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民族史论文发表时间是

发布时间:2024-07-05 14:49:47

民族史论文发表时间是

发表论文 多久能发表 ?有很多人快到评职称提交评估材料的时间,各种考试都通过了,但还没有发表文章,即使加急发表,但也不能保证100%的发表成功,比如参加各类考试而耽误些文章,导致文章不符合杂志的要求,同时期刊杂志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出版延误的原因,如版面已经排满,这是很耽误时间的,或许几个月,甚至是一年之后才会有版面的情况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把握好发布时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 什么时候发表论文最为合适 呢?职称评审一年只有一次,一年的延迟对于作者来说会带来什么样的损失,不言而喻,下面具体讲下发表论文什么时候发表最为合适。 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8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 核心期刊 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因此我们建议大家,评职称之前3-6个月收到刊物就行,不要提前太多,也不要迟于3个月。原因是这样的:太早发表,可能评职称的要求变了,还要重新发表,而且刊物容易丢失;太晚发表也不行,如果刊物发行延迟,势必影响晋职,另外,刊物在知网收录还需要1-2个月的时间,所以最好能提前3个月-6个月的时间拿到刊物,这样比较保险。

专著作品1. 文海研究 (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3月2. 西夏文化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6年12月3. 西夏佛教史略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11月重版)4. 西夏文物 (合作) 文物出版社 1988年3月5. 番汉合时掌中珠 (合作)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9年12月6. 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 (傅懋绩主编,史金波、张公瑾、道布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12月7. 类林研究 (合作)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3年9月8. 西夏天盛律令 (合作)《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甲编第五册 科学出版社 1994 年8月9. 西夏用兵史话 (合作)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7年4月10. 俄藏黑水城文献 (主编史金波、魏同贤、克恰诺夫,已出版第1—11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2000年11. 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研究丛书·昭觉县彝族卷 (合作)民族出版社 1999年9月12. 中国饮食史(卷四) (合作) 华夏出版社 1999年10月 13. 西藏人权研究 (合作) 中国藏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14.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合作)《中国传世法典》之一 法律出版社 1999年12月15.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 (合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1月16. 电脑处理《文海宝韵》研究 (合作) 日本国立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2000年1月17. 中国风俗通史·辽金西夏卷 (合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年11月论文等共145篇(一)西夏学(西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宗教、法律、文物、文献等)1.《甘肃武威发现的西夏文考释》质疑 《考古》 1974年6期2. 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初探 (合作) 《考古学报》 1977年1期3.《西夏译经图》解 《文献》(第一辑)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79年12月4. 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考释 (合作)《民族研究》1979年1期5. 西夏文及其文献 《民族语文》 1979年3期6. 简述西夏文辞书 《辞书研究》 1980年2期7. 莫高窟榆林窟西夏资料概述 (合作) 《兰州大学学报》 1980年2期8. 也谈西夏文字 《历史教学》 1980年11期9. 略论西夏文字的构造 《民族语文论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年3月10. 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译证 《世界宗教研究》 1981年1期11. 西夏党项史料正误三则 《民族研究》 1981年3期12. 西夏语构词中的几个问题 《民族语文》 1982年2期13. 莫高窟、榆林窟西夏文题记研究 (合作) 《考古学报》 1982年3期14. 西安市文管处藏西夏文物 (合作执笔) 《文物》 1982年4期15. 西夏语中的汉语借词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2年4期16. 西夏后裔在安徽 (合作) 《安徽大学学报》 1983年3期17.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序跋考 《世界宗教研究》 1983年3期18. 西夏文辞书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辞书研究》 1983年6期19. 西夏语的存在动词 《语言研究》 1984年1期20. 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再探 (合作) 《西夏史论文集》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4年7月21. 西夏文概述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8月22. 重修凉州感应塔碑校译补正 《西北史地》 1984年2期23. 元代党项人余阙及其后裔 《宁夏大学学报》 1985年2期24. 北京图书馆藏西夏文佛经整理记 (合作) 《文献》 1985年4期25. 再谈西夏文反切上下字合成法 《民族研究》 1985年5期26. 西夏佛教的流传 《世界宗教研究》 1986年1期27. 西夏文字典《同音》的版本与校勘 (与黄振华合作) 《民族古籍》1986年6期28. 西夏陵园出土残碑译释拾补 《西北民族研究》第-集 1986年6月29. 西夏名号杂考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6年4期30. 蒙、元时期党项上层人物的活动 《民族史论丛》 中华书局 1987年1月31. 西夏“秦晋国王”考论 《宁夏社会科学》 1987年3期32. 黑水新出西夏文辞书《同音》初释 (合作) 《文物》 1987年7期33. 略论西夏文物的学术价值 《考古与文物》 1987年4期34. 黑水出土西夏本《类林》考辩 (合作)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8年2期35. 西夏文本《类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日刊)《中亚西亚语言和历史研究》(西田龙雄教授还历纪念文集) 1988年36. 西夏佛教新证四种 《世界宗教研究》 1989年1期37. 藏族文化和西夏王朝的历史渊源 《中国西藏》 1989年2期38. 西夏汉文本《杂字》初探 《中国民族史研究》(二)中央民族学院出报社1989年6月39. 《类林》西夏文译本和西夏语研究 《民族语文》 1989年6期40. 西夏文本《类林》译文分析 《固原师专学报》 1990年2期41. 一部有特色的历史法典-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9月42. 从西夏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5月43. 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考释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1年12月44. 西夏党项人的亲属称谓和婚姻 《民族研究》 1992年1期45. 西夏文字典《音同》序跋考释 (合作)《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46. 略论西夏前期的用兵特点 (合作) 《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47. 西夏文《天盛新律》进律表考释 (合作) 《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 出版社 1992年10月48. 西夏《天盛律令》略论 《宁夏社会科学》 1993年1期49. 死文字重见光明 《紫荆》 1993年5期50. 西夏文《六祖坛经》残页译释 《世界宗教研究》 1993年3期51. 西夏境内民族考 《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3年6月52. 西夏官印姓氏考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3年10月53. 西夏的官职制度 《历史研究》 1994年2期54. 穿越时空、古国新诠-西夏学的研究现况与国学的互动 台湾《历史博物馆馆刊》 第四卷第三期 1994年7月55. 西夏学 《中国学向通鉴》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56. 西夏文本《碎金》研究 (合作) 《宁夏大学学报》 1995年2期57. 西夏语的“买”、“卖”和“嫁”、“娶” 《民族语文》1995年4期58. 西夏佛教制度探考 台湾《汉学研究》第十三卷第一期 1995年6月59. 寻找流失在异域的珍宝-俄国所藏黑水城文献 台湾《历史月刊》第95期 1995年12月60. 西夏文《三才杂字》考 (合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5年6期61. 贾敬颜先生藏西夏陵园残碑拓片简说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西夏陵》 东方出版社1995年62. 整理拍摄俄国所藏黑水城文献记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6年1期63. 西夏古籍略说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6年3期64. 西夏文化的风采 《光明日报》 1996年9月3日65. 儒释兼融东西交汇-多元色采的西夏文化 台湾《历史月刊》第105期 1996年10月66. 额济纳旗绿城新见西夏文物考 (合作) 《文物》 1996年10期67. 西夏刑法试析 《民大史学》(创刊号) 1996年68.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西夏活字印本考 《北京图书馆馆刊》 1997年1期69. 西夏·宁夏·华夏 《宁夏日报》 1997年2月21日、2月28日70. 西夏皇族后裔考论 (与白滨、聂鸿音合作) 《辽金西夏史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71. 西夏活字版文献及其特点 台湾《历史文物》第七卷三期 1997年6月72. 西夏和回鹘对活字印刷的重要贡献 (与雅森●吾守尔合作)《光明日报》1997年8月5日73. 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本考 《今日印刷》 1998年2期74. 俄藏西夏文世俗文献目录 (合作)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2期75. 黑水城的发现与俄藏西夏遗书 (合作)《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8年11月76. 西夏《天盛律令》及其法律文献价值 法律史论集(第一卷) 法律出版社 1998年9月77. 西夏的饮食制度和风尚 《历史科学与理论建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月78. 西夏文写本《文海宝韵》 《民族语文》 1999年4期79. 西夏文书和西夏史(西夏文书と西夏史) 日本《史滴》(早稻田大学)1999年12月80. 敦煌莫高窟北区西夏文文献译释研究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 第一卷 文物出版社 2000年81. 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西夏文文献初探 《敦煌研究》2000年3期82. 发现最早的汉文活字印本——黑水城出土西夏历书 《学术动态》2000年4期83. 回眸千年活字印刷术 《新闻出版报》2001年3月2日 84. 百年西夏学 《光明日报》2001年3月27日85. 现存最早的汉文活字印本刍证 《中国印刷》2001年3、4期86. 千年活字印刷史概说 《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4期87. 《文海宝韵》序言、题款译考 《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4期88. 西夏佛教新探 《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5期89. 黑水城出土活字版汉文历书考 《文物》2001年10期90. 西夏和西夏文化 《黄河论坛》第7期91. 西夏学百年回顾 《民族研究年鉴》2001年92. 西夏和西夏文化 《黄河文化论坛》第七期(2001年2期)2001年12月93. 国图藏西夏文文献价值 《中国文物报》2002年3月27日94. 西夏的藏传佛教 《中国藏学》2002年1期95. 西夏度量衡刍议 《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2期96. 简介英国藏西夏文献 《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 2002年增刊97. 国内现存出土西夏文献简明目录 (合作)《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 2002年增刊(二)民族历史、文化1. 中国民族史研四十年的重要贡献 《云南社会科学》 1990年2期2. 中国民族史学的社会功能 《民族研究》 1990年2期3. 十年来中国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与白滨合作)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0年11月4. 要重视和加强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研究 《思想战线》 1991年4期5. 试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 《思想战线》 1991年4期6. 论少数民族近代史研究 《云南社会科学》 1991年6期7. 积极开展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研究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1年10月8. 把中国民族史研究引向深入 《黑龙江民族从刊》 1992年2期9. 美国印第安人印象 (合作) 《世界民族研究》 1992年3-4期10. 积极开展新时期的民族调查工作 《民族研究》 1993年5期11. 拉萨西郊采访日记(三则) 《中国西藏》 1993年秋季号12. 历代民族政策简述 (合作) 《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九十年代发展战略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4月13. 西藏现代化和西藏人权 《民族研究》 1995年4期14. 振奋精神 勇于探索 开创民族史研究的新局面 《宁夏社会科学》 1996年6期15. 中国民族学的回顾与展望 《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会论文》1996年1月16. 重视家支问题 吸收德古参政议政 (合作) 《凉山民族研究》 1996年10月17. 略论凉山彝族地区人口和社会发展 (合作) 《凉山民族研究》 1996年10月18. 西藏宗教信仰和西藏人权 《民族研究》 1997年4期 19.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民族研究动态》 1997年1期20. 关于南昆铁路建成后的几点思考 《西南民族研究动态》 1998年3月,总第28期21. 西藏宗教信仰和西藏人权问题 《民族研究》 1997年4期 (中国佛教协会编《研究动态》1997年6 期转载(三)民族古文字、文献1. 我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的新阶段 《中国民族古文字》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1982年编印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年2月2. 中国民族古文字概说 《民族研究》 1984年5期3.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史料价值 《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年2月4. 少数民族古文字与少数民族史研究 《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1月5.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整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1期6.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文字改革刍议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1期7.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综述 《文物》 1991年6期8. 中国民族古文字和中华民族文化 《民族语文研究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9. 女书和中国民族文字 《奇特的女书》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10.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二十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合作) 书海出版社 1998年7月11. 风采各异、内涵丰富的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及其文献 台湾《历史文物》10卷3期, 000年3月(四)书评、序1. 国外研究西夏文、西夏史简况 (合作) 《民族史译文集》第三辑 1978年2. 评1983年北方民族史研究 《中国历史学年鉴》 1984年10月3. 评介西田龙雄西夏文研究专著四种 《民族语文》 1985年2期4.《西夏文物研究》评介 (合作) 《西北史地》 1986年3期5. 古文字研究的新成果-介绍《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 《民族研究动态》 1989 年2期6.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工作总结(执笔) 《民族研究动态》 1990年2期7. 一部翔实的少数民族断代史-评《唐代党项》 《民族研究动态》 1990年4期8. 一部包含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制度史新成果的好书-《中国政治制度史》读后 《民族研究动态》 1992年3期9. 喜读《凉山民族研究》 《凉山民族研究》 1993年10. 《俄藏黑水城文献》整理出版近况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6年3期11. 钟灵毓女书,中国又一绝 《奇特的女书》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12. 《陈述先生纪念集》序 《陈述先生纪念集》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5年7月13. 十年心血 一部力作-评郭大烈、和志武的《纳西族简史》 《民族学》 1996年4期14. 西夏文献整理研究的新成果 (合作)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7年6期15. 透视中国人生归宿的门径—评徐吉军的《中国丧葬史》 《浙江学刊》2000年2期16. 熔铸多民族文化精粹—评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词典》 《中国读书评论》2000年12期参与编辑辞书及其他著作21种1. 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 ( 编委、撰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年6月2. 民族词典 (撰稿) 上海词书出版社 1987年8月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撰稿)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年4. 藏缅语语音和词汇 (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1月5. 社会科学重要理论关点综述(1978-1988) (撰稿) 学苑出版社6. 中国少数民族艺述词典 (撰稿) 民族出版社 1991年9月7. 藏缅语族语言词汇 (撰稿)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2年12月8. 中国历代官制大词典 (撰稿) 北京出版社 1994年1月9.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词典 (副主编,撰稿)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6年10. 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 (撰稿) 人民出版社 1996年10月11. 敦煌学大词典 (编委、撰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12. 辞海(1999年版) (编委,民族历史分科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年13. 民族史论丛 中华书局 1987年1月14. 中国民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15. 国民族关系史论文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16.国民族史研究(二)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9年6月17. 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0年11月17. 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1年10月18. 特的女书 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19. 藏缅语研究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7年6月20. 辽金西夏史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8月21. 《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特约主编) 2002年增刊四、译文1. (俄)西夏文字典《文海》和《文海杂类》及其在西夏辞书中的地位(原著苏联克恰诺夫) 《民族史译文》第三辑 1978年2. (日)西夏文字(原著西田龙 与云雁合译) 《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三集 1984年6月3. (日)西夏语音图《五音切韵》的研究(上、下)(原著西田龙雄)《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五集 1985年6月、第六集 1985年12 月4. (俄)西夏语的结构(原著苏联克平)《中国民族史研究》(二) 1989年

看你上面的刊期,在职称评定中,是以刊期为准的。如果是5月份的刊期,即使是8月份收到的,也是按5月份算的。

肯定算的是9月份发表的。严格意见上来讲,就没有发表时间这一说,都是出版时间,按《出版物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连续出版物是不允许提前出刊的,像这种9月的刊期,8月出版的,都是违法操作的,就是为了评职称提前拿到刊物而操作的。按相关规定,连续出版物一般为当月或次月出版,一般来说,月刊为每月15日出版,旬刊为每月5、15、25日出版,半月刊为每月10日、20日出版。8年专业发表经验,希望我可以帮到您

民族史论文发表时间是几月

《中国民族史》《中国民族史》由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江应梁主编,林超民任副主编。1990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北京)出版,上中下三册,115万字。现民族出版社拟于近期出版修订本。20世纪开始,民族史逐步从政治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民族史学是中国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民族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梁启超先生在20世纪初开始倡导新史学,即提出了民族史的科目,并作了初步研究。至20世纪30年代开始,吕思勉、林惠祥、王桐龄、吕振羽等学者,先后编撰出版数种《中国民族史》。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民族史研究工作,由国家民委直接领导和主持编纂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为55个少数民族各编了一部本民族的简史。近年来,诸多学者专家共同编写的《大百科全书?民族卷》问世,先后出版了翁独健教授主编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王钟翰主编的《中国民族史》等。许多民族史学工作者所撰写的族别史、地区民族史、断代民族史论著相继问世。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民族史奠定了基础。江应梁主编的《中国民族史》出版后,不少知名学者发表书评,给与高度评价,认为是研究中国民族史难得的创造性硕果,是我国民族史著作林中一株挺出的新秀,为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本书荣膺中国图书奖、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本书具有以下主要特色:第一, 它突出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整体性。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悠久的历史;从秦汉至清灭亡,不论封建王朝如何更迭,不论哪个民族是统治民族,中国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和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都是在各个历史时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的疆域是不断变迁的,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但是我国的疆域大体上还是稳定的。我国疆界早在汉代,由于匈奴、鲜卑的内附,就包有北至漠北与外兴安岭的广阔地域;由于南粤的臣服,而囊括南至南海的辽阔地区;由于西域各国的归降,西域都护府的建立, 而管辖西域之地;由于夫余、挹娄的内附,使疆界东至于海上;由于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将版图扩展到怒江以西至伊洛瓦底江流域。历代王朝大体保持了这个疆域。我国今天的多民族国家正是从这个传统发展而成。中国传统疆域是由南部水田农业区、北方旱地农业区与北部草原游牧区组成的。我国历史上畜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之间,自然形成了经常和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是我国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经济基础。正是这个经济基础,促使我国各族共同缔造了多民族的国家。尽管多次分裂,最终仍归于统一,每次统一的版图大体相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时受中原王朝直接统治,有时受间接统治,但各民族间的联系并未因此中断,仍然在相互依存中共同发展。由于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与中原相比较为落后,历代王朝为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政权,其形式与内地不同,如秦汉时期的属国、道、边郡,唐宋时期的羁縻府州,元明清时期的土官、土司,史称“羁縻政权”,政权形式不同,属于中国统一的整体则毫无差异。有些少数民族虽也建立过独立的政权,但没有脱离中国整体历史的发展。中国是以汉族为主干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的中国不因为建立王朝的民族不同而异;历史上的中国不仅包括汉族和中原王朝,也包括各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地方政权。中国的历史疆域,不仅包据中原王朝的辖区,也包括少数民族政权的辖区。统一的概念,主要是指政权而言;整体的概念,则是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内在联系与凝聚。政权的统一,是在整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具体原因,有时只有一个政权,有时有几个政权存在,但整体并没有改变。本书将中国历史上的各民族纳入一个整体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论述,各民族的个性恰到好处地显示于共性之中。第二, 本书突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性。本书按照中国历代王朝的顺序来叙述中国各民族历史。历代王朝尤其是中央王朝的更迭演进及其几千年不断的连续性,是中国历史有别于世界其他各国历史的一个明显特征。王朝的兴衰更迭,是历史上经济、政治、文化变迁以及各民族活动的产物。它反过来又影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及各民族的发展。以王朝发展的顺序这一客观存在为线索来笼括中国各民族的发展,不惟脉络清晰,而且多民族国家的同一性连贯性也由此上升到突出地位。事实上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清等大一统王朝就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历代王朝的兴亡大都与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有着内在的联系;少数民族的兴衰与中央王朝的统治也紧密相关。本书不是简单地以王朝更迭为线索编写各民族历史,而是在具体阐释中,将二者结合融会于一体,深刻揭示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历史规律。这正是本书有别于以往中国民族史和一般中国通史著作的显著特点第三, 本书突出各民族之间相互联系的有机性。中国各民族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各民族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任何民族都不是孤立的地发展演变的。每一个民族都必须与周围的民族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民族关系对每一个民族的形成、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各民族间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祖国,也使各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将民族关系史作为民族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各民族之间的不可分离的有机联系和日益强化的凝聚力,并进而揭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本书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更加鲜明。第四,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十分注意汉文文献,也注意吸收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尤其注意采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丰富资料,尽可能多地吸收近年来考古学、古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使本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毕业论文送审一般是2-30周不等。

这个论文送审是需要看什么论文的,一般的毕业论文送外审会比较快,有的时候一周到三周就会返回的,因为要求时间比较紧。而科研论文的外审时间可能就比较长,有的论文外审可能就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了。

中央民族大学的介绍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央民大,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是国家民委,北京市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78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学校成为国家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为38万平方米,另规划新校区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资产总值34亿元。

民族史论文发表时间是多久

论文出刊后,收到刊物后1-3个月内,可以在知网,万方检索到论文。

那么这个可以检索到的前提是你所发表的期刊,是被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如果你发表的期刊,不被这两个数据库,或者其中之一收录,那么你发表的论文多久也不会在这两个数据库检索到。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论文被录取,杂志社会给你发录稿通知的,录稿通知证明你的文章在该期刊发表,杂志出刊后,也会给你邮寄样刊,期刊上网的话,大概出刊后的一两个月左右上期刊网甚至会三个月,当然前提是你投稿的是正规期刊。

扩展资料:

论文发表技巧:

1、稿子的质量要说得过去。稿子的质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但也有一个大致通用的标准,即,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如果您有了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投稿的事情了。但是,由于我国学术界的特殊情况,文章质量达到发表的要求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或者经过我们的修改就可以发表。关于质量,可以参考日本质量专家的话,质量的核心是实用性。

2、文章的选题要与刊物的定位对路。每一本刊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

3、尽量提前2—3个月投稿。一般的学术刊物,从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虽然最近几年,有很多刊物变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还是提前准备为好。

4、注意格式规范,还要控制字数。因为很多刊物是按计空格字数收费的,所以,您要根据需要确定文章的字数,省得花冤枉钱。比如,高校评中级职称一般3500字就可以了,社会上评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等,3000字以上即可。还要注意,如果文章有图表,则要适当增加版面。

5、客观看待文章的学术性。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这话说得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如果你不会运用材料,就会出问题。前不久,就有一位作者因为抄袭了别人的文章,被原作者和杂志社揪了出来,面子很不好看,又误了自己的事情。由此看来,学术性也是个相对的概念,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关于一般性学术文章的创作,我总结了一个16字方针供大家参考:同类归整,提炼题目,逻辑组合,编辑成文。

6、目前投稿的方式以电子邮件为主。除了少数刊物外,绝大部分学术刊物都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投稿,这样可以随时回复稿件处理方案,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刊物已经承诺48小时回复作者处理意见。

7、版面费起到破财免灾的作用。有很多作者提起版面费很不舒服,也有很多人认为是可以理解的。我研究的结果,持反对和支持意见的大概一半对一半。关于版面费的问题,很复杂,这里我就不多讲。这也不是三两篇文章能说清楚的。但是,对大部分作者本人来说,多数情况下,采取一种实用主义态度为好,能解决自己的现实问题就行。对这个问题,我作为编辑实际上也很无奈。

8、发文章一般不用找熟人。有很多人认为,发文章要找熟人,我认为不用。反正都是要花钱,何必呢?也许找了熟人,花更多的钱。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相当一部分机构,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他们完全可以为您提供这方面的帮助。

比较长,先要送审,至少需要送审五位专家,至少三位同意你发表的情况下编辑部再和你联系,根据专家意见和提问修改,合格之后就是反复修改格式。一般最少2次,看你投的期刊是月刊还是双月刊了,到编辑部通知你文章发表至少6个月了,等你能拿到那本书,并得到稿酬就快一年了,发裱人飘过。

国家没有这样的规定吧,可能是单位有这样的规定,只是评审职称的时候用到

你好 请问是那类文章呢?以及有些什么要求呢?如果是一般的发行的就不用花心思选了 选一个看的多得发发。 如果是拿来申报什么用就发 学术的哈,还是比较多 主要是你自己的要求 和文章 然后再针对性选择。核心要求高一点 普刊要求低一些建议你去品 优 刊咨询一下再做决定 耽误自己就不好了。。

民族史论文发表时间是多少

比较长,先要送审,至少需要送审五位专家,至少三位同意你发表的情况下编辑部再和你联系,根据专家意见和提问修改,合格之后就是反复修改格式。

一般是一周的时间。大学生之所以要写论文,不仅是对大学专业研究的总结,而且是对该专业的现状和前景的深入分析。在整个论文撰写过程中您需要了解专业的特点,前辈的思想,市场的宏观态度,政策法规的趋势,写一篇论文可以使每个大学生真正地了解什么他已经学习了四年。

投稿编辑部一般是3到6个月,有时候审核通过,排版的时间也不确定,核心稿量大,编辑任务重,找有实力的中介渠道 ,会快一些,例如像我这边速度上也是OK的

中央民族大学毕业论文送审一般是2-30周不等。

这个论文送审是需要看什么论文的,一般的毕业论文送外审会比较快,有的时候一周到三周就会返回的,因为要求时间比较紧。而科研论文的外审时间可能就比较长,有的论文外审可能就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了。

中央民族大学的介绍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央民大,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是国家民委,北京市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78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学校成为国家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为38万平方米,另规划新校区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资产总值34亿元。

民族史论文发表时间

《中国民族史》《中国民族史》由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江应梁主编,林超民任副主编。1990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北京)出版,上中下三册,115万字。现民族出版社拟于近期出版修订本。20世纪开始,民族史逐步从政治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民族史学是中国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民族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梁启超先生在20世纪初开始倡导新史学,即提出了民族史的科目,并作了初步研究。至20世纪30年代开始,吕思勉、林惠祥、王桐龄、吕振羽等学者,先后编撰出版数种《中国民族史》。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民族史研究工作,由国家民委直接领导和主持编纂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为55个少数民族各编了一部本民族的简史。近年来,诸多学者专家共同编写的《大百科全书?民族卷》问世,先后出版了翁独健教授主编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王钟翰主编的《中国民族史》等。许多民族史学工作者所撰写的族别史、地区民族史、断代民族史论著相继问世。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民族史奠定了基础。江应梁主编的《中国民族史》出版后,不少知名学者发表书评,给与高度评价,认为是研究中国民族史难得的创造性硕果,是我国民族史著作林中一株挺出的新秀,为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本书荣膺中国图书奖、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本书具有以下主要特色:第一, 它突出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整体性。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悠久的历史;从秦汉至清灭亡,不论封建王朝如何更迭,不论哪个民族是统治民族,中国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和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都是在各个历史时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的疆域是不断变迁的,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但是我国的疆域大体上还是稳定的。我国疆界早在汉代,由于匈奴、鲜卑的内附,就包有北至漠北与外兴安岭的广阔地域;由于南粤的臣服,而囊括南至南海的辽阔地区;由于西域各国的归降,西域都护府的建立, 而管辖西域之地;由于夫余、挹娄的内附,使疆界东至于海上;由于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将版图扩展到怒江以西至伊洛瓦底江流域。历代王朝大体保持了这个疆域。我国今天的多民族国家正是从这个传统发展而成。中国传统疆域是由南部水田农业区、北方旱地农业区与北部草原游牧区组成的。我国历史上畜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之间,自然形成了经常和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是我国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经济基础。正是这个经济基础,促使我国各族共同缔造了多民族的国家。尽管多次分裂,最终仍归于统一,每次统一的版图大体相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时受中原王朝直接统治,有时受间接统治,但各民族间的联系并未因此中断,仍然在相互依存中共同发展。由于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与中原相比较为落后,历代王朝为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政权,其形式与内地不同,如秦汉时期的属国、道、边郡,唐宋时期的羁縻府州,元明清时期的土官、土司,史称“羁縻政权”,政权形式不同,属于中国统一的整体则毫无差异。有些少数民族虽也建立过独立的政权,但没有脱离中国整体历史的发展。中国是以汉族为主干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的中国不因为建立王朝的民族不同而异;历史上的中国不仅包括汉族和中原王朝,也包括各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地方政权。中国的历史疆域,不仅包据中原王朝的辖区,也包括少数民族政权的辖区。统一的概念,主要是指政权而言;整体的概念,则是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内在联系与凝聚。政权的统一,是在整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具体原因,有时只有一个政权,有时有几个政权存在,但整体并没有改变。本书将中国历史上的各民族纳入一个整体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论述,各民族的个性恰到好处地显示于共性之中。第二, 本书突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性。本书按照中国历代王朝的顺序来叙述中国各民族历史。历代王朝尤其是中央王朝的更迭演进及其几千年不断的连续性,是中国历史有别于世界其他各国历史的一个明显特征。王朝的兴衰更迭,是历史上经济、政治、文化变迁以及各民族活动的产物。它反过来又影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及各民族的发展。以王朝发展的顺序这一客观存在为线索来笼括中国各民族的发展,不惟脉络清晰,而且多民族国家的同一性连贯性也由此上升到突出地位。事实上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清等大一统王朝就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历代王朝的兴亡大都与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有着内在的联系;少数民族的兴衰与中央王朝的统治也紧密相关。本书不是简单地以王朝更迭为线索编写各民族历史,而是在具体阐释中,将二者结合融会于一体,深刻揭示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历史规律。这正是本书有别于以往中国民族史和一般中国通史著作的显著特点第三, 本书突出各民族之间相互联系的有机性。中国各民族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各民族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任何民族都不是孤立的地发展演变的。每一个民族都必须与周围的民族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民族关系对每一个民族的形成、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各民族间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祖国,也使各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将民族关系史作为民族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各民族之间的不可分离的有机联系和日益强化的凝聚力,并进而揭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本书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更加鲜明。第四,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十分注意汉文文献,也注意吸收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尤其注意采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丰富资料,尽可能多地吸收近年来考古学、古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使本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专著作品1. 文海研究 (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3月2. 西夏文化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6年12月3. 西夏佛教史略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11月重版)4. 西夏文物 (合作) 文物出版社 1988年3月5. 番汉合时掌中珠 (合作)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9年12月6. 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 (傅懋绩主编,史金波、张公瑾、道布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12月7. 类林研究 (合作)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3年9月8. 西夏天盛律令 (合作)《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甲编第五册 科学出版社 1994 年8月9. 西夏用兵史话 (合作)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7年4月10. 俄藏黑水城文献 (主编史金波、魏同贤、克恰诺夫,已出版第1—11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2000年11. 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研究丛书·昭觉县彝族卷 (合作)民族出版社 1999年9月12. 中国饮食史(卷四) (合作) 华夏出版社 1999年10月 13. 西藏人权研究 (合作) 中国藏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14.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合作)《中国传世法典》之一 法律出版社 1999年12月15.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 (合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1月16. 电脑处理《文海宝韵》研究 (合作) 日本国立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2000年1月17. 中国风俗通史·辽金西夏卷 (合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年11月论文等共145篇(一)西夏学(西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宗教、法律、文物、文献等)1.《甘肃武威发现的西夏文考释》质疑 《考古》 1974年6期2. 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初探 (合作) 《考古学报》 1977年1期3.《西夏译经图》解 《文献》(第一辑)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79年12月4. 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考释 (合作)《民族研究》1979年1期5. 西夏文及其文献 《民族语文》 1979年3期6. 简述西夏文辞书 《辞书研究》 1980年2期7. 莫高窟榆林窟西夏资料概述 (合作) 《兰州大学学报》 1980年2期8. 也谈西夏文字 《历史教学》 1980年11期9. 略论西夏文字的构造 《民族语文论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年3月10. 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译证 《世界宗教研究》 1981年1期11. 西夏党项史料正误三则 《民族研究》 1981年3期12. 西夏语构词中的几个问题 《民族语文》 1982年2期13. 莫高窟、榆林窟西夏文题记研究 (合作) 《考古学报》 1982年3期14. 西安市文管处藏西夏文物 (合作执笔) 《文物》 1982年4期15. 西夏语中的汉语借词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2年4期16. 西夏后裔在安徽 (合作) 《安徽大学学报》 1983年3期17.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序跋考 《世界宗教研究》 1983年3期18. 西夏文辞书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辞书研究》 1983年6期19. 西夏语的存在动词 《语言研究》 1984年1期20. 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再探 (合作) 《西夏史论文集》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4年7月21. 西夏文概述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8月22. 重修凉州感应塔碑校译补正 《西北史地》 1984年2期23. 元代党项人余阙及其后裔 《宁夏大学学报》 1985年2期24. 北京图书馆藏西夏文佛经整理记 (合作) 《文献》 1985年4期25. 再谈西夏文反切上下字合成法 《民族研究》 1985年5期26. 西夏佛教的流传 《世界宗教研究》 1986年1期27. 西夏文字典《同音》的版本与校勘 (与黄振华合作) 《民族古籍》1986年6期28. 西夏陵园出土残碑译释拾补 《西北民族研究》第-集 1986年6月29. 西夏名号杂考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6年4期30. 蒙、元时期党项上层人物的活动 《民族史论丛》 中华书局 1987年1月31. 西夏“秦晋国王”考论 《宁夏社会科学》 1987年3期32. 黑水新出西夏文辞书《同音》初释 (合作) 《文物》 1987年7期33. 略论西夏文物的学术价值 《考古与文物》 1987年4期34. 黑水出土西夏本《类林》考辩 (合作)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8年2期35. 西夏文本《类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日刊)《中亚西亚语言和历史研究》(西田龙雄教授还历纪念文集) 1988年36. 西夏佛教新证四种 《世界宗教研究》 1989年1期37. 藏族文化和西夏王朝的历史渊源 《中国西藏》 1989年2期38. 西夏汉文本《杂字》初探 《中国民族史研究》(二)中央民族学院出报社1989年6月39. 《类林》西夏文译本和西夏语研究 《民族语文》 1989年6期40. 西夏文本《类林》译文分析 《固原师专学报》 1990年2期41. 一部有特色的历史法典-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9月42. 从西夏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5月43. 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考释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1年12月44. 西夏党项人的亲属称谓和婚姻 《民族研究》 1992年1期45. 西夏文字典《音同》序跋考释 (合作)《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46. 略论西夏前期的用兵特点 (合作) 《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47. 西夏文《天盛新律》进律表考释 (合作) 《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 出版社 1992年10月48. 西夏《天盛律令》略论 《宁夏社会科学》 1993年1期49. 死文字重见光明 《紫荆》 1993年5期50. 西夏文《六祖坛经》残页译释 《世界宗教研究》 1993年3期51. 西夏境内民族考 《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3年6月52. 西夏官印姓氏考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3年10月53. 西夏的官职制度 《历史研究》 1994年2期54. 穿越时空、古国新诠-西夏学的研究现况与国学的互动 台湾《历史博物馆馆刊》 第四卷第三期 1994年7月55. 西夏学 《中国学向通鉴》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56. 西夏文本《碎金》研究 (合作) 《宁夏大学学报》 1995年2期57. 西夏语的“买”、“卖”和“嫁”、“娶” 《民族语文》1995年4期58. 西夏佛教制度探考 台湾《汉学研究》第十三卷第一期 1995年6月59. 寻找流失在异域的珍宝-俄国所藏黑水城文献 台湾《历史月刊》第95期 1995年12月60. 西夏文《三才杂字》考 (合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5年6期61. 贾敬颜先生藏西夏陵园残碑拓片简说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西夏陵》 东方出版社1995年62. 整理拍摄俄国所藏黑水城文献记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6年1期63. 西夏古籍略说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6年3期64. 西夏文化的风采 《光明日报》 1996年9月3日65. 儒释兼融东西交汇-多元色采的西夏文化 台湾《历史月刊》第105期 1996年10月66. 额济纳旗绿城新见西夏文物考 (合作) 《文物》 1996年10期67. 西夏刑法试析 《民大史学》(创刊号) 1996年68.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西夏活字印本考 《北京图书馆馆刊》 1997年1期69. 西夏·宁夏·华夏 《宁夏日报》 1997年2月21日、2月28日70. 西夏皇族后裔考论 (与白滨、聂鸿音合作) 《辽金西夏史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71. 西夏活字版文献及其特点 台湾《历史文物》第七卷三期 1997年6月72. 西夏和回鹘对活字印刷的重要贡献 (与雅森●吾守尔合作)《光明日报》1997年8月5日73. 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本考 《今日印刷》 1998年2期74. 俄藏西夏文世俗文献目录 (合作)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2期75. 黑水城的发现与俄藏西夏遗书 (合作)《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8年11月76. 西夏《天盛律令》及其法律文献价值 法律史论集(第一卷) 法律出版社 1998年9月77. 西夏的饮食制度和风尚 《历史科学与理论建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月78. 西夏文写本《文海宝韵》 《民族语文》 1999年4期79. 西夏文书和西夏史(西夏文书と西夏史) 日本《史滴》(早稻田大学)1999年12月80. 敦煌莫高窟北区西夏文文献译释研究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 第一卷 文物出版社 2000年81. 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西夏文文献初探 《敦煌研究》2000年3期82. 发现最早的汉文活字印本——黑水城出土西夏历书 《学术动态》2000年4期83. 回眸千年活字印刷术 《新闻出版报》2001年3月2日 84. 百年西夏学 《光明日报》2001年3月27日85. 现存最早的汉文活字印本刍证 《中国印刷》2001年3、4期86. 千年活字印刷史概说 《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4期87. 《文海宝韵》序言、题款译考 《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4期88. 西夏佛教新探 《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5期89. 黑水城出土活字版汉文历书考 《文物》2001年10期90. 西夏和西夏文化 《黄河论坛》第7期91. 西夏学百年回顾 《民族研究年鉴》2001年92. 西夏和西夏文化 《黄河文化论坛》第七期(2001年2期)2001年12月93. 国图藏西夏文文献价值 《中国文物报》2002年3月27日94. 西夏的藏传佛教 《中国藏学》2002年1期95. 西夏度量衡刍议 《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2期96. 简介英国藏西夏文献 《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 2002年增刊97. 国内现存出土西夏文献简明目录 (合作)《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 2002年增刊(二)民族历史、文化1. 中国民族史研四十年的重要贡献 《云南社会科学》 1990年2期2. 中国民族史学的社会功能 《民族研究》 1990年2期3. 十年来中国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与白滨合作)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0年11月4. 要重视和加强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研究 《思想战线》 1991年4期5. 试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 《思想战线》 1991年4期6. 论少数民族近代史研究 《云南社会科学》 1991年6期7. 积极开展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研究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1年10月8. 把中国民族史研究引向深入 《黑龙江民族从刊》 1992年2期9. 美国印第安人印象 (合作) 《世界民族研究》 1992年3-4期10. 积极开展新时期的民族调查工作 《民族研究》 1993年5期11. 拉萨西郊采访日记(三则) 《中国西藏》 1993年秋季号12. 历代民族政策简述 (合作) 《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九十年代发展战略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4月13. 西藏现代化和西藏人权 《民族研究》 1995年4期14. 振奋精神 勇于探索 开创民族史研究的新局面 《宁夏社会科学》 1996年6期15. 中国民族学的回顾与展望 《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会论文》1996年1月16. 重视家支问题 吸收德古参政议政 (合作) 《凉山民族研究》 1996年10月17. 略论凉山彝族地区人口和社会发展 (合作) 《凉山民族研究》 1996年10月18. 西藏宗教信仰和西藏人权 《民族研究》 1997年4期 19.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民族研究动态》 1997年1期20. 关于南昆铁路建成后的几点思考 《西南民族研究动态》 1998年3月,总第28期21. 西藏宗教信仰和西藏人权问题 《民族研究》 1997年4期 (中国佛教协会编《研究动态》1997年6 期转载(三)民族古文字、文献1. 我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的新阶段 《中国民族古文字》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1982年编印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年2月2. 中国民族古文字概说 《民族研究》 1984年5期3.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史料价值 《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年2月4. 少数民族古文字与少数民族史研究 《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1月5.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整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1期6.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文字改革刍议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1期7.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综述 《文物》 1991年6期8. 中国民族古文字和中华民族文化 《民族语文研究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9. 女书和中国民族文字 《奇特的女书》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10.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二十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合作) 书海出版社 1998年7月11. 风采各异、内涵丰富的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及其文献 台湾《历史文物》10卷3期, 000年3月(四)书评、序1. 国外研究西夏文、西夏史简况 (合作) 《民族史译文集》第三辑 1978年2. 评1983年北方民族史研究 《中国历史学年鉴》 1984年10月3. 评介西田龙雄西夏文研究专著四种 《民族语文》 1985年2期4.《西夏文物研究》评介 (合作) 《西北史地》 1986年3期5. 古文字研究的新成果-介绍《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 《民族研究动态》 1989 年2期6.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工作总结(执笔) 《民族研究动态》 1990年2期7. 一部翔实的少数民族断代史-评《唐代党项》 《民族研究动态》 1990年4期8. 一部包含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制度史新成果的好书-《中国政治制度史》读后 《民族研究动态》 1992年3期9. 喜读《凉山民族研究》 《凉山民族研究》 1993年10. 《俄藏黑水城文献》整理出版近况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6年3期11. 钟灵毓女书,中国又一绝 《奇特的女书》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12. 《陈述先生纪念集》序 《陈述先生纪念集》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5年7月13. 十年心血 一部力作-评郭大烈、和志武的《纳西族简史》 《民族学》 1996年4期14. 西夏文献整理研究的新成果 (合作)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7年6期15. 透视中国人生归宿的门径—评徐吉军的《中国丧葬史》 《浙江学刊》2000年2期16. 熔铸多民族文化精粹—评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词典》 《中国读书评论》2000年12期参与编辑辞书及其他著作21种1. 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 ( 编委、撰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年6月2. 民族词典 (撰稿) 上海词书出版社 1987年8月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撰稿)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年4. 藏缅语语音和词汇 (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1月5. 社会科学重要理论关点综述(1978-1988) (撰稿) 学苑出版社6. 中国少数民族艺述词典 (撰稿) 民族出版社 1991年9月7. 藏缅语族语言词汇 (撰稿)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2年12月8. 中国历代官制大词典 (撰稿) 北京出版社 1994年1月9.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词典 (副主编,撰稿)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6年10. 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 (撰稿) 人民出版社 1996年10月11. 敦煌学大词典 (编委、撰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12. 辞海(1999年版) (编委,民族历史分科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年13. 民族史论丛 中华书局 1987年1月14. 中国民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15. 国民族关系史论文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16.国民族史研究(二)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9年6月17. 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0年11月17. 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1年10月18. 特的女书 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19. 藏缅语研究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7年6月20. 辽金西夏史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8月21. 《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特约主编) 2002年增刊四、译文1. (俄)西夏文字典《文海》和《文海杂类》及其在西夏辞书中的地位(原著苏联克恰诺夫) 《民族史译文》第三辑 1978年2. (日)西夏文字(原著西田龙 与云雁合译) 《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三集 1984年6月3. (日)西夏语音图《五音切韵》的研究(上、下)(原著西田龙雄)《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五集 1985年6月、第六集 1985年12 月4. (俄)西夏语的结构(原著苏联克平)《中国民族史研究》(二) 1989年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