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关于克莱斯勒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2024-07-05 00:52:21

关于克莱斯勒论文范文资料

1875年- 沃尔特?克莱斯勒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瓦米哥。1892年- 17岁的沃尔特?克莱斯勒成为堪萨斯州艾利斯县太平洋联合铁路公司的铁路工程师学徒工。- 年轻的火车技工沃尔特?克莱斯勒开发并制造了自己的专用工具,因为他认为“一个优秀技工决不应该信任不是自己亲手选取和习惯使用的工具”。1908年- 此时33岁的沃尔特?克莱斯勒已经成为芝加哥大西部铁路公司高级经理人,月薪350美元。他花了5000美元购买了他的第一辆汽车:一辆红色内饰的白色Locomobile Phaeton汽车。为了了解这款汽车的工艺技术,沃尔特?克莱斯勒把它拆装了好几次,最后学会了驾驶汽车。1912年- 沃尔特?克莱斯勒在位于密歇根州弗林特的通用汽车公司子公司“别克汽车公司”担任生产经理,起始年薪为6000美元。在“别克汽车公司”期间,沃尔特?克莱斯勒迅速将日产量从20辆提高到550辆。在此期间,沃尔特?克莱斯勒与.科勒一起共事,后者后来接替他成为别克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并最终在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1916年- 通用汽车公司成为通用汽车集团公司,并使“别克汽车公司”成为其第一个子公司。1917年- 沃尔特?克莱斯勒担任“别克汽车公司”的总裁兼总经理。在沃尔特?克莱斯勒的领导下,“别克汽车公司”成为“通用汽车公司最大的盈利来源”。1919年- 沃尔特?克莱斯勒在主管“别克汽车公司”之外还担任通用汽车公司负责生产的第一副总裁。1920年- 由于和通用汽车公司首脑威廉姆?杜兰特产生意见分歧,45岁的沃尔特?克莱斯勒辞去了在通用汽车公司的职务。仅仅几个月之后,“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的债权人聘请沃尔特?克莱斯勒担任执行副总裁。沃尔特?克莱斯勒全权负责“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的运营,并签订了闻所未闻的为期两年的百万美元年薪合同。两年内,沃尔特?克莱斯勒扭转了“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的局面。- 与此同时,沃尔特?克莱斯勒也受债权银行的委托,振兴了“查默斯汽车公司”持有“马90%股份的“马克斯威尔汽车公司”。- 1921年,沃尔特?克莱斯勒担任“马克斯威尔-查默斯汽车公司”董事长。一年以后,“马克斯威尔-查默斯汽车公司”更名为“马克斯威尔汽车公司”。1925年,“马克斯威尔汽车公司”改为“克莱斯勒汽车公司”。1921年- 在“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任职时,沃尔特?克莱斯勒聘请了三名曾在底特律经营过一家工程咨询事务所的前“斯图特贝克公司”工程师:佛瑞德?泽德(Fred )、欧文?斯凯尔顿(Owen Skelton)和卡尔?布瑞尔(Carl Breer),目的是为了开发一种“新型汽车”的概念,期望以此扭转“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的局面并实现盈利。这三位工程师姓氏的第一个字母“ZSB”组合成了新型梦幻轿车的代号。沃尔特?克莱斯勒履行了“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扭亏为盈的责任。后来他带领佛瑞德?泽伯、欧文?斯凯尔顿和卡尔?布瑞尔加入了“马克斯威尔-查默斯汽车公司”,继续开发“ZSB”梦幻轿车。1924年- 仍然担任“马克斯威尔汽车公司”董事长的沃尔特?克莱斯勒在纽约推出了带有“克莱斯勒”名称的“ZSB”轿车。由于“ZSB”轿车实际上尚未上市销售而被纽约车展拒之门外,沃尔特?克莱斯勒在附近的船长酒店大堂中展示了“克莱斯勒6”系,在媒体和行业中引起了轰动。“克莱斯勒6”装配“气门侧置式”六缸发动机,排量为201立方英寸(升),功率达68马力(3000转/分钟)。由于采用了工艺复杂的“里卡多”燃烧室,“气门侧置式”六缸发动机达到了当时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压缩比。“克莱斯勒6”几乎可达到当时令人惊讶的70英里/小时(超过110公里/小时),并采用了四轮液压制动器和减振器。“气门侧置式”六缸发动机运用了7个轴承支撑的曲轴以及铝制活塞和强制润滑装置。1924年,也就是“克莱斯勒6”投产后的第一年中,该车的销量即达到了近32000辆,创造了美国新上市汽车的销量记录。1925年- 1925年7月6日,当时市值4亿美元的“马克斯威尔汽车公司”将其所有权利和责任转让给了新建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而在当年年末,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就实现了400多万美元的净利润。1925年8月,克莱斯勒加拿大公司成立。克莱斯勒推出新款“1926 4型车”,也就是“58系列”。“58系列”是最早使用橡胶支承来缓冲发动机振动的汽车之一。也就在这一年,“克莱斯勒6”参加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尽管没有获得名次但成功完成了赛事。到1925年末,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美国已发展了3800家经销商。在美国汽车制造商中,克莱斯勒率先推出曲轴减振器。1926年- 克莱斯勒提供三种车型系列,并在名称中显示它们的高速性能:58系列(4缸)、G-70系列(6缸)和G-80系列(6缸)。顶级车型是92马力的“E-80帝王”。“E-80帝王”是第一款克莱斯勒豪华轿车,采用了化油器进气预热装置以及特制车身。在1926年中期增添了作为1927年型的“60系列”之后,克莱斯勒完善了这一系列的车型组合。- 年轻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美国汽车制造商中的排名从第27位上升至第5位。1927年- 克莱斯勒提供四种车型系列:“50系列”、“60系列”、“70系列”和“80帝王”。- 克莱斯勒成为美国第四大汽车制造商。1928年- 针对低价位细分市场的“普利茅斯”品牌面市,第一款“普利茅斯”是排量相对较小的1929款45马力的四缸汽车。尽管售价仅为670美元,第一款“普利茅斯”在同级车型中依然率先采用了四轮液压制动器。为了加强舒适性,车身置于橡胶支承之上。- 针对中等价位细分市场,克莱斯勒推出了“迪索托”品牌。首先面市的是1928年7月投产的1929款“迪索托”,这是一款六缸汽车。一年之后,“迪索托”销量达到8万辆。十四个月之后,“迪索托”销量达到10万辆,在业内创造了一直保持30年之久的新上市汽车销量记录。- 克莱斯勒收购了规模是其五倍之巨的“道奇兄弟公司”。“道奇兄弟公司”从1914年开始生产汽车,并于1916年使用“巴德”专利制造了第一批量产的大型全钢车身轿车。“道奇兄弟公司”同时也以生产商用载重车系列著称。- 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克莱斯勒汽车荣获第三名和第四名。- 160670辆的销量使克莱斯勒创造了一直保持到1950年的生产记录,无人同出其右。克莱斯勒的车型系列中包括四缸的“52系列”,六缸的“62系列”和“72系列”以及“帝王80系列”。1929年- 克莱斯勒与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同成为汽车业“三巨头”——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 作为一项个人的动议,沃尔特?克莱斯勒资助并开始在纽约建造克莱斯勒大厦。77层的克莱斯勒大厦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旗下拥有“克莱斯勒”、“道奇”、“帝王”、“迪索托”和“普利茅斯”等诸多品牌。- 在美国汽车制造商中,克莱斯勒率先使用下行式化油器。1930年- 所有克莱斯勒车型采用钢制车身和燃油泵(取代重力式加油箱)。1931年- 第一款克莱斯勒八缸发动机首先在“克莱斯勒8”和“帝王”系列中列装。- 克莱斯勒推出革命性的新型发动机支架,这种名为“Floating Power”的发动机支架的钢板弹簧置放在变速器下面,与橡胶支承一起将发动机的振动和底盘隔离开来。- “普利茅斯”的四缸车型打出“八缸的平顺性,四缸的经济性”广告语。- 在比利时的“斯帕(SPA)24小时耐力赛”中,克莱斯勒的八缸汽车夺得三升以上类别的第一名。1932年- 克莱斯勒率先推出助力制动器,车身也首先使用防锈处理工艺。- 克莱斯勒的工程师开发出革命性的新型大孔隙金属材料“Oilite”,用于钢板弹簧和接头。“Oilite”的空隙能够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30%的润滑油,在处于压力状态下排出润滑油,并在压力再次下降时重新吸收润滑油。1933年-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中页,克莱斯勒是唯一超过1929年繁荣时期销量的美国汽车制造商。- 克莱斯勒推出安全玻璃。安全玻璃在受损时裂成碎粒,而不是裂成碎片。1934年- 克莱斯勒推出革命性的流线型汽车:“克莱斯勒Airflow”和“迪索托Airflow”。在美国制造的轿车中,“帝王Airflow”率先采用整体式曲面前风挡玻璃。“Airflow”系列车型也首次将带有超速档的自动变速器作为选装配备。1935年- 沃尔特?克莱斯勒辞去克莱斯勒总裁职务,但保留了董事长职务。1926年从通用汽车公司加入克莱斯勒的科勒就任总裁。1936年- 克莱斯勒的年度总产量达到100万辆。1938年- 克莱斯勒汽车产量占美国汽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克莱斯勒墨西哥公司成立。1939年- 克莱斯勒推出第一款采用液压偶合器的变速器(Fluid Drive)。1940年- 沃尔特?克莱斯勒于8月18日去世,享年65岁。- 克莱斯勒建造第一批“概念车”:“克莱斯勒Thunderbolt”和“克莱斯勒Newport”双排座活顶轿车。“克莱斯勒Thunderbolt”和“克莱斯勒Newport”分别建造了六辆,用于展览和试验。1941年- 克莱斯勒推出“Town & Country”。“Town & Country”是克莱斯勒的第一款风格时尚的高级旅行车,采用了木材和钢材制造的车身以及木质装饰件。- “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接受委托,生产“Jeep?”汽车。“Jeep”名称的来源有两种传说,第一种是对“General Purpose(通用目的)”的首字母“GP”的曲解,第二种是根据20世纪30年代流行卡通人物“Eugene the Jeep”来命名的。(1963年,“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变为“凯瑟-吉普汽车公司”;1970年,“美国汽车公司”以7000万美元收购了“凯瑟-吉普汽车公司”;1987年,克莱斯勒又收购了“美国汽车公司”。)- 克莱斯勒将采用液压偶合器的变速器(Fluid Drive)与半自动的“Vacamatic”相结合。“Vacamatic”是四速变速器,在驾驶员松开油门踏板时能够在两个低速档之间或者在两个高速档之间自动切换。变速器在低速档和高速档之间切换时仍然需要离合器。豪华的“帝王”车型采用液压助力车窗。1942年- 作为克莱斯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最后一款车型,“1942款迪索托”采用了可收起的“螺旋式”大灯,以及与液压偶合器相结合的半自动变速器“Simplimatic”。- 克莱斯勒为军工业务而停止民用汽车生产,军工产品包括50万辆军用“道奇”载重车。1946年- 克莱斯勒恢复汽车生产,生产略有改进的战前车型。克莱斯勒“Town & Country”则推出新型轿车、双门轿车和敞篷轿车版本。1949年- 克莱斯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首次推出全新车型。克莱斯勒投资9000万美元引进新型工具和设备。鉴于安全原因,克莱斯勒首次推出软包仪表板。- 在美国汽车制造商中,克莱斯勒率先使用组合式点火和起动开关。- 著名汽车设计师维尔基尔?艾克斯勒离开“斯图特贝克公司”并加入克莱斯勒。1950年- 克莱斯勒董事会选举科勒为董事长,并任命莱斯特?科伯特为总裁。- 克莱斯勒推出四轮盘式制动器,并成为率先提供电动车窗的美国汽车制造商。- 意大利的“Ghia”设计室为克莱斯勒设计了第一批“概念车”。1951年- 克莱斯勒的工程师设计著名的“HEMI”V8发动机(采用半球形燃烧室),在20世纪50和60年代树立了美国的高性能标准。“HEMI”V8发动机花费了六年的开发时间,是克莱斯勒的第一款V8发动机,并以180马力的功率立即被誉为美国汽车工业成就的巅峰之作。- 克莱斯勒推出“Hydraglide”动力转向系。- 布瑞基斯?坎宁汉姆购买了克莱斯勒的“HEMI”发动机,装在他的C-2赛车上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三辆赛车中的一辆取得了第18名的成绩。- “Town & Country”再次成为旅行轿车,并去除了木质侧围。- “克莱斯勒纽约客(New Yorker)”在“印地安纳波利斯500大赛”中一马当先。1952年- 克莱斯勒为美国军方制造“木星”研究用火箭。1953年- 克莱斯勒推出创新性的“PowerFlite”两速自动变速器。- “道奇”推出基于克莱斯勒“HEMI”发动机的“红色公羊(Red Ram)”V8车型。- 装配克莱斯勒发动机的“坎宁汉姆C-5R”赛车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赢得第三名。“坎宁汉姆C-4R”在“赛百灵12小时耐力赛”中赢得第一名。- 克莱斯勒收购车身制造商“布瑞基斯”。在“三巨头”中,克莱斯勒是最后一个收购车身制造商的汽车公司。1954年- 克莱斯勒启用密歇根州安亚伯附近的切尔西试验跑道。克莱斯勒的试车员在2836英里的总行程中以平均英里/小时(略低于190公里/小时)的速度创造了美国24小时速度记录,为新建的试验场赢得了荣誉。- 克莱斯勒的入门级品牌“普利茅斯”也装载了V8发动机。- 克莱斯勒开始试验革命性的燃气涡轮发动机。- 在美国全国赛车协会NASCAR大赛中,李?佩蒂驾驶“HEMI”发动机驱动的克莱斯勒汽车,赢得7场胜利,并且在另外17场比赛中名列前五名。- “道奇皇家500(Royal 500)”在“印地安纳波利斯500大赛”中一马当先。1955年- 克莱斯勒推出维尔基尔?艾克斯勒的“前瞻性”造型。- 克莱斯勒推出“字母系列”轿车系列中的第一款车型“C-300”,开创了高性能轿车时代。- “克莱斯勒C-300”以92英里/小时(略低于150公里/小时)的平均速度,在NASCAR全国大奖赛上赢得了胜利。“Mercury Outboard Marine公司”的卡尔?基基弗组建了一支由克莱斯勒C-300“HEMI”轿车构成的赛车队,在40场NASCAR赛事中令人惊讶地赢得了20场比赛。- 在美国汽车制造商中,克莱斯勒率先在轿车中提供全晶体管化收音机。1956年- 克莱斯勒推出按钮式全自动变速器“魔力触手(Magic Touch)”。- 克莱斯勒的“普利茅斯”测试版燃气涡轮汽车纵横美国大陆,从纽约驶向洛杉矶。- 克莱斯勒将“高速路高保真(Highway Hi-Fi)”录放机作为选装配备。1957年- 克莱斯勒将新设计的“TorqueFlite”自动变速器作为标准配备。克莱斯勒系列包括四种车型:“Windsor”、“Saratoga”、“New Yorker”和“300C”。1958年- 在最初的全球化进程中,克莱斯勒收购了“法国西姆卡汽车公司”的股份,并开始在美国销售“西姆卡”汽车。- 克莱斯勒进行燃油喷射试验,在高性能“300D”车型中提供“邦迪克斯”设计的燃油喷射系统。然而,性能问题导致克莱斯勒又重新使用化油器。- 道奇推出品牌特有的新型升V8发动机。1959年,这些V8发动机排量增至升,功率达到345马力。- 克莱斯勒在汽车行业中率先推出自动速度控制装置。- 汽车加速竞赛车手唐?葛利特斯驾驶“HEMI”发动机驱动的赛车,打破了170英里/小时的记录。1959年- 第二代燃气涡轮发动机驱动的“普利茅斯”从底特律驶向纽约。1960年- 克莱斯勒推出“Valiant”车型,从而进入紧凑型轿车市场。这款造型迷人的“Valiant”汽车装配了新设计的顶置气门式六缸发动机。- 莱斯特?科伯特担任克莱斯勒董事长,并保留总裁职位。- 在美国汽车制造商中,克莱斯勒率先提供车载电唱机,可播放19张45转/分钟的密纹唱片。- 克莱斯勒开发出第三代燃气涡轮发动机汽车。- 克莱斯勒为所有车型装配交流发电机。1961年- 克莱斯勒董事会选举乔治?洛夫任命为董事长,并任命林恩?汤森为总裁。- 在“迪索托”面世33年之后,克莱斯勒停用“迪索托”品牌。- 克莱斯勒推出巡航控制系统和电动锁作为选装配备,并采用整体式车身。1962年- 克莱斯勒的试车员驾驶两辆重新装配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道奇Dart”和“普利茅斯Fury”,从西向东横贯美国,以证明新型驱动技术的可靠性。1963年- 克莱斯勒为传动系推行5年或5万英里的新保用政策。- “克莱斯勒300J”在“印地安纳波利斯500大赛”中一马当先。- 克莱斯勒制造了51辆燃气涡轮发动机汽车,并选拔出客户对其进行测试。1964年- 在福特汽车公司推出“野马(Mustang)” 之前两周,克莱斯勒推出1964年型“普利茅斯Barracuda”,掀起了将近10年的肌肉车热潮。- 汽车加速竞赛车手唐?葛利特斯驾驶“HEMI”发动机驱动的赛车,在秒内达到了英里/小时(约340公里/小时)。- 乔治?理查德?佩蒂继承其父亲李?佩蒂的职业,驾驶“普利茅斯”,赢得了“戴通纳500大赛”和“NASCAR锦标赛”大奖。1965年- 在著名的“戴通纳500”NASCAR汽车赛中,“普利茅斯”囊括前三名。NASCAR规定,量产至少达到1000台发动机的公路用汽车才能参赛,这就排除了426立方英寸排量“HEMI”发动机的参赛资格。克莱斯勒退出了1965年赛季的剩余比赛。1966年- 克莱斯勒制造350马力的“公路版HEMI”发动机,并重返NASCAR赛事。1967年- 克莱斯勒公司董事会选举林恩?汤森为董事长,并任命维尔基尔?波特为总裁。1969年- “道奇Daytona”为NASCAR赛事而采用了58英寸高的后翼板和尖形头部。“道奇Daytona”也面向公众出售,以满足NASCAR的参赛规则:赛车必须基于批量生产车型,并且销量至少达到500辆。有趣的是,后翼板并非为空气动力学而设计,而是为了可以打开后行李箱盖。1970年- 克莱斯勒从日本合作伙伴三菱汽车公司进口准紧凑型轿车和载重车,并作为“道奇”和“普利茅斯”品牌产品进行销售。- “美国汽车公司”收购“凯瑟-吉普汽车公司”。- “普利茅斯”推出公路版的NASCAR型轿车:“普利茅斯Superbird”。与“道奇Daytona”一样,“普利茅斯Superbird”也具有高位后扰流板以及符合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加长头部,并能够达到将近200英里/小时(超过300公里/小时)的速度。1971年- 克莱斯勒推出制动打滑控制系统“全轮确保制动系统(Four-Wheel Sure Brake)”,作为“帝王”车型的选装配备。- 克莱斯勒购买其日本合作伙伴三菱汽车公司的股份。- NASCAR将发动机排量限制在305立方英寸以内,结束了“HEMI”发动机在NASCAR赛事中的主宰地位。1975年- 克莱斯勒董事会选举约翰?里卡多为董事长,并任命尤金?卡菲罗为总裁。1978年- 克莱斯勒将其欧洲业务出售给“标致-雪铁龙”。- 克莱斯勒推出第一款美国制造的前轮驱动轿车:“道奇Omni”和“普利茅斯Horizon”。- 约翰?里卡多董事长任命李?艾科卡为克莱斯勒总裁。1979年- 克莱斯勒董事会选举李?艾科卡为董事长,并任命保罗?伯格莫泽为总裁。1980年- 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签署《克莱斯勒公司贷款担保法令》,为克莱斯勒提供15亿美元的联邦贷款担保。- 李?艾科卡担任克莱斯勒广告的主角,这是第一次由汽车制造商首脑担任广告代言人。1982年- 克莱斯勒推出“道奇Aries”和“普利茅斯Reliant”,这些所谓的“K型车”为克莱斯勒的转型做出了贡献。- 克莱斯勒开始规划新的克莱斯勒技术中心。1983年- 克莱斯勒提前七年偿清联邦贷款担保。1984年- 克莱斯勒推出“道奇Caravan”和“普利茅斯捷龙”,创造了全新的厢式旅行车细分市场。克莱斯勒的厢式旅行车是基于轿车平台(而不是载重车平台),能够搭载七位乘客和多种货物,并且适合标准车库。- 克莱斯勒收购“玛莎拉蒂汽车公司” 的股份。- 克莱斯勒重组为控股公司,由“克莱斯勒汽车”、“克莱斯勒金融”、“湾流航空”和“克莱斯勒技术集团”组成。- 克莱斯勒任命哈罗德?斯珀里奇为总裁。1985年- 克莱斯勒与三菱汽车公司建立合资企业“钻石星汽车公司”,在美国伊力诺斯州努马生产小型汽车。1987年- 克莱斯勒以8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四大汽车制造商“美国汽车公司”,并因此拥有了Jeep?品牌。- 在获得Jeep?品牌之后,克莱斯勒掌管了Jeep?品牌的3家汽车工厂、1600家经销商以及在中国北京合资建立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克莱斯勒推出1929年以来的第一个新品牌“飞鹰”。- 在中断九年之后,克莱斯勒继续向欧洲出口汽车,包括“克莱斯勒LeBaron Convertible”、“克莱斯勒捷龙”和“克莱斯勒Daytona”。- 克莱斯勒收购“兰博基尼汽车公司”。1988年- 克莱斯勒与三菱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钻石星汽车公司”在伊力诺斯州努马投产。- 菲亚特和克莱斯勒签订克莱斯勒在加拿大和美国销售“阿尔法-罗密欧”汽车的协议。- 在美国汽车制造商中,克莱斯勒率先将安全气囊作为标准配备。1989年- 克莱斯勒与“斯太尔-戴姆勒-普赫”签订合资企业协议,为欧洲市场生产厢式旅行车。- 克莱斯勒出售“克莱斯勒技术集团”。- 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两家美国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第一家合资企业“New Venture Gear”。- 克莱斯勒建立“五角星运输集团公司”。“五角星运输集团公司”由四个汽车租赁企业组成:“Thrifty Rent-A-Car-System”、“Snappy Car Rental”、“Dollar Rent-A-Car Systems”和“General Rent-A-Car”。- 克莱斯勒实施10亿美元成本削减和重组项目,重点在于汽车业务。- 唐?葛利特斯驾驶“HEMI”发动机驱动的改装赛车,在秒内达到了英里/小时(约486公里/小时)。1990年- 克莱斯勒推出第一款豪华厢式旅行车,“Town & Country”再次成为单独的铭牌。1991年- 克莱斯勒出售其持有的三菱汽车公司股份。- 第一辆克莱斯勒厢式旅行车在奥地利“欧洲之星装配厂”下线。- 李?艾科卡在美国密歇根州奥本山为公司投资10亿美元建成的“克莱斯勒技术中心”举行落成仪式。- 菲亚特和克莱斯勒之间“阿尔法-罗密欧”汽车分销协议终止。- 艾尔?蒂格驾驶克莱斯勒“HEMI”发动机驱动的汽车,创造了轮式汽车陆上速度的新记录:英里/小时(693公里/小时)。- 克莱斯勒任命罗伯特?卢茨为总裁。1992年- 克莱斯勒任命罗伯特?伊顿为副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计划让罗伯特?伊顿在1993年3月接任李?艾科卡的董事长职位。- 克莱斯勒为“杰斐逊北部装配厂”举行落成仪式。投资16亿美元的“杰斐逊北部装配厂”将生产“Jeep大切诺基”。- 克莱斯勒推出“道奇蝰蛇”:装配V10发动机的双座跑车。“道奇蝰蛇”是首次由克莱斯勒“平台团队”设计的第一款车型。“平台团队”是由在同一地点共同开发汽车的各部门经理和专家组成。- 借助417立方英寸排量的“HEMI”发动机,汽车加速竞赛车手肯尼?伯恩斯坦达到了英里/小时的速度。1993年- 克莱斯勒推出全新家用轿车系列:“克莱斯勒Concorde”、“道奇Intrepid”和“飞鹰Vision”。全新家用轿车系列采用了创新性并且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的“前置式驾驶室设计”。- 克莱斯勒的轿车和载重车销量达到250万辆,与1992年相比增长14%。- 在厢式旅行车诞生10周年之际,克莱斯勒向客户交付第400万辆厢式旅行车(道奇Grand Caravan)。- 克莱斯勒向“MezaTech公司”出售“兰博基尼汽车公司”及其子公司。1994年- 克莱斯勒开始在奥地利生产“Jeep大切诺基”车型。- 克莱斯勒创造净收益的新记录:37亿美元(营业收入522亿美元)。

1.战略服从于战术正如结构要服从于功能一样,战略要服从于战术。也就是说,战术上取得成功是战略的唯一的最终目标。如果已定的战略无益于战术结果,那么,这样的战略就是错误的,而不管它有多么完美的形象与体现。战略的制定不是从上到下,而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一位将军只有深入了解战场上发生的一切,才能在制定有效的战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战略不是来自涂有防腐剂的象牙塔中,而是生存于市场的土壤里。一个完善的战略的目的在于推动战术的运用,而没用其它别的意图。在军事活动中,一项行动计划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让两位士兵作好准备,愿意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向唯一的敌人开战。换句话说,就是在战术上运用实力原则。重大的战略可能是大胆的、激动人心的,甚至是令人畏惧的,但如果从战术上看,它不能保证战场上的军队在准确的时间和地点完成任务,那么,这个战略就是彻底失败。就这方面而言,没有坏的战略和好的战略之分,它本身没有天生的优点。它们不像一部小说的情节或一部电影的轮廓,只等着有人给填上正确的词语和音乐。它们也不同于艺术作品需要从它们独特性、创造性和大胆的构思几方面来判断,营销战略应该从它与消费者和竞争者的联系方面来确定它们的效果。在军事战争中,一个认真学习战略的学生是从刺刀的研究开始的。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他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他在12岁就加入了普鲁士军队,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深深地懂得什么是战争,因为他经历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战争:在耶拿之战他被法国人俘虏了;在波罗的尼,他参加了拿破仑与沙皇的军队激战;在贝尔塞纳河畔,他目睹了历史上最悲惨的场景之一——数千名法国人被踩在哥萨克人的马蹄下;他也参加了滑铁卢大战……,他的伟大战略思想是在战火的熔炉中产生的。克劳塞维茨之所以懂得胜利的意义,因为他曾饱尝过被战败的苦难。所有伟大的军事战略家都有相似的经历,他们通过先研究战术来掌握战略,战略要服从于战术。把一门大炮装在一台内燃机的上部,再配以装甲和履带,这样你拥有了什么?坦克——相当于拿破仑时代的大炮的20世纪的武器。二次大战中最优秀的军事战略家也是从军事战术基础学起,这也许不是偶然的。1917年,小乔治·史密斯·巴顿是坎莫波罗战役中的观战者,当时,英国人发动了世界上首次大规模的坦克进攻。1918年,巴顿成为美国装甲兵第一任司令,同年后期,他率领坦克部队进入圣密哈尔前沿阵地。在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和横跨法国的激烈的攻击战中,巴顿用他的坦克战术,使他的第三军打破了夺取阵地方面所有的世界纪录。尽管他有性格暴躁的缺陷,但巴顿无疑是一位精明的战略家,他在军事领域的成就应归功于克劳塞维茨的战略思想的影响。他曾说过:“我们不能先做计划,然后试图让环境来适应计划,而应该使计划适应于环境的变化。我认为,高级将领中成功与失败的差别就在于他是否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广告就是当今营销战中的坦克和大炮。作为一位营销战略家,只有你掌握了如何使用广告的战术,你才能摆脱艰难的不利地位。由于许多管理人员忽视了广告力量的应用,他们下令发动自杀性的进攻战以袭击掩藏着的对手,这极类似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中曾发生过的事。巴顿说:“敌军的背部是装甲部队极易攻击的地方,设法去攻击它。”苹果公司雇佣约翰·斯考利,不是因为他了解百事可乐的配方和如何经营瓶装工厂,而是因为他处理广告的艺术。尽管命运总与斯考利的办公计算机战略作对,但他的广告至今仍在使用,他创造的以乔治·奥威尔为主题的1984年的广告产生了其它任何一项电视信息无与伦比的巨大冲击。这并不是说人唰推销和其它营销手段过时了。在营销战中,每种武器都有其重要的作用(正如拿破仑时代的步兵的作用一样),但广告是最重要的武器,如果一个公司想赢得一场大的营销战,必须把广告处理得完美无缺。批评家引用了许多事例来证明处理不当的广告似乎并没有什么不良影响。IBM公司成功地推出了微型机,并没有因为广告中有查理·卓别林的滑稽形象而遭受损失;的确,质量差的广告对巨大的IBM公司来说只是一点小小的麻烦,但对于那些没有和IBM公司同样大实力的公司而言,低劣的广告将会决定他们的命运。2.战略容忍平庸的战术战略来源于对战术的充分理解,奇怪的是战略并不依赖于最好战术,良好的战略的精髓在于不依靠完美的战术也能够在营销战中取胜。IBM公司不需要突出的广告也能赢得微机战,因为,在这种产品投放市场前,作为第一家生产家用计算机公司的战略就保证了IBM公司的成功,这种战略使公司的战术顺利实施;而对战术的充分理解则决定了IBM公司采取这种战略。在认识到广告武器的重要性的同时,许多公司领导又错误地依赖于它,他们试图寻找广告中的绝招以保证公司在战争中取胜。有些公司把赌注下在宏大的广告计划上,希望它会挽救局势,但这样的局势很少得到挽救,道理是相当简单的;如果战略是有用的,一般的战术也可以取胜,如果需要完美的战术才能取胜,那么这个战略就不是可靠的。换句话说,既依赖于完美的战术同时又依赖于一个不可靠的战略的公司,它将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失败:①不完善的战略;②对完美战术的依赖,这在历史上很少出现。但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营销战和军事战一样,命运有时与人作对。克劳塞维茨说:“局势越是无法挽回,越易遭受严重的打击”。依靠完善的战术来取胜的营销将领常常很快会抱怨武器失灵。在今天的战场上,广告是常规武器。3.战略指导战术在制定战略过程中,有些将领忽视对战术问题的研究,因此一旦战争开始,他们变得对战术问题敏感了。如果一个战略从战术的观点来看是可行的,那么战争一开始,战略就应当指导着战术。一位善战的将领应该能够忽视战术上的困难,以便加快战略目标的实现。有时,花费大量的财力去克服可能阻碍总体战略实施的困难也是必要的,例如,有时为了实现有助于总体战略成功的战术目标,不得不在短期内亏本经营。反之亦然,如果战术目标与战略相矛盾,你也许不得不缩减甚至放弃盈利产品的经营,对一味追求销售量的管理人员来说,这就会惹起许多麻烦。克劳塞维茨一贯强调战略的整体性。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一同念,即夺取某一当然的战略要地或对一个无防御的地区的占领意味着一切,除非它有利于总体行动。克劳塞维茨又提到:“正如商人不能将一笔生意的所得拿出保存起来一样,战争中的单项优势也不能和总目标相脱离。”像可口可乐这样的20世纪的贸易商有时会忘记一条19世纪商人都熟知的原则,他们愿意引进一种需求不殷的产品,如减肥可乐来出售,而当他们的泰博的生意下降时,他们又表示惊讶!记住:“单项优势不能和总目标相脱离。”产生分权式管理方法的最大原因是由于公司的战术缺乏战略指导。像产品大量扩张一样,分权式管理在短期内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看,公司注定要遭殃。国际电报电话公司就是一个恰当的例子,它最近为长期的分权式管理付出了代价。现场决策是大多数分散组织用来维护自身存在的理由。现场研究战术问题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它仅是一个部分,仍需要有人将各组成部分联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战略。4.重点进攻在一定时期内,一项目标会控制着一个公司的战略计划,公司的资源应当优先满足这项目标的需要,这种观念可以称之为“重点进攻”。分权式管理和公司的战略缺乏整体性导致了多面进攻,这在今天的美国企业中是常见的。有些公司成功了,有些公司失败了,但没有一家能协调一致,以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以埃克森(EXXON)公司投身办公用品系统的不幸经历为例:Qwip、Qwyx、Zilog、Vydec、Daystar、Dialog和Delphi,这些都是埃克森公司进攻办公用品市场使用的一些牌子,但它的战略表现在哪里?石油与水的组合要比石油与办公设备的组合好得多。IBM公司的微机开发与埃克森公司的盲目行动正好相反,它的微机开发有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防止公司的主机生意受到侧面的攻击,且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微机开发(同样的思想使IBM公司360/370主机产品线提前出现了几十年)有些公司经常为其下属组织提供财力和物力,可在实际经营中却很少或根本就不对它们进行指导。“拿这些东西去赚钱”是采取多面进攻的公司的一般指导方针。而公司的下属组织在开始经营时,一般都倾向于对“机会目标”发动进攻。既定的目标容易捕捉,这也许是有道理的,但是,它们是否会有长远的未来呢?就拿文字处理机来说吧,当IBM公司的重点转向通用办公计算机时,文字处理机市场相对开放了,所以,兰尼亚公司、CPT公司、NBI公司以及其它一些公司迅速地进入这个市场,试图抓住这一目标,但明天这些公司将奔向何方?华纳通讯公司购买了阿特罗公司时,其长期战略是否存在?过去,这些公司的行动被时髦地称为多样化经营,实际上,他们在公然违反军事准则中最基本的东西——集中兵力。MCI公司为什么要一直与世界大公司之一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交战?并通过开设MCI邮政业务开辟了第二战场?从军事观点看,这样做毫无意义,当这项业务的经营亏损上长时,这项活动在营销方面看似乎也没有存在的意义。通用汽车公司以25亿美元从达拉斯的罗斯,波罗特手里买下了电子数据系统后,他们想干什么?可以肯定“它毫无战略意义”。如果公司采取这样的行动是偶然的,那实在是糟透了(他们提供了我们不能拒绝的机会)。要是公司放弃他们的整体战略而只发展多样化战略那就更糟了。拿索尼公司来说,据《幸福》杂志报道,它已制定了50—50的战略,即到1990年要使生产的消费品和非消费品各占50%,以取代今天的80%和20%,这样做有意义吗?不!这样只不过是把资源从获胜的战场上转移到失败的战场上,况且索尼公司是在一个非常时期——他们在消费品生意上面临着危机时做这一切。5.进攻与反攻物理定律描述到:每一对作用力都有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但许多营销指挥官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却好像他们的敌人没有任何反应一样,没有什么事情比它更远离事实了。可能发生的事恰恰相反:你降价50%,你的竞争对手也很可能这样做;对于每一项行动,你的竞争对手一定会做出某些反应,即使他们不能与你的最初动机完全一致。不要陷入自己的盲目行动中。一项可行的营销战略是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反击的,许多营销战的基本原则已认识到了反击的危险性,进攻原则之二即是:寻找并攻击领导企业实力上的薄弱环节。因为,领导企业为了阻止这样的攻击,他们不得不削弱自己的实力,这实在是他们不愿做的事情。预测市场份额变化是分析反击可能性的另一种方法,有些公司大胆地预言到他们将占有一半的市场份额,但是却没有估计到这一过程中会发生的反击,受伤的大鹰也会做出反应。要考虑到反击的存在,但与处于进攻地位的你相比,你的竞争对手将花费更多的财力,作出更大的牺牲才能保护他们所拥有的东西。6.行动并非独立于战略不论一个公司采取或准备采取什么行动,它都不能与它所体现的战略相分离,行动就是战略的体现。但是,许多营销人员认为战略与行动是可以分离的,例如,苹果公司曾声称,它打算入侵幸福500。现在苹果公司的人不能停下来自问:“我们的战略是什么?”入侵幸福500是苹果公司的战略,入侵是否成功除了考虑IBM公司的实力外,将主要取决于这项战略所产生的战术能否适用于苹果公司。当然,苹果公司可以利用营销战的基本原则(例如,在狭窄的战线上发动进攻)来增加它取胜的机会,但这些因素的作用是有限度的,更基本的战略问题是:一个拥有像苹果公司这样财产的小公司能够在IBM的老窝里与之较量吗?成功的大公司常常由于错误地理解“有志者,事竟成”的格言而陷入困境,他们经常先决定公司要达到的目的,然后分派力量制定战略以实现他们的目标。没有一个大公司有实力这样做,总有些目标是他们所无力达到的。精明的营销战略家生活在战术与实力的世界中,他们决不会因其自我意识而妨碍了判断,也决不贪图不可能的事情,更不可能发动超出合理目标范围的进攻。他们把精力集中于利用现有战术能够实现的目标上,而不是集中于宏伟的规划或空洞的幻想上。7.战略不能与战术相分离行动体现战略,战略体现战术,这是一个紧密无罅的序列,如果你想在某一点上将它割裂,你将自食其果。战术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制定战略,战略使公司行动的实施成为可能。一旦行动被确定,下一步就是战略指导战术;战略与战术之间的障碍会危害整个过程。以大多数营销战的广告为例:公司通常雇佣某些代理商处理广告活动中的战术问题,但公司一般在代理商着手工作之前就制定了营销战略;换句话来说,即公司决定做什么,代理商决定如何做。这听起来如此简单和合乎逻辑,以致指出这种安排的致命缺陷似乎是不合适的。战略与战术之间人为的障碍使代理商的战术问题上的专业技能难以成为公司制定战略时的一个积极因素。为了使将来的营销战更有效,广告代理商必须更多地参与战略计划工作,或者公司必须掌握更多的广告战术,两种倾向似乎是同时发生的。可是,当今没有几家代理商知道如何将广告战术知识融进战略计划中,也没有几家公司深入掌握了广告战术。许多代理商将会强烈地拒绝有更多的战略思考的要求,因为从深层看,他们不愿对广告的成功负责,而 宁愿把失败归罪于产品或销售能力。1.进攻战原则如果你的公司是足够强大,那么你应该发动一场进攻战。这与防御战的第一条原则是极其相似的。但是,对领导者来说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要比第二号、第三号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领导者身上容易得多。大多数公司都像小孩子一样任性,它们总想干它们自己的事。它们对所出现的市场营销问题的迅即反应,一般都是研究它们自己的状况,考虑自己的强处和弱点,检查它们自己的产品质量、它们的销售力量、它们的价格,以及它们的分销渠道等。它们常常会像领导者那样,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和采取行动。其实,一个第二号、第三号的公司真正应该做的,是把其注意力集中在领导者身上,它们应注意的,是领导者的产品、领导者的销售量、领导者的价格,以及领导者的分销渠道等。不管一个第二号企业在某一种确定的种类或属性方面是多么强大,但如果那也是领导者的强盛之处,那它将永远也赢不了。领导者所拥有的,是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为了不从中驱逐出去。对你来说,光你自己成功还不够,你还必须要使其他人都失败,特别是领导企业,更须打败!几年前,舒莱产业公司(Schenley Industries)以市场最高价推出了一种12年的苏格兰威士忌——勒·帕拉斯·阿特拉(Le Plus Ultra),舒莱产业公司在它身上寄以厚望,这从它的名字中也可窥见一斑:这个名字在拉丁语中是“没有更好的东西了”的意思。公司的销售部经理说,“如果人们尝尝它,我们就不会存在什么问题了,它是如此地醇美”。但是,“尝尝”并非是它的问题,切瓦斯·雷格(Chivas Regal)才是其真正问题所在!勒·帕拉斯在酒店里销量很低,而在餐馆或酒吧中,销量则几乎为零。把注意力集中在敌人身上,而不是你自己身上,这一原理曾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广为散发的广告标语所引用。当时,保护食物是美国政府的一个头等大事,因此他们印刷了一种爱国的广告标语,上面写道:粮食将赢得这场战争。“我知道粮食可以赢得这场战争”,一个盯着他那份丝毫不能引起食欲的应急口粮的美国士兵说道,“但我们怎样去抓住敌人并吃掉他们呢?”抓住敌人并吃掉它,这是进攻战的主要目标!士气可能是你赢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但重点是要瓦解敌人的士气!但是,对一个第二号的公司来说,保持这一注意力集中在领导者身上的观念,却并非易事,因此,大多数的营销计划常常都要求增加他们市场的份额。在每一个行业中,可能会有半打以上的公司以一个相似的增加市场份额的目标,来发展它们的营销计划。更不要提那些似乎一口就能吞掉这一领域的一些新公司的计划了。无疑,这些典型的市场营销方面的大话是很少能够兑现的。对一个第二号的公司来说,更好的战略是去调查领导者的情况,并问自己“我怎样才能减少它们的市场份额呢?”当然,这并不是说让你通过炸毁它们的工厂或阻断其交通等手段,来削弱领导者的力量。不要从字面上曲解了营销战的意思!实际上,永远也不要忘记,市场营销战是一种智力上的竞争,其战场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所有的进攻活动都应是直指目标的。要记住,你的大炮不是别的,而是一些文字、图像和声音!(1)进攻战原则之二:在领导者的力量中寻找薄弱之处,并向它发起进攻。这不是印刷上的错误,我们所说的是“在领导者的力量中寻找薄弱点”,而不是在领导者的薄弱方面来寻找!有时候,领导者有一些薄弱之处,那正好也属于领导者的薄弱方面,而不是其强盛方面的内在的部分,它们也许忽略了这一方面,认为它不重要,或者干脆忘记了它。但“特莱诺”的高价并非是约翰逊兄弟公司的内在的弱点,100片325毫克的特莱诺药片,也仅包含价值5美元的阿斯特敏风(acetammophen),约翰逊兄弟公司可以很容易地降低特莱诺的价格,正像它在与达特利的较量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压倒优势的力量一样。同样,高价也不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计算机方面的一个内在的弱项,由于它庞大的生产规模,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生产成本在这一待业中最好。因此,在价格方面进攻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实在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它们几乎有能力在任何水平上赚钱。但是,有另一类的弱点,一些从实力中滋生出来的弱点。艾维斯(Avis)公司的广告过去常说:“租用艾维斯的汽车吧,我们的计程器所显示出来的路程更短”。这一战略,除了争取过来的一些顾客外,它最为有力的,是预见到了赫兹(Hertz)公司会怎样来反击它。作为一个最大的出租汽车公司,作为一个领导企业,这是赫兹的一个内在的弱点。同样,近些年来,美国汽车公司所享受的唯一成功,是它的“消费者保持计划”,这是针对通用汽车公司的推销员的糟糕的服务名声,而发起的一场进攻。像赫兹一样,通用汽车公司也是它自己的成功的受害者:一个推销员在他的展览室的前厅里销售的汽车越多,他在售后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越多。但价格也并非是进攻者总应避免的方面。如果它是其强项里的一个内容的弱点,那价格就可以成为有效进攻的方面。广播广告局(the Radio Advertising Bureau)——一个组织起来宣扬广播广告优点的团体的所作所为,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著名的例子。在广告媒介中,谁处于领导地位?答案无疑是电视。电视不仅每年可以卖出价值180亿美元的广告时间,且它在大多数买主的心目中也占据着主导地位。那么电视到底强在哪里?这部分地可能是因为它所能达到的范围所致。像超级竞技场(Super bowl)节目,它的一次播出能够达到60%的美国人家庭中!反过来问,电视的弱点又何在呢?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达到所有家庭中的费用是十分昂贵的。在超级竞技场节目中做一分钟广告,现在的价格超过了100万美元,且这个价格还保持着上升的势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每分钟要支出9000美元,越南战争中它每分钟的费用是万美元,但是,今天在超级竞技场节目上做一分钟广告,它就要花掉你100万美元!战争是昂贵的,但市场营销更不是省油的灯。因此,广播广告局在其广告中以一显著的通栏标题问道:“你怎样才能从因电视广告扔巨额费用所造成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呢?”并给出其答案是“收音机能助你做到这一点”。每一个人都知道广播广告是便宜的,但是,归根结底,对低价的收音机广告的需求,是与巨额的电视广告费用联系在一起的。(2)进攻战原则之三:尽可能地在一条较窄的战线上发起攻击。最为可取的是在某一单一产品上发起进攻,全线进攻代价太大,它只有领导企业才能承受得起,进攻战应该在一条较窄的战线上展开,尽可能地在单一的产品上进行。在这方面,市场营销人员可以从军事中学到很多东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攻常常在一个很窄的战线上进行着,有时只是为了攻克一条交通干线,只有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后,进攻的力量才向两翼推进,以占领这一阵地。当你在一条较窄的战线上发动了进攻,你就使实力原则为你所用,你正在集中力量以获得一个地方上的优势。“绝对的优势是难以获得的,”克劳塞维茨说,“你必须通过巧妙地运用你所拥有的一切,而在某一次决定性的地点,创造出一种相对的优势来”。那些试图从许多产品,在一条广阔的战线上通过在所有方面的迅猛进攻,尽快尽多地攻占更多市场的营销人员,必须在长期的竞争中,失去他们所得到的一切,且失去的会更多。可是,在现实中,这正是那些第二号、第三号的公司孜孜以求的东西。“我们还没有大方到可以放弃美国汽车市场上的任何部分的地步”,克莱斯勒公司的总经理莱恩·唐森德说道。这大概也是克莱斯勒公司过去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现在美国汽车公司的头头们也公开抱怨它们只进入了25%的汽车市场,大概它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扩展其产品种类,同时,更加削弱其销售能力了。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汽车 市场营销 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汽车营销活动日新月异,与国际汽车营销接轨的步伐正在加快,日趋复杂的汽车市场,对今后我国汽车生产、销售、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奇瑞汽车自上市以来就注重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非常迅速。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奇瑞汽车开拓美国市场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其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入初期将追求时尚但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市场定为目标市场,并提出了相应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关键词:奇瑞汽车;美国市场;营销策略;市场定位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于1997在安徽注册成立,经过多年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奇瑞公司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得到迅速提升。2006年10月,“奇瑞”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第62位。同年11月,奇瑞公司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第11位,成为我国唯一进入此排行榜前25位的国内汽车制造企业。

奇瑞汽车从产品上市伊始就注重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本着“无内不稳,无外不强,以外促内,形式灵活”的原则,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第一个将整车、CKD散件、发动机以及整车制造技术和装备出口至国外的轿车企业。2001年年底第一批奇瑞轿车开始出口,随后每年成倍增长;2005年出口近万辆,2006年出口突破5万辆,占全国轿车出口70%以上,占奇瑞公司当年销售总量16%。截至2005年已向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轿车出口量连续四年居中国第一[1]。2006年3月,奇瑞公司向美国出口1万多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实现了中国汽车企业向发达国家大批量出口发动机的“零”的突破。

一、奇瑞汽车开拓美国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处于高度成熟期的汽车消费市场,其特点是总体销量保持基本稳定。美国2005年销量万辆,2006年销量万辆[2],2007年为1610万辆[3],虽然这三年销售量有点萎缩,但在全球各大市场的销售排名中仍居榜首。雷诺—日产联盟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表示,他不认为目前的局面会一直持续下去,美国汽车市场不会长久处于衰退之中[3]。据有关专家估计,在未来几年美国汽车销量将会上涨,2015年销量将达1830万辆。美国的汽车标准严格,市场中云集了世界汽车企业龙头,美国汽车的严格要求和市场的激烈竞争都会加速奇瑞汽车本身的成熟和完善。

近些年,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美国人的汽车消费观开始发生转变,从喜欢高耗能的SUV、皮卡逐渐转向节能环保型的微型汽车,这个战略性机会给奇瑞留下了很好的空间;在营销方面,奇瑞和美国梦幻公司、克莱斯勒公司都已经开始了合作事宜,为自己进入美国市场作好了准备;中国政府相关部门非常支持奇瑞汽车的出口,给予了优惠的贷款政策。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已经在北京签署了《出口信贷支持国际经营合作协议》,协议金额为5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奇瑞公司在未来三年内的机电产品、成套设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及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走出去”项目[4]。这笔信贷有利于奇瑞降低融资成本,加速海外扩张步伐。

二、奇瑞汽车开拓美国市场的SWOT分析

美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是美国本土车、欧洲车、日本车和韩国车之间的竞争。近几年美国本土三大汽车公司惨淡经营,销售业绩每况愈下,日系车及韩系车以其省油及成本低的优势在美国市场上销售与日俱增。

1.优势分析

奇瑞汽车与欧洲汽车相比,价格便宜是奇瑞汽车最突出的优势;设计新颖、外观靓丽也是奇瑞汽车与欧洲车相区别的方面;但是,奇瑞汽车在技术、质量水平和安全性方面都不如欧洲车。奇瑞汽车与美国本土车相比,奇瑞汽车具有价格便宜、省油等优势,但在制造技术、舒适性、安全性和质量方面都不及美国车。

奇瑞汽车的优势主要是:(1)性价比比较高。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奇瑞汽车成本低,从而能够制定比日系、韩系车更低的价格,提高性价比;(2)设计新颖有个性。奇瑞汽车在对美国市场作了充分调查基础上,新设计了五款外型非常独特的汽车,预计会深受年轻人的喜欢;(3)经济省油。奇瑞人在设计汽车时一直本着节油的原则,实践中表现相当成功。

2.劣势分析

奇瑞汽车劣势主要是:(1)质量不够好。由于奇瑞公司成立至今才十余年时间,在质量控制方面 经验 不够,从而使得奇瑞汽车的质量普遍不高;(2)国外销售经验不足。奇瑞汽车进入国外市场到现在不过六年,而且还没有进入过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3)成本控制不够好。奇瑞公司的规模和生产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让生产成本进一步得到控制。

3.机会分析

美国市场为奇瑞汽车的进入提供了以下机会:(1)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享有物美价廉的美誉,这无形中为奇瑞汽车的进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美国梦幻汽车销售公司愿意协助奇瑞汽车进军美国,梦幻公司在美国有很大的销售网络,销售经验丰富。

4.威胁分析

奇瑞汽车进入美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日系车和韩系车。日系、韩系车省油、价低,而且舒适性、安全性都高,它们目前正是美国汽车市场的主角。面对价格更低的奇瑞汽车,日韩汽车预计会进一步降价,可能导致价格战。美国本土汽车为了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势必会采取一切 措施 给新的进入者制造障碍。

三、奇瑞汽车在美国的市场细分和营销策略

(一)奇瑞汽车在美国的细分市场选择

奇瑞汽车在国内上市时将目标细分顾客群确定为收入不高但有知识有品位的年轻人,兼顾有一定事业基础、心态年轻和追求时尚的中年人,采取低价格、高质量的策略,使得奇瑞轿车很快渗入市场。奇瑞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定位可以借鉴这一成功方式。进入初期将追求时尚但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市场定为目标市场,争取通过保证产品质量、交货期限及良好的售后服务来树立信誉,逐步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取得一定的资本积累。同时,积极学习其他发达国家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经验,利用美国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开拓中高端市场打下基础。(二)奇瑞汽车开拓美国市场的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

在市场营销战略中产品战略是最根本的战略,一种产品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一靠质量,二靠个性。日本丰田在进入美国市场时,对美国市场作了充分的调查,在产品策略上以低成本、新技术、高质量、优售后服务取胜,成功进入了美国市场[5]。而韩国车在最初进入美国市场时,就没有制定具体的产品策略,从而被迫退出,最后花了很高的代价才改变韩国车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印象。奇瑞汽车应该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在进入这种技术水平和销售能力都堪称一流的市场时,首先要制定好产品策略,奇瑞公司应该把握三个方面:成本、设计和服务来制定战略,从而达到其顺利进入美国市场的目的。

在成本方面,要以低成本取胜。廉价劳动力是奇瑞汽车特有的优势,奇瑞汽车在利用这个优势的同时,还要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地降低成本。在设计方面,奇瑞汽车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可以借鉴奇瑞汽车最开始在国内的产品定位,将产品设计得时尚、新颖、个性,符合年轻一族追求个性的心理,从而避开锋芒,独树一帜。

汽车属于耐用商品,售前、售后服务以及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将对市场的开拓发展、巩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拓美国市场时,奇瑞公司需要通过服务在市场渗透期与客户迅速建立信任感和信誉度。奇瑞汽车要保证及时的零部件供应,技术、维修服务热线24小时开通。初始阶段可以选派国内技术工程师作为快速维修服务人员;随着业务拓展,聘用部分当地客户服务和技术服务人员,在最快的时间内为顾客提供服务;国内代步车的服务策略也可以推广到美国。

2.价格策略

奇瑞汽车制定价格策略时要着眼于长远利益,以短期内的低价格、低利润,来换取长期的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带来未来利润的大幅度增加。建议奇瑞向美国出口的首批小轿车在价格上比同档次的车低约30%,定在7000美元左右,让美国消费者认同价低是奇瑞汽车最大的优势。站稳脚跟后,积极开发新产品,逐步实现低中高档产品多层次发展,从而谋求更多的利润。

3.分销策略

奇瑞汽车初进美国市场,由于对美国市场上的流通习惯不了解,在营销 渠道 方面要充分依托和利用美国当地的销售资源,在有了一定的销量之后,再逐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建立自己的销售分公司。梦幻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汽车销售公司,曾成功将日本汽车引进美国市场,在汽车营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进入美国市场的头两年,奇瑞公司可以真诚地与梦幻公司开展合作,利用其销售网络扩大奇瑞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奇瑞公司应当有长远规划,私下考察与其他汽车销售代理商在部分地区合作的可能性。奇瑞公司需要仔细设计对汽车销售代理商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既要保证销售代理商有足够的积极性,又要防止遭受或无法控制终端销售等状况出现。奇瑞公司需要保证与最终用户沟通渠道的畅通,以便及时收集市场信息。

4.促销策略

奇瑞QQ在国内上市时主要采取整合营销传播,形成市场互动的营销策略。QQ作为一个崭新的品牌,明确市场细分与品牌定位后,运用了立体化的整合传播。以大型互动活动为主线,主要包括QQ价格网络竞猜、QQ个性装饰秀大赛、QQ网络FLASH大赛等等;配合相关信息的立体传播为QQ大造声势,选择目标群体关注的电视、网络、报刊、杂志、户外 广告 等媒体,将QQ的品牌形象、品牌诉求等信息迅速传达给目标消费群体和广大受众,使QQ很快渗入市场[6]。

奇瑞汽车的五款新车定位于美国年轻人市场,与奇瑞QQ在国内上市时的市场定位类似。奇瑞公司可以将上述成功做法引进到美国市场,在导入期注重广告效应,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进行宣传;针对目标消费群制定一些互动措施,吸引他们积极参加一些公共活动;尽快让人们了解奇瑞汽车,购买并喜欢奇瑞汽车。

参考文献:

[1]熊桂喜.计算机网络:第3版[M].王小虎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美].防火墙技术大全[M].李昂,刘芳萍,杨旭,程鹏,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美].计算机网络[M].申震杰,王全伦,杜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美]ShaneStigler&系统管理技术内幕[M].李超,吴志滨,__刚,陈靓,等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5][美]WilliamStallings.数据与计算机通信[M].王海,张娟.蒋慧.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摘要:汽车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关键就是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从师资队伍建设、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增加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汽车;市场营销学;教学

一、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探索

(一)课内实践教学

1.案例教学。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案例教学力度,对汽车市场营销活动的典型事件展开情景描述,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和讨论,就某种营销现象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大型汽车企业案例,也可以是身边经常接触的一些营销现象,比如“从校园门口某某汽车销售或维修实体店的兴衰来看营销的实际应用”等,这样的案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加生动,同时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还可大胆尝试主题性案例教学,根据汽车销售市场 热点 、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学习的主题,分析实践案例, 总结 经验,升华为汽车营销的知识。教师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的分析讨论,在学生分析讨论之后教师应该对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解读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模拟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录像、幻灯片等对案例作情景描述,或选取、制作实际营销工作的情景片段介绍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活动,小组内部各成员担任企业内部不同角色,其他小组进行评审。小组之间又在不同市场上进行对抗,经过几轮对抗之后,再来看看自身企业的竞争结果。从操作过程来看,情景模拟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即情景设置、情景分析、角色表演、同学评议和教师总结评价。

3.项目教学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参加实际项目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或教研进行研究。该 教学 方法 主要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课外实践训练

1.参与大型展会。大型汽车展会(如省内汽车博览会)为汽车市场营销课程的课外实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组织学生参观、配合一些企业做参展准备工作等。通过本项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和汽车企业、近距离接触生产者市场,观察各种类型的展会的组织和宣传策划,同时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应用营销技巧知识的能力。

2.有效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汽车企业内部实践课程的讲授,讲授的地方为在企业内部,同时,让学生参与汽车企业的 营销策划 活动为企业献计献策,使学生的实践劳动可转化为现实成果为企业不断获得新的营销思路。这样培养的学生可以快速适应企业的要求,学生一 毕业 ,工作已完全能够上手,节省了企业的前期培训成本。

二、结束语

汽车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关键就是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从师资队伍建设、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增加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

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2. 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3. 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4. 关于市场营销专业的论文——营销策略

5.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把你邮箱号告诉我 我发到你邮箱里 私聊 要想得到论文 先把分给我 合作愉快

关于萨克斯管论文范文资料

萨克斯的发明人是阿道夫.萨克斯(Adolphe Antoine Sax),1814年出生于比利时小城迪南。他的父亲是一位较有名望的乐器制造商。阿道夫.萨克斯15岁的时候已是布鲁赛乐音乐学院的一名优秀生,在长笛和单簧管方面有相当造诣,由于他将单簧管加以改进,才使单簧管成为交响乐中的标准成员。 1842年,阿道夫.萨克斯发明了第一支萨克斯,是一支上低音降E调萨克斯。这支乐器的发明给阿道夫.萨克斯的好朋友柏辽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柏辽兹是当时欧州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他在各种媒体上对阿道夫.萨克斯发明的这种乐器大加赞赏,说这种乐器最具有人性的特点。人们便根据阿道夫.萨克斯的姓来给乐器命名-----“萨克斯”,一种音色最为美妙、造型最具特点的乐器就这样诞生了。 1946年,阿道夫.萨克斯因发明萨克斯获得了这种乐器的专利。他一共发明了14种大小形状各异的萨克斯。1851年,阿道夫.萨克斯取得了一项孔距为二十四键金属大管的专利权,此种金属大管被称为“萨克斯体系大管”。 1853年,法国军队开始启用萨克斯,使木管乐与铜管乐完美的结合起来。1885年,法国赛尔玛管乐器制造公司在巴黎成立,主要生产单簧乐器,尤其是萨克斯和单簧管,其卓越而优秀的产品质量闻名于世。 1887年,阿道夫.萨克斯在萨克斯原来的最低音"B"键下,又增加了一个降"B"键,并且在几个最低音且较大的键子上,加装上了保护键的半框架装置。1894年,身无分文的阿道夫.萨克斯在巴黎去世。 一件乐器要登大雅之堂,必得有经典作曲家在作品中加以运用。1900年以前,关于萨克斯的严肃音乐作品并不多,因为许多音乐家不知道萨克斯这种乐器能否长久的存在,所以许多音乐家并没有涉足萨克斯这一领域,在交响乐中萨克斯有出色表现的作品有比才的《阿莱城的姑娘》,穆索斯基的《图片展览会》,德彪西的《狂想曲》等。 我国最早引进萨克斯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舞厅乐队中出现萨克斯,解放后,萨克斯在我国被视为下流乐器而不受官方欢迎,一度消失。改革开放以后,学习萨克斯的人又有所增多,很多学校鼓励学生演奏萨克斯以增加肺活量。 在我国,萨克斯真正平民化是因为美国人肯尼-G的出现,他的萨克斯轻音乐作品在大众中普及了这件乐器

萨克斯管是金属制作的,强弱幅度大,在声音的力度上可与其它铜管乐媲美,也是其它木管乐器所不可及的,在音质上又有木管乐器的特点,并带有金属的明亮度。在演奏上,由于它的结构是采用波姆式长笛按键科学原理设计的,因此,它的机械系统比较合理,机件运用灵活。所以,它能和长笛、单簧管一样地演奏高难度的乐曲。同时,它与其它木管乐器相比,在演奏滑音、颤音、吐音、超吹方面,又有它独到之处。

萨克斯是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的木管乐器,音色介于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之间。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萨克斯先生(1814-1894)是比利时著名的乐器生产者和发明家。中国萨克斯中国萨克斯爱好者目前正在急剧增加,有热心网友特意创办了中国萨克斯网。中国萨克斯在七八十年代开始发展,到二十世纪末才开始在国内有厂家开始生产,距今已有25年历史。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萨克斯生产基地,技术上也日益进步。简介 萨克斯结构图萨克斯是萨克斯风的简称,萨克斯风(音译)(英语:Saxophone)是一种木管乐器,但是管体通常是用黄铜制造,使得萨克斯同时具有铜管类乐器的特性。有意思的是这点常造成归类上的分歧。从发声原理上来看萨克斯和同样使用单簧片的单簧管更接近。乐器本调: bB( 高音,次中音), bE( 中音, 上低音)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根据乐器本调移调记谱实用音域 : 两个半八度结构组成 : 金属制抛物线性圆锥管体, 与单簧管类似的哨头, 波姆体系音键系统. 除bB高音萨克管和bE高音萨克管外, 均弯成烟斗型.使用材质 : 铜制 (也有铝制)乐器特色 : 音色丰富, 高音区介于单簧管和圆号间, 中音区犹如人声和大提琴音色, 低音区像大号和低音提琴.典型应用 : 现代流行轻音乐中大量使用,拉威尔(法),《波莱罗舞曲》中有一段变奏。此乐器用单簧片吹奏,开闭音孔的构造与双簧管差不多, 音域与双簧管相似, 应属木管乐器,但管体是铜制的又可属铜管乐器。它上细下粗音口向上,很像低音单簧管。从低音到高音有许 多种萨克斯管,而且全是移调乐器。萨克斯管音色异常丰富迷人, 强吹奏时类似铜管,弱奏时类似木管,是一种管乐器类最好的合作伙伴。法国作曲家比才、圣桑、威尔弟等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了萨克斯管。萨克斯管又是爵士乐队小号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现在经常用的有四种萨克斯管:降B高音萨克斯管(Soprano saxophone)。降E次中音萨克斯管(Alto 萨克斯saxophone)。降B中音萨克斯管(Tenor saxophone)。降E上低音萨克斯管(Baritone saxophone)。几种萨克斯管的指法完全相同,全都是移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曾经写到:“萨克斯的主要特点是音色美妙变化,深沉而平静, 富有感情,轻柔而忧伤,好像回声中的回声、在寂静无声的时刻,没有任何别的乐器能发出这种奇妙的声响。”萨克斯还被誉为“无与伦比的风流乐器”。萨克斯管不但能出色地演奏古典音乐,而且更善于演奏爵士音乐、轻音乐,人们提到爵士乐时, 第一个想到的乐器便是萨克斯管。爵士乐的最大特点是即兴演奏,在演奏中使强弱拍倒置,采取连续切分音的手法, 使节奏变化无穷,音色上富有戏剧性,既激烈狂燥又安镑深沉,既滑稽又富于伤感。萨克斯管在音色上,在演奏滑音;颤音、吐音;超吹的特点方面,便适应了爵士乐即兴演奏的最大特点的需要。因此,即兴演奏也成为萨克斯管演奏者所追求的演奏特点。萨克斯管是金属制作的,强弱幅度大,在声音的力度上可与其它铜管乐媲美,也是其它木管乐器所不可及的,在音质上又有木管乐器的特点,并带有金属的明亮度。在演奏上,由于它的结构是采用波姆式长笛科学原理设计的,因此,它的机械系统比较合理,机件运用灵活。所以,它能和长笛、单簧管一样地演奏高难度的乐曲。同时,它与其它木管乐器相比,在演奏滑音、颤音、吐音、超吹方面,又有它独到之处 。由来 萨克斯发明者萨克斯是由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Antoine-Joseph Sax,1814-1894)于1840年发明的。阿道夫是一位锐意的乐器制造者,擅长黑管和长笛演奏。他最初的设想是为管弦乐队设计一种低音乐器,比奥菲克莱德号(Ophicleide)吹奏灵活并能适应室外演出。他将低音单簧管的吹嘴和奥菲克莱德号的管身结合在一起并加以改进,以自己名字命名了这种新型乐器。1814年,阿道夫.萨克斯(Adolphe Antoine Sax)出生于比利时的小城----迪南。他的父亲当时是一位校有名望的乐器制造商。阿道夫.萨克斯在15岁的时候已是布鲁赛乐音乐学院的一名优秀生,并且和布鲁赛乐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他在长笛和单簧管方面已有相当的造诣,也正是由于他将单簧管加以改进,才使得单簧管成为交响乐中的标准成员。比利时政府对此大加鼓励,在一个展览会上授予他二等奖,但阿道夫.萨克斯为自己没能取得一等奖而感到有些扫兴,失望之余,赴巴黎发展。1842年,阿道夫.萨克斯发明了第一支萨克斯,是一支上低音降E调萨克斯。这支乐器的发明给阿道夫.萨克斯的好朋友柏辽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柏辽兹是当时欧州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他在各种媒体上对阿道夫.萨克斯发明的这种乐器大加赞赏,说这种乐器最具有人性的特点。人们便根据阿道夫.萨克斯的姓来给乐器命名-----"萨克斯",一种音色最为美妙、造型最具特点的乐器就这样诞生了。1844年,萨克斯第一次使用在乔治·凯恩特纳的歌剧《最后的犹太王》中,柏辽兹也为萨克斯创作了一部合秦曲《圣歌》。1846年,阿道夫.萨克斯发明的萨克斯获得了乐器的专利。这奠定了他在巴黎音乐界的显赫地位,被誉为欧州的天才。而后阿道夫.萨克斯在巴黎开办了一家萨克斯制造企业。阿道夫.萨克斯一共发明了14种大小有同、形状各异的萨克斯。(包括小型的小高音萨克斯和大型的倍低音萨克斯,倍低音萨克斯的喇叭口非常大,甚至可以放入一个小孩。)1851年,阿道夫.萨克斯取得了一项孔距为二十四键金属大管的专利权,此种金属大管被称为"萨克斯体 阿道夫.萨克斯系大管"。1853年,法国军队开始启用萨克斯,使木管乐与铜管乐完美的结合起来。当时欧洲所有国家的管乐队都来购买阿道夫.萨克斯发明并生产的这种乐器----萨克斯,这使得阿道夫.萨克斯成为妥时非常富有的人。阿道夫.萨克斯的成功引起了同行的嫉妒,于是便将他告上法庭,说阿道夫.萨克斯窃取了他们的专利,阿道夫.萨克斯为了维护自己的发明和荣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885年,法国赛尔玛管乐器制造公司在巴黎成立,该公司根据创始人亨利·塞尔玛(Henri Selmer)的名字命名。塞尔玛乐器制造公司主要生产单簧乐器,尤其是萨克斯和单簧管,其卓越而优秀的产品质量闻名于世。1886年前后,我国历史上第一支管乐队成立,由时任中国海关总务司的外国人罗伯特·德(Robert Hart)[1835--1911]创办。1887年,阿道夫.萨克斯在萨克斯原来的最低音"B"键下,又增加了一个降"B"键,并且在几个最低音且较大的键子上,加装上了保护键的半框架装置。1894年,已身无分文的阿道夫.萨克斯在巴黎逝世,不过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的是,经过他的律师多年的努力,最终打赢了他和对手的官司。1900年以前,关于萨克斯的作品并不多,因为许多音乐家不知道萨克斯这种乐器能否长久的存在,所以许多音乐家并没有涉足萨克斯这一领域,但是在交响东当中仍可以找到萨克斯的身影,并有出色的表现,例如比才的《阿莱城的姑娘》;拉威尔·莫索尔斯基的《图片展览会》等。1903年,德彪西为波士顿的霍尔夫人-----一位特别富有的女人创作了一部中音萨克斯与管乐队的作品《狂想曲》,霍尔夫人后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萨克斯演秦家,她还请了丹笛、洛夫莱尔等著名的作曲家为萨克斯创作作品。世纪之初,欧洲军乐队在北美大陆巡回演出,一些萨克斯演秦者在美国的路易斯安娜州定居下来。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爵士音乐空将高音萨克斯带入爵士乐当中。萨克斯在爵士乐当中的丰富表现力令世人大为惊叹,从而也就奠定了萨克斯在爵士乐当中所占的绝对地位,而西德尼.比彻特也被人们称为萨克斯之"父"。构造与音域1.构造萨克斯由主管、脖管、笛头、哨片、哨箍、盖帽、挂带七部分组成。除笛关、哨片外其余全为铜 各部分构造制,因此既有木管的特点又有铜管的亮丽,萨克斯管体上端呈圆锥形(上粗下细),下端管体呈圆柱形(上下一致)喇叭口向上弯曲,与低音单簧管相似。在此,我要提及两家非常有名的萨克斯附件生产公司。法国的弯德利(VANDOREN)公司和BG公司(BG)。这两家公司生产的萨克斯附件(笛头、哨片、哨卡、挂带、修刀、哨夹等)得到全世界诸多奏家的首肯和赞誉。虽说只是附件,但这些附件对我们的演奏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音域 萨克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使萨克斯产音域从原来的两个八度和一个五度的基础上,又向上扩展了一个八度和一个四度(扩展音域属于超吹部分,没有一定的基础很难向上吹奏)这使萨克斯能够对更多的乐曲加以完美展现。选择和安装1.选择:一般乐器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初学者演奏水平的提高,所以购买时应该慎重些。进口品牌的乐器虽然较好,但就我国大众的购买力而言无疑过于偏高。虽然国产的乐器价格较为便宜,但有些乐器质量不是很理想,因些,购买者应该请专业人员帮助鉴定。如果自己去买,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 仔细观察其外型,镀漆是否均匀,有无凹凸之处。(2) 检查其键垫是否有印痕,共鸣器上的扣钉是不准确地接接触音孔中心,键垫是否盖严。(3) 检查其机械部分的灵敏程度,弹簧张力是否合适,键柱与连杆之间是否有间隙。(4) 检查其音准,两音之间音高之差不应超过十。2. 安装:(1) 把哨片从哨夹或哨盒中拿出,将哨片平面同笛头平面重合,哨片顶端同笛头顶端对齐,由左手大拇指将哨片按在笛头上。(2) 由右手把哨箍套在笛上,哨箍上沿要越过笛头指示线,然后把哨箍的合缝线对准哨片正中。(3) 把哨片安装好后,将笛头插入脖管,笛头风口中心要对准脖管上的泛音键。(4) 把安装好的脖管插入主管,然后拧紧主管上端的螺丝。(5) 乐队合奏前,一般用标准音A校音,校音时中音萨克斯奏升F,次中音奏B。倘若萨克斯音高偏低,笛头往脖管的软木上多插一些;倘若萨克斯音偏高时,笛头从脖管的软木处向外拔一些,直到音高较准为止。演奏姿势良好的演奏姿态势对于初学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也是第每一位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其对学生演奏水平的提高同增有着相当大的益处,不正确的姿势不但不能给人以美感,而且还会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初学者不要忽略演奏姿势的重要性。1.用挂历带将乐器挂在胸前,置于身体的右前方,调整挂带,使其既能负担乐器的重量,又能缓解手和臂的紧张程度。2.站立演奏时,两腿同肩宽,坐着演奏时,两腿打开稍向外,呈九十度弓形触地,身体要自然挺直,背、胸、腰、腹不可弯曲。3.含笛头的角度,要以自然呼气和笛头风口的气流方向为依据,因气流方向略向下斜,而笛头和脖管自然要与气流的方向相一致,略往下倾斜为最佳角度,大约为四十五度左右。4.演奏当中手指、腕部、臂部要松弛,左右手要自然弯曲,指关节要略为隆起,不可平直而蹋落关节,运指时要有节奏感,用力不宜过大。动作不宜僵硬,手指抬的不宜过高。5.左手拇指扶按在T键上,并且控制八度泛音键,小指控制11(降B)9(升C)8(升G);右手指托住乐器下方靠近身体部分的托钩,小拇指控制1(C)2(降E),左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放在Ⅰ、Ⅱ、Ⅲ键上。6.用嘴控制笛头,挂带控制萨克斯的重量,左右手控制萨克斯的平衡,使之演奏呈现出最佳姿态。 坐姿1 站姿 坐姿2 手型1 手型2 手型3口型与呼吸(一)口型:口型的正确与否能够影响到发音,不正确的口型会将下唇咬坏,引发感染,甚至引发牙齿的畸形,初学进应牢记口型的注意事项。1.下颌放松,微收下唇,使下唇的二分之一部分覆盖下牙,嘴呈微笑状自然向两侧微微拉开,发"哀"(ai)音。2.将笛头轻攻入口中,上牙和上唇轻触在笛头上面,唇肌用力要均匀。3.所含笛头位置的多少应以个人的条件加以区分,一般来讲大约含在笛头的三分之一处。在这里要谈到一个最佳振动点的部题。先从笛头的前端少含试吹,慢慢向后移动试吹,然后再从笛头的后端多含一些进行试吹,逐渐向前移动进行试吹,一定要用心多听各位置的音有何不同,这样便能找到最佳振动点,此时便可固定所含笛头的位置。 口型14.注意在练习过程中,可以照镜子进行吹奏练习,练习时不要鼓肋腮,口型要保持一致。(二) 呼吸:1.所谓呼吸就是气息的支撑,也是萨克斯的动力。扫然有人会认为呼吸很简单,在这里我们要讲的呼吸方式有别于日常的呼吸方式,经过各个学科的专家共同的探索与研究发现,人类的呼吸方式共分为三种:(1) 胸式呼吸法:吸气较浅 而少,也是人们正常的呼吸方式。(2) 腹式呼吸法:深呼吸有如闻花感觉,吸气多而深但不易于控制,亦有部分学习声乐的人采用此法。(3) 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经论证此种方法最为科学,大多数学习声乐的人采用此种方法。三种吸方式对照表呼吸方式 呼吸动动的主要步位 呼吸时的容积 优点 缺点胸式 胸廓中部(吸气时胸部凸起腹部凹下) 3250立方厘米 吸气速度较快,吸气方法易于掌握。 吸气时较为紧张且不好控制,易产生憋气现象。横膈膜末参加呼吸,胸廓扩展不够,容易疲劳。腹式 胸廓下部(吸气时胸部凸起胸廓向下扩展) 2680立方厘米 吸气时较自由舒展,吸气速度较快,由于横膈膜肌肉的积极参与,对呼气控制较好 胸廓中部扩展的很少,吸气量就较少。胸腹联合式 胸廓全部(吸气时胸部和腹部全都向外扩状) 3960立方厘米 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肋骨上抬,胸廓充分扩张,吸报气量最大。由于整个系统都参加工作,呼气时对气流的力度、速度都能很好地控制,能够保证吹奏较长的时间2.吹奏时对呼吸的要求(1) 吸气:将气自然吸入肺叶下部,致使横膈膜(位于胸腹之间的一层薄膜)向下移动,使腹及两肋自然扩张。(2) 呼气:也就是发音时,利用横隔膜和腹肌控制有为满气,腹部鼓起来的情况下,腹壁逐渐恢复还原,同时借助腹肌的压力,使吸气下降的横膈膜渐渐上移,将气流控制成如同一根非常自然的平稳有节制而又畅通的"气柱"呼出。吸气 呼气时间短 时间长嘴角吸入 经控制的唇缝砍出呼吸肌肉迅速收缩 呼吸肌肉缓慢放松(恢复原状)胸廓尽量扩大 胸廓逐渐回缩收缩和扩大速度要快 力求用气节省、集中、均匀、通畅。要求全部肌肉能够协调工作,使肌肉的疲劳程度减到最限度。3.吹奏时呼吸要注意以下两点(1) 不耸肩-------由于耸肩使肩胛上抬,胸廓极限在小范围内括张,吸气量少易紧张疲劳。(2) 不拱小腹------有的初学者为使气吸得深,就用力拱小腹,由于拱小腹会使胸腔肋骨被拉下,胸腹部都处于紧张状态。自然呼吸与吹奏呼吸的差别自然呼吸 吹奏呼吸吸气与呼气时间基本相等 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呼吸主要用鼻腔 呼吸主要用口腔呼吸是下意识 呼吸是有意识的、有控制的不用大的呼吸容量,大约500毫升 使用较大的呼吸容量,大约3000-4000毫升4.换气无论吹奏长音、练习曲还是乐曲,都存在换气问题,所谓换气就是在音乐进行过程中吸气。换气时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1) 准确-----换气要快而准确,在乐句结束时,留有很短的时间进行快速换气,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占用下一句第一个音符的时值。(2) 合适-----换气时,要看乐句的工短和力度变化的需要来吸气,不要任何时都吸同样多的气,更不可将气吸至极限,那样呼吸肌肉就会紧张。(3) 合理-----换气时能常选择在乐句结束时,如果乐句较长,可选择在和位复换,音程大跳、音型改变处等换气,总之一定不要破坏乐句的完整性。5. 呼吸与其他方面的关系(1) 呼吸与演奏姿势的关系演奏姿势不单只是一个美观的问题,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呼吸。吹奏时不要弯腰驼背,当然也不要昂首挺胸,这样胸部不能很好的扩张,腹部不能充分的吸气,还会造成喉部紧张,使呼吸运动不能独立地进行。(2) 呼吸与口型的关系即使你的呼吸掌握的再好,但是没有正确的口型配合,同样不能正确的发音,唇肌要有适当的紧张度,呼出的气流才能集中有力的进入吹口。(3) 呼吸与吐音的关系良好的吐音是由第三者肌动作与呼吸默契的配合得来的。如果舌尖动作大、吐音太重且不灵巧,又影响不畅,这时动作慢,吐音含糊不清。(4) 呼吸与运指的关系呼吸时注意手、舌、气三者的有机配合。(5) 呼吸与发音音低强弱的关系:音高 音低 音强 音弱 音量较强气流快 气流慢 气流大 气流小 气流逐渐加大在练习的过程当中,要用心体会腹部的感觉,相干练习吸气时,可平躺于床上,双手插腰,感觉腹部向四周扩张。在练习呼吸时,可点燃一只蜡烛,轻吹蜡烛,使之呈倾斜,不致摆动,以锻炼呼气的均匀。此外,还有一种循环呼吸法,即在吹奏一个很长的乐句换气时,并不影响发音的继续。循环呼吸法最常见于我国的民族乐器-----唢呐的吹奏上,人国有许多的唢呐演奏学对循环呼吸法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造诣,而在萨克斯方面能够运用此法的人可谓少之双少。如果要练习循环吹奏法,我个人认为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件:1. 学习吹奏萨克斯四年以上(不间断学习)2. 正确固定的口型。3. 良好的气息支撑。4. 平稳充实的长音(50秒以上)。5. 优良的乐器和风口适中的笛头。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根气管,只能单向的吸气或者呼气。如果想让萨克斯不间断的发音,只能不间断的呼气,怎样才能不间断呼气呢?利用我们的口腔来代替肺部存储空气,我们口腔的存气量为肺部的六分之一,足够我们吸一口气。发音时,当感觉肺部气息还剩下五分之一时,停止肺部供气,将存储在口腔内的空气呼出。在呼出品腔内空气的同时,将气息从鼻孔吸进,沿着气管补充到肺部。循环呼吸法的练习步骤:首先将气息存储在口中,收缩口腔内肌,使气体从口腔呼出,慢慢练习,逐步延长口中气流呼出的时间。其次是用鼻子将气息吸到肺部,我想这对大家不会是什么难事。接着就是将上述两点同时做到,此时就具有了相当的难度。最后呼出肺部气息,一定要与口中存储气息衔接好。大家在练习时,一定要用心体会,多多的思考,以便将自己的吹奏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品牌 每一种产品都有知名的品牌,萨克斯也不例外。经过多年的发展,萨克斯界已经出现了以下几大品牌:塞尔玛(SELMER)、柳泽(YANAGISAWA)雅马哈(YAMAHA)、卡尔沃斯(Julius KEILWERTH )杰普特(JUPITER)等世界四大萨克斯管品牌介绍萨克斯风是一种讲究名牌的乐器,专业的乐手宁愿花费相当的代价,选择名牌的萨克斯风,让自己得心应手,才能吹出优美的音色。而老的名牌萨克斯风,更是像古董一样会增值,有时比新的萨克斯风还要贵。以下是当今萨克斯风市场上的四大知名厂商,其产品各具特色,拥有不同的风情:● Selmer 演奏家的最爱Selmer这个知名的法国标志,可说是每位萨克斯风演奏家的最爱,早在1900年,法国人 Henri-chery Selmer 就承袭父业,从事生产萨克斯风的工作。最早的 Model 22 型萨克斯风,是在1922年出现的。之后1936年的 Balancded-Action、1956年的 Mark VI 型,以及1976年的 Mark VII 型,都是纯手工的产品,比新品还昂贵。Selmer 为知名的法国品牌● Yamaha 世界最大的厂牌Yamaha是日本最知名的乐器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萨克斯风制造厂,成立于19世纪末。在一般人的印象中,Yamaha是以钢琴闻名,其实在鼓、吉他、管乐、弦乐方面,在国际市场上都有很高的评价。Yamaha 世界最大的厂牌.● Yanagisawa 走专业路线Yanagisawa柳泽管乐器株式会社成立于1893年,是日本第二大管乐公司,近年来致力于研发、参展,并走专业路线,使得声名大噪,连美国一些权威爵士杂志如 Down Beat、Jazz Times、Jazziz 等,都常有柳泽乐器的踪影,声势已逐渐凌驾于山叶之上了。柳泽管乐器株式会社● Julius Keilwerth 德国最知名品牌Julius Keilwerth是德国最具知名度的管乐制造公司,不但规模较大,历史也较悠久。许多知名的爵士艺人像 Ernie Watts、Kirk Whalum、Grover Washington Jr 等,都使用此厂牌的萨克斯风,因为他们研发了一种黑金色相间的萨克斯风,外型相当抢眼。特点萨克斯由金属制抛物线性圆锥管体,与单簧管类似的哨头,波姆体系音键系统,除降B调高音萨克管外,都弯成烟斗形。萨克斯是一种非常有表现力的乐器,他可以容易的控制音量的大小,完全能够发出大提琴,单簧管那样极其美妙的音响,并有着足以同管弦乐队中任何乐器相匹敌的巨大力量。总的说来,它的柔和优美的音色,具有弦乐器的歌唱风格。分类萨克斯家族, 从大到小依次是: 倍低音萨克斯,低音萨克斯,上低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C调萨克斯,中音萨克斯,F调高音萨克斯,高音萨克斯,C调高音萨克斯,超高音萨克斯。萨克斯有多种音域和调性,其中以中高音、中音、次中音、上低音四种最多见。古典萨克斯以中音萨克斯为主,而在爵士乐、流行乐里是以中音、次中音为主。所有的萨克斯指法基本都是一样的,吹奏者可以不用指法练习就更换乐器。高音萨克斯(Soprano Saxophone)通常为降B调,是萨克斯家族中音调第二高的乐器,仅此于超高音萨克斯(Sopranino),管的体积也是第二小。常见的为直管,略微曲颈或类似中音萨克斯的形状。相对于黑管,高音萨克斯音量更大,更有穿透力。但由于小管身,使得高音部分更难以控制音准,较难上手。高音萨克斯主要用于独奏,在木管重奏中常用来替代双簧管。著名的高音萨克斯演奏家有Sidney Bechet,约翰·柯川,Wayne Shorter,肯尼·基等。中音萨克斯(Alto Saxophone)是最常见的萨克斯,降E调,也是应用在古典乐合奏中最多的萨克斯。由于按键距离适中,气息要求和嘴部控制难度介于高音萨克斯和次中音萨克斯之间,以及相对便宜的价格和搬运容易,成为初学者入门最常使用的萨克斯。中音萨克斯音色较次中音清亮,较高音温和。中音萨克斯构成了管乐队萨克斯声部的最主要部分,在爵士大乐队编制中和次中音占同等重要位置。作为独奏乐器出现相对少一些。中音萨克斯是萨克斯家族最有代表性的种类。著名的中音萨克斯演奏家有爵士乐:Charlie Parker,Cannonball Adderley,Kenny Garrett,古典乐:Marcel Mule,Sigurd Raschèr等。次中音萨克斯(Tenor Saxophone)通常为降B调,外形比中音萨克斯稍大,弯管前端多了一个弯曲,音色温和稳重。在管乐队中次中音萨克斯数量少于中音,一般作为辅助角色和小低音号和长号用同样的乐谱。而在爵士乐中次中音起核心作用。1920年代Coleman Hawkins沙哑厚重的声音重新定义了人们对次中音音色的概念。后来的约翰·柯川,Stan Getz,Sonny Rollins,Michael Brecker一步一步地奠定了次中音声音的个性。上低音萨克斯(Baritone Saxophone)通常为降E调,是4种中相对少见的类型。体积重量较大,近中音两倍左右。很少有人用它作为独奏乐器,而在萨克斯四重奏或爵士大乐队中上低音萨克斯以它低沉浑厚的音色把其它声音承托起来,以较简单的吹奏维持着音乐进行的稳定步伐。在管乐队中常和低音号起类似的作用,有时让人联想起大提琴的声音。著名演奏家有Gerry Mulligan。其它萨克斯还包括超高音萨克斯(Sopranino Saxophone),低音萨克斯(Bass Saxophone),倍低音萨克斯(Contrabass Saxophone)。名曲 回家茉莉花唯有你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意乱情迷望春风此情可待往日情怀清晨我心永恒发展1846年阿道夫本人在法国巴黎开办了一个乐器厂,专门生产萨克斯。他曾先后生产过十四种型号的萨克斯,包括高音、小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倍低音等形状各异的乐器。它既有铜管乐的嘹亮,又有木管乐的柔和,所以当时就有很多音乐界人士喜欢这种乐器。一些音乐团体,也尝试着启用这种乐器。1853年法国的军队开始引进萨克斯,随后欧洲的很多国家逐渐启用了萨克斯。这也使萨克斯很快以军乐的形式响誉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二十世纪初,欧洲一些萨克斯演奏家移民美洲,萨克斯开始在美国等美洲国家流行。到本世纪二十年代萨克斯开始用于爵士乐队,在爵士乐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以至到后来成了爵士乐的代名词。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在我国清朝末期成立了第一支管乐队,开始象征性地使用萨克斯。辛亥革命以后曾一度消失,直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在我国的舞厅出现过,新中国成立后萨克斯连同吉它等一批西洋乐器被视为不健康的乐器,禁止引进。到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才在各种娱乐场所,以及各类传媒中频繁出现萨克斯。再加上国外的一些演奏家、乐团经常到我国演出,所以这种乐器也越来越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学习和演奏萨克斯的人也越来越多。

关于华莱士论文范文资料

简单的简介1272年出生在苏格兰帕瑟林教区的艾德斯列1297年左右,他与美伦·布瑞德福特结婚1297年7月,苏格兰贵族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向英格兰人投降,联盟从此解体,华莱士和安德鲁·穆拉两人开始掌控已经四分五裂的义军,并且最终将他们归拢成为一支独立的抗英大军.9月,双方在斯特林相遇, 英军在渡过一座大桥时中伏,被人数少他们数倍但英勇无比的苏格兰起义军围攻并全歼.此战使华莱士名声大震.1298年5月,华莱士在斯科克森林被受勋为骑士,并被任命为苏格兰护国大将军1298年的法兰克林之战中,苏格兰义军全军覆没,华莱士只身逃了出来1304年8月3日, 华莱士信任的伙伴,他的同胞——约翰·曼提斯出卖了他.华莱士在格拉斯堡附近被俘1304年8月23日,他服刑当天一个为自由而战的英雄,一段凄美悲壮的史诗。最后一声自由的呼喊,随之飘然落下的丝巾,以及那把指向苏格兰大草原的自由之剑,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们记忆中的永恒。威廉华莱士,让我们一起铭记这个伟大的名字,一个为了自由,为了尊严,为了独立而生的真正的战士。他说:“每个人都会死,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曾真正的活过。”他还说:“你们可以拿走我们的生命,但是你们永远不能夺去我们的自由。”1272年出生在苏格兰帕瑟林教区的艾德斯列,父亲是苏格兰高等贵族詹姆斯·斯蒂沃德的奴仆.华莱士因此在帕瑟林的教堂接受一些教育,据说他懂拉丁文和法语,而这些可能是他当牧师的叔父教给他的.他是苏格兰的民族英雄,关于他的情况多见诸于一些传奇故事,真正的史料现存不多.当时的苏格兰王约翰·巴里奥尔横征暴敛,很失民心,全国各地都有暴动事件发生.巴里奥尔眼看大势已去,于是向英王爱德华一世求助,将君权双手奉送.爱德华一世接管苏格兰后,以残暴高压的手段控治局势,制造了数起大屠杀,更加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贵族,农民都拿起武器,与英格兰人作战.在这种局势下,长大成人的华莱士,在拉纳克附近领导了一支队伍发动起义.1297年左右,他与美伦·布瑞德福特结婚.同年五月,在英军的一次报复行动中,美伦被当地执政官 威廉·哈泽里克杀害.不久,华莱士设计攻占拉纳克,俘虏了哈泽里克并亲手将其处决.与影片不同的是,此时,华莱士已经发动起义了,英格兰人杀死美伦正是出于对华莱士起义叛乱的报复.当华莱士带领队伍反抗英军之时,另一支抗起义也在同时爆发了,那就是安德鲁·穆拉领导的起义.后来,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安德鲁·穆拉更是成为华莱士的左膀右臂.英王爱德华一世为稳固统治,对苏格兰采取了高压政策,横征暴敛,却最终导致了苏格兰人的反抗.这些起义的兴起不仅带动起了普通的苏格兰人民,后来也受到了苏格兰贵族们的支持,他们也想早日摆脱英格兰的压迫,因此他们拉拢苏格兰义军,以贵族为核心的苏格兰抗英联盟组成了.由于华莱士屡战屡胜,威名日盛,贵族们也纷纷对华莱士表示支持,包括罗勃特·布鲁斯,詹姆斯·斯特沃特,詹姆斯·道格拉斯等.然而好景不长,1297年7月,苏格兰贵族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向英格兰人投降,联盟从此解体,华莱士和安德鲁·穆拉两人开始掌控已经四分五裂的义军,并且最终将他们归拢成为一支独立的抗英大军.华莱士和他的起义军已逐渐引起爱德华一世的注意,遂派遣了一支大军前来剿灭.华莱士和穆里则加紧训练和整编队伍,准备迎战.9月,双方在斯特林相遇, 英军在渡过一座大桥时中伏,被人数少他们数倍但英勇无比的苏格兰起义军围攻并全歼.此战使华莱士名声大震.但安德鲁·穆里在此战役中伤重不治而死,华莱士失去了一位无法替代的好伙伴,从此他只得独自担任起领导义军的重任.10月,华莱士乘胜攻克了英格兰北部重镇德汉姆,但由于兵力和补给不足,无力防守,因此11月退回苏格兰.华莱士的所作所为再次被摇摆不定苏格兰贵族所关注,1298年5月,华莱士在斯科克森林被受勋为骑士,并被任命为苏格兰护国大将军,领导整个苏格兰争取自由的大业. 遭到失败的爱德华一世暴怒,动用全国兵力,亲率大军前来讨伐.威廉·华莱士定下两个策略:1.坚壁清野--将英军可能路过之处的居民,牲畜,粮食全部转移,不给英格兰人留下任何可以补给之物.2.训练士兵使用"枪阵",即以若干长枪兵为一组,背靠背站立,枪尖朝外,形成一个攻击和防御力都倍增的作战单位,大体上象刺猬一样.尽管华莱士雄心勃勃要为苏格兰的自由而战,但英军的队伍毕竟远比他们强大的多,在1298年的法兰克林之战中,苏格兰义军全军覆没,华莱士只身逃了出来.在此之后直到他1304年被俘的6年里,华莱士的行踪在史料上很少被提及,有传说他在英格兰北部组织了一些游击战斗,专门袭击骚扰英军部队,尤其是派往苏格兰的补给部队.也有说法他曾到欧洲大陆的挪威,法国,甚至罗马教皇那里寻找援助,从菲利浦四世发往罗马的一封提到华莱士的信来推断,华莱士1300年左右的确到过罗马.华莱士的行动更深地激怒了英王爱德华一世,他颁下严令,许以重赏,定要捉拿 威廉·华莱士归案,死活不限.然而,在众多爱国的苏格兰人民的帮助和保护下,华莱士数次化险为夷,英王始终未能得逞.1304年8月3日, 华莱士信任的伙伴,他的同胞——约翰·曼提斯出卖了他.华莱士在格拉斯堡附近被俘, 随即押往伦敦.作为奖赏,曼提斯被任命为德姆巴敦的行政长官.而在伦敦,经过一场形式上的审判后,华莱士被指叛国及谋杀拉纳克执政官哈泽里克,判处死刑,而且没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当时英格兰当政者将华莱士宣传成为一个残忍,罪恶,滥杀无辜的十恶不赦歹徒形象,因此在1304年8月23日,如你在电影中所见,他服刑当天,人们不断向他身上抛扔腐臭的食品,并且高呼绞死他.在西敏寺广场,华莱士被迫头戴荆棘冠,站在一个台子上,接受由爱得华任命的审判小组的审判.在遭受了绳勒,刀割,火烧等酷刑后,威廉·华莱士被斩首,身子被肢解为四块, 分别送往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四方,头颅则被悬挂在伦敦桥上,以警告人民不要反抗.然而英王爱德华一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苏格兰人民在威廉·华莱士无畏精神的激励下,浴血奋战,誓把英格兰人赶出自己的国土.最终,他们赢得了自由.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苏格兰看到很多地方看到威廉·华莱士的纪念碑,其中一座在爱丁堡,位于城堡入口的一侧(另一侧是罗勃特·布鲁斯);一座在兰纳克教区教堂门前;而最著名的是在斯特林的国立华莱士纪念碑. 威廉·华莱士永远活在苏格兰人民的心中.华莱士的一生追寻自由,并且至死不渝,死时年仅32岁.虽然我们找不到资料来证明,英雄在临死前高呼"自由",但有一首华莱士最喜爱的诗却流传至今.

一提到威廉·华莱士(WilliamWallace)的名字,人们会立刻联想起13世纪末、14世纪初苏格兰民族独立运动的那段峥嵘岁月。的确,华莱士可以说是英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英雄人物。7个世纪以来,后人对他的兴趣和崇拜可谓是经久不衰。15世纪时,吟游诗人哈里(又称盲哈里)就凭长达十一卷、一万两千行的凯尔特语 传奇史诗《华莱士之歌》(TheWal�lace)名动一时,文化阶层争相传阅。此书自16世纪付梓后,在苏格兰的流行程度仅次于圣经。最近一次的“华莱士热”则源于1995年好莱坞出产的大片《勇敢的心》(Braveheart),由梅尔·吉普森成功塑造的华莱士形象俘获了全世界影迷的心,以致于在影片公映后,苏格兰旅游局便推出了“电影旅游”(filmtourism)的项目来满足从全世界蜂拥而至的观光客的要求,互联网上有关“Braveheart”的搜索链接竟然达到了21000个之多。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剧本改编自兰道尔·华莱士1995年出版的畅销小说,而小说就是以《华莱士之歌》为蓝本进行创作再加工的。从15世纪的史诗到20世纪的电影,它们无疑都在延续着一个“威廉·华莱士的神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神话中的华莱士究竟与历史上的华莱士相去多远呢? 一.扑朔迷离的身世 现存的大部分有关威廉·华莱士的记载都集中在1297年9月11日他带兵取得斯特灵桥(Sterlingbridge)战役的辉煌胜利到1298年7月22日在福尔科克(Falkirk)败于英王爱德华一世这段时期内。而关于他的身世,则是疑云重重的。那么华莱士究竟是一位草莽豪杰还是一位骑士英雄呢? 在14、15世纪苏格兰的编年史作家中,只有盲哈里和沃尔特·鲍厄(WalterBower)赋予其笔下的华莱士以显赫的骑士身份。其他人,如福尔顿的约翰(JohnofFordun)和安德鲁·温顿(AndrewWyntoun)等都不讳言华莱士相对寒微的家庭出身,但他们显然不想给予这个问题以过多的关注,只是加以描绘他所拥有的雄健体魄和天赋神力。至于电影《勇敢的心》,似乎也倾向于后者的处理方式。 实际上,“华莱士”(Wallace)并不是苏格兰当地的姓氏而是一个绰号,最初的含义是“从威尔士边境地区来的人”。据史料记载,12世纪时,华莱士家族的祖先作为亲兵跟随布列塔尼裔的斯图亚特家族(theStewarts)从英格兰的什罗普郡来到苏格兰。自戴维一世(1124-1153)以后,斯图亚特家族世袭了王室管家一职,并在苏格兰西部的伦弗鲁郡、拉纳克郡及艾尔郡拥有庞大的领地,是权擅一方的大贵族。而华莱士家族作为斯图亚特家族的封臣也得到了苏格兰西南部的一些采邑。根据盲哈里所说,位于伦弗鲁郡的埃尔德斯利正是威廉·华莱士的出生地,他在附近的佩斯利修道院接受了童年教育。青年时代的华莱士曾居住在艾尔郡的里卡顿,这里是他叔叔理查德的领地。华莱士在成年后的首次惊人之举就是在拉纳克郡杀死了英格兰的郡守。照此看来,华莱士崛起于苏格兰的西南部并与斯图亚特家族保持着密切关系,这一点应该是没有多少疑问的。 另外的线索来自于1297年的一枚钤印在信上的图章,这封信是华莱士在当政后写给吕贝克和汉堡两个自治市的市长以要求通商的。图章上刻有“WillelmileWaleysfiliiAlani”这样的一行拉丁文,意思是“阿兰的儿子威廉·华莱士”;除此之外,上面还绘有一副弓箭,也许暗示了华莱士原本是一名职业弓弩手,早年靠捕猎甚至是偷猎为生。而在1296年8月爱德华一世对苏格兰的首次征服过程当中,曾经有不下1500名的苏格兰大小领主在一份“拉格曼文件”(RagmanRoll)中署名效忠英王,其中一人的名字就是“阿兰·华莱士”(AlanWalays)。如果这个阿兰就是威廉·华莱士的父亲,那么我们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华莱士来自于低级骑士家庭,而他本人却并非骑士出身。 斯特灵桥大捷后,“经王国的一致同意并且以至高无上的苏格兰王约翰·巴利奥尔的名义”,华莱士被册封为“骑士,苏格兰的护国公和军队总指挥”。在中世纪这样一个严格讲究出身和等级分明的社会中,如此之速的晋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二.英雄与美女 当电影《勇敢的心》中出现男女主角的扮演者梅尔·吉普森和苏菲·玛索时,看电影的人一定都在期待着英雄与美女之间所产生的那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好莱坞的编剧们无疑给观众制造了一个“美女惜英雄,英雄爱美女”的浪漫爱情故事,全然不顾与历史的巨大出入。史上被称作“法国母狼”的爱德华二世的王后伊莎贝拉竟然被苏菲·玛索演绎得如此凄婉多情,实在是贻笑大方的一件事。学者们大多认为这一情节根本不值一驳,事实上这位王妃在华莱士死后3年才从法国来到英格兰,7年后爱德华三世才出生。 在盲哈里的《华莱士之歌》中,只出现了两位与华莱士有关的女性,一位是他的母亲,另一位就是玛丽安·布莱德福特(MarionBraidfute)。后者原为拉纳克郡拉明顿城堡的女继承人,在圣肯蒂真教堂与华莱士结婚。1296年8月27日,苏格兰人在邓巴惨败于英军。次年,华莱士在拉纳克与士气正盛的英军交锋,寡不敌众,逃往妻子处避难。后来玛丽安被英军抓住并遵照拉纳克郡守威廉·海瑟尔里格的命令予以处决。1297年5月,华莱士杀死海瑟尔里格,完成报仇心愿并自此崭露头角。 这位传说中的妻子在电影里是作为一个引导华莱士精神归宿的关键性角色而出现的(不过是身份降低为贫民,他们两人的结合也变成了私定终身)。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影片一开始就设计了少年华莱士的父亲为抵抗英格兰人而英勇献身的背景,他于是跟叔叔学习武艺,不料长大后却只求和心上人厮守终身。妻子的被害击碎了华莱士的美梦,也使得他从与世无争走上了义无返顾的反抗之路。如此的情节安排难免会给人一种“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感觉,不过由此也可见编剧一定要把华莱士塑造成情圣的决心。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么一位玛丽安·布莱德福特是大可疑问的。因为除了盲哈里提到的这些涉及华莱士私人感情生活的零星片段之外,其他的编年史和传记作家都对此只字不语。后世甚至有人指出,“玛丽安·布莱德福特”与哈里一个邻居的名字很相似,怀疑是被诗人借用了。其实在《华莱士之歌》中,类似这种移花接木、“掠他人之美”的例子并不鲜见。盲哈里是在华莱士家族后代(克雷吉的威廉·华莱士爵士)的资助下完成大作的,由此可以想见,不论是出于精神上的由衷崇拜,还是出于客观的经济原因,诗人必然会在创作过程中竭力铺叙事迹,以完成后人崇功报德之心愿。 然而不论玛丽安·布莱德福特存在与否,看上去“为情复仇”的说法都是不成立的。因为早在1296年8月,拉纳克郡的一份法律判决文书上就出现了“威廉·华莱士,盗贼(WilliamleWaleys,thief)”的字样。追源论始,拒绝对英王宣誓效忠应该是华莱士在1296年就背负恶名的肇端。在爱德华一世看来,1296年夏季对苏格兰的首次征服是强弱判明、毫无悬念可言的。邓巴战役后,苏格兰的大小贵族之所以在“拉格曼文件”上署名,表示效忠英王,承认其为苏格兰至高无上的领主,目的就在于换取爱德华一世对他们现有领地及封号的默许。事实上,不管其父臣服与否,如果威廉本人不向爱德华一世的“新英格兰王朝”输诚,他是决不会享有对家族领地和封号的继承权的。爱德华一世派驻拉纳克和克莱德斯戴尔的郡守海瑟尔里格握有苏格兰西南部的司法审判权,并着力惩戒像华莱士这样拒绝效忠的“叛乱分子”,这必然引起后者的强烈不满和愤恨。另外,盲哈里和安德鲁·温顿都在著作中提到,此后不久,华莱士的父兄就因反叛而遭毒手。果真如此,势必坚定了华莱士拿起武器、与英格兰人殊死一搏的信念。 三.与罗伯特·布鲁斯 1286年亚历山大三世的暴毙以及随之而来的坎莫尔王朝的绝嗣是引发苏格兰国内政治动荡和英格兰入侵的导火线。1290年-1291年间,13个有皇族血统的候选人向英王爱德华一世提出了“王位大诉讼”(theGreatCause)。这场王冠之争实际上主要是在约翰·巴利奥尔(JohnBalliol)和罗伯特·布鲁斯(RobertBruce)之间展开的。布鲁斯与斯图亚特通过土地分封和联姻在苏格兰西部形成了庞大的家族关系网。他们虽然在与巴利奥尔的王位角逐中败下阵来,但自始至终也没有放弃对王位的要求。在巴利奥尔统治期间(1292年-1296年),他们一直是以“麻烦的制造者”而闻名的。1296年后爱德华一世的征服战争对他们来说不失为一个东山再起的绝好机会。 许多人将威廉·华莱士看作是一个造反的英雄,这其实是对他名声的最大亵渎。虽然华莱士家族与斯图亚特—布鲁斯家族联盟有着紧密的封建义务关系,但他本人毕生都保持了对巴利奥尔王朝的忠诚。在华莱士短暂的护国摄政期间,当时囚禁在伦敦塔的巴利奥尔依然被尊奉为苏格兰的合法国王。即使是在1298年因为福尔科克战败、华莱士被迫离开苏格兰之后,他也没有放弃营救这位前国王的外交努力。 既然华莱士对巴利奥尔王朝忠心不贰,那么他对一直觊觎王位的布鲁斯家族必然是充满疑虑和警惕的。而布鲁斯家族之所以早早选择站在爱德华一方,无非是想借助英格兰人的力量打击巴利奥尔派以再图王位,因此华莱士的忠诚与威望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威胁,两者可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终难水乳”。有的历史学家甚至怀疑正是罗伯特·布鲁斯出卖了华莱士,因为在1305年捕获华莱士并把他交给英格兰人的门蒂斯的约翰(JohnofMenteith)后来成为了罗伯特一世的宠臣。 15世纪时,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三世所奉行的亲英政策再次引起了苏格兰民族主义情绪的强烈反弹。在此背景下,威廉·华莱士和罗伯特·布鲁斯(罗伯特一世)的历史地位被人为地拔高,就此成为全民景仰的民族英雄。在这个英雄神话的创造过程当中,约翰·巴伯的《布鲁斯之歌》与盲哈里的《华莱士之歌》同样功不可没。为了凸显两位英雄在精神上的一致性,他们于著作中虚构了这样一个情节:在福尔科克,当兵败的华莱士撞见了站在英格兰人一边作战的布鲁斯时,痛斥他的胆怯和懦弱。华莱士的一席话有如当头棒喝,唤起了布鲁斯心中沉睡已久的反抗意志。从这以后,布鲁斯力补前愆,回到爱国主义阵营中,并在华莱士殉难后继承他的遗志,继续领导抗击英格兰入侵者的斗争,最终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起布鲁斯王朝。说到这,读者不难发现,电影《勇敢的心》也是完全照搬了这一幕。 在这个精心杜撰的故事当中,最致命的谬误就是叙述者完全混淆了三代罗伯特·布鲁斯。“罗伯特”其实是布鲁斯家族一直沿用的名字。第六代卡里克伯爵罗伯特(1210年-1295年)是1291年13个王位竞争者之一,而罗伯特一世(1274-1329)已经是布鲁斯家族的第八代了。在福尔科克一役中,“叛国投敌”的是第七代罗伯特,也就是罗伯特一世的父亲。这时罗伯特一世(我们暂且称他为小罗伯特)的态度是并不明朗的,但可以肯定,在此战结束后,他也参加了抵抗运动,很有可能是与他父亲在对爱德华一世继续臣服与否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然而,当1302年由于华莱士在法国和教皇宫廷所进行的外交斡旋使得巴利奥尔回国复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时,他又一次背离了爱国阵营,寻求与爱德华的妥协。小罗伯特·布鲁斯作为坚定的独立运动领导人的姿态是在1305年华莱士殉难后才得以确立的。1306年他发动政变登上王位,1314年又在班诺克本对爱德华二世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在1328年的《北安普顿条约》中,爱德华二世正式承认他为苏格兰国王,并完全放弃对苏格兰的宗主权要求。罗伯特一世固然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但至少在1297年-1305年间,他的时叛时附表现出了其本人在以何种方式成就家族王权霸业上的犹疑不定,这自然无法与华莱士的忠诚无私及英勇无畏相提并论。客观点说,贵族是绝对的现实主义者,而华莱士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对自由理想的执著与献身。 其实,在有关威廉·华莱士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中与史不合之处还甚多,以上只是试举两三例以飨有兴趣的读者。据说,美国权威的中世纪史专家莎朗·克罗撒(SharonLKrossa)在观看电影《勇敢的心》还不到两分半钟的时候,就已经罗列了不下18处的史实错误。我们普通观众当然不需要向她那样辎铢必较,不过如果真想对华莱士其人其事有个全面公允的认识的话,不妨读一读3本有“正视听”之效的著作。一本是格雷姆·冒顿(GraemeMorton)的《威廉·华莱士:真人与虚构》(WilliamWallace:ManAndMyth,Sutton,2001)。另外一本是历史学者阿兰·扬(AlanYoung)和摄影家迈克尔·J·斯泰德(MichaelJ.Stead)合著的《追随威廉·华莱士的脚步》(InTheFootstepsofWilliamWallace,Sutton,2002),本书可谓是图文俱胜。如果说英国萨顿版的两本书是严肃的学术性著作,那么科林·麦克阿瑟(ColinMcArthur)的《蓬岛仙舞,勇敢的心与苏格兰人——好莱坞电影中苏格兰形象的歪曲》(Brigadoon,BraveheartAndTheScots—DistortionsofScotlandinHollywoodCinema,L.B.Tauris,2003)则针对性更强,其对电影的批评已经从内容层面扩展到了对审美趣味、创作观念的批评。在《勇敢的心》中,出现了不少有意设计的意识形态的象征符号,如苏格兰特有的蓟、短裙和高地(实际上没有证据表明十三世纪的苏格兰人穿的是短裙,华莱士也并非高地人,影片开头时少年玛丽安摘了一束蓟花送给华莱士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那非要把手弄得血流不止不可),还有背景音乐中反复响起的风笛声等等。虽然影片创作人员的初衷未必如此,但是它确实迎合了当下西方社会一些极右翼团体的非理性诉求。不管怎样,也许正如法国著名的心态史专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所说“一个艺术家成功与否,要看他是否具有作为一个符号聚集点的能力,吸引那些与他的作品并不直接相关的各种情感”,在这个意义上,《勇敢的心》能捧回奥斯卡小金人并在全球大热自有它的成功之道。也许只有历史学家会对其表现出十足的不屑一顾,但受此

勤奋是实现理想和事业的基础,敬业是实现理想和事业的动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著名人物励志故事600字素材,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第一女飞人的故事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田径赛场上,女子100米短跑决赛即将开始,万众瞩目,人们都在拭目以待,准备亲眼见证“世界第一女飞人”的诞生。

起跑线上,一名黑人女运动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她叫乔伊娜,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几个月前的奥运会预选赛上,她一鸣惊人,以10秒49的成绩打破了100米世界纪录。除此之外,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乔伊娜一身奇特的装扮:身着红色运动服,鲜艳夺目,款式奇特,长发披肩,十指上还留着长长的指甲,色彩斑斓。

发令枪响,乔伊娜长发飘扬,奋力奔跑,像一团火红的烈焰,第一个到达终点。在这届奥运会上,她共收获了女子100米、200米、4×100接力比赛三枚金牌,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女飞人”。而她那耀眼的装扮,同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由此获得了“花蝴蝶”的美称。

乔伊娜永远是赛场上的焦点,除了别人望尘莫及的速度,还有她那与众不同的服饰。训练之余,她的爱好就是服装设计,尤其对色彩和样式有着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就连专业服装设计师也时常为之惊叹。每次参加比赛,乔伊娜只穿自己设计的运动服,惊艳登场,技压四座。以至于她每次出场的服装造型,都成了比赛中的一大看点。

在乔伊娜的运动生涯中,先后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其中两项至今无人超越。人们记住了这只美丽的“花蝴蝶”,但从来没有人知道,她为何对服装设计情有独钟?女人爱美,天性使然,实在不足为奇。

直到乔伊娜退役之后,忽然有人问她:“为何你每次比赛都喜欢穿奇装异服?”这个问题看似有点弱智。乔伊娜嫣然一笑,终于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赛场上必须争分夺秒,如果对手多关注我秒,我就有可能秒,这对我来说非常宝贵。”

在此之前,人们只知道,乔伊娜是天才运动员,却很少有人清楚她的另一个身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学士。天才的想象,总是与众不同。

达尔文是19世纪着名的科学家,进化论的创始者,他生前常说,他的《物种起源》等着作和学说是“集体的产物”。在一封信中他曾这样写道:“我清楚地看到,如果没有那些可钦佩的观察者所搜集的大量材料,我决写不出那本书来。”事实上,他和华莱士的交往便是科学家这种谦虚无私精神的体现。

华莱士是英国着名的自然科学家和旅行家,比达尔文小14岁,他和达尔文一样,进行着科学考察的活动,曾到南美的巴西、马来半岛等地做生物考察,采取动植物标本,在同一个课题上进行研究和写作。其间,他读过达尔文的《一个植物学家的航行日记》,也和达尔文有过几次通信,讨论交流研究心得,不过两人都没有提及他们各自的独立研究和正在写作的具体内容。

1858年6月18日,正在努力撰写《物种起源》一书的达尔文,收到了华莱士寄来的一篇关于进化论的手稿----《论变种无限地离开其原始模式的倾向》。达尔文惊诧得目瞪口呆,他说:“我从从未见过有这种更加令人惊奇的偶然巧合。……他现在采用的学术名词,甚至也和我的书稿中各章题名相同……”

如果是这样的话,进化论的优先权将归于华莱士了,达尔文再发表着作,就有抄袭和剽窃之嫌达尔文这时思想斗争十分激烈。要知道达尔文已经从事20多年的研究了,当他环绕全球作科学考察时,华莱士还是一个刚入学接受启蒙教育的小学生。达尔文由于旧病复发,加上孩子们身体不好,使得写作时断时续,进度很慢,才让华莱士后来居上。但他不愧是品德高尚的人,他决定退避三舍,成人之美,建议华莱士赶快将论文发表出来,同时为了避嫌,他打算中断自己的写作,让华莱士独享荣誉。

但是,华莱士也是品德高尚的人,他知道了这件事情后,不仅果断地放弃了优先权,而且满怀敬意地对人说:“当我还是一个匆忙急躁的少年时,达尔文已经是一个耐心的、刻苦的研究者了,他勤勤恳恳地搜集证据,来证明他发现的真理,却不肯为争名而提早发表他的理论。”

最后在别人的劝说下,达尔文同意和华莱士的论文合并,以合着的名义提交林奈学会宣读。达尔文非常感谢华莱士,他写信致意,并说:“如果有着可钦佩的热情和精力的人应该得到成功的话,那么您就是最应该得到成功的人。”

在华莱士的鼓励下,达尔文在1859年11月24日这一天,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巨着,1250册书在当天销售一空。华莱士高兴地喝彩,称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书籍之一”,并将进化学说这一理论称之为“达尔文学说”。

关于斯文论文范文资料

埃里克森 英文名:Sven Eriksson 国籍:瑞典 生日:身高:体重:位置:曾执教球队:1976: Degerfors;1977-78: Degerfors;1979-82: IFK哥德堡;1982-84: 本非卡;1984-87: 罗马;1987-89: A佛罗伦萨;1989-92: 本非卡;1992-97: 桑普多利亚;1997-2000:拉齐奥 荣誉:81年和82年瑞典联赛冠军,79年的杯赛冠军以及82年的欧洲联盟杯冠军。 生平介绍:埃里克森于1948年2月5日在瑞典的托斯比,1975年由于膝盖严重受伤,埃里克森在国内乙级联赛的平淡职业生涯宣布结束。1976年,埃里克森成为瑞典丙级联赛德格福斯队的助理教练,77年开始担任主教练。1979-1982年,他在IFK哥德堡队任教,率队期间夺得81年和82年联赛冠军,79年的杯赛冠军以及82年的欧洲联盟杯冠军。 1982-1984,埃里克森开始执教葡萄牙劲旅本菲卡队,率队夺得83和84年联赛冠军和83年的杯赛冠军。1984-1987,埃里克森登陆亚平宁半岛担任罗马队主教练,并于1986年率队夺得意大利杯冠军,1987-1989年,他又转投佛罗伦萨队执教,带领该队取得甲级联赛的第八名和第七名。1989-1991年,埃里克森又回到本菲卡队,带队在91年夺得联赛冠军。 1992-1997年,他又回到意大利执教桑普多利亚队,于1994年获得意大利杯赛冠军。1997-1998赛季开始,埃里克森开始执教拉齐奥队,开始了自己教练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他第一个赛季便夺得了意大利杯和超级杯的冠军,1998-1999年赛季又率队击败马洛卡队夺得欧洲优胜者杯,并在同年拿到了欧洲超级杯的冠军。1999-2000赛季,拉齐奥在最后一轮奇迹般地反超尤文图斯夺得冠军。2000年10月,英格兰主帅基冈在世界杯预选赛中0-1负于德国队后辞职,埃里克森成为英格兰国家队的新主帅。在担任英格兰国家队主教练期间,埃里克森共率队参加了2002年世界杯和2004年欧洲杯两届大赛,英格兰队分别在八进四的比赛中输给了后来的冠军巴西队和东道主葡萄牙队。4年多的时间内,英格兰队共进行了60场比赛,取得了35胜15平10负的成绩,得失球为113:58。令人遗憾地是,埃里克森已经注定将在世界杯后下课,这也是英格兰队在德国取得好成绩的最大隐患。

主教练:埃里克森 英文名:Sven Eriksson 国籍:瑞典 生日:身高:体重:位置:曾执教球队:1976: Degerfors;1977-78: Degerfors;1979-82: IFK哥德堡;1982-84: 本非卡;1984-87: 罗马;1987-89: A佛罗伦萨;1989-92: 本非卡;1992-97: 桑普多利亚;1997-2000:拉齐奥 荣誉:81年和82年瑞典联赛冠军,79年的杯赛冠军以及82年的欧洲联盟杯冠军。 生平介绍:埃里克森于1948年2月5日在瑞典的托斯比,1975年由于膝盖严重受伤,埃里克森在国内乙级联赛的平淡职业生涯宣布结束。1976年,埃里克森成为瑞典丙级联赛德格福斯队的助理教练,77年开始担任主教练。1979-1982年,他在IFK哥德堡队任教,率队期间夺得81年和82年联赛冠军,79年的杯赛冠军以及82年的欧洲联盟杯冠军。 1982-1984,埃里克森开始执教葡萄牙劲旅本菲卡队,率队夺得83和84年联赛冠军和83年的杯赛冠军。1984-1987,埃里克森登陆亚平宁半岛担任罗马队主教练,并于1986年率队夺得意大利杯冠军,1987-1989年,他又转投佛罗伦萨队执教,带领该队取得甲级联赛的第八名和第七名。1989-1991年,埃里克森又回到本菲卡队,带队在91年夺得联赛冠军。 1992-1997年,他又回到意大利执教桑普多利亚队,于1994年获得意大利杯赛冠军。1997-1998赛季开始,埃里克森开始执教拉齐奥队,开始了自己教练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他第一个赛季便夺得了意大利杯和超级杯的冠军,1998-1999年赛季又率队击败马洛卡队夺得欧洲优胜者杯,并在同年拿到了欧洲超级杯的冠军。1999-2000赛季,拉齐奥在最后一轮奇迹般地反超尤文图斯夺得冠军。2000年10月,英格兰主帅基冈在世界杯预选赛中0-1负于德国队后辞职,埃里克森成为英格兰国家队的新主帅。在担任英格兰国家队主教练期间,埃里克森共率队参加了2002年世界杯和2004年欧洲杯两届大赛,英格兰队分别在八进四的比赛中输给了后来的冠军巴西队和东道主葡萄牙队。4年多的时间内,英格兰队共进行了60场比赛,取得了35胜15平10负的成绩,得失球为113:58。令人遗憾地是,埃里克森已经注定将在世界杯后下课,这也是英格兰队在德国取得好成绩的最大隐患。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摘要: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可以从大学生的整体来研究他们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相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而言,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观念与看法,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影响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有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要解决这些障碍,就要从这几个因素分析,另辟奚径,,不仅有赖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依赖于教育教学活动模式的变革。还要加强人际关系的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重塑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 心理一、人际关系的定义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际关系有不同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有:1.人与人之间相互认知,因而产生的吸引或排拒,合作或竞争,领导或服从等关系。2.指在某一段时间里与某人经常保持的社会接触。3.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借由思想,感情,行为表现的相互交流,而产生的互动关系。4.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广义的人际关系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过程方面亦是社会关系。5.人际关系可说是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之关系,广义的说亦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社会关系。6.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3/10 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我们会很重视开始接触到的信息(包括容貌、语言、神态等),至于后面的信息就显的不是那么重要了,这种心理称之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启迪我们一方面要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又要在以后的交往中纠正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不全面的认识。2、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最近一次交往的印象对我们的认识所产生的影响。最近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一般而言,熟人之间的交往近因效应会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平时应该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最近印象。3、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从对方的某个优点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方面,由不全面的信息而形成完整的印象。光环效应往往对恋爱的双方起更明显的作用,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4、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假使他人和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有时候,我们对他人的猜测,无形中透露的正是自己。所以,我们不要瞎猜别人的坏处,不要那么小心眼,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5、刻板效应刻板效应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时会把对某一类人物的整体看法强加到该类的每一个个体上而忽视了个体特征。刻板效应有利于总体评价,但对个体评价会产生偏差。比如,农村来的同学认为城市来的同学见识广,而城市来的同学认为农村来的同学见识狭隘。4/10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1、尊重原则尊重包括两个方面: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要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自暴自弃。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人格和价值。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2、真诚原则只有诚以待人,胸无城府,才能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没有人会喜欢虚情假意,多少夸夸其谈都会败下阵来。3、宽容原则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产生一些矛盾冲突。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宽容别人,不斤斤计较,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先犯我,礼让三分。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陷入人际纠纷,这样我们会浪费很多时间,同时也变得很自私自利变得很渺小。4、互利合作原则互利是指双方在满足对方需要的同时,又能得到对方的报答。人际交往永远是双向选择,双向互动。你来我往交往才能长久。在交往的过程中,双方应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既要考虑双方的共同利益,又要深化感情。5、理解原则理解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必要前提。理解就是我们能真正的了解对方的处境、心情、好恶、需要等,并能设心处地的关心对方。有道是“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海茫茫,知音可贵啊!善解人意的人,永远受人欢迎。6、平等原则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不要爱富嫌贫,不能因为家庭背景、地位职权等方面原因而对人另眼相

你可以多在网上找下这类的论文呀~像(心理学进展)里面的文献~ 自己多看看多思考吧

关于斯密论文范文资料

企业战略不知道从何下手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整合的关于的一些企业战略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浏览,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时期中国企业战略初探

摘 要:中国的改革开发的思路基本是按照以林毅夫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的“后发优势”说来实现的,在这个思路下,中国企业大多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吸收利用。在过去30 年的发展中,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实现了“引进——吸收——创新”的飞跃,在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自己的技术,然后以自己开发的技术作为竞争优势,实现产品在市场上的盈利和扩张。然而大部分企业却深陷“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这样的企业在中国企业占大多数。

关键词:新时期 中国企业 战略选择

始于2007 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发展到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对全世界企业的一场严峻考验,中国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深深感到经济冬天的寒冷: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表明,2008 年上半年,全国有 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仅纺织行业就有超过2000 万人被解聘;仅10月上旬,珠三角就有近50家香港企业申请破产清算。据香港工业总会会长陈镇仁近期表示,珠三角7万家港资企业中,年底时可能会有四分之一即万家倒闭,以一家企业倒闭导致500人失业计算,万家倒闭就将导致万人失业。这些工厂所聘用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农民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冲击的严峻考验,广东全省中小企业增速总体上有所回落。资料显示,2008 年前10 个月广东停产、歇业、关闭和转移的中小企业有15661 家,其中,仅10 月份停破产的就有8513 家,超过了前三季度的总和。

总之,中国企业正处于一个利润率越来越低、面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月越复杂、承担的企业社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的时代背景中。

一、新时期中国企业战略困境

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0 年前跻身世界500 强的中国企业将达到50 家,而目前只有29 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而世界500 强往往是按照企业规模大小来排名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大企业。谈到大企业,人们的描述往往集中于它们的规模:资产、利润、销售收入占到全社会GDP 的多少等。这些指标固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跨国大企业的形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企业的核心技术。第二,规模经济,也就是成本优势。第三,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第四,品牌价值。第五,资源垄断。

反过来看,中国今天的大企业之所以成为大企业,靠的是什么? 根据我上面列举的因素和对实际状况的分析,我的总结是:资源垄断第一,规模经济第二,品牌价值第三,供应链管理能力第四,核心技术第五。而这些与国外其他世界500 强企业形成鲜明对比。比如中国进入前15 位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资源垄断型企业,其中包括牌照资源、号码资源这些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垄断。所以我的第一个判断是,资源垄断是中国企业目前进入500 强行列的最重要因素。

此外,快速兼并目前也成了国内企业迅速壮大的一个手段。据《费加罗报》报道,中国企业向世界超强企业行列进军的速度比当年的日本企业快两倍,日本企业从发展、壮大到有能力进行跨国收购用了25 年,而中国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用了不到10 年。我认为,这样“拉郎配”式的快速联姻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很大的危险。具体表现在:第一,我们的资源垄断拼不过别人的核心技术,我们国家的资源其实非常有限,并且垄断资源也可能化为乌有; 第二,我们的成本优势拼不过别人的品牌优势; 第三,我们的生产能力拼不过别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目前中国企业中真正从长远利益规划企业发展,并将日常的运营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都很少。中国企业,包括很多明星企业对事关企业生存的质量控制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对品牌的战略也是没有清晰的认识。如果这个消费者对自身利益越来越重视、国际质量标注越来越高的时代,中国企业家仍然不提高自身的战略意识,那么中国的民族企业将很难走出一条自强自立之路。[论文网 LunWenData]

二、中国企业战略选择

在中国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有很多企业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同时也有很多企业付出了血的代价。在竞争越来越激烈、所承担的期望越来越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更应该吸取教训、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并吸收竞争对手成功的经验,形成企业发展战略,并以此激励规范企业的发展!

1、巩固发展核心竞争力 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综合运用科研技术、销售管理、品牌文化的能力,是一种内在的、不易被对手复制的组织运作能力。有了核心竞争力就能拥有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世界500 强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的。500 强中不少企业有过从专业化到多元化再到专业化的经历,以前主要是兼并,越大越好,现在则是有兼并,也有剥离。

凡是基于外部的如资源、装置、产品或服务、资金只能是暂时的优势,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当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真正可以支撑企业继续增长和繁荣的,是再生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比对手更快占领市场的能力。对比我们进入500 强的企业,都是属于资源垄断或行政垄断企业,发展壮大多是依靠外在的力量,而不是靠内在的修炼,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也是竞争力的一部分,500 强中相当多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且深入人心,成为员工共同的行为规范,由此产生向心力,就像宗教信仰对某些人的作用一样,而且多与诚信、以人为本、和谐、服务、责任、满意等有关。

2、多元化与单元化选择

中国的企业很多都想实施多元化,有的甚至是已经这么做了。在我国现阶段,在经济发展方式还较为粗放的条件下,通过实行多元化,确实也使一些企业延缓了核心竞争力不足所可能导致的衰败。但是,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从建立企业百年基业的角度讲,企业的成功发展路径则是专业化,而不是多元化。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和全方位竞争不断走向激化的条件下,过多地依赖多元化,难免遇到不可解脱的困境。回顾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专业化所起的作用之大,常常会超出人们的想象。对此,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曾做过精彩的描述。在《国富论》中,他以自己曾经见过的一个雇用了10 个人的制针小厂为例,深入浅出地分析和阐明了分工和专业化对于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他指出,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人,即便他竭尽全力,或许一天还造不出1枚针来,但肯定不能制造出20 枚针来。然而,如果把制针业务分成18 道不同工序,尽管这家工厂规模不大,人手也不齐,机器装备更显不足,但仅仅由于分工和专业化,再加上这10 个工人的奋力而为,结果是他们平均每天要制造出48000 枚针,平均每人每天能制造出4800 枚针。由此,斯密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只要能采用劳动分工,劳动生产力就能成比例地增长。” 亚当·斯密:《国富论》。

3、注重企业社会责任 塑造品牌形象

从纵向的时间序列看,在经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源的优化整合阶段之后,企业已经步入了“企业公民”这一全新竞争阶段。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对一流企业“高标准、严要求”的公认指标。提倡社会责任不仅仅为了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更能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提升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就中国某些出口产品标准比国内标准高发表评论说:“企业越是注重社会责任,其产品和服务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现在的顾客,特别是欧美顾客,社会意识逐步加强,不单单注重产品是否能满足自己的关键购买因素,如价格、质量、安全、便利等,更关心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如果一个企业不关心本国消费者,很难让人相信他会关心他国的消费者!”

4、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持续繁荣、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学会创新,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企业只有通过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的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国外成功企业大都遵循着“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新一轮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

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是组织中的管理者和其他成员为使组织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或满足组织自身内在成长的需要,对内部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或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机制的创造性的调整、开发和完善的过程。组织创新能很好的适应组织规模的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创新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员配备的变动,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变化,部门的调整等。企业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存在组织学习,并成为企业立身的一个基本原则,能更好的认识环境、适应环境,进而能动地作用于环境。

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变革、战略的调整,企业必须引进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管理技术,管理创新很好的体现了权变管理理论的思想。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把企业的其他创新更好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浅谈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摘 要】战略成本管理是成本会计理论中一个较新的课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成本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是从企业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由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内涵入手,初步探讨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及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并简要分析了构成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为价值链分折、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特别是这其中成本动因分析对目前的企业经营最为重要。本文着重从结构性成本动因及执行性成本动因两个方面做了深入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成本决策。期望可以给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以一些启迪。

【关键词】 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 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决策

一、战略成本管理概述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战略”一词原属军事术语。将“战略”观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其定义为:企业的高层领导为了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和不断发展。根据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指导。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的提出。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成本管理中汇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充套件,便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运用成本资料和资讯,来发展及确认能促进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

二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是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构架的概括与总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的源流管理思想

管理成本要从成本发生的源流着手,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成本管理措施的着力点也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成本发生的源流包括时间源流、空间源流和业务源流。从成本发生的角度来看,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成本发生的三大源流的交汇点,是企业可资利用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络方式,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物件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外部协作关系等。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络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成本不断降低的源泉,代表了成本管理的源流管理思想,它同时是现代管理“不断改进”思想在成本领域的综合体现。

2、与企业战略相匹配思想

战略成本管理要以企业战略为核心展开,企业可以采取的基本战略有多种,不同的战略对成本和成本管理有不同的要求。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其目标和战略重点也不同,所要求的管理战略也不同,成本管理措施的构造与选择要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成本是多种成本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战略措施对成本动因的影响各不相同,有可能引起不同方面的成本发生反向变动,为了避免战略措施之间的冲突,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战略措施之间要协调配合。

3、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融入思想

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措施是那些融入到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活动过程之中的方法措施,只有将成本管理的理念、方法、规章制度融入到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业务过程之中,融入到企业各成员的头脑之中,才有可能变成真正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成本管理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应用机制要优先于成本管理措施与方法本身。

三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要明确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特点,必须注意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与战术成本管理的区别,不应相互混淆。我认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

1、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分析的全面性和管理的整体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将管理置于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之中,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只有从空间和时间范围上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2、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确定的长期性与短期性的结合。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考虑其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实现企业使命所确定的在较长期限内要求达到的成本管理结果。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包括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两类。长期目标对短期目标进行控制,短期目标从属于长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执行目标,所以在战略成本管理中要协调好战略成本管理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3、企业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

企业作出的战略成本决策,对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深远性和根本性的影响。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表现在决定企业未来的成本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从总体上看,战略成本决策的专案一般数额较大、影响面较宽、一个专案的成本全部得到补偿的时间较长。

四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在大多数的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著作中,价值链分折、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价值链分析的任务就是要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明确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络,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增加企业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条件;战略定位分析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领先战略、目标集聚战略、生命周期战略及整合战略等;成本动因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微观层次的与企业的具体生产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如物耗、作业量等;二是战略层次上的成本动因,如规模、技术多样性,质量管理等。

二、由成本动因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战略成本动因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成本动因cost driver是指引起产品成本发生的原因。

这些原因构成了成本的决定性因素determinant。

所谓战略成本动因是指从战略上对企业的产品成本产生影响的因素。它具有如下特点:

1、与企业的战略密切相连,如企业的规模、整合程度等。

2、它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更长期、更持久、更深远。

3、与作业性成本动因相比,这些动因的形成与改变均较为困难。

战略成本动因可以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structural costdriver与执行性成本动因executional cost driver。由于这些成本动因在成本计算中常不予考虑,因此常常被传统的成本管理所忽视。对成本这样研究和划分,就能从经营战略的意义上作出成本决策,为我国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思路。

二 结构性成本动因带来的问题与对策

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决定企业基础经济结构如长期投资等相关的成本动因。其形成常需要较长时间;而且一经确定往往很难变动;同时,这些因素往往发生在生产开始之前,因此必须慎重行事,在支出前进行充分评估与分析。另外,这些因素既决定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也会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人力资源、财务、生产经营等方面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结构性成本动因的选择可以决定企业的成本态势。结构性成本动因主要有:

1、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是指在价值链活动规模较大时,活动的效率提高或活动成本因可分摊于较大规模的业务量而使单位成本降低。

2、整合程度:上述规模经济与水平一体化相关联,而整合程度指的是垂直一体化程度。整合integrate是指企业为了为自己所负责的业务领域更广泛更直接,在本企业业务流中向两端延伸至直接销售、零部件内制和原材料提供等。

3、学习learning与溢位:企业价值链活动可以经过学习的过程提高作业效率从而使成本下降。通过学习降低成本的因素有:

1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使用者资讯的反馈对企业的作用。表现为根据市场的反映改善产品的设计,提高优质品率。

2通过逐步改善厂房布置、生产排程、作业进度降低成本。

3通过工人活动量的累积使劳动熟练程度提高。

4通过对同业和外部专家顾问的学习而不断改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4、地理位置:企业的地理位置可以若干种方式影响成本。主要表现在:

1由于工资水平和税率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差异,影响了企业的工资成本和纳税支出。

2企业所处环境的交通便利程度及可利用的基础设施的状况都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3企业所处气候、文化、观念等人文环境,不仅影响了产品的需求,而且影响了企业经营的观念和方式。

4地理位置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流入。处于拥有优越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较高的生活水平城市的企业往往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5地理位置对营运成本有重要的影响。相对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商的地理位置是影响购货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相对买方的地理位置会影响企业的促销成本和销售成本如运费。

三 执行性成本动因带来的问题与对策

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决定企业作业程式的成本动因。它是在结构性成本动因决定以后才成立的。而且这些成本动因多属非量化的成本动因,其它成本的影响因企业而异。这些动因若能执行成功,则能降低成本,反之则会使成本提高。执行性成本动因主要有:

1、生产能力运用模式:生产能力运用模式主要通过固定成本影响企业的成本水平。由于固定成本在相关的范围内不随产量的增加而改变,当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提高,产量上升时,单位产品所分担的固定成本相对较少,从而引起企业单位成本的降低。对于固定成本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而言,生产能力运用模式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产量的上升会带来单位成本的明显下降。

2、联络:所谓联络,是指各种价值活动之间彼此的相互关联。这种关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内部联络;另一类是企业与供应商上游、客户下游间的垂直联络。

1企业内部联络。企业内部各种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络遍布整个价值链。例如基本生产和维修活动的联络、生产作业和内部后勤的联络、广告和直接上门推销之间的联络、品质控制与售后服务之间的联络。针对相互联络的活动,企业可以采取协调coordination和最优化optimum两种策略来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

2垂直联络:垂直联络反映的是企业活动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络主要是供应商的产品设计特征、服务、质量保证程式、产品运送程式和定单处理程式等。

3、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不同的是,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管理的范围应是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的宗旨是以最少的质量成本获得最优的产品质量。故全面质量管理的改进总是能降低成本,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能给企业带来降低成本的重大机会。

上述两种战略成本动因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对于结构性成本动因而言,并不是程度越高越好,而是存在一个适度的问题。但对于执行性成本动因而言,一般认为程度越高越好,例如,应尽量加强和鼓励员工的全面参与,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而且就企业而言,执行性成本动因总结的越多,将越有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战略成本管理》 立信会计出版社 夏宽云 2000

2、《成本会计》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乐艳芬 2002

3、《战略管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张士玉 王滨有 张士巨集 2002

4、《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陈珂 2001

5、《成本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林万祥 2001

李义平/文 如果亚当·斯密活到现在,他会感到无比欣慰,因为全世界几乎都选择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具有 历史 必然性,是迄今被 历史 证明最有效率的经济体制。而生活在工场手工业时代的亚当·斯密,直接观察了来自分工的效率,从人类本性与分工及自然秩序出发,论述了市场经济怎样富国裕民。

当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给率先实行了市场经济体的国家带来了如同率先进行技术创新的个别投资者的超额回报的时候,当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经过苦苦的体制比较和体制 探索 而最终几乎都选择了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应该由衷地感谢亚当·斯密,钦佩他的经济思想的伟大,他证明了市场经济是可以富其国从而其裕民的经济体制。

第一位经院式经济学家

1723年6月5日,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他的父亲是当地海关审计员,在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是大地主的女儿,一直活到90岁,比斯密早去世6年。斯密终身未娶,他的一生如同他所设想的经济世界一样和谐而有序。所有的材料显示,他似乎没有和任何女性擦出爱情的火花,也没有经历过热烈的罗曼史,他同母亲相依为命,在长达60年的岁月中,对母亲尽心侍奉,报答了她的养育之恩。

斯密曾经任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也是法学博士、皇家学会会员,是第一个经院式的经济学家。1759年,他以《道德情操论》为题出版了他的伦理学名著,这是他此后学术研究的必要准备。使他后来名扬四海的,则是他出版于1776年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该书影响深远,为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基础。斯密也因《国富论》而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

斯密自己说,他一生别无所好,最爱是书。从44岁到53岁,他呕心沥血,全身心地写作《国富论》。用他自己的话讲,即“研究的事情一直是自己唯一的事情,自己埋头里面,唯一的 娱乐 就是在海滨散步,现在的境遇是从来没有的幸福和满足”。斯密的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的产物,而且是整个时代的产物,而那个时代需要政治经济学家。如果是以前,他可能只是一个道德哲学家。

有一次,英国首相皮特正与各位要员会谈,斯密也被邀请参加,当他走进屋子时,大家都站起来。斯密说:“诸位先生们,请坐下”。皮特回答说:“不,我们等你先坐下才就座,我们都是你的门徒”。

斯密治学严谨,堪称楷模,他从不肯把不成熟的作品公之于世,唯恐贻误后人。斯密在1790年7月17日去世,而在之前的1787年,他便委托友人在他去世后将他的著作草稿全部烧毁。他为后人留下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同样令人动容。

斯密给政治经济学确定的任务是“富国裕民”。他说:“被看做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给人们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 社会 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那么何以富国裕民呢?答曰:市场经济。这是《国富论》的核心思想。斯密从多方面开展了对这一思想的深刻论述。

国富论

亚当·斯密 /著

郭大力 王亚南 /译

商务印书馆

2015年6月

利己心

利己心是斯密研究人类经济行为、构架经济制度的伦理学前提。如果没有对利己心的确认,也就没有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肯定。在斯密的全部论述里,其实都是以人们的行为模式去设定经济体制的,这和后来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倒是如出一辙。

我们不要忘记,《国富论》的作者就是《道德情操论》的作者。在斯密看来,人类行为自然地由六种动机所推动:自爱、同情、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以物易物即以此易彼的倾向。他这里所讲的“自爱”,实际上就是利己心。他注释道:“毫无疑问,每个人生来首先主要关心自己”。

“利己心”的思想在《国富论》里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斯密指出,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比在真正地出于本意的情况下能更有效地促进 社会 利益。人们的这种行为受着一只“自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即公共利益。他举例地说,我们所以会从屠夫、厨师那里得到我们饮食所需,并不是出于这些人的仁慈或善行,而是出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怀。我们与这些人打交道时也绝不是他们的仁爱,而是他们的利己之心。正如孟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里说,私人的恶德,是公众利益。

斯密的这些分析告诉我们,就人类本身而言,人们都有追求个人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倾向。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自我利益,首先必须满足 社会 的需要。如果不能满足 社会 的需要, 社会 就不会需要你的产品和服务,自我利益也就不能实现。这多少有点主观为自己、客观为 社会 的意思,亦与马克思的私人劳动与 社会 劳动的矛盾的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过程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冥冥之中的经济秩序的指导,“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机制。

大量事实证明,作为研究人类行为的经济科学,一系列分析成功的关键都在于是否有一个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假设。现在看来,斯密关于利己心的确定,是符合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则的。他的理论体系后来一再被实践所验证,道理全在于此——因为人们总是要选择最符合人类本性的经济体制,这样的体制是投入最小、产出最大从而最为有效的经济体制。如果一种经济体制所暗含的人的行为模式的假设与人类本性是相逆的,这种体制的组织成本将是非常大的。计划经济下连绵不断的政治运动和一系列爱厂如家的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原因概出于此。斯密以利己心为前提进行分析的观点或者方法,对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影响很大,以至于“经济人”的假设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不言而喻的公理。这无疑是斯密的功劳。熊彼特曾经高度评价道:“正是通过斯密的著作,十八世纪关于人性的思想才传到了经济学家手里”。

分工与效率

《国富论》的第一章是“论分工”。在这一章,斯密用“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作为第一段,开始了他的全部经济学分析。

斯密所处的时代是工场手工业时代,工业革命正在酝酿,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对经济的贡献还没有来得及充分展示,而分工和专业化所带来的积极成果却初见端倪。斯密有一段时间住在格拉斯哥,那里是当时苏格兰的工业中心,制铁工业和纺织工业比英格兰发达,斯密实际观察了工业区的经济生活,感悟到了分工的真谛。

尽管分工可以提高效率在今天已经成为公理,然而在斯密所处的时代,把分工和效率、分工和比较优势、分工和市场范围、分工和自由贸易联系起来,展开多层面、多角度地论述,实在不失为“高瞻远瞩”,这个特有的生活背景使他满怀豪情地讴歌分工。而斯密研究分工,首先是将其与效率联系在一起。由于目的在于效率,因而他没有区分企业内部的分工和 社会 分工。区分企业内部的分工和 社会 分工目的,则在于研究商品生产的根源。

对于分工与效率,斯密做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他以扣针制造业为例指出,如果十多个工序由一个缺少专门训练的工人承担,则可能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更不用说20枚了。但如果10个工序由专门工人分担,这10个工人每天可以制造出48000枚。分工在促进了效率的同时,也推动了 社会 进步,“在未开化的 社会 中一人担任的工作,在进步 社会 中,一般都成为几个人分担的工作”。 历史 已经走过了漫漫长河,在自然经济的时代,由于基本上没有专业分工, 社会 长期停滞;而后来工业 社会 的效率提高和 社会 进步则是分工使然。俯瞰 历史 ,我们不能不感叹斯密在当时所展示的远见卓识。

那么,分工的原则是什么呢?这就是现代经济学不厌其烦一再重复的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斯密说,在狩猎 社会 ,一个人开始时既打猎又造弓箭,后来他发现,他更擅长造弓箭,他专门造弓箭去换猎物,比二者都干效率更高;另外一个人开始时也是既打猎又造弓箭,后来他发现自己更擅长打猎,他专门打猎去换弓箭,比二者都于效率更高。于是,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进行交换,这样不仅把自己的“蛋糕”做得更大,整个 社会 的“蛋糕”也因此做得更大。

其实,如果说人们都在“计算”,都在给定的条件下选择最大的,那么真正的最大大概就是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许多“穷人”之所以花很长的时间等公共 汽车 ,“富人”则为了节约时间买小 汽车 、坐出租车,也正是因为他们在自觉地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穷人的资源优势是时间,穷人的时间最不值钱,富人的资源优势是钱,富人的钱最不值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成功,都在于寻找到了自己的资源优势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发挥了资源的优势,因为只有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才会使得成本最小、收效最大。而东施效颦、抑长扬短、缺少自己的特色大概是很难成功的。这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特别要予以注意的。

斯密把个人之间的交换扩展到国家之间的交换,认为各国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都有自己的国际分工。一种商品如果由其他国家来生产,所需的成本比本国低,那么本国就不要生产,用输出自己最擅长生产的商品所换来的钱,购买别国的廉价商品会更划算。因此,他不仅主张国内的自由市场经济,也主张国际上的自由贸易。后来,斯密的这一思想被大卫李嘉图发展成了支配国际贸易的著名的“比较成本”学说。斯密讲的是绝对比较优势,即鞋和帽的生产效率,甲国都比乙国高。李嘉图讲的是相对比较优势。虽然乙国两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都比甲国低,但鞋的生产效率相对比较高,乙国可以专门生产鞋和甲国交换。甲国鞋和帽的生产效率都高,但帽的效率更高,甲国可以专门生产帽和乙国交换。这样两个国家的蛋糕却都可以做得更大。斯密是倡导无疆界的市场,倡导世界经济一体化,然而一旦涉及到国家的利益,涉及到国家安全,自由贸易就被保护主义所替代。

分工与法制

分工引起交换,以比较优势为前提的分工和交换其实就是市场经济。分工具有如此的伟大功绩,因而在斯密的笔下当然是分工的程度越细、越专业化就越好了。然而,分工能否越来越细也是有条件的,因为在斯密看来,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斯密说“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到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专务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

斯密举了很多生活中近乎琐碎的事例来说明这一道理。例如,搬运工只能生活在大都市里(就像重庆的“棒棒”),因为大都市市场广阔,而农村市场狭小。斯密这里所讲的市场范围,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交换的依存度、消费水平和购买能力,是一国经济进步与否的标志。当然,分工与市场范围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在我国,当前由于人们购买力的提高、需求的拉动,涌现了很多新兴产业,这就是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的现代证明。

然而,分工和专业化都是需要法律保护的,实际经济行为与法制建设在反复的博弈中不断完善,“法律如果不强制人们履行契约”,分工和交易将很难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有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不仅体现在买卖双方,还体现在债务人和银行的关系上。亚当·斯密说,苏格兰各银行,在一个长时期内非常明确地要求一切顾客经常要定期地归还贷款。如果他不能照办,那无论他有怎样大的财产和信用,也不要想向银行贷得一文。我们的银行应当学一学,银行不良贷款是银行明知收不回来还要贷出的结果。

斯密的研究之所以从分工开始并高度讴歌分工,是因为他直接感知了他的时代,感知了分工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他的经济学研究充满活力的根源所在。对于我们现实的经济学研究来说,这是具有启迪意义的——经济实践永远是经济理论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实践条例,剩下的就是经济学家的研究。

在斯密看来,分工越细、越专业化越好。然而161年以后的1937年,R·科斯教授却在他的《企业的性质》这篇著名的论文中对斯密的理论提出了挑战或者修正。在这篇论文中,科斯以“交易费用”概念为枢纽指出,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市场化的分工不是越细越好,而是应当有适度的规模。或者说企业是市场的替代,即用大型企业内部管理的“看得见的手”代替市场调节的“看不见的手”。企业史学家钱德勒通过对企业史的考察,也得出了同样的观点。

后发国家在发展之初都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例如资源、劳动、环境稳定、也可以发挥后发优势,但不能陶醉于比较优势,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要及时转变发展方式,把创新放在第一位,扎扎实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劳动价值

斯密是从劳动分工出发来研究“什么是交换价值真实尺度”。在他看来,既然有分工,那么每个人所需要的必需品绝大部分依赖于别人的劳动,同时个人也为别人劳动。人们彼此之间要交换商品,商品交换实际上是隐藏在商品中的劳动量的交换,所以商品的价值就十分自然地取决于劳动。据此,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在马克思看来,斯密的贡献是确认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缺点是没有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也没有区分价值和使用价值。古典经济学都坚持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了 社会 财富。马克思说,在价值问题上,劳动价值论并不是他的贡献,他的贡献只是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原理,即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马克思还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看来在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的时代,坚持劳动价值论有必然性。《国富论》是关于怎样才能富裕的经济学,当然要研究什么样的劳动有利于富裕。斯密有两种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定义。第一种是他把是否能生产物质产品,看作是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标准,认为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他举例说,“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可以固定并且实现在特殊商品和可卖商品上,可以经历一些时代,不会随生随灭”。与此相反,“家仆的劳动,却不固定并不实现在特殊物品或可卖商品上。家仆的劳动随生随灭,要把它的价值保存起来,供日后雇佣等量劳动之用,是很困难的”。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当代思考

论文关键词:斯密问题经济伦理启示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斯密问题”自德国的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提出,已争论了二三百年,至今尚无定论,但如果把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结合起来考虑,把他的哲学和经济学思想看作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来探讨的话,“斯密问题”其实并不存在。本文对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进行梳理,分析“斯密问题”的源起及存在的意义,指出其对我国构建市场经济伦理制度方面的启示。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他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杰出贡献是他在1776年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简称为《国富论》,而在此巨著出版前的1759年他的《道德情操论》出版了。这两本著作凝集了斯密一生的心血,被认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两部伟大著作。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富论》可说是家喻户晓,而他的《道德情操论》远不如《国富论》普及。其实,斯密本人把《道德情操论》看得远比《国富论》重要得多,他一生的大部分心血都倾注在对《道德情操论》的修订和完善上。从1759年首版到1790年去世,斯密对《道德情操论》先后进行了六次修改,而《国富论》恰恰是在对《道德情操论》修改的过程中完成的,我们没有理由推崇《国富论》,而忽略《道德情操论》,而应把两本书一起来解构。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斯密的《国富论》是他的《道德情操论》的哲学课题的继续,《道德情操论》为《国富论》奠定了心理基础。没有《道德情操论》作为思想之根,是不会结出《国富论》这个丰硕之果的。本文追本溯源,把二者结合在一来探讨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

1.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体现在他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两本著作中,集中概括,就在于他对道德人和“经济人”的论述。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论述人性原理。他认为,作为生物的人类,是由感情驱动的,是利他的,他把利他界定为“同情心”,这种“同情心”“来自人们的冲动和情操而不是来自其理性。”他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我”,起着“公正的旁观者”的作用,用一种不容忽视的声音去赞成或谴责我们自己的以及他人的行为。在这里,斯密把利他看成人性的特点,是与生俱来的。同时他论述利他心是人所共有的。“同人性中所有其它的原始感情一样,决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备”,即使是“最大的恶棍,极其严重地违犯法律的人,也不会全然丧失同情心”。他论述所谓的“同情”,不仅包括为他人幸福而感到高兴的情感,同时包括当看到或想象别人的不幸时所产生的“哀他人之所哀”的感情。“正是这种多同情别人和少同情自己的感情,正是这种抑制自私和乐善好施的感情,构成尽善尽美的人性。”他把作为人的本性的这种同情心,看成是人类社会赖以维系、保持和谐的奥秘。斯密认为,人类社会由于人人具有利他的本性,会自发协调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秩序,从而利他主义成为整合道德世界的统一原则。他认为,在自由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个人’这一概念是随着相互的权力、责任和义务才形成的。道德规则不仅承认个人的尊严,也承认其相互关系。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的话,社会将会崩溃。”。由此,道德规则对整个社会秩序发挥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从而成为自由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前提。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