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5:08:02

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研究论文

班级授课制出现以来,班级就成为学校的基本单位和重要组织。在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严重束缚了学生主动开展各项活动。主体性教育理论提出使学生既是自主学习的主体也是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的个体。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是指学生在班主任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由学生自己做主的管理。具体到干部的选拔、班规的制定和日常事务的处理,学生都有权享有参与和决策的权利,并且让学生参与监督和评价。 一 研究背景的提出 1.现代社会对自主性人才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的焦点问题之一是主体性教育,是我国实施和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们必须认识到,正到来的是一个重视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时代,是一个需要生命的主体性在实践中充分发展潜力的时代,对个体生命的热爱和多方面的发展是当前教育的一个价值目标。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一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二是教会学生自主管理。而这种自主发展要从娃娃抓起。 2.新的学生观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 新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具有“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自己的集体。叶澜以关注学生在班级中的生存状态为出发点,指出近代学校教育仅以外在的社会需求去规范人,忽视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具有的主动发展的这种内在潜力的弊端。一方面,传统的学校班干部制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民主意识受到压抑。另一方面,被指定的班委能得到班主任的庇护,使少数小干部有一种特权优势,而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学生则处于被管状态,班级成为班主任和少数班干部的班级而不是全体学生的班级,长期下去不仅容易形成学生的官本位思想,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 3.相关研究理论日渐成熟 第一,主体性教育理论。20世纪80年代,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的研讨由哲学领域向教育领域辐射,从而在教育界开始了有关“主体性教育”的讨论。主体性教育主张人本教育,把人培养成主体。它的特征是,强调学生不是传统教育中单纯的教育对象,不是被动的,单向的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受动者,而是主动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者,是与教师共同参与教育过程、达到教育目的的主体。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管理和约束,有利于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感。在主体性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第二,人本主义管理理论。人本主义管理理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潮,强调在价值取向和方法策略上凸显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倡导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调动和发挥人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创造潜能。在小学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就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班级管理的出发点,重视学生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建立以“学生为根本”的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处于身心发展期的学生逐渐渴望体验独立,开始主动尝试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越来越强烈的要求思想和行动的自主权。老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为每个学生创造锻炼机会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具有管理能力。 二 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中存在的问题 1.责任不明,虚设岗位 在学校中许多班级虽然提供了许多岗位,如: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生活委员、班级公物管理员等,虽然岗位多,但是责任却不明确,可能导致一些人挂着职位的名却不办事或者是越权办事,没有做到分工明确。最后可能导致班级管理一盘散沙,人人有权,实际上人人都没权。 2.班干部职责分权缺乏制度性 班干部职责制度对班干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也是评价和监督班干部的重要方式。虽然班主任制定了一些可操作的规则,如轮流值日制度和课间值日制度等。一方面,这些制度仅是一些外部的规则,并没有真正内化到学生的心里,可能只是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另一方面,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班干部培训较少,不对学生进行干部培训,学生自主管理就没有方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也就不会提高,管理的效率就会降低。 3.班级中学生参与管理的面积小 班级中主要的学生干部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管理的机会较多,而大部分学生则处于边缘被动状态,参与管理的机会非常少,从而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培养。而且班级中的有些事务是老师提前已经布置好了,只需学生执行,所以学生的管理意识仍只停留在执行老师规定的任务阶段,并没有真正做到民主管理。 三 完善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途径 1.小干部岗位建设与轮换 学生干部的产生方式是体现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重要方面,比如,公布岗位职责和要求、学生自愿申请、公开竞选者信息、召开竞选演讲、无记名投票、干部任用、岗位轮换等。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岗位”意味着学生在班集体中担任某种职务,就应该负相应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建设班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使班集体凝聚力增强了,实现了岗位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同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增设必要的学生岗位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重要途径,减少干部的兼职和一岗多人。同时在制定班级目标和班级 规章制度 中,改变班主任说了算和少数班干部决定班级发展的状况,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制定岗位设置。班主任要打破班干部“任命制”、“终身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个学生在岗位的轮换中,有机会体验岗位的苦乐与责任,同时得到全面的锻炼,逐渐成长成熟。 2.班级责任分明,各司其职 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避免学生的自主管理陷入无序的状态,制定更细化的班级干部制度,明确职责和义务,做到有章可循。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干部制定岗位责任专人负责制,形成行为承包管理规定,明确负责人的职责范围,逐渐建立一套规章制度,实现“班里的事,事事有人干;班里的人,人人有事干”,关键在于班级事务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干部去做,班主任要做一个引导者,只有学生面临问题,通过思考寻求多方支持最终解决问题,才能逐渐积累经验和教训,在处理问题时得到锻炼。适当放权,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为同学服务的意识。 3.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实施多元评价体系 定期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班干部培训,为了使小干部尽快进入角色,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对全体学生进行干部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职位的分配、明确职责、管理的艺术和手段等。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名学生干部,因此要以身作则,起榜样带头作用,具有干部意识、大局意识、工作中勇于创新的意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在思想上应有清醒的认识,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全面性,而且也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让全班同学参与到班干部的评价制度中,更显出班级的公正性,全班监督,全员评价,从而使班级的管理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的起点是人,落脚点也是人,班级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有做人做事的传递,因此班级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对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生的世界就应该让学生来管理,相信他们可以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管理自己。 参考文献 [1]宋延东、高俊.构建自我管理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2]胡少云、周珺.浅谈以自我管理为主导的班级管理[J].职教论坛,2005(5) 〔责任编辑:高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但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地贯彻与实施。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一、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学习困难。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二、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例如,我在教学面积计算时,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想一想等启发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基础推导出来的;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平行四边形是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梯形是通过拼合成平行四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导学生在这些关键的地方思考,把面积计算知识系统化,既沟通了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圆的面积”时,就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实验操作、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三、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题目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 (2)6*5-2,出乎我意料的一个同学却是做7*4。我热情表扬他大胆创新,同学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辩论。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各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四、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饱。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例如:在教“带余除法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筐里有50个橘子,(1)平均分给8个同学,每人几个,还多几个?(2)最少加上几个才可以平均分给9个同学?(3)拿走几个就可以平均分给7个同学?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上等生做第3题。鼓励相邻几个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启发,促进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随着进取意识的增强,不断的向上一个层次递进。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自主管理的关键是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只有学生自己想学习,才能达到学习效果最大化。可以结合外部条件,激发学生自主管理兴趣,打出“自己的事自己做”这一口号。班级活动中,可以通过,竞赛、兴趣小组、互助团队的方法,并深入到班级活动的每一环节,多层次、全方位地激发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一种参与管理的强烈欲望。

小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教师,必须站在教育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新课程标准》所透露的信息来看,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将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知识,并将此种意识形成为一种具有长期性特征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最终促进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而我们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家长文化层次比较低,又忙于生计就很少时间来指导学生在家的预习、复习等,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多,不会阅读课外书籍,不能有效获取课外知识以拓展知识结构和知识面,更谈不上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学校在教学上还存在着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的现象,学生的学习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难以实现。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在学校更全面地、更好地实施新课程,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形成新的教学指导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教给孩子终身享用的知识与本领,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必须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我们农村的孩子更是面临着:父母在外打工,无人管;家长文化不高,无法辅导;再加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十分被动,以至厌学。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培养农村学生自主学习势在必行。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创设情景,使学生萌发自主学习的愿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儿童富有好奇心,善于模仿,他们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儿童的注意力又较容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力并能持久。因此,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农村的孩子社会交往活动很少,生活视野比较封闭,个性心理较内向、害羞。教师应以平等的尊重、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以贴近农村生活反映农村学生的需要,从他们的世界出发去打开学生知识的大门。使学生有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孩子春雨润物般的熏陶,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自觉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提倡自读自悟、自学自得。二、授人以渔,挖掘学生潜能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不是由老师牵着学生走。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挖掘其潜在能力。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给学生的“学”以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独立地研究学习内容,力争自己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终生受益。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要通过交往互动,师生间建立起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和谐和自由”,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会不断得到巩固、增强。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最大可能地给予学生以心理上的、学习中的自由,有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自由,有支配学习时间的自由,有选择学习伙伴的自由。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自由,有利于学生调整好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学习中,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充分参与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尽量多提供机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能自始至终在整个学习的全过程中参与,让每个学生能全员性参与,让学生全方位参与。特别是善于发现中下等学生的学习长处,尽可能多给予其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时享受参与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当学生进入自由的充满情感的学习状态时,就会不断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和想象能力,就会自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品味情感,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其语感、想象、思维的发展。从而真正做到理解与感悟的交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交融。面对求知欲很强的学生,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发展出健康活泼的个性。例如学完《颐和园》一课,让他们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知识,画示意图,并作导游,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路线与绘图相结合、有的在路线图上配上景点说明。再加上学生们的绘声绘色的导游词,学生的创造才能通过这样有情有趣的教学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二) 教给学习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农村孩子见识少,基本上没有家长辅导,又不懂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首先掌握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课文?怎么学习?其次师生共同制订学习目标。最后学生按学习目标去学习,去交流。学生根据“自读提示”以自学为主,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方法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学习、思考,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作点批注的习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知识,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样以来学生总结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在这种方法中,小组合作学习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建立村学习小组,要求以村学习小组,在一起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预习、复习。让学生们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鞭策以帮助外出打工家庭、知识水平有限的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情绪,能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探索,从而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目的在于为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使学生兴趣浓厚,借此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培养学生由问题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要善于创设各种问题情景,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的问题台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辩论等,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有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如:(辩一辩)分组讨论问题开展比赛。课堂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采用快速抢答的形式来学习。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二、(演一演)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3、(访一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如教学完《晏子使楚》后安排了小记者活动。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晏子”、“楚王”、“大臣”的同学提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才有哲理性。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完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 活动方式很多,但要不拘一格,具体选择哪一种应有针对性;活动原则应突出开放性、主体性、挑战性;活动目标应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诸如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课堂教学活动多多益善,因为它好比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动机。 三、持之以恒,养成学生自觉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对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平时,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名言是,“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回答问题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课外,我常走访村学习小组辅导学习,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如:每次作业,要求学生相互检查。作文草稿,学生先自改、互评,查寻自己的疏漏,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画、摘,每人都有摘录笔记,每周进行笔记传阅。不断积累新知识,及时解决新问题。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语文教师持久地培养,语文课上,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动化。 四、积极评价策略,增强孩子信心小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老师的表扬能积极推动他们的学习。运用富有灵活性的表扬语肯定学生,他们会因此而继续努力。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老师的评价如“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读得真仔细”等。这些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但教师母爱般的关怀,能激励学生自信地学习。平时,我在教学中,时时注意课堂上表现最活跃的学生和进步的学生,经常给予积极的鼓励。特别是有点淘气顽皮的学生,他们的逆反心理极强,但他们却需要真正发自内心的母爱般的关怀。因此,每当这些学生哪怕是表现出一丁点的进步,我都会依在他们的身边,轻轻地拍拍他们的肩膀或是投去一个肯定的眼神来鼓励他们,让他们对学习充满自信,激发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积极的评价能有效地维系学生参与的热情,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教师评价的时机要适当,要及时地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积极的热情的肯定,这样有利于学生增强信心,提高学好语文的热情。同时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要做出不同要求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教师的评价要以肯定、鼓励为主,同时注意评、导结合,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多变,适当地还可以运用微笑、点头等体态语言,表示对学生的期待与欣赏,另外评价者还可以是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对同伴的评价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氛围的宽松与自由,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的热情。 总之,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真实体现。我们的农村教师只有让课堂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农村学生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的提高。

数学论文范文参考

数学论文范文参考,说到论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接触过一些论文,很多时候论文的撰写是不容易的,写一份论文要参考很多的文献,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数学论文范文参考。

论文题目: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充满教育契机的、富有挑战性的新气象,在注重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下,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重点,这要求教师具有教学的智慧,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之下,才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创意想象和创造性、探究性思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知识性的体验,创设出最佳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视角由原来的“要我学习”转为了“学会学习”,教师在对小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展现出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数学课堂在学生的主体行为下显露出智慧的光芒,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方式和策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发挥出小学生自主探索和自由发现的天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及反思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呈现出对新异、生动的事物有强烈好奇的兴趣,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尚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反思。

(一)情境教学中过多地引入情境,丧失了教学目标

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引入时,过多地运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突发奇想,要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堂导入情境,学生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展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却忘记了教师是在上数学课。又如: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数学计算中,教师想用“春游”作为情境导入数学课堂,可是在运用情境时过多地介绍了风景,使学生沉溺于风景的想象中而偏离了数学课堂的传授目标,缺失了数学教学目的。

(二)成人化的想象对小学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时,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进行设想,忽视了童趣和纯真的眼睛,简单的情境创设平淡无奇,缺乏挑战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用“一个星期有几天”来进行问题式的课堂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新奇,对乘法口诀也缺乏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味”的弱化和缺失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却没有及时地将情境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弱化了数学学科所应有的“数学味”,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降低。如:在《统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记录,可是学生们却停留在小组成员间体重的比较讨论等内容,而没有真正进入到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之中来。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为前提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并创造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内化,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质量

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方式,是小学生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转化为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将之内化为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主动性。

(二)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用他们自发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为后续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多数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好奇,也拥有自主发现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自主发现的能力挖掘越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容易产生知识性的迁移。

三、自主性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宗旨,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自主参与的环境下,实现多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方法。

(一)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合适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导入,是进行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用宽松、愉悦、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其具体方法如下。

1、以生活为教学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生活是无痕的,生活对学生的体验是最深刻的体验,而“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又是紧密相联和息息相关的,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感知到数学的价值,可以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数学情境的生活度越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越容易被激活,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越深。例如: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进行人民币的购买情境,把不同的物品贴上不同的价格标签,再由分组的学生进行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币的购买情境,使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字的变换。[1]

2、 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游戏环节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数学教学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使小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探索的成功体验。如:在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中,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数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邮递员送信”游戏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作“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它犹如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小学生都酷爱故事,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创意的思维想象,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10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数字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可以引入故事进行形象的学习:在0~9的数字王国里,数字9发现自己是最大的,于是就很神气和骄傲,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是小不点儿,都比我小,所以你们都要听我的。”其他的数字为了消灭它的嚣张气焰,商量好让数字1和0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数字9看到后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学生们在教师故事的讲述中,也展开了对数字的思维和想象,认识到了10以内数字的基数、序数意义,进行自主性的认知学习。[2]

作为工科类大学公共课的一种,高等数学在学生思维训练上的培养、训练数学思维等上发挥着重要的做用。进入新世纪后素质教育思想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如果还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以现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和理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高数老师以课后实验着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使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一、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 一) 教学观念陈旧化

就当前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而言,高数老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过于重视,一切以课本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作为一门充满活力并让人感到新奇的学科,由于教育观念和思想的落后,课堂教学之中没有穿插应用实例,在工作的时候学生不知道怎样把问题解决,工作效率无法进一步提升,不仅如此,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让学生渐渐的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 二) 教学方法传统化

教学方法的优秀与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高数老师在授课的时候都是以课本的顺次进行,也就意味着老师“由定义到定理”、“由习题到练习”,这种默守陈规的教学方式无法为学生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独自学习、思考的能力进一步下降。这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和谐课堂氛围营造以及使用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学习。

二、建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对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数学建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国内出现很多以数学建模为主体的赛事活动以及教研活动,其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还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品质,培养踏实的工作精神,在协调学生学习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等上有突出的作用。虽然国内高等院校大都开设了数学建模选修课或者培训班,但是由于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较大,所以课程无法普及为大众化的教育。如今,高等院校都在积极的寻找一种载体,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力,让学生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最好的载体则是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作为工科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由于其必修课的性质,把数学建模引入高等数学课堂中具有较广的影响力。把数学建模思想渗入高等数学教学中,不仅能让数学知识的本来面貌得以还原,更让学生在日常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在简化、抽象、翻译部分现实世界信息的过程中使用数学的语言以及工具,把内在的联系使用图形、表格等方式表现出来,以便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实际的学习数学建模之后,需要检验现实的信息,确定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通过这一过程中的锻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主动地、客观的辩证的运用数学方法,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将建模思想应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 一) 在公式中使用建模思想

在高数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是公式,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为了让教师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对计算的技巧进一步提升之余,还要和建模思想结合在一起,让解题难度更容易,还让课堂氛围更活跃。为了让学生对公式中使用建模思想理解的更透彻,老师还应该结合实例开展教学。

( 二) 讲解习题的时候使用数学模型的方式

课本例题使用建模思想进行解决,老师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很好的讲述使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怎样使用数学建模。完成每章学习的内容之后,充分的利用时间为学生解疑答惑,以学生所学的专业情况和学生水平的高低选择合适的例题,完成建模、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 三)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一般而言,在竞赛中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竞争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充分的利用资源并广泛的宣传,让学生积极的参加竞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让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在竞争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今后也会努力学习,改正错误,提升自身的能力。

四、结束语

高等数学主要对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在高等数学中应用建模思想,促使学生对高数知识更充分的理解,学习的难度进一步降低,提升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当前,在高等教学过程中引入建模思想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高校高等数学老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的同时也需要学生很好的配合,以便于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凤艳,杨永艳. 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 ( 02) : 119 -120.

〔2〕 李薇.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实践与改革,2012 ( 04) : 177 -178,189.

〔3〕 杨四香. 浅析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 30) : 89,95.

〔4〕 刘合财.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J〕. 贵阳学院学报,2013 ( 03) : 63 -65.

浅谈高中数学文化的传播途径

一、结合数学史,举办文化讲座

数学史教育对于了解数学这一门学科起着重要作用、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因为数学的发展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会面临危机;数学史也是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危机的斗争记录,讲座中介绍重要的数学思想,优秀的数学成果,相关人事,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中每一步艰辛的历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懈努力的意志和正直诚实的品质、比如,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向学生介绍“数学历史上三次危机”、“百牛定理”的来历、“哥德巴赫猜想与进展”、“数学悖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杨辉三角及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概率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史等;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大奖、数学界的名题,如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华罗庚数学奖、波利亚数学奖、高斯数学奖等,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将激励学生个人的发展愿望、此外,介绍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无理数的产生引起的争论及代价、无穷小量是零非零的争论、康托尔集合论的论争等等,启发学生体会到,坚持学术争论有利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二、结合教学内容,穿插数学故事

数学故事引人入胜,能激起学生的某种情感、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与数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故事,在讲到相关内容时,穿插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不失时机地通过数学家的故事来启迪学生、激励学生,对学生进行人文价值教育;在新课引入中,可以从概念、定理、公式的发展和完善过程,数学名人趣闻轶事,概念的起源,定理的发现,历史上数学进展中的曲折历程,以及提供一些历史的、现实的真实“问题”引入新课,一个精彩的引入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思维能力和思考弹性,使数学成为一门不再是枯燥呆板,而是生动有趣的学科、例如在讲欧拉公式时,介绍欧拉传奇的一生,欧拉解决该问题时的奇思妙想,特别是其双目失明后的贡献,用数学大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讲解析几何时介绍“笛卡尔和费马”两位数学家在创立这门学科过程中的主要贡献,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解析几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数学家的成长经历,感受数学名人的执着信念,汲取宝贵的数学精神;在讲到相关内容时,介绍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杨乐、陈省身、丘成桐等中国近现代数学家的奋斗历程和数学成就,让学生在感受数学家艰辛劳动的同时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三、结合生活实际,例解数学问题

作为工具学科的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师必须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要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某个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才能使数学知识的运用得到升华,帮助学生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活动中可以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创设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列举其在贷款购房中的应用;从“条形码”、“指纹”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深入浅出地解释抽象的映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映射,钥匙对应锁、学号对应学生等;在讲概率时,列举其在彩票方面的应用等;在讲“指数函数”时让学生了解考古学家是怎样利用合金的比例来测量青铜器的年代;在讲“双曲线方程”时,可结合工业生产中的双曲线型冷却塔、北京市修建的双曲线型通道和法国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让学生体验双曲线方程的应用价值;另外,分期付款问题、数学成绩与近视眼镜片度数的关系、银行存款与购买保险哪个收益更高、住房按揭、股市走势图、价格分析表等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四、结合其他学科,共享文化精华

科技发展迎来了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尤其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数学教师要注重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寻找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实现数学领域向非数学领域的迁移,最大限度地达到文化共享、可以通过以人物为线索、以数学题材为线索、以史料书籍为线索、以数学符号为线索、以现实生活为线索等多种途径挖掘数学文化资源;可以将封闭的教材内容开放化,把封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分解成若干“小板块”,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索,将书本知识拓宽到书外,与其他文化知识融为一体、实践证明,当老师讲些“活数学”或者把数学与哲学、美学、经济以及其他文化艺术相联系时,学生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例如,讲“统计”时,可结合遗传学和法庭依据DNA、指纹印或性格分析等;讲解三角函数内容时,可以介绍三角学的起源与发展,说明对航海、历法推算以及天文观测等实践活动的作用;讲反证法时,向学生详细讲述伽利略是如何更正延续了18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运动的错误断言;在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时,可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联系;在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联系;讲三视图的概念时,可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联系;在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时,可与成语相联系(“守株待兔、滴水成冰、飞来横祸”是随机事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黑白分明、瓮中捉鳖”是必然事件,“水中捞月、海枯石烂、画饼充饥”是不可能事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

五、结合课外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数学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单靠课堂时间进行数学文化教学是不足够的,课外活动也要凸显数学文化、要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利用网络、报刊等各种渠道了解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以某种形式拓展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可以通过举办数学文化知识竞赛,推荐与数学相关的有价值的作品,供学生课外阅读,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再通过撰写读后感、数学作文并组织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使数学文化的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书籍类有美国数学家西奥妮帕帕斯写的《数学的奇妙》,陈诗谷、葛孟曾著的《数学大师启示录》,李心灿等著的《当代数学精英(菲尔兹奖得主及其建树与见解)》,张景中院士著的《数学家的眼光》《新概念几何》《漫话数学》《数学与哲学》等这些作品通俗易懂,都是传播数学文化,教学展现数学魅力的好书、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就某块内容或专题提供一些参考文献或选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课外读物、因特网查找古今中外数学家的事迹,了解他们的成才过程、对数学的贡献及他们严谨治学、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然后将收集到的故事编印后分发给学生交流,体会数学文化、例如就“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这一专题,由“直观———验证———猜想———证明———应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追随着大数学家欧拉的足迹进行探索研究,不仅能掌握关于多面体的欧拉公式的来龙去脉,了解欧拉传奇的一生,还可以体会发现的艰辛,学习治学的态度,掌握研究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增长了数学文化知识,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让数学充满智慧与生命、

六、结合教学评价,纳入数学考试

虽然高中数学教材已经进一步改进,更大程度上体现数学文化内容,实验教材在每一章节或模块的始尾都有数学文化方面的介绍,但还都是阅读材料,教师认为学生能看明白,而学生认为考试不考,在教学中,往往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师生对此部分内容都未给予足够重视、平时注重的是对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呈现重数学知识,轻文化素养;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要让师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应该以评价的方式促进高中数学文化的教学,可以把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根植于高考的试题之中,常规的考试中适当涉及常识性的数学文化内容、这样,高中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就会自觉地将数学文化的内容尽可能与高中各模块的内容相结合,逐步地、系统地进行数学文化的传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递,还要重视数学文化内涵的传播,要树立数学文化观: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两个功能即科学技术教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不同,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形式应更为多样化和灵活化,这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其次,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数学文化氛围;再次,提升数学文化品位,在整合资源和优化课堂与活动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善于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合适而巧妙地渗透和传播数学文化,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熏陶,让学生不但是一个科学人,还是一个文化人,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但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地贯彻与实施。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一、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学习困难。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二、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例如,我在教学面积计算时,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想一想等启发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基础推导出来的;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平行四边形是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梯形是通过拼合成平行四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导学生在这些关键的地方思考,把面积计算知识系统化,既沟通了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圆的面积”时,就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实验操作、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三、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题目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 (2)6*5-2,出乎我意料的一个同学却是做7*4。我热情表扬他大胆创新,同学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辩论。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各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四、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饱。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例如:在教“带余除法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筐里有50个橘子,(1)平均分给8个同学,每人几个,还多几个?(2)最少加上几个才可以平均分给9个同学?(3)拿走几个就可以平均分给7个同学?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上等生做第3题。鼓励相邻几个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启发,促进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随着进取意识的增强,不断的向上一个层次递进。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小学班主任管理能力研究论文

课改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一、班主任自身要练好”内功”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班主任树立的威信应从三方面努力。一是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二是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三是必须具备多种能力。班主任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但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须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二、切实做好学生工作班主任练好”内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导,班主任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同时,要下大力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首先,树立良好的班风,班级是一个整体。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可以改造人。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极业精神,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它来源于班主任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做好其召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建好班级的法宝。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班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德工处、学生会等多种组织,利用班会、辩论会、座谈会、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算正成为四有新人。集体主义教育是级级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树好班风建立良好集体的重要表现。因此,班主任除了要求班级在学校集体性活动中树立班级的形象外,还需经常对学生进行”班兴我荣。班落我耻,以班为家,荣辱与共”的教育。以此来增强班主任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其次,组建强有力的班委会,团支部。要做好学生各方面工作、单凭一个班主任是绝对做不好的,而应形成以班团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有人形象地说,班委会和团支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此话很有几分道理。班干部在班级中超到核心骨干的作用,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班级的兴衰与他们的工作密不可分,能否组建起强有力的班委会和团支部,如何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优势做好学生工作,也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标志之一。班干部的工作包括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推荐等一系列的工作。选拔是基础,班主任可以通过委任、竞选自尊等各种渠道把那些表现突出,愿为同学服务,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选任为班级干部。班委会、团支部组成后,班主任应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虽然有些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担任过班干部,但进入中等专业学校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班主任要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能力的锻炼与为同学服务的关系,处理好干部与学生的关系。同时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排头兵。培养是使用的前提,不能光使用不培养,教育是培养的继续,不能光使用不教育,当班干部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班主任要大胆地使用他们。不要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充分探索搞好班级工作的新路子,对工作中的不足要及时指出。对工作中的困难要予以鼓励,对工作中的失误班主任要承担领导责任,对工作的成绩要给以表扬和奖励。同时,对表现突出,工作、组织能力超群的干部,要积极向学生会、校团委会推荐,让他们发展自己的才能,为学校做好学生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能爱才不荐、大才小用。再次,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校规校纪办事,同时,注意工作方法,应经常在班里讲解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坚持多表扬、公开场合少点名批评。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不能放纵学生,要下一定力量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生病的学生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往往较好。此外,要知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学生也了解、熟悉班主任,二者之间就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此,也就能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若本班与其他班级之间有矛盾时,班主任要妥善处理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班主任工作比较繁琐,做好班主任工作,对整个班级良好班风的养成,提高学习成绩,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刚当班主任的老师来说,对于班主任工作感到千头万绪,压力很大,不会管理班级,下面小编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大家谈谈做好做好班主任工作。一、抓常规,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生活常规管理得好,可以培养优良的班风和学风,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刚接手一个新班时,要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上。对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此时,老师要做好示范,督促检查,逐步养成。二、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热学生,是当好老师的前提,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我们班主任只有关心爱护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生活上、学习上等各个方面多关心爱护学生。三、做伯乐,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要建设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用于争先的班集体,仅靠班主任的个人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就需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对于纪律、卫生、学习等等很多班级事务,优秀的班干部队伍能帮老师做的很好班干部为班级做贡献的同时,管理好了班级,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四、做统帅,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石。接一个新班,要全力以赴尽快地树立起班级的良好形象。参加学校的大型集会、跑操、打扫卫生等等都争取做得最好。多次受到学校表扬,就会迅速增长学生对班级的感情,鼓舞士气,久之为班级争光就成了共同的心声。进而建立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五、多关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后进生,因各方面原因而暂时落后,这是班主任要多给予他们关注,要在信任的基础上,敞开博大无私的胸怀,要用情感去温暖、感化他们,帮助他们克服自暴自弃的心理,创造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不断取得进步,后进生转化了,班级整体水平就上去了。六、常联系,做好家访工作,多与家长沟通家长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得力助手,我们都是为了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人成才。班主任要好好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积极主动地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学生,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总之,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只要热爱这份工作,热爱学生,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一定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做一个让学生、家长、学校都欢迎的班主任老师。

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就像一条纽带,维系着学校、家庭、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灵魂”,如何管好一个班级,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班主任要善于学习

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一是要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理论,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及管理艺术,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免在实践中迷惘。二是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班主任的义务和权利,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管理权限等。现在的管理是以人为本、依法执教,如果不懂得必要的法律常识,在解决一些班上与家长和社会中的事情就无从着手。三是向同行学习,要经常向管理有方、管理有道、管理有成效的优秀班主任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四是在反思中学习,班主任在处理众多的事务中要多反思,做中学,学中做,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改善和落实,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在这信息知识时代,如果我们班主任不努力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增加和更新自己的观点、知识、理论结构,班主任将会被时代淘汰,被学生看不起,自然就没有学识魅力了。

二、班主任要关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一切工作都会失去热情。首先,班主任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书工作,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健康、交往、前途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爱的博大。其次,班主任的“爱”不能无限,必须建立在从严管理、从严衡量、有章可循的基础上,否则,师爱变成了“和稀泥”,班主任会变成“五政府”状态,要照章管理,违章必究。正确处理好严和爱的关系,管理和教育的关系。必须做到从严爱出,严而有理,严而有格,严中有爱,严中有情,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严就是无私的爱,接受教师在爱中的管理。

三、班主任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人都喜欢表扬。优等生需要表扬,学困生需要表扬。其实学困生身上有许多优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给他们以信任,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区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可以想象,一个班上的后进生都在尽力去学习,去维护班上的荣誉,这个班上的班风、学风不可能很差的。班主任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激励,维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要“蹲下来看学生”。一位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有机体身上,在任何程度上,都有一股向着好的方向实现它的内在可能性的潜能。但是这种先天倾向的实现并没有必然的规律性,其最终实现与否,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只有在自由运行的条件下,它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才可能充分实现。并且他认为必须以人为中心,创造一种和睦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才能增强个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自尊。因此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尽量少批评,多用表扬,尊重学生的个体人格,让学生身上不好的一面,通过老师外在的帮助,内化为本身的需要。这样,即使是顽皮的学生,它也会逐渐的尊敬教师,喜欢班集体,热爱同学,不出现逆反心理,正常地健康成长。

四、班主任管理要全面精细

班主任管理工作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不能只重视某一方面,否则会顾此失彼,最后全盘皆输。第一对班级工作要全面抓。班风、学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要重视,都要抓好。不能只抓学习,放松或放弃其他工作;第二要面向全体学生。班主任对全班同学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有男女之别、贫富之别,亲疏之别;同时,班主任工作必须做到精细,细节决定成败。班主任了解情况要详细、要认真,发现问题要仔细,不让任何问题的蛛丝马迹逃过自己的眼睛,处理问题要细致,不能急躁、简单、粗枝大叶,甚至粗暴。必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晓之以情,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样就体现了老师的心胸开阔、细致入微的风格,人格魅力在学生中真正体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班主任要创新管理方法

做好班主任工作,要讲究一个“法”字。管理上要有法,处理问题要得法,遇到问题要积极想办法,不能长期都是老一套,墨守成规。很多事情你还没有处理,学生就明白你将怎样处理,这样工作起来你的威信就大减了。如何来做到管理方法上的不断创新呢?一是要组织不同类型的有效地主题班会。作为班主任,需要抓的事情很多,例如班级日常事务、环境卫生、纪律等,要根据本阶段的情况选出典型的工作,要重点突出,以点代面,不失时机的教育一片,惩戒一批,达到预期的目标。二是要根据本班的情况,培养学生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健身习惯和学习习惯,学生来源地层次、家庭背景、周围环境不一样,习惯培养和养成的方法就不同。三是典型学生和典型案例的处理要把握时机。有经验的班主任制度良好的班风对于一个集体的重要性,良好的班风形成非一朝一夕之事,特别要抓住典型事件,把握最佳时机,让学生在典型事件的处理中对班主任产生敬畏。各班学生必须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决不能是不出手时乱出手。预防你想教育他没达到目的,反而让他更加 “嚣张”。此时,将显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在学生心中要有神秘感,敬佩老师,进而支持教师工作,维护班级荣誉。四是班规既要有原则,又要灵活。教育需尊重学生的个性,符合人性。班主任工作并非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规则,而是主动、心悦诚服地接受纪律约束。如果班主任在工作时不注意调查了解学生的特殊情况,只是一味的强调班规,可能会暂时压服了学生名,但会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疙瘩。因此,尽管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很有必要,但必要的灵活性、分寸都更能打动学生的心。

六、班主任要重视质量

质量是一个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凝聚人心和增强信心的关键,是单位迅速发展的助推器。作为学校基本单元的班集体也必须把质量放在中心位置,才能使班集体健康持续发展。这里的质量主要应该是两方面:一是近期目标。主要是学校下达的近期目标任务,学生的学习成绩,班级活动班风班纪,安全工作。都必须是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的完成。二是远期目标。这主要是根据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德育目标、健康目标、能力目标等。根据本班情况全面规划、科学安排,争取学生在本班三年的学习有预期的收获。班主任有这样的质量意识,一是能增强班上所有的任课教师的信心,在本班工作能施展才能,工作的汗水能结晶,让社会肯定其价值。二是能增加社会群众的信誉度。学生在这样的班集体发展的期望值高,家长放心。班上有这两股力量来支持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七、班主任要协调好关系

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做好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主任必须协调科任教师、家长、社会、学生间等各种教育力量,充分调动各方

面的积极因素,对学生产的、是积极地影响。

班主任必须与科任教师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形成一个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育集体。一要经常诚恳地向科任教师征求意见,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要加强学生尊师教育,让学生尊敬每一位科任教师,珍惜教师的努力成果;三要加深师生之间的了解,特别是要经常利用各种时间各种形式介绍任课教师的优点,提高科任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和满意度,增进学生对科任教师的尊敬之情,自觉、主动地配合教师搞好教学工作。进而科任教师对班级工作也开始关心和支持,从而推进了班级工作。

其次,协调好家校之间的关系。一是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交流,介绍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争取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二是把学生的情况针对性、选择性的介绍给家长,让家长更进一步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家庭的教育方法、方式等对方面与学校保持接近。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再次,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是注意培养干部。初中学生为集体做事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在做具体事情的能力不是很强,若遇到风气不是很好的班集体,班干部开展工作很难,有时还会被人讥笑挖苦,这必须要班主任树立正气,培养锻炼班干部,相信班干部,教给一定的为人处事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班干部大胆干,放手干(当然要注意部分干部乱来)。形成和谐、向上、充满活力的集体。二是让学生明白,能在一个班集体共同学习生活三年是一种缘分,同学这种关系是纯洁的、相互的、永恒的,不以你与个别同学关系的好坏、成绩的优差、家庭的贫富等而改变,必须珍惜同学间的真诚感情。大家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象亲兄弟姐妹一样度过这难忘的三年同窗生活。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各种新知识,接受新观念,创新新意识。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我相信,只要付出自己的真心,并且注意方法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健康成长。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编录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学生自主计算能力的研究论文

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却让人担忧。经常听见不少数学教师埋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连小学简单的加减乘除都不过关;甚至有的学生连简单的有理数加减法都要依靠计算器进行计算。这样的基础今后的数学该怎样教呀!”也常常听到学生们议论:有些数学题明明知道怎么做,但结果总是一不小心就出错了。这些都说明学生在运算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为此,我围绕《中学生运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研究》这个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下面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谈一下提高初中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一、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做到对症下药。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运算能力不高主要存在以下两个原因:(一)学生学习的外部原因。主要表现在:1、计算器的广泛运用削弱了运算意识、运算能力。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计算器的使用引入数学教学中,它使繁琐的运算变得更加快捷,而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然而在计算中部分学生过分依赖计算器,一味地使用计算器,于是他们只会简单、机械地把数据输入求解,没有去思考如何快捷、简洁地解决问题。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运算的灵活性、合理性和基本的计算技能的培养。于是经常在考试或者作业中发现学生计算只有结果而没有求解过程。但不论是平时的要求,还是考试,都要求解题过程完整规范,正是由于使用计算器缺少这方面的训练,造成了学生解题不规范,不完整,导致计算失分。2、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转变影响运算能力的提高。从小学过渡到初中,数学计算在思维方式上出现了两大飞跃,一是建立了有理数概念,引进负数;二是用“字母”为主的符号表示数。这跟小学单纯的数的计算有了很大不同,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很难适应,出现初中数学一开始学习就有“吃力感”,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影响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数学能力的发展。3、教师对计算教学缺乏培养学生计算水平的意识,一味地追求数学解题能力,向学生灌输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正是这种对数学题重思路,轻运算,导致学生运算能力越来越差。(二)学生学习的内部原因。主要表现在:1、数学学习方法的问题。不注重知识储备,不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反思和总结。见到计算题总认为很简单,产生轻视心理,不思考不分析,还未弄清算理就盲目计算,致使漏洞百出,对计算结果对错的下意识判断还没生成。2、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许多学生由于懒惰,思想不集中,不打草稿,在计算时没有良好的运算和检验习惯而导致运算结果出错,使得数学计算能力不高。3、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认为计算太枯燥、不重要,常常出现(1)概念模糊不清,公式、性质记忆不准确,而运算失误。(2)数学语言不过关,阅读能力差,运算无从下手。(3)代数恒等变形常规方法不熟练。(4)对运算问题缺乏检验、反思、总结的意识。(5)审题不仔细表达能力差,书写不规范。(6)对数学计算学习丧失信心,从“不喜欢”到“害怕”到“恐惧”运算。二、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一)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做好查缺补漏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基本的计算抓起,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小学开始,狠抓数学基础教学。在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的数学成绩差,究其原因,是计算能力差。在初一年级中100以内的加减乘除运算都弄不清楚的大有人在,这种计算能力和数学基础,怎么学好初中数学呢?恐怕这是令初中数学教师感到最头痛的事,怎么办呢?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认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做好查缺补漏工作。怎样才能了解学生在计算方面都存在哪些问题呢?首先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认真的汇总分类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辅导。例如:有些学生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不清楚,导致计算错误,对他们就要从混合运算的法则补起;有的是乘法口决记忆不准确,导致乘除运算出错,让他们把乘法口决记牢;还有少数学生是对计算缺乏足够的耐心,注意力不集中,或是粗心大意出错,对这部份学生则要出一些易错题型来训练他们的耐心与注意力;有的学生偏科,即数学差而其它学科好,我们要帮助他们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加以重点辅导,力争全面发展;有的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教学中我们要设法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开展有趣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感,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培养运算信心,让学生面对计算敢于动手要引导学生从一些常规运算入手,不断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运算的速度。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积极的运算态度和不惧怕计算,敢于计算的意志品质,让每个学生相信“只要基础扎实,基本功熟练,就不怕运算”。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享受运算的乐趣。然而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运算问题是一听就懂,一算就错,还有的同学是啥都会,就是半途而废或者是思路会,算不对。长此以往,老师对学生没了耐心,学生对计算失去了信心。其实解决这一问题并非难事,只要按照由简到难,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对常规运算能力的培养,通过有重点的练习,让学生对常规运算方法,熟能生巧;鼓励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算到最后一步,重视运算过程,面对计算敢于动手,做到开始计算有信心,计算过程有耐心,运算结果检验要细心。帮助学生从惧怕计算的阴影中走出来。(三)充分加强运算训练,提高计算技能学数学,不解题不行,只讲不练,讲多练少或者无重点无目的的重复练习都会影响到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在安排计算训练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地有的放矢的安排练习内容,让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通过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运算,按照由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计算有有理数的运算、乘方、开方等计算,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解方程、解不等式、乘法公式的应用、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的计算、分式的计算等运算。其实一些单纯的计算,学生一般不容易出错,出错大都是在综合运算中出现得较多。综合运算本身就是数学计算的一个难点,当各种运算方法综合运用时,知识间易发生混淆导致学生出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训练的重难点,对各种学生可能遇到的情况有一个预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笔算和口算、心算等基本的计算技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要因为学生会用计算器了就忽略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在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中,要加强运算技能的培养,避免学生依赖计算器计算。注重分层次,有目的、有重点的训练,切忌题海战术无重点的重复练习。只要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并加以练习,就会提高计算技能。(四)培养良好运算习惯,提高计算水平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有一部分原因是与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关。在计算时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的计算习惯:1、养成“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认真计算习惯。一看:即做题前,先完整地看题,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二想:即在看清题目的基础上,弄清算式的特点与各运算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确定运算步骤。三算:即在确定运算步骤和方法后,认真地进行计算。2、善于打草稿的习惯。很多学生在计算时不愿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算式,算是打草稿了;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计算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找出专门的草稿纸,认认真真地打好草稿,便于计算结束后查看中间计算过程和检验。3、认真检查的习惯。一道题初步计算完了,不能算计算完全结束了,学生在计算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比如,检查算法是否合理,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数据运算符号是否抄错,负号是否漏抄等。有的还可以进行检验和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如分式方程要求通过验根来检查结果是否是原方程的解,应用题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取舍。教学实践表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中学数学学习阶段又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它的成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所以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最后加上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提高。

运算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必备能力,它与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诸多因素相互渗透、...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了解可以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论文

一、要搞好自主学习需调动好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可能是从书本里、从网络中、从媒体里积累起来的。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从课堂教学中得来的。这种积累也许并不轻松,需要的是汗水,是毅力,是虔诚之心,是有了理想而为之实现不懈奋斗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探索。这些已有的知识是学习下一步知识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知识有可能出现断层,前边的知识和后边的知识建立不起联系。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下一步知识的时候才能顺畅。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此知识与彼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于什么是内涵,什么是外延本身不一定非让学生明白,只是引导学生理解我们所说的概念的内涵就是事物的本质,也就是回答的是是什么,而外延就是此事物都包含什么。例如,“人”是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就是“人”这个概念的内涵,而男人、女人、大人、小孩等都外延),以此形成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自己提出解决的对策与方案,需要学生认真思索哪种方案,哪种解决办法更能说明问题。有了这样的过程,有了自主学习后的收获,学生可能对自主学习更加接受和认可,对用依靠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充满期待,同时自信心也会大增。二、要搞好自主学习需有效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经验经验是经历事情后经过梳理和总结获得的知识,这种知识区别于前边提到的知识,前边提到的知识是从课堂上、书本里或网络中得来的,而经验则是通过自己亲自做某件事情而获得的有益的东西,与教训相对(教训是通过做事情得到的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很多时候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去做,那么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对事情有个初步的判断,分析这件事情相关的人(也可能是老师,也可能是学生,还可能是家长,亦或是其他什么人)的基本素质,大致判断事情的走势。可能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对其进行质疑,并思考假如自己做这样的事情应该怎样处理,对事情的发展进行必要的预测。学生通过接触人或事从中获得经验。这也是培养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经常接触一些事情,经常亲自解决一些事情总会积累一些经验,作为教师一定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好这些经验,使这一有效获取知识的过程顺利进行。三、要搞好自主学习需引导学生把控好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思考是学生对源于对象的各种信息的判断和推理。在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相同事物的联想,相关事物的联想,相似事物的联想等。没有联想,判断和推理,尤其是推理的过程难以进行。当然,联想本身不能是漫无边际的胡乱联想,比方说,可以联想到已经学过的知识,或已经取得的经验,这是相关事物的联想。这种联想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难免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定理、公式等,这些东西对于新知识来说就是相关联的事物,或叫相关事物,这些事物在脑海中调动起来了,新知识的结构才会完整,知识链才能顺畅,不会出现知识断条或冗赘现象。知识断条建立不起知识间的联系,新的知识结构形成不了,也就形成不了新知识,而知识冗赘,又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因此,我们认为知识断条或冗赘都是不可取的。思考是学生创造的重要载体,我们之所以这么认为,其主要原因就是思考时使用的重要手段就是联想。要想把控好思考的过程,必须运用好联想这个有力的武器。搞好联想了,也就意味着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思考过程抓住了根本。四、要搞好自主学习需提醒学生牢牢抓住灵感提醒学生牢牢抓住自主学习时的灵感,让这种突然而来的东西为自己所用。灵感是不确定的,不一定在什么时间出现,会让人感觉很突然,让人不知所措。既然如此,作为老师,一是应当事先在这方面对学生有所提醒,让学生抓住灵感,别让灵感瞬间消失。二是提醒学生一旦灵感出现,马上摆布好前后知识间的关系,立即锁紧知识结构,并通过复习等办法让新知识牢牢地印在脑海之中,使之成为下一步学习的基础。五、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的老师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提及不是说课堂这个空间如何大,而是强调在课堂上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存在着变数,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就无法看到哪位同学自主学习的态度,而作为老师不去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态度进行分析,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去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老师还要观察的是学生如何对问题进行探索的,这个过程老师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了解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才能及时开展有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成败。老师还要注意把握学生对问题的质疑精神,没有质疑,就保证不了自主学习的质量。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质疑,一是表明学生对问题是否做到了如指掌,是否已经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二是表明学生是否把心思全部放在了自主学习上,或者说是否走神了。六、结束语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上,要搞好自主学习需调动好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需有效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经验;需引导学生把控好自己的思考过程;需提醒学生牢牢抓住灵感;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论文范文参考

数学论文范文参考,说到论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接触过一些论文,很多时候论文的撰写是不容易的,写一份论文要参考很多的文献,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数学论文范文参考。

论文题目: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充满教育契机的、富有挑战性的新气象,在注重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下,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重点,这要求教师具有教学的智慧,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之下,才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创意想象和创造性、探究性思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知识性的体验,创设出最佳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视角由原来的“要我学习”转为了“学会学习”,教师在对小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展现出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数学课堂在学生的主体行为下显露出智慧的光芒,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方式和策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发挥出小学生自主探索和自由发现的天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及反思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呈现出对新异、生动的事物有强烈好奇的兴趣,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尚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反思。

(一)情境教学中过多地引入情境,丧失了教学目标

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引入时,过多地运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突发奇想,要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堂导入情境,学生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展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却忘记了教师是在上数学课。又如: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数学计算中,教师想用“春游”作为情境导入数学课堂,可是在运用情境时过多地介绍了风景,使学生沉溺于风景的想象中而偏离了数学课堂的传授目标,缺失了数学教学目的。

(二)成人化的想象对小学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时,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进行设想,忽视了童趣和纯真的眼睛,简单的情境创设平淡无奇,缺乏挑战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用“一个星期有几天”来进行问题式的课堂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新奇,对乘法口诀也缺乏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味”的弱化和缺失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却没有及时地将情境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弱化了数学学科所应有的“数学味”,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降低。如:在《统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记录,可是学生们却停留在小组成员间体重的比较讨论等内容,而没有真正进入到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之中来。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为前提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并创造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内化,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质量

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方式,是小学生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转化为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将之内化为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主动性。

(二)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用他们自发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为后续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多数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好奇,也拥有自主发现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自主发现的能力挖掘越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容易产生知识性的迁移。

三、自主性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宗旨,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自主参与的环境下,实现多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方法。

(一)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合适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导入,是进行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用宽松、愉悦、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其具体方法如下。

1、以生活为教学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生活是无痕的,生活对学生的体验是最深刻的体验,而“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又是紧密相联和息息相关的,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感知到数学的价值,可以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数学情境的生活度越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越容易被激活,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越深。例如: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进行人民币的购买情境,把不同的物品贴上不同的价格标签,再由分组的学生进行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币的购买情境,使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字的变换。[1]

2、 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游戏环节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数学教学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使小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探索的成功体验。如:在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中,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数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邮递员送信”游戏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作“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它犹如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小学生都酷爱故事,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创意的思维想象,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10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数字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可以引入故事进行形象的学习:在0~9的数字王国里,数字9发现自己是最大的,于是就很神气和骄傲,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是小不点儿,都比我小,所以你们都要听我的。”其他的数字为了消灭它的嚣张气焰,商量好让数字1和0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数字9看到后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学生们在教师故事的讲述中,也展开了对数字的思维和想象,认识到了10以内数字的基数、序数意义,进行自主性的认知学习。[2]

作为工科类大学公共课的一种,高等数学在学生思维训练上的培养、训练数学思维等上发挥着重要的做用。进入新世纪后素质教育思想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如果还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以现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和理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高数老师以课后实验着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使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一、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 一) 教学观念陈旧化

就当前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而言,高数老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过于重视,一切以课本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作为一门充满活力并让人感到新奇的学科,由于教育观念和思想的落后,课堂教学之中没有穿插应用实例,在工作的时候学生不知道怎样把问题解决,工作效率无法进一步提升,不仅如此,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让学生渐渐的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 二) 教学方法传统化

教学方法的优秀与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高数老师在授课的时候都是以课本的顺次进行,也就意味着老师“由定义到定理”、“由习题到练习”,这种默守陈规的教学方式无法为学生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独自学习、思考的能力进一步下降。这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和谐课堂氛围营造以及使用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学习。

二、建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对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数学建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国内出现很多以数学建模为主体的赛事活动以及教研活动,其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还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品质,培养踏实的工作精神,在协调学生学习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等上有突出的作用。虽然国内高等院校大都开设了数学建模选修课或者培训班,但是由于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较大,所以课程无法普及为大众化的教育。如今,高等院校都在积极的寻找一种载体,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力,让学生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最好的载体则是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作为工科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由于其必修课的性质,把数学建模引入高等数学课堂中具有较广的影响力。把数学建模思想渗入高等数学教学中,不仅能让数学知识的本来面貌得以还原,更让学生在日常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在简化、抽象、翻译部分现实世界信息的过程中使用数学的语言以及工具,把内在的联系使用图形、表格等方式表现出来,以便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实际的学习数学建模之后,需要检验现实的信息,确定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通过这一过程中的锻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主动地、客观的辩证的运用数学方法,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将建模思想应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 一) 在公式中使用建模思想

在高数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是公式,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为了让教师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对计算的技巧进一步提升之余,还要和建模思想结合在一起,让解题难度更容易,还让课堂氛围更活跃。为了让学生对公式中使用建模思想理解的更透彻,老师还应该结合实例开展教学。

( 二) 讲解习题的时候使用数学模型的方式

课本例题使用建模思想进行解决,老师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很好的讲述使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怎样使用数学建模。完成每章学习的内容之后,充分的利用时间为学生解疑答惑,以学生所学的专业情况和学生水平的高低选择合适的例题,完成建模、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 三)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一般而言,在竞赛中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竞争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充分的利用资源并广泛的宣传,让学生积极的参加竞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让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在竞争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今后也会努力学习,改正错误,提升自身的能力。

四、结束语

高等数学主要对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在高等数学中应用建模思想,促使学生对高数知识更充分的理解,学习的难度进一步降低,提升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当前,在高等教学过程中引入建模思想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高校高等数学老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的同时也需要学生很好的配合,以便于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凤艳,杨永艳. 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 ( 02) : 119 -120.

〔2〕 李薇.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实践与改革,2012 ( 04) : 177 -178,189.

〔3〕 杨四香. 浅析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 30) : 89,95.

〔4〕 刘合财.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J〕. 贵阳学院学报,2013 ( 03) : 63 -65.

浅谈高中数学文化的传播途径

一、结合数学史,举办文化讲座

数学史教育对于了解数学这一门学科起着重要作用、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因为数学的发展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会面临危机;数学史也是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危机的斗争记录,讲座中介绍重要的数学思想,优秀的数学成果,相关人事,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中每一步艰辛的历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懈努力的意志和正直诚实的品质、比如,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向学生介绍“数学历史上三次危机”、“百牛定理”的来历、“哥德巴赫猜想与进展”、“数学悖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杨辉三角及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概率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史等;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大奖、数学界的名题,如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华罗庚数学奖、波利亚数学奖、高斯数学奖等,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将激励学生个人的发展愿望、此外,介绍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无理数的产生引起的争论及代价、无穷小量是零非零的争论、康托尔集合论的论争等等,启发学生体会到,坚持学术争论有利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二、结合教学内容,穿插数学故事

数学故事引人入胜,能激起学生的某种情感、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与数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故事,在讲到相关内容时,穿插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不失时机地通过数学家的故事来启迪学生、激励学生,对学生进行人文价值教育;在新课引入中,可以从概念、定理、公式的发展和完善过程,数学名人趣闻轶事,概念的起源,定理的发现,历史上数学进展中的曲折历程,以及提供一些历史的、现实的真实“问题”引入新课,一个精彩的引入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思维能力和思考弹性,使数学成为一门不再是枯燥呆板,而是生动有趣的学科、例如在讲欧拉公式时,介绍欧拉传奇的一生,欧拉解决该问题时的奇思妙想,特别是其双目失明后的贡献,用数学大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讲解析几何时介绍“笛卡尔和费马”两位数学家在创立这门学科过程中的主要贡献,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解析几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数学家的成长经历,感受数学名人的执着信念,汲取宝贵的数学精神;在讲到相关内容时,介绍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杨乐、陈省身、丘成桐等中国近现代数学家的奋斗历程和数学成就,让学生在感受数学家艰辛劳动的同时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三、结合生活实际,例解数学问题

作为工具学科的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师必须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要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某个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才能使数学知识的运用得到升华,帮助学生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活动中可以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创设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列举其在贷款购房中的应用;从“条形码”、“指纹”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深入浅出地解释抽象的映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映射,钥匙对应锁、学号对应学生等;在讲概率时,列举其在彩票方面的应用等;在讲“指数函数”时让学生了解考古学家是怎样利用合金的比例来测量青铜器的年代;在讲“双曲线方程”时,可结合工业生产中的双曲线型冷却塔、北京市修建的双曲线型通道和法国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让学生体验双曲线方程的应用价值;另外,分期付款问题、数学成绩与近视眼镜片度数的关系、银行存款与购买保险哪个收益更高、住房按揭、股市走势图、价格分析表等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四、结合其他学科,共享文化精华

科技发展迎来了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尤其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数学教师要注重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寻找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实现数学领域向非数学领域的迁移,最大限度地达到文化共享、可以通过以人物为线索、以数学题材为线索、以史料书籍为线索、以数学符号为线索、以现实生活为线索等多种途径挖掘数学文化资源;可以将封闭的教材内容开放化,把封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分解成若干“小板块”,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索,将书本知识拓宽到书外,与其他文化知识融为一体、实践证明,当老师讲些“活数学”或者把数学与哲学、美学、经济以及其他文化艺术相联系时,学生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例如,讲“统计”时,可结合遗传学和法庭依据DNA、指纹印或性格分析等;讲解三角函数内容时,可以介绍三角学的起源与发展,说明对航海、历法推算以及天文观测等实践活动的作用;讲反证法时,向学生详细讲述伽利略是如何更正延续了18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运动的错误断言;在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时,可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联系;在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联系;讲三视图的概念时,可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联系;在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时,可与成语相联系(“守株待兔、滴水成冰、飞来横祸”是随机事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黑白分明、瓮中捉鳖”是必然事件,“水中捞月、海枯石烂、画饼充饥”是不可能事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

五、结合课外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数学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单靠课堂时间进行数学文化教学是不足够的,课外活动也要凸显数学文化、要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利用网络、报刊等各种渠道了解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以某种形式拓展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可以通过举办数学文化知识竞赛,推荐与数学相关的有价值的作品,供学生课外阅读,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再通过撰写读后感、数学作文并组织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使数学文化的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书籍类有美国数学家西奥妮帕帕斯写的《数学的奇妙》,陈诗谷、葛孟曾著的《数学大师启示录》,李心灿等著的《当代数学精英(菲尔兹奖得主及其建树与见解)》,张景中院士著的《数学家的眼光》《新概念几何》《漫话数学》《数学与哲学》等这些作品通俗易懂,都是传播数学文化,教学展现数学魅力的好书、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就某块内容或专题提供一些参考文献或选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课外读物、因特网查找古今中外数学家的事迹,了解他们的成才过程、对数学的贡献及他们严谨治学、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然后将收集到的故事编印后分发给学生交流,体会数学文化、例如就“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这一专题,由“直观———验证———猜想———证明———应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追随着大数学家欧拉的足迹进行探索研究,不仅能掌握关于多面体的欧拉公式的来龙去脉,了解欧拉传奇的一生,还可以体会发现的艰辛,学习治学的态度,掌握研究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增长了数学文化知识,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让数学充满智慧与生命、

六、结合教学评价,纳入数学考试

虽然高中数学教材已经进一步改进,更大程度上体现数学文化内容,实验教材在每一章节或模块的始尾都有数学文化方面的介绍,但还都是阅读材料,教师认为学生能看明白,而学生认为考试不考,在教学中,往往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师生对此部分内容都未给予足够重视、平时注重的是对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呈现重数学知识,轻文化素养;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要让师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应该以评价的方式促进高中数学文化的教学,可以把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根植于高考的试题之中,常规的考试中适当涉及常识性的数学文化内容、这样,高中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就会自觉地将数学文化的内容尽可能与高中各模块的内容相结合,逐步地、系统地进行数学文化的传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递,还要重视数学文化内涵的传播,要树立数学文化观: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两个功能即科学技术教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不同,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形式应更为多样化和灵活化,这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其次,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数学文化氛围;再次,提升数学文化品位,在整合资源和优化课堂与活动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善于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合适而巧妙地渗透和传播数学文化,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熏陶,让学生不但是一个科学人,还是一个文化人,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是老师,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对于如何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总结了一点自己的经验,与朋友共同分享: 一、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好时间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我以前也曾经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后来我在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二 、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这东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谈起过。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是十分着急的,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