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发表论文积分

发布时间:2024-07-05 05:04:03

发表论文积分

论文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参评人员总的评价分数为100分,其中发表论文最高为10分(各个专业的最高分数不同)。

在参加职称参聘时,对参聘人员的各种环境进行量化,其中发表论文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参评人员总的评价分数为100分,其中发表论文最高为10分(各个专业的最高分数不同)。有关规定:(1)所有论文应为任现职以来所撰写并发表或交流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包括著作、译文、译著),以证书及原文为准。其中:国际权威检索学术刊物是指被sci、ssci、ei、istp四大国际索引所收录的国外期刊;国外期刊是指带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的国外期刊;专业焦点期刊是指依据中国科技信息探究所、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探究会提供的检索报告肯定的本专业领域刊物;国家学术刊物是指带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一般刊物包括省部级学术会议论文、论文集、《增刊》、科普类刊物;技术报告(论文)则主要是指个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某一领域的报告(论文),包括技术业务方案、规划计划、调研报告、技术规范标准、专业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等。(2)论文(著作)及其发表的刊物(会议交流论文)级别由油田公司职改办组织专家认定。(3)论文得分,应为该论文(著作)对应级别评分除以作者人数所得分数。例如: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该论文对应级别评分为7分,借使是独著,则论文得7分,借使为2人合写,那么得分应为3.5分。(4)若多篇论文发表或交流,以论文最高得分为基础分,累加其余各篇论文得分后×10%并与基础分相加即为论文总得分。例如:某参评人员共有三篇论文发表(交流),其中第一篇由2人合写并在国家学术刊物上发表,第二篇为个人独写并在一般级刊物上发表,第三篇论文为2人合写并在一般刊物上发表,则该同志第一篇论文得分为3分,第二篇论文得分为6分,第三篇论文得分为3分,那么该同志论文得分总分为6+(3+3)×10%=6.6分。(5)同篇论文在不同刊物上发表不重复加分:与获奖成果相似的论文不重复加分。工程技术研发类专业初级职称的论文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

在学校发的论文,有的学校会根据杂志的影响因子给予一定的积分和经济奖励。毕业后这些论文就没什么用了,单位评职称都是看你在入职后发表的论文,而且是要和业务相关的文章,不会看你以前的论文。不过,你要是想到高校或研究所工作,多往影响因子高的杂志上发表一些论文,找工作的时候会有一定帮助。

上面的兄弟说的很详细,其实具体分数没有一个统一值的,看一下单位的评职文件,上面有详细的分数,评职 毕业这些需要帮助的话来详聊

发表积分论文

1646年7月1日,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的莱比锡,祖父三代人均曾在萨克森 *** 供职,父亲是Friedrich Leibnütz,妈妈是Catherina Schmuck。长大后,莱布尼茨名字的拼法才改成"Leibniz",但是一般人习惯写成"Leibnitz"。晚年时期,他的签名往往写成"von Leibniz",以示贵族身份。莱布尼茨死后,他的作品才公诸于世,作者名称往往是"Freiherr [Baron] G. W. von Leibniz.",但没有人确定他是否确实有男爵的贵族头衔。

莱布尼茨的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伦理学教授,在莱布尼茨6岁时去世,留下了一个私人的图书馆。12岁时自学拉丁文,并着手学习希腊文。14岁时进入莱比锡大学念书,20岁时完成学业,专攻法律和一般大学课程。1666年他出版第一部有关於哲学方面的书籍,书名为《论组合术》(de arte binatoria)。

微积分

现在在微积分领域使用的符号仍是莱布尼茨所提出的。在高等数学和数学分析领域,莱布尼茨判别法是用来判别交错级数的收敛性的。

莱布尼茨与牛顿谁先发明微积分的争论是数学界到今天最大的公案。莱布尼茨于1684年发表第一篇微分论文,定义了微分概念,采用了微分符号dx,dy。1686年他又发表了积分论文,讨论了微分与积分,使用了积分符号∫。依据莱布尼茨的笔记本,1675年11月11日他便已完成一套完整的微分学。

然而1695年英国学者宣称:微积分的发明权属于牛顿;1699年又说: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1712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调查此案,1713年初发布公告:"确认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莱布尼茨直至去世后的几年都受到了冷遇。由于对牛顿的盲目崇拜,英国学者长期固守于牛顿的流数术,只用牛顿的流数符号,不屑采用莱布尼茨更优越的符号,以致英国的数学脱离了数学发展的时代潮流。

不过莱布尼茨对牛顿的评价很的高,在1701年柏林宫廷的一次宴会上,普鲁士国王腓特烈询问莱布尼茨对牛顿的看法,莱布尼茨说道:"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时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

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也写道:"十年前在我和最杰出的几何学家莱布尼茨的通讯中,我表明我已晓得确定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方法、作切线的方法以及类似的方法,但我在交换的信件中隐瞒了这方法,……这位最卓越的科学家在回信中写道,他也发现了一种同样的方法。他并诉述了他的方法,它与我的方法几乎没有什么不同,除了他的措词和符号而外"(但在第三版及以后再版时,这段话被删掉了)。因此,后来人们公认牛顿和莱布尼茨是各自独立地建立微积分的。

牛顿从物理学出发,运用 *** 方法研究微积分,其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造诣高于莱布尼茨。莱布尼茨则从几何问题出发,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念、得出运演算法则,其数学的严密性与系统性是牛顿所不及的。

莱布尼茨认识到好的数学符号能节省思维劳动,运用符号的技巧是数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他所创设的微积分符号远远优于牛顿的符号,这对微积分的发展有极大影响。1714至1716年间,莱布尼茨在去世前,起草了《微积分的历史和起源》一文(本文直到1846年才被发表),总结了自个创立微积分学的思路,说明了自个成就的独立性。

拓扑学

拓扑学最早称之"位相分析学"( *** ysis situs),是莱布尼茨1679年提出的,这是一门研究地形、地貌相类似的学科,当时主要研究的是出于数学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些几何问题。关于莱布尼茨对拓扑学的贡献,尚存争论。Mates引用Jacob Freudenthal1954年一篇论文里的话说:

尽管莱布尼茨以为一列点在空间中的位置是由其间距离唯一决定的--当且仅当距离发生变化时点的位置发生相应的改变--他的仰慕者尤拉,在他著名的一篇论文(1736年发表,解决了柯尼斯堡七桥问题及其推广)中,却是在"拓扑变形时点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的意义下使用"几何位置"这个名词的。他误信了莱布尼茨是这个概念的创始者。……人们经常意识不到莱布尼茨是在完全不同的意义下使用这个名词的,因此被尊为数学的这个分支领域的奠基人并不恰当。

但平野秀秋持有不同看法,他引用本华·曼德博的话说:

在 莱布尼茨海量的科学成果中探索是发人深省的享受。除了微积分以及其他已完成的研究之外,大量涉及内容广泛且极富前瞻性的研究对科学发展的推动力势不可 挡。在'填充理论'上即有例子,……在发现莱布尼茨还过去关注过几何度量的重要性之后,我对他的狂热更甚了。在"欧几里德普罗塔"中……,其使得欧几里德 公理更加严格,他陈述道,……'对直线,我有数种不同的定义。直线是曲线的一种,而曲线的任何部分都是和整体相似的,因此直线也具有这种特性;这不仅适用 于曲线,而且适用于 *** 。'这个论断今天已可以被证明。

因而分形几何(由本华·曼德博发扬光大)理论在莱布尼茨的自相似性思想和连续性原理中寻求支援:大自然没有跳跃(拉 丁语"natura non facit saltus",英语"nature does not make jumps")。当莱布尼茨在他的形而上学著作中写道,"直线是曲线的一种,其任何部分都是和整体类似的",他实际上提前两个世纪预言了拓扑学的诞生。至 于"填充理论",莱布尼茨对他的朋友Des Bosses说,"你想象一个圆,然后用三个全等的最大半径的圆填满它,后来的三个小圆又可以以同样的过程被更小的圆填充"。这个过程可以无限地继续下 去,并由此生发出了自相似性的思想。莱布尼茨对于欧氏公理的改进亦包含同样的概念。

符号思维

莱布尼茨有个明显的信仰,大量的人类推理可以被归约为某类运算,而这种运算可以解决看法上的差异:

"精炼我们的推理的唯一方式是使它们同数学一样切实,这样我们能一眼就找出我们的错误,并且在人们有争议的时候,我们可以简单的说: 让我们计算[calculemus],而无须进一步的忙乱,就能看出谁是正确的。" (发现的艺术 1685,W 51)

莱布尼茨的演算推论器,非常能让人想起符号逻辑,可以被看作使这种计算成为可行的一种方式。莱布尼茨写的备忘录(帕金森1966年翻译了它们)可以被看作是对符号逻辑的探索--所以他的演算--上路了。但是 Gerhard 和 Couturat 没有出版这些著作,直到现代形式逻辑在 1880 年代于 Frege 的概念文字 和 Charles Peirce 及他的学生的著作中形成,所以就更在乔治·布林和德·摩根在 1847 开创这种逻辑之后了。

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一部分知识,关于微积分的论文有哪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数学微积分论文的 范文 ,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初等微积分作为高等数学的一部分,属于大学数学内容。在新课程背景下,几进几出中学课本。可见初等微积分进入中学是利是弊已见分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很多在岗教师而言,还很陌生,或是理解不透彻。这样不利于这方面的教学。我将对初等微积分进入中学数学背景,作用及教学作简单研究.

关键词:微积分;背景;作用;函数

一、微积分进入高中课本的背景及必要性

在数学发展史上,自从牛顿和莱布尼茨创建微积分以来,数学中的很多问题都得以解决。微积分已成为我们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知识。其在经济、物理等领域的大量运用也使之成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但牛顿和莱布尼茨创建的微积分为“说不清”的微积分,也就是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微积分的理论依据,只是会应用。这使得很多人学不懂微积分,更不用说让中学生来学习微积分。

柯西和维尔斯特拉斯等建立了严谨的极限理论,巩固了微积分基础,这是第二代微积分,但概念和推理繁琐迂回,对高中生更是听不明白。近十年来,在大量的数学家如:张景中,陈文立,林群等的不懈努力下,第三代微积分出现了相比前两代说得清楚,对高中生而言,也更容易理解。这为其完全进入高中课本奠定了基础。从内容来看,新一轮的课改数学教材在微积分部分增加了定积分的 概念及应用(求曲边梯形面积,旋转体体积,以及在物理中的应用),可能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人教版新教材与北师大版在这方面有所不同。即利用定积分求简单旋转体体积在北师大版教材中出现了,但人教版没有。

从课标和考试大纲(参考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上看,初等微积分所占比重也是越来越重。回顾历届高考,微积分相关题型分值越来越高。但就我个人观点,初等微积分在中学数学中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全面发挥。我认为,它是学生中学数学和教师教学的一条线索,它是我们研究中学函数问题的统一 方法 ,也是联系中学与大学数学知识的纽带!

二、微积分在中学数学中的作用

1.衔接性与后继作用。微积分本是大学高等数学范畴,是大学开设的课程。让现在中学生提前学习部分微积分知识,这便为其以后升入大学学习微积分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使数学知识从小学到大学从内容上衔接得更加紧密。也不会再出现很多大学生认为的大学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没有任何作用的观点.

2.解决数学相关知识的作用。高中数学函数在整个中学数学内容中,不论从高考所占比重还是自身难度来说都应该排在首位。对学生来说永远是最难学的,得分率也相对比较低。很多学生讨厌数学就是讨厌函数,提到数学中的函数就头晕。由于应试 教育 的关系,学生又不得不学习函数,而函数思想本身也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条线索。微积分的进入对学生学习函数问题找到了统一的方法。高中阶段我们所研究的函数问题一般是以一些基本初等函数为媒介研究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当然也有应用。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函数应用问题逐渐在淡化。而初等微积分知识即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如:微积分可以求函数的单调性,最值。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画出函数的图像,其实,当函数图像画好后,几乎函数所有性质都可以解决。学生只要学好微积分便掌握了研究函数的统一方法,那么高中阶段的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所有初等函数的学习就可以统一,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学习了先进的数学思想。对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相信还可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在高中阶段,初等微积分还可以解决不等式问题,求二次曲线的切线问题,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等很多数学问题。利用微积分不仅可以使问题简化,并能使问题的研究更为深入、全面。

3.提高数学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能力。作为自然学科的数学本身已应用于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领域。而作为中学数学,它对中学 其它 学科的推动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如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也离不开数学。在高中阶段往往会因为数学的教学进度而影响其它学科的进度。如地理中要学习地球的经度,纬度等知识就需要先学习数学中球体相关知识和解三角形相关知识。当微积分进入中学数学后,数学这个学科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特别像物理中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瞬时速度,加速度等问题利用微积分的导数求解起来更加简单,容易理解。新课程人教版数学教材选修2-2中专门加入了利用定积分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一节。另外,微积分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也进入中学课本。可见,微积分进入中学教材,对促进学科间知识的整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国际上一些教材对微积分知识的处理

以苏联中学为例,苏联中小学为十年制,从九年级(1)(相当于我国高中一年级)中讲了数学归纳法和排列组合以后,就介绍无穷数列和极限。然后介绍函数极限和导数,所有这些都在讲解三角函数,幂函数,指数、对数函数之前。随即介绍导数在近似计算,几何(求切线)和在物理中的应用(研究速度,加速度)以及导数在研究函数问题中得应用(求函数极值,最值,单调性等)。到九年级末及十年级(2)再讲三角函数, 利用导数可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然后介绍不定积分和定积分。接着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一章介绍指数函数的导函数,再利用反函数求得对数函数的导函数。在十年级(3)中利用微积分知识研究几何问题,用积分推导锥体,球体等的体积公式。还把球的表面积定义为球的体积V(R)对R的导数,从而立即求得球的表面积公式。可见,苏联课本中及早分散引入导数及积分的概念和计算,而不是到最后整块讲解。这样处理,可以使微积分知识结合研究函数问题,几何问题以及研究物理问题中都得到应用。

当然,还有比如台湾中学教材对微积分处理和我过现行教材区别不大,就不再介绍。而上诉对微积分的处理情况是一种在欧洲中学教材中较普遍的处理方式。其优点主要就是充分发挥了微积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使中学数学知识更加连贯,更加易懂!

摘 要:微积分是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重要数学基础课,第一堂课是上好微积分的关键。通过三个方面就如何上好微积分绪论课做些探讨。

关键词:微积分;起源;内容;方法

微积分是门基础课,这门课的学习直接影响到今后专业课的学习,而绪论课对这门课的学习有着引导的作用,在整门课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绪论课应包含下面几个部分的内容:

一、微积分起源的介绍

微积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微分与积分。微积分的创立源于处理17世纪的科学问题。先引入微积分学的创始人之一费马研究的一个问题:假设一个小球正向地面落去,求下落后第5秒时小球的速度?若是匀速运动,则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然而这里的速度是非均匀的,那能不能把非均匀速度近似看成均匀速度?用什么方法?这就是微分学问题,再引入古希腊人研究的面积问题:计算抛物线y=x2与坐标轴x轴在0≤x≤1间所围成的面积。能不能将面积切割成n个小面积,再将小面积用小矩形来代替,由n个小矩形的面积得到所求面积?这里所用的方法就是积分问题。很早以前就有人研究过微分与积分,而微积分的系统发展是在17世纪开始的,从此逐渐形成了一门系统完整且逻辑严密的学科。微积分通常认为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创立的。这一系统发展关键在于认识到微分和积分这两个过程实际上是彼此互逆地联系着。

介绍提及的人物牛顿和莱布尼茨的相关轶事,例如创建微积分优先权的争论。牛顿于1665~1687年把研究出的微积分相关结果告诉了他的朋友,并将短文《分析学》送给了巴罗,但期间没有正式公开发表过微积分方面的工作。莱布尼茨于1672年访问巴黎,1673年访问伦敦时,和一些知道牛顿工作的人通信。1684年莱布尼茨正式公开发表关于微积分的著作。于是有人怀疑莱布尼茨知道牛顿具体的工作内容,莱布尼茨被指责为剽窃者。在两个人死了很久后,调查证明:牛顿很多工作是在莱布尼茨前做的,但是莱布尼茨是微积分思想的独立发明者。

二、介绍微积分内容及方法

微积分学研究的对象是函数,极限是最主要的推理方法,它是微积分学的基础。微积分内容有四类:一是已知物体移动的距离是时间的函数,怎样由距离得到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反过来,已知物体的加速度是时间的函数,怎样求速度和距离。二是求曲线的切线。三是求函数的最大最小值问题。四是求曲线的长度、平面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的重心。

三、为什么要学习高等数学

微积分在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生命科学等方面都有应用,是各门学科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学好微积分,可以增加语言的严密性、精确性,可以从中锻炼人的 理性思维 ,并感受到美的艺术。例如黄金分割,无理数的■与π的表达式:

微积分的绪论课是整个教学的第一课,绪论教学能使学生对这门课有个快速大致的认识与了解,好的绪论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前言

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等数学作为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其他各个领域及学科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微积分教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大课题。

一、我国微积分教学改革的现状

目前的数学实验中,微积分教学改革的现状中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首先,优秀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在微积分教学中,重视的是教育大众化的人才,而一些顶尖的、优秀的人才的培养却重视不够。

其次,过度应试化。过度重视应试教育在微积分教学中越来越明显,轻能力重考试已成为一种倾向。

再次,学生差异大,素质下降。学生人数的激增带来学生差异的强化,面对这一情况,如何规划班级,如何区别对待学生是微积分教学面临的问题。

二、微积分课改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微积分教学的改革成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微积分教学的改革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种必然。

(1)社会高度发展提出的要求

微积分作为高等数学的一部分,对技术文明的推动有重要作用,许多数学细想和数学的建树都离不开微积分。可以说,微积分在推进数学思想,推进社会进步,推进科学发展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人类思维的伟大成果,不仅是高等数学。而且是其他行业,其他专业,在不同范围和不同程度上对微积分的认识都是必要的。设想一下,如果取消对微积分的学习,那么技能的进步只是一句空谈,社会不会发展,智慧不会被充分开掘。所以,微积分教学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2)科技的发展提出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军事、贸易等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经济,如果没有科技的推进,则会落后于他人。如何促进科学的发展呢?微积分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科学提供了精密的数学思想,也为科学的提供了理论支撑,它不但改变了数学面貌,还是其他学科的工具和方法,微积分在自然学科的各个方面都有运用。随着科技发展的时代,提高微积分教学的质量是势在必行的。

(3)人类思维发展的需要

微积分中蕴藏着很多重要思想,比如辩证的思想,常量与变量,孤立与发展,静止变化,有限与无限等,还有“直”与“曲”,“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其实。哲学最处就是与数学密切相关的,所以,数学,尤其是微积分思想充满了逻辑与辩证,微积分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理论的学习,更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因此,微积分教学的完善有利于培养人类思维,使人类思维获得一个飞跃,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微积分课改的内容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的修改,微积分教学重新设计了课程内容、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等,以学生为主体,更直观形象,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革新。全面促进了微积分教学的改革。

1、课程基本理念的改革

微积分教学的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过去是偏重理论,现在则要注重应用激发初学者的学习兴趣,尽早把握微积分的基础知识,把抽象难懂的微积分理论转变为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的微积分教学方式,比如说,极限是微积分知识中的难点,极限概念、运动、辩证思想等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不容易理解,从而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理论严谨,逻辑性很强,学生上手难。微积分教学大纲的修订也体现出教学理念的更新,新的微积分教学中,适当降低了难点知识。重视对微积分本质的认识,以直观、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微积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回归到自身,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生活价值的培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基础。

2、课程内容的改革

根据《标准》大纲的修订,微积分教学首先是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的精简、增加、删改。修订后的教学内容比原来的教学大纲更精练,更科学。比如,原来12学时的“极限”在修订大纲中被大面积的删减。并在修订大纲中,引入导数这一很有判断意义的概念,因为导数是微积分初步了解的第一个概念,对导数概念的理解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且,修订的课本内容中,对导数的讲解时直观形象的,应用性很强,又有许多实例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因此,微积分教学的新课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了概念的理解难度。

3、课程设计的改革

原来的课程是从极限、连续、导数、导数应用,再到不定积分、定积分这样的次序设计的,并在“导数和微分”的前面一章给“极限”设计了许多定义,以及对“极限”的求法和运算做了讲解。修订后的大纲对课程设计做了调整,尤其是微积分讲解的路线,发生了变化,从瞬间速度,变化率,导数、导数应用再到定积分。对人文社科方面的高校微积分课程的设置,则多数是作为选修课来处理的,并与生活十分贴近,应用性很强,使非数学专业也对数学有一定的基础了解和学习兴趣。

4、教学方法的革新

(1)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生活中也取得有效地运用。微积分耶是高等数学的一个方面,因此,在微积分教学中引入数学思想方法是科学的。其中,数学分析,也叫微积分,是17世纪出现的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不仅在17世纪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今天,这种思想方法在成功解决无限过程的运算方面,即极限运算有很大的帮助。数学思想的运用已成为各国比较重视一项革新项目。

(3)加强实例分析和应用性。数学是一种逻辑推理。但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也最终给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的教学不能和现实相脱离。修订后的微积分教学大纲明显注重了实际应用性。即使是书上一个很简单的概念,也时刻穿插一些实用性的图片,在习题的练习中,也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不是空中楼阁。比如说,用指数函数来看银行存款和人口问题,还有对数函数中涉及放射性、分贝、地震级的问题。微积分数学应用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5、教学工具的革新。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微积分教学中的应用,对很好的实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很有意义,例如,作为重点和难点的“极限”概念和理论一直是教学中难以攻克的,因为它的抽象,所以老师再怎么讲解也难免有学生不理解,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可用直观形象的动画来表现比如“无限逼近”的理论,给学生一个直观、感性的认知,还可运用多媒体设计可变参数的动画,让学生积极参与,自己动手设计,加深理解。又如导数概念的理解需要借助曲线来表现其某个点在某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画具有艺术性的示意图,设计动画,让学生在动画中领悟微积分的实质和导数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要遵循学科本身的规律,反复渗透,循序渐进,结合教材,积极引导。

四、小结

我有那么多的想法,如果那些比我更敏锐的人有一天深入其中,把他们绝妙的见解同我的努力结合起来,这些想法或许有些用处。——莱布尼茨(一)德国的莱布尼茨(G.W.Ieibnlz,公元1646~1716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万能大师”。数学和哲学,是莱布尼茨显示其杰出天才的诸多领域之一。他在法律、管理、历史、文学、逻辑等方面都作出过卓越贡献,因其在这些领域显赫的成就,人们永远纪念他。用“全才”这个词形容莱布尼茨,可以说并不夸张。1646年7月1日,莱布尼茨出生于德国莱比锡。他的祖父以上三代人均曾在萨克森政府供职;他的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伦理学教授。莱布尼茨的少年时代是在官宦家庭以及浓厚的学术气氛中度过的。莱布尼茨在6岁时失去父亲,但他父亲对历史的钟爱已经感染了他。虽然考进莱比锡学校,但他主要是靠在父亲的藏书室里阅读自学的。8岁时他开始学习拉丁文,12岁时学希腊文,从而广博地阅读了许多古典的历史、文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13岁时,莱布尼茨对中学的逻辑学课程特别感兴趣,不顾老师的劝阻,他试图改进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范畴。1661年,15岁的莱布尼茨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专业。他跟上了标准的二年级人文学科的课程,其中包括哲学、修辞学、文学、历史、数学、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莱文。1663年,17岁的莱布尼茨因其一篇出色的哲学论文《论个体原则方面的形而上学争论——关于“作为整体的有机体”的学说》,获得学士学位。莱布尼茨需在更高一级的学院,如神学院、法律学院或医学院学习才能拿到博士学位。他选择了法学。但是,法律并没有占据他全部的时间,他还广泛地阅读哲学,学习数学。例如他曾利用暑期到耶拿听韦尔的数学讲座,接触了新毕达哥拉斯主义——认为数是宇宙的基本实在,以及一些别的“异端”思想。1666年,20岁的莱布尼茨已经为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莱比锡的教员们拒绝授予他学位。他们公开的借口是他太年轻,不够成熟,实际上是因为嫉妒而恼怒——当时莱布尼茨掌握的法律知识,远比他们那些人的知识加在一起还要多!于是,莱布尼茨转到纽伦堡郊外的阿尔特多夫大学,递交了他早已准备好的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被正式授予博士学位。阿尔特多夫大学还提供他一个教授的职位,他谢绝了。他说他另有志向——他要改变过学院式生活的初衷,而决定更多地投身到外面的世界中去。1666年是牛顿创造奇迹的一年——发明了微积分和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一年也是莱布尼茨作出伟大创举的一年——在他自称为“中学生习作”的《论组合术》一书中,这个20岁的年轻人,试图创造一种普遍的方法,其间一切论证的正确性都能够归结为某种计算。同时,这也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或文字,其间的符号甚至词语会导致推理,而除了那些事实以外的谬误,只能是计算中的错误。形成和发明这种语言或数学符号是很困难的,但不借助任何字典看懂这种语言却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是莱布尼茨在20岁时所做的“万能符号”之梦——其时为17世纪60年代,而它的发扬光大则是两个世纪之后的事——19世纪40年代格拉斯曼的“符号逻辑”。莱布尼茨的思想是超越时代的!(二)1667年,21岁的莱布尼茨在德国纽伦堡加入一个炼金术士团体任秘书。通过这个团体,他结识了政界人物博因堡男爵,男爵将他推荐给迈因茨选帝侯,担任其法律顾问的助手,后来,莱布尼茨很快被提拔到上诉法院陪审法官的职位,从而登上政治舞台。莱布尼茨试图重新编纂法规,希望通过使用少数几个基本法律概念,定义所有的法律概念;从很少的一套自然、正义且不容置疑的原则中,演绎出所有的具体法规,从而把法规整理好。他想把自然法规结为一个体系,为此他发表了《法学教学新法》。1669年,通过阅读英国皇家学会《会刊》,莱布尼茨了解到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正在与别人讨论有关“碰撞”问题,促使他开始思考力和能量等自然科学问题。1671年莱布尼茨写出《物理学新假说》一书,包括献给英国皇家学会的“具体运动原理”和献给巴黎科学院的“抽象运动原理”。从1671年开始,莱布尼茨利用外交活动广泛开展同外界的联系,而通信为其获取外界情况、与别人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从这年开始,他与英国皇家学会秘书奥顿伯格和巴黎科学院的著名学者们进行书信往来长达数十年之久。1671~1672年,莱布尼茨受迈因茨选帝侯之托,着手准备制止法国进攻德国的计划。1672年,他作为一名外交官出使巴黎,拟游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放弃进攻,却始终未能与法王见面,这次外交活动以失败告终。但是,在1672~1676年留居巴黎期间,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莱布尼茨,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当时巴黎是欧洲的科学文化中心。莱布尼茨学习法语,结识了科学界、哲学界许多著名人士,使他的思想和行动开始越出德国走向世界。例如,1673年1月,为了促使英国和荷兰之间和解,他前往伦敦斡旋未果,但他趁机与英国学术界知名学者建立了联系,见到了已通信3年的奥顿伯格,结识了胡克、玻意耳等人。1673年3月他回到巴黎,4月即被推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又如,1676年10月,他在荷兰见到了列文虎克。列文虎克使用显微镜第一次观察了细菌、原生动物和精子,这些对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曾产生影响。莱布尼茨对自然科学日益感兴趣。他一生中的许多科学成就和科学思想,都是在这一时期获得和萌发的。早在1671~1672年间,莱布尼茨就着手设计和创造一种机械计算机——能够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1673年他到伦敦,随身携带的木制计算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自己也为这一发明深感自豪。1674年,莱布尼茨在生物学家马略特的帮助下,制成一架计算机,并将之呈交巴黎科学院验收,后来他还当众做演示。莱布尼茨设计的这种新型计算机,其用于加法和减法的固定部分,沿用的是帕斯卡加法器,但乘法器和除法器,特别是两排齿轮(被乘数轮和乘数轮)则是莱布尼茨首创的。这架计算机中的许多装置后来成为技术的标准,那些齿轮被称为“莱布尼茨轮”。莱布尼茨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指出:“这是十分有价值的。把计算交给机器去做,可以使优秀人才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他还预言:“我所说的关于该机器的建造和未来的应用,将来一定会更完善,并且,我相信对于将来能见到它的人,会看得更清楚。”(三)1676年底,30岁的莱布尼茨离开在此已经生活了5年的法国巴黎,转道英国伦敦回到德国汉诺威,担任不伦瑞克公爵府的法律顾问兼图书馆馆长。从此,他以汉诺威为永久居住地达40年,直至1716年70岁时去世。在汉诺威定居后,莱布尼茨广泛地研究了哲学和各种科学与技术问题。他的哲学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他也从事多方面的学术文化和社会政治活动。不久他就成为宫庭议员,在社会上开始声名显赫,生活也由此而富裕。1682年,莱布尼茨与门克创办拉丁文科学杂志《教师学报》(又译做《学术记事》)。他的数学、哲学文章大都刊登在该杂志上。1679年3月15日,莱布尼茨题为“二进位算术”的论文,对二进位制进行了相当充分的讨论,并与十进位制进行了充分的比较。他不仅完整地解决了二进制的表示问题,而且给出了正确的二进位制加法与乘法规则。16年后,1695年5月,鲁道夫·奥古斯特大公在与莱布尼茨的一次谈话中,对他的二进位制非常感兴趣,认为“一切数都可以由0与1创造出来”这一点,为基督教《圣经》所讲的创世纪提供了依据。莱布尼茨利用大公的这一想法争取人们关注他的二进位制。1697年,他在致大公的信中,将他设计的象征二进位制的纪念章图案当作新年礼品奉献给大公。纪念章的正面是大公图像,背面是象征创世纪的故事——水面上笼罩着一片黑暗,顶部太阳光芒四射,中间排列着二进位制和十进位制数字对照表,两侧是加法与乘法的实例。1701年,莱布尼茨将自己关于二进位制的论文送交法国巴黎科学院,但要求暂时不要发表。两年后,他将修改补充后的论文再次给巴黎科学院,并要求公开发表,于是,在1703年,二进位制公之于众。莱布尼茨发明了十进制的计算机,又发明了二进制,但他却没有把二进位制用于计算机,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一个二进位制的机器会增加技术上的困难。只有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才得以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那种认为莱布尼茨是为计算机而发明二进制的说法,是违背历史事实的。(四)1684年,38岁的莱布尼茨在他创办的《教师学报》上第一次发表他的微分学论文,比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早了3年时间,这使得该文成为世界上最早公开出版的微积分文献。莱布尼茨的微分学论文全文仅6页纸,但题目却很长,一般简译为《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其中含有现代微分符号和基本微分法则,给出极值的条件dy=0及拐点的条件d2y=0等重要结果。1686年,40岁的莱布尼茨又在同一杂志上第一次发表他的积分学论文《深奥的几何与不可分量和无限的分析》,同样首次在印刷品中出现沿用至今的积分符号。在这篇论文中,他还用积分表示了超越曲线的例子,如∫a2±x2dx 。1年以后,即1687年,44岁的牛顿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首次公布了他的微积分方法——流数法,在此处,牛顿加有这样一段评注:“10年前,我在给学问渊博的数学家莱布尼茨的信中曾指出:我发现了一种方法,可用以求极大值与极小值、作切线及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而且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无理数。这位名人回信说他也发现了类似的方法,并把他的方法写给我看了。他的方法与我的大同小异,除了用语、符号、算式和量的产生方式外,没有实质性区别。”莱布尼茨也高度评价牛顿的数学成就。1701年,在柏林王宫的一次宴会上,当普鲁士王后问到对牛顿的评价时,莱布尼茨说:“纵观有史以来的全部数学,牛顿做了一多半的工作。”但是,由于瑞士数学家法蒂奥德迪耶于1699年向皇家学会递交一篇论文,其中肯定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者,而莱布尼茨可能是剽窃,这就引发了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关于微积分的优先权之争。出于狭隘的民族偏见,英国数学家迟迟不肯接受莱布尼茨优良的符号系统,拘泥于牛顿的流数术,因而在微积分学之后的进展中相对地落后了。而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很快就接受了莱布尼茨的优越符号,在伯努利家族、欧拉、达朗贝尔、拉格朗日、拉普拉斯等人的努力下很快取得了丰硕成果,引导了近代数学的发展。1700年前后,莱布尼茨热衷于组织科研团体的工作。从1695年起,他就一直为在柏林建立科学院而四处奔波,为此1698年他亲往柏林;1700年,莱布尼茨应召做柏林普鲁士王后的家庭教师,这时他建立科学院的宿愿终于实现,并且成为柏林科学院的首任院长。其后10多年间,他又奔走于奥地利、俄国,鼓吹建立科学院,这些主张在他生前未果,但后来维也纳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先后建立起来。传说莱布尼茨还曾写信,建议康熙皇帝在北京建立科学院。不过,莱希尼茨为他的雇主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如为不伦瑞克家族追寻和编写家谱,以证明这个家族对欧洲王权有继承的权利,但这个家族在通婚史上的混乱不堪,以至于万能的莱布尼茨也无法使它“天衣无缝”。在为此项工作的调查过程中,莱布尼茨经常坐在颠簸透风、格格作响的破旧马车里,忽此忽彼地奔跑在17世纪欧洲的牛车道上。然而,他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连续不断地思考、阅读,甚至写作。他遗留下来的学术著作手稿,纸张大小不一,质量不等,但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五)莱布尼茨是名副其实的“万能大师”。在化学方面,1677年他写成了《磷发现史》;在物理学方面,除1671年的《物理学新假说》外,他的学术成果还有1684年关于材料力学的论文《固体受力的新分析证明》、1686年在力的量度方面的论文《关于笛卡儿和其他人在自然定律方面的显著错误的简短证明》;在地质学方面,他于1693年出版了《原始地球》一书等。在生命的最后20多年间,莱布尼茨把兴趣转向了哲学,并以此作为主要精神寄托。他同他的弟子沃尔夫所创立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极大地影响了德国哲学的发展。莱布尼茨在哲学史上,与亚里士多德齐名。他提出的“单子论”,是唯心主义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其中含有一些辩证法的因素,如认为单子是一与多的统一,单子是本身具有能动性的实体。他把真理分为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既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他的哲学著作《形而上学谈话》、《人类理智新论》、《神正论》、《单子论》、《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和神恩的原则》等,是欧洲哲学两大派别——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对峙中,理性主义的重要代表。费尔巴哈曾说:“近代哲学领域继笛卡儿和斯宾诺莎之后,内容最为丰富的哲学乃是莱布尼茨。”莱布尼茨开创了德国的自然哲学,他影响了康德、黑格尔乃至20世纪的罗素。同牛顿一样,莱布尼茨终生未婚。同牛顿不同的是,莱布尼茨从未在大学执教,他平时也从不进教堂,他于1716年11月14日70岁时,因痛风和胆结石去世,教士以此为借口不予理睬,宫庭也不过问,无人前往吊 。与牛顿死后厚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形成鲜明对照,莱布尼茨下葬于一个无名墓地,仅仅是他的私人秘书和带着铁锹的工人前往。不过,他死后七八十年,人们于1793年在汉诺威为他建立了纪念碑;于1883年在莱比锡的一个教堂附近为他竖起了一座立式个人雕像;1983年,人们在汉诺威照原样重修了被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莱布尼茨故居”供后人瞻仰。莱布尼茨那样地认真思考他发表过的文章和尚未发表手稿中所有的问题,对常人来说,似乎不可思议。据说,作为一个对骨相学家和解剖学家感兴趣的研究题目,莱布尼茨的头颅骨曾被掘出测量过,人们发现其竟然比正常成人的头颅骨要小。虽然不知这一说法可靠与否,但这或许有些道理。(摘自大众科技报 王渝生)

论文发表积分

论文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参评人员总的评价分数为100分,其中发表论文最高为10分(各个专业的最高分数不同)。

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希望能帮到您。。知道财富值获取途径:------------------------------xuan2009pengyo整理该财富值可以通过在知道上的优质贡献来获取财富值,其中回答被采纳是获得财富值的主要途径,每个回答被采纳财富值+20+悬赏分。 此财富可用于提问悬赏、兑换商品和抽奖活动。赚取百度知道的经验值、财富值,按以下要点操作:1、每天登陆,经验值+2,达到升级分后,加财富值;2、按系统提示完成任务,或系统奖励“知道彩蛋”时点击领取财富值;3、回答别人提出问题+2经验值,被认定为最佳答案+20财富值和悬赏分;4、提问题后及时答谢对方,否则扣分;5、参加投票问题投票+1,每天20个经验值,自己的回答参加投票,被认可+20财富值;6、加入团队回答问题等。****获取知道财富的最主要的还是多回答问题、多回答高悬赏的问题,多做任务,多获得采纳。。文库财富值获取途径:-----------------------------------------xuan2009pengyo整理该财富是通过你分享文档被别人下载获取,文档被下载的次数越多,你获得的文库财富值就越多! 此财富用于下载收费的的文档。 赚取百度文库的经验值、财富值,按以下要点操作:1、注册的文库新用户经验值+20分,财富值+10分;2、每天登录经验值+2分;3、上传文档成功,每篇财富值+2分;4、每天评价5个文档,可得5个财富值(在页面右上方有5颗星,点击评价档次的星星,即完成评价,每天不能重复评价一篇);5、每天评价5个文集(文辑),也可得5个财富值;6、自己上传的文档被下载,一次财富值+1分 上传文档很难通过的,最好获得文库财富值的方法是第二种! 百科财富值获取途径:---------------------------xuan2009pengyo整理1.新用户首次登陆:财富值+202.创建词条:财富值+3,每日最多可获得150分。3.编辑词条:+1或5 赚取百度百科的经验值、财富值,按以下要点操作:1、按系统提示完成任务;2、发表词条;3、每天登陆+2经验值;4、编辑词条。但是想获得采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下面给你些建议。。。祝你成功。。1.见到介绍某物或某景的问题,就输如关键字,搜索就OK了!2.要有礼貌,在回答的开头加一个“你好”,结尾上加一个“谢谢”,不过要注意语句通顺,不要太做作了。 3.遇到询问你对某事的看法时,要写长,越长越好!提问的人一般都是喜欢长篇大论的。 4.留意零回答问题,提那种问题的人一般都很急,只要你答到一点,可能提那种问题的人很急切就采纳你的答案。 5.回答问题不要离题,不能总是一看标题就回答,内容补充都不看,那样提问题的是不会采纳的! 6.回答时回答的越早越好,那样遇到投票就有优势。很容易就投票成功。 7.快点得到积分,等级高了就有威信,采纳率就高了。还可能会追加呢!那还不好吗? 8.别违规,多看看知道关于回答原则。 9.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分类去回答,这样采纳率就高。 xuan2009pengyo整理 10,注意回答问题的数量,要不停地回答问题,尽量多的回答问题,这是你得分的基础。 11,注意回答问题的质量,在回答数量多的前提下,回答尽量贴近主题,要告诉别人他最想知道的东西。否则就是罐水了。 12,注意回答问题的速度,通常提问者提了问题,总希望马上得到答案,如果你在第一时间里,给出了合适的答案,通常被采用的机会就比较大。 13,不放过每一天都必拿的的分数,如下: xuan2009pengyo整理每天首次登录:加5分。 每天回答问题:最多加20分。 每天参加投票:最多加20分。 每天登录百度百科:最多加5分 就是说,你每天有50分是必拿的,不要放过这个机会。 14,善于利用搜索来找到答案,其实,很多朋友的问题在百度知道里早已有了,你只要搜一下,复制粘贴就行了,正所谓:用百度搜索解决百度知道!不过在引用时,为了尊重别人的劳动,记得署名来源。 15,不必一味追求高分问题,一般分数越高,回答的人也越多,但是答案多了,提问者也可能会没了方向,不知如何选择。除非你对该问题有绝对的把握,不然,别去碰运气,与其滥竽充数,不如扎扎实实慢慢积累。 16,暴冷门,偶尔看看一些零回答的问题,由于一直没有回答,提问者可能比较失望,此时,你赋以关心或提供建议,即使没有提供真正的答案,很可能也会被采纳,因为问题的采纳完全是随个人意愿而行的。 xuan2009pengyo整理17,有备无患,才能百战不殆,平时多收集一些资料,各方面的都行,只要是自己认为好的,就拿来说不定哪天就派上用场了。 九,反其道而行之,若自己有一些非常好的资料,可以反过来通过答案来寻找问题,例如:我有一篇什么是CMOS的文章,那么在知道最上面的搜索框里,输入“CMOS”,然后搜索,找“待解决的问题”,往往会有人提此类问题,马上将答案贴上去,通常被采纳的机会比较大。 友情提示:一个答案不宜回答太多的问题,尤其是带有网址的,会被系统误认为是滥发广告,从而被封三天!切记! 18,千万不要作弊,不要违反规则,不要自问自答,否则你的努力将前功尽弃,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也是自己增长知识的机会,学会礼貌、尊重、耐心、细致,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你会收益非浅。 总之,不必急于求成,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不要为了分数而疲于奔命,身体的健康是最主要的,分数的高低有时并不能代表你的知识掌握程度,充其量只代表你在百度知道里非常活跃罢了。 19.以真诚的态度,为有求于百度的朋友排忧解难,认真回答,积善行德。 这也是做人的准则。 注: xuan2009pengyo整理 误区1:回答问题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 误区2:回答采纳率低就是废物。不是这样的,等级还低,你不受重视而已,刚开始不要太心急

在参加职称参聘时,对参聘人员的各种环境进行量化,其中发表论文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参评人员总的评价分数为100分,其中发表论文最高为10分(各个专业的最高分数不同)。有关规定:(1)所有论文应为任现职以来所撰写并发表或交流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包括著作、译文、译著),以证书及原文为准。其中:国际权威检索学术刊物是指被sci、ssci、ei、istp四大国际索引所收录的国外期刊;国外期刊是指带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的国外期刊;专业焦点期刊是指依据中国科技信息探究所、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探究会提供的检索报告肯定的本专业领域刊物;国家学术刊物是指带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一般刊物包括省部级学术会议论文、论文集、《增刊》、科普类刊物;技术报告(论文)则主要是指个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某一领域的报告(论文),包括技术业务方案、规划计划、调研报告、技术规范标准、专业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等。(2)论文(著作)及其发表的刊物(会议交流论文)级别由油田公司职改办组织专家认定。(3)论文得分,应为该论文(著作)对应级别评分除以作者人数所得分数。例如: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该论文对应级别评分为7分,借使是独著,则论文得7分,借使为2人合写,那么得分应为3.5分。(4)若多篇论文发表或交流,以论文最高得分为基础分,累加其余各篇论文得分后×10%并与基础分相加即为论文总得分。例如:某参评人员共有三篇论文发表(交流),其中第一篇由2人合写并在国家学术刊物上发表,第二篇为个人独写并在一般级刊物上发表,第三篇论文为2人合写并在一般刊物上发表,则该同志第一篇论文得分为3分,第二篇论文得分为6分,第三篇论文得分为3分,那么该同志论文得分总分为6+(3+3)×10%=6.6分。(5)同篇论文在不同刊物上发表不重复加分:与获奖成果相似的论文不重复加分。工程技术研发类专业初级职称的论文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

“文库”中的财富值极有价值!可随时换取您急需的资料!一定要积文库的财富值才值。百度财富值有3种,1.“知道”中的财富值;2.“百科”中的财富值;3.“文库”中的财富值。1.“知道”中的财富值:靠在“知道”中回答问题取得。2.“百科”中的财富值:靠在“百科”中编辑百科知识取得。3.“文库”中的财富值:靠在“文库”中“评价”“文档”中的文件和“评价”“文辑”中的文件取得。“文库”中的财富值取得,即简单又易行:1.评价文档:每次评价+1财富值。每天最多 5 财富值。在文档页面上,点击鼠标移至页面右方的星星即可对文档进行评价。2.评价文辑:每次评价+1财富值。每天最多 5 财富值。在文辑页面上,将鼠标移至页面下方的星星上,点击星星即可评价。建议:多注册几个用户名,每天反复使用。坚持数日,必有好处!

发表微积分论文

自发明解析几何以后,变量就登上了数学的舞台。函数概念提出以后,描述物体运动规律便有了相应的数学方法。然而在处理变量规律这个问题上,当时的科学家并没有找到强有力的方法,这极大地阻碍了科学研究。然而自牛顿和莱布尼茨两位科学大师创立微积分这一强有力的工具之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一场属于数学的盛宴便开始了。 背景 关于“无穷”的思想,无论在古代西方还是中国,都有萌芽。“割圆术”就是这一思想的提现,阿基米德利用圆内正96边形得到圆周率π的值在223/71到22/7之间,而我国魏晋时期的著名数学家更是以惊人的圆内正3072边形将π的值精确到了3.1416。这些方法都体现了“无限分割之后再无限求和”的微积分数学思想。然而限于低下的生产实践水平,这些思想难以进一步发展完善。 时间很快到了16世纪,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水平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数学问题,例如如何求时候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如何计算曲边三角形的面积。进入17世纪之后,科学家们的注意力逐渐聚焦到了四大类问题上:1.已知物体的位移-时间关系函数,求其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反过来,已知物体的加速度-时间函数,求速度与位移。2.求已知曲线的切线。3.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4.求曲线长、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的重心位置、物体(比如行星)作用于另一物体上的引力等。在这些问题的探索中,笛卡尔、巴罗(牛顿在剑桥大学的老师,微积分早期先驱之一)、开普勒、卡瓦列里(意大利数学家,“祖暅原理”的西方发现者)等科学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然而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大量知识和方法的积累下,一门崭新的学科已经呼之欲出了。 巨人与大师:牛顿和莱布尼茨 牛顿(1642-1727)出生于一个纯粹的农民家庭,父亲早亡之后母亲又迫于生计改嫁给一个牧师,之后牛顿便和祖母一起生活。残酷的家庭处境造成了牛顿沉默寡言又倔强的性格。中学时代的牛顿成绩并不出众但好奇心和求知欲都相当旺盛,慧眼识人的中学校长和牛顿的叔父都十分鼓励牛顿去读大学,于是牛顿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开始了他的科学巨人之路。 根据记载,牛顿对微积分问题的研究开始于1664年,此时他十分认真地研读了笛卡尔的巨著《几何学》,并且对书中求曲线切线的方法十分着迷,求知欲旺盛的牛顿迫切寻求一种更有效更一般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思索了两年之后,在1666年10月,牛顿撰写了数学史上第一遍微积分论文《流数短论》,历史性地提出了“流数”这一概念。牛顿将“流数”对应与速度,即位移函数对时间的微商,然后又以速度对时间的微商来作为加速度。深思熟虑三年之后,牛顿又完成了第二篇论文《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分析学》,此文给出了因变量对自变量求瞬时变化率的一般方法,而且还证明了面积可以通过求变化率的逆过程得到,这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微积分基本定理(即牛顿-莱布尼茨公式)。1671年,牛顿在第三篇论文《流数术与无穷级数》中完善了第一篇论文的内容,使得论述与方法都更加清晰。又过了5年,牛顿写出了他最成熟的微积分论文《曲线求积论》,进一步完善了对流数的理解并清晰叙述了微积分基本定理,还给出了他自己发明的一系列记号。 至此,一代巨人完成了创立微积分的伟大壮举。然而由于自己保守内敛的性格,牛顿长期没有公开发表自己的论文,仅为他少数好友所知。直到1687年,在好友哈雷的鼓励与要求之下,牛顿才出版了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直到这时,牛顿关于微积分的工作才公诸于世。正是牛顿的迟疑,引发了牛顿和莱布尼茨谁才是“微积分之父”的百年之争,更是造成了英国科学界和欧洲大陆科学界的长期分隔。 莱布尼茨(1646-1716)出生于德国莱比锡,他的研究领域遍及数学、物理、哲学、历史、生物学、机械、神学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天才和全才。同时,莱布尼茨也是中国文化的狂热信徒。在莱布尼茨的时代,德国相对于英国,无论是科学教育还是科学发展水平,都很落后。 1672年,莱布尼茨来到了巴黎,在惠更斯的鼓励下开始研究起了数学。一年之后,莱布尼茨访问了伦敦,得到了一本巴罗的《几何讲义》,并从一些数学家那里听闻了牛顿的一些工作。回到巴黎之后,若有所思的莱布尼茨大量研究了帕斯卡、笛卡尔、卡瓦列里等人的著作。早于牛顿三年,他公开发表了历史上第一篇微积分论文,仿佛为了印证论文的划时代意义,莱布尼茨取了一个非常长的名字:《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它也适用于分式和无理量,以及这种新方法的奇妙类型的计算》。在这篇论文中,莱布尼茨给出了接近于现代的微分符号和法则。在1677年的一篇手稿中,莱布尼茨也粗略地给出了微积分基本定理的表述。9年之后,莱布尼茨又发表了《深奥的几何与不可分量及无限的分析》一文,再次论述了积分和微分的关系。 同时,莱布尼茨非常热衷于寻求简单的记号符号以便于简化计算,如今的微积分符号大部分出自莱布尼茨之手。 牛顿对微积分的研究更早,但莱布尼茨发表成果更早,但一场争论已经不可避免。孤悬海外的英国为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几乎断绝了和欧洲大陆的来往,造成了英国数学乃至科学落后的局面。 然而无论是牛顿还是莱布尼茨,对“无穷小”这一概念的描述和使用都是含糊不清的,时而看做不确定量,时而又当成定性的“0”,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微积分理论都饱受批评和质疑。 分析的严格化 微积分的横空出世,迅速催生了一系列崭新的数学分支,如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函数论,变分分析等。数学界属于分析的时代悄然来临,然而微积分理论的严格化仍是摆在无数数学家面前的一大难题。 第一个在这方面做出大胆尝试的数学家是波尔查诺(1781-1848),他给出了连续函数定义的现代表述,同时他也指出:dy/dx只是一个记号,并不应理解为比值。 而贡献最大的当属柯西(1789-1857)无疑。1821年,柯西连续出版了《分析教程》、《无穷小计算讲义》、《无穷小计算在几何中的应用》这三本重要著作,给出了微积分的一系列严格定义。首先,他把无穷小量看做极限为0的变量,从而一举解决了长期以来无穷小量“似0又非0”的模糊状况。在此基础上,他给出了连续、微分、积分、导数等一系列概念的严格定义。然而他对极限定义的描述仍使用大量文字性的东西,这是不符合数学家的追求的。 如今我们熟知的关于极限的“ε-δ”语言是由半个世纪之后的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1815-1897)提出的。19世纪后,实数理论和集合论得到了空前发展,魏尔斯特拉斯、戴德金(1831-1916,高斯学生)和康托(1845-1918,魏尔斯特拉斯学生)等人看到了终结对微积分理论质疑的机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分析学严格化的历史任务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终结了长达三百年的“各方混战”,使得分析学成为了像欧式几何一样是拥有坚实牢固基础的严密科学。分析的时代也达到了空前的高潮,各分支的发展也愈加繁荣。

牛顿和莱布尼兹都是最早创立微积分的人微积分的创立者是继欧里德几何以后数学上最重要的创造。 1687年以前,牛顿没有正式发表有关微积分的论文。但是,牛顿在1665—1678年间,曾把自己研究的结果通知朋友;在1669年,牛顿把题为《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分析学》的小册子分送给自己的朋友。1669年,牛顿把这本数送给不郎布教授,后来用送给莱布尼兹的朋友柯里斯。直到1771年,这本书才正是出版。 莱布尼兹于1672年访问巴黎,1673年访问伦敦,并且和一些直到牛顿工作的数学家通信。直到1684年,莱布尼兹正式发表了微积分的著作。于是,英国数学家指责莱布尼兹是剽窃者。 通过调查,原来牛顿和莱布尼兹兜售不郎教授的许多启发,先后独立德在研究不同问题的同时建立了微积分,只不过一个是工作得早,一个是文章发表得早。因此,牛顿和莱布尼兹都是最早创立微积分的人。

微积分论文发表

是英国的牛顿发明的 还哟德国的 labuliz 不过牛顿要发明的早一点 所以专利还是牛顿的

数学史上说的是牛顿和莱布尼兹,但是在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时就用到了微积分。

牛顿和莱布尼茨两位大师伟大发明的交汇点是微积分。莱布尼茨与牛顿的微积分发明之谁先谁后的争论,在数学界至今还是一桩公案。莱布尼茨于1684年发表第一篇微分论文,定义了微分概念,采用了微分符号dx,dy。1686年他又发表了积分论文,讨论了微分与积分,使用了积分符号 ∫。依据莱布尼茨的笔记本,1674年11月11日他便已完成一套完整的微分学。从史实上看,牛顿确是在1667年就手稿完成了代表了微积分发明的《流数法》(发表时间为1671年),从手稿完成的时间看,牛顿确是比莱布尼茨早了七年。但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发明比牛氏的更完善,而且囿于当年通迅条件和学术交流条件的限制,莱布尼茨完全是在独立的情况下发明微积分的。或许能给你点启发

自发明解析几何以后,变量就登上了数学的舞台。函数概念提出以后,描述物体运动规律便有了相应的数学方法。然而在处理变量规律这个问题上,当时的科学家并没有找到强有力的方法,这极大地阻碍了科学研究。然而自牛顿和莱布尼茨两位科学大师创立微积分这一强有力的工具之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一场属于数学的盛宴便开始了。 背景 关于“无穷”的思想,无论在古代西方还是中国,都有萌芽。“割圆术”就是这一思想的提现,阿基米德利用圆内正96边形得到圆周率π的值在223/71到22/7之间,而我国魏晋时期的著名数学家更是以惊人的圆内正3072边形将π的值精确到了3.1416。这些方法都体现了“无限分割之后再无限求和”的微积分数学思想。然而限于低下的生产实践水平,这些思想难以进一步发展完善。 时间很快到了16世纪,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水平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数学问题,例如如何求时候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如何计算曲边三角形的面积。进入17世纪之后,科学家们的注意力逐渐聚焦到了四大类问题上:1.已知物体的位移-时间关系函数,求其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反过来,已知物体的加速度-时间函数,求速度与位移。2.求已知曲线的切线。3.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4.求曲线长、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的重心位置、物体(比如行星)作用于另一物体上的引力等。在这些问题的探索中,笛卡尔、巴罗(牛顿在剑桥大学的老师,微积分早期先驱之一)、开普勒、卡瓦列里(意大利数学家,“祖暅原理”的西方发现者)等科学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然而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大量知识和方法的积累下,一门崭新的学科已经呼之欲出了。 巨人与大师:牛顿和莱布尼茨 牛顿(1642-1727)出生于一个纯粹的农民家庭,父亲早亡之后母亲又迫于生计改嫁给一个牧师,之后牛顿便和祖母一起生活。残酷的家庭处境造成了牛顿沉默寡言又倔强的性格。中学时代的牛顿成绩并不出众但好奇心和求知欲都相当旺盛,慧眼识人的中学校长和牛顿的叔父都十分鼓励牛顿去读大学,于是牛顿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开始了他的科学巨人之路。 根据记载,牛顿对微积分问题的研究开始于1664年,此时他十分认真地研读了笛卡尔的巨著《几何学》,并且对书中求曲线切线的方法十分着迷,求知欲旺盛的牛顿迫切寻求一种更有效更一般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思索了两年之后,在1666年10月,牛顿撰写了数学史上第一遍微积分论文《流数短论》,历史性地提出了“流数”这一概念。牛顿将“流数”对应与速度,即位移函数对时间的微商,然后又以速度对时间的微商来作为加速度。深思熟虑三年之后,牛顿又完成了第二篇论文《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分析学》,此文给出了因变量对自变量求瞬时变化率的一般方法,而且还证明了面积可以通过求变化率的逆过程得到,这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微积分基本定理(即牛顿-莱布尼茨公式)。1671年,牛顿在第三篇论文《流数术与无穷级数》中完善了第一篇论文的内容,使得论述与方法都更加清晰。又过了5年,牛顿写出了他最成熟的微积分论文《曲线求积论》,进一步完善了对流数的理解并清晰叙述了微积分基本定理,还给出了他自己发明的一系列记号。 至此,一代巨人完成了创立微积分的伟大壮举。然而由于自己保守内敛的性格,牛顿长期没有公开发表自己的论文,仅为他少数好友所知。直到1687年,在好友哈雷的鼓励与要求之下,牛顿才出版了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直到这时,牛顿关于微积分的工作才公诸于世。正是牛顿的迟疑,引发了牛顿和莱布尼茨谁才是“微积分之父”的百年之争,更是造成了英国科学界和欧洲大陆科学界的长期分隔。 莱布尼茨(1646-1716)出生于德国莱比锡,他的研究领域遍及数学、物理、哲学、历史、生物学、机械、神学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天才和全才。同时,莱布尼茨也是中国文化的狂热信徒。在莱布尼茨的时代,德国相对于英国,无论是科学教育还是科学发展水平,都很落后。 1672年,莱布尼茨来到了巴黎,在惠更斯的鼓励下开始研究起了数学。一年之后,莱布尼茨访问了伦敦,得到了一本巴罗的《几何讲义》,并从一些数学家那里听闻了牛顿的一些工作。回到巴黎之后,若有所思的莱布尼茨大量研究了帕斯卡、笛卡尔、卡瓦列里等人的著作。早于牛顿三年,他公开发表了历史上第一篇微积分论文,仿佛为了印证论文的划时代意义,莱布尼茨取了一个非常长的名字:《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它也适用于分式和无理量,以及这种新方法的奇妙类型的计算》。在这篇论文中,莱布尼茨给出了接近于现代的微分符号和法则。在1677年的一篇手稿中,莱布尼茨也粗略地给出了微积分基本定理的表述。9年之后,莱布尼茨又发表了《深奥的几何与不可分量及无限的分析》一文,再次论述了积分和微分的关系。 同时,莱布尼茨非常热衷于寻求简单的记号符号以便于简化计算,如今的微积分符号大部分出自莱布尼茨之手。 牛顿对微积分的研究更早,但莱布尼茨发表成果更早,但一场争论已经不可避免。孤悬海外的英国为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几乎断绝了和欧洲大陆的来往,造成了英国数学乃至科学落后的局面。 然而无论是牛顿还是莱布尼茨,对“无穷小”这一概念的描述和使用都是含糊不清的,时而看做不确定量,时而又当成定性的“0”,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微积分理论都饱受批评和质疑。 分析的严格化 微积分的横空出世,迅速催生了一系列崭新的数学分支,如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函数论,变分分析等。数学界属于分析的时代悄然来临,然而微积分理论的严格化仍是摆在无数数学家面前的一大难题。 第一个在这方面做出大胆尝试的数学家是波尔查诺(1781-1848),他给出了连续函数定义的现代表述,同时他也指出:dy/dx只是一个记号,并不应理解为比值。 而贡献最大的当属柯西(1789-1857)无疑。1821年,柯西连续出版了《分析教程》、《无穷小计算讲义》、《无穷小计算在几何中的应用》这三本重要著作,给出了微积分的一系列严格定义。首先,他把无穷小量看做极限为0的变量,从而一举解决了长期以来无穷小量“似0又非0”的模糊状况。在此基础上,他给出了连续、微分、积分、导数等一系列概念的严格定义。然而他对极限定义的描述仍使用大量文字性的东西,这是不符合数学家的追求的。 如今我们熟知的关于极限的“ε-δ”语言是由半个世纪之后的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1815-1897)提出的。19世纪后,实数理论和集合论得到了空前发展,魏尔斯特拉斯、戴德金(1831-1916,高斯学生)和康托(1845-1918,魏尔斯特拉斯学生)等人看到了终结对微积分理论质疑的机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分析学严格化的历史任务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终结了长达三百年的“各方混战”,使得分析学成为了像欧式几何一样是拥有坚实牢固基础的严密科学。分析的时代也达到了空前的高潮,各分支的发展也愈加繁荣。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