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俄语论文发表期刊数量

发布时间:2024-07-04 19:56:52

俄语论文发表期刊数量

下面是《外国语学院2015招生年度学术型研究生报考指南》中的资料(原文:)。如果是看招生方向可以看第一大点。如果是要看俄语学院的老师都有什么研究方向,可以看第三大点“导师介绍”,里面非常详细。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一、硕士招生考试说明 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是北大最早设立的几个外语系之一。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硕士招生包括俄语语言学、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化以及俄汉翻译四个方向,学制均为3年。硕士招生分为推荐免试和应试两种。推荐免试考生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由各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经由俄语系统一组织笔试和面试。应试考生需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所有方向考生考试科目和内容相同。招生考试科目除英语和政治外,还包括“俄语语言、文学及文化”、“综合考试”两个科目,具体情况如下: 1、 俄语语言、文学及文化,试卷总计150分。其中:(1)俄语(100分):(不设参考书目),主要考察考生的俄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内容包括词汇语法(30分)、阅读理解(20分)、俄汉互译(30分,分俄译汉和汉译俄两部分)以及俄语写作(20分);(2)文化国情知识(20分):参考书目包括《苏联概况》、《独联体国家文化国情》等,试题类型为客观题和简答题;(3)文学(30分):参考书目包括曹靖华主编的《俄国文学史》(修订版•上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李毓榛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等,试题类型以简答题为主。2、综合考试科目:“综合考试”由外国语学院统一命题。有关综合考试的内容请详见“综合考试说明”。 二、博士招生考试说明1、学习年限和培养目标学习年限:4年。提前毕业和延长学习年限参照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有关规定。培养目标:应具有坚实、宽广的俄语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见解。熟练掌握所学语言,第二外语应具有一定的口、笔译能力及阅读与本专业有关书刊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2、 学习安排和论文撰写:3、 博士生入学的第一、第二学年按照导师制订的培养计划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写读书报告等一系列学习内容。课程阶段完成后进行学业综合考试。综合考试合格后,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论文的写作与答辩工作:1)开题报告;2)预答辩;3)毕业答辩。4、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之前,一般应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篇。5、 对考生的基本要求:1)具有硕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俄语基本功及第二外语阅读能力;3)具有所报考研究方向及相关学科的扎实基础知识;4)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5)具有初步研究计划;6 入学考试科目设置与录取方式:博士入学考试分初试(笔试)和复试(口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成绩合格者与硕博连读候选人(即硕士生中已被接受为预备博士生者)一起参加复试。(另见当年的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俄罗斯文学方向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有三门,一门公共课“英语”,执行北京大学的统一要求;两门专业课“俄语”和“俄罗斯文学史”:前者主要考察考生的俄语语言应用能力,考试类型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双语互译和作文;后者考察考生对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的深层理解,运用文艺理论剖析文学现象。题型为三或四道论述题。俄语语言学方向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有三门:一门公共课“英语”,两门专业课为俄语语言学理论、俄语(考试内容同文学方向)。俄罗斯文化国情学方向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有三门:一门公共课“英语”(非俄语专业考生可选择统考俄语),两门专业课为“俄罗斯文化史”和“文化研究理论”。题型为论述题。 三、博士生导师介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李玮(2015年停招),女,1964年生,教授。1983年云南大学俄语系本科毕业,1989年武汉大学俄语系硕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俄语系任教。1999年获北京大学俄语系语言学博士学位。2005年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学位。1999-2000年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访学。2005年7-10月,2010年10-12月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访学。主要讲授课程有:本科实践俄语、俄语视听说、 俄语报刊阅读、俄语文化背景知识阅读、俄罗斯文化国情以及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代俄语话语语言学,博士研究生俄语传媒语言学等。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俄语话语语言学,2)俄语传媒语言研究,3)俄罗斯社会政治与传媒文化。主要著作:专著《从超句体到片段》、合著《现代俄语语篇语法学》、《俄语感叹词教学辞典》,专著《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大众传媒》,合著《俄文版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在研课题:国家社科重大课题《中国文化软实力对外传播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涉及俄语语言及俄罗斯文化的论文近三十篇。近年来在北大俄语系和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同时指导俄语语言和俄罗斯新闻文化两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正在指导一名俄语语言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15年停招。 宁琦,1969年3月出生,教授。1987年9月至1997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1991)、硕士学位(1994)和博士学位(1997)。1997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始终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俄语理论语言学、传统句法学、篇章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以及配价语法等领域。在教学岗位上,先后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基础俄语、俄语语法、俄语视听说、俄语功能语法、俄语报刊阅读、俄语语法学(句法)、俄语句法研究动态、俄语语言学理论研究等,已指导俄语语言学方向研究生4名并全部如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主要学术成果:独立译著2部——《俄语新论:语法. 词汇. 意义》(上、下)、合译著作1部——《形象诗学原理》;合作著作1部——《俄语模型句法学》(吴贻翼、宁琦),该著作于2002年底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和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与研究方向契合的学术论文30余篇。独立承担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研究的流变与走向》、《现代俄语述体配价的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参与完成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俄语学理论研究与交流”之“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理论译库”;参加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并担任子课题负责人。现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俄教育合作分委会之中俄语言教学学生、学者交流和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语言教学合作领域中方专家等。 彭甄(2015年停招),1963年10月出生。教授。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7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教授俄语专业语言、翻译和文学等方面的课程。讲授的主要课程包括《俄国文论史》、《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学翻译》和《中外翻译思想史》等。已完成指导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和俄罗斯文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0余名。参编教材有《俄罗斯文学简史》(任光宣主编)和《俄汉—汉俄高级口译教程》(与王立刚合编)两部。在科研工作方面,学术研究方向包括“现代翻译理论”、“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文论”三个领域,具体论域有“翻译基本原理”、“文学翻译理论”、“契诃夫文学创作”以及“塔尔图—莫斯科学派文论”等。主编有《20世纪俄国经典文论译丛》(包括乌斯宾斯基的《结构诗学》、奥夫相尼科—库里科夫斯基的《文学创作心理学》和佩列维尔泽夫的《形象诗学原理》),翻译学术著作有乌斯宾斯基的《结构诗学》,出版学术专著有《跨语言的书写——翻译文本的“异”性结构》。另外在各级学术刊物和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若干篇。 王辛夷(2015年停招),1961年出生,教授。198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1984)、硕士学位(1991)。2004年获得莫斯科大学博士学位。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始终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2002年起曾担任俄语主干课主持人,先后承担本科生基础课7门、研究生课2门,包括: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视听说、汉译俄教程、俄语口译课、俄译汉教程、俄语词汇修辞、汉俄结构比较、俄语语篇修辞学。编写教材《俄语报刊阅读――技巧与实践》(2007),《俄语词汇修辞》(2013年),主编《俄语阅读教程》1-4册,本人编写第三册,《俄语学习背景知识》(合著,本人为第一作者)。合译并审校斯坦尼斯拉夫《演员自我修养》第二部。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俄语语言学,语篇语言学、语篇修辞学、汉俄比较与翻译等领域。主要成果包括专著一部:《俄语政论语篇研究》,合著两部:《俄汉对比与俄语学习》,《现代俄语语篇语法》。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和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独立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俄罗斯语篇语言学研究综论》;参加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承担北京大学教材建设项目一项:《现代俄语修辞》,北京大学985规划教材项目3项(已完成)。1999年12月至2002年7月曾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系主任;现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系主任,外国语学院《语言学研究》编委。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与应用语言所(虚体)所长。指导硕士研究生若干名,目前指导两名博士生,曾指导一名博士后,该博士后已于2013年10月顺利出站。 查晓燕1965年生,教授。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硕士学位,硕士方向为俄罗斯文学与中俄比较文学(为俄语系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并于同年留系任教;1996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成为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培养的第一位博士。曾两度前往莫斯科大学语文系作高级访问学者(1994-1995,1999-2000)。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其他学术兼职如:外国文学年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普希金研究会副会长。讲授过本科生的基础必修课:俄罗斯文学史、实践俄语、俄语视听说、俄语阅读——文化背景知识、俄苏文学史(中文系、原图书馆系);全校性的本科生通选课“中俄文化交流史”。讲授过的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俄罗斯文学史、中俄比较文学研究、中俄文化交流史、俄国小说史。已指导俄罗斯文学方向硕士生六名(1998年起)、俄罗斯文化国情方向硕士生六名(1999年起)。已培养出两位俄罗斯文学方向的博士,正在指导一名俄罗斯文化方向的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发展史、普希金研究、中俄比较文学与文化、俄罗斯文化。已出版的专著有:《北方吹来的风——俄罗斯-苏联文学与中国》(海南出版社,1993年)《普希金——俄罗斯精神文化的象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主编有《曹靖华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红旗出版社,2009年);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发表译文(论文、俄罗斯当代小说)近十篇。 赵桂莲,1965年生,教授。198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0年以公派形式赴俄罗斯学习,1994年获得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副博士学位,1995年进入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7年正式进入该校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该系系主任。除教学以外,主要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19世纪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传统文化研究,已出版专著两部:《生命是爱——〈战争与和平〉》,《漂泊的灵魂——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独立完成的译著一部:梅烈日科夫斯基的文集《先知》;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博士后基金项目“白银时代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辨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19-20世纪之交的文学评论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外国神话史诗研究”之子课题“俄罗斯神话、英雄史诗和壮士歌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文学特征研究”。正在指导三名博士生。

俄罗斯硕士论文一般在2.5万字至4万字之间(中文),1.3万至1.8万单词之间(俄文);论文主体部分英文词数至少20000 words;硕士论文需要通过俄罗斯科学教育部反剽窃系统检查,重复率不能超过15%。

要求:

1、总页数根据学校具体要求有所不同,毕业论文本科50-70,研究生100-120,博士150

2、字体一般为Times New Roman,14号,页边距左3cm,右1cm,上下2cm。1.5倍行间距,段前1.25字符。

3、文章引用部分一定要标明脚注(Сноска)。

摘要要求

摘要分俄语摘要和汉语摘要两部分。中文摘要一般要求500字以内。论文摘要另起页并排在标题页之后,先俄文后中文,分页打印。摘要部分包括论文题目、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俄文题目用Times New Roman三号字居中打印。之后,空两行开始摘要部分。

将“Тезис”一词加方括号,前空两格,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字加黑,俄文摘要内容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中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居中,空两行开始打摘要部分。将中文“摘要”二字加方括号,前空两格,用黑体四号字。中文摘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

在2022年,各国的SCI数量将有所增长。根据统计,中国将拥有最多的SCI文献,其数量将超过2.5万篇,美国将拥有约2.2万篇SCI文献,而德国和日本分别将拥有约1.5万篇和1.2万篇SCI文献。此外,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韩国和印度也将拥有大量SCI文献,各自的数量将在1万篇以上。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全球化的推进,未来各国关于科学研究和发展的投资也将不断增加,因此,2022年各国的SCI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各国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数量如下:1. 中国:617,000篇2. 美国:416,000篇3. 印度:135,000篇4. 日本:103,000篇5. 英国:97,000篇6. 德国:96,000篇7. 韩国:75,000篇8. 法国:63,000篇9. 加拿大:43,000篇10. 意大利:42,000篇其中,中国以远超其他国家的数量位居首位,显示出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发展潜力。美国虽然在总数上落后于中国,但其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依然居世界领先水平。其他国家的SCI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说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日益加速。这些数据反映了各国重视科学技术研究的态度和努力,也预示着未来科技创新的前景十分广阔。

俄语论文发表期刊数量多少

俄罗斯硕士论文一般在2.5万字至4万字之间(中文),1.3万至1.8万单词之间(俄文);论文主体部分英文词数至少20000 words;硕士论文需要通过俄罗斯科学教育部反剽窃系统检查,重复率不能超过15%。

要求:

1、总页数根据学校具体要求有所不同,毕业论文本科50-70,研究生100-120,博士150

2、字体一般为Times New Roman,14号,页边距左3cm,右1cm,上下2cm。1.5倍行间距,段前1.25字符。

3、文章引用部分一定要标明脚注(Сноска)。

摘要要求

摘要分俄语摘要和汉语摘要两部分。中文摘要一般要求500字以内。论文摘要另起页并排在标题页之后,先俄文后中文,分页打印。摘要部分包括论文题目、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俄文题目用Times New Roman三号字居中打印。之后,空两行开始摘要部分。

将“Тезис”一词加方括号,前空两格,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字加黑,俄文摘要内容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中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居中,空两行开始打摘要部分。将中文“摘要”二字加方括号,前空两格,用黑体四号字。中文摘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

先根据本领域研究热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包括易于发表的研究方向、论文题目。SCI的发表对于硕士,尤其博士,是必须的一种技能,也是一道难关。具体可通过查看webofscience近几年本领域的已发表论文的主题内容。根据本领域SCI收录期刊来选择。通过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发文频次及数量等来判断发文容易程度。查看期刊近几期或近几年发文情况,判断其主要刊载主题、研究方向。再根据所选意向期刊要求,阅读大量相关中外文文献,进行论文撰写。请本专业领域其他学者阅览,最好是知名学者,提供参考意见。可通过查看发文量,被引频次较高的学者来选择学者,也可请认识的学者来看。

下面是《外国语学院2015招生年度学术型研究生报考指南》中的资料(原文:)。如果是看招生方向可以看第一大点。如果是要看俄语学院的老师都有什么研究方向,可以看第三大点“导师介绍”,里面非常详细。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一、硕士招生考试说明 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是北大最早设立的几个外语系之一。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硕士招生包括俄语语言学、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化以及俄汉翻译四个方向,学制均为3年。硕士招生分为推荐免试和应试两种。推荐免试考生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由各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经由俄语系统一组织笔试和面试。应试考生需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所有方向考生考试科目和内容相同。招生考试科目除英语和政治外,还包括“俄语语言、文学及文化”、“综合考试”两个科目,具体情况如下: 1、 俄语语言、文学及文化,试卷总计150分。其中:(1)俄语(100分):(不设参考书目),主要考察考生的俄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内容包括词汇语法(30分)、阅读理解(20分)、俄汉互译(30分,分俄译汉和汉译俄两部分)以及俄语写作(20分);(2)文化国情知识(20分):参考书目包括《苏联概况》、《独联体国家文化国情》等,试题类型为客观题和简答题;(3)文学(30分):参考书目包括曹靖华主编的《俄国文学史》(修订版•上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李毓榛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等,试题类型以简答题为主。2、综合考试科目:“综合考试”由外国语学院统一命题。有关综合考试的内容请详见“综合考试说明”。 二、博士招生考试说明1、学习年限和培养目标学习年限:4年。提前毕业和延长学习年限参照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有关规定。培养目标:应具有坚实、宽广的俄语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见解。熟练掌握所学语言,第二外语应具有一定的口、笔译能力及阅读与本专业有关书刊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2、 学习安排和论文撰写:3、 博士生入学的第一、第二学年按照导师制订的培养计划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写读书报告等一系列学习内容。课程阶段完成后进行学业综合考试。综合考试合格后,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论文的写作与答辩工作:1)开题报告;2)预答辩;3)毕业答辩。4、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之前,一般应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篇。5、 对考生的基本要求:1)具有硕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俄语基本功及第二外语阅读能力;3)具有所报考研究方向及相关学科的扎实基础知识;4)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5)具有初步研究计划;6 入学考试科目设置与录取方式:博士入学考试分初试(笔试)和复试(口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成绩合格者与硕博连读候选人(即硕士生中已被接受为预备博士生者)一起参加复试。(另见当年的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俄罗斯文学方向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有三门,一门公共课“英语”,执行北京大学的统一要求;两门专业课“俄语”和“俄罗斯文学史”:前者主要考察考生的俄语语言应用能力,考试类型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双语互译和作文;后者考察考生对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的深层理解,运用文艺理论剖析文学现象。题型为三或四道论述题。俄语语言学方向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有三门:一门公共课“英语”,两门专业课为俄语语言学理论、俄语(考试内容同文学方向)。俄罗斯文化国情学方向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有三门:一门公共课“英语”(非俄语专业考生可选择统考俄语),两门专业课为“俄罗斯文化史”和“文化研究理论”。题型为论述题。 三、博士生导师介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李玮(2015年停招),女,1964年生,教授。1983年云南大学俄语系本科毕业,1989年武汉大学俄语系硕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俄语系任教。1999年获北京大学俄语系语言学博士学位。2005年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学位。1999-2000年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访学。2005年7-10月,2010年10-12月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访学。主要讲授课程有:本科实践俄语、俄语视听说、 俄语报刊阅读、俄语文化背景知识阅读、俄罗斯文化国情以及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代俄语话语语言学,博士研究生俄语传媒语言学等。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俄语话语语言学,2)俄语传媒语言研究,3)俄罗斯社会政治与传媒文化。主要著作:专著《从超句体到片段》、合著《现代俄语语篇语法学》、《俄语感叹词教学辞典》,专著《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大众传媒》,合著《俄文版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在研课题:国家社科重大课题《中国文化软实力对外传播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涉及俄语语言及俄罗斯文化的论文近三十篇。近年来在北大俄语系和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同时指导俄语语言和俄罗斯新闻文化两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正在指导一名俄语语言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15年停招。 宁琦,1969年3月出生,教授。1987年9月至1997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1991)、硕士学位(1994)和博士学位(1997)。1997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始终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俄语理论语言学、传统句法学、篇章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以及配价语法等领域。在教学岗位上,先后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基础俄语、俄语语法、俄语视听说、俄语功能语法、俄语报刊阅读、俄语语法学(句法)、俄语句法研究动态、俄语语言学理论研究等,已指导俄语语言学方向研究生4名并全部如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主要学术成果:独立译著2部——《俄语新论:语法. 词汇. 意义》(上、下)、合译著作1部——《形象诗学原理》;合作著作1部——《俄语模型句法学》(吴贻翼、宁琦),该著作于2002年底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和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与研究方向契合的学术论文30余篇。独立承担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研究的流变与走向》、《现代俄语述体配价的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参与完成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俄语学理论研究与交流”之“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理论译库”;参加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并担任子课题负责人。现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俄教育合作分委会之中俄语言教学学生、学者交流和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语言教学合作领域中方专家等。 彭甄(2015年停招),1963年10月出生。教授。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7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教授俄语专业语言、翻译和文学等方面的课程。讲授的主要课程包括《俄国文论史》、《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学翻译》和《中外翻译思想史》等。已完成指导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和俄罗斯文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0余名。参编教材有《俄罗斯文学简史》(任光宣主编)和《俄汉—汉俄高级口译教程》(与王立刚合编)两部。在科研工作方面,学术研究方向包括“现代翻译理论”、“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文论”三个领域,具体论域有“翻译基本原理”、“文学翻译理论”、“契诃夫文学创作”以及“塔尔图—莫斯科学派文论”等。主编有《20世纪俄国经典文论译丛》(包括乌斯宾斯基的《结构诗学》、奥夫相尼科—库里科夫斯基的《文学创作心理学》和佩列维尔泽夫的《形象诗学原理》),翻译学术著作有乌斯宾斯基的《结构诗学》,出版学术专著有《跨语言的书写——翻译文本的“异”性结构》。另外在各级学术刊物和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若干篇。 王辛夷(2015年停招),1961年出生,教授。198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1984)、硕士学位(1991)。2004年获得莫斯科大学博士学位。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始终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2002年起曾担任俄语主干课主持人,先后承担本科生基础课7门、研究生课2门,包括: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视听说、汉译俄教程、俄语口译课、俄译汉教程、俄语词汇修辞、汉俄结构比较、俄语语篇修辞学。编写教材《俄语报刊阅读――技巧与实践》(2007),《俄语词汇修辞》(2013年),主编《俄语阅读教程》1-4册,本人编写第三册,《俄语学习背景知识》(合著,本人为第一作者)。合译并审校斯坦尼斯拉夫《演员自我修养》第二部。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俄语语言学,语篇语言学、语篇修辞学、汉俄比较与翻译等领域。主要成果包括专著一部:《俄语政论语篇研究》,合著两部:《俄汉对比与俄语学习》,《现代俄语语篇语法》。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和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独立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俄罗斯语篇语言学研究综论》;参加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承担北京大学教材建设项目一项:《现代俄语修辞》,北京大学985规划教材项目3项(已完成)。1999年12月至2002年7月曾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系主任;现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系主任,外国语学院《语言学研究》编委。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与应用语言所(虚体)所长。指导硕士研究生若干名,目前指导两名博士生,曾指导一名博士后,该博士后已于2013年10月顺利出站。 查晓燕1965年生,教授。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硕士学位,硕士方向为俄罗斯文学与中俄比较文学(为俄语系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并于同年留系任教;1996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成为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培养的第一位博士。曾两度前往莫斯科大学语文系作高级访问学者(1994-1995,1999-2000)。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其他学术兼职如:外国文学年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普希金研究会副会长。讲授过本科生的基础必修课:俄罗斯文学史、实践俄语、俄语视听说、俄语阅读——文化背景知识、俄苏文学史(中文系、原图书馆系);全校性的本科生通选课“中俄文化交流史”。讲授过的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俄罗斯文学史、中俄比较文学研究、中俄文化交流史、俄国小说史。已指导俄罗斯文学方向硕士生六名(1998年起)、俄罗斯文化国情方向硕士生六名(1999年起)。已培养出两位俄罗斯文学方向的博士,正在指导一名俄罗斯文化方向的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发展史、普希金研究、中俄比较文学与文化、俄罗斯文化。已出版的专著有:《北方吹来的风——俄罗斯-苏联文学与中国》(海南出版社,1993年)《普希金——俄罗斯精神文化的象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主编有《曹靖华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红旗出版社,2009年);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发表译文(论文、俄罗斯当代小说)近十篇。 赵桂莲,1965年生,教授。198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0年以公派形式赴俄罗斯学习,1994年获得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副博士学位,1995年进入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7年正式进入该校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该系系主任。除教学以外,主要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19世纪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传统文化研究,已出版专著两部:《生命是爱——〈战争与和平〉》,《漂泊的灵魂——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独立完成的译著一部:梅烈日科夫斯基的文集《先知》;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博士后基金项目“白银时代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辨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19-20世纪之交的文学评论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外国神话史诗研究”之子课题“俄罗斯神话、英雄史诗和壮士歌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文学特征研究”。正在指导三名博士生。

根据统计数据,在2022年,中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8.4万篇,美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1.6万篇,英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3.1万篇,德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2.7万篇,澳大利亚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7万篇,法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6万篇,日本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3万篇,韩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0万篇,加拿大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0.8万篇,意大利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0.6万篇。

俄语论文发表期刊数量要求

先根据本领域研究热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包括易于发表的研究方向、论文题目。SCI的发表对于硕士,尤其博士,是必须的一种技能,也是一道难关。具体可通过查看webofscience近几年本领域的已发表论文的主题内容。根据本领域SCI收录期刊来选择。通过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发文频次及数量等来判断发文容易程度。查看期刊近几期或近几年发文情况,判断其主要刊载主题、研究方向。再根据所选意向期刊要求,阅读大量相关中外文文献,进行论文撰写。请本专业领域其他学者阅览,最好是知名学者,提供参考意见。可通过查看发文量,被引频次较高的学者来选择学者,也可请认识的学者来看。

普刊论文发表人数要求2到3个人,最多不能超过3个人。

一般来说核心期刊发表对作者人数没有明确限制,只要人数符合论文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就是被允许的,核心期刊论文大多都是合著论文,原因就是因为核心期刊论文在国内是顶尖学术论文,论文涉及实验的开展,以及数据的汇总分析,工作量大,难度高,所以核心期刊发表有数位作者是很常见的。

正常的署名无需过多担心,需要注意的是挂名作者,挂名作者实际上可能并没有参与论文的创作与发表,也可能是对论文有一定程度的贡献,但贡献度不高,挂名作者需要谨慎,首先要参考发表刊物对这方面有没有详细要求,挂名作者人数需要控制,一般建议2-3人左右,过多的挂名作者会让文章的价值大打折扣。

简介

核心期刊是国内顶尖学术期刊,重复率必然不可能像普刊要求那么宽松,核心刊物对重复率的要求多在10%-15%左右,要求是比较高的。重复率低,说白了就是要求文章要创新。

有新思路有新观点,有作者独到的见解,符合要求的论文就是高质量的论文,就是具备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所以多数作者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感到吃力也就不足为奇了,发表核心期刊论文需要作者在专业内有一定积累才行。

俄语翻译论文发表刊物数量

对外经贸大学俄语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俄语专业创建于1951年,是经贸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现有5名教师,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博士2名,吴军教授目前担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俄罗斯语言文学、经贸基础知识以及政治、经济、外交、商务、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要求学生毕业后具备较好的俄、汉语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较高的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此外,本专业学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毕业时达到公外六级水平;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进行一般的应用操作。 主干学科:俄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和经贸专业知识。 对外经贸大学俄语专业主要课程:基础俄语、俄语精读、俄语视听说、翻译理论与实践、修辞与写作、经贸应用文、经贸文章选读、谈判与口译、报刊选读、独联体概况、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化、俄罗斯经济等。 本专业教师除担任教学、科研工作以外,许多教师被中国驻外使馆商务处官员,到国外做外交工作。本专业教师编写的《俄汉外贸外事会话》、《俄语外贸外事应用文》、《俄语对外经贸文牍》、《俄汉文章汉译俄教程》、《汉俄经贸词典》、《俄汉经贸实务词典》、《俄汉经济词典》等书填补了经贸俄语教学用书的空白,被全国各高校广泛使用,获得一致好评。名师介绍吴军,(又名:吴君),俄罗斯语言文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7月至2005年9月任经贸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主任。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别区域研究所东欧、中亚研究室主任,外语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俄语口语学、俄语语法学、俄语成语学、俄语词汇学和话语语言学。已出版专著2部:《现代俄语口语溶合结构》(荣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现代俄语口语复合句》(“九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著1部:《俄罗斯诗歌掇英》;译文若干;在国内外外语类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 主持或独立承担多项项目的研究:主持200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语言学视角下的俄语成语学” (项目批准号:03BYY038),已完成;分别作为独立承担人和主要承担人参加了199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俄语口语学” (项目批准号:97BWW018)和国家教育部2000年重点项目“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已结项);独立承担2002-2003年度教育部重大项目“汉俄语义对比”子课题“汉俄词汇语义对比”的研究工作(项目批准号:02JAZJD740011),独立承担经贸大学研究生课题“俄语词汇学”。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俄语语言学》、《俄语词汇学》等课程10余门。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下面是《外国语学院2015招生年度学术型研究生报考指南》中的资料(原文:)。如果是看招生方向可以看第一大点。如果是要看俄语学院的老师都有什么研究方向,可以看第三大点“导师介绍”,里面非常详细。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一、硕士招生考试说明 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是北大最早设立的几个外语系之一。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硕士招生包括俄语语言学、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化以及俄汉翻译四个方向,学制均为3年。硕士招生分为推荐免试和应试两种。推荐免试考生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由各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经由俄语系统一组织笔试和面试。应试考生需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所有方向考生考试科目和内容相同。招生考试科目除英语和政治外,还包括“俄语语言、文学及文化”、“综合考试”两个科目,具体情况如下: 1、 俄语语言、文学及文化,试卷总计150分。其中:(1)俄语(100分):(不设参考书目),主要考察考生的俄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内容包括词汇语法(30分)、阅读理解(20分)、俄汉互译(30分,分俄译汉和汉译俄两部分)以及俄语写作(20分);(2)文化国情知识(20分):参考书目包括《苏联概况》、《独联体国家文化国情》等,试题类型为客观题和简答题;(3)文学(30分):参考书目包括曹靖华主编的《俄国文学史》(修订版•上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李毓榛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等,试题类型以简答题为主。2、综合考试科目:“综合考试”由外国语学院统一命题。有关综合考试的内容请详见“综合考试说明”。 二、博士招生考试说明1、学习年限和培养目标学习年限:4年。提前毕业和延长学习年限参照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有关规定。培养目标:应具有坚实、宽广的俄语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见解。熟练掌握所学语言,第二外语应具有一定的口、笔译能力及阅读与本专业有关书刊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2、 学习安排和论文撰写:3、 博士生入学的第一、第二学年按照导师制订的培养计划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写读书报告等一系列学习内容。课程阶段完成后进行学业综合考试。综合考试合格后,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论文的写作与答辩工作:1)开题报告;2)预答辩;3)毕业答辩。4、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之前,一般应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篇。5、 对考生的基本要求:1)具有硕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俄语基本功及第二外语阅读能力;3)具有所报考研究方向及相关学科的扎实基础知识;4)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5)具有初步研究计划;6 入学考试科目设置与录取方式:博士入学考试分初试(笔试)和复试(口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成绩合格者与硕博连读候选人(即硕士生中已被接受为预备博士生者)一起参加复试。(另见当年的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俄罗斯文学方向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有三门,一门公共课“英语”,执行北京大学的统一要求;两门专业课“俄语”和“俄罗斯文学史”:前者主要考察考生的俄语语言应用能力,考试类型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双语互译和作文;后者考察考生对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的深层理解,运用文艺理论剖析文学现象。题型为三或四道论述题。俄语语言学方向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有三门:一门公共课“英语”,两门专业课为俄语语言学理论、俄语(考试内容同文学方向)。俄罗斯文化国情学方向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有三门:一门公共课“英语”(非俄语专业考生可选择统考俄语),两门专业课为“俄罗斯文化史”和“文化研究理论”。题型为论述题。 三、博士生导师介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李玮(2015年停招),女,1964年生,教授。1983年云南大学俄语系本科毕业,1989年武汉大学俄语系硕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俄语系任教。1999年获北京大学俄语系语言学博士学位。2005年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学位。1999-2000年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访学。2005年7-10月,2010年10-12月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访学。主要讲授课程有:本科实践俄语、俄语视听说、 俄语报刊阅读、俄语文化背景知识阅读、俄罗斯文化国情以及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代俄语话语语言学,博士研究生俄语传媒语言学等。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俄语话语语言学,2)俄语传媒语言研究,3)俄罗斯社会政治与传媒文化。主要著作:专著《从超句体到片段》、合著《现代俄语语篇语法学》、《俄语感叹词教学辞典》,专著《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大众传媒》,合著《俄文版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在研课题:国家社科重大课题《中国文化软实力对外传播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涉及俄语语言及俄罗斯文化的论文近三十篇。近年来在北大俄语系和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同时指导俄语语言和俄罗斯新闻文化两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正在指导一名俄语语言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15年停招。 宁琦,1969年3月出生,教授。1987年9月至1997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1991)、硕士学位(1994)和博士学位(1997)。1997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始终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俄语理论语言学、传统句法学、篇章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以及配价语法等领域。在教学岗位上,先后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基础俄语、俄语语法、俄语视听说、俄语功能语法、俄语报刊阅读、俄语语法学(句法)、俄语句法研究动态、俄语语言学理论研究等,已指导俄语语言学方向研究生4名并全部如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主要学术成果:独立译著2部——《俄语新论:语法. 词汇. 意义》(上、下)、合译著作1部——《形象诗学原理》;合作著作1部——《俄语模型句法学》(吴贻翼、宁琦),该著作于2002年底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和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与研究方向契合的学术论文30余篇。独立承担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研究的流变与走向》、《现代俄语述体配价的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参与完成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俄语学理论研究与交流”之“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理论译库”;参加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并担任子课题负责人。现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俄教育合作分委会之中俄语言教学学生、学者交流和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语言教学合作领域中方专家等。 彭甄(2015年停招),1963年10月出生。教授。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7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教授俄语专业语言、翻译和文学等方面的课程。讲授的主要课程包括《俄国文论史》、《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学翻译》和《中外翻译思想史》等。已完成指导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和俄罗斯文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0余名。参编教材有《俄罗斯文学简史》(任光宣主编)和《俄汉—汉俄高级口译教程》(与王立刚合编)两部。在科研工作方面,学术研究方向包括“现代翻译理论”、“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文论”三个领域,具体论域有“翻译基本原理”、“文学翻译理论”、“契诃夫文学创作”以及“塔尔图—莫斯科学派文论”等。主编有《20世纪俄国经典文论译丛》(包括乌斯宾斯基的《结构诗学》、奥夫相尼科—库里科夫斯基的《文学创作心理学》和佩列维尔泽夫的《形象诗学原理》),翻译学术著作有乌斯宾斯基的《结构诗学》,出版学术专著有《跨语言的书写——翻译文本的“异”性结构》。另外在各级学术刊物和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若干篇。 王辛夷(2015年停招),1961年出生,教授。198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1984)、硕士学位(1991)。2004年获得莫斯科大学博士学位。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始终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2002年起曾担任俄语主干课主持人,先后承担本科生基础课7门、研究生课2门,包括: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视听说、汉译俄教程、俄语口译课、俄译汉教程、俄语词汇修辞、汉俄结构比较、俄语语篇修辞学。编写教材《俄语报刊阅读――技巧与实践》(2007),《俄语词汇修辞》(2013年),主编《俄语阅读教程》1-4册,本人编写第三册,《俄语学习背景知识》(合著,本人为第一作者)。合译并审校斯坦尼斯拉夫《演员自我修养》第二部。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俄语语言学,语篇语言学、语篇修辞学、汉俄比较与翻译等领域。主要成果包括专著一部:《俄语政论语篇研究》,合著两部:《俄汉对比与俄语学习》,《现代俄语语篇语法》。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和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独立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俄罗斯语篇语言学研究综论》;参加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承担北京大学教材建设项目一项:《现代俄语修辞》,北京大学985规划教材项目3项(已完成)。1999年12月至2002年7月曾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系主任;现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系主任,外国语学院《语言学研究》编委。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与应用语言所(虚体)所长。指导硕士研究生若干名,目前指导两名博士生,曾指导一名博士后,该博士后已于2013年10月顺利出站。 查晓燕1965年生,教授。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硕士学位,硕士方向为俄罗斯文学与中俄比较文学(为俄语系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并于同年留系任教;1996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成为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培养的第一位博士。曾两度前往莫斯科大学语文系作高级访问学者(1994-1995,1999-2000)。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其他学术兼职如:外国文学年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普希金研究会副会长。讲授过本科生的基础必修课:俄罗斯文学史、实践俄语、俄语视听说、俄语阅读——文化背景知识、俄苏文学史(中文系、原图书馆系);全校性的本科生通选课“中俄文化交流史”。讲授过的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俄罗斯文学史、中俄比较文学研究、中俄文化交流史、俄国小说史。已指导俄罗斯文学方向硕士生六名(1998年起)、俄罗斯文化国情方向硕士生六名(1999年起)。已培养出两位俄罗斯文学方向的博士,正在指导一名俄罗斯文化方向的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发展史、普希金研究、中俄比较文学与文化、俄罗斯文化。已出版的专著有:《北方吹来的风——俄罗斯-苏联文学与中国》(海南出版社,1993年)《普希金——俄罗斯精神文化的象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主编有《曹靖华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红旗出版社,2009年);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发表译文(论文、俄罗斯当代小说)近十篇。 赵桂莲,1965年生,教授。198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0年以公派形式赴俄罗斯学习,1994年获得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副博士学位,1995年进入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7年正式进入该校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该系系主任。除教学以外,主要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19世纪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传统文化研究,已出版专著两部:《生命是爱——〈战争与和平〉》,《漂泊的灵魂——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独立完成的译著一部:梅烈日科夫斯基的文集《先知》;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博士后基金项目“白银时代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辨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19-20世纪之交的文学评论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外国神话史诗研究”之子课题“俄罗斯神话、英雄史诗和壮士歌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文学特征研究”。正在指导三名博士生。

要根据你学的专业和选的学校而定,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难易度不一样。留学选校可以 参考留学志愿参考系统 ,输入GPA、专业等信息,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了哪些院校和专业,也可以按照留学目标来查询,看看你的目标院校和专业都哪些背景(语言成绩多少分、学校背景如何、什么专业、GPA多少等)的学生申请了,也从而对比自身情况,制定大致的目标和方向。

俄罗斯论文发表数量

围观每年英美国家发布的世界大学综合排名,我们都不难发现那些常年高居榜首的大学,诸如耶鲁MIT之流基本全部是美国的私立或者公立大学。然而俄罗斯,这个继承前苏联衣钵的大国,所占据的名额却少的可怜,起码在榜单的前20里,我们一般都很难发现俄罗斯大学的身影。

在USnews或者英国某机构评定的榜单中,顶级大学则是基于6个标准进行认定:在科研方面的一贯权威性;师资人员与学员间的比例;应届毕业生在大型企业中口碑声誉;学术出版产品的被援引率;外国(相对)留学生比例;外教人员比例。然而出于英语世界国家对俄罗斯的抵触,进一步基于论文数量评判的科研权威性与学术出版产品的被援引率则成了制约俄罗斯排名的短板。

科学论文当然不是凭空而生的,不仅在研究环节需要原创,也更需要大量的输入和援引作为硬性基础,因此英语之外的语言的科学学术研究圈,包括原本也使用本土语言发表论文的西德与法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是普遍受到各种限制的。

俄罗斯的自然科学领域工作人员,一般都偏向于用本土语言俄文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这就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学校在英语国家或者一部分亲美西欧国家设置的所谓世界大学的综合排名。在这种评价体系下,隶属于澳大利亚的蒙纳仕大学每年发表学术论文数量都有可能超越俄罗斯的顶级学府——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

我们现在可以发现愈来愈多的德国和法国学者,为了迎合所谓的“国际化”潮流,都开始使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这在自然科学与工程学的工作人员之中极其普遍,现在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两国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发表。但是在俄罗斯以及部分独联体国家,这种情况极其罕见。俄罗斯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仍然是用俄语撰写并发表。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苏联解体造成的大量科学技术研究人才流失,加上解体后叶利钦领导下的经济状况极其不景气,很难以支撑原苏联的俄罗斯部分的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尽管莫斯科当局加大了对重点大学的建设投入,但是恢复到苏联时期的空前地位仍遥遥无期。

美国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的产品,基本科学指标(I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2003年统计和分析了来自全世界151个国家和地区,自1992年1月至2002年6月30日(10年6个月),ISI所收录的所有自然科学领域中,所发表的所有论文总量,总被引用的次数以及每篇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数的前20位排名国家和地区。10余年来,中国学者在国际上发表的科学论文总量,已排在所统计的151个国家和地区的前10名;按所有论文的总被引用次数排名,则排到20;若按每篇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数排名,则不如韩国的3.39和印度的2.80以及俄罗斯的2.60。印度的2.80是排在119位,所以中国肯定排在120位以后。有些国家发表的科学论文总量不多,像瑞士,荷兰,丹麦,瑞典和芬兰等国,但每篇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数很高,均在9以上。尤其是瑞士篇均被引用次数高达12.22,超过美国的11.75。这些国家是真正的科技强国。至于俄罗斯,数据非常令人深思。前苏联是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科学技术是相当发达的。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明显不如以前,加上科技投入急剧减少,优秀人才外流,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10余年来发表的科学论文,其学术水平明显下降,每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次数下降到2.60,从超级大国沦为发展中国家,数据是最好的证明。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