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我国人口形势论文1500字最新

发布时间:2024-08-28 04:26:14

我国人口形势论文1500字最新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但当前我国人口形势仍存在新一轮出生高峰、出生性别比失衡、人口老龄化等热点问题。——我国现代人口转变尚未完成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完成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转变。但吕荣侃认为,我国确实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末实现了人口转变,但还不能认为这一过程已经完成。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比较特殊: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自发的。由于发达国家原来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太高,惯性影响也不大,因此当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转变就趋于完成。而我国则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控制下,实现人口转变的。因此任何政策的变动,都有可能引发生育水平的反弹和逆转。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原来的人口增长速度很高,即使生育水平降低了,但惯性增长的周期还很长,要达到人口零增长,还要几十年的转变。 因此中国人口转变并没有完成,是否完成有两个标志:一是经济社会标志,在经济社会转型基本完成、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时候,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已经建立了人口转变的坚实物质基础,生育水平已经没有逆转的可能。二是人口本身的标志,生育水平降到更替水平之下,人口达到稳定的零增长。按照这种标志,中国完成人口转变的时间约为2045年前后。这个过程要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提是保持低生育水平的稳定,绝不可以有任何的麻痹和松懈。——如何应对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近两年,全国很多地区陆续进入建国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应对这次高峰已经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任务。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是前三次高峰的延续。第一次发生在1950年到1957年,平均出生率在30‰以上,总和生育率最高时达到6.378;第二次高峰是1962年到1970年,平均出生率达35.72‰,总和生育率为5.7;第三次1985到1990年,这次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现的。第四次出生高峰是第三次高峰的延续表现,因为第三次高峰时出生的孩子现在陆续进入婚育期,育龄妇女突然连年增加,导致了即使生育水平不提高、出生率也会提高的局面。这是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变动的影响,是客观规律。加上我国2003年改变了婚姻登记办法,使本来就增加了的育龄妇女又有所增加。因此,应对出生高峰的基本方就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性别比失衡造成严重社会问题世界上一般认为,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为103~107。我国出生性别比异常是从1984年开始,而且日趋严重。如果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必将造成严重的婚姻挤压现象,在夫妻婚龄差超过社会文化许可的范围时,可能导致两性伦理的崩塌。如婚配失当、婚外恋、性行为混乱、离婚率上升、买卖婚姻、拐卖妇女等社会问题,威胁社会安定。出生性别比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B超仪器监测胎儿性别的迅速普及,出现了人工选择胎儿性别的现象。加上重男轻女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农业生产方式对男劳动力的需求、对养老的需求形成了男孩偏好,形成了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从而造成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问题。 除了严禁人工选择胎儿性别的行为、加强对B超检查的监控外,从根本上说,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通过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从而改变男孩偏好的意识。——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65岁以上者)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益增长的趋势。其根本原因是出生率的下降,使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在人口年龄结构上的表现,所以,最早出现这一问题的是欧洲,目前最严重的也是欧洲。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欧洲国家不同,是与计划生育政策“一卵双生”的。但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却有着惊人的速度,以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欧洲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可能达到20%,绝对数将达到3亿。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发达的条件下出现的,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因而老年保障问题将十分突出。还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某些农村地区老龄化问题严重,本来农村的出生率要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要低一些,速度也要慢一些。但实际上,有的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相当高,因为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造成了大量“留守老人”。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老年保障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加快发展老龄产业,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村)显得更为迫切。

我国目前人口现状就是老龄化在逐渐严重,出生率逐渐降低,估计在20年后人口会出现负增长,那个时候老龄化会达到一个顶峰。

回答 您好,请稍等,小度马上给你满意的答复,稍等几分钟,谢谢!(温馨提示,解答结束后,如果您还满意,可以给我赞哦) 您好,因为人口老龄化严重。 人口老龄化(又称人口老化或人口高龄化、老龄化社会)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预期到2050年,老龄人口会达21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1年9月,全国有149市已进入到深度老龄化,东北三省36地市全部进入深度老龄化。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 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社会负担加重,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家庭养老功 能减弱;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接近四分之一。 综上所述,因此说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 小度很高兴为您服务!愿您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假如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继续咨询!我会及时为您解答,别忘了赞哦,十分感谢您。 更多5条 

我国人口形势论文1500字最新消息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但当前我国人口形势仍存在新一轮出生高峰、出生性别比失衡、人口老龄化等热点问题。——我国现代人口转变尚未完成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完成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转变。但吕荣侃认为,我国确实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末实现了人口转变,但还不能认为这一过程已经完成。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比较特殊: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自发的。由于发达国家原来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太高,惯性影响也不大,因此当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转变就趋于完成。而我国则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控制下,实现人口转变的。因此任何政策的变动,都有可能引发生育水平的反弹和逆转。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原来的人口增长速度很高,即使生育水平降低了,但惯性增长的周期还很长,要达到人口零增长,还要几十年的转变。 因此中国人口转变并没有完成,是否完成有两个标志:一是经济社会标志,在经济社会转型基本完成、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时候,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已经建立了人口转变的坚实物质基础,生育水平已经没有逆转的可能。二是人口本身的标志,生育水平降到更替水平之下,人口达到稳定的零增长。按照这种标志,中国完成人口转变的时间约为2045年前后。这个过程要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提是保持低生育水平的稳定,绝不可以有任何的麻痹和松懈。——如何应对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近两年,全国很多地区陆续进入建国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应对这次高峰已经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任务。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是前三次高峰的延续。第一次发生在1950年到1957年,平均出生率在30‰以上,总和生育率最高时达到6.378;第二次高峰是1962年到1970年,平均出生率达35.72‰,总和生育率为5.7;第三次1985到1990年,这次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现的。第四次出生高峰是第三次高峰的延续表现,因为第三次高峰时出生的孩子现在陆续进入婚育期,育龄妇女突然连年增加,导致了即使生育水平不提高、出生率也会提高的局面。这是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变动的影响,是客观规律。加上我国2003年改变了婚姻登记办法,使本来就增加了的育龄妇女又有所增加。因此,应对出生高峰的基本方就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性别比失衡造成严重社会问题世界上一般认为,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为103~107。我国出生性别比异常是从1984年开始,而且日趋严重。如果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必将造成严重的婚姻挤压现象,在夫妻婚龄差超过社会文化许可的范围时,可能导致两性伦理的崩塌。如婚配失当、婚外恋、性行为混乱、离婚率上升、买卖婚姻、拐卖妇女等社会问题,威胁社会安定。出生性别比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B超仪器监测胎儿性别的迅速普及,出现了人工选择胎儿性别的现象。加上重男轻女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农业生产方式对男劳动力的需求、对养老的需求形成了男孩偏好,形成了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从而造成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问题。 除了严禁人工选择胎儿性别的行为、加强对B超检查的监控外,从根本上说,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通过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从而改变男孩偏好的意识。——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65岁以上者)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益增长的趋势。其根本原因是出生率的下降,使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在人口年龄结构上的表现,所以,最早出现这一问题的是欧洲,目前最严重的也是欧洲。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欧洲国家不同,是与计划生育政策“一卵双生”的。但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却有着惊人的速度,以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欧洲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可能达到20%,绝对数将达到3亿。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发达的条件下出现的,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因而老年保障问题将十分突出。还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某些农村地区老龄化问题严重,本来农村的出生率要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要低一些,速度也要慢一些。但实际上,有的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相当高,因为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造成了大量“留守老人”。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老年保障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加快发展老龄产业,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村)显得更为迫切。

我国目前人口现状就是老龄化在逐渐严重,出生率逐渐降低,估计在20年后人口会出现负增长,那个时候老龄化会达到一个顶峰。

我国人口形势论文1500字最新数据

一,农村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仍占比重最大二中国老龄化社会逐步加快三整体人口素质偏低亟待提高四控制人口数量刻不容缓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但当前我国人口形势仍存在新一轮出生高峰、出生性别比失衡、人口老龄化等热点问题。——我国现代人口转变尚未完成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完成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转变。但吕荣侃认为,我国确实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末实现了人口转变,但还不能认为这一过程已经完成。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比较特殊: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自发的。由于发达国家原来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太高,惯性影响也不大,因此当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转变就趋于完成。而我国则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控制下,实现人口转变的。因此任何政策的变动,都有可能引发生育水平的反弹和逆转。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原来的人口增长速度很高,即使生育水平降低了,但惯性增长的周期还很长,要达到人口零增长,还要几十年的转变。 因此中国人口转变并没有完成,是否完成有两个标志:一是经济社会标志,在经济社会转型基本完成、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时候,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已经建立了人口转变的坚实物质基础,生育水平已经没有逆转的可能。二是人口本身的标志,生育水平降到更替水平之下,人口达到稳定的零增长。按照这种标志,中国完成人口转变的时间约为2045年前后。这个过程要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提是保持低生育水平的稳定,绝不可以有任何的麻痹和松懈。——如何应对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近两年,全国很多地区陆续进入建国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应对这次高峰已经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任务。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是前三次高峰的延续。第一次发生在1950年到1957年,平均出生率在30‰以上,总和生育率最高时达到6.378;第二次高峰是1962年到1970年,平均出生率达35.72‰,总和生育率为5.7;第三次1985到1990年,这次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现的。第四次出生高峰是第三次高峰的延续表现,因为第三次高峰时出生的孩子现在陆续进入婚育期,育龄妇女突然连年增加,导致了即使生育水平不提高、出生率也会提高的局面。这是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变动的影响,是客观规律。加上我国2003年改变了婚姻登记办法,使本来就增加了的育龄妇女又有所增加。因此,应对出生高峰的基本方就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性别比失衡造成严重社会问题世界上一般认为,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为103~107。我国出生性别比异常是从1984年开始,而且日趋严重。如果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必将造成严重的婚姻挤压现象,在夫妻婚龄差超过社会文化许可的范围时,可能导致两性伦理的崩塌。如婚配失当、婚外恋、性行为混乱、离婚率上升、买卖婚姻、拐卖妇女等社会问题,威胁社会安定。出生性别比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B超仪器监测胎儿性别的迅速普及,出现了人工选择胎儿性别的现象。加上重男轻女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农业生产方式对男劳动力的需求、对养老的需求形成了男孩偏好,形成了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从而造成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问题。 除了严禁人工选择胎儿性别的行为、加强对B超检查的监控外,从根本上说,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通过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从而改变男孩偏好的意识。——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65岁以上者)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益增长的趋势。其根本原因是出生率的下降,使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在人口年龄结构上的表现,所以,最早出现这一问题的是欧洲,目前最严重的也是欧洲。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欧洲国家不同,是与计划生育政策“一卵双生”的。但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却有着惊人的速度,以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欧洲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可能达到20%,绝对数将达到3亿。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发达的条件下出现的,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因而老年保障问题将十分突出。还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某些农村地区老龄化问题严重,本来农村的出生率要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要低一些,速度也要慢一些。但实际上,有的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相当高,因为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造成了大量“留守老人”。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老年保障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加快发展老龄产业,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村)显得更为迫切。

我国目前人口现状就是老龄化在逐渐严重,出生率逐渐降低,估计在20年后人口会出现负增长,那个时候老龄化会达到一个顶峰。

我国人口形势论文1500字最新标题

回答 您好,请稍等,小度马上给你满意的答复,稍等几分钟,谢谢!(温馨提示,解答结束后,如果您还满意,可以给我赞哦) 您好,因为人口老龄化严重。 人口老龄化(又称人口老化或人口高龄化、老龄化社会)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预期到2050年,老龄人口会达21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1年9月,全国有149市已进入到深度老龄化,东北三省36地市全部进入深度老龄化。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 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社会负担加重,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家庭养老功 能减弱;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接近四分之一。 综上所述,因此说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 小度很高兴为您服务!愿您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假如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继续咨询!我会及时为您解答,别忘了赞哦,十分感谢您。 更多5条 

写这类小论文,你可以直接去看看社会科学前沿期刊上的相关文献找下自己的写作思路的

针对人口问题的政策及其效果人口问题及相应政策针对人口问题应做出的政策调整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论文摘要:中国是在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迟滞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制、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和传统管理体制都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发展中国家。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照料服务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l%,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据预测,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届时我国老龄人口总量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从本世纪前半叶开始,我国将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国家。我国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仅用不到50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速度的确是惊人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结构、老年群体状况及城乡老年人口分布将呈现许多变化。一是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结构家庭(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二是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0万,预计到2020年将翻一翻,2052年将超过1亿,占世界高龄老人总量的1/4。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高龄老人的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三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0.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2020年、2030年将分别高于城镇5个和7个百分点。老龄化对农村的冲击比城镇更为严重。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四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自然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瞻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也较为迟滞,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造成在本已较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大量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支付压力逐年加大。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l2.8:1,2004年锐减到3:1,养老负担急剧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只在城镇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绝大多数农村老龄人口还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医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的主体,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余寿中约有2/3时间为带病期。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小,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个人负担费用上涨过快。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对医疗资源的消费和占用越来越大,而支付能力有限,这将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  三是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不断增多的高龄、病残、独居老人。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约有3250万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但社会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的总数只有0.84%,而发达国家约为7%。这表明,我国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加强。  四是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要求。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企业退休人员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都将进入社区,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已成必然。这就要求社区承担起健全老年工作机制、培育和发展老年群众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老年活动项目、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等任务,迫切要求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但我国的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社区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亟待快速提升。

我国人口形势论文1500字

回答 您好,请稍等,小度马上给你满意的答复,稍等几分钟,谢谢!(温馨提示,解答结束后,如果您还满意,可以给我赞哦) 您好,因为人口老龄化严重。 人口老龄化(又称人口老化或人口高龄化、老龄化社会)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预期到2050年,老龄人口会达21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1年9月,全国有149市已进入到深度老龄化,东北三省36地市全部进入深度老龄化。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 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社会负担加重,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家庭养老功 能减弱;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接近四分之一。 综上所述,因此说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 小度很高兴为您服务!愿您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假如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继续咨询!我会及时为您解答,别忘了赞哦,十分感谢您。 更多5条 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但当前我国人口形势仍存在新一轮出生高峰、出生性别比失衡、人口老龄化等热点问题。——我国现代人口转变尚未完成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完成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转变。但吕荣侃认为,我国确实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末实现了人口转变,但还不能认为这一过程已经完成。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比较特殊: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自发的。由于发达国家原来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太高,惯性影响也不大,因此当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转变就趋于完成。而我国则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控制下,实现人口转变的。因此任何政策的变动,都有可能引发生育水平的反弹和逆转。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原来的人口增长速度很高,即使生育水平降低了,但惯性增长的周期还很长,要达到人口零增长,还要几十年的转变。 因此中国人口转变并没有完成,是否完成有两个标志:一是经济社会标志,在经济社会转型基本完成、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时候,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已经建立了人口转变的坚实物质基础,生育水平已经没有逆转的可能。二是人口本身的标志,生育水平降到更替水平之下,人口达到稳定的零增长。按照这种标志,中国完成人口转变的时间约为2045年前后。这个过程要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提是保持低生育水平的稳定,绝不可以有任何的麻痹和松懈。——如何应对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近两年,全国很多地区陆续进入建国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应对这次高峰已经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任务。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是前三次高峰的延续。第一次发生在1950年到1957年,平均出生率在30‰以上,总和生育率最高时达到6.378;第二次高峰是1962年到1970年,平均出生率达35.72‰,总和生育率为5.7;第三次1985到1990年,这次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现的。第四次出生高峰是第三次高峰的延续表现,因为第三次高峰时出生的孩子现在陆续进入婚育期,育龄妇女突然连年增加,导致了即使生育水平不提高、出生率也会提高的局面。这是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变动的影响,是客观规律。加上我国2003年改变了婚姻登记办法,使本来就增加了的育龄妇女又有所增加。因此,应对出生高峰的基本方就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性别比失衡造成严重社会问题世界上一般认为,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为103~107。我国出生性别比异常是从1984年开始,而且日趋严重。如果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必将造成严重的婚姻挤压现象,在夫妻婚龄差超过社会文化许可的范围时,可能导致两性伦理的崩塌。如婚配失当、婚外恋、性行为混乱、离婚率上升、买卖婚姻、拐卖妇女等社会问题,威胁社会安定。出生性别比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B超仪器监测胎儿性别的迅速普及,出现了人工选择胎儿性别的现象。加上重男轻女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农业生产方式对男劳动力的需求、对养老的需求形成了男孩偏好,形成了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从而造成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问题。 除了严禁人工选择胎儿性别的行为、加强对B超检查的监控外,从根本上说,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通过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从而改变男孩偏好的意识。——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65岁以上者)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益增长的趋势。其根本原因是出生率的下降,使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在人口年龄结构上的表现,所以,最早出现这一问题的是欧洲,目前最严重的也是欧洲。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欧洲国家不同,是与计划生育政策“一卵双生”的。但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却有着惊人的速度,以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欧洲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可能达到20%,绝对数将达到3亿。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发达的条件下出现的,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因而老年保障问题将十分突出。还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某些农村地区老龄化问题严重,本来农村的出生率要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要低一些,速度也要慢一些。但实际上,有的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相当高,因为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造成了大量“留守老人”。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老年保障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加快发展老龄产业,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村)显得更为迫切。

写这类小论文,你可以直接去看看社会科学前沿期刊上的相关文献找下自己的写作思路的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