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日夫妻教育对比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3 07:47:05

中日夫妻教育对比论文发表

中西方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异。很多人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扎实,西方一些教育学者也在呼吁向亚洲包括中国学习基础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西方教育差异对比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与改革

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但过于神化教育了。虽然教育是国家文明与科技发展的体现,但不应该让人感到高等教育有特殊层次。从教育总体差异上来讲,我们教育传统的定义往往是学生在被动地学,而西方是自由主义学说。有人说:“中国教育模式对学生有利于打基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西方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但往往学生受制于自己的基础功底,也容易出问题”。打基础和发展创造力,这个平衡点如何取得,是我国现在教育难点和重点

一、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

如果我们还是为自己的分数和名次而拼命,如果还是为了可以上更好的大学而学习的话,中国强则是一句空话,如果我们老师还是看分数来决定这个学生是否优秀,我们孩子将失去童年的记忆。

我国的教育制度有点僵硬。而且高考制度非常让人无语和无奈,先不说地方招生分数差异的问题。光是加分就让人纠结。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度,我们只能学会去适应,去争取,因为我们不能改变这个社会,也不能让社会来适应我们,只有自己去适应社会,高考的道路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力争自己可以踏过这人生转折点的独木桥,只能力求自己不成为那个被挤掉的人。中国的教育是面对大多数学生,不否认这种“广泛”的教育尺度或者方法会埋没一些所谓天才学生,但教育体制不会因为某个人有特长或者潜力而改变,它教育的原则是教会大多数的学生,而不是只教某个人。很多同学抱怨很多课程没有用,但是还设置了这些课程。其实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在人生中,很多的知识是一定要学的,只不过是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个先后的问题。高考确实不是什么讨人喜欢的制度,但是相比之下这是目前最好的制度了。

二、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

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传统,这种教育体制在新旧文化冲突中形成的新的世界观,打碎了宗教的精神枷锁,使教育获得了新生,教育上的种种变革生气勃勃地发展了起来。从教育总体差异上来讲,我们的定义往往是学生被动的,而西方是自由主义。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有利于打基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由想象力。西方的有利于创造性发挥,但往往学生受制于自己的基础功差,也容易出问题。打基础和发展创造力,这个平衡点如何取得,是大家都在头痛的事情。

很多人会说,如果说中西方教育各有所长,那为何我们的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国那么多。从这点看,因为美国有向全世界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因此他们结合自己学生基本功不好的这个弱点,用大量的优秀留学生来弥补他们的不足。如今在美国高校搞科学研究的,很多是来自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他们除了学美国的先进技术之外,于博士和博士后提供更为丰厚的报酬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整个美国社会庞大的商业、教育界、政府研究机构等,都为这些学生毕业后提供了就业机会。所以才造就美国教育的世界龙头老大地位。

三、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切实有效地逐步提升中国教育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教育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局限着我们中国教育的落后于其他国家,教育水平和方法的好坏和优越,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而我们中国现在的总体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处于第三世界的水平,加上一些过去的条条框框和传统文化,导致总体水平环境必然落后其他发达国家。此外,中国人传统极其重视教育,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财富,可近几年来由于父母们对教育的重视做过了头,导致教育商业化色彩太浓。加上中国人口多,学生竞争激烈,这样的国情和社会问题也影响了学校以及整体的教育方法和质量。

虽然在教育之前,基础要打好是非常重要,但过度的重视强压,对很多孩子失去原有自然成长,导致高分而低能。而对于高等教育,一旦学生跨越了大学这个门槛,原来的依赖使他们显得迷茫。我认为高校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同时学生们应该尽可能选修其他非专业课,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加知识面。

无论父母还是学子必须记住一点,不要指望任何教育制度能改变一切。我曾经就读过普通和重点中小学校,总而言之,学生自己的能动性发展才是最关键的。自己不要,好学校也没有办法来改变你。即便是学校制度僵化,作为学生也应该采取主动出击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挖掘自己的潜力,为今后人生道路奠定必要的基础。

中国学生抱怨高等教育对自己的制约太多,大家知道,即便是国外著名学府,学校的制约还是存在的,欧美大学生对此常常反抗。他们的心态和中国学生们现在的逃课心态,是非常类似的,是对旧有轨制的挑战。不过,我不建议拿逃课来抗议。最好的方法是思考一下,自己想学什么,然后自己去发掘资源,去学习。教育体制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弥补。毕竟再好的大学,也只是提供资源,学生自己是否要学、学哪些,学生自己决定。如今中国的大学和社会气氛比80年代宽松多了,可看可学的资源丰富。应该尽量自己主动争取,而不是消极抗议。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重要的还是从根源上杜绝,从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循序渐进地消除教育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2]钱穆.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2

[3]王苹,刘文捷.中西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外语界,2001.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西方教育差异对比论文

“日本女性的家庭地位普遍更低,在日本女性结婚之后要改姓丈夫的姓氏,而且日本人的家庭观念没有中国人那么重;这主要都是由于中国和日本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差异造成的。”

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两个中国家庭的夫妻是非常平等的,他们会彼此尊重,共同帮助共同组建这个家庭,而日本家庭当初接着确实非常卑微的,在和自己丈夫结婚之后是需要照顾自己的丈夫;出现这种情况的,这主要原因就是文化差异的不平等。

1、中日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

一直觉得教育不是只管学习,家庭教育也是属于教育的一部分。在中国,很多家庭都是唯分数论,在教育中学习成绩的比例占据至高,就忽视了家庭里面的教育。

举个例子,很多时候吃饭的时候,家长问孩子是“今天学得怎么样?老师上课有没有听懂?”还是“今天和同学们相处得怎么样?”很平常的事情,可能很多家长都没有关注到。平时上课老师讲知识,在学习课堂上我们很难学会人际交往的相处,所以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像我小时候是留守儿童,没有大人去普及教育知识。

在日本的教育中,日本的母亲重视学前孩子的道德修养,在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与他人交往、与周围世界交往的能力。另外,日本社区范围的全职太太会定期组织“母亲读书会”等交流活动,共同商讨“养子之道”[1] 。在日本有很多家庭都是全职太太,所以孩子受到家庭教育很充足。

所以中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与日本相比,虽然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日本人在家庭教育方面值得学习。

三、中日学校教育方面的差异

学校教育,就是在学校接受到的教育。先说学校教育经历,从小接受的文化教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在九年义务教育中,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每周还会涉及到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课等,这样的好处就是让孩子“德、智、体、美”综合发展。

但日本不同,上课在观看老师播放日本小孩子自己去准备饭菜的时候。日本的小孩子这么小就学会培养独立和生活自立能力,日本的教育和核心就是“学会生活”, 有些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

教育内容就是让孩子们学会“笑”,学会说“谢谢”等基本礼仪。在日本小学教育中笔头作业很少,课后作业有时候仅仅是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等。

中国学校教育更加侧重于知识的学习,日本的文化教育更注重实用性。相比较来说,中国学校教育可以为国家输出大量的人才,但是由于从小就是在知识中学习,缺乏在实践中体验,导致缺乏创新意识。或许过去19年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日本以19:1远远超过中国的其中一个原因。

四、中日大学教育方面的差异

从选课制度来看:基本上一学期的时间,大部门都是在修自己的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基本就是根据高考结束选择的。

而在日本,自己选择想要上课的课程,还有一段时间的试听期,这样自己有充分的选择空间,但是如果是对于那些毫无目的或者想要混分的话,这样的选课可能意义不会太大。

从考核制度来看:平时的话,日本的教育更偏重素质教育,老师留作业主要是要求学生提交报告(小论文),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论文的能力,而中国则是仍然偏重于期中,期末等应试考试,但是也会算上平时分数作为考核内容之一。

从毕业后选择来看:日本有一种疏远高学历的倾向,因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大多是“企业人”,而不是高学历的硕士博士,所以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而进修大学院的人则是少数, 在中国,本科生读研读博比较多,特别是近几年来考研的趋势上升。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百度百科—日本现行教育制度

4对夫妻发表论文

不能相互挂名。对研究工作和论文撰写没有实际贡献的人员不宜在论文上署名,不得为私利在发表论文时相互挂名。科研论文是根据有价值的生产实践或科研课题写作的,具有原创性和独到性的论文。

卢瑟福发现质子之后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说呢?就拿他最熟悉的α粒子来说吧。现在我们都知道,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带两个正电荷,这个好解释,因为氦原子核有两个质子嘛,可是α粒子质量为四倍的氢原子核,氢原子核就是质子这个卢瑟福已经知道了,要是这样的话,α粒子的质量应该是两倍的氢原子核呀,多出来的质量是哪来的呢? 卢瑟福觉得在原子核内部除了质子应该还有一种粒子,这种粒子质量和质子差不多,不过不带正电荷也不带负电荷,那就是呈中性了,卢瑟福把这种粒子叫做中子。 这就是卢瑟福的伟大之处,做完了实验之后都会深入思考,上次做完α粒子散射实验后想了想就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这次发现了质子后,又预言了中子,这就是文武双全的物理学大师。 可中子在哪呢?这种事情不要问卢瑟福,他专管设计实验并深入思考,至于这些粗活杂活他是不管的,找中子这事就交给了学生查德威克。 子曾经曰过"有教无类",这句话对卢瑟福同样适用,他的学生中有光芒万丈的玻尔,此公专门和爱因斯坦做对,关键是还赢了爱神,也有查德威克这种资质平平的老实孩子。 查德威克来自英国,中学时代没有表现出过人天赋,有时候甚至不能按时完成物理作业,不过他做事一丝不苟,坚信只要付出就有回报,这就是荀子所说的"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说起来这还真有点巧合,老师卢瑟福实行孔夫子的教育理念,学生查德威克信奉夫子传人荀子的想法,真不愧是师徒呀,最狠的还是大师兄玻尔,干脆把道家的太极图作为了家徽,看来他们师徒都和我们古老东方有点联系。 虽然查德威克资质平平,但是卢瑟福还是在一眼看中了他,原因是查德威克视力好,有点滑稽吗?这偏偏是真的。 早就说过了,卢瑟福作为老师专管设计实验,比如α粒子散射实验就是由助手盖革(就是发明盖革计数器的盖革)和学生马斯登亲手做的,不过这俩人天天盯着也累啊,卢瑟福就找了几个视力好的大学生来看荧光屏,于是查德威克就入选了。 这不但对查德威克,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想一想当年的法拉第吧,那可是给老板戴维当了好几年仆人才有机会进实验室呀,这基本上就相当于求学期间就参与了国家实验室,还是顶级尖端项目,这也就后来的费曼参与曼哈顿计划可以相比吧。 就在查德威克踌躇满志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一战爆发了,查德威克不幸地成为了战俘。可是即便在德国战俘营,也阻挡不了查德威克进军科学的雄心壮志。查德威克在战俘营里联合了几个战俘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大家一起研究物理学,这种精神太让人们佩服了,以至于德国科学家都看不下去了,德国科学家写信给战俘营,要求战俘营给予查德威克研究的自由。 一战结束后,查德威克回到了英国,投身到卢瑟福门下。他很开心,终于不用在战俘营讨论物理了,卢瑟福更开心,终于可以做实验了,按照惯例,卢瑟福设计实验,苦活累活查德威克干,他们一起发现了质子,卢瑟福还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可是发现中子可没有电子质子那么简单,电子质子都带有电荷,都可以通过电场磁场偏转,这在威尔逊云室中可以清晰看出轨迹来,而中子不带电荷,就是一条直线,这怎么看?电子质子都可以测量一下荷质比,就是携带电荷和质量的比值,当初无论电子质子的发现这都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中子不带电荷,哪里有荷质比呀。 师徒两个想了无数的办法也没有找到中子,不过别人却有一些发现。 德国物理学家波特和学生贝克尔用α射线轰击了铍元素,想看一下有什么东西出现,这种手法是不是很熟悉呀,对的,卢瑟福靠这招推翻了老师老汤姆孙的西瓜模型,提出了自己的原子行星模型,还是靠这招轰击了氮气,结果发现了质子,于是大家都想试一下,结果波特还真发现了点东西。 波特发现的是一束穿透力非常强的中性射线,注意了啊,这是中性射线,什么是中性的呢?当然是卢瑟福预言的传说中的中子,这就是未来的诺贝尔奖呀,可是波特不这么认为,因为还有一种东西也是中性,那就是γ射线,γ射线其实就是波长极短频率极高的电磁波,班纳博士就是由于照射了γ射线变成绿巨人的,γ射线就是光子,当然是中性的,波特认为这种中性射线就是γ射线。 为了保险起见,波特还是测量了一下这种中性射线的穿透力,就是用铅来测试射线的吸收率,还记得吗?超人的眼睛无法穿过铅,那是由于超人的眼睛发射的就是γ射线,而铅对γ射线吸收率非常高。 波特发现这种射线可以轻松穿透铅,这就是说这肯定不是γ射线了,可是波特固执地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γ射线,这是生生地把诺贝尔奖往外推呀。 波特还不是最遗憾的,最遗憾的是大居里夫妇。 要说诺贝尔奖家族,居里家是不可超越的巅峰,别人家最多父子俩获奖,象两辈子跟电子较劲的汤姆孙父子,还有玻尔父子,人家居里家是六人次获奖,他家也才总共六个人,平均一人一次,老居里夫妇就不用说了,尤其是居里夫人,自个就获了两次,大居里夫妇也得过,小女儿倒是没有获奖,可小女婿也得了,不过小女婿不是科学家,人家得的是和平奖。 是不是有点叹为观止了,其实居里家族还有可能更上一层楼的,达到平均两次的,这都怪大居里夫妇高风亮节,楞把诺贝尔奖向外推,还推了三次,中子的发现就是第一次。 大居里夫妇也发现了这种中性射线,他们走的比波特还远,他们用中性射线轰击了石蜡,石蜡也发出了一种射线,这种射线偏转了静电计,这说明这种射线是带电了,他们又用磁场检测了这种射线,也发生了偏转,由于石蜡中还有氢元素,测定荷质比后他们确定石蜡中发出来的射线就是质子流。 能把质子都轰击出来的,至少得和质子质量差不多吧,这都明显就是中子了,可是大居里夫妇认同了波特的说法,认为这是一种γ射线,他们发布了自己的实验结果。 这个时候,查德威克还在为寻找中子殚精竭虑,已经整整十二年了,还没有任何线索,看到大居里夫妇的文章后,他立刻告诉了老师卢瑟福,卢瑟福表示大居里夫妇的实验有问题,吩咐查德威克立即照样做实验,在汇报给卢瑟福之前,查德威克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老师一声令下,查德威克开始了实验。 查德威克的实验结果和大居里夫妇的是一样的,不过查德威克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却和他们夫妇俩不一样。 首先查德威克认为这种中性射线不可能是γ射线,γ射线其实就是一种高频率的光子,查德威克测出了中性射线轰击石蜡后石蜡发射的质子流的能量,他的方法是在石蜡板和游离室之间放置不同厚度的铝片,记录下质子流恰好被铝片完全吸收时的铝片厚度,根据铝片厚度就可以计算出质子流的能量,这个方法就是卢瑟福发现质子时用过的方法,这就叫一脉相承,用这种方法查德威克知道了质子流的能量就是5.7 10^6电子伏特,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算出要是中性粒子流是γ射线的话,依据爱因斯坦对于光电效应的解释,光就是一种光子,那么就可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γ射线的能量,γ射线的能量一部分传递给了质子流,一部分变成了低频率的光子应,应用康普顿效应来计算,那么γ射线的能量就高达55 10^6电子伏特,这还无所谓呀。 接着查德威克又做了一个对照试验,问题就出来了。 查德威克又用这种中性射线轰击了氮气,这和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操作如出一辙,在威尔逊云室中观察到了氮原子核的反冲轨迹,通过反冲轨迹,可以知道氮原子核的能量为1.2 10^6电子伏特,依据上面的计算方法再计算一次,不可思议的结果出现了,要是中性射线就是γ射线的话,那么这种情况下能量就达到了90 10^6电子伏特,几乎要高了一倍了。 这就意味着,中性射线的能量随着轰击原子核的大小而增高,轰击小原子核时能量低,轰击大原子核时候能量高,可是这是一种射线呀,怎么可能有两种能量呢? 真相只有一个,要么是能量守恒定律错了,要么这种中性射线不是γ射线,而能量守恒定律是不可能错的,唯一的真相就是这种中性射线不是γ射线,而是传说中的中子。 在大居里夫妇发表论文一个月后,查德威克发表了论文《中子可能存在》。 不过这还是用反证法证明的,只是说了这种中性射线不可能是γ射线,可也没有确切证明这就是中子呀,看来还得继续实验。 这次实验就是要得出中性射线的质量,实验方案是这样的,用中性射线分别和氢原子核和氮原子核碰撞,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这种中性射线的质量。 先看一下中性射线和氢原子核碰撞的结果 这是中性射线和氢原子核碰撞后的能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其中m是中性射线的质量,v0是中性射线的速度,mH是氢原子核的质量,vH0是氢原子核碰撞前的速度,v1是中性射线碰撞后的速度,vH是氢原子核碰撞后的速度。 再来看中性射线和氮原子核碰撞的结果。 这是中性射线和氮原子核碰撞后的能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其中m是中性射线的质量,v0是中性射线的速度,mN是氮原子核的质量,vN0是氮原子核碰撞前的速度,v2是中性射线碰撞后的速度,vN是氮原子核碰撞后的速度。 两组方程联立就可以得出结果。 由于氢原子核氮原子核在碰撞之前都处于静止状态,当然了,都会有点分子热运动,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因此vH0=0和vN0=0,这样结果就变成了: 把氢原子核的速度和氮原子核的速度比较一下,就有了下面这个式子: 而氮原子核的质量是氢原子核的14倍,这个不但现在我们清楚,当时查德威克也知道,于是公式又变成了: 好了,现在只需要知道碰撞后氢原子核和氮原子核的比值就可以了,这个事可以测量出来的,对于一直跟着卢瑟福混的查德威克来说,这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查德威克测出来两者的比值就是7.5,这样解一个简单的方程就可以知道中性射线的质量了。 接一下这个方程就知道了m=mH,而mH就是氢原子核就是质子的质量,可以知道这种中性射线的质量基本上和质子相同,这就是卢瑟福预言的中子。 两个月后,查德威克又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题目就是《中子的存在》,此时,查德威克已经确认这种中性射线就是中子了。 据说约里奥居里就是大居里夫妇中的夫看到查德威克的论文后长叹一声:"我太笨了"。 真的是大居里夫妇太笨了,还真不是,作为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怎么可能笨呢?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夫妻俩错失了发现中子的机会呢?是他们的研究态度。 伟大的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由两点为世人敬仰,一是如老黄牛一般不辞劳苦的孜孜不倦,一是鹰一样的敏锐观察力,大居里夫妇继承了居里夫人的老黄牛精神,却没有继承鹰一般的观察力,可以说大居里夫妇是一对老黄牛,还是那种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那种老黄牛。 1920年,卢瑟福预言原子核内部可能还存在中子后,还曾经专门到法国就此问题演讲,可是大居里夫妇认为这只不过是科普演讲,没有去听卢瑟福的演讲,这就让他们错失了一次机会,卢瑟福都已经把路标画出来了,他们都懒得看一眼。 而查德威克所在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却是群英荟萃,号称"诺贝尔奖的幼儿园",意思是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实验室混过的,基本上都能捞个诺贝尔奖。 查德威克重复了大居里夫妇的实验后,但是对中子的存在还有点拿不准,他把想法对同事们一说,大家纷纷提出建议,因为大家早就对中子的存在深信不疑,有人说用威尔逊云室,有人说用质谱仪,而发明云室的威尔逊本来就是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算起来还是查德威克的师叔,发明质谱仪的阿斯顿也是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同时这两位也都是诺贝尔奖的获奖者。 与其说是查德威克战胜了大居里夫妇,不如说是卡文迪许实验室战胜了大居里夫妇。 和大居里夫妇同样遗憾的还有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科学奠基人王淦昌先生,王淦昌先生曾经建议他的老师梅特涅做一下这方面的实验,可是梅特涅却没有听这位睿智学生的建议,看来有一位好老师也很重要。 中子的发现为查德威克带来了诺贝尔奖,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从此后人们知道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之前探究原子内部的秘密,都是用α粒子,发现中子以后就可以用中子了,这就触发了原子间的链式反应,对的,这就是后来制造原子弹的基础。

中日教育方针对比论文发表

中国与日本都是十分注重国民教育的国家,这与两国传承的文化历史息息相关。但由于两国的语言环境背景不同,在教育理念、教育方针上就表现出了实践上的差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日教育差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日教育对比探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日本教育的模式探讨以及优缺点发展空间,引出对中国教育的中肯评价与沉思。只有保持中国的基础素质教育以及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吸取外国教育的成功之处。针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只有发展教育才是立国之本,我们要倾尽全力投入教育事业中来,大力发展正确的完善的进步的中国教育。

【关键词】教育;优劣;中国;日本;发展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话:“教育是立国之本”。也有人说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科技,也是后天的经济。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国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人才是一切竞争的核心,而人才的竞争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竞争。在研究日语学习的几年里,并通过在日本的留学经历,我对日本和中国的教育方式有些浅见。

一、日本义务教育特点

日本近代及现代化教育是在政府推动下进行的;平稳,连续,有计划,有步骤,是日本教育的特点。政府决心大,力度大,以倾国之力投入教育事业。《教育敕语》是日本的第二部宪法,领导人也对教育十分重视。

另外,《学习指导要领》指引着日本课程改革,基本上每十年修订一次。80年代中期后主要侧重于能力培养,减少过度考试竞争,心理健康等问题。在少年教育阶段扩大了选修课的范围和比重。后来由于世界的信息化,国际化以及科技发展等问题,日本又针对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行动和判断能力等进行相关培养。

日本认为构建适合孩子成长的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课程审议会的报告指出,近些年日本青少年在道德和价值观,社会性发展,社会规范意识,自立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欺负弱小,逃学,暴力等行为时常发生。因此教育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适应青少年的生长和发展,也要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针对以上需要日本在教育方面注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掌握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独立思考动手能力的培养,灵活多变等几方面。

二、中国教育的特点

中国近代及现代化教育的基本方向及模式与日本相同,但是由于时局动荡,发展缓慢,也没有一部“第二部宪法”一样地位的指导性教育法律文件,获得的效果并没有日本的好。

中国教育的基础教育由政府统包,政府掌握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因此改革迅速和彻底是中国教育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政策上的失误。而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中国,要全面发展,迎合时代发展,这些都是政策定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对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考试作用极端化

中国学生面临着几大考试,初生高,高考,考研,考公务员等。考试在中国的教育中的地位被放大了。教育偏重于应试,理论,而对实际操作,科学实践等偏弱。课程体系也呈现“窄而深”的形态。使学习成为一种枯燥繁琐的活动。考试,使得学生,家长,老师都陷入数十年的压力之下。这也是中国教育最严重也是最难改进的问题之一。

2.全面型人才与精英人才

中国教育注重素质教育,同时又对某方面有特长的人才有特别政策。这正是在推行全民教育与英才教育定位上的摇摆不定。在人才发展上,普及义务教育之后是坚持选拔型还是转向普及型,两者之间如何协调,也是中国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3.专业问题普及范围

在中国小学初中生的课本里,有些为了普及常识和科学知识,会有十分专业的术语或者原理在里面。而这些对于年纪太小的学生,完全不能理解。教育要针对不同的受教人群。对小学生的教育要寓教于乐,以激发兴趣为主。而对于一些晦涩难懂且用处不大的知识,可以选择舍弃或者用其他的方式表达。

总之中国的学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对学生吸收知识,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方面更注重。今后需要从应试教育向真正的教育改进。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干,注重批判性思维,创造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上,更灵动的学习方法,掌握更多的科学与实践。

2002年,中国成人识字率为81.5%,文盲和半文盲为人口比例的15%,同年日本成人识字率为100%。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的教育水平,普及程度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一个国家最关键,最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和人才。而在其他方面大占优势的中国恰恰在这点上远远落于日本后面。

邓小平先生说过:“中国建国之后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失误。”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教育依然是中国存在的很严重的问题。教育是立国之本,我们要敢于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吸取别国的经验和教训,倾尽全力投入中国的教育中来。

参考文献:

[1]陈永明.中日教育比较与展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建权.日本精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日教育差异论文

鉴于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和日本研究者对幼儿家庭教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和思考,众多研究者从家庭教育观念,家长教育期望,家长教育行为等多角度进行了探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日家庭教育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日幼儿家庭教育比较的研究综述》

【摘 要】鉴于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和日本研究者对幼儿家庭教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和思考,众多研究者从家庭教育观念,家长教育期望,家长教育行为等多角度进行了探讨。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探讨和文献梳理,试图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还为我们开展有关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教育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启示:要注重儿童所处生态系统的影响,增强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也要关注家庭教育的“生态性”。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中日比较;生态

学前阶段的儿童尚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与父母保持身体和心理上的密切依恋关系,需要父母必要的甚至是全部的帮助。儿童的这种未成熟状态决定了他们必然要接受来自家庭教育的巨大影响。因此,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以后的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正如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儿童初生几年的最初阶段。正是这个事情,儿童的脑和感觉器官才发展得特别急遽,许多偶然的联想―人的心理基础,特别迅速地形成起来,牢固起来。”[1]国际一些主要媒体和组织近几年来的民意调查,如全球最大的旅游网站Expedia对4000多名欧美酒店工作人员的调查显示,日本旅客在礼节、举止、整洁、安静等诸多项目中获得第一,并且综合排名位于各国榜首。[2]日本人之所以获得如此好评,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为主要的因素,因为家庭是教育的原点,日本《教育改革国民会议报告》(2000年)指出,“如果教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家庭教育可能就是这条长河第一滴清纯的水”。通过文献分析,归纳了研究者关注幼儿家庭教育中日比较问题的理论框架,梳理多个中日幼儿家庭教育比较的角度,并对下一步如何研究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反思。

一、多角度比较中日幼儿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比较

杨丽珠、李灵和田中敏明(1999年)对少子化时代下中、日、韩三国家长的教育观念做了跨文化的比较。首先在儿童发展观上,中日韩家长没有明显的差异,总体上都比较重视教育和培养的作用。其次在对幼儿忧虑的事情上,三国家长都比较关心幼儿体质的发展和性格的培养,中国家长很担心幼儿学习和纪律的问题,韩国家长重视体质和上进心的问题。最后,在幼儿的教育期望和儿童教育策略上,三国家长也有明显差异,中国幼儿家长最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孝敬父母的人,而日本则为有兴趣且快乐生活的人。中国家长在于幼儿交往上感到困难,而日本和韩国更多的是养育方法的困惑。

徐海青,傅毅茔,周爱琴,刘兴莲(2007年)对中日两国3岁儿童母亲教育观现状做的研究表明中日两国母亲在对子女学历的期待,将来的期待以及对子女职业的期待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实行“早期教育”会对子女的能力有所提高和发展的问题上:中国母亲持肯定态度,而日本母亲持否定态度。

一见真理子教授在她的一系列国际观察,尤其是对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关注和研究中发现:①中国的家长更愿意相信“三岁神话”,对子女的期待和关注度高。②中国的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中存在性别差异。③在母子一体感上,中国和日本的家长没有显著差异。④对于从0岁开始的教育这个问题,中日家长持不同意见,中国家长觉的无法想象,日本的家长则比较认同。⑤相对于中国家长的明确态度,日本家长在选择上比较模糊,不确定的选择比较多,倾向于选择与政府导向一致的选项。[3]

(二)家长教育期望的比较

桑标(2001年)对家长对幼儿的行为期待做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家长对幼儿行为能力期望的高低依次为自我控制、主动积极、合作协调、独立自主;日本母亲则为合作协调、自我控制、主动积极、独立自主。总体上中国母亲对幼儿的期望高于日本母亲,中日两国母亲职业层次和文化程度较高者对孩子行为的期望值普遍高些。

周爱保,陈斌和青柳肇(2007年)分析了幼儿做事能力与家长教育期望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日本之间、日本与韩国之间幼儿做事能力差异显著,而中国与韩国差异不显著;中国家长与日本家长之间、日本家长与韩国家长之间对幼儿做事能力的期望存在显著差异,而中国家长与韩国家长差异不显著;幼儿的做事能力与家长对幼儿做事能力的期望显著相关,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家庭教育观念是影响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内田伸子在她的读写能力的获得与家庭教育的研究中发现,中日幼儿在读写能力的获得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上有不同,在日本3-5岁的幼儿中,宽容型家庭教育的幼儿在单词记忆上得分较高,而在中国,3岁的幼儿是宽容型家庭教育的孩子得分高,4-5岁的幼儿是专制型家庭教育的孩子得分高。此外,她还得出结论,经济的差别与幼儿读写能力的获得有显著相关。[4]

(三)家长教育行为的比较

南丁和曹凤仙(2001年)对中日幼儿家长教育行动(行为)做了中日比较。对“和孩子一同玩耍、游戏”、“让孩子帮助做家务”、“适时批评或表扬”等问题的回答率,中日两国大致相同。但是,总是“什么事都替孩子想到做到”的家长,日本仅0.9%,中国为41%,从这个有很大差异的数字是否也可以看出中国家长过度保护的状况。对“教孩子读书写字”这一问题的回答,日本占16.7%,中国占41.8%。日本的家长有些在家里教孩子读书写字(国公立幼儿园几乎是不教的)。但在中国的家庭,不教的仅2%。,日本约一半以上的家长会经常“和孩子聊天”,而中国由于大多数家庭是双职工,与日本相比,家长和孩子谈话聊天的时间就比较少。

田中敏明在他系列的中,日,韩的家庭教育比较研究中,对亲子交流,教育期待,幼儿游戏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发现:①中国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待过高,物质层面的满足多,而日本的家长则要增加与子女的交流时间。②中国的家长应增加子女户外和集体游戏的时间和场地,而日本的家长应与子女共进早餐,增加与子女共处的时间和机会。[5]

(四)父亲参与育儿的比较

金洁和田晓虹(2009年)对父亲在家庭中的教育行为做了比较。在“一起用餐”问题上“有时这样做”的日本有54.5%,中国有31.3%,“经常这样做”的日本有42.9%,中国有61.7%;“一起游戏”问题上“有时这样做”或“经常这样做”的日本有90.2%,中国有94.6%;差异不是很明显。在一些教育行为上,比如“准备或帮助穿衣”“帮助或以前入浴”等问题上,中日父亲还是有显著差异的。中国父亲在“帮助或一起入浴”问题上有81.9%的日本父亲“经常这样做”或“有时这样做”,中国有65.6%的父亲“经常这样做”或“有时这样做”,在“准备或帮助穿衣”问题上日本父亲有72.3%“经常这样做”或“有时这样做”,中国父亲有89.5%。

二、中日幼儿家庭教育比较的启示

布朗芬布伦纳(1979)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儿童的成长环境,该理论提出的四个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中的三个都与父母卷入儿童教育有直接关系,其中的微观系统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基于家庭的父母教育卷入。从目前国内外对中日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来看,中日两国家长在与幼儿教育上有很多的不同,差异明显。研究比较集中在家长教育观,教育行为对幼儿的直接影响,也就是微观系统的研究,对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事实上,社会的家庭教育指导系统,社会意识形态等对家长的教育观,教育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这也将成为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日家庭教育探究论文

中日经验教育对比论文发表

中国与日本都是十分注重国民教育的国家,这与两国传承的文化历史息息相关。但由于两国的语言环境背景不同,在教育理念、教育方针上就表现出了实践上的差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日教育差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日教育对比探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日本教育的模式探讨以及优缺点发展空间,引出对中国教育的中肯评价与沉思。只有保持中国的基础素质教育以及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吸取外国教育的成功之处。针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只有发展教育才是立国之本,我们要倾尽全力投入教育事业中来,大力发展正确的完善的进步的中国教育。

【关键词】教育;优劣;中国;日本;发展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话:“教育是立国之本”。也有人说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科技,也是后天的经济。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国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人才是一切竞争的核心,而人才的竞争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竞争。在研究日语学习的几年里,并通过在日本的留学经历,我对日本和中国的教育方式有些浅见。

一、日本义务教育特点

日本近代及现代化教育是在政府推动下进行的;平稳,连续,有计划,有步骤,是日本教育的特点。政府决心大,力度大,以倾国之力投入教育事业。《教育敕语》是日本的第二部宪法,领导人也对教育十分重视。

另外,《学习指导要领》指引着日本课程改革,基本上每十年修订一次。80年代中期后主要侧重于能力培养,减少过度考试竞争,心理健康等问题。在少年教育阶段扩大了选修课的范围和比重。后来由于世界的信息化,国际化以及科技发展等问题,日本又针对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行动和判断能力等进行相关培养。

日本认为构建适合孩子成长的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课程审议会的报告指出,近些年日本青少年在道德和价值观,社会性发展,社会规范意识,自立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欺负弱小,逃学,暴力等行为时常发生。因此教育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适应青少年的生长和发展,也要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针对以上需要日本在教育方面注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掌握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独立思考动手能力的培养,灵活多变等几方面。

二、中国教育的特点

中国近代及现代化教育的基本方向及模式与日本相同,但是由于时局动荡,发展缓慢,也没有一部“第二部宪法”一样地位的指导性教育法律文件,获得的效果并没有日本的好。

中国教育的基础教育由政府统包,政府掌握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因此改革迅速和彻底是中国教育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政策上的失误。而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中国,要全面发展,迎合时代发展,这些都是政策定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对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考试作用极端化

中国学生面临着几大考试,初生高,高考,考研,考公务员等。考试在中国的教育中的地位被放大了。教育偏重于应试,理论,而对实际操作,科学实践等偏弱。课程体系也呈现“窄而深”的形态。使学习成为一种枯燥繁琐的活动。考试,使得学生,家长,老师都陷入数十年的压力之下。这也是中国教育最严重也是最难改进的问题之一。

2.全面型人才与精英人才

中国教育注重素质教育,同时又对某方面有特长的人才有特别政策。这正是在推行全民教育与英才教育定位上的摇摆不定。在人才发展上,普及义务教育之后是坚持选拔型还是转向普及型,两者之间如何协调,也是中国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3.专业问题普及范围

在中国小学初中生的课本里,有些为了普及常识和科学知识,会有十分专业的术语或者原理在里面。而这些对于年纪太小的学生,完全不能理解。教育要针对不同的受教人群。对小学生的教育要寓教于乐,以激发兴趣为主。而对于一些晦涩难懂且用处不大的知识,可以选择舍弃或者用其他的方式表达。

总之中国的学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对学生吸收知识,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方面更注重。今后需要从应试教育向真正的教育改进。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干,注重批判性思维,创造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上,更灵动的学习方法,掌握更多的科学与实践。

2002年,中国成人识字率为81.5%,文盲和半文盲为人口比例的15%,同年日本成人识字率为100%。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的教育水平,普及程度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一个国家最关键,最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和人才。而在其他方面大占优势的中国恰恰在这点上远远落于日本后面。

邓小平先生说过:“中国建国之后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失误。”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教育依然是中国存在的很严重的问题。教育是立国之本,我们要敢于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吸取别国的经验和教训,倾尽全力投入中国的教育中来。

参考文献:

[1]陈永明.中日教育比较与展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建权.日本精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日教育差异论文

日本:日本人很注重文化的传承,在日常的饮食起居和与人交往方面有一套礼节规范,说话的语气措词、行动举止都要合乎各自的性别和地位的角色要求;在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也都有共通的风俗习惯。日本的传统家庭教育重点在子女的社会化问题上,系统功课的学习基本委托给了学校,父母只做督促和支援。对于孩子自发的游戏,如攀树爬墙、猎奇探险等,一般也比较宽容,他们有句谚语:心爱的孩子要让他出外闯荡,这说明日本人是重视实际锻炼的。重视自立教育,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后的帮忙、烧饭;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等。重视挫折教育,重视对孩子毅力的培养,日本的小孩子走路时摔跤,父母不是主动扶他起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起来,大一点的孩子受到挫折,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在日本,小学生在冬天都穿短裤,有的孩子的腿冻得都发紫了,父母并不心疼而是支持鼓励孩子那样做。重视创新教育,日本家庭教育从小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的培养,重视教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父母都要尽量解答。从小就鼓励孩子提问题,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看法。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参观,鼓励孩子到社区图书馆看书,借阅图书,并参加各种创新性游戏,发展孩子的想像力。日本父母很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买来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组装各种各样的模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对孩子的溺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早已忘了前辈们一路走来的艰辛,只懂得坐享父辈们创造的成果,造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而造成这一切的竟然是辛苦了多年的父辈,因为父辈们体验过生活的艰辛,他们不愿孩子再像他们一样吃苦,于是就将孩子像小皇帝一样高高的捧在手心,生怕他受到半点的伤害。有些家长从小就给孩子当保姆,管完小学管中学,管完中学管大学,大学毕业还帮着找对象,结婚时给孩子买齐各种家具、电器,甚至孩子生了子女,老家儿还得给看着,这保姆哪天才到头呢?什么时候老家儿死了才算完事,这样做的结果只是造就了一代无能的人。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往往受到太多的呵护与钟爱。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应该是一种理性行为,一旦重“情”轻“理”,家庭教育就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当今中小学生普遍“只知受爱,不知爱人”,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学习怕吃苦,知难而退等现象相当严重。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也应该是教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一个孩子连起码的生存能力都没有谈何在社会上立足呢。对此,我们希望家长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二.望子成龙心切.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那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取得一翻成就呢?据调查显示,90%左右的家长期望孩子能上大学并成为有用人才,而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随着孩子不良表现的屡次出现,家长因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而逐渐变得“失望”。孩子小时候“众星捧月”,一旦大了,出现了问题,家长则大声训斥、批评,甚至采取更极端的教育行为。 他们只允许子女在家学习,不许他们参加课外活动,或盲目请家教,花高价“买”学上,这种教育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望子成龙”中只注重学习成绩,有自来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原因,也有来自家庭教育中成才观的偏误。人才的成长不但要开发智力提高智商,而且要有品德培育提升情商。面对新形势下的育才理念和人才需求,我们的家庭就不能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匡正自己的成才观念,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三.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很多父母抱著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一下。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于他们,我们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那样的话,只会使事情越来越糟。我们应该在充分了解孩子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想出巧妙的办法来引导、教育孩子,这样既使孩子容易接受,又能顺利解决问题。中国的家庭教育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造成这种局面,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等等,要改变这中局面,不是单单靠家庭就能够做到的,更多的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教育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是无止境的。面对孩子,大人要做的事情确实还有很多很多。透过分析其他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优秀方法,我们可以进行借鉴及引用。from:edu.dayoo.com 2005年2月6日 13:51:33日本的家庭教育有如下突出特点:一、重视礼仪教育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母亲、父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二、重视对孩子的自立教育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后的帮忙、烧饭;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等。三、重视孩子抗挫折的教育日本的小孩走路时摔跤,父母不是主动扶他起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起来。大一点的孩子受到挫折,父母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在日本,小学生在冬天都穿短裤,有的孩子腿冻得都发紫了,父母并不“心疼”,而是支持鼓励孩子那样做。四、重视创新教育日本家庭教育从小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的培养,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父母都尽量解答,并从小就鼓励孩子提问题,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看法。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看书,借阅图书,玩各种创造性游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日本父母很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买来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组装各种各样的模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来源: 好孩子育儿网这里有一张表格应该也可以帮上你:这篇文章也不错,日本的家庭教育:论文加油!

夫妻发表论文

允许。两位作者合发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职称论文很多情况下都可以是数人共同发表的,一些发表国外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作者人数甚至高达十几人二十几人。我们国家的事业单位很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检测机构等等,都是事业单位。这些单位,每天都在发大量的科技论文。他们中的一些人,本职工作就是搞科研,写论文。所以,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事业单位是完全可以发论文的。

不算抄袭,但是可能会被认为是一种利用关系的行为。在提交文章的时候,应该清楚地说明论文的作者的身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免引起误解。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