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与大头鱼上学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1 16:23:51

与大头鱼上学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反思的三维框架及其应用.《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0期.甄丽娜.仇晓春.[2].儿童与知识——一个值得反思的幼儿园教学哲学问题.《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0期.郑三元.[3].完整经验的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5期.陈纳.[4].高结构低控制理念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要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2期.张玉敏.许卓娅.[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6期.周榕.[6].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2期.王春燕.林静峰.[7]."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9期.赵南.[8].试论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实践策略.《新课程·上旬》.2016年2期.赵彩丽.[9].幼儿园教学从儿童出发:应然与实然之差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2期.顾荣芳.[10].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6期.刘慧.二、幼儿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被引次数:18作者:范元涛.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2].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被引次数:18作者:陈维霞.学前教育学山东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3].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赵楠.学前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4].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幼儿音乐教育——以河北师大第二幼儿园教学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王芳芝.音乐学河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次数:9作者:何凡.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东北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6].言它与言我——幼儿园教学中师幼问答语研究.作者:吴婵.学前教育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7].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邵小佩.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8].支持儿童带着理论前进——基于儿童朴素生物理论的幼儿园教学.作者:魏婷.课程与教学论四川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9].幼儿园教学用书评价研究——以某省2011版《幼儿园数学活动》为例.作者:陈曼丽.学前教育学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10].精心预设灵动生成——幼儿园教学活动预设与生成之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胡冬群.学前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三、相关幼儿园教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Problemsolvingby56yearsoldkindergartenchildreninacomputerprogrammingenvironment:《Computers&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2]《Journalofscienceeducationandtechnology》,被SCI收录[3]EverythingINeededtoKnowAboutTeachingILearnedinKindergarten:《SIGCSEbulletin:ACMSIGCSEAnneHaworthHeatherSimmonsLizSchimanskiPamMcGarvaEileenKennedy《Language,cultureandcurriculum》,20091[10]CountingSounds: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3] Sheridan,S.,Schuster,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4] and Childhood Programs. . 1989[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8]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15]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16]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二)[1]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 .[2]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4] 伊文婷.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5]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4) .[6] 林正范,徐丽华. 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7]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8] 任淑萍.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9] 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11]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01) .[12] 肖川.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辽宁教育, 2007,(Z1) .[13] 刘莉,杨艳芳.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 .[14] 黄乾玉.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15] 吕国光,王嘉毅.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16] 姜美玲. 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20) .[17] 王永跃. 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18] 康武. 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2) .[19] 林智中,张爽. 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8) .[20] 任永泽. 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4) .

本学期成长课与之前最大的不同是需要进行融合课的教学。前边几个星期听了其他老师的课程,在大自然有声音这个话题里面,语文和科学课程、阅读和手工课程的融合课教学都是非常流畅的,两位老师共同完成,孩子们在话题中学到了更多知识。这一话题是有趣的动物世界,如何将学科课程融合在主题里面,让孩子们在快乐和轻松的课堂里。姜老师在第一节课使用了《大头鱼历险记》这个让孩子们有很多思考空间的绘本,那如何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融合进一个故事里,在反复的思考之后,选择了《大头鱼上学记》这一个系列的绘本,对故事稍微进行了改编,我想这不仅是一堂数学课吧,还可以带给孩子们一点小小的自信。参考青岛版和人教版的教参、优质课实录后,明确了本节课的数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大头鱼是一只有点胆怯的鱼,它来到新学校,却总担心自己学不好,在这一节课中,孩子们就要和大头鱼一起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它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引到了这节课需要学习的“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内容。首先孩子们自己选择用小棒或计数器进行操作,操作是理解算理的基础。孩子们通过摆小棒或拨计数器得出计算结果。结束后,孩子们进行交流,在讲台上讲清楚他们操作的过程,再根据他们操作的过程说出算式的口算过程,进而促进孩子们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完成主要的教学过程后,我们设置了巩固练习,孩子们口述计算过程,分别说一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进行巩固。最后进行回顾比较“26+3”和“26+30”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出“相同数位相加”这一概念。课程结束后,孩子们学会了知识,大头鱼也跟孩子们一起学会了今天的知识。从刚开始的胆怯到最后的学会知识,虽然这一过程并不简单,但是孩子们也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一定会学会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中并没有进行竖式的教学,目的也是通过口算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组成,口述表达出算理的过程,由形象的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选择计数器和小棒这两个学具,学生自己选择并进行操作,可以帮助他们思考并得出结果,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在操作的基础上,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够直接说出计算结果。当然,课程的设计是理想的,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课程的教研过程中,学习和整理了很多建议,这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1.学生往往知道如何计算,但在口头表达时却不够准确。在这个时候,却有些着急的告诉他们标准答案。较好的做法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孩子们一步步说出正确答案,并让孩子们自己进行巩固练习。这也体现了课前对孩子们的预设不够全面,针对这一问题,其实还应该多看一些数学名家的课堂实录,提高教育机智。2.由于时间的原因,课程没有讲完,所以并没有进行课堂总结。但是一堂完整的是需要总结的,即使最后时间不够,也学要拿出几分钟总结,使孩子清晰的了解到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收获是什么。 3.整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掌握和理解程度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孩子。如何在巩固重复中既要有新鲜感,让掌握的好的孩子在新鲜的刺激下始终跟随课堂的节奏,又要让学的慢的孩子在不断巩固的过程中把这一个知识点学会。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设计不同的问题。 4.课程中,可以发现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不强,当遇见小棒不够用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前后桌一起合作完成摆小棒,而是首先举手找老师解决问题。同样孩子们在生活中也是,遇到问题和困难不是自己先想办法解决,而是直接找家长和老师帮忙,虽然这是解决问题最快速的办法,但是还应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互助的习惯。      成长课带给我很多思考,对于以后的课程认识到不足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学习与探究。一堂课上下来,感觉孩子们还比较积极,但我想他们的课堂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更想要课堂变得高效而富有乐趣。最近年级共读《像冠军一样教学》,这本书也给了我们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教学指导。教师要赞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后的课中,努力加入游戏,孩子们天生热爱玩耍和挑战,游戏的课堂让她们更投入。还有就是让她们动手操作,并进行交流与分享,才能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还需继续修行,提高自身的幽默感,带给他们学习上的悬念与惊喜。还是想用很久以前就喜欢的一句话激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的策划幼儿园的作文等等的幼儿心理这些论文都可以捐助。

与大鱼成精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记得1999年那年老家出现了严重的伏旱,由于正处于二季稻生长的关键时期,为了保住禾苗,各村动用了一切能抽水的设备,包括柴油抽水机、电泵,甚至连尘封十几年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使用的人力水车都搬出来了。

由于当时旱情十分严重,且那时候田地完全没有任何荒废,用水量非常大,以至于20多年没有大规模开闸放水的水库几乎只剩下死水位,水泵扬程不够时村民们不得不挑水浇庄稼。

笔者清楚地记得,那一年一共捕获了好几条100斤左右的青鱼,由于这座水库依山谷而建且离村子较远,以往每次从堤坝上路过的时候,即便是无风的时候水里也会时不时的翻起浪花,这种现象一度被说成是水库里有“水怪”(实际上这也是大人吓唬小孩不要下水游泳的理由)。

从以上的笔者的亲身经历不难看出,青鱼要长到100斤上下差不多要20年的时间,平均算下来一年可以长5斤。这一点在2005年南京六合区金牛湖捕获的218斤重的青鱼身上得到了印证,数据显示这条青鱼身长达到了186厘米,至少40岁了,堪称青鱼界的“巨无霸”和“寿星”了。下面我们对青鱼的一些基本常识作一下了解。

青鱼

青鱼隶属于鲤科青鱼属且是青鱼属下唯一的物种,是原产于我国淡水流域中的一种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其以南的平原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渔业资源和养殖对象,在我国其它各大水系也有分布。

由于青鱼的体型偏大且由于其具有食杂性的特点,因此也被其他国家引入加以饲养。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的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鲤鱼成灾实际上就是说的青鱼。

从属性科目来看,青鱼属于鲤形目鲤科动物,因体色发青而得名,同时由于各地叫法不同,因此名称各异,如安徽称之为“乌混”、“黑混”,东北叫“青混”,另外由于青鱼主要水域的下层,以大田螺、螺蛳、河蚌以及底层的小鱼小虾等动物为食,故而又被称为“螺丝混”或“螺蛳青”。

从我国各地区青鱼的分布来看,之所以在北方分布很局限,是因为成年的青鱼以螺蛳为主要食物,而北方由于气候等因素螺蛳分布较少,从而局限了青鱼的分布。这也说明处在食物链较高一环的动物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青鱼体型略呈圆筒形且腹部平圆,具有个头大、生长速度比较快的特点,一年大约可长5斤左右。由于青鱼生长快且易于养活,在我国有较为广泛的人工养殖,同时也被引种到美国南部地区。

但是由于青鱼与众多洄游鱼一样,有着逆流到河流上游产卵的习惯,因此青鱼已经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流域面积达万平方公里)逐渐蔓延,对其他原产鱼类构成极大的威胁,为了消灭泛滥成灾的青鱼,美国当地政府曾出价每条100元进行悬赏,鼓励民众参与到抓捕青鱼、维护河流原生态的行动中来,而在我国国内青鱼的零售价平均每斤最低也得10块钱左右。

总结

在我国的“四大家鱼”中,青鱼的体型最大、寿命最长,而且一旦在水域中生长了十几二十年体重差不多在几十斤到上百斤,这时候的青鱼一个人是很难钓起来的。例如上文中讲到的南京金牛湖捕获的米长、体重218斤的青鱼就是几个人驾驶了多条小船用网耗费了将近6个小时才合力才将其捞上来的。

青鱼的生长速度虽然较快,但由于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区,降雨的年际变化较大,容易出现洪涝和干旱现象,故而除了一些大型不易出现明显水位落差的水库有利于青鱼“成精”外,其余大多数中小水库基本上三五年就会捕捞一次,很少有过百斤的青鱼出现。

青鱼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在一般情况下最大可以长到140斤左右,2005年的时候在南京金牛湖捕获的一条青鱼体长达到了186厘米,重量有218斤。它的性格比较凶猛,体型比较大,属于栖息在底层的食肉性鱼类,而且特别喜欢吃螺蛳肉;性成熟在4-5龄,4-7月一般会在江河中流速比较高的场所进行繁殖。

一、青鱼最大可以长到多少斤

1、青鱼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在一般情况下最大可以长到140斤左右,在长江中比较常见的一般重30-40斤左右。2005年在南京金牛湖捕获的一条青鱼体长达到了186厘米,重量有218斤,据说大约活了40岁左右。

2、青鱼的性格比较凶猛,体型比较大,属于栖息在底层的食肉性鱼类,特别喜欢吃螺蛳肉,在人工养殖时,主要投放颗粒性植物饵料。

3、青鱼在不同的生长期对食物有不同的需求,青鱼鱼苗主要摄食浮游动物; 青鱼幼鱼主要摄食底栖动物、蜻蜓幼虫等。当青鱼长大之后,大多用蚕蛹、玉米、豆饼和豆渣进行喂养。

4、青鱼性成熟在4-5龄,4-7月份的时候一般会在江河干流(流速比较高的场所)进行繁殖,生殖后一般会集中于江河湾道和通江湖泊中肥育,在冬季的时候会到深水区进行越冬。

二、青鱼长到100斤需要多少年

1、青鱼生长到100斤大约需要10-15年左右,青鱼的体型呈圆筒形而且腹部比较平圆,它具有个头比较大、生长速度比较快的特点,一年大约可以长5斤左右。

2、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饲料资源丰富的地方进行养殖,在养殖前需要将鱼塘进行清理和消毒处理,池塘清理完之后把池水排出然后注入新水,等到放苗的前7-10天,追施适量的有机肥培育肥水。

3、选择青鱼苗的时候选择健壮、抗病性比较强、没有病害的鱼苗,放养鱼苗的规格尽量整齐,这样方便养殖和管理。在放养前要用药物进行浸洗,然后进行试养,试养成功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放养了,放养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比较好,放养的密度也要合理。

4、对青鱼喂食之后要及时把剩余的饲料残渣清理出来,避免污染水质,在池塘水体缺氧的时候及时打开增氧设备给水体增加氧气。还要定期进行换水,每次换水只换掉池塘总水量的1/3。

野生青鱼最大能长多少斤?100斤的青鱼要生长多少年呢?

青鱼隶属于鲤科青鱼属且是青鱼属下唯一的物种,是原产于我国淡水流域中的一种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其以南的平原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渔业资源和养殖对象,在我国其它各大水系也有分布。由于青鱼的体型偏大且由于其具有食杂性的特点,因此也被其他国家引入加以饲养。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的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鲤鱼成灾实际上就是说的青鱼。

从属性科目来看,青鱼属于鲤形目鲤科动物,因体色发青而得名,同时由于各地叫法不同,因此名称各异,如安徽称之为“乌混”、“黑混”,东北叫“青混”,另外由于青鱼主要水域的下层,以大田螺、螺蛳、河蚌以及底层的小鱼小虾等动物为食,故而又被称为“螺丝混”或“螺蛳青”。

从我国各地区青鱼的分布来看,之所以在北方分布很局限,是因为成年的青鱼以螺蛳为主要食物,而北方由于气候等因素螺蛳分布较少,从而局限了青鱼的分布。这也说明处在食物链较高一环的动物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青鱼体型略呈圆筒形且腹部平圆,具有个头大、生长速度比较快的特点,一年大约可长5斤左右。由于青鱼生长快且易于养活,在我国有较为广泛的人工养殖,同时也被引种到美国南部地区。

但是由于青鱼与众多洄游鱼一样,有着逆流到河流上游产卵的习惯,因此青鱼已经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流域面积达万平方公里)逐渐蔓延,对其他原产鱼类构成极大的威胁,为了消灭泛滥成灾的青鱼,美国当地政府曾出价每条100元进行悬赏,鼓励民众参与到抓捕青鱼、维护河流原生态的行动中来,而在我国国内青鱼的零售价平均每斤最低也得10块钱左右。在我国的“四大家鱼”中,青鱼的体型最大、寿命最长,而且一旦在水域中生长了十几二十年体重差不多在几十斤到上百斤,这时候的青鱼一个人是很难钓起来的。

青鱼的生长速度虽然较快,但由于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区,降雨的年际变化较大,容易出现洪涝和干旱现象,故而除了一些大型不易出现明显水位落差的水库有利于青鱼“成精”外,其余大多数中小水库基本上三五年就会捕捞一次,很少有过百斤的青鱼出现。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抓小鱼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星期天一大早,李田发就骑着自行车来叫我了。李田发来到我家门前,把自行车往墙旁边一放,就敲着门大声喊:“王海伟,该起床了!”我听到喊声就迷迷糊糊地醒了。

我立刻翻身下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给他开门。因为我知道让他在门外等一会儿,肯定要跟我急。李田发等我把门一开,就冲了进来。我连忙返身回去穿好衣服。然后,我推着自行车和他一起走出了家门。路上我问:“李田发,今天我们去玩什么?”李田发说:“唉呀,我们没有钱,很多东西不能够去玩。”我说:“那我们不如到你家那边去捉小鱼,怎么样?”他说:“对呀,抓小鱼可好玩啦!走,就去我家那边捉小鱼去!”

于是,我们两个人骑着自行车飞一样地向他家骑去。到了李田发家,我们放下自行车就走进他家去拿了一些捉鱼的工具:网,塑料袋……

然后,我们两个人一起出门来到他家附近的一条水沟旁边。我们两人脱下鞋子,卷起裤腿,就下到水里。然后,两个人一人一面,把水沟的两头堵住。接着我们把堵住的水沟里面的水往外舀。等到水舀光了,我们看到水沟里面的底朝天了,出现了几条较大的鱼和一大堆小鱼。我们就把较大的鱼捡起来放到盛有水的塑料袋里面,然后,我们又把两头堵的泥挖开,让水沟恢复流通。水沟里面的小鱼又游了起来。我们两个人就洗了洗脚,穿好鞋子想到李田发的家里去。这时,我看到水沟里的小鱼游得那么欢,然而塑料袋里的鱼却有点呆。于是我就对李田发说:“李田发,我们还是把抓来的鱼放回去,给它们自由。

不然,它们会死的!”李田发说:“是呀,我们只不过拿去玩玩,会弄死它们的。”于是,我们两个人就把小鱼给放回到水沟中去了。时间不早了,已经快到中午了,我就跟李田发告别,骑着自行车回家去了。路上,我还在想着今天这个星期天我过得真快乐。

这天,我和姐姐还有爸爸妈妈要去乡村玩,体验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欣赏一下这里的山山水水。

我们去乡村的路上是要路过很多高山的,山上有好几个绕道,一圈又一圈,坐在车上耳朵不仅难受,头也有点晕,这样翻了一座又一座山才到了“大梅”,大梅就是村子的称呼。

在这里爸爸认识到朋友说下午带我们姐妹俩到小溪里抓鱼,我们高兴的不得了。可是太阳就是不让我们出去,偏偏更大更红,我们只好边晒太阳边抓鱼。

到了小溪里,我脱掉鞋子,光着脚踩进水里。这水好凉快,都可以当冰箱了,可又踩到被太阳晒过的石头,简直就是火炉。我们来到阴凉的地方,这时看见水 里有好多好多鱼幼儿,它们两三个成群地游来游去,我踩到中间一块石头上,准备用手抓它,两双手轻轻放入水中,不一会儿我看到一条石斑鱼游到我的手里,我很 快把手拿上来,可它又迅速从我手上逃走了,大概是我太着急了吧。第二次,第三次可还是没抓着,第四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小心翼翼放下去,又小心地拿上 来,哈哈,臭小鱼,我终于抓住你了。这高兴的时刻我们又发现装小鱼的杯子还有抓鱼的工具——脸盆都还没拿来,只好老妈去拿顺便带上了老爸。这样有了工具我 们一下就抓到了大约二十几只鱼幼儿,小鱼有了可大鱼却一条都没有,我们便把大鱼定成了抓到目标。

向着目标努力着,虽然这样说,还是抓不到大鱼,因为它们都贴在大石头上,这样比较难抓。不过老爸却抓到了三条“大头鱼”,因为它头大,我和姐姐就把它们取了这样一个外号,老爸还抓到了一只大螃蟹呢,够牛吧!

现在我们抓到了那么多就应该把它们放了吧!因为它们喜欢自己的家,喜欢这汩汩的溪流,喜欢美丽的大自然,再见了可爱的小鱼们,希望你们快点长成大鱼,我还会和你们玩的。

童年就像一本书,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这些脚印有的深,有的浅;有的大有的小。不过有一件事始终使我记忆犹新。

我八岁那年的夏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给我们开车的是王叔叔,他一边开车,一边给我们介绍呼伦贝尔大草原。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牛羊无忧无虑地吃着草,几条小河你追我赶地向前流去。我们来到小河边,鱼儿在水里自由地嬉戏。王叔叔说他会抓鱼,想教我们做捕鱼工具,我高兴极了。我们认真地跟着王叔叔学做捕鱼工具:“首先,把一个矿泉水瓶从上面四分之一处剪开;其次,把带有瓶口的那部分倒过来,插进下半部分;然后,放上面包和石头;最后,把瓶子放在河里,等待一会儿,就可以把瓶子捞上来了。”

我们按照他说的,做了一个捕鱼工具,想试一试能抓到几条小鱼。我脱掉鞋,提着裤腿,小心翼翼地走向河里。虽然是夏天,但是河水依然凉得刺骨,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脚下的石子滑滑的,布满了青苔,凹凸不平的河床,顽皮地扎着我的脚。我把矿泉水瓶放到河底,回到岸上。我的心里像长了草一样,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我到底抓了几条鱼。终于,王叔叔说可以捞上来了。我轻轻地把瓶子提起来,怕惊动了正在吃面包屑的小鱼,让他们逃掉。但是我把瓶子拿反了,抓到的小鱼伴着瓶子里的水,一起被倒进了河里。

我没有气馁,又试了一次。有了上次的经验,这一次我不再手忙脚乱,静静地等候,这回我竟然抓住了五条小鱼。我高兴极了。王叔叔找到了一个大水桶,我把小鱼倒了进去。我们又做了几个捕鱼工具,一直玩到傍晚时分。数了一数我们的成果,一共六十几条小鱼。回到农家院,我们把小鱼做成了炸鱼干。我吃着自己抓到的小鱼,觉得格外的好吃。

那天,我不但抓到了小鱼,而且还明白了几个道理,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自己要努力地去实践,并且不能急躁。失败了不气馁,要随时总结经验,争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不断地尝试几次,最终总会成功。回想起来,那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抓小鱼去喽!抓小鱼去喽!”傍晚,我们吃过晚饭,拿了一个小罐子和抓鱼用的淘米篮,来到家门口的小溪里抓小鱼。

来到小溪边,溪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小鱼游动的影子闪过。溪水时急时缓,我们来到一个溪水平缓的地方,准备捉鱼。

我拿起淘米篮,走进小溪。突然看见一条石斑鱼游过来,我悄悄地放下淘米篮,渐渐地靠近鱼儿。眼看就要到鱼的旁边了,我奋力一捞。可石斑鱼却成精似的,尾巴一甩,早就游远了。我拿起篮子一看,只有几块小石子和一些青苔。“哎,这鱼怎么游得这么快,这么机灵啊!”我不禁感叹。

“快来!快来!这里有条大鱼!”妈妈喊道。我连忙逆水跑过去。“你先用篮拦住它们的后路,然后用手把它往篮子里赶,再捞起篮子,鱼儿不就抓起来了吗?”我听了妈妈抓鱼的诀窍后,马上寻找起猎物来。“哇!又是一条石斑鱼!”我悄悄地喊道,我怕声音一大,鱼儿又惊跑了。我按照妈妈 的说法,用篮子拦住石斑鱼的后路,妈妈在鱼的前面。在***帮助下,我用手把鱼儿赶到篮子里的范围。我迅速捞起篮子。“啊!终于抓到鱼儿啦!”我激动地大叫起来。只见这条黑白相间的石斑鱼在篮子里活蹦乱跳,挣扎着,拼命着想往水里跳去。“既然好不容易抓住你,你还想逃!省省力吧!”我连忙用手抓住,把它放进装水的罐子里。石斑鱼一进水里,又欢快地游来游去,可爱极了!

就这样,我很快又抓了几条小鱼,还有小虾呢。天也渐渐黑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这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抓鱼活动,不仅快乐,而且受益匪浅。

与夜鱼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关于我国历史时期的水产加工与保鲜这一领域,以往学者涉及相对较少,除渔业通史著作中的相关篇节有所论及外[1],专题论述者多涉及冰鲜鲥贡等,专文论及明清时期水产加工与保鲜者较为少见。事实上,由于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各河湖水域渔业生产的兴盛,而鱼鲜之类极易腐败变质,故水产品的加工业颇为发达,加工方式多种多样,加工数量巨大。本文即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古代贮冰技术虽应用很早,但在渔业生产上很难得到普及。入秋鱼类肥美、正当捕捞旺季之时,渔获数量甚巨,未进入贸易市场、没有被及时消费的鲜鱼如不经加工处理极易腐坏。我国人民很早就把握了简单的鱼类加工技术,如将鱼用盐腌制、或将鲜鱼晒制成干鱼贮藏,“鲍鱼之肆”即为咸鱼加工工场。发展至明代,由于官方对渔业的重视,渔业生产大为发展,水产加工产品的数量也大大增加、质量越来越好,水产加工工艺趋于多样化、精致化,饮馔加工工艺更为丰富多彩,这从官府征收的鱼课名目中可见一斑,除鱼课钞银之征外,还有干鱼、鱼油、鱼腺胶、各色鱼鲊、鱼鲊椒料和香料等本色之征。时至清代后期,渔获物的冷藏保鲜渐行,尤其是冰厂渐多以后,原多只用于进贡皇家的冷藏法逐渐推广。清代末期,又从海外引进水产品装罐加工技术。另外,人们对非食用类的副产品也予以加工利用,做到物尽其用。一传统加工1.腌制、糟制腌糟鱼主要有鱼鲊,鱼鲊制作的历史十分悠久。制作鱼鲊及鱼酱等法早见于《齐民要术》,至宋代技艺益高。据载有玉版鲊(即鳇鱼鲊)、鲟鱼鲊、荷包鲊、银鱼鲊、蟹鲊等十余种。南人以鱼为鲊技艺极高,有“经十年而不坏者”。鱼鲊封藏时间越长,质量愈佳而愈为人珍爱。不同的加工方法制品不同,如饭鲊、裹鲊、荷叶鲊等。据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记载,上乘鲊品,选用何种原料,都有讲究,封藏方法和现在腌制咸菜极为相似。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均盛行鱼鲊制作,如湖广一带、安徽安庆地区及太湖流域均有生产。据史料记载,明代湖广一带还有专门从事鱼鲊加工的专业匠户——鲊户。湖广每年要向朝廷进贡各种鱼类加工特产如鲟鱼鲊、鳇鱼鲊、鲤鱼鲊、酱子鲊几小桶,估价银多少,加上桶柜物件、箍桶水竹、委官盘缠、鲊户盘缠银等共331两,递年详委首领官一员于先一年四月以里如法造办,侯次年带领“鲊户二名”进京朝贡[2]。可见湖广水乡此种鲊户不在少数,随同进京当差献技者当乃其中手艺最为娴熟之人。湖广地区自成化年间始进贡鱼鲊,其后鲊贡之征终明一代未稍宽,渔民负担愈来愈沉重,此在第二章及第八章均有述及,后者尤有详述,此不赘言。明清时期,鱼鲊制作工艺较前更趋精致。如太湖地区荷包鲊的制作,据民国《吴县志》卷51《物产二》转录《蔡宽夫时话》云:“吴中作鲊,多就溪池中莲叶包为之,后数日取食,比瓶中者气味特妙”。前志又载,“乡间取大鱼切作片,用米屑、荷叶三数重包之,谓之荷包”。但此法并不是直接在荷塘边制作。偶然也有用精肉作鲊者,直接在荷塘边用池中荷叶包裹,“数刻可供馐”;但因“荷叶性恶腻,多作能害荷”。史料记载中多见以红麴之类制作鱼鲊者多,如武昌地区之鱼鲊,其制法“以鱼为之,或拌以萝葡、或拌以红麴”[3]。又如安庆地区之鱼鲊“以红曲酿之,可生食”[4]。长江中下游地区制作鱼鲊,所用原料多采用鲟鳇鱼。这主要是因为鲟鳇鱼之骨松脆、肉质细嫩,最适于制鲊,故多被选用。清康熙吴县人沈朝初有《忆江南》一词云:“苏州好,密蜡拖油鲟骨鲊。”又如康熙十四年《安庆府志》卷5《物产》记载,“鳣鱼似龙,长丈余,大者千余斤。江东呼为鳇鱼,亦曰王鱼……可为鲊,骨松脆,皮亦肥美”;该地区之“货类”即出产之商品类中就有鱼鲊,“怀宁用鲟鳇、桐城用青鱼”。腌糟制鱼除上述制作工艺较复杂的鱼鲊外,还有较简单的直接用盐藏法防腐之腌鱼。盐藏法又可分为二种,一种为盐水渍法,即将鱼类浸渍于食盐水中,藉以防腐;另一种为盐渍法,即用食盐遍擦于鱼体,然后重重积叠于木桶等装盛器具中,盛器底面也撒布食盐。后一种方法保存时间较为长久。应用这二种方法所贮藏之鱼,鱼体中保持着相当之咸味。可以说,以盐藏法保存鱼货为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之一,因其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惟其保存时间不如鱼鲊长久,但鱼鲊保存必须密封,否则易变味。2.干制将鱼制作成鱼干以长期收藏是一种十分常见、应用普遍的传统加工方法,其制作历史已十分悠久。早在商周时代即有这种鱼类加工方法,干制之鱼称鱐,或称腊鱼、鱼腊。长江中下游地区各乡村至今仍多采用这种加工方法。干制法按干燥热源可分为晾制和薰制二种,“干制法者,或用日晒或用火焙,务使鱼体中之水分完全蒸散”;按是否先用盐渍又可分为素干和盐干二种,“其用淡水洗净后而干燥者曰素干品,鱼体用水煮熟,然后干燥者曰煮干品,经盐水一度之侵渍,再用淡水洗净而干燥者曰盐干品”[5]。将鱼体抹盐及干燥其所含之水分都是防止细菌的侵入而使鱼体腐败难食。晾制法:一般来说,在气温较高、阳光充足的夏秋季节多采用晾制法制作干鱼。因此,捕捞盛期在夏秋季节的各种鱼类也就多采用此法加工。晾制鱼干法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多用之,如湖广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安徽沿江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等地都有鱼干制作,只是规模大小不同、产量多少不一而已。明代湖广常德府“多干鱼。盐鱼日干,货于四方,颇以为珍。各县俱出,而沅江尤多”[6],由此可知,其加工工艺乃先用盐涂抹,然后在太阳下曝晒至干。又如明代岳州府华容县加工干鱼,“商人烘曝,贸易遍江淮间”[7],可见加工工艺既用烟熏,又用日晒。由此二例可知湖广岳州、常德二府干鱼加工产品数量之多。不单此二府,湖广其它府州肯定同样如此,如在湖北有大量中小型浅水湖,鱼利丰富的府州,其干鱼制作规模当较湖南岳州、常德等府州更甚。如武昌县“有白鱼,即阳鱎,肉白可为饼”[8],即剔除鱼刺以后压制晾干成鱼饼者。在安庆宿松地区,“银鱼一种为吾邑特产,捕取后向日光晒晾干洁,用布袋装置。……此外若虾米一种亦所出甚多,虾米者取鲜虾蒸煮旋即晒干去甲存肉即谓之虾米”,其地制作银鱼干及虾米都是利用日光晾晒;“贩干鱼之商人先将鲜鱼收买”,然后“以盐水腌透,就日光晒干”[9],营干鱼贩运之商人亦采用晾制法制作鱼干贩卖。太湖流域亦用日光晾晒银鱼干、鲚鱼干、螳螂子等。同治《苏州府志》卷20《物产》记载:“鮆鱼,出太湖,一名刀鱼,俗呼为刀鲚,又名湖鲚,别于江产也,出常熟海道者尤大,四五月取其子曝干名螳螂子;小者曰黄尾鮆,鱐之可致远;银鱼,出太湖,色白,无鳞,鱐之可致远”。所谓“鱐之”,即压制晒干。鱼卵又称鱼子,所谓螳螂子即取鲚鱼之子晒成干。又如《太湖备考》卷6《物产》记载:“鮆鱼,一名刀鱼,俗呼为刀鲚,又名湖鲚,别于江产也;一种小者名梅鲚,渔人鱐之以鬻”;“银鱼,鱐之可以致远”。两种所记大体类似,也就是说整个太湖流域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形。日本人山本田芳1885年撰写的《清国水产辨鲜》中记载:“鲚鱼在江苏长江年产五百万斤,干鲚鱼年产约十五万斤运销各地”。沿海的川沙地区“制造鱼干,亦第用盐晒”,“堪供食品之需”[10]。晾制干鱼除上述先用食盐涂抹,然后利用日光晒干的盐干品外,也有不用盐抹而直接晒干者。据张耒《明道杂志》记载,早在宋时期,在汉阳武昌一带即有一种“淡鱼”,其法将数累千百之鱼剖开,不加盐,暴晒江岸之上,干后以物压作鱐载往江西出售。饶州、广信等地“尤重之”,“虽臭腐可恶而更以为佳”,“若饮食祭享,无淡鱼则非盛礼”。一船“淡鱼,其值数百千”。此虽为宋时情形,估计明清时期这种产品仍得流传。又如在安庆的宿松地区,“若鲚鱼、靠鱼亦系晾干贩卖,但无须用盐腌浸;鲚鱼、靠鱼之出以夏月为多,故朝出水而夕即晾干,每年贩运外出者亦称大宗”[11]。其制作鲚鱼干、靠鱼干即充分利用夏日的强烈日光照射而迅速蒸干鱼体水分,省却先用盐腌浸的一道工序,也使鱼干制品的品种更为丰富多样。薰制法: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和多雨水、空气湿润的春季,所捕捉的鱼类已无条件采用晾制法。在此情形下,人们便采用薰制法加工鱼干,即利用烟薰或火焙的方法将鱼体所含水分蒸干。如前述明代岳州府华容县加工干鱼,“商人烘曝”,其加工工艺便既用烟熏,又用日晒。薰制品与晾制品之风味完全不同,各地的薰制品又各有地方特色。不过,相比较而言,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利用人工烟薰或火焙的薰制法之规模要远远小于利用随处可采、随时都有的天然日光晾晒的晾制法,前者之产量也就远低于后者。然而,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惟其产量较少,则更见其珍贵。3.副产品加工与利用除水产品食用加工外,人们也进行一些副产品的加工和利用,如提炼鱼油,加工鳔胶,用介壳类水产之甲壳肥田等。提炼鱼油以为燃灯之用古以有之,如前引明人之诗云,“八尺长竿一具罾,前船相唤后船应。得鱼换米兼沽酒,更取鱼油作夜灯”[12]。又如“黄鲴鱼及鲹鱼肠腹多脂,并可取肠以熬油为燃灯之用,称为鱼油”[13]。此即为渔民充分利用渔获物,就地取材加工副产品以供日用之需之例。人们在历史时期也很早利用鱼鳔加工鳔胶或鱼线胶。加工鳔胶之例如:鱼腹中鳔“可作胶,谓之大胶。唐张彦远云吴中鳔胶采章之用,盖古画家取此”[14]。可见,至迟在唐代,人们已知将鱼鳔加工成鳔胶制作“采章”,即类似现代的印章,画家即有用这种鳔胶采章者。前文涉及渔业经济各章中曾论及各地区征收鱼课中大都有鱼线胶之征,可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将鱼鳔加工成鱼线胶极为普遍,政府将其定为一种额征课税,且大多征收本色。万历《大明会典》中明确记载官方征收鱼线胶乃为造船之用,即做为一种粘合剂。前文述及虾米之制作乃将生虾蒸煮晒干后去甲而成,对其所剥下之虾甲,人们也予以回收利用,“凡干虾所去之甲并可买作粪田之用,虾甲亦名虾糠”[15]。虾蟹等水产之壳甲中富含磷元素,因此,可将其甲壳碾碎后用于田地中施肥,是一种很好的磷肥。即使是腌鱼后所剩之盐水,人们也能做到废物利用,如“腌鱼之水谓之滴卤,可助烹调,并可以供制豆货食品之用”[16]。更何况在明清二代,食盐均极为珍贵,官方对食盐征税极重,人们就更舍不得轻易丢弃尚可进一步利用的滴卤之水了。[1]丛子明、李挺主编《中国渔业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2]万历《湖广总志》卷21《贡赋志一》。[3]光绪《武昌县志》卷3《物产》。[4]康熙十四年《安庆府志》卷5《物产》。[5]民国《宝山县再续志》卷6《实业志·渔业》。[6]嘉靖《常德府志》卷8《食货志·物产》。[7]隆庆《岳州府志》卷11《食货考》。[8]光绪《武昌县志》卷3《物产》。[9]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10]民国《川沙县志》卷5《实业志·渔业及林业》。[11]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12](明)唐之淳《唐愚士集》卷1《淮上渔者》。四库1236-528(前为册序,后为页序,下同。)[13]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14]同治《苏州府志》卷20《物产》。[15]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16]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二冷藏与装罐1.冷藏冷藏即冰藏,冰藏法最为简单,即将鲜鱼埋藏于天然冰或人造冰中,用以保存鱼类短时间之鲜度。用冰藏法使鱼类保鲜的技术应用很早,但由于贮冰技术较复杂,在较长时期内其规模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冰鲜鱼大都限于奴隶主、贵族享用,或为进贡皇家的贡品,而较少应用于大规模的渔业生产。明清时期已出现较大规模的专业冰厂。明王鏊所修《正德姑苏志》中有“三伏市上卖凉冰”之语,可见苏州在明朝已有专业冰厂。清沈德潜所修《元和县志》记载:“冰窨在葑门外,设窨二十四座……每遇严寒,戽水蓄于荡田。冰既坚,贮之于窨,盛夏需以护鱼鲜,并以涤暑”。尤悼所作《冰窨歌》云,“葑溪门外二十四,年年特为海鲜置”,其诗进一步说明该专业冰厂主要是为海洋渔业保鲜兴办的。康熙二十三年《江南通志》记载:松江府“每夏初,贾人驾巨舟,群百呼噪网取”黄鱼,都是“先于苏州冰厂市冰以待”。清时,沿海一带食用冰鲜黄鱼已成一种习尚和爱好。清康熙吴县人沈朝初《忆江南》一词中就描写了食冰鲜的盛况:“苏州好,夏日食冰鲜,石首带黄荷叶裹,鲥鱼似雪柳条穿,到处接鲜船。”小船插上三角形红旗,鸣锣集市,曰贩冰鲜,吴俗最尚此鱼,每尝新时,不惜重价,故有典帐买黄鱼的谚语。同治《苏州府志》卷20《物产》记载,吴地有谚云“楝子花开石首来,笥中被絮舞三台”,言典卖冬具以买鱼也。[1]明清规模巨大的鲥贡,也是用冰长途护运的。为此,在南京燕子矶建有皇家专备冰窖和鱼厂。陆路运输,按15公里一站,由3000余匹驿骑接力飞奔传递,自长江边至北京1250余公里,限22个(44小时)时辰送达。保鲜的办法是逐尾用铅匣盛装,中间填以冰,泼上浓油密封,再以箬叶遮护。水路,则由快船日夜兼程沿运河北上,船上载冰护航,沿途并设有冰库,源源不断补充冰块,保证贡品到达京城还很新鲜。明清时期虽已出现较大规模的专业冰厂,但在清代后期以前,其在渔业生产上的应用仍不普遍。专业冰厂仍未大规模普遍兴建,冰鲜鱼因成本较高、数量少而价格昂贵,上述吴地典卖冬具以买黄鱼即为一证。又如同治《苏州府志》卷20《物产》记载:“石首鱼,俗名大黄鱼。今惟出海中,味绝珍,夏初则至,吴人以楝花时为候。此时已渐热,鱼多肉败气臭,吴人既习惯视之,故有忍臭啖石首之讥。二十年来沿海人家始藏冰,悉收冰养鱼遂不败”。可见,在清道光以前,沿海藏冰养鱼者尚少;至咸丰、同治年间,渔获物冰藏保鲜法始渐盛。自此之后,冰厂之设渐多,地域亦逐渐推广普及。民国《川沙县志》卷5《实业志·渔业及林业》的一段记载清楚地反映了这一变化过程,该志云:“所获海鲜,近年均用冰制,以便运往远埠……。冰厂,夏获鱼鲜,须用冰制。向因购自上海,殊形不便。自清宣统元年,周兰村等集股,在八团北一甲白龙港南,租地建造冰厂一座。年来销路日广,在横沙各渔船,多向购用,获利颇丰。民国四年,复有人集资设厂,以谋扩张营业。十一年九月,邑人家曾等,又在八团南三甲海滩,股设冰厂,呈准县知事严森出示保护。”从这一段史料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其一,清代后期,沿海地区夏季的海洋渔业生产之渔获物已大都采用冰镇保鲜;其二,在清宣统元年以前,沿海的川沙及其它地区用冰以藏鱼大都尚须向沪镇上海采购;其三,自清宣统元年以后,沿海各地陆续集资建造冰厂,无须再购自上海,且其营业规模呈扩大趋势,冰厂之治理亦日益严密。以上即为水产品冰镇保鲜的大致发展过程,总之,时至清代后期,冰藏保鲜才在渔业生产上得到大规模应用。2.装罐水产品罐装加工法之应用较以上各种加工方式都要晚,可以说是一种“泊来品”,即为海外引进之加工工艺。晚至清代后期,水产品之装罐加工仍尚少,如沿海的川沙地区“制造鱼干,亦第用盐晒,并无装罐,堪供食品之需”[2]。但其究竟随着国门之开而逐渐走进国人的生活,据民国《宝山县再续志》卷6《实业志·渔业》记载,“罐诘贮藏之法甚多,适用于国人嗜好之鱼类罐诘约有三种”;其一为水渍制,即将生鱼处理适当后装入罐中,注入清水密封、加热而制;其二为调味制,其法将渔获物加以酱油、白糖、香料等,先行煮熟后装罐,加热杀菌而成;其三为薰炙制,其法将鱼类先行适当之调理,再经油炙及薰烟工作,然后封罐制成。用第一种方法制作的鱼罐头可用作庖厨中烹调的原料,用后面两种方法制成的成品可供家庭行旅随时取食,毋须再行调味。[1]参考丛子明、李挺主编《中国渔业史》,第67页。[2]民国《川沙县志》卷5《实业志·渔业及林业》。三饮馔加工水产品的饮馔加工历史几乎同人类史一样悠久,从有渔猎生产以来,其饮食即包括水产品饮馔加工。水产品饮馔加工的一般方法,早已为人们普遍把握。如苏轼《物类相感志》记载,薄荷去鱼腥,煮鱼羹临熟入川椒多能去鱼腥,用枳实或凤仙花子煮鱼则骨软等。又如河豚味极美,但有剧毒,宋代时吴人已把握了一整套河豚的加工方法,对其何部分及何时所捕最毒了如指掌。孔平仲《续世说》、张耒《明道杂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等书对此多有记载,如吃河豚的当天不能进服汤药,因河豚与中药乌头、附子相忌。如已中毒,解毒之法有催吐和药解。催吐系“亟饮秽物”,药解以龙脑水或至宝丹或橄榄,亦可炒槐花与干燕支(胭脂)等捣成粉末,用水调灌。饮馔加工可分风味鱼品和名特优产品。相对而言,太湖地区的水产饮馔加工工艺较其它地区更为精致,“吴地产鱼,吴人善治食品,其来久矣”[1]。民国《吴县志》卷51《物产二》转引(隋)《大业杂记》云,吴人作鲈鱼干鲙法,“五六月海中取此鱼,缕切晒干,盛以瓷瓶,密封泥。欲食开取,以新布裹大盆盛井底,浸久出布,洒却水,则敷然散著盘上”;又有以鲤鱼为原料所作者,其法亦“出太湖,纯以鲤醙为之;一瓶用鱼四五百头,味过鲟鳇”。又如作水晶鲙之法,“以赤尾鲤净洗去涎,用新水慢火熬浓,去鳞滓,待冷即缕切之,沃以五辛”[2]。可见,各种鱼鲙的制作从原料的挑选、火候的把握到佐料的调放都有一系列较复杂的加工工序。饮馔加工在都市中尤为讲究,如北宋汴京(即今开封)有因“南人不服北食”而开的南食店。一部分“南人”通晓南馔制作,如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记载,梅圣俞家中的老婢能制作以鲫鱼为主要原料的南馔生鱼片便是一例。又据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等书记载,当时的名特优产品有用活鲟鱼唇割下制作的“鱼魂”;以河豚腹内腴白制作的“西施乳”;以及钱塘门外宋五嫂以菰为羹、以鲤鲫为鲙的“金羹玉鲙”等。以上所述均为明清以前即有的饮馔加工方法,毫无疑问,其加工工艺必代经流传并更趋精致。上引民国时期太湖地区的方志对其饮馔加工方式仍有具体记载即为明证。明人文集中亦有鱼类饮馔加工的具体记载,“吴人制鲈鱼鲊、鰿子腊,风味甚美,所称金虀玉鲙也。鲈鱼肉甚白,杂以香葇花叶,紫绿相间,以回回豆子、一息泥、香杏腻坌之,实珍品也。鰿子鱼腊亦然。回回豆子细如榛子肉,味甚美。一息泥如地椒,回回香料也。香杏腻一名八丹杏仁,元人《饮膳正要》多用此料。鰿子鱼今京师名鮆鰶鱼”[3]。可见其时鰿子腊这一名馔已从太湖地区传至京师,且另有别名。诗文歌赋中更多有提及者,如其一云:“日高湖冰解作块,水落旧痕出洲背。渔翁招摇沉网罟,上客游观缓裘带。跃青跳白举数尾,鲂鲤不言羊豕脍。取物还存爱物仁,半释况乃兼细碎。玉花行看登翠盘,素鬐早已扬清濑”;其二云:“平湖如席洲若块,渔子击水惊鱼背。一网数鳞如拾芥,骈头贯□相萦带。饔人挥刀飞雪花,座客停餐谈玉脍”[4]。清代的专门书籍如《随园食单》中记载了江浙一带烹调加工的菜肴,其中有石发、酱石花、石花糕、鱼翅、刀鱼、鲥鱼等多种水产珍品。除上述各种名特优产品外,亦有鱼杂之类风味产品,“凡腌干鱼者必先将鲜鱼剖开,去其腹内之肠肚各件谓之鱼杂,滨湖产鱼之地多取鱼杂调煮佐膳,称美味焉”[5]。明清时期,虾蟹等类水产的食用加工种类也甚多。蟹类有酱蟹、糟蟹、醉蟹等,加工的秘诀有所谓“雌不犯雄,雄不犯雌”、“酒不犯酱,酱不犯酒”、“蟹必全活,螯足无伤”等。虾类加工有醉虾、虾松、虾米粉等。综上所述,由于明代官方对渔业的重视,渔业生产大为发展。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产加工业颇为发达,水产加工工艺趋于多样化、精致化。水产加工方式多种多样,加工数量巨大,加工质量优良,饮馔加工工艺更是丰富多彩、精湛多样。这从官府征收的鱼课名目中可见一斑,除鱼课钞银之征外,还有干鱼、鱼油、鱼腺胶、各色鱼鲊、鱼鲊椒料和香料等本色之征。传统加工方法有腌制、糟制鱼鲊,曝晒、晾制、薰制鱼干等。时至清代后期,渔获物的冷藏保鲜渐行,尤其是冰厂渐多以后,以前难以普及,多用于皇家进贡等的冷藏保鲜技术逐渐推广,清代后期尤为突出。清代末期,又从海外引进水产品装罐加工技术,罐装加工数量也迅速上升。此外,人们对各类副产品也予以加工利用,做到物尽其用,如提炼鱼油,加工鳔胶,用介壳类水产之甲壳肥田等。[1]民国《吴县志》卷51《物产二》。[2]乾隆《长洲县志》卷17《物产》。[3](明)杨慎《升庵集》卷69《金虀玉脍》。四库1270-682。[4](明)孙承恩《文简集》卷21《腊月同霍渭厓诸公乌龙潭观打鱼用坡翁韵二首》。四库1271-264。[5]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第二节水产商贸关于中国历史时期的水产商贸这一领域,以往学者涉及相对较少,除渔业通史著作中的相关篇节有所论及外[1],专文论述者就笔者管见所及有张剑光先生的《唐代渔业生产的发展及其商品化问题》[2]、日本中村治兵卫先生的《唐朝的渔业政策和鱼类的流通》[3],专文论及明清时期水产贸易者则少见。事实上,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各河湖水域的水产贸易较为兴盛,无论是鲜鱼贸易还是加工产品的运销都颇为发达。本节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鲜鱼商贸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各河湖水域产鱼地的鲜鱼货贸颇为发达,在明代前期渔业极为兴盛时期尤为如此。从其销售形式及交易规模来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鲜鱼贸易可以分为零星售卖与商人转贩两种不同类型,以下分类叙述。1.零星交易在春夏非集中捕捞时期,均为各渔户单独生产所得,渔获产量不大,渔获物较少。因此,零星售卖是该时期鲜鱼货贸的较主要形式,由商人转贩者少。秋冬集中生产时期,除商人批量转贩外,零星交易的形式也仍然存在。从贸易额来看,零星交易额远低于商人大宗转贩的批量经营。但零星的鲜鱼贸易几乎全年都有,江滨水浒交通便利之地都有大小不等的鱼市、水市。专以打鱼为生的渔民大多一年四季,不论早晚朝夕都在进行生产。渔民四时放舟于五湖风浪之中,以船为家、以水为田,有诗为证:“大儿已长当门户,小儿十岁能摇橹。妇人终日坐篷窗,补却鱼网缝衣裳。衣食宁论厚与薄,人生无如生处乐”[4]。相关诗文可谓不胜枚举。从地域而言,明清时期的鲜鱼商贸以湖广地区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湖区及太湖流域最为繁盛。李东阳《怀麓堂集》卷3《捕鱼图歌》诗云:“江花夹岸江水深,此时尺鱼如寸金。……家家卖鱼向江浦,大船小船不知数”。出身长沙的李东阳对故乡楚地的渔业生产自是十分熟悉的,其所描述的江浦鱼市盛况当为写实之言。又有何景明《大复集》卷11《津市打鱼歌》诗云:“大船峨峨系江岸,鲇鲂鱍鱍收百万。小船取速不取多,往来抛网如掷梭。野人无船住水浒,织竹为梁数如罟。夜来水长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其所反映的亦是渔业生产和销售之盛况。其它地区的鲜鱼贸易规模也颇为可观,如太湖流域的大型六桅罛船在“船尾系三板小船,入市鬻鱼乘以往返”[5]。渔民是零星贸易的直接参预者――卖主,或者随捕随卖,或者早晚趁市出售。

大哥``是夜雨吧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①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②,却话③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①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②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③却话:重头谈起。 【简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是他的名句。李商隐是怀州河内(今焦作沁阳)人。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弃世,所以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写给他在长安的朋友的,但我更原意认为是写给和他阴阳相隔的妻子的。雨夜无尽,作者独自一人远在他乡,忆起曾经和自己相濡与沫的妻子,希望到黄泉之下,或者再来生再和妻子“话巴山夜雨”。下面是一些文学家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与野鱼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 王琳. 从旅游产品的特点看青岛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01) . [2] 孙梅. 奥帆基地:青岛旅游新坐标[J]. 招商周刊, 2006,(16) . [3] 李鹭. 抓住奥运契机 推动青岛旅游新发展[J]. 现代商贸工业, 2007,(07) . [4] 行怀勇. 青岛市旅游经济优劣分析与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08,(09) . [5] 董玉明. 海洋文化与青岛旅游开发[J]. 海岸工程, 2002,(01) . [6] 刘成顺. 青岛旅游:统计有水 市场少鱼[J]. 招商周刊, 2006,(21) . [7] 孙玉敏. 建言青岛旅游[J]. 招商周刊, 2003,(14) . [8] 陈娟. 2008年奥运会与青岛旅游宣传策略[J]. 求实, 2004,(S3) . [9] 李恒光. 认清产业定位,抓住契机,推进青岛旅游经济发展[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 . [10] 野世箴. 青岛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业浅见[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3,(Z1) . [1] 马波, 张瑞清. 对青岛旅游名牌战略的理论思考[J]. 东方论坛, 1997,(03) [2] 孙玲. 谁影响了2007青岛旅游?[J]. 半岛新生活, 2008,(02) [3] 野世箴. 青岛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业浅见[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3,(Z1) [4] 王瑛. 青岛会展旅游发展分析[J]. 甘肃高师学报, 2006,(03) [5] 钱光明. 不只为“齐读”叫好[J]. 教育文汇, 2008,(05) [6] 张广海, 刘佳. 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7] 孙宏霞. 构筑琅琊文化特色促进青岛旅游可持续发展[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4,(02) [8] 田旺军, 赵迁远. 青岛市文博旅游资源分析及其开发思路[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9] 奥帆赛让青岛更美丽[J]. 城色, 2008,(06) [10] 辛志娟, Tim Turner. 旅游景区英译亟待规范——以青岛旅游景区翻译为例[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2010年《中国水产》11期有一篇

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自然生物、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换句话说,休闲渔业就是利用人们的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的产业。 休闲渔业是把旅游业、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 休闲渔业是把旅游业、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目前休闲渔业就其表现的形态看可划分为四类:一是生产经营形态。以渔业生产活动为依托,让人们直接参与渔业生产,亲身体验猎渔活动,通过开发具有休闲价值的渔业资源、渔业产品、渔业设备及空间、渔业生态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活动,主要是以垂钓、观赏捕鱼等为标志的生产经营形式。二是饮食服务形态。让人们更加贴近产地,直接品尝美味的水产品佳肴,建立起集鱼类养殖、垂钓、餐饮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主要表现在都市郊区以渔为依托的农家乐、避暑山庄、都市鱼庄等。三是游览观光形态。以走进海洋、江河、湖库等自然环境,结合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渔业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游览观景、休闲、度假。四是科普教育形态。主要是以水产品种、习性等知识性教育和科普为目的的展示形式,如水族馆、海洋博物馆等。

与剃头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 上朝代更替的同时往往也带来 社会 风俗的变化,人们的服饰与发型也各具特色。放眼中国历朝之中,清朝的服饰发型可谓是其中的一股"清流"。众所周知,清朝是满族人入关,所以他们的习俗自然与我们汉族不同,但是为了巩固统治,他们强迫汉人学习满族文化和习俗,直接体现在 剃发易服 一项。大家从影视剧中所熟悉的满清男子发型都是"阴阳头",其实 在清朝初期并非如此。

满族是女真族的后代,本是 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 ,入关前男子们都留着极为简易的发型,俗称 "金钱鼠尾辫" 。这样的发型比较方便打理,而且骑马打猎之时也不至于被累赘的头发扬起遮蔽视线。之所以称作金钱鼠尾辫,首先要将头部周围的头发都剔除干净,只留着顶端一点点头发编成小辫,模样十分滑稽,就像一只小老鼠的尾巴。 剩下的发量面积不能超过一枚铜钱大小,且要能够穿过铜钱中间的孔洞,才是标准发型。

满人入关统治中原之后,当时只有几十万人,却要压迫统治几亿的汉人。为了维护统治,同时显示自己的征服欲,清政府便向全国推行满族习俗,这一切都得从"头"开始。起初,这样的要求自然不会得到汉人百姓的配合,汉人自古就对头发极为重视,还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说,因此不会轻易剪发,如若损毁了头发,那便是极大的不孝,这个思想根深蒂固的刻在骨子里。但是清政府不给普通百姓丝毫反抗的机会,颁布了 "剃头令" ,并且极端严格的执行,每日派官员四处巡查,只要不符合"金钱鼠尾辫"的标准,即刻拉去砍头。

这期间,就有上千万人因为不愿剃发而惨死,当时执行"剃头令"的严苛程度令人发指,甚至还有人仅是 因为发型不达标而平白冤死 。在顺治年间,就发生过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当时有一位叫做丁泉的年轻人被当街抓走,理由是他的头发留的不达标,比要求的范围要大上一点。一审之下才知他并非有意为之,实乃剃头师傅的一时疏忽所致。按理说一个普通老百姓,又确实没有反叛之心,只需要求他重新剃成金钱鼠尾的标准就好了。但是当官员上报给皇帝之时,皇帝只冷冷的批了个 "依律法办" 。就因这件事,不仅将他当街问斩,他的家人邻居和当地县官也未能免责,受到牵连。

然而,我们在清朝的影视作品中却鲜有见到前面提及的"金钱鼠尾辫",更多的是男子们 将前额的头发剃光,整个后脑勺都蓄了头发,梳成长长的大辫子。这样整个头上的发量约占了二分之一,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阴阳头"。 其实这是清朝一直到演变到 晚期才有的发式 ,相较于初期的辫子要粗了不少,也更好看了。之所以不少清代剧中早期和晚期的发式都选了"阴阳头",除了考究不严谨之外,或许 和美观也有关系 。试想一下如果看到屏幕上帅气的男演员顶着一个"鼠尾辫",怕是让人再也爱不起来了吧。

发式的演变其实也是 满人被"汉化"的过程 ,清朝早期对于"剃发令"的严苛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企图通过这种强制性的措施来转变汉人思想巩固统治。但是到了后期,大家都已经形成习惯,政权也日益稳定下来,因此对于发式的要求也渐渐没有那么严历了。

最重要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处, 满人与汉人逐渐融合,两种文化也彼此交融。 清政府要想长久的统治偌大的中原地区,靠自己之前游牧的那种思想文化必然是行不通的,还是得学习汉族的文化。时间一长,剃发要求也日渐放宽,之前的发式也着实谈不上美观,鼠尾般的小辫子顶在脑后与秃头无异。 于是上到统治者,下到普通百姓,蓄发量都在默契的增加,演变到最后,就成了晚期的"阴阳头"的发型。

满人起初容不下汉人的文化,最后却也反被"汉化",看起来好像是个笑话,但这也是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其实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具特色的一面,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所谓"君子和而不同", 对于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学会彼此尊重欣赏, 而不是努力去同化对方,文化正因为不同而美丽!

参考文献:《清俗纪闻》、《中国风俗通史清代卷》

古代人洗头发的有皂角或者猪苓。猪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猪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平常人就用皂角洗头发。 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古代人比我们想象中要卫生的多,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海录碎事 臣职 官僚》记载“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冻疮膏的作用。高档一点的称为“面药”和“口脂”,用来涂脸和嘴。宫中在冬天会发给官员。杜甫《腊日》中有“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敢情冬令劳保用品古代也有发。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洗头用淘米水,称这潘。如《左传 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遗之潘汁。”摘了一段,如下文,如果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浴史溯源 一、 先秦沐浴礼仪的形成沐浴,就是今日通常所说的洗澡,包括头、身、手、脚的洗浴。然而古人却分得极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所谓“濯”、“洒”就是洗的意思。据此看来,古代的沐浴与今日的洗澡的意义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把许慎对“沐”、“浴”、“洗”、“澡”的解释合起来,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今日洗澡。初民们当时沐浴只有下河一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养成了沐浴的生活习惯,至迟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沐浴”的记载。沐,字形像双手掬盆水沐发状,会意为沐,是洗发之义;浴,字形像人置身于器皿中,并在人的两边加沙锅内水滴,会意为浴,是洗澡的意思。而用来沐浴的器皿有青铜器鉴,《说文解字》云:“鉴,大盆也,”盛水用作洗器,《庄子·则阳》有“灵公有妻三人,同鉴而浴”的记载。在铜镜尚未问世时,古人常以鉴盛水照容貌,甲骨文“监”(监、鉴为古今同字)像人俯身就皿照容之形。从“盈”字字形看,像人浴身于浴器中,与“浴” 字字形相近,稍不同的地方仅是“盈”字的浴器中“见足明示裸浴”(康殷《古文字源流浅说》)。“盈” 字字形则向人们展示了先秦人用浴器沐浴的情景。到了西周时期,沐浴礼仪逐渐形成定制。由于沐浴已经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人们对沐浴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不仅仅把沐浴单纯地看做洁身净体,润肤养身;而视为隆重礼仪的先秦。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净身,这已是个定法,表示内心洁净虔诚,称之戒,亦称斋戒。斋戒之礼始于殷商,至西周已成定制,西周的戒礼十分隆重和考究,每逢重大的祭祀活动前要进行两次斋戒,第一次在祭前十日或三日举行叫戒,第二次在祭前三日或一日进行叫宿,均由专职官员主持一定的仪式,要求与祭者禁食荤腥,并沐浴净身,以示对神灵的肃敬。斋戒沐浴已是西周朝廷祭祀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专职官员执掌。这在《周礼》中均有记载。沐浴与人们生活的行为规范密切联系在一起。《礼记·内则》载:“男女夙兴,沐浴衣服,具视朔食。”居家过日子,男女要早起,沐浴更衣。作为夫妇之礼则有“不敢共湢浴”,妻子不能和丈夫共用一个浴室,所谓“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在家庭里还有尊老礼节,“五日则镡汤请浴,三日具浴。其间面垢,镡tan潘请缋hui;足垢,镡汤请洗”。礼节规定,晚辈要五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一次澡,每三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一次头。这期间父母脸上如果脏了,要烧淘米水为父母洗干净;脚脏了,则用温水为父母洗干净。诞生礼仪中沐浴亦很重要,《礼记·内则》载:“世子生,则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又载:“公庶子生,就侧室,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见于君。”太子出生,国君和夫人要沐浴穿朝服去朝见国君。载往来礼节中,沐浴亦是重要礼仪。《礼仪·聘礼》载:“管人为客,三日具浴,五日具浴。”又载:“飧不致,宾不拜,沐浴而食之。”管人接待来客,要满足客人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的要求,主人用飧礼招待来宾时,来宾不用拜谢,但要沐浴之后再就食,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礼记·玉澡》还规定“君子之居恒当户”,“日五盥,沐稷而缋hui梁,”“居外寝,沐浴。” 《礼仪·士虞礼》规定,举行虞礼祭前,参加祭祀的人要先洗头洗澡,所谓“虞,沐浴”。虞即虞礼,于日中致祭,以安死者魂魄的祭礼,是为虞礼。周制,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供沐浴的封邑,叫做“汤沐邑”。《礼仪·王制》云::“方伯为朝天子,皆又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诸侯要再专供沐浴的封邑先洗头洗澡,然后才能去朝见天子,沐浴洁身以示对天子的尊重。一生以克己复礼为己任的孔子,对沐浴之礼身体力行,“孔子沐浴而朝”,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先秦沐浴礼仪的形成并臻完备,正是沐浴深入到社会、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总结,作为定制为世人所遵循,这在世界沐浴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注重沐浴也是中国人的古老传统。二、秦汉皇帝沐浴异闻秦国嬴政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自称始皇帝。当时陕西临潼县骊山有温泉,秦始皇在咸阳建都以后,便在骊山广修殿宇,砌石成池,赐名“骊山汤“,浴室骊山温泉成了秦始皇的御洗之地。据《太平御览》卷七一引《辛氏三秦记》载,相传秦始皇有一天来到骊山洗浴,见到一位美女在那苍翠清幽的泉边亭亭玉立,美貌异常,便顿生淫心,不顾礼节,上前去调戏。美女被激怒了,张口向秦始皇吐唾沫反击,秦始皇立刻身上生疮,流血淌浓,疼痛难熬。秦始皇这才知道这是一位神女,吓得惊惶失措,向神女百般告饶,祈求宽恕。神女用温泉水给他洗涤,治愈了病疮。所以骊山温泉又名“神女汤”这个传说颇有意思,神女惩罚了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当他知过谢罪后,又用温泉洗愈了他的病疮。这说明骊山温泉具有“吞肿去毒”的医疗功能,故到《辛氏三秦记》云:“后人因洗浴”。早在秦代人们就认识到骊山温泉的这一功能,纷纷来温泉洗浴疗疾。这个传说也说明秦始皇十分喜欢沐浴这一事实。秦代传闻于后世最著名的宫殿是阿房宫。阿房宫中筑有水道,将渭水、樊水引入宫中,而宫人洗浴之后的脂粉水,又通过水道流出宫,以致使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垢腻。由此可以想见阿房宫中又许多沐浴设施,专供嫔妃洗浴,而这些沐浴设施又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既可吸纳河水,又能经过循环排出污水,甚至有过滤渭水、樊水的设施,使其昼夜不舍,汩汩流淌。阿房宫中的沐浴设施可谓奇巧,杜牧的描述虽不免有文学的虚词夸饰,但自立行间仍有真实的历史遗影,可以视为阿房宫中盛行沐浴的例证。进入西汉,汉武帝刘彻在历史上亦留下与沐浴相关的记载,自先秦以来,有临河祓禊的习俗,即暮春三月到河中洗浴亦祓除不祥,去病消灾。此俗在汉代十分流行,汉武帝曾经常临河参加祓禊活动,在霸水洗浴以去不祥祈子。古人举行重大祭祀前,与祭者为表示对神灵的敬惧,都要沐浴净身,否则就会亵渎神灵,据《益都耆旧传》载,有一年,汉武帝到甘泉宫去祭祀,时任侍中的蜀人张宽随同前往。一行人马走到渭桥时,汉武帝突然发现载桥下的水中有个女人载洗澡,奇怪的是,那女人的乳房非常之大,足有七尺长。汉武帝十分诧异,便派人去询问。那女人说:“皇帝后面第七辆车上的人,知道我的来历。”当时,张宽坐在第七辆车上,汉武帝又让人去问。张宽回答说:“她是天星,主管祭祀,祭祀者如果斋戒不洁净,长乳女人就会出现。”所谓斋戒,就是要求祭祀者在祭祀之前禁食荤腥,并沐浴净身。很显然,主管祭祀的天星是负责监督祭祀者斋戒的,天神深恶斋戒不清洁,“每斋即降而视之”。按张宽的解释,天上主管祭祀的天星肯定是发现祭祀者斋戒不洁净,才幻形长乳女人在渭水河中洗澡,以告诫祭祀者要认真地沐浴净身,否则不仅不能免灾获福,恐怕还要获罪。经历此事后,想必汉武帝再参加祭祀活动,一定会认认真真地沐浴净身了。秦汉之际,全社会性的沐浴习俗已经形成,尤其是《礼仪·聘礼》所载的“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良俗,在汉代已经正式以“休沐”的形式被法律固定下来。所谓“休沐”是汉代朝廷官员法定的假期。《汉宫仪》云:“五日以假洗沐,亦曰休沐。”《初学记》云:“汉律:吏五日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汉书·霍光传》载:“光时休沐出。”王光谦补注云:“《通鉴》胡注:汉制,中朝官五日一下里舍休沐。”汉代皇帝每五日给官吏放假一天让他们回家去洗澡浣衣,并作为法定的假日被固定下来,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沐浴为理由而制定的假日,足见汉代非常重视仪容河体肤整洁,朝廷内外,上上下下都有着经常沐浴的良好习惯。到了唐代,“五日一下沐”才改为官吏每十天休息洗浴一次,叫作:“休浣”。俗以每月上旬、中旬、下旬为上瀚、中瀚、下瀚,瀚即浣的异体字,本意是洗濯,大概因为十天一浣的缘故,浣又有了一种计时的意义,一浣为十天,所以唐代制度十天一休沐有休浣之名。三、魏晋南北朝贵族沐浴奇习贵族作为上层社会的代表者,需要整洁的外表仪容与其赫赫声威相匹配。《南史·梁本纪下》记载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对沐浴格外钟爱,还专门撰写梁三卷《沐浴经》,大力倡导沐浴,可称是中国最早的沐浴专著。为此在当时洗头洗澡成为人们日常清洁卫生的生活环节。自先秦以来就已形成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生活习俗,古人洗头如此之勤是有原因的,因为古代无论男女均束发覆巾,容易积累尘腻,所以必须勤洗头。晋元帝司马睿和太子司马绍父子之间有一段有关洗头的对话十分有意思。史称“性至孝”的太子司马绍听说父皇洗头,专门上启表示祝福,因为“吉日沐头,老寿多宜”。而晋元帝的回答是头上“大垢臭”,故而要好好洗一洗。看来一头长发要洗一洗也是很费劲的,司马绍又说,听说洗头洗了很久,想必十分疲劳,不知父皇龙体如何。晋元帝回答:洗去垢腻感觉特别好,身子一点不感到疲乏。洗头舒服,溢于言表。《礼记·玉澡》曾对洗澡规定了一套程序,沐浴出水后,要分用干净的精、粗两巾擦拭身子,然后再用热水淋身,披上专门的布衣,以俟身燥,其间还要喝一些饮料,以止口渴。这样的沐浴至少是中产以上的人家才可以为之,应该说是为贵族沐浴所定的程序,贫苦百姓是无法享受的。古人还有沐浴必更衣的习俗,《楚辞·渔父》云:“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更衣。”晋代贵族已将沐浴作为个人清洁卫生的一个重要内容,遵循古俗沐浴必更衣。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载,车骑将军桓冲喜欢沐浴,因其节俭不爱穿新衣。一次桓冲沐浴后,祈自故意送新衣给他。桓冲生气地催促拿走,其妻说:“没有新衣,哪来的旧衣。”桓冲听罢大笑,便穿上了新衣。桓冲沐浴,其妻送衣,且不论新衣旧衣,当时人洗完澡必要换衣服,换上干净衣服自然舒服多了。然而,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性张扬的时代,诚如唐人杜牧《润州》诗中所说:“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在这样的时代里,不同的人对待沐浴各有不同的态度,一是不好沐浴,一是沐浴成癖,走向极端。南朝济阴冤句人卞彬,是个恃才傲物的人,但卞彬由于“澡刷不谨,浣沐失时”,导致身上虱虫极多,尽管淫痒难忍,但他仍然不沐浴,并声称也可以安然无恙地生存下去。饥要食,困欲眠,污垢需清洗,这是作为文明人都会有的生活内容,只有经常沐浴,才能使人清洁卫生。而南朝齐人何佟之却又沐浴成癖。何佟之出身于名门贵族,师心独学,强力专精,手不辍卷,读礼论三百余篇,略皆上口。在历史上何佟之除了才高出名外,要让他大出风头的是他有沐浴癖,史书称其为人性好洁,往往一天之内,要洗浴十几次,几乎是成天不停地洗浴还觉得不够。由于何佟之一日十几洗,时人送给他一个响当当地外号叫“水淫”。沐浴净身,讲究清洁卫生,本是个良好地生活习惯,然而,何佟之似乎有些过分,一天洗十几次澡,这样的人世上确实罕见,故而,唐人李延寿撰写《南史》为何佟之作传时,就突出地写了何佟之地沐浴癖。这一点确实让何佟之出尽了风头,明人李贽、冯梦龙在其著作中都大谈何佟之洗浴。四、隋唐皇家爱洗温泉浴古人很早就流行洗温泉浴,但温泉浴地盛行是在唐代,由于皇帝酷爱洗温泉浴,所以,人们一提起温泉浴,就想到唐代著名的华清池。陕西骊山温泉,在秦代就有“神女汤”的美名,自秦以后,千城万国之民接踵而来洗温泉浴。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在骊山建起“汤浴宫”;天宝六年,唐玄宗大兴土木,再行扩建,将泉池纳入豪华的宫殿内,改称为“华清宫”,因为宫殿再泉池之上,所以又名“华清池”,专为帝王所享用。华清池分为九龙汤和芙蓉池,九龙汤专供皇帝御洗,芙蓉池专供杨贵妃沐浴,后来亦称为“贵妃池”,并设有专人管理,《旧唐书·职官志三》云:“温泉监掌汤池官禁之事”,这温泉监一官就是专门负责皇家汤池事务的专职官员。考古工作者在唐代华清宫御汤遗址内发掘出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太子汤、尚食汤等五处汤池遗址。这就映证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长汤十六所》的记载:“华清宫中除供奉两汤外,而别更有长汤十六所,嫔御之类浴焉。”清人史梦兰《全史宫词》亦云: 雨过华清树影凉,风来前殿玉龟香。至尊浴罢金舆出,嫔御分寻十六汤。可见当时华清宫内温泉浴之多,正是华清宫的鼎盛时期。唐代皇帝从唐太宗开始,大多喜欢温泉浴,唐高宗李治有《过温汤》诗。唐中宗李显景龙三年十二月驾临新丰温宫,赐浴汤池,大臣们还纷纷献诗,上官婉儿也赋绝句三首进献,名为《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而唐玄宗李隆基身体力行,罢温泉浴推向极盛。唐玄宗每年十月要偕杨贵妃到华清宫过冬,沐浴嬉乐,尽情享受温泉浴的乐趣。当时古都西安四周有不少温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骊山汤、石门汤和凤泉汤。骊山温泉成了皇上的御洗之地,凤泉汤也是皇上常去之地,唐玄宗在《幸凤泉汤》诗中抒发“愿将无限泽,沾沐众心同。”而位于蓝田汤峪河口西侧的石门汤,虽然唐玄宗未能驾临,然而他却十分关心,特赐名“大兴汤院”,并以水温高低开辟玉女、融雪、连珠、濑玉和濯缨五个汤池。当时,长安各阶层人士前往沐浴,盛极一时。对于温泉的疗疾养生作用,唐玄宗亦多有认识,他常泡华清宫温泉,在《惟此温泉是称愈疾,岂予独受其福,思与兆人共之,乘暇巡游,乃言其志》一诗中云: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瑗yuan。绩为蠲邪著,功因养正宣。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五、宋元士大夫酷好沐浴史学家们认为,大约在宋元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城市中出现公共澡堂,而一般人家建房都设有浴室,沐浴就更为普及,就连客人远道而来,主人相迎也要先设香汤给客人沐浴,再摆筵席招待,名曰洗尘。文人士大夫更是酷好沐浴,这在文人笔记中多有记录。宋元士大夫沐浴形式多样,像身居高位,官至太傅的杨戬自己在家中建有专门的浴池,颇类似今日有钱人家的 家庭游泳池。杨戬是宋徽宗时的宠臣,权倾一时,他建一豪华大池,喜欢独自一人入池沐浴,不过他的沐浴与游泳似乎是合为一体的,看来他是很会享受。在杨戬之前,权贵建有这种私人游泳池的不乏其人,《新五代史·雷满传》载,唐末朗州雷满在自己府中开凿了一个很深的池子,有客人来访,就在池边设宴,酒酣之际,将酒杯扔进池中,然后赤身裸体入水摸取酒杯,在水中嬉戏够了,才出水穿衣再饮酒。雷满建池主要是为了嬉水寻欢,而杨戬则主要是沐浴,因为他每入池,必命人再池上放置沐浴用的“浴具及澡豆”。游泳只是沐浴时的一种娱乐享受。宋元公共浴堂非常普及,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形业。一些文人士大夫还相约定时到公共浴堂去沐浴。王安石不好洗沐,身上长虱,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他的联姻好友吴充却对沐浴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并养成了经常沐浴的良好习惯,他为了改变王安石不好沐浴的不良习惯,便与王安石、韩维三人相约“每一两月即相率洗沐定力院家”,由于三人有约定,三人一起去公共浴堂沐浴更换新衣,在这种约束下,王安石不得不去沐浴,出浴后见新衣也就更换。这让王安石一改旧习,个人卫生有了很大的改观。苏轼亦喜好上公共浴堂沐浴,有一年,他在公共浴堂沐浴后,身心畅快,诗兴大发,专门写了二首《如梦令》词记述他沐浴的感受,写得非常诙谐,其一云:水垢何曾相爱,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其二云: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呵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从词中可看到当时的公共浴堂服务完善,还专门设有为顾客服务的揩背人,从揩背服务可以看出,宋代开启了许多失学家所认为的“近代生活习俗的先河”。自宋至今,公共浴堂(如今日的桑拿浴)都有专门为顾客而设的揩背服务。由于士大夫已经养成经常沐浴的生活习惯,对那些不好沐浴的士大夫,人们嗤之以鼻。窦元宾虽出身宰相之家,又有才华,但只因他总是长时间不沐浴,世人送给他一个“臭”字,“窦臭”,不仅在当时光为人之,成为一个不太光彩的“绰号“,而且后世亦把他当作不好沐浴的典型加以嘲讽。温泉的开辟利用由来已久。内蒙古东南部经棚镇东北32公里处有一处温泉,名叫克什克腾阿日山,俗称热水汤,据《热河经棚志》载,热水汤为经棚十二景之一,每逢春暖花开时,人们纷纷来此沐浴治病健身,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宋人王桓路经此地洗了各温泉浴,并写下《宜浴温泉》诗云:上方新浴觉身轻,恰喜温和水一泓。膏泽不因人世热,此泉尤是在山青。沐浴不仅使人感到一身轻松,而且洗出诗兴来,可见王桓对温泉浴的偏爱。福州温泉在北宋嘉佑年间就已被广泛开发利用,全盛时期共有大小浴室四十多家,分为官汤和民汤。宋代民族英雄李纲不仅入汤沐浴,还赋诗赞曰:玉池金屋浴兰芳,千古清华第一汤。何似此泉浇病叟,不妨更入荔枝乡。北宋彭应求于景德年间赴推官任途中借宿重庆北温泉的温泉寺,享受温泉浴后,赋有《宿温泉佛寺》诗。理学家周敦颐于嘉佑元年舟走温塘峡,到北温泉讲学、沐浴,又为彭应求诗作序,书刻了《周敦颐彭推官谕州宿温泉寺诗序》石碑。朱熹在庐山温泉沐浴后,曾探讨庐山温泉的成因:“谁点丹黄燃,?此山池水?”他对此感到无法解释。从这些记载均可见宋元士大夫们喜欢温泉浴甚过一般人。元人郑元佑《遂昌杂录》记载说,元代著名禅师温日观与大书法家鲜于枢的父亲是挚交好友,鲜于父子喜欢沐浴,家中不仅设有浴室,还有上等的浴具和澡豆。温日观每次来到鲜于家,鲜于父子必具汤请他沐浴,鲜于枢还恭敬地呈上澡豆。正是这个缘故,温日观成了鲜于家的常客。宋元时士大夫爱好沐浴已蔚然成风,表明当时个人非常讲究清洁卫生,并且把沐浴当作一种享受,为的是保持身心健康。六、明清市民沐浴笑话明清时期,沐浴真正深入人们生活之中。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各种服务行业也日渐兴盛,城市中普遍出现“混堂”,大概是入浴之人不分高低贵贱,“混”而洗之的意思,不管什么样的人,只要交上钱,就可入得浴池泡澡。当时得人们对沐浴较之以往更加讲究,明人屠本畯曾将“澡身”与“赏古玩”、“亵名香”、“诵明言”相提并论,视为一种精神享受。清人石成金则把“剃头、取耳、浴身、修脚”当作人身四快事,认为只有让自己身体爽快,才是一种真福。并在《快乐原》中说到“沐浴之乐”云:“冬月严寒,不可频浴。其余三季,俱当频浴。须要温水和暖,反复淋洗,遍身清爽,不亦乐乎?”明清人得沐浴生活反映在市民口头文学中,出现了许多以沐浴为内容的笑话。混堂是众人共同沐浴的场所,各式各样的人走到一起“赤诚相见”,混堂几乎是各色人等会聚一堂的小社会,明人豫章醉月子选辑的《精选稚笑》中有一则混堂笑话云:义官奔走汗甚,因就混堂浴,浴毕而起,大衣小衣已被人偷去,正喧嚷间,主人诮其图赖,义官愤甚,乃戴纱帽着靴,以带系赤身,谓众人曰:“难道我是这等来的。”混堂本来人多人杂,正是小偷施展技能的地方,洗澡失衣已习以为常,所以混堂主人装糊涂,这才气得义官有此好笑之举。豫章醉月子评曰:“好个衣冠模样,这光景诉与谁行。”没什么好办法,看来义官只有自认倒霉。清人游戏主人篡辑的《笑林广记》卷五有一则《混堂漱口》云:有人在混堂洗浴,掬水入口而漱之。众各攒眉相向,恶其不洁。此人贮水于手曰:“诸公不要愁,待我漱完之后,吐出外面去”。用浴池中那浑浊泛白的垢汤水漱口,确实令人恶心,郎瑛曾说混堂之水“使去薪沃釜,与沟渎之水何殊焉。”然而此人却说出一番令人喷饭的话来,可笑正在此。去混堂洗澡只是明清人沐浴的一种方式,更多的人还是在家洗澡,即便贫穷之家也有洗澡习惯,只需用一担柴烧上一锅热水,便可洗上一次澡,方便易行。明人陈眉公篡辑的《时兴笑话》卷上有一则笑话云:有留客吃茶,苦无茶叶,往邻家借之,久而不至,汤滚,则加以冷水,加之以久,锅都添满,妻谓夫曰:“茶是吃不成了,留他洗了浴去罢。”烧水泡茶,家贫无茶叶,借茶又未借到,烧满了大锅热水,客人茶吃不成,澡倒可洗一洗。看来明清待客亦有留客洗澡之俗。明清笑话中有一类是专门嘲讽说大话的笑话,清人游戏主人篡辑的《笑林广记》卷二十有一《大浴盆》笑话云:好说谎者对人曰:“敝处某寺有一脚盆,可使千万人同浴。”陕西法门寺《宋法门寺浴器灵异记碑》记载法门寺浴室院“僧侣云集,凡圣混同,日浴千数”,每日有僧俗人千余沐浴,可见浴室院规模之大。“可使千万人同浴”的脚盆看上去很荒唐,却与法门寺浴室院“日浴千数”的夸张一样,笑话本身还是具有生活的影子。和尚、道士在法事活动之前,均要沐浴净身,表示虔诚敬畏,僧、道沐浴习俗由来已久,《笑林广记》卷八《僧浴》云:僧家间道家洗浴先请师太,次师公,后师父,挨次而行,好不紊乱。因感慨自叹曰:“独我僧家全无规矩。老和尚不曾下去,小和尚先脱得精光了。”这显然是道士拿和尚取笑,无论是和尚还是道士,沐浴都是有具体得程序和规定的,仅脱衣一项,和尚要遵守的规矩甚严,《百丈清规》云:“展浴袱取出浴具于一边,解上衣,未卸直缀,先脱下面裙裳,以脚布围,方可系浴群,将裩裤卷摺纳袱内。”绝不像《僧浴》中和尚所说的:“独我僧家全无规矩。”明清文人有时也直接从事笑话创作,其中大多数是描写真人真事,亦不乏沐浴之类笑话。明人李贽《山中一夕话》卷十《伯虎答访》记载了大才子唐寅有关沐浴的轶闻;清人独逸窝退士撰《笑笑笑》卷四《浴睡》则描写金圣叹轶事:金圣叹访友,主人辞以浴。问其子,则曰:“睡矣。”金圣叹曰:“乃尊尚在狱中,乃郎又为罪人耶!”金圣叹取浴与狱、睡与罪谐音,好好地嘲讽了一下待客不礼貌的主人。明清沐浴笑话来源于当时人们的沐浴生活,反映出明清时期沐浴的世俗化,由于其内容丰富而又成为民间口头文学的素材。——以上均摘自《中国沐浴文化》

在古埃及,美发绝对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行业。那个时期的人们,无论男女,总喜欢将自己生长出来的头发剃光,再戴上编织精美的假发。毕竟气候炎热的尼罗河流域是各类细菌狂欢的温床,而清洗长发又是如此的麻烦(或许还有昂贵)。若是不希望自己和虱子等生物做邻居,勤于剔除毛发、清理身体绝对是相当必要的。祭司们甚至将拥有体毛视作野蛮未开化的象征(古罗马人的膝盖中了一箭),是“落后而可耻的”。

 

当然,也不仅仅是为讲究个人卫生问题而把头发剃光。想想我们现在的“油腻”中年人吧,脂肪多,地中海。体重超标还能拯救一下,顶心脱发简直就是千古难题,再配上日渐花白的“边塞地区”,出门分分钟暴露年纪。对于千年前爱美的埃及人来说,这就是无法忍耐的痛苦。干脆,都剃光,再选一顶发质柔顺有光泽的假发,出门还可以冒充一下小年轻。

 

这种独特的 社会 需求为埃及孕育出了迥异于他族的审美眼光——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古埃及,光头被认为是女性美的终极。埃及的妇女们会用特制的黄金镊子从头上仔细的“取下”每一根头发,再用抛光布将头皮打磨得“锃光瓦亮”。在阳光的照射下,想不被赋予一些宗教的神圣性都难。

好吧,年轻的女孩子们可能还是更倾向于戴一顶漂亮的假发来增加魅力。利落的短发或清爽的马尾都是广受好评的“发型”,发梢尾端还要微微卷曲一下(就算是直的也能用工具烫卷了,埃及人的 时尚 感真是绝了),用添加了迷迭香油、甜杏仁油的动物脂肪来定型。如果是年龄幼小的孩子,父母会在她的头发上装饰护身符,年龄大一点的则喜欢精美贵重的金属圆片或其他饰品。等到了新王国时期,花和缎带又变得极受欢迎。总之一句话,假发也不能随便凑合。

 

再者,假发多用人发和植物纤维制成,可以“上色”。这就给了古埃及的人们一个改变自己发色的机会。早在公元前3400年,机智的埃及人就懂得运用指甲花的汁液来为头发染色。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顶着一头漂亮的红发出门,不用再羡慕海的那边的凯尔特人。

 

因此,在古埃及,能为人剃头和制作假发的理发师是极受人尊敬的,根本不用担心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How Did the Ancient Egyptians Shave》

《Hair and wigs》

《Why Did the Ancient Egyptians Shave their heads》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现代人是如何知道古埃及人剃光了头再戴假发的?从存世的众多木乃伊身上!

再仔细想想,如果古埃人人人都剃光头,那么人人都戴的假发又从哪来?从奴隶头上?不,古文献记载奴隶都有“奴隶的发式”,绝不可能有大量的奴隶蓄长发的。

所以,古埃及人剃光了头再戴假发极可能是一种葬俗!

从有关文献中可以得知,把尸体放入泡碱中脱水时会造成指甲和趾甲从尸体上脱落,为了防止遗失,制作木乃伊的祭司们会首先很仔细的把死者的手指脚趾包裹好。毛发同样也属于易脱落的部分,为了防止遗失或搅成一团,祭司们极可能会先把死者的头发剃下来再制作木乃伊,等木乃伊制作好后,再把用死者头发制成的假发戴在死者头上。于是造成了古埃及人喜欢剃光了头再戴假发的假相!

这是古埃及人信仰与 时尚 相矛盾的结果。

在古埃及,因为条件的原因,人们认为毛发是不洁的,容易滋养像虱子那样的脏污。于是无论男女都会有剃头的习惯。一来虱子和跳蚤之类的就不会在头上出现,二来在炎热的天气会让人感到清爽,还便于打理。

古埃及的祭司们就做的更为彻底了。为了在神圣的神面前保证自己的纯洁,他们会将体毛全部剔除。对没错,包括眉毛睫毛,emmm还有……。

所以古埃及人民在脱毛方面可以说是专家,他们甚至可以算的上是脱毛工具们的鼻祖了。比如用贝壳当做镊子,用刀片当做现在的剃刀,又或者用蜂蜜做脱毛膏……简直是面面俱到。

另一方面,他们又很迷恋头发带来的美丽。在古埃及的各种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贫民还是国王,他们都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编满小辫子的头发。

这当然都是假发了呀!这些假发有真发制作的,有掺杂蔬菜纤维的。一般地位越高,假发的长度就会越长。贵族还会在假发上装饰宝石,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漂亮。而且假发还能保护自己已经光光的头皮,防止被太阳晒伤。

不得不感叹古埃及人民简直走在了 时尚 的前沿啊。

古埃及人特别重视自己的仪表。他们不仅早就开始使用香料、香膏等化妆用品来提升自己的魅力,而且还披金戴银,将自己打扮得“珠光宝气”。可让人不解的是,如此注重仪表的古埃及人却个个都是秃子。当然,他们不会光头上街,而是在出门前戴上假发。这就更让人纳闷了,为什么要剃光自己的头发戴假发呢?按常理分析,戴假发通常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疾病或遗传等原因造成发稀少,看上去很不雅观,所以才戴上假发以遮盖自己本身

在古埃及,大型祭祀活动时,如果突然一阵狂风吹过,引入眼帘的可能就是一群秃驴,脑门儿锃亮。前一秒穿戴华贵的古埃及人还在互相吹捧着自己的头发是花了高价请的发型师设计,估计在下一秒,四目对视,都是光头,就集体陷入沉默的尴尬。

上文说的其实就是古埃及的头发文化。在古埃及人看来,剃光头发后再戴假发,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如果不这么做,可能就会受到别人的鄙视,严重的还会引起公愤。此外一般地位越高的人戴的假发越长,所以法老的假发都很长,而奴隶和平民一般都是短。

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特别是夏季气温较高。所以在纪录片提到的埃及画壁资料上,经常能看到衣服穿得很少的古埃及人。

我们常说,既然无法改变就只能适应。在古代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面对高温天气,人自然能想到对付的办法。其实很简单,除了衣服穿的少,还有就是将头发给剃光了。

这点毫无疑问,即便是现在,到了夏天,随便往马路边上一瞟,肯定能在目视范围内找到一两个光头。因为头发剃光了,让人感到清爽,脑袋上还会感觉到一丝丝凉意,打理起来十分便捷,省了很多洗发水不说,还让自己出门受到的回头率变得很高,有的人就是喜欢这种被瞩目的感觉,自信满满。

当然剃光头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有效的避免虱子和跳蚤之类的寄生昆虫给人带来的困扰。

古埃及的环境正好适合虱子的繁殖,而且古埃及那会还是奴隶 社会 ,所以脏乱不堪的地方很多,因此很多人头上都会有这个吸人血的“虱子”。它是寄生昆虫,被咬过之后就会奇痒难止,还会传染很多疾病。

因此记得小时候家里经常有一物件,学名叫篦(bì)子,它是用竹子制成的梳头用具,中间有梁儿,两侧有密齿,齿要比梳子更密。跟与传统配套使用的梳子相比,篦子的梳头功能主要是刮头皮屑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古埃及人也是想到一个办法彻底杜绝虱子,那就是剃光头,让虱子无处躲藏。也不得不说,他们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式,以牺牲外貌达到根治虱子的目的的确效果很好。

当然如果在古埃及的大街上千篇一律的都是秃子也着实不雅,为了遮盖丑态,他们就带着戴假发、化妆,这些也就成了古埃及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贵族,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会戴假发来装饰自己。

此外剃光头也是古埃及人宗教仪式的需要。 据文献记载古埃及人特别爱干净,他们隔几天就把全身的体毛刮一遍。尤其在进行宗教仪式的时候,更是要将身体彻底地清洗干净,就连法老也得照做。 因为在埃及的宗教仪式中,身体不干净被认为是对神明的大不敬,所有不洁之人都会受到神的惩罚。

所以,古埃及人特别注重自身的清洁卫生。而他们认为在人身上,头发就是最容易脏乱,可能会亵渎到神明。为了保证自己的清洁,他们干脆将头发剃光,表示对神最崇高的敬意。写道这,古埃及那些天生体毛比较多的人,估计很不受待见把。

此外有个比较有趣的段子,希腊著名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著作《 历史 》中记载:说是埃及人和波斯人打战,波斯人的头骨只用一个小石头就能敲碎,因为他们从小就带毡帽;但是埃及人的头骨确实十分坚硬,即便用石头来敲打也不大容易把它敲穿的。根本原因就是埃及人从很小的时候便剃光头,因而由于太阳光的作用,头骨就变得既厚且硬。

有一种可能性,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剃头戴假发的。 假发这其实是贵族的审美和享受,是一种 时尚 ,是能够在奴隶 社会 贵族圈里彰显地位的一种潜在的代名词,就跟现在路上开跑车是家里有矿一个意思。所以他们的假发多数来源于战俘、奴隶,还有。

而从事劳动的奴隶、罪人和死囚根本没人管你舒服不舒服,更不会花钱给你剃头,他们本身也没功夫剃头,能活着就不错了,所以他们应该有长发。原因在于,在奴隶 社会 制度下, 只有奴隶主才算是国家公民,说点难听的,奴隶连人都算不上。或许在贵族们看来,奴隶跟猪狗没有多大区别。

所以在古埃及,理发及假发的需求量每天都会有很多,或许理发师和制作假发的匠人才是 社会 的香饽饽,不知道当时这个职位需不需要持证上岗呢?

除了跟埃及的天气有关,还有跟古埃及的宗教文化有关。古埃及宗教里的众神,很多都是带着假发的动物形象,一般地位越高的人戴的假发越长,所以法老的假发都很长,而奴隶和平民一般都是短发。

虽然对国外 历史 不懂,但是我特别喜欢看这种题材的 历史 。比如,伊丽莎白,亚历山大,拿破仑,维多利亚等等。感觉特别有意思,比电视剧都好看。话说回来,戴假发可能是一种风俗,他们认为是美的,哈哈我也不懂。

肯定缺水,加上懒得洗头

因为古埃及人比较爱干净,爱干净这事是他们的一种信仰。他们信仰的神祗要求他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必须要保持干净,然而头发、胡须之类的毛发都是容易藏污的,非洲地区又比较炎热,因此剃除头发戴上假发既干净,又美观。

埃及艳后是光头,你信吗?新奇吧!

在我们的认知里,长发飘飘或清爽利落的短发都是女性美的象征,但在古埃及,祭司们将拥有体毛视作野蛮未开化的象征,是“落后而可耻的”。

因此埃及人要去掉体毛,不只是剃光头,剃光头后还要将头磨光,磨得油光钲亮。

只有在遇到丧事表示哀悼时才留发(须)。现在阿拉伯女人去体毛也是延续了古埃及人的习惯。

不过就算剃光了头,其他国家很多人也不知道,因为埃及人习惯带假发。

他们把头发剃光,却又要戴上假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然而当你知道真相后,就会觉得古埃及人的智慧还是挺高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埃及人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

这一点我们在古埃及电影中看他们的穿戴和配饰就知道,满身珠光宝气。

埃及人总是给人一种原始却又浮华的感觉,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注重,他们还会用香料或香膏涂抹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各方面都更具魅力,这些都是埃及人爱美的证据。

埃及人还非常爱干净,爱干净是他们的一种信仰而不是个人的喜好问题。

因为他们信仰的神祗要求他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必须要保持干净。

埃及气候炎热,尼罗河流域是各类细菌狂欢的温床,天热容易出汗,头发、胡须之类的毛发都容易藏污,总是要清洗长发是件很麻烦的事。

因此需要剃除,然而他们又要追求美观,所以就戴假发咯。

古埃及女人顶着一头发质柔顺有光泽的假发,戴上一些头饰,是不是更美了呢?

已到长白发年龄的老人,带上一头黑发,看上去是不是显得年轻而有精神了呢?

而且他们还可以给头发任意上色。

早在公元前3400年,机智的埃及人就懂得运用指甲花的汁液来为头发染色。

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顶着一头漂亮的红发出门,古埃及人真是 时尚 达人啊!

古埃及人这样做,既不失对神灵的敬畏,也保留了自己美丽的外表,可以说的一举两得,知道真相后,你是不是觉得埃及人很有智慧呢?

大概一周一次!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