期货期权市场进行“立体投机炒作”,给一国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力。乔治·索罗斯认为:“造成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主要是一体化带来的庞大资本,超越国际的无原则的移动。”对冲基金以及其它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是国际货币新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3)加强对银行的跨境监管。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某些国际性银行经营转移到管理不严的离岸避税港,以便规避国内的管理和监督,对银行的跨境监督是国际监管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三,加强国际金融的合作和协调。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于协调各方关系的。从国别上看,首先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要在支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如何保护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次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协调;三是加强地区间的国际金融合作和协调。另外,从加强合作的领域看,则包括国际金融经营环境、国际金融内部控制、国际金融市场约束以及国际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合作和协调。需要提及的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高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大国,有必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参加国际经济协调。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为地区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会越来越高,并将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中国在新的货币体系建立之前可能作出的选择是:一方面促进IMF的决策机制更加透明化,避免暗箱操作;另一方面我们可借鉴欧盟的做法,先在区域内协调,在东亚范围内用同一声音说话,凭借其整体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抗衡,这样就有可能使欧美接受中国为代表提出的某些方案,并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造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总之,国际货币体系是规范各国间货币金融交往所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产品,一方面存在搭便车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制度创新的特殊利益分配,这其中包含了制度变迁主导型国家对他国的部分权力控制。如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方面使美国大受“铸造税”之利,另一方面也使美国在二战后独霸西方社会的战略企图在经济领域又一次得逞。由于经济实力相对悬殊,大量发展中国家要求变革国际货币制度的愿望最为强烈,是制度变迁的最迫切的需求者,但无力承担制度创新的责任,不能形成制度供给。但同时美国在全球社会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又不具备足够的权威来实施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实际上是一种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政府是决定制度供给的主导力量,这其中的原因不光是由于制度是公共产品,无人提供制度供给,最主要是由于政府拥有绝对权威,其手中握有暴力潜能,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具有特别作用。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今天,象二战之后单纯依靠一个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来建立一个全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不可能的,而只能依靠国际社会的多边协商与外交力量的制衡,这其中发展中国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元与日元的崛起,将与美元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这样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最高境界在全球采用单一国际货币的最终目标也会越来越遥远。储备货币的确定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个关键,而对储备货币的所在国来讲又意味着极大的制度创新的优势。美国、欧盟与日本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都有着强烈的制度创新的意愿,纷纷提出有关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构建框架的设想,从实力比较,因此美国、欧盟与日本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制度创新的主要力量。由于改革的约束条件是制度的边际收益等于制度的边际成本,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制度均衡必然是边际的和局部的,这也意味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一个渐进与漫长的过程。【参考文献】 [1] 〔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年版。 [2] 潘英丽:《全球视角的金融变革》,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 张宇燕:《东亚金融危机与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经济评论》1999年3-4期。 [4] 李晓西:《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和内容》,《国际经济评论》1999年5-6期。 [5] 张宝珍:《改革国际金融体系 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世界经济》1999年第5期。

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从全球通胀升温不止到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首次负增长,贸易出现大幅度下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日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正确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与力度,增强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形势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养精蓄锐、调整力量的转折点,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和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发达国家探底企稳,发展中和新兴国家稳步回升。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攀高,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严峻、迪拜及希腊债务危机等也一再表明: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债务、通胀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也可能进一步分化。世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私人需求乏力,美国继续受失业困扰,欧元区面临财政紧缩压力,日本则继续面临通缩压力,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对于我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都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其一,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随着金融危机缓解和世界经济复苏,国际社会在危机之初所展现的协作精神有所动摇,一些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观点和做法日益凸显,有的国家口头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行动上则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经济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全球经济,单靠自身力量来求得发展,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世界经济还比较脆弱,就业机会还不多,失业率比较高,如果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危机,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巨大挑战。其二,我国产业结构受到了来自美欧国家的高端挤压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低端挤出。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欧洲等国家是靠金融扩张来支持赤字消费的,他们出口高科技产品,然后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老百姓靠信贷消费。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大于国内需求,生产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只能依赖出口。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去杠杆化,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由此减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加大了我国出口压力。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洪都拉斯、越南、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产品也纷纷打入欧美市场,他们利用比我国更加低廉的资源和劳动成本,生产比我国成本更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替代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势头,就像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替代“亚洲四小龙”一样。其三,我国面临着经济下行和通胀压力上升并存的局面。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依然比较平稳,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力,但是在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由松趋紧、出口增速回落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同去年相比,经济增速呈现出小幅回落的趋势,GDP同比增速“前低后高”。而且从去年底开始,我国国内食品价格涨势接连启动,直至目前为止,推动物价上涨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货币持续超发;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输入型通胀压力和“热钱”流入不减。这将使得通货膨胀呈现出长期化趋势。据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透露,经过金融危机的调整,我国的货币存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货币存量与GDP的比重达到200%。他还表示,货币供应超量将导致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形成泡沫,一旦形成的泡沫突然间破裂,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其四,我国就业的总量性和结构性矛盾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骤然爆发,异常尖锐。作为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又处在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交汇到一起,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再加上金融风暴的侵袭,企业岗位大量流失,大批农民工失去原有的工作,新增劳动力就业渠道堵塞,加剧了大学生及其他群体的就业困难。不仅如此,应对这样错综复杂的局面,常态下解决就业的措施明显不足,必须依靠宏观与微观、应急和长效、直接与间接等多种组合性政策措施和渠道来解决。三、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首先,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仍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短缺资源则可以通过国际交换而得到弥补。而且一国要发展经济不应只注重其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追求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变革,参与全球化就使得我国可以直接利用较先进的科技成果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经济,绕过传统工业化国家所走过的弯路,发挥“后发优势”,在建立现代经济结构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绿色产业在全球的兴起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发展新兴绿色产业不仅有利于我国保护环境、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产业升级,而且由于其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为我国赶上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良好契机。此外,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为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需求创造了机会。最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然而,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仍然不高,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力量此消彼长,主要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而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这有利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四、结语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判断未来走势,增强忧患意识,从变化着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积极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论文选题方向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好写的国际经济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5、共赢性博弈论  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  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学术堂整理了2020年最新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金砖X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实证)分析  2、美(欧、日、韩)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实证)分析  3、影响中国贸易条件诸因素的实证分析  4、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5、中部地区低外贸依存度与开放经济发展探讨  6、高外贸依存度态势下的我国(XX省)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探析  7、XX省(市)外贸依存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  8、经济与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基于外部需求减少的思考  9、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探讨  10、XX省(市)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1、论对外贸易结构优化与经济结构转变的关系  12、论对外贸易创新及对我国( XX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13、XX省(市)贸易优势与产业集群发展探讨  14、论XX省(市)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分析  15、论XX省(市)对外贸易的包容性增长17、对我国( XX省)

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从全球通胀升温不止到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首次负增长,贸易出现大幅度下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日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正确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与力度,增强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形势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养精蓄锐、调整力量的转折点,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和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发达国家探底企稳,发展中和新兴国家稳步回升。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攀高,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严峻、迪拜及希腊债务危机等也一再表明: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债务、通胀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也可能进一步分化。世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私人需求乏力,美国继续受失业困扰,欧元区面临财政紧缩压力,日本则继续面临通缩压力,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对于我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都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其一,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随着金融危机缓解和世界经济复苏,国际社会在危机之初所展现的协作精神有所动摇,一些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观点和做法日益凸显,有的国家口头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行动上则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经济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全球经济,单靠自身力量来求得发展,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世界经济还比较脆弱,就业机会还不多,失业率比较高,如果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危机,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巨大挑战。其二,我国产业结构受到了来自美欧国家的高端挤压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低端挤出。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欧洲等国家是靠金融扩张来支持赤字消费的,他们出口高科技产品,然后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老百姓靠信贷消费。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大于国内需求,生产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只能依赖出口。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去杠杆化,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由此减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加大了我国出口压力。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洪都拉斯、越南、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产品也纷纷打入欧美市场,他们利用比我国更加低廉的资源和劳动成本,生产比我国成本更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替代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势头,就像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替代“亚洲四小龙”一样。其三,我国面临着经济下行和通胀压力上升并存的局面。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依然比较平稳,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力,但是在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由松趋紧、出口增速回落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同去年相比,经济增速呈现出小幅回落的趋势,GDP同比增速“前低后高”。而且从去年底开始,我国国内食品价格涨势接连启动,直至目前为止,推动物价上涨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货币持续超发;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输入型通胀压力和“热钱”流入不减。这将使得通货膨胀呈现出长期化趋势。据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透露,经过金融危机的调整,我国的货币存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货币存量与GDP的比重达到200%。他还表示,货币供应超量将导致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形成泡沫,一旦形成的泡沫突然间破裂,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其四,我国就业的总量性和结构性矛盾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骤然爆发,异常尖锐。作为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又处在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交汇到一起,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再加上金融风暴的侵袭,企业岗位大量流失,大批农民工失去原有的工作,新增劳动力就业渠道堵塞,加剧了大学生及其他群体的就业困难。不仅如此,应对这样错综复杂的局面,常态下解决就业的措施明显不足,必须依靠宏观与微观、应急和长效、直接与间接等多种组合性政策措施和渠道来解决。三、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首先,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仍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短缺资源则可以通过国际交换而得到弥补。而且一国要发展经济不应只注重其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追求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变革,参与全球化就使得我国可以直接利用较先进的科技成果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经济,绕过传统工业化国家所走过的弯路,发挥“后发优势”,在建立现代经济结构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绿色产业在全球的兴起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发展新兴绿色产业不仅有利于我国保护环境、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产业升级,而且由于其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为我国赶上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良好契机。此外,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为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需求创造了机会。最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然而,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仍然不高,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力量此消彼长,主要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而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这有利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四、结语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判断未来走势,增强忧患意识,从变化着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积极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简要提一下事件,探讨原因,加上国人与世界的态度,评论对世界格局的思考,时局的动荡与发展,今后人类经济社会的何去何从,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对我们的启示

世界经济形势论文选题方向是什么

·《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研究》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研究》 ·《战后日本政策金融研究》 ·《战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及政策研究》 ·《韩国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2001-2007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研究》 ·《上海写字楼市场投资价值与人民币汇率的关联性及实证研究》 ·《中国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研究》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研究》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交易者结构合理化问题研究》 ·《汽车贷款证券化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模式和时序选择研究》 ·《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一共将近1000篇世界经济专业硕博论文选题,具体请到_1_%CA%C0%BD%E7%BE%AD%BC%C3/)

如果是世界经济专业,最好选国别研究。那你要根据自己将来想要进行的研究方向,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向。如果是为了快速毕业,就选导师喜欢的题目。不知道你是在南方读还是北方读,一般南方选题自由性大,北方有时导师会指定。主要还是自己有兴趣,要不然做着也感觉无趣。

_free/3_shtml这上面的都是,都是免费的。你可以上去看一下。绝对安全。没有病毒。给你的参考题目:·《关于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研究》 ·《近期美元贬值的成因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美、英、德住房金融分析》 ·《美国人力资本投资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中美股票期权制度的比较研究》 ·《美、德、日信用体系比较分析》 ·《美国风险投资发展及其趋势研究》 ·《欧洲会展经济研究》 ·《战后日本政府投资研究》 ·《财政投融资体制国际比较研究》 ·《战后日本物流业发展及其启示》 ·《西方国家政府采购制度研究》 ·《跨国并购风险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跨国并购与我国对策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战略对策研究》 ·《安然事件之后美国证券监管制度的改革》 ·《“雁行模式”的变革与中国产业发展选择》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以美国为例的分析》 ·《日本现代物流的发展经验及借鉴》 ·《日、韩、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研究》 ·《日本城市地价变动及其经济影响分析》 ·《韩国比较优势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探讨》 ·《美国二战后的贸易政策研究》 ·《世界银行业国际化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美国金融信托业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政府应对经济长期衰退政策的评析》 ·《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的比较研究》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进程、动因及战略意义》 ·《借鉴日本经验,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 ·《试论日本的通货紧缩》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国际比较与研究》 ·《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开放及启示》 ·《美国风险投资运作方式及成功经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国际比较》 ·《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就业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OECD国家环境税制的国际比较》 ·《日本现代企业制度及其借鉴》 ·《日本环境政策的变迁对中国食品贸易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 ·《国外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与引进》 ·《2003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研究》 ·《美国转让定价税则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对我国区域金融的风险及防范的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论经济全球化效应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韩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改革研究》 ·《我国利用外资中“超国民待遇”问题研究》 ·《供应链上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信用风险衡量方法对在华外资银行运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开放与QFII制度》 ·《20世纪90年代美国农业补贴改革研究》 ·《APEC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研究》 ·《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其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示》 ·《汇率波动性对国际贸易流量影响研究》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管理》 ·《跨国并购中我国反垄断问题研究》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 论文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制度非均衡的表现 制度非均衡是导致制度变迁的前提条件,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在动机。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这种制度非均衡因素主要有两点。 主体行为错位。一般地说,国际货币制度包括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协调与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等几个方面。1973年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国家的货币制度进入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时期,但作为布雷顿森林时代标志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却依旧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究其来源实际上是二战之后英美两个大国在各自提出的“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之间斗争的结果,代表了资本主义大国利益。由于IMF残存的旧有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痼疾,使它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最后贷款人作用,反而因其在金融危机中开出一些不适当的“药方”而备受世人的非议。 IMF成立于1945年,是一个旨在稳定国际汇价、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并通过提供短期信贷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不平衡问题的国际机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与世界银行和WTO并列称为世界三大经济“联合国”。50多年来,IMF对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政策、汇率确定和货币政策都产生重大的影响。IMF始终以体现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主线,美国在基金组织中一国所占的份额就达到18%,拥有绝对的否定权。IMF对会员国的贷款规模极其有限,而在资金分配方面又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其贷款按会员国交纳的份额分配,主要发达工业国占有份额的最大比重,但目前贷款资金最需要的都是发展中国家。另外,IMF提供贷款时附加的限制性条件极其苛刻,这种限制性条件是指IMF会员国在使用它的贷款时必须采取一定经济调整措施,以便在IMF贷款项目结束或即将结束时能够恢复对外收支的平衡。IMF同其它金融机构一样,在发放贷款时必须考虑贷款资金的回收问题,以保证它拥有的资金能够循环使用,就此而言,IMF发放贷款时附加限制性条件显然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从IMF近年来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贷款限制性条件的实际结果看,由于IMF对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不够准确和全面,附加贷款条件规定的紧缩和调整措施却给借款国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金融危机中,接受IMF的资金援助的东南亚各国都被迫按其所开的“药方”进行调整和改革,而这些“药方”都是:要求危机国采取财政紧缩和货币紧缩政策,提高利率以吸引外资进入并进一步稳定汇率;要求亚洲各国整顿金融机构,加速开放市场并迈向自由化,取消不平等的补贴政策等。IMF的这些限制性条件,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要求加速资本流动自由化,反倒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此外IMF对这些面临汇率风暴冲击的国家采取强制措施,不但无法恢复投资人的信心,反而加剧了资本的外逃;提高利率又迫使私人企业的资金成本大幅提高,从而加速破产的速度,并引发通货膨胀的急剧上升。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指责美国借IMF对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贷款之名,实行“经济殖民主义”的掠夺。美国以援助为筹码逼迫东南亚各国开放国内市场,并要求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样更动摇了市场的信心,使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 制度缺位。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彻底瓦解,1976年签订以浮动汇率制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议从此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国际金融进入了一个没有体系的时期(注: 学术界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人称其为“没有体系的体系”,也有人将其归纳为牙买体系。它的内容是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具有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资产,多样化的汇率安排,多种形式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及各国相对灵活的国内宏观政策选择,这种制度使国际金融市场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国际货币体系不存在“超国家”的制度因素,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只是各国对外货币政策和法规的简单集合。其特征表现为:各国对外货币政策转向自由放任,取消各种限制性制度,允许货币逐步走向自由流动和货币价格的自由浮动,市场成为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包含了一大批附属的制度,并且与社会中其他制度的复合体相互作用。总之,经济不只是市场机制,它还包括那些形成市场、构建市场和通过市场起作用或引导市场起作用的制度”(注:《简明帕氏新经济学辞典》第33页,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后布雷顿森林时代所谓的“没有体系”是当前国际金融制度安排的总体特征,由于这种体系所造成的制度缺位使国际金融体系处于一定程度的无序状态,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制度缺位具体表现在: (1)在金融危机的援救过程中缺乏最后的贷款者。目前,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全球金融市场正在形成,资本的跨国境流动加快,客观上要求金融监管标准全球统一和国家干预国际化。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天然的缺陷——缺少“世界中央银行”,作为监管世界中央金融市场的“警察”和扮演国际最后贷款者。而这样的职责由IMF来承担是困难的,不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进行国际经济秩序和制度的创新,难以防止货币危机的再次发生。 (2)迅速膨胀的国际资本市场缺乏国际监督和防险措施。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的背后,有银行业的支持,使资本市场出现了所谓“高杠杆操作问题”;金融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使金融交易量增长大大加快,而这种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使习惯于集中管理的监管制度更难实施,金融衍生工具在很大程度上由避险的工具演变成高风险的投资工具,金融危机爆发的突然性,使金融监管相形失色;“信心”这类心理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传播的高速度,媒介的某种倾向性,使信心越来越难以稳定,越来越容易大幅波动。 (3)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平稳的与金融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相匹配的国际资本市场对接机制。资本的全球化将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都卷了进来,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在对货币的自由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外汇储备的选择与管理上还不能适应国际资本流动与变化的节奏。这一方面是国际资本运动非核心国与核心国之间在经济制度安排上的不衔接,同时也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制度的不衔接,国际经济金融组织与各国经济制度的不衔接。金融的自由化进程过于迅速,出现了无序、波动过大和恶意投机以致破坏自由市场的趋势。自由化进程已带来三个问题:一是投机性成份超过投资性的程度;二是金融经济的虚拟化发展到超过真实经济太大太多的程度;三是自由化发展到发达国家失控、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的程度。 (4)对以对冲基金(Hedge Fund)为主要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缺乏必要的间接管理。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国际投机炒家运用对冲基金这种高杠杆的金融衔生工具疯狂炒作引起的。1998年10月传出的关于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向国际15家大银行融资35亿美元以挽救险些倒闭的颓势,反过来说明,对冲基金是有钱的游戏,它具有高回报,同时银行向其贷款风险也是相当大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提出要通过监管银行来加强有关对冲基金的管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提出征收资本交易税的设想,也是对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游资对各国金融市场的冲击的一定限制,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任何时期的国际货币体系都是对当时的世界经济现实作出的客观选择,现存的金融体制不是为今天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所设计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在国际金融体制中的影响日益增强,仍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现行货币体系显然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它不能从根本上满足金融市场全球化、全球资金一体化以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客观要求,因此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制度非均衡存在必然产生制度需求,这里的制度需求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适应外部环境客观形势的变化进行制度变革,另一方面是为填补制度缺位而进行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变革与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进或创建新的国际金融机构。(1)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IMF在后布雷顿森林时代也曾起到过很大作用,但它在职能安排上已不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一是受美国及其它西方发达国家干预的色彩太浓;二是在其贷款的份额、对全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方面存在极大缺陷。目前需进一步扩大其防范和支持当事国化解金融危机的能力,协调成员国的货币政策,提供中长期贷款以协助其克服国际收支的困难。(2)提高世界银行在稳定国际金融体制中的作用,提升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的职能。如让世界银行承担部分化解受害国金融风险的支持功能;发挥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如亚洲开发银行的作用,加强对遭受危机袭击的国家实施资金援助。(3)许多经济学家都主张建立一个最后贷款人,来避免产生金融不稳定的过度道德风险。IMF难以担当最后贷款人的重责,我们倾向于建立一个诸如“世界金融组织”(WFO)的机构,制定新的规则和宗旨,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平等参与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运行规则的制定,规范国际金融市场行为。(4)以国际清算银行为中心,建立国际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提高国际金融预防风险的能力,为IMF或其它国际金融机构提供基础性材料,向有关成员国发出金融风险的预警信息。 第二,建立和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制度。许多国家由于银行管理不善,引发金融过度风险;或由于银行财务状况信息不透明,延误发现和解决风险的时机;或由于监督机构不独立,使制定的监督制度不能实施,因此建立和完善国际金融监督机构已成为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这些制度包括:(1)提高信息透明度,公开披露有关信息。1999年初,由七个发达国与十五个新兴国家组成的盟国金融小组商讨制订“财政透明度行为准则”、“公布数据的特殊标准”和“公司管理行为准则”等,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有利于建立一套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并实行金融监管。(2)加强对“对冲基金”的管理。对冲基金是有钱人的游戏,集中大笔资金利用汇市、股市和期货期权市场进行“立体投机炒作”,给一国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力。乔治·索罗斯认为:“造成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主要是一体化带来的庞大资本,超越国际的无原则的移动。”对冲基金以及其它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是国际货币新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3)加强对银行的跨境监管。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某些国际性银行经营转移到管理不严的离岸避税港,以便规避国内的管理和监督,对银行的跨境监督是国际监管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三,加强国际金融的合作和协调。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于协调各方关系的。从国别上看,首先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要在支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如何保护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次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协调;三是加强地区间的国际金融合作和协调。另外,从加强合作的领域看,则包括国际金融经营环境、国际金融内部控制、国际金融市场约束以及国际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合作和协调。需要提及的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高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大国,有必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参加国际经济协调。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为地区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会越来越高,并将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中国在新的货币体系建立之前可能作出的选择是:一方面促进IMF的决策机制更加透明化,避免暗箱操作;另一方面我们可借鉴欧盟的做法,先在区域内协调,在东亚范围内用同一声音说话,凭借其整体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抗衡,这样就有可能使欧美接受中国为代表提出的某些方案,并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造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总之,国际货币体系是规范各国间货币金融交往所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产品,一方面存在搭便车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制度创新的特殊利益分配,这其中包含了制度变迁主导型国家对他国的部分权力控制。如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方面使美国大受“铸造税”之利,另一方面也使美国在二战后独霸西方社会的战略企图在经济领域又一次得逞。由于经济实力相对悬殊,大量发展中国家要求变革国际货币制度的愿望最为强烈,是制度变迁的最迫切的需求者,但无力承担制度创新的责任,不能形成制度供给。但同时美国在全球社会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又不具备足够的权威来实施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实际上是一种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政府是决定制度供给的主导力量,这其中的原因不光是由于制度是公共产品,无人提供制度供给,最主要是由于政府拥有绝对权威,其手中握有暴力潜能,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具有特别作用。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今天,象二战之后单纯依靠一个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来建立一个全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不可能的,而只能依靠国际社会的多边协商与外交力量的制衡,这其中发展中国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元与日元的崛起,将与美元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这样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最高境界在全球采用单一国际货币的最终目标也会越来越遥远。储备货币的确定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个关键,而对储备货币的所在国来讲又意味着极大的制度创新的优势。美国、欧盟与日本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都有着强烈的制度创新的意愿,纷纷提出有关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构建框架的设想,从实力比较,因此美国、欧盟与日本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制度创新的主要力量。由于改革的约束条件是制度的边际收益等于制度的边际成本,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制度均衡必然是边际的和局部的,这也意味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一个渐进与漫长的过程。【参考文献】 [1] 〔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年版。 [2] 潘英丽:《全球视角的金融变革》,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 张宇燕:《东亚金融危机与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经济评论》1999年3-4期。 [4] 李晓西:《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和内容》,《国际经济评论》1999年5-6期。 [5] 张宝珍:《改革国际金融体系 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世界经济》1999年第5期。

1,没钱人不敢花钱2有钱花钱如流水3国家问题

世界经济形势论文选题方向有哪些

这个不好说,具体得看你对那个方面熟悉来说,没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我给提供些选题,你自己参考下。1、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XX省/市XX商品出口竞争力的分析3、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4、中美服务贸易对比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5、中国生产型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分析6、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7、江苏省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加工贸易在中国大陆外贸中重要地位的原因、利弊及对策研究9、中国与墨西哥加工贸易比较分析10、加工贸易对我国贸易增长的贡献研究11、我国××产品出口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食品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1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4、我国农业产品出口遭遇的绿色壁垒及对策分析15、中国对外贸易中遭遇的专利壁垒及对策分析16、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我国政府行为选择17、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非政府行为研究18、国际贸易中动植物卫生检疫对我国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19、动物福利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20、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21、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相互关系研究22、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23、中美农业补贴政策的若干比较与借鉴24、WTO框架下我国农业补贴现状分析25、世界农产品补贴和反补贴发展趋势与中国的贸易政策选择26、美国对华新能源产业实施“双轨制反补贴”问题研究27、我国农业补贴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28、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29、碳关税征收对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分析30、“碳关税”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31、日本发展低碳产品出口贸易的经验及启示32、知识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33、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34、我国贸易救济问题研究35、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研究36、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37、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8、我国能源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对策与建议39、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40、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和路径安排41、论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模式对东道国的影响42、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43、对华外商直接投资地区性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分析44、CAFTA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45、××地区利用外资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46、零关税政策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农产品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47、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48、中澳FT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49、中韩FTA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50、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转换思维转换思维,即转换思维的角度,是指从与原有结论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或从不同的层面上来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以形成关于对象的新的认识。这种认识的产生不以否定原有的结论为前提,它需要摆脱原来的思维定势和已有的知识影响,另辟蹊径。运用转换思维角度的方式发现问题的可能性的机会是较多的。因为人们对问题的认识是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全面、深入、完善的。譬如对数学活动认识的研究,起初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去认识其特点与规律的,后来又逐渐发现了活动的另一面——学生的学。于是,提出了一套完全不同于从教师教的角度看问题所能得出的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而认识到只从教的角度或只从学的角度认识教学,都不可能得出全面的认识,而全面的认识也不等于把这两方面的结论相加;而应该从教与学的各种不同性质的相互作用中来认识教学的规律。这样一个视角的转化,就使我们有可能结合各门学科,引出一批研究课题,如语文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模式辨,数学教学中的讲与练等。思维角度的转换是多类型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类型。(1)在同一层次上的转换,从思考问题的一个方面转向另一个方面。例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历来把几门主要学科的教学放在第一位,而音乐、美术、体育等几门所谓次科一向不被重视。这些次科果真对学生的发展无足轻重吗?如果加强这些学科的教学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什么影响?有人就从过去被忽视的方面展开了研究,从而改变了研究学校工作的视角。(2)在不同的层次上的转换。其中有的是从较抽象转化到较具体,有的则是从较具体的层次的研究转向较抽象的层次。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对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研究就是一例。他努力用系统优化的理论作指导,寻找教学过程各因素、各阶段、各方面的最佳组合。(3)把研究的重点放到事物与事物之间,同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结合部。这往往是人们容易忽视也是可开发出新课题的地方。如提出幼儿园与小学,小学与中学,中学与大学各阶段的教育如何衔接等问题,就属于这一类型。(4)通过比较。这种比较的问题(内容)是比较多的。可以是纵向的历史比较,如近代中国课程与现代中国课程的比较;也可以是横向的国家与区域的比较,如外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比较,中国城市中等教育结构与农村中等教育结构的比较等;也可以是其他的比较,如两个教育家教育思想的比较,两部作品的比较等。上述几种转换思维角度的类型虽有许多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是向研究较少、较薄弱的方面转化。2、类比移植类比与移植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类比和借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来发现本学科研究的新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从别的学科研究中得到启发,找到发现问题的视角。因此,其关键是善于发现不同学科研究对象与思维方法之间的关系,善于借“它山之石”。我们可以根据现实需求从学科拓展和跨学科研究中选取新鲜题目,如近年来出现的公共关系学、市场学、地震社会学等研究成果都是基于选择了适应现代社会进程的新课题;如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观点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课题,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与综合性,通过移植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其他学科研究对象作类比而提出新问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是可取的。运用此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懂得两类事物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比较多,而且两类事物之间有一些本质相同之处,不注意这一点,运用类比法就容易出现错误。例如,达尔文知道某动物近亲繁殖产生良种,于是,他便和表妹结婚,结果,所生的子女都是智能低下或身体有缺陷的人。错误的类比,造成了达尔文终生的遗憾。 深入探究如果说,上述几种思维方法都与对事物的已有认识直接相关,那么,深入探究现象的思维方法则要求直接面向现象,从对现象本身的思考中提出新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而变幻无穷的现象世界中,只要我们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许多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我们可以从现代社会的需求出发,去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利用,去研究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工业上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政治上廉政建设系统工程的研究、教育上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探索等都是有现实意义的选题范畴。[4]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的探究指向应是其背后的实质。像牛顿提出苹果为什么落地,瓦特提出壶盖为什么会动那样,我们也可以提出为什么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法是否恰当,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如何,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出现一些新现象,诸如,市场经济给学校带来了什么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什么当代青年的逆反心理表现较为突出等等。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现象,我们要善于捕捉,善于深入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在新形势中处于主动地位。只有乐于思考、勤于思考与善于思考,才能对各种各样的现象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发掘自己的学术优势,源源不断地获得有科研价值的选题。4、 发现疑问一般地说,学科发展水平越低,值得怀疑的结论越多;实践越依赖于经验和常识,可信度越低。怀疑并不是随心所欲地乱猜疑,毫无根据的猜疑不可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怀疑的依据有两个,一是事实与经验;二是逻辑。作为怀疑依据的事实与经验,总是与现有结论或常规不一致甚至相悖的。逻辑是检验理论合理性的有效工具。对理论的逻辑推敲,可以从推敲概念,尤其是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做起。对于一时十分流行的概念也应仔细推敲。在教育理论中,有不少结论是通过演绎性推理得出的。例如,在粉碎“四人帮”以前,教育理论界十分强调教育的阶级性,而近年来,则又十分强调当年批判过的教育产业化特性。为什么同属于教育属性判断会这样大相径庭呢?差别极大结论的产生仅仅是因为政治路线的变化吗?有没有思想方法上的问题、逻辑判断上的失误?这一思路下去,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表面看来截然相反的结论,都是采用演绎推演得出来的。在教育理论中出现的错误往往是从个别直接上升为一般,忽视结论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的限制。如把在一定条件下获得成功的教学经验当作普遍规律,把某一种课的结构当作课的通用模式等。一般情况下,怀疑的产生具有上述两方面的依据,事实与原理相悖引起思索,思索又指向原理的逻辑合理性。通过怀疑提出的问题,经过研究后,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部分或完全证实了研究者的怀疑的正确性,提出了使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向真理更逼近一步的结论,科研获得成功,出了成果。二是与此相反,研究的结果证明研究者怀疑错了,其维持了原来的结论,科研没有成果。当然这是令人遗憾的结果。但研究者不要因此而失怀疑的勇气。我们应该坚信,即使是一次失败的科研,也不会一无所获。怀疑被否决,至少能使我们对自己曾经怀疑过的理论的正确性有更深入、更确切的认识。发现自己怀疑不正确的原因,也可以锻炼我们的研究能力。

以中国未来的国际经济定位为主线,分析以下问题国际货币市场的问题,人民币欧元美元人民币的现在和未来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现在地位将来的发展中国在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