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矿大陈鹏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7 14:10:20

中国矿大陈鹏论文发表

主要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相关研究领域:东北民族与疆域问题、中国社会思想史、满语言文字学讲授课程:本科生:文化人类学、民族社会学、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生: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科研情况:在《民族研究》、《史学集刊》、《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黑龙江民族丛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中国地方史纲》、点校古籍、翻译古籍各一部。项目情况:主持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东北“满洲共同体”形成之历史社会学研究——以“新满洲”为例》、吉林大学博士后基金项目各一项;参加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民委项目、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项目、吉林大学创新团队项目等10余项项目。参会情况:参加2009年7月在云南昆明举办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2007年8月参加中国民族史学会主办“中国边疆民族历史与文化研讨会”暨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多次。获奖情况:《清代东北地区库雅喇“新满洲”形成初探》2010年12月荣获“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高校行政化的法理解读与法律重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2.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的法理探源与法律重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3.高校招生权的法律性质与司法审查——对“罗彩霞事件”的行政法透视,高等教育研究,2009/09/。4.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困境及理性选择,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5.转型期政府与高校的行政法律关系及其权限边界,中国高教研究,2009/06。6.师范教育的市场危机与国家的有限干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新华文摘》2009年第3期摘要转载)。7.治理理论语境下政府与高校关系的“善治”,中国高教研究,2008/05。8.父母参与学校教育的合法性分析,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1。9.高校内部规则的价值、效力及法律调控,高校教育管理,2007/01。10.中国义务教育法制百年历程之反思,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新华文摘》2007年第5期全文转摘)。11.我国教师申诉制度浅议,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01。12.我国教师维权申诉的几个问题与建议,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13.法律视野下的教师进修培训问题,理论导刊,2007/01。14.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与教师法律关系之研究,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06/05。15.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与完善,教育研究,2006/12。16.西部农村“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社科纵横,2006/11。17.对西部农村地区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思考,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18.独立学院应然与实然发展的冲突与对策,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04。19.增强中小学教师聘任合同的规范性,中小学管理,2006/08。20.高考移民现象的合法性辨析——教育法学之视角,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04。21.高校教师资格制度的行政法审视,中国高教研究,2006/04。22.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6/07。23.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法律透视,中国高教研究,2005/01。24.教育收费失范的法律反思,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25.论高校自主权的司法审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26.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的法理学探析,教育研究,2004/09。27.论教育法的价值冲突及其选择,中国教育学刊,2004/05。28.高校教师职务评聘中的法律问题探析——对一起诉讼案的法理学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4/02。29.加入WTO对我国教育主权的影响,中国教育学刊,2003/04。30.建国初期我国扫盲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启示,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1999/02。31.90年代英国政府实施继续教育政策的基本经验,人文杂志,1999/03。32.略论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特点,理论导刊,1999/06。33.陕西镇安县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个案研究,新西部,1999/03。

陈鹏发表论文

1.高校行政化的法理解读与法律重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2.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的法理探源与法律重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3.高校招生权的法律性质与司法审查——对“罗彩霞事件”的行政法透视,高等教育研究,2009/09/。4.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困境及理性选择,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5.转型期政府与高校的行政法律关系及其权限边界,中国高教研究,2009/06。6.师范教育的市场危机与国家的有限干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新华文摘》2009年第3期摘要转载)。7.治理理论语境下政府与高校关系的“善治”,中国高教研究,2008/05。8.父母参与学校教育的合法性分析,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1。9.高校内部规则的价值、效力及法律调控,高校教育管理,2007/01。10.中国义务教育法制百年历程之反思,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新华文摘》2007年第5期全文转摘)。11.我国教师申诉制度浅议,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01。12.我国教师维权申诉的几个问题与建议,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13.法律视野下的教师进修培训问题,理论导刊,2007/01。14.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与教师法律关系之研究,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06/05。15.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与完善,教育研究,2006/12。16.西部农村“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社科纵横,2006/11。17.对西部农村地区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思考,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18.独立学院应然与实然发展的冲突与对策,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04。19.增强中小学教师聘任合同的规范性,中小学管理,2006/08。20.高考移民现象的合法性辨析——教育法学之视角,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04。21.高校教师资格制度的行政法审视,中国高教研究,2006/04。22.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6/07。23.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法律透视,中国高教研究,2005/01。24.教育收费失范的法律反思,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25.论高校自主权的司法审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26.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的法理学探析,教育研究,2004/09。27.论教育法的价值冲突及其选择,中国教育学刊,2004/05。28.高校教师职务评聘中的法律问题探析——对一起诉讼案的法理学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4/02。29.加入WTO对我国教育主权的影响,中国教育学刊,2003/04。30.建国初期我国扫盲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启示,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1999/02。31.90年代英国政府实施继续教育政策的基本经验,人文杂志,1999/03。32.略论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特点,理论导刊,1999/06。33.陕西镇安县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个案研究,新西部,1999/03。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陕西师范大学一同经历了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教育学院的前身教育系于1944年创办,1997年由原教育系、心理学系、教育科学研究所合并组建教育科学学院,2009年初撤销教育科学学院,建立教育学院和心理学院。教育学院现下设教育学系、课程与教学系、教育管理系和学前与特殊教育系。设置和挂靠的研究机构有: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所、西北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特殊儿童认知与行为研究中心、诱思探究教学研究所和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学院办有学术杂志《当代教师教育》和《中国艺术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副研究员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2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1人。在6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著名学者刘泽如、马师儒、郝耀东、李绵、朱勃、吴元训、张安民、谢景隆等前辈为教育学科的做出了突出贡献。教育学科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02年,教育学专业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名牌专业”;2003年和2005年,获得教育学原理和课程与教学论两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教育学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2006年,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准建立;2007年,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批准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学校将“面向当代教师教育的教育科学与认知科学研究”列为“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9年,学院开始承担“985”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任务,并成功获得全国首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教育学本科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是省级教学团队。目前,学院开设有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前教育等3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300多人。设有教育学原理、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和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硕士等1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在读硕士380多人。设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博士等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在读博士30多人。外国教育史为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教育哲学、学前教育学、公共教育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教育心理学、教学论为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外国教育史教学团队和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学院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40多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著作120余部,获厅级以上教学、科研奖20多项。郝文武教授的教育哲学研究、栗洪武教授的陕甘宁边区教育研究、陈晓端教授的教学论研究、司晓宏教授的教育管理研究、陈鹏教授的教育法研究、田建荣教授的考试研究和赵微教授的学习困难儿童教育干预研究都形成一定特色和影响。陈晓端教授入选“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库。同时举办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两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和特幼教在职教师。学院建有教育综合实验室、特殊儿童行为观察研究实验室和钢琴房、舞蹈厅、画室等,具有丰富的图书资料,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良好条件。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致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力求产出更高层次的教学科研成果,使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不断迈向新的台阶,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2011年招生专业:教育学(小学教育方向)(师范):计划招生45名。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授教育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文理兼收,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以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教育理念为基础,掌握全面系统的小学教育课程知识和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技巧,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小学课程教学艺术、小学德育、小学教育心理学、学校卫生学、教师伦理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技术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学前教育(师范):计划招生50名。本科,学制4年,修业年限 3—6 年,授教育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热爱教育工作,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够在各类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和托幼机构从事教学、研究、保教、管理和服务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以及各类儿童社会教育服务机构、儿童文化事业单位和儿童用品设计与生产部门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管理学、学前教育评价、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儿童文学、舞蹈基础、儿童音乐教育、儿童美术教育等。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计划招生40名。本科,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教育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招录本科毕业后有志于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高中毕业生,使之成为教育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和能胜任教学管理、教育行政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管理学基础、公共行政学、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教学论、教育哲学、德育原理、教育行政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等。

陈鹏,1962年8月,陕西富平人,教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教育政策与法规、职业教育研究。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新华文摘》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教育法学的理论与实践》、《公立高等学校法律关系研究》等著作10余部。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参与国务院《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陕西师大“211工程”和“九八五教师教育创新平台”等项目的论证,曾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海南大学陈瑞鹏发表论文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系属于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还可以 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98年12月。 学院设立了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应用数学系、通信工程系等四个系和一个公共计算机教育中心;现有四个本科专业、四个硕士学位点。拥有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通信工程四个综合实验室和一个公共计算机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下设22个实验分室,实验室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千多万元;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20个,具备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有教授、研究员1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工和高级实验师30人,讲师、工程师和实验师3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硕士学位43人,35岁以下的教师占45%, 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超过63%。另外,学院还聘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衍达、姚建铨教授等20多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的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学院逐渐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结构合理、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 目前,学院有各类在校学生2000余名,其中硕士生93人,本科生1500余人, 全日制成教生400余人, 是海南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 学院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校级重点学科、Internet信息检索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以Internet信息检索为基础,凝炼新的学科方向,将这一研究方向建设成为国际先进的、有国际知名度的学科分支,逐步形成了信息检索、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多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本科教学,优化课程结构。学院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工作来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获得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重点课程1门,校级优秀课程13门。 学院十分注重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成绩斐然。2000年以来,我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人事部回国优秀专家资金1项。近年来获省部级以上奖24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学术专著、出版各类教材29部,发表学术论文323篇,其中被SCI、EI收录15篇。 学院注重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人才培养喜结硕果。学院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专业设置,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办学质量明显提高。有一批本科毕业生先后考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同时,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成功大学进行本科生互换交流。学院学术气氛活跃,经常举办学术讲座,承办学术会议。我院同学参加学生科技活动蔚然成风,参加全国数学建模比赛,连获佳绩,有5人荣获一等奖,11人荣获二等奖。 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 就业分配呈良好态势,广泛分布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合资及三资企业,年底就业率达83%以上,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毕业生成为单位的骨干。为全国尤其是海南省信息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新的世纪里,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创造条件,力争早日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创造一流学院而努力奋斗。

海南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旅游学院,下面是一些信息:旅游管理专业 硕士研究生 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是管理学门类中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一个二级学科。 研究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的研究,主要运用地域分工理论、区域差异理论、空间组织理论、旅游地域系统结构优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研究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规划和管理等。 二是旅游企业管理的研究,主要以服务于旅游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为使命,重点研究旅游企业管理体制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员工考评与管理、工资薪酬管理等问题。 三是旅游信息管理的研究,主要在3S(RS、GIS、GPS)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下,重点研究旅游信息的获取、开发、利用与管理,使旅游信息更好地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服务。 四是旅游资源与环境管理的研究,主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加强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在区域旅游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旅游资源与环境的物质基础作用。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目前有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0%。指导教师中有4名已有多年指导博士或硕士研究生的经历。近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5项,发表论文220多篇,出版著作18部。根据资料以及本人经验,本人认为此学院建立时间短,教师结构尚可,科研实力不突出,所以实力比较一般。我查到了以下信息:120203 旅游管理专业方向:01 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02 旅游企业管理03 旅游信息管理04 旅游资源与环境管理考试科目: ①101 政治②201 英语③304数学四④847管理学 复试科目:旅游学概论(侧重理论)同等学力与非旅游管理专业考生加试科目:1、旅游经济学或管理信息系统2、旅游学概论(侧重实务)外省的不害怕,最关键就是你以前是什么学校的,什么专业的,英语专业学这专业有一定优势,如果你是西安外院的,我认为没什么问题。

1、海南大学旅游管理研究生好考,毕竟是二区的学校。2、是否好考和学校层次(名气)以及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因为报考生源不同。另外,是否好考也要看和什么学校比较,如果和一区的985、211重点大学比则肯定要好考,但如果和二区的其他非211大学比则未必好考。3、不管报考哪个学校的研究生,一定要自信和努力,毕竟录取是看分数。加油!

中国矿业大学发表论文

在“十五”期间,本学科紧紧围绕重点学科建设任务和目标,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注重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和提升煤炭加工与洁净利用技术体系,搭建了煤炭深度净化技术研究平台、煤和生物有机质分析与分离平台、精细煤浆燃烧与自增湿脱硫试验系统以及细粒煤炭干法分选实验系统等,创立了柱式梯级优化分选理论和潮湿细粒煤炭深度筛分理论,发明了旋流-静态微泡柱分离方法和装置,形成了柱式梯级优化分选理论与煤净化技术、细粒煤炭深度干法筛分与高效洁净分选、精细水煤浆制备与燃烧技术、超低灰煤制备工艺与技术等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同时拓展在煤共伴生矿物材料、二次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在煤炭干法分选与干法筛分技术、煤基洁净燃料、煤炭深度脱硫降灰技术、矿物加工过程模拟与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五个主要研究方向上的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更加凸现,为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和煤炭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本学科承担了“863” 国家高科技项目、“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及省部级项目39项。科研总经费8700万元。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9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项。转化科技成果项目5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近15亿元。申请专利38项,其中授权专利22项,出版专著及教材20部,发表论文720篇,被SCI、EI和ISTP检索132篇。学科以煤炭资源加工利用与洁净煤技术为特色,已成为我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尤其是煤炭加工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十五”期间,累计培养研究生273人,其中:博士67人,硕士206人。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一类优秀课程1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江苏省精品教材奖1项,形成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矿物加工工程本科及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2005年底,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通过江苏省首批省品牌专业验收。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显著提高,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做的《中国大学评价》中连续几年专业排名第一并被列A++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有1篇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论文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十五”“211工程”建设促进了学科发展和实验条件的改善,同时,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也带动了以矿物加工工程为主体的化工学科群整体发展,2003年批准应用化学博士点,并自主增设洁净煤技术与工程、矿物材料工程博士点,2005年成功申报化学工程与工艺一级硕士点,矿物材料工程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3年教育部评估所公布我校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设“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并于2006年12月通过验收。2005年又获准建设教育部“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2005年化学工艺被评为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目前,本学科拥有实验室面积10000平方米,设备价值5100万元。“十五”期间,本学科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匹兹堡能源技术中心、美国肯塔基大学、莫斯科矿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杜伊斯堡大学、多特蒙德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韩国化学研究院等四十余所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十五”期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3次,主办或协办国内学术会议8次。2002年7月,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干法选煤—洁净煤技术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和国内洁净煤技术领域的1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扩大了本学科在干法分选领域的国际影响和地位。2004年10月,成功举办第五届国际采矿科学与技术讨论会矿物加工与煤层气开采分会。“十五”期间,有39人次参加了国际学术交流或出国讲学。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或签订合作协议9项。

刚才回答了您一个问题。想弄清楚是职称用还是学术用。学术用的话可以发表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原来的老矿业学校的都可以),或者发表在《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金属与矿山》、《矿物学报》等专业期刊;如果光评职称用,可以发表在《工程建设》、《价值工程》等相关期刊上。

您好,本人也是采矿工作者。采矿方面的论文可以发表到以下期刊: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矿业安全与环保金属矿山矿冶工程煤矿机械矿业研究与开发煤矿安全煤炭学报煤炭工程煤炭科学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中国矿业有色金属中国煤炭矿山机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中国煤炭露天采矿技术河北煤炭建井技术采矿技术矿冶矿业工程江西煤炭科技煤矿爆破煤矿机电煤煤矿现代化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煤矿开采煤炭科技煤炭学报:英文版煤炭技术山东煤炭科技山西焦煤科技能源技术与管理陕西煤炭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广东有色金属学报中国煤层气有色矿山有色金属:矿山部分中国矿山工程中州煤炭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安徽理工大学学报以上比较详细了,望采纳。

中国矿业大学论文发表

大约2.5-3.5万字。经查阅中国矿业大学mba硕士论文需要大约2.5-3.5万字。MBA论文和其他论文一样,也要按要求来撰写,这里所指的要求不仅是格式内容上的,还有内容字数上的。MBA论文也就是工商管理硕士论文,MBA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每一个学员都必须完成的。

2002年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国内外科技竞赛获得3500余项奖励,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矿业大学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8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07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江苏省高校第一位;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31项、授权专利3452项(其中发明专利578项)。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 重大科研项目 “973计划”项目深部危险煤层无人采掘装备关键基础研究、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低品质煤大规模提质利用的基础研究、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863计划”项目薄煤层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部重点矿区土地退化因素调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与规律的模拟试验仪器 截至2015年10月,中国矿业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7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建成了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矿业大学还与8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 协同创新中心 序号类别名称1国家级(2011计划)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协同创新中心2省级矿山智能采掘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机构 序号类别 名称 立项时间 主管部门 1国家级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 科技部 2国家级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7年4月 科技部 3国家级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6年1月 科技部 4国家级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7月科技部5国家级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5年1月 发改委 6国家级 矿山物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011年11月 发改委 1部级 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0年8月 教育部 2部级 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3年6月 教育部 3部级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 教育部 4部级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9年4月 教育部 5部级 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0年4月 教育部 6部级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1年6月 教育部 7部级 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6年6月 教育部 8部级 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7年9月 教育部 9部级 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2009年3月 测绘局 10部级 国家能源煤矿采掘机械装备研发中心 2010年7月 能源局 11部级 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 2006年3月 环保部 12部级 矿山瓦斯粉尘灾害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2005年12月 发改委 13部级 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2005年12月 发改委 14部级 工业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3年6月 安监局 15部级页岩气重点实验室2013年8月煤炭地质总局16省级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7年9月 江苏省科技厅 17省级 江苏省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 2010年9月 江苏省科技厅 18省级 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2010年11月 江苏省科技厅 19省级 江苏省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5年7月 江苏省科技厅 20省级 江苏省物联网感知矿山工程实验室 2010年6月 江苏省科技厅 21省级 江苏省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2省级 江苏省大型钢结构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3省级 江苏省综采综掘智能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4省级江苏省煤矿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实验室 2013年12月江苏省科技厅1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 2010年6月 中国矿业大学 2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 2011年5月 中国矿业大学 3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淮海文化传媒研究院 2012年4月 中国矿业大学 4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 2010年3月 中国矿业大学 5校级 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8年9月 中国矿业大学 6校级 中澳矿业研究中心 2008年12月 中国矿业大学 7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煤炭能源政策研究中心 2011年4月 中国矿业大学 8校级 中国煤矿史研究所 2010年8月 中国矿业大学 9校级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2009年11月 中国矿业大学 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立于2009年10月。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学校与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国波鸿工业技术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日本群马大学、越南河内地矿大学等矿业、能源、环境领域的11所世界知名高校共同发起并签署《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宣言》。联盟成员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为载体,在一次能源的绿色开采、洁净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国际合作。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中德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经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和中国前驻德大使卢秋田的积极倡导,中国矿业大学与德国Bochum工业大学、DMT、DBT等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施罗德先生出任中心名誉主任,葛世荣校长担任理事长。中德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旨在加强中德两国在新能源、矿区生态环境、先进制造业、节能减排、煤矿安全开采技术与装备等领域合作。中澳矿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4月。该中心是中国矿业大学与西澳大学、昆士兰大学三校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中心在地质勘探、采矿与安全、选矿、煤基合成燃料、新能源、生态环境修复、矿业经济与环境法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并努力其打造成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制造为一体的产、学、研、经相结合的国际化合作平台。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联合研究中心旨在促进中美两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首批优先领域有三个,即节能建筑、清洁煤、清洁能源汽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5家单位为中方清洁煤技术联盟团队,美方团队主要包括西弗吉尼亚大学、怀俄明大学、肯塔基大学等18家单位。 学术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index 核心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 Chemical Abstract,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oal Abstracts,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EI收录率100%《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 index 核心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苏省的一级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EI收录率100%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Published by Elsevier )The journal has been indexed and/or abstracted by Ei Compendex, 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 Chemical Abstract,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oal Abstracts 图书馆藏 截至2015年10月,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藏书230万册,数字图书90万册。截止2014年底,图书馆纸质藏书累计205万册,电子图书230万册;中文数据库75个,外文数据库65个。中外文纸质期刊2800余种,中文电子期刊 10800种,外文电子期刊13160种。自建有“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矿业工程数据库”和“低碳新能源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煤炭信息研究院科技查新代理单位,CALIS成员馆之一和JALIS的苏北地区文献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多次成功举办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工程院冶金材料学部学术年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历年举办重要学术会议有: 1985年至2009年,六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2004年,混凝土与结构新进展国际会议(ICACS);2007年,第八届国际“不连续变形分析及其在采矿和土木工程的应用”(ICADD-8)(北京校区);2008年,第四届中国二次离子质谱学会议暨2008北京二次离子质谱学国际研讨会(北京校区);2009年,亚洲城市环境学会第六届国际会议(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Asia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2009年,亚洲太平洋国际煤层气会议(2009 Asia Pacific Coalbed Methane Symposium);2009年,第十届中国MBA发展论坛;2010年,第二届中国能源科学家论坛;2010年,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2011年,第二届中国测绘科学技术论坛。2015年,第七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