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期刊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06 09:59:42

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期刊论文

信息时代,懂得越多,好处就越多,

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一、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教学是建立在对各种软件的操作基础上。从这一点上讲,信息技术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但是新的软件也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使学生培养成具有相关能力,能够不断探索、举一反三、自主探究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信息的接受、运用的过程。只有具备这种信息获取、传输、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的学生,才能够源源不断的学到知识,提高信息素养。这也达到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二、明白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硬、软件的关系其关系:信息技术的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还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分析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计算机硬、软件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硬、软件,如CPU、Office、Wps、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硬、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始终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计算机,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三、 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首先应在信息技术课上要使学生全面清晰掌握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给出信息的两个定义。1.信息的通俗定义,信息是人们表达、传输、保存、加工处理的有价值的消息、情报、知识等。2.科学定义,信息是人们感知到的各种刺激中所包含的内容。注意,这里的刺激一定要基于学生已有概念,即学生产生条件反射时所建立的刺激概念,如视觉刺激、听觉刺激中所含的内容。接着应向学生讲清信息的分类、信息传递媒介、信息的表示形式等以及与信息有关的操作有表达、传输、处理加工、保存等。有人认为学信息技术就是学电脑——计算机,这种观点的是不对的。信息技术的范畴远大于计算机,由于在信息技术中计算机是作为学习信息的一种工具出现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工具应用的角度去学习使用计算机,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关系。在教学中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教师教会学生畅游网络世界,而学生却利用它去浏览网上的不健康的信息,或痴迷于网络的聊天、游戏等,以至于荒废了学业不说,还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对信息的理解、评价和正确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而不是仅仅限于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四、创设条件、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应用信息技术。一个人信息素养的高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能否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决不是一门信息技术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各学科教师创设条件,积极倡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进而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1、信息技术教学融入其它学科内容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了信息技术,就是用不好。例如:学了Word的应用,就是想不到把自己喜欢的作文输入电脑,排版打印出来。学会了因特网搜索引擎,却不知用它去查一下语文课文中的“索溪谷”的相关资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没有积极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其它学科学习服务。以Word教学为例,如果单纯从信息技术教材出发,学生掌握了相关的Word知识,知道怎样打字、排版和打印后,学生的信息技能得到了发展,教学任务也可以算完成了。如果从信息素养的角度出发上述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还没有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内化为一种素质、能力,还没有学会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去学习新的知识,便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了Word的应用,却不会实际运用。因此,只有在信息技术学用结合的环境下,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稳定地提高。为此我们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充实与调整。Word教学有机整合数学内容示例:A、文字的输入 学会用拼音法输入数学中的一段汉字、标点等字符。B、文字修饰 学会把上次输入的课文内容排版C、插入图片 学会在上次排版的课文插入适当的图片,并调整图片的大小与位置。D、打印预览 学会打印上次的课文内容,并与课本比较,谁更美观?E、应用、巩固Word应用技能 输入一篇学生自己满意的作文并排版打印,参加展览。  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Word教学有机整合数学内容,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Word知识后,能积极应用起来。学生用Word知识有机整合数学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渐渐地提高了。时间一长,其它信息技能,学生也会慢慢用起来。2、信息技术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合作开展教学。信息技术教师应经常与其它学科教师联系,交流教育教学情况,商讨合作教育教学事宜。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一旦学生掌握了便可为其在学习其它知识时发挥作用。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例如学习“画图、PPT”软件的使用时,可以与美术教师联系;学习“EXCEL就与数学教师沟通……探讨教学合作事宜。实践证明:双方的合作无论对于信息技术还是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是有益的。3、信息技术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联合布置作业。  教师适当布置一些运用信息技术的练习,让学生的信息技能有用武之地。例如:语文课《看云识天气》的预习作业:上网查找一些云与天气的有关资料,课堂上交流。这样学生便可把信息技术课上网络知识用起来。学习了电子幻灯片的使用后,可以与自然科学老师联系:让学生把自己的小实验小调查的结论用电子幻灯片的形式反映出来,在多媒体电教室中放映出来,供大家学习交流,想想看吧,当学生们站在讲台上播放幻灯片介绍他们的成果时会是何等的高兴啊!你能说他们的信息素养没有提高吗?通过与其它学科教师的合作,并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相反却增加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机会,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五、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教师要转变观念,师生之间是学习交流的关系,而不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样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提高信息能力。我相信:通过大家积极营造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努力创设信息技术应用机会、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能,逐步增强学生信息素养是指日可待的。

1、选择——高级检索2、选择主题“信息素养” 和“高校”检索式为:SU='高校'*'信息素养'这样能找出来1800多篇相关文献,3、可以进一步限定重要文献,限定文献来自核心期刊或cssci,可以找到三百多篇按时间排序后选择比较晚近的重点文章研究一下就可以了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密切相关的期刊论文

论文检测系统软件,有免费试用哦修改秘籍,非淘宝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2)毕业设计(论文)应用的原理和理论依据;(3)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论证分析(指出课题难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其可行性等);(4)预期成果;(5)工作进度计划;(6)参考文献。三、开题报告一式一份,由学生所在系存档。四、具体样式要求:字数:1500字;纸张:A4;

有关信息素养的论文

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一、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教学是建立在对各种软件的操作基础上。从这一点上讲,信息技术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但是新的软件也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使学生培养成具有相关能力,能够不断探索、举一反三、自主探究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信息的接受、运用的过程。只有具备这种信息获取、传输、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的学生,才能够源源不断的学到知识,提高信息素养。这也达到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二、明白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硬、软件的关系其关系:信息技术的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还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分析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计算机硬、软件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硬、软件,如CPU、Office、Wps、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硬、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始终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计算机,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三、 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首先应在信息技术课上要使学生全面清晰掌握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给出信息的两个定义。1.信息的通俗定义,信息是人们表达、传输、保存、加工处理的有价值的消息、情报、知识等。2.科学定义,信息是人们感知到的各种刺激中所包含的内容。注意,这里的刺激一定要基于学生已有概念,即学生产生条件反射时所建立的刺激概念,如视觉刺激、听觉刺激中所含的内容。接着应向学生讲清信息的分类、信息传递媒介、信息的表示形式等以及与信息有关的操作有表达、传输、处理加工、保存等。有人认为学信息技术就是学电脑——计算机,这种观点的是不对的。信息技术的范畴远大于计算机,由于在信息技术中计算机是作为学习信息的一种工具出现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工具应用的角度去学习使用计算机,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关系。在教学中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教师教会学生畅游网络世界,而学生却利用它去浏览网上的不健康的信息,或痴迷于网络的聊天、游戏等,以至于荒废了学业不说,还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对信息的理解、评价和正确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而不是仅仅限于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四、创设条件、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应用信息技术。一个人信息素养的高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能否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决不是一门信息技术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各学科教师创设条件,积极倡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进而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1、信息技术教学融入其它学科内容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了信息技术,就是用不好。例如:学了Word的应用,就是想不到把自己喜欢的作文输入电脑,排版打印出来。学会了因特网搜索引擎,却不知用它去查一下语文课文中的“索溪谷”的相关资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没有积极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其它学科学习服务。以Word教学为例,如果单纯从信息技术教材出发,学生掌握了相关的Word知识,知道怎样打字、排版和打印后,学生的信息技能得到了发展,教学任务也可以算完成了。如果从信息素养的角度出发上述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还没有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内化为一种素质、能力,还没有学会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去学习新的知识,便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了Word的应用,却不会实际运用。因此,只有在信息技术学用结合的环境下,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稳定地提高。为此我们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充实与调整。Word教学有机整合数学内容示例:A、文字的输入 学会用拼音法输入数学中的一段汉字、标点等字符。B、文字修饰 学会把上次输入的课文内容排版C、插入图片 学会在上次排版的课文插入适当的图片,并调整图片的大小与位置。D、打印预览 学会打印上次的课文内容,并与课本比较,谁更美观?E、应用、巩固Word应用技能 输入一篇学生自己满意的作文并排版打印,参加展览。  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Word教学有机整合数学内容,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Word知识后,能积极应用起来。学生用Word知识有机整合数学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渐渐地提高了。时间一长,其它信息技能,学生也会慢慢用起来。2、信息技术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合作开展教学。信息技术教师应经常与其它学科教师联系,交流教育教学情况,商讨合作教育教学事宜。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一旦学生掌握了便可为其在学习其它知识时发挥作用。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例如学习“画图、PPT”软件的使用时,可以与美术教师联系;学习“EXCEL就与数学教师沟通……探讨教学合作事宜。实践证明:双方的合作无论对于信息技术还是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是有益的。3、信息技术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联合布置作业。  教师适当布置一些运用信息技术的练习,让学生的信息技能有用武之地。例如:语文课《看云识天气》的预习作业:上网查找一些云与天气的有关资料,课堂上交流。这样学生便可把信息技术课上网络知识用起来。学习了电子幻灯片的使用后,可以与自然科学老师联系:让学生把自己的小实验小调查的结论用电子幻灯片的形式反映出来,在多媒体电教室中放映出来,供大家学习交流,想想看吧,当学生们站在讲台上播放幻灯片介绍他们的成果时会是何等的高兴啊!你能说他们的信息素养没有提高吗?通过与其它学科教师的合作,并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相反却增加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机会,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五、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教师要转变观念,师生之间是学习交流的关系,而不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样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提高信息能力。我相信:通过大家积极营造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努力创设信息技术应用机会、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能,逐步增强学生信息素养是指日可待的。

这个要看你写多少字的哦,这个就有

有关信息检索和信息素养的论文

一、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使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中学阶段信息技术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及应用信息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几点:驾驭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及表达信息的能力。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应在初中阶段“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体来说主要是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如会使用信息的采集、编辑、发送、存储工具。(2)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据学习目标采取多途径地搜集学习资料获取信息。(3)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鉴别真假信息、筛选分析、概括表达信息的能力。(4)创造信息的能力:能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信息。(5)表达信息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使信息表达具体化、简洁化。(6)信息协作意识的能力: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自觉清除信息垃圾,避开有害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和干扰,能够与他人进行信息共享及合作。二、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举措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采取的措施也是多种多样,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教学体会。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培养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进行教学。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我校非常重视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每间教室都配备多媒体白板教学,有先进的广播系统,有2间电脑室共配备了110多台XP系统的电脑等。互联网也覆盖了整个校园。这些硬件设施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了物质基础,为学生营造了优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进行协同学习,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共事的能力;学生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虚拟环境等Internet上的工具与教师进行交流与讨论,实现网上辅导和答疑。这样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有利于培育中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注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素养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教师集体的信息素养状况对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启发和学习热情有直接的影响。我校每年都对教师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力求有一支信息素养好,具有较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教师队伍。只有老师们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软件,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为教学服务,才能努力创设培养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组织引导学生使用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地感知,认识学习对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学生对具体信息的认识过程及对信息的判断、捕捉能力。信息意识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的发展变化和培养既受社会因素的制约,也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中学生应该在充分了解信息意识含义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注意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完善,把对信息的认识水平、价值发现、开发利用变成自觉的行动,久而久之,在潜意识里就会逐渐地树立起信息意识。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活用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人们成功地进行信息活动所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构成信息素质的核心。在教育环境逐渐信息化的趋势下,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去实现知识的探索、发现与运用。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指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地或与人协同地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并能根据受者的情况,发布信息、传递信息。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电子小报、制作个人网站等。通过实践应用,既激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真可谓是一举多得。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形成、发展起到主导的作用。注重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信息伦理道德指在信息的开发、传播、检索、获取、管理和利用过程中,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指导人们在信息社会中作出正确的或善的选择和评价。在对信息的使用上要有正确的、积极的态度,要自觉遵守无害、公平参与、知情同意、尊重知识产权等信息伦理道德原则,这是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应具备的信息伦理道德,也是学生信息素养重要的因素。   因此,对学生开展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是必须的,包括能正确识别污染信息:欺诈、垃圾、暴力、种族歧视和仇恨、色情、封建迷信等信息。例如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能传播有用信息也能传播有害信息如病毒,此时就要求学生发扬信息道德,自觉传播有益于人类的信息,抵御不良信息甚至扼杀它;能理性看待黑客问题,把技术用在积极的方面如反黑客,而不是用于恶性方面如破坏网络资源。当然,教师还可结合生活及新闻实例,结合知识技能的学习,在实践中教育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中要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抄袭不侵害他人信息,共同遵守网络协议及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意识到这些信息素养离自己并不遥远,做个快乐、健康、积极向上、守法的好公民好学生。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把信息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它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整合,就是以其它学科的学习知识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学科知识环境。基于此环境下的学习,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其他学科知识做基础,离开基础知识,信息素养的形成就会变为空谈。反过来,信息素养在学生各科学习中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它慢慢地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不可忽视基础文化的学习。三、结束语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及人力、物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为之不懈努力,使之贯穿于整个素质教育中,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现代信息检索论文: 现代信息检索方法的探讨 要想充分利用这些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资源,必须借助各种各样的检索工具。同时,因特网信息资源的骤增及其异构性、动态性,不断给信息检索带来新的挑战。信息检索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化和各种应用的关键。如何更高层次的模拟、应用人脑的智能原理,从本质上变革信息资源检索方法,已成为现代化信息知识检索理论研究的热点。实践证明,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是一条成功的经验。下面就知识检索与信息检索的关联和发展,作初步的探讨。 一、布尔检索 利用布尔逻辑算符进行检索词或代码的逻辑组配,是现代信息检索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布尔逻辑算符有三种,分别是逻辑或“OR”、逻辑与“AND”、逻辑非“NOT”。用这些逻辑算符将检索词组配构成检索提问式,计算机将根据提问式与系统中的记录进行匹配,当两者相符时则命中,并自动输出该文献记录。 下面以“计算机”和“文献检索”两个词来解释三种逻辑算符的含义。①“计算机”AND“文献检索”,表示查找文献内容中既含有“计算机”又含有“文献检索”词的文献。②“计算机”OR“文献检索”,表示查找文献内容中含有“计算机”或含有“文献检索”以及两词都包含的文献。③“计算机”NOT“文献检索”,表示查找文献内容中含有“计算机”而不含有“文献检索”的那部分文献。 检索中逻辑算符使用是最频繁的,对逻辑算符使用的技巧决定检索结果的满意程度。用布尔逻辑表达检索要求,除要掌握检索课题的相关因素外,还应在布尔算符对检索结果的影响方面引起注意。另外,对同一个布尔逻辑提问式来说,不同的运算次序会有不同的检索结果。布尔算符使用正确但不能达到应有检索效果的事情是很多的。 二、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起源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从19世纪下半叶首先开始发展,至20世纪40年代,索引和检索已成为图书馆独立的工具和用户服务项目。 信息检索通常指文本信息检索,包括信息的存储、组织、表现、查询、存取等各个方面,其核心为文本信息的索引和检索。它是基于信息组织形式,如字符串、结构化数据库,应用信息处理方法,如排序数据查找、字符匹配,实现效率不高的检索。信息检索综合应用布尔检索方法和基于超链的检索技术,改进了基本检索功能,但缺点是对精确的提问不能给出精确的回答。从历史上看,信息检索经历了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到目前网络化、智能化检索等多个发展阶段。 目前,信息检索已经发展到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信息检索的对象从相对封闭、稳定一致、由独立数据库集中管理的信息内容扩展到开放、动态、更新快、分布广泛、管理松散的Web内容;信息检索的用户也由原来的情报专业人员扩展到包括商务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各专业人士等在内的普通大众,他们对信息检索从结果到方式提出了更高、更多样化的要求。适应网络化、智能化以及个性化的需要是目前信息检索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三、知识检索 知识检索的基本思想是,模拟扩展人类关于知识处理与利用的智能行为和认识思维方法,是充分利用在线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有利工具。例如:抽象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知识检索具有明显的优势:①实现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化,向用户提供潜在内容知识,以及分析预测后的超前性领域成果或知识。②提供主动服务方式,自动优化用户需求,主动提供个性化检索。③面向用户,依据用户的需求及其变化,能灵活选择理想的检索策略和技术,并且将繁重的知识信息存取工作从用户移向了计算机。④综合应用各类知识和各种高效的智能技术,全面提高检索效率。 知识检索是综合应用信息管理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及语言学等多学科的先进理论与技术,基于知识和知识组织,融合知识处理和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多种方法与技术,充分表达和优化用户需求,能高效存取所有媒体类型的知识源,并能准确精选用户需要的结果。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论文

在知识和信息的现代,知识信息生成、应用和陈旧的周期在以加速度的态势急速缩短。大学生掌握着最为丰富的知识,有着最为灵活的头脑,他们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2013年全国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暨化工院校信息站第十八届年会于10月17日—19日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在这场全世界空前强调信息素养的浪潮中,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显得急切而又重要。不仅仅如此,当前,由于现代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相互渗透,使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加速,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而且要求大学生能够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   1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含义及标准   从1974年至今,信息素养在批判与反思中逐渐成熟,国内学者经过了几十年的探讨,虽然尚未出现权威定义,但对下面的定义基本上表示赞同:信息素养是个体在有目的地捕捉、选择、储存、加工利用信息的过程中所具备的一种复合品质,是个体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信息素养四要素理论中,信息素养的4个要素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相互融合、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2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迎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是远程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 在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革新的周期不断变短。不得不承认,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中,应试成分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在大学和更高一等的教育中,这种情况在慢慢发生改变,学习者慢慢地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同化知识、运用知识,逐渐变为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知识、增长知识。这个阶段实际上就是对周围各种信息的检索、评价、管理、储存和运用。这就需要大学生能够因地制宜地发挥自己的信息能力。在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终身学习”这一号召下,紧接着现代社会,各种开放大学、远程教学的形势下,更需要的是大学生有一种能力能够融入这股潮流,并把这股潮流引导到一条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的道路上去。   现代信息社会迫使人们具有高效地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提高学习能力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学习理论流派,对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过程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但是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评价来源是学习者的学习绩效。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者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降低获取知识信息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能够帮助建立知识结构框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实践操作时,更容易把握研究的方向,减少失误,提高随机应变和创新能力。学习者良好的学习素养,可以反省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自己的学习偏好,在学习活动前准备充分的材料,以便在学习活动中再加工,以此提高自己的学习绩效。   3 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进行   社会方面 信息素养是21世纪的主格调,现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再是文斗、武斗,更多的是信息的竞争。  现代社会每天的信息量远远超过地球人数。微博、维基、微信、QQ、飞信等社会性软件的使用,更加加大了信息的传播量、缩短了信息的更新周期。每个人都生活在信息中,不知不觉中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产生者。这就需要相关的规范来制约行为。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素养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我国虽然在此方面已经相当重视,但是还远远不够,需要制定相关的实施和促进办法,切实地融合到相关的教育标准和教育实践过程中。   另外,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需要一个度,需要社会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一块可供培育信息素养的土壤。所以应该加强网络方面的监控,净化网络环境,使把人们连接起来的互联网能够井然有序。   学校方面   1)图书馆优化数字化建设和信息管理,促进信息辐射。中国高校的图书馆较传统的“一库三室”的闭架式服务格局,已经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看到韩国采用“云计算”计算机网络系统辅助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后,深切感受到我国现阶段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应从图书馆这个不分专业、不分受众的地点开始,努力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进行从硬件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到组织活动的全方位数字化建设,再慢慢辐射到整个校园,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开展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大学学习较高中学习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它更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目标、技能掌握等方面来进行独立学习。这就要求大学生有更高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大学生每个阶段学习情况的不同和阶段学习的特点,适当、及时地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对于刚入学的新生,真正的图书馆概念很模糊,最基本的搜索能力可能都没有,所以可以对新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入馆教育和基本的信息搜索知识的讲解,培养他们的信息搜索观念和最基本的信息搜索能力。大二、大三的学生,处于专业学习的重要时期,可以进行信息搜索技巧和方法的培训,比如借助网页搜索工具——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搜索引擎,运用选择信息检索系统的正确指令,建构检索策略(布尔逻辑运算符、搜索引擎代理、网际组织等),运用正确的条理化的研究协议,完善搜索等,加强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和对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力。   3)重视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优化图书馆的信息环境与人文环境。在高校中,图书馆是备受学生、教师青睐的地方。不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如何完美,也永远替代不了传统图书馆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而且,高校的图书馆建设往往是学校人文建设最为重要的精神体现,它反映了大学的精神面貌。所以,在当代信息化发展中,各高校之间、高校各部门之间加强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制定教育发展计划等新的模式,为图书馆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推动信息素质教育全面地、持续地、稳定地发展。   现在有许多网络调查软件,因为现在知识、信息更新周期短,学校可以在校内网上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更新各个年级的学生、教师职工等关注的书籍类别;及时更新图书馆馆藏建设并及时给学生发布新书通告,及时建立书目、文摘、题录等二次文献数据库,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自动化管理。   4)创建优雅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激发学生探索信息的兴趣。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在这个全球传播的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手机、网络,每时每刻无处不在,新闻与传播正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的提高在于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软件素质则与学生的信息环境息息相关。一个学校的文化环境,例如师生的学术氛围、教学目标和环境等往往影响了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动力。事实证明,优雅学府、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净化网络环境,对学生课内课外进行信息道德教育。一方面,在加强德育管理工作,活跃校园文化的同时,完善校园网的管理体系,加强校园的网络建设,丰富校园网络的内容。另一方面,给学生建立信息能力展示平台,比如一些比赛、竞赛之类,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认识自己不足的能力,提供努力向上的动力。   5)提高对高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的要求和规范。学生的信息素质水平直接受到教师的信息素质水平的影响。教师除可以通过自己的重视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外,也可以借助校内、校外的一些途径进行加强。学校为这些从事信息素质教学的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另一方面,高校之间举办的研讨会、专家讲座、学术交流会等,也是给教师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的机会。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术培训和技术竞赛。   6)优化各种课程的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信息技术课程在信息素养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学生信息素养的运用与体现却不仅仅是在这一门课上。每个专业的学生的所有学习科目都离不开信息素养。教师应该清楚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结合该学科的学习特点,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安排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处于至高点的教师可以通过控制学习资源,精心组织资源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给学生有效的学习反馈。   另外,大学对学生的培养能力和小学、初中、高中的培养目标实际上还是有差异的,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设置符合该专业、该课程的教学评价系统,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对于个人来说   1)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动脑,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核心在于终身学习,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和创新自己的知识,并学会利用知识去创造财富,造福于社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这需要有一种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动脑的热情和激情,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学会搜集、利用信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2)学会利用社会和学校创造的信息环境,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社会上开展的信息道德宣传,高校的图书馆资源、信息技术课程、文献检索课等,为学习者尽可能搭了一个学习平台,这些信息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能力,锻炼学习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推进专业素养的和新型学习方式的培养。作为学习者,应该珍惜利用这些机会,学习并学会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计算机知识、网络搜索技巧,不负众望地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另外还需要注意,在相关的实践过程中,要有信息道德,遵守法律和法规,注意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   3)学会利用现代化技术,自我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了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力的支撑,并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素养工具。因此,如果要做到有效的搜集、获取、评价、选择和利用信息,就需要一种了解、搜索、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知识构架,并且学会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依靠完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4)学会反思,学会内省。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标准委员会评议通过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中包含5项标准和22项具体的执行指标,较全面地反映了信息素养的内涵要求。在这22项具体的执行指标中,详细地论述了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所应该具有的能力和道德约束。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在的转化过程,学生可以参照这些具体的执行指标,检验自己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基本的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反省自身的信息素养情况,认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

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一、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教学是建立在对各种软件的操作基础上。从这一点上讲,信息技术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但是新的软件也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使学生培养成具有相关能力,能够不断探索、举一反三、自主探究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信息的接受、运用的过程。只有具备这种信息获取、传输、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的学生,才能够源源不断的学到知识,提高信息素养。这也达到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二、明白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硬、软件的关系其关系:信息技术的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还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分析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计算机硬、软件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硬、软件,如CPU、Office、Wps、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硬、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始终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计算机,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三、 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首先应在信息技术课上要使学生全面清晰掌握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给出信息的两个定义。1.信息的通俗定义,信息是人们表达、传输、保存、加工处理的有价值的消息、情报、知识等。2.科学定义,信息是人们感知到的各种刺激中所包含的内容。注意,这里的刺激一定要基于学生已有概念,即学生产生条件反射时所建立的刺激概念,如视觉刺激、听觉刺激中所含的内容。接着应向学生讲清信息的分类、信息传递媒介、信息的表示形式等以及与信息有关的操作有表达、传输、处理加工、保存等。有人认为学信息技术就是学电脑——计算机,这种观点的是不对的。信息技术的范畴远大于计算机,由于在信息技术中计算机是作为学习信息的一种工具出现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工具应用的角度去学习使用计算机,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关系。在教学中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教师教会学生畅游网络世界,而学生却利用它去浏览网上的不健康的信息,或痴迷于网络的聊天、游戏等,以至于荒废了学业不说,还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对信息的理解、评价和正确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而不是仅仅限于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四、创设条件、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应用信息技术。一个人信息素养的高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能否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决不是一门信息技术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各学科教师创设条件,积极倡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进而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1、信息技术教学融入其它学科内容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了信息技术,就是用不好。例如:学了Word的应用,就是想不到把自己喜欢的作文输入电脑,排版打印出来。学会了因特网搜索引擎,却不知用它去查一下语文课文中的“索溪谷”的相关资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没有积极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其它学科学习服务。以Word教学为例,如果单纯从信息技术教材出发,学生掌握了相关的Word知识,知道怎样打字、排版和打印后,学生的信息技能得到了发展,教学任务也可以算完成了。如果从信息素养的角度出发上述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还没有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内化为一种素质、能力,还没有学会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去学习新的知识,便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了Word的应用,却不会实际运用。因此,只有在信息技术学用结合的环境下,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稳定地提高。为此我们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充实与调整。Word教学有机整合数学内容示例:A、文字的输入 学会用拼音法输入数学中的一段汉字、标点等字符。B、文字修饰 学会把上次输入的课文内容排版C、插入图片 学会在上次排版的课文插入适当的图片,并调整图片的大小与位置。D、打印预览 学会打印上次的课文内容,并与课本比较,谁更美观?E、应用、巩固Word应用技能 输入一篇学生自己满意的作文并排版打印,参加展览。  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Word教学有机整合数学内容,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Word知识后,能积极应用起来。学生用Word知识有机整合数学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渐渐地提高了。时间一长,其它信息技能,学生也会慢慢用起来。2、信息技术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合作开展教学。信息技术教师应经常与其它学科教师联系,交流教育教学情况,商讨合作教育教学事宜。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一旦学生掌握了便可为其在学习其它知识时发挥作用。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例如学习“画图、PPT”软件的使用时,可以与美术教师联系;学习“EXCEL就与数学教师沟通……探讨教学合作事宜。实践证明:双方的合作无论对于信息技术还是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是有益的。3、信息技术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联合布置作业。  教师适当布置一些运用信息技术的练习,让学生的信息技能有用武之地。例如:语文课《看云识天气》的预习作业:上网查找一些云与天气的有关资料,课堂上交流。这样学生便可把信息技术课上网络知识用起来。学习了电子幻灯片的使用后,可以与自然科学老师联系:让学生把自己的小实验小调查的结论用电子幻灯片的形式反映出来,在多媒体电教室中放映出来,供大家学习交流,想想看吧,当学生们站在讲台上播放幻灯片介绍他们的成果时会是何等的高兴啊!你能说他们的信息素养没有提高吗?通过与其它学科教师的合作,并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相反却增加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机会,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五、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教师要转变观念,师生之间是学习交流的关系,而不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样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提高信息能力。我相信:通过大家积极营造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努力创设信息技术应用机会、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能,逐步增强学生信息素养是指日可待的。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2)毕业设计(论文)应用的原理和理论依据;(3)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论证分析(指出课题难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其可行性等);(4)预期成果;(5)工作进度计划;(6)参考文献。三、开题报告一式一份,由学生所在系存档。四、具体样式要求:字数:1500字;纸张:A4;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