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地理科学导论论文范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7 08:45:13

地理科学导论论文范文发表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地球上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二万亿桶

节约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人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生存的永恒矛盾。

哥伦布发现美洲与海洋地理科学 海洋地理科学是推动航海实践活动的主要基础与前提之一,而航海活动实践又反过来成为海洋地理科学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与动力,二者互促互进.海洋地理科学亦是浸透包容在航海史、科学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中.今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10周年,在追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之际,从海洋地理科学的角度研究哥伦布的航海作用,对于拓展对哥伦布航海研究的界域,创新研究内容,突出时代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洋地理科学与哥伦布西航思想及行动的形成 对哥伦布远航成功,多有贬诋者.如说哥伦布是个“子”、“一个疯子”、“神经很不正常”、“整个一生之中心理状态都有某种混乱”,说他的发现是“偶然的成功”等[1].从海洋地理科学的角度看,这些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1.远航前的哥伦布掌握了较为深厚广博的海洋地理学知识. 哥伦布所处的时代,西欧人对“远东”还不甚了解.《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东方“黄金”的描写引起了西欧社会国王、封建贵族、僧侣以及商人日益炽热的欲望.西欧人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探险,配合寻找新航路.到哥伦布从事探险时,葡萄牙人沿非洲西海岸向南已进行了几十年探险并取得成就.马可波罗的著作深深吸引了哥伦布,他反复仔细阅读,不仅精读,还做了研究.坐落在西班牙塞维尔的哥伦布纪念馆中,至今还保存着一部拉丁文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上有哥伦布做过的眉批.一个富庶的、遥远的东方深深地吸引着他. 自14岁上船后,哥伦布先在波尔多菲诺,后来又在科西嘉岛当少年见习水手,以后又成为正式水手.地中海、北大西洋一带是他的海上家园.1476年,哥伦布在一次商船海战中,因船只毁掉,漂渡到葡萄牙.当时,葡萄牙人正以极大的热情从事沿非洲海岸向南的探险,旨在寻找一条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去东方的航路.他们已经发现了非洲沿海、大西洋上的一些岛屿,同时也向北方探险航行.哥伦布在葡萄牙应募参加了去布里斯托尔、加尔维和冰岛的第一次远航.在葡萄牙的航海期间,哥伦布进一步学习掌握了天文、地理、潮汐、风向等知识,其中与航海有关的学科知识尤为丰富.他熟悉并会操纵多种类型的船只,了解并会使用当时的航海仪器,掌握航海技术,研究绘制海图.他狂热地学习、搜集各种航海方面的资料,学会使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拉丁四种语言,成为一名航海专家.正如他自己于1501年所说的那样:“我从小置身海洋上,为的是在海上航行,且一直坚持至今.航海的技巧激励那些忠于航海事业的人在探索这个世界的秘密.充分地研究了天文学以及几何算术,我能全神贯注、得心应手地画出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城市.”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哥伦布形成了向西航行的思想.2.坚信“地圆”说,深信向西航行可到东方.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它的正确性及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有其时代性和相对性的.哥伦布所处的那个时代,海洋地理科学有许多内容今天看来是错的,但当时却是先进的,它也指导了人们的实践,起了应有的作用.地球是圆形的学说被公认并成为正统观点是近代的事情.在此之前的古代和中世纪,人类对于自己生活其上的大地的形状,说法多样.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和后来的柏拉图可能是最早提出大地是一个圆球形概念的哲学家.他们宣称的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天体环绕它进行圆周运动.著名学者波昔多尼曾在倡导大地球形说的基础上,推想从地中海向西航行可到达印度.公元2世纪,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写成了古典天文巨著《大综合论》,其中认为地球是一个位于中心保持不动的球体,而天体则环绕它转圈子.托勒密撰写的《地球指南》共8卷,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综合性地理学著作.书中采用经纬网,将地球分为360度,对地球的周长、各地名称,陆地、海洋及形状、温差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论述[2](pp.142-148)[3](pp.175-180).当然,因时代的局限,这本书的错误是相当大的,但它是那个时代地理学的结晶. 随着社会发展,12世纪以后古希腊学术著作和中世纪穆斯林的学术思想又重新被西欧吸收,被译成拉丁文.在西欧兴起收集翻译古希腊文化的热潮是由于社会对新知识需求的增加.到哥伦布时代,译成拉丁文的古希腊和穆斯林作家的作品数量多、学科广.哥伦布运用所学的拉丁语,读了大量古希腊著作,特别是托勒密天文学和地理学.他还学习了中世纪学者的有关著作,逐渐接触“地圆说”. 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讲到希邦格(日本)离印度海岸不远.此外,比哥伦布稍早些年的法国地理学者皮埃尔?戴利的《世界的样子》一书(一译《幻想世界》,Imagine Muudi),对哥伦布的影响极大.该书是根据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思想家罗哲尔?培根的观点而成,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表面水域与陆地比例是1:6.该书把欧洲和亚洲说成是向两边延长着的“长长的”陆地,而在两大洲之间的海(指欧洲以西和亚洲以东的水域)便成了狭小而“短小的”了.书中还指出,“伊比利亚半岛的末端和印度东端彼此相距并不太远……显而易见,顺风有几天就能到达”,并断言:“绵延于西班牙和印度之间的海洋不甚宽广.”[4](pp.76-77)另外,据基督教《旧约》记载:“到了第三天,你应将水集合于大地的第七个部分,使其余六个部分干涸.”古希腊的学术观点与宗教文献相吻合,对于既追求学术知识又虔信宗教的哥伦布产生了特殊的作用. 哥伦布还在航海实践中,从各地搜集了很多不被其他船员们重视的、能够证明在大西洋遥远的地方有块陆地的证据.例如,如果西风持续地猛吹,海上飘来既非欧洲人也不是非洲人的尸体.另外,他听其他船员讲到,在离葡萄牙海岸450海里的地方,曾捞上一个木头制品,显然不是用金属工具做的,但小巧玲珑.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常常冲来一些陌生的树干和其他不为西欧人所认识的东西.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观察,“地圆说”更为哥伦布所深信. 3.综合推算与西航思想的最后形成. 根据古希腊地理学成果,参照马可波罗书中关于日本、中国位置的记载,以及中世纪西欧学者的著作,哥伦布的西航思想日臻成熟.早在15世纪70年代末,哥伦布就给赞成从西路航海去印度的学者、意大利的托斯堪内里写信.托氏对地理学特别是“地圆说”有许多独到见解,其中关于地球周长、经纬度及西欧与东方的距离等都有说明.他认为,在陆地上从里斯本向东测量,已知的大陆包括整个地球表面有230个经度,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只需走130个经度就能到达大陆的东侧(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还有太平洋).托斯堪内在研究马可波罗的书之后认为,从里斯本向西航行5000海里就可直达伟大的可汗王国(中国).另一条海路绕安蒂利亚岛,“经过两千海里,您会碰上妙不可言的奇邦格(日本)……”.他还画出了北大西洋地图.哥伦布专门拜访了托斯堪内,向他求教并获得有关资料.托斯堪内的许多结论与亚里士多德,以及《旧约》、《世界的样子》等文献中的说法有出入.如《世界的样子》中断言,中国位于加纳利群岛以西三千余英里[4](pp76-77).哥伦布虽然赞同托斯堪内的许多观点,但对托所制之路线有不同看法,认为太长了,因而需要自己计算. 要实践航行,哥伦布还面临两个问题,都和向西航行到亚洲的距离有关.其一是,如果地球是360度,那么1度有多长?其二,地球上已知陆地向东伸延有多长?根据《旧约》及亚里士多德关于陆地占6/7的说法,位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海洋只占360度的1/7,即51个经度,又考虑到《世界的样子》及《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说法,哥伦布运算的结果是从西向东陆地面积占290度.这样,他的答案是,地球上海洋占70度.但1度有多长呢?根据古希腊托勒密的推算,以及中世纪穆斯林学者测量同一子午线两个点等几种测量方法,1度是62.5海里.也有一些地理著作说1度的长度不到10海里.哥伦布接受了环球距离较小的数字. 由于地球是圆形,在不同纬度上的两个经度之间的距离又不同,那么,在里斯本或亚速尔群岛的纬度上,两个经度间距离是多少呢?根据当时的数据知识及葡萄牙航海机构研究者们的计算方法,哥伦布计算出1度等于50海里.按这个标准计算,距所要去的东方目标不足3550海里(事实上沿北纬28度线,从加那利群岛到日本的距离是10600海里),可见,由于条件的限制,哥伦布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按这个结果,西渡大西洋到东方确是要容易得多[5]. 然而正是这个“错误”,使哥伦布最终坚定了信心.这个理论与找黄金、辟航路、传播基督教的热情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促使哥伦布开始着手实施西航计划.他在多次向葡萄牙国王申请未获准的情况下,又来到西班牙,经过多番奔波磨难,冲破重重阻力,最终促成行动. 哥伦布向西探航并发现美洲并非是“不理智的行为”,也不是“偶然的成功”,更不是仅凭“黄金梦”、“宗教狂热”来支配冒险活动的.他是一个有科学头脑、独到见解、注重实际的伟大航海家. 二、发现美洲对海洋地理科学的贡献 哥伦布在航海活动中对海洋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第一个进入“美洲地中海”,发现了几乎全部巴哈马群岛、大小安的列斯群岛,足迹遍及现在的几十个美洲国家和地区,对海洋地理、水文状况进行了勘察,获得了不少发现,这里仅提及以下几个方面. 1.为环球航路的开辟、“地圆说”的最后证实打下了基础. 古希腊的科学文化在西欧上古末期和中世纪早期遭到严重破坏.中世纪时期关于地球的概念是按《圣经》中的解释,由幻想构成的地图,认为大地是一只圆盘,浮在水面上,天是由四根台柱支撑的穹窿,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在大地中心,中间是陆地,周围为水所环绕,有亚、非、欧三块大陆块.在中世纪前和中期的基督教西欧,这种观点占统治地位.十二三世纪以后,“地圆说”开始在欧洲兴起,哥伦布接触到了“地圆说”,又从《马可波罗游记》中了解到东方,结合航海的实践及见闻,坚信这一观念.尽管哥伦布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但在地球形状这个问题上,却背离了基督教学说.正因为他相信“地圆说”,根据当时所能接触到的各种有关地理科学知识进行了周密的推算,得出地球的大约周长以及从西欧向西航行到东方的距离,使他的航行有了科学理论基础.虽然他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然而这种“错误”的理论是导致他发现美洲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应当指出,主张从西欧向西航行到亚洲,所遇到的不仅仅是与自然界的危险作斗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与社会的、人为的困难作斗争,还要克服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上的种种阻力.当时绝大多数人不相信地圆学说,不相信向西航行可到东方.当时,尽管有几个国家在进行探险,有许多航海家,不怕风浪、不畏海盗,但却害怕驶进“地狱”,据说“地狱”的入口就在大西洋中的某处.在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的水手中,还有人把这一传说看做是最可怕的危险.然而哥伦布以自己大胆的设想、科学的计划和无畏的精神冲破了这一障碍,西航成功了.他虽未找到真正的东方,却发现了美洲,通过这一发现,为后继者铺垫了环球航海成功的路.麦哲伦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根据哥伦布的航海情况,又在他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在海洋地理科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当深远.因此,哥伦布的航海活动不仅是开辟了一条通达美洲的航路,也是证实“地圆说”,并为以后开辟环球航路创造了条件,他开辟了航海活动的新时代,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2.对海洋地理的勘测、发现和利用. 在航海过程中,哥伦布始终仔细观察、勘测所经海洋的水文、地理、气象等情况,计算航程,判别方位和经纬度,精心绘制地图并详细记载航海日志.他的《航海日志》内容丰富,被称为“地理大发现时代最感人肺腑的文件之一”,为后人研究西印度群岛、大西洋及中南美洲的海洋地理及航海科技史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6]([p.18].他的海洋地理勘察、观测、发现及运用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位于北纬20°到30°,西经40°到75°之间大西洋中神秘的马尾藻海,是海洋地理的一大奇观,有些自然状况至今难以解释.据考古发现,古代腓尼基人已到达马尾藻海.可是在中世纪,科学还深深地被禁锢在神学之中,马尾藻海却被认为是居住在深海中的神,能随便改变自己的形状,甚至可以突然消失,所以人们对其畏惧,一直无所认识.哥伦布第一次航经马尾藻海时,几乎被阻隔在那里.他是第一次详细记载马尾藻海的人,从此人们才开始对马尾藻海进行真正的科学考察 . 哥伦布对大西洋风向、洋流的发现和利用也有贡献.这些都是凭借他的丰富知识、经验、勇敢精神和聪明善断的天赋,在航海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比如第一次的航行返航时,为了防止触礁,躲开了东北信风带,在海上航行了48天.第二次航行时又逆信风北上用了93天.经过两次航行知道了有信风和偏西风的存在.他是第一个发现并利用大西洋中风系的探险家.同时,他也认识到海流的作用.他在很早以前就听到和见过欧洲西部海面上常有热带果实,珍奇雕刻、木材和异地人的尸体,在去美洲的航行中,又亲眼见到了后来被确认为是北赤道洋流的海流.同时,哥伦布还在当时航海仪器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发现了地磁的偏向因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磁偏角、磁倾角)的现象.这些发现都是人类首次对海的认识,也很快被后人所运用.

地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从古至今,地理都是智慧的代表和象征,这不仅仅是指他的地球知识,因为宏观的讲,它还包含还有天文知识。所以在历史是从诸葛亮到刘伯温,都被记录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就是科学,就是智慧。生活在地球这个美丽却又悲剧的星球上,每天我们都要与地理有关的东西打交道。春天的风为什么比别的季节大?因为春天到来时,陆地表面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接受的太阳辐射也越来越大,但是控制了大陆三四个月之久的冷高压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阵营吗?肯定不会,所以就产生了冷热不均的对抗。而懂得地理的让人都会知道,风的形成是由于对流层冷热不均导致。而且在春季这两种势力的对抗越加突兀,所以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春风也有肆虐的时候。夏天的雨为什么总是那么突如其来?地理种我们学习过,形成降雨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1、空气中有水气,2、凝结核。什么是水汽,顾名思义就是水的气态,凝结核是什么?简单说就是空气中悬浮的尘埃和微粒。炎炎夏日,太阳发疯似得照射大地,好像要吸走所有水分,幸亏我们地球有一个被称作大气层的存在,保持这些被蒸发的水汽停留在大气中不被带走。进而,空气中水汽充足了。由于蒸发所产生的干旱,地表干燥,微粒尘埃产生,在风的作用下上升到空中,凝结核就位。所以夏天里不要害怕热,热几天,足够的空气中水汽加上季风带来的水汽和凝结核到位了,自然就会在某个午后突如其来的降一场雨。秋天为什么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冷气压从西伯利亚起身南下的时候,在与夏半年占据大陆的暖湿气团斗争的过程中,冷暖锋相遇,锋面雨产生。冷锋过境后,由于是高压控制,所以天气普遍晴朗,但是我们会发现气温确实骤降。一场秋雨一场寒啊!冬季为什么都说北风那个吹?而不说西、南、东呢?因为冬天的冷高压源于蒙古西伯利亚,风的吹向是高压指向低压,同时受到地转偏向力(也称科里奥利力),北半球向右偏换。低压在太平洋,吹向低压的时候,受到科氏力的影响发生偏转,在我们感受就是北风。这就是地理,这就是智慧,他就存在于我们人类的存在,无处不在且密不可分。地理即科学,地里即生活智慧!

如何发表论文地理科学师范

投稿邮箱:投稿QQ: 750956839投稿咨询:

教育直属的有《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还有重庆师大的《地理教育》等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001.81、CB 7713-87号文件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7发表编辑1.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2.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3.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老师板书上讲过的内容都可以写,例如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海啸这些,只要是关于这些的论文都是可以写的。(*^__^*) 嘻嘻……给我加分吧。

地理科学师范生发表的论文

截止到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类省部级、厅局级项目460项,科研经费近5000万元,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226篇,获得各类奖励41项,出版专著14部,申请专利6项。学院长期致力于地理与环境科学教育、国土开发整治、区域发展与管理、生态经济与环境保护、城市与区域规划、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地理信息技术、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荒漠化防治、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脆弱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领域的研究。 学院是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恢复专业委员会、甘肃省地理学会挂靠单位,亦是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以及甘肃省测绘学会、遥感学会、气象学会、土地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的理事单位。主办有甘肃省科技厅核准科技期刊《资源环境与发展》和《生态经济学报》两个学术刊物及学生刊物《北极星》。 挂靠在学院的专业学会:甘肃省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下属的省级地方学会,学会宗旨是团结全省广大地理工作者开展地理科学研究,促进地理教育事业发展,普及地理科学知识,为国家和地方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学会下设人文地理学专业委员会、自然地理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地图与GIS专业委员会、中学地理教学与科普宣传委员会。名誉理事长:李吉均院士;理事长:石培基教授。生态恢复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下属的专业学会,学会宗旨是定位于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西部地区,组织广大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等学科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围绕生态经济国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开展西部寒区旱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生态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理事长:程国栋院士。 学院办有《生态经济学报》、《资源环境与发展》连续性内部学术期刊(季刊),反映、报道生态经济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热点与前缘、国内外生态经济学的应用实践和进展情况。 《生态经济学报》 2003年1月创刊的综合性学报。是甘肃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连续性内部刊物(季刊)。全面反映、报道生态经济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热点与前缘、国内外生态经济学的应用实践和进展情况。主编:程国栋院士。《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0年创刊的学术期刊,是甘肃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连续性内部刊物(季刊)。宣传党和国家有关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探讨国家和地区资源、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学术与政策问题。主编:赵军教授。《北极星》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团委主办、面向省内高校交流的综合性刊物。集思想性、学术性和文学性为一体,是大学生们抒发感情、发表学术见解的阵地。创办于1991年4月,原名《青年之友》,后更名为《青年之声》,从第十三期改为现名。现开设有“文苑诗角”、“科海泛舟”、“时文精选”、“成长足迹”、“爱心流动”等栏目。 在历史上,先后有著名地理教育家邹豹君、万方祥、傅角今、卢村禾、焦北辰、魏文泽、刘仲瑜、董文朗、李宗芳、王琪生、郑宝喜、孙永清、黄大燊、陈仲全、董宏儒、詹启仁、向传璧等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执教于此。 截止到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有以程国栋院士领衔的教职员工70余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3人、博士后7人、博士33人(含在读博士)、硕士32人,外聘12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截止到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239人,硕士研究生286人,博士研究生28人,留学生12人。拥有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中心、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图书信息资料中心等教学辅助机构。

别人怎么会知道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呢?还是自己好好想想吧,或者把问题具体一点,比如:飞行员需要哪些地理知识?这样对你更有帮助,别人也才能帮助你。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系始建于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九日,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己成为办学思想明确,师资队伍充实,管理机构完善,教学设备齐全,教学仪器先进,图书资料充足的现代化办学单位。目前,全系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有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开设地理科学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及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三个本、专科专业。近几年来,地理系的科研工作成绩比较突出,项目的特点多以基础理论性质的软科学为主。几年来地理系教师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1998年内全系科研成果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辽南泥石流发生机制研究),发表论文20篇,其中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3篇,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承担并完成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及其它大连市有关地理科学的咨询服务工作。地理系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讲师7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23.8%,硕士学位的占52.4%。全系设有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法、房地产经营与开发五个教研室。面向全校和社会的现代化实验室有:地理情息系统实验室、土壤实验室、绘图室、地质地貌实验室、植物地理实验室、天像馆。目前全系在读研究生15人,本科生282人,本科函授生195人。人文地理学科于2003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科于2008 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7月,建立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7月,被评为辽宁省地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9年8月,“地理学” 列入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 (第一层次、高水平重点学科)。2010年,地理科学专业获批辽宁省省级特色专业;同年,地理学获批辽宁省一流重点学科。

地理学论文发表规范

《地理学报》是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前沿理论,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地理科学论文。本刊欢迎国内外地理工作者将理论水平高、研究方法新、应用前景广的稿件投到本刊。 (1) 撰稿人应在写稿前广泛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引用的文献,以保证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文章要主题明确,论据充分,层次分明,语言精练。观测、实验、统计数据应包括新近的资料。 (2) 来稿(包括图、表及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10个版面(10 000字)。稿件请用WORD文件,论文格式请参照本刊最新期刊格式。 (3) 内容摘要100~200字左右, 关键词3 ~ 7 个,包括:研究专业、研究要素、研究方法、研究地区。 (4) 论文的1、2、3级标题分别按1,1.1,1.1.1编号,各级标题一律左起顶格书写。 (5) 凡属国家、省部级以上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项目的研究论文请在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的中英文名称和编号。 (6) 文稿中计量单位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用标准符号表示。如“m”,“t”等。各种专业术语一律按已颁的标准使用。同一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人名、地名等要求全文统一。 (7) 表格格式为三线格 (在Word软件中选:表格-插入表格-自动套用格式-简明1)。表格标题为中英对照,在表格上居中。 (8) 插图一般不超过5幅,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请按地图出版社最新标准底图绘制,有审图证明的亦可。插图标题为中英对照。在插图下居中。 (9) 参考文献 只列文中引用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出版的用脚注说明),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引用之处在右上角标注编号)。引用他人的资料和数据要认真核对,注明出处。英文文献中作者姓在前,名在后。 如J. C. Smith 文献著录为 Smith, J. C. 为便于国际检索机构和读者查阅,中文和非英文参考文献应译成英文。(先英文,后其他语种文。)排列顺序为:1) 专著: 作者(列前3名). 书名. 版次(首版不录).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2) 文集: 作者(列前3名). 文题. 见(In): 编著者.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3) 期刊: 作者(列前3名). 论文名. 刊名, 出版年, 卷(期): 起止页码. (10) 英文摘要篇幅为半页,其中应有简要的研究方法、关键的观测、实验、统计数据和基本观点。 (11) 来稿发表与否,由本刊编委会最后审定。本刊印刷版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光盘版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制作;网络版由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和中国知网发布。来稿一经采用,将以三种版面形式刊载。稿酬在论文采用后一次付清。请勿一稿多投。稿件若不被采用,本刊将通知作者。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12) 为保证审稿的公正性,本刊采取国际惯用的盲审制。 (13) 为便于联系,请作者来稿时将姓名、单位、城市、邮编、E-mail地址和电话号码附上。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传送: 自然地理、环境科学、遥感与GIS在自然环境中应用稿件传送到: , 电话:经济地理、土地利用、遥感与GIS在经济地理中应用稿件传送到:, 电话: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会给作者回信。 《地理学报》编辑部

你是文科还是理科的呢 我也想学地理学 但是不晓得以后能做什么 请赐教 374228520我的QQ

地理学科论文发表

《中学时代》《中学生政史地》《都市家教》等教育类正 规刊物 都 可 以的 写 作发 表推 荐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学生政史地》等,我是一名政治老师,我发表的就是《中学生政史地》,当时还是白老师介绍给我的,我看了下杂志简介觉得还不错。或者你也可以去咨询下白老师,哦,对了,他们的网站是西北论文网,你可以搜搜看

您好,我是杂志社的一名编辑,出于工作的需要,和省内外很多期刊的主编建立了友好合作的关系。这些期刊尤其是省外的期刊,大都通过我们这边面向省内征集学术稿件,文章质量高且编辑急需的稿件免收版面费;质量不高,观点不新的稿件,可以经过我们修改或原创,给以发表。但修改发表要收取一定的审稿费、版面费和信息操作费。 先推荐几个《中学政史地》《教育教学论坛》 《新课程》《陕西教育》《中学教学参考系列》《中学教学参考》,作者还有什么不清楚可以到我的百度空间咨询我。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