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医学影像论文发表期刊

发布时间:2024-07-07 09:40:48

医学影像论文发表期刊

2007年核心期刊目录2(共485种)序号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肿瘤医学类 1、 中华肿瘤杂志 1948 0.8882、 癌症 1534 0.7073、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626 0.7064、 中国肺癌杂志 313 0.4445、 肿瘤 498 0.3906、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56 0.3527、 现代肿瘤医学 236 0.3308、 癌变�6�1畸变�6�1突变 240 0.2969、 中国肿瘤临床 1040 0.29110、中国癌症杂志 395 0.28511、肿瘤防治研究 436 0.28012、中国肿瘤 580 0.27513、肿瘤学杂志 196 0.19514、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362 0.13715、白血病�6�1淋巴瘤 151 0.131中医类 1、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622 0.796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709 0.7403、 中国中药杂志 2587 0.5794、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536 0.5745、 中西医结合学报 125 0.5216、 中草药 3696 0.5197、 中国针灸 1125 0.4668、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347 0.4269、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692 0.39710、中药材 1192 0.37211、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373 0.36612、针刺研究 332 0.33613、中华中医药杂志 511 0.319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370 0.27215、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56 0.24116、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336 0.23617、中国骨伤 487 0.22718、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145 0.22519、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323 0.22320、天津中医药 209 0.2122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323 0.20322、中国中医急症 322 0.19623、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166 0.19524、中国中医药科技 406 0.18325、中医杂志 1020 0.17526、中医药学刊 480 0.16927、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325 0.16028、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5 0.15729、上海中医药杂志 505 0.14230、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44 0.12831、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95 0.12431、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494 0.12433、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79 0.10434、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00 0.044特种医学类 1、 中华放射学杂志 2975 1.225 2、 中国内镜杂志 1919 0.8203、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861 0.7634、 中华核医学杂志 582 0.7105、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620 0.6206、 介入放射学杂志 501 0.5917、 临床放射学杂志 1104 0.5278、 实用放射学杂志 1025 0.5009、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121 0.46210、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95 0.40611、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59 0.38912、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350 0.32813、医学影像学杂志 317 0.30814、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531 0.29315、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24 0.29116、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170 0.28217、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199 0.26718、放射学实践 389 0.25519、中国法医学杂志 214 0.21120、放射免疫学杂志 312 0.208生物学类 1、 遗传学报 1642 1.0502、 动物学报 1084 0.8673、 CELL RESEARCH 213 0.7644、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694 0.6715、 中国科学C 433 0.6446、 病毒学报 401 0.5897、 遗传 836 0.5358、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014 0.5289、 动物学研究 644 0.486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673 0.48211、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165 0.41112、中国病毒学 346 0.40413、动物学杂志 697 0.40114、生命科学研究 171 0.34315、细胞生物学杂志 223 0.25816、生物学杂志 233 0.17117、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155 0.15618、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11 0.14819、生命科学 220 0.14220、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145 0.140以上数据摘自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6年)

以下是北大中文核心的目录,在北大的目录里级别其实难度,级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找合适自己的研究方向就可以,没有容难的区别。因此优助推荐从目录里找:中华医学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医学争鸣 复旦学报(医学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全科医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实用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国卫生经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 卫生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医院管理 营养学报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环境与职业医学 现代预防医学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中国卫生资源 卫生经济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疫苗和免疫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 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 中药材 针刺研究 中成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国针灸 中药药理与临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中华中医药学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医用生物力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生理学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解剖学报 中国免疫学杂志 病毒学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解剖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华护理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高血压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生殖与避孕 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肿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癌症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 中国肺癌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科学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眼科新进展 眼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放射学实践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毒理学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医学与哲学(B)

论;文;发;表; 评;;职;称可;以与;我;;联;系

北大中文核心医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如下:

1.中国老年学

2.实用医学

3.中国实用护理

4.山东医药

5.重庆医学

医学影像省级期刊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外科杂志 等等冠以中华**杂志的都是正规的杂志. 但是冠以中华**学会杂志就不是了,所以只有冠以中华这2个字的才行

序号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内科医学类 1、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4 1.573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622 1.2723、 中华糖尿病杂志 895 1.2094、 中华肾脏病杂志 1003 1.0775、 WORLD J OF GASTROENTEROLOGY 2665 1.0626、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1249 0.9817、 中华内科杂志 2409 0.9038、 中华消化杂志 1645 0.7989、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934 0.78210、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670 0.66211、胰腺病学 137 0.58912、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415 0.56313、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69 0.51414、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79 0.48515、肝脏 369 0.42816、中国血液净化 229 0.39117、心脏杂志 394 0.35518、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68 0.35419、临床血液学杂志 256 0.34020、胃肠病学 271 0.32421、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167 0.31222、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589 0.28923、临床内科杂志 383 0.28924、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92 0.28225、心血管病学进展 297 0.23826、心肺血管病杂志 154 0.19227、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134 0.17228、临床消化病杂志 173 0.163外科医学类 1、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091 1.3112、 中华烧伤杂志 673 1.2183、 中华骨科杂志 2704 1.0724、 中华创伤杂志 1545 0.9835、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726 0.9776、 中华外科杂志 3222 0.9637、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135 0.9388、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321 0.7939、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297 0.78710、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063 0.74511、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119 0.71312、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895 0.70213、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981 0.70114、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747 0.69015、中华手外科杂志 722 0.67816、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610 0.66817、肠外与肠内营养 370 0.65218、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392 0.64119、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660 0.61120、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991 0.59121、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469 0.58622、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912 0.56323、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579 0.55524、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663 0.53925、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369 0.53826、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210 0.52227、外科理论与实践 418 0.49228、消化外科 157 0.36829、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403 0.36730、中国美容医学 457 0.33931、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137 0.32632、腹部外科 353 0.31733、创伤外科杂志 257 0.29334、肝胆外科杂志 443 0.28735、肝胆胰外科杂志 300 0.27436、颈腰痛杂志 346 0.26037、临床外科杂志 489 0.25038、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74 0.23439、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134 0.199

2007年核心期刊目录2(共485种)序号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肿瘤医学类 1、 中华肿瘤杂志 1948 0.8882、 癌症 1534 0.7073、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626 0.7064、 中国肺癌杂志 313 0.4445、 肿瘤 498 0.3906、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56 0.3527、 现代肿瘤医学 236 0.3308、 癌变�6�1畸变�6�1突变 240 0.2969、 中国肿瘤临床 1040 0.29110、中国癌症杂志 395 0.28511、肿瘤防治研究 436 0.28012、中国肿瘤 580 0.27513、肿瘤学杂志 196 0.19514、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362 0.13715、白血病�6�1淋巴瘤 151 0.131中医类 1、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622 0.796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709 0.7403、 中国中药杂志 2587 0.5794、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536 0.5745、 中西医结合学报 125 0.5216、 中草药 3696 0.5197、 中国针灸 1125 0.4668、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347 0.4269、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692 0.39710、中药材 1192 0.37211、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373 0.36612、针刺研究 332 0.33613、中华中医药杂志 511 0.319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370 0.27215、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56 0.24116、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336 0.23617、中国骨伤 487 0.22718、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145 0.22519、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323 0.22320、天津中医药 209 0.2122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323 0.20322、中国中医急症 322 0.19623、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166 0.19524、中国中医药科技 406 0.18325、中医杂志 1020 0.17526、中医药学刊 480 0.16927、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325 0.16028、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5 0.15729、上海中医药杂志 505 0.14230、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44 0.12831、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95 0.12431、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494 0.12433、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79 0.10434、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00 0.044特种医学类 1、 中华放射学杂志 2975 1.225 2、 中国内镜杂志 1919 0.8203、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861 0.7634、 中华核医学杂志 582 0.7105、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620 0.6206、 介入放射学杂志 501 0.5917、 临床放射学杂志 1104 0.5278、 实用放射学杂志 1025 0.5009、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121 0.46210、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95 0.40611、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59 0.38912、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350 0.32813、医学影像学杂志 317 0.30814、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531 0.29315、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24 0.29116、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170 0.28217、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199 0.26718、放射学实践 389 0.25519、中国法医学杂志 214 0.21120、放射免疫学杂志 312 0.208生物学类 1、 遗传学报 1642 1.0502、 动物学报 1084 0.8673、 CELL RESEARCH 213 0.7644、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694 0.6715、 中国科学C 433 0.6446、 病毒学报 401 0.5897、 遗传 836 0.5358、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014 0.5289、 动物学研究 644 0.486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673 0.48211、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165 0.41112、中国病毒学 346 0.40413、动物学杂志 697 0.40114、生命科学研究 171 0.34315、细胞生物学杂志 223 0.25816、生物学杂志 233 0.17117、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155 0.15618、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11 0.14819、生命科学 220 0.14220、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145 0.140以上数据摘自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6年)

1.1 文章应具备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选题新颖,文辞通顺,重点突出、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无剽窃及抄撰之处。1.2 论著一般不超过4000字,短篇应在1000字以内。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或符号,关键词请使用最新版的《医学文献索引》中的医学主题词,文章请用计算机打印,如打印有困难,请用20×20稿纸正楷书写。本刊不接受复印件。1.3 论著类文章应按以下格式中、英文书写: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姓别,籍贯,单位,职称,主攻方向)、邮政编号、关键词(3~5个),摘要请按“四要素”书写,即: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中文摘要字数应在200字以内。其它类文章也应列出1~2个关键词。1.4 图、表应少用,论著类文章应在3~6张以内,其它类文章图片应在1~3张以内,除综述、经验介绍、专家笔谈等文章外,一律提供图片。图片应制作清晰、对比度好,7cm×8cm大小黑白照片。图序方向,作者姓名应标于图片背面,图说明另纸打印后与图片放于一小信封内,图序应插入文中,线条图请用碳酸纸或绘图纸、炭素墨水绘制。表格请用“三横表”。1.5 文稿中的简化字以国务院1986年10月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计量单位按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1.6 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有关规定书写,全部用斜体,大小写应写清楚。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表示(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 x;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x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u;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x2值、Q值等)。⑩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1.7 文章层次分为三级,有标题才有序号,写法如下:一级标题:1(顶格,占一行);二级标题:1.1(顶格,占一行);三级标题:1.1.1(顶格,接正文)1.1.2 (顶格,接正文)1.8 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的近5年内文献为主,参考文献文内序号与文章末所列序号应一致,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出、格式如下:[期刊]作者姓名(1~3名全部列出,三位以上只列出前三位作者,后加“等”)。文题。刊名,年,卷(期):起页。例:(中文)李玉亮,宋金龙,唐军,等.超选择肾动脉拴塞术治疗晚期肾癌(附19例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10(3):152.(外文)Noldge G, Richter GM, Grenacher L, et al. CT -guided puncture. Radiology, 1996,36:683 - 691.[书籍]:著者。书名。版本(第1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年,页次。专著中析出的文献:著者。题(篇)名,见(In):专著的编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会议论文集]:著者。题(篇)名。见(In):文集的编者。文集名,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专利文献]:著者。题(篇)名。专利国别名,专利号,出版日期。 2.1 该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稿一经录用,将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收录,请在投稿时声明,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2.2 来稿内容涉及国家、省级科研基金资助者,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我刊将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来稿。2.3 来稿请附单位介绍信或单位科主任推荐信,文责自负,请勿一稿两投。本刊收到稿件后会立刻编号并回信告之作者。3个月内作出对稿件的处理意见,若不录用,稿件退给作者(平信)。为了预防稿件丢失,请作者自留底稿。本刊有对来稿文字修改、删节的权利,如作者不同意,务请注明。2.4 为了减轻作者的经济负担,对初阅稿免收稿件处理费。录用稿、返修稿收取稿件处置费。稿件发表时,酌收版面费,文章发表后,酌付稿酬,并赠当期杂志。凡在我刊发表文章的第一作者,将免费赠阅1年杂志。2.5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四纬九路37号,《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250021,请勿寄给个人。2.6 该刊每2年将对发表在我刊的文章进行评比,评选出1、2、3等奖数名,给予作者奖励。

医学影像学省级期刊

医学影像学比较权威的期刊,按照影响因子来衡量的话,最高的是下面这六个:1、中华放射学杂志复合影响因子:1.459综合影响因子:1.3442、介入放射学杂志复合影响因子:1.242综合影响因子:1.0723、中国CT和MRI杂志复合影响因子:1.074综合影响因子:0.9934、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复合影响因子:0.905综合影响因子:0.7625、实用放射学杂志复合影响因子:0.818综合影响因子:0.7506、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复合影响因子:0.811综合影响因子:0.725其他的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放射学实践复合影响因子:0.809综合影响因子:0.726临床放射学杂志复合影响因子:0.663综合影响因子:0.587CT理论与应用研究复合影响因子:0.660综合影响因子:0.474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复合影响因子:0.643综合影响因子:0.55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是由国家新闻广电出版总局批准,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

出版周期 : 半月刊

国际刊号 : ISSN 2096-3807

国内刊号 : CN13-1424/R

主要刊载常规X线、CT、MRI、超声、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电镜、红外热成像、医学图像处理等方面的新成果和新进展,栏目有综述、论著、影像研究、影像技术、医学影像、综合医学、探索发现等。

全文收录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栏目设置: 综述、论著、影像研究、影像技术、医学影像、综合医学

扩展资料:

稿件要求及说明:

1、文章具备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材料详实,数据可靠,语言精炼,层次分明。文章篇幅一般在2400-6000字。符数左右为宜,图片要求清晰,对比适度,表格采用三横线制。

2、为尊重作品版权、维护本刊权威性和作品质量,作者保证来搞不涉及抄袭、保密、署名排序等争议,来搞文责自负。

3、文章内容完整。包含: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具体到科室)、所在省市、邮编、中文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2-5个)、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及详细通讯地址和电话等。

4、获得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章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5、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本刊全文收录知网、万方数据库,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参考资料: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杂志简介

序号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内科医学类 1、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4 1.573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622 1.2723、 中华糖尿病杂志 895 1.2094、 中华肾脏病杂志 1003 1.0775、 WORLD J OF GASTROENTEROLOGY 2665 1.0626、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1249 0.9817、 中华内科杂志 2409 0.9038、 中华消化杂志 1645 0.7989、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934 0.78210、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670 0.66211、胰腺病学 137 0.58912、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415 0.56313、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69 0.51414、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79 0.48515、肝脏 369 0.42816、中国血液净化 229 0.39117、心脏杂志 394 0.35518、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68 0.35419、临床血液学杂志 256 0.34020、胃肠病学 271 0.32421、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167 0.31222、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589 0.28923、临床内科杂志 383 0.28924、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92 0.28225、心血管病学进展 297 0.23826、心肺血管病杂志 154 0.19227、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134 0.17228、临床消化病杂志 173 0.163外科医学类 1、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091 1.3112、 中华烧伤杂志 673 1.2183、 中华骨科杂志 2704 1.0724、 中华创伤杂志 1545 0.9835、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726 0.9776、 中华外科杂志 3222 0.9637、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135 0.9388、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321 0.7939、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297 0.78710、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063 0.74511、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119 0.71312、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895 0.70213、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981 0.70114、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747 0.69015、中华手外科杂志 722 0.67816、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610 0.66817、肠外与肠内营养 370 0.65218、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392 0.64119、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660 0.61120、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991 0.59121、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469 0.58622、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912 0.56323、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579 0.55524、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663 0.53925、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369 0.53826、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210 0.52227、外科理论与实践 418 0.49228、消化外科 157 0.36829、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403 0.36730、中国美容医学 457 0.33931、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137 0.32632、腹部外科 353 0.31733、创伤外科杂志 257 0.29334、肝胆外科杂志 443 0.28735、肝胆胰外科杂志 300 0.27436、颈腰痛杂志 346 0.26037、临床外科杂志 489 0.25038、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74 0.23439、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134 0.199

1.1 文章应具备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选题新颖,文辞通顺,重点突出、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无剽窃及抄撰之处。1.2 论著一般不超过4000字,短篇应在1000字以内。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或符号,关键词请使用最新版的《医学文献索引》中的医学主题词,文章请用计算机打印,如打印有困难,请用20×20稿纸正楷书写。本刊不接受复印件。1.3 论著类文章应按以下格式中、英文书写: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姓别,籍贯,单位,职称,主攻方向)、邮政编号、关键词(3~5个),摘要请按“四要素”书写,即: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中文摘要字数应在200字以内。其它类文章也应列出1~2个关键词。1.4 图、表应少用,论著类文章应在3~6张以内,其它类文章图片应在1~3张以内,除综述、经验介绍、专家笔谈等文章外,一律提供图片。图片应制作清晰、对比度好,7cm×8cm大小黑白照片。图序方向,作者姓名应标于图片背面,图说明另纸打印后与图片放于一小信封内,图序应插入文中,线条图请用碳酸纸或绘图纸、炭素墨水绘制。表格请用“三横表”。1.5 文稿中的简化字以国务院1986年10月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计量单位按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1.6 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有关规定书写,全部用斜体,大小写应写清楚。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表示(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 x;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x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u;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x2值、Q值等)。⑩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1.7 文章层次分为三级,有标题才有序号,写法如下:一级标题:1(顶格,占一行);二级标题:1.1(顶格,占一行);三级标题:1.1.1(顶格,接正文)1.1.2 (顶格,接正文)1.8 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的近5年内文献为主,参考文献文内序号与文章末所列序号应一致,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出、格式如下:[期刊]作者姓名(1~3名全部列出,三位以上只列出前三位作者,后加“等”)。文题。刊名,年,卷(期):起页。例:(中文)李玉亮,宋金龙,唐军,等.超选择肾动脉拴塞术治疗晚期肾癌(附19例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10(3):152.(外文)Noldge G, Richter GM, Grenacher L, et al. CT -guided puncture. Radiology, 1996,36:683 - 691.[书籍]:著者。书名。版本(第1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年,页次。专著中析出的文献:著者。题(篇)名,见(In):专著的编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会议论文集]:著者。题(篇)名。见(In):文集的编者。文集名,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专利文献]:著者。题(篇)名。专利国别名,专利号,出版日期。 2.1 该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稿一经录用,将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收录,请在投稿时声明,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2.2 来稿内容涉及国家、省级科研基金资助者,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我刊将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来稿。2.3 来稿请附单位介绍信或单位科主任推荐信,文责自负,请勿一稿两投。本刊收到稿件后会立刻编号并回信告之作者。3个月内作出对稿件的处理意见,若不录用,稿件退给作者(平信)。为了预防稿件丢失,请作者自留底稿。本刊有对来稿文字修改、删节的权利,如作者不同意,务请注明。2.4 为了减轻作者的经济负担,对初阅稿免收稿件处理费。录用稿、返修稿收取稿件处置费。稿件发表时,酌收版面费,文章发表后,酌付稿酬,并赠当期杂志。凡在我刊发表文章的第一作者,将免费赠阅1年杂志。2.5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四纬九路37号,《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250021,请勿寄给个人。2.6 该刊每2年将对发表在我刊的文章进行评比,评选出1、2、3等奖数名,给予作者奖励。

医学影像发表论文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技术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医学图像在临床应用或科研中的物理问题、算法和软硬件设计操作等,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医学影像是人体信息的载体,可用于教学和科研、治疗和疾病诊断。

治疗中的医学影像可以用于制定治疗计划、在治疗过程实施影像监督,以及通过对治疗监督是采集的数据的图像重建实现对治疗计划的验证。当前医学影像的世界前沿是功能成像

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成像。这些成像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医疗界中的广泛使用,必将引起医学领域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案的革命。

【关键词】 医学影像;影响物理;成像技术

1引言

人体成像包括对健康人的成像和对病人的成像,对于前者的成像主要用于科研和教学,后者主要用于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所有人体成像。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模态按照成像时使用的物质波不同,分为X射线成像、γ射线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

2对目前各种医学成像模态现状的分析

2.1X射线成像

X射线成像模态分为平面X射线成像和断层成像。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可以用组织密度进行表征,因此,可以利用平面x射线、x射线照相术对人体内脏器官和骨骼的损伤和病灶进行诊断和定位

同时也把胶片带进了医学领域。随着x射线显像增强技术的发展,x射线的血管造影术和其他脏器的专用x线机相继诞生,扩大了x射线成像的应用范围。平面x射线成像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数字化的x光机技术其中,x线机是全世界的发展方向,但是其价格使得大多数用户望而怯步。

作为传统影像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成像模式之一的x射线断层成像,其速度对于心脏动态成像完全没有问题,加上显像增强剂,还可以对用于血管病变及其血脑屏障是否被病灶破坏进行检查,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当前,三维控件x射线断层成像的实验室样机已经问世,将会为x射线成像带来新的生命力。

2.2核磁共振成像

目前,各种各样的核磁共振设备产品已经大量进入市场。核磁共振成像集中体现了各种高新技术在医学成像设备中的应用。目前核磁共振主要应用包括人脑认知功能成像,用于揭示大脑工具机制的认知心理实验测量。

2.3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成像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种方式。目前,以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和正电子断层成像为主,为动物正电子断层成像主要是用于基础研究,而平面的γ相机已经处于被淘汰的水平。

核医学成像设备可以定量地检测到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大分子运动紊乱继而引起的脏器功能变化,例如代谢紊乱、血流变化等。这是其他设备如超声波检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就是临床医学上所说的早期诊断,核医学影像设备能够快速发展归功于此。但是核医学成像存在空间分辨率差、病理和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很难准确定位的确定,因此,还需要医学物理工作的不懈努力。

2.4超声波成像

超声波是非电离辐射的成像模态,以二维成像的功能为主,也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类产品。超声波成像由于其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多以在诊断、介入治疗和预后影像检测中得到发展。

目前,超声波设备已有超过x射线成像的势头。同样,超声波成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图像对比度差、信噪比不好、图像的重复性依赖于操作人员等。

3关于医学软件问题

3.1基本情况分析

成像的硬件设备要完成功能离不开医学软件的支持,对于这些医学软件按照和硬件设备的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工作和硬件紧密结合的软件。主要功能是负责成像设备的运动控制,对数据的采集,图像预处理和重建,完成数据分析。

第二层,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软件。这种软件的应用需要来自医学物理人员,软件编程人员和医生三方的合作,目前,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这种三方合作机制,这类软件应用情况明显滞后。

第三层,主要功能是完成医学信息的整合的软件,用于医疗过程中医疗信息,医学工作的管理。例如PACS。这种软件也需要医生的参与,但是并没有依赖性。

3.2PACS

PACS是医疗发展信息化的体现,是医学影像技术集成管理和开拓影像资源应用范围的重要技术手段。PACS将医学影像中的各种软件和图像工作站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局域网中的节点,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不同科室的医生在完成对病人的信息收集和诊断后可以完成信息的录入。还可以利用商业设备上采集的数据运用于病人的诊疗中,结合数据和医学影像,对诊断信息综合处理,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4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学科今后的发展

虽然存在各种不同的医学影像模态,但是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更好的进行医学研究诊断,随着物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会随之提高。为了更好的为医疗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医学影响物理和技术学科还需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第一,用于成像的物质波产生装置还需要不断进行提升,为更好的满足成像需求,在提高波源产生物质波的同时,还需要改变物质波的束流品质;

第二,将物质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模型化,为减少误诊率和定位误差,把模型参数的最佳化,改善从影像中提取信息的质量和速度。同时努力消除探测中的噪声和伪影;

第三,把探测的信号收集,放大、成形实现数字化;

第四,为满足影像诊断和治疗中的监督需要,高质量的实现图像重建和显示等。

在科学技术方面,开展医学影像在脑功能成像研究中的应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等,有利于拓宽医学影像的市场。

5结语

本文介绍了当今主流的几种医学成像技术,对各种成像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对日后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那些为医疗服务的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参考。随着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服务行业的科学化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浩,施红,陈伟炜,俞允,林多,许茜,俞向梅,洪全兴,魏国强.医学影像技术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2]彭文献,黄敏,罗敏.基于岗位需求培养医学影像技术学生专业意识的探讨[J].浙江医学教育.2011(03)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地位将更为重要。本文谈了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史,总结了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应用工程学的概念及方法,并基于工程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其实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及物理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医学影像信息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同位素、电子内窥镜和手术摄影等影像信息。它们是窥测人体内部各组织,脏器的形态,功能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胶片为主要方式的显示、存储、传递X-ray摄像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发展的需求,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要求日益强烈,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导引和远程放射医学将是放射医学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传统摄影技术在摸索中进行

1.1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 (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

(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Derices.CCD)为基础的探测器 。(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辐射损伤。

1.2 X-CT

CT的问世被公认为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的重大突破,因为他标志了医学影像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里程碑。这种技术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所谓“先到断层成像”(FAT),另一种模式是“光子迁移成像”(PMI)。

1.3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现称为磁共振成像。它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1.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它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剂的透视影像转换成数字形式贮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然后将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的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蒙片的数字,将剩余数字再转换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影剂前透视图像上所见的骨骼和软组织影像,剩下的只是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

2 数字化摄影技术

数字X射线摄影的成像技术包括成像板技术、平行板检测技术和采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成像板技术是代替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来照相,然后记录于胶片的一种方法。平行板检测技术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结构类型。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非品硒和薄膜半导体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加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品硅层在加TFT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结构上包括可见光转换屏,光学系统和CCD或CMOS。

3 成像的快捷阅读

由于成像方法的改进,除了在成像质量方面有明显提高外,图像数量也急剧增加。例如随着多层CT的问世,每次CT检查的图像可多达千幅以上,因此,无法想象用传统方法能读取这些图像中蕴含的动态信息。这时在显示器上进行的“软阅读”正在逐渐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软拷贝阅读是指在工作站图像显示屏上观察影像,就X线摄影而言这种阅读方式能充分利用数字影像大得多的动态范围,获取丰富的诊断信息。

4 PACS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医学影像设备延续了几十年的数据采集和成像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需求。PACS系统应运而生。PACS系统是图像的存储、传输和通讯系统,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图像和病人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并且可以与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相连,实现整个医院的无胶片化、无纸化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会诊,或国际间的信息交流。PACS系统的产生标志着网络影像学和无胶片时代的到来。完整的PACS系统应包含影像采集系统,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传输系统,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PACS系统的核心,是决定系统质量的关键部分,可将各种不同成像系统生成的图象采入计算机网络。由于医学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存储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光盘塔、磁带库、磁盘陈列等都是目前较好的存储方法。数据传输主要用于院内的急救、会诊,还有可以通过互联网、微波等技术,以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实现远程诊断。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是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直接使用的工具,它的功能和质量对于医生利用临床影像资源的效率起了决定作用。综上所述,PACS技术可分为三个阶段,(1)用户查找数据库;(2)数据查找设备;(3)图像信息与文本信息主动寻找用户。

5 技术——分子影像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今天已具有显微分辨能力,其可视范围已扩展至细胞、分子水平,从而改变了传统医学影像学只能显示解剖学及病理学改变的形态显像能力。由于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奠定了分子影像学的物质基础。Weissleder氏于1999年提出了分子影像学的概念:活体状态下在细胞及分子水平应用影像学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曙光。基因表达、治疗则为彻底治愈某些疾病提供可能,因此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创分子影像与基因治疗,这就是21世纪的影像学。 新的医学影像的观察要超出目前的解剖学、病理学概念,要深入到组织的分子、原子中去。其关键是借助神奇的探针--即分子探针。到目前为止,分子影像学的成像技术主要包括MRI、核医学及光学成像技术。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由于诊治兼备的介入放射学已深入至分子生物学的层面,因此,分子影像学应包括分子水平的介入放射学研究。

6 学科的交叉结合

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影像技术学最邻近的学科应为影像诊断学。前者致力于解决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及研发新的技术方法;后者则将信息与知识、经验结合,着重于信息的内容,根据影像做出正常解剖结构的辨认及病变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所以,影像技术学的发展离不开影像诊断学更密切地沟通与结合将为提高、拓展原有成像方式及开辟新的成像方式做出有益的贡献。医用影像诊断装置用于详细地观察人体内部各器官的结构,找出病灶的位置毫克大小,有的还可以进行器

官功能的判断 。还有医用影像诊断装备情况,已成了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7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的下一个热点

医疗保健事业在经济上的窘迫使得90年代以来,成为一个没有大规模推广一种新的影像技术的、相对沉寂的时期,延续了一些现有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中至今还没有一种影像技术能对影像学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最近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批有希望的影像技术。如:磁共振谱(MRS),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阻抗成像(EIT)和光学成像(OCT或NRI)。他们有可能很快成为大规模应用的影像技术,将为脑、肺、乳房及其他部位的成像提供新的信息。

7.1 磁源成像

人体体内细胞膜内外的离子运动可形成生物电流。这种生物电流可产生磁现象,检测心脏或脑的生物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得到心磁图或脑磁图。这类磁现象可反映出电子活动发生的深度,携带有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大量信息。

7.2 PET和SPECT

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和正电子成像(PET)是核医学的两种CT技术。由于它们都是接受病人体内发射的射线成像,故统称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CT)。ECT依据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理进行体内诊断,要在人体中使用放射性核素。EC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分辨率低。最近的技术发展可能促进推广ECT的应用。

7.3 阻抗成像(EIT)

EIT是通过对人体加电压,测量在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组织电导率变化的图像。 目的在于形成对体内某点阻抗的估计。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所采用的电流对人体是无害的,因而对成像对象无任何限制。这种技术的时间分辨率很好,因而可连续监测实际的应用,已实现以视频帧速的医用EIT的实验样机。

7.4 光学成像(OTC或NIR)

近期的一些实质性的进展表明,光学成像有可能在最近几年内发展成为一种能真正用于临床的影像设备。它的优点是:光波长的辐射是非离子化的,因而对人体是无伤害的,可重复曝光;它们可区分那些在光波长下具有不同吸收与散射,但不能由其它技术识别的软组织;天然色团所特有的吸收使得能够获得功能信息。它正在开辟它的临床领域。

7.5 MRS

MRS是一种无创研究人体组织生理化的极有用的工具。它所得到的生化信息可与人体组织代谢相关联,并表明它正常组织的方式有差别。目前MRS还没有常规用于临床,但已有大量技术正在进行正式适用。

上述的几个先进的技术,究竟哪一个能成为医学影像技术的热点,我们认为应要有最大效益、安全和经济是最为重要的。在逝去的20世纪,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孕育、成长到发展的过程,回顾过去可以断言它在防治人类疾病及延长平均寿命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在一切“以人类为本”的21世纪中,人们将继续用医学影像技术来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关于医学影像的论文范文

医学影像是指为了医疗或医学研究,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关于医学影像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 言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当前数字化发展为基础, 逐渐衍生出的一项网络处理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实现对画面更加真实的展示。 在医学中,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渗透,数字图像将相关的病症呈现出来, 并通过处理技术对画面上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这种医疗手段,可大幅提升相关病症的治愈率,实现更加精准治疗的疗效。 在医学中医学影像广泛用于以下几方面之中,其中包括 CT(计算机 X 线断层扫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MRI(核磁共振影像)以及 UI(超声波影像)。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技术发展基础上,其应用的范围将会在逐渐得到扩展,应用成效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1 关键技术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中对于数字图像的处理, 通常是将数字图像转化成为相关数据,并针对相关数据呈现的结果,对患者病症进行分析,在对数字图像处理中,存在一定的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治疗与检查。

1.1 图像获取

图像获取顾名思义将医患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 在进行数字图像检测时,得出的相关图像,在获取相关图像后,经过计算机的转变,将图像以数据的形式进行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呈现出来。 在计算机摄取图像中,通过光电的转换,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出来,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还可实现将分析的结果作为医疗诊断的依据,进行保存[1].

1.2 图像处理

在运用数字图像获取相关图像后,需对图像进行处理,如压缩处理、编码处理,将所有运行的数据进行整理,将有关的数据进行压缩,并将相关编码进行处理,如模型基编码处理、神经网络编码处理等。

1.3 图像识别与重建

在经过图像复原后,将图像进行变换,在进行图片分析后分割相关图像,测量图像的区域特征,最后实现图像设备与呈现,在重建图像后,进行图像配准。

2 医学影像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2.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辅助治疗

当前医学图像其中包括计算机 X 线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核磁共振影像以及超声波影像,在医疗治疗中,可根据相关数据的组建,进而实现几何模式的呈现,如 3D,还原机体的各项组织中,对于细小部位可实现放大观察,可实现医生定量认识,更加细致的观察病变处,为接下来的医疗治疗提供帮助。 例如在核磁共振影像治疗中, 首先设定一定的磁场,通过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的'方式,对机体中氢原子核进行刺激,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共振,促进机体吸收能力,帮助查找病症所在[2].

2.2 提升放射治疗的疗效

在医疗中, 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即可实现对患病处的观察,也可实现对病患处的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常见于肿瘤或癌症病变的放射性治疗。 在进行治疗前, 首先定位于病患方位,在准确定位后,借助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全方位的计划治疗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病患处进行治疗。 例如在治疗肿瘤癌症等病变之处,利用数字图像排查病变以外机体状况,降低手术风险。

2.3 加深对脑组织以其功能认识

脑组织是人体机能运转的核心, 在脑组织中存在众多复杂的结构,因此想要实现对脑组织的功能认识,必须对脑组织进行全方位的观测,深层探析其各项组织结构。 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被运用到医学之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实现透过大脑皮层对脑组织进行全方位观测,最后立体的呈现出脑组织中各项机构的运作状况[3]. 例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即 FMRI,这种成像可对机体大脑皮层的活动状况进行检测, 还可实时跟踪信号的改变, 其高清的时间分辨率,为当代医疗提供了众多帮助。

2.4 实现了数字解剖功能

数字解剖即虚拟解剖, 这种解剖行为需以高科技为依托从力学、视觉等各方面,通过虚拟人资源得建立,透析机体各项组织结构,实现对虚拟人的解剖,增加对机体的认识,真实的还原解剖学相关知识,这种手段对于医疗教学、解剖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 结 论

综上所述,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技术的发展为医疗技术提供了进步的平台,也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应用空间, 这种结合的方式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进步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瑞兰,华 晶,安巍力,刘迎九。数字图像处理在医学影像方面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2,03:400~401.

[2]刘 磊,JINChen-Lie.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上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4:5642~5643.

[3]李 杨,李兴山,何常豫,孟利军。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腐蚀科学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5,02:51~52.

医学影像论文发表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技术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医学图像在临床应用或科研中的物理问题、算法和软硬件设计操作等,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医学影像是人体信息的载体,可用于教学和科研、治疗和疾病诊断。

治疗中的医学影像可以用于制定治疗计划、在治疗过程实施影像监督,以及通过对治疗监督是采集的数据的图像重建实现对治疗计划的验证。当前医学影像的世界前沿是功能成像

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成像。这些成像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医疗界中的广泛使用,必将引起医学领域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案的革命。

【关键词】 医学影像;影响物理;成像技术

1引言

人体成像包括对健康人的成像和对病人的成像,对于前者的成像主要用于科研和教学,后者主要用于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所有人体成像。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模态按照成像时使用的物质波不同,分为X射线成像、γ射线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

2对目前各种医学成像模态现状的分析

2.1X射线成像

X射线成像模态分为平面X射线成像和断层成像。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可以用组织密度进行表征,因此,可以利用平面x射线、x射线照相术对人体内脏器官和骨骼的损伤和病灶进行诊断和定位

同时也把胶片带进了医学领域。随着x射线显像增强技术的发展,x射线的血管造影术和其他脏器的专用x线机相继诞生,扩大了x射线成像的应用范围。平面x射线成像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数字化的x光机技术其中,x线机是全世界的发展方向,但是其价格使得大多数用户望而怯步。

作为传统影像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成像模式之一的x射线断层成像,其速度对于心脏动态成像完全没有问题,加上显像增强剂,还可以对用于血管病变及其血脑屏障是否被病灶破坏进行检查,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当前,三维控件x射线断层成像的实验室样机已经问世,将会为x射线成像带来新的生命力。

2.2核磁共振成像

目前,各种各样的核磁共振设备产品已经大量进入市场。核磁共振成像集中体现了各种高新技术在医学成像设备中的应用。目前核磁共振主要应用包括人脑认知功能成像,用于揭示大脑工具机制的认知心理实验测量。

2.3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成像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种方式。目前,以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和正电子断层成像为主,为动物正电子断层成像主要是用于基础研究,而平面的γ相机已经处于被淘汰的水平。

核医学成像设备可以定量地检测到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大分子运动紊乱继而引起的脏器功能变化,例如代谢紊乱、血流变化等。这是其他设备如超声波检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就是临床医学上所说的早期诊断,核医学影像设备能够快速发展归功于此。但是核医学成像存在空间分辨率差、病理和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很难准确定位的确定,因此,还需要医学物理工作的不懈努力。

2.4超声波成像

超声波是非电离辐射的成像模态,以二维成像的功能为主,也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类产品。超声波成像由于其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多以在诊断、介入治疗和预后影像检测中得到发展。

目前,超声波设备已有超过x射线成像的势头。同样,超声波成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图像对比度差、信噪比不好、图像的重复性依赖于操作人员等。

3关于医学软件问题

3.1基本情况分析

成像的硬件设备要完成功能离不开医学软件的支持,对于这些医学软件按照和硬件设备的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工作和硬件紧密结合的软件。主要功能是负责成像设备的运动控制,对数据的采集,图像预处理和重建,完成数据分析。

第二层,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软件。这种软件的应用需要来自医学物理人员,软件编程人员和医生三方的合作,目前,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这种三方合作机制,这类软件应用情况明显滞后。

第三层,主要功能是完成医学信息的整合的软件,用于医疗过程中医疗信息,医学工作的管理。例如PACS。这种软件也需要医生的参与,但是并没有依赖性。

3.2PACS

PACS是医疗发展信息化的体现,是医学影像技术集成管理和开拓影像资源应用范围的重要技术手段。PACS将医学影像中的各种软件和图像工作站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局域网中的节点,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不同科室的医生在完成对病人的信息收集和诊断后可以完成信息的录入。还可以利用商业设备上采集的数据运用于病人的诊疗中,结合数据和医学影像,对诊断信息综合处理,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4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学科今后的发展

虽然存在各种不同的医学影像模态,但是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更好的进行医学研究诊断,随着物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会随之提高。为了更好的为医疗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医学影响物理和技术学科还需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第一,用于成像的物质波产生装置还需要不断进行提升,为更好的满足成像需求,在提高波源产生物质波的同时,还需要改变物质波的束流品质;

第二,将物质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模型化,为减少误诊率和定位误差,把模型参数的最佳化,改善从影像中提取信息的质量和速度。同时努力消除探测中的噪声和伪影;

第三,把探测的信号收集,放大、成形实现数字化;

第四,为满足影像诊断和治疗中的监督需要,高质量的实现图像重建和显示等。

在科学技术方面,开展医学影像在脑功能成像研究中的应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等,有利于拓宽医学影像的市场。

5结语

本文介绍了当今主流的几种医学成像技术,对各种成像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对日后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那些为医疗服务的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参考。随着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服务行业的科学化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浩,施红,陈伟炜,俞允,林多,许茜,俞向梅,洪全兴,魏国强.医学影像技术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2]彭文献,黄敏,罗敏.基于岗位需求培养医学影像技术学生专业意识的探讨[J].浙江医学教育.2011(03)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地位将更为重要。本文谈了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史,总结了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应用工程学的概念及方法,并基于工程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其实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及物理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医学影像信息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同位素、电子内窥镜和手术摄影等影像信息。它们是窥测人体内部各组织,脏器的形态,功能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胶片为主要方式的显示、存储、传递X-ray摄像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发展的需求,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要求日益强烈,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导引和远程放射医学将是放射医学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传统摄影技术在摸索中进行

1.1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 (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

(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Derices.CCD)为基础的探测器 。(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辐射损伤。

1.2 X-CT

CT的问世被公认为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的重大突破,因为他标志了医学影像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里程碑。这种技术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所谓“先到断层成像”(FAT),另一种模式是“光子迁移成像”(PMI)。

1.3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现称为磁共振成像。它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1.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它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剂的透视影像转换成数字形式贮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然后将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的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蒙片的数字,将剩余数字再转换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影剂前透视图像上所见的骨骼和软组织影像,剩下的只是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

2 数字化摄影技术

数字X射线摄影的成像技术包括成像板技术、平行板检测技术和采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成像板技术是代替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来照相,然后记录于胶片的一种方法。平行板检测技术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结构类型。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非品硒和薄膜半导体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加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品硅层在加TFT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结构上包括可见光转换屏,光学系统和CCD或CMOS。

3 成像的快捷阅读

由于成像方法的改进,除了在成像质量方面有明显提高外,图像数量也急剧增加。例如随着多层CT的问世,每次CT检查的图像可多达千幅以上,因此,无法想象用传统方法能读取这些图像中蕴含的动态信息。这时在显示器上进行的“软阅读”正在逐渐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软拷贝阅读是指在工作站图像显示屏上观察影像,就X线摄影而言这种阅读方式能充分利用数字影像大得多的动态范围,获取丰富的诊断信息。

4 PACS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医学影像设备延续了几十年的数据采集和成像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需求。PACS系统应运而生。PACS系统是图像的存储、传输和通讯系统,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图像和病人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并且可以与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相连,实现整个医院的无胶片化、无纸化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会诊,或国际间的信息交流。PACS系统的产生标志着网络影像学和无胶片时代的到来。完整的PACS系统应包含影像采集系统,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传输系统,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PACS系统的核心,是决定系统质量的关键部分,可将各种不同成像系统生成的图象采入计算机网络。由于医学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存储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光盘塔、磁带库、磁盘陈列等都是目前较好的存储方法。数据传输主要用于院内的急救、会诊,还有可以通过互联网、微波等技术,以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实现远程诊断。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是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直接使用的工具,它的功能和质量对于医生利用临床影像资源的效率起了决定作用。综上所述,PACS技术可分为三个阶段,(1)用户查找数据库;(2)数据查找设备;(3)图像信息与文本信息主动寻找用户。

5 技术——分子影像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今天已具有显微分辨能力,其可视范围已扩展至细胞、分子水平,从而改变了传统医学影像学只能显示解剖学及病理学改变的形态显像能力。由于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奠定了分子影像学的物质基础。Weissleder氏于1999年提出了分子影像学的概念:活体状态下在细胞及分子水平应用影像学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曙光。基因表达、治疗则为彻底治愈某些疾病提供可能,因此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创分子影像与基因治疗,这就是21世纪的影像学。 新的医学影像的观察要超出目前的解剖学、病理学概念,要深入到组织的分子、原子中去。其关键是借助神奇的探针--即分子探针。到目前为止,分子影像学的成像技术主要包括MRI、核医学及光学成像技术。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由于诊治兼备的介入放射学已深入至分子生物学的层面,因此,分子影像学应包括分子水平的介入放射学研究。

6 学科的交叉结合

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影像技术学最邻近的学科应为影像诊断学。前者致力于解决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及研发新的技术方法;后者则将信息与知识、经验结合,着重于信息的内容,根据影像做出正常解剖结构的辨认及病变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所以,影像技术学的发展离不开影像诊断学更密切地沟通与结合将为提高、拓展原有成像方式及开辟新的成像方式做出有益的贡献。医用影像诊断装置用于详细地观察人体内部各器官的结构,找出病灶的位置毫克大小,有的还可以进行器

官功能的判断 。还有医用影像诊断装备情况,已成了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7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的下一个热点

医疗保健事业在经济上的窘迫使得90年代以来,成为一个没有大规模推广一种新的影像技术的、相对沉寂的时期,延续了一些现有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中至今还没有一种影像技术能对影像学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最近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批有希望的影像技术。如:磁共振谱(MRS),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阻抗成像(EIT)和光学成像(OCT或NRI)。他们有可能很快成为大规模应用的影像技术,将为脑、肺、乳房及其他部位的成像提供新的信息。

7.1 磁源成像

人体体内细胞膜内外的离子运动可形成生物电流。这种生物电流可产生磁现象,检测心脏或脑的生物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得到心磁图或脑磁图。这类磁现象可反映出电子活动发生的深度,携带有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大量信息。

7.2 PET和SPECT

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和正电子成像(PET)是核医学的两种CT技术。由于它们都是接受病人体内发射的射线成像,故统称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CT)。ECT依据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理进行体内诊断,要在人体中使用放射性核素。EC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分辨率低。最近的技术发展可能促进推广ECT的应用。

7.3 阻抗成像(EIT)

EIT是通过对人体加电压,测量在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组织电导率变化的图像。 目的在于形成对体内某点阻抗的估计。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所采用的电流对人体是无害的,因而对成像对象无任何限制。这种技术的时间分辨率很好,因而可连续监测实际的应用,已实现以视频帧速的医用EIT的实验样机。

7.4 光学成像(OTC或NIR)

近期的一些实质性的进展表明,光学成像有可能在最近几年内发展成为一种能真正用于临床的影像设备。它的优点是:光波长的辐射是非离子化的,因而对人体是无伤害的,可重复曝光;它们可区分那些在光波长下具有不同吸收与散射,但不能由其它技术识别的软组织;天然色团所特有的吸收使得能够获得功能信息。它正在开辟它的临床领域。

7.5 MRS

MRS是一种无创研究人体组织生理化的极有用的工具。它所得到的生化信息可与人体组织代谢相关联,并表明它正常组织的方式有差别。目前MRS还没有常规用于临床,但已有大量技术正在进行正式适用。

上述的几个先进的技术,究竟哪一个能成为医学影像技术的热点,我们认为应要有最大效益、安全和经济是最为重要的。在逝去的20世纪,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孕育、成长到发展的过程,回顾过去可以断言它在防治人类疾病及延长平均寿命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在一切“以人类为本”的21世纪中,人们将继续用医学影像技术来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可以学术研究的人都知道一个著名的短语Publish or perish。就是说,研究人员发表文章是硬道理,只有快速而持续在某些专业领域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才能在学术界占领高地,并且让自己走得更远。而无论大家如何评价学术论文发表对科学和社会的贡献,学术圈实质上的游戏规则一直没有太大改变:对研究人员来说发表论文是硬通货,是他们获得职位、争取资源、赢得荣誉的重要途经和手段。目前杂志数量爆发式增长,研究人员在发表论文的时候自然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给学术的评估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于是乎评估人员只好依赖于期刊的质量指标来评定研究质量。比如汤普森的影响因子就是为了将这个复杂而微妙的判定简化为一个数字,当然这也是目前业内使用广泛的指标。理论上影响因子似乎是期刊所发表研究的质量,但这一假设目前却越来越受到质疑。学术圈的人都深切体会到一篇文章能否在某个期刊终发表出来,除了科学质量方面的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很重要的因素。比如我们一直在告诫学生,一篇稿件在写作风格上、突出重点上和表达上些微的差别就可能影响杂志的接收情况。那么,这究竟只是老道的论文作者的感觉,还是不同期刊上文章的表达真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呢?如果这些差别真的存在,那么是否就表明影响因子真的与科学质量以外的东西有关呢,而作者是否可以通过改善一些相对简单的写作技巧,以此来提高他们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机会呢?在竞争激烈的学术圈中,年轻的研究人员和学生们必须尽可能地发表更多的论文,也希望大限度地争取在好的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机会,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的Brady Neiles及其同事在近一期的Bulletin of th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上撰文分析了不同影响因子期刊中发表的论文,他指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作者如果要让他们的稿件脱颖而出,改善写作的风格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而有力的科学写作手段也可看作是某种程度的推销和讲故事,作者必须找到如何创造性地讲故事并清晰地表达这些发现的重要性。

在百度上搜 欧亚论文联盟 进去问问吧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