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论坛

发布时间:2024-07-03 07:17:38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论坛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与我拍档的老师经常问我:“那些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那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 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 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三、 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谈小学美术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谈小学美术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能够给人带来思想和情感的熏陶。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小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认知美术,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审美能力、文化素养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本文从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通过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持续渗透,让小学生充分感受美术的文化内涵,小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能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精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渗透策略;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但是依然熠熠生辉,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对小学美术教学而言,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同时也能够增强美术专业知识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熏陶,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绘画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小学美术教学日常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实现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赏析传统名画的课程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的技巧,实现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注意传统文化教学素材的筛选和贴近学生理解水平,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艺术涵养。

一、在名作欣赏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内蕴丰厚,不仅有熟知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京剧戏曲,同时也有雕塑、刺绣、陶瓷、铜器等多种文化形态,种类丰富的传统文化与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体现出当时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出丰富的美术技艺,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借助名家作品赏析来使学生感知到不同阶段的历史特点、艺术特点,使学生深刻感知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比如学习“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这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国历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域生产出的瓷器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艺术作品的形态、图案、色泽与风格、形式、流派等结合起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欣赏,使学生不仅感知到各个时期陶瓷的造型美、纹饰美、釉色美,同时也体会到中国的陶瓷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对中国古老艺术和优秀文化底蕴的热爱。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底蕴深厚,传统名作的欣赏能够促进学生与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能够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学生能够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美术学习中,学生在掌握更多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对传统文化进行长久的传承与发展。

二、结合技能传承,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技能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结合技能教学来为学生渗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将美术技能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学习技能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结合教学内容完成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和内化。比如“陶泥的世界”中涉及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等多种制作方法,老师可以在为学生展示制作技艺的同时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从制作技法中感知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同的技法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美感,从而既学习了陶泥的制作方法,同时也渗透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2]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的教材内容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传统美术技能的直观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促进学生的美术技能提升。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贴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分层教学,将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落到实处。

三、实行课堂拓展,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教材中收录的内容大部分都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只能保留部分的传统文化内容,如果单纯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很难满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立足教材的同时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入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使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进行完美融合,从而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理论走向实践,流淌进学生的内心,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真正地继承和发扬。[3]比如学习“学画山水画”这课后,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去欣赏历代名家的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赏析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不同技法的名家作品,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品味中国山水画的美,加强了学生对山水画的深刻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于美的发现和创作,将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拓展活动引入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全方位审美能力的提升。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和传统文化之美,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地去发现美和鉴赏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形成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珍贵精神财富。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进行美术课堂的拓展和提升,宣扬传统文化,这是小学美术教师的光荣使命。小学美术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的渗透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这不仅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更是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四、融入文化元素,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强化美术作品的文化底蕴,使学生了解美术的文化内涵,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绘画流派、创作者的生平历史、艺术成就等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与创作者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将自己的审美情趣、思想情感与美术实践进行融合,既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美术能力。

以“陶泥的世界”这课为例,老师为学生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激发起学生对陶作品的浓厚兴趣,进而引出中国关于陶文化的知识内容,老师结合陶作品的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使学生在欣赏彩陶文化的同时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感知到中国悠久传统文化蕴藏于艺术作品之中的思想内涵。将美术作品与文化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底蕴,拓展了知识视野,同时也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由表面欣赏走进深层次感悟,激发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落实开展,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我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国画等文化元素的融入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推动小学生精神文明的构建和发展。

五、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是渗透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小学美术教师要立足于美术教材的同时拓展小学生的美术知识宽度,用充足的传统文化素材来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使小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价值和无限魅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培养他们美术素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艺术内涵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来提高学生的美术涵养,增强学生的绘画能力。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深度发掘,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促进,有效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

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在美术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通过民间艺术和工艺手工主题活动的开展,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小学美术教师要从传统文化中选择文化性强、艺术价值高、教育意义大的教学素材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充,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美术课程的高效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感官体验,学生能够丰富美术的联想和产生创新型思维,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小学美术课程是小学阶段基础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参考文献

[1]雷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2019(12).

[2]林小真.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2019(9).

[3]顾程亮.让传统文化浸透小学美术课堂[J].江西教育,2019(21).94.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学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和前两课的《老房子》、《门、窗、墙》以及后一课《漂亮的房间》,共同组成的一个单元,属设计应用学门领域。房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环境。我们的学生生活于其中,要能初步认识房子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为设计创作储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同时,了解不同的小房子,能反映出不同的民俗风情及人们的物质和生活状况。由于学生对这一方面知之甚少,教师在施教时,可做适当的课前铺垫,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参观摄影或写生纪录、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收集资料,进行鉴赏、分析、对比。链接好本单元课程,让学生更多了解各种房屋的门、窗、墙、屋顶及老房子式样,感悟各式房子的艺术魅力,从而创作己喜欢的小房子。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子,了解其特征、作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操作目标运用剪、折、卷、切割、插接等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综合材料的各自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新颖、造型有趣,综合材料搭配合理、巧妙。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展示台,小房子的作品等。

学生准备收集建筑图片资料,彩色卡纸,废旧材料,胶水,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与了解

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观察本地建筑,或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有特色的小房子。

2、师生共同欣赏、交流大家图片资料以及课本的欣赏图片。

3、欣赏中外优秀的建筑图片,简要介绍房子的文化背景,重点联系上节课内容讲解门、窗、墙以及屋顶在风格上要和谐统一。

二、认识和发现

教师用彩色卡纸演示一种小房子的制作方法,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老师用了哪些制作手法,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三、感受与体验

1、教师拿出几件废旧材料,演示制作一座小房子,提问:你更喜欢哪一种材料制作的小房子?为什么?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观察联想,从材料的颜色,形状,质感着眼,问你认为这些材料适合做什么样的房子,鼓励学生任媒材和造型设汁之间多作联想,感受各种媒材的特性。

四、尝试与练习

学生尝试把自己的材料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小房子。

五、游戏与

以小组合作为单位,举行房地产开发洽谈会,每个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开发商,介绍本公司的设计和造型特色及居住功能,全班同学当顾客去选购。要阐明购买理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学习巧妙地融人游戏之中,大家通过参观、欣赏、交流,一起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六、教后记:

知识要素

色块之间的搭配

技能要求:

色块的拼贴组合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表现生活环境中的人物,体验形式美感

实践与创造:通过五官和动态来表现人物的神态与心情

欣赏与评议:相互欣赏作品,评论作品的成功与失败

教学重点

人物五官、发型的表现

教学难点

色彩搭配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与交流

1.教师出示范画,让学生说说各种制作方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展示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制作兴趣。

3.小组讨论,交流制作方法。

二.分析与感受

1.教师归纳学生意见,分析作品美在何处?分析头发面部与五官如何表现。

2.让学生感受拼贴与绘画的不同之处。

三.创作与辅导

1.学生制作:

①选择材料;

②画草图;

③选择表现方法;

④运用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

2.尝试探索应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拼贴画面。

四.欣赏与评论

1.展示作业,分析存在的问题。

2.自评作品,鼓励学生的自信心。

3.交流、欣赏、互评。

4.教师总评。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审美能力的培养,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2、了解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全方位地感知秋天。

3、学习创作画的表达方式,能大胆、直率地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知“秋”,拓宽视野,学会创作的表现手段。教学难点: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直率表达,个性作画。

三、课前准备

各种秋天的物品、油画棒、水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来了很多东西,你们来看看都有什么?

师生:哦,(有稻子、柿子、南瓜、葡萄、红辣椒、苹果)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季节的?

生:

师:这些东西都是秋季才会有的,秋天真是一个喜悦的、收获的季节啊。除了这些,老师还发现小朋友们已经穿上了秋天的外套,秋天正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了。原来,秋天来了。(课件:揭开课题)

(二)、新授

师:小朋友们在你们的记忆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生:秋天很凉爽

秋天有很多果实丰收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师: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觉得秋天是一个很美的季节。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

(课件欣赏秋天的图片)

秋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那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老师这里有许多彩色卡片,小朋友们

能在这里面找到秋天的色彩吗?

(生上台找并且贴)

师:秋天的色彩是最丰富的,真是美极了。很多画家都描绘了秋天的美景。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画家们笔下的秋天。

师:这幅画中画家画的是什么?

生:

师:他的画中都有哪些颜色?

生:

师:是用什么画的`?有谁知道?

生:

师:这幅画很特别,这是法国画家修拉的作品,叫做《大碗岛上星期天的下午》,这幅画是画家用油画颜料一点一点的点画上去的,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点彩画。

师:大师们笔下的秋天真是美极了。刚才有小朋友说秋天是一个树叶纷飞的季节,真是好美啊。你们瞧,老师这里有一棵秋天的树,树枝上的树叶都快掉光了,你们看,有的树叶还直挺挺在枝头呢,这样的树叶绿中带点黄;有的树叶正随风飞舞呢,这样的树叶一半黄一半绿;有的树叶已经落在地上了,他已经完全枯萎了,全都变成黄色的了。远处的稻田里也是金黄一片,老师猜想,农民伯伯肯定要笑弯腰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瞧!一群大雁正向南飞呢,秋天真是太美了。

师:用画的形式表现秋天真是太棒了,还有什么方法能表现秋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树叶贴画)

老师这里有许多秋天的落叶,看到这片树叶让你想到了什么?哪个小朋友上来拼一拼,搭一搭。(生示范)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看看还有什么方法来表现秋天。(课件撕纸贴画)这种撕纸贴画要怎么做呢?看老师的!(师示范撕纸贴画)

五、布置作业(二)

师:看了这么多,小朋友们早已按捺不住了吧,在桌子上有几种材料,挑出你喜欢的材料来描绘秋天吧!(放音乐)

(树叶贴画、油画棒、撕纸贴画、水彩笔)

(生作业)

师:好,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点评)

师(总结):今天的这节课中我们一起找了秋天,知道了秋天的颜色,也画了秋天。秋天过后就是冬天了,下课后小朋友们可以去思考一下冬天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颜色的?

好,让我们在这首欢快的歌曲《秋游》中去结束这节课,让我们闭上眼睛好好去感受这色彩斑斓的季节、这个令人喜悦的、丰收的季节吧!

第十四课像什么呢

一、教学理念:

本课选取纸张会“变魔术”的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撕一撕、贴一贴、画一画的活动中进行平面造型,贴近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以偶然得到的纸块形状进行想象,以一个十分感性的题材融合了一个理性的思考,使起始年级的学生从游戏活动中获得启发,培养了想象与创造能力。

本课围绕“撕出来的形状像什么呢?”展示教学内容。一是将纸块随意撕一撕,根据撕出的两块纸块引导学生想象。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想象与创造能力

像什么呢

一、教学理念:

本课选取纸张会“变魔术”的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撕一撕、贴一贴、画一画的活动中进行平面造型,贴近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以偶然得到的纸块形状进行想象,以一个十分感性的题材融合了一个理性的思考,使起始年级的学生从游戏活动中获得启发,培养了想象与创造能力。

本课围绕“撕出来的形状像什么呢?”展示教学内容。一是将纸块随意撕一撕,根据撕出的两块纸块引导学生想象。

三、教学重点:

先撕纸后想象再添画。

四、教学难点:

根据撕出的纸块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想象、添画。

五、教学过程:

1撕纸添画

1)今天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跟我学”的游戏,好吗?(音乐同步)师:请你跟我这样做。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2)教师示范带领学生第一次作业。

①坐姿②拿出袋子里的小纸③撕仔细观察老师怎么是撕?学生跟着撕,然后放好。老师将纸撕成两块,我们拿出其中的一块,大家看看像什么(变化位置)?(揭题)

生:像什么??④帖(强调帖的位置)教师添画(靴子)。老师添画了几笔变出了靴子,你会吗?如果你有其他想法,你也可以把它变成其他东西。下面我们想好后贴好,添画!看看谁最聪明。表扬学的快又好的学生,并奖

2)刚才我们变了一张,还剩下一张像什么呢?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的:

1、学习招贴画的有关知识

2、设计巧妙奇特,富有创意,具有鼓动性

3、色彩鲜明醒目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招贴画知识

2、招贴画的表现方法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吸引人的招贴画(一)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招贴画

招贴画又叫招贴广告,是张贴在各种公共场所的广告宣传画。“借张贴以广招徕”。

2、招贴画的分类及特点

大致可分为“公共性”和“商业性”两大类。公共宣传画以社会活动为主题,比如和平、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社会福利、清洁卫生等。商业性的如各类商品的销售宣传,还有音乐、戏剧、体育、美术为题材的教育或艺术宣传画。

3、招贴画的设计

设计与制作必须考虑展出的场所及张贴的环境。招贴画大都展示在容易为大众注目的户外公共场所。因为要在数秒钟的瞬间给观众留下印象,设计必须具备简洁、强烈、明快而有效的视觉效果。

表现方法: 有夸张、比喻、象征等。

招贴画的内容:

分为图象与文字两大部分。

4、欣赏招贴画(投影)

(1)世界环境日招贴画

(2)鞋类广告的招贴画

5、采用讨论、辩论等方法对例图进行有益的研究,在活动中要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6、学生设计,教师指导

设计一幅学校活动的广告招贴画。

7、作业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生活中许多平常的自然材料,经过巧妙构思,雕刻插接,就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形象,雕萝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训练学生安全地使用材料、工具及运用材料,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二)教学目标

①造型游戏活动中,启发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②学习利用各种萝卜拼接组合,雕刻简洁的造型。

③巧妙利用萝卜的形与色,进行联想,创作有趣的形象。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萝卜、刀、图片资料等。

●学生准备萝卜、刀、牙签、豆粒儿、大头针等。

(二)教学过程:

●导入:一盘各种各样的萝卜(包括剖面、横截面)实物展示。

●观察:教师取一段胡萝卜切开,再插上牙签拼接组合。

●欣赏:课本上学生制作的雕萝卜作品。

●启发:这些有趣的“形象”是利用萝卜的什么特点创作的?

分组评论评述:列举课本上学生作品的例子说明如何利用萝卜的颜色和外形进行创作。

●设计造型:仔细观察分析自己带的萝卜,精心构思,然后进行雕、刻、剥、切等造型活动,再用牙签拼接组合,用豆粒儿当眼睛,装饰完成(提醒学生注意用刀安全)。

学生可以走出教室到家田、萝卜地里去亲近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到菜市场去观察各种不同的萝卜,然后有选择的购买,将观察、联想、构思的步骤放在菜场里进行,也很有趣。

三、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创意,并且能用语言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述。

●能否利用萝卜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加工造型。

●在制作过程中是否积极的动脑、动手。

四、教师教学随笔: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教学工具: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教学过程:

一、授课

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师言: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观察粘贴式的桥梁作品与插接成的纸片作品中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两者有制作方法何不同之处)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由学生回答、发现。)

3、 观察范作:

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 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鼓励学生找其它更牢固又美观的插接方式。)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 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新 -课-标- 第-一-网

6、 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布置作业:

1、 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 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相互

交流插接经验。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制作出来。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肖形印章的有关知识和刻印方法。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朱文和白文印章的特征,学习肖形印章刻印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的认识和实践。

三:教学准备

课件、刻刀、橡皮、印泥等。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欣赏印章,让学生直观认识印章。

印章是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祖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以图案花纹或人物肖像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印章叫做肖形印章,又叫象形印或图案印,它是刻印艺术中的一种。生肖印是肖形印的一种专题印章。

(二)新授

1:学生观赏、分析课文中印章,感受朱文、白文两种不同的的表现形式。

2:课件出示朱文、白文印章各一枚。提问:这两枚印章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印纹为红色的叫朱文,又称阳文,反之叫白文,又称阴文

3:继续提问:想一想,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采用怎样的刻制方法才能表现出来?

4:讲授刻印方法和步骤

(1)材料准备

要求:刻印的一面要进行加工平整

(2)描绘印纹

注意确定采用哪种表现形式。

(3)执刀刻划

教师演示,同时课件演示,强调正确的握刀与运刀和合理把握力度的方法及安全操作知识。

(4)授色盖印

授色饱满,盖印时用力要均匀,不能移动印章。

(三)学生作业

教师随堂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提示,以点带面。

(四)课堂

1:讲评作业,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2: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为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治印艺术而努力学习。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今天的孩子与以往的孩子相比,面临的学习环境、各方面压力都完全不一样,如何为他们构建一个符合21世纪生存要求的学习环境,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前沿课题。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以学生为主,通过对大班条件下的移动平台在学生差异性学习的研究,适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开发相关的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移动学习内容。通过数字移动平台建设起适合大班条件的体现学生差异性的班级文化,构建起移动学习的新学习模式。 在各方的高度重视下,课题研究以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高效果为目标,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开展互动教学、问卷调查,资料及课堂实例,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阶段建设数字移动平台提供实际参考建议。 下面,就谈谈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一对一数字教学的几点初浅思考。 不一样的目的,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尝试带给了作者、学生以及课题实验团队不少的惊喜、思考和希望。作者认为一对一数字教学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教学进行的有效创新,它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授课方式,方便师生间的互动,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性。 一、首次试水,在体验中认识价值。 第一次的教学前,和其他团队成员一样,虽经过了几次培训,但教师对于数字移动教学尚处于初步接触阶段,对于基于数字移动平台的教学设计的诸多方面了解得还不太深入,大家都抱着边尝试边摸索,边反思边提炼的心态。因此,第一次的教学设计较为仓促,教材理解得也不深,有非常明显的为用上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而设计教学的痕迹。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不满意,但学生在一对一数字学习环境下学习美术的兴趣浓厚却是显而易见,许多作业值得肯定,特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别是课末问卷星的使用带给了师生共同的惊喜。因此,可以确定一对一数字学习环境对本课美术教学内容确有常规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随后,在课题组第一阶段实验课结束后进行的学生课后调查显示,学生对作者的这第一次“试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达了很高的学习兴趣。这些给予了作者信心与动力。深思熟虑后,作者对原教案作了很大的改动,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再次斟酌,对原先设计运用的那些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了再三审视,并紧扣教学重点,对教学各环节等进行再设计。 二、再次尝试,在探索中分享精彩。 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且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性选择与学习需求的教学平台,重点通过一对一环境实现学生作品的组内交流、全班展示、差异教学、网上评选及学习反馈。从整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已有了初步的一对一学习技能,学习兴趣深厚,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学生自主选择的不同层次作业建议都呈现出了较高的作品质量。同时,课末通过问卷星软件软件师生不仅快速形象地完成了作业评价,且通过调查数据清晰地反馈出本课学习中,学生对不同层次作业所作的差异选择的情况,使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另外,对下课的学习方式分类选择也利于教师在下节课更好地安排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拓展教学。 实践证明,教学内容是同一课教材,但教师的教学还是吸引住了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一对一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多方面优势,为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教师通过分层示范、分层练习的设计,环环紧扣,在有效的示范与演示引导下,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启发。另外,课题的缤纷亮相、分层作业的巧妙展示、手工学习领域的精彩拓展都在凸显美术课艺术特色的同时,牵牵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课教学师生在融洽的探究、交流、共享中高效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环节清晰,学习质量高,这样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三、课后反思,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经过两次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参加课题研究以来对此方面的高度关注,使我对课题实施的前景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我认为这种模式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教学进行的有效创新,它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授课方式,方便师生间的互动,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性。但本课仅是课题研究初期所作的探索,其模式上还有待完善,功能上还有等挖掘,有许多思考在迈出了研究的第一步后,在我的脑中不断涌现。 1.一对一数字环境比较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对一数字移动学习环境对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教学内容应用性可能更为广阔些。因此,许多老师在第一阶段实验课中都选择了这类型的教学内容。实践后,作者认为,一对一环境下,信息检索、资料共享、学生多媒体报告制作、学生评价、日记记录、小组合作和交流等操作都很容易实现,的确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也并不是每节课都适用或必用,不能一味滥用,为用而用,教师还应该本着应需而用的原则,吃透教材,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最大功用。 2.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个体更好的发展。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大班情况下,尽管有些教师已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努力开展一些分层学习,但要完全实现师生间的一对一对话,一对一辅导,对学生个体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还是有较大难度的。而这一问题在一对一数字学习环境中却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在这个环境里,学生既可以统一学习,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单独学习,丰富了师生间的一对一学习交流互动,有利于老师进行因材施教,使优秀生吃得饱,后进生跟得上,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差异化学习,对于提高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个体的更好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充分挖掘有利教学的各类软件,从中发现更多数字教学的优势。 “I词霸”、“问卷星”等软件的学习使用,使实验团队的教师们看到了教学的另一个充满智慧的数字领域,对于这个领域,大家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求知的欲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实际运用以后,它明显强于传统常规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使大家更多地对它们产生了兴趣。因此,更多地发现,挖掘这类软件,并简化技能培训与使用程序,将会展现数字教学更为广泛的优势与魅力。 4.增加实验班级,以便科学地进行对比与观察。 对比与观察是任何一项实验进行的常用手段,而仅有一个实验班,已在实践明显出现了一些不利之处。比如,上数字课题公开课的教师无法试教、不能同时使用不同的数字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等。因此,欣闻学校有增设实验班的打算,作为团队成员也是倍感兴奋与欣喜。 5.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字教学培训与交流,提高实验团队的实践能力。 毕竟国内,特别是省内还缺少丰富的可参考学习的经验,因此从实践来看,通过培训、观摩、实验课、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技能,交流团队成员各自实践中的感受与体会还是很有必要的。 6.扩大学习领域,为孩子们打造更精彩的成长空间。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一对一数字的优势,打破传统学校教育模式,拓宽孩子的学习领域。如建立班级博客,撰写电子日记等等,丰富班级文化,开展更多的综合性学习,拓展课外学习时间活动,让孩子们能体验随时随地学习的乐趣。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版画论文范文

摘要: 在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认知能力非常重要。而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有重要作用,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版画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之一,对于提升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文章探析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版画

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在此阶段开始对世界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慢慢寻找到自己的兴趣,开始对事物产生好奇的求知心理。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美学素养的重要时期。美术作为美学的艺术存在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美学素养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版画是结合手工、绘画的美学艺术形式,是美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产物。版画体现出精妙的绘画功力和奇妙的构思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一、美术版画教学概述

版画是结合绘画图案和空间想象力的美术创作,既有平面图形效果,又有立体空间效果,是一种包含抽象内涵和简单形式的艺术,集合了许多美术元素,通过具体的版面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寓意。美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因此美术教学也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版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构思和绘画方法方面都具有创新性,体现了自然艺术和社会人文的统一,是综合性和融合性都很强的艺术类型。运用版画进行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版画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构思能力。

二、版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美术教学很少利用版画,一些教师对版画没有全面的认识,认为版画只是用来观赏和娱乐的物品,他们没有认识到版画对学生的作用,不重视版画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些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对版画的正确认识,认为没有必要将其列入教学计划,这样的情况不利于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发展。一些学生对版画的兴趣不高,没有学习版画的热情,对于版画的课堂学习只是草率应付,得过且过,没有真正花费心思感受版画。另外,部分学校不够重视美术教育,忽视美术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也就忽视了美术课程教学,这些都阻碍了版画教学在小学的发展。

三、有效运用版画教学的策略

1.改变固有的美术教育理念,注重创新

固有的`美术教学注重让学生学会参照样本画出作品,鼓励作品与样本的相似度越高越好,这样机械化的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没有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尽管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手把手教学,往往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转变教学方法,运用多姿多彩的综合版画进行美术教学,让学生注意观察版画的结构和色彩,从综合的角度学习版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教学木板版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些小木块,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些精彩的模板版画,让学生欣赏版画内部的构成、比例、色彩和形状等,对版画形成初步的认识和客观的感知。然后,让学生脱离模板,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构思版画的形状,用专门的作画工具在木板上进行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调动了观察力、思维能力,还可以感受版画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版画的兴趣。

2.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每一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对特点不同的学生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可以按照年级的不同特点来教学。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对新鲜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版画,配上动感的音乐,让小学生对版画产生好奇心,在轻松活泼的环境氛围中积极学习版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寓意的版画,给学生讲解版画的历史,提高学生对版画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再教学生绘制版画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年级层次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版画的积极性。

3.近距离感受版画

版画是一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民间文化艺术,最传统、精致的版画往往来源于民间艺人。学校在进行版画教学时,可以适当邀请一些传统民间艺术家来校现场展示版画的创作过程。通过展示艺术家的版画创作手法和优秀作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更加热衷于版画学习。

四、结语

版画教学是一种新的美术教学形式,版画本身存在严密的结构性、层次性,有助于学生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空间学习能力。目前,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采用有效的版画教学方式成为美术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更加重视版画教学的作用,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版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佳赫.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与我拍档的老师经常问我:“那些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那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 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 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三、 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谈小学美术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谈小学美术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能够给人带来思想和情感的熏陶。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小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认知美术,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审美能力、文化素养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本文从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通过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持续渗透,让小学生充分感受美术的文化内涵,小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能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精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渗透策略;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但是依然熠熠生辉,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对小学美术教学而言,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同时也能够增强美术专业知识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熏陶,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绘画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小学美术教学日常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实现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赏析传统名画的课程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的技巧,实现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注意传统文化教学素材的筛选和贴近学生理解水平,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艺术涵养。

一、在名作欣赏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内蕴丰厚,不仅有熟知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京剧戏曲,同时也有雕塑、刺绣、陶瓷、铜器等多种文化形态,种类丰富的传统文化与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体现出当时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出丰富的美术技艺,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借助名家作品赏析来使学生感知到不同阶段的历史特点、艺术特点,使学生深刻感知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比如学习“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这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国历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域生产出的瓷器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艺术作品的形态、图案、色泽与风格、形式、流派等结合起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欣赏,使学生不仅感知到各个时期陶瓷的造型美、纹饰美、釉色美,同时也体会到中国的陶瓷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对中国古老艺术和优秀文化底蕴的热爱。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底蕴深厚,传统名作的欣赏能够促进学生与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能够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学生能够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美术学习中,学生在掌握更多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对传统文化进行长久的传承与发展。

二、结合技能传承,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技能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结合技能教学来为学生渗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将美术技能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学习技能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结合教学内容完成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和内化。比如“陶泥的世界”中涉及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等多种制作方法,老师可以在为学生展示制作技艺的同时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从制作技法中感知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同的技法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美感,从而既学习了陶泥的制作方法,同时也渗透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2]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的教材内容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传统美术技能的直观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促进学生的美术技能提升。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贴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分层教学,将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落到实处。

三、实行课堂拓展,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教材中收录的内容大部分都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只能保留部分的传统文化内容,如果单纯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很难满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立足教材的同时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入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使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进行完美融合,从而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理论走向实践,流淌进学生的内心,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真正地继承和发扬。[3]比如学习“学画山水画”这课后,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去欣赏历代名家的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赏析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不同技法的名家作品,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品味中国山水画的美,加强了学生对山水画的深刻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于美的发现和创作,将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拓展活动引入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全方位审美能力的提升。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和传统文化之美,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地去发现美和鉴赏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形成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珍贵精神财富。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进行美术课堂的拓展和提升,宣扬传统文化,这是小学美术教师的光荣使命。小学美术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的渗透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这不仅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更是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四、融入文化元素,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强化美术作品的文化底蕴,使学生了解美术的文化内涵,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绘画流派、创作者的生平历史、艺术成就等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与创作者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将自己的审美情趣、思想情感与美术实践进行融合,既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美术能力。

以“陶泥的世界”这课为例,老师为学生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激发起学生对陶作品的浓厚兴趣,进而引出中国关于陶文化的知识内容,老师结合陶作品的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使学生在欣赏彩陶文化的同时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感知到中国悠久传统文化蕴藏于艺术作品之中的思想内涵。将美术作品与文化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底蕴,拓展了知识视野,同时也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由表面欣赏走进深层次感悟,激发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落实开展,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我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国画等文化元素的融入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推动小学生精神文明的构建和发展。

五、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是渗透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小学美术教师要立足于美术教材的同时拓展小学生的美术知识宽度,用充足的传统文化素材来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使小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价值和无限魅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培养他们美术素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艺术内涵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来提高学生的美术涵养,增强学生的绘画能力。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深度发掘,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促进,有效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

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在美术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通过民间艺术和工艺手工主题活动的开展,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小学美术教师要从传统文化中选择文化性强、艺术价值高、教育意义大的教学素材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充,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美术课程的高效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感官体验,学生能够丰富美术的联想和产生创新型思维,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小学美术课程是小学阶段基础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参考文献

[1]雷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2019(12).

[2]林小真.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2019(9).

[3]顾程亮.让传统文化浸透小学美术课堂[J].江西教育,2019(21).94.

小学美术论文小学美术论文

谈小学美术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谈小学美术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能够给人带来思想和情感的熏陶。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小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认知美术,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审美能力、文化素养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本文从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通过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持续渗透,让小学生充分感受美术的文化内涵,小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能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精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渗透策略;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但是依然熠熠生辉,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对小学美术教学而言,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同时也能够增强美术专业知识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熏陶,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绘画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小学美术教学日常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实现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赏析传统名画的课程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的技巧,实现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注意传统文化教学素材的筛选和贴近学生理解水平,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艺术涵养。

一、在名作欣赏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内蕴丰厚,不仅有熟知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京剧戏曲,同时也有雕塑、刺绣、陶瓷、铜器等多种文化形态,种类丰富的传统文化与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体现出当时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出丰富的美术技艺,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借助名家作品赏析来使学生感知到不同阶段的历史特点、艺术特点,使学生深刻感知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比如学习“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这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国历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域生产出的瓷器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艺术作品的形态、图案、色泽与风格、形式、流派等结合起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欣赏,使学生不仅感知到各个时期陶瓷的造型美、纹饰美、釉色美,同时也体会到中国的陶瓷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对中国古老艺术和优秀文化底蕴的热爱。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底蕴深厚,传统名作的欣赏能够促进学生与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能够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学生能够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美术学习中,学生在掌握更多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对传统文化进行长久的传承与发展。

二、结合技能传承,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技能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结合技能教学来为学生渗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将美术技能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学习技能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结合教学内容完成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和内化。比如“陶泥的世界”中涉及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等多种制作方法,老师可以在为学生展示制作技艺的同时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从制作技法中感知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同的技法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美感,从而既学习了陶泥的制作方法,同时也渗透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2]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的教材内容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传统美术技能的直观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促进学生的美术技能提升。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贴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分层教学,将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落到实处。

三、实行课堂拓展,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教材中收录的内容大部分都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只能保留部分的传统文化内容,如果单纯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很难满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立足教材的同时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入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使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进行完美融合,从而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理论走向实践,流淌进学生的内心,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真正地继承和发扬。[3]比如学习“学画山水画”这课后,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去欣赏历代名家的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赏析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不同技法的名家作品,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品味中国山水画的美,加强了学生对山水画的深刻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于美的发现和创作,将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拓展活动引入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全方位审美能力的提升。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和传统文化之美,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地去发现美和鉴赏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形成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珍贵精神财富。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进行美术课堂的拓展和提升,宣扬传统文化,这是小学美术教师的光荣使命。小学美术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的渗透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这不仅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更是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四、融入文化元素,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强化美术作品的文化底蕴,使学生了解美术的文化内涵,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绘画流派、创作者的生平历史、艺术成就等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与创作者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将自己的审美情趣、思想情感与美术实践进行融合,既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美术能力。

以“陶泥的世界”这课为例,老师为学生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激发起学生对陶作品的浓厚兴趣,进而引出中国关于陶文化的知识内容,老师结合陶作品的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使学生在欣赏彩陶文化的同时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感知到中国悠久传统文化蕴藏于艺术作品之中的思想内涵。将美术作品与文化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底蕴,拓展了知识视野,同时也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由表面欣赏走进深层次感悟,激发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落实开展,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我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国画等文化元素的融入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推动小学生精神文明的构建和发展。

五、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是渗透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小学美术教师要立足于美术教材的同时拓展小学生的美术知识宽度,用充足的传统文化素材来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使小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价值和无限魅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培养他们美术素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艺术内涵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来提高学生的美术涵养,增强学生的绘画能力。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深度发掘,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促进,有效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

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在美术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通过民间艺术和工艺手工主题活动的开展,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小学美术教师要从传统文化中选择文化性强、艺术价值高、教育意义大的教学素材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充,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美术课程的高效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感官体验,学生能够丰富美术的联想和产生创新型思维,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小学美术课程是小学阶段基础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参考文献

[1]雷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2019(12).

[2]林小真.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2019(9).

[3]顾程亮.让传统文化浸透小学美术课堂[J].江西教育,2019(21).94.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与我拍档的老师经常问我:“那些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那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 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 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三、 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版画论文范文

摘要: 在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认知能力非常重要。而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有重要作用,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版画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之一,对于提升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文章探析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版画

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在此阶段开始对世界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慢慢寻找到自己的兴趣,开始对事物产生好奇的求知心理。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美学素养的重要时期。美术作为美学的艺术存在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美学素养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版画是结合手工、绘画的美学艺术形式,是美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产物。版画体现出精妙的绘画功力和奇妙的构思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一、美术版画教学概述

版画是结合绘画图案和空间想象力的美术创作,既有平面图形效果,又有立体空间效果,是一种包含抽象内涵和简单形式的艺术,集合了许多美术元素,通过具体的版面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寓意。美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因此美术教学也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版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构思和绘画方法方面都具有创新性,体现了自然艺术和社会人文的统一,是综合性和融合性都很强的艺术类型。运用版画进行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版画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构思能力。

二、版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美术教学很少利用版画,一些教师对版画没有全面的认识,认为版画只是用来观赏和娱乐的物品,他们没有认识到版画对学生的作用,不重视版画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些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对版画的正确认识,认为没有必要将其列入教学计划,这样的情况不利于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发展。一些学生对版画的兴趣不高,没有学习版画的热情,对于版画的课堂学习只是草率应付,得过且过,没有真正花费心思感受版画。另外,部分学校不够重视美术教育,忽视美术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也就忽视了美术课程教学,这些都阻碍了版画教学在小学的发展。

三、有效运用版画教学的策略

1.改变固有的美术教育理念,注重创新

固有的`美术教学注重让学生学会参照样本画出作品,鼓励作品与样本的相似度越高越好,这样机械化的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没有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尽管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手把手教学,往往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转变教学方法,运用多姿多彩的综合版画进行美术教学,让学生注意观察版画的结构和色彩,从综合的角度学习版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教学木板版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些小木块,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些精彩的模板版画,让学生欣赏版画内部的构成、比例、色彩和形状等,对版画形成初步的认识和客观的感知。然后,让学生脱离模板,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构思版画的形状,用专门的作画工具在木板上进行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调动了观察力、思维能力,还可以感受版画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版画的兴趣。

2.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每一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对特点不同的学生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可以按照年级的不同特点来教学。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对新鲜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版画,配上动感的音乐,让小学生对版画产生好奇心,在轻松活泼的环境氛围中积极学习版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寓意的版画,给学生讲解版画的历史,提高学生对版画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再教学生绘制版画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年级层次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版画的积极性。

3.近距离感受版画

版画是一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民间文化艺术,最传统、精致的版画往往来源于民间艺人。学校在进行版画教学时,可以适当邀请一些传统民间艺术家来校现场展示版画的创作过程。通过展示艺术家的版画创作手法和优秀作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更加热衷于版画学习。

四、结语

版画教学是一种新的美术教学形式,版画本身存在严密的结构性、层次性,有助于学生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空间学习能力。目前,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采用有效的版画教学方式成为美术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更加重视版画教学的作用,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版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佳赫.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论文

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反思(2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学生开放、多样的思维与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而创新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很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新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征。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思维的怪异、独特,甚至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些可能对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有好处,但在学生幼小时,老师还应该注意他们的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有些问题老师有责任引导其向正确的思维方向迈进,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教学中还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在新理念下如何体现学科的特点,课堂的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才有效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课程讲授时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讲授理论,最多再辅助一些模型示范教学,这样虽然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总是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理论和实践是两张皮,联系不起来。学了理论在实际中用不上。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上课时教师在自然环境中讲解速写,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立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的艺术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娱乐之中的快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对风景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风景画,学会了如何取景进行绘画。抓住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描绘。本课,教师通过运用在真实景中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

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新课改是以新教材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新教材传达了新课标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这表明,教材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传递知识的界限,升华为培养人。这是新课改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新理念——新的教材观。

以我区现在试行的美术实验教材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下面几个方面的变革:

1、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比如《寻找美丽》,教学活动是“找自己认为美丽的物品,谈自己喜爱的理由”,按旧的标准来说,这样的课根本没有“知识点”。我认为它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每个人个性化的审美观。又如《小鸟找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帮助弱者的美好情感,绘画的训练要求为这种情感提供了表现和宣泄的载体。《我的太阳》,这一课的标题就很能说明编者的意图,每个孩子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想象王国的太阳,他们在绘画中寄托的情感就很不一般了,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个性审美和想象的肯定与自信。

2、课程。

新教材的课程内容“体验”味很浓,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强调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整合。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会飞的娃娃》,利用塑料袋来做玩具,这种自己创造乐趣的艺术体验会给学生留下历久弥新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启蒙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寻找美丽》,促使学生在身边、家里、社会中寻找美丽,体验环境中蕴涵的艺术美,感受生活;还有《童年的手印》,当学生的手触摸到凉凉的泥,随意地揉、搓、压、印,边做边与老师同学交流时,学生的心情真可以说是“心花怒放”,在实践中体验快乐,建构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上述理念,为了更好的与新教材同行,教师首先应该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满足于把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有完善人格的人。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什么,还应千方百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突出学生的情商发展,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大声询问学生:心情怎么样?开不开心?这样的教学行为可以大力提倡,让课堂有浓郁的“人情味”。

其次,教师要艺术性控制自己“启”和“引”的度。整个教学过程当然是要老师控制的,问题是,陈旧的课堂教学秩序被老师严密设计好了,学生任何打破这个流水线的行为都是扰乱课堂。课堂上应该有情感的投入和体验,有探索研究的氛围,有学生惊喜、疑惑、苦思、雀跃等心理活动进行,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共存的综合体。此外,教师必须创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互动和会话,就是体验。单向的授——受方式应该被我们教师坚决淘汰。要大胆、创新地“用新教材教”,而不仅仅限于“教新教材”。新课改带来的第二个新理念是新的学习观。

具体地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比如背诵、练习等,这些行为方式只是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才叫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新的学习方式的特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被写进了《纲要》中——“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习方式之所以要改革,因为“发展”是硬道理,学生从课堂上应该能学到怎样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以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终生发展。

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学 反思 ,望大家喜欢。

美术教学反思篇一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 教育 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 文化 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 文章 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 心得体会 。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

美术教学反思篇二

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 说说 、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六年级“纸工饰物”这一课中,我结合现在的天气情况,说说青蛙是因为冬天到了,它要去冬眠,所以分外的着急,它要到小石洞去冬眠了。学生制做好了以后,我让学生思考小青蛙能否站立呢,请他们发挥想像力。问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将好几种方案都列了出来,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制作出来。小青蛙做好后,我们又可以做其他要冬眠的动物了。这些作业,所花的时间不多,但都是跟现实有关的事物,在学习的同时也帮他们解开了心中的迷雾,所以学生很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叫他们都带领动物去冬眠,童趣一点的语言原来以为六年级学生难以接受,但我的顾虑却是多余的了,一堂课,既轻松快乐又严谨地完成了。

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六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是关于“戏曲人物”方面的训练,我们南方的孩子,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我给他们讲了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 故事 ,及时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影片给他们看,并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我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美术教学反思篇三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本课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日用品因为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从而引起学生对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在此课中可自由选择表现形式,从学生的作业看,大体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绘画表现,二是装饰制作。在教学中我重点进行两方面的指导,第一,在观察同一物品时,可以调换不同的方向和位置进行观察,因观察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联想;第二,同一物品从同一角度观察,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由于日用品的范围很广,少数学生一时很难确定自己的表现对象,后来我就带学生把日用品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帮助学生确定表现对象。

《飞天》是小学美术第九册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对什么是石窟缺乏感性认识,对飞天的艺术特点不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发动学生课前搜集大量的图片资料,尽量的让学生观察、体验和感悟。在直观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带学生具体分析飞天人物的动态特征,学生还提到了春晚上的飞天舞蹈,我也让几个学生在集体面前尝试着模仿几个飞天的动态,学生的兴趣浓厚。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及时解决学生作画中出现的问题。

《色彩的色相》是一节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的课程。通过欣赏生活中色相的呈现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学生能够科学的认识、理解色彩现象,丰富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色彩也认识这些色彩,但是他们没有很理性的去分析这些色彩的色相。如为什么喜庆的时候要用红色?绿色和兰色有给我们什么样的视觉感受?白色和黑色呢?让学生分析研究色彩,恰当的运用这些色彩来帮助我们营造画面的意境和情调,表达创作的主题思想。

《色彩的明度》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有对色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明度”的概念,能够识别基本颜色的明度变化,能利用水粉工具及明度变化表现一幅作品。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在用不同明度表现作品时,一时不知如何画起,出现心中没有形象,不知画什么,怎样设计等问题,这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启发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资料,受到启发后继续作画。

《民艺术家齐白石》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学习齐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 国画 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将齐白石作品的欣赏环节交给学生来自己主持和介绍。每一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在小组交流讨论后,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然后小组其他同学再给予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充。以这种形式上欣赏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许多学生的家里都有植物,因此《植物写生》一课很受学生的喜爱。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植物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的观察物象的 方法 ,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在教学中,很多学生感到如何表现植物的空间层次关系,在作画时无从下笔,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堂中详细示范,并请几位绘画能力棒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从学生的作业质量来看,教学效果不错。

《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是一节美术欣赏课,在本课中,我继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分小组课前搜集马蒂斯的相关资料及作品介绍,课堂中组内进行资料汇总交流,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全班同学分别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学生的课前准备充分,小组汇报时发言踊跃,看来学生是很喜欢做课堂的主人的,今后的教学应多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机会。

《橙色的画》的教学意图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调配颜色,认识橙色的色相,了解橙色是黄色和红色调配而成的。在教学中,我诱导学生自己去调配橙色。在调配橙色的过程中,问题就出来了。有的学生调的颜色很红,有的学生调的颜色很黄,在教师的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的实践,学生认识到:1,等量的红色和黄色才能调出橙色。2,调色过程中红色比黄色越多,调出是颜色越发红,颜色越深;黄色比红色越多,调出的颜色就越发黄,颜色就越浅。

《吉祥图案》一我国民间美术中的吉祥图案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它的形式和题材是多样的,并且蕴涵着丰富的寓意和美好的祝福。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搜集,带来了剪纸、绘画、工艺品等多种形式的资料准备。课堂中,教师结合教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再出示一些吉祥图案,让学生讨论猜测一下,都蕴涵着怎样的美好祝福,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在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欣赏同学们带来的各种工艺品,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最后,小组探讨如何制作吉祥图案。在这节课中,我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去动手动脑,去探知创造。

《认识身边的树》通过实际的观察,学生所画出的大树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表现的是粗糙的树干,有的同学表现是是伟岸挺拔的树的身姿,有的学生画的是丰满婆娑的叶子。本课让学生到户外去实际的观察树,所以学生在绘画中不仅兴趣浓厚,而且通过观察,也很好的表现了不同的树之间的区别

《四季的色彩》是美术第七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教学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完成四张图片下的问题卡片,再进行小组内的交流,以拓展其思路。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四季的图片,在课堂中学生互相欣赏、交流,从画面色彩、构图、表现方法等方面观察分析作品,从多方面认识四季,感受四季的色彩。在学生创作表现四季的色彩时,能准确的表现四季不同的色彩特征,但近、中、远景色彩的变化表现不够。

《生活中的暖色》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现象。教学中通过对比观察《红色的房间》和《尼斯的英格兰散步大道》,组织学生积极讨论,体会冷暖色给人的不同感受。在创作时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表现形式去创作表现,如油水分离、点彩、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水粉等,在表现暖色的画时提醒学生注意冷暖色的搭配使用,有少数学生出现冷色使用过多和干脆不用冷色的情况,教师注意给予适度的指导。

《生活中的冷色》是一节色彩基础知识课,旨在培养学生感受和认识色彩,能辨别冷暖色调并感受冷色美感,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及表现技能。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大量的冷色图片,充分利用图片、画家学生作品等。通过图片、作品对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讲解举例。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800字相关文章:

★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800字

★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 2020小学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 小学美术的教学反思

★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反思(2)

★ 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反思

★ 小学美术老师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的课后教学反思(精选6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的课后教学反思(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花衣裳》一课为例,请学生做服装设计师,为动物去参加歌唱晚会做服装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欣赏,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材料为喜爱的动物制作迷彩服,并发表“动物模特”演讲参加竞选,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是重点,“合作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根据课型“合作互动”,通过互助互动有利于解决问题。

第二、根据重难点,“合作互动”,抓住课中的难点展开并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应用集体的智慧,较轻松地解决了难点。

第三、结合作业,“合作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让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用自己的智慧美化环境。本课取材于儿童最熟悉的废旧材料,由于孩子们所带来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废品,所以将无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开始,我示范把一只易拉罐变成一朵漂亮的小花,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们带的材料种类比较多:水果网、纸杯、小木块、易拉罐、牙膏盒等等,因而我没有具体介绍哪一样物品如何制作,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通过欣赏老师的作品,找出制作的材料方法,并以一个小小的瓶盖和一个小纸盒去引导观察,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路,以找到观察制作的要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孩子们制作的过程中,我还用多媒体展示很多有关变废为宝的图片资料供他们参考。制作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创作欲望很强,剪、折、贴等方法运用恰当,个个都是能手,学生创作也是各有千秋,不拘于教材。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真正适合低学生发展的呢?怎样上好低年级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一次次试图在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美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那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

我觉得运用赏识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我在孩子作业本的背面都会写几句激励性的评语,比如:“你真棒!”“进步了!”“小画家”等。学生画的更认真了,还会经常和别人比“谁的星星多”。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教师的赞美就像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低年级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更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孩子们稚嫩的心灵需要老师用心地呵护。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体会到作为一名科任教师,要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友谊,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一切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爱为基础。或许在这方面对一年级的学生我表现地更加小心细致。结果一年级的学生更喜欢上我的美术课,每当我走进教室,孩子们便会兴奋地欢呼“耶”!在孩子们那活泼又充满稚气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快乐!他们的反应让我了解他们在学习中也能体验快乐。让学生在自主、自愿、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

整堂课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各种绘画工具的提供不但没有让他们手足无措,反而使其如鱼得水,想出了各种点子来进行创作,有剪贴,有拓印,更多的是用彩笔直接画。最有趣的是学生们在图画旁边写的那些文字,使画里的物体顿时充满了生命力。没有了教室里四面墙的束缚,学生们显得很自由,交流更多。学生之间的评,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去评价自己的事,更为公正,也更易使被评的学生接受。但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协作性差,完成作品的耐性不够等。总的来说,经过此次教学,我有以下两点深刻体会:

1、帮助学生多观察,培养学生有耐心。

学生经常遇到画不深入的问题,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对事物观察的方法,观察得不够仔细,导致描绘不细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带领学生多练习,培养高度的耐心,提高观察的能力。

2、启发学生多想像,引导他们多练习。

学生的'想像力虽说是天生的,但要求想得有意义、有意思,还得有教师正确的启发与指导,使他们从生活中得到切实的体验,并将活动中的感悟表现出来,多想、多练,这样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本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的美术老师,作为一名非专业的美术老师,在刚开始教授这门课时心里是犯怵的。所以一开始我主要教学生画简笔画,没想到我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还不错,大概简笔画真的比较好画,学生看到黑板上的各种可爱的简笔画很感兴趣,每个人都兴味盎然地拿起画笔和图画本,开心地画起来。或许正是因为我不是专业的美术老师,所以对学生的作品没有太多的苛刻要求,以鼓励为主,偶尔指出学生的某些不足,所以每个学生都画得很开心。

学校里没有彩笔等教学工具,也很少有学生有彩笔,彩铅,蜡笔等东西。于是,我在网购了一批美术教学工具,十一假期结束之后就从家里带过来了。第一次把彩铅和蜡笔带进二年级教室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有了彩笔的美术课堂也变得鲜艳生动起来。由于我一直都是以鼓励为主,学生们对自己的画作大概都充满了信心,于是我这个“打酱油”的美术老师不时地收到学生送的画作,上面还写着他们的祝福语,学生们还养成了用画作向其他各科老师表示祝福的习惯。

后来,我又在美术课上教学生折纸,学生们也很感兴趣。于是,一时间各科老师又不时地收到学生的折纸作品,让我们这些老师们不由得感叹:这真是甜蜜的负担啊!

下学期的美术课我想更多地利用网络资源,让他们更系统地学习美术。

在我从教的一年时间里,最经常听到的赞声就是:“作为一名美术老师真好!上课不用从头讲到尾,轻松又愉快,轻松的收获教学成果,还可以得到全校学生的爱戴……”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在我任教的一年里,学习了很多美术教学成功案例,观摩过许多优秀美术老师精彩授课,同时我也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把自己总结的教学理念搬到课堂里,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由原来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转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前,“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已经越来越受到美术教育者的非议。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所以,我们对学生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我们寻找的途径,必须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现代儿童教育基质中,无不体现着“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基本特点。经过新课标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觉得美术教材的内容广博,课程其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美术教育教学侧重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特别是低年级强调游戏性、体验性的活动。

然而,儿童的美术教学中,并不是以通常意义上的“轻松游戏、浅尝辄止”,它的“游戏”内容更为丰富,规划更为宽松,过程更为复杂,结局更多变化。它要求学生真正做到一个亲身体验的参与者,眼、脑、手并用,充分运用各种知识,充分展示各种能力,充分挖掘各种潜能。而我们教师就是这项“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应该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以充分启迪学生的心智,发散学生的思维。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引入游戏性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真正进行最自主的美术活动。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说过:“孩子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各具特点,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引导,孩子们的潜能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美术教学是最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最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多种方法中,游戏性教学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减轻负担、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