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青春期情感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1 18:28:56

青春期情感论文参考文献

步入大学,许多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在大学校园里,常常能见到一对对“有情人”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亲密无间地走在宽阔的校道上,大学恋爱已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应该选择“一切从恋爱开始”呢,还是认为“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非要现在找”,这就取决于我们对爱情的态度以及自身的恋爱观。 大学恋爱可遇而不可求。爱情是个奇怪的东西,你有意去寻找它时,它偏不出现,而你又有可能在无意中收获了美好的爱情。有一句话说得好:“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也没用。”随着大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对爱情的渴望也渐渐强烈,这就使得有些大学生“饥不择食”,不管对方是否和自己志趣相同,情投意合,而只凭双方初次见面或经过几次接触之后,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迅速地确立了恋爱关系。这种由于一时冲动而获得的爱情常常是“无疾而终”,因为开始时没有深入地了解对方,而将来随着对对方了解的深入,双方的缺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从而使双方的矛盾也不断加深,最终导致感情的破裂。而大学生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面对感情挫折时,有些大学生会自暴自弃,从此无心向学,更有甚者会做出极端行为来伤害对方。所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并不用刻意地去追求大学的爱情,应当一切随缘,如果爱情真的会来,你躲也躲不掉!" 凡事都有个“度”,恋爱也不例外。如果能把握好这个“度”,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那么,在大学中谈恋爱也未必是一件坏事。爱情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它能够振奋人的精神,使大学生们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 如何能够兼顾好学业与爱情,是恋爱中的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他们赞成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阶段应以学习为主,爱情应当服从学业;或者希望学业与爱情双丰收,既渴望学业有成,又向往爱情幸福。总之,大都没有忘记学业,总想把学业放在首要的位置。但是,上述这些仅仅是大学生主观上、思想上的愿望而已。 真正在客观上、行为上能够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关系的大学生,虽然也有,但为数不多。更多的是一旦坠入情网就不能自拔,有些大学生整天沉浸在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中,这样做的后果是导致大学生们无意于学习,荒废了学业。可见,摆正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是大学生难以控制而又必须正确处理的问题!大学生恋爱不能只重过程而不顾后果,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本身,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相互了解、加深认识,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增加心理相容度,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不愿落入俗套,着意追求爱的真谛。但是,如果“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种做法也不可取。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爱的责任。爱情不是自私地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地为所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担当责任。那些抱着对大学恋爱只是玩玩而已的心态去尝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正确认识友情与爱情,切莫把友情错当作爱情。 综上所述,我们大学生恋爱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更要正确地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分清主导地位和次要地位。只有形成了正确的恋爱观,才能实现学业和爱情双丰收。不过,在大学阶段里,我个人认为恋爱还是弊大于利的,所以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待到功成名就时,天涯何处无芳草?

浅谈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产生情绪困扰的成因论文

摘要:

大学新生入学后,绝大多数会出现对大学物理环境、人文环境、学习方式和宿舍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对环境和生活的不适应,使大学新生焦虑、压抑、自卑、迷茫,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 大学新生;适应;情绪

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这一阶段心理特点是:自豪感与自卑感、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共同存在;情绪忽高忽低,容易急剧动荡的阶段,因此当遭遇某种变化或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冲突。从中学进入大学,每位新生都面临着环境的适应问题。如果新生自身与环境变化相脱节,就会出现大学生活适应上的问题,在自我认知、情绪体验、人际行为等方面出现的一种迷茫、困惑、痛苦的状态,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不适应学校物理环境而产生的情绪困扰。

无论谁面对环境的改变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大学新生入校以后首先面临对校园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校的管理环境、文化环境等诸多物理环境的适应,在适应的过程中会带来各种情绪反应。

1、生活环境的变化,内心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

目前入校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第一次离开家,以前除学习外,凡事不用操心,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以前在家里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现在几个人共用一个房间;在生活习惯上、人际关系上很难相容,一旦遇到摩擦,就会感到惶惶不安;而且每个同学带着不同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来到大学,有部分是南方的同学来到北方,生活和饮食方面的显著差异,常会造成部分学生的环境应激;还有一些同学理财能力欠缺,开支无计划,不考虑经济承受能力,购买超出经济能力的物品,频繁聚会等,因此时常陷入“经济危机”,产生危机心理。

2、学习环境的变化,容易出现失落和恐慌等情绪。

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的学习环境与中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在中学上课,每个班都是固定的教室固定的人,学的课程是固定的科目。而大学则是每一时段的课都要换教室;有小班课有大班课;有单班课有混班课;有基础课,专业课;有必修课、必选课还有选修课;每学期开设的课程不同,每门课考试的方式不同,每门课的学分也不同,这些变化会使刚入学的新生摸不着头脑,产生焦虑的情绪。

第二,中学上课,在学校的时间每一节课安排得满满的,甚至回家后的时间都被老师的作业挤满。大学则有大量的“自由时间”。绝大多数新生,不知如何利用这些时间;不知图书馆、机房、听力室、自习室如何使用,往往一个学期就荒废了,快到期末时内心却充满了空虚、失落。

第三,在中学从早到晚,从学习到生活,从纪律到心理,大大小小的事班主任一个人全部负责到底。而来到大学以后,班主任很少能看到,宿舍有宿舍管理机构,学生的学籍及思想教育由学生处及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管理,学生的课程和成绩由教务处及各学院的教学秘书管理。分散而复杂的管理体系,使很多新生遇到问题以后不知所措,限于慌乱中,使其焦虑难耐。

第四,一进入大学,新生立即被各种学生社团包围。因高考的禁锢,许多学生压抑多年的兴趣爱好喷涌而出,一下就报了两三个社团,最多有报五六个社团的。这些学生每天晚上忙于个社团的各种活动,没时间学习。表面上过的忙忙碌碌,内心却无比的空虚和失落。快到期末时,才发现自己欠下了那么多学习帐,马上面临期末考试,陷于恐慌之中。

二、不适应学校人文环境而引起的情绪困扰。

大学新生带着各自的心理烙印进入大学,入校以后马上面临着许多人生的新问题。新的环境中位居何处?我将往哪里去?这一系列的新问题,使一部分同学在新的竞争中立即面临挫折情境,如处理不当,会引发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1、高考的失利、专业选择的失误,使部分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

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小升初要上重点中学,中考要上示范高中,高考要上重点大学。使那些在高考中没有发挥好,与理想的大学或者专业失之交臂学生,形成“名校情结”。还有些学生因为高考志愿是父母报的,专业是父母选择的,自己并不喜欢。这些学生入校以后对学习提不起精神,对任何活动没有兴趣,内心总是耿耿于怀,自责自怨,精神颓废,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

2、教育体制的重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目前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小学教育只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学生学习只为了应试。高考这一人生阶段性的目标,成为了许多学生的人生的终极目标。进入大学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绝大多数学生不知该往哪里走,不知自己该去做什么。失去了奋斗目标,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容易出现了徘徊和迷茫心理。更有些学生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感到筋疲力尽,在饱尝了成功喜悦的同时,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因此在大学里消极、懒惰、混日子。

3、评价体系的变化,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中丧失了优越感而沮丧。

考上大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是中学时的尖子,但到了大学,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原有的优势和平衡被打破,不少人变成了平庸之辈。丧失优势地位的同学,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由强烈的自尊心转变为自卑心理。

4、不适应大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变化,使一些学生很苦闷。

刚刚入学的新生仍然习惯于中学“满堂灌”式的学习方法,习惯于自己的所有的学习都由老师来安排。而来到大学以后,课堂容量大,教师讲授提纲挈领,比较抽象概括,需要学生在课下阅读大量的参考书和参考资料,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加之大学课余时间比较多,自由度大,表面学习气氛很轻松,老师不留作业,没有考试,没人监督你学习,考试不排名次,但这里绝不是没有竞争。有些学生刚入大学时,课余的时间不知看什么,上课时间不知听什么,这让不少学生感到很吃力、无助、无所适从。

三、不适应集体生活时产生的.情绪困扰。

在大学新生进入大学以后,不可回避的是对班级和宿舍的集体生活的适应。因为我们任何人都需要感到自己是一个集体中的一员,需要在这个集体中有自己被承认的、确凿无疑的、不可替代的位置,这就是人的归属的需要。而宿舍和班级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场所,他们要在这个集体中度过四年。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如果没有被同宿舍同班级的同学接纳,就会感到不安全,引发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但是由于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具体表现为:

1、地域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

中学时的集体生活很单一,同学关系简单。大学生的组成比高中要复杂,不同地区、不同信仰和民族的学生走到一起,难以很快建立起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情谊。另外,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还有些同学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认为不如别人,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有强烈的自卑感,常常沉默寡言、内向孤僻,远离集体。

2、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新生初来乍到,彼此陌生,青春期又有“闭锁性”的心理特点,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同学之间交往较谨慎,在班里不愿意暴露太多,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所以许多学生感觉来到大学以后人际关系冷漠,不像中学同学那么开放好接触,更感叹知己难求。

3、独生子女成长中的缺陷,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新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个人在家里生活习惯了,在集体中不能容忍其他同学的一些小毛病,自己不能吃一点亏。许多同学不够宽容,不能理解他人,什么事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常常引发纷争,使自己很难融进集体。例如有些同学追求完美,对自己、对别人都比较苛刻,眼里揉不得沙子。有的同学嫉妒心很强,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会用言论或行动去攻击别人,使自己和别人都陷于痛苦中。有的同学比较腼腆、害羞,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愿,不敢和周围同学说话,会很退缩、不合群。有的同学性格内向,融不到集体中去,集体的活动都不愿参与。有些同学比较逆反,总爱和别人抬杠,以表明自己标新立异,使其他同学很反感。有的同学比较功利,只和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交往,并常常过河拆桥。也会受到周围人的冷落。

总之,大多数新生面对新的校园、新的教学风格和学习方式、新的人际氛围和生活环境,都会出现“心理不适”,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是每位新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只是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不同,适应的时间长短不同,适应的程度不同。一般的情况下,三个月后就会度过适应期。如果一个学期过后,适应的某类问题还困扰着你,就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摆脱复兴情绪的困扰。

参考文献:

[1]郭淑华: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国轻工教育,2006年03期

[2]汪国琴: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11期

[3]马燕:大一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年20期

[4]尤世红: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校报,2007年第6期

青春期 教育 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春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体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健康、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保护环境、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伤害、掌握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心理健康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1 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有:

不接受教导 情绪上的敌对意识,行为易产生偏激,往往与老师家长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从而满足自身所谓的“独立意识”以及“自理能力”。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情感冷漠 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容易产生自卑感、孤僻感,对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这是逆反心理的内在表现形式。

易走极端 他们感觉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渴望所谓的理想世界,离家出走,乃至轻生念头,不计后果来彻底的“放松自己”。这是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往往难以挽回。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变化。自尊心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当自己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时,他们就会产生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家长老师阻碍了他们的自由,轻视自己,从而产生了反抗心理。于是,他们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尊严,要求一定程度上与成人平等,并且竭力使成人承认这一点。

其次,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青少年在谋求获得独立的过程中,当成人限制他们的独立性并把他们当作“小孩”而加以监护、指导,不重视他们的兴趣、态度和意见时,他们就抱怨,并且提出抗议。随着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喜欢自作主张,“谋求独立”意识成为重要的心理倾向,

家庭教育 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青少年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一半以上,父母 对子 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于严格,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常常摆出封建家长的威风,不给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更有甚者,采取“大棒政策”,当子女不按自己要求做,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满意程度时,就会使用暴力,体罚青少年。这种“大棒政策”,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成长,使青少年行为偏激,有时可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公正。每个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但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看似正确的“偏见”,造成所谓的“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产生憎恶情绪,上课故意捣乱,与老师作对等。老师的不公正待遇使青少年产生逆反情绪,并且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其心理。对青少年来说,班集体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他们在相互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是谋求在同龄人群体中使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个性的对立与社会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 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出于你的关心。而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

教育者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 想象力 、创造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即使一时犯了什么错,也不要横加指责。教育者应耐心地让孩子自己 总结 经验 教训,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和特点,调节好心理状态,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使青少年自察、自治,净化健康人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事事要抱有“我能行”的自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中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摘 要]青春期是一个人从 儿童 向成年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突变,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处在这个时期的聋哑学生,生理发育已渐渐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这种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使得他们在青春期产生了不少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挖掘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状况,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出对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实施矫治的有效 措施 ,以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 渠道 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性爱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 文化 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 人际交往 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 方法 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 教学方法 、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 篮球 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 安全教育 ,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4] 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5-86.

青春期论文参考文献

近年来,我国中职学生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中职生一般处于 15 到 18 岁间, 正处在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青春期阶段。 因文化基础较差进入中职院校学习,普遍存在厌学、自卑、孤僻等心理。 所以,中职院校的教师和社会、家长应该重视中职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管理,以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

一、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

(一)厌学问题

厌学心理是中职生最常见、最普遍的心理问题,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而产生学习无成就感的心理,情绪消极、自卑。主要表现在:1.缺乏学习动机,一些中职生对学习认知的动力不足, 目标不明确,且不重视文化基础和思想道德课的学习。 2.学习情趣不浓, 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基础理论课,因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抽象等,使得中职生学习兴趣缺乏。

(二)人际问题

人际关系是中职生主要的问题, 许多学生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引起不良的情绪,主要表现在:1.亲子关系存在一定的隔阂。 2.师生间的信任感缺乏, 朋友关系不能良好处理;3.异性间的交往存在一定的误区。 4.网络关系不能正确对待。

(三)情感问题

情绪和情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良好的情感和情绪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而当前中职生青春期的情感问题主要有:1.情感心理趋于稳定,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不良影响。 2.感情较为冷淡,缺乏应用的朝气和热情。 3.情感压抑,但不懂得如何正确宣泄。 4.异性间亲密度增强,容易产生早恋。 同时,对两性不能正确看待,而产生性心理问题。

(四)个性问题

积极向上的个性是中职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关键, 但是中职生因自身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性格心理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缺乏兴趣特长和爱好,使得他们上进心不强。二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强。

二、中职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加强心理教育,普及心理知识

应设立心理咨询和教育中心, 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跟踪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开设心理课程,要重视心理教育。 首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 每学期安排心理教育的课程,并要强化心理课程教育的师资建设;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安排相应的心理课程,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不同,一年级进行适应心理教学,包括中职校园生活、学习;二年级则开展人际关系、学习方法、情绪调控等;三年级则以就业指导和社会能力培养为主, 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理,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

(二)组织心理课堂,加强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 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规律等要适时的开展心理课堂,实现团体性的心理辅导,比如,青春期心理知识讲座,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了解自身的特点,以建立良好的方式平稳度过青春期; 组织开展关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异性关系等人际关系的讲座、网络健康教育讲座、职业生涯规范讲座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各种人际关系,促进他们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开展团体活动,强化心理训练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技能培养为基础,积极开展各种心理训练的团体活动。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从“适应能力训练--人际关系、学习动力及情感引导--就业指导”这一过程来进行。每个阶段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活动,比如,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成长小组及团体心理游戏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指导和训练;同时,还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让师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广播等形式进行心理教育的指导。

(四)结合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效率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 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因此应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首先,父母应营造温馨、有爱、融洽的家庭环境,让子女能够感受家庭的关爱。其次,价值应以身作则, 调整自我态度, 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性格水平,因为家长的态度、性格和素质对子女有着极大的感染作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的心理。

最后,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端正教育态度,不能采取粗暴、打骂等形式来教育,应建立一个民主、科学的教育模式。

三、结论

中职学生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因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重视。 中职院校、教师、社会及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帮助中职生建立健康、向上、乐观的青春期心理。

参考文献:

[1]周海泉,海柳娟。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探讨[J].职业。2014,23,(11):46-47.

[2]刘丽。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10):13-15.

青春期叛逆论文参考文献

青春期 教育 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春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体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健康、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保护环境、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伤害、掌握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心理健康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1 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有:

不接受教导 情绪上的敌对意识,行为易产生偏激,往往与老师家长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从而满足自身所谓的“独立意识”以及“自理能力”。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情感冷漠 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容易产生自卑感、孤僻感,对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这是逆反心理的内在表现形式。

易走极端 他们感觉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渴望所谓的理想世界,离家出走,乃至轻生念头,不计后果来彻底的“放松自己”。这是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往往难以挽回。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变化。自尊心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当自己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时,他们就会产生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家长老师阻碍了他们的自由,轻视自己,从而产生了反抗心理。于是,他们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尊严,要求一定程度上与成人平等,并且竭力使成人承认这一点。

其次,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青少年在谋求获得独立的过程中,当成人限制他们的独立性并把他们当作“小孩”而加以监护、指导,不重视他们的兴趣、态度和意见时,他们就抱怨,并且提出抗议。随着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喜欢自作主张,“谋求独立”意识成为重要的心理倾向,

家庭教育 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青少年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一半以上,父母 对子 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于严格,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常常摆出封建家长的威风,不给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更有甚者,采取“大棒政策”,当子女不按自己要求做,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满意程度时,就会使用暴力,体罚青少年。这种“大棒政策”,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成长,使青少年行为偏激,有时可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公正。每个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但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看似正确的“偏见”,造成所谓的“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产生憎恶情绪,上课故意捣乱,与老师作对等。老师的不公正待遇使青少年产生逆反情绪,并且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其心理。对青少年来说,班集体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他们在相互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是谋求在同龄人群体中使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个性的对立与社会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 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出于你的关心。而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

教育者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 想象力 、创造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即使一时犯了什么错,也不要横加指责。教育者应耐心地让孩子自己 总结 经验 教训,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和特点,调节好心理状态,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使青少年自察、自治,净化健康人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事事要抱有“我能行”的自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中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摘 要]青春期是一个人从 儿童 向成年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突变,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处在这个时期的聋哑学生,生理发育已渐渐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这种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使得他们在青春期产生了不少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挖掘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状况,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出对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实施矫治的有效 措施 ,以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 渠道 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性爱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 文化 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 人际交往 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 方法 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 教学方法 、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 篮球 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 安全教育 ,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4] 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5-86.

初中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军人物,在管理工作上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下面是我整理了,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走向学生自主管理 中学班主任缺位现象的探析 班主任时间管理行为研究 专业发展视角下的学校班主任管理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感受到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对其参加课外活动积极性的影响 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研究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首席班主任制:农村中学班主任管理的创新 自主管理:促进班主任成长的有效途径 高职班主任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班集体的形成与班主任的管理策略 一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活动的研究 中小学班主任冲突管理研究 浅析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对农村普通高中班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中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呼市城区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乌海市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学高年级小组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 中学班主任专业发展及学校管理促进对策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班主任管理风格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 高三班主任压力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 论中学班级和谐管理 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研究 普通高中班级管理柔性化改革策略研究 基于B/S模式的学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基于NLP提高中学班主任影响力的策略研究 中学班级德育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资讯远端查询服务的教务管理系统 高职院校三评资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资讯管理系统 中职学校班主任与学生交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大学生成长记录袋 初中班主任管理论文 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摘要: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本是职责所在,但是无论是传道授业还是教书育人都需要方法。而在所有的教学阶段中,初中的班级管理是最需要掌握度、掌握方法的一个阶段,文章中针对初中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来阐述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 管理方法 0引言 初中班级管理是很让老师们头疼的一件事,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们既不会像小学生那样乖巧的听话,也不会像高中生那样懂得为三年后的大学努力,初中的孩子们处在青春期,各种叛逆,各种不羁全都在这个时期爆发,那么对于初中这群特殊群体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做呢?用什么办法能让他们心悦诚服的受班主任的管理呢?我们下边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1初中生心理特点 对于学生来说,到了初中时期,其思维所具有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及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也得到了发展,依赖性逐渐减少,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所增强。同时还存在着容易固执、偏激、孤独及产生闭锁心理等负面的因素,容易在行动方面出现轻率或者优柔寡断的情况。在这一时期学生已经由原有的对外界情况的迎合转变为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初中生需要一定的引导才能健康的成长。 2初中班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初中生班主任班务管理的现状来看,班务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公平现象对学生的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班主任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及学困生三类,而班主任在班务管理中也会针对这三个不同的分类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在班务管理中经常出现的管理不公平的现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班务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发挥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在班主任的班务管理中还存在着班务管理缺乏计划性的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多且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班主任对班务管理缺乏计划性,必然会给班务管理带来诸多的问题。在班务管理中还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班务管理。 总之,对于初中班主任的班务管理来说,需要克服的管理困难较多,也较复杂,因而班主任应坚持其自身在班务管理中所具有的核心作用,从而真正的实现班务管理的目标。 3改善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班主任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班主任必须加大力度学习专业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处理学生问题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其次,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当遇到学生违反校规等逆反行为时,班主任一定要冷静处理,绝对不能武断,忌用激烈的言词批评学生。再次,班主任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初中阶段是他们思想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因此班主任要发挥好引领和培养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主任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教育学生遵守法规,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经历着生理和心理双重高速的成长。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自我意识、成人意识都在飞速得膨胀,在此情形下,很容易滋生叛逆的心理。摆脱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是他们的主流思想,梦想着独立,梦想着自由,梦想着全面地自我解放。然而客观上存在的生理和心智上的不成熟,以及个人能力方面的严重缺失,则无法令他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一段时间以后,在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会逐渐出现心理矛盾,从而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他们的内心反而变得十分脆弱。在充分了解和细致分析他们这些心理特点以后,班主任就要开始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班主任要以理解和宽容的眼光来对待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犯的一些错误,这不仅能够减少学生对接受批评的牴触情绪,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改正自己犯下的错误。同时,班主任教育学生要多采取鼓励的方式,多多地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则,班主任还要在多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方面下功夫,为了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健康的心理环境,班主任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方式来多创造与学生之间交流机会。学生有了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对于其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有好处的。 家校结合,常家访 家访本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之一,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恐怕大多数班主任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客观上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诸如学生来源广、家离学校远而散、怕家长不配合、担心路难走、遇不著家长而浪费时间等等。其实,做家访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的家访物件而采用比较灵活的方法。住家远的,可以采用问卷或打电话或赶集天交谈的方式;住家近的,可以直接约定时间登门拜访。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便于因材施教,其好处不言而喻。作为初中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很有必要,切不可将该项工作视为可有可无。家访工作到位了,班主任工作就会得到家长们的广泛支援,很多工作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谓是多少疑难事,尽付笑谈中。 4掌握好管理方法和艺术 在班级的具体管理中,初中班主任要掌握好管理的方法和艺术。首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学会关爱学生。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要用不同方法对待,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既要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又要关爱中等及学习落后的学生,做好管理和教育工作。其次,要做到奖惩分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最后,引导学生懂得关爱。关爱永远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懂得关爱也是教育的另一种教学模式。初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懂得关爱,关爱自己也关爱同学和这个大集体,每个学生都如此,班级自然会形成一股动力,推动全面发展。 5结语 初中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军人物,在管理工作上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仅要以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为目标,更要以培养思想积极健康的学生为重任。 参考文献: [1]杨雪梅.浅谈如何当好初中班主任[J].科技资讯,2010***34*** [2]叶福香.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J].成功***教育***,2010***12*** [3]郝翠霞.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青春期行为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重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因素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心理健康 教育 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和校园 文化 建设,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不断探索改善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 措施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由于自身生活阅历的不足和知识的缺乏,加之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都会感到尴尬、困扰和烦闷,日积月累形成了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素质的发展。因此,如何避免和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成为高校迫切关注的事情。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

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不稳定阶段,虽然大部分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由于面对着新的学习环境和交流环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矛盾和冲突,因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新环境需要重新适应,大学生刚刚脱离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也离开了父母面面俱到的呵护,来到了一个完全的陌生的环境,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生活和 人际交往 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突变,一些大学生无法很好的适应,遇到问题更是无法处理,造成心理的压抑和郁闷,久而久之得不到发泄,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形成抑郁症和迫害症等心理疾病。

新的人际关系需要重新维护,大学生的生活圈子造就了一批新形式的人际关系,他们不单单是学习的伙伴更是生活的伙伴,新的人际关系需要新的方式来维护。有些大学生缺乏社会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差,在社会交往中无法做到沟通合作,因此倍感精神压力,逃避群体自我封闭,陷入孤独的进退维谷的状况。

无法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学生都是怀着美好的憧憬准备开展校园生活的,但是现实中往往有许多不如意,这时,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避世心态,甚至是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另一些学生却妄自尊大,自命清高,愤世嫉俗。这样无法达到心理的平衡,形成万念俱灰或玩世不恭的心态。

在象牙塔下的大学生抗压能力差,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承载着父母无限的爱意,寄托着无限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面临着挫折和压力,容易束手无策,抗压和抗挫折能力差,无法自我调节心理压力,形成焦虑、抑郁、叛逆和自卑等不良心理。

网络诱惑下无法形成学习动力,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上受到一定的督促,但是不同于高中的学习,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一部分学生将时间用于自我提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自控力差,将时间用在了网络上,沉迷游戏和网聊,影响了学习,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无法解决学习的困难。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入了WTO,在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下,很容易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 思维方式 产生影响,而大学生更是处在心理发展不稳定的阶段,面对大量涌入的新鲜事物和新鲜信息,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受到的心理冲击更加强烈,对于心理的影响也更大。同时,现如今大学生 毕业 之后的就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国家统一分配到现在的自主择业,大学生投入了社会的竞争中,使得原本的优越感荡然无存,造成心理失衡,倍感竞争的压力,对前途的未知感到恐惧,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方式,造成了学校一切的标准都以成绩来说话,过分的注重学生的智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这种重分数轻能力,重集体轻个人,重理性轻感性的教育观,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高校应该加强自身对于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关注,提升认知,加强教育。

大学生一般都处在十七、八岁期间,正是青年中期时代,这是一个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很容易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同中学相比较,大学的生活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远离了父母的陪伴,一切生活都要自立,这对于那些依靠父母形成习惯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各种心理压力;大学生活将会面对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身边都是来自不同地区、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的同学,这给同学之间的相处造成了困扰,而一些大学生选择了沉默,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参加社会活动,久而久之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情感问题开始困扰着大学生,大学时期是情感萌动的时期,而自身的 经验 不足,加之没有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恋爱观,出现一些三角恋、单相思甚至是被动恋爱的问题,导致严重的情感压力,最终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措施

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系统化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 渠道 ,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体系,列为高校公共课的正规课程。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在正常的授课当中穿插着思想健康的教育,全面考虑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而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系统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地学习心理、卫生和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

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想结合可以有效的减轻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自我认识,适应新的环境。所以一方面要学校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因此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有利于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4、定期开展校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定期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的掌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状态,加强引导,使学生在心理问题的早期,早发现早治疗。

重视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大学生自身要学会正确的自我认识,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度的释放自身的压力,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科学作息,健康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调节,调节自身的情绪和适压能力,正确的面对现实,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参考文献】

[1]__国,宋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体―载体双赢”模式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05).

[2]唐柏林.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有关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篇二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考》

摘要: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祖国的希望,作为跨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及由心理健康引发的诸多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生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和发展的基本保证。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形势,伴随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迎来了新的竞争和挑战。在我国高等教育正步入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校园已不再是悠哉的“象牙塔”,大学生在校期间已逐渐面临着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交往、交友恋爱、理想与现实、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压力与冲突。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已达30%左右。特别是近几年,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被迫休学、退学、自残、自杀、伤害动物甚至杀人的案例已不鲜见,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认知失衡,缺乏客观性和合理性

大学生属于高智商的群体,他们都很聪明,知识广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知都很正确。当代大学生涉世不深,生活单一,从小学到中学受到正面的鼓励和赞扬多、自视清高、有很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但是,在大学这个高手如林、人才济济的新的环境中,以往的优越不复存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能正确认识理想中的自我和摆在他们面前的客观现实,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致使一些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引起心理失衡。

(二)缺乏和谐的人际关系,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人际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人际关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自然也不例外。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敏感问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有些大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不敢敞开心扉、自我封闭,缺少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又迫切希望得到周围的师生、朋友的理解、支持和关爱,这种情况使大学生长期处于矛盾之中,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同时引发冲动、焦虑、急躁和不安,甚至对周围人造成攻击和伤害。

(三)缺少健康的爱情观,应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爱情虽然在大学并非一门必修课,但大学生们仍然从各个方面开始了自己的情感之旅。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发育机制渐趋成熟,但在恋爱与性的问题上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难免出现认识和行为偏差,考虑问题往往简单片面,情感易冲动,无法正确应对恋爱,失恋问题及性意识困扰和性压抑。这会使他们在情绪、 自我评价 、交往、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到打击干扰,由此引发诸多心理问题,甚至走向极端。

(四)激烈就业竞争造成部分大学生出现择业心理危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人才高消费”似乎成为今天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可逆转的主流趋势,很多大学生怀着较高的期望值步入人才市场,结果却被用人单位的学历高平台所阻拦,只能望其项背、扫兴而归。随着毕业的临近,许多学生从心理上甚至感到恐慌,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将来能否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信心不足。尤其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适应能力弱的大学生来讲,则造成恐惧、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甚至有人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觉得生活没有意义,造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一代新人的培养。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选课程,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高校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训练的 方法 和自我保健的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自觉地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它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之中,如《大学生身心保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成才心理》等。通过课堂途径,以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输有关知识,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可以灵活地开展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运用讨论、 辩论 、咨询等形式,系统阐明有关理论,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学会把握好自己,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轻松愉快地成长成才。

(二)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心理咨询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在美国的大学校园,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是一种面对面的解决心理障碍的科学方法,它通过与来访学生的交流、探讨、解释、协商,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改变其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改善其生活适应能力,帮助学生达到自助。总的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在近十年间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那些误以为寻求心理咨询就是精神有病,或认为心理咨询只是谈谈话,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人正在减少。而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烦恼,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学生正在增加。作为高校,要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不断充实和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要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风和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维护身心健康。同时学校要创造更多的 社会实践 机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和才干,增强抗风险、抗突发事件的抵抗能力,提高适应和受挫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

[2]黄希庭,郑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青春期 教育 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春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体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健康、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保护环境、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伤害、掌握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心理健康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1 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有:

不接受教导 情绪上的敌对意识,行为易产生偏激,往往与老师家长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从而满足自身所谓的“独立意识”以及“自理能力”。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情感冷漠 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容易产生自卑感、孤僻感,对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这是逆反心理的内在表现形式。

易走极端 他们感觉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渴望所谓的理想世界,离家出走,乃至轻生念头,不计后果来彻底的“放松自己”。这是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往往难以挽回。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变化。自尊心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当自己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时,他们就会产生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家长老师阻碍了他们的自由,轻视自己,从而产生了反抗心理。于是,他们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尊严,要求一定程度上与成人平等,并且竭力使成人承认这一点。

其次,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青少年在谋求获得独立的过程中,当成人限制他们的独立性并把他们当作“小孩”而加以监护、指导,不重视他们的兴趣、态度和意见时,他们就抱怨,并且提出抗议。随着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喜欢自作主张,“谋求独立”意识成为重要的心理倾向,

家庭教育 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青少年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一半以上,父母 对子 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于严格,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常常摆出封建家长的威风,不给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更有甚者,采取“大棒政策”,当子女不按自己要求做,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满意程度时,就会使用暴力,体罚青少年。这种“大棒政策”,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成长,使青少年行为偏激,有时可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公正。每个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但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看似正确的“偏见”,造成所谓的“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产生憎恶情绪,上课故意捣乱,与老师作对等。老师的不公正待遇使青少年产生逆反情绪,并且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其心理。对青少年来说,班集体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他们在相互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是谋求在同龄人群体中使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个性的对立与社会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 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出于你的关心。而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

教育者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 想象力 、创造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即使一时犯了什么错,也不要横加指责。教育者应耐心地让孩子自己 总结 经验 教训,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和特点,调节好心理状态,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使青少年自察、自治,净化健康人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事事要抱有“我能行”的自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中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摘 要]青春期是一个人从 儿童 向成年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突变,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处在这个时期的聋哑学生,生理发育已渐渐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这种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使得他们在青春期产生了不少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挖掘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状况,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出对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实施矫治的有效 措施 ,以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 渠道 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性爱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 文化 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 人际交往 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 方法 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 教学方法 、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 篮球 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 安全教育 ,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4] 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5-86.

健康 教育 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1 试论自己性格的优缺点以及对你 人际交往 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和完善策略。 我认为我的性格总体来说是活泼开朗型,很容易和他人交往。我喜欢和别人共同学习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初次和陌生人见面,也能和对方聊得来,像大多数人一样,在通常的交际中,都能表现的比较轻松,但有时在周围人都不熟悉的情况下,也可能保持沉默。一般情况下,倾向于认为他人是真诚、值得信任的,但对有些人或事也会保持警惕,担当完全了解他人之后,会乐于接受或信任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我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智力水平还行,思维比较敏捷,头脑算灵活,学习理解能力也可以。 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而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则是人的实际操作能力中一种重要的基本的能力素质,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 人际关系己成为现代人事业中一种重要的发展资源。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并不是只有专职公关人员才需要具备公关社交的素质。一个人不论在社会中从事何种事业,都需要有处理各种社会交往关系的能力,需要有和各种对象合作的能力。因为现代社会己经成为一个“关系”社会,几乎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各种人际的或社会的“关系”。要理顺各种关系,连接各种有利关系资源,并和各种关系合作、协调好,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和能力。有这样一则发人深思的报道:有几位教师向2000名雇主寄出一份问卷。调查被解雇的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为什么要他离开?”无论工种是什么,地区在哪里,有三分之二的答复是“他们是因为与别人相处不好而被解雇的。” 正如一位阿拉伯哲人所说:“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是艘陆地上的船,永远也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的彼岸。” 21世纪来临之际,曾有世界百位著名中学教育工作者聚首北京,共同研讨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具备怎样素质的人。在诸多观点中有一点达成了共识,即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同时能够和多种人打交道都能成功的人。而据相关人力资源部门反映,目前实际用人单位通常首选的也是那种既有专业才智,又善于合作且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人才。而在专业才干和人际合作沟通能力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大多数单位通常会倾向选择后者。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需要,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任何一种创新都需要捕捉大量的信息,那种一个脑袋加一支笔的研究状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了。人际交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彼此传播信息、沟通知识和 经验 、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兴趣、经验和体会,往往在交流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并传递给周围的人。因此,21世纪的人必须具有与人合作的意识,必须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在新的环境下适应新的角色,这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每个人都是在与人的交往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人的各种素质,也是由此而来的,所以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是人才发展的关键。 人际交往是一门很复杂,很重要学问和修养。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和人打交道。不会和人打交道的人,不仅事业受损失,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失调。许多中国的父母都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败。这是一个已经过时的观念,孰不知:成绩优等生到了社会上也可能沦为终身怀才不遇的失败者。 大学里的人际环境也是极其丰富的。中学生大多数以家庭为根据地,交往对象是父母、亲戚、同学、一起成长起来的伙伴、老师,群体关系比较单一,接触的同学又都处于共同的区域,具有相似的区域 文化 ,同学之间关系处在较为单纯、坦诚的氛围中。进人大学后,同学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地域间的差别,素昧平生的同学带来了语言、性格、生活及饮食习惯的差异。同学间尤其是同宿舍的同学组成了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中,同学们朝夕相处,交往不仅仅是学习,而且是全方位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更新。在大学校园里,这种知识的补充和更新不仅仅限于老师的传授和答疑;而同学之间的交谈,因特网、电话、书信等各种交往 渠道 ,都是获得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美国人际学专家鲁道兹说过:人际关系是隐形的铺路石,是一切成功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一个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中,还要克服交往障碍,了解良好人际交往的原则,以及成功交往的技能与艺术。成功的人际交往应遵循真诚的原则、尊重的原则、宽容的原则、互利的原则。在人际交往中认真落实提高。异性交往有助于大学生对异性心理反映的正常化,促进异性间的相互了解,获得异性的信赖和友谊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一是要通过对交往的认识,掌握交往技巧;二是要大胆实践,善于 总结 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三是要努力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如真诚、大方、热情、自信、谦虚、善解人意等;四是了解人际吸引得一般规律,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2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 热点 。因此,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了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积极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积极采取有效 措施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卫生 社会环境 青春发育期 一、引言: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中小学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21世纪的主人,也就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如果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能接受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这对他们将来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充满希望的一步奠定扎实的基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此以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因为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造就于国家未来的建设。 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北京市2004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报告 。报告抽取八个区县90所小学的3500多名五年级学生和90所中学的3500多名 八年级 学生作为测试样本,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学生答卷中流露出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近两年德育工作受到大家的重视,很多学校都制定计划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但此次调查却反映出了八年级学生在道德两难情境的判断选择中有一些错误认识和想法。测试中一道试题要求学生对哈佛大学违背学校纪律但又敢于认错的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并以续写结尾的方式设想校长会对该学生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只有2%的学生能够从肯定学生的品质与处罚学生的违纪行为两个角度辩证地分析和处理问题。选择校长应该表扬该学生品质的学生,远远多于选择校长应该对该学生做出惩罚的学生。 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们更注重道德品质,而纪律意识相对薄弱;法律的权威、法不可违的意识有待加强。同时从学生续写的结尾中,反映出他们在法律意识或道德要求上还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甚至有点偏激。如把书烧了、请学生家长、打学生、学生受不了惩罚而自杀等,学生答卷中流露出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生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明确的是非标准。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使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之得到发展呢?如何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呢?如何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呢? 二、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加强初中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 毕业 班更为突出。 2、人际关系不协调。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 3、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心灰意冷,失去自信心。 4、独立意识增强。 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初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5、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 三、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中、小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师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教育中易出现“顺从者”为“优”,反之则为“差”的做法,甚至把自己的固有观念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心理逆反,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淡薄或欠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是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些家庭对孩子缺乏教育、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品行不端,对孩子起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导致学生的心灵情感不健康 3、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灵的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对教育产生误导,使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导致说谎、欺、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另外,社会上的某些不良诱惑使青少年蜕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 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除了教材中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外,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开展讲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要用多种形势、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讲座等。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专题宣传等活动。(2)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3)针对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个别指导。(4)趣味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 故事 、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 2、加强学校卫生工作。 “预防胜于治疗”,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这比矫正学生心理问题重要得多。(1)规范管理学校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 工作计划 ,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3)学生年度健康体检工作要保证学生体检质量,要确保学生参检率达100%,体检结束后,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体检情况,写出分析报告及相关资料汇入学生健康档案。 3、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咨询,即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等匿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 黑板报 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 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⑴保密性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⑵交友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⑶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5、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心理疾患都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⑴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⑵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⑶重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坚强品德;⑷尊重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⑸经常与学校沟通,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 容要与学校一致;⑹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6、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既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社会各界应积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7、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 儿童 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 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 小结: 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辛勤耕耘、播种、收获,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各种宣传与活动,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健康教育学》科学出版社.郑振佺、霍建勋主编, [2].《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黄希庭主编, [3].《生理心理学》(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卡尔森(Carlson,.)(美)著,苏彦捷 等译, [4].《健康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健、马军、王翔等主编, [5].《心理健康教育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均林 主编, [6].《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小学四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俞国良主编, 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3 本学期,我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我对大学生健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自古以来,健康就是人们讨论的永恒话题。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正如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指出的,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有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健康更是我们学业有成、生活愉快的基础。 然而,什么是健康?健康人的标志有哪些?有关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有正确的认识,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一般认为,健康教育可分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大众健康教育两个部分,其中学校健康教育是基础。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是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 或是疾病表现的状态,还是指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大学生体质状况: 喝酒、熬夜、饮食不规律、天天泡图书馆……学校早期健康教育缺失是重要原因,还有不少大学生宁愿多吃两个鸡腿,也不会敦促自己去锻炼半个小时。熬夜打游戏、上网看电视,不吃早餐就上课,考试前整天上自习,考试后通宵泡KTV……这是当代不少大学生的常有的生活状态。 一个名为《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的专题报告,引起了国内外体育教育专家的关注。这份调查报告显示,的中国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的大学生不吃早餐,的大学生不懂得饮食要荤素搭配。大学生体质一年不如一年。 首先就我自己的情况来说,基本没有早课的时候我是不会早起去吃早餐的,饮食不规律是肯定的。平时除了体育课基本也没什么锻炼。上网看电视,有时甚至会熬夜。平时玩手机的时间也长,眼睛也不会注意保养。 1.放慢生活节奏; 2.“留心”感激与感恩; 3.量力而行; 4.开怀大笑; 5.学会说“不”的艺术。 1.运动能增加体适能。美国对体适能的解释为:对日常身体需要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有充足的储备能量去对应突发危机。 2.运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疾病。锻炼能预防癌症,锻炼能预防心肌梗塞和心脏病。 3.通过走、跑、爬山、有氧舞蹈、 武术 、水中健身、 球类运动 、骑自行车、健身路径、有氧搏击、有氧踏板操等心血管运动能减肥塑形,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改善生活等。 4.柔韧性锻炼,能最大限度的活动关节能力。通过颈部伸展,肩部伸展,胸部伸展,躯干伸展,腿部伸展来减少活动损伤、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健美塑身、放松身心。 另外,重新认识了科学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中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休息与调整,科学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一整天的高效率身体机能的运作。故常有言说:缺什么不能缺觉。 常见的睡眠障碍缘由的来自于:1. 压力和焦虑; 2.身体上的疼痛; 3.咖啡因; 4.烟酒; 5.药物等。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已经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3.尽量避免性行为,大学生生理还未完全发育完成,性行为会对健康不利;且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性行为会对学习造成负担。4. 远离毒品 守护健康。毒品摧毁的不但是人的肉体,也是人的意志,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毒品及其危害性,增强抵御毒品的能力,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最后,在营养理念上也具有认识上的促进作用。 之前就有人主张“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这就是在膳食营养上提出来的一种对健康与健康实现途径的信任是与新体验。 首先我了解到科学饮食“八字方针": “调整”:先吃水果后吃饭 “维持”:高纤维摄入,保证食物多样性 “控制”:控制肉、油、烟 "增加”;增加蔬菜、水果、奶、谷物以及薯类食物 然后,从日常开始从小处着手开始“认真”吃,然健康从“口”中来。 上面这些就是我通过一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对我的生活方式产生的改变,和在健康理念的认识上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所拥有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可表现在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抗压能力的促进作用、精神性的促进作用等多方面。 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优良的健康素质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和完善,有利于全面提高21世纪人才质量,更好为社会发展服务。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让我们一起努力。

中国青年青春奋斗论文参考文献

一般通过半月谈或者是宏碁这一类的杂志,可以查找中国大学生应该担负的历史使命。

人的一生,不要求你活得轰轰烈烈,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但至少,要有它存在的意义,不要枉费了青春,生命会因奋斗而精彩。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奋斗青春高三 议论文 5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奋斗青春高三议论文1

青春是一首歌,唱我们最美好的回忆;青春是一朵正值娇艳的花,散发最迷人的香味;青春是一棵没结果实的树,虽青涩但最为美丽。

现在的我们似乎还不理解青春的意义,几年,几十年后,当我们回首观望时,是遗憾是后悔还是美好是回味?这谁都不清楚,不管结局如何,我们都不应该荒废本应奋斗的青春。

成功之路是一条带着荆棘,坎坷的路,路途中的暴风雨时常发生,这是每个走向成功的人必须要经历的,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过奋斗怎么看见成功的朝阳。

花儿会枯萎,树儿会死亡,没多少时间让我们用来浪费,没多少岁月等我们去后悔。奋斗奋斗奋斗,努力努力努力,我们应该从意识里有这种意念,即使结果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美好,起码再回想,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今天我们正值花季,天是晴的,雨是美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明天我们正努力结果,天一样可以是晴的,雨也一样可以是美的。现实是我们都所预测不到的,但是梦是由我们去幻想的,也是由我们自己去努力实现的,梦都不敢做大的人,怎么为自己 编织 美好的明天。

只有我们自己清楚,过去的分分秒秒我们付出了多少又浪费了多少,永远不要轻言放弃,我们会失败,因为不只我们一个人在努力,但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要坚持,不中途歇息,要知道,在我们休息的时候别人依旧在努力前行。不要为自己的一点进步而沾沾自喜,因为比你优秀的人大有人在,你的进步只不过是在努力向别人看齐,当然也不要因此颓废,因为点点进步会变成大大进步,也许有一天你不再向比人看齐,而是别人努力向你看齐。

我们正处于最美好的阶段,不要为自己的记录册添上一笔难为情的黑色,不要荒废了本该奋斗的青春。

奋斗青春高三议论文2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如何度过才能给将来的自己留下充实无悔的记忆?青春之路有千万条,哪一条才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光芒?只有奋斗的青春,会让我们不悔。现在的你,充满活力与热情,拥有好奇心和拼搏的心。可同时,任性是你的另一面。现在的你,吃喝不愁,但是未来的事有人可以说的准吗?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是我们的青春。我们不能看着时间流走,看着落日下山,看着天上的星星,数着一步一步走。我们是时代的创造者,是书写未来的执笔者!为何要叹息生命和它的不尽人意。

在人生路上,往往是失去才懂得珍惜。面对现在的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尽管很苦涩,但回忆起来永远是那么美好。因为那是我们奋斗成长的足迹。珍惜现在的时光。因为青春不会再来!正是有四季的努力才不负着春日的美好。品味心中的那抹光彩,热血青年富有朝气;所以,披星戴月,风雪兼程!青春是一抹最红火的阳光,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当一个人老去后,才能不悔这一生的风雨。《平凡的世界》中写到:只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用一场轰轰烈烈换取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我们奋斗的一生。

人不会老去,直到悔恨取代了梦想;梦想于人,就像光热于草木,人有了梦想,才会有为之奋斗的方向,便有了拼尽全力的理由,便有了爆发出无限潜力的可能性,在产生梦想的时候,就是你一生最美好的时候。

现在的我们,处在人生中的时光,现在的我们,是的我们。去做你想做的,去拼你想要的,只有这样,当你青春逝去,热血不在的时候,你才不会因为你当初的所作所为而后悔。春去秋来,时光易逝,少年莫将光阴虚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趁着你青春年华,乘着理想之马,从此启程!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年华。

奋斗青春高三议论文3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火一样的激情。是铜一般的意志;青春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动,是“海阔天空独往来”的潇洒;青春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直着;青春是生命交响乐中最壮丽的乐章,是人生岁月中最宝贵的时光,我们怎能不热爱?我们怎能不珍惜?青春应该无悔。

青春是最美好的金色年华。人说童年是金色的,似乎每天都充满里金色阳光,我看不然。童年是不谙世事,心无杂念,应是纯洁透明的;而青春则是初入人生的百花园,五彩缤纷,新鲜浪漫,生机勃勃,这才是最美好的金色年华。人说壮年如虎,但去日苦多;人说夕阳最红,但以近黄昏。只有青春最勇敢,最富有,最年轻,你能以宁折不弯的气概对抗“能屈能深”的教诲,免于沉溺世故。因为年轻,你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缤纷的世界,发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的清楚感叹。多么壮丽的人生。多么美好的青春。青春无悔。

青春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人生阶段。科学研究表明,人在20岁左右体力和创造力渐至顶峰,35岁之后就逐渐走下坡路了。古往今来,多少人在青春岁月咬住青春不放,勤奋学习,努力奋斗,创造了辉煌业绩。孔夫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创立儒学,光照千秋;诸葛亮20岁起辅佐刘备,指点江山,纵横天下;比尔盖茨二十多岁创微软公司,成了世界首富,饮誉天下;莱蒙托夫27岁英年早逝,却为俄国文坛留下传奇的《当代英雄》,流芳千古……青春多美好,青春多灿烂。青春有为,青春无悔。

诚然,青春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美日有黑斑,皓月有阴影,人生多挫折。然而,受点儿挫折何所惧,我们有火一样的激情和钢一般的意志;走点儿弯路算什么,我们有坚定的目标和输得起的时间。正如一首歌所唱“在身体对我们没问题的年龄,在熟输赢对我们都不坏的年龄,让我们无悔的迎接每一轮新的太阳。”

跨世纪的青年,热爱青春,珍惜青春,努力奋斗吧。

奋斗青春高三议论文4

我们现在正值青春年华,我们有梦想,斗志昂扬。我们如果想让自己的青春更加精彩,就要为之奋斗。奋斗了,我们的青春才不算白过;奋斗了,我们才可以为自己的青春增光添彩。

青春就要有奋斗,没有奋斗的青春就是平庸的,就不是精彩的。就说我们现在吧,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将来在中考考场上良好发挥考上个好高中。我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在学习上苦下功夫。你努力学习了,考试就有可能得个好成绩,你偷懒了,考试就要糟糕了。

就比如说刚刚过去的史生会考吧,那个成绩一出来,就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了。先看看那些成绩出色的人,他们为了能考出好成绩,几乎都是课前课后拼命地背,假期里还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为了中考成绩,那都是豁出去了。

他们的奋斗换来了他们应有的回报,他们那时的心情肯定都是好得不得了。

那些考砸的人,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吧,基本上都是上课溜点号,课后偷点懒,脑子里的东西本来就不多,还都给扔得差不多快没了,考完之后心情能好得了吗?这就是懂得奋斗与不懂得奋斗的区别。

一个在青春时不懂的奋斗的人,他的青春能精彩吗?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那个叫仲永的人,他本来很有天赋,但他却没有好好珍惜,他的父亲整天带他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天赋,却不让他继续学习,仲永的天赋就随着时间一点点地泯灭了。终于在他十五岁的时候,仲永已经是“泯然众人矣”。这说明,如果你不懂得奋斗,不懂得继续发展,你就是再有本事,你的本事也是终会被抹杀。可见,现在我们要是不懂得奋斗是多么的可怕。

现在,你的青春犹在,趁着你的青春还没有消逝,赶紧盯住你的目标为之奋斗吧。别让自己到时候后悔。

奋斗青春高三议论文5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在青春的朝霞中,我们不会觉得疲劳与辛苦,我们只会越斗越勇,拼出耀眼的青春火花。

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你该认真学习的时候不学习,到时书到用时方恨少,世上没有后悔药,一个人吃得苦总是一个定量,年少不吃苦,这个苦就等你长大后再一起吃,年少时经历了奋斗,长大后的生活将一帆风顺。多少人出身贫寒,硬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一步一个脚印,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甚至还有身患残疾,跃入水池的,与其他的正常的澳赛选手一决高下;又有多少玩夸子弟,从吃山空,成为败家子,最后穷苦潦倒,你看看我们熟悉的姚明,易建联不就是通过我们的刻苦训练,奋力拼搏,才在NBA获得一席之地。他们不就是凭着自己奋力去获得每一分,努力去赢得每一场比赛的胜利态度。人生就像一场比赛,你不努力拼搏,教练就是把你罚下,你就会被这个舞台所淘汰,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同学,有同学虽然来自农村,有些同学家境不很宽裕,有些同学可能智力一般,但可以看到他们的奋斗的身影,看看班级里来得最早的同学有那些,看看班级上课最认真的有哪些,看看学习最努力的同学有那些,看看那些同学回家后总是认真学习,看看哪写同学为了自己的理想总在不懈追求,这些同学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当然了,年纪第一名的同学,就是凭着自己的不懈奋斗,奋力拼搏,刻苦努力,面对挫折不气馁。相反看看那些只管谈论网络游戏,关注自己的衣着打扮,只讲吃喝玩乐的同学,可想而知他们的成绩又将怎样。

青春是火,点燃青春的梦;青春是水,浇灌梦想的田;青春是土,培育茁壮的树!青春多么美丽,多么富有生机!让我们高唱青春的赞歌,让我们大声呼喊,我的青春我做主!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人生能有几回搏”,生命是短暂的,唯独拼搏,不懈的努力奋斗,因为爱拼才会赢。

朋友们,奋斗吧!只有奋斗,才会成功。无论我们在学习上,生活上,人生中,都离不开奋斗。

奋斗青春高三议论文5篇相关 文章 :

★ 关于青春奋斗高中作文800字5篇

★ 奋斗高三议论文5篇

★ 高三奋斗的议论文五篇800字

★ 关于奋斗青春的议论文作文4篇

★ 奋斗高三议论文1000字五篇

★ 2020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五四运动作文精选5篇

★ 2020高中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作文800字精选3篇

★ 关于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作文高中5篇

★ 不忘初心奋斗青春高三考生作文

★ 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话题作文5篇

奇葩说播出后辩论赛投资是否增加(最好有资料与数据)?奇葩说播出后辩论赛投资是否增加(最好有资料与数据)?奇葩说播出后辩论赛投资是否增加(最好有资料与数据)?

当今时代,我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可以概述为以下3个方面:1,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当代大学生要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实现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爱国理想。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