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幼儿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1:23:35

幼儿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研究论文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幼儿园给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在给幼儿生活、行为等方面打好良好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认为幼儿的习惯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由身边的抚养人在生活的言传身教,然后到幼儿园就是由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 幼儿园中,一个班级的纪律和常规可以看出这个班级教育怎样?幼儿园的班级常规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幼儿的成长,没有建立好常规教育的班级无法让幼儿好好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一个班级常规教育好。就能给幼儿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逐步进步,好的常规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他们的每日常规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突破。为了给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让他们愉快的生活。家长应积极配合如何教育幼儿的工作。家长要在思想上就要认识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来说有着多么大的意义,从而使家长努力配合教师的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分析 (一) 常规教育的作用 1. 什么是“规矩”? 什么是“规矩”?在字典里面解释这一词语就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在幼儿园里也是需要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幼儿园常规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来定位的。 2. 幼儿园常规的作用? 幼儿园常规作用就是幼儿们的一日生活中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们要让幼儿非常清楚的明白他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把幼儿培养成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自主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没必要的困扰。幼儿园常规的作用就是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变得丰富、规律、多姿多彩,教师要积极调动幼儿在生活中的自主性的积极性。 3.常规教育的内容 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它包括入园、盥洗、饮水、入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阶段会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误区 1.强调有序性,忽视了自主性 常常说到幼儿园常规教育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常规教育就是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偶尔会让幼儿参与讨论。其实教师完全控制着讨论的最终结果,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幼儿的思想,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行为失去了引导作用。教师都努力强调幼儿的有序性都没有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特点。 2.强调共性,忽视差异性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在上课的主要问题还是课堂纪律,教师上课时的说课内容过于活泼,幼儿也会克制不住自己跟着混乱起来,这时教师该如何是好呢?掌握不了课堂纪律就草草收场?作为教师你缺乏课堂纪律的 经验 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常规教育当作一种活动活动而开展,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不是一味的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想法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过分强调幼儿学习的有序性,忽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中幼儿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教育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 常规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 1.常规教育的限制性 幼儿教师和保育老师的任务都是一样重,压力也很大。但是幼儿教师他们面临的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容易对孩子强压的进行说教、情绪行为控制、命令等语言指令已经让幼儿的思想方面限制。他们没有考虑过幼儿的感受,没有站在幼儿角度想问题,让幼儿处于被动状态,幼儿收到的都是“命令”。幼儿按照老师要求做事,训练幼儿各种常规训练。幼儿心里老师就是“皇帝”,说出来的就是“圣旨”,不管对与错都必须服从。幼儿的思维得到限制,剥夺他们想象自由。 2.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常规教育应该实施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环节,让幼儿能更好的融入。可是,有的教师不会把握在一日活动中的环节,那么他们大多都是把常规教育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明白,然后就是每天不断的提醒,督促。最后幼儿违反了常规就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幼儿。对于幼儿来说这样教育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他们觉得这些都是老师强调他们去遵守的秩序,他们心里就会产生“规矩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遵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常规落实到幼儿的心理。 (三) 如何进行常规教育 ①小班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呢?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的环境、生活不熟悉,不习惯按相对一致的要求去行动。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习惯。若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认为进行小班常规教育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 一.建立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 小班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刚形成,第一反抗期的来临,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协调,这样就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动时,如果先让幼儿分批洗手后,然后坐回椅子,再组织幼儿分批去喝水,我以为这样的常规就限制了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差,让他们等待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常规的混乱,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可以让幼儿洗完手后自由去喝水,然后给幼儿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下一个环节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紧的常规比较适合小班幼儿。 又如我们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带过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这个椅子经常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以洗手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范讲解,由于小班孩子头脑中没有表象,这种方法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让幼儿看见水龙头,肥皂,毛巾,再亲眼看到老师的具体示范,这样使幼儿看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以及达到这个标准所使用的方法后,便于幼儿的掌握。 我们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理,教师适当的帮助是必须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儿将衣服塞在裤子里,由于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将前面几件衣服塞好,而身后的衣服很难整理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所以,在常规教育时,不能考虑到方便老师,而是要从幼儿需求出发,怎样做有利于幼儿,就采取怎么的做法。 三、在活动中建立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及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会厌倦,于是,我们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鸟小鸟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戏,来建立体育活动中站位的常规。在活动中建立常规是由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的方式,才能建立稳固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例如在培养洗手常规时,我们除了交给幼儿正确地洗手方法外,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洗手的程序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这样他们很快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在活动中建立常规,还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要素: 1、 内容少,分解细: 再以洗手为例,以前我们在教幼儿洗手时,总是教师完整的示范并讲解一下洗手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幼儿操作,但孩子们很难达到要求,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两只小手冲湿了,怎么样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么样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们不能粗线条的教,而必须细化某一个环节。比如,一般幼儿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于是我在指导幼儿擦肥皂时,对幼儿说:“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里擦一擦),然后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后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两面),这样,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这样,在十分具体的边讲边做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领。同时,由于幼儿记忆的特点,中班幼儿可以同时提两个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同时提出三个要求,而小班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只能有一个要求,即一个重点,因此,在对小班幼儿提常规要求时,切记一次提一个要求,同时要把这样要求讲细讲透。 2、 考虑仔细、周全: 教师考虑的周到,教的仔细,就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时,既要考虑桌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方便幼儿的进出,又要考虑幼儿进餐时情绪,将食欲好进餐快的幼儿于食欲差进餐慢的幼儿坐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以快带慢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是随意摆放桌子,根本不考虑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势必会造成孩子之间的许多矛盾,出现冲撞、将椅子举起来或顶在头顶等现象,这样就破坏了安静吃点心的常规,同样也破坏了搬椅子的常规。因此,在安排教育设施时,每个教育环节都要适合幼儿,以免使幼儿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语言要慢、轻、短。 在常规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立足于小班的特点,细化稳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规,才能使幼儿常规活动不乱,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②中班 一.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一个班上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活常规,这个班将会是乱哄哄的,同时在这个小细节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每当幼儿过了一个假期后,回到集体生活就会表现:做事不认真、不踏实;老师提要求要么没听见;要么是听见做不道;导致老师不断地提醒着,分散老师注意力来维持班上纪律,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正常活动。为此开学第一周我班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培养。首先,三位老师要求上、下午保持一致;其次老师提要求明确、简洁,帮助幼儿记住和落实;第三加强老师和值日生检查力度;请每天值日生协助老师管理、检查。如:每天都会有值日生选择不同值日,每位值日小朋友都有自己任务;闻手香检查小朋友洗手是否用香皂;擦手摘毛巾检查小朋友是否把小手擦干净并收放到相应位置准备消毒;每天小朋友也都有自己任务:来园前放值日生或劳动图片,提示自己晚间所从事的劳动;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收放好习惯, 3月4日经三位老师共同商讨后,请幼儿在晚间劳动后自觉地把劳动图片收好,这无形之中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看似简单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血帮助幼儿建立,只有家园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比如:为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每天幼儿穿、脱衣服和叠被子等环节用数数方法鼓励做事快幼儿,同时认真观察全班做事情况,并提出相应要求,如:安静做事,不要因说话影响自己做事速度,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幼儿做事速度明显加快了,他们也逐渐发现做事快了,会有更多时间玩。个别做事“慢”(边说边做)幼儿,发现老师每天都在关注他(她)们,也能很快完成自己事情,加入到后面游戏中来。所以每位幼儿都是非常有潜力,只要我们给他们锻炼机会,并学会用鼓励话语激励他们,相信进步更快。 (二)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比如:利用餐前、午睡前等环节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向身边榜样学习。讨论:这位小朋友遇到问题怎么做的?怎么解决问题?3月4日星期五是我班评选“小小气象员”的日子,卢树柏推荐:孙准小朋友,理由是他帮助我把写的名字放在柜子里,(卢树柏柜子高,自己放不了请哥哥帮忙)到大二班住宿帮拿拖鞋、脱鞋、拿牙刷,帮助我弄不哭(什么意思) 孙缘缘说:哄他。孙准和杨添淇用自己行动帮助身边小弟弟,他们的行为很让老师感动,老师会以此来引导全班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学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比如:每天晚间劳动,幼儿都会非常自觉参与到劳动中,闫一冉很认真地把第一层鞋柜里鞋一双双摆出来后擦柜子,然后第二层第三层,最后她还把全班鞋按男孩和女孩分类码放到鞋柜里,最可贵的是动画片都开演了,别的小朋友把手中劳动布放到盆里马上跑来,只有她直到把自己事做完她才过来。对于这样幼儿我们引导全班幼儿要学会欣赏别人身上闪光点,使班上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以此为榜样用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四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老师对孩子提出的常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让孩子执行的水平上,教师应该用语言和行动具体地向幼儿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同时常规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耐心,贵在坚持。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游戏激发,行为巩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在游戏中巩固幼儿的常规行为。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睡午觉时脱下的鞋子总是随意乱放。起床后经常会穿错鞋或找不到鞋子,经常会把我们弄得手忙脚乱,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有时还得趴在地上帮孩子找鞋,费时又费力。所以养成午睡的常规很重要。于是我就尝试着用孩子能乐意接受的游戏口吻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放好鞋子的方法。有一天午睡前,我用游戏的口吻地对孩子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两只鞋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喜欢在一起说悄悄话,如果我们睡觉时,把它们东一只,西一只分开乱放,它们就找不到好朋友了,心里会非常难过。所以我们午睡的时候脱下鞋子,一定要把两只鞋子靠拢摆整齐,让两个鞋子朋友永远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我一边说,一边把正确的方法示范给孩子看。果然,孩子们上床午睡时,都非常认真地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一起,有的孩子还拉着我去看,指着自己放整齐的鞋子说:“老师,你看,我把两个好朋友放在一起了。”就这样,孩子开始饶有兴趣地学习摆放鞋子的常规,通过每天地坚持和经常地提醒,这一常规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2、故事引导,儿歌记忆。充分发挥故事、儿歌的引导作用,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事例,启发幼儿向故事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这一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四、重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而且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 爱好 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 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现《纲要》的有关要求。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在指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还必须看到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除了受家庭或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外,还有受到体质的好坏、智力发展状况、精神状况和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区别对待。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榜样激励是指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典范,激励幼儿去模仿。为幼儿提供的榜样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榜样主要是指成人和同伴,间接的榜样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有人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要让孩子怎样做,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很大的,她们常常在家里、或游戏情景中模仿老师。做为老师我们更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做孩子们的榜样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千万不可不拘小节。老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时时注意自己举止言行的规范,才能留下正确的教育影响。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积极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的被动遵守规则行为变为自觉自愿行为,当孩子们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们有了自己制定规则的想法。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如: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王晓婷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家长在了解了我们的常规工作后,很乐意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区角材料,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又节省了我们的财力。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论文 4. 有关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儿歌    游戏    一日活动   家园共育

正文

目前,大部分每个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受着两代甚至三代人的恩宠,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任何事都有人为他们包办代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从而导致孩子失去很多自己做事的机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以前家长地包办代替,养成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没有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因此我们先从精神和心理上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结合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良好途径,我们还将枯燥的自理活动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来提高幼儿的兴趣。

根据我国《幼儿园指导纲要》的要求,对于幼儿,我们不能只是将其看成是一个“被保护的人”,要不断地指导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如今《指南》一再的强调“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可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利用儿歌,使幼儿愿意自己动手来做事

小班幼儿年龄小,各种能力本来就弱,再加上在家里事事都有别人为他们包办代替,失去了许多做事的机会,小朋友们也养成了习惯,根本不愿意动手做事情。每当上完厕所的时候,许多小朋友们就会喊:“老师、老师,帮我提裤子”。特别是午睡后起床的时候,更是喊声一片,“老师、老师帮我穿衣服。”“老师、老师帮我穿鞋子”……有的小朋友本来是还可以动手的,听见别的小朋友再叫,也不愿意动手了,就坐在床上等老师来帮他。可是小班的幼儿特别喜欢边读边做事,因此我们利用了这一特征,为了让幼儿愿意自己动手做事,我们就编了一些好听的儿歌,上完厕所后,就教幼儿念“毛衣卷起来,秋衣塞进裤子里,前面塞一塞,后面塞一塞,左面塞一塞,右面塞一塞,小裤子提一提,毛衣放下来.”幼儿边念儿歌边自己动手提裤子,一周下来,幼儿基本上都会提裤子了。比如穿衣时,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啰!”将衣服甩在身后,搭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我们让幼儿在提裤子、洗手、进餐、脱衣服、穿衣服、穿鞋子时都非常开心的念着儿歌,通过一个月的练习,大部分幼儿都非常乐意自己动手做事了,还学会了许多的本领。

二、利用各种游戏,让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就设计各种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在区角活动中我们设计了“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再给动物喂食使不仅锻炼了小肌肉的发展,还学会了使用勺子的方法,还设计了“芭比时装秀”,让幼儿在给芭比娃娃换衣服时,学会了穿衣服、扣扣子的方法。当发现很多孩子不能区分鞋子的左右时,我们进行了“给鞋宝宝找朋友”这一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如何区分鞋子的左右。在亲子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亲子游戏“我为爸爸妈妈系围巾”,幼儿和父母一起边玩边学会了系围巾的方法。总之,我们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三、利用一日活动,让幼儿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比如来园自己摆放自带物品、上午喝牛奶自己插吸管、有鼻涕了自己去拿面巾纸擦干净、中午吃饭是自己动手吃完饭和菜……所有的环节和活动在这种“家”的情景中展开,以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参与、动手实践,从而多维立体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四、家园共育,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老师与家长加强日常联系,达成一致目标,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设自己动手的条件,让孩子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传授给家长们一些教学技巧。在家园联系栏里,我们定期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指导要点,还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如“怎么教幼儿自己穿脱衣”等。我们还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栏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家长明确了活动意义,在家里不仅督促幼儿,还教会幼儿一些掌握技能的窍门,并时常和教师商讨教育的方法,谈一谈自己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会生活自理是幼儿的必须要掌握的,在生活自理的过程中幼儿也会得到许多快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该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

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2-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包括自己上厕所。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万婴育儿跟踪、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5、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课题研究论文

摘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儿歌    游戏    一日活动   家园共育

正文

目前,大部分每个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受着两代甚至三代人的恩宠,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任何事都有人为他们包办代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从而导致孩子失去很多自己做事的机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以前家长地包办代替,养成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没有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因此我们先从精神和心理上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结合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良好途径,我们还将枯燥的自理活动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来提高幼儿的兴趣。

根据我国《幼儿园指导纲要》的要求,对于幼儿,我们不能只是将其看成是一个“被保护的人”,要不断地指导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如今《指南》一再的强调“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可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利用儿歌,使幼儿愿意自己动手来做事

小班幼儿年龄小,各种能力本来就弱,再加上在家里事事都有别人为他们包办代替,失去了许多做事的机会,小朋友们也养成了习惯,根本不愿意动手做事情。每当上完厕所的时候,许多小朋友们就会喊:“老师、老师,帮我提裤子”。特别是午睡后起床的时候,更是喊声一片,“老师、老师帮我穿衣服。”“老师、老师帮我穿鞋子”……有的小朋友本来是还可以动手的,听见别的小朋友再叫,也不愿意动手了,就坐在床上等老师来帮他。可是小班的幼儿特别喜欢边读边做事,因此我们利用了这一特征,为了让幼儿愿意自己动手做事,我们就编了一些好听的儿歌,上完厕所后,就教幼儿念“毛衣卷起来,秋衣塞进裤子里,前面塞一塞,后面塞一塞,左面塞一塞,右面塞一塞,小裤子提一提,毛衣放下来.”幼儿边念儿歌边自己动手提裤子,一周下来,幼儿基本上都会提裤子了。比如穿衣时,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啰!”将衣服甩在身后,搭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我们让幼儿在提裤子、洗手、进餐、脱衣服、穿衣服、穿鞋子时都非常开心的念着儿歌,通过一个月的练习,大部分幼儿都非常乐意自己动手做事了,还学会了许多的本领。

二、利用各种游戏,让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就设计各种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在区角活动中我们设计了“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再给动物喂食使不仅锻炼了小肌肉的发展,还学会了使用勺子的方法,还设计了“芭比时装秀”,让幼儿在给芭比娃娃换衣服时,学会了穿衣服、扣扣子的方法。当发现很多孩子不能区分鞋子的左右时,我们进行了“给鞋宝宝找朋友”这一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如何区分鞋子的左右。在亲子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亲子游戏“我为爸爸妈妈系围巾”,幼儿和父母一起边玩边学会了系围巾的方法。总之,我们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三、利用一日活动,让幼儿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比如来园自己摆放自带物品、上午喝牛奶自己插吸管、有鼻涕了自己去拿面巾纸擦干净、中午吃饭是自己动手吃完饭和菜……所有的环节和活动在这种“家”的情景中展开,以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参与、动手实践,从而多维立体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四、家园共育,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老师与家长加强日常联系,达成一致目标,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设自己动手的条件,让孩子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传授给家长们一些教学技巧。在家园联系栏里,我们定期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指导要点,还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如“怎么教幼儿自己穿脱衣”等。我们还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栏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家长明确了活动意义,在家里不仅督促幼儿,还教会幼儿一些掌握技能的窍门,并时常和教师商讨教育的方法,谈一谈自己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会生活自理是幼儿的必须要掌握的,在生活自理的过程中幼儿也会得到许多快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该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发现,现在的大部分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

摘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儿歌    游戏    一日活动   家园共育

正文

目前,大部分每个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受着两代甚至三代人的恩宠,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任何事都有人为他们包办代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从而导致孩子失去很多自己做事的机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以前家长地包办代替,养成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没有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因此我们先从精神和心理上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结合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良好途径,我们还将枯燥的自理活动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来提高幼儿的兴趣。

根据我国《幼儿园指导纲要》的要求,对于幼儿,我们不能只是将其看成是一个“被保护的人”,要不断地指导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如今《指南》一再的强调“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可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利用儿歌,使幼儿愿意自己动手来做事

小班幼儿年龄小,各种能力本来就弱,再加上在家里事事都有别人为他们包办代替,失去了许多做事的机会,小朋友们也养成了习惯,根本不愿意动手做事情。每当上完厕所的时候,许多小朋友们就会喊:“老师、老师,帮我提裤子”。特别是午睡后起床的时候,更是喊声一片,“老师、老师帮我穿衣服。”“老师、老师帮我穿鞋子”……有的小朋友本来是还可以动手的,听见别的小朋友再叫,也不愿意动手了,就坐在床上等老师来帮他。可是小班的幼儿特别喜欢边读边做事,因此我们利用了这一特征,为了让幼儿愿意自己动手做事,我们就编了一些好听的儿歌,上完厕所后,就教幼儿念“毛衣卷起来,秋衣塞进裤子里,前面塞一塞,后面塞一塞,左面塞一塞,右面塞一塞,小裤子提一提,毛衣放下来.”幼儿边念儿歌边自己动手提裤子,一周下来,幼儿基本上都会提裤子了。比如穿衣时,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啰!”将衣服甩在身后,搭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我们让幼儿在提裤子、洗手、进餐、脱衣服、穿衣服、穿鞋子时都非常开心的念着儿歌,通过一个月的练习,大部分幼儿都非常乐意自己动手做事了,还学会了许多的本领。

二、利用各种游戏,让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就设计各种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在区角活动中我们设计了“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再给动物喂食使不仅锻炼了小肌肉的发展,还学会了使用勺子的方法,还设计了“芭比时装秀”,让幼儿在给芭比娃娃换衣服时,学会了穿衣服、扣扣子的方法。当发现很多孩子不能区分鞋子的左右时,我们进行了“给鞋宝宝找朋友”这一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如何区分鞋子的左右。在亲子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亲子游戏“我为爸爸妈妈系围巾”,幼儿和父母一起边玩边学会了系围巾的方法。总之,我们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三、利用一日活动,让幼儿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比如来园自己摆放自带物品、上午喝牛奶自己插吸管、有鼻涕了自己去拿面巾纸擦干净、中午吃饭是自己动手吃完饭和菜……所有的环节和活动在这种“家”的情景中展开,以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参与、动手实践,从而多维立体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四、家园共育,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老师与家长加强日常联系,达成一致目标,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设自己动手的条件,让孩子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传授给家长们一些教学技巧。在家园联系栏里,我们定期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指导要点,还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如“怎么教幼儿自己穿脱衣”等。我们还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栏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家长明确了活动意义,在家里不仅督促幼儿,还教会幼儿一些掌握技能的窍门,并时常和教师商讨教育的方法,谈一谈自己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会生活自理是幼儿的必须要掌握的,在生活自理的过程中幼儿也会得到许多快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该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应该是从小就让他能够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当前小班幼儿中,幼儿自身的自理能力相对有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并且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不足,这是我们小班幼儿教育当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对幼儿自身的自理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这样能够给予幼儿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和环境,对他们的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就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分析和探讨了自理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一、 利用游戏化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对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活泼好动,对游戏有着很大的兴趣。结合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需求,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相应的应用。在实际游戏环境的创设上,我们应该对当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充分的研究,并结合幼儿自身品质发展的特点做好相应的调整和改进。通过完善游戏的内容,提升游戏的参与效果,让游戏本身的自理能力的教育作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在活动环境构建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增加一系列充满趣味性的内容和要素,提升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乐趣,这样整体自理能力的培养效果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帮助鞋子找伙伴”的游戏,让幼儿自行学会如何区分左右脚,并掌握自己穿鞋的一些技巧和方法。这种游戏的设计,可以让幼儿保持良好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状态,并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得到自理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结合幼儿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进行思考和分析,设计出新颖、有趣并且具有良好教育意义和效果的游戏活动,更好的提升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效果。二、 做好一日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在幼儿日常活动当中,我们需要有意识的为他们提供自己动手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能够对生活技能进行更好的掌握,并通过不断的锻炼来进行强化。教师应该结合幼儿一日活动的全过程,在每个环节上都为幼儿提供让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例如,在室内一些物品的摆放上,我们可以组织幼儿来进行自行完成。对一些洗手、擦脸等行为,也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完成。以一日活动为基础,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主实践和参与的机会,这样也可以更加立体化的实现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提升整体能力的培养成效。另外,幼儿园方面也应该在一日活动的设计方面,给予这些自理能力培养以一定的支持,适当增加一定的活动环节,更好的为幼儿自身自理能力的发展提供环境空间。三、培养幼儿自己动手的积极性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在他们日常成长环境当中,家里很多事都是家长来替他们完成的,他们不具备更多的自理机会,同时在长期这样的成长环境下,他们也不愿意自己动手。例如,有的幼儿在上完厕所之后,会主动要求教师帮助她提裤子。有的幼儿起床之后,会要求教师帮助他穿鞋等。这些都是幼儿他们自理能力不足的表现,针对于此,我们应该从培养幼儿自己动手积极性的角度来进行教育。例如,我们可以为幼儿编制一些儿歌来让他们边唱儿歌,边动手。例如,在幼儿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可以教幼儿“衣服卷起来,前塞一塞,后边塞一塞,左边塞一塞,右边塞一塞。”这样的儿歌十分有趣,并且十分生动,幼儿对这些儿歌很感兴趣,并且也能够很快的进行掌握。这样在幼儿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练习,从而让幼儿他们能够形成主动自己动手的意识和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身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育当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四、 幼儿教育的有效延伸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来说,单一的依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我们也需要对幼儿园教育进行适当的延伸,力争家长方面的配合,让家庭教育也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日常幼儿教育当中,幼儿园应该和家长进行及时充分的沟通,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流,并且在日常联系的过程中,不断的明确教育目标,对教学策略和手段进行调整和优化。幼儿园应该定期组织家长交流活动,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且给予幼儿自身在家庭环境当中自理能力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一定的条件。在家校交流上,我们也应该通过了解幼儿在家里的一些行为习惯等,在幼儿园教育当中来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在不断的沟通和交流当中,幼儿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整体化环境,并且幼儿园教育工作也能够得到家长方面更好的支持,这对我们整体幼儿教育工作开展成效的提升来说也是尤为关键的。五、 结束语总的来说,自理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小班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在实际幼儿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对教育工作的有效优化和改进。通过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给予幼儿一个自理能力的发展空间,给予他们充分的引导,促使幼儿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小班的孩子自理能力普遍较差,孩子没有掌握自理能力的方法和技巧,由于年龄偏小,小班都在三岁左右,在自理时都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父母不是教诲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到,导致孩子不会自理;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会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为了让幼儿尽快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我们小一班进行了“幼儿自立能力培养”的训练,在一系列活动中,严格遵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三岁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了,能够掌握各种大的动作和一些精细的动作,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要在此时抓紧培养。培养儿童生活自理的意义还不限于能力的形成,而在于自幼培养独立和不依赖成人的性格。小班的生活能力是独立用勺吃饭、用杯喝水、会漱口会洗手、会用水吞药片、会扣大扣子、会自己睡觉盖被、会大小便、会用卫生纸擦鼻涕„„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帮助下幼儿独立的做就可以渐渐学会,贵在放手让幼儿练习,开始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怕浪费时间,要有耐心,要让幼儿在独立做的过程中学会。家长们的包办代替只能养成幼儿的笨手笨脚,还要利用儿童好模仿的特点,鼓励儿童模仿大人的生活。除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外也可以利用游戏加以辅助练习,如扣扣子练习就可以让幼儿脱下自己的衣服或妈妈的衣服练习解扣、系扣,给娃娃穿衣服,用勺给娃娃喂饭等。在培养生活能力时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进餐时就要养成饭粒不撒得满桌满地,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讲故事的好习惯,又如睡觉前要小便,脱了衣服放在固定地方,不蒙头睡觉、手里不拿东西睡觉等好习惯。 二、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根据孩子的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高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三岁幼儿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吃饭、洗手、刷牙等。 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造必要的合理条件: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在低矮的柜内„„ 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幼儿洗脸的顺序: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际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2 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的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 三、教育孩子懂得劳动要创造财富 让孩子知道家里的一切东西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如电视机是用钱买的,钱是爸爸妈妈天天辛苦用劳动得来的;小朋友的新衣服、玩具、图书等都是劳动得来的;农民伯伯通过劳动种出粮食、蔬菜„„为了加深印象,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劳动创造财富这个道理,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劳动,利用废旧材料做一件有趣的玩具„„使孩子懂得每样物品都是劳动创造的,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四、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 小班幼儿自立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立的正确方法,应简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学习洗手,如果让小班幼儿独立去完成洗手这一基本动作,往往会看到孩子不仅没把手洗干净,反而把衣服给洗湿了,有的幼儿借此玩水,甚至连裤子鞋子也弄湿,有时也把同伴的衣服鞋子打湿,所以我们在教幼儿洗手的正确方法的时候,自己先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首先卷衣袖-开水龙头-淋湿手-擦肥皂-洗手心、手背、手指,用力搓一搓-开小水把肥皂泡冲干净-关水-擦手-挂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分批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并把洗手的过程自编了洗手儿歌“打开水龙头,卷起小袖口;浸湿小小手,擦上香香皂;搓搓手心,搓搓手背;十指交叉搓一搓,冲洗小小手;毛巾擦一擦,挂好小毛巾,亲亲小香手。”幼儿在念儿歌的过程中情绪愉快的完成了洗手动作,避免的幼儿因玩水弄湿衣裤的现象。每天的反复练习,饭前便后洗手,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了。刷牙:将牙刷浸湿-挤上牙膏-用口杯接水-漱一下口-先刷门牙,后刷两边,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到-接水漱口-把牙刷冲干净,刷头朝上放入口杯中。还可配合刷牙儿歌来提高小朋友的兴趣:“小朋友们讲卫生,早晚都来把牙刷,先刷门牙后两边,从上往下一二三,里里外外刷干净,接水漱口冲干净,刷头朝上放杯中,张开小嘴口气新。”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小朋友们轻松愉快的把牙刷完了,并按一定的顺序,每天早晚刷,习惯就成自然了。 五、通过教学活动,以语言指导行动,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 在学扣扣子时,幼儿两手不协调,不是扣不进洞眼就是上下对不齐。为此,我园小班开展了一系列生活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扣扣子比赛、叠衣比赛。首先老师定出活动目标,掌握扣扣子、叠衣的正确方法,然后老师做好活动准备,编一个故事或儿歌,每人准备一件带扣子的衣服,最后老师有表情完整的讲述故事或儿歌,一边讲一遍示范,并且穿插提问题,比一比谁的衣服扣得整齐且动作又快„„3 六、增设自理区巩固自理能力 准备一些幼儿游戏动手操作的材料,用布贴游戏练习扣扣子、瓶子盖拧开再盖上,自制小衣服练习折„„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必须在平时不断练习巩固,所以中小班若开设自理区,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技能大有好处。通过鼓励和表扬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孩子在劳动中,任何一点成功和进步成人都要给于赞许和鼓励,这是保持孩子学习劲头的必要条件,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在鼓励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正如古人所言:“数子十过,不如夸子一功”。经常的夸奖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比如幼儿自己扣上了扣子,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给于肯定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的情绪,提高自信心,成功的时候愈多,自信心愈强,劳动就愈容易成功,成人应特别注意和充分应用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多指点,多给其成功感,以增强自信心。 总之,老师和家长有责任和义务来研究探索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并且要组织多种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自我服务的技能,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为幼儿的生存搭建平台,同时在劳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生活活动中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园中每日重复进行的各种生活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好时机。保教人员应将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长期坚持下去,对幼儿应有一致性的要求,同时还应重视环境及幼儿个体的状况,灵活对待,不宜强求千篇一律。这样保教老师通过示范、帮助、要求与鼓励,让幼儿逐渐学会生活自理,逐渐自主,养成生活有序,生活自理,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于小学的必要准备

小班幼儿自护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儿歌    游戏    一日活动   家园共育

正文

目前,大部分每个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受着两代甚至三代人的恩宠,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任何事都有人为他们包办代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从而导致孩子失去很多自己做事的机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以前家长地包办代替,养成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没有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因此我们先从精神和心理上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结合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良好途径,我们还将枯燥的自理活动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来提高幼儿的兴趣。

根据我国《幼儿园指导纲要》的要求,对于幼儿,我们不能只是将其看成是一个“被保护的人”,要不断地指导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如今《指南》一再的强调“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可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利用儿歌,使幼儿愿意自己动手来做事

小班幼儿年龄小,各种能力本来就弱,再加上在家里事事都有别人为他们包办代替,失去了许多做事的机会,小朋友们也养成了习惯,根本不愿意动手做事情。每当上完厕所的时候,许多小朋友们就会喊:“老师、老师,帮我提裤子”。特别是午睡后起床的时候,更是喊声一片,“老师、老师帮我穿衣服。”“老师、老师帮我穿鞋子”……有的小朋友本来是还可以动手的,听见别的小朋友再叫,也不愿意动手了,就坐在床上等老师来帮他。可是小班的幼儿特别喜欢边读边做事,因此我们利用了这一特征,为了让幼儿愿意自己动手做事,我们就编了一些好听的儿歌,上完厕所后,就教幼儿念“毛衣卷起来,秋衣塞进裤子里,前面塞一塞,后面塞一塞,左面塞一塞,右面塞一塞,小裤子提一提,毛衣放下来.”幼儿边念儿歌边自己动手提裤子,一周下来,幼儿基本上都会提裤子了。比如穿衣时,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啰!”将衣服甩在身后,搭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我们让幼儿在提裤子、洗手、进餐、脱衣服、穿衣服、穿鞋子时都非常开心的念着儿歌,通过一个月的练习,大部分幼儿都非常乐意自己动手做事了,还学会了许多的本领。

二、利用各种游戏,让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就设计各种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在区角活动中我们设计了“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再给动物喂食使不仅锻炼了小肌肉的发展,还学会了使用勺子的方法,还设计了“芭比时装秀”,让幼儿在给芭比娃娃换衣服时,学会了穿衣服、扣扣子的方法。当发现很多孩子不能区分鞋子的左右时,我们进行了“给鞋宝宝找朋友”这一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如何区分鞋子的左右。在亲子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亲子游戏“我为爸爸妈妈系围巾”,幼儿和父母一起边玩边学会了系围巾的方法。总之,我们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三、利用一日活动,让幼儿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比如来园自己摆放自带物品、上午喝牛奶自己插吸管、有鼻涕了自己去拿面巾纸擦干净、中午吃饭是自己动手吃完饭和菜……所有的环节和活动在这种“家”的情景中展开,以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参与、动手实践,从而多维立体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四、家园共育,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老师与家长加强日常联系,达成一致目标,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设自己动手的条件,让孩子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传授给家长们一些教学技巧。在家园联系栏里,我们定期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指导要点,还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如“怎么教幼儿自己穿脱衣”等。我们还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栏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家长明确了活动意义,在家里不仅督促幼儿,还教会幼儿一些掌握技能的窍门,并时常和教师商讨教育的方法,谈一谈自己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会生活自理是幼儿的必须要掌握的,在生活自理的过程中幼儿也会得到许多快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该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的 安全 教育 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论文篇一 《幼儿教育纲要》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要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为了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要把安全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减少幼儿身心受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对孩子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尽我们的一切能力保护好幼儿的安全。 一、为幼儿创设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 无论在什么时候,安全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作的基本点,没有安全,其他什么都免谈。安全的生活环境是保证幼儿安全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首先要为幼儿创设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比如:有的孩子会将细小物放入嘴里的习惯,我们在选择孩子的操作材料时,都使用较大的物体,避免孩子将异物塞入耳鼻口内;在外出活动时,我都注意观察四周,认真检查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并站在比较关键之处,做好保护、随时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严格执行卫生安全消毒制度,确保幼儿安全,保证教室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干净,保证桌椅的安全、卫生,定期消毒玩具,保证寝室干净、通风,及时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把好幼儿服药关,药一定要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并写好幼儿姓名。坚持每天晨检,保证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入园,注意开水、餐点的温度,预防烫伤幼儿等等。 二、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中,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为一个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首先要有良好的秩序,良好秩序的形成来源于幼儿一日生活行为规范的培养,对于幼儿我们要严格要求,从一点一滴开始努力,让幼儿在有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安全,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如:小班的孩子,不懂得谦让,特别在出入门口时、接开水时,往往会你推我挤,教育幼儿自觉的排队洗手、喝水、小便;上下楼的安全排队靠右走;教育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懂得不能随便离开家长或集体;教育幼儿不将手放在门缝间、桌子间、椅子间、以免挤伤;户外活动玩大型玩具时,做到不推不挤,一个一个滑,让幼儿互相监督,保证幼儿安全;教育幼儿不能碰电插座,不可以带小刀,在手工课剪纸时候注意安全,知道怎样正确的使用剪刀;教育不把纸团、扣子、拉链等塞到耳、鼻、嘴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有关的 安全知识 ,让幼儿知道110、120、119紧急呼叫电话的号码和用途,遇到紧急情况,能呼叫求救,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 三、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技能,减少杀害事故的发生 要加强安全保护,并不是将幼儿关在身边,这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如果能使幼儿有一定的动作技能,提高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那一定能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户外活动机会,让孩子有充裕的时间来活动身体,提高运动能力。另外,每月进行安全演练活动,让幼儿在演练中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自救的 方法 。 四、家园密切配合,进一步深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 利用家长园地、家长会等,向家长宣传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家长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并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和探讨一些保护孩子身体的好方法,使安全教育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实施幼儿园和家庭的同步教育。 总之,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做到时刻高度警惕,把安全放在首位,眼睛不离开幼儿,孩子到哪,教师的眼睛就到哪。努力为幼儿创设安全的活动环境,并将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教育教学活动、游戏的各个环节中自然地进行,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幼儿懂得自我保护的简单知识和方法,才能真正保证幼儿的安全。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论文篇二 幼儿园的安全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证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但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有限,一些幼儿园只重视对幼儿的被动保护,取消可能有安全隐患的活动来保安全,为追求安全不惜降低教育要求与标准,为了安全限制幼儿活动的范围,将"安全带"紧紧地系在幼儿身上,而忽视了对幼儿主动自护的积极引导,幼儿不能自由地活动、自由地游戏,这样的过度保护,等于不护。幼儿的安全不仅需要成人的保护,更重要的是通过安全教育来实施的。因此,我园将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做好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与安全防范知识、技能。 一、是要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安全责任,各负其责,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健全幼儿园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一)要建立较完善的安全工作体系,明确分工负责,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制度,签订 安全 责任书 ;明确门卫、食堂、宿舍、值班室等重点部位的工作任务、 岗位职责 、人员配备制度及责任追究 措施 ;有严格的幼儿接送制度。 (二)要全面排查幼儿园内部安全隐患。对幼儿园的各类建筑和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所等进行全面排查,加强对校园设施、老化电线线路等方面的检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不留死角。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立即处理,马上整改。内部能处理的自行组织,处理不了的提请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三)要严把卫生保健、伙食关,确保幼儿健康成长。1、把好进货 渠道 关。采购人员采购的货物必须有齐全的"三证"禁止购买"三无"产品。炊事人员严把制作关。。炊事用具管理责任到人,杜绝幼儿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2、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方针,有计划的进行各种预防接种工作,接种率要达到100%。要坚持每年的春、秋两季为幼儿服用中药,预防各种传染病,为家长讲授幼儿口腔卫生的预防保健,并为全体幼儿进行了口腔检查。3、细化卫生检查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有目地的卫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相结合,检查结果纳入教职工考核中,同奖金挂钩。紫外线照射、开窗通风、餐具消毒等工作,实行责任到人,做到窗明干净、环境优美无死角、清洁卫生无杂草,另外,不定期的对幼儿进行卫生常识和安全保护教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防护能力 幼儿正处于身心逐步发展的阶段,缺少生活 经验 和各种社会方面、自然方面的常识,自理能力较差,虽然教师和家长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应知道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也应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只有把安全的金钥匙交给孩子才是比较可靠的。所以,幼儿园应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有效环节随机强化教育。教师要像妈妈对待孩子一样,做到"眼看,嘴说,脚跟上"、"了解幼儿身体情况、精神状态如何,看幼儿在干什么"等,从源头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和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通过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躲避伤害。例如,幼儿养成吃饭前、喝水前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走路和跑步时靠右边行,过十字路口时看红绿灯行走,可以大大减少与同伴碰撞或被来往车辆碰撞的概率,鞋带系得牢可避免跌倒、受伤,吃鱼前把刺挑干净可免受咽刺,吃饭时不嬉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家庭和幼儿园应相互配合,反复强调,持之以恒,使幼儿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一)从环境中渗透安全教育 幼儿园的环境不仅起到美化的作用,而且还为幼儿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们注意合理利用幼儿园环境资源来渗透安全教育,能让幼儿在环境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懂得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防护措施。一是设置安全标志。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的墙面上画上各种各样的安全标志,让幼儿每天在活动、放学、上学的同时,轻松、自然地认识各种安全标记。二是开辟安全教育宣传栏。各班在家园联系栏中专门设置安全教育知识栏目,通过定期更换安全教育内容,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在教室的互动墙上制作了"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地震知识我知道"等墙报,让幼儿在欣赏色彩鲜艳的版画,学习琅琅上口的儿歌、浅显易懂的 故事 中,了解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能力。三是创设安全教育小画廊。让幼儿做幼儿园环境的小主人,运用所学的绘画技能,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如:"消防安全组画"、"热闹的十字路口"、"规划与标志"等绘画活动,不仅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又为幼儿分享经验提供了平台,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强化了幼儿安全意识。 (二)从幼儿一日生活中随机开展安全教育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也离不开安全教育,在幼儿入园时,医生、教师认真把好入园关,仔细检查幼儿的口袋,提醒幼儿不将危险物品如小珠子、扣子、棒子、打火机等放在口袋中,以免发生危险事故;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意督促和检查,抓住日常随机的安全事件增强幼儿自护意识;在幼儿就餐时,教师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防止烫伤事故,教育幼儿吃饭时不嬉笑打闹,避免异物进食管;在开、关门时提醒幼儿开、关门时注意安全,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柜上。此外,教师利用生活事例教育幼儿,如随机拍摄下幼儿玩玩具,玩大型器械的场画,VCD图片,让幼儿分析怎样玩危险,怎样玩才安全等,通过真实情景的再现,让幼儿认识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在安全教育活动中,教师注重幼儿情感安全的培养,让幼儿在危险到来时不慌张、不害怕,有安全感。 (三)开展安全教育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安全防范意识 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成长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要求教师创设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情感,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在开展角色游戏中设置了岗亭、红灯、人行道安全标志等,让幼儿扮演交警,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并知道坐车等不把头伸出窗外等安全知识。游戏中设置电话,幼儿可学拨打119、120、110等电话,让幼儿懂得生活中的应急措施,遇到意外知道求助。 三、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引导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基础。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同家庭之间的桥梁工作,幼儿园的活动与家长的支持、配合密不可分。我们应该改变家长的观念,既要从包办代替中走出来,更要从放任自流中解除出来,要积极做好各项安全意识的宣传工作。并让家长了解、参与幼儿园活动,使他们明白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因而幼儿园必须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幼儿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论文篇三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大部分在3-5岁,缺乏知识经验和和独立行动能力,但又活泼好动、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对接触到的危险事物常常意识不到其危险性,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是集体教养机构,不像幼儿在家中可以一对一,甚至几对一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保护,幼儿园教师少,孩子多,一个教师要面对许多幼儿。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空间大,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多,这使幼儿身处更复杂、更多样的环境。如果没有人身安全的保证,其他的保证将成为一句空话。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因此,尤其体现出对幼儿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我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依据这些年与幼儿相处的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对幼儿安全教育开展的看法。 一、加强幼儿日常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小朋友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 安全教育有效性不够,安全教育中往往对实践层面的操作不够重视,表现为说教较多,幼儿学习兴趣不高。一旦事情发生,幼儿不知道如何去做。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利用幼儿日常活动进行安全教育。 (一)、利用谈话活动"我身边的危险"教育幼儿避开危险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水、火、电这些对幼儿而言都十分危险,在平常的活动中就告诉幼儿不玩火,不要在离水边太近的地方玩;不能玩电插头和插座,不能摆弄电器;下雨时避免遭受雷击,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也不要在山坡上或空旷的高地上行走。不能互射弹弓;不爬树;不从高处往下跳;不乱往嘴里放东西,以免中毒。如:"怎样喝水?"我倒了一杯热水,请幼儿说一说。在活动中幼儿纷纷发表意见。高启越说:"杯里冒着热气,一定非常烫,不能马上喝。"李心怡说:"用手摸摸杯子的外面,如果烫手就不能喝。"李新扬说:"喝水的时候,也应该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会烫着了。"(二)、通过看图讲述"谁对谁不对"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安全规则为幼儿准备一些像画有"热水、药、食品、玩具"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如:幼儿不能自行离园,也不能随便到其他班去;上下楼梯要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不挤,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推门时要推门框,不推玻璃,手不能放在门缝里;乘车时不在车上来回走动,手和头不伸出窗外。还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认识更多的安全规则,如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等,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 (三)、利用美术活动"我来设计安全标志"让幼儿认识潜在的危险和可能的伤害幼儿知识经验不足,常常意识不到周围存在的危险。通过一些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让幼儿认识到他们可能遇到的危险和伤害,让他们了解在家庭、幼儿园、社会公共场所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使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危险,怎样做能避免危险的发生或者减少危险。让幼儿主动获取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求助方法,树立安全意识。如:通过"我来设计安全标志"这一活动,我们在班内的电视机及电源没开关上张贴了禁止触摸的标记;在窗台张贴了禁止攀爬的标记;在楼道张贴了下滑危险的标记,在活动区安全角,摆上了救护车、救火车、警车、固定电话、手机模型等;贴上了安全图、110、120、119标记。 (四)、通过"讲故事"提高幼儿的安全认知能力安全教育需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例如:通过讲故事"小明走丢了"、"不和陌生人走"、"和爸爸妈妈走失了怎么办?"、"当心坏人"等活动内容,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接,不轻信陌生人的话,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教育幼儿单独在家时不自己动手反锁门,不随意开门,听到敲门声不要开门,可说:"我父母不在家,请你以后再来",不给陌生人开门。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学习安全自救的方法,又让幼儿知道怎样保护自己,使自己安全。又如通过"小手讲卫生"这一故事不仅让幼儿掌握了洗手的正确方法而且告诉了幼儿洗手能预防疾病。 总之,通过对幼儿有意识的日常安全教育,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注意环境安全,创设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古人云:"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是 儿童 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还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 (一)、丰富物质环境下的安全教育对于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我们应该精心创设,以达到幼儿在这种环境下可以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安全教育。首先通过环境潜移默化地让幼儿获取安全知识。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对环境的创设中注意突出这一原则。墙体设计上不仅有形象可爱的卡通人物、色彩鲜艳的图案,还要有吸引幼儿主动与环境进行互动的儿歌主题与小故事,如:"破缸救友""小红帽"等,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安全知识。其次,对于幼儿园的室外环境设施也要定期进行检查, 修理 。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要贴上幼儿自己制作的安全标记--大眼睛,这样可以提醒幼儿自身要注意安全。 (二)、和谐有序精神氛围下的安全教育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 言行举止 ,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进行安全教育,这样可以把抽象的安全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如滑滑梯前先让幼儿观看《橡皮膏小熊》、《跷跷板》《淘气的小猴》等安全情境表演,灵活地针对小熊、小猴前后两次玩耍的不同态度而出现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幼儿一目了然地知道如何正确地玩耍才不会受伤。这样幼儿在玩大型玩具滑梯时,就不会拥挤,前面的幼儿还没滑到底及离开时,后面的幼儿就不会往下滑;玩秋千架时,就会坐稳,双手拉紧两边的秋千绳;玩跷跷板时,除了要坐稳,还知道双手抓紧扶手;玩小型玩具玻璃球时,不能将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伤害等等。蒙台梭利曾说:"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理解。"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用自身的教育行为去感染每一个孩子。 三、强化教师安全意识,加强教师安全指导幼儿园个别教师为了避免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而一味地的限制幼儿的活动,而不是把安全教育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缺乏积极主动的措施。常有这种现象,一旦幼儿园某个班出事,流血缝针或是扭伤骨折,园内老师便长时间不敢带孩子外出活动,殊不知这种做法是"堵"而不是"疏"。我们不可能因为安全问题取消幼儿的正常活动、降低基本的教育要求标准。教师也不可心存"少活动、少出事"的思想,禁止幼儿进行所谓的危险的户外体育活动,如跑、跳、攀登、"滑滑梯"、"荡秋千"等;在手工、计算等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只贴不剪,束缚孩子的手脚和大脑,……这样做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的安全问题,而且还剥夺了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所以,我们不能为了安全而"因噎废食",而应辩证地处理好安全与活动的关系,加强教师在各项活动的安全提醒、指导和帮助,从消极防范转为积极防范。 (一)、教师一定要树立"与其事后处理,不如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据调查发现,幼儿意外事故多发生在教师麻痹大意,缺乏一定安全知识情况下。因此,我们工作中,不能心存侥幸心理,掉以轻心,认为"意外防不胜防,不可避免",而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紧绷"安全"这根弦,时刻提高警惕,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同时,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有关生命的知识,学会珍惜生命。知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一个人来讲只有一次,我们生存的环境里存在着各种各样对生命不利的因素,对于这些不利于生命和健康的因素,应学会辨别它、躲避它、应付它,防止受伤害。比如,让幼儿明白在马路上是不可以玩耍的,来往的车辆可能会伤害到健康甚至生命;懂得外出时要紧跟成人,万一迷路不能跟陌生人走,而要向警察叔叔、售货员阿姨、门卫叔叔求助;知道要保护动物,但不过分玩逗小动物以及要远离对人有伤害的动物等。在活动时要加强对幼儿的监护,比如,对于幼儿在洗手、上厕所等环境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差,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保护的职责,尽可能地避免危险的发生。在许多活动环节中,教师应紧跟在多数幼儿旁,两位教师应分别照顾不定地点的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教师要尽可能地站在一个势力范围比较开阔的地方,将所有幼儿收在视力范围之内,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一些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教师要随机利用语言进行提醒与帮助,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行为和习惯生理学家认为:"习惯是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幼儿期的神经细胞反应时间短,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即容易养成习惯。成人应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安全行为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安全问题随机进行指导与帮助,如,活动前提醒幼儿、活动中对幼儿进的随机的指导与帮助、活动后进行必要的检查等,以经常性的提醒、指导、帮助,来促使幼儿良好的安全行为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安全行为和好的安全习惯。例如画画时头太低,玩沙时把沙向上扬起等,这时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的利用语言对幼儿的行为加以提醒与指导,尤其是在看到幼儿在进行一些相对来说较为兴奋、追打、手拿危险品的行为时,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制止,不仅能确保幼儿安全,而且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个性化的安全教育,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地安全行为和习惯。 四、家园共育,形成安全教育合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更多的时间是和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的,有的家庭对幼儿的安全没有足够重视,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心理未加防范,非常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例如:家中物品随便摆放,让幼儿能够触摸到并随便拿去玩耍;如把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非常容易让孩子拿去玩,引起家庭火灾。有的家里药品、杀虫剂等物品随意放,幼儿经常发生误饮、误食的现象。因此在家庭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提升家长安全意识和认知水平,取得相互配合与协助幼儿园可以通过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还可以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请家长如实填写幼儿在家的自我保护情况,从家长反馈的信息中发现问题。幼儿园定期在家园联系栏上张贴有关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常识,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为了让幼儿亲自实践"遇到危险时怎么办?"幼儿园在亲子活动中,还应多设计一些让幼儿和家长一块玩的安全小游戏,这样既让幼儿感受与家人游玩的快乐,还会使幼儿懂得简单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如针对幼儿流鼻血,向家长、幼儿演示正确的处理方法:先把头向后仰,用干净的软纸或药棉堵住鼻孔,再用冷水敷脑门,安静待一会,不要乱动等等。这样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安全教育就会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家长加强幼儿安全实践,强化幼儿安全行为幼儿在幼儿园所习得和形成的安全行为,如果家长经常帮助幼儿实践,则有助于幼儿建立稳固的动力定向,进而逐步形成习惯。例如在"安全食品多吃,垃圾食品少吃"安全教学活动后,可以利用"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传递这一安全信息,同时,也期望家长以身作则多吃安全食品,少吃垃圾食品,并对幼儿的适宜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 家长带孩子外出时可以引导幼儿看看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安全标志,如:红色的标志是禁止,黄色的标志是警告,标志上的图案是什么意思,禁止警告人们什么。同时,家长提醒幼儿一定要注意按标志要求去做,以免发生危险。还有家庭里常用的消毒液、洁厕灵等对孩子能够造成伤害的物品,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它的危害性。不是饮料的液体千万不要放在饮料瓶子里,以免被孩子误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总之,幼儿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幼儿提供健康安全的生长环境,确保每位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幼儿进行 安全 教育 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应该体现在孩子在幼儿园的方方面面。关于幼儿安全教育这个问题你有何研究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安全教育问题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安全教育问题研究论文篇一:幼儿安全教育之我见 一、帮助幼儿认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孩子终究是要面对现实,走向社会的。作为家长,要让孩子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对于陌生人应有的一定的戒备心理。如:陌生人给好吃的食品或玩具,说要带到某某地方去玩;或编谎说:妈妈在自由市场买菜时被车撞了,现在正在医院抢救,你爸爸让我来接你去看妈妈。这种以物质或某种理由引诱天真孩子,以达到拐孩子的目的,生活中常有类似事情的发生。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利用 故事 、谈话、看电视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孩子说明周围社会的复杂性,教育幼儿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或随便跟陌生人走,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去教育孩子,逐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借助幼儿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琐事,训练幼儿的自救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结合现实,渗透一些 安全知识 ,让幼儿悟出其中的道理,知道遇到类似的事情该如何处理,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这些点滴的安全知识,就需要家长平时有意识的训练。如:跟着妈妈去商场购物,人较多。妈妈就要告诉孩子:小手要时时拉着妈妈的衣角,以防走失;和妈妈去动物园里玩,假如你被山上的猴子吸引住了和妈妈走失,千万别着急,站在原地不动,等候妈妈。万一等不来妈妈,就去离猴山最近的商店或冷饮摊,告诉商店或冷饮摊的叔叔阿姨你找不到妈妈了,让他们帮你找妈妈。不要随便跟过路的人说你和妈妈走失了,让他们帮你找妈妈。通过讲述这些日常生活琐事,逐步丰富孩子生活 经验 和简单的自救能力。 三、强化幼儿熟记特殊的电话号码,掌握意外的应急 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燃气,电器等设施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也随之增长,家长要让孩子了解发生意外时,及时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以解决燃眉之急。如:爸爸妈妈去上班,家里只有你和奶奶,突然奶奶晕倒,不省人事,最快最好的办法就是拨打急救电话:“120”叫救护车,告诉急救中心,奶奶的病况和家庭详细地址,以便救护车准确到达目的地,及时抢救病人;孩子单独在家时,有人敲门先看看门镜,是陌生人不要去开门,发现是坏人要向“110”报警;家中发生火灾拨打“119”。总之,家长要有意识的考考孩子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帮助孩子熟记“110、119、120”这些电话号码,以便幼儿在危急之中灵活应用,免得束手无策。 四、善于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有益题材,是安全教育的有利时机 教师把听到或看到的“某地方发生火灾”、“某户人家煤气泄漏”等危害人身安全的事情,讲给幼儿听听,与他们谈谈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漏的原因,一起讨论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及应急 措施 ;如:组织幼儿外出参观、游玩,利用此时此地情景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在汽车座位上,头、手、不能伸出窗外;过马路,告诉孩子要走斑马线:穿行十字路口,提醒孩子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走。使孩子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可行,在什么情况下不能走。在马路上,要靠人行道的一侧走;教师上课时,常用录音机、幻灯机,插插头时教师可随口提醒孩子不要触摸电线开关,手千万不能放在插座的洞眼,这样很危险,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生活中随处可见安全教育的小题材的确不少,只要我们善于做个有心人,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的宣传,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教师要把教育教学和游戏活动中与安全知识相关的内容,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细微之处见长识”,孩子的安全自护、防范急救能力就会随着日常生活的见识慢慢滋长,安全意识就会不断得到升华和巩固,这也是家长和教师所共同期盼的! 作者:黄桂芝 单位: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幼儿园 幼儿安全教育问题研究论文篇二:幼儿安全教育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目前幼儿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应该体现在孩子在幼儿园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然而,目前对幼儿进行的安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一)减少户外活动,提高幼儿安全性 目前有很多幼儿园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降低他们受危害的风险,幼儿园方面很少组织幼儿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项目。比如:户外春游、游览动物园等等。由于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幼儿园很多的户外活动取消,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很多需要孩子亲身体验的课堂都要留在室内进行老师单方面的讲解,使得课堂内容变得太过于单一和枯燥。 (二)限制幼儿的活动区域 现如今为了保证幼儿的身心安全,幼儿园还有家庭就会人为的把孩子的活动区域给限制住。一些幼儿园为了保证幼儿能够全天候的在老师的监控之下只允许幼儿在教室、宿舍等市内活动场所活动。这样限制幼儿的活动区域,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幼儿的身体安全,可是这样做长期以来就会束缚幼儿的发展,阻碍了幼儿的思想。而且,长期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会使得幼儿不敢见世面或者是见生人,不敢去参加室外的活动。容易造成幼儿失去创新精神, 想象力 容易弱化,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抹杀了其天性。再加上,幼儿长期在室内,没有接触过外界的事物容易造成他们在碰到事情的时候,出现不安,不知如何解决的情况发生,俨然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所以,做好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改进幼儿安全教育的策略 (一)情景设置方法 创造一定的情景,将各种事物、背景等运用多种方式直观的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做好安全教育需要情景的帮助。老师可以在教室、走廊、食堂、厕所等多个地方张贴上宣传安全的 标语 ,或者是用直观的图画展现出来,既生动又不失教育的意义。例如,在营造情景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与 儿童 相互配合,引导幼儿去感悟和理解这些标语或者是图画的重要意义。在各个走廊中可以贴上“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窗户”还有画上“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的图画,以及“上下楼梯要靠旁边走”等,而且,为了保持图画还有标语的新鲜性,老师应该按周期来更换内容,这样有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器械或者是玩具创造交通道路的情景,或者是带领孩子制作救护车、消防车,还有灭火器等事物,教给孩子这些东西的具体意义等。并且利用这些东西带领儿童开展一些情景游戏,模仿一些危急事件,让幼儿能够有亲身感受的经历,这样一来,很容易让儿童了解安全教育的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二)开展游戏方法 幼儿天生好动,并且十分喜欢做游戏,跑动等等。所以老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对幼儿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幼儿园老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各种游戏方式,使得幼儿在一个活泼、放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安全教育知识,教给幼儿能够学习到自救的知识。就以 消防安全知识 教育来说,在开展消防知识活动之前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消防知识,提一些幼儿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让幼儿能够参与到其中。在进行游戏的时候,老师应该提前准备好充足的游戏工具,例如开展地震逃生的游戏活动中,老师应该借助相关的教学设备运用纸箱子,桌子等进行地震逃生演练。告诉幼儿地震爆发的时候应该怎样逃生或者是怎样进行躲避,能将危害降到最低。与此同时,要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发生危险的过程中不要慌乱,要进行有序的逃生,不害怕困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开展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还有安全意识。 (三)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知识渗透的方法 幼儿在幼儿园中呆的时间要比在家呆的时间还要长,所以老师应该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安全知识的渗透,在实践中教育,更有助于幼儿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例如:在早上检查的时候,组织幼儿吃午餐的时候,组织幼儿活动的时候,洗漱的时候等等。很多时候都可以进行安全教育。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应该在多个环节进行广泛的渗透,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使得幼儿能够真正的理解到安全教育的真谛。例如,幼儿对于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比较感兴趣,鉴于此,老师可以结合这一问题给幼儿讲解一些关于电的安全知识,教给幼儿不要随意触摸电源,不要接触电等相关的危险物品。要让儿童知道它的危害。通过多媒体设备通过观察相关的动画教育短片,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 三、 总结 当前幼儿安全教育已经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活动,抓好安全教育才能保证孩子能够在一个相对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笔者通过分析得出了三种教育方法,首先,创设情境让幼儿更好地融入到实践中;其次,开展相关的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后,将安全教育知识从各个环节中进行全面的渗透,希望对幼儿安全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陶勤孜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杏家湾幼儿园 幼儿安全教育问题研究论文篇三:幼儿安全教育研究 一、从我园实际情况出发,明确了以园长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了各个科室的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建立了一整套幼儿园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1.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由王园长和专管此项工作的潘园长负责。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安全保卫制度、安全工作责任制、幼儿园保卫室工作职责、安全责任追分等相关制度,每周由园长召开并主持安全工作会议,学期初签订了各部门、班级以及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 安全 责任书 ;明确了门卫、食堂等重要部门的工作任务、人员配备制度及责任追究措施;有严格的幼儿接送制度。 2.全面排查幼儿园内部安全隐患。我园在各个通道口设置安全出口,都有明显的警示标志。由于幼儿年龄小,上下楼梯不方便,我园在楼梯的大扶手旁边加了小扶手,还在窗户外加注防护栏,就连幼儿园的暖气也加上了厚厚的被子,安装了白铁防护栏,以免幼儿碰到它们,彻底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不留死角。 3.严把卫生保健、伙食关,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二、从课题实施以来,我园无论是整体环境,还是小到每个班级的室内环境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1.从幼儿园的整体环境中渗透安全教育。首先,我们精心美化了相应的幼儿园室内环境,对孩子们进行形象的教育。如,幼儿园所有电器插座都设置在安全高度,以免幼儿能接触到,还告诉幼儿要远离电源。我们在区角活动中,摆设了“娃娃家”,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图书,通过生动的图片画面让孩子们寻找写字的正确方法,明白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从而增加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其次,每个班级开辟了家长联系园地。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我们开辟了安全教育知识一览,班级教师每周更换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让家长朋友知道并了解安全教育常识;在每个班级的墙上布置了“交通安全小卫士”、“安全防火很重要”、“地震来了怎么办”等图片,让孩子们在观看生动形象的画面中,随时随地学习安全小儿歌,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知道在危险来了的时候如何自我保护。 2.从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首先,让幼儿知道并了解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小常识。例如,通过开展各种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准确说出自己爸爸、妈妈的姓名,电话号码以及幼儿园的名字;能知道在危险要来了的时候,要拨打哪个电话号码,生病了要打120、失火了要打119。其次,通过让幼儿学会一些简单的安全自救能力,来逐步完善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幼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安全都是最最重要的,我们无法预料到孩子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所以我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习并学会一些应对紧急危险的方法。例如,正确的穿脱衣服、系鞋带,两个小朋友之间不要打闹,避免摔倒;杯子里的热水吹一吹再喝,以免被烫到;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都不能说话、打闹等。我们教师注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放手让他自己做,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3.我园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游戏活动,更有利于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游戏是幼儿园每个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园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适合本班的安全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安全知识,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在开展区角游戏中出示了120急救车、电话等,让一名幼儿来扮演生病的妈妈,一名幼儿打电话,一名幼儿开120急救车,其他幼儿来当旁白,知道生病了要打120,还要知道怎样拨打电话,怎样把事情交代清楚,同时孩子们也学习并知道了失火要拨打119等,懂得生活中遇到紧急的事情,怎么样去处理。 三、我园通过开展安全课题,增强了孩子们自身的安全教育,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他们的自理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我们教师和家长们都在精心地保护着他们,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对孩子的这种呵护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精心呵护孩子的同时,就必须要告诉他们一些简单必要的安全知识,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幼儿园通过开展《对幼儿有效开展安全教育》的课题研究,有计划、有目的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活动,把这种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有效环节中,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我园针对每个班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小班以培养幼儿简单的自我防护意识为主,开展了“不跟陌生人走”、“不将异物塞入五官”、“不玩利器”等活动;中班以“安全标志”为中心,引导幼儿通过“认识安全标志图片”,了解安全标志图片的意义;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制安全标志图片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意识;大班从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入手,开展了“我不再害怕了”、“我能保护好自己”等活动,引导幼儿自觉避开危险物,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自课题实施以来,我园还开展了一次大班幼儿安全知识抢答赛(主要是抢答题)。其目的是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增强幼儿的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的能力,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全力打造平安校园。幼儿知识竞赛共分三部分:必答题、抢答题、判断对错。经过孩子们一番激烈的答题比赛,学前班幼儿获得了一等奖,大班幼儿获得了二等奖。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关系着每一个幼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系着每一个家庭,不能有半点松懈和麻痹。因此,我园从实际出发,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办园理念,始终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全园上下一起行动起来,齐抓共管;其次对园所环境、设施设备、食品卫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了全园的安全。通过这次“安全知识抢答赛”活动,使孩子们从小树立了安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性。这样的活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园领导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幼儿园根据每个班级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实施安全教育活动,使这项活动真正落到实处。班级每周都有一节安全教育活动,小班幼儿的年龄小,动手能力比较差,教师通过播放ppt,让他们初步了解火灾、地震的危害,以及拨打火警电话等简单的消防常识。如,当你看见着火要赶紧跑开,并且要告诉大人。陌生人给好吃的,一定不能随便要,不跟陌生人走等。中班、大班幼儿,动手能力相对来说就比较强一点,教师可以教他们认识一些简单的消防器材及初步了解简单的使用方法等,教师可以示范,让孩子看着教师们怎样进行灭火演练、怎样火场逃生等。同时,还要教育幼儿不要私自玩火,在公共场所不要破坏消防设施,要学会保护自己。 四、开展好幼儿安全教育,还需要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家园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安全自护能力 一直以来,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基础。我园通过班级建立自己的QQ群、致家长的一封信、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来,知道我们是怎样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这样他们也能知道怎样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以此逐步改变家长们的观念,让他们从包办代替转变为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工作。总之,幼儿安全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孩子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希望。保护孩子,教育孩子不仅是我们老师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为了孩子的安全与健康,为了祖国的未来,让安全教育从幼儿抓起,切切实实开展好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 作者:王淑文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第四幼儿园

小班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幼儿园给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在给幼儿生活、行为等方面打好良好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认为幼儿的习惯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由身边的抚养人在生活的言传身教,然后到幼儿园就是由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 幼儿园中,一个班级的纪律和常规可以看出这个班级教育怎样?幼儿园的班级常规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幼儿的成长,没有建立好常规教育的班级无法让幼儿好好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一个班级常规教育好。就能给幼儿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逐步进步,好的常规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他们的每日常规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突破。为了给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让他们愉快的生活。家长应积极配合如何教育幼儿的工作。家长要在思想上就要认识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来说有着多么大的意义,从而使家长努力配合教师的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分析 (一) 常规教育的作用 1. 什么是“规矩”? 什么是“规矩”?在字典里面解释这一词语就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在幼儿园里也是需要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幼儿园常规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来定位的。 2. 幼儿园常规的作用? 幼儿园常规作用就是幼儿们的一日生活中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们要让幼儿非常清楚的明白他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把幼儿培养成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自主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没必要的困扰。幼儿园常规的作用就是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变得丰富、规律、多姿多彩,教师要积极调动幼儿在生活中的自主性的积极性。 3.常规教育的内容 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它包括入园、盥洗、饮水、入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阶段会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误区 1.强调有序性,忽视了自主性 常常说到幼儿园常规教育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常规教育就是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偶尔会让幼儿参与讨论。其实教师完全控制着讨论的最终结果,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幼儿的思想,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行为失去了引导作用。教师都努力强调幼儿的有序性都没有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特点。 2.强调共性,忽视差异性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在上课的主要问题还是课堂纪律,教师上课时的说课内容过于活泼,幼儿也会克制不住自己跟着混乱起来,这时教师该如何是好呢?掌握不了课堂纪律就草草收场?作为教师你缺乏课堂纪律的 经验 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常规教育当作一种活动活动而开展,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不是一味的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想法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过分强调幼儿学习的有序性,忽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中幼儿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教育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 常规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 1.常规教育的限制性 幼儿教师和保育老师的任务都是一样重,压力也很大。但是幼儿教师他们面临的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容易对孩子强压的进行说教、情绪行为控制、命令等语言指令已经让幼儿的思想方面限制。他们没有考虑过幼儿的感受,没有站在幼儿角度想问题,让幼儿处于被动状态,幼儿收到的都是“命令”。幼儿按照老师要求做事,训练幼儿各种常规训练。幼儿心里老师就是“皇帝”,说出来的就是“圣旨”,不管对与错都必须服从。幼儿的思维得到限制,剥夺他们想象自由。 2.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常规教育应该实施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环节,让幼儿能更好的融入。可是,有的教师不会把握在一日活动中的环节,那么他们大多都是把常规教育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明白,然后就是每天不断的提醒,督促。最后幼儿违反了常规就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幼儿。对于幼儿来说这样教育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他们觉得这些都是老师强调他们去遵守的秩序,他们心里就会产生“规矩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遵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常规落实到幼儿的心理。 (三) 如何进行常规教育 ①小班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呢?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的环境、生活不熟悉,不习惯按相对一致的要求去行动。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习惯。若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认为进行小班常规教育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 一.建立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 小班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刚形成,第一反抗期的来临,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协调,这样就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动时,如果先让幼儿分批洗手后,然后坐回椅子,再组织幼儿分批去喝水,我以为这样的常规就限制了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差,让他们等待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常规的混乱,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可以让幼儿洗完手后自由去喝水,然后给幼儿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下一个环节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紧的常规比较适合小班幼儿。 又如我们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带过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这个椅子经常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以洗手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范讲解,由于小班孩子头脑中没有表象,这种方法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让幼儿看见水龙头,肥皂,毛巾,再亲眼看到老师的具体示范,这样使幼儿看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以及达到这个标准所使用的方法后,便于幼儿的掌握。 我们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理,教师适当的帮助是必须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儿将衣服塞在裤子里,由于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将前面几件衣服塞好,而身后的衣服很难整理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所以,在常规教育时,不能考虑到方便老师,而是要从幼儿需求出发,怎样做有利于幼儿,就采取怎么的做法。 三、在活动中建立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及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会厌倦,于是,我们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鸟小鸟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戏,来建立体育活动中站位的常规。在活动中建立常规是由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的方式,才能建立稳固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例如在培养洗手常规时,我们除了交给幼儿正确地洗手方法外,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洗手的程序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这样他们很快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在活动中建立常规,还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要素: 1、 内容少,分解细: 再以洗手为例,以前我们在教幼儿洗手时,总是教师完整的示范并讲解一下洗手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幼儿操作,但孩子们很难达到要求,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两只小手冲湿了,怎么样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么样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们不能粗线条的教,而必须细化某一个环节。比如,一般幼儿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于是我在指导幼儿擦肥皂时,对幼儿说:“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里擦一擦),然后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后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两面),这样,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这样,在十分具体的边讲边做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领。同时,由于幼儿记忆的特点,中班幼儿可以同时提两个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同时提出三个要求,而小班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只能有一个要求,即一个重点,因此,在对小班幼儿提常规要求时,切记一次提一个要求,同时要把这样要求讲细讲透。 2、 考虑仔细、周全: 教师考虑的周到,教的仔细,就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时,既要考虑桌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方便幼儿的进出,又要考虑幼儿进餐时情绪,将食欲好进餐快的幼儿于食欲差进餐慢的幼儿坐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以快带慢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是随意摆放桌子,根本不考虑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势必会造成孩子之间的许多矛盾,出现冲撞、将椅子举起来或顶在头顶等现象,这样就破坏了安静吃点心的常规,同样也破坏了搬椅子的常规。因此,在安排教育设施时,每个教育环节都要适合幼儿,以免使幼儿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语言要慢、轻、短。 在常规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立足于小班的特点,细化稳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规,才能使幼儿常规活动不乱,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②中班 一.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一个班上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活常规,这个班将会是乱哄哄的,同时在这个小细节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每当幼儿过了一个假期后,回到集体生活就会表现:做事不认真、不踏实;老师提要求要么没听见;要么是听见做不道;导致老师不断地提醒着,分散老师注意力来维持班上纪律,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正常活动。为此开学第一周我班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培养。首先,三位老师要求上、下午保持一致;其次老师提要求明确、简洁,帮助幼儿记住和落实;第三加强老师和值日生检查力度;请每天值日生协助老师管理、检查。如:每天都会有值日生选择不同值日,每位值日小朋友都有自己任务;闻手香检查小朋友洗手是否用香皂;擦手摘毛巾检查小朋友是否把小手擦干净并收放到相应位置准备消毒;每天小朋友也都有自己任务:来园前放值日生或劳动图片,提示自己晚间所从事的劳动;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收放好习惯, 3月4日经三位老师共同商讨后,请幼儿在晚间劳动后自觉地把劳动图片收好,这无形之中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看似简单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血帮助幼儿建立,只有家园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比如:为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每天幼儿穿、脱衣服和叠被子等环节用数数方法鼓励做事快幼儿,同时认真观察全班做事情况,并提出相应要求,如:安静做事,不要因说话影响自己做事速度,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幼儿做事速度明显加快了,他们也逐渐发现做事快了,会有更多时间玩。个别做事“慢”(边说边做)幼儿,发现老师每天都在关注他(她)们,也能很快完成自己事情,加入到后面游戏中来。所以每位幼儿都是非常有潜力,只要我们给他们锻炼机会,并学会用鼓励话语激励他们,相信进步更快。 (二)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比如:利用餐前、午睡前等环节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向身边榜样学习。讨论:这位小朋友遇到问题怎么做的?怎么解决问题?3月4日星期五是我班评选“小小气象员”的日子,卢树柏推荐:孙准小朋友,理由是他帮助我把写的名字放在柜子里,(卢树柏柜子高,自己放不了请哥哥帮忙)到大二班住宿帮拿拖鞋、脱鞋、拿牙刷,帮助我弄不哭(什么意思) 孙缘缘说:哄他。孙准和杨添淇用自己行动帮助身边小弟弟,他们的行为很让老师感动,老师会以此来引导全班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学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比如:每天晚间劳动,幼儿都会非常自觉参与到劳动中,闫一冉很认真地把第一层鞋柜里鞋一双双摆出来后擦柜子,然后第二层第三层,最后她还把全班鞋按男孩和女孩分类码放到鞋柜里,最可贵的是动画片都开演了,别的小朋友把手中劳动布放到盆里马上跑来,只有她直到把自己事做完她才过来。对于这样幼儿我们引导全班幼儿要学会欣赏别人身上闪光点,使班上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以此为榜样用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四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老师对孩子提出的常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让孩子执行的水平上,教师应该用语言和行动具体地向幼儿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同时常规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耐心,贵在坚持。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游戏激发,行为巩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在游戏中巩固幼儿的常规行为。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睡午觉时脱下的鞋子总是随意乱放。起床后经常会穿错鞋或找不到鞋子,经常会把我们弄得手忙脚乱,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有时还得趴在地上帮孩子找鞋,费时又费力。所以养成午睡的常规很重要。于是我就尝试着用孩子能乐意接受的游戏口吻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放好鞋子的方法。有一天午睡前,我用游戏的口吻地对孩子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两只鞋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喜欢在一起说悄悄话,如果我们睡觉时,把它们东一只,西一只分开乱放,它们就找不到好朋友了,心里会非常难过。所以我们午睡的时候脱下鞋子,一定要把两只鞋子靠拢摆整齐,让两个鞋子朋友永远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我一边说,一边把正确的方法示范给孩子看。果然,孩子们上床午睡时,都非常认真地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一起,有的孩子还拉着我去看,指着自己放整齐的鞋子说:“老师,你看,我把两个好朋友放在一起了。”就这样,孩子开始饶有兴趣地学习摆放鞋子的常规,通过每天地坚持和经常地提醒,这一常规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2、故事引导,儿歌记忆。充分发挥故事、儿歌的引导作用,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事例,启发幼儿向故事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这一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四、重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而且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 爱好 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 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现《纲要》的有关要求。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在指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还必须看到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除了受家庭或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外,还有受到体质的好坏、智力发展状况、精神状况和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区别对待。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榜样激励是指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典范,激励幼儿去模仿。为幼儿提供的榜样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榜样主要是指成人和同伴,间接的榜样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有人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要让孩子怎样做,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很大的,她们常常在家里、或游戏情景中模仿老师。做为老师我们更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做孩子们的榜样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千万不可不拘小节。老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时时注意自己举止言行的规范,才能留下正确的教育影响。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积极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的被动遵守规则行为变为自觉自愿行为,当孩子们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们有了自己制定规则的想法。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如: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王晓婷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家长在了解了我们的常规工作后,很乐意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区角材料,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又节省了我们的财力。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论文 4. 有关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探讨论文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基本要素有:①具有趣味性和规则性的外部活动环境;②幼儿具有活动的动机;③成人向幼儿讲解目标、规则,评价幼儿并用奖励、表扬等诱因激发幼儿的言语指导;④幼儿对自我控制的目标、规则的理解;⑤幼儿按规则扮演角色的自主性;⑥幼儿校正、调节自己心理品质的主动性等。这些要素的不断发展就能促进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良性发展。下面介绍一些具体方法:1.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家长和教师可以从幼儿平时的生活习惯人手。比如,要求幼儿准时睡觉、起床,自己吃饭、穿衣、洗脸等。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于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增强社会责任心等方面。比如.要求幼儿在集体中遵守规则和纪律,使自己的行为和愿望服从集体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尊重他人,不能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等等。2.耐心地进行品德教育家长和教师要提高孩子的品德认识,告诉幼儿做每件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尽量克服困难,坚持到底。比如,让孩子知道唱歌唱得不好没关系,跳舞跳得不好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要自己唱完跳完,做到有始有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有耐心,认真地和他们讲道理。简单地训斥与体罚是不会真正起到教育作用的。例如,已经很晚了,幼儿坐在电视机前不肯离去,倘若家长硬拖他去睡觉,一定会引起幼儿的对立情绪。这时不妨对幼儿说:“今晚睡得太晚,明天早晨起不来,到幼儿园要迟到,影响老师和小朋友们,还会使爸爸妈妈上班迟到。”幼儿明白了道理,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3.给予幼儿爱抚和关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幼儿,会表现得任性、易激怒、爱发脾气、令人厌恶,很难得到父母的抚摸、疼爱、拥抱。而这种关怀正是幼儿所需要的。因此,父母要多与幼儿亲昵、给予其关怀,充分满足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这不仅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而且有利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一开始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他们难免会遇到困难,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在一旁有耐心地给予指导和鼓励,孩子的被子叠不好就教他一遍遍地叠,要不怕烦,有耐心,直到他叠好给予表扬。4.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幼儿善于模仿,易受感化。家长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及现实生活中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用他们那种严格要求自己、不屈不挠克服困难的动人事迹去感染幼儿,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进而付诸行动。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和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切勿说一套做一套,在孩子面前丧失了信服力。5.通过游戏练习,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幼儿阶段的主要活动就是以游戏为主,如果让幼儿在一些单调的活动中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是十分困难而效果又是适得其反的。不同的游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方面也不同。如操作性游戏,像串珠、穿板等,训练幼儿小肌肉,I控制小肌肉活动为主;娱乐性游戏,突出的是情绪体验,有情节、角色、音乐伴奏等,使幼儿在遵守规则中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体验;运动性游戏,是以锻炼幼儿的大肌肉为主,让幼儿在走、跑、跳等基本动作中,按照一定的情节及竞赛要求来进行,培养幼儿运动控制的灵活性等;而智力游戏,如自编的棋类、智力竞赛等,主要可以训练幼儿对规则的遵守及抵抗诱惑、抗干扰的能力。在情节生动的游戏活动中,如果让幼儿担任一定的角色,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自信心,鼓励克服刚难,那么他们控制自我的能力自然就会大大增强。如“当哨兵”,在黑暗中充当一个勇敢的角色,跌倒了不许哭,站着不许随便动,再胆小或调皮的幼儿也可以做到。像“红灯、绿灯”和“不许动”这样的游戏都能够帮助孩子控制自己急躁不安的情绪。6.通过“延迟满足”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延迟满足”就是当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家长不是即时满足他,而是间隔时间或有条件地满足,这可以培养幼儿抵抗诱惑的能力。“延迟满足”的范围可以是日常玩乐性或享乐性的需求。具体做法是让幼儿学会“等待”,有条件地满足等。如,幼儿要求去外面玩,却又不好好吃饭,这时候就可以告诉他,如果他能在15分钟里乖乖地把饭吃完,就陪他去。这时候幼儿是会乖乖地把饭吃完的。幼儿园里也可以设计出许多与此相关的活动,如小班的孩子可以玩“小鸟找食”的游戏,教师事先在画好的圆圈中放人许多新鲜、好玩的玩具,像电动火车、机器人等,然后让幼儿戴上小鸟的头饰扮演小鸟,教师扮演鸟妈妈,在圈中找事先放好的食物,观察幼儿在规定时间里谁捡的食物多,幼儿则要抗拒这些玩具的引诱。在开始的时间里,有的幼儿常常会一会儿捡一会儿就蹲在地上玩玩具。在游戏结束时,小朋友与教师共同讨论,表扬专心做事的小朋友,并给予奖励。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谈论文篇二 《如何进行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 摘 要: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小班幼儿具有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好动等特点,如果没有良好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地实施。教过小班的老师都知道,小班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可塑性强,好习惯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养成,而坏习惯一旦养成,则矫正就十分困难。 关键词:小班幼儿 常规教育 培养途径 对幼儿园班级来说,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养成良好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常规尤为重要。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由于环境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在小班常规培养中,教师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下是我教学小班的体会。 一、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前提。自从带了小班之后,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大、小便时不会脱裤子、提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教师的爱不止这些,还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上。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常规。如我班一位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不愿参加老师组织的活动,不喜欢说话,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经常耐心地帮助他,在组织活动时特别注意他,经常提问他。渐渐地,他对我不再感到害怕,还把我当成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响应,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他让我明白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创设情境,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特点,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户外游戏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他们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 三、坚持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得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方面,对幼儿的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小班幼儿在吃早点时,桌上、地上全是馍馍渣,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东西时经常表扬那些吃得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某某小朋友吃东西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点馍馍渣也没有,他吃得多香啊”。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吃着,生怕馍馍渣掉在地上、桌上。吃完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东西掉到桌上。”所以,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四、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巧前段时间感冒生病的幼儿较多,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幼儿的常规培养是建立在幼儿亲自体验基础上的,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力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即使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喝。要求幼儿午睡时安静、不讲话,老师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就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假如午睡室十分安静,则想讲话的幼儿会打消讲话念头。 六、培养幼儿要重视家园配合。 特别小班幼儿初入园时,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幼儿园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的在园行为表现,更有甚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幼儿园。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让家长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 家庭教育 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的。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生活、学习的要求,要家园一致,明确孩子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习惯。只要家园配合好,幼儿就能培养出良好、稳定的常规。 总之,幼儿教师必须保持足够的耐心,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技巧与家长积极配合,达成培养共识,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幼儿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环境,使每个幼儿真正富有个性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__强.走进生活的道德教育――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郑三元.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困境和出路[J].人民教育,2006(11).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