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严家騄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02:30:36

严家騄发表的论文

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介绍 1.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 2.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华罗庚 3.仅次于哥德尔的逻辑数学大师,王浩 4.著名数学家力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林家翘 5.我国泛函分析领域研究先驱者,曾远荣 6.我国最早提倡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的学者,赵访熊 7.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吴大任8.著名数学家,北大教授,庄圻泰9.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四川大学校长,柯召10.中央研究院院士,首批学部委员,许宝騄 11.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数学系主任,段学复 12.我国拓扑学的奠基人 江泽涵 13.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筹建者 田方增 14.我国最早从事微分与积分几何研究的学者之一严志达 15.中国泛函分析学科的领路人,关肇直 16.中国数学会组合数学与图论委员会主任 徐利治 17.中国科学院院士 万哲先

张五常教授1935年生于香港,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跟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学习,1963年―1967年攻读博士学位,1967年到芝加哥大学跟从科斯做博士后研究,1969年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起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张五常教授的理论主张往往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主要著作有《佃农理论》(英文1969)、《社会成本的神话》(英文1978)、《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英文1982)、《卖橘者言》(1984)等等。一方面,张五常教授在理论上下过苦功,“由浅入深、由深转复杂,再由复杂转深、再转浅,来来回回好几次”,已把价格理论咀嚼透烂。另一方面,张五常注重案例研究,大量时间用于现实问题的实践调查,多年砺炼,使他的学术素养和对现实问题的把握浑然一体。 钱颖一(Yingyi Qian)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钱颖一教授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4篇论文,仅仅2006年,钱教授就有3篇学术文章发表,说明钱教授始终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钱颖一教授在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先后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1982年)、耶鲁大学运筹和管理科学硕士(198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年)。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一副院长, 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任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组织和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中国未来所面临的经济改革中出现的重多机遇与挑战,钱教授反对单一渐近式说法, 坚持渐进与激进并行的观点。 郎咸平(HP Lang, Larry)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郎咸平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堪称林毅夫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林毅夫教授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运用规范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也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之一。林教授是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教授的关门弟子。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在权威的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评论》和《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论文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也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外经济学期刊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位。他一直主张市场取向的改革,认为只有实行市场经济,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形成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信息指标体系,才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邹恒甫(Zou Heng fu)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社会影响力★(?) 邹恒甫教授说过喜欢做两件事:一是教书,和学生在一起;第二就是很痛快地读书,主要是历史和哲学。1962年,邹恒甫出生于湖南。1977年进武汉大学。1983年到哈佛经济学系攻读博士,堪称中国新一代经济学人中的元老。1992年,邹恒甫博士一手创办了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开办了国际数理金融和数理经济系两个班,开始了中国经济学教育改革试验。这两个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学与国际惯例接轨。中心向全球一流大学经济系输出很多中国经济学博士生,邹教授的行动赢得了经济学同行之间的佩服和尊重。邹恒甫对于教育所做的贡献,首先不愧于他作为一个学者的本职。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本经济学英文期刊《经济学与金融年刊》,该刊成为国际经济学主流刊物之一。他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近六十篇学术论文。他是华人中最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之一。他基本上不为社会所知,所以,他的社会影响力为一星,真可谓最低调的经济学大师。 吴敬琏(Wu Jing Lian)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吴敬琏教授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他的主要欢迎人群平均分布在男女老少之中。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是一个睿智和良知兼备的中国学者,他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贵品格。但也有人把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不景气部分归罪于他。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吴敬琏教授并没有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但是他仍然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和经济与社会政策制定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适时转变到整体改革战略,规划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路径,论证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张维迎(Zhang Wei Ying)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教授可能是挨骂最多的经济学家,什么“资本家的乏走狗”,什么“屁股决定脑袋”,一时间学术争论和人身攻击的界限被彻底地模糊了,但是那些骂张维迎教授的人,至少有90%没有完整地读过张维迎的一篇文章。从1984年至今的20多年里,张教授张从事产权和企业理论的研究是一贯的,长期的。张教授还应该算作是将“博弈论”(Game Theory)引入中国的开山之人,做了大量有关博弈论“传道授业”的工作。随着海龟进入中国学术界,他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小。 李稻葵(Li, David D)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除了经济学业内人士, 知道李稻葵教授的人很少。“一个经济学者在公众空间,要以一种理性的形象出现,要用理性的话语讨论问题,这是一个严肃经济学者的风范。”李教授发表评论的同时也定义了自己。李教授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经济学)学位。先后担任安娜堡密西根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陈志武(Chen Zhi Wu)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陈志武教授是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华尔街对冲基金公司的首席投资经理,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奖励。陈教授是金融经济学、财务学理论、证券定价、新兴资本市场方面的专家。最近几年,陈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什么制度机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金融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都是陈博士研究关注的问题。 田国强(Tian Guo Qiang)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田国强教授无论是在国际经济学界还是在中国经济学界均名声远扬。然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早期赴美留学的孜孜学子,田国强的求学道路异常坎坷。田教授1980年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得该校数学硕士学位, 1987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得全美斯隆博士论文奖。他提出了一个在“非规范性”的经济环境中,即有限经济自由和不完全市场体系环境下的企业产权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经济制度环境得到适当的改变,社会才能有效地变换产权的所有制安排形式。田教授为德州A&M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fr=ala0

刘 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贾 宪 贾宪,中国古代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曾撰写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数导)均已失传。 他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增乘开方法即求高次幂的正根法。目前中学数学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与此相仿,增乘开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整齐简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开高次方时,尤其显出它的优越性,这个方法的提出要比欧洲数学家霍纳的结论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凡18卷,81题,分为九大类。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乡。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是说明用天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天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步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天元术的。 朱世杰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莫若、祖颐:《四元玉鉴》后序)。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术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造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术”(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现今河北省涞源县,他是南北朝时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等领域,并且是一位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出的圆周率为3.1415926<π<3.1415927,这一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误差的范围,是当时世界最杰出的成就。祖冲之确定了两个形式的π值,约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这两个数都是π的渐近分数。 祖 暅 祖暅,祖冲之之子,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现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纪可谓祖暅对世界杰出的贡献。 杨辉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叠积、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类。 赵 爽 赵爽,三国时期东吴的数学家。曾注《周髀算经》,他所作的《周髀算经注》中有一篇《勾股圆方图注》全文五百余字,并附有云幅插图(已失传),这篇注文简练地总结了东汉时期勾股算术的重要成果,最早给出并证明了有关勾股弦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二十多个命题,他的证明主要是依据几何图形面积的换算关系。 赵爽还在《勾股圆方图注》中推导出二次方程 (其中a>0,A>0)的求根公式 在《日高图注》中利用几何图形面积关系,给出了"重差术"的证明。(汉代天文学家测量太阳高、远的方法称为重差术)。

筹算女杰王贞仪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会女前辈高扬芝 高扬芝(1906-1978 ),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勤奋,特别喜欢数学。 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由于学习成绩优秀,1930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大同大学担任数学教员,后成为教授、数学系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她遵循《学记》中所说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高扬芝的数学教学一贯是兢兢业业、讲求实效,深受学生欢迎。 高扬芝长期从事数学分析(旧时叫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和复变函数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她深知,高等数学比初等数学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的定义、定理、法则统治着的王国。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诉学生,数学结构严谨,证明简洁,蕴含着数学的美。它像一座迷宫,只要你潜心学习、研究,就能寻求到走出迷宫的正确道路。一旦顺利走出迷宫,成功的愉悦会使你兴奋不已,你会向新的、更复杂的迷宫挑战,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学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自身潜在的科研天赋很快被唤醒催发。经过刻苦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她撰写出论文《Clebsch氏级数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学主编的《科学通讯》上连载,得到同行好评。解放后,她又著有《极限浅说》《行列式》等科普读物多部。 高扬芝是中国数学会创始时的少数女性前辈之一。1935年7月25日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共有33人出席,高扬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这次年会上,她被推选为中国数学会评议会评议,后连任第二、三届评议会评议。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规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高扬芝出席了大会。她是这次到会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纪60年代,她被选为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第一位数学女博士徐瑞云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不过十几人。 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的同学中有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陈建功和苏步青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的考试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28岁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特留学德国的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国著名的数学大师卡拉凯屋独利接受,由他担任她的数学博士指导老师。当时有不少学生想请他作导师,他都没有同意。而徐瑞云这位东方女士因学习勤奋,数学功底扎实,成了卡拉凯屋独利的关门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起源于物理学的热传导问题的傅里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当时国际上研究的热门之一,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 徐瑞云为将来能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废寝忘食,广撷博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0年底,徐瑞云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完成学业的徐瑞云夫妇,随即离德回国,于1941年4月回到母校,双双被聘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战火硝烟的大后方培养人才的讲台。在艰苦的条件下,陈建功和苏步青没有中断在杭州时共创的函数论和微分几何两个数学讨论班,这是一种教学相长、遴选英彦的科研形式,徐瑞云也参与其间。1944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参观了浙大数学系和理学院,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这更加激励了徐瑞云的勤奋工作。她这时教的学生曹锡华、叶彦谦、金福临、赵民义、孙以丰、杨宗道等,后来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46年,31岁的徐瑞云提升为正教授。 1952年,徐瑞云调入浙江师院,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从此全身投入了艰苦的创建数学系的工作中。在她的领导下,没有几年功夫,数学系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们系也成为全国同行的楷模,进入全国同行前列。徐瑞云在建设数学系的同时,没有忘记科学研究。她翻译了苏联那汤松的名著《实变函数论》。译本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位女数学院士胡和生 胡和生于1928年出生在南京市一个艺术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画家。她从小耳濡目染,聪明好学,画感、乐感很强,祖父和父亲特别喜欢她。读小学和中学时,她不偏科,文理兼优,这些对她后来从事数学事业帮助很大。 胡和生虽然爱好广泛,但她的理想不是成为一位画家,而是考上大学继续深造。抗战胜利以后,胡和生考进大学数学系,1950年毕业,又报考了浙江大学著名数学家、中国微分几何创始人苏步青教授的硕士研究生。1952年院系调整,苏教授与她转入了上海复旦大学。复旦是以苏步青为首的我国微分几何学派的策源地,人才济济,加之老一辈数学家的鼓励指导,同行的互勉竞争,托着这颗新星冉冉升起。 胡和生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在微分几何领域里取得了系统、深入、富有创造性的成就。例如,对超曲面的变形理论,常曲率空间的特征问题,她发展和改进了法国微分几何大师嘉当等人的工作。19 60-1965年,她研究有关齐次黎曼空间运动群方面的问题,给出了确定黎曼空间运动空隙性的一般有效方法,解决了六十年前意大利数学家福比尼所提出的问题。她把这个结果,整理在与自己的丈夫谷超豪合著的《齐性空间微分几何》一书中,受到同行称赞。她早期在我国最高学术刊物之一《数学学报》上发表了《共轭的仿射联络的扩充》(1953年)、《论射影平坦空间的一个特征》(1958年)、《关于黎曼空间的运动群与迷向群》(1964年)等重要论文。至今,她发表了七十多篇(部)论文、论著。她在射影微分几何、黎曼空间完全运动群、规范场等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建树,成为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和知名度的女数学家。她的一些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在调和映照的研究中,她撰写的专著《孤立子理论与应用》,发展了“孤立子理论与几何理论”的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82年,胡和生与合作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4年起担任《数学学报》副主编,并担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1989年被聘为我国数学界的“陈省身数学奖”的评委;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至今选出来的数学家院士,只有胡和生一人是女性。 华裔算杰张圣蓉 张圣蓉1948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出生不久便随父母到台湾居住。她从小聪慧,喜爱读书,对数学情有独钟。张圣蓉中学毕业后考入著名的台湾大学数学系,1970年获学士学位。她不满足于此,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 “函数”是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一位著名数学家说过“函数概念是近现代数学思想之花”。它的产生、发展实质上反映了近现代数学迅速发展的历程,同时也与函数论、解析数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张圣蓉选择了现代数学的重要前沿分支之一“函数论”作为攻读对象。她的导师是一位著名的函数论世界大师,她要同函数论专家一道去摘取函数论皇冠上的明珠。 1974年,张圣蓉获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从此在美国从事函数论的研究工作。她对函数论中复平面上的解析函数、多复变函数以及有界函数的解析函数的逼近等高深领域都有涉猎,1976年,28岁的张圣蓉通过对道格拉斯函数的研究撰写了世人没有发现的这类函数特征的论文,这为第二年著名数学家马歇尔解决著名的道格拉斯猜测铺平了道路。张圣蓉一鸣惊人,1977年又撰写出另一篇令函数论专家惊叹的论文,证明了马歇尔攻克道格拉斯猜测中的一个未发现的难题。在清一色的男数学家主导的函数论领域,她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摘自《女数学家传奇》 徐品方编著 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39.50元 回答者:孤单的帆船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5 21:37长知识了 回答者:benjaminlr - 江湖新秀 五级 1-9 10:02在中国,数学的起源也可追溯到远古。到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前八世纪),“数”作为贵族弟子必习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已形成专门的学问,有些知识后成为中国最早的两部传世数学著作——《周捭算经》与《九章算术》的部分内容。 《周捭算经》同时也是一部天文著述,作者不详,成书年代据考当不晚于公元前2世纪。《周捭算经》在数学方面最主要的有勾股定理、分数运算及测量术等。 《周捭算经》本文没有给出勾股定理的证明,但《周捭算经》赵爽注中的“勾股圆方图”说,却蕴涵了迄今所知中国古代最早的勾股定理证明。赵爽,字君卿,生平不详,大约生活于后汉三国时期(公元三世纪前期)。“勾股圆方图”说短短五百余字,概括了整个汉代勾股算术的主要成就。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经典,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刘徽《九章算术注序》称《九章》是由周代“九数”发展而来,并由西汉张苍、耿寿昌等人删补。近年发现的湖北张家山汉初古墓竹简《算数书》(1984年出土),有些内容与《九章算术》类似。可以认为,《九章算术》是从先秦开始在长时期里经众多学者编纂、修改,约于西汉中叶(公元前一世纪)最后成书。 《九章算术》采用术文统率例题形式,全书共收246个数学问题,分成九章(①方田,②粟米,③衰分,④少广,⑤商功,⑥均输,⑦盈不足,⑧方程, ⑨勾股)。《九章算术》所包含的数学成就是丰富的和多方面的,最著名的如分数运算法则、双设法(“盈不足”术)、开方法、线性方程组消元解法(“方程术”)及负数的引进(“正负术”)等,都具有世界意义。 《孙子算经》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的国家,春秋战国之际已普遍应用的筹算,即严格遵循了十进位值制。关于算筹记数法现在仅见的资料载于《孙子算经》。《孙子算经》三卷,作者名不详,成书年代约为公元4世纪,该书上卷是关于筹算法则的系统介绍,下卷则有著名的“物不知数”题,亦称“孙子问题”。 《张丘建算经》——百鸡术 《张丘建算经》三卷,据钱宝琮考,约成书于公元466~485年间.张丘建,北魏时清河(今山东临清一带)人,生平不详。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等差数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鸡术”等是其主要成就。“百鸡术”是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问题。13世纪意大利斐波那契《算经》、15世纪阿拉伯阿尔·卡西< <算术之钥》等著作中均出现有相同的问题。 贾宪:〈〈黄帝九章算经细草〉〉 中国古典数学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一发展的序幕是“贾宪三角”(二项展开系数表)的发现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次开方法(“增乘开方法”)的创立。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著作所抄录,因能传世。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著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贾宪三角在西方文献中称“帕斯卡三角”,1654年为法国数学家 B·帕斯卡重新发现。 秦九韶:〈〈数书九章〉〉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吉,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他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共18卷,81题,分九大类(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旅、市易)。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测圆海镜》——开元术 随着高次方程数值求解技术的发展,列方程的方法也相应产生,这就是所谓“开元术”。在传世的宋元数学著作中,首先系统阐述开元术的是李冶的《测圆海镜》。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家。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就是说明用开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开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部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开元术的。 朱世杰:《四元玉鉴》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华罗庚 “数学,如音乐一样,以奇才辈出而著称,这些人即便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也才华横溢。虽然华罗庚谦虚地避免使用奇才这个词,但它却恰当地描述了这位杰出的中国数学家。” --G·B·Kolata 华罗庚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数学家。 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1985年6月12日,中国数学届陨灭一颗巨星-华罗庚在日本讲学时不幸因心肌梗塞逝世了。 华罗庚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与多复便函数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1957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研究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 “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罗庚一生精勤不倦,奋斗不息,著作很多,研究领域很广。他共发表学术论文约二百篇,专著有《堆垒素数论》、《高等数学引论》、《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典型群》、《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分析》、《数论引导》、《数值积分及其应用》、《从单位圆谈起》、《优选法》、《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偏微分方程》、《华罗庚论文选集》等12部。 名师与高徒——陈省生和丘成桐 当今世界数坛,设有两项奖励,可谓举世瞩目,堪于诺贝尔奖相比.一项是在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的菲尔兹(Fields)奖,这项奖只授予不超过40 岁的年轻数学家;一项是由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于1978年颁发的沃尔夫奖;每奖10万美元(数目最初于诺贝尔奖接近),授予当代最大的数学家. 1983年,旅美中国年轻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荣获沃尔夫大奖,而他的老师美籍中国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则获沃尔夫大奖. 陈省身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1975年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得者,当代世界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现代微分几何的奠基人. 陈省身1911年10月26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陈省身教授是国际数学届整体微分几何研究的领导人物. 他1931年在清华大学研究发表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其题材就是有关"投影微分几何"的. 他写的积分几何,把希拉克学派的积分几何工作推到了更高的阶段. 陈省身对当时数学界知之甚少的示性类理论很感兴趣.1945年他发现复流上有反映复结构特征的不变量,后来被命名为陈省身示性类是微分几何学、代数几何学、复解析几何学中最重要的不变量。“它的应用及于整个数学及理论物理”。(沃尔夫奖评语)魏伊说:“示性类的概念被陈的工作整个地改观了。”陈省身因建立代数拓补与微分几何的联系,推进了整体几何的发展彪炳于数学史册。 在将近半个世纪里,陈省身教授在微分几何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其最突出的有:(1)关于卡勒(Kahleian)G结构的同调和形式的分解定理:(2)欧几里得空间中闭子流的全曲率和紧嵌入的理论;(3)满足几何条件的子流形成唯一性定理;(4)积分几何中的运动公式。(5)他同格里菲恩(P.Griffiths)关于网上几何(Web geometry)的工作使这方面获得新生命,最近的发展(I.Gelfand,R.Mcpherson);(6)他同莫泽(J.Moser)关于CR- 流形的工作最近多复变函数论进展的基础;(7)他同西蒙斯(J.Simons)的特征式是量子力学异常(anomaly)现象的基本数学工具;(8)他同沃尔夫森(J.Wolfson)关于调和映射的工作是整体微分几何的一个问题,在理论物理有重要应用.1959年他在芝加哥大学所撰写的《微分几何》是一部经典名著。 丘成桐1949年4月4日出生在广东省,不久他们全家移居香港,1976年,年仅27岁的丘成桐就解决了微分几何中的一个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卡拉比猜想的解决,使丘成桐成为数学天空新升起的一颗名星,他除解决了卡拉比猜想外,他还解决了许多停多年毫无进展的问题,例如:(1)正质猜想,(2)实与复的蒙日-安培方程。(3)丘成桐的一系列文章对某些紧流形(或有边界的流型)上的拉普拉斯算子的第一特征值,以及其它的特征值都作了深刻的估计。(4)丘成桐和肖荫堂合作,利用极小曲面对弗兰克尔猜想给出一个漂亮的证明,也就是证明了完备的单连通的、具有正的全纯截面曲率的恺勒流形与一个复射空间双全纯等价;(5)丘成桐和米斯克利用三维流形的拓补方法解决极小曲面的经典理论中一些老问题。反过来,他们利用极小曲面理论得出三维拓补学的一些结果:得恩引理和等变环圈定理及等球定理等。 由于丘成桐的出色成就,他1981年获美国数学颁发的维布伦奖,1983年,他在华沙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荣获菲尔兹奖是当之无愧的. 吴文俊 数学家。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市。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法国留学。在巴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进行数学研究, 194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1957年被聘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历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副所长、名誉所长、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副主任、主任等职。吴文俊主要从事拓扑学、机器证明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突出成果,是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为中国数学研究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2年刊印出版的博士论文《球纤维示性类》是对球纤维理论基本问题的重要贡献。从40年代起示性类、示嵌类等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文俊公式”、“吴文俊示性类”,已被编入许多名著。这方面成果曾获195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金)一等奖。60年代继续进行示嵌类方面的研究,独创性地发现了新的拓扑不变量,其中关于多面体的嵌入和浸入方面的成果至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庞特雅金示性类方面的成果,是拓扑学纤维丛理论和微分流形的几何学的一项基本理论研究,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近年来创立了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文俊原理(国际上称为“吴方法”),实现了初等几何与微分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重要创新改变了自动推理研究的面貌,在定理机器证明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将引起数学研究方式的变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曾获1978年全国数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和1980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机器发现和创造定理的研究方面,以及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乐 数学家。1939年11月10日生于江苏南通。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62年毕业,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1966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秘书长、理事长。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杨乐在函数模分布论、辐角分布论、正规族等领域,以其众多极富创造性的重要贡献,20年来一直站在世界最前列,是国际上的领头数学家之一。一、对整函数、亚纯函数的亏值、亏量函数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张广厚合作在亚纯函数的亏值数目与Borel方向数目间首次建立了密切联系;在引进亏函数后,给出有穷下级亚纯函数总亏量的估计,从而证明了其亏函数是可数的;给出亚纯函数结合于导数的总亏量的估计,彻底解决了著名学者D.Drasin70年代提出的3个问题。二、对正规族作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重要的正规定则杨乐建立了正规族与不动点之间的联系正规族与微分多项式之间的联系,解决了著名学者W.K.Hayman提出的一个正规族问题等。三、对整函数和亚纯函数的辐角分布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杨乐研究在亚纯函数涉及的导数的辐角分布时,获得了一种新型的奇异方向;对辐角分布与重值间的关系得到了深入的结果;完全刻划了亚纯函数Borel方向的分布规律;与Hayman合作解决了Littlewood的一个猜想。杨乐的上述各项重要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与许多引用,他所得到的亏量关系,被国外学者称为“杨乐亏量关系‘等。

严家騄发表的著作和论文

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介绍1.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 1931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4军获硕士学位.1934年去汉堡大学从Blaschke学习.1937年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到194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初赴美,旋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0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79年退休成为名誉教授,仍继续任教到1984年.1981年到1984年任新建的伯克利数学研究所所长,其后任名誉所长。陈省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学及其相关分支.还在积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极小子流形,网几何学,全曲率与各种浸入理论,外微分形式与偏微分方程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陈省身本有极多荣誉,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及国家科学奖章(1975),伦敦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985),法国科学院国外院士’(1989),中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等。荣获1983/1984年度Wolf奖,及1983年度美国科学会Steele奖中的终身成就奖. 2.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 华罗庚 华罗庚是一位人生经历传奇的数学家,早年辍学,1930年因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3.仅次于哥德尔的逻辑数学大师,王浩 1943年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毕业。1945年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哲学部毕业。194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1951年在瑞士联邦工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1~1953年任哈佛大学助理教授。1954~1961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作第二套洛克讲座讲演,又任逻辑及数理哲学高级教职。1961~1967 年任哈佛大学教授。1967年后任美国洛克斐勒大学教授,主持逻辑研究室工作。1985年兼任中国北京大学名誉教授。1986年兼任中国清华大学名誉教授。50年代 初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后又被选为不列颠科学院外国院士,美籍华裔数学家、逻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哲学家。 4.著名数学家力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林家翘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1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3 年起先后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教授、学院教授、荣誉退休教授。 林家翘教授曾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Timoshenko奖,美国国家科学院应用数学和数值分析奖,美国物理学会流体力学奖。他是美国国家文理学院院士(1951),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2),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0)。从40年代开始,林家翘教授在流体力学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的工作带动了整整一代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探索。从60年代开始,他进入天体物理的研究领域,开创了星系螺旋结构的密度波理论,并为国际所公认。1994年6月8日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士。 5.我国泛函分析领域研究先驱者,曾远荣 1919年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备部,一直读到1927年7月。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及耶鲁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1933年取得博士学位。1934年8月至1942年7月一直任教于清华大学(1938年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1950年2月,受国立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孙光远教授写信聘请到南京大学任教直至退休,曾在南京大学建立国内最早的计算数学专业。长期从事泛函分析研究,是我国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在广义逆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 6.我国最早提倡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的学者,赵访熊 192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当时清华学校是公费留美预备学校,竞争激烈,在江苏只招3名学生,他在众多考生中名列榜首。毕业后即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机系学习。他1930年在电机系毕业,被哈佛大学数学系录取为研究生,且于1931年获硕士学位。1933年他受聘回国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1935年被聘为教授,从此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参与创办国内第一个计算数学专业。赵访熊于1962年和1978年先后两次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1980-1984年兼任新成立的应用数学系主任,并受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他担任过中国数学会理事、名誉理事。1978年至1989年担任第一、二届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及第三届名誉理事长和《计算数学学报》主编等一系列职务。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我国最早提倡和从事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的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之一。自编我国第一部工科《高等微积分》教材。在方程求根及应用数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7.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吴大任 1930年与陈省身以最优等成绩在南开大学毕业,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1933年夏,在姜立夫的鼓励下,吴大任参加了中英庚款第一届公费留学考试,被录取到英国学习。他本想到剑桥大学攻读,因抵伦敦时间错过了该校入学的时机,改入伦敦大学的大学学院,注册为博士研究生。1937年9月初,吴大任到武汉大学任教,之后即随武汉大学迁到四川乐山。后来长期担任南开大学领导工作与教学工作,著、译数学教材及名著多种。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研究领域涉及积分几何、非欧几何、微分几何及其应用(齿轮理论)。1981年他任国家学位委员会第一届数学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编委兼几何拓扑学科的副主编以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和第二届委员。8。著名数学家,北大教授,庄圻泰 1927年考入清华学校,193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1934年,熊庆来教授接受庄圻泰为自己的研究生,1936年于该校理科研究所毕业。1938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庄圻泰留任北京大学。此后除继续担任复变函数课程的教学任务外,他还陆续讲过保角变换,拟保角变换,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等专业课。九三学社社员。长期从事函数论研究,在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上取得重要成果。著有《亚纯函数的奇异方向》,合编《AnalyticFunctionsOfOneCom·plexVariable》(在美国出版) 9.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四川大学校长,柯召 1931年,入清华大学算学系。1933年,柯召以优异成绩毕业。1935年,他考上了中英庚款的公费留学生,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深造,在导师L.J.莫德尔(Mordell)的指导下研究二次型,在表二次型为线性型平方和的问题上,取得优异成绩,回国后先后任教于重庆大学,四川大学。1953年,他调回四川大学任教至今。在这40余年间,他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数学人材,在科研上硕果累累。与此同时,他还先后担任了四川大学教务长、副校长、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作为学术带头人和学校负责人,他卓有成效地抓了几个重要方面的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应用数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人材。其研究领域涉及数论、组合数学与代数学。在二次型、不定方程领域获众多优秀成果。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0.中央研究院院士,首批学部委员,许宝騄 1929年入清华大学数学系,193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36年许宝騄考取赴英留学,派往伦敦大学学院,在统计系学习数理统计,攻读博士学位。1940年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回国后不久就发现已患肺结核。他长期带病工作,教学科研一直未断,在矩阵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发表了10余篇论文。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中国开创了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内曼-皮尔逊理论、参数估计理论、多元分析、极限理论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是多元统计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1.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数学系主任,段学复 1932年考入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时称为“算学系”)。 1936年夏,段学复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留校任助教。1941年8月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自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近40年。长期从事代数学的研究。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论特别是指标块及其在有限单群和有限复线性群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指导学生用表示论和有限单群分类定理彻底解决了著名的Brauer第39问题、第40问题。在代数李群研究方面与国外学者合作完成了早期奠基性成果。在有限P群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数学应用于国防科研和国防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2.我国拓扑学的奠基人 江泽涵 毕业于南开大学,1927年参加清华大学留美专科生的考试,考取了那年唯一的学数学的名额,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留学,1930年获得博士学位。1930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做研究助教。1931年起,长期担任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并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曾兼任理学院代理院长。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早年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为该系树立了优良的教学风尚。致力于拓扑学,特别是不动点理论的研究,是我国拓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13.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筹建者 田方增 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第一年读机械工程系,第二年起转入算学系。1940年秋受聘为清华大学算学系助教,1947年秋考选为中法公费留学生,1948年转巴黎大学,回国后被中国科学院聘为数学研究所筹备处副研究员,筹建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的数学研究所,几十年来田方增为数学研究所的建设以及中国数学学科特别是泛函分析这一分支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一些重大的数学活动。他被聘为全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数学组成员,参与了1956年制订的十二年远景规划的有关项目,1978年、1983年接连两届被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在理事会任期内受托为泛函分析学科组负责人,致力于泛函分析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是在中国建立中子迁移数学理论研究组的主要学者之一。为发展我国的泛函分析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14,陈景润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 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 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 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这项工作,使之与王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获得 1978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后对上述定理又作了改进,并于 1979年初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 80 推进到 16 ,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 尖端技术、人类生活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发表研究论文 70 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与推导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他在《周髀算经》书中补充的“勾股圆方图及注”和“日高图及注”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文献。在“勾股圆方图及注”中他提出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和解勾股形的五个公式;在“日高图及注”中,他用图形面积证明汉代普遍应用的重差公式,赵爽的工作是带有开创性的,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刘徽约与赵爽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名家和墨家的思想,主张对一些数学名词特别是重要的数学概念给以严格的定义,认为对数学知识必须进行“析理”,才能使数学著作简明严密,利于读者。他的《九章算术》注不仅是对《九章算术》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而且在论述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发展。刘徽创造割圆术,利用极限的思想证明圆的面积公式,并首次用理论的方法算得圆周率为157/50和3927/1250。 刘徽用无穷分割的方法证明了直角方锥与直角四面体的体积比恒为2:1,解决了一般立体体积的关键问题。在证明方锥、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时,刘徽为彻底解决球的体积提出了正确途径。 东晋以后,中国长期处于战争和南北分裂的状态。祖冲之父子的工作就是经济文化南移以后,南方数学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他们在刘徽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把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们的数学工作主要有: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提出祖(日恒)原理;提出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等。 据推测,祖冲之在刘徽割圆术的基础上,算出圆内接正6144边形和正12288边形的面积,从而得到了这个结果。他又用新的方法得到圆周率两个分数值,即约率22/7和密率355/113。祖冲之这一工作,使中国在圆周率计算方面,比西方领先约一千年之久。 祖冲之之子祖(日恒)总结了刘徽的有关工作,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即等高的两立体,若其任意高处的水平截面积相等,则这两立体体积相等,这就是著名的祖(日恒)公理。祖(日恒)应用这个公理,解决了刘徽尚未解决的球体积公式。 唐初王孝通的《缉古算经》,主要讨论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分工、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的计算问题,反映了这个时期数学的情况。王孝通在不用数学符号的情况下,立出数字三次方程,不仅解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也为后来天元术的建立打下基础。此外,对传统的勾股形解法,王孝通也是用数字三次方程解决的。

国际上著名的心理学家主要有 弗洛伊德 阿德勒 荣格 华生 斯金纳 奥尔波特 卡特尔 费希纳 冯特 马斯洛 罗杰斯 内瑟尔 建议你看本书 叶浩生的 ( 心理学史)...

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大师有哪些?1、李子勋:李子勋,男,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曾任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特约心理专家,汇名家网特约讲师。《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健康与时尚杂志的专栏作家。2018年10月24日凌晨两点,著名心理专家李子勋先生因病去世。2、莫雷:莫雷,男,1951年生,广东省高州市人。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心理学教研工作上取得了突出成果。“八五”期间主持并完成了包括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在内的八个科研课题,出版著作20多本,其中专著8本,发表论文70多篇。2010年,莫雷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刊物《PNAS》上发表论文“Newly trained lexical categories produce lateralized categorical perception of color”。《PNAS》是美国科学院院刊,是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2009年影响因子为9.432,在SCI综合科学类排名第三位,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综合性顶级刊物。莫雷教授此篇论文的发表对全国高校心理学界是一个重要突破。3、申继亮:申继亮,男,1964年出生,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心理学院分党委书记、发展心理研究所长。现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4、白学军:白学军,男,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ISSBD会员、第十届天津市青联委员、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国际应用心理学会会员。天津市第十届青联委员。天津市第十一届青联委员。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

1、祖冲之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

2、秦九韶

1247年完成著作《数书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方程组问题的解法,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中国剩余定理)、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高次方程正根的数值求法)是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

3、李冶

李冶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天元术(设未知数并列方程的方法),用以研究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和旁切圆的性质。

4、刘徽

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5、华罗庚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扩展资料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数学家

许宝騄发表的论文

华罗庚,陈景润,胡明复,陈省身,周伟良,项武忠,项武义,徐瑞云,杨武之,伍鸿熙

1.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卒于日本东京。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曲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2.泰勒斯,古希腊几何学家,历史上可考的、年代最久远的数学家。 泰勒斯出生于希腊繁荣的港口城市米利都,据说曾游历埃及,跟当地祭师学习,曾利用日影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准确地预测了一次日蚀,数学上的泰勒斯定理以他命名。 3.莱昂哈德·欧拉(又译为尤拉,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是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被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数学家之一(另一位是卡尔·弗里德里克·高斯)。欧拉是第一个使用“函数”一词来描述包含各种参数的表达式的人,例如:y = F(x)(函数的定义由莱布尼兹在1694年给出)。他是把微积分应用于物理学的先驱者之一。欧拉是史上发表论文数第二多的数学家,全集共计75卷,他的纪录一直到了二十世纪才被保罗·艾狄胥打破。他发表的论文达856篇(另一说865篇),著作有32部(另一说31部)。产量之多。无人能及,欧拉实际上支配了18世纪什至现在的数学,对于当时新发明的微积分,他推导出了很多结果。在1735年至1771年欧拉的双眼先后失明(据说因双眼直接观察太阳),尽管最后七年,欧拉的双目完全失明,,他还是以惊人的速度产出了生平一半的著作。 4.高斯(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生于布伦威克,卒于格丁根,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高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数学家,并有数学王子的美誉。1792年,年仅15岁的高斯进入Braunschweig学院。在那里,高斯开始对高等数学作研究。独立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数论上的“二次互反律”(Law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质数分布定理(prime numer theorem)、及算术几何平均(arithmetic-geometric mean)。 1796年,17岁的高斯得到了一个数学史上极重要的结果,就是《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之理论与方法》。1855年2月23日清晨,高斯于睡梦中去世。 5.亚历山大里亚的欧几里德(约前330年 - 前275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他几乎在托勒密一世的整个统治时期都在亚历山大港教书,并在那里去世。他享有“几何之父”的称号。他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五大公设,发展欧几里德几何,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 6.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 在数学上,祖冲之研究过《九章算术》和刘徽所做的注解,给《九章算术》和刘徽的《重差》作过注解。他还著有《缀术》一书,汇集了祖冲之父子的数学研究成果。这本书内容深奥,以至“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故废而不理”。《缀术》在唐代被收入《算经十书》,成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当时学习《缀术》需要四年的时间,可见《缀术》的艰深。《缀术》曾经传至朝鲜,但到北宋时这部书就已轶失。人们只能通过其他文献了解祖冲之的部分工作:在《隋书·律历志》中留有小段祖冲之关于圆周率工作的记载;唐代李淳风在《九章算术》注文中记载了祖冲之和儿子祖暅求球体积的方法。祖冲之还研究过“开差幂”和“开差立”问题,涉及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的求根问题。遗留下来的祖冲之的数学贡献主要有他对圆周率的计算结果和球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华罗庚 陈景润 张丘建、朱世杰、贾宪、秦九韶、李冶、刘徽、祖冲之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 胡明复、冯祖荀、姜立夫、陈建功、熊庆来、苏步青、江泽涵、许宝騄、华罗庚、陈省身、林家翘、吴文俊、陈景润、丘成桐、冯康、周伟良、萧荫堂、钟开莱、项武忠、项武义、龚升、王湘浩、伍鸿熙、严志达、陆家羲、苏家驹、王菊珍、谷超豪、王元、潘承洞、魏宝社、高扬芝、徐瑞云、王见定、吕晗。 郭守敬 刘应明 伏羲 :约五千年前何承天:公元370~447年赵斐: 不详墨子: 公元前468~376年张邱建:约公元5世纪郑玄: 汉代张苍: 约公元前152年祖冲之:公元429~500年辛研: 春秋时代耿寿昌:约公元前50祖日桓:公元5~6世纪惠施: 战国刘歆: 公元前50~后20年甄鸾: 约公元535~566王莽: 约公元~世纪乘马延平:公元前30年张钻: 公元540年王粲: 公元177~217张衡: 公元78~139年刘焯: 公元544~610年高允: 公元390~487年徐岳: 公元168~188年李淳风:公元604~672年信都芳:南北朝后齐刘徽: 元3世纪僧一行:公元683~727年元延明:公元约6世纪刘洪: 约公元206年王孝通:公元7世纪初刘宴: 约第八世纪陈炽: 公元220年孙子: 年代不详丁谓: 北宋赵爽: 约公元220年商高: 约周朝许商: 西汉王蕃: 公元228~266年夏侯阳:约后魏时 甄鸾: 约公元535~566年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李之藻:公元1565~1630年刘焯: 公元544~610年王恂: 公元1235~1281周公: (约公元前11世纪)王孝通:公元六世纪杨辉: 约公元13世纪中至后半韩延: 约八世纪李淳风:公元604~672年朱世杰:13世纪后期的20~30年和14世纪开头的10~20年间徐昂 :约9世纪僧一行:公元683~727年陶宗仪:公元1366年元裕: 公元约12~13世纪边冈: 出生:文献尚无记载王文素:1463年~?沙克什:公元1278~1351贾宪: 约公元1023~1050年吴敬: 约14世纪末赵友钦:约公元1279~1368李冶: 公元1192~1279年程大位:公元1533~1606年刘仅: 约十四世纪秦九韶:约公元1202~1261年朱载堉 1536~1611沈括: 公元1031~1095年刘益: 约公元12世纪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 程大位: 1533~1606郑高升 明代朱元浚 明代朱载堉 1536~1611周述学 1522~1566王应选 明代徐光启: 1562~1633陈必智 明代王征 明代李之藻 1565~1630 林高 明代 李笃培 1576~1631 颐应祥 1483~1565杨溥 明代孔元化 ?~1632唐顺之 1497~1551徐心鲁 明代李天经 1579~1659陈邦称 明代柯尚迁 明代毛晋 1599~1659马杰 明代邢云路 明代薛凤祚 ?~1680 陈鹤龄 1670梅文鼎: 1633~1721明安图 ?~1763陈厚耀 1680陈世佶 1686~1749孙梅成 1681~1763 陈吁 1685年希尧 ?~1738 王锡阐 1628~1682黄宗宪:1608~1647(清代)余姚Huang Zongxian毛晋 1620~毛干干 1645~陈世仁 1676~1722江永 1681~1662 梅文鼎 (1633~1721)戴震 (1742~1797)李锐 (1769~1817)年希尧 (1678~1739)焦循 (1763~1820)项名达:1789~1850明安图 (1692~1763)阮元 (1764~1849)董佑诚 (1791~1823)李潢 ????~~1812汪莱 (1768~1813) 李善兰: 1811~1882阮元 1764~1849邹伯奇 1819~1869董佑诚 1791~1823项名达: 1789~1850李俨 1892~1963戴煦 1805~1860夏鸾翔 1823~1864曾纪鸿 1848~1877华衡芳:1833~1902 曾炯之 姜立夫 熊庆来 孙光远 冯康 陈省身 华罗庚 苏步青 陈建功 廖山涛 培经 许宝禄 钟开莱 王浩 江泽涵 姜伯驹 丁同仁 吴文俊 曾远荣 李新民 周鸿经 丘成桐 陈景润 王元 潘承洞 潘承彪 田刚 周炜良 袁亚湘

近代数学发展概况 在近代,数学处在飞速发展中,取得了辉煌成就,现代数学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以更快的速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成为十分活跃的科学。现代数学的发展有两大趋势或特点:一是数学更加理论化,所研究的数学对象更加抽象;二是数学与基它自然科学、技术、生产以及社会知识领域的关系更加密切,几乎触及或深入到各行各业,甚至成为它们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说明数学的作用更加明显和突出,说明数学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也是数学科学更加成熟的体现。 当今社会,必须把扫除“数学盲”的任务代替昔日扫除“文盲”的任务而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人们可以把数学对社会的贡献比喻为空气和食物对生命的作用。所以,在一定意义上,人们是生活在数学时代。神通广大的电子计算机最能反映出数学的存在。 进入20世纪,数学的研范围迅速扩大,数学的分支犹如雨后春笋,其复杂性和抽象性也日甚一日。而数学研究的课题真可谓五花八门,不但外行人面对数学的整个领感到莫名其妙,就是在其它数学分支领域工作的数学家也会发出同样的感叹。不过,尽管存在着这种日益专门化的倾向,数学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具体、更富有生机。 回顾20世纪数学的发展,就要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数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事件:一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B.Bussell,1872~1970)在1901年发现的集合论“悖论”(即所有不属于其自身的集合的集合,是属于该集合,还是不属该集合,都导致矛盾),令数学家们震惊。这是对数学界的一个极大的冲击,由此产生了关于数学基础论的危机。其后几十年争论激烈,至今尚未终止。其实所谓“数学危机”如同前面的“物理学危机”一样,不是数学学科本身的危机,而只是人们尤其是数学家们认识上的危机。虽然有“数学危机”,数学的发展不仅没有受影响,反而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应用范围更广,效果也更明显。二是在1900年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希尔伯特(D.Hilbert,1862~1943)提出著名的23个数学问题,涉及面广,每个问题都很有难度,许多数学家为解决这些问题作了不懈努力,但至今尚有不少问题没能解决。希尔伯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对20世纪前50年数学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对数学提出许多新课题,推动数学的发展,形成许多新的数学分支。本章只能介绍新发展的几个重要的数学分支。或: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推动了重大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早期社会发展的历史上,限于技术条件,依据数学推理和推算所作的预见,往往要多年之后才能实现,数学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效益容易被忽视。进入二十世纪,尤其式到了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的程度,数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时间已大大缩短,特别是当前,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信息的数字化和信息通道的大规模联网,依据数学所作的创造设想已达到即时试、即时实施的地步,数学技术将是一种应用最广泛、最直接、最及时、最富创造力和重要的技术,故而当今和未来的发展将更倚重数学的发展。 数学对人的影响也式非常深刻的,“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它蕴含在各个知识领域之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很好地锻炼人的思维,有效地提高能力,而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则是关系到学习效率的更重要因素。 在我国建国60年来,我国数学科学的发展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涌现了一批如:华罗庚、吴文俊等站在数学发展最前沿的,代表数学发展方向的,享誉世界的数学家 ,对比其他国家数学科学的发展,我国的数学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与美国相比,自二战以后,为了迎接越来越大的内外挑战,美国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教育改革实践,由二十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在“外层空间”的挑战而引发的“学科结构”为运动发端的教育大讨论,70年代初兴起了改变职教与普教分离的“生计教育”,至70年代中期又展开了强调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训练的“回归基础”运动,而80年代则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综合教育改革运动,如果说美国80年代以前的教育具有明显的“应时性”特征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后则更多地呈现出综合性与前瞻性的特点,并以四个著名的教育改革文献——《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为标志,向世界呈现了一副21世纪的教育蓝图。 我国的近代教育兴起于甲午战争之后,当时的数学教育也和整个近代教育一样,基本照搬日本模式,大量采用日本教材,五四运动之后,科学于民主的口号深入人心,数学教育的作用也为更多人所认识,我国自编的中学数学教材也纷纷出现。从抗战爆发直至1949年全国解放,此间大量引进以英美为主的西方数学教材。解放初期,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我过全面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采用吉西略夫的教材,以及以其为蓝本而改编的教材,因此,我国近代数学发展所走的路线大致是:先照搬日本,后模仿美英,然后又学习前苏联,由于当时前苏联的数学教育曾经体现了数学改革的主流,所以我国的数学教育虽然起步晚,但还是绕道跟上了世界潮流。随后,于1958年我国展开了赶美超英的大跃进运动,这一客观形势使我国数学教育改革也出现了过热的势态,批判了1955年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认为传统的中学数学教材“内容贫乏,陈旧落后,脱离政治,脱离实际”,提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新学科,但由于改革过于急促,所以整个改革方案未能进行到底,1961年以后,我国教育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于1961年和1963年相继修订了中学数学教学大纲,重新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同时教学秩序趋于正常,教研活动深入开展,数学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的提高,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大批教师被扣上了“臭老九”的帽子,教师队伍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教育事业也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致使我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不能继续进行,经过十年动乱之后,于1978年颁布了《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使我国的数学科学教育事业重新回到正常地轨道上来,该草案对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精简了传统的中学数学内容,增加了微积分、概率统计、向量、矩阵等初步知识,把集合映射等近代数学思想渗透进中学数学课本中,由于近代数学所发现的微积分、矩阵等知识主要还处于理论应用之中,且只有在具备了相应地数学学习能力之后,才能很好地理解其重要意义,这一点不太符合我国当时数学教育还处在较低级发展水平的现实,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知识体系也不够完善,针对这种情况,于1982年又拟定了《六年制重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对中学数学的内容进行了适当地调整,编写了几套深度和广度不同的教材,以供不同地区根据当地的具体基础选择相应的教材,同时积极稳妥地进行了大量地教材改革试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1985年5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4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并且颁布了《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并对教育的目标提出了适应当时具体情况和未来发展的新要求,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这一决定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影响直至今日。

许宝騄发表的学术论文

许宝騄1910年出生于北京。原籍浙江杭州,祖父曾任苏州知府,父亲曾任两浙盐运使,系名门世家。兄弟姊妹共7人,他最幼。其兄许宝驹、许宝骙均为专家,姊夫俞平伯是著名的文学家、红学家。许宝騄幼年随父赴任,曾在天津、杭州等地留居,大部分时间都由父亲聘请家庭教师传授,攻读《四书》 、 《五经》 、历史及古典文学,10岁后就学作文言文,因此他的文学修养很深,用语、写作都很精练、准确。1925年才进中学,在北京汇文中学从高一读起,1928年汇文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理学院。由于中学期间受表姐夫徐传元的影响,对数学颇有兴趣,入大学后了解到清华大学数学系最好,决心转学念数学。1929年入清华大学数学系,仍从一年级读起。当时的老师有熊庆来、孙光远、杨武之等,一起学习的有华罗庚、柯召等人。193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经考试录取赴英留学,体检时发现体重太轻不合格,未能成行。于是下决心休养一年。1934年任北京大学数学系助教,担任正在访问北京大学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奥斯古德的助教,前后共两年,奥斯古德在他后来出版的书中,提到了许宝騄的帮助。奥斯古德是分析方面的专家,在这两年内许宝騄做了大量的分析方面的习题,也开始了一些研究,1935年他发表了两篇论文,其中一篇是与江泽涵合作的,都是分析方面的论文。那时芬布尔和阿蒂肯合写的《标准矩阵论》已出版,许宝騄熟练地掌握了矩阵的工具,尤其精通分块演算的技巧。所以这两年内他在分析和代数两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36年许宝騄再次考取了赴英留学,派往伦敦大学学院,在统计系学习数理统计,攻读博士学位。1938年许宝騄共发表了3篇论文。当时伦敦大学规定数理统计方向要取得哲学博士的学位,必需寻找一个新的统计量,编制一张统计量的临界值表,而许宝騄因成绩优异,研究工作突出,第一个被破格用统计实习的口试来代替。1938年他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同年,系主任内曼受聘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推荐将许宝騄提升为讲师,接替他在伦敦大学讲课。1939年,许宝騄又发表了两篇论文,1940年又发表了3篇。其中两篇文章是数理统计学科的重要文献,在多元统计分析和内曼-皮尔逊理论中是奠基性的工作,因此他获得了科学博士的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决定回国效劳,终于在1940年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钟开莱、王寿仁、徐利治等均是他的学生。在1945年秋,他应邀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任访问教授,各讲一个学期,学生中有安德森,莱曼等人。1946年到北卡罗莱纳大学任教。一年后,他决心回国,谢绝了一些大学的聘任,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回国后不久就发现已患肺结核。他长期带病工作,教学科研一直未断,在矩阵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发表了10余篇论文。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3年发现肺部有空洞,他的结核菌已有抗药性时,组织屡次安排他休养,他均谢绝,并且一个人领导3个讨论班(平稳过程、马氏过程、数理统计),带领青年人搞科研。他在60年代中期,对组合数学有浓厚的兴趣,1966年初,与段学复教授联合主持组合数学的讨论班,因“文化大革命”而被迫中断。然而他自己不顾条件如何,始终坚持科研,在1970年12月逝世时,他床边的小茶几上还放着一支钢笔和未完成的手稿。1983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刊印了《许宝騄全集》 ,全集是由钟开莱主编的,共收集了已发表的、未被发表的论文40篇。1980年与1990年秋,北京大学两次举办纪念会,并出版了《许宝騄文集》。

学术是无国界的 没有不交流的学术 若一定要分的话 近代当代我还真不知道如果是古代的话 我认为 九章算术 以及 测圆周率 比较厉害 这只是快砖 希望能够引出好玉 但是我自己的观点还是是 学术里没有最大的贡献 只有继承 拓广 和超越

许宝騄在伦敦大学学院攻读学位时,熟读了克拉美的《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1937年出版),掌握了特征函数的工具,所以他对极限理论很有兴趣。1947年他与罗宾斯合写的论文《全收敛和大数定律》 ,第一次引入全收敛的概念。当时国际上在概率方面主要的兴趣是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的极限分布,正在从古典的向近代结果转化。一些著名的概率论专家如科尔莫哥罗夫,辛钦,格涅坚科,莱维和费勒等人都在攻这难题。1947年,许宝騄已获得了主要的结果:每行独立的无限小随机变量三角阵列的行和,依分布收敛到一给定的无穷可分律的充分必要条件。由于当时信息不通,他不知道别人的工作情况,当时他写信给钟开莱时说:“……我担心正在进行的工作会和别人相重……”后来,他知道了格涅坚科和科尔莫哥罗夫的工作,就没有再发表自己的研究。实际上许的方法和俄国人还是不同的,许的方法更为直接。1968年,当格涅坚科和科尔莫哥罗夫合写的《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的极限分布》英译本再版时,钟开莱用附录的方式第一次刊印了许宝騄的工作。然而许在生前并未看到这本书,他始终没有看到自己的这一部分工作的公开发表。50年代中期,许宝騄对马尔可夫过程有相当的兴趣,他用纯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跳过程转移概率函数的可微性,他曾做过一些马氏链的极限定理,但未发表,又因“大跃进”中断了讨论班。1959年以后,他的兴趣已转向组合设计。还应一提的是他于1945年完成的一篇论文。这篇文章第一次用特征函数方法来近似处理两个高度相关的随机变量的分布,给出了样本方差的渐近展开和余项的估计。这里的难点是要处理二维的分布,这是数理统计的问题,但方法和工具是概率论中常用的特征函数。这一工作在70年代以后引起了国际上许多深入的研究。许宝騄晚年对组合数学的兴趣是由张里千三角方案的工作引起的。他感到可以把矩阵的方法系统地引入组合数学。从1961年起他就主持了一个试验设计讨论班,报告这一方面的工作,开展研究,用笔名班成在《数学进展》上发表的文章是这一讨论班的成果。文中用一条矩阵的引理,统一处理了υ=2的各种方案的唯一性和非唯一性(把张里千的结果包括在内)。后来在1966年初,他又在讨论班上系统报告了BIB的工作。“文化大革命”中,他并未中断研究,当时看不到任何杂志,直到1970年,才允许他看杂志,那时他已瘫痪。在两个月内,他翻阅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后的全部《数理统计纪事》 ,了解国际上的学术动态,写下了最后一篇关于BIB与编码的论文,并将这篇文章的手稿托付给段学复教授。许宝騄的天赋很好,掌握外语的能力很强,中学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法语,两年后就能写短文与会话。除了课堂上学的英语外,他还自学了德语与俄语。解放初期,为了翻译大批的苏联教材,他刻苦自学钻研,短期内就能翻译一些重要的教材,如菲赫金戈尔兹的三卷本《微积分学教程》和格涅坚科的《概率论教程》都是他负责校订的。很多教学内容,他也是自学掌握的,如勒贝格积分、测度论、泛函分析等。他的成就,除了天赋外,勤奋刻苦,锲而不舍是一重要的原因。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生活很清苦,资料又匮乏,要找一本参考书有时都很困难,他的书架上摆着他那时手抄的蒂奇马什的整本《函数论》 。50年代,他已是著名的大教授了,一旦看到好的书,他就仔细阅读,大量做题,他曾逐章逐题去解答那汤松著的《实变函数论》和安德森的《多元统计分析引论》的练习题。他能把一些习题深化,变成小的研究习作,有的就可以变成论文。他对论文的发表要求很严,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希望自己的文章登在有名的杂志上而出名,我希望杂志因为登了我的文章而出名。”尽管他自己是学部委员,可以推荐论文尽快在《科学记录》上刊登,然而他自己的论文大部分都刊登在北京大学的学报上。他的论文有的长达几十页,有的短到一页多一点,都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朴实无华,简明扼要。他一生正式被刊出的论文在生前只有30多篇,然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很有分量的工作。一些小的结果他往往批注在书的边页上,并不认为是值得发表的。1962年他在讨论班上讲授正态变量二次型分布是x2的充分必要条件时,对退化的情况已作了处理,而这一结果在1966年在国外才作为一篇论文单独发表。他对引用的结果都非常认真,自己必须能完全给出证明。他在研究工作中,有两点是非常明显的。一是追求初等的证明,他认为初等的方法比艰深的方法更有意义,所以他的讲课能吸引很多人来听,他把问题剖析得非常清楚,问题的解决似乎是自然而容易的。另一特点是要求证明演算化,不要借助任何几何的直觉。为了充分阐明他的这一观点,1964年冬,他在讨论班上系统讲授点集拓扑时,每个证明都是由集合运算导出的,后来由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未能讲完就中断了。在教学上,他主张“良工示人以朴”,应把原始的,真实的思想讲解给学生,而在形式上,在证明方法上要力求简明无冗言赘文。他的讲课是深刻的思想与完美的形式十分良好的结合,他的中外学生称赞说:“他的讲授是完美的。”作为教师和科学家,他对于学生和同行都有强烈的影响。一些人回忆说:“许宝騄坚持深入浅出,毫不回避困难。特别是沉着、明确而又默默地献身于学术的最高目标和最高水平,这种精神吸引了我们。”他顽强地长期带病搞科研和教学,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工作到最后一息。1970年12月18日清晨,他病逝于北京大学的勺园佟府。施普林格出版社刊印《许宝騄全集》后,书评中有这样一句话:许宝騄被公认为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方面第一个具有国际声望的中国数学家。

古代:《九章算术》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经过许多人整理而成,大约成书于东汉时期。全书共收集了246个数学问题并且提供其解法,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四则和比例算法、各种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关于勾股测量的计算等。在代数方面,《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最早提出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现在中学讲授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九章算术》介绍的方法大体相同。 中国古代数学在三国及两晋时期侧重于理论研究,其中以赵爽与刘徽为主要代表人物。 赵爽在《勾股圆方图注》中,用几何方法证明了勾股定理,其实这已经体现“割补原理”的方法。用几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也是赵爽对中国古代数学的一大贡献。三国时期魏人刘徽则注释了《九章算术》,其著作《九章算术注》不仅对《九章算术》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而且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理论体系与数学原理,并且多有创造。其发明的“割圆术”(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无限逼近圆面积),为圆周率的计算奠定了基础,同时刘徽还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3927/1250(3.1416)”。他设计的“牟合方盖”的几何模型为后人寻求球体积公式打下重要基础。在研究多面体体积过程中,刘徽运用极限方法证明了“阳马术”。 南北朝祖冲之、祖暅父子取得如下成就:①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得到3.1415926<π<3.1415927,并求得π的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其中密率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的最佳值;欧洲直到16世纪德国人鄂图(Otto)和荷兰人安托尼兹(Anthonisz)才得出同样结果。②祖暅在刘徽工作的基础上推导出球体体积公式,并提出二立体等高处截面积相等则二体体积相等(“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定理;欧洲17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Cavalieri)才提出同一定理。 公元600年,隋代刘焯在制订《皇极历》时,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历》中将其发展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 贾宪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提出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同样的方法至1819年才由英国人霍纳发现;贾宪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与17世纪欧洲出现的“巴斯加三角”是类似的。 秦九韶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1247年,他在《数书九章》中将“增乘开方法”加以推广,论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并且例举20多个取材于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16世纪意大利人菲尔洛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另外,秦九韶还对一次同余式理论进行过研究。 李冶于1248年发表《测圆海镜》,该书是首部系统论述“天元术”(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在数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难得的是,在此书的序言中,李冶公开批判轻视科学实践活动,将数学贬为“贱技”、“玩物”等长期存在的士风谬论。 公元1261年,南宋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中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变本末》中还叙述了“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差的内插公式。郭守敬还运用几何方法求出相当于现在球面三角的两个公式。 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杰著《四元玉鉴》,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到公元1775年法国人别朱(Bezout)才提出同样的解法。朱世杰还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内插公式,欧洲到公元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Gregory)和公元1676一1678年间牛顿(Newton)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现代:1.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 1931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4军获硕士学位.1934年去汉堡大学从Blaschke学习.1937年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到194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初赴美,旋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0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79年退休成为名誉教授,仍继续任教到1984年.1981年到1984年任新建的伯克利数学研究所所长,其后任名誉所长。陈省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学及其相关分支.还在积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极小子流形,网几何学,全曲率与各种浸入理论,外微分形式与偏微分方程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陈省身本有极多荣誉,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及国家科学奖章(1975),伦敦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985),法国科学院国外院士’(1989),中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等。荣获1983/1984年度Wolf奖,及1983年度美国科学会Steele奖中的终身成就奖. 2.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华罗庚 华罗庚是一位人生经历传奇的数学家,早年辍学,1930年因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3.仅次于哥德尔的逻辑数学大师,王浩 1943年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毕业。1945年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哲学部毕业。194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1951年在瑞士联邦工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1~1953年任哈佛大学助理教授。1954~1961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作第二套洛克讲座讲演,又任逻辑及数理哲学高级教职。1961~1967 年任哈佛大学教授。1967年后任美国洛克斐勒大学教授,主持逻辑研究室工作。1985年兼任中国北京大学名誉教授。1986年兼任中国清华大学名誉教授。50年代 初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后又被选为不列颠科学院外国院士,美籍华裔数学家、逻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哲学家。 4.著名数学家力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林家翘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1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3 年起先后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教授、学院教授、荣誉退休教授。 林家翘教授曾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Timoshenko奖,美国国家科学院应用数学和数值分析奖,美国物理学会流体力学奖。他是美国国家文理学院院士(1951),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2),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0)。从40年代开始,林家翘教授在流体力学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的工作带动了整整一代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探索。从60年代开始,他进入天体物理的研究领域,开创了星系螺旋结构的密度波理论,并为国际所公认。1994年6月8日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士。 5.我国泛函分析领域研究先驱者,曾远荣 1919年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备部,一直读到1927年7月。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及耶鲁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1933年取得博士学位。1934年8月至1942年7月一直任教于清华大学(1938年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1950年2月,受国立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孙光远教授写信聘请到南京大学任教直至退休,曾在南京大学建立国内最早的计算数学专业。长期从事泛函分析研究,是我国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在广义逆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 6.我国最早提倡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的学者,赵访熊 192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当时清华学校是公费留美预备学校,竞争激烈,在江苏只招3名学生,他在众多考生中名列榜首。毕业后即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机系学习。他1930年在电机系毕业,被哈佛大学数学系录取为研究生,且于1931年获硕士学位。1933年他受聘回国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1935年被聘为教授,从此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参与创办国内第一个计算数学专业。赵访熊于1962年和1978年先后两次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1980-1984年兼任新成立的应用数学系主任,并受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他担任过中国数学会理事、名誉理事。1978年至1989年担任第一、二届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及第三届名誉理事长和《计算数学学报》主编等一系列职务。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我国最早提倡和从事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的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之一。自编我国第一部工科《高等微积分》教材。在方程求根及应用数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7.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吴大任 1930年与陈省身以最优等成绩在南开大学毕业,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1933年夏,在姜立夫的鼓励下,吴大任参加了中英庚款第一届公费留学考试,被录取到英国学习。他本想到剑桥大学攻读,因抵伦敦时间错过了该校入学的时机,改入伦敦大学的大学学院,注册为博士研究生。1937年9月初,吴大任到武汉大学任教,之后即随武汉大学迁到四川乐山。后来长期担任南开大学领导工作与教学工作,著、译数学教材及名著多种。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研究领域涉及积分几何、非欧几何、微分几何及其应用(齿轮理论)。1981年他任国家学位委员会第一届数学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编委兼几何拓扑学科的副主编以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和第二届委员。 8.著名数学家,北大教授,庄圻泰 1927年考入清华学校,193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1934年,熊庆来教授接受庄圻泰为自己的研究生,1936年于该校理科研究所毕业。1938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庄圻泰留任北京大学。此后除继续担任复变函数课程的教学任务外,他还陆续讲过保角变换,拟保角变换,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等专业课。九三学社社员。长期从事函数论研究,在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上取得重要成果。著有《亚纯函数的奇异方向》,合编《AnalyticFunctionsOfOneCom·plexVariable》(在美国出版) 9.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四川大学校长,柯召 1931年,入清华大学算学系。1933年,柯召以优异成绩毕业。1935年,他考上了中英庚款的公费留学生,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深造,在导师L.J.莫德尔(Mordell)的指导下研究二次型,在表二次型为线性型平方和的问题上,取得优异成绩,回国后先后任教于重庆大学,四川大学。1953年,他调回四川大学任教至今。在这40余年间,他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数学人材,在科研上硕果累累。与此同时,他还先后担任了四川大学教务长、副校长、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作为学术带头人和学校负责人,他卓有成效地抓了几个重要方面的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应用数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人材。其研究领域涉及数论、组合数学与代数学。在二次型、不定方程领域获众多优秀成果。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0.中央研究院院士,首批学部委员,许宝騄 1929年入清华大学数学系,193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36年许宝騄考取赴英留学,派往伦敦大学学院,在统计系学习数理统计,攻读博士学位。1940年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回国后不久就发现已患肺结核。他长期带病工作,教学科研一直未断,在矩阵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发表了10余篇论文。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中国开创了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内曼-皮尔逊理论、参数估计理论、多元分析、极限理论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是多元统计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1.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数学系主任,段学复 1932年考入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时称为“算学系”)。 1936年夏,段学复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留校任助教。1941年8月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自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近40年。长期从事代数学的研究。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论特别是指标块及其在有限单群和有限复线性群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指导学生用表示论和有限单群分类定理彻底解决了著名的Brauer第39问题、第40问题。在代数李群研究方面与国外学者合作完成了早期奠基性成果。在有限P群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数学应用于国防科研和国防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2.我国拓扑学的奠基人 江泽涵 毕业于南开大学,1927年参加清华大学留美专科生的考试,考取了那年唯一的学数学的名额,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留学,1930年获得博士学位。1930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做研究助教。1931年起,长期担任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并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曾兼任理学院代理院长。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早年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为该系树立了优良的教学风尚。致力于拓扑学,特别是不动点理论的研究,是我国拓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

国家严禁新冠病毒论文发表

【 #卫生职称# 导语】 无 从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2020年湖南卫生系列高级职称专业理论考试的通知已公布,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7月10日-7月21日,具体详情如下: 各市州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有关医疗卫生机构: 2020年度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包括全省统一组织的卫生系列高级职称(以下简称“省卫高”)和各市州组织的基层卫生系列高级职称(以下简称“基卫高”)评审,仍采取考评结合的方式进行,即先参加专业理论考试后提交申报参评材料进行综合评审。为做好2020年度全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业理论考试有关事项 (一)考试科目 专业理论考试设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2个科目,总分均为100分,分别按40%、60%的权重计入总成绩。2个科目连续考试,时间共计180分钟。 (二)专业设置 2020年度共设101个专业,详见《2020年度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专业理论考试专业设置和要求》(附件1,以下简称《专业设置和要求》)。报考人员所从事岗位(专业)不在《专业设置和要求》之列的,可选择相近专业报考。 (三)报考条件及要求 1.报考条件 报考的资历、专业条件详见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附件2)。 2.报考要求 (1)报考人员须认真对照报考条件,确认本人完全符合各项规定后,再报名参考。凡不符合报名条件参加考试的,成绩无效,费用不予退还,相关责任由报考人员本人承担。提供虚假材料取得报考资格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2)报考人员区分事业单位人员和非事业单位人员,按照《关于做好2020年度全省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湘职改办〔2020〕5号)规定的申报渠道和要求报名参考。 (3)报考人员所在单位、相关人才交流服务机构须仔细核对报考人员各项信息是否与其提供的证件、证书等原件材料一致,认真审核其学历、资历、专业等是否符合各项规定,并对材料真实性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同意其报考。对材料审核把关不严或协助作假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考试地点及方式 专业理论考试统一在长沙进行,采用人机对话方式,命题、组卷、阅卷工作委托第三方开展。 (五)成绩有效期及加分等规定 1.专业理论考试成绩当年有效,并按权重系数计入评审综合成绩。贫困县(名单详见附件3)人员、参加半年以上1年以下短期援藏援疆专业技术人员及援外医疗队人员、参加3个月以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人员实行专业理论考试总成绩加3分的政策。 2.贫困县参考加分人员名单拟于8月10日—14日在湖南卫生计生人才网()公示,请相关人员仔细核对,如发现名单信息有误,请于8月18日17:00前向所在市州卫生健康委反馈。市州卫生健康委核实后,统一汇总相关情况和人员名单于8月19日前报至湖南省卫生系列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卫生系列职改办”)。省卫生系列职改办根据情况再次公示,公示结束后不再增补人员。 3.根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原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湘人社发〔2016〕75号)有关规定,申报参评“基卫高”的人员,统一参加全省专业理论考试,考试成绩作为评审参考条件,连续3个评审年度有效。申报参评人员可自愿多次参加考试,选取成绩参评。 自主评审单位参评人员统一参加全省专业理论考试,面试由单位自行组织。理论考试成绩的评价权重由自主评审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自行制定,经由单位专业学术委员会、职代会同意后予以实施。 二、专业理论考试报考程序 (一)网上报名。报考人员登录湖南卫生计生人才网(),进入“2020年度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专业理论考试专区”,按程序报名。上传20-45K大小、像素为240*320的近期蓝底免冠JPG格式电子证件照片,在线填写报名信息并提交《2020年度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专业理论考试报名表》(见附件4,以下简称《报名表》),核对无误后打印《报名表》,并在本人栏内签名确认。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7月10日17:00至7月21日8:00。 (二)单位审核。事业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应按照《关于做好全省事业单位高级职称年度评审职数申报与管理的通知》(湘职改办〔2020〕3号)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岗位职数情况严格审核报考人员是否符合相应报考条件,其他机构或单位也须按要求对非事业单位人员审核把关,并在《报名表》“单位意见”栏相应位置签署审核意见、签名并加盖公章。 (三)现场确认。单位汇总《报名表》,于7月21日—24日到市州卫生健康委(省属相关医疗机构、省卫生健康委直属单位到省卫生系列职改办)现场确认报名信息。现场确认时,各市州卫生健康委根据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重新发布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湘发改价费〔2014〕1119号)有关规定,按85元/科目的标准代收考试费用。 (四)准考证打印。准考证打印时间预计为8月10日-14日,请报考人员登录湖南卫生计生人才网()打印准考证。考试初步定于8月中旬举行,具体时间、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三、“省卫高”综合评审有关要求 申报参评人员专业理论考试总成绩合格、所在单位有相应空岗且符合附件2规定的申报评审条件,方可参加“省卫高”评审。 (一)专业理论考试总成绩、面试成绩、申报参评人员所在单位评分分别按65%、25%、10%的权重加权构成综合成绩。科研成果奖项、行政性综合奖项、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加分项直接计入综合成绩,综合成绩作为综合评审的主要依据。符合加分条件的科研成果与行政性综合奖项详见附件5、附件6。 (二)面试预计11月按专业分批进行,时间安排将在湖南卫生计生人才网()公布。申报参评人员具体面试时间以《面试通知单》为准。 (三)申报参评人员所在单位评分项目与程序(详见附件7、8)。申报参评人员所在单位应成立量化评分小组,并制定具体评分方案,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定。量化评分小组须严格按审定的方案和程序进行评分和公示,评分结果由量化评分小组组长、审核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名后,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复核确认。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复核后由审核人、主要负责人签名盖章。用人单位评分项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四)根据原省卫生计生委职改领导小组、省职改办《关于做好2016年度卫生计生系列高级职称专业理论考试工作的通知》(湘卫职改〔2016〕2号)有关规定,自2016年起,凡综合成绩合格但在综合评审时因单位评审职数有限而未通过评审人员,继续保留其综合成绩两个评审年度,后续连续两个评审年度在单位有相应评审职数时可直接提交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高评会”)综合评审。同专业综合成绩保留人员和新申报参评人员分别按参考年度成绩的排序(以百分比计)再依次排列,提交高评会综合评审。多次综合成绩合格人员选取排序提交高评会。 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政策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聚焦一线贯彻落实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措施的通知》(国发明电〔2020〕10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0〕23号)、《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落实保护关心爱护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各项政策的具体措施的通知》(湘办发电〔2020〕15号)和《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工作的通知》(湘人社函〔2020〕13号)等文件精神,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以国家卫生健康委核准的《湖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工作情况统计表》为准)可享受如下政策: (一)优先申报评审。现有中级或副高级职称,申报高一层级职称时,所在单位有空缺岗位的优先推荐参评;无空缺岗位的,可按急需紧缺人才申请评审职数。职称评审实行倾斜,综合成绩合格人员不占整体。 (二)开辟绿色通道。晋升高级职称实行专业理论考试总成绩加3分的政策。获得市(厅)级以上表彰奖励者可提前一年申报参评高一级职称;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者,结合业务能力水平评价,还可破格学历(具有医药卫生类中专、大专学历可分别参评副高、正高级职称)申报高一级职称,且免理论考试和面试直接参加综合评审。 (三)突出抗疫表现。申报人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能力和业绩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表现作为医德医风考核的重要考量。参加疫情防控经历可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视同完成2020年度继续教育学时学分,累计工作1个月及以上的视同完成下基层服务任务。疫情防控一线的病例、总结、报告等可替代论文。 所有优惠政策适用于参评人员首次申报现有职称的高一级职称。自主评审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实际,自行制定相应优惠政策,经专业委员会、职代会同意后予以实施。 附件1:2020年度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专业理论考试专业设置和要求附件2: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一、学历(学位)与资历要求 (一)申报参评正高职称的人员,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含本科,以下同)学历(学位),取得卫生系列相应专业副高职称并被聘任副高职务5年以上(含5年,下同)。 (二)申报参评副高职称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博士后人员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经考核合格出站。 2.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卫生系列相应专业中级职称并被聘任中级职务2年以上。 3.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卫生系列相应专业中级职称并被聘任中级职务4年以上。 4.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卫生系列相应专业中级职称并被聘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5.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卫生系列相应专业职称并被聘任中级职务7年以上,且现第一注册执业地点在县级以下(含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及民营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在市州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除临床、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下同)和口腔类别以外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申报参评相应专业副高职称。 (三)学历(学位)要求是指国家教育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认可的正规院校毕业学历(学位),申报参评医、药、护类的学历为相应医药卫生类学历(学位),申报参评医技类的学历为相关医药卫生类学历(学位)。学历(学位)证书上注明“全日制”、“脱产”字样的,归为全脱产类学历,此类学历人员聘期须减去学习时间(能提供在职证明材料的除外);学历(学位)证书上注明“在职”、“函授”字样的,归为在职类学历,此类人员聘期不受影响。 二、执业资格准入要求 申报参评医学类、护理类专业的,应取得执业医师(不含助理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证书,并按规定注册取得相应执业证书。根据《执业医师法》及有关文件规定,医学类申报参评人员应严格按照注册的执业类别、执业范围,选择相应专业申报参评。 自2019年起,根据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技术人员注册范围和工作岗位不一致的问题,允许执业范围为中西医结合的医师申报参评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肛肠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针炙科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推拿科学专业。允许执业范围为妇产科的医师申报参评妇女保健专业,执业范围为儿科的医师申报参评儿童保健专业。心电诊断岗位的医师(执业范围为内科、心电诊断、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可申报参评心电诊断专业。脑电诊断岗位的医师(执业范围为内科、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可申报参评脑电诊断专业。允许心电诊断(执业范围为内科、心电诊断、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脑电诊断(执业范围为内科、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岗位的医师以心电学技术、脑电图技术的中级职称作为台阶,申报参评高级职称的心电诊断、脑电诊断专业。 三、下基层服务要求 在政府办城市(市州人民政府所在地)二级以上医院申报参评副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中医、口腔类别专业医务人员,任现职以来至申报参评前必须到县(市)或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个月以上,并经服务单位及其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年龄在50周岁以上或以往曾在县级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工作5年以上的申报人员可免下基层服务。自2021年度起,下基层服务执行《关于明确部分系列(专业)晋升职称基层工作经历有关事项的通知》(湘职改办〔2020〕4号)相关规定。 四、论文要求 论文不作为申报参评职称的必备条件,作为工作学习业绩内容赋予一定的评价权重,纳入用人单位评价项目。 (一)刊物要求 1.认可的论文:公开发表的论文必须是发表在国内外医药卫生类或相关专业正式期刊上的论文。国内正式期刊指《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参评论文正式期刊目录》(见湘卫职改办〔2010〕3号文件,以下简称《正式期刊目录》)和《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论文发表认可期刊目录》(见湘卫人发〔2015〕24号文件,以下简称《认可期刊目录》)收录、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可在国家新闻出版署()上查询到、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正式期刊目录》和《认可期刊目录》以外的国内期刊不予认可。国外刊物是否为正式期刊,由评审专家组鉴定。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病例、总结、报告等可替代论文。 自2017年度起,发表在《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论文发表认可期刊目录》(见湘卫人发〔2015〕24号文件)以外的国内期刊不予认可。 2.不予认可的论文: (1)增刊、特刊、专刊、论文集及电子网络版上发表的论文; (2)综述、个案报道(指3例及以下报道)和译文; (3)在境外、港澳主办的中文刊物中发表的文章; (4)只发了用稿通知或已印清样但未正式发表的论文; (5)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二)字数要求 1.公开发表的论文(含参考文献)字数要求在1500字以上(不含摘要、关键词)。 2.字数按实有正文计算,即以排印的版面每行字数乘以全部实有的行数计算。占行题目或者末尾排不足一行的,按一行计算。 (三)其他要求 1.论文必须是以申报参评人员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2.论文内容应为医疗卫生机构临床或技术工作并与所申报的专业密切相关; 3.论文必须是取得现有职称后发表; 4.论文署名单位必须与本人工作经历相符。 五、外语、计算机水平和继续教育要求 外语、计算机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不作为申报参评职称的必备条件。 外语、计算机是专业技术人才学习研究的重要工具,外语是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重要体现,应积极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具备、提高其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申报参评高级职称的,外语、计算机水平作为工作学习业绩内容赋予一定的评价权重。 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申报参评上一级职称的重要条件,持市州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湖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分)认定单》者,综合成绩加3分。 六、年度考核要求 任现职以来最近连续5年(硕士学历申报参评副高职称4年、博士学历申报参评副高职称2年)年度考核结果均要求“合格”及以上等级(因2020年度考核还未进行,2020年度考核登记表免于提供)。军转干部(专业技术士官)在部队工作期间未进行年度考核者,需提供团以上部队政治部门(士官由司令部)相关证明材料。 七、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 (一)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申报参评; (二)违反其它职能部门规定不得申报参评情形的。 申报参评人员在当年度确认文件下发前发生不得申报参评情形的,不予发文确认。 对违背诚信、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申报参评人员实行职称评审“一票否决”,取消其申报参评资格;倡导科学精神,坚守道德底线,对师德、医德等品德有问题的实行“零容忍”,对学术造假实行“一票否决”。对通过弄虚作假、隐瞒歪曲事实真 相、不如实填报相关信息、暗箱操作及程序不当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予以撤销。对违纪违规的申报参评人员在全省范围通报,通报结果连续3个年度提交至相应高评会供评委参考,失信行为记入《个人失信记录表》,放置个人档案留存,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情节严重的,通知所在单位按照规定进行党纪、政纪追责处理;涉嫌违法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建立健全追溯追责复核机制,无论什么时候,经核查发现申报参评人员有通过提供虚假材料、剽窃学术成果或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等违纪违规取得职称的行为,一律撤销其相应职称,据此获得的后续职称或其他权益,也一律一并取消。 附件3-8

新冠字样不能出现在投稿须知中,作者投稿时要遵守相关规定,包括:1、文章内容必须是有质量的,不能有抄袭或其他恶意行为;2、文章不能对任何宗教、政治或其他社会团体产生负面影响;3、文章不能涉及任何敏感话题,如政治、宗教和种族;4、文章不能含有有害信息或不良内容,如色情,暴力,违反社会公德等;5、文章不能含有任何商业推广相关内容;6、文章不能含有任何侮辱,诽谤,攻击,谩骂,恐吓等不良言论;7、文章不能含有任何有关新冠字样的内容。

1、投稿的文章内容必须与新冠肺炎有关,但不能出现新冠字样。2、投稿的文章内容必须是原创,不能抄袭他人的文章。3、文章内容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不能有任何虚假或不实信息。4、文章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能有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5、文章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公德,不能有任何不良信息。6、文章内容必须符合网站的审稿标准,不能有任何违反网站审稿标准的内容。

凡投稿或印刷内容中不得出现“新冠肺炎”、“SARS-CoV-2”、“COVID-19”等字样,也不得出现任何类似字句。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