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大丰吴海峰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00:48:08

大丰吴海峰发表的论文

大一医学生论文分享

为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学校教育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又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以下是我整理好的大一医学生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 医学后期教育是指医学生4年级进行临床课程学习和实习的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的过程,是由医学生到医生的过渡,随着社会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趋多元化,职业道德素质已成为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高校医学教育的后期应始终做到医德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培养具有良好医德的学生,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德教育 医学后期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预防为主,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原则是我国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提高医疗行业社会风尚的关键一环。而临床实习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医学事业的状况和发展。因而在见习、实习阶段就注重培养他们高尚、严谨的医德医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本文就临床医学生后期学习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内涵、途径和方法进行论述。

一、对医学高等学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为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学校教育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又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要求医学生将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提高到新的高度。此外,在医学教育上,临床医学生的后期教育主要以临床见习和实习为主,这就要求学生,要尽快适应新的人文科学与医学交叉的开放式医学教育体系,成为以人为本,基础、临床、预防医学知识贯通的全面型综合人才。因此,医学生后期学习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立足于脱离单纯的生物医学的思维模式,培养观察社会待人接物的人文素质,提高对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分析能力,学会从患者的社会背景及心理变化出发,对疾病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分析。

2.高等教育的需要

在医学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明确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高级人才作为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广义的讲,高校(包括高职)阶段,是人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不仅是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的文化产品大量涌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各类意识形态,广泛接触世界多元文化。各种文化之间的混合与碰撞将加剧学生成长过程中选择与确立价值观的困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也必须不断深化和拓展。[1]另一方面,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许多家长把培养子女成才片面地理解为掌握文化知识,而对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则不闻不问,这一切都要求高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缓解医患矛盾

目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部分医生的服务理念与思维方式仍停留在“以医为尊”、“重病轻人”等水平上,服务言行就表现出不愿向患者多解释,交往中对患者不够尊重,缺乏人文交流与情感交流。而现代医学要求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有社会良知、社会责任感。对患者多一份关爱、理解、策略和技巧,是自己素质完善的展示,也是建立协调融洽的新型医患关系的基石。因此,从实习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医学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对端正行业作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我国传统的医古文在医德教育方面从4个方面对医德教育内涵进行了总结:①对健康和生命的终极关爱;②去功利的人生价值观;③不拘成规、勇于探索的精神品格;④审慎严谨、时时自省的行医作风。[2]现阶段,我国虽然对于医德没有具体的固定模式要求,但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结合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和医学类职业要求以及医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在总结多年医德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探讨医德教育应具有的内涵。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三义”教育统领学生医德教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贯穿医德教育的全过程,并置于指导地位,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

其次,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基本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正确看待世界、看待社会和人生。并具有敬业精神,能较深刻地理解医学的人文内涵,确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提高其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医学行为抉择能力。

第三,进行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使医学生形成热爱人、尊重人、相信人、平等待人等品质,遵守社会公德,正直坦率、助人为乐,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医患、医护、同事间的关系。

第四,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学医的目的是对人的爱和关怀。使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病人、讲求公正、追求和谐、力行善美,具有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操守。[3]

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6年全国医院管理年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医疗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注重思想、道德、作风教育和法律、纪律培训……使年轻医务人员既掌握扎实的医疗技术,又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和谐社会中,实现医者尽其能、患者医其患,医患共相依、雨水一家亲,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基本目标”。

三、医学生后期教育中医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提高医学生自身素质,培养人文品质。

提高医学生自身素质,加强人文修养,引入“精神助产”法,将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观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医学在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属性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人文科学性质,[4]社会呼唤人文精神,提倡以人为本,珍视和关注生命。对医生来说,人文关怀是其最基本的服务态度。医学生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后天修养的程度决定的。少数学生沉醉于当代社会的斑斓色彩之中,疏忽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他们或者尚未完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或者社会公德的自我培养留下了缺陷。“精神助产”的要义在于: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5]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所以作为未来社会的人道主义者,在校期间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不断培养自己的“尊重生命、崇尚正义、爱岗敬业、心胸宽广”等人文品质。只有这样,患者在就诊时才不会感到治疗仪器的冰冷和自己的孤独无助。

2.提高带教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完善榜样示范作用。

由于当今医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传统的“高”、“大”、“全”式的榜样示范法效果弱化,甚至引起一些学生反感,[6]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的特点,教师的态度、立场观点、言行举止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育因素。因此,临床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带教过程中率先垂范,做到为人正派,光明磊落,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临床上对每个患者都要做到认真、体贴、和蔼;对患者一视同仁,对尊者不卑,对贫者不傲,不以职业之便拉关系、办私事,严于律己,洁身自爱。作为一名临床医学教师,治好患者和教育好学生是同样艰巨而重要的,但后者对社会的影响更深远。如果我们培养出一个良医,则可能造福一方;如果我们培养出一个庸医或贪医,则可能祸害一方。

3.加强学校、临床医院的合作

学校方面。在学生进入临床之前,学校应帮助他们树立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和医德观,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为他们的临床医德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学习中可以通过入学教育、思想品德修养课、法律基础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法制与纪律教育,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法制观。通过医学伦理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医德原则、规范、范畴的教育,阐明医德与医术关系。同时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在参观医院、见习、卫生调查等活动中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接触社会、医院和服务对象,接受医德熏陶和感染,逐步懂得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情操。

医院方面。医院作为医学生后期教学的执行者和管理者,对他们医德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进行医德教育,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开展床边教学,结合患者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总结自身医疗服务中的经验教训;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析违反医德规范、丧失医疗道德造成的事故和案例,从而促使学生在比较思考中定位,自觉提高医德修养,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和习惯,最终促使学生把外在的医德原则、规范转化为内在的医德信念和品质,牢牢确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价值取向。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医德育人环境,要健全医德教育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奖惩结合,保证医德教育的顺利进行。

总之,临床实习生后期教学的医德培养教育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应该结合卫生行业的特点,采用“立体、多面教育与集体影响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进行专业技能实习的同时,狠抓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坚守医学人文信仰,成为“懿德善能”、“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 静.论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职教论坛,2004(26)

2 季春元、邹 丽.医古文中的医德教育内涵[J].卫生职业教育,2007(12):28~29

3 吴海峰、张明勇.对医学生医德教育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13~1014

4 李凤英.融医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4):106、108

5 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 董晓星、陈家麟.论榜样示范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9):58

吴秀峰发表的论文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是:参与观察法(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地勘察调查法(专门从事勘查的部门或人员利用现代科学原理、现代科技知识和方法);个案研究法(对某一个体或某一组织连续进行调查);视觉分析法(水平视野分析、垂直视野分析和视野协调分析);论述分析法(论述的形成背景、论述间竞合的规则等)。质性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一)哲学研究 教育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本质论研究、价值论研究与实践论研究。教育技术哲学研究以教育哲学与技术哲学为知识基础,以个人的教育技术哲学、公众的教育技术哲学与专业的教育技术哲学为基本框架。教育技术的本体论研究、价值论研究与实践论研究共同构成了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教育哲学研究方法是整体性把握事物的方法。教育哲学对教育智慧的追求使教育哲学研究要使用能够整体性把握教育事物的方法,因为基于有限数据只能获得对教育事物的有限认识,而对教育事物的有限认识只能对应教育事物的片段性特征,这些片段性特征对形成教育智慧虽有益但并不充分。因而,教育哲学研究要采用的是那些能够真正对教育进行整体性把握的方法,对教育的各种片段性认识通过这类方法可以得到整理和集中。 第二,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处理对象是命题。由于教育哲学需要获得对事物的整体性把握,这种目标要求教育哲学不能以直接描述事物某一细小特征的数据为处理对象,因为对事物整体性的认识需要根本不可能获取的海量数据。因此,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处理对象是表达各种片段性教育认识的命题,这些教育命题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教育事物,但都未能真正把握教育整体。 第三,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环节是命题收集、整理和再表达。教育哲学研究要处理代表片段性教育认识的命题,把它们最终统合成对教育事物更加整体性的把握。因此,教育哲学研究方法首先需要收集这些代表片段性教育认识的命题;其次,教育哲学研究方法还要对这些从不同维度和层面切入教育并可能相互冲突的命题进行整理,这里特别需要运用各种思维技巧对命题进行分析、综合和演绎等;最后,教育哲学研究方法需要在整理片段性教育命题的基础形成新的命题,这是一种更为整体性的教育命题,更趋向于对教育事物的整体性把握。 我阅读的代表性文献是:石中英.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论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05):1-7.。从历史上看,20世纪以来教育哲学家们就有关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提出过不同的观点,如历史法、比较法、批判法、抽象法以及一些更加专门的现象学方法、解释学方法、概念分析方法、话语分析方法等。在这些观点之外,该文作者基于对教育哲学的学科视野和研究对象的认识,提出教育哲学研究的一种核心方法———论辩,并简要地探索了其哲学的源泉与实践中应用的程序或要求。我认为该文较好的描述了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 (二)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是模仿自然科学,引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观察(经验的、可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定因果关系,最后用数值来表示分析研究的结果,并做出解释。 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等。量化研究正是通过这种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阅读陆宏老师的文章——“量化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案例”后,可知量化研究有如下特点,(1)对象的可统计性。由于量化研究是借助于数学的研究方法,因此研究对象必须先转化为可以运算的数据以便以进一步的分析;(2)操作程序的固定化,量化研究的每一种具体方法都有它固定的具体操作程序。如数学建模法,要求在统计和测量的基础上建立主因素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数学模型的运作把现实事物的变化反映出来;(3)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强调从经验事实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变量分析,通过变量分析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依靠事实证实研究结果。 我阅读的代表性文献是:李庆良,马晓开,程瑾,罗毅波.花颜色和花气味的量化研究方法[J].生物多样性,2012,20(03):308-316.花颜色和花气味是花部构成的重要内容。在已开展的传粉生态学研究中对二者的报道主要是描述性的,而其量化研究可以为揭示传粉机制提供有力的实验证据。该文主要介绍了花颜色的测量和标定方法,包括比色卡、分光色差仪和便携式光谱仪等;花气味的采集方法,包括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吸附–溶剂洗脱法和固相微萃取法等;花气味的检测和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和电子鼻型超速气相色谱仪分析等;以及昆虫行为学实验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昆虫触角电位联用技术、Y型嗅觉仪和飞行箱实验等。科研人员根据实验材料的特点和实验目的选择适合的量化研究方法,该文重点介绍花颜色的测定分析、花气味的采集分析以及昆虫行为学实验等常用的量化研究手段,综上,我认为本文章较好的运用了量化研究方法。 (三)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是基于将观察者置身于被观察世界之中的研究活动。它包含一系列可以使被观察的世界变得清晰起来的阐释性的、经验性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转变了世界,他们将研究的对象世界变成一系列“作品”——现场笔记、访谈、交谈、照片、记录,以及有关自身的备忘录。在这一意义上,质性研究是以阐释性和自然主义的方式来探究世界。这就意味着,质性研究者研究事物的方法是:在研究对象的实地背景下,试图对人们赋予意义的现象做出理解和阐释。 阅读文献后总结质性研究有如下特点: (1)质性研究最为基本的哲学基础是,它是以个体与其身处其中的社会世界(socialworld)交互作用而建构(construct)的实在(reality)的图景(view)为基础的。 (2)研究者要从相关参与者(participant)的视角而不是研究者的视角出发来理解现象,才能理解被研究者的生活体验、情感、情绪。 (3)质性研究意味着研究者必须做“实地研究”。 (4)质性研究主要采用描述———归纳方法。 (5)质性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过程、意义和理解上,因此,质性研究的作品表现为深度而丰富的描述。 我阅读的代表性文献是:孙拥军,李倩,吴秀峰.运动与锻炼心理学中的质性研究:反思与展望[J].体育科学,2014,34(11):88-96.该文主要描述了质性研究在体育科学方面的应用。质性研究的数量在运动与锻炼心理学各领域呈上升趋势,研究议题涉及运动员情绪调节、教练员行为、锻炼表象、运动参与的社会支持、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精英运动员参赛经历、病患人群在运动中的心理体验以及运动心理咨询的应用等。运动与锻炼心理学各领域中的质性研究,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取向仍占主导地位。现象学、扎根理论与个案研究是主要的方法学取向,平行视角则是主要的研究质量评判应用。综上,质性研究具有“平民意识”,体现出“人文关怀”,因而具有独特的魅力。 (四)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包含对实践的好奇。它是关于如何寻找有效的助人方法;它也是关于如何通过对实践的研究挑战现有问题的实践,以及依据我们在实践中亲身的经历发展出新的知识和想法。大家公认实践研究最佳的方式是实践者与研究者的协同,以致彼此可以互相学习。这是一种建构专业知识的整合的方式,一方面研究者在实践中能更理解实践过程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致力于培力和实现社会公义。 也就是实践研究要把实践与研究结合起来,达到“实践亦研究”的合二为一。达到研究(者)即是实践(者)两种身份的结合。 我选择的代表性文献是:田宝军,李燕.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特点与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7(01):36-39.校本教研是实践研究,其重点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发表学理性很强的论文,论文只是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之一。教师们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和策略并最终解决问题,然后,将这一过程中发现的规律、特点,提出的方法、策略总结提炼,提出可供别人借鉴的经验并形成文字,不能去追求一些连自己可能都不完全理解的抽象概念和理论。综上,该文的实践研究具有代表性。 (五)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法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1) 历史性。在历史研究中,研究者主体与作为被研究客体的历史现象之间是一种非共存的历史性关系,研究者只能在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去认识过去所发生的事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对象: 过去发生的教育事件 2.研究过程: 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再现历史过程 (2) 具体性。根据历史研究的定义,是在丰富具体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揭示教育现象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历史形式、全部丰富内容以及各种相关因素的研究。因此研究者必须把握最能说明问题的具体史料。 (3) 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用逻辑分析方法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论概括,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演变的历史规律性,更深刻地认识那些还处于萌芽状态、表现模糊不清的东西。我选择的代表性文献是:杨登峰. 中国电化教育早期历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电化教育历史研究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它的实质和特点,也有助于借鉴历史经验,把握电化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该文作者在前人电化教育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中国电影发展史以及教育技术著作和文献中,搜寻关于早期电化教育发展的线索,寻找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改进运动与电化教育之间的联系,大胆地假设 ,试图将电化教育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思想大背景结合在一起,形成早期电化教育发展较为完整的轮廓。一方面对早期电化教育历史作纵向的描述,另方面对其中典型的电化教育组织和机构进行深入挖掘,点面俱全地探悉中国电化教育的早期历史。综上,我认为该文献所做的历史研究比较典型。

吴丰昌发表论文目录

1. Wang,Z., Yu,X., Pan, B., and Xing, B. 2010. Norfloxacin Sorption and Its Thermodynamics on Surface-modified Carbon Nanotub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44 (3): 978–9842. Wang,Z., Zhang, K., Zhao,J. and Xing, B. 2010.Adsorption and Inhibition of Butyrylcholinesterase by Different Engineered Nanoparticles.Chemosphere79 (1): 86-923. Wang, Z., Xin, Y., Gao, D., Li,F., Morgan,J. and Xing,B., 2010. Microbial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in a Degraded Wetland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Pedosphere. 20(4): 466-4784. Bai,Y.,Lin, D., Wu, F., Wang, Z. and Xing, B. 2010. Adsorption of Triton X-series surfactants and its role in stabilizing 3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suspensionsChemosphere79(4): 362-3675. 王震宇,温胜芳,李锋民,2010. 南四湖湿地6种水生植物的磷素根际效应。中国环境科学,30(S1):64-686. 王震宇,赵建,李娜,李锋民, Baoshan Xing,2010. 人工纳米颗粒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环境科学,31(6):1409-14187. 王震宇,刘利华,温胜芳,彭昌盛,邢宝山,李锋民. 2010. 2种湿地植物根表铁氧化物胶膜的形成及其对磷素吸收的影响。环境科学,31(3): 781-7868. 王震宇,于晓莉,高冬梅,封文强,邢宝山和李锋民. 2010. 人工合成纳米TiO2和MWCNTs对玉米生长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环境科学,31(2): 480-4879. Wang, Z., Xin, Y., Gao, D., Li,F., Morgan,J. and Xing,B., Microbial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in a Degraded Wetland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Pedosphere, 20(4): 466-47810. Li,A., Sandra,A., Tian, Z., Li,J., Yu,R. and Wang,Z., 2010. Axenic Cultures of Cyanobacteria Isolated from Freshwater in China can be grown without BMAA. Toxicon, 55: 947-95311. 王震宇,温胜芳和李爱峰,2010. 根际土壤溶液中磷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化学分析,38(1): 87-9012. 罗先香,闫琴,于晓莉和王震宇,2009. 河口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32(12D): 181-18713. 王震宇,许颖,高冬梅,Baoshan Xing和李锋民,2010堆制技术对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814. 林道辉, 冀静, 田小利, 刘妮, 杨坤, 吴丰昌, 王震宇, Xing Baoshan. 2009. 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与生物毒性。科学通报,54 (23): 3590-360415. Wang, Z.,Zhao,J.and Xing, B. 2009 Adsorption and Inhibition of Acetylcholinesterase by Different Nanoparticles.Chemosphere77(1):67-7316. 王震宇,辛远征,李锋民和高冬梅,2009, 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微生物特性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9(5):1005-101217. 王震宇,温胜芳,邢宝山和李锋民2009. 2种水生植物根际溶液磷素变异及有机酸分泌。环境科学,30(8): 2248-225218. 王震宇,赵建和邢宝山,2009. 盐渍化土壤中土著菌的石油烃降解潜力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8(7):1416-142119. Hao,L., Wang,Z., and Xing,B., 2009. Effects of Sub-acute Exposure to TiO2 Nanoparticles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Juvenile Carp (Cyprinus Carpi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1: 1459–146620. 王震宇,于晓冬和邢宝山,2009. 土壤微孔对有机物吸附/解吸的影响及其表征。生态学报,29(4):2087-209621. Ghosh, S.,Wang, Z., Kang, S., Bhowmiki, P. and Xing, B. 2009. Sorption and Fractionation of a Peat Derived Humic Acid by Kaolinite, Montmorillonite, and Goethite. Pedosphere 19(1):21-3022. Almeira, J., Peng, C., and Wang, Z. 2009. Effect of different electrode configurations on the migration of copper ions during the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process. Asia-Pacific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DOI:10.1002/apj.28923. Wang, Z., Gao, D., Li, F., Zhao, J., Xin, Y., Simkins, S. and Xing, B. 2008.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potential of soil bacteria. Pedosphere18(6):707-71624. 李爱峰,于成仁,李锋民和王震宇,2009. 神经毒素β-N-甲基-L-丙氨酸的毒理学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3(2):152-15625. 王震宇,温胜芳和李锋民,2008. 四种水生植物磷素的根际耗竭的比较研究。环境科学,29(9): 2476-248026. Wang, Z., An, Z., Tian, Z., and Li, F. 2008. Allelopathic Inhibition of Five Macroalgal Extracts on Red Tide Microalgae Skeltonema costatum.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 2(3): 297-30527. Wang, Z., Tian, Z., Gao, D., Li, F. and Xing, B. 2008. Effects of five nanomaterials on gymnodinium Breve. 235rd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National Meeting,Symposia Papers for the Division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New Orleans, LA, April 6-10, 2008.28. Wang, Z., Tian,Z., and Li, F. 2008.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large seaweeds on red tide dinoflagellate Gymnodinium breve. Allelopathy Journal,2008, 22(1): 181-18829. Wang, Z., Zhao, J., Gao, D.and Xing, B. 2008. Inhibition of Different Nano-materials on Acetylcholinesterase. 235rd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National Meeting,Symposia Papers for the Division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New Orleans, LA, April 6-10, 2008.30. Zou, C., Wang,X., Wang, Z. and Zhang,F. 2005. Potassium and nitrogen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growth of flue-cured tobacco (nicotiana tabacum l. cv. k326) seedlings influenced by nitrogen form and caco3 in hydroponic culture.J. Plant Nutriion .28(12): 2145-215731. Wang, Z. and Yu C., 2005. Dynamics of Phosphorus in the Rhizosphere Solution of Cottonwood and Soybean Using Micro-sampling in Situ techniques. C.G. Feng et al.(Ed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 No.1, p597-60132. Wang, Z., Qi, J., Hu, H. and Luo, X. 2005. Rhizosphere solution chemistry and the nutrient status of juvenile corn and cottonwood plants. C.J. Li et al. (Eds), Plant nutrition….. Tsinghua Uni.Press. p528-52933. Wang, Z., Luo, X., Hu, H. and Qi, J. 2005. Lead stablisation by soluble phosphates in contaminated mining wastes. C.J. Li et al. (Eds), Plant nutrition….. Tsinghua Uni.Press. p766-76734. Wang, Z., Kelly, J.M. and Kovar, J.L. 2005. Depletion of macro-nutrients from rhizosphere soil solution by juvenile corn, cottonwood, and switchgrass plants. Plant and Soil270 (1-2): 213-22135. Wang, Z., Kelly, J. and Kovar, J. 2004.In situdynamics of phophorus in the rhizosphere solution of five species.J. Environ. Qual. 33: 1387-139236. Kovar, J., Kelly, J., Wang, Z. and Schroeder, P. 2004. In-situ dynamics of four macronutrient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solution of maize, switchgrass, and cottonwood. International Rhizosphere Conference-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 Munich, Germany.37. Wang, Z. and Göttlein, A. and Rodenkirchen, H. 2003. Soil exploration, nutrient partitioning, and nutrient efficiency of beech and spruce seedlings in a rhizotrone experiment. J.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166: 390-39138. Wang, Z., Göttlein, A., Rodenkirchen, H., Fleischmann, F.and Osswald, W. 2003. The influence of Phytophthora citricola on rhizosphere soil solution chemistry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European beech.J. Phytopathology, 151: 365-36839. Li W., Wang, Z., and Zhang,F. 2001. Molybdenum deficiency in winter wheat seedlings as enhanced by freezing temperature.J. Plant Nutrition.24 (8): 1195-120340. Wang, Z. and Goettlein,A. 2001. Rhizosphere chemistry and soil exploration by seedlings of beech and spruce in a rhizotrone experiment. Plant and Soil. (special tissue)41. Wang, Z., Goettlein,A and Bartonek, G. 2001. Effects of growing roots of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L.] Karst.) and European beech (Fagus sylvaticaL. ) on rhizosphere nutrient chemistry in a forest soil.J. Plant Nutr. Soil Sci. 164 (1): 35-4142. 李文学, 王震宇, 张福锁和韩晓日, 2000. 低温对缺钼冬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I. 对糖代谢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3):312-31743. Wang, Z., Tang,Y. and Zhang,F. 1999. Effects of Boron and Low Temperature on Membrane Integrity of Cucumber Leaves.J. Plant Nutrition,22(3): 543-55044. Wang, Z., Tang,Y. and Zhang,F. 1999. Effects of Molybdenum on Growth and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of Winter Wheat Seedlings as Influenced by Temperature and Nitrogen Leaves.J. Plant Nutrition, 22(2): 387-39545. 王震宇, 陶洪斌, 唐玉林和张福锁, 1999. 高等植物质外体的研究方法。植物生理学通讯, 35(5): 394-39746. 王震宇, 张福锁, 王贺和邹春琴, 1998. 低温条件下, 缺硼对黄瓜幼苗一些生理代谢的影响。植物生理学报, 24(1): 59-6447. 宋亚娜, 王贺, 王震宇和张福锁, 1998. 缺铁幼苗根质外体中铁的累积和移动。植 物生理学报, 24(3): 209-21448. 米国华, 张福锁和王震宇, 1998. 小麦高产的生理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3): 46-5549. 乐捷, 王震宇和张福锁, 1997. 低温和光强下, 缺硼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植物营养和肥料科学, 3: 42-51.50. 王贺, 王震宇和张福锁, 1997. 兰花养分吸收机理的细胞学研究。植物学报, 39(6): 511­51451. 王震宇, 米国华和张福锁, 1996. 小麦胚中淀粉和蛋白质分解的生理学研究进展。世界农业, 12: 17­1952. 王震宇, 张福锁和沈康, 1996. 不同硼营养条件下, 甘蓝型油菜植株中游离氨基酸的组分比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1): 73­7853. 王震宇, 张福锁和沈康, 1995. 硼对甘蓝型油菜核酸代谢的影响。植物生理学报, 21(2): 189-19454. 王震宇, 张福锁和李春检, 1995. 离子通道的生理学和遗传学研究进展。张福琐编: 土壤和植物营养研究进展, P1-1655. 王震宇, 张福锁和李春检, 1995. 植物系统中细胞质钙的荧光测定法 。张福琐编: 土壤和植物营养研究进展,P170-17656. 王震宇, 张福锁和李春检, 1995. 叶绿素荧光的活体测定法。张福琐编: 土壤和植物营养研究进展,P177-18957. 王震宇和张福锁, 1995. 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世界农业, 192(4): 38-4058. 王震宇和张福锁, 1995. 硼对甘蓝型油菜蛋白质含量和组分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1): 52-5659. 沈振国, 张秀省和王震宇, 1994. 甘蓝型油菜硼营养和花药发育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 27(1): 51-5660. 胡文稳,王震宇,刘居东,许 颖,李锋民,Baoshan Xing,高冬梅,黄河三角洲原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固定化修复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已接受)61. 王震宇,赵芳芳,李锋民,王昊云,高冬梅,罗先香,黄河三角洲湿地三种盐生植物氮和磷根际效应的比较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已接受)62. 李锋民,宋妮,王昊云,单时,王震宇,好氧/厌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环境科学与技术(已接受)

张海峰发表的论文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长于诊治内科疾病,对脾胃学说有较深研究。他治医严谨,又能融会新知,提倡中西医结合,擅长中医内科急慢疑难病的治疗,对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的研究造诣颇深,尤其对中医脾胃学说的研究卓有成就。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编写中医教材及专著数十万字。在中医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内科专家著有《脾胃学说临证心得》,撰有《辨病与辨证》、《五脏辨证施治纲要》等论文。

1998.1.2 《试谈学法指导的特性》 《甘肃教育》1998.3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供料作文》 《佳木斯教育院学报》1999.2 《说话训练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基础教育研究》1998.4 《指导学生掌握写字规律》 《湖南教育》1998.10 《优化阅读教学课堂结构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教师之友》1999.14 《说话训练与思维品质培养》 《湖南教育》1999.1 《电教手段在语感训练中的应用初探》 《教育探索》1999.11 《小学生写字训练小议》 《师范生周报》2000. 3 《小语教材中德育内容的特征与施教策略》 《小学德育》1999.11 《阅读教学课程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海南教育》1999.9 《比较训练例谈》 《河北教育》1999.13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质量》 《山东教育》2000.4 《“自读”能力培养模式初探》 《小学各科教与学》2000.13-15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云南教育》2001.1 《限时作文中的思维训练》 《继续教育》2001.1-2 《全面理解语言积累内涵 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作文教学通讯》2001.4 《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策略》 《江西教育》2001.5 《阅读教学“变序”例谈》 《中小学教学教谈》2004.4 《读 讲 演 评 写》 《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2004.2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与管理》2004.4 《猪八戒如何吃西瓜》 《小学教学研究》2004.3.27 《〈狐假虎威〉教学片断》 《新疆教育报》2004.4 《让语文实践贯穿课堂》 《小学教学参考》2004.4.17 《〈景阳冈〉课堂片断》 《新疆教育报》2004.4.24 《〈争吵〉课堂片断》 《新疆教育报》2004.5.15 《〈赤壁之战〉课堂片断》 《新疆教育报》2004.5.22 《〈西门豹〉课堂片断》 《新疆教育报》2004.5.29 《〈蟋蟀的住宅〉课堂片断》 《新疆教育报》2004.4.6 《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形式例举》 《内蒙古教育》2001.6 《“语文实践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例举》 《贵州教育》2001.8 《阅读教学中思维“发散点”的选择》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3-4 《用“统摄要素”串起全文》 《小学教师培训》2001.10 《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策略》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1.12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 《云南教育》2001.21 《构建“语文实践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湖北教育》2001.23 《例谈阅读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 《小学德育》2002.9 《阅读教学“导悟”例说》 《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2002.4 《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 《学习报》2002.4.17 《反问句末尾也可用叹号》 《小学生周报》2002.12 《如何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天津教育》2002.12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 《教学与管理》2002.12 《阅读教学“导悟”策略例说》 《广东教育》2003.2 《巧用语文实践 提高语文能力》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3.1-4 《“语文实践活动型”教学模式例举》 《云南教育》2003.3 《课堂语文实践活动例举》 《湖北教育》2003.11 《自然段的几种表述形式》 《少年智力开发报》2003.3 《〈丑小鸭〉教学设计》 《教学与管理》2003.4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思路》 《小学教学研究》2003.4 《我是一个爱和平的小记者》 《小学教学参考》2003.5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读中创新》 《小学教学参考》2003.13 《我是一个爱和平的小记者》 《云南教育》2003.5 《语文教学要感性化些》 《四川教育》2003.4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石油教育》2003.6 《抓住〈黄山奇石〉的奇和趣》 《小学教学研究》2003.2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与点评》 《新课程导刊》2003.16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读中创新》 《云南教育》2003.4 《课堂语文实践活动形式例举》 《小学教师培训》2003.9 《我是地球小卫士》 《小学教学参考》2003.9 《例谈阅读教学中“研读专题”的设计策略》 《江苏教育》2003.10 《生成,需要空间》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3.9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与管理》2003.11 《语文实践活动三例》 《小学语文教师》2003.11 《我是小小解说员》 《河北教育》2004.1 《我是小导演》 《小学教学参考》2004.6.21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2004.6 《〈猪八戒吃西瓜〉教学设计》 《云南教育》2004.10 《讲述〈鹿和狼的故事〉》 《小学教学研究》2004.10.23 《〈穷人〉教学片断》 《新疆教育报》2004.11 《尊敬的总统先生,我们起诉您》 《小学教学参考》2004.11.6 《〈飞驰在高速公路上〉教学片断》 《新疆教育报》2005.1 《读中感知 读中感受 读中感悟 读中感动》 《小学教学参考》2005.3 《〈全神贯注〉教学片断点评》 《小学语文教师》2005.3 《注重课堂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2005.2 《〈白杨〉教学设计》 《教学与管理》2005.3 《有目的、有层次读〈白杨〉》 《云南教育》2005.3 《蘑菇该奖给谁〉教学设计及评析》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5.4 《感知 感受 感悟 感动》 《小学教学设计》2005.6 《例谈语文课堂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捕捉与开发》 《贵州教育》2005.5 《例谈阅读教学中语文实践活动环节的设计》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2.15 《小学语文课堂结语案例及分类点评》 《湖南教育》2005.7 《资料性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效用例谈》 《江苏教育》2005.8 《文本在阅读教学“对话”中的地位》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9 《奖杯该颁给谁》 《云南教育》2005.12 《教化无痕》 《云南教育》2006.4上 《德育无痕》——例谈资料性课程资源在结课中的效用 《小学德育》2005.12 《例谈资料性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人文教育中的应用》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11 《在石榴园看到了》 《小学教学研究》2006.11 《阅读话题构建策略》 《湖南教育》(语文版)2006.12 《例谈“阅读话题”的设计》 《云南教育》2007.(1.2) 《创设习作情境 激活表达兴趣》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7.1 《预设教学细节 预约精彩课堂》 《小学教师培训》2007.6 《捕捉意外细节 生成别样精彩》 《贵州教育》2007.5 《小学高年级阅读测试题的编制》 《江苏教育》2007.5 《指向语文实践层面的“阅读话题”的构建》 《江西教育》2007.(7.8) 《我是一棵蒲公英的种子》 《小学教学参考》2007(7.8) 《“我喜爱的玩具”写话设计》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7(7.8) 《“我成功了”习作设计》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8.5 《小学话题作文的编制与指导》《小学教学参考》2008.5 《例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云南教育》2009.5 《引领学生走进文化语文》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9.9《资料性课程资源“开发点”的选择》《辽宁教育》2010.4《让我们真诚地“辩”起来》《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2.8《例谈主题单元“五模块教学法”的实施》(《小学教学设计》语文版)2012.12《例谈阅读教学中学生文本误读的应对策略》(《河北教育》)2013.3《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点”的选择》(《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李海峰发表的论文

摘要: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决定于它的任务和作用。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要点一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及相互关系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决定于它的任务和作用。因此,它必须能够根据不同工程产品 的特点和要求,根据现有的和可能争取到的施工条件,从实际出发,决定各种生产要素的基本结合方式,这种结合方式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以及根据这种结合方式和该工程产品本身的特点,决定所需人工、机具、材料等的种类与数量及其取得的时间与方式。不切实地 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可能进行任何生产。由此可见,任何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具有以下相应的基本内容:1.总说明;2.施工方法与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即施工方案;3.施工进度计划;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5.各种资源需要量及其供应。 在这五项基本内容中,第4、5项主要用于指导准备工作的进行,为施工创造物质技术条件。人力、物力的需要量是决定施工平面布置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施工平面布置又反 过来指导各项物质的因素在现场的安排。第2、3两项内容则主要指导施工过程的进行,规定整个的施工活动。 二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特点 1.重点考虑以下内容:确定施工方法和土方调配;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工地施工组织;规定各工程队施工所需的机械数量。 三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除了与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基本相同外,还要根据路面工程的自身特点,在确定施 工方案和进度计划时,充分考虑: (1)路面各结构层的质量检验和材料准备以及试验路段 在施工组织时要进行各个结构层的质量检验,可参见施工技术管理部分。路面材料选 择采购、场外运输、试验路段的铺筑以便获取数据,这也是施工组织应注意的问题。 (2)按均衡流水法组织施工 路面工程各结构层之间的施工是线性流水作业方式。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进度计划 时应考虑到路面工程施工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各结构层的施工可以采用搭接流水 方式以加快施工进度。因此,我们要分析各结构层之间的施工进度(速度) ,根据施工速度 选择搭接类型[前道工序速度快于后道工序时选用开始到开始(STS)类型,否则用完成到 完成(FTF)类型],并根据各结构层施工速度和所需要的工作面大小计算出搭接时距,同 时还要考虑到各结构层可能需要技术间歇时间的影响,以及路面各结构层的质量检验所需 的时间等。 (3)路面施工的特殊技术要求 路面的各种结构层有其特殊的技术要求以及各种"缝"的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特别 是对于沥青结构层和水泥混凝土结构层的技术要求以及设备的配置与施工时间的关系。 四桥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桥涵施工组织设计分类不同,内容有浅有深,一般桥涵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为: 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3.施工准备工作及设计。4.各分部(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方法: 桥梁工程包括:基础及下部构造、上部构造、防护工程、引道工程等分部工程,每 项分部工程又分为若干分项工程,如基础及下部构造分为明挖基础、桩基、管柱、承 台、沉井、桩的制作、钢筋加工安装、墩台安装等分项工程。 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在结构设计时已大体决定。例如,桥梁主体工程包括下部工 程、上部建筑以及附属工程(河床加固、锥体护坡等)。例如桥墩(台)的施工顺序为: 挖基、立模板、基础片石混凝土、基础回填土、墩(台)身混凝土、绑扎钢筋、墩(台) 帽钢筋混凝土、锥坡填土、浆砌片石护坡。又如涵管的施工顺序为:挖基、砌基础、 安装管节、砌洞口、防水层、进出口铺砌、回填土。 桥梁下部的桥墩施工时,如果设备或者模板数量有限可采用流水施工方式组织施 工。对于采用流水施工时应注意流水施工的相关时间参数:流水节拍、流水步距、技 术间歇等。当很多个墩流水施工时,表示其流水关系显得工作(工序)太多和过于繁杂, 如果采用以下两种简化表示,应注意原本各工作(工序)之间衔接的逻辑关系,经过简 化成为墩与墩的关系时,墩与墩的逻辑关系就变成搭接关系;或者多个墩相同工序合 并为一个工作,就简化成为相同墩的不同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此时的逻辑关系也变 成搭接关系。 五施工方案的优化 施工方案优化主要通过对施工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达到加 快施工进度并能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降低消耗的目的。 主要包括:施工方法的优化、施工顺序的优化、施工作业组织形式的优化、施工劳动 组织优化、施工机械组织优化等。施工方法的优化要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有技术上的先进性。 施工顺序的优化是为了保证现场秩序,避免混乱,实现文明施工,取得好快省而又安 全的效果。施工作业组织形式的优化是指作业组织合理采取顺序作业、平行作业、流水作业三种 作业形式的一种或几种的综合方式。施工劳动组织优化是指按照工程项目的要求,将具有一定素质的劳动力组织起来,选 出相对最优的劳动组合方案,使之符合工程项目施工的要求,投入到施工项目中去。 施工机械组织优化就是要从仅仅满足施工任务的需要转到如何发挥其经济效益上来。 六资源利用的优化 项目物资是劳动的对象,是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过程也就是物资消耗过 程。项目物资指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机械配件、燃料、工具、机电设备等,它服务于 整个建设项目,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因此,对于它的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发放、 节约使用、综合利用和统计核销,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成本,必须对其进 行全面管理。资源利用的优化主要包括:物资采购与供应计划的优化、机械需要计划的优化。 项目物资采购与供应计划的优化就是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对项目物资供需活动 进行计划,必要时需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探讨-黑河科技2003(04)

2011年,“神舟八号”搭载李海峰作品《和风》从太空返回,这也是代表中国传统艺术精华的“齐派”书画作品第一次太空旅行。2012年,在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中,李海峰作品《出居声响》(约1.4平尺)以28750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显示了齐派工笔草虫题材在艺术市场中强劲的号召力。2012年,李海峰应邀出席“第四届海峡论坛”,并作为大陆文化学者代表做主题演讲《传播白石艺术,弘扬国学精粹》,受到两岸四地舆论好评。李海峰的书画艺术成就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文化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北京晨报》、人民网、千龙网、新浪网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同时,李海峰在美术评论以及理论研究方面多有著述:《齐派传人李海峰百扇画集》、《齐派工笔草虫图集》、《齐白石画虾不同时期特点分析》等书籍和论文深受业内人士及书画爱好者好评。李海峰多次为由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希望工程等主办活动爱心捐赠书画。他热心传播齐派艺术,多次在首都图书馆、京城俱乐部、天雅收藏大讲堂等地公益讲座《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鉴别》。李海峰被业界誉为齐派艺术当代最优秀传承者之一。其书画作品被众多中外知名人士和机构收藏。作为具有强势成长性的学者画家,李海峰的作品极具欣赏与收藏价值。

本次为您推荐的是 李海峰 老师的作品 《平衡论与修身养生之道》 。 《平衡论与修身养生之道》 分为“平衡论”与“我的修身养生之道”两大部分。 在平衡论部分中,提出一个普适的万有定律: 平衡律。指出,自然界一切事物均遵循因平衡而存在及运动之平衡律或平衡原理,概莫能外。并说明其来源及在诸多方面的应用,解释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用其它理论无法解释的重大疑虑和现象。在哲学及其它科学方面给出一个全新的万有理论。 在我的修身养生之道部分中,作者用平衡论的观点为指导,首先接合个人的长期实际经历,总结了修身方面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成功经验,对他人特别是年轻人很有借鉴意义和帮助。其次根据平衡论思想,接合自己的实践,总结了个人近八十年来在养生方面的经验,特别是于老年阶段的保健养生之道,对广大中老年人将会产生极大的助力与启示,对年轻人也是一种加强及提高健康水平的给力之源。 这部作品对人生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启迪、指导意义,且对生活、工作及健身长寿有很好的参考和应用价值。作者 李海峰 ,中原工学院 教授 。196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数学系,1992~1993年赴北京大学数学系作国内访问学者,1997年被评为教授。2000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 优秀党务工作者 ,2003年荣获河南省首届普通高等学校 教学名师奖 。 曾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主持与承担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在《工程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数学杂志》《应用数学》《数学研究与评论》等核心期刋上 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曾多次在国际性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宣读多篇论文。主持的省级教改项目曾获得河南省 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组织领导的线性代数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主持领导建设的线性代数课程被评为 省级精品课程 。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的两部《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高等数学选萃与习题精解》等专著与教材。 内容节选 平衡原理,平衡定律(平衡律): 自然界(包括宇宙,时空,地球及其承载之一切生物等)总是处在(相对的动)平衡状态与不平衡(因平衡之相对性而产生)的交替、轮回之中,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此循环往复,螺旋进升,无限下去,永无完结。而任何存在,都始自最稳定之平衡:零或无,经其破坏——不平衡,又进入平衡态,形成平衡链,而且平衡链本身的形成与递变也是平衡的,即循序渐进而非大起大落的突变,且最终还将达到最稳定之平衡——零或无!这个历程永远不会完结。 只有当平衡的各平衡码均在一定的平衡点时,该平衡才会达到最稳定状态。由于平衡码最少为两个,所以,任何平衡态均产生于多元化、多样化之中。 关于平衡之所以具有相对性,应当说明的是,由于任何单一的存在,一定是不平衡或不稳定的,因而是暂时的,都不可能永恒。所以实际上,一种平衡状态即使长此以往,久而久之,便成了单一的存在,就又是不平衡的了,其必将为新的平衡所取代。因而任何平衡(无论其稳定性如何)都只具有相对性。 人们发现与尚未发现之理论与规律均符合平衡律,或包含于平衡论(平衡律)之中,概莫能外!因此,可将此“平衡论”称之为万有理论。 《平衡论与修身养生之道》 为我们分析阐述了自然界的平衡状态,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各个方面的角度推论出平衡原理,引人深思。 李海峰 老师以独到的见解引领我们正确看待世间的事物,以科学的方法引导我们修身养生。 作品中全新的思维角度与理论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基于实践总结出的经验理论对人们的修身养生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这部作品,我们能学到很多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的道理,对于人生的发展产生更多的思考,从而推动自己的进步。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