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西藏水务市场分析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6 11:53:19

西藏水务市场分析论文发表

水资源保护监测的不足和发展建议论文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尤其是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水资源保护监测的不足和发展建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水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些地方直接影响了生活用水供应。可见,研究水资源保护监测尤为重要。鉴于此,文章深入探讨水资源保护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设建议,强化水资源保护意识,更好地促进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监测;问题;建议;

引言: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使得水资源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工业发展又引发了水资源浪费及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在此情形下,社会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水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监测水质对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1、水资源保护中水质监测的重要性

1.1、有效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保护监测即针对水质进行监测,及时把控水资源质量。水资源监测可以反映入河污染物总量、河道纳污能力以及消减量等指标。水质监测结果通常用数据来表示,通过对一定范围水环境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连续监测,可以有效掌握该区域内水资源污染物质来源、分布状况和分布规律[1],同时也能科学预测水质污染情况,合理监测水环境,进一步明确水环境污染的控制对象,进而提出科学控制和保护策略。

1.2、以水资源监测保障用水安全

我国水质监测工作中主要采取定期、定点的监测方法,规定每年针对河流水质监测采样频率不能低于12次,于每月中旬开展采样。水质监测可针对某一特定水环境水质变化情况进行重复跟踪和监测,以此来保障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科学性。另外,水质监测也可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进行及时跟踪,为人们生活、生产用水提供保障[2]。

1.3、提供决策参考

政府部门对水资源进行宏观的开发利用及资源配置,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水质监测所提供的有效数据。在开展水资源配置和调度时要全面掌握水资源质量状况,同时要尽可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我国在2013年开展的黄济津水资源调度过程中引发了水质恶化事件,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部门推出了引黄政策,及时处理了污染水质,最大程度地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3]。

2、水资源保护监测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保护监测中的首要目标是保护饮用水源。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水功能区的监测主要集中在地表水层面,对地下饮用水的监测较少。未来水资源保护工作主要建立在水功能区的管理上。从实际监测角度看,水功能监测主要集中在重点水功能区,监测范围比较有限;针对入河排污口,多数省份仍然采取每年一次的监测频率,部分地区也会采取两年一次或一年两次的监测频率,这种监测方式下监测结果代表性不足,监测方式不够合理,不能准确计算水环境某一时期内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4]。此外,全国水质监测点位的设置明显不足,不能直观、准确地反映地下水水质状况;水体生态监测也处在起步阶段,没有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针对紧急污染事件的监测能力明显不足,不少地区的水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仅配备了一台应急监测车。

2.1、监测能力不足

近年来,虽然全国各地不断加大水质监测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促进了地区监测中心监测技术设备的更新,但从全局来看,不少地区的中心实验室仍然存在监测设备老化、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大部分地区仅省中心能够完成认证参数监测,且主要以手工操作监测方式为主,监测效率较低。在我国全面推进水务工作的前提下,各省份的市级分中心监测频率、监测范围等已经不能满足水务工作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各地监测站点设置不足对地区水资源发展造成了一定限制。

2.2、实验室设备配套不足

近年来,我国在水资源监控建设项目、省界水质监测分中心监测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极大改善了各分中心的设施及环境,有效提升了监测能力,但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仍未达到预期效果。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水平仅能满足常规的.监测需求,且没有配套足够应急监测设备,对水源地监测、生态监测及突发应急监测能力不足,监测设备、仪器陈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对水质监测质量、监测准确性有极大影响。

2.3、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不足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水质监测工作,监测项目的不断增加导致水质监测分析技术难度加大,对专业化人才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专业监测人员配备数量不足,水质监测质量及管理效率受到极大影响。新形势下,水质监测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监测工作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随着我国各实验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的不断升级,对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受限于我国编制体制,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现象仍然严重,人才储备也不能满足水质监测和管理的实际要求。

3、水资源保护监测建设建议

3.1、构建水资源保护监测站网

建设水资源保护监测站网要采取统一布局的方式,从流域优化出发强化各站点之间的联系,对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水域进行强化监测,并针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流域水资源评价需求进行综合考虑,以省为单位构建完善、高效的水资源监测站网。

1)水功能区监测。为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我国在2012年推出了《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2011—2030年)》,全国各省份重要饮用水源地都被划入国家重要水功能区,同时各省份针对国家重点水功能区及省级重要水功能区都开展了常规监测,各地政府也在季度考核中纳入了水功能区监测考核达标指标,各地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也达到95%。

2)省界监测站网建设。按照国家水功能区监测要求,以流域机构为准开展构建省界监测站网,根据规划,到2030年要实现国界、省界监测全覆盖,水量水自动监测站点也在加速建设中。

3)入河口监测建设。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工区(2011—2030年)》规划要求,针对DOD、氨氮、区域性特征污染物排放超过总排放量50%的入河排污口需要实施在线计量监控,超过80%的排污口需要严格实施人工检测[5]。各省需结合省界污染物排放实际状况实现水功能区的全面普查,并以普查结果为基础制定科学监测计划[6]。

3.2、提高水资源保护监测能力

首先,要强化各省中心实验室建设,加快仪器设备更新换代,提升监测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建设,从长期、深层次角度构建水质监测目标,保证实验室建设的前瞻性。其次,要加大人才资源开发,跟随水质监测设备的技术发展,更新人才结构,为中心储备更多专业化人才,以此来满足水质监测发展的新要求。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资源保护监测主要目标是通过构建监测站网、改进实验室、加强自动监测站建设等方法强化地表水体、水生态、地下水的监测、评价和预警,从而为水资源监督和保护提供服务,进一步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有效遏制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破坏,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强完善水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合理保护利用水资源[J].吉林农业,2018(08):57.

[2]王旭光,章启兵安徽准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和保护对策[J].治淮2018(03):16-18.

[3]林国俊杨寅群,李志军刘学文蔡金洲,陈晓娟雷明军.厄瓜多尔Napo流域水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J]人民长江,2017,48(22):53-57.

[4]时晓飞,王非王丽萍,加强水质监测为水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J]河北水利.2016(2):33.

[5]徐剑秋,卞俊杰加强水环境监测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J]水利水电快报,2016,37(11):1-2.

[6]卓海华刘辉吴云丽,谭凌智,兰静流域水环境监测共建共管实验室建设回顾和思考[J].人民长江,2016,47(16):5-9.

水务行业是指由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构成的市场产业链,是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产业,我国日常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城市供水,从水务行业各上市公司水务相关主营构成来看,主要分水供应与污水处理两大方面。

近年来,供水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平均年变化幅度保持在±1%左右,我国供水市场已趋近饱和,进入平稳发展状态。我国供水市场进入平稳发展状态得益于近年来我国供水管道长度及供水普及率的逐年增长。

除了供水外,污水处理也是目前水务行业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从污水处理的供给来看,由于城镇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中国城市近年来污水产生量和处理量呈上升趋势。

水务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水务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水务(00855.HK)、北控水务(00371.HK)、首创股份(600008)、洪城水业(600461)、绿城水务(601368)、碧水源(300070)、节能国祯(300388)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供水总量、城市供水管道长度及供水普及率、城市平均供水管网漏损率、城市污水年处理量和处理能力

水务行业是指由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构成的市场产业链,是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产业,我国日常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城市供水,从水务行业各上市公司水务相关主营构成来看,主要分水供应与污水处理两大方面。

从主要环节来看,水务行业又可分为原水生产与供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污水收集、污水处理、中水与再生水利用等多个环节。

1、供水总量保持基本稳定

我国供水总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后开始缓慢下降,近几年,全国供水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平均年变化幅度保持在±1%左右。2019年我国供水总量为6021.2亿立方米,同比增加0.09%,我国供水市场已趋近饱和,进入平稳发展状态。

2、供水能力持续增长、供水管网漏损率仍有待改善

我国供水市场进入平稳发展状态得益于近年来我国供水管道长度及供水普及率的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达92.01万公里,供水普及率达98.78%。

随着我国供水管道长度的增长,我国供水管网漏损率也有所下降。2012-2018年,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从16.71%下降至14.62%。2019年,我国供水管网漏损率小幅上升,增至16.99%。

3、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增强

除了供水外,污水处理也是目前水务行业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从污水处理的供给来看,由于城镇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中国城市近年来污水产生量和处理量呈上升趋势。从城市污水处理情况来看,截至2019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77亿立方米/日,累计处理污水量523亿立方米。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西藏书画市场分析论文发表

不用西藏的数据在论文中说明方法可以说:由于西藏数据多个缺失,本文省市中不包括西藏。西藏数据存在较多的缺失,因此在论文分析时将其剔除。

艾轩艾中信白雪石白庚延白云乡陈玉圃陈国勇陈振国陈孟昕陈超历陈传席陈风新陈履生陈建生陈恺良陈其峰陈苏平陈半丁陈维信陈永正陈淑光陈平陈向迅陈树人陈金言 程宝泓程十发程大利程凤子崔见崔海崔如琢崔伟刚崔晓东崔振宽崔子范崔进 蔡玉水楚图南常朝晖柴宗洁董小明董继宁董寿平董淑嫔杜滋龄杜应强杜跃华杜世禄戴世和戴绍龙戴顺智戴明德邓林端木红段秀苍段成桂方土方骏方成方楚乔方增先方济众方楚雄方学良范曾冯彬冯璞冯远冯大中冯向杰冯其庸冯法祀冯今松丰子恺付仲超傅春梅傅抱石范新国房巍费新我郭不郭韧郭绍纲郭味蕖郭怡孮郭全忠郭新伟郭西元郭石夫郭宝君郭传璋高方高茜高泉高剑父高奇峰高宗英高卉民高希舜高晨阳高马得高运甲高恩顾震岩郜科郜宗远桂行创宫丽巩俊侠葛维墨关良关山月关玉良关松房古一舟顾生岳【H J K L M N】黄欢黄胄黄均黄绮黄宾虹黄国武黄一瀚黄永玉黄格胜黄少华黄君璧韩羽韩硕韩美林韩国榛胡石胡旻胡宁娜胡寿荣胡正伟胡爽盦胡永凯胡应康胡振昆胡絜青胡佩衡何应辉何水法何唯娜何首巫何晓云何镜涵何香凝何海霞何兴泉何建国何家安何家英何士扬贺天健贺成才华其敏华三川化建国侯国良侯一民侯素平惠剑惠孝同花俊黄润华洪怡弘一霍春阳纪连彬纪京宁纪清远贾平西贾广健贾浩义贾又福季酉辰江文湛金瑞金心明金鸿钧姜燕姜宝林蒋彩萍蒋有作蒋兆和焦可群靳尚谊靳之林靳卫红景玉书孔紫孔维克孔戈野康殷康健寨康耀仁李津李翔李峰李岗李明李洋李勇李骏李燕李萌李飒李桐李颖李怡李起李铎李乃蔚李鸿照李晓柱李明久李宝峰李延生李艳丹李开能李少文李小可李宝林李永文李传真李魁正李蒸蒸李忠良李文信李德君李新雁李文绚李广平李自健李鼎成李白玲李健强李晓明李晓林李春霞李凤龙李海涛李爱国李乃宙李运江李玉昌李劲堃李明伟李东伟李文亮李问汉李可染李苦禅李鹤俦李芸生李化吉李书安李海涛李孝萱林蓝林飞林伟林墉林岫林风眠林宇新林丰俗林容生林天行林英印林若熹林海钟林妹姝林散之刘赦刘欣刘佳刘丹刘书刘昆刘文西刘红沛刘大为刘铁泉刘二刚刘勃舒刘国辉刘国松刘凌沧刘继卣刘海粟刘旦宅刘开渠刘炳森梁岩梁崎梁占岩梁弘建梁文博梁玉龙卢禹舜卢中见卢辅圣陆俨少陆抑非陆春涛柳学健罗莹罗平安罗尔纯罗工柳吕云所吕超然娄师白犁夫黎雄才苗重安苗再新闵学林满维起米春茂马晋马泉马振声马国强梅墨生慕凌飞南海岩南溪宁曰曾聂欧聂成文【O P Q R S T W】欧阳中石 彭薇庞均庞荣年潘缨潘天寿潘世勋溥毅斋溥韫娱潘絜兹溥松窗溥佐溥心畲钱来忠钱忠平钱紫筠钱松岩启功齐白石齐鸣秦仲文秦岭云任惠中任率英茹峰石虎石齐石鲁石果石纲邵戈邵飞邵晶坤史国良史孟生尚涛宋雨桂宋文治宋丰光宋玉麟施大畏施江城沈鹏沈从斌沈光伟申万胜孙君良孙茂翔孙开桐孙景波孙其峰孙为民孙滋溪孙静茹孙克纲舒传熹舒乙舒同舒建新桑建国沙孟海汤立汤文选唐辉唐云唐力唐勇力童中焘童振刚童德昭田镛田世光陶一清陶佛锡王赞王宓王涛王镛王珂王文芳王庆升王仁华王美芳王培东王迎春王合多王怀庆王雪涛王铸九王叔晖王和平王有政王沂东王为政王西京王玉珏王子武王晓辉王维宝王成喜王颖生王颂余王学仲王孟奇王国斌王明明吴扬吴休吴茜吴团良吴山明吴迅吴松吴非吴一轲吴光宇吴雪莲吴俊达吴香洲吴藕汀吴作人吴悦石吴冠中吴湖帆吴镜汀吴玉如汪天亮汪国新汪为新汪建伟汪刃锋汪慎生伍启中武艺武怀一韦江凡尉晓榕尉天池魏紫熙魏广君魏怀亮魏传义万青力文柳川闻立鹏【X Y Z】谢淼谢天赐谢振瓯谢冰毅谢志高谢稚柳谢宗君谢永增解小青徐希徐杭徐海徐恒徐志挺徐培晨徐鼎一徐冬青徐湖平徐晓华徐志伟徐光聚徐忠平徐恒瑜徐君陶 徐永新徐先堂徐燕孙徐聪佑徐悲鸿许俊许麟庐许钦松许宏泉许健康许朝旭薛林兴萧淑芳肖蓝熊红纲熊晓东夏风旭宇邢少臣于水于志学于少平于希宁于振平于文江于非闇于右任杨挺杨明义杨涪林杨春华杨子江杨仲全杨金星杨佴旻杨晓阳杨延文杨燕屏杨之光杨力舟杨瑞芬杨达林杨善深姚大伍姚晓东姚远姚鸣京姚思敏姚增朴姚治华晏济元喻慧宇文洲喻继高俞致贞叶毓中叶其青叶海慧叶建新叶浅予叶恭绰袁辉袁汝波袁运生袁晓岑袁熙坤阎秉会闫振铎颜地彦涵岳黔山阳先顺彦晓萍尹瘦石亚明袁运甫杨再春张仃张见张伟张飙张步张灵张海张羽张谷张平张彦张大千张振武张复兴张森张元张平良张昕若张道兴张仁芝张正民张书祈张世彦张江舟张宪平张龙新张志民张立辰张培成张建华张绍城张力弓张善孖张明川张修竹张松鹤张世简周慧珺周晋周尊圣周荣生周怀民周思聪周令钊曾宓曾来德曾迎春朱琳朱海云朱兴华朱关田朱理存朱培尔朱新建朱乃正朱屺瞻郑雅峰郑利平卓鹤君庄言庄道静庄小雷庄小尖赵奇赵卫赵洁赵少昂赵志田赵望云赵贵德赵雨灏赵振川 赵锡康赵秀焕詹志峰詹建俊邹本洪邹雅翟东奇章小溟钟明善钟长生钟涵

西藏人参市场分析论文发表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人参的市场影响因素如下:1、产地和季节:人参的气候环境、土壤和生长季节等因素会影响人参的品质和产量,因此不同产地和季节的人参价格有较大差异。2、品种和规格:不同品种的人参在市场上受欢迎程度不同,同时人参的规格大小也会影响价格。一般来说,越稀有、品质越好、规格越大的人参价格越高。3、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上人参的供需关系直接影响到价格走势,如果供大于求,人参价格可能下跌,反之亦然。4、政策因素:政府对人参的产业政策和行业管制等措施也会对市场价格产生一定影响。5、消费者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人参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这也会影响到人参的价格水平。

就是要以怎样的方式去推广,从哪些方面入手准备,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模式,运用时代网络信息,让人通俗易懂。

1.人参味甘.微苦.生者性平.熟则性温.功能补五脏.安精神.健脾补肺.益气生津.大补人体元全气.2.红参:经另加中药配方蒸煮干燥后成为成品.最好的是朝鲜和韩国的别直参.因为他们蒸煮红参的中药配方比我们的好(配方是保宻的).3.生晒参.是挖取后洗净.直接晒干的.补力不如红参.但性平.适合更多的人服用.4.白榶参.即平常所称的”白参”是用白糖水浸泡后.晒干制成的.也是性平.但补力不如生晒参.5.野山参.是采几+年.或百年至几百年野生参晒制成的.它性平.药效特高.但也是天价.普通老百性虽吃不起.也不需要吃那么高价的.6.移山参.性平.它是在苗莆里培育好参苗.再移值到山上.成活后就不再培育了.因为不可能等到几+年或上百年再挖.所以它的药用价值也是不能和野山参比的.7.因为红参性温.所以高血压的人.阴虚体热的人.都不宜服用.因易造成血热狂行.而致鼻出血.或其它副作用.当然.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配伍了某些中药后就可服用了.

江西防水市场分析论文发表

点击了解更多加盟项目防水涂料加盟非常好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肯定赚钱。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后续投资将继续保持谨慎态度,但伴随着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项目进一步落实,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加上老旧小区改造大面积开工等因素影响,防水行业的下游市场将在中短期内仍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防水材料的需求将会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预计,2020年建筑防水材料的增速将在8.1%左右,防水材料总产量约为26.16亿m2。其中,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的增速预计将分别达到9.0%和9.1%。随着房企集中度提升而带来的另一个趋势是大地产商实行的战略集采。近年来万科等国内知名房企已全面施行"战略集采"合作模式,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并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起的战略合作关系获得更加完善周到的服务。据测算,防水集采的市场空间2019年已超过600亿元,且在未来将不断提升。【了解涂料加盟更多信息】

防水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需求变化: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环境要求的提高,对防水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市场对防水产品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防水产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2.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防水材料的种类和性能不断提升,如新型防水涂料、防水膜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防水产业的转型升级是至关重要的。3.环境保护:防水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环保要求的提高也促使防水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探索更加环保的生产和使用方式。4.国家政策引导:政府对于防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防水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因此,防水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水暖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论文

摘要:

本文根据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水暖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对给排水与暖卫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从而使水暖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关键词: 水暖工程;施工质量;管线;套管;防水问题

合理的设计,规范化的施工,正确的材料选用,严格的质量检验是建设任何一个高质量工程都不可或缺的必备环节。建筑水暖工程是一个需要与建筑、结构、电气等相关专业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工程投入使用后,给排水和采暖系统中的跑、冒、滴、漏、堵等影响使用功能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困扰了用户,不利于今后的管理。为了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要,给用户提供一个周到的服务,就必须提高水暖工程的质量。这篇文章将结合工程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水暖工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探索。

1、工程的主材问题。

当水暖工程建设完成后,由于材料的问题往往需要后期的维护。对出现问题的水管进行维修更换。这种做法一方面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直接提高了水暖工程的建设成本,造成资源浪费。为了改善当前的状况,在进行水暖施工程建设的时候,应当注重材料的选取,使用正规的材料,明确标明产品的名称,规格等参数,关于厂家的信息也应当明确标明。在材料的选取过程中应当参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坚持与时俱进。

2、管线的铺设问题。

水暖工程问题频发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管线的铺设不合理。水暖管的线路设计不合理,也有线路的设计合理但是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施工大大影响了施工的效果。各种线路交叉现象严重。要想提高线路的科学性,保证水暖工程的质量,应当着重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应当根据建筑本身的结构合理的布线,对于水暖管较为复杂的地方应当加强管理,由专业人员进行督导。在水管的排序和布局上应当坚持如下的几个原则:第一,大水管优先,小水管应当为大水管让路。第二,坚持具有水压的水管优先。第三,通风管优先的原则。最后,还要注意管道甩口位置的选取,避免由于位置的错选对以后造成麻烦。

3、套管的安装问题。

为了提高水暖工程的质量,提高水暖材料的使用周期,需要使用套管。然而,套管的使用注意事项最容易被忽略。有些套管在安装的时候没有被固定,水暖工程正式运行之后,套管往往随管而动,一方面影响了美观,另一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还有些工程乱用管套,其在管中没有实际的作用。相反,有时候还会给墙壁带来压力。还有一些穿墙管忽视套管的使用,没有安装套管不利于管道的转折,所以很多没有安装套管的管道穿墙往往与梁的距离过近,给梁带来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用套管,及时改变管道的方向,择优选择管道的通路。还有一些条件下也需要使用套管。例如:管道需要穿过地下室,穿过潮湿的地方,下水道,硬度较大的环境等。

4、消防问题。

其实,在管道的布局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到消防,因为水暖工程质量不合格顶多影响用户的使用,但是一旦发生灾害,消防工程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水暖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消防部门的参与,管道布局应当是经过管道施工和消防两个施工单位协调的结果。但是,在建筑施工的前期,消防单位并不参与,这就导致在消防单位施工的时候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是消防设施的放置和电梯通风口的选择等。如果电梯的送风口选择不合理,将会在电梯运行的过程带来很多负担。即使是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预留了空间,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的堆砌导致预留的'空间逐渐的缩小,不能满足安装的要求。还有一些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也预留了消防栓箱口,但由于对于尺寸和安装的不熟,导致预留的空间不能起到作用。

5、防水问题。

当前,水暖工程出现最多,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渗漏,经过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

a、承压管道设备未能规定试压甚至不试压。

b、管道过楼板套管埋设不合理。

c、立管穿越楼板的预留孔洞尺寸及堵孔不符合要求。

d、卫生设备安装不牢。

e、管道连接处理不当。

f、排水管甩口留置位置不当。

g、水暖材料设备不合理等。

6、给排水问题。

住宅地的管道铺设应当注意管道的卫生,尤其是提供居民生活用水的管道质量和卫生条件更应当严格把关。使用的管道应当有厂家提供的卫生合格证书。现阶段,我国倡导使用的管道材料有两种,一种为塑料管,另外一种为铝塑管。两种管的物理性质相似,硬度大,但是容易破裂,韧性差。当由硬度较大的物体撞击管道后通常会出现破裂的现象。此外,在塑料管的使用上,还要注意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距离。一般竖直塑料管道之间的距离确定应当比金属管道距离小,还要注意管道支架的建立,稳固管道。当使用金属管架来加固塑料管时,还要用塑料带等物质裹在管道与金属支架之间,保护塑料管道不被磨坏。

7、采暖问题。

除了上述的漏水问题上,采暖管道的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暖气泄露,散热器无法发挥作用等。导致该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将针对几个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管道之间的连接不紧密,阀门的质量不行,存在渗漏现象,还有一些装置的丝扣拧不紧等。

第二,在暖气供应初期,由于人为的错误操作导致采暖管道的管壁压力过大,温度过高。温度的变化将导致管道的性能发生变化,无法有效的排水。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中,管道、管件、阀门、散热器被冻裂漏水。对于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改进。对于施工的材料进行管理,保证施工的材料标准化,拒绝使用假冒伪劣产品。应当注重管道的衬垫材料选取,当前普遍使用的材料是石棉等。要做好管道之间连接部分的密封工作。丝扣要紧,焊接管件要求焊口平直度、焊缝加强面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焊波要均匀一致,焊口表面无烧穿、没有裂缝和明显的结瘤、夹渣、气孔等缺陷。当采暖设备安装完成后,应当对整个设备进行水压测试,直到整个装置不出现漏水,漏气现象,压力在标准的范围内才算符合标准。此外,水压测试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当整个水暖工程投入使用后,总闸门不要全部打开,这样对管道造成的压力过大可能导致管道破裂。此外,压力过大,导致水流量增加,管壁温度升高,影响管件,阀门等部件的性能。如果水暖工程出现异常,应当及时将管道内的水排出来,否则可能导致管道和管道的附属部件产生异常情况,造成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张恒亮,李宏伟。在建筑施工中水暖问题的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2010,9。

[2]汪小芬,徐颖,怎样做好暖通工程安装工作[J]。建筑知识,2009,10。

摘要:屋面防水工程是房屋建筑的一项重要工程,工程质量好坏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还直接影响人民生产活动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据统计,导致屋面渗漏原因有几个方面:材料占20~22%,设计占18~26%,施工占45~48%,管理维护占6~15%。目前屋面防水出现许多新型材料,但是卷材防水层仍然占着重要位置,因此本文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分别对屋面防水工程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屋面卷材;防水设计;施工措施 1、屋面防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房屋渗漏是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普遍质量通病,目前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0年起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要求屋面防水工程防渗漏为5年。 造成这些通病的发生主要表现如下: 1.1防水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目前防水材料市场的基本状况仍处于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特别是主导产品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受到的冲击最大。 1.2设计单位不重视防水设计 防水层的选材本该由设计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但因不少设计人员不熟悉防水材料的品质,使用要 求,随意套用施工图集。 1.3材料优劣及质量控制意识不强 施工单位为顺利中标,常常采用压低中标价格的方法,这种情况下为谋取利润,只能使用价格较低的防水材料和不按正规的施工工序施工,因此质量难以保证。 1.4建设单位的行为不规范 建设单位主导市场,多数建设单位一是认同伪劣产品并恶意压价,降低房屋成本谋取利润;二是对施工单位采购的材料不管不问,没有起到监督管理的责任。 2.提高防水设计质量 设计屋面防水应满足以下要求:1)屋面应形成连续的完全封闭的防水层;2)防水层不会因基层的开裂和接缝的移动而使防水层损坏破裂;3)防水层能承受因气候条件等外部因素引起的老化。 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屋面防水工程应从设计、施工、维护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2.1设计指导思想明确 防水层设计应保证在规定使用年限内不渗漏,方案选择应充分考虑地区条件、材料资源、施工的可靠性及使用时易出现的问题。 2.2设计防水层应考虑到整体结构 结构的变形会导致防水层的开裂,当地基沉降变形时,屋面防水层的整体性受沉降变形与温差变形叠加的控制,总变形超过防水层的延伸极限就会造成开裂而漏水,因此不同的地基采用不同的设防,增强结构的整体刚度。 3、屋面卷材防水施工前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3.1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屋面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管理人员会审屋面工程图纸,掌握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屋面工程的施工方案并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3.2对施工人员及施工程序的要求 屋面工程的防水必须由防水专业队伍施工并按施工工序、层次进行质量的自检、自查、自纠并且做好施工记录。 3.3对防水材料的质量要求 防水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应附有出厂检验报告单及出厂合格证。施工单位按见证取样送样制度复检。经复检合格,提交复检试验报告合格单后方可在防水工程中使用。 4.保证屋面防水工程质量的要求 4.1施工环境 为了保证施工操作以及卷材铺贴的质量,宜在+5℃~+35℃气温下施工;高聚物改性沥青以及高分子防水卷材不宜在负温施工,热熔法铺贴卷材可以在-100℃以上的气温条件下施工。雨、雪、霜、雾,或大气湿度过大,以及大风天气均不宜施工。

贵州服务市场分析论文发表

如下

1.首先是文章的写作。发表论文前首先要有写好的文章,当然如何过于仓促,文章还没完全写好,可以找一些老师帮忙修改完善。论文要做到精细定位,不是泛泛而谈,西出落笔,深挖掘,抓住一个点做好即可,不能奢望面面俱到。

文章写好后,还要看人事或者学校对于发表论文的期刊的具体要求不同,一般而言,各个单位评职称都有自己的明文规定,不要急于投稿发表,要先看看文件对期刊的要求,认可那些期刊,不认可那些期刊,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对于期刊的选择。期刊的选择意义重大,市场存在很多烂刊,假刊,套刊。现就期刊的真伪甄别,总结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1)期刊备案、收录查询。鉴别期刊真伪,首先要到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其备案情况,然后再去一些数据库查询期刊的收录情况,例如: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具体查询链接及查询方法,参看淘淘论文网首页上的“期刊真伪查询”。

若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没有备案,或者与提供的期刊刊号信息不一致,则为假刊。若新闻出版总署有备案,但是没有一家数据库收录(龙源期刊网收录的期刊不算在列,龙源期刊网的收录标准是,只要带字的都收录,因此,不建议作为参考收录标准),

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谨慎,因为评职称时,要求文章要在数据库检索的到的。另外,还有一些期刊在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是“电子版”,但他们仍然出版实体刊物,这种情况更需要十分谨慎,建议作者先去自己的人事部门问问,电子版期刊是否认可。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子,成为很多政府为增强竞争优势而选择的一种重要的弹性政策措施。成功的经济区域应该是内生型经济增长的区域,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改革开放后的前2O年,在Xl~4,平“两个大局”思想指引下,中央政府实行“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落后的面貌,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大大提升。本文运用耗散结构讨论方法建立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新的分析框架。为寻求解决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新路径,破解区域封锁、恶性竞争难题的新措施,探讨区域分工合作的转制和创新,为中国乃至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分工合作、发展落后地区提供实践范例,为各级政府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 1.1区域经济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区域是指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则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从低水平平衡发展到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转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造就了带动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经济核心区和增长极,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1.1.1区域经济的基本内涵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水分、热量、光照、土地和灾害频率等自然条件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时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受投入的资金、技术和劳动等因素的制约;技术经济政策对于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其反映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问题,尤其是指矿物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区域经济的效果并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 1.1.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历程1978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变。根据不同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即l979—199年向东倾斜的不平衡发展阶段、1991一1998年开始关注中西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启动阶段和1999年以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中国是一个地区差异较大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在“六五”计划中采用传统的沿海与内地“两分法”来反映这种差异性,到“七五”计划时期,中国政府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并以此作为国家确定经济开发重点和生产力布局优先次序的依据;在“八五”计划中,中国政府又采用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这种“两分法”,“九五”计划则表述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1999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除了“七五”计划时期的西部1O省(区、市)外,还包括原来属于东部地区的广西和原属于中部地区的内蒙古,以及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样从省级行政单元看,形成了“1+2”的大西部概念和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新三大地带格局。25年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实施了东北地区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分为四大区域,由此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的新格局(表1)。比如,在西部地区,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发展情况就差别较大,主要包括西部大开发省份;在东部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差别也很大,而东北地区可以大致看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区。 1.2区域创新能力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2.1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国内外尚未有十分明确、统一的概念。如从科技层面出发,将区域创新能力定义为“区域创新能力就是区域发展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能力之和”、“区域创新能力就是区域科技能力和区域科技竞争能力”等;美国哈佛大学波特教授波特和斯特恩认为,国家创新能力取决于共有创新设施的强度,支持创新集群的环境条件下以及两者互动联系的强度。在我国,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在区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该研究小组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将区域创新能力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的经济绩效5个方面(图示)。 1.2.2区域创新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区域创新在本质上就是区域经济行为。区域经济强化了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区域意识和空间意识,即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整体竞争优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高速稳定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帮助区域创新从各个方面建立了一种区域架构。区域经济活动暗示区域创新的系统特征,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诱导区域创新的空间布局,区域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工加强区域创新的优势互补,区域经济政策引导区域创新的发展方向。总之,区域经济学对区域创新发挥着基础理论的导向作用。 2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的耦合关系 2.1区域创新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技术创新使主导产业或产业集群成为相关行业新的“增长极”,该增长极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不断吸引着周围的各种要素。一是增长极的高速增长对生产要素供应部门产生影响;二是增长极高速增长诱导周围地区新兴工业部门、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等的出现。区域创新环境还可以为区域内的大量中小企业提供新技术及各种技术服务,并进行技术扩散,形成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区域创新可以优化、整合区域内的创新资源,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形成区域的创新合力,区域中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产业园区形成区域经济中的新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内大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还可以逐步形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2技术创新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 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的关系:一是技术创新的系统性要求与产业集群内各主体的互惠共生性要求一致(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在创新系统中都有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技术创新系统中的外部经济效益与产业集群中的集聚原理一致。在产业集群中,众多相互关联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群的发展和建设可以促进地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分工,减少产业结构趋同化和重复建设等问题,达到规模效应,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健康发展。技术创新加快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这是由于技术创新的内在属性与产业集群的一般特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我国,无论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已形成或正在形成一些主导产业或产业集群带动的区域发展典型。如中国的硅谷“中关村”,武汉“中国光谷”已研制成功5大品种、4O多种型号的新型激光切割机,在占领国内55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开始称雄东南亚地区的激光市场。 2.3区域创新离不开区域内技术进步及对经济、文化资源的依存 产业结构的升级仅靠技术引进和模仿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自主创新的能力,而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依靠区域创新环境的建立和完善。区域经济的创新离不开地区的经济、文化和资源等条件和水平。国外的研究也证明,区域技术创新的发展受到区域具体的发展历史、文化、传统及其所形成的制度、结构因素的影响。区域创新是以区域作为整体,以发展区域经济为目的,来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从而能够一方面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发展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3贵州省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快重点行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3.1.1加快西电东送的建设贵州动能资源丰 富,水能、煤炭和煤层气开发潜力极大,尤其是火力发电弥补了枯水期水电紧张的状况,具有独特的“水火互济”优势。同时,随着贵州电力工业的发展,必然带动煤炭生产的规模化、自动化及集约化水平,促进煤层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增加煤炭工业的科技含量,进而可使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产品进入东南沿海。 转贴于 看准网 3.1.2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贵州磷矿资源丰 富,原矿品位高,有害杂质含量低,是全国数百家大、中、小型磷肥、磷化工企业生产的重要原料。贵州磷及磷化工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生产设备和总体经济效益在全国具有突出的优势,发展潜力巨大。贵州的磷酸二铵为中国名牌产品。 3.1.3铝及铝加工贵州的铝加工在全国占有重 要地位,氧化铝、电解铝在国内外都有很强的竞争力,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目前,贵州省铝产品主要销往广东,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技术协作的深入,贵州铝的深加工产品必然能寻求到更为广阔的市场。 3.1.4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建设贵州 高新技术发展较快,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另外,为了使贵州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数、信息产品与服务指数、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能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贵州省制定了“数字贵州”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加强了“数字贵州”信息交换中心、数字国土、数字城市、数字农业、企业信息化、数字林业、数字交通、数字公安、数字校园的规划和建设,同时制定并规范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力争形成较完备的信息产生、交流及共享体系,推动全省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快速发展。 3.2注重喀斯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贵州位于西南喀斯特的腹心地带,处于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地区。由于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石漠化面积的迅速扩展,已从根本上威胁到贵州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并严重危及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和三峡库区的生态平衡,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和全国小康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贵州喀斯特区的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已刻不容缓。围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生物资源开发及监测评价等内容,贵州省已开展了改善生态、生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的研究,并创建了退耕还林还草、保土节水、产业化生态旅游、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试验示范区。为了进一步推进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和环境污染的控制,还需联合其他省(区)共同攻关。 3.3加大贵州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3.3.1畜牧业贵州气候温暖湿润,畜群生长及饲 料生产条件明显优越于西北和北方牧区,且广大农村受工业污染和化学农药污染的程度小,是生产“无公害食品”的理想地方。贵州畜禽品种丰富,拥有一批适应性好、抗病性强、周期短和肉质优的地方特色畜禽资源。全省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达4万hm2以上,还有约33万hm2地坎,2万hrn2林下草地,8万hm2退耕还林地和数千万亩冬闲田土可供利用,畜牧业发展的增长空间极大。此外,养畜成本低,使贵州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国家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列为重点,出台了退耕还林还草等优惠政策,为贵州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加上加入世贸组织后,拓展了贵州畜牧业发展的国际市场空间,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的协作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国家将进一步推进南贵昆经济区的建设,这对贵州畜牧业的发展更为有利。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推进,必然要加大对脱贫带动力大的畜牧业的投入,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 3.3.2卷烟、酿酒等特色产业贵州烤烟种植和 卷烟生产历史悠久,有明显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是全国烤烟种植和卷烟生产大省。全省拥有黄果树、遵义、云雾山等名优卷烟品牌,目前,围绕提高卷烟产品的质量,正对烟草配方技术、安全型卷烟生产技术、混合型卷烟产品以及烟用香精香料等进行研究开发。以“国酒”茅台为龙头的贵州酿酒工业,是贵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全省拥有茅台、董酒、习酒、贵州醇、青酒等名优品牌及其系列产品。贵州酿酒工业拟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在保证质量和增加品种系列的同时,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3.3.3特色食品业贵州具有发展以特色农产品 和野生植物资源为原料的特色食品生产的优势。黑糯米、薏仁米、荞麦、芭蕉芋、山药、辣椒、竹荪、土豆、魔芋等特色农产品目前已由原料出口转为就地加工;刺梨、猕猴桃、杨梅、柑桔、银杏等已从野生转为基地规模化种植;竹荪、香菇、蕨菜、折耳根等山间野菜资源丰富,为贵州特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3.4发展贵州旅游业 贵州旅游以原生的自然环境、奇特的喀斯特景观、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宜人的气候著称。境内溶洞、瀑布、峡谷、石林、温泉等自然景观数量多、分布广、观赏价值高。全省拥有可供旅游者游览的旅游景区(点)1多处,有黄果树、龙宫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贵阳、花溪、百花湖等4O个省级风景区,有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等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淮河麻阳、道真大沙河等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还有遵义、镇远2座历史文化名城,现已开发4条各具特色的旅游风景线。贵州是多民族省份,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旅游产品不仅在全国旅游市场占有一定优势,还具有重要社会文化旅游科研价值。随着“泛珠三角”创新联合体系的建设,区域协作内容的扩展,贵州与滇、桂、川将会形成旅游片区优势,建立起西南区域旅游资源的大系统,合作推出旅游品牌。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贵州旅游业独特的地缘优势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3.5重视劳动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贵州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的优势。随着“泛珠三角”创新体系的建设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贵州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的数量将会增大。因此,除加快建立反应灵敏的国际劳务市场信息通道,积极拓展国际劳务市场,提高贵州国际劳务合作质量和水平,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劳务输出人员专业技能和新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整体水平,并通过劳务输出,带动设备技术的输出,促进贵州经济的发展。 3.6构建以知识经济产业化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基地 构建科技创新基地要依据现代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的核心、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科学技术成为知识经济中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等知识经济特征,寻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支撑、实现产业化过程中核心技术随资本、股权漂移,重点是建设知识经济发展平台。贵州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重点应以省会贵阳为中心,以主导产业项目为支撑,核心技术研发为重点,核心组件经营为目的,最终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我开发能力的高技术产业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要整合上、中、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链。产业化基地发展分三个时段:第一时期为基础期,23年7月至26年底,完成组织核心团队、掌握核心技术的主要支撑项目建设;第二时期为发展期,27年初至29年底,主要以抢占市场占有率为策略目标,占领一定份额国际、国内市场,实现科技创新基地的稳定收益;第三时期为整合发展期,在29年以后的4~5年内,以品牌经营为主轴,实现以核心技术带动的跨越式发展。科技创新基地的实施主要由信息产业、新材料、生物技术三大块组成,突出微硬盘核心技术产业、光电核心技术产业、数字TV核心技术产业三个核心项目及高科技产业群。 3.7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 贵州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要把涉农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重点工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区的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给予考虑和安排,要创建其相互联系、分工明确的运行机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要突出生物技术的应用,用生物技术来提升传统的育种技术和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要围绕影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开展工作,把农产品开发技术的产业化作为工作重点,当前除继续搞好已组建的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要重点考虑畜禽、林木、蔬菜、生态恢复与重建、农业标准等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农业科技重点工程主要考虑农业科技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重点工作是计算机的联网和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要结合农业科技园区、星火密集区、科技先进示范县的建设以及扶贫开发、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等工作,实行相对区域或产业带的项目集成,形成各具特色和产业特点的农作物、畜牧水产、节水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建设的科技创新产业区、示范区或产业带。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