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中英语阅读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8 05:01:13

高中英语阅读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1、引用中的省略。原始资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

2、大段落引用。当中文引用超过16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端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3、基本格式。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复被引用时,第一次必须写出日期,第二次以后则日期可省略。英文文献: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

4、单一作者,英文文献: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例如:Porter 2001…或…Porter,2001。

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可以让人温故而知新,不仅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还可以有效地预习新知识。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高中英语阅读解题技巧

【摘 要】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试是英语考试中必不可少的测试专案,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不同体裁或不同题材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通过材料的阅读,对材料中资讯的捕获能力。要求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和文章中的详细事实与细节,理解文章中某句、某段的含义及全文的逻辑关系,又要求根据其含义及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和推理。

【关键词】单词量;题型;段落中心;把握作者意图

一、单词量是英语阅读最基本的保障

很多同学普遍出现文章看不懂,意思理解的不清楚,觉得哪个选项都是对的或者是觉得时间不够,总会没有时间看完全部的阅读。这类问题统统的原因是单词量不够导致的。针对于这一块的学生,再多的阅读方法都是枉然,督促他们背单词,不要觉得太基本,也不要太相信他们的自觉性。就是按部就班每天布置一定量的单词和段落给他们背诵。作为老师必须对他们的背诵结果进行严格的把关。坚持每天听写,每天检查,认真批改,确保质量。如果你们觉得这一套流程下来课堂讲课时间不够,不能完成每天的课程量,那我也不建议省略或者敷衍这个环节。我觉得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占用课间时间,可以提早几分钟去教室,给同学听写,然后批改工作可以分配给课代表。在开始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能会接受不了,但是长久保持的话,一定会有很明显的效果。单词这关把住了,以后的英语学习就一定事半功倍了。

当然,也有同学反映说背单词花了很长时间背了就忘 这样的情况。其实这是正常的。即使是英语成绩很好的同学,在接触到新词时,想通过一遍记住也是很难的。背英语和被语文是一样的,要反复记忆。一遍,两遍,三遍。而很多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觉得他们背单词不如成绩好的同学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之所以他们背不下来的原因是没有习惯背单词。等他们背多了,养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背单词的方式,自然背单词也就不是难事了。这里提出一套比较适用大多数人的单词记忆方法:

1.读出声

2.边背边写

3.第一遍在晚上睡前背,第二遍早上起来背,第三遍老师上课的时候夹杂在课文讲解时背。

二、英语阅读题型分析

高中一篇英语阅读一般是五道题,虽然并不是每个题型都有,但统共加起来、共分为六种题型:细节题、猜词题、判断题、推断题、主旨题、态度题。不要忽略这些题目分类认为没有用,弄清楚每个题目的题目型别,在按照科学的顺序做题目,哪怕仅仅是五道题也能节约很多时间。提倡的发放是拿到一篇阅读,先不要着急去看文章,先把问题浏览一遍,然后再心中迅速将题目归类。最先做的应该是细节题。找到问题所在位置,再根据目标句子的前一句后一句或者前两句后两句就能得到答案。然后是猜词题。解题方法和细节题一样。

接着是判断题。这前三类题目都是能迅速准确在短暂阅读时就能找出答案的。而推断,主旨和态度题就比较难迅速解决了。需要通篇阅读,然后对文章内容作总结,再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根据中心句中的一些情感词语才能判断出作者态度。老师们不要觉得这方面不好教导,通过限时训练就行。大量的显示训练学生自然就能找到快速解题的方法。即使不是严格的按照我们讲述的这样明确归类再去找答案。但是他们再解题的过程中也会预设将需要理解体会的题目留到最后。当然,这是指标对英语功底还不错的同学才适用的方法。做题目讲究的不是快,而是对。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正确答案才是目的。

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做了的每一题都作对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先确保正确率再提高速度。这一类同学的方法就是细心投入做。能在文中找到的细节题、判断题和猜词题就一定要稳稳的作对。五道题目中这三类题目至少有三个。能确保十分得道这六分也是稳中求胜的好方法。等能力提高了,对阅读更加得心应手了,再来根据上述方法提高速度,英语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

三、抓住英语阅读段落主旨中心

1.段落主旨的归纳方法有以下几种:

主题句位于段首,其特点是演绎式,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再分别说明;

2.主题句位于段尾,其特点是归纳式,即细节在前,归纳在后;

3.主题句位于段中,其特点是引题―主题―解释或提问―回答―解释;

4.首尾呼应的主题句,通常是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对应。了解这一点有利于根据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综合推理。

这几种方法都是很常用很实用的。在普通的阅读和考试中也都运用的上。也是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之一。在向同学们讲解这几种方法时,不要空洞洞的讲解,可以通过结构图形来更直观的展现给同学们。给每一种定义成一种形状,帮助同学理解和记忆。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例项给同学展现每种方法的鲜明特色。让同学在遇到各种方式的时候能更敏感。

四、把握英语阅读题目中作者的意图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写作目的。那么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呢?他通过哪些语言向读者传达了自己的感受呢?我们在阅读的同时怎样收集、综合各种资讯,体会作者的情感呢?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把握作者思路,领会文章内涵,做出正确的选择。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二是把握出题的角度。有的文章只是客观地介绍一件事或物,或各方观点,作者不发表自己个人的意见,如一些科技文,新闻事件报道等。这样的文章属于“广而告知型”。要根据客观事实答题,一是一,二是二,凡与事实不符的选项,或文中没有提到的事实,当然都是不能选的。这样的题目难度一般都不会很大。最难于驾驭的是一些故事性、情感经历性的文章。因为作者在行文时会用到一些写作手法,如倒叙、插叙等。往往还会有一些思想、情感的波动。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认真把握,细心体会。

将自己想象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体会其心理感受。有一篇文章,写一个老太太刚刚在海边买了一座别墅,打算在那里度过余生。因为那里的气候溼润温暖,更适合她的健康。此时她站在曾经生活了25年的房子里,最后环顾这曾经装载了她的大半生的房子。所给的问题是:How does the old lady feel at the last moment in her old house?正确答案是:Her feeling is plex.其他的选项如She is happy/She is sad等都片面。只要我们设身处地站在老太太的位置上想一想,就不难找到正确答案。

【参考文献】

[1]黄惠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04

[2]崔丽花.高中英语阅读课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下页带来更多的

英语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017

导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英语成为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下面是我分享的英语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陈燕兰.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及探索[J].时代教育,2015,(24):214,228.

[2]曾卫民.农村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校园英语,2012,(5):71-72.

[3]江菲菲.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初探[J].读与写(下旬),2012,09(4):98-99.

[4]雷佼.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5]丁敏.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和探索[J].才智,2013,(22):108-108.

[6]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368-369.

[7]裴娅静.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英语园地,2012,(18):11-12.

[8]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

[9]潘志强.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

[10]宋菲,段文敬.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

[11]石志坤.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4,15(1):59.

[12]陈儒珍.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建议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14,26(17):169.

[13]谭莉莉.“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才智,2014,8(21):192.

[14]张晓娟.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

[15]吕晓宏.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途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16]王冬冬.高中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中教育技术装备,2011,(25).

[17]刘天赋.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1)

[1]张秋英.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3,4.

[2]杨秀敏.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7.

[3]周华梅.浅谈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4]王红英.浅谈初中英语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海外英语,2010,6.

[5]刘亚珍.初中英语教学情景教学法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11-112.

[6]王传奎.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18):59.

[7]王新华.我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2(10):63~66.

[8]李浩然.如何才能设计出一堂优秀的英语课[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4(11):20~24.

[9]王华珍.大学生英语阅读的预习障碍及教学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

[10]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06,(35).

[11]刘阳.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12]刘程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的实证研究[D].长江大学,2014.

[13]杨德林.对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89-90.

[14]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5]游毓平.任务型教学在中学英语口语课上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

[16]贾景全.论课堂教学设计在初中英语高效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7):56~58.

[17]周彦波.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5,(24):190-190.

[18]宋斌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

[19]孙琼.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20]陈黎明.从合作学习理论出发探索高职大学英语口语特大班额的教学新路径[J].海外英语.2016(12)

[21]阳兰梅.合作学习理论在《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应用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03)

高中英语阅读论文参考文献

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篇一

1.柯东霞(2005).交流与互动一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旋律.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

2.曹逸韵(2012).浅析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输入假说与互动假说.《琼州学院学报》(4).

3.付凤文(2000).分阶段听力教学.《国外外语教学》(2).

4.方子纯(2006).语篇宏观结构分析与听力教学.《外语电化教学》(8).

5.卢仁顺(2002).“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4).

6.陈丽清(2010).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民主与互动性教学.《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

7.梁岁林(2004).图式理论下的听力课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

8.董明(2004).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5).

9.金海玉(2012).浅析语言输入、互动、输出假说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海外英语》(18).

10.方申萍(2000).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中的学习策略培训.《国外外语教学》(4).

11.沈昌洪.刘喜文.季忠民(2010).《第二语言习得导论》(英文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宫力(2010).《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3.顾伟勤(2010).论“互动假说”的.发展与局限.《外语学刊》(5).

14.何培芬(2003).解码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12).

15.李慧敏(2006).从图式理论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8).

16.刘玉红(2010).英语课堂教学生生互动模式管窥.《教学与管理》(9).

17.李燕.贾放(2001).“互动假说”与语言课堂教学互动策略及效用研究.《语言文字应用》(S1).

18.吕玉明(2000).改进听力教学的三个环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2).

19.穆育凤(2002).《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外语电化教学》⑵.

20.邱采真(2002).试论互动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5).

篇二

1.张霞,2012,基于语料库的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词块使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2.解亚梅,2006, EFL词块法及其对写作成绩的影响。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3.蔡文利,2009,词块与语言输出。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

4.解亚梅,2006, EFL词块法及其对写作成绩的影响。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5.黄燕,2008,高中英语写作中词块使用的调查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6.段士平,2008,国内二语语块教学研究述。《中国外语》,第24期。

7.卫乃兴,2004,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初始研究。《现代外语》,第2期。

8.王朝银,2012,创新设计导学案:英语必修1.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9.张含玉,2008,中学英语语块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作者姓名),Near-perfect Token Distribution(论文名称), in Random Structures & Algorithms5(1994)(论文发表在的出版物名称(期刊号)或会议名称).又如,[8] and Less-structured P2P Systems for the Expected High Churn, in IEEE P2P,2005.

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可以让人温故而知新,不仅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还可以有效地预习新知识。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高中英语阅读解题技巧

【摘 要】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试是英语考试中必不可少的测试专案,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不同体裁或不同题材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通过材料的阅读,对材料中资讯的捕获能力。要求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和文章中的详细事实与细节,理解文章中某句、某段的含义及全文的逻辑关系,又要求根据其含义及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和推理。

【关键词】单词量;题型;段落中心;把握作者意图

一、单词量是英语阅读最基本的保障

很多同学普遍出现文章看不懂,意思理解的不清楚,觉得哪个选项都是对的或者是觉得时间不够,总会没有时间看完全部的阅读。这类问题统统的原因是单词量不够导致的。针对于这一块的学生,再多的阅读方法都是枉然,督促他们背单词,不要觉得太基本,也不要太相信他们的自觉性。就是按部就班每天布置一定量的单词和段落给他们背诵。作为老师必须对他们的背诵结果进行严格的把关。坚持每天听写,每天检查,认真批改,确保质量。如果你们觉得这一套流程下来课堂讲课时间不够,不能完成每天的课程量,那我也不建议省略或者敷衍这个环节。我觉得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占用课间时间,可以提早几分钟去教室,给同学听写,然后批改工作可以分配给课代表。在开始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能会接受不了,但是长久保持的话,一定会有很明显的效果。单词这关把住了,以后的英语学习就一定事半功倍了。

当然,也有同学反映说背单词花了很长时间背了就忘 这样的情况。其实这是正常的。即使是英语成绩很好的同学,在接触到新词时,想通过一遍记住也是很难的。背英语和被语文是一样的,要反复记忆。一遍,两遍,三遍。而很多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觉得他们背单词不如成绩好的同学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之所以他们背不下来的原因是没有习惯背单词。等他们背多了,养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背单词的方式,自然背单词也就不是难事了。这里提出一套比较适用大多数人的单词记忆方法:

1.读出声

2.边背边写

3.第一遍在晚上睡前背,第二遍早上起来背,第三遍老师上课的时候夹杂在课文讲解时背。

二、英语阅读题型分析

高中一篇英语阅读一般是五道题,虽然并不是每个题型都有,但统共加起来、共分为六种题型:细节题、猜词题、判断题、推断题、主旨题、态度题。不要忽略这些题目分类认为没有用,弄清楚每个题目的题目型别,在按照科学的顺序做题目,哪怕仅仅是五道题也能节约很多时间。提倡的发放是拿到一篇阅读,先不要着急去看文章,先把问题浏览一遍,然后再心中迅速将题目归类。最先做的应该是细节题。找到问题所在位置,再根据目标句子的前一句后一句或者前两句后两句就能得到答案。然后是猜词题。解题方法和细节题一样。

接着是判断题。这前三类题目都是能迅速准确在短暂阅读时就能找出答案的。而推断,主旨和态度题就比较难迅速解决了。需要通篇阅读,然后对文章内容作总结,再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根据中心句中的一些情感词语才能判断出作者态度。老师们不要觉得这方面不好教导,通过限时训练就行。大量的显示训练学生自然就能找到快速解题的方法。即使不是严格的按照我们讲述的这样明确归类再去找答案。但是他们再解题的过程中也会预设将需要理解体会的题目留到最后。当然,这是指标对英语功底还不错的同学才适用的方法。做题目讲究的不是快,而是对。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正确答案才是目的。

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做了的每一题都作对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先确保正确率再提高速度。这一类同学的方法就是细心投入做。能在文中找到的细节题、判断题和猜词题就一定要稳稳的作对。五道题目中这三类题目至少有三个。能确保十分得道这六分也是稳中求胜的好方法。等能力提高了,对阅读更加得心应手了,再来根据上述方法提高速度,英语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

三、抓住英语阅读段落主旨中心

1.段落主旨的归纳方法有以下几种:

主题句位于段首,其特点是演绎式,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再分别说明;

2.主题句位于段尾,其特点是归纳式,即细节在前,归纳在后;

3.主题句位于段中,其特点是引题―主题―解释或提问―回答―解释;

4.首尾呼应的主题句,通常是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对应。了解这一点有利于根据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综合推理。

这几种方法都是很常用很实用的。在普通的阅读和考试中也都运用的上。也是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之一。在向同学们讲解这几种方法时,不要空洞洞的讲解,可以通过结构图形来更直观的展现给同学们。给每一种定义成一种形状,帮助同学理解和记忆。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例项给同学展现每种方法的鲜明特色。让同学在遇到各种方式的时候能更敏感。

四、把握英语阅读题目中作者的意图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写作目的。那么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呢?他通过哪些语言向读者传达了自己的感受呢?我们在阅读的同时怎样收集、综合各种资讯,体会作者的情感呢?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把握作者思路,领会文章内涵,做出正确的选择。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二是把握出题的角度。有的文章只是客观地介绍一件事或物,或各方观点,作者不发表自己个人的意见,如一些科技文,新闻事件报道等。这样的文章属于“广而告知型”。要根据客观事实答题,一是一,二是二,凡与事实不符的选项,或文中没有提到的事实,当然都是不能选的。这样的题目难度一般都不会很大。最难于驾驭的是一些故事性、情感经历性的文章。因为作者在行文时会用到一些写作手法,如倒叙、插叙等。往往还会有一些思想、情感的波动。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认真把握,细心体会。

将自己想象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体会其心理感受。有一篇文章,写一个老太太刚刚在海边买了一座别墅,打算在那里度过余生。因为那里的气候溼润温暖,更适合她的健康。此时她站在曾经生活了25年的房子里,最后环顾这曾经装载了她的大半生的房子。所给的问题是:How does the old lady feel at the last moment in her old house?正确答案是:Her feeling is plex.其他的选项如She is happy/She is sad等都片面。只要我们设身处地站在老太太的位置上想一想,就不难找到正确答案。

【参考文献】

[1]黄惠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04

[2]崔丽花.高中英语阅读课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下页带来更多的

高考英语文章阅读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解析

能正确的掌握英语文章信息是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也是高考英语重点考察项目之一。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我整理了一些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以供大家练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photograph

Are all your photographs good?Be honest with yourself. Aren’t some of your pictures too dark, and others too light?How many times have you thrown away a photo?We, the Fine Photograph Club, can help you. We meet every Wednesday in our comfortable club room in Bridge Street. At 7:30 . a

member of the club or a visitor would give a talk, and then we have coffee. Our members will advise you on all the latest cameras and films. They will help you to develop your films or enlarge your pictures. What does it all cost?Only 5 pounds a year.

Photography is now a big business. Do you know, for instance, that there are 15 million cameras in our country?And that 700 million photographs are taken a year, more than one-third of them in color?Think of the amount of photography in television, the cinema, newspapers, books, advertisements and so on. In modern life people learn a lot from pictures, so photography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t is also more complicated and more expensive than it used to be. You may only want to take good photographs of faces and places. If so, we can help you to get better results. You needn’t waste any more money.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photography and how it is used, join the club please. You won’t be disappointed. Write now to the Secretary, Fine Photograph Club. Bridge Street. 31. The purpose of passage is to _____.

A. show people how to take fine pictures

B. tell people photography is now a big business

C. tell people the club can do many things for you

D. encourage people to join the photograph club

答案为D。此句为测试作者的写作目的。“呼吁人们都来加入到摄影俱乐部!”这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本文的.最后部分也是对全文内容的重点回应。 32. If you want to join the club, you _____.

A. must be good at photography

B. must know about the latest cameras and films

C. must pay a little money a year

D. must be honest with yourself

答案为C。此句为细节题。从短文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five pounds a year中得出答案。

33. You are able to be honest so that you can_____.

A. say if your photos are good or bad

B. tell how much money you waste

C. help the Fine Photograph Club

D. know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cameras

答案为A。此句为细节推理题。将第一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知道:这是Fine Photograph club所做的宣传广告,让人们知道他们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摄影技术,避免出现浪费现象,而且费用低廉。因此选项A符合短文的内容。

34. The club can give the following service except _____.

A. coffee B. amusement C. advice D. information

答案为B。此句为细节推理题。从短文内容上看,文章中出现了:and then we have coffee(选项A的内容),will advise you on all the latest(选项C的内容)和if you want to learnit is used(选项D的内容),这样只有选项B的内容在短文中没有出现了。

statement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If you are a member of Fine Photograph Club, it will cost you only 5 pounds to buy a camera.

B. All the members of Fine Photograph Club can take free photographs of faces and places.

C. More than a third of 700 million color photographs are taken a year.

D. If you write to the photograph club, you will be very good at photographing.

答案为C。细节题。在短文And that 700 million photographs are taken a year,more than one-third Of them in color?中给出了答案。其中的them就是700 million photographs。

business

Most of us know about the Nobel Prize, especially the Nobel Peace Prize, but few of us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man who set them up. His name was Alfred Nobel. He was a great scientist and inventor himself. Besides, he had a big business. His business may surprise you. He made and sold explosives. His companies even made and sold weapons. Isn’t this something that surprises you? The man who made money from weapons should set up the Peace Prize?

Though Alfred Nobel had a lot of money from weapons, he hated war. He hoped that there would be no war in the world. He was one of the richest in Europe. When he died in 1896, he left behind him a lot of money and his famous will. According to his will, most of his money was placed in a fund. He wanted the interest from the fund to be used as prizes every year. We know them as the Nobel Prizes. The Nobel Prizes are international. Alfred Nobel wanted the winners to be chosen for their work, not the country they came from.

Alfred Nobel had given his whole life to his studies and work and to the benefits of mankind. He made money all by his own efforts, but he left the world share his wealth. His inventions and wealth stay with the world for ever.

36. Alfred’s business was _____.

A. making and selling explosives B. not making and selling weapons

C. making explosives and selling weapons D. making weapons and selling explosives

答案为A。细节题。将这两句话His business may surprise you. He made and sold explosives.合并在一起理解.就是:他的企业是制造并贩卖炸药的。

37. Nobel wanted to set up the Nobel Peace Prize because _____.

A. he made enough money

B. he hated war

C. he wanted to get more interest from the fund

D. he liked to live in a peaceful world

答案为B。此句为细节推理题。从he hated hoped that there would be no war in the world.这里可以看出Nobel讨厌战争,因此希望以后不再有战争。

38. Nobel Prizes come from _____.

A. all Nobel’s money in the fund

B. all Nobel’s money in his company

C. all the interest from the fund

D. some of the interest in the fund

答案为C。此句为细节推理题。Nobel Prizes的来源在本文中是指:“He wanted the interest from the fund to be used as prizes every year.”也就是他基金中每年的利息。

39. Nobel was a (an) _____ person in the world.

A. interesting B. unselfish C. kind-hearted D. richest

答案为B。此句为细节推理题。从短文最后一段的内容看,Nobel的无私奉献为世界人民做出了贡献。因此应该说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40. Which statement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Nobel set up his company to sell clothes. B. Most of Nobel’s money was used for the world Wars.

C. Nobel Prizes are only for some people from some special countries.

D. Nobel worked hard in his life and saved lots of money for the world to share. 答案为D。此句为细节推理题。在He made money all by his own he left the world share his wealth.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Nobel将所挣的钱全部留给世界人民去分享(share)。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思路及步骤

因为高考文章的阅读难度与课本所选文章的阅读难度相当。所以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下面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思路及步骤,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一.高考阅读的基本解题思路:

第一,扫描提干,划关键项。

第二, 通读全文,抓住中心。

1. 通读全文,抓两个重点:

①首段(中心句、核心概念常在第一段,常在首段出题);

②其他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其他部分略读,有重点的读)

2. 抓住中心,用一分半时间思考3个问题:

①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文章中有无提到核心概念?

③作者的大致态度是什么?

第三,仔细审题,返回原文。(仔细看题干,把每道题和原文的某处建立联系,挂起钩)

定位原则:

①通常是由题干出发,使用寻找关键词定位原则。(关键词:大写字母、地名、时间、数字等)

②自然段定位原则。出题的顺序与行文的顺序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每段对应一题。

要树立定位意识,每一题、每一选项都要回到原文中某一处定位。

第四,重叠选项,得出答案。(重叠原文=对照原文)

1. 通过题干返回原文:判断四个选项,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把选项定位到原文的某处比较,重叠选项,选出答案。

2.作题练习要求:要有选一个答案的理由和其余三个不选的理由

二.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1.例证题 :

① 例证题的标记。当题干中出现example, case, illustrate, illustration, exemplify 时。

② 返回原文,找出该例证所在的位置,既给该例子定位。

③ 搜索该例证周围的区域,90%向上,10%向下,找出该例证支持的观点。例子周围具有概括抽象性的表达通常就是它的论点。

注意:举例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论点或是为了说明主题句。举例后马上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用例子中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④ 找出该论点,并与四个选项比较,得出选项中与该论点最一致的答案。

⑤ 例证题错误答案设计的干扰特征经常是:就事论事。

即用例子中的某一内容拉出来让你去选。(╳)

要求:在阅读中,遇到长的例子,立即给这个例子定位,即找出起始点,从哪开始到哪结束。

2.指代题 :

① 返回原文,找出出题的指代词。

② 向上搜索,找最近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或句子(先从最近点开始找,找不到再找次近的,一般答案不会离得太远)。

③ 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的意思代入替换该指代词,看其意思是否通顺。

④ 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与四个选项进行比较,找出最佳答案。

3. 词汇题 :“搜索代入”法

① 返回原文,找出该词汇出现的地方。

② 确定该词汇的词性

③ 从上下文(词汇的前后几句)中找到与所给词汇具有相同词性的词(如一下子找不到就再往上往下找),代入所给词汇在文章中的`位置(将之替换)看语义是否合适

④ 找出选项中与代替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相,即答案

注意:

a.如果该词汇是简单词汇,则其字面意思必然不是正确答案。

b.高考阅读不是考察字认识不认识,而是考察是否能根据上下文作出正确的判断。

c.词汇题的正确答案经常蕴藏在原文该词汇出现的附近。注意不能靠单词词义直接往下推。

d.寻找时要注意同位语、特殊标点(比如分号,分号前后两句话的逻辑关系不是形式上的并列就是语义上的并列,也就是两句话的意思相同,所以可用其中一句话的意思来推测 另一句话的意思从而推出所给词汇含义)、定语从句、前后缀,特别要注意寻找时的同性原则。比如:让猜一个名词词组(动词词组)的意思,我们就向上向下搜索名词词组(动词词组)。

隐蔽型词汇题:题干与原文的某句完全重合,只有一两个词被替换掉。隐蔽型词汇题的做法跟词汇题的做法几乎一样,往上往下找。

4.句子理解题 :

① 返回原文找到原句。

② 对原句进行语法和词义的精确分析(找主干),应该重点抓原句的字面含义。若该句的字面含义不能确定,则依据上下文进行判断。注意:局部含义是由整体决定的。

③ 一般来说,选项中的正确答案与原句意思完全相同,只不过用其他英语词汇换种表达而已。

④ 句子理解题的错误选项干扰项特征:推得过远。做题时应把握住推的度。

思路: 对句子微观分析? 不行就依据上下文? 选择时不要推得过远。

5.推理题 :“最近原则”

① 标志: learn, infer, imply, inform

② 看是否可以通过题干返回原文或依据选项返回原文。一般要围绕文中的一两个重点进行推理。推理题无论通过题干能不能定位,我们都要把它固化到文章的一两点上。

③ 依据原文的意思进行三错一对的判断。先不要进行推理,若有一个选项跟原文的意思一模一样,则该选项必然是正确答案。推理题不是考察我们的想象力,它实际是考察我们原文中的某几个点如一个、两个点所涉及的问题我们读透了没有。因此,不推的比推的好;推的近的比推的远的要好。

④ 推理题的最近答案原则:不推的要比推的好,推的近的要比推的远的好,直接推出的要比间接推的好。(原文的某句话变个说法)

注意:做题时不能想得太多,推得过远。是否把原文读懂才是关键。

6.主旨题 : “串线摘帽”

即在自然段少的时候串串线,串线法解不出来时,大帽子、小帽子摘一下。

① 主旨题的标志:mainly about, mainly discuss, the best title

② 串线法:抓首段和其余各段的第一句话,把其意思连接成一个整体。要注意总结性的提示词和转折词,特别要注意中心句。(主要针对自然段少的文章;针对自然段多的文章,主旨题最好联系中心句。找一个和中心句最贴近的)

③ 小心首段陷阱。

④ 主旨题错误选项的干扰特征经常是:

⑴ 局部信息,即选项的内容小于文章的内容;

⑵ 范围过宽,即选项的内容大于文章的内容。

⑤逆向思维法、快速作文法:在两个选项看上去都十分正确无法选择时,试着从选项出发,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以此选项来写文章会有那些内容,然后把它与文章的内容比较,接近的即为正确选项。

7. 作者态度题 :

① 标志:attitude

② 应精确理解四个选项的含义。

③ 不要掺杂自己的观点。

④ 可以寻找文中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词。如:fortunately, excessively, too many.

⑤ 举例的方式。

⑥ 抓论述的主线。把第一段读透,把其他各段的段首段尾句拉出来,看整个文章的谋篇结构。

⑦ 做作者态度题时特别注意:首先看清楚是谁对谁的态度。

8. 判断题 :

①看可否通过四个选项具体化到文中一点或者根据自然段原则定位。

②每个选项都应返回原文,不能凭主观印象进行判断。

③要重点抓是“三错一对”还是“三对一错”的关系(做题是要看清题目)。

9. 细节题 :

看完题目回到原文,重叠原文,得出答案

10.重点题型中的几个问题:

① 词汇题:字面意思不是答案,要根据上下文推测其深刻含义

② 句子理解题:一般不要求推理,只看句子本身。

③ 推理题:答案很大程度上是原文的重现,不一定非要经过逻辑推理从原文中得出。

11. 正确答案的特征:

① 正确答案经常与中心思想有关。

② 正确答案的位置,最常见的三个位置是:段首段尾处、转折处、因果处。

③ 正确答案经常运用的原则是:同义替换、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④ 从语气角度来看,正确答案中经常含有不肯定的语气词和委婉表达的用词。如:can, may, might, possible, not necessarily, some.

⑤ 正确答案经常具有概括性、深刻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2. 错误答案的特征:

第一大层次:

① 无中生有 (未提及的概念);

② 正反混淆 (选项的意思跟原文的意思正好相反);

③ 所答非所问 (虽然选项的说法没有问题,符合原文,但和题干搭不上边)

第二大层次:

① 过分绝对;

② 扩大范围(注意隐蔽型的扩大范围mostly);

③ 因果倒置;

④ 常识判断;

⑤ 推得过远;

⑥ 偏离中心;

⑦ 变换词性。

常识判断:如果一个选项仅仅符合常识,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还要看文章中类似的意思有没有出现;如果一个选项不符合常识,一定不是正答案。能够不由自主地按照正确的思路解题了,才表明我们正确掌握了这些技巧。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带答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Any mistake made in the printing of a stamp raises its value to stamp collectors. A mistake on one inexpensive postage stamp has made the stamp worth a million and a tops. The mistake was made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 in the British colony of Mauritius, a small island in the Indian Ocean. In 1847 an order for stamps was sent to a London printer — Mauritius was to become the fourth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issue the order was filled and delivered, a ball was planned at Mauritius’ Government House, and stamps were needed to send out the invitations. A local printer was instructed to copy the design for the stamps. He accidentally inscribed the words “Post Office” instead of “Post Paid” on the several hundred stamps that he there are only twenty-six of these misprinted stamps left fourteen One Penny Orange-Reds and twelve Two Penny Blues. Because of the Two Penny Blue’s rareness and age, collectors have paid as much as $16 800 for it.

1. Over a century ago, Mauritius _______.

A. was an independent country

B. belonged to India

C. was one of the British colonies

D. was a small island in the Pacific Ocean

2. The mistake on the stamps was made _______.

A. in Mauritius

B. at Mauritius Government House

C. in a post office

D. in London

3. Stamp collectors have paid 16 800 for _______.

A. fourteen One Penny Orange-Reds

B. twelve Two Penny Blues

C. one One Penny Orange-Red

D. one Two Penny Blue

【答案与解析】 本文讲述的是本来不值钱的邮票由于印刷错误却使其价值倍增。

1. C。事实细节题。根据第2段第1句…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 in the British colony of Mauritius, a small island in the Indian Ocean可知答案为C。

2. A。事实细节题。根据第2段第1句The mistake was made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 in the British colony of Mauritius可知答案选A。

3. D。事实细节题。根据文章最后一句Because of the Two Penny Blue’s rareness and age, collectors have paid as much as $16 800 for it 可知答案为D。

拓展: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攻略

一、细节题型

【提问方式】

Wh-特殊问句; From the text…,According to…,True/not true,划线词语、句子,简单计算、排列事件顺序、识图等。

【解题方法】

抓住提问中的关键字眼,仔细阅读相关细节的材料内容,一般可以在短文中直接找到或稍加归纳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注意排除下列干扰项:

(1)扩缩范围

文章为了表达得准确严密,很注意对范围的限定。有的是通过加上相应的词语限制,如涉及到数量时常用many,almost all,nearly,more than,over,only a few,normally等限制。有些干扰项是通过改变或去掉限定词语,甚至是扩大或缩小了语言范围。

(2)偷换概念

命题者设计试题时往往把原文的概念偷换成另一个不同的概念。望文生义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

(3)正误并存

在一干扰项中,某个句子或词语是正确的,其他分句或词语是错误的或表达不全面,正误并存,命题者借此以假乱真。要排除这类干扰项,只要一个选项局部有误或选项不全面,都属排除的干扰项。

二、主旨大意题型

【提问方式】

What' s the topic/subject of the text/the second paragraph?

What is stated in…? The text is cheifly concerned with_______。

【解题方法】

(1)最常用的方法是仔细研读短文的1、2两句-----即短文的主题句,或辅以阅读各段的第1、2句----即段落中心句。此方法多适用于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等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事或论题来归纳意思(常说明一个道理)。

(3)全文末尾(段)找答案。此类文章的特点是以列举事实开头,通过论证,最后阐述核心观点。

在处理文章标题的`选择时,要避免下列三种错误:

①概括不够(多表现为部分代整体,从而导致范围太小);②过度概括(多表现为人为扩大范围);③以事实或细节代替抽象具体的大意。

三、推理判断题型

【提问方式】

The story suggests that___________. It can be inferred that_____________.

The story implies that _____________.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__________.

We can learn that _______________.

【解题方法】

推断题是考查学生透过文章表面的文字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等逻辑推理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弄懂文章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文章的潜在涵义。

【注意点】

(1)那些文章中直接陈述的内容不能选,要选择根据文章推理出来的选项。

(2)推理不是凭空猜测,而是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作出正确答案时一定要在文中找到依据或理由。

(3)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想法;不要脱离原文主观臆断。

四、词义猜测题

①利用构词法猜词;

②利用语境及逻辑关系猜词。有时完全可以利用上下文语境和前后句之间的并列、因果、转折、对比、解释定义和举例等关系来猜测词义。同时特别留心某些词语,例如:or, that is, in other words, including, although, but, or, even if,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other than, rather than, more than, instead of等词语之后的内容。

提高英语阅读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过仔细阅读来完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就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个人的看法:一、提高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开始时,我给每个学生起一个英文名,学生们很好奇,也很乐意自己拥有了新名字。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都叫他们的英文名。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语言情景,通过学唱英文歌曲、竞猜、抢答、表演等形式组织好课堂教学,有时自编的小品都取材于班内真人真事,让本人表演。我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编剧小组,让他们积累素材。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寓教于乐,学生不会生厌,让他们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扩大词汇量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和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对于每个英语学习者,都要熟练掌握一定量的词,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词汇量的获得,首先是课本上的必须掌握。在记单词时不要单独记生词,那样很容易忘,最好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记忆。把单词同整句话一起记,不仅记住了单词的意思,也记住了它的用法。其次,广泛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泛读时不要求对内容完全掌握,能看懂、能接受信息、进行简单总结,能就所读内容进行问答就行。广泛阅读可以是老师向学生指定阅读材料,然后统一检查、提问。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阅读,老师不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方面老师应给予指导,作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比赛看书多少、难易程度、词汇量的大小来激发读书的乐趣。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不同的阅读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1. 不要出声读或指读,要默读。出声读和指读都会分散注意力,限制阅读速度。默读可以集中大脑,边读边想,可设问、可推测。2. 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逐字逐句地阅读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单词上,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3. 不要重复阅读,这样影响理解力的集中,减慢阅读速度,因此会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调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智慧,一口气越障碍看到底。4. 不要一见生词就查字典,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过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兴趣。5. 不要边读边译,这样影响速度,不能促进理解。应该直接用英语思维、记关键词、抓主旨。四、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读书需要多种能力,需要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语言技能、理解能力及阅读技能。阅读能力也是阅读方法,阅读目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阅读材料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不同类的书需要不同的方法。培根在“论读书”一文中对阅读技能、方法作过论述:“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需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也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只须读其部分者”是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可通过巡查与略读来完成;“有可吞食者”,即“只须大体涉猎者”,指快速吞食,可大体略读、查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即“少数则须全读”,需要进行反复阅读、精读、研读。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后,还要多练,做到熟能生巧,真正提高阅读能力。下面分别介绍一些阅读技能。(一)寻找主题句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这个句子叫做主题句。大多数主题句出现在段首,有些主题句出现在段尾,也有少部分的主题句出现在该段中间。但一般文章的写作都是遵循把重要信息放在第一句这种原则。所以“首行”读法对于学生读自己太熟悉的题材的文章时尤为适用,这样可以帮助读者先在头脑里树立整篇文章的内容框架,然后再补充框架,仔细阅读。(二)首末段落与各段首句读法每篇文章或章节的首段和末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作者会在首段里陈述他的写作意图,也可能会在末段里对整个章节做出总结。因此,应十分重视首末段落。同时,还要重视各段的第一句,因为往往首段后的各个段落是对首段的展开。再有,重视各段首句可以弥补有时首段陈述不详的缺陷,解决末段综述性话语里的疑难问题。(三)搜寻式阅读,即跳读跳读的目的是要从文章中查阅到所需要的某些特定的信息。要采取竖视视向阅读。即眼睛不横向视读,要竖向阅读,对于每行的东西只读关键词,非关键词不用注意。对关键词也是一扫而过,因为竖视视向阅读或者扫视关键词都是在掌握主旨大意后,对其他部分的阅读,速度必须快。关键词是指主语、谓语、宾语;文章标题、引号部分、粗体字、黑体字、大写字、斜体字、划线部分;承接语、过渡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四)正确判断和推理在读完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后,还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根据作者使用的语言,叙述的事实、引用例证、人物的对话及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等推断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及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个通过表面文字推测文章深层结构含义的判断、推理过程,它能推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较高的理解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有利于学生顺利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总之,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力,阅读者需要长期地、认真地积累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博览群书,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提高认识能力;培养理解能力,加强记忆、判断、推理等能力,必须正确掌握、使用语法知识,学习一定的阅读技能,掌握阅读办法。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 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相关内容。

一、明确阅读目的及篇章结构

要进行有效的阅读,阅读者首先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也就是说,阅读者需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读这篇文章或这本书呢? 我要在阅读中得到什么? ”显然,这两个问题与材料的选择有关。如果是精读材料,那么阅读者不仅要理解全文的意义,还要弄清篇章结构、句子构成和修辞手段等。如果是学术报刊、专业参考书,那么阅读者就要根据上面的两个问题,通篇细读并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而其他更多的则是通过略读来有选择地读。略读又分为两类:跳读和查读。跳读是对于一篇文章或一个章节,读者可以通过只读每一段落的第一句或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来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查读则是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来迅速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特定的信息。在很多情况下,利用篇章结构,根据阅读目的,查读就可以达到阅读目的。

二、注重阅读中的由浅入深的层次性

从形式上看,阅读是一种单向的语言交流,但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共同参与的语言交际活动。阅读的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其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懂得文章字面的信息;深层理解——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对作者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一部分学生往往只停留于表面理解。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必须改变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要根据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设计教学过程,由易到难,逐步完成由知识层面向能力层面的转化。

三、阅读中注意运用“归纳法”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书面信息,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概括旨意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体裁和题材采取以下几种具体归纳形式:

1. 归纳动词,显示过程通过归纳文中的主要动词,显现某一事件的全部过程。

2. 归纳时间,突出事件对于某些文章,尤其是反映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叙事性文章,可用时间线索归纳材料。

3. 归纳人物,突出个体主要是针对描写人物角色的文章,阅读时可通过分析人物,归纳其言行来突出个性。

4. 归纳因果,突出中心对于反映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的等文章,可以根据其前因后果来抓中心。

总之,对文章的分析,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理解文章作者的原意,而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去想当然。

摘要:根据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当前学生阅读及口语交际能力薄弱的现象,提出了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朗读;默读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破除“聋哑”教学模式之必需,更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之关键。我们常常在教学中为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学生经过多年初高中英语教育,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言基础知识,却不能进行简单的会话。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阅读和口语交际能力太差所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过如下几种做法,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提出来与同行切磋。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来自方方面面的因素,而兴趣和爱好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过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一言堂”的灌输方法,学生只是一味地听和记,很少有理解和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寓教于乐,千方百计地活跃课堂气氛,以此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曾采用过这样几种办法:一是故事演绎法。如短语的讲解,把某个单元的短语编成有意思的小故事讲给学生,之后让他们复述。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就记忆深刻,从而产生兴趣。二是游戏法。即在课堂进行游戏活动,使学生都参与其中。如在做语音辨析时,教师在读单词green时,学生需出示一只手指,而在读grey时学生则出示两只手指,这样学生就能把元音因素[i:]和[ei]分清楚。如此教学,使学生乐于参与,又能把语音知识熟记于心。三是融音乐于课堂。如讲解《回家》时,由于它本身就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因而我在讲完课文后给学生播放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萨克斯乐曲《回家》,使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回忆故事的情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音乐进课堂还能训练学生的听力,如大家熟悉的美国影片《音乐之声》中的插曲《哆来眯》,为此,我先打出歌词,把其中精彩的名词空出来,之后给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填空,使学生在听歌曲的同时训练了听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积极性增强了,为提高学生阅读和口语交际能力打下了基础。

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

英语作为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交际功能。而语言的交际功能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实现的。实践证明,传统的“讲解、翻译、朗读、做题”的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代英语教育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模式是交际法,即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和彼此沟通,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学习外语不是简单地记忆单词和语法,而是要运用所学知识去会话、去思考、去交际。要达此目的,语言环境极为重要。母语干扰是外语学习的巨大障碍,其实,母语影响是外语学习中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人们学习一门外语,主要是学习该目的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重新感知周围世界。所以,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来看,这种学习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学习外语作为第二语言环境(ESL),这种汉语式语言环境极不利于学生的外语学习。要使学生置身于外语语言环境,就必须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沟通交流。如词汇讲评就要打破以往的背诵法,可采用卡片式教法,即把要学的词汇用卡片做出来,教师用英语解释词的含义,让学生在卡片里挑出相应的词,之后趁热打铁地让学生用所学的词造句,并进行相应的搭配。语法讲解向来是简单的条框记忆,这种机械记忆方法往往事倍功半。故应采用双向交流的方法来讲授。如讲解四六级重点语法项目虚拟语气时,在学生记忆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训练。如虚拟语气存在于非真实条件句中,当与过去事实相矛盾时,从句用过去完成时,即had+ved(动词的过去分词),而主句则需用should(would,might,could)+have+ved.这种构成学生很难记得深刻,容易忘却,需通过强化训练。如果教师只是简单机械地在黑板上写几个例子,就会成为过眼云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于是我给出这样一个句子:If you had studied harder,you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然后让学生进行接龙,每个学生用前一个同学的主句作为自己句子的从句,但必须符合虚拟语气所要求的语法规则。这样一个一个地做下去,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把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耳目一新,置身于一种全新的语言环境中。

要真正做到师生相互交流,教师就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工夫。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不能图省事、怕麻烦,特别要从“一言堂”的惯性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有释放才能的时间与空间。为此,教研室应经常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除备教材外还要备学生,大家在一起交流经验,提出新“招”。

强化朗读与默读训练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目的之一。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首先要进行大量的有效的阅读。只有如此,才能增加语感,掌握各种语言现象,才能为听、说、读、写、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强化学生朗读和默读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朗读,就要对学生加以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在教学中我们不乏这样的体验,凡是朗读比较流畅的学生,他们的阅读速度就快些;反之就慢些,更谈不上对读物的理解。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要强化语音、语调、意群等项朗读技巧的训练。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知识基础、词汇量及文章长短难易,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快速读完,要经常检查学生通过朗读扩大的词汇量,注意纠正不良的朗读方法与习惯。当然,强化朗读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与速度。

学生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有的为了流畅上口,往往不假思索,更顾不上融会贯通句子的具体含义。可见,朗读尚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理解程度。实践告诉我们,默读可以弥补朗读的不足。默读,就是通过无声阅读来理解读物的内在含义。这种语言技能训练是通过英文文字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做到初知大意、再知其梗概、最后达到从读物中获取信息的目的。默读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分析和归纳判断,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加深认识。默读还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增强运用语言技巧的能力。当然,这一切只能在大量的默读实践中方能见效,单靠在课堂上的精读和泛读是不易做到的。所以,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默读训练。默读是一种个人行为,有一种心理过程,大量的语言活动只是在大脑中进行。这就要求学生对书面话语,即一系列文字符号要注意辨认,加强思维,加深理解。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的两种方法,二者密不可分、互为补充。朗读有助于克服“聋哑式”英语弊端,默读又能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只有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注重平时的语言知识积累,提高口语及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全方位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勉志.汉语环境与英语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摘要:随着目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社会发展越来越稳定,但是想要长期这样高速地发展,教师就必须要把人才储备好,而人才的派场关键就是教育。在这样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变得越来越受重视,所以,针对的就是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问题分析,希望能够对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研究做出一些贡献,为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发展有所促进。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一、激励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目前高中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的能力,一般的阅读分数都很高,如果高中生在阅读能力上能够有所提升,那么阅读成绩就会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在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部分中,阅读就是很重要的部分,必须牢牢掌握,才能促进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所以,在本文笔者主要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调查分析做出一些研究,希望能够对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做出一些贡献。

在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不愿意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阅读其实是一个自主学习的东西,但是学生却太过依赖教师的教育。一般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在学习阅读的时候都是一遇到困难就不愿意思考,想着反正老师会讲的,遇到不会的单词也不愿意主动去查找,想着反正新词老师是要讲的,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很不好的。我们应该不断转变目前的学习和教学模式,走出传统教学,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靠自主学习来逐步提高的,我们应该明确这一点。

针对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主动去探索知识、学习知识、思考知识。其次就是要多告诉学生阅读的重要性,我们要学会做阅读,学会阅读一般性的文章,这对未来学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二、在阅读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想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确立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笔者根据这一点,认为主要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1.教师更新观念

目前大部分的英语教师都是有经验的教师,很多都是经历过教育改革的教师,我国多年实行的应试教育对于他们的教学,可以说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很难改变的。但是,为了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我们有必要要求教师逐渐转变自己陈旧的观点,逐渐将“教”转变为低一级的位置,而让“学”成为教学关系中的'主导因素。这样,学生作为学习生活的主人公,对于学习会产生更多的责任感和兴趣,对于他们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确一点,作为教师,我们并不是学习的创造者,这个创造者应该是学生本身,他们才是应该将学习作为主要目的的人群。我们应该更多的尊重这一点,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明白,在英语阅读教育中,我们要发挥学生在其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帮助他们明白学习英语阅读的目的,按照他们自身的需求和能力,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在整个英语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是起到了辅助性质的作用,在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这条道路上,主角是那些学习中的学生。我们要大力鼓励学生针对阅读进行提问,在错误认识上,我们也不能肆意地批评他们,而是要细心的引导,这样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增加自己的学习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他们未来的英语学习,对于他们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3.帮助学生学习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不应该总是因为题目而讲题目,而是要将题目作为一个出发点,归类一类型的题目,系统的讲授,告诉他们的也不只是一道题目的解题方法,而是要告诉他们怎么去解决一类题目。古时候人们就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教他们的是方法,而不是针对一道题目就讲一道题目,这样是很不好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导方式下,其实我们还可以为了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采取一些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将竞赛学习纳入到其中。班上的学生可以有机地分为几个小组,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可以互相帮助和团队合作。教师制订一个竞赛的规章,大家相互竞争的学习,这样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不但学会了相互之间的帮助,也能够更好地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2]陈应春.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差异透视:优秀者与困难者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6(09).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应首先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加强对阅读材料的重组,重视精读与泛读的有机结合。如在课本精读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选择趣味性强,浅显易懂的《新概念》(第二册)作为泛读教材,学生则可能完全陶醉于其中的篇篇原汁原味的小故事中。一方面可以巩固扩大词汇量拓展知识面,另外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养成每天都阅读的习惯

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于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激励的方式促使学生形成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并要持之以恒。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审美情操和意志力形成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敏锐捕捉文章主旨的能力

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是形成阅读能力的核心,有的文章的主题句或中心话题在文章的开头,有的在结尾,有的文章的主旨大意则是由若干个分段的小主题综合而成。不管哪种形式的文章让学生快速扫描,并捕捉到文章的主题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学生只有通过一定量的阅读,才能达到迅速而准确的文章整体把握能力。

四、长难复杂句的简化能力

其实,困扰学生阅读的主要障碍莫过于阅读中出现的长难复杂句,因此,复杂句式的简化能力相当重要,如此句:What you did?is what we needed。可简化为:(What you did)?is (what we needed)。(主语)+(谓语“is”)+(表语)这样一来,则很容易理解。

五、根据语境,猜词悟意的能力

理解词义是阅读的基础,学生可以利用构词法知识或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具体的语境,猜出它们相应的词性,词义。如:

So please treasure your college years——make the best use of your free time ,become an independent thinker in control of your destiny,and learn through your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根据“destiny”前后左右的信息,不难猜出该词为:“命运”。

六、联系上下文,寻找线索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的字面意义把握作者的真实思想,推断出隐含意义或深层结论。在教学中可根据文章的形文特点:First,Second,Then,Finally等;句子之间插入语:however,instead of,in one’s view;虚拟句式;强调句型的使用等等都能体现作者的真实意图。

七、培养掌握具体事实和重要细节的能力

掌握细节是归纳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对于理解全文的作用很大,因此在阅读时,要养成辨别和记忆具体事实,重要细节的习惯。尤其在调查报告之类的文章中,数据的使用相当频繁,要特别注意这些数据得出的时间,适用范围,比较的对象以及要说明的问题。

八、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学生文章能读懂,但题却往往做不对。这种现象一定是出在“审题”和选项的“鉴别”上,当学生临近高考时,这种做题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因此要培养学生准确的审题能力和“选项鉴别”的思维能力。其实,这也是规范学生的思维模式,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拓宽思路的必由之路。如做到这一步,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总之,在缺少语言学习环境的背景下,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的阅读能力,以适应新课标高考要求。只能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以量促质并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上述诸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好问题。需要多少呢?Tan谭力海, . (n/a). The Different Brain Networks Involved in Reading Chinese and English.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hinese-English Dual-Language Symposium. , K. (2012).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Skills: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s. In S. M. Gass & A. Mackey (Eds.),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p. 303-318). Milton Park, Abingdon, Oxon; New York, NY: , K. S., Wang, S., Iventosch, M. S., & Goodman, Y. (Eds.). (2012). Reading in Asian Languages: Making Sense of Written Texts in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New York, NY: , W., & Stoller, F. L. (2011-02).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Reading (2nd ed.). Harlow, England; New York, NY: Longman/, E. B. (2011). Understanding Advanced Second-Language Reading. New York, NY: Routledge.够不够?

英语阅读论文参考文献英文版

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一、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按照现行规定,学术期刊中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内的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

这一规定使得所列文献简洁明了,应该引起论文作者注意。英文参考文献和中文参考文献一样,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与中文文献混合连续编码著录;英文文献用印刷体;英文书名、期刊名和报纸名等用斜体;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但文献类型可不标出;忌用中文叙述英文。其格式为: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示例:Day,C.,Veen, Walraven,G. Children and youth at risk and urban education.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Leuven/Apeldoorn:Garant. 1997.

期刊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示例:Driessen,G.,& Van der Grinten,M. Home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Netherland:The evaluation of Turkish andMoroccan bilingual programmes- A critical review,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4, 20(3):365- 386.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Driessen,G.,Mulder,L.,& Jungbluth,P.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theNetherlands. In (Ed.),Root and migra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 Jerusalem:Magnes . 104.

二、关于英文人名的标注

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人名如何标注未作明确要求,英文人名的标注较为混乱,有标注全名的,有标注时将名缩写、姓不缩写、保持原来顺序的,还有在姓、名之间加圆点的,后者是我国翻译作品中,中文书写外国人名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其实,标注英文人名是有章可循的,在国外学术著作的参考文献中,关于人名的标注已约定俗成为一种统一的格式,即英文参考文献标注作者姓名时,要求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姓的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不大写;名用词首大写字母表示,后加缩写符号圆点,缩写符号不可省略。由于欧美国家人的姓名排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在标注时必须加以调整。如Georg Paghet Thomson,前面两个词是名,最后一个词是姓,应标注为Thomson,G. P为什么要如此标注呢?

1. 在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进行英文文献检索时,以英文作者姓名中的姓作为依据之一,即以姓作为检索目标之一。

2. 在欧美人姓名表达含义里,姓比名的重要性更强、更正式。用姓而不是名来代表作者,还有尊重、礼貌的意味。名缩写后加缩写符号圆点,也含有正式、尊重和礼貌的意味,缩写符号不可省略。

3. 表示与平常书写姓名的不同,体现学术论文重要性、简约性和准确性的要求,符合科研论文文体风格。这种标注在英文学术著作、科技文献中已广泛采用,也容易被广大读者、作者理解、接受。

对于复姓情况,如Jory Albores-Saavedra等,在引用标注时,应将复姓全部写出,即Albores-Saavedra, J对于姓前带有冠词或介词的情况,如带有Mac,Le,Von,Van den等,标注时不能省略,应同姓一起提到前面标注,如Mac Donald,La Fontaina,Von Eschenbach,Van den Bery等。

一个参考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标注时除按上述要求将每位作者的姓提前书写外,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位作者前加&符号,如示例[1],也可仅保留前三位作者,之后加etc.表示。

英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1]AgranoflF, R. and Michael,M., 2003,“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New Stiategies for Local Governments”, Geo^etown University Press,Washington,D. C.

[2]Aguinis, H. and Glavas, A., 2012, “What We Know and Don't Know Abou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ournal of Management, 38(4),pp. 932-968.

[3]Altman, E.,1998' “Financial Ratio,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l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23(4),pp. 589-609.

[4]Arenas, D.,Lozano,J. M. and Albareda,L.,2009,“The role ofNGOs in CSR:Mutual Perceptions Among Stakeholder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88,pp. 175-197.

[5]Aupperie, K., Carroll, A. and Hatfield,J.,1985,“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8(2), pp. 446-463.

[6]Austin, J. E.,2000,“Strategic collaboration between nonprofits between businesse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9(1), pp. 69-97.

[7]Baron,D. R, 1997,Integrated strategy* trade Policy, and global competi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9(2), pp. 145-169.

[8]Baron,R. A., 2006,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s the Detection of Meaningful Patterns: Evidence from Comparisons of Novice and 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Management Science, 9,pp. 1331-1344.

[9]Baiy, A. D?,1879,: “Die Erscheinung der Symbiose”, Strasbourg.

[10] Kotha, B. ., 1999,“Does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Mat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keholder Management Models and Firm Performance”. Academy ofManagement Jounal, 42,pp. 488-506.

[11]Binghamf C. B. and Davis,J. P.,2012, “Learning Sequences: Their Emeigence? Evolution and Effec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5(3), pp. 611-641.

[12]Blumer, H. , 1980, “Mead and Blumer : The Convei^ent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s of Social Behaviorism and Symbolic Interactionism”,AmericanSociological Review, 45,pp. 409-419.

[13]Bondy,K.,2008,“The Paradox of Power in CSR : A Case Study on Implement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82(2),pp. 307-323.

[14]Bowen, F.,Aloysius. N. K. and Herremans,I.,2010,“When Suits Meet Roots: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ommunity Engagement Strategy”,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95,pp. 297-318 ?

[15]Brammer,S, and Millington,A., 2003, “The Effect of Stakeholder Preference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ndustry Type on Corporate Community Involv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45(3)? pp. 213-226.

[16]Bridoux, F. and Stoelhorst, J. W.,2014, “Microfoundations for Stakeholder Theoiy : Managing Stakeholders with Heterogeneous Motives”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h 35, pp. 107-125

[17]Bryson, J. M., Crosby, B. C, and Stone? M. M.,2006,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s: Propositions from the Literatur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6(sl)。

[18]Carey, J. M.,Beilin, R., Boxshall,A.,Burgman M. A. and Flander , “Risk-Based Approaches to Deal with Uncertainty in a Data-Poor System:Stakeholder Involvement in Hazard Identification for Marine National Parks and Marine Sanctuaries in Victoria,Australia”, Risk Analys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7(1),pp. 271-281,

[19]Carroll> A. B., 1979, “A TTi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4), pp. 497-505.

[20] Carroll, A. B?,1991,“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Business Horizons,34(4),pp. 39-48.

[1] Zhixin W, Chuanwen J, Qian A, et al. The key technology of offshore wind farm and its new development in China[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9, 13(1):216-222.

[2] Shahir H, Pak A. Estimating liquefaction-induced settlement of shallow foundations by numerical approach[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0, 37(3): 267-279.

[3] Hausler EA. Influence of ground improvement on settlement and liquefaction:a study based on field case history evidence and dynamic geotechnicalcentrifuge tests.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02.

[4] Kemal Hac efendio lu. Stochastic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 including fluid‐structure‐soil interaction[J]. Struct. Design Tall Spec. Build.,2010,

[5] Arablouei A, Gharabaghi A R M, Ghalandarzadeh A, et al. Effects of seawater–structure–soil interaction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aisson-type quay wall[J]. Computers &Structures, 2011, 89(23): 2439-2459.

[6] Zafeirakos A, Gerolymos N.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under-designed caisson foundations[J].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3: 1-36.

[7] Snyder B, Kaiser M J.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offshore wind energy[J]. Renewable Energy, 2009, 34(6): 1567-1578.

[8] Ding H, Qi L, Du X. Estimating soil liquefaction in ice-induced vibration of bucket foundation[J]. 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 2003, 17(2): 60-67.

[9] Shooshpasha I, Bagheri M. The effects of surcharge on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silty sand[J].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2: 1-7.

[10] Bhattacharya S, Adhikari S.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1, 31(5): 805-816.

[11] H. Bolton Seed, Izzat M. Idriss. Simplified procedure for evaluating soilliquafaction potential. Journal of the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s Division. 1971,97(9): 1249-1273

[12] W. D. Liam Finn, Geoffrey , Kwok . An effective stress model for liquefaction. Journal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1977, 103(6):517-533

[13] liquefaction and Cyclic Mobility Evolution for Level Ground During Earthquakes, J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ASCE , 1979,

[14] and Cyclic Deformation of Sands-A Critical Review,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Pan American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Buenos Aires,Argentina,1975.

[1] T. Paulay and J. R. Binney. Diagonally Reinforced coupling beams of shear Walls[S].ACI Special Publication 42, Detroit, 1974, 2: 579-598

[2] Lam WY, Su R K L, Pam H J. Experimental study of plate-reinforced composite deep coupling beams[J]. Structural Design Tall Special Building, 2009(18): 235-257

[3] ACI 318-02: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ACI318R-02:Commentary, An ACI Standard, reported by ACI Com-mittee318, American Concete Institute, 2002

[4] Siu W H, Su R K L. Effects of plastic hinges on partial interaction behaviour of bolted side-plated beam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Steel Research, 2010, 66(5):622-633

[5] Xie Q. State of the art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inAsia[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Steel Research, 2005, 61(6):727-748

[6] Kim J,Chou H. Behavior and design of structures with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J].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4,26(6):693-706

[7] Tsai K C, Lai J W. A study of buckling restrained seismic braced frame[J].Structural Engineering, Chinese Society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2, 17(2):3-32

[8] Patrick J. Fortney, Bahrem M. Shahrooz, Gian A. Rassati. Large-Scale Testing of a Replaceable “Fuse” Steel Coupling Beam[J]. Journal of Structural 2007:1801-1807

[9] Qihong Zhao. Cyclic Behavior of traditional and Innovative Composite Shear Walls[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eb. 2004:271-284

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用Times New Roman。每一条目顶格,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 Alan. The Unfinished Nation. New 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 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Rowe, Richard, and Larry Jeffus. The Essential Welder: Gas Metal Arc Welding Classroom Manual. Albany: Delmar, 2000.

B. 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Randall, John et al.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 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 EIL: Squaring the Circles. A Reply. London: Lomgman, 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Marko, Henry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 New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Encyclopedia of Drugs, Alcohol and Addictive Behavior. New Y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Young Children. 2003, (6): 12-18.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

2)中文参考文献

(1)专著

参照下例:

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期刊文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音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3)学位论文

参照下例:

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4)论文集

参照下例:

许小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5)附录本

翻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

奥马利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 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 语言学入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拓展内容: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