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关于放射物理与防护的论文题目怎么写的

发布时间:2024-09-06 12:01:40

关于放射物理与防护的论文题目怎么写

20世纪是核能从起步到发展的年代。在这100年的最后几十年里,人们完成了核能军转民的过程;也正是这段时间里,由于诸多人为因素引发的几场核事故把公众对核能的感情压抑在一个奇妙的空间里: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事实上,正因为普通公众对核能的一知半解,才导致了核能发展所面临的这样一个尴尬境地。故而,对公众谈辐射防护,除了我们常说的物理学、生物学的内容外,还须考虑诸如政治、经济、伦理以及心理学等多种社会因素。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在其第60号出版物中就将辐射防护的主要目的归结为为人类提供一个适宜的防护标准而不致过分地限制产生辐射照射的有益实践。公众的辐射防护,主要集中在天然照射和医疗照射两个方面。有资料显示,我国国民所受各种照射的年集体剂量中以天然本底照射所占比重最大。然而即使是这样,我国公民平均每人年累计天然照射剂量也仅为2mSv左右,连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剂量的1/10都不到,也不会产生什么辐射生物学效应,更何况这里面大多数人不从事采矿、隧道施工、航空航天等工作。天然照射除了来自上述非放射性工作外,主要就是由宇宙射线、由与宇宙射线作用而产生的宇生放射性核素如碳-14等、土壤中的原生放射性核素等产生,这一类照射基本来说是避无可避的。但是话说回来,人类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在还没有发现天然存在的放射性以前,我们还是这样过来了,也没有什么不妥的。类似碳-14这些核素,我们还把它们用作考古学中的年份鉴定,土壤中的一些铀、钍、镭、钾等,我们现在又不住在窑洞里了,讨论起来就显得不太实用。如果硬要说出个辐射防护的子丑寅卯来,就只剩下“回避”两个字,中国有句俗话:“惹不起我躲得起!”——少坐两次飞机、不要那么怀旧天天都要睡在窑洞里;或者看清标志,不要木头木脑地往有放射性物质存放的地方钻,对于天然照射的防护来说就可以OK了。不过反过来,谁又会有事没事地想着给自己找麻烦呢?所以一言以蔽之,对待天然照射,最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心理因素问题。除此以外,就剩下医疗照射了,虽然它并不被归纳为公众照射。但是如果说天然照射是公众所受辐射照射的最大来源,那么医疗照射则无疑是人们所受人工辐射的最大造就者了。在西方先进国家,核医学的发展是伴随着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来开展的,医院都会在这方面配备物理师。就此为例,1998年一份统计结果表明:我国放疗单位中,放疗与物理人员的比例是1:1;而在美国,该比例是2:1。曾经有个高校核物理学教授就发出过一句感叹:“中国得癌症采取放疗的人群中,一多半儿是被医生照死的!”虽然这是句玩笑话,但或多或少也反应了我国在医疗照射防护方面的一个盲点。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对医生的培养不大可能做到面面具备,更何况现今的医学分科日益精细化。所以,在可以做放疗的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物理师从辐射防护角度来说是很必要的。我国自1979年进口第一台CT机以来,作为这方面的医学诊断就愈发频繁。然而,即便排除一些不具备放疗资质的黑户单位不说,1998年的普查也显示:各单位二手机的比例高达6%。CT产生的照射较大,且每次检查的平均有效剂量约在1~10mSv之间,是常规X射线摄影的几倍到十几倍不等。而我国X射线诊断中透视比又比较高,90年代以后,该比例维持在20~35%之间。透视与摄影相比,受检者做一次透视所受到的剂量要高得多,美日等国在80年代初已不采用胸透法。对于医疗照射的防护问题,还是一点:做好回避,在不是特别需要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接受这样的照射;医疗照射不是吃饭,饭吃多了大不了撑一下,孕期妇女有事没事地常跑去做透视摄影,保不准孩子生下来就带有些遗传学变异。说个有切身体会的事,小的时候顽皮把手摔断了,同一个地方连续断了三次,运气够背!那时候做X射线拍片诊断基本上是家常便饭,医生什么也不说,直接叫把手放到仪器上,要坐正。事实上,现在学得多了,才知道当初玩得多么地抽象:正确的姿势其实应该是背侧对着仪器,把手反向伸到仪器上进行摄影,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受照面积。核电站的辐射防护就做得很好,有时候我们常感叹,做那么好的防护,一次胸透体检,全都赔进去了!另外像平时说到的电脑辐射、手机辐射以及电视机啊等什么的,说到头来比起上述提到的照射基本就可以忽略掉,你总不能一天24小时不眠不休地打电话看电视吧?且这类无线电设备的辐射主要集中在开机联网和信息交换中,只要不是频繁地开关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花费高额的代价去做辐射防护。其实,话说回来,国际上对公众照射的限值是非常严格的:发达国家现如今在核工业发展的问题上都尽量做到公众参与,国际上核行业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指标都是在这样一个完全透明化的场合下拟制出来的。所以,在对待核工业发展与担忧自身受照的问题上,过分的追究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真失败啊,这是我以前写的一篇稿子,本来想放在百科里的,可百科管理员说这些内容没什么实际用途,所以给我刷下来了。你拿去改改,应该有用的。你的要求在这里边都有所影射,开题报告你根据这个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了。】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 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别放枕头边 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的赵玉峰教授介绍,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在美国和日本,已有不少怀疑因手机辐射而导致脑瘤的案例。去年7月,美国马里兰州一名患脑癌的男子认为使用手机使他患上了癌症,于是对手机制造商提起了诉讼。因此,人们在接电话时最好先把手机拿到离身体较远的距离接通,然后再放到耳边通话。此外,尽量不要用手机聊天,睡觉时也注意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 莫挂在胸前 许多女孩子喜欢把手机挂在胸前,但是研究表明,手机挂在胸前,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即使在辐射较小的待机状态下,手机周围的电磁波辐射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女性月经失调。另外,电磁波辐射还会影响正常的细胞代谢,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 手机中一般装有屏蔽设备,可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含铝、铅等重金属的屏蔽设备防护效果较好。但女性为了美观,往往会选择小巧的手机,这种手机的防护功能有可能不够完善,因此,女性朋友最好不要把手机挂在胸前。 放在裤袋会杀精 据6月28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匈牙利科学家发现,经常携带和使用手机的男性的精子数目可减少多达30%。有医学专家指出,手机若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将辐射到人体内的精子或卵子,这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生育机能。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被手机微波辐射5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人类的精、卵子长时间受到手机微波辐射,也有可能产生DNA病变。 专家建议手机使用者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大衣口袋里。有些男性把手机塞在裤子口袋内,这对精子威胁最大,因为裤子的口袋就在睾丸旁边。当使用者在办公室、家中或车上时,最好把手机摆在一边。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皮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能有效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手机辐射与脑瘤的关系 目前,中国的手机拥有量已达1亿多部,据预测,2002年以后,中国的手机拥有总量将会超过美国。 但是,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样,如此钟爱手机的中国人对于手机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健康隐患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或者说,没有人愿意正视这一严肃的问题。 罕见脑瘤疑为手机辐射所致 在解放军304医院的神经外科病房,笔者见到了一位脑瘤患者。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首都脑胶质瘤治疗中心李安民教授称,这位患者患了一种罕见的恶性脑瘤———学名“脑胶质瘤”———被怀疑是由于长期的手机辐射引起的。 在304医院李教授的办公室里,他向笔者做了具体介绍。李说,患者是一位40多岁的机关干部,使用手机的历史已有8年,而且使用频率很高,平时习惯用左手接听手机。大约一年前患者感觉记忆力不好、头晕、头疼。经过检查,在患者的大脑左半球顶叶发现了一个鹅蛋大小的脑胶质瘤。 李教授还说,除此之外,普通的胶质瘤呈团块状,像月亮一样边界清晰;这名患者的瘤子呈弥散型,界限不清楚,如同大米里掺了沙子。李教授由此推断:“这有很大可能由手机辐射引起的脑胶质瘤。”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病因,李教授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头盖骨标本指给笔者看:“患者肿瘤生长的部位恰恰是手机天线电磁波辐射最集中的区域,而通常情况下,脑胶质瘤很少会发生在这个部位。”这一脑瘤混合体 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难度比普通的脑瘤大得多。刚来304医院时,患者已经下不来床,说话也很困难。运用化疗等办法,经过近1年时间的治疗,病人目前已经大有好转,但能否治愈还很难说。 “辐射等于把脑子煮熟了” 英国学者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手机放到线虫的抚育箱里,手机发出的电磁辐射作用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线虫就像用水煮过一样。李教授说:“尽管颅骨可以屏蔽一部分微波,但电磁辐射的穿透力很强,微波穿透颅骨后作用于脑子,等于把脑子煮熟了。” 有关研究证实,使用手机时,会有40%至60%的辐射量直接渗透到脑部一寸到一寸半的深度,而且手机辐射会不停地在脑子里累积。 李教授简单介绍了手机辐射可能致脑瘤的发病过程:脑细胞由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细胞受到辐射加热会死亡,这时胶质细胞就会增殖。增殖出来的胶质细胞如果有一部分属于异常,那部分就是癌变。 上大学的时候,李安民教授实习的地方在这个城市的电视发射塔下面。当时全年级200多名学生中很多人夜里睡不着觉,一脱离那个环境就恢复了正常,大家都觉得这事挺邪门儿。 电视塔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辐射,只是在辐射量上不同罢了。李教授通俗地解释说:“晚上,人的脑细胞本来是安静的,可有个东西老在不停地摇它,人就肯定睡不着。” 手机辐射到底会不会引发脑瘤?手机电磁辐射的危害有多大? 长期从事电磁辐射研究的王生教授认为,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能证明脑瘤是由于电磁辐射引起的,但电磁辐射如果超过一定强度、持续一定时间就对人体有害,这是国际上公认的。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的研究人员,曾对100多名公司职员进行调查,发现使用手机能引起神经方面的不良反应。比如要求手机使用者和不使用者同时按按纽,测试他们的反应情况,使用手机的人比不使用的人动作需要的平均反应时间延长,与此同时,反应正确的次数则要少。 该监测所所做的一项“移动电话手机对健康的影响调查”进一步表明,长期使用手机会引起胸闷、恶心、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同时对睡眠质量有不良影响,每天使用时间过长会引起多梦,并可能导致失眠。 国内外的很多报道认为,手机电磁辐射引起的普遍现象是神经衰弱,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手机挂腰间 将导致不孕?! 近4年来,吴丽惠在和平医院主持不孕病症门诊观察发现,患者几乎都有使用手机的习惯。她建议手机使用者,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如不要将手机挂在胸前、挂在腰上或塞在大衣口袋里。有些男性会把手机塞在裤子口袋内,而这对精子威胁最大,因为裤子的口袋就在睾丸旁边。不管是在办公室、家中或车上,手机最好摆在一旁,按下接听键后也不要马上接听,应稍等1、2秒后再接听。 吴丽惠表示,手机对人体的伤害虽不易测量,但目前不断有手机危害人体的报告及论文出现。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被手机微波辐射5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人类的精、卵子如长时间受到手机微波辐射,也不排除产生DNA病变的可能,并因此影响生育机能。 手机辐射:比想象中的可怕 三九健康网 和讯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手机释放的电磁辐射对脑细胞的影响比以往估计高出两成。 据新华社报道,研究由西班牙马德里孔普卢滕塞大学应用物理学系进行,负责人塞巴斯蒂安教授指出,现有方法得出的数据,低估了辐射对人体组织的影响,因为一般用于量度电磁辐射SAR指数的模型是圆形,与真实的人类细胞不同。 这次实验证明,使用与实际形状跟人类细胞较相似的模型、如圆筒形和榄球形细胞模型时,电磁场的强度会较高。 研究人员分别透过圆筒形、榄球形和圆球形细胞模型,来测量手机造成的电磁场强度。结果显示,圆筒形和榄球形模型内的电磁场强度,高于圆球形模型一成半至两成。 塞巴斯蒂安说:“既然电磁场的强度较预期大,对健康的影响也会相应提高。我们估计,电磁辐射的遗害会不断累积,在十至十五年后,很可能出现更多因手机普及而导致的癌症个案。” 用手机患眼癌机会率高三倍 别对手机危害置之不理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日前,本报转发了一幅新华社图片。画面中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正打手机,其原意是表现上海手机已经接近普及。但是来自佳木斯大学物理学教授谢宜臣先生却为此专门赶到报社。谢教授称,当心手机辐射,尤其是孩子。 谢教授认为,目前关于手机辐射危害的争议,其实仅仅是量的讨论,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谢教授称,有些媒体为了追求与众不同曾片面报道“打手机对健康无损”,这是不负责任的。 人们正是根据微波的致热效应,发明了微波炉。有人会理直气壮地说:“没看见谁的大脑被手机微波烤熟呀!” 谢教授解释说,这是由于功率的不同,然而由于手机在使用时紧贴头部,发射的微波非常集中,因此反复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必将引起局部病变。关于手机辐射引发眼癌、脑癌的报道屡见不鲜,值得一提的事,最新一期的欧洲防癌杂志发表了专家对1617名脑癌症患者的研究报告,长期使用手机的人患眼癌的机会比不用的人患脑癌的几率高出80%。 更有人可能会说:“我都用了这么多年手机了,什么事都没有。”对此伦敦大学研究人类大脑神经细胞的科学家盖布尔指出,手机致癌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人们很难一下子看到它的危害,致使许多人对使用手机的危害置若罔闻。 大量的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能量转化为非致热效应的那部分能量对人体危害更为严重。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以手机微波照射五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对人类的危害可想而知。 鉴于手机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共识,世界各国均对手机辐射制定了安全标准,英国政府明令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日本政府规定出售手机必须连同手机防辐射装置一同出售等等。

你可以登陆你们学校的网站,一般每个学校都有数据库资源,在那里可以查都很多你要的资料,就像毕业设计这样的类型的,在数据库资源里面,所有的大学各种课程设计论文及用到的资源都是共享的

关于放射物理与防护的论文题目怎么写的

哎呀,我看的这本书是没有错误的,如果你的书是错误的,你可以告我,你看的是哪一年出版的书吗?哪个出版社出的书呢?

放射物理与防护。83页例题。6一3没有看到错误。有可能版本不同吧!

教材放射物理与防护83页例题例5至3题,是不是有错误?应该是有错误的,因为打不出来。

教材放射物理与防护,83页例题6-3是不是有错误,这个应该是一个教材里面的课本上的,所以我这边也看不到你这个课本具体说的是什么,所以没办法给你解答。

关于放射物理与防护的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

你可以登陆你们学校的网站,一般每个学校都有数据库资源,在那里可以查都很多你要的资料,就像毕业设计这样的类型的,在数据库资源里面,所有的大学各种课程设计论文及用到的资源都是共享的

考纲给你 把这些弄会你高考就稳了……三、物理 (一)能力要求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 物理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详细内容及具体说明列在本大纲的"知识内容表"中。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一、质点的运动 内 容 要求 说明 1.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 2.位移和路程 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s=vt.s-t图.v-t图 4.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5.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v=v0+at,s=v0t+at2/2,v2-v02=2as.v-t图 7.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8.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的方向沿轨道的切线方向,且必具有加速度 9.平抛运动 10.匀速率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周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v2/R Ⅰ Ⅱ Ⅱ Ⅱ Ⅰ Ⅱ Ⅰ Ⅰ Ⅱ Ⅱ 不要求会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v2/R 二、力 内 容 要求 说明 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 1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 1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 1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 15.滑动磨擦.滑动摩擦定律 Ⅱ Ⅱ Ⅱ ⅠⅡ 1.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 三、牛顿定律 内 容 要求 说明 1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 18.牛顿第三定律 19.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 20.牛顿定律的应用 21.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限于圆轨道) 22.宇宙速度 23.超重和失重 24.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ⅡⅡⅡⅠ Ⅱ Ⅱ Ⅰ Ⅰ Ⅱ 四、动量、机械能 内 容 要求 说明 25.动量.冲量.动量定理 26.动量守恒定律27.功.功率 28.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 29.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30.弹性势能 31.机械能守恒定律 32.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 33.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Ⅱ ⅡⅡ Ⅱ Ⅱ Ⅰ Ⅱ Ⅱ Ⅰ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 五、振动和波 内 容 要求 说明 34.弹簧振子,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35.单摆,在小振幅条件下单摆做简谐振动.单摆周期公式 36.振动中的能量转化 37.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共振及其常见的应用 38.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波.横波和纵波.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39.波的叠加.波的干涉.衍射现象 40.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 41.多普勒效应 Ⅱ Ⅱ Ⅰ Ⅰ Ⅱ Ⅰ Ⅰ Ⅰ 六分子热运动、热和功、气体 内 容 要求 说明 4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阿伏加德罗常数.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43.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的内能 44.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 45.热力学第一定律 46.热力学第二定律 47.永动机不可能 48.绝对零度不可达到 49.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50.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热力学温度 51.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5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53.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七、电场 内 容 要求 说明 54.两种电荷.电荷守恒 55.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电荷量 56.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 57.电势能.电势差.电势.等势面 58.匀强电场中电势差跟电场强度的关系 59.静电屏蔽 6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6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 62.电容器的电容 6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常用的电容器 Ⅰ Ⅱ Ⅱ Ⅱ Ⅱ Ⅰ Ⅱ Ⅰ Ⅱ Ⅰ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的情况 八、恒定电流 内 容 要求 说明 64.电流.欧姆定律.电阻和电阻定律 65.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66.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 67.电阻的串联、并联.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 68.电功和电功率.串联、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69.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 70.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的使用.伏安法测电阻 Ⅱ Ⅰ Ⅰ Ⅱ Ⅱ Ⅱ Ⅱ 九、磁场 内 容 要求 说明 71.电流的磁场 72.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地磁场. 73.磁性材料.分子电流假说 74.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安培力.左手定则. 75.磁电式电表原理 7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77.质谱仪,回旋加速器 Ⅰ Ⅱ Ⅰ Ⅱ Ⅰ Ⅱ Ⅰ 1.安培力的计算限于直导线跟B平行或垂直的两种情况 2.洛伦兹力的计算限于v跟B平行或垂直的两种情况 十、电磁感应 内 容 要求 说明 78.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79.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 80.自感现象 81.日光灯 Ⅱ Ⅱ Ⅰ Ⅰ 1、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只限于L垂直于B、v的情况 2、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要求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 十一、交流电流 内 容 要求 说明 82.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交流电的原理.正弦式电流的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最大值与有效值,周期与频率 83.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84.变压器的原理,电压比和电流比 85.电能的输送 Ⅱ Ⅰ Ⅱ Ⅰ 只要求讨论单相理想变压器 十二、电磁场和电磁波 内 容 要求 说明 86.电磁场.电磁波.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波速 87.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88.电视.雷达 Ⅰ Ⅰ Ⅰ 十三、光的反射和折射 内 容 要求 说明 89.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 90.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91.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 92.光导纤维 93.棱镜.光的色散 Ⅰ Ⅱ Ⅱ Ⅰ Ⅰ 十四、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 内 容 要求 说明 94.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95.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96.光的衍射 97.光的偏振现象 98.光谱和光谱分析.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 、γ射线以及它们的应用.光的电磁本性.电磁波谱 99.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00.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101.激光的特性及应用 Ⅰ Ⅰ Ⅰ Ⅰ Ⅰ Ⅱ Ⅰ Ⅰ 十五、原子和原子核 内 容 要求 说明 102.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 103.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104.氢原子的电子云 105.原子核的组成.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β射线、γ射线.衰变.半衰期 106.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107.放射性污染和防护 108.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109.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 110.轻核的聚变.可控热核反应 111.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Ⅰ Ⅱ Ⅰ Ⅰ Ⅰ Ⅰ Ⅱ Ⅰ Ⅰ Ⅰ 十六、单位制 内 容 要求 说明 112.单位制.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小时、分、摄氏度(℃)、标准大气压、升、电子伏特(eV) Ⅰ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十七、实验 内 容 要求 说明 113.长度的测量 114.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115.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16.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17.验收动量守恒定律 118.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119.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20.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12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22.用描述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12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124.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125.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126.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27.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128.练习使用示波器 129.传感器的简单应用130.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31.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点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20世纪是核能从起步到发展的年代。在这100年的最后几十年里,人们完成了核能军转民的过程;也正是这段时间里,由于诸多人为因素引发的几场核事故把公众对核能的感情压抑在一个奇妙的空间里: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事实上,正因为普通公众对核能的一知半解,才导致了核能发展所面临的这样一个尴尬境地。故而,对公众谈辐射防护,除了我们常说的物理学、生物学的内容外,还须考虑诸如政治、经济、伦理以及心理学等多种社会因素。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在其第60号出版物中就将辐射防护的主要目的归结为为人类提供一个适宜的防护标准而不致过分地限制产生辐射照射的有益实践。公众的辐射防护,主要集中在天然照射和医疗照射两个方面。有资料显示,我国国民所受各种照射的年集体剂量中以天然本底照射所占比重最大。然而即使是这样,我国公民平均每人年累计天然照射剂量也仅为2mSv左右,连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剂量的1/10都不到,也不会产生什么辐射生物学效应,更何况这里面大多数人不从事采矿、隧道施工、航空航天等工作。天然照射除了来自上述非放射性工作外,主要就是由宇宙射线、由与宇宙射线作用而产生的宇生放射性核素如碳-14等、土壤中的原生放射性核素等产生,这一类照射基本来说是避无可避的。但是话说回来,人类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在还没有发现天然存在的放射性以前,我们还是这样过来了,也没有什么不妥的。类似碳-14这些核素,我们还把它们用作考古学中的年份鉴定,土壤中的一些铀、钍、镭、钾等,我们现在又不住在窑洞里了,讨论起来就显得不太实用。如果硬要说出个辐射防护的子丑寅卯来,就只剩下“回避”两个字,中国有句俗话:“惹不起我躲得起!”——少坐两次飞机、不要那么怀旧天天都要睡在窑洞里;或者看清标志,不要木头木脑地往有放射性物质存放的地方钻,对于天然照射的防护来说就可以OK了。不过反过来,谁又会有事没事地想着给自己找麻烦呢?所以一言以蔽之,对待天然照射,最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心理因素问题。除此以外,就剩下医疗照射了,虽然它并不被归纳为公众照射。但是如果说天然照射是公众所受辐射照射的最大来源,那么医疗照射则无疑是人们所受人工辐射的最大造就者了。在西方先进国家,核医学的发展是伴随着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来开展的,医院都会在这方面配备物理师。就此为例,1998年一份统计结果表明:我国放疗单位中,放疗与物理人员的比例是1:1;而在美国,该比例是2:1。曾经有个高校核物理学教授就发出过一句感叹:“中国得癌症采取放疗的人群中,一多半儿是被医生照死的!”虽然这是句玩笑话,但或多或少也反应了我国在医疗照射防护方面的一个盲点。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对医生的培养不大可能做到面面具备,更何况现今的医学分科日益精细化。所以,在可以做放疗的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物理师从辐射防护角度来说是很必要的。我国自1979年进口第一台CT机以来,作为这方面的医学诊断就愈发频繁。然而,即便排除一些不具备放疗资质的黑户单位不说,1998年的普查也显示:各单位二手机的比例高达6%。CT产生的照射较大,且每次检查的平均有效剂量约在1~10mSv之间,是常规X射线摄影的几倍到十几倍不等。而我国X射线诊断中透视比又比较高,90年代以后,该比例维持在20~35%之间。透视与摄影相比,受检者做一次透视所受到的剂量要高得多,美日等国在80年代初已不采用胸透法。对于医疗照射的防护问题,还是一点:做好回避,在不是特别需要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接受这样的照射;医疗照射不是吃饭,饭吃多了大不了撑一下,孕期妇女有事没事地常跑去做透视摄影,保不准孩子生下来就带有些遗传学变异。说个有切身体会的事,小的时候顽皮把手摔断了,同一个地方连续断了三次,运气够背!那时候做X射线拍片诊断基本上是家常便饭,医生什么也不说,直接叫把手放到仪器上,要坐正。事实上,现在学得多了,才知道当初玩得多么地抽象:正确的姿势其实应该是背侧对着仪器,把手反向伸到仪器上进行摄影,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受照面积。核电站的辐射防护就做得很好,有时候我们常感叹,做那么好的防护,一次胸透体检,全都赔进去了!另外像平时说到的电脑辐射、手机辐射以及电视机啊等什么的,说到头来比起上述提到的照射基本就可以忽略掉,你总不能一天24小时不眠不休地打电话看电视吧?且这类无线电设备的辐射主要集中在开机联网和信息交换中,只要不是频繁地开关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花费高额的代价去做辐射防护。其实,话说回来,国际上对公众照射的限值是非常严格的:发达国家现如今在核工业发展的问题上都尽量做到公众参与,国际上核行业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指标都是在这样一个完全透明化的场合下拟制出来的。所以,在对待核工业发展与担忧自身受照的问题上,过分的追究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真失败啊,这是我以前写的一篇稿子,本来想放在百科里的,可百科管理员说这些内容没什么实际用途,所以给我刷下来了。你拿去改改,应该有用的。你的要求在这里边都有所影射,开题报告你根据这个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了。】

放射物理与防护的论文题目

哎呀,我看的这本书是没有错误的,如果你的书是错误的,你可以告我,你看的是哪一年出版的书吗?哪个出版社出的书呢?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量。原子序数在83(铋)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放射性防护,是指为避免或减弱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伤害人体采取的措施。一定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又能以它的辐射作用造成人体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内照射;体外的电离辐射照射人体也会造成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外照射。辐射损伤是各种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的总称。这是由于各种电离辐射(如X或γ射线、β射线、α射线和中子束等)引起电离、激发等作用而把能量传递给机体,造成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放射性防护又可分成内照射防护和外照射防护。  内照射防护 内照射与外照射的显著差别是,即使不再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已经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仍然在体内产生有害影响。造成内照射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吸入放射性物质污染的空气,饮用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吃了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或者放射性物质从皮肤、伤口进入体内。由于核素的种类不同、毒性不同,带来的危险程度也不同。因此,根据放射性核素摄入体内产生危害作用的大小和在空气中的最大容许浓度,把它们分成极毒、高毒、中毒和低毒四组(见表)。操作不同毒性的核素时,对操作设备和建筑物的设置地点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地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采取的基本措施有:  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基本防护措施是:①空气净化,通过空气过滤、除尘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中放射性粉尘或放射性气溶胶的浓度;②换气稀释,利用通风装置不断排出被污染的空气,并换以清洁空气;③密闭操作,把可能成为污染源的放射性物质放在密闭的手套箱或其他密闭容器中进行操作,使它与工作场所的空气隔绝;④加强个人防护,操作人员应带高效过滤材料做成的口罩、医用橡皮手套,穿工作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操作人员要带头盔或穿气衣作业。(见彩图) 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口腔进入人体内  严禁工作人员用可能被污染的手接触食物、衣服或其他生活用具。防止放射性物质不经过处理而大量排入江河、湖泊或注入地质条件差的深井,造成地面水或地下水源的污染。  建立内照射监测系统  应对工作环境和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水源和有代表性的农牧产品进行常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防护措施。  外照射防护 外照射的特点是只有当机体处于辐射场中时,才会引起辐射损伤,当机体离开辐射场后,就不再受照射。对人体而言,外照射引起的辐射损伤主要来自γ和X射线、中子,其次是β射线。由于α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短,能被一张纸或衣服挡住,一般说,α射线不会造成外照射辐射损伤。外照射防护通常可采用下列三种方式:尽量缩短受照射时间,尽量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在人和辐射源之间加屏蔽物。  缩短受照射时间  受照射的累积剂量和受照射时间成正比。在一切接受电离辐射的操作中,应以尽量缩短受照射时间为原则。例如,在用 X射线进行胸部透视时,病人所受照射剂量随检查时间而增加,医生应当在查清病灶情况下,尽量缩短透视时间。  为了能迅速和准确地操作放射性物质,在正式操作之前,应进行模拟操作练习(即不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相同步骤操作)。对于工作时间较长的强放射性操作,可以限制个人操作时间,更换操作人员,以减少每人所受的照射剂量。  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  增大操作人员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可以降低受照射的剂量。对于点状放射源,人体受照剂量率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在实际操作中常使用远距离操作的工具,如长柄钳、机械手、远距离自动控制装置等以降低剂量率。  屏蔽防护  根据辐射通过物质时被减弱的原理,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减弱材料),把外照射剂量减少到容许水平以下。当缩短受照时间和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仍不能达到安全操作时,就必须考虑采用屏蔽防护。合理的屏蔽防护必须注意:  ①屏蔽方式 根据放射性防护要求和放射源的不同,屏蔽方式分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固定式的屏蔽物有防护墙、地板、天花板、防护门和观察窗等;移动式的有包装容器、各种结构的手套箱、防护屏和铅砖等。  ②屏蔽材料 对不同的电离辐射,应采用不同的屏蔽材料。γ射线和 X射线的常用屏蔽材料有水、土壤、岩石、铁矿石、混凝土、铁、铅、铅玻璃、钨等。  β射线能引起组织表层的辐射损伤,还能产生轫致辐射。所以对β射线防护应采用两层屏蔽:第一层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屏蔽β射线,并可减少轫致辐射,常用材料有烯基塑料、有机玻璃及铝等;第二层用高原子序数材料屏蔽轫致辐射,常用生铁、钢板和铅板等。  由中子源发射出来的快中子,在屏蔽层中主要通过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损失能量,被物质吸收后一般放出γ射线。因此,对中子的屏蔽,除考虑快中子的减弱过程和吸收过程外,还应考虑γ射线的屏蔽。常用的中子屏蔽材料是各种含氢材料,如饱和硼酸水溶液、石蜡、含1%~2%硼的石蜡等。对具有强γ本底的中子源(如镭-铍中子源)则应考虑两层屏蔽,第一层用石蜡和吸收中子的物质等屏蔽中子;第二层用铅吸收γ射线。

非专业课算学分吗? 主要课程:英语、计算机、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影像电子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放射物理与防护、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设备管理、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介入医学、核医学、放射治疗技术及营销等。职业资格证书举例:放射学技士继续学习专业举例:高职: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技术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本科:医学影像学

衰变常数为λ,则 λ=[ln(2)]/T = 平均寿命:T'=1/λ= 自己代入数据算吧

关于放射物理与防护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20世纪是核能从起步到发展的年代。在这100年的最后几十年里,人们完成了核能军转民的过程;也正是这段时间里,由于诸多人为因素引发的几场核事故把公众对核能的感情压抑在一个奇妙的空间里: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事实上,正因为普通公众对核能的一知半解,才导致了核能发展所面临的这样一个尴尬境地。故而,对公众谈辐射防护,除了我们常说的物理学、生物学的内容外,还须考虑诸如政治、经济、伦理以及心理学等多种社会因素。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在其第60号出版物中就将辐射防护的主要目的归结为为人类提供一个适宜的防护标准而不致过分地限制产生辐射照射的有益实践。公众的辐射防护,主要集中在天然照射和医疗照射两个方面。有资料显示,我国国民所受各种照射的年集体剂量中以天然本底照射所占比重最大。然而即使是这样,我国公民平均每人年累计天然照射剂量也仅为2mSv左右,连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剂量的1/10都不到,也不会产生什么辐射生物学效应,更何况这里面大多数人不从事采矿、隧道施工、航空航天等工作。天然照射除了来自上述非放射性工作外,主要就是由宇宙射线、由与宇宙射线作用而产生的宇生放射性核素如碳-14等、土壤中的原生放射性核素等产生,这一类照射基本来说是避无可避的。但是话说回来,人类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在还没有发现天然存在的放射性以前,我们还是这样过来了,也没有什么不妥的。类似碳-14这些核素,我们还把它们用作考古学中的年份鉴定,土壤中的一些铀、钍、镭、钾等,我们现在又不住在窑洞里了,讨论起来就显得不太实用。如果硬要说出个辐射防护的子丑寅卯来,就只剩下“回避”两个字,中国有句俗话:“惹不起我躲得起!”——少坐两次飞机、不要那么怀旧天天都要睡在窑洞里;或者看清标志,不要木头木脑地往有放射性物质存放的地方钻,对于天然照射的防护来说就可以OK了。不过反过来,谁又会有事没事地想着给自己找麻烦呢?所以一言以蔽之,对待天然照射,最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心理因素问题。除此以外,就剩下医疗照射了,虽然它并不被归纳为公众照射。但是如果说天然照射是公众所受辐射照射的最大来源,那么医疗照射则无疑是人们所受人工辐射的最大造就者了。在西方先进国家,核医学的发展是伴随着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来开展的,医院都会在这方面配备物理师。就此为例,1998年一份统计结果表明:我国放疗单位中,放疗与物理人员的比例是1:1;而在美国,该比例是2:1。曾经有个高校核物理学教授就发出过一句感叹:“中国得癌症采取放疗的人群中,一多半儿是被医生照死的!”虽然这是句玩笑话,但或多或少也反应了我国在医疗照射防护方面的一个盲点。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对医生的培养不大可能做到面面具备,更何况现今的医学分科日益精细化。所以,在可以做放疗的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物理师从辐射防护角度来说是很必要的。我国自1979年进口第一台CT机以来,作为这方面的医学诊断就愈发频繁。然而,即便排除一些不具备放疗资质的黑户单位不说,1998年的普查也显示:各单位二手机的比例高达6%。CT产生的照射较大,且每次检查的平均有效剂量约在1~10mSv之间,是常规X射线摄影的几倍到十几倍不等。而我国X射线诊断中透视比又比较高,90年代以后,该比例维持在20~35%之间。透视与摄影相比,受检者做一次透视所受到的剂量要高得多,美日等国在80年代初已不采用胸透法。对于医疗照射的防护问题,还是一点:做好回避,在不是特别需要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接受这样的照射;医疗照射不是吃饭,饭吃多了大不了撑一下,孕期妇女有事没事地常跑去做透视摄影,保不准孩子生下来就带有些遗传学变异。说个有切身体会的事,小的时候顽皮把手摔断了,同一个地方连续断了三次,运气够背!那时候做X射线拍片诊断基本上是家常便饭,医生什么也不说,直接叫把手放到仪器上,要坐正。事实上,现在学得多了,才知道当初玩得多么地抽象:正确的姿势其实应该是背侧对着仪器,把手反向伸到仪器上进行摄影,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受照面积。核电站的辐射防护就做得很好,有时候我们常感叹,做那么好的防护,一次胸透体检,全都赔进去了!另外像平时说到的电脑辐射、手机辐射以及电视机啊等什么的,说到头来比起上述提到的照射基本就可以忽略掉,你总不能一天24小时不眠不休地打电话看电视吧?且这类无线电设备的辐射主要集中在开机联网和信息交换中,只要不是频繁地开关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花费高额的代价去做辐射防护。其实,话说回来,国际上对公众照射的限值是非常严格的:发达国家现如今在核工业发展的问题上都尽量做到公众参与,国际上核行业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指标都是在这样一个完全透明化的场合下拟制出来的。所以,在对待核工业发展与担忧自身受照的问题上,过分的追究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真失败啊,这是我以前写的一篇稿子,本来想放在百科里的,可百科管理员说这些内容没什么实际用途,所以给我刷下来了。你拿去改改,应该有用的。你的要求在这里边都有所影射,开题报告你根据这个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了。】

外照射防护三要素:时间、距离、设置屏蔽。基本防护措施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主要有:控制受照时间,比如提高操作熟练度,适当减少工作时间;增大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如使用自动化工具进行操作等;在辐射源与操纵员之间设置有效的屏蔽物等。内照射主要是放射性核素的吸入和食入因此三要素同样适用与内照射。比如减少在辐射工作环境中的停留时间(即居留因子),远离辐射工作环境,佩戴口罩,穿着防护服,不要在工作区域饮水和饮食,不要使用受到辐射污染的食品内照射简介:通常对γ放射物质来说,因其射线的射程长,与外照射并无多大差别,而对于释放β和α射线衰变的核素,将会引起生物体内极高能量的局部吸收,致使内照射产生特异的生物学效应,所以这种核素在体内的分布(或细胞内的分布)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另外,虽然照射剂量的生物学半衰期是由危险性核素的周转率(turn over)、排出速度和物理半衰期决定的,而内照射还包括一个特有的时间因素。同时,放射性元素进一步蜕变产生的影响(亦称蜕变效应transmulation effect)也是与照射作用密不可分的。外照射简介:外照射所产生的效应与吸收剂量、剂量率、时间与空间的剂量分布、照射范围、受照组织的放射敏感性及辐射的种类和 能量等 因素有关。γ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即使是体外照射,也能对深部组织造成损伤;α射线的生物效应虽然较大,但穿透能力小,在体外不构成对人的 威胁;β射线的电离作用和穿透能力处于α与γ之间。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放射源安全和保安行为准则》、《放射源的进口和出口导则》、《放射源分类办法》、《射线装置分类》等标准和技术规范。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量。原子序数在83(铋)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放射性防护,是指为避免或减弱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伤害人体采取的措施。一定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又能以它的辐射作用造成人体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内照射;体外的电离辐射照射人体也会造成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外照射。辐射损伤是各种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的总称。这是由于各种电离辐射(如X或γ射线、β射线、α射线和中子束等)引起电离、激发等作用而把能量传递给机体,造成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放射性防护又可分成内照射防护和外照射防护。  内照射防护 内照射与外照射的显著差别是,即使不再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已经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仍然在体内产生有害影响。造成内照射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吸入放射性物质污染的空气,饮用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吃了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或者放射性物质从皮肤、伤口进入体内。由于核素的种类不同、毒性不同,带来的危险程度也不同。因此,根据放射性核素摄入体内产生危害作用的大小和在空气中的最大容许浓度,把它们分成极毒、高毒、中毒和低毒四组(见表)。操作不同毒性的核素时,对操作设备和建筑物的设置地点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地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采取的基本措施有:  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基本防护措施是:①空气净化,通过空气过滤、除尘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中放射性粉尘或放射性气溶胶的浓度;②换气稀释,利用通风装置不断排出被污染的空气,并换以清洁空气;③密闭操作,把可能成为污染源的放射性物质放在密闭的手套箱或其他密闭容器中进行操作,使它与工作场所的空气隔绝;④加强个人防护,操作人员应带高效过滤材料做成的口罩、医用橡皮手套,穿工作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操作人员要带头盔或穿气衣作业。(见彩图) 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口腔进入人体内  严禁工作人员用可能被污染的手接触食物、衣服或其他生活用具。防止放射性物质不经过处理而大量排入江河、湖泊或注入地质条件差的深井,造成地面水或地下水源的污染。  建立内照射监测系统  应对工作环境和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水源和有代表性的农牧产品进行常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防护措施。  外照射防护 外照射的特点是只有当机体处于辐射场中时,才会引起辐射损伤,当机体离开辐射场后,就不再受照射。对人体而言,外照射引起的辐射损伤主要来自γ和X射线、中子,其次是β射线。由于α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短,能被一张纸或衣服挡住,一般说,α射线不会造成外照射辐射损伤。外照射防护通常可采用下列三种方式:尽量缩短受照射时间,尽量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在人和辐射源之间加屏蔽物。  缩短受照射时间  受照射的累积剂量和受照射时间成正比。在一切接受电离辐射的操作中,应以尽量缩短受照射时间为原则。例如,在用 X射线进行胸部透视时,病人所受照射剂量随检查时间而增加,医生应当在查清病灶情况下,尽量缩短透视时间。  为了能迅速和准确地操作放射性物质,在正式操作之前,应进行模拟操作练习(即不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相同步骤操作)。对于工作时间较长的强放射性操作,可以限制个人操作时间,更换操作人员,以减少每人所受的照射剂量。  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  增大操作人员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可以降低受照射的剂量。对于点状放射源,人体受照剂量率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在实际操作中常使用远距离操作的工具,如长柄钳、机械手、远距离自动控制装置等以降低剂量率。  屏蔽防护  根据辐射通过物质时被减弱的原理,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减弱材料),把外照射剂量减少到容许水平以下。当缩短受照时间和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仍不能达到安全操作时,就必须考虑采用屏蔽防护。合理的屏蔽防护必须注意:  ①屏蔽方式 根据放射性防护要求和放射源的不同,屏蔽方式分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固定式的屏蔽物有防护墙、地板、天花板、防护门和观察窗等;移动式的有包装容器、各种结构的手套箱、防护屏和铅砖等。  ②屏蔽材料 对不同的电离辐射,应采用不同的屏蔽材料。γ射线和 X射线的常用屏蔽材料有水、土壤、岩石、铁矿石、混凝土、铁、铅、铅玻璃、钨等。  β射线能引起组织表层的辐射损伤,还能产生轫致辐射。所以对β射线防护应采用两层屏蔽:第一层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屏蔽β射线,并可减少轫致辐射,常用材料有烯基塑料、有机玻璃及铝等;第二层用高原子序数材料屏蔽轫致辐射,常用生铁、钢板和铅板等。  由中子源发射出来的快中子,在屏蔽层中主要通过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损失能量,被物质吸收后一般放出γ射线。因此,对中子的屏蔽,除考虑快中子的减弱过程和吸收过程外,还应考虑γ射线的屏蔽。常用的中子屏蔽材料是各种含氢材料,如饱和硼酸水溶液、石蜡、含1%~2%硼的石蜡等。对具有强γ本底的中子源(如镭-铍中子源)则应考虑两层屏蔽,第一层用石蜡和吸收中子的物质等屏蔽中子;第二层用铅吸收γ射线。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