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大学生减压作文1500字议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06 07:17:07

大学生减压作文1500字议论文

减压这件事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喜欢一个人喝酒,通过酒精来麻醉自己。有些人喜欢吃东西,满足自己的食欲。有些人喜欢出门旅行,拥抱大自然。也有些人喜欢运动,比如跑步。所以,这样的作文题材是很容易写的。你最好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不要坐等别人提供答案。因为这个题目并不是很难的。你要明白,你的语文老师给你布置这篇写作,目的是希望你能通过思考和写作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如果你不动脑筋,想拿别人帮你回答的内容去给老师,敷衍了事。那无疑是辜负了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啊。

一是培养高度的社会适应能力,处理好个人自我性发展与社会客观性发展之间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应重点解决 3 个问题:对所处社会的制度和组织持正确的态度;学会把自我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掌握使个体与客观世界之间保持和谐关系的恰当方式。 二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个性,特别是发展抗拒压力、耐受挫折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女大学生应注意心理素质日常培训,热爱生活并积极投身其中,培养自信、热情和爱,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多与人接触,尤其要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的有和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能力与自信心。这些都是形成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

生活处处存在着压力,有时,压力犹如泰山压顶,使我们不堪重负,甚至被压垮。但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共生。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压力是一柄双刃剑。”正确地对待压力,可以使人进步,反之,它则会成为你失败的根源。   她,倒在压力下原指南针乐队的女主唱罗琦可谓20世纪90年代流行乐队的风云人物之一。但由于与人发生摩擦,罗琦被刺瞎左眼后,为了排解心中压力,她开始吸毒。后来她被娱乐圈公开暴光以后,便远赴德国音信皆无了。我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自己。要学会应对压力,首先要认识到适度的压力是生活所必需的。研究压力对人类身心影响最有名的加拿大医学教授赛勒博士曾说:“压力是人生的燃料。”他提醒我们,不要以为压力只有不良影响,而应转换认知情绪,多去开发压力的有利因素。而罗琦面对生活的压力,仅仅看到了黑暗的一面,她选择了毒品,无异于自毁前程。生活在现实中,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要背负着心灵的灼痛和压力前行。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豁达态度,对美好明天的乐观,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心头必备的一把伞。直面生活的风雨,才能走出风雨。只要自己的心不被风雨淋湿,我们总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丽日蓝天。   他,在压力下成为了大力士在美国,有这么件事儿。一个孩子在事故中被一辆小卡车压在水沟里,眼看要不行了。孩子的父亲赶来,跳进沟中,居然把小卡车抬到了一定的高度,孩子获救了!但事后,他再也抬不起那辆小卡车了。我想,这正是因为救子心切的强大压力激发了他的无穷潜力,使他的力气超出了往常。这验证了爱默生的一句名言――奇迹往往是在压力中产生的。当孩子的父亲看到孩子在死亡的边缘上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一定要把孩子救上来,一定!”作为父亲的他,压力与责任并存,他甚至来不及考虑自己是否可以搬得起这辆小卡车。这种“一定要救出孩子”的信念与无形的压力使他不顾一切,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用辨证的观点来看,事物有坏的一面,也就一定有好的一面。压力也是如此。这正是“双刃剑”的另外一面。人们不是常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吗?又要它没能杀死你,就会使你更强大!   他们,在压力下失手在奥运会上,不少名将因为压力太大而失手,而黑马却不时杀出。为什么他们会有压力?因为他们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名将”的位置上,认为自己拿了几块金牌,这次也就一定要再拿一块。因此,他们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所以发挥得比较保守,顾虑也太多了。而“黑马”们却把自己的定位在一个挑战者的位置上:如果我输了,没有什么,你是名将,各方面都比我强,理所应当;如果我赢了,当然更好,说明我有夺冠的这个实力。因而“黑马”们便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甚至超常。这又应了一句老话,“攻城容易守城难”。其实,面对压力主要是自我定位问题。若是“名将”们把这次比赛看作是一个与其他选手们交流的平台,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较低的位置上,也就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在这次的雅典奥运会上,李婷婷她们这支网球队伍不正是因为自我定位好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吗?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要战胜了自身压力,那么,其他一切外界压力也就不值得一谈了。学会自我减压,才能正常发挥。   压力无法逃避,压力是人生的燃料,化压力为动力,迎战压力,让压力来得更猛烈些吧!

大学生压力应对论文1500字

写作思路:把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方法写下来。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涮,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正因为有挫折,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记住“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生活中的失败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 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 的。首先,挫折帮助你成长。人的成长过程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如果适应得好,就觉得宽心和谐;如果不适应,就觉得别扭、失意。而适应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一个人出生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甚至身体上的体罚与限制才学得举止与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行为。反之,从小无法无天的孩子,一旦独立生活就会被淹没在矛盾和挫折之中。如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 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 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 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 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 者”。其次,挫折增强你的意志力。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被服务的环境中,从进小学到读 大学,直到工作选择,都由父母去承受压力,因而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都不深,缺乏忍耐 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一且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实际上生活中许多轻度挫折,是意志力的“运动场”,当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

1、差距压力。①进入的大学不是自己理想的大学;②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只是很普通的一员,“大学生的相对平庸化现象”使部分学生自信心下降,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强烈的嫉妒心理和攻击行为。③也会有部分学生来自家庭的压力(比如家庭条件、背景、生活习惯等)。应对:这些差距是在所难免的,重点要学会调整心态。2、人际交往压力。没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常常让人感到局促不安,不自信甚至自责,愈是这样就愈容易退缩以致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应对:敞开心扉,积极融入大学生活,适度的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3、学习压力。大学生也是学生,学习压力肯定是有的。很多人会觉得大学应该是一个轻松舒服的,可是上了大学随之而来的学分制、英语,计算机等级以及考研等很具体的问题接踵而来。应对:大学主要是自学,阅读学习能力很重要。各种学科、书籍、资源都可以成为你的学习范围,图书馆将会是一个你长时间奋战的地方。为了汲取更多的知识,必须要提高看书效率,建议学习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和学习方法,快速阅读不只是体现在阅读速度是上(帮你节约阅读、学习、复习时间),更有利于你抓住文章脉络和重点帮助理解和记忆,活跃思维。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用软件每天坚持练习一个多小时,不影响其他安排,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提高阅读速度5、6倍,相应的记忆、理解力,注意力,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4、前途压力。就业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针对当下各种就业难的情况,压力更甚。很多大学生没有就业之前普遍会对自己有个过高的估计,一旦真正进入了社会站在就业大军的队伍当中就会感到明显的实力不足,这种落差多少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应对:对于那些大学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取得各种实用证书,沟通交往各方面都良好发展的大学生来说,压力自然是小了很多的。所以说,大学还是要好好学习的,同时也要积极融入大学生活的。5、恋爱压力。这个说的主要是恋爱问题,很多大学生毕业了就等于分手,自然也是会有压力的。应对:尽人事,听天命,一切随缘吧。

压力应对方式最合理的方法:1、首先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难题,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引起不必要的压力。2、如果压力太大,可以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当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抑郁,以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善于自我调节,有张有弛。3、具体的可以做感兴趣的事,如看电影、旅游、聊天,听音乐,释放压力。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地喊叫。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难题,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引起不必要的压力。如果压力太大,可以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当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抑郁,以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善于自我调节,有张有弛。具体的可以做感兴趣的事,如看电影、旅游、聊天,听音乐,释放压力。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地喊叫。

(挫折) 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挫折对个体造成的负面情绪及内心感受,因而在遭受挫折之后,首先要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从挫折而导致的诸如愤怒、沮丧、抑郁、焦虑、委屈、无奈等情绪状态中调整出来。挫折和失败是人生中之必然,然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它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它或是你完美人生的点缀,或是你人生中永远的伤痛;或是你成功的垫脚石,或是你前进的绊脚石,这完全取决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即对挫折的认识和应对方式。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挫折对于人生的意义,读出对面的美丽,我们要能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的同时,学会看到挫折背后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经受过挫折和失败的人,能够勇敢的迎接挑战。在成长的过程中时常经历挫折的人,经过多年的磨炼,会具备一种在逆境中生存的强大能力。无论出现怎样的困难,他们都不会像茅草屋遇到暴风雨时那样容易被摧垮;在灾难像飓风一样袭来时,也能够巍然屹立、毫不动摇。 面对挫折,年轻的大学生们可采用以下的方法: 一)从容面对、快乐掌控 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与其闪避、畏惧、排斥,不如迎面而上。面对不可拒绝的挫折,唯一可取的态度是从容面对,如果进而能够快乐地掌控挫折带来的烦恼,那么,一次“创伤”就会变为一颗宝贵的“珍珠”。“珍珠”是从愈合了的创伤之中升华出来的东西,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抚平伤痕,而且可以使我们珍视经验,减少错误。 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这个小故事说明:痛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不止拥有挫折的痛苦体验,也拥有把不幸变为幸福、把伤痛变为无价奇珍、把令人痛心的缺陷变成新的力量的机遇。当我们从容面对,就可以掌控挫折;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并保持快乐,就可以得到最珍贵的收获。 (二)适度宣泄、尽早摆脱 面对挫折,有人惆怅悲观,把痛苦和沮丧埋在心里;有的人则选择倾诉——我赞成后者。如果心中苦闷,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把心里的话倾吐出来,这样,不健康的情绪就得到宣泄。宣泄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 宣泄应当适度,“乞丐型”、 “进攻型”、“碰触型”等宣泄方式是不值得采纳的。如果你还想活得有尊严,还想重头再来干点事的话,就不要像“样林嫂”那样总是述说“阿毛”的故事。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你的哭泣只能提醒人们注意你曾经的无能。当你醒悟到还有那么多的正经事等着你去干的时候,就没有必要选择“秋菊”的方式,因为过度“打官司”的成本太高,总是“要说法”会影响干正事。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你应该做的正事,也许你早就远离了某次“风雨”的影响。 (三)激励潜能、独立自救 独立自救是生命中最闪光的品性,这已经被很多事例所证明。面对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则激发潜能,自己拯救自己——前者没有看到自己的潜能,后者则充分地汲取了潜能的力量。 一个小故事说:“一头猪的腰部脱臼,在那里费力的爬着,孙子要去帮猪按摩,爷爷喊住了他,爷爷拿起一个土块向那头猪扔去,那猪吓得挣扎着跑起来,爷爷在后面追赶它,只见那猪跑着跑着腰部便上去了,恢复了正常”。人遭受挫折就好像小猪脱臼,真正能帮助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有时,我们在挫折的伤痛中忽视了自己的潜能和改正错误的勇气,一味地等待外力的帮助,这就等于放弃了自己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种懒惰和没有出息的做法。 林肯发现的“马蝇效应”和无锡小天鹅集团的“末日管理”,实际上都是一个道理:利用危机状态产生的压力激发生命体的巨大潜能。人是需要压力的,有了压力我们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才会不断进步。其实,在生活中让自己忙起来,是一种自我加压的方法。面对挫折,适度转移注意力,自我增加良性压力,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心境。比如可以通过从事集邮、写作、书法、美术、音乐等趣味活动来调试自己的心情,缓解苦恼带来的种种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沮丧也就渐渐淡忘了。 (四)适当取舍、远离烦恼 放弃是一种智慧和境界,但是,面对现实的种种诱惑,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很多人原本也曾从容、平和地生活着,可一旦被太多的诱惑和欲望牵扯,便烦恼丛生。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多——这是我们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使我们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都可能会导致迷失方向,走向绝望。 聪明的办法是学会取舍,不必事事争第一,舍弃自己还不具备能力与条件的目标不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有在明白了自己一生何求之后,去明智地取舍,并学会放弃,才能摆脱无谓的烦恼,拥有自在的生活。 三)学会说出你的秘密,在亲情和友情的温存中消解痛苦,从他人那里获得力量与支持。一个快乐有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一个痛苦有两个人来分担,就变成了半个痛苦。学会说出你的秘密,不仅会缓解你的压力和痛苦情绪,而且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本身,往往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应对挫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过好生活的每一天,充实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及挫折;如同时学会遗忘,让时间做主等等。如何选用,因人而异,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慢慢体悟。 (压力)大学生自己要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自己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困难是不可避免客观存在的

大学生压力管理论文1500字

课程作业就去文库搜,百度搜狗谷歌,你竟然偏偏选知道,这里谁还能帮你写吗?要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

(挫折) 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挫折对个体造成的负面情绪及内心感受,因而在遭受挫折之后,首先要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从挫折而导致的诸如愤怒、沮丧、抑郁、焦虑、委屈、无奈等情绪状态中调整出来。挫折和失败是人生中之必然,然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它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它或是你完美人生的点缀,或是你人生中永远的伤痛;或是你成功的垫脚石,或是你前进的绊脚石,这完全取决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即对挫折的认识和应对方式。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挫折对于人生的意义,读出对面的美丽,我们要能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的同时,学会看到挫折背后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经受过挫折和失败的人,能够勇敢的迎接挑战。在成长的过程中时常经历挫折的人,经过多年的磨炼,会具备一种在逆境中生存的强大能力。无论出现怎样的困难,他们都不会像茅草屋遇到暴风雨时那样容易被摧垮;在灾难像飓风一样袭来时,也能够巍然屹立、毫不动摇。 面对挫折,年轻的大学生们可采用以下的方法: 一)从容面对、快乐掌控 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与其闪避、畏惧、排斥,不如迎面而上。面对不可拒绝的挫折,唯一可取的态度是从容面对,如果进而能够快乐地掌控挫折带来的烦恼,那么,一次“创伤”就会变为一颗宝贵的“珍珠”。“珍珠”是从愈合了的创伤之中升华出来的东西,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抚平伤痕,而且可以使我们珍视经验,减少错误。 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这个小故事说明:痛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不止拥有挫折的痛苦体验,也拥有把不幸变为幸福、把伤痛变为无价奇珍、把令人痛心的缺陷变成新的力量的机遇。当我们从容面对,就可以掌控挫折;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并保持快乐,就可以得到最珍贵的收获。 (二)适度宣泄、尽早摆脱 面对挫折,有人惆怅悲观,把痛苦和沮丧埋在心里;有的人则选择倾诉——我赞成后者。如果心中苦闷,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把心里的话倾吐出来,这样,不健康的情绪就得到宣泄。宣泄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 宣泄应当适度,“乞丐型”、 “进攻型”、“碰触型”等宣泄方式是不值得采纳的。如果你还想活得有尊严,还想重头再来干点事的话,就不要像“样林嫂”那样总是述说“阿毛”的故事。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你的哭泣只能提醒人们注意你曾经的无能。当你醒悟到还有那么多的正经事等着你去干的时候,就没有必要选择“秋菊”的方式,因为过度“打官司”的成本太高,总是“要说法”会影响干正事。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你应该做的正事,也许你早就远离了某次“风雨”的影响。 (三)激励潜能、独立自救 独立自救是生命中最闪光的品性,这已经被很多事例所证明。面对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则激发潜能,自己拯救自己——前者没有看到自己的潜能,后者则充分地汲取了潜能的力量。 一个小故事说:“一头猪的腰部脱臼,在那里费力的爬着,孙子要去帮猪按摩,爷爷喊住了他,爷爷拿起一个土块向那头猪扔去,那猪吓得挣扎着跑起来,爷爷在后面追赶它,只见那猪跑着跑着腰部便上去了,恢复了正常”。人遭受挫折就好像小猪脱臼,真正能帮助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有时,我们在挫折的伤痛中忽视了自己的潜能和改正错误的勇气,一味地等待外力的帮助,这就等于放弃了自己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种懒惰和没有出息的做法。 林肯发现的“马蝇效应”和无锡小天鹅集团的“末日管理”,实际上都是一个道理:利用危机状态产生的压力激发生命体的巨大潜能。人是需要压力的,有了压力我们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才会不断进步。其实,在生活中让自己忙起来,是一种自我加压的方法。面对挫折,适度转移注意力,自我增加良性压力,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心境。比如可以通过从事集邮、写作、书法、美术、音乐等趣味活动来调试自己的心情,缓解苦恼带来的种种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沮丧也就渐渐淡忘了。 (四)适当取舍、远离烦恼 放弃是一种智慧和境界,但是,面对现实的种种诱惑,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很多人原本也曾从容、平和地生活着,可一旦被太多的诱惑和欲望牵扯,便烦恼丛生。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多——这是我们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使我们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都可能会导致迷失方向,走向绝望。 聪明的办法是学会取舍,不必事事争第一,舍弃自己还不具备能力与条件的目标不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有在明白了自己一生何求之后,去明智地取舍,并学会放弃,才能摆脱无谓的烦恼,拥有自在的生活。 三)学会说出你的秘密,在亲情和友情的温存中消解痛苦,从他人那里获得力量与支持。一个快乐有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一个痛苦有两个人来分担,就变成了半个痛苦。学会说出你的秘密,不仅会缓解你的压力和痛苦情绪,而且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本身,往往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应对挫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过好生活的每一天,充实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及挫折;如同时学会遗忘,让时间做主等等。如何选用,因人而异,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慢慢体悟。 (压力)大学生自己要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自己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困难是不可避免客观存在的

在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时候,这个应该去尽量的想一些比较美好的事情,或者是说像一些自己的动力,这样就能够坚持下来了。

压力管理与轻松学习  ——我的大学生活  内容摘要:大学是一个轻松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充满压力的地方。我作为大二的学生,回首这两年的大学生活,是在不断地学习、工作、减压……这一过程中走过来的,大一的懵懂,大二的努力,大三是否会如我计划的一样还是个未知数。但在这两年的时光里我感触颇多,渐渐地总结了一些经验,明白了大学中学习与压力是永远不可避免的两个话题,学习上没有压力不行,压力过大也不行,而压力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彻底消除压力,而是把压力水平控制在一个最佳状态,尽可能维持更多的正效应压力。  关键字:轻松学习、压力管理、大学  大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你可以在这里挥洒热情洋溢的青春,可以在这里塑造一块人生的基石;可以在大学四年里默默无闻,也可以功成名就。大学是一个轻松学习的地方,在这里,没有老师会逼着你学习,平时的作业也不多,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但同时大学也是一个充满压力的地方,无论是学习还是在社团的工作,你都能深刻地体会到压力的存在,这些压力促使我们自觉地学习,学习专业课程,学习我们所不知道的一切知识。大学就是这么一个奇妙的地方!  如今的我已是大二的学生,回首这两年的大学生活,虽然并不是丰富多彩的,但却是充满压力的。我在压力下学习、工作、减压……在这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我即将走进大三的门槛。  刚进入大学时,内心是喜悦和轻松的,因为摆脱了高考的阴影,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地背书作题了,想着终于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计划着大学四年我要每天都泡图书馆。那么多美好的想法在慢慢而来的生活中变得模糊不清。  大一的时候课程并不是很紧,军训结束之后,我和宿舍的几个人一起,闲时偶尔逛逛校园,更多的时候我们便都会跑去图书馆,去找自己喜欢的书,可我们看的更多的并不是专业方面的书籍,而是各种各样的小说。我喜欢读小说,从初中以来一直喜欢,所以在大学里能有那么多时间看小说我是很开心的,然而这种开心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入大学的新鲜、轻松、喜悦之后,我陷入了无限的空虚之中,无所适从的我只有不停地看小说。我在书中找寻着喜悦,之后便又陷入空虚之中。我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我想走出宿舍,走出自己封闭的内心,但却没有勇气,无形的压力压抑着我。直到大二,我终于想要彻底摆脱大一的状态,于是我便积极地在社团工作,希望结识更多的人,开拓自己的视野,锻炼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终于我走出了宿舍,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学长学姐的认可。在社团里我渐渐有普通成员做到了组长以及主编。这段时间里工作上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然而我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上,学习却不顺利了,直到临近考试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后我只得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内疯狂的背诵,而目标就是不挂科。对此,我很惭愧。  当问题并不显著时,我并没有去在意,因为我在工作中获得了乐趣,这既弥补了我大一时的空虚感,又得到了我意料不到的很多珍贵的东西,我沉浸于这些喜悦之中不去关心那些潜在的问题,直到有一天我不得不去面对它。压力再次以巨大的力道袭来。然而这次对我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工作和学习如何兼得?如何把两者都做好?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这两样我一样也不想放弃。我回想着自己在大学里一年半的时光,想起最初进入大学时的那些美好的想法,而如今竟一个也不剩了。突然有些悲凉。我一直都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付出代价,可这次的代价是我不想承受的。自此,我告诫自己,以后无论工作多忙,每天都必须留出学习的时间,要尽量将工作与学习协调存在。  自大二下学期开始,我便进入了调整期,调整一切偏离轨道的事情,学习和工作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项。我努力地调整,结果却事与愿违,我进入了疲惫期,不想做任何事情,可工作和学习都不能落下,于是我便负重前行。直到最近两周我的心境渐渐开阔,又变回了一起开心快乐的我,而大二即将结束。如果一个人在大学里如果始终感觉不到压力,那么他便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大学四年的时光之于我们是宝贵的,在这里有压力才有动力,有了动力才有进步和成功的可能。在这大学两年即将结束之际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作了一个总结,这便是:轻松学习与压力管理。  首先,我想让大家知道我对压力的感受和这些压力的来源。  压力是一种感受,一种心理反应。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只不过各自感受的压力大小不同而已。而我对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在这两年内可以说是时大时小,这也导致了我情绪的不稳定。而我的这些压力的来源呢,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一:自我设定的目标过高,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每个人都有理想,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之中,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而我并没有适应这个差距,始终对自己要求过高,凡事都想要十全十美,最终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太大,这就导致了我情绪的不稳定。  内因二:不恰当的认知模式。同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是因为人的认知不同,而我们的很多心理问题大都来源于我们的错误认知,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讲的不合理信念。而我便一直在生活中强调自己必须做好,而当各种原因导致做不好时,我的心情就会变坏。虽然偶尔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会自怨自艾。  外因:他人的不适当强化,也就是来自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压力。学校的一些指标和要求,社会的就业压力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中给我造成了极大压力。  其次是我如何对这些压力进行管理的。  一、 我在自己各项承受条件的基础上,制定详实而又可具操作性的目标计划。要有长远目标,但重要的是大目标下的短期目标。比如,我今天需要做什么,需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然后是一个星期、一个月。我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和之前的自己作比较,学会超越自己,一天进步一点点。  二、 我告诫自己要保持一种积极而又平和的心态;遇到自己承担不了的事情时我会向朋友寻求帮助,而不是一个人独自郁闷;学习上循序渐渐,而不是抱着一次解决的目的;多与朋友谈心,交流工作和学习的观点、经验,吸取有利且简便的方法处理问题。  三、 学会总结。经常总结学习和工作的心得,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之中。下面是我对大学的学习总结的几点:  1)大学的学习,决不是靠老师,而是完全靠自己。自学是大学学习的主要形式,独立自主的学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如果这时候还想把学习的重心诉诸于老师,那根本是错误的,更不用提学习结果。  2)大学的学习,不只在于了解各个流派的思想、智慧和方法,更在于能建立自己的独立的思想体系。了解别人的东西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思想,这应该是大学学习的一个高水平目标。  3)大学的学习,也不只限于课内。通过各种方式求知,才是大学学习的特点。比方说,通过参与实习获得知识,通过参与专业培训获得知识,都属于大学学习的范围内。  4)广义的学习,是除了学习专业的东西以外,学习一切用的上的东西。生活中随便的一件事情,都藏着巨大的学问,也许哪一天你就真的用得上,应该把这些学习也算是大学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大学学习,要学会的一项必备技能就是知识的搜索,这包括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一系列资源来寻找你需要的东西。尤其是互联网搜索的认识,这也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搜索技能理应随之增多。  大学中学习与压力是永远不可避免的两个话题,而如何做到轻松学习和很好的压力管理尤为重要,而掌握好压力管理的方法,轻松学习便很容易做到了。学习上没有压力不行,压力过大也不行,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压力管理。而压力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彻底消除压力,而是把压力水平控制在一个最佳状态,尽可能维持更多的正效应压力。最后送给所有的大学生几句话: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换一副“眼镜”看世界,我们就会少些忧愁与烦恼,多些开心与快乐。

减压蒸馏-求指点小生做减压蒸馏 文献中提到 减压蒸馏 (70

@7楼:接一个真空压力表就可以吧。我减压一般不刻意控制真空度,都是一拉到底,是多少就多少,只要物料能出来就行~~
... 当然不用刻意去控制真空度,当然是越低越好,有真空表是为了你以后再做同样的实验有一个参考

实验室精馏,你可以咨询一下 许昌瑞泰丰科技,看看有没有好的方法。

读准确的真空度,简单的精确的方法是麦氏真空计。如果你的1mbar 毫巴=100Pa(1百帕),1mm汞柱是13a,如果这种组分和其他组分的沸点差很多的话,比如10度20度,你就可以直接蒸馏。接上真空泵,直接抽到低,然后用麦氏真空计读一下数,之后换算一下这个真空度下,这种组分的沸点。蒸馏的时候注意接收就可以了。如果和其他组分的沸点差比较近就需要用精馏了。

还可以用压力传感器测量真空度,不过那就得需要用仪表显示了。价格不菲

1 mmHg就是13a,用油泵应该没有问题。看看下面的帖子...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1500字数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中后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逐步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从而逐渐独立和成熟。在人生发展这一变化时期,大学生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课题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矛盾和竞争的压力。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调适,往往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有责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对症下药,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1.依赖心理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青春期就已萌动的独立意识迅速复苏,自我意识增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导向的弊端,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家,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有的则采取逃避、抱怨的态度,严重的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2.孤独心理孤独心理是一种封闭内心的性格障碍,是一种主观感受。当代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他们很想广交朋友,希望有知心朋友。但是,大学生来到新的环境,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都是他们未曾经历过的,现有的交往能力叉不能满足自身交往的需要,所以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往能力欠缺而害怕社交或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恃清高,常独往独来;有的学生好猜疑、多幻想;有的学生爱嘲弄讥讽别人等。这些表现长此下去,易使他们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而更加孤独。3.苦闷心理苦闷心理是大学生经常存在的感受。目前的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和城市低收人家庭的大学生,日常生活往往比较困难。而有些学生花钱似流水,更使入不敷出的学生心理不平衡,产生苦闷心理。看到社会上存在的下岗现象,大学生往往感到将来很难找到称心的工作。由于对复杂的社会缺乏阅历,内心深处充满了苦闷。4.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不少大学生中存在。他们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不平衡,甚至痛苦愤怒。而别人遇到不幸或处于困境时或幸灾乐祸.或用贬损别人来求得心理补偿。在极端情况下,有个别大学生会发生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效不尽人意,经常处于较被动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教育观念偏于功利化,忽视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指导思想上较多地考虑满足社会需要,忽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容易被忽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要求和特殊环境不能科学地解剖与分析。而是停留在一般认识和理解上,滋长了教条主义思想和形式主义。1.通过不同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大学生在抗挫折、磨难方面普遍存在着缺陷。应根据大学生成长的需要,通过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学生认识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与失败都是财富。其次,要接纳大学生倾诉、宣泄挫折。帮助消除匝抑,使其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第三,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例如对于交友、恋爱的挫折,对于考试失利,对于考研落榜,对于就业的悲观失望等要泰然应对,不要因挫折而否定自己的能力。第四,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通过转移、升华、补偿等方面,帮助大学生理智地走出挫折的阴影,从而锻炼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2.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抑郁、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的重要手段。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大学生看不惯世风又无力改变,于是有的大学生走向自我封闭的孤独境地。这种不良的人格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交往。实际上,大学生年龄相近,志趣相仿,朝夕相处。容易达到心理上的沟通,这对于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极为有利的。因此,第一,大学生要改变社交观念,不要把必要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问,耽误学习,而应看作是扩展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第二,要扩大社交范围,只要对学业、思想有所启发,都要乐于接触,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要多渠道交往,利用业缘圈、地缘圈、趣缘圈以及郊游、联欢、寒暑假、社会调查等加强交往实践;第四,要注意交往对象的筛选,注意与良师、益友、学者、专家、事业有成的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克制忍让,宽容待人。3.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指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高品位的精神作品感化大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环境,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二是校园公德环境。包括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同学问的相互合作、相互尊重、正常交往等。三是校园物质环境。主要指校园文明设施和教学生活条件,这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部分。校园的布局、绿化美化、建筑风格、各种装饰宣传物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文明素质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论文1500字好心疼自己做的吗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