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景德镇陶瓷电商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9 06:56:09

景德镇陶瓷电商论文发表

陶瓷成型工艺 淘洗过的泥料经过一段时间陈腐后,用泥铲将它移到另一处,每铲一层,要用赤脚有规则地踩练。踩泥要求一脚跟一脚,沿边缘打圈向中心方向踩练,由此使泥料干湿进一步均匀,每踩完一层,即在其上增加一层,逐渐成堆。传统的踩泥有“菊花芯,莲花瓣,三道脚板两道铲”的口诀。 瓷坯的制作大部分是在辘轳车上完成的。做坯的时候,先把泥团摔搭在车盘中心,双手蘸水将泥团包紧,缓缓向上捧起又压下,如此反复几次,就可以开始做坯。做坯,景德镇俗称拉坯。拉坯要求眼准手稳,特别是向两边拉时,双手要准确停留在圆弧上,又要准确控制器物的大小和形状。随着双手的微妙变化,碗形也在不停地变化着,手引泥走,泥随手变,给人以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 拉坯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首先要了解泥料的性能,并且要根据品种的大小和造型的不同放大尺寸,因为从湿坯到成瓷大约有20~25%的收缩,所以在拉坯的时候要把粗坯相应放大,以求成瓷符合规格要求。 碗坯拉好以后,放在一块狭长的木版上,称为料板,然后放到工位上方的坯架上阴晾至半干半湿,然后就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操作,即印坯,景德镇俗称“拍死人头”,是坯体内侧面定型的操作。坯体在干燥过程中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变形,而且手工拉坯很难保证件件完全符合规格要求,所以要在一定规格的标准模子上印坯定型。 印坯以后又放到料板上,移到晒坯架上用阳光干燥。在晒坯架的下方还有一个水池,这正是它的巧妙之处。晒坯架和水池合称晒架塘,是古作坊里的重要设施。水池和晒架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占地。池内的水基本上是靠雨天储存起来的。水是淘洗泥料所必需的,因而即方便又省力。除此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我们知道水是会蒸发的,蒸发量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天气炎热、干燥的时候,池内的水分蒸发加快,增加了上方晒坯区域的水分,也就是说这部位的小气候得到调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晒坯架上坯体的干燥速度,使坯体干燥不至于过快,这样坯体的收缩就比较均匀,在高温烧成时,可以减少或消除成瓷出现开裂的毛病。 坯体外侧面的修整和定型则由利坯工序完成。利坯师傅根据坯体的外型及尺寸的要求,使用不同的刀具来旋削坯体的多余部分。操作中控制坯体的外型、曲度、厚薄等都是凭经验,靠眼观、手摸、耳听。利坯师傅按照坯体的不同部位、不同厚度,用手指轻轻弹敲坯体,根据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决定从何处下刀,旋削多少。利坯是整个成型操作中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一道工序,所以,利坯工人一般是从小开始学艺,经过十几、二十多年的实践摸索后,才能成为个中好手。在景德镇传统名瓷中有一种“薄如蝉翼,轻若浮云”的瓷器,叫做薄胎瓷。薄胎瓷的利坯则难度更大,尤其在利坯的最后阶段,真可谓是争胜负于一丝一忽之间,定成败于一刀一息之上,少一刀则坯体嫌厚,多一刀则坯破器废,即使是一个大的喘息也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如果没有娴熟精湛的技艺、没有必胜的信念、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一丝不苟的精神、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无法取得关键的最后一刀的胜利。所以,利坯技术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它是陶瓷艺人长期实践的结晶。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说:“款式粗细,关乎旋手之高下,故旋匠为紧要之工。”也就是说,一件瓷器是否做得精细,与利坯师傅的技术有很大关系。 坯体经过利坯以后再补一次水,除去附着在坯体上的粉尘,凉干后就可以开始绘制青花了。青花是一种釉下彩,青花料的主要发色成分是氧化钴,在坯体上画好青花纹样后,再上一层透明釉,入窑一次烧成。青花料看上去灰黑色的,画好以后入窑烧成就变成青翠欲滴的蓝色了。画完青花以后再经过上釉、挖底等操作,在坯房里的操作工序就算完成了。 从原料精制到瓷坯加工,全部成型工序都在一个坯房内完成。其实这里所完成的只是瓷器生产过程的部分工序。按照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的记载:“共计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也就是说,生产一个杯子就有七十二道工序。所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古代瓷工对各个工序进行了细致的分工,每人只做一道工序,在细致分工的基础上又进行生产合作,使景德镇瓷业从明代开始进入了工场手工业阶段,这也是明代景德镇瓷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历代瓷窑遗址中,元代窑址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遗址中装烧瓷器的垫饼比宋代大了、薄了,可知其装烧工艺发生了巨大变化。遗址中釉色增多了,宣告单一色釉的结束。同时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形,如:折腰碗,形形色色的高足杯,直径近四十厘米的大盘,高度超过四十厘米的大罐、大瓶等;出现了崭新的装饰工艺,如:青花,釉里红,釉上彩……其丰富的题材、精美的花纹在以往的窑址中都不曾有过。这一切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元代是景德镇瓷器变化最大、进步最为显著的一个时代。 根据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的考古调查和文物普查的资料看,景德镇元代瓷窑遗址有珠山、湖田、落马桥、戴家弄、观音阁、中渡口、曾家弄、塘下、银坑坞、瑶里、丽阳、厉尧等处,其中以湖田、落马桥与珠山三地最为典型。 湖田遗址是“‘由五代及宋、元、明’延续烧造时间很长的一个窑场,该遗址东起张家地,西至月光山,南起旗山,北到南河北岸,划定保护范围为40万平方米。湖田窑元代遗迹主要分布于乌鱼岭、龙山头、狮子山、南河两岸及湖田窑遗址陈列馆周边一带。出土遗迹有窑炉遗迹、作坊遗迹、水井、排水沟等。出土器物以卵白釉瓷为主,还有黑釉瓷和一些青白釉瓷。器形有碗、盘、盏、碟、罐、高足杯、军持、净水碗和动物雕塑等。装饰主要是印花和刻花偶见剔花。纹饰有龙纹、鱼藻、莲池鸳鸯、潮水、牡丹、菊花、莲花、桃花、栀子、瓜蔓、花果、狮子滚绣球等,并有印“枢府”铭文的折腰碗。 落马桥元代窑址在景德镇市中山南路红光瓷厂院内,1980年基建时发现。景德镇市考古人员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近700平方米,距地面1。7米处出土元代遗物。元代堆积层出土有青花和青白釉瓷,还有少量的卵白釉瓷、釉里红以及釉上彩瓷,和青花堆积在一起的还有褐胎实足小碗。青白釉器有双耳瓶、葫芦形小注、小足盘、高足杯、八角杯、觚及人物塑像等,其中双耳瓶的种类较多,有天球瓶、葫芦瓶、扁瓶等,并分别饰S形耳、环形耳、兽形耳、鱼龙形耳。装饰手法除葫芦形小注为釉下褐彩装饰外,其他均为印花和刻花装饰,纹饰有梅、桃、花鸟、瑞兽和缀珠等。釉里红器有荷叶形罐盖、玉壶春瓶和绘鹿纹的小瓶残片。红绿彩仅见绘莲或菊花的小碗。 青花瓷的品类非常丰富,除常见的碗、盘外,还有劝盘、耳杯、匜、盖盒、鸟食罐、双系小罐、大口罐、铺首罐、双耳瓶、长颈瓶、梅瓶、玉壶春瓶等器形。纹饰有菊花、牡丹、梅花、灵芝、葡萄、蕉叶、龙、鹿、孔雀、鱼藻、人物故事等。此外,这里还出土了一些书写文字的器物。 珠山遗址在市区中心,为现代建筑所覆盖。1988年5月,景德镇市区铺设地下电缆,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风景路(明、清御厂故址北端)发现一批造型奇特的瓷器残片,其品类有青花、霁蓝地白花、霁蓝地金彩、孔雀绿、孔雀绿地金彩及卵白釉瓷等。其器形有鼓形盖罐、直口罐、桶式盖罐、大盖盒等,其纹饰有双角五爪龙纹、变形莲瓣、杂宝、十字杵凤穿牡丹等。以双角五爪龙纹数量最大,约占总量的90%以上。据《元史》禁止民间使用双角五爪龙纹以及《元典章》中禁止民间使用描金、贴金的法令,可知该类遗物必为元代帝王专用之物,应是元官窑——浮梁磁局的产品。 该遗址出土器物均为少见的器形,特别是大盖盒,其直径为32厘米,盒内正中凸起一圆柱体,柱体与器壁之间成一宽而深的沟道。柱体台面无釉,柱体与器壁之间的沟道满施白釉,外壁则有孔雀绿贴金、霁蓝贴金、霁蓝地白花和青花数种。”

论文发表在《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景德镇高专学报》等十余篇。作品被江西省博物馆,中国现代陶瓷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

陶瓷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陶器的出现已有了八千多年的历史,在东汉晚期,瓷器已相当成熟,从而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陶瓷艺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陶瓷艺术教学初探

陶瓷艺术教学论文摘要

摘 要: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陶到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新石器时代到河姆渡文明,从青瓷到彩瓷,从唐三彩到宋名窑等,现代的陶瓷更是进入了精美细腻且具有声、光、磁和电等等功能的新型陶瓷时代。陶瓷艺术即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我们该如何进行其的教学呢?本文将对陶瓷艺术教学进行探究,阐述陶瓷艺术教学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陶瓷艺术 教育 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利于其教育发展的相关建议及意见,以供同行加以借鉴与参考。

陶瓷艺术教学论文内容

关键词:陶瓷艺术;教学;策略;初探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5-5312(2014)23-0220-01

在我国,陶瓷艺术是一门依托于陶瓷全行业发展的学科,其本身具有特殊性与广阔性,这也将是陶瓷艺术专业得以长久存在和发展进步的源泉动力。因此,需要我们对陶瓷艺术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想方设法将陶瓷艺术教学办好。

一、陶瓷艺术教学的重要性

陶瓷艺术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中较为重要的一个象征,它是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的结晶,陶瓷艺术 文化 的延伸和传承,对人类历史文明有着杰出的贡献,记载了中国人民艺术发展的历史,彰显了国家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是我们民族的最重要的骄傲之一。现如今,虽已进入了工业高速发展的社会阶段,但陶瓷艺术仍具有无法估量的重大的时代价值。这不仅在于陶瓷成为了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有极高的美学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陶瓷艺术是古代人们开启人类智慧的重要之举,是帮助认识国家文明历史发展历程的重要助手。把陶瓷艺术文化世世代代相传下去是中华民族的责任,陶瓷艺术教育是传播陶瓷艺术文化的最为有效的 方法 。在当今,陶瓷艺术教学有众多积极的意义。陶瓷艺术教学不仅能开发人的思维,陶冶情操,培养素养,而且还可以传授艺术知识,使学生更加了解认同民族的文化。陶瓷艺术教育既是一项职业技术的教育,更加是综合、多维、立体的教育。现代陶瓷艺术教育的工作重心点是把陶瓷艺术发扬光大,要做好此重心工作需对陶瓷艺术教育积极的意义进行深刻的认识,重视陶瓷艺术教育的地位。

二、陶瓷艺术教育的现状

我国陶瓷艺术教育虽然已经历了大半世纪的时间,但仍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大部分的教育仍采用技巧的教学为主的教育观念,追求“经技入道”。只有技巧但无思想无创造力的人即是所谓的匠人,只能跟着别人的后面跑,永远也走不出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来。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需要有独立的思想,有主动创造的意识,同时也需要具有对学术进行不折不挠的专研精神。否则,即是具有再好的技艺,也难以在创造山有所造诣。所以,如何对陶瓷艺术教育品位进行提升,如何使得陶瓷艺术精神在教育中发扬及如何摒弃掉传统落后的师承教育的模式等等是当前陶瓷艺术教育的难题。

三、促进陶瓷艺术教学发展的策略

(一)清晰界定陶瓷艺术教学目标及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美术学校一般把陶瓷专业归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这是一个较为含混含糊的提法。首先,自由的陶瓷艺术和日常使用的陶瓷产品设计两者间是具有很大的差别的,是不能混在一起的。其在专业的范畴上,日用陶瓷的设计与艺术创作展上供展的陶瓷艺术作品在创作思路及实现都有很大的区别。虽然目前还不是一个把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划分为“陶瓷设计”和“自由陶瓷艺术”齐发展的好时机,但是要把此提上陶瓷艺术教育的议事日程上,作为一个陶瓷专业的发展目标,促进陶瓷专业的发展更加专业、更加深层、更加完善。

(二)加大美术院校陶瓷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

陶瓷艺术的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肩负着重大的任务,学校和政府教育部门应该对陶瓷艺术教育的责任和目标有深刻重要的认识,教育经费的增加投入是协助支持陶瓷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学校需根据经费合理的安排配置陶瓷艺术教育所需的教育设施,合理科学地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间的费用,避免实践与理论脱节。院校还应采用各种有效的 措施 对陶瓷艺术教育的软件设施加强建设,提高师资,除了聘请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之外,还可广纳民间传统陶瓷艺人对学生实践进行指导,同时也可聘请专业技术造诣高的教授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建立实践基地

陶瓷艺术实践的教学对整个教学的效果影响极大,实践教学是陶瓷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但当前其也是陶瓷艺术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为了加强陶瓷艺术的实践教学,院校很有必要建立陶瓷艺术实践基地,设置专门的陶瓷艺术教室,并且配置完善的实践基础设施,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所需。在建立实践基地之后,学校还应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适当安排实践教学的课程,注重对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对陶瓷艺术有兴趣的人都能有机会亲自动手制作陶瓷,为广大的学生提供能让其充分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空间舞台。

(四)对教学课程进行改革

要想促进陶瓷艺术教学发展,对教学课程进行改革也是必要。其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出技能型与应用型的人才,使得专业技能的教育满足适应市场的发展,其将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掌握陶瓷制作工艺,激发学生对陶瓷学习的兴趣,并能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审美的能力,形成鲜明独特的欣赏审美个性,激活学生创新的意识,从而使其创造出优秀的陶瓷作品。

课程的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 爱好 兴趣。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学习态度 对学习的效果影响甚大,陶瓷艺术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动机,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在形式上,陶瓷艺术教学应以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对艺术设计构思进行多种可能性、多层次的尝试,带着目的性去需求变通的方法,寻求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关联的学习方式。在此教学中,教室带领了学生一同实践,与学生在相同的环境主体下,进行共同的创造、学习和体验。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能够准地把握课程主题,同时对在这过程中所建立的假设进行超越课程本身的对话,可以引导学生真正进入创造的境界,并且能够使学生最大可能地认知教学过程中的价值意向及情感流露抒发,避免刻板,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发挥创造能力和造型的表达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的热情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通过充分开放的方式把在课程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个人情绪情感特征等自然流畅地表达出来。

课程的设置安排注重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院校应尽可能地多为学生提供与教学课程相关联的信息,在思维和视野上开拓学习者对材料、造型认识的有限性。譬如,可以让学生常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工厂中,亲身去感受制作材料和陶瓷制作现场的气氛,捕捉自己对材料和手工艺的最原始的感动,从而培养他们那双敏锐的眼睛,培训他们进行实验时的能力胆量及探究摸索的兴趣。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陶瓷的材料或造型工艺特别感兴趣时,这就说明了学生思维已经和事物的原创状态紧紧地联系着,到此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创作灵性情绪进行细化并引导,在对材料的认识和技术认知上给予适当的以点带面的指导。通过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教与学互动起来,自然地学生的创作思维灵感得以很好的发挥,原始传统的被动式的教学方式得以消解。

校企合作,开拓第二堂课。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实施师带徒的教育模式,全面的考虑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兴趣和目的,为学习者提供适合不同阶段、不同场所的实践活动,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建设新的课程体系,淘汰过于旧的课程,增加专业课程学时尽可能使得学习者精通一门工艺技术,引导学习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学生的就业。

四、结语

陶瓷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在陶瓷艺术文化的延伸和传承中,教育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代陶瓷技术的教学中存在着自身的不足与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刻的认识与反省,并采取相应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以促进陶瓷艺术教学的发展。

陶瓷艺术教学论文文献

[1]陈梅,范昭平.论民族院校陶瓷艺术教学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2,(11).

[2]程幸.关于传统陶瓷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艺术教学为例[J].职教论坛,2012,(35).

[3]楚梵.现代陶瓷艺术教学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03).

浅谈明代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教学论文摘要

摘 要:中国瓷器的发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度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 其它 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陶瓷艺术教学论文内容

关键词:明代青花 红绿彩 装饰技法 成化瓷器 高士图 斗彩

一、明代青花的“高士图”

“高士图”是瓷器上的重要表现题材。“高士图”是以文人雅士情趣生活为题材的一种瓷器装饰的明代青花瓷器的纹饰丰富多样,高士图属于人物纹饰一类,,如王羲之爱鹅、爱兰,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华“高士图常见于青花瓷和斗彩描绘在瓷瓶上缸、罐、杯等器物的主要部位上装饰。

德镇青花瓷器上的高士图,从其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等方面考虑,将它划分为四个时期进行论述。

1、前期: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天顺。

前期青花高士图的特点主要有:1.器物造型以杯、瓶、碗为主;2.多使用“苏麻离青”料,色泽浓艳晕散,以国产青料为主,发色清新艳丽。中;3.构图表现较为单调,突然单个;4.高士绘画技法较为写意、工整,以一笔点画为主

明朝建国之初,治者实行了一系列宽松政治,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也有少量的云龙纹、庭院小景类,纹饰基本上以缠枝、折枝花卉为主。

2、中期:成化、弘治、正德。

成化、弘治、正德年间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开始繁荣,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得到较大的发展。青花瓷有自己的风格,物华自成一体,放开始采用国产平等青料,有所青花色泽淡雅清新,造型轻巧俊秀,绘画疏朗舒适。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是明代青花高士图的流行期。其特点主要有:1器物造型以碗、盘、罐、瓶为主;2.采用国产平等青料,发色清雅;3.秀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但绘画不及永、宣时画法严谨;4.绘画技法既有写实,也有写意,点画与勾勒平涂并举,人物形象用笔不多却很传神,人物潇洒飘逸。

明至成化,书生人物形象总是出现在博发鬓随风飞扬,衣袂飘动,优雅脱俗之气。高士绘画是勾勒渲染,把轮廓勾勒出来,以青花料渲染,这正是明中绘画的典型手法。成化时的纹饰,以逐渐走向淡雅风格。

3、后期:嘉靖、万历。

高士图更加流行期,注重装饰,明代青花高士主要有特点:1.2.使用国产“回青料”,青花发色浓艳;3.高士题材广泛,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4.绘画多采用勾勒平涂技法。

末期:天启、崇祯。

天启、崇明代末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国力景德镇御窑几乎停产。此期的青花瓷,既沿袭了万历时的材料,又开启了明末清初的新面貌貌。

综上所述,明代青花高士图各个时期的时代脉络清晰,特征突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分别为初创期、行期、风行期、转变期。

二、红绿彩瓷器

禹州作为著名的钧窑所在地,依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明代禹州所产红绿彩瓷器大致,可分为明前期、中后期两个阶段。

1、前期

明前的禹州红绿彩瓷器精品大多已流失海外。此外,在河南禹州、许昌、郑州及安阳等地的旧城改造中,发现了大量的红绿彩瓷器残片,品种有白地黑花红绿彩、红绿彩绿釉黑彩及绞化妆土红绿彩。

2、中后期

自明代中后期,禹州红绿彩产量大为减少。因为大量人员受到景德镇销售行情影响有关,德镇釉上彩瓷质量上明显占优势,并且大量生产,使禹州红绿。

三、青花装饰技法

青花瓷亦称白地蓝中华花,华清新明快中博、富丽典博雅,是独具高雅审物华美品位的华中艺术瓷品种。

德化窑青物华花瓷以其装饰图案博丰富多彩、构图简介舒华物展、笔法物洒脱博华豪放华物、画风朴实大方等独特中青花瓷质地洁白、美丽、典雅大方,给人以清新明快、肃穆端庄之感。装饰技法主要是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点线博等笔法来表现各种艺术意境,中刚柔、虚实、浓淡、轻重的变化,运笔之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等。

四、明朝成化瓷器

以斗彩最富盛名,其中大部分为景德镇烧的官窑器,还有一些民窑器。

成化烧造数量虽不及之前宣德朝的,然而品种繁多,色彩缤纷,堪称明代瓷器成化瓷器总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1、型

成化瓷器的造型,成化瓷器既保持续了明代初期瓷器的基本物中型特点,即:口外撇,腹鼓而丰满,中给人以古拙稳重之感,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大多为杯、盘、碗、碟、瓶、盖

2、斗彩

“斗彩”又称“逗彩”或豆彩”,因不同的理解而得名。还彩”的意思是“ 彩绘 骈连,有如逗并”。也有认为“斗彩”说法源于“花朵攒簇,有类中斗争”的。现在大家趋向于“斗彩”。

3、釉质与釉色

中,大部分成化瓷器为白釉,釉面肥厚滋润、细腻平滑洁白无瑕,如脂似玉。婉转柔和、晶莹润泽。其他的釉色也有,色彩釉,有鲜红釉、黄釉、、蓝釉、酱釉及仿前代的哥釉等。

4、款识

成化官窑款识物中,在字体上如出一人手,用笔自内中有骨,柔中有刚,古拙朴实,挺拔瘦劲,笔道大又圆润即字数少,青料书写,个别用色釉。成常以竖排双行来构图,一般在器底物华。明成化民窑纪年款:一般分为“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造”,“成化年造”等几种署款方式。

5、纹饰及图案

成化瓷器纹饰图案种类齐全瓷器上的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自然纹、几何纹、文字等等一应俱全。

陶瓷艺术教学论文文献

[1]《明代禹州烧造红绿彩瓷器》 收藏 郭学雷 2009年第7期

[2]《浅谈德化青花装饰技汉的继承与创新》 陶瓷科学与艺术 苏志勤 2010年第2期

[3]《浅谈明朝成化瓷器》 科学大观园 李琼2008年10期

[4]《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上的“高士图”浅议之概述及分期》瓷库中国 2012-9-26

有关陶瓷艺术教学论文推荐:

1. 浅谈美术教学论文范文

2. 浅论中国陶瓷美术市场 学术论文写作

3. 美术论文

4. 浅谈小学艺术论文范文

5. 书法艺术论文

6. 美术教学论文格式范文

景德镇陶瓷期刊怎么样投稿

陶瓷学报是SCI。《陶瓷学报》创刊于1980年,是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主管主办的陶瓷类专业学术期刊。

据2018年9月《陶瓷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陶瓷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有55人。据2018年9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陶瓷学报》共出版文献2545篇、总被下载422962次、总被引11794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79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13。

据2018年9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陶瓷学报》载文量为1937篇,被引量为7508次,下载量为90784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陶瓷学报》影响因子为0.7。

栏目方向:

(1)报道内容:

《陶瓷学报》主要报道该学科的学术论文、科技报告研究简报、学术动态、文献综述、陶瓷美术理论与作品。

(2)主要栏目:

《陶瓷学报》主要栏目有陶瓷材料科技类论文,兼及陶瓷机械、陶瓷窑炉及陶瓷艺术类学术论文。稿件包括陶瓷材料及工艺、陶瓷机械、陶瓷标准与检测、陶瓷艺术及理论等,涵盖先进陶瓷、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古陶瓷、艺术陶瓷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陶瓷学报

高植,笔名高地。文学翻译家,作家。安徽合肥人。193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曾任中山文化教育馆编辑、金陵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山东师范学院教授、北京时代出版社编审。译有(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合译(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合译(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著有杂文集《千字文》等。徐文辉,生于1947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本科学历,副教授。先后任教于景德镇师范学校,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江西师范大学景德镇美术大专部。现任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校长,景德镇陶瓷协会常务理事。他不仅长于绘画,更兼工书法,其草书、隶书自成一家,书以画工,画因书美,书画想映,自成天趣,表现力一种淡泊恬静的风格。编辑本段浙江林学院副教授徐文辉,男,1968年生,硕士,教授。 研究方向: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风景资源规划与设计,绿道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 200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师从刘滨谊教授,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现任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园林规划设计省级重点学科学科负责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组组长.主要从事城市景观,城市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规划设计教学及研究工作. 任职以来,参与完成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一项,主持规划设计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六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项目五项,城市公园绿地及附属绿地十多项,旅游区规划设计项目七项,2001年被聘为省旅游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旅游项目策划中心成员. 参与完成省级课题三项,现主持科技部项目一项.先后在中国园林,规划师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目前研究重点是"区域规划与绿道体系建立".其中,在"绿道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编辑本段明代官员徐文辉(1491-1570),字朝章,号龙潭,江苏宜兴人。尚书徐溥之孙,以荫入太学,后迁上林苑监左丞监领。园田漆林之入,中贵人依势侵夺,文辉治之以法。擢后军都督府经历,又任岷府左长史。隆庆四年(1570)卒,年八十。

景德镇论文发表

掺水的证书特别让两位教师难堪,因为有种欺的感觉,被通报确实是很丢脸的一件事。

当地教育部门。因为事情是发生在当地所属的教育部门的,事故的责任也应该由他们承担。

最终只能让自己难堪。因为谎言总有被发现的一天,那时候就会经历社会性死亡。

江西省教育厅印发通报,对6起省内中小学老师违反师德师风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公开曝光。这六起典型案例中,有违规补课办班的,有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的,也有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的,这些现象也是师德师风问题中的顽疾,几乎每年曝光的事例都差不多,只是曝光的学校和老师不一样罢了。

这一次比较不一样的是,通报了景德镇浮梁的两位老师职称材料造假的问题,通报指出,这两个老师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提供了虚假的荣誉证书,因此给予这两个老师警告处分,并且一年之内不能评优评先,不能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评职称需要材料和证书,这是众所周知的,材料齐全,荣誉证书比较多,就意味着能够优先评聘,快人一步。在教师职称评聘材料中,有一些是硬性的条件,比如年度考核优秀,师德师风考核优秀,比如要有相应等级的论文发表(根据职称的高低,等级也不一样),有的地方高级职称还要求县区级以上的优秀荣誉。还有一些是加分项,比如优质课比赛,一定级别的公开课,还有指导学生获奖,说课竞赛获奖等等。

硬性条件是不大能够造假的,因为硬性条件审核的比较严格,一旦不合格是没有资格参加评聘的。年度考核,师德师风考核每一年的结果在网上能查到,无法造假,县区级以上的荣誉都有案可查,造假可能性比较小。

论文发表除了要有刊物,证书之外,还要在相关上能够查询到才行。虽然发表论文不难,只需要交钱就可以,但是时间上是没办法造假的,要提前一年的时间去准备才行。

能让有的老师“动脑筋”的是那些加分项,比如县区级的优质课竞赛的获奖,说课比赛的获奖,示范课,公开课的证书什么的。首先教研室几乎每年每个科目都会组织优质课,说课,课件制作,微课等等竞赛,每年发出的证书不知凡几,经年累月下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可以说是满天飞。

前几年这些比赛的证书在网上也没有备案,所以只要能拿出盖着教研室公章的证书,评聘机构也很难判断真伪。除非是有人举报,才会去认真查验公章,查找当年比赛的相关记录才能进行辨别,不过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这也就让那个有的老师存在侥幸心理,想着走捷径,为自己的评聘增加一些胜算。

比赛的获奖证书本来是一种荣誉,但是和职称挂上钩,似乎就有点变味了。自从和职称挂钩之后,以前无人问津的各种比赛变得走俏起来。比赛名额有限,一所学校一次比赛往往只能拍一两个老师参加,而需要这个证书的老师又挺多,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请客送礼拉关系,大家不是为了比赛,不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教学风采而去,纯粹就是为了那一纸可以在职称评聘中加分的证书。

那些因为指标限制不能参加比赛的老师怎么办?难道就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分数落后于人?这个时候有的老师就开始想“办法”,走“捷径”。比如浮梁的这两个老师,提供了虚假的荣誉证书,想滥竽充数,蒙混过关,没想到还是砸了自己的脚。

为人师表的老师,却做出这样弄虚作假的事,实在让人感叹,但是这样的事我想绝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只要职称评聘制度还在,证书加分规定还在,这样的让人难堪的一幕还会出现的。

景德镇日报发表论文

姚辉,江西省高级技师(国家一级陶瓷手工彩绘高级技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高级陶瓷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国防文化陶瓷艺术书画院院士,主攻釉上粉彩花鸟、山水、龙凤,兼人物、走兽、鱼藻绘画艺术,粉彩填色技艺。2010年创办了《艺鑫阁》姚辉陶瓷艺术粉彩研究室。作品装饰手法以景德镇传统粉彩为主,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要求,锐意求新,力求达到完美组合。其风格既古朴凝重,又典雅大方,其代表作《龙凤呈祥》,《报春》,《大吉大利》,《花开富贵》等作品多次获奖。其中2013年作品《吉祥如意》在第15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获得金奖,2012年获山西省工艺美术馆馆藏,2014年获国家2级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博物馆)馆藏,2015年获中国湿地博物馆馆藏,2016年获江西省博物馆馆藏。艺术作品曾收录于陶瓷美术人才作品集,参考消息报,景德镇广播影视周刊,景德镇陶瓷,瓷都美术家等杂志多次刊载。

一、课题负责人:史洁,女,1978年9月生,党员,任教于景德镇陶新小学。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新世纪小学教材实践和使用优秀教师、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高研班学员;江西省数学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督学、江西省巾帼建功标兵;景德镇市拔尖人才、师德标兵、优秀青年、现代技术教育先进个人。 近年来先后数次参加全市数学说课竞赛获市一、二等奖;参加五项全能竞赛均获市、区一等奖;电教课《厘米的认识》获市二等奖;执教《有多重》获区数学优质课竞赛二等奖;参加北师大教材回访执教示范课《用字母表示数》;多次送课下乡支教。 主编书籍《小学数学新思维》上下两册,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978-75391-7147;撰写论文《关于基础教育的一些体会》发表于《新课程》2015年第4期,由山西省出版社出版,刊号ISSN1673-2162、论文《正确运用多元化评价 促进学生茁壮成长》发表于《课堂内外》2015年4月刊,由《课堂内外》杂志社出版,刊号CN-501079/G4。 撰写《深刻领会课程标准,改革数学课堂教学》获全国基础教育改革论文一等奖;《小学数学对话式课堂课题研究》获省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课改,摘下教师的近视野》获省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运用电化手段进行愉快教学》获市二等奖;《面对课改,我们教师应注意什么》获市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刊登在景德镇日报的教改前沿上。 先后负责多项课题,并顺利结题:省级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对话式”课题研究》;省级课题《改善数学课堂活动及作业形式的研究》;省级课题《在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市级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二、主要成员:蒋铭国,男,1976年11月生,党员,任教于乐平市第九小学,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乐平市多年“优秀教师”;第三届“2132”名师工程“骨干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各种奖项及发表,著有文集——《栽一棵树,育一片林》。教育随笔、学校报道散见于《中国江西网》《江南都市报》《景德镇日报》《瓷都晚报》以及“教师博览”、“乐平教育”与“乐平市家教指导中心”等公众号。互加计划N师学院首届优秀学员。全国教育行走活动志愿者。国培网高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网展示师德师风优秀个人。张文质第二期教育写作研修班学员。跟着张文质写作团队成员。平台日更四百余天,累计码字70余万字。 2019年获得以下荣誉与奖励: 1.2019年1月被全国教育行者公众号——“行走拓宽世界”编辑部评为2018年度优秀编辑。 2.2019年2月论文《关注数学素养,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在乐平市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3.2019年3月获2018年度乐平市优秀童谣征集推广活动中优秀指导老师奖。 4.2019年3月参加“中国教育梦——教学新流派‘全景式数学教育’专场观摩活动”获培训证书。 5.2019年4月在第三届“乐思杯”优质课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 6.2019年4月在乐平市小学数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7.2019年5月在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首批“青椒百人微认证直播展示”活动中担任指导教师获荣誉证书。 8.2019年6月在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意识形态学习中被评为学习标兵。 9.2019年6月在互加计划N师学院第一届网师学习中成绩优秀荣获优秀学员证书。 10.2019年7月获中共乐平市教育体育局委员会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11.2019年7月论文《玩智取“王位”,探极简模型》在2019年全市中小学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12.2019年8月参加“2019强健心灵·教师勇气更新公益培训活动”获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弋阳县教体局颁发的支教证明。 13.2019年8月在2019互加暑期网络名师公益课程中担任经典阅读授课导师获荣誉证书。 14.2019年8月在乐平市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中撰写的《从面积到数列,探寻数学本质》被评为三等奖。 15.2019年9月课题研究《小学数学高效教学和班级管理有效结合的研究》获科研成果一等奖。 16.2019年10月文章《关注数学素养,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在《信息周刊》发表并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 17.2019年11月文章《玩智取“王位”,探极简模型》获国家教研成果一等奖,并发表《速读》杂志2019年11月刊。 18.2019年11月在乐平九小第一届优秀微课评选中微课作品被评为二等奖。 19.2019年12月在乐平九小首届数学教师素养大赛中获三等奖。

景德镇现状论文发表

你是???我的哪个论文好久没见到了

陶瓷成型工艺 淘洗过的泥料经过一段时间陈腐后,用泥铲将它移到另一处,每铲一层,要用赤脚有规则地踩练。踩泥要求一脚跟一脚,沿边缘打圈向中心方向踩练,由此使泥料干湿进一步均匀,每踩完一层,即在其上增加一层,逐渐成堆。传统的踩泥有“菊花芯,莲花瓣,三道脚板两道铲”的口诀。 瓷坯的制作大部分是在辘轳车上完成的。做坯的时候,先把泥团摔搭在车盘中心,双手蘸水将泥团包紧,缓缓向上捧起又压下,如此反复几次,就可以开始做坯。做坯,景德镇俗称拉坯。拉坯要求眼准手稳,特别是向两边拉时,双手要准确停留在圆弧上,又要准确控制器物的大小和形状。随着双手的微妙变化,碗形也在不停地变化着,手引泥走,泥随手变,给人以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 拉坯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首先要了解泥料的性能,并且要根据品种的大小和造型的不同放大尺寸,因为从湿坯到成瓷大约有20~25%的收缩,所以在拉坯的时候要把粗坯相应放大,以求成瓷符合规格要求。 碗坯拉好以后,放在一块狭长的木版上,称为料板,然后放到工位上方的坯架上阴晾至半干半湿,然后就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操作,即印坯,景德镇俗称“拍死人头”,是坯体内侧面定型的操作。坯体在干燥过程中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变形,而且手工拉坯很难保证件件完全符合规格要求,所以要在一定规格的标准模子上印坯定型。 印坯以后又放到料板上,移到晒坯架上用阳光干燥。在晒坯架的下方还有一个水池,这正是它的巧妙之处。晒坯架和水池合称晒架塘,是古作坊里的重要设施。水池和晒架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占地。池内的水基本上是靠雨天储存起来的。水是淘洗泥料所必需的,因而即方便又省力。除此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我们知道水是会蒸发的,蒸发量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天气炎热、干燥的时候,池内的水分蒸发加快,增加了上方晒坯区域的水分,也就是说这部位的小气候得到调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晒坯架上坯体的干燥速度,使坯体干燥不至于过快,这样坯体的收缩就比较均匀,在高温烧成时,可以减少或消除成瓷出现开裂的毛病。 坯体外侧面的修整和定型则由利坯工序完成。利坯师傅根据坯体的外型及尺寸的要求,使用不同的刀具来旋削坯体的多余部分。操作中控制坯体的外型、曲度、厚薄等都是凭经验,靠眼观、手摸、耳听。利坯师傅按照坯体的不同部位、不同厚度,用手指轻轻弹敲坯体,根据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决定从何处下刀,旋削多少。利坯是整个成型操作中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一道工序,所以,利坯工人一般是从小开始学艺,经过十几、二十多年的实践摸索后,才能成为个中好手。在景德镇传统名瓷中有一种“薄如蝉翼,轻若浮云”的瓷器,叫做薄胎瓷。薄胎瓷的利坯则难度更大,尤其在利坯的最后阶段,真可谓是争胜负于一丝一忽之间,定成败于一刀一息之上,少一刀则坯体嫌厚,多一刀则坯破器废,即使是一个大的喘息也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如果没有娴熟精湛的技艺、没有必胜的信念、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一丝不苟的精神、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无法取得关键的最后一刀的胜利。所以,利坯技术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它是陶瓷艺人长期实践的结晶。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说:“款式粗细,关乎旋手之高下,故旋匠为紧要之工。”也就是说,一件瓷器是否做得精细,与利坯师傅的技术有很大关系。 坯体经过利坯以后再补一次水,除去附着在坯体上的粉尘,凉干后就可以开始绘制青花了。青花是一种釉下彩,青花料的主要发色成分是氧化钴,在坯体上画好青花纹样后,再上一层透明釉,入窑一次烧成。青花料看上去灰黑色的,画好以后入窑烧成就变成青翠欲滴的蓝色了。画完青花以后再经过上釉、挖底等操作,在坯房里的操作工序就算完成了。 从原料精制到瓷坯加工,全部成型工序都在一个坯房内完成。其实这里所完成的只是瓷器生产过程的部分工序。按照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的记载:“共计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也就是说,生产一个杯子就有七十二道工序。所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古代瓷工对各个工序进行了细致的分工,每人只做一道工序,在细致分工的基础上又进行生产合作,使景德镇瓷业从明代开始进入了工场手工业阶段,这也是明代景德镇瓷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历代瓷窑遗址中,元代窑址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遗址中装烧瓷器的垫饼比宋代大了、薄了,可知其装烧工艺发生了巨大变化。遗址中釉色增多了,宣告单一色釉的结束。同时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形,如:折腰碗,形形色色的高足杯,直径近四十厘米的大盘,高度超过四十厘米的大罐、大瓶等;出现了崭新的装饰工艺,如:青花,釉里红,釉上彩……其丰富的题材、精美的花纹在以往的窑址中都不曾有过。这一切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元代是景德镇瓷器变化最大、进步最为显著的一个时代。 根据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的考古调查和文物普查的资料看,景德镇元代瓷窑遗址有珠山、湖田、落马桥、戴家弄、观音阁、中渡口、曾家弄、塘下、银坑坞、瑶里、丽阳、厉尧等处,其中以湖田、落马桥与珠山三地最为典型。 湖田遗址是“‘由五代及宋、元、明’延续烧造时间很长的一个窑场,该遗址东起张家地,西至月光山,南起旗山,北到南河北岸,划定保护范围为40万平方米。湖田窑元代遗迹主要分布于乌鱼岭、龙山头、狮子山、南河两岸及湖田窑遗址陈列馆周边一带。出土遗迹有窑炉遗迹、作坊遗迹、水井、排水沟等。出土器物以卵白釉瓷为主,还有黑釉瓷和一些青白釉瓷。器形有碗、盘、盏、碟、罐、高足杯、军持、净水碗和动物雕塑等。装饰主要是印花和刻花偶见剔花。纹饰有龙纹、鱼藻、莲池鸳鸯、潮水、牡丹、菊花、莲花、桃花、栀子、瓜蔓、花果、狮子滚绣球等,并有印“枢府”铭文的折腰碗。 落马桥元代窑址在景德镇市中山南路红光瓷厂院内,1980年基建时发现。景德镇市考古人员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近700平方米,距地面1。7米处出土元代遗物。元代堆积层出土有青花和青白釉瓷,还有少量的卵白釉瓷、釉里红以及釉上彩瓷,和青花堆积在一起的还有褐胎实足小碗。青白釉器有双耳瓶、葫芦形小注、小足盘、高足杯、八角杯、觚及人物塑像等,其中双耳瓶的种类较多,有天球瓶、葫芦瓶、扁瓶等,并分别饰S形耳、环形耳、兽形耳、鱼龙形耳。装饰手法除葫芦形小注为釉下褐彩装饰外,其他均为印花和刻花装饰,纹饰有梅、桃、花鸟、瑞兽和缀珠等。釉里红器有荷叶形罐盖、玉壶春瓶和绘鹿纹的小瓶残片。红绿彩仅见绘莲或菊花的小碗。 青花瓷的品类非常丰富,除常见的碗、盘外,还有劝盘、耳杯、匜、盖盒、鸟食罐、双系小罐、大口罐、铺首罐、双耳瓶、长颈瓶、梅瓶、玉壶春瓶等器形。纹饰有菊花、牡丹、梅花、灵芝、葡萄、蕉叶、龙、鹿、孔雀、鱼藻、人物故事等。此外,这里还出土了一些书写文字的器物。 珠山遗址在市区中心,为现代建筑所覆盖。1988年5月,景德镇市区铺设地下电缆,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风景路(明、清御厂故址北端)发现一批造型奇特的瓷器残片,其品类有青花、霁蓝地白花、霁蓝地金彩、孔雀绿、孔雀绿地金彩及卵白釉瓷等。其器形有鼓形盖罐、直口罐、桶式盖罐、大盖盒等,其纹饰有双角五爪龙纹、变形莲瓣、杂宝、十字杵凤穿牡丹等。以双角五爪龙纹数量最大,约占总量的90%以上。据《元史》禁止民间使用双角五爪龙纹以及《元典章》中禁止民间使用描金、贴金的法令,可知该类遗物必为元代帝王专用之物,应是元官窑——浮梁磁局的产品。 该遗址出土器物均为少见的器形,特别是大盖盒,其直径为32厘米,盒内正中凸起一圆柱体,柱体与器壁之间成一宽而深的沟道。柱体台面无釉,柱体与器壁之间的沟道满施白釉,外壁则有孔雀绿贴金、霁蓝贴金、霁蓝地白花和青花数种。”

1985年至1988年合作设计制作城市雕塑《屈原九歌碑》《醉放翁》《源》《知识一一未来》。1991年陶瓷作品(戏绳》由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收藏。陶瓷作品发表(中国陶瓷》3、4期。1994年作品入选“江西省教师美术优秀作品汇展”,作品入选《中国景德镇陶瓷名家精品选》。1995年陶瓷作品发表于《中国陶瓷工业》第二期。赴泰国曼谷举办陶瓷展。1996年陶瓷作品入选《中国与加拿大陶瓷展》(陶瓷颇英》,发表台湾《天地方圆》16期。1997年论文“陶瓷艺术黑白美”,作品发表于台湾《紫玉金砂》杂志第42期。陶瓷作品入选“中国文化大展一一陶瓷艺术展”赴亚洲巡回展,并由中国文化部永久收藏。1998年作品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作品获“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展”特别荣誉奖。获“全国陶瓷名人优秀作品展”优秀作品奖。获“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2000年作品获“景德镇女陶瓷艺术家大奖赛”一等奖,入编《景德镇陶瓷全集》。赴韩国南道大学,清江产业文化大学访问交流。2001年作品《时装》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银奖。2002年出版《21世纪优秀艺术家》,江苏画刊提名杨冰专集。《羽》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三等奖。2003年发表论文6篇,其中《论传统青花与现代青花的审美特征》发表在《中国陶艺》。2004年6月22日举办《杨冰青花展》。景德镇电视台拍摄专题片。出席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教育大会,并发表论文和作品。2005年主编出版《景德镇女陶艺家作品选》。《三花》《锦簇》参加台湾《新光三越陶瓷大展》。2006年《青花瓶》在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声计创新评比中荣获优秀奖。2007年陶瓷作品《向日葵》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展出。2007年陶瓷作品《银杏叶》《蜂》参加“首届中国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作品赴美国巡回展”。2008年《景德镇陶瓷》第二期发表专业论文三篇,《陶瓷研究》第三期专版报道发表作品17件,第四期连载报导发表作品18件。出席中美陶瓷艺术教育一一国际研讨会并作青花现场表演。2009年作品《向日葵》参加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大展》。出版《当代经典画史·陶瓷卷——杨冰个人专辑》,中国书画艺术出版社。2009年作品《向日葵》参加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览,入编《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展》画册。2009年发表论文《瓷器与中国文人画》、《穿越技艺——天籁青花》于《景德镇陶瓷》第3期。2009年发表作品《羽舞》、《太阳花》于《收藏界》第4期。2010年作品《青莲》获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银奖。2010年发表论文《民俗思维在陶瓷绘画中的体现》、《明代徽州版画对景德镇青花瓷的影响》于《景德镇陶瓷》第3期。2010年发表论文《青花装饰艺术之交响乐》、《“气”在陶瓷艺术中的重要性》于《景德镇陶瓷》第4期。2010年主编出版《景德镇女陶艺家作品集》,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发表论文《现代陶艺发展的现状》、《浅谈陶艺造型形态中点、线、面的视觉效果》于《景德镇陶瓷》第4期。2011年陶瓷作品参加《龙之焰》中国当代陶瓷美国邀请展。2011年发表论文《宋代红绿彩中的民俗情感》、《浅谈陶瓷综合装饰》、《论建川博物馆》、《记事陶瓷的艺术价值》、《从石涛画论看清初四僧的绘画艺术》、《浅谈陶瓷装饰在现代陶瓷中的运用》于《景德镇陶瓷》第六期。2012年3月出席在美国西雅图的第46届美国陶艺教育年会。2012年《中国陶瓷》第8期发表作品8件,并专题报道《青花的修辞学样本》。2012年《中国艺术家》第1期发表作品12件,并专题报道《清心澄怀 静听天籁——杨冰与她的青花瓷绘画艺术》。2012年《景德镇陶瓷》第4期发表专业论文4篇。2012年11月出席上海第十六届艺术博览会“蓝色太阳·杨冰青花传奇”主题展,有30幅陶瓷作品参展。2012年12月 作品《竹》入选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