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有关新冠疫苗的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7 15:12:30

有关新冠疫苗的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还是有必要的,接受了这个加强针之后,还是可以更好的预防新冠病毒,体内有了更多的抗体了。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自全球陆续接种新冠疫苗以来,接种疫苗后又感染新冠的零星病例始终为人们所关注。与此同时,突变株的流行也对疫苗的保护效力提出了潜在挑战。上周末,美国疾控中心公布了疫苗突破性病例(完成新冠疫苗接种≥14天后,呼吸道样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 RNA或抗原的个体)的数据,在完成接种的超过7500万人中,感染率不到万分之一(约)。尽管总的来说这些数据支持疫苗有效,但关注接种后还“中招”感染的个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预防和识别新冠感染。今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一篇重要论文,来自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报告了两例疫苗突破性病例的详细情况,并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表明,两人在接种后确实体内具有大量中和抗体,但病毒突变可能是疫苗未能完全起到保护作用的原因。截图来源: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研究团队介绍,截至2021年3月30日,新冠突变株引起的感染占据了纽约新发病例的72%以上,包括最初在英国发现的突变株(占的病例)和最初在纽约发现的突变株(占的病例)。对突变株的两大担忧在于,对疫苗发生免疫逃逸后造成无症状感染(从而促进病毒传播)或引发疾病。这项研究基于对洛克菲勒大学校园内所有员工和学生的长期监测和追踪。在接种第二剂新冠疫苗(辉瑞/BNT162b2或Moderna mRNA-1273)至少2周的417人中,研究团队发现了2例疫苗突破性感染。患者病史患者1是一名健康的51岁女性。她于2021年1月21日和2月19日分别接种了两剂mRNA-1273疫苗,同时严格遵守常规预防措施。3月10日(接种第二剂疫苗后19天),她出现了喉咙痛、鼻塞和头痛等症状,当天随后检测出新冠阳性。3月11日,患者失去嗅觉。此后1周内,症状逐渐消退。患者2是一名65岁的健康女性。她于2021年1月19日和2月9日分别接种了两剂辉瑞/BNT162b2疫苗。3月3日,她的伴侣(未接种疫苗)检测出新冠阳性。3月16日,她也开始出现疲劳、鼻塞和头痛的症状。3月17日,她的症状加重,检测出新冠阳性,此时距离她完成接种过去了36天。3月20日后,她的症状逐渐缓解。图片来源: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图感染病毒的突变情况研究团队指出,这两名患者在发病前和发病期间都接受了连续核酸检测。确诊感染时,两名患者唾液核酸检测结果的病毒载量分别为195000拷贝/ml和400拷贝/ml。考虑两名患者均已接种,研究团队对样本中用于核酸检测后的病毒RNA的S蛋白进行了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这两名患者所感染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都与疫情早期的病毒基因序列存在诸多差异,包括部分已经引起关注的突变。在患者1中,突变包括E484K(被怀疑可能让新冠病毒逃避某些中和抗体的识别)和D614G(提高新冠病毒传播力)。在患者2中,这些突变包括D614G和S477N。对患者1唾液中的过量R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进一步证实了S基因中的这些突变,并提示感染是由突变株所引起的,该突变株与和相关但并不相同。患者1和患者2所感染新冠病毒S基因中,有临床影响的突变检测结果(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疫苗带来的抗体保护效果接下来,为了分析疫苗是否发挥作用,研究团队采集了患者1发病后4天的血清样品。假病毒中和实验结果提示,患者1体内的中和抗体滴度极高。这提示这名患者体内的中和抗体可能是疫苗接种激发的。其他康复者在感染后个月和个月时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左),以及接种两剂疫苗人群和患者1感染后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康复者感染后个月和疫苗接种者的中和抗体滴度没有显著差异。(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研究团队继续用患者1的血清样品检测其对野生型新冠病毒、E484K突变和突变株的有效性,发现血清对每种病毒均具有同等效力。这意味着患者1体内的抗体应答识别了这些突变,但是仍然不足以防止突破性感染。病例启示研究团队指出,这两个接种后感染突变病毒的病例,凸显了我们需要持续监测多种新冠病毒突变,相关措施包括对有症状和无症状人群进行病毒检测,对病毒RNA进行测序,以及监测中和抗体的效价。参考文献[1] Ezgi Hacisuleyman, et al., (2021). Vaccine Breakthrough Infections with SARS-CoV-2 Variants. The N Engl J Med, DOI: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医学新视点(ID:HealthHorizon),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额,我觉得你还不要尝试了,一旦被感染了,不止你,还会有其他的人会被传染,这是一种十分不负责任的行为,而且会造成医护人员更大的负担,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答应我,不要这样做好吗。

您好,您可以考虑去美国旅游,到那里之后不要佩戴口罩,多和当地民众接吻 即可接触到病原体,之后就可以尝到效果了呢。

有关新冠疫苗的论文知网

额,我觉得你还不要尝试了,一旦被感染了,不止你,还会有其他的人会被传染,这是一种十分不负责任的行为,而且会造成医护人员更大的负担,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答应我,不要这样做好吗。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自全球陆续接种新冠疫苗以来,接种疫苗后又感染新冠的零星病例始终为人们所关注。与此同时,突变株的流行也对疫苗的保护效力提出了潜在挑战。上周末,美国疾控中心公布了疫苗突破性病例(完成新冠疫苗接种≥14天后,呼吸道样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 RNA或抗原的个体)的数据,在完成接种的超过7500万人中,感染率不到万分之一(约)。尽管总的来说这些数据支持疫苗有效,但关注接种后还“中招”感染的个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预防和识别新冠感染。今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一篇重要论文,来自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报告了两例疫苗突破性病例的详细情况,并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表明,两人在接种后确实体内具有大量中和抗体,但病毒突变可能是疫苗未能完全起到保护作用的原因。截图来源: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研究团队介绍,截至2021年3月30日,新冠突变株引起的感染占据了纽约新发病例的72%以上,包括最初在英国发现的突变株(占的病例)和最初在纽约发现的突变株(占的病例)。对突变株的两大担忧在于,对疫苗发生免疫逃逸后造成无症状感染(从而促进病毒传播)或引发疾病。这项研究基于对洛克菲勒大学校园内所有员工和学生的长期监测和追踪。在接种第二剂新冠疫苗(辉瑞/BNT162b2或Moderna mRNA-1273)至少2周的417人中,研究团队发现了2例疫苗突破性感染。患者病史患者1是一名健康的51岁女性。她于2021年1月21日和2月19日分别接种了两剂mRNA-1273疫苗,同时严格遵守常规预防措施。3月10日(接种第二剂疫苗后19天),她出现了喉咙痛、鼻塞和头痛等症状,当天随后检测出新冠阳性。3月11日,患者失去嗅觉。此后1周内,症状逐渐消退。患者2是一名65岁的健康女性。她于2021年1月19日和2月9日分别接种了两剂辉瑞/BNT162b2疫苗。3月3日,她的伴侣(未接种疫苗)检测出新冠阳性。3月16日,她也开始出现疲劳、鼻塞和头痛的症状。3月17日,她的症状加重,检测出新冠阳性,此时距离她完成接种过去了36天。3月20日后,她的症状逐渐缓解。图片来源: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图感染病毒的突变情况研究团队指出,这两名患者在发病前和发病期间都接受了连续核酸检测。确诊感染时,两名患者唾液核酸检测结果的病毒载量分别为195000拷贝/ml和400拷贝/ml。考虑两名患者均已接种,研究团队对样本中用于核酸检测后的病毒RNA的S蛋白进行了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这两名患者所感染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都与疫情早期的病毒基因序列存在诸多差异,包括部分已经引起关注的突变。在患者1中,突变包括E484K(被怀疑可能让新冠病毒逃避某些中和抗体的识别)和D614G(提高新冠病毒传播力)。在患者2中,这些突变包括D614G和S477N。对患者1唾液中的过量R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进一步证实了S基因中的这些突变,并提示感染是由突变株所引起的,该突变株与和相关但并不相同。患者1和患者2所感染新冠病毒S基因中,有临床影响的突变检测结果(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疫苗带来的抗体保护效果接下来,为了分析疫苗是否发挥作用,研究团队采集了患者1发病后4天的血清样品。假病毒中和实验结果提示,患者1体内的中和抗体滴度极高。这提示这名患者体内的中和抗体可能是疫苗接种激发的。其他康复者在感染后个月和个月时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左),以及接种两剂疫苗人群和患者1感染后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康复者感染后个月和疫苗接种者的中和抗体滴度没有显著差异。(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研究团队继续用患者1的血清样品检测其对野生型新冠病毒、E484K突变和突变株的有效性,发现血清对每种病毒均具有同等效力。这意味着患者1体内的抗体应答识别了这些突变,但是仍然不足以防止突破性感染。病例启示研究团队指出,这两个接种后感染突变病毒的病例,凸显了我们需要持续监测多种新冠病毒突变,相关措施包括对有症状和无症状人群进行病毒检测,对病毒RNA进行测序,以及监测中和抗体的效价。参考文献[1] Ezgi Hacisuleyman, et al., (2021). Vaccine Breakthrough Infections with SARS-CoV-2 Variants. The N Engl J Med, DOI: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医学新视点(ID:HealthHorizon),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疫苗会不会真的在人体产生抗体,最难的就是病毒的种类在变,国外已经有好几种类型的病毒,如果病毒突变,前面的研究都白费了。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持续增加,却丝毫看不到疫苗成功。并不是人们不想加快疫苗研制的步伐,而是研制疫苗过程中需要克服很多难关,那么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成功和问世需要克服哪些难关?

虽然很多国家都在研制新冠疫苗,但每个国家的角度不同。就像我国已经开展了好多期实验,主要为了证实疫苗具有安全性,能够成功诱导体内产生免疫应答。

牛津大学也发布了相关论文,该款疫苗已经能够成功引起体内免疫应答,且不会造成太大的副作用,目前疫苗已经得到了临床验证,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临床实验。

总关这些国家对疫苗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新冠疫苗研制的时间不会太长,或许年底就能成功研制出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不过我们还是要注意肺炎疫苗研制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难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病毒?病毒能够通过自我复制大量繁殖。研制过程中要克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找出病毒的DNA链。生物学家和科学家通过研制新冠病毒的DNA量来完美复制病毒,这是新冠病毒疫苗需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如何才能找到DNA链?如何才能进行自我复制?

其次,新冠肺炎对于哪些药物有抵抗性?哪些药物又能治疗新冠肺炎?找到DNA链研究出病毒的自我复制模式,寻找能够治疗该病毒的特效药。不是每一个过程都是那么简单,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抗生素,从数以万计的抗生素中找到能够抵御新冠病毒的抗生素难上加难。

最后要克服的难题是该疫苗是否对人体造成副作用?一款疫苗的成功,需要人们尝试大量的实验,其中就包括很多期的人体实验。科学家要通过注射到人体中的疫苗产生的作用来判断疫苗能否获得上市资格。如果这款疫苗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副作用,那么该款疫苗的上市夭折了。

新冠疫苗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及范文

现如今,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及范例,欢迎阅读与收藏。

[1]李峰.韩杰临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0,24(lC):266-267

[2]谭静.朱京慈.鲁芳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1,(4):110-111.

[3]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42-44

[4]黄金月高级护理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李霓,郑荣寿,张思维,等.2003~2007 年中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

[6]张锐,孙美榕,张正,等.基因治疗与人类健康[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 24(1):84-90.

[1]张波.桂莉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第三版:246-247

[2]刘翠华.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9-11

[3]罗德生.王慧.方敏.袁晓飞.ICU患者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459-461

[4]赵晶.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全科护理.2013,11(1 中旬版):172-175

[5]赵士静.董立亭.张秀云等.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9-11

[6]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 2013,28(3):219-221

[7]蒋超.徐丽华.ICU人工气道吸痰最佳护理实践标准研究现状及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18-20

[8]黄世英.李连梯.朱文平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方法[J].广东医学.2013,34(8):1308-1310.

[9]何秀曼.许倩茹.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35-336

[10]童亚林.缪洪城.冯小艳.等.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1):6-10

[11]刘广琴.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最佳时机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0,3(专科版):105-106

[12]江方正.李雪.叶向红等.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28-130

[13]蔡瑞霞.介绍一种新的气管切开换药方法.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29

[14]毕娜,王建荣.静脉输液技术环节风险评价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1-763

[15]毕娜,吴冬梅,王建荣.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13-1615

[16]毕娜.王建荣.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现状调查.护士进修杂志.

标准属于规范的范畴,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护理论文的标准化规范化是论文全面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一方面深深体会到标准化在护理论文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时时感受着不“标准”、不“规范”的投稿论文。为此,笔者对2000年中华护理杂志经3审确定可刊用的部分投稿(原稿)进行了检查,对常见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建设,使护理论文在信息时代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空间被传播、利用。

1材料和方法

在2000年中华护理杂志经3审可刊用的518篇护理论文中,抽取50篇含中文摘要、关键词的论文原稿进行检查和分析。

检查内容:①论文编写格式中的题名、摘要、关键词:论文编写格式包括的内容较多,限于篇幅在此只能就其前置部分的题名、摘要、关键词——文献检索的重要入口[1]进行讨论;②名词术语;③计量单位;④数字;⑤参考文献;⑥图表。

检查标准:题名、摘要、关键词以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文摘编写规则》为依据;名词术语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依据;计量单位以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定计量单位》为标准,要求以单位符号表示;数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标准;参考文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其他内容以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1期刊登的稿约要求为准。

2结果

一般情况50篇论文作者的年龄:20~29岁11人;30~39岁16人;40~49岁22人;50~60岁1人。作者职称:初级11人;中级30人;高级9人。50篇论文标准化方面的主要问题如表1。其中存在1个方面问题的论文6篇,2个方面问题的19篇,3个方面问题的27篇,4个以上方面问题的9篇,无1篇论文不存在标准化方面的问题。

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方面: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上的问题主要有:2个以上作者,仅列第1作者;标点符号不符合要求;缺少文题、杂志名称或出版社名称、出版地点、期卷号及页码等。在文献使用上主要表现为:在论文核心内容如护理方法上标注参考文献,实际上仅是部分观点使用了参考文献;内部资料等非公开出版物做参考文献;缺少必要的参考文献,如“据报道”后无参考文献等。表150篇论文在标准化方面的常见问题问题次数百分率(%)参考文献3774数字3468名词术语2856计量单位2754中文摘要1428题名918图表816关键词714

数字方面:公历世纪、年代、月、日、时刻及计数、计量等未使用阿拉伯数字,或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用,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应为20世纪90年代;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用表示概数时用错,如5、6个人,七、八十年代,正确的表示分别为五六个人,七八十年代。

名词术语方面:使用《医学名词》中明确规定不再使用的旧名(曾用名),如心肌梗塞(心肌梗死,括号内为规范名词,下同)、脑梗塞(脑梗死)、血液动力学(血流动力学)、周期性麻痹(周期性瘫痪)、人工晶体(人工晶状体)、眼底镜(检眼镜)、眼内压(眼压)、神志(意识)等;1篇论文中主要名词的使用不统一,如患者、病人混用;英文药名采用商品名(应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未注释的情况下,使用中、英文缩略语代替医学名词,如慢支(慢性支气管炎)、扩冠(扩张冠状血管)、心梗(心肌梗死)、AMI(急性心肌梗死)等。

计量单位方面:使用国家标准中已经废弃的非法定计量单位,如能(量)单位符号使用cal、血糖使用mg/L,国家标准分别为J和mmol/L;计量单位没有以单位符号表示,如8小时、2天,应分别为8h、2d;将单位名称或中文符号作为单位的符号,如把压力100pa改成“压力100帕”或“压力100帕斯卡”;同一篇论文中单位中文符号和国际符号混用,如mgkg-1天-1应改为m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未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mg/kg/min应采用m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mg/kgmin-1形式。

中文摘要方面:将前言内容作为摘要内容;简单地重复论文题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将医疗的方法、结果等作为摘要要素,未交代主要护理内容;开头冠以“本文”,未用第三人称。

题名方面用词不确切,如一般的临床观察或护理,用某某课题的研究,又如“护士在生命网中的作用”一文,只看题名很难明白“生命网”的意思,其实作者描述的是护士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网中的作用,因此生命网应以冠心病二级预防网代替;题名不能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题目大、数据小,言过其实;或简写、或缩写,不符合规范要求等。

图表方面:主要表现为表中主谓语位置颠倒;图的纵标目未顶左底右,自下而上;说明性的资料未置于图表下方等。

关键词方面:不符合医学主题词表规范,使用不规范的主题词标引;将关键词写成一句内容全面的短语,如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急性某某中毒等;漏标或误标,使选择的主题词与论文主题概念不符或造成过度标引。

3讨论

护理论文在标准化方面较差的原因

护理学科的标准化较其他学科的范围大、研究浅:护理学科的标准化不仅受医学的影响,还受数理化及人文科学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大;对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研究甚少,其标准又参考医学标准,并且无标准可循的情况也存在,故在执行时存在一定难度。

思想上不够重视:部分作者认为护理论文只要科研内容有创新、设计合理就可以了,标准化问题可忽略不计;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大家见怪不怪,更觉得不是问题;一些资深作者,往往采用已习惯的表达方式,不愿意接受新的标准、规范。

在标准化方面知识缺陷:我国于1979年才开始建立文献标准化工作,多数作者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接受过该方面的教育;目前的大专以上护理教育对护理论文标准化的学习要求也不高,有些甚至列为自学内容;论文的作者大多数来自临床,对于复杂的理化单位和符号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理解,临床中一些与标准相驳的习惯用法更影响着作者对标准化的使用。所有这些决定了护理工作者在此方面知识不足,甚至知识缺陷。

护理论文执行标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标准化源于科学与实践:某一领域在世界范围的统一是在科学和客观的基础上实现的。国际标准的制定与颁布也是如此,它是有科学和客观依据的。我国的国家标准是在参考国际标准的情况下,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与无数次实践,由国家颁布的。因此,它具有权威性、标准性和严肃性。

学术要交流、学科要发展,必须执行标准化:现代科学活动已成为一项国际性活动,现代科学研究工作需要的情报、资料和信息是全球性的。在当前计算机网络与检索数据库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护理论文只有遵循国际、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才有利于其进入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及被有关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使国内外的读者更方便地进行查阅和检索,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的科技名词术语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护理学科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标准做规范,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护理论文只有遵循国家标准才能使自己的学科更严谨、更科学,才能保证其护理信息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利用。

对策

从基础教育入手,加强护理论文标准化学习:我国目前的大专以上护理教育虽然都设有护理科研课,但对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学习重视不够,要求不高。这样的基础对护理工作者的论文撰写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学习应从学校基础教育开始,并将此做为考核内容,使学生既明白学习标准化的重要性,又知道其主要内容,为今后自觉认真地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提倡自学,重视继续教育:对绝大多数已不再可能接受学校基础教育的护理工作者来说,自学将是必然之路。特别是在撰写论文之前,阅读杂志的稿约及相关标准将有助于护理论文标准化的学习与运用。医院、学校及各级学会的继续教育部门可通过讲座、培训班等形式传授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知识,促进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建设。

护理期刊身体力行,促进护理论文标准化:护理期刊是护理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体,期刊编辑要把宣传和使用标准化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与作者交流、修改稿件、约稿、编撰护理书刊及讲座等形式传播标准化的重要性与内容,使护理论文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

重视研究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新问题:护理专家及有关管理部门对标准化在护理论文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不断出现产生的新名词、新表达方法等要及时进行研究、规范,以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4结论

标准化是护理论文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当前护理论文中的标准化问题较多,需要学校、医院及各级学会相关部门的重视,更需要广大护理工作者从自身作起,加强此方面的学习,使相关标准化知识在护理论文中得到准确与广泛的运用,以促进护理学科的交流与发展。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论文的基本结构及撰写要求。方法:凡是护理科技论文,资料真实可靠,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文题简明并醒目,文章的论点明确,主要反映出文章的主题。结果:护理科技论文的结构好与否,它是护理科研程序中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及成果质量。结论:要撰写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的护理科技论文,必须掌握护理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撰写要求。

关键词:护理论文;结构;撰写要求

【中图分类号】GB7713-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502-01

凡是护理科技论文,其论点要明确,资料真实可靠,数据准确,层次清楚,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书写工整,文字精练、规范。文题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为了提高护理科技论文撰写的质量,笔者将自己撰写论文的体会及看法浅谈如下。

1 文题的命名

命题的类型:一般用护理方法、用护理结果、用研究对象进行命名。

文题的具体要求:文题历求简明、醒目、文字应高度精练,能概括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中间尽量不用标点符号,但末尾不能用标点符号,文题中间避免使用非规范化词或代表号。

2 作者及单位

实质性参与并能解答有关论文问题者称为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作者单位名称应位于作者下一行,用括号注明“省、单位、邮政编码”,并附第一作者的简历。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它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各个答辩,并最终同意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

3 摘要

摘要内容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点,每个要点的内容要具体,简明扼要,关键性资料、数据与结果,采用第三人称明确标出。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

4 关键词

关键词代表全文核心内容里的名词和词组,一般由作者从论文题目、摘要和正文中抽选择出来3-5个医学名词(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英文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如:题目“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对比”(华夏医学2005年18卷第5期,论著695-696页)。关键词:新生儿 慢速进针 快速进针 对比。

5 引言(前言)

6 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是文章的第一大层次。一般的资料应交待清楚研究涉及的材料和用具,化学品与仪器,应有来源和产品号等内容,以便重复实验时能得到验证。临床资料以研究的对象和病例为主,要清楚交待研究对象及病例的全部情况,实验方法及统计方法的来源。

方法:应交待论文所用实验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观察指标。

7 结果

用文字叙述、表格或绘图说明,只将主要结果列出,不要予以分析讨论。如:“静脉推注时防止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方法探讨”,(华夏医学,2005年18卷第5期),作者用普通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列出每组在静脉推注时有空气进入血管的是多少例,无空气进入血管是多少例,各组的成功率是多少,再来一个对比,从效果上既清楚又明了,给人印象很深。

8 讨论

主要对本文研究的结果进行评价、阐明和推理,不能只重复结果,也不应结果归结果,讨论归讨论。讨论内容:①用已有的理论对自己研究的结果进行讨论。②指出结果及结论的意义。③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动态及独特之处。④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努力方向。

9 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以文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排列于文末,一般在10篇以内,引用公开、近期出版的原著。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之间用逗号隔开,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中文期刊用全名,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按规定)。

[期刊] 序号 作者 文题[J] 刊名 年份 卷(期):起止页。

[1] 谭建兰.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5,4(2):54-55

[2] 李爱车,方小君,李琼妹等.心脏裂伤的抢救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5,4(2):14-15

[书籍] 序号 作者(主编) 书名[M] 版次(第一版不标出)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

[1] 裘法祖.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56-263

10 标题层次

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两个数字符号之间加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标题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4节,第一级标题为1.,第二级标题为,第三级标题为,第四级标题为,各级标题序号均顶格书写,序号后空一字后再写标题或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 过慧谨.护理科技论文的基本结构及撰写要求.护士进修杂志,2001,16(增刊):6

[2] 侯睿,刘宇.护理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4,19(9):771-773

[3] 蒋晓莲.护理理论.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00-102

你好!针对新冠护理的论文选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向供你参考:

1.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研究;

2. 新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分析;

3. 护士在新冠防控中的角色和作用;

4. 筛查、隔离和追踪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护理实践;

5. 护理干预对新冠患者恢复期转归的影响评价;

6. 采用科技手段促进新冠防控中护理质量的提高;

7. 新冠护理中的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理等。

在选题的同时,建议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点进行选择,并充分了解目前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学术热点。另外,也要注意选题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以确保论文的实际意义和学术贡献。希望以上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以上由“知否AI问答”回复,可以免费直接访问体验:网页链接)

受德尔塔变异病毒的影响,新冠疫苗的保护效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些人对接种新冠疫苗后仍然受到感染。许多人担心以前的疫苗是否会无效。是否加强了提高抗体的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接种新冠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降低,体内免疫力仍不稳定。如果病毒进入人体,抗体水平将显著升高。

跟据研究观察,一年内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普通人暂时不需要接种加强针。官方还没有公布新冠疫苗副作用的明确信息。根据以往注射的灭活疫苗,如果助推器针也是灭活疫苗,可能会出现类似的副作用,如针眼红肿、低热、疲劳等。我们通常不必担心加强针头的安全性。毕竟,它们被注射到人体内。他们以前经历过多次临床试验,他们不会拿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开玩笑。

第三剂辉瑞新冠疫苗可显著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我们观察到我们的疫苗的保护持久性约为半年,中和抗体的持久性约为半年。在临床过程中,还设计了强化针接种,以观察抗体的持久性和保护水平。强化针头并不是新冠疫苗的最初发明。60岁以上的人群,感染后出现重症、危重症、死亡的风险高于其他人群,在完成免疫程序6个月后,可以开展加强接种。

当体内表面抗体降至10IU/L时,可考虑使用注射针。注射后可提高体内抗体效价,增强对相关疾病的预防作用。新冠疫苗和新冠疫苗的强化注射是相同的疫苗。增压器喷射不需要重新开发。这只是现有疫苗的又一次注射。当然,剂量可能根据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公开报道的我们使用的灭活新冠疫苗的有效率约为80%。那么20%的人不能产生抗体。这些人可以注射第三剂疫苗,第三剂疫苗不是针对大量人群,而是针对一些不产生抗体或抗体滴度较低的人群。

应该注意的是注射完两针新冠疫苗6个月之后才可以打加强针,而且注射加强针的时候和之前注射的灭活疫苗的技术路线应该是相同的。

关于新冠疫苗的论文主题

这对于抗疫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接种了疫苗之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被感染,而且也能够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进行。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接种疫苗是我们与疫情抗争最强有力的手段。但面对疫苗的接种,人们也会有不一样的反应。于是湖州学院人文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团“小小新冠疫苗保卫你我他,大大繁荣中华为人民护航”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对疫苗的接种与新冠疫情的了解程度进行了具体的调查。从调查中我们得知,大多数人了解新冠疫苗,且了解新冠疫情的途径有两种。分别是家人朋友和网络媒体。这两种途径也体现出新冠疫苗的宣传还是很到位的。虽然疫苗的接种率不低,但对接种疫苗的意愿却略显不足,有一小部分人依旧持无所谓的观望态度。接种疫苗的方式也大多是由学校安排和社区安排,自发去医院接种的人不多。对疫苗接种问题的反馈中我们看到农村中的村民对疫苗的了解不够全面,所以这也是他们对疫苗接种持观望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疫苗知识的普及还有待加强。其次疫苗缺少未成年种类,这也是不小的问题,相信之后的疫苗技术会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就是疫苗的接种排队和预约,因为对于老年人的疫苗知识科普存在局限且老年人无法灵活运用只能设备,这使疫苗接种变得困难,特别是孤寡老人较多的地区和城市。这需要每个社区与医院沟通,统一组织老年人一起去医院接种。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疫苗接种的普及与处理有着其好的方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信这些问题在之后的疫苗接种中将被解决。

相关部门在新闻发言会上表示,在回归到常态化的生活之前一定要实现全民的接种新冠疫苗,这是条件之一,配合这种新冠疫苗之后将会增加人们抵抗新冠病毒的能力,也可以更好的实现疫情防控。

接种新冠疫苗以后,基本上很少会有重症的病人出现。按照相关医学专家的发言可以理解,新冠疫苗对人体抗病毒的风险能力达到了70%,只要身体没有基础性疾病,免疫力是正常的状态,即使得了新冠病毒也是轻症或者无症状,大概过3~5天就会自动痊愈。即使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在得了新冠以后,身体也不会出现太大的不适,只是有轻微的咳嗽,肌肉酸痛或乏力等现象,不会有轻症状为重症。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减轻我国的医疗压力,让更多的人在出行中有一种安全感。

疫苗接种之后也可以降低国内的确诊人数。当国内的接种新冠疫苗的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就意味着全民接种疫苗的条件,经实现此时开放国门或进行各种正常的国际贸易往来,即使会增加一部分确诊人数,但也不会造成大面积的人因此受到影响。可能上了年纪的人或小孩由于免疫力较差,需要住院接受治疗或隔离普通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完全不用担心工作和生活。

配合疫苗接种之后,还会减轻抗疫工作的压力和负担。20岁到40岁左右的人,在这种新冠疫苗之后得了新冠病毒,2~3天基本上痊愈的可能性很大,在没有筛选出潜在风险的人群时,大部分都已经实现了自我免疫,自我痊愈,会大大减少疫情防控的压力。

总而言之,无论是疫苗接种还是其他所有的防控工作配合,都是为了更好的让人们尽快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避免疫情带给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由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部分患者会有低氧血症、呼吸窘迫、多器官衰竭等重症表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以来,由于其传播性强,症状隐匿,重症死亡率较高,在全球范围内,对各国人民的健康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评估,确认 COVID-19疫情为全球大流行病毒。

有关新冠疫情的论文参考文献

齐心协力不出门

写作思路:写下关于疫情的病理变化。

湿毒、风邪是本次COVID19的主要病理因素,其产生和流行也具有显著的自然、体质特征。在多种诱因的共同作用下,湿毒挟风邪致病具有传播迅速、毒性炽烈、病情缠绵、易于传变等特点,并与诱发轻型、普通型患者向重型、危重型转化的炎症风暴的产生密切相关。

本文研究COVID19的相关文献和病例报告,从“天人合一”理论出发,分析COVID19爆发流行的自然、体质因素,从湿毒挟风的病理性质和传变规律论述炎症风暴在COVID19病程演进过程中的病理变化,提出以清热宣肺、解毒辟秽、健脾除湿、疏风通络为主的COVID19治则。

扩展资料

2020年2月28日,世卫组织新冠肺炎情况每日报告,地区及全球风险级别均提升为最高级别“非常高”,与中国一致,此前地区及全球风险级别为“高”。

当地时间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根据评估,世卫组织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称为全球大流行(pandemic)。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与蔓延,是2019—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灾害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害和冲击。中国作为最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冲击的国家,在全球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智慧和中国自信,为世界各国建立应对疫情机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此,总结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经验,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中国的战“疫”经验,为全球疫情防控、应急管理、风险治理及国际合作提供“中国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及绩效:中国力量与中国速度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已经成为人类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功典范,最突出之处在于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彰显了抗击疫情的中国力量。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图1)。第一,统一领导,高效决策。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国家最高决策层果断的战略决策是战胜重大疫情的基础和前提,集中统一领导和“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思维及统筹抗疫部署是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的关键。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仅仅依靠个人、民间组织、地方政府是不可能彻底控制住的,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全局意识、反应迅速、决策高效的集中统一的领导机构发挥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能,全面推进疫情防控。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高效决策是中国迅速控制疫情并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关键。第二,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强大的社会动员组织能力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战胜重大疫情的关键。依托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的社区和村组进行广泛动员,无缝隙、全覆盖,形成抗疫的社会动员体系;依靠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构建防疫的核心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广泛宣传,使广大民众充分认识到疫情的危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防疫的自觉性;采取各种强有力的“硬核”措施,奖罚分明,严厉禁止和处罚各种违反公共卫生安全的行为。第三,全国统筹,对口支援。一是弥补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抗疫物资不足的问题,充分调配全国资源,实现全国抗疫物资的统筹安排;二是增强人民群众的抗疫信心,通过多地大规模医护人员的支援、医疗资源的投入、抗疫物资的充足供给,增强了人民群众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疫区与非疫区之间的分工合作,培养了地区协作、患难与共的精神;四是能够实现当地医院与全国医疗资源的有效对接、优势互补,形成规模化、网络化的应对方式。第四,科技抗疫,保障有力。一是动员民用和军用高科技医疗设备集中投入疫情重点地区,保障先进设备的充分供给与高效配置;二是集中全国最优秀的专家和医护工作者,深入重点疫情一线,遏制住重点地区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三是利用5G、大数据技术构建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应用网络体系,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成本,提高了抗疫效率;四是综合集成交叉技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保障了抗疫的应急之需;五是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为抗疫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全国大量的抗疫和民生保障物资快速运达疫区,保障了抗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供应,稳定了社会秩序。第五,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国人民高度团结,积极配合并遵守政府制定的各种防疫措施,提高了抗疫效率,降低了各种治理成本。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广大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战,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第六,守望相助,国际合作。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在取得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积极援助世界各国。例如,截至4月12日,中国已同153个国家举行83场卫生专家视频会议,中国政府和民间已经或正在向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多批急需的医疗物资援助,已有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同中方出口商签署防疫物资商业采购协议;中国已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和柬埔寨等国家派出多批医疗专家组,同时正在筹备向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派遣专家组;中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疫情的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国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1、反应速度,第一时间要求禁止外出。2、民众的配合度,包括饭店不能营业,等。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