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论文范文高中生

发布时间:2024-07-03 03:48:06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论文范文高中生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觉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马学禄指出,应注重资源、能源、环境三要素的边界效应。他说,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必须深刻反思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背景下的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的弊端。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界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探寻新经济理论的时代已经到来。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1.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2.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4.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应当采取“非共识性原则”结合实证的方法加以认定。 5.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6.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问题。我国的县级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的设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量很大,实施却不够彻底,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劳动成果被不能彻底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决”。 7.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2亿千瓦,占中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8.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论文范文高中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觉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马学禄指出,应注重资源、能源、环境三要素的边界效应。他说,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必须深刻反思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背景下的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的弊端。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界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探寻新经济理论的时代已经到来。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1.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2.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4.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应当采取“非共识性原则”结合实证的方法加以认定。 5.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6.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问题。我国的县级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的设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量很大,实施却不够彻底,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劳动成果被不能彻底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决”。 7.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2亿千瓦,占中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8.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理论的形成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50到60年代,人们在经济飞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等所造成的人口、资源的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了怀疑。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在 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与会者的认同,此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随着这一词语迅速传遍各国,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出发,中国把发展经济放在了在首位。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依赖经济发展和物质基础。 (2)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中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基本国策。 (3)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中国现阶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要开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 向集约型转变,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改变人们传统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从整体上转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规范。 清洁生产是人类总结工业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产物,二十多年来全球的研究和实践,充分 证明了清洁生产是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工业污染、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它作为预防性的环境管理策略,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途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的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是21世纪工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清洁生产从四个层次上形象地概括为技术改造的推动者、改善企业管理的催化剂、工业运行模式的革新者、连接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 桥梁。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推行清洁生产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考虑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政府已认识到这种预防性战略必须贯穿于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可以把工 业污染尽可能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使工业生产废物最小化,变被动治理污染为积极预防污染。同时,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中国工业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必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摈弃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技术进步、高效益、节约资源的集约化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清洁生产、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1、共同点是提高环保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 对传统环保理论的冲击和突破2、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的前提与本质是清洁生产工业生态学不是自然生态学的简单模仿生态工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相反,生态工业主动地审视、积极地改进和革新整个工业网络;仅具备废物综合利用功能的工业不是生态工业。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论文范文高中生物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觉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马学禄指出,应注重资源、能源、环境三要素的边界效应。他说,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必须深刻反思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背景下的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的弊端。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界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探寻新经济理论的时代已经到来。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1.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2.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4.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应当采取“非共识性原则”结合实证的方法加以认定。 5.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6.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问题。我国的县级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的设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量很大,实施却不够彻底,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劳动成果被不能彻底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决”。 7.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2亿千瓦,占中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8.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清楚的认识,就会造成概念的混乱,实践的错位,既冲击清洁生产的实施,也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健康展开。 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石,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的扩展。在理念上,它们有共同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它们有相通的实施途径,应相互结合。 1.两个概念的提出都基于相同的时代要求 工业社会由于以指数增长方式无情地剥夺自然,已经造成全球环境恶化,资源日趋耗竭。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在全世界推行清洁生产。1996年德国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提倡在资源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二者都是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而应运而生的。 我国的生态脆弱性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人口趋向高峰,耕地减少、用水紧张、粮食缺口、能源短缺、大气污染加剧、矿产资源不足等不可持续因素造成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其中有些因素将逼近极限值。面对名副其实的生存威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克服我国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唯一选择。 2.均以工业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 工业生态学为经济——生态的一体化提供了思路和工具,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同属于工业生态学大框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业生态学又可译为产业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理论观点研究工业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考察人类社会从取自环境到返回环境的物质转化全过程,探索实现工业生态化的途径。经济系统不单受社会规律的支配,更要受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为了谋求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技术圈和生物圈的兼容,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使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仿效生态系统的结构原则和运行规律,最终实现经济的生态化,亦即构作生态经济。 3.有共同的目标和实现途径 虽然清洁生产在产生初始时,着重的是预防污染,在其内涵中包括了实现不同层次上的物料再循环外,还包括减少有毒有害原材料的使用,削减废料及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以及节约能源、能源脱碳等要求,与循环经济主要着眼于实现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从实现途径来看,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清洁生产的实现途径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源削减和再循环,包括: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重复使用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对物料和产品进行再循环,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采用对环境无害的替代技术等,循环经济的3R原则就源出于此。 4.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在实施的层次上。在企业层次实施清洁生产就是小循环的循环经济,一个产品,一台装置,一条生产线都可采用清洁生产的方案,在园区、行业或城市的层次上,同样可以实施清洁生产。而广义的循环经济是需要相当大的范围和区域的,如日本称为建设“循环型社会”。推行循环经济由于覆盖的范围较大,链接的部门较广,涉及的因素较多,见效的周期较长,不论是哪个单独的部门恐怕都难以担当这项筹划和组织的工作。 就实际运作而言,在推行循环经济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清洁生产为此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推行循环经济技术上的前提是产品的生态设计,没有产品的生态设计,循环经济只能是一个口号,而无法变成现实。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论文范文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理论的形成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50到60年代,人们在经济飞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等所造成的人口、资源的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了怀疑。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在 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与会者的认同,此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随着这一词语迅速传遍各国,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出发,中国把发展经济放在了在首位。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依赖经济发展和物质基础。 (2)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中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基本国策。 (3)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中国现阶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要开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 向集约型转变,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改变人们传统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从整体上转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规范。 清洁生产是人类总结工业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产物,二十多年来全球的研究和实践,充分 证明了清洁生产是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工业污染、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它作为预防性的环境管理策略,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途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的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是21世纪工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清洁生产从四个层次上形象地概括为技术改造的推动者、改善企业管理的催化剂、工业运行模式的革新者、连接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 桥梁。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推行清洁生产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考虑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政府已认识到这种预防性战略必须贯穿于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可以把工 业污染尽可能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使工业生产废物最小化,变被动治理污染为积极预防污染。同时,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中国工业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必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摈弃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技术进步、高效益、节约资源的集约化发展模式。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去年,中国政府对全世界公开承诺量化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跋涉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时代已如约而至,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已经召开,但很多人还是对“低碳”不是很了解。其实,“低碳”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在 “低碳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在生活中,做到低碳并不很难,很多时候只要自己动手就可以做到。比如说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还有我们出门可以尽量减少乘坐私家车,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开车出门购物的人,请有计划购物,尽可能一次购足。开车族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也可让驾驶变得更为“绿色”。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加速、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挡跑高速、用黏度最低的润滑油、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大家还可以购买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乘坐轻轨或者地铁。同时,多种一些花花草草,也是非常不错的明智之选。植物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为你的家增添一丝绿色。阳台上,摆上几盘花,闲暇时候浇浇水,观察它们的生长,也是不错的消遣呢!多用电能,少用煤炭,无论是利用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还是利用风力发电,都会更省能源,更环保。当然,这并不是我们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的,不过,节省能源消耗,应该人人都力所能及吧!我们也可以采取网上购物,这样可以减少出行时交通工具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购物时自己携带环保购物袋也是不错的选择……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 用笔记本计算机要特别注意:对电池完全放电;尽量不使用外接设备;关闭暂不使用的设备和接口;关闭屏幕保护程序;合理选择关机方式:需要立即恢复时采用“待机”、电池运用选“睡眠”、长时间不用选“关机”;电池运用时,在WindowsXP下,通过SpeedStep技术,CPU自动降频,功耗可降低40%。这是我的低碳小窍门,不错吧……大家也尝试一下低碳生活吧。 1000字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谈谈对可持续发展的论文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日前发出通知,确定从今年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今天,200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开始。今年我省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节水、降耗增效。  改革开放2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资源节约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能源消费呈良好发展趋势,以一次能源消费年均4%—5%的增长速度保证了国民经济年均8%—9%的增长速度,实现了经济发展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宏观目标。节能降耗不仅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同时大大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2003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突破菏泽,加快发展的要求,以节能、节水、节材、环保、综合利用为重点,通过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扶持重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拓展了全市经济发展空间,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往年同期。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的部署,进一步开展好2004年节能宣传周活动,推进资源节约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们要大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切实开展好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提高全民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各有关部门、企业要联合组织开展资源节约系列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介绍我国的资源形势和节约潜力,宣传国家有关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资源节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战略意义。二是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节约整体水平。防止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要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遏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盲目发展,限制和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产品。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鼓励发展低能耗的高技术产业,不断提高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鼓励新上一批重点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三是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资源节约技术进步,重点推广节能工业锅炉、热电联产、余热余能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废水资源综合利用、“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四是落实扶持政策,搞好节能技术服务。继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融资担保机制,培育和发展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信息服务制度,及时发布、公布各类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信息,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继续扩大节能、节水综合利用企业、产品认证。五是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立生产者责任制,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活动,对试点的清洁生产企业加强调度,并对重大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  节约能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之本。我们要借这次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东风,为菏泽经济发展,为企业降耗增效作出不懈努力。同时,我们决不能再走浪费资源,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让我们胸怀全局,面向未来,为国家千秋大业留下发展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资源。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论文范文高中地理

联系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谈谈在低碳经济时代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目前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现象,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现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今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作为中国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  也许,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哥本哈根”和“哈根达斯”的区别,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后天》、《2012》只是纯粹虚构的美国大片,全球气候变暖会议只是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国际新闻……而实际上,当全球的政治精英们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人类争取最后一个机会时,地球变暖衍生的恶魔已悄悄地走近了你我,走进了洛阳,走进了河南,它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瞪着狰狞的眼睛,制造着一个接一个祸端……  “现在的天气预报工作越来越难做了。怪异的天气总是违反规律,让人难以捉摸,以前所谓的规律总是被现实改变!”河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王纪军博士感叹道,“每一次准确的预报,都凝结着气象预报员的智慧和汗水!”  王纪军博士可以轻松地为他的感叹找来佐证——  2009年11月初的郑州,秋天似乎根本不愿离去,太阳温暖,绿树葱茏,大街上还能看见穿短袖的人。但11月10日,气温骤降,当晚突降暴雪。11日晚9时10分左右,大雪漫天中,突然电闪雷鸣!12日,郑州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一日最大纪录。  2010年的4月14日,来洛阳参观牡丹花会的游客们都会因看到雪中牡丹这一“奇观”而惊叹不已。而在这天的前后几天洛阳都是阳光明媚,春意甚浓。  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3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除了干旱、气候反常、全球变暖之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 、经济损失加剧 、海平面上升、 人类健康受威胁、 物种变化加剧等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面对全球暖化的大危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祖国、为世界来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能阻止气温的上升,不能控制两极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云南的干旱。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了,我们只能尽量减少灾难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随着被誉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两会“低碳经济”关键词的热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低碳的宣传,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社会各方面以及广大老百姓所详知。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  我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因此,倡导低碳经济、改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可以随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网,去上课时电脑别待机,出去的时候关掉一切电源。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尽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出门尽量步行,低碳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同时,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青年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思想认识趋于理性、践行低碳热情高涨,有着‘承前启后’的社会责任,是‘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最好的的践行者、宣传者。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拥有更蔚蓝的海洋!节约每一度电,让更多的角落洒满光明!倡导节能低碳环保,需要你我齐心协力。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积极加入到节能低碳低碳的行列之中,将节能低碳低碳的环保意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以心系家国的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为绿色节约型华园的构建做出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至今,以往曾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过巨大作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 不能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继续提供发展动力。循环经济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的真谛,它的提出,为我们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指 出:“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 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 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 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 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 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 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 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障。”因此,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的重要措施。 一、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 意义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循环经济 的主要特征是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循环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 结果,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面临生态危机和 资源危机而产生的理性抉择。 发展循环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 要经历五个阶段:一是农业阶段;二是轻纺阶段;三是 工业化阶段;四是高科技产业阶段;五是现代服务业 阶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工业化的很多任务 没有完成。目前产业的基本特征是以机电装备工业 和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这些产业资源依赖性强, 能源消耗大,所以,我们要完成工业化中期的任务进 入后工业化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经济增长阶 段。我们必须建立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构建资源节约 型社会,这样才能走出靠资源的高消耗、高污染而换 来的经济高增长的误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发展循环经济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仍 占较大比重,处于国际贸易分工的下端。资源消耗 高、浪费大、利用率低是产品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 因,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 要因素,同时也制约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尤其近几年,以包括产品能效和环境标准、标识、 废弃物回收、包装等“绿色壁垒”为代表的非关税 壁垒却日益凸显。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 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 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 用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国发展对外 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因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途 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的,是靠生产要素 总量的扩张,靠对资源、能源的高度消耗而换来的高 增长。我国每一美元GDP的能源消耗是美国的413 倍,是德国、法国的717倍,是日本的1115倍。按照 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能源、资源 的消耗也随之增加,而我国的资源并不富有,虽然总 量上是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是贫国,远远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我国可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5,水资源为1/4,森林为1/7,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 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 45%和42%。到2020年,要想实现GDP翻两番,能 源供给保障有很大的困难。我国目前的经济高增长 是靠生产要素的总量扩张,靠投资的带动,靠资源和 能源的消耗才得以实现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 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 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达 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荒漠化面积 达262万平方公里,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经济损 失约240亿元。由于毁林种粮、森林火灾,全国每年 减少森林资源约1亿立方米,森林和草场减少使动植 物物种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继续减少,仅2003年全 年净减少耕地2537万公顷。大量工业废气任意排 放,空气质量一再下降。地下水及水源地受到严重污 染,总体水质状况下降。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 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 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 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 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 近4000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发 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 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 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对策 开展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立资源节 约型社会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政 策导向,真抓实干,从一点一滴做起。 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形 成全民节约风尚。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政府 要不断宣传节约型社会,让公众了解节约型社会的意 义及其与他们的利害关系,教育社会各主体反对资源 浪费,摒弃浪费恶习,厉行节约,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 会变成社会的主流意识。各种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宣传、弘扬发展循环 经济方面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形成一种主流媒体 意识,倡导正确的消费观。通过宣传和教育,使社会 各主体增强社会责任感,把外在的引导和强制行为内 化为自觉的节约意识。对于消费也要建立可持续的 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食品,抵制 过度包装等浪费行为。各级政府应发挥带头作用,提 倡绿色采购、消费,形成全社会的舆论环境,弘扬全民 族的节约意识,把节能、节水、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等活动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制定政策法规,引导规范社会节约行为。首 先,政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树立环保、节能意识,以和谐社会与节约型社会为 目标引导社会行为与经济行为。其次,制定科学的 资源利用开发政策、能源政策和行业政策。一方面, 不断提高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降低单位产 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改善能源的开发、转换、 护送和供应,逐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 的低效利用和浪费。对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学、 建材、煤炭、机械等高耗能工业,要加快淘汰落后 工艺和设备,提高新建、改扩建工程的能耗准入标 准,逐步实现技术装备大型化、生产流程连续化、 高效化,最大限度综合利用各种能源和资源。对那 些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情节严重的,以及低 水平的重复性建设,一定要坚决打击,甚至关闭停 产。另一方面,要加快立法程序和全社会的监督, 切实用税收、价格、投资、财政等多种经济政策, 形成杠杆机制,引导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 会。此外,要力求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 经济转变,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科学合理地优化 资源配置,从根本上节约资源。坚决杜绝用政府手 段审批资金、项目或官员拍脑袋主观臆断决策行为。 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 务业,优化经济结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组织关键 技术的研究公关,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 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源和资源降低消耗和再 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技术、“零排 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 术、绿色再制造技术、降低再利用成本技术,以及 开发生态治理和恢复等方面的技术。尽快使资源消 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再向零增长转化,使污染排 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长、再向负增长转化,从源头 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另外,现 代服务业以高度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效益的 倍增性的优势,对制造业起到增加价值、安排就业 的重要作用,达到减少物化劳动消耗增加经营成果 的目的。没有服务业的发展支撑,工业化只能停留 在比较粗放的初级阶段。更重要的是与第一、第二 产业相比,服务业的发展更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 污染小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在国 民经济中的比重,最终降低经济增长中的资源消耗, 这对于缓解经济增长和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加快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样具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希望采纳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日前发出通知,确定从今年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今天,200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开始。今年我省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节水、降耗增效。  改革开放2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资源节约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能源消费呈良好发展趋势,以一次能源消费年均4%—5%的增长速度保证了国民经济年均8%—9%的增长速度,实现了经济发展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宏观目标。节能降耗不仅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同时大大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2003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突破菏泽,加快发展的要求,以节能、节水、节材、环保、综合利用为重点,通过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扶持重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拓展了全市经济发展空间,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往年同期。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的部署,进一步开展好2004年节能宣传周活动,推进资源节约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们要大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切实开展好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提高全民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各有关部门、企业要联合组织开展资源节约系列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介绍我国的资源形势和节约潜力,宣传国家有关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资源节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战略意义。二是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节约整体水平。防止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要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遏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盲目发展,限制和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产品。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鼓励发展低能耗的高技术产业,不断提高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鼓励新上一批重点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三是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资源节约技术进步,重点推广节能工业锅炉、热电联产、余热余能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废水资源综合利用、“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四是落实扶持政策,搞好节能技术服务。继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融资担保机制,培育和发展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信息服务制度,及时发布、公布各类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信息,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继续扩大节能、节水综合利用企业、产品认证。五是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立生产者责任制,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活动,对试点的清洁生产企业加强调度,并对重大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  节约能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之本。我们要借这次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东风,为菏泽经济发展,为企业降耗增效作出不懈努力。同时,我们决不能再走浪费资源,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让我们胸怀全局,面向未来,为国家千秋大业留下发展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资源。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