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天津文墨轩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2 13:47:27

天津文墨轩论文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建福嘉园小区详细信息

有一个猎人,在山中打猎,射死了雄的野鸡,留下了雌的野鸡。

有的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留下雌的野鸡,用来引诱雄的野鸡;(如果)射死雌的野鸡,雄的野鸡就飞走了;同时捕取它们,以后就一无所获了。”几个月后,雌的野鸡果然引来了一只雄的野鸡,猎人射死了那只雄的野鸡。

像这样又过了几年,捕获了很多只雄的野鸡。直到一天,雌的野鸡跟随猎人回家,用头撞庭子前放香炉的长条桌子而死。

后来,猎人的家人相继死去,又因为打官司而倾家荡产,不多久猎人也死了,最终断了后代。有人说:“人没有不爱自己爱人的,鸟也是这样啊。”

猎人的计策即使狡猾,但是野鸡的报复更加悲惨。

楚文王少时好猎。

有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利,殊绝常鹰。

故文网猎于云梦,置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争噬竞搏;此鹰轩颈瞪目,无搏噬之志。

王曰:“吾鹰所获以百数,汝鹰曾无奋意,将欺余邪?”献者曰:“若效于雉兔,臣岂敢献。”俄而,云际有一物翔,不辩其形。

鹰遂竦翮而升,矗若飞电。许臾,雨堕如雪,雪下如雨。

有大鸟坠地,度其两翅,广数十里。众莫能识。

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文王乃厚赏之。

楚文王喜好打猎,有人献给他一只鹰。他见这鹰与普通的鹰不一样,所以带它到云梦一 带打猎。

一般的猎鹰、猎狗争着捕捉猎物,只有这只鹰瞪着眼睛远远地望着天边的云。不久 有一个东西出现在天空,分辨不出它的形状。

这只鹰就振动翅膀升上天空,快得象闪电一 样。不一会,羽毛象下雪一样飘落下来,血象下雨一样洒落下来,有只大鸟掉到地上。

估计 这只大鸟的翅膀,展开有几十里宽。当时有见识广博的人说:“这是大鹏的雏鸟啊!”文王重赏了他。

一、从出生到结婚以前的称谓 1、度:指小儿初生之时。

2、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3、赤子、襁褓:泛指不满周岁的初生婴儿。《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周晬:指婴儿周岁。 5、孩提:本指孩儿尚处襁褓发笑时。

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提孩”。

后泛指孩儿两至三岁。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6、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开始学话的小孩。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7、垂髫、髫年、始龀、童龀、总角:泛指幼童时期。古代儿童尚未束发时,短发是自然下垂的,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女孩7岁换牙称“髫年”,男孩8岁换牙称“龆年”,故有七八岁又有“始龀”“童龀”之称。

有时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童年时期又称“总角”。《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8、黄口:指十岁以下儿童。本指雏鸟发黄的嘴,借指儿童。

古代户籍制度常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儿童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

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9、幼学:十岁儿童。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10、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

《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11、孺子:儿童。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

《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12、豆蔻年华:指十三岁的少女。

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3、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4、碧玉年华、破瓜之年:指女子十六岁。

《通俗编》:“功成当在破瓜年”。《通俗编•妇女》:“破瓜年纪小腰身。”

乡俗常把女子破身认为是“破瓜”,这处认识其实是不正确的。古文人把“瓜”字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15、弱冠、初冠:古代指男子二十岁。古人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但这时体犹未壮,故称“弱”。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16、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可能出自陆游的诗:“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17、花信年华:指女子二十四岁。“花信”,开花时期。

代指女子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美貌之时。

宋•范大成《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18、红颜:泛指少年或年轻人。

唐•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19、处子、处女:“处子”,指未出嫁的女子。

义同“处女”。成语“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孙子•九地》:“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20、千金:对别人家女儿的敬称,多指未婚者。

来源说法不一,一种认为与伍子胥有关,说他“掘楚平王墓”报仇后,要报一女子恩情,但苦于不知道她家地址,于是投千金于她跳水之地。因而用“千金”指代女子。

一种认为,出自元代曲作家张国宾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 21、束发:指男子十五。

古代男子到十五岁束发为髻。《礼记》:“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

22、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笄,古代妇女束发用的簪子。

女子束发贯之以笄,表示已经到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国语•郑语》:“既笄而孕。” 23、成童:或八岁以上,或指十五岁以上。

郑玄:“成童,十五以上”。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少有成童之目,九龄作《梅花赋》惊其师。”

24、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龄。“《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爱自待年金声夙振”。

《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 25、幼艾:泛指美貌的青年男女。

《楚辞•九歌少司命》:“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26、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

《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27、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28、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出处同上。

二、中年的称谓 1、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

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2、而立之年:三十岁。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举。” 3、不惑之年:四十岁。

出处同上。 4、知命之年:五十岁。

出处同上。五十岁的人还常谦称为是“未知之年”。

5、耳顺之年:六十。出处同上。

6、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7、艾:五十岁 8、耆:六十岁。

我只有28篇 1、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3、颜延之的儿子颜竣人贵位重,颜延之对于儿子所送给他的财物等等,一律都不接受。

他们仍身穿粗陋的布衣,住在茅草房里,清贫地生活,一如往昔。平时,颜延之经常乘坐由羸弱的老牛拉着的破车,有时,在街上碰见颜竣的开路卫队仪仗,就马上躲藏在路边。

颜延之还经常对儿子颜竣说:“我平生都不喜欢看见身居要位的重要人物,今天不幸的是我看见了你。”颜竣要兴建自己的宅邸,颜延之对他说:“好好地盖房子,不要让后代耻笑你笨拙无能。”

颜延之曾经在某天早上前去看望儿子颜竣,看见前来求见他的宾客、下属们挤满了屋子,可是颜竣却还没有起床。颜延之见状,勃然大怒,说:“你是出身于粪土之中的人,好不容易升到了云霄之上,就立刻骄横傲慢到如此地步,你怎么能够持久呢?” 6、鲁国的子高去赵国。

赵胜门下食客有雏文,季节,他们和子高十分要好。等到他回鲁国时,和那些老朋友道别,已经好了,雏文,季节流泪,子高只是拱拱手而已。

分开上路了,他徒弟问他:“您和这二位公子要好,彼此舍不得,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才能见面,这真让人伤心;而您高声说话,这不是不好的吗?”子高说:“开始,我认为他俩是大丈夫,可现在不觉得了。人生有许多志向。”

他徒弟说:“虽然这样,可他们哭了呀!”子高说:“这二人,是好人,有仁慈的心肠,可是在决断方面,就不够了。” 7、牛弘性格宽厚,对学习专心致志,虽然工作既多又忙,但仍然书不离手。

牛弘的弟弟牛弼喜欢酗酒,有一次他喝醉了用箭杀死了牛弘拉车的牛。牛弘回家后,牛弘的妻子上前告诉他说:“小叔用箭把牛杀死了。”

牛弘听了,并没有奇怪而问原因,直接回答说:“做成牛肉干吧。”他坐下后,妻子又说:“小叔用箭把牛杀死,这是很奇怪的事啊。”

牛弘说:“知道了。”他的脸色和平常一样,并没有停止读书。

8、王欢字君厚,是乐陵(这个地方的)人。安于贫困的现状而喜欢学习,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经营自己家的产业。

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中的句子。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米的储蓄,心意却一如既往。

他的妻子担心这件事,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坚守他的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9、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

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

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

’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10、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

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11、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象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象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象点燃蜡烛的光亮。

(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

天津某个寺庙里,有鹳鸟在殿角筑巢。

大殿的仰承上,有一条巨大的蛇,每当小鹳鸟伏乳的时候,就出来把小鹳鸟吃掉。大鹳鸟悲哀地鸣叫了好几天才离去。

这样的情形反复出现了三年,人们料定大鹳鸟不会再在这里筑巢了。谁知次年,大鹳鸟又在这座殿上筑巢,等到雏鸟稍微长大一些,大鸟又飞出去觅食,三天后才回来,飞入巢中,咿呀呀的喂食小鸟。

大蛇有蜿蜒而上,刚刚接近鸟巢,两个大鸟惊了,飞起来,哀鸣,着急却没有办法,直飞上天。不一会,有蓬蓬的风声,一瞬间,天都暗了,众人惊骇其异常。

一同抬头看,只见一大鸟,翅膀大得遮天蔽日,从空中俯冲而下,速度极快,以爪击蛇,一把打掉了蛇头。殿角都被打掉了几尺,振翅而去。

鹳鸟紧随其后,好像要为它送行。鹳鸟巢也翻了,两个小鸟一个摔死了,僧人拿了没死的那只小鸟,放到钟楼上。

不一会,大鹳鸟回来了,继续哺育小鸟,等到小鸟羽翼丰满了,才一同离去。异史氏说:可以想见,鹳鸟第二年还来,没料到又有祸事。

三年都不移动鸟巢,说明报仇的决心已下,离开三天,是去向援兵哭诉,大翅膀的鸟一定是鸟类中的剑客,骤然而降,一击而去,侠客妙手空空儿也不过如此吧。

我只有28篇1、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3、颜延之的儿子颜竣人贵位重,颜延之对于儿子所送给他的财物等等,一律都不接受。

他们仍身穿粗陋的布衣,住在茅草房里,清贫地生活,一如往昔。平时,颜延之经常乘坐由羸弱的老牛拉着的破车,有时,在街上碰见颜竣的开路卫队仪仗,就马上躲藏在路边。

颜延之还经常对儿子颜竣说:“我平生都不喜欢看见身居要位的重要人物,今天不幸的是我看见了你。”颜竣要兴建自己的宅邸,颜延之对他说:“好好地盖房子,不要让后代耻笑你笨拙无能。”

颜延之曾经在某天早上前去看望儿子颜竣,看见前来求见他的宾客、下属们挤满了屋子,可是颜竣却还没有起床。颜延之见状,勃然大怒,说:“你是出身于粪土之中的人,好不容易升到了云霄之上,就立刻骄横傲慢到如此地步,你怎么能够持久呢?”6、鲁国的子高去赵国。

赵胜门下食客有雏文,季节,他们和子高十分要好。等到他回鲁国时,和那些老朋友道别,已经好了,雏文,季节流泪,子高只是拱拱手而已。

分开上路了,他徒弟问他:“您和这二位公子要好,彼此舍不得,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才能见面,这真让人伤心;而您高声说话,这不是不好的吗?”子高说:“开始,我认为他俩是大丈夫,可现在不觉得了。人生有许多志向。”

他徒弟说:“虽然这样,可他们哭了呀!”子高说:“这二人,是好人,有仁慈的心肠,可是在决断方面,就不够了。”7、牛弘性格宽厚,对学习专心致志,虽然工作既多又忙,但仍然书不离手。

牛弘的弟弟牛弼喜欢酗酒,有一次他喝醉了用箭杀死了牛弘拉车的牛。牛弘回家后,牛弘的妻子上前告诉他说:“小叔用箭把牛杀死了。”

牛弘听了,并没有奇怪而问原因,直接回答说:“做成牛肉干吧。”他坐下后,妻子又说:“小叔用箭把牛杀死,这是很奇怪的事啊。”

牛弘说:“知道了。”他的脸色和平常一样,并没有停止读书。

8、王欢字君厚,是乐陵(这个地方的)人。安于贫困的现状而喜欢学习,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经营自己家的产业。

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中的句子。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米的储蓄,心意却一如既往。

他的妻子担心这件事,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坚守他的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9、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

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

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

’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10、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

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11、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象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象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象点燃蜡烛的光亮。

(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天津文墨轩发表论文

有一个猎人,在山中打猎,射死了雄的野鸡,留下了雌的野鸡。

有的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留下雌的野鸡,用来引诱雄的野鸡;(如果)射死雌的野鸡,雄的野鸡就飞走了;同时捕取它们,以后就一无所获了。”几个月后,雌的野鸡果然引来了一只雄的野鸡,猎人射死了那只雄的野鸡。

像这样又过了几年,捕获了很多只雄的野鸡。直到一天,雌的野鸡跟随猎人回家,用头撞庭子前放香炉的长条桌子而死。

后来,猎人的家人相继死去,又因为打官司而倾家荡产,不多久猎人也死了,最终断了后代。有人说:“人没有不爱自己爱人的,鸟也是这样啊。”

猎人的计策即使狡猾,但是野鸡的报复更加悲惨。

楚文王少时好猎。

有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利,殊绝常鹰。

故文网猎于云梦,置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争噬竞搏;此鹰轩颈瞪目,无搏噬之志。

王曰:“吾鹰所获以百数,汝鹰曾无奋意,将欺余邪?”献者曰:“若效于雉兔,臣岂敢献。”俄而,云际有一物翔,不辩其形。

鹰遂竦翮而升,矗若飞电。许臾,雨堕如雪,雪下如雨。

有大鸟坠地,度其两翅,广数十里。众莫能识。

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文王乃厚赏之。

楚文王喜好打猎,有人献给他一只鹰。他见这鹰与普通的鹰不一样,所以带它到云梦一 带打猎。

一般的猎鹰、猎狗争着捕捉猎物,只有这只鹰瞪着眼睛远远地望着天边的云。不久 有一个东西出现在天空,分辨不出它的形状。

这只鹰就振动翅膀升上天空,快得象闪电一 样。不一会,羽毛象下雪一样飘落下来,血象下雨一样洒落下来,有只大鸟掉到地上。

估计 这只大鸟的翅膀,展开有几十里宽。当时有见识广博的人说:“这是大鹏的雏鸟啊!”文王重赏了他。

一、从出生到结婚以前的称谓 1、度:指小儿初生之时。

2、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3、赤子、襁褓:泛指不满周岁的初生婴儿。《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周晬:指婴儿周岁。 5、孩提:本指孩儿尚处襁褓发笑时。

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提孩”。

后泛指孩儿两至三岁。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6、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开始学话的小孩。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7、垂髫、髫年、始龀、童龀、总角:泛指幼童时期。古代儿童尚未束发时,短发是自然下垂的,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女孩7岁换牙称“髫年”,男孩8岁换牙称“龆年”,故有七八岁又有“始龀”“童龀”之称。

有时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童年时期又称“总角”。《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8、黄口:指十岁以下儿童。本指雏鸟发黄的嘴,借指儿童。

古代户籍制度常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儿童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

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9、幼学:十岁儿童。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10、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

《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11、孺子:儿童。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

《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12、豆蔻年华:指十三岁的少女。

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3、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4、碧玉年华、破瓜之年:指女子十六岁。

《通俗编》:“功成当在破瓜年”。《通俗编•妇女》:“破瓜年纪小腰身。”

乡俗常把女子破身认为是“破瓜”,这处认识其实是不正确的。古文人把“瓜”字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15、弱冠、初冠:古代指男子二十岁。古人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但这时体犹未壮,故称“弱”。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16、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可能出自陆游的诗:“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17、花信年华:指女子二十四岁。“花信”,开花时期。

代指女子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美貌之时。

宋•范大成《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18、红颜:泛指少年或年轻人。

唐•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19、处子、处女:“处子”,指未出嫁的女子。

义同“处女”。成语“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孙子•九地》:“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20、千金:对别人家女儿的敬称,多指未婚者。

来源说法不一,一种认为与伍子胥有关,说他“掘楚平王墓”报仇后,要报一女子恩情,但苦于不知道她家地址,于是投千金于她跳水之地。因而用“千金”指代女子。

一种认为,出自元代曲作家张国宾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 21、束发:指男子十五。

古代男子到十五岁束发为髻。《礼记》:“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

22、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笄,古代妇女束发用的簪子。

女子束发贯之以笄,表示已经到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国语•郑语》:“既笄而孕。” 23、成童:或八岁以上,或指十五岁以上。

郑玄:“成童,十五以上”。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少有成童之目,九龄作《梅花赋》惊其师。”

24、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龄。“《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爱自待年金声夙振”。

《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 25、幼艾:泛指美貌的青年男女。

《楚辞•九歌少司命》:“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26、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

《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27、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28、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出处同上。

二、中年的称谓 1、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

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2、而立之年:三十岁。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举。” 3、不惑之年:四十岁。

出处同上。 4、知命之年:五十岁。

出处同上。五十岁的人还常谦称为是“未知之年”。

5、耳顺之年:六十。出处同上。

6、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7、艾:五十岁 8、耆:六十岁。

我只有28篇 1、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3、颜延之的儿子颜竣人贵位重,颜延之对于儿子所送给他的财物等等,一律都不接受。

他们仍身穿粗陋的布衣,住在茅草房里,清贫地生活,一如往昔。平时,颜延之经常乘坐由羸弱的老牛拉着的破车,有时,在街上碰见颜竣的开路卫队仪仗,就马上躲藏在路边。

颜延之还经常对儿子颜竣说:“我平生都不喜欢看见身居要位的重要人物,今天不幸的是我看见了你。”颜竣要兴建自己的宅邸,颜延之对他说:“好好地盖房子,不要让后代耻笑你笨拙无能。”

颜延之曾经在某天早上前去看望儿子颜竣,看见前来求见他的宾客、下属们挤满了屋子,可是颜竣却还没有起床。颜延之见状,勃然大怒,说:“你是出身于粪土之中的人,好不容易升到了云霄之上,就立刻骄横傲慢到如此地步,你怎么能够持久呢?” 6、鲁国的子高去赵国。

赵胜门下食客有雏文,季节,他们和子高十分要好。等到他回鲁国时,和那些老朋友道别,已经好了,雏文,季节流泪,子高只是拱拱手而已。

分开上路了,他徒弟问他:“您和这二位公子要好,彼此舍不得,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才能见面,这真让人伤心;而您高声说话,这不是不好的吗?”子高说:“开始,我认为他俩是大丈夫,可现在不觉得了。人生有许多志向。”

他徒弟说:“虽然这样,可他们哭了呀!”子高说:“这二人,是好人,有仁慈的心肠,可是在决断方面,就不够了。” 7、牛弘性格宽厚,对学习专心致志,虽然工作既多又忙,但仍然书不离手。

牛弘的弟弟牛弼喜欢酗酒,有一次他喝醉了用箭杀死了牛弘拉车的牛。牛弘回家后,牛弘的妻子上前告诉他说:“小叔用箭把牛杀死了。”

牛弘听了,并没有奇怪而问原因,直接回答说:“做成牛肉干吧。”他坐下后,妻子又说:“小叔用箭把牛杀死,这是很奇怪的事啊。”

牛弘说:“知道了。”他的脸色和平常一样,并没有停止读书。

8、王欢字君厚,是乐陵(这个地方的)人。安于贫困的现状而喜欢学习,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经营自己家的产业。

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中的句子。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米的储蓄,心意却一如既往。

他的妻子担心这件事,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坚守他的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9、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

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

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

’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10、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

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11、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象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象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象点燃蜡烛的光亮。

(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

天津某个寺庙里,有鹳鸟在殿角筑巢。

大殿的仰承上,有一条巨大的蛇,每当小鹳鸟伏乳的时候,就出来把小鹳鸟吃掉。大鹳鸟悲哀地鸣叫了好几天才离去。

这样的情形反复出现了三年,人们料定大鹳鸟不会再在这里筑巢了。谁知次年,大鹳鸟又在这座殿上筑巢,等到雏鸟稍微长大一些,大鸟又飞出去觅食,三天后才回来,飞入巢中,咿呀呀的喂食小鸟。

大蛇有蜿蜒而上,刚刚接近鸟巢,两个大鸟惊了,飞起来,哀鸣,着急却没有办法,直飞上天。不一会,有蓬蓬的风声,一瞬间,天都暗了,众人惊骇其异常。

一同抬头看,只见一大鸟,翅膀大得遮天蔽日,从空中俯冲而下,速度极快,以爪击蛇,一把打掉了蛇头。殿角都被打掉了几尺,振翅而去。

鹳鸟紧随其后,好像要为它送行。鹳鸟巢也翻了,两个小鸟一个摔死了,僧人拿了没死的那只小鸟,放到钟楼上。

不一会,大鹳鸟回来了,继续哺育小鸟,等到小鸟羽翼丰满了,才一同离去。异史氏说:可以想见,鹳鸟第二年还来,没料到又有祸事。

三年都不移动鸟巢,说明报仇的决心已下,离开三天,是去向援兵哭诉,大翅膀的鸟一定是鸟类中的剑客,骤然而降,一击而去,侠客妙手空空儿也不过如此吧。

我只有28篇1、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3、颜延之的儿子颜竣人贵位重,颜延之对于儿子所送给他的财物等等,一律都不接受。

他们仍身穿粗陋的布衣,住在茅草房里,清贫地生活,一如往昔。平时,颜延之经常乘坐由羸弱的老牛拉着的破车,有时,在街上碰见颜竣的开路卫队仪仗,就马上躲藏在路边。

颜延之还经常对儿子颜竣说:“我平生都不喜欢看见身居要位的重要人物,今天不幸的是我看见了你。”颜竣要兴建自己的宅邸,颜延之对他说:“好好地盖房子,不要让后代耻笑你笨拙无能。”

颜延之曾经在某天早上前去看望儿子颜竣,看见前来求见他的宾客、下属们挤满了屋子,可是颜竣却还没有起床。颜延之见状,勃然大怒,说:“你是出身于粪土之中的人,好不容易升到了云霄之上,就立刻骄横傲慢到如此地步,你怎么能够持久呢?”6、鲁国的子高去赵国。

赵胜门下食客有雏文,季节,他们和子高十分要好。等到他回鲁国时,和那些老朋友道别,已经好了,雏文,季节流泪,子高只是拱拱手而已。

分开上路了,他徒弟问他:“您和这二位公子要好,彼此舍不得,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才能见面,这真让人伤心;而您高声说话,这不是不好的吗?”子高说:“开始,我认为他俩是大丈夫,可现在不觉得了。人生有许多志向。”

他徒弟说:“虽然这样,可他们哭了呀!”子高说:“这二人,是好人,有仁慈的心肠,可是在决断方面,就不够了。”7、牛弘性格宽厚,对学习专心致志,虽然工作既多又忙,但仍然书不离手。

牛弘的弟弟牛弼喜欢酗酒,有一次他喝醉了用箭杀死了牛弘拉车的牛。牛弘回家后,牛弘的妻子上前告诉他说:“小叔用箭把牛杀死了。”

牛弘听了,并没有奇怪而问原因,直接回答说:“做成牛肉干吧。”他坐下后,妻子又说:“小叔用箭把牛杀死,这是很奇怪的事啊。”

牛弘说:“知道了。”他的脸色和平常一样,并没有停止读书。

8、王欢字君厚,是乐陵(这个地方的)人。安于贫困的现状而喜欢学习,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经营自己家的产业。

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中的句子。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米的储蓄,心意却一如既往。

他的妻子担心这件事,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坚守他的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9、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

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

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

’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10、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

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11、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象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象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象点燃蜡烛的光亮。

(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点击查看更多:建福嘉园小区详细信息

翰墨轩发表论文

这里的文章太多了,可以去看看。 炎黄中国书法网

他一直从事文博工作,致力于古文字、青铜器研究及博物馆陈列工作,并长期主持浙江省博物馆新馆的业务工作,策划、主持新馆的陈列。已出版专著(包含合著、主编)十余种,发表论文八十馀篇。论文《释 》曾获1988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长期在杭州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开设古文字、中国青铜器两门主课。著作目录一、 甲骨文【专著】1. 《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合作),中华书局,1988年2月。2.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合作),中华书局,1989年1月。3. 《新编甲骨文字型类表》(与沈建华合作编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论文】01. 《释甲骨文北方名》,《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3期。02. 《论卜辞中的示》,《研究生论文集刊》1983年1期。03. 《读甲骨文?记》,《上海博物馆集刊》弟4辑,1987年。04. 《浙江省博物馆新藏甲骨文字》,《文物》1990年5期。05. 《甲骨文地名构形试析》,《殷都学刊》1990年3期。06. 《从甲骨刻辞论殷历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西冷艺丛》1990年4期。07. 《甲骨合文研究》,《古文字研究》19辑,1992年。08. 《甲骨文中的桑蚕丝帛》,《古今丝绸》1995年1期。09. 《说卜辞中的延尸》,《徐中舒先生百年旦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10月。10. 《中甲刻辞-武丁时代的另一种记事刻辞》,《东南文化》1999年5期。11. 《甲骨文合文新释》,《古文字研究》,22辑,2000年。二、 金文【专著】01. 《商周金文选》,西冷印社,1990年3月。02. 《东周鸟篆文字编》(与张光裕合编),香港翰墨轩,1994年9月。03. 《鸟虫书通考》,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6月。【论文】01. 《绍兴坡塘出土徐器铭文及其相关问题》,《文物》1984年1期。02. 《篓君盂小考》,《中原文物》1985年2期。03. 《平阴鼎盖考释》,《考古》1985年7期。04. 《东陲鼎盖考释》,《古文字研究》14辑,1986年。05. 《北山铜器新考》,《东南文化》1988年6期。06. 《 编钟明文释议》,《文物》1989年4期。07. 《吴越青铜器铭文述编》,《古文字研究》17辑,1989年。08. 《盱眙南窑铜壶新出铭文考释》,《东南文化》1990年1、2期(合)。09. 《吴季子剑铭文考释》,《东南文化》1990年4期。10. 《关于宜侯矢簋铭文的几点看法》,《东南文化》1990年5期。11. 《程桥新出铜器考释及相关问题》,《东南文化》1991年1期。12. 《从青铜器铭文论吴国的国名》,《东南文化》1991年6期。13. 《楚公逆鎛铭的复原与新释》,《江汉考古》1992年2期。14. 《舒城九里墩鼓座铭文补释》,《中国文字》新17辑,1993年。15. 《越王剑补释》,《国际百越文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6. 《越王嗣旨不光剑铭文考》,《文物》1995年8期。17. 《浙江省博物馆新入藏越王者旨于赐剑笔谈》,《文物》1996年4期。18. 《鸟虫书研究(三篇)》,《纪念于省吾先生旦辰百年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6。19. 《跋古越阁新藏之州句剑铭文》,《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1997年。20. 《能原鎛铭文初探》,《东方博物》第一辑,1997年。21. 《再论能原鎛》,《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3期。22. 《新见越王兵器及相关问题》,《文物》,2001年1期。三、 战国文字【专著】01. 《古玺通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3月。02. 《黄宾虹古玺印释文选》(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12月。【论文】01. 《关于〈爰 两考〉一文的商榷》(合作),《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4期。02. 《释 》(合作),《吉林大学学报》,1981年2期。03. 《释 》,《史学集刊》1983年3期。04. 《关于三晋兵器的若干问题》,《古文字论集》,《考古与文物丛刊》(二),1983年。05. 《释战国陶文中的 》,《考古》,1984年1期。06. 《读〈先秦货币文编〉?记》,《中国钱币》,1984年2期。07. 《楚帛书〈月令〉篇考释》,《江汉考古》,1985年1期。08. 《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三篇〉》,《考古与文物》,1985年4期。09. 《岣?碑研究》,《文物研究》5辑,1989年。10. 《先秦货币铭文释读拾掇》,《浙江金融》,1987年增刊。11. 《关于先秦货币铭文的若干问题》,《中国钱币》,1992年2期。12. 《包山楚简中的受期》,《江汉考古》,1993年1期。13. 《古玺文字中的=符》,《印学论坛》(西冷印社建社90周年论文集),西冷印社,1993年。14. 《战国古玺考释(三篇)》,《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1993年。15. 《释楚国的几方烙印》,《江汉考古》,1994年2期。16. 《上相邦玺考》,《中国文物报》1995年12月17日。17. 《关于真山出土的上相邦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2期。18. 《望山楚简文字新释(四则)》,《东方博物》第四辑,1999年。19. 《释兔》,《古文字研究》20辑,2000年。四、 文史考古【专著】:01. 《浙江文物》(合作),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02. 《浙江七千年》(合作),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9月。03. 《黄宾虹文集》(与卢辅圣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6月。【论文】:01. 《越王姓氏新考》,《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3期。02. 《浙江鄞县出土的春秋时代铜器》,《考古》,1984年8期。03. 《春秋初期越为徐地说新证》,《浙江学刊》,1987年1期。04. 《浙江出土商周青铜器的初步认识》,《东南文化》,1989年6期。05. 《姜娘子铜炉辩伪》,《中国文物报》,1990年5月3日。06. 《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性质浅议》,《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07. 《赵之谦〈朱笔堂判卷〉跋》,《书法丛刊》25期,1991年。08. 《南明官印集释》(合作),《东南文化》,1992年3、4期(合)。09. 《王安石及其〈字说〉》,《浙江学刊》,1992年6期。10. 《〈越绝书〉戈船释义》,《文史》36辑,1992年。11. 《马王堆帛书〈易经〉?记》,《马王堆汉墓研究文集》,湖南出版社,1994年。12. 《元鲜于必强墓铭考》(合作),《书法丛刊》,1995年1期。13. 《隋唐官印的认识和研究》,《中国古玺印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0年3月。

山西墨轩期刊投稿电话

心语文学个人觉得文学是心之声,不管是鲁迅还是谁的作品一方面是反应现实一方面也是反映心灵。加油好好干,我也是文学社的,我们社叫旗舰,因为第一届社长是男孩子,创建一个社团会很累,顺带说一句我是文学社副社长,其实以后我们可以有一些工作方面的交流,互相学习一下。

常见的有 中国书画报 书法报 美术报 书法导报 这算是老报 大报了。全国性的。刊物的话就比较多了。如 书法 中国书法 中国篆刻 美术 书与画 国画家 等等。

2009年8月8日,由社长寂涵蝶发起建立,同日亚墨文学理事会通过了制定的相关发展规划、建社章程。2009年8月8日,亚墨文学社第一个小说发布网站建立2009年10月份,第一任社长寂涵蝶因为个人原因辞去社长职务,原副社长七岁血翼代任社长2009年11月12日,亚墨文学门户网建立上线2009年11月26日,亚墨文学社论坛建立上线2010年1月21日,由原总编苏暖烟继任社长职务2010年1月28日,凝雪文学社加盟亚墨,并且建立了亚墨第一个交流社区2010年2月份,亚墨管理层出现裂痕,网站一度关闭2010年6月15日,亚墨重组计划开始,网站重新上线,原门户网(亚墨文学网)改为了华夏文化网,原小说发布网改为了亚墨文学网,论坛重新建立,并且发布了亚墨第一期期刊:亚墨之星2010年7月1日,亚墨文学社正式重组,开始招募管理人员2010年7月4日,舞墨轩文学社与亚墨文学网合作推出了舞墨轩文学交流论坛2010年7月5日,雾岸文学社与亚墨文学网合作推出雾岸文学交流论坛2010年7月10日,由原总编含泪接手亚墨文学社社长的职位2010年7月13日,由社长含泪联合几个文学社组织发起建立了中国网络文学社联盟,并起草有关章程2010年7月16日,出资建立了中国网络文学社联盟旗下网站——网络文学网2010年7月20日,参与策划制作网络文学期刊

《中国书法》 100026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文联大楼15层中国书法杂志社《书法通讯》100026北京农展馆南里十号中国书协《中国书画艺术报》、《中国书画家》宣武门西大街乙97号11C100031《农民日报(大地书画报)》 朝阳区八里庄南里100025《西冷收藏》北京朝阳区黄港村2号信箱100103《中华书画》225200江苏江都市01445信箱(江都书画院内)《艺术中国报》济南市六里山路1号A座邮编25002《现代书画家》报社223200江苏淮安市楚州区03号信箱《当代美术》江苏海安人民中路49号邮编226600《新世纪书画》广州华乐路57号华乐大厦北塔6楼A座510060《炎黄书画》541001广西桂林160信箱炎黄书画艺术研究院《书画家报》山东曹县文化馆内商都书画院《书画家报》编辑部274400《可人轩》江苏镇江市大路邮政1号信箱大路工业园内212133《翰园书画》开封市龙亭北路15号邮编475001《诗书画》250100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邮政局投递室504信箱山东省诗书画研究院《书法导报》450003河南省郑州市经七路34号省文联院内《中国书画报》天津河西区大沽南路873号邮编300211《红山书画》山东济南刘长山路10号汇都花园2号楼东单元501室《文墨书画信息》报046000山西长治市北关街64号《书画宛》473000河南南阳市小西关北夹后42号 《西域书画研究》730710甘肃会宁中川街12号(会州书画艺术院)《中日文化交流》100031北京市西城佟麟阁路永宁胡同10号《翰墨缘》300220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969号云泰总汇三层《中国书画家报》577500山东滕州市善国中路30号凌河区兰花里新世纪书画研究院《羲之书画报》济南市省府前街1号邮编250011《文化艺术报》710014西安北关正街26号《中国钢笔书法》310025浙江省杭州市省府大院2号楼《书法之友》230063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81号九州大厦4楼《青少年书法报》154002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山街105号《书法报》430071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横路4号刊号:CN42—0062 邮发代号:37—9《钢笔书法报》437100湖北省咸宁温泉《钢笔书法报》社《青少年书法》450002河南省郑州市经五路66号《书法生活报》252000山东省聊城市湖北小区24--4--407室《书法生活报》编辑部《书法》200235上海市钦州南路81号405室《中国美术报》365000福建三明市艺术大厦三层《中国书画报》300211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873号中国书画报社

山西墨轩期刊投稿经验

我以挑剔眼光和态度,与一名书法篆刻家接触五年,不仅没感到他讨厌,反而觉得他真实,可爱;谈及这名书法篆刻家,他人真诚而会心地微笑赞许,由衷认可其人品艺品,可谓难能可贵。        名叫王冉的人不少,而这个名字一旦与书法篆刻联系起来,一旦与独特多彩生活联系起来,就熠熠生辉了。        王冉,性耿介,人率真。面由心生。国脸,浓眉,大眼,直鼻,方口,相貌憨厚,一副忠直心地跃然脸上。其言谈实诚直截,不知避讳,初次接触,难以适应,时间久了,却也少了猜测枉费心思的疲累。人好处,是一个不必提防却可以交心的人。王冉小楷《王羲之<兰亭集序>》(部分)        王冉为人深受其父王为民熏陶和影响。王为民,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发表作品近百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文艺大奖。热爱书法,楷书颇有可观处。王为民厚道心地和品行深深烙刻在王冉身上。王冉小楷《归有光<项脊轩志>》(部分)         如果说品行影响塑造了王冉立身根本,那么这只是王冉一生受益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身为文化人的王为民在文化上对王冉的悉心引导和深刻熏陶,尤其是在传统文化及书法写字上的严格要求与早期训练,让王冉奠定了从事文化艺术职业生涯的坚实基础。        王冉,1974年出生于灵璧县禅堂湖。禅堂湖美丽的风光浸润着王冉,赋予其聪慧与灵性,同时也成就了其顽皮习性。        当时在外乡镇工作的王为民,为约束和塑造王冉性情,买来字帖,要求王冉每天习练五百字小楷,定期检查。王冉坐在木椅上,趴在长凳上,或在煤油灯下,老老实实练字,一写就是半天。三年级时,王冉开始练庞中华钢笔字,直至五年级转至灵璧县城读小学。这期间训练,初步奠定了王冉的写字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其内敛、稳重、坚持、锲而不舍的良好个性。他渐渐把写字当成一种爱好,一种人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和精神寄托,并为之乐此不疲。王冉草书《唐代诗人祖咏<江南旅情>》        王冉至今保存着父亲当年为他订购的两份报纸。这两份报纸不仅承载着父亲殷殷期望之心,更是父亲当年为自己良苦人生规划之写照。上世纪八十年代,物质匮乏,父亲竟省吃俭用为自己订阅报纸,让自己拓展视野,做一个有眼界、有思想的人,何其难得!        如果说,这阶段的学习,王冉是在书法艺术的暗夜中摸索,他在学习基础知识过程中,凭借不多的书法字帖进行初步的书法体验和感知,进行懵懂尝试,那么,父亲王为民让他从灵璧西关小学升入灵璧中学并拜当地书法名家高庆成为师,系统学习书法艺术,则非常具有远瞻眼光。这在冥冥中基本确立了王冉终生从事书法艺术工作的方向和人生轨迹。        高庆成,安徽省蚌埠市文史研究员,灵璧中学教师,灵璧近代史上著名乡绅高盘溪(清末拔贡)之孙,家学渊源深厚,书法艺术功底扎实,擅长柳体楷书。        王冉跟随高庆成学习书法,从十三岁到十八岁高中毕业,获益良多。他从柳体练起,扎扎实实,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神韵妙处,在高老师悉心指导下,王冉在书法习练路上,顺利前行,逐步提升。他在书法理论上也得到高老师初步训练和引导,形成自己最初的书法理论知识。同时,在高老师引导下,他渐而由柳体涉猎欧阳询之欧体,涉猎行草。书法实践和理论学悟,相得益彰,为王冉书法艺术追求敞开了宽阔的大门。从此,王冉不再在书法艺术的黑夜中摸索,他按照高老师引导,逐渐形成自己书法艺术追求观念和途径。        习练书法自然离不开印章。王冉初中二年级(十四岁)时,对印章产生了浓厚兴趣。        限于条件,王冉把钢锯折成斜角,打磨锋利,权作篆刀。又到灵璧磬石工艺厂挑拣质地细软的滑石,在家练习篆刻。自我摸索感悟,奠定了王冉初步篆刻印象,也促使其篆刻兴趣越发浓郁。        知子莫若父,眼看儿子在书法习练过程中对篆刻产生强烈兴趣的王为民,出差时特意买来篆刀和一本篆刻专业书籍《邓散木篆刻学》。王冉篆刻终于有了无言的老师和方向,更有了得心应手的篆刻工具,如鱼得水,在篆刻的路上张开稚嫩的双羽,辗转飞起……        他从汉印入手,临摹汉印,因为他从《邓散木篆刻学》中知道,汉印是中国玺印篆刻发展的顶峰,代表了篆刻的水平和发展的特质。        他刻了一方又一方印章,渐渐对印章篆刻有了感觉,有了难以言说的体会和经验。于是,印章篆刻与书法习练一起成为王冉的又一艺术追求和强烈爱好,伴随着他每日的生活。        回首往事,王冉感慨万千。五年时光,逝去的是岁月,而永远留下的是书法艺术追求的艰辛记忆和乐趣。多少个午后,黑夜,周末,王冉足不出户,专心致志,用墨色勾画晕染着自己茁壮的艺术追寻梦想。观帖,临帖,悟帖,强烈的兴趣和执着用心,让王冉沉浸在帖韵墨香中乐不思归。1993年第九期,王冉发表两方篆刻作品《将大有为》《力争上游》        二十岁时,王冉作品相继在《书法导报》(1994年5月18日)和《民间对联故事》(1994年11期)发表,既是对其十多年书法练习和坚持的肯定,也是对其所遵循认定的书法习练之路的认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默默无闻的书法习练者作品能够刊登在省级以上刊物上,那是一件为人瞩目和仰慕的事情。        王冉尤其对刊登在1997年5月《青少年书法》(1997年第五期)楷书《唐人温庭筠<苏武庙>诗》感受深刻,他在刊登其作品页内侧,写下自己当时心态:        “余四年前曾寄此作,随后杳如黄鹤一去无返,不意昨日于书亭购书,赫然见到此作,不胜慨然,世之事奇怪者多乎哉?岁次丁丑年五月二十三王冉记之。”        可见,此幅作品在刊登的1997年前四年即已投稿,也即在1993年,王冉时年十九岁。历经四载,作品方刊,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书法习练者而言,是何等惊喜和感慨!        初步成功和肯定,极大激发了王冉书法艺术追求斗志,更坚定了他沿着既定书法艺术之途前行的信心。每天习练八小时成为王冉生活中的基本内容。        王冉高中毕业之后,不再拘囿于一家之体,由柳体、欧体向褚遂良、王羲之等人进发,学习柳体的匀衡瘦硬、结体紧凑,学习欧阳询锋利刚劲,学习褚遂良的空灵飞动,学习王羲之《黄庭经》(小楷)的法严气逸、秀美开郎,同时学习米芾等草书,并积极向书法理论进军,提升自己理论素养,以之拓展眼界,提升思考站位,用以指导自己书法实践活动。        在印章篆刻艺术追寻中,王冉在原有汉印篆刻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向后世名家学习,他在遍学诸家基础上,确立起自己学习的重点,因醉心于陈巨来,朱文主要学现代篆刻大师海派陈巨来,特别是其圆朱文,同时兼顾赵孟頫。而明代汪关,其印“雅静秀润,劲挺多姿”,王冉亦大量临摹。        一九九六年八月份,王冉到灵璧某单位上班。精力充沛的王冉每天除去上班吃饭,就是习练书法,研读字帖书经,常常到深夜两点才休息。他依然践行着“书法习练八小时”习惯。他研练名家书帖,诸如柳公权、褚遂良、欧阳询、王羲之等等,诸如米芾、苏轼等。他不甘仅做个书法匠,他要向书法家方向前进。他对书法的理解是“‘师法传统,入古出新’,书法家首先是文人,应多读书以养气,若胸无点墨,书法徒有技法而缺文气,书艺难臻大成,最多也就是书匠而已”。于闲暇时,他潜心阅读古文字字典、名家书帖,研读名家书论,更广泛阅读文化著作。他读孙过庭《书谱》,读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读王羲之《笔阵图》,读杨守敬《学书迩言》,读康有为《广艺舟双楫》、《遵碑意帖》,读邓散木《欧阳结体三十六法》《中国书法演变史》《怎样临帖》《草书写法》,读康殷《印典》(全四册)等等,不一而足。古典文化积淀日益丰厚,技艺及前人经验的涉猎,促进了王冉书法艺术向深处进击。  王冉小楷《柳永<浪淘沙慢>等》(部分)        他在研学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认识。他认为:“晋人书法如崇山峻岭,足以端睨百代,光耀万古,令后人顶礼膜拜,以韵胜故也!晋人小楷率真空灵,稚拙自然,若深山道士,修炼既成,举止投足,无不潇散出尘,后世学之,虽形似,而风骨远逊,明祝枝山、王宠似得其余韵,然只可高山仰止,若登山拜佛,佛在山中缥缈云深处矣!”        他研读钟繇墨迹,感慨万端,“此钟繇唯一墨迹(毁于1924年,笔者注),据载为盗贼窃去,藏于瓮中,埋于地下,以避风头,待几年后重启,则朽烂成一团纸泥,惊世妙迹,永绝于世!幸存照片一帧,略睹其风采,让人不免怅恨良久!后见三国吴简,已具楷意,知楷书非钟繇所创,然其推波助澜之功,足以彪炳千古,王羲之东渡,见其书迹,曰:吾曩年所学徒费年月耳!遂弃卫学钟,终成一代书圣。”         他更把书法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历代隐居书法高僧,“历代僧人书法,因书而书,空具皮相,若怀素未免有炫技之嫌。弘一法师早年履迹既丰,中年发愿遁入空门,书风有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之感,冥想其作书之际,心若止水 ,清静寂定,故其书简淡冲和,无一丝烟火气。唯其书不可学,学之者,徒具其形而乏其神,修为不逮之故也。”……        真正的书家需要学养来支撑。其水平不仅体现在书法技艺及形式上,更在其理论研究与感悟濡养而成的学识上。这种厚重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他攀登书法艺术的一座又一座高峰。而那些仅在技艺上潜心研磨者,他是有瑕疵的,他缺少一种理论的指导和厚重,其作品必然散发着一缕茫然和匠气。王冉的学养将支撑着他引导着他直挂云帆济书海。        二000年,苦苦自我艺术追求中的王冉,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到中国美术学院函授学习书法。师从胡书鹏先生。        王冉学习胡先生行草之骨气清朗、秀润清和,学习其草书浑厚圆润中暗藏欹侧跌宕、大开大合中浸润着韵律与张力。向当代书法名家学习,聆听他们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体会和思考,借鉴他们在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中的表现和突破,王冉借以拓展视野、提升见识、激发启示        王冉行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不久,王冉又拜当代书家曹宝麟、汪永江为师。        王冉如饥似渴,沐浴在书法大家的耀眼成就中,聆听,观摩,尝试,借鉴,妙记于心,融合入体,将大家的学书经历、心得体悟以及突出成就映照在自己的书法人生追寻上,截弯取直,剔除杂质,融注新质,不懈的钻研和积淀,在新的氛围和层次上,王冉的书法见识与实践方向得以升华与提升。他学习曹老师书法行进的路子,学米芾,进而“苏黄”,直溯“二王”,在行草书学习上受益匪浅。他更在书论上得到启发,向曹老师学习书史、书论、碑帖学,形成自己理论学习的捷径和路径。王冉向汪永江老师学习,不仅学习书法,更在篆刻上深深获益。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五年,王冉依然故我,不忘书法艺术追求之初衷,依然践行着“书法习练八小时”的人生习惯,“笔耕不辍”,“刀耕不辍”。        王冉奋进着,思考着,在书法艺术征途上,亦在日常生活保障上。他把书法艺术追求和工作恰当地转换,在角色转化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在书法艺术追寻的海洋里,自由遨游,在天高云淡的天空中,执着翱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静谧而孤独,我的世界不复有人来访,却并不荒芜,那里有诗书和艺术”,王冉沉浸在自己的诗书和艺术世界里,享受着他的诗书滋润与艺术创造的美妙与生动,“生命就像定好铃的闹钟,与其等待钟响,不如慢慢享受过程”。        这期间的2003年,王冉加入安徽省书法家协会。        然而,蛟龙不会日日郁郁于深潭中,它向往飞腾高空的自由与潇洒之心,时时激励着它,鼓动着它,或早或晚,它都会冲破羁绊,一扬飞升云天卧观广阔风光的情怀。        艺术追寻的强烈冲动,让王冉终于下定决心,辞去工作,专心致力于书法艺术创作与研究。        王冉有自己的人生设计。        他发现当地书画艺术氛围浓厚,人们对孩子艺术教育颇为重视,而书画培训机构寥寥无几,这其中蕴藏的商机颇为可观。于是,王冉决心开办书法培训班,走“以艺养艺”之路。书法培训只在周六周日及暑假开课,这将为自己书法创作和研究带来极大的方便,对于自己广泛的爱好无疑是一种难得的时光恩赐。        时至今天,王冉书法工作室已开办两个培训点,每年保证在一百多人的规模。王冉实现了当初“以艺养艺”的设想。        他的书法培训自有其特点和规律。培训初期,应以启蒙为主,培养初学者执笔、坐姿、书写的良好习惯,注重兴趣诱导。在初学者走上正轨后,根据其兴趣和性格特点,由其自选书体,对其因材施教,当然,必须打好楷书的基础。        王冉书法工作室名扬当地,多名学生参加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少儿书法比赛、青少年书法比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这不仅促进了当地学生的艺术素质发展,还培养出书法高考生升入高一级艺术院校。        王冉更加专注地在书法篆刻艺术之园徜徉,在古典文化之苑游猎奔驰。他研究碑帖,获得见识。向碑帖中汲取营养,他认为碑刻经历千百年风雨侵蚀,字迹湮灭不清,单纯临摹碑帖是不行的,应从碑帖墨迹来还原笔法,参照笔法,从墨迹看用笔特点,“得其意忘其形”,进而有所借鉴。        他在长期习练中,形成自己独特心得体会。他强调临帖要经历三境界:第一阶段临形,因为功力尚浅以追求形似为主。第二阶段有了一定功力追求形神兼备。第三阶段逐渐脱帖,以意临为主,遗貌取神。经过这三阶段然后才是我写我法,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事实上好多大师临帖如王铎临阁帖,八大临兰亭序,只是一种再创作,与原帖关系不大。        他身体力行,如在草书习练上,临摹怀素草书《藏真帖》《律公帖》达百遍以上,不要说米芾、苏轼、黄庭坚等人了。        他临宋克《七姬志》,深入研磨,得出深刻体会,“此帖近魏晋风骨,兼有唐人笔意。明代书家多善草,精小楷,宋克亦卓然不群,精小楷。”            王冉书小楷《宋词三首》        他向古人前人学习,但不拘泥于此,他走进去又竭力走出来,扎根传统,“采百家花酿一家蜜”,信奉书法篆刻艺术进取中“入古出新,写出自我”理念。他立名小楷,偏好草书,在规矩方圆中挥洒豪情,在“颠张狂素”中悠然自乐。          他说:“楷书让我的身心从喧嚣归于平静、沉寂,而草书才使我的心灵沉入忘情、迷醉!”在书法艺术追求上,他走向两个极端,偏好大草和小楷,大草大动,小楷大静,在大动大静中体验书法艺术的极端快感,因此,他最爱“酒酣耳热之际,半醉微醒时刻,书写抒情宣泄”,他活出了一位书家真情态。        其书法立名小楷,醉心草书,尤擅小楷。其小楷,从赵孟頫《汲黯传》入手,后慕王羲之《黄庭经》之高古,临习十年不辍,兼习《张黑女墓志》,遍临诸如钟繇、王献之、祝允明、文征明、王宠等名家法帖,渐而形成刚劲峭拔、灵动溢韵之特点。其小楷整体大方自然,刚劲有力,刚中有柔,刚柔相济,颇见风姿与韵味。        其草书主要取法“二王”、孙过庭、张旭、怀素、祝允明、王铎、傅山,主张师古而不泥古,于法度之中见性情,最终“我写我心”。其行草,典雅润致,颇显前人风范。大草,颠狂中隐现一泓矜持,朴拙中颇见率性。        其篆刻,得汉印风韵,圆朱文虔学陈巨来,既得汉印大气厚重,壮阔庄严,古朴生趣,又现后世大家风范,细工兼济,静雅细腻。无论是书法,还是篆刻,都透露着继承的文化魅力,蕴含着坚实的传统基础,自然挥洒中氤氲着张扬个性的苍古风韵与书卷气息。        观王冉小楷《宋词三首》,可见一斑。其笔画干净利落,笔力劲健,结构匀称,又于平常中见险妙,颇见创新与个性。如“树”字,“鳯”,结体高低参差,风韵流转,书家的独特心思在笔画间流溢。整体工整而展示传统之美,个体又见书家与众不同之特色。而小楷《屈原<离骚>节录》,同样表现出王冉小楷书法艺术的基本特色。        其行草,点画之间,显露出坚实的传统继承根基,也是王冉数十年习练名家书帖的自然流露,当然更体现出其“死学活用”、“推陈出新”之理念,笔墨中流淌着个性的光辉。如行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笔韵浓厚灵动,笔画如游龙戏水,气势贯通。学于传统鉴于传统而古朴,悟于内心习于笔下而飞升。        其草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内景经全在笔墨畦边之外”》,狂放不羁,笔势流动,气脉通畅,笔墨飞舞中又隐隐透露出一泓矜持与清醒。醉与不醉之间,洋溢中一股浓浓的潇洒景色。当然,笔如心态,书法表达着书家的人生状态和价值取向。醉与微醒中活出一种生存状态的精致追求,一种人生的理想趣味与闲适诗意。这也是王冉草书的主要特色,其草书在孜孜不倦的提升中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景象。        王冉草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内景经全在笔墨畦边之外……”        因立足传统,在传统的肥沃土壤中深深耕犁,岁月更迭,王冉篆刻水平亦已可观。他在篆刻上亦形成自己独到见解。“印章得先临印,或临秦汉印,或明清流派印,根植传统”,方有所悟,有所成。        如圆朱文《尹叟》,线条直率,上密下虚,边线断连,恭肃中流溢着一泓灵动。园朱文印章《叶子》,大小,方圆,直屈,断连,处理颇具心思,刀法爽利,意境丰润。“叶”与“子”, “叶”字笔画稠密,呈现出繁茂景象,而“子”字笔画稀疏,空白宽裕,并于上方边框断开,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王冉小楷屈原《离骚》节录        如白文印《静安长寿》,“田”字界格明显,线条圆浑婉转,结字灵动有拙趣,“静”字中间空渺,“长”字下空,稳健朴壮。“静”字长硕,“安”字扁壮,给人以心定神闲、悠然自得之感。如白文印章《梁超之印》,参汉印法,印文三密一疏,整体拙厚古朴。    王冉大草李白《蜀道难》节录        概而言之,王冉书法篆刻艺术追求之路,因其浸淫传统之深,传统文化学养扎实厚重,故成其突出特色,同时也为其继续深耕和创新奠定强劲动力。                                                                                              清 影 阁                                            雪 松 之 印                                                王冉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丰富多彩的人一般都很有趣。因为惟其多彩,就苍白了名利追逐,他坚信“喜欢就努力学好,不必图什么虚名,不必哗众取宠,更不必担心别人不知道你,心灵上的宁静,书写时的忘我,与古人对话时的愉悦就是你最大的收获。”他兴趣广泛,喜读书,好文学,玩摄影,赏名石,养花草,爱收藏,且小有所成,多有心得,颇为人所羡。        他的短篇小说,多文言,又不乏乡土俗语,构思奇特,情节曲折突兀,于平常处显非常。故事多奇妙怪异,常发人深省。诸如《吃货》《打酒》《善恶一念间》《王媒婆》《毂》《捉猴》《屠狗》          《丑娃》等等,见之于网络平台,颇显出王冉的文学潜力。        他闲暇时,深入生活,发现美,用相机和手机留住美,把一刹那间的精彩定格在镜头前,常在朋友圈炫一炫,美或怪异,常常令人为之眼前一亮。        他偶尔逛逛奇石大市场,以其独特的王氏眼光,寻找一些别具一格的石头,摆在家里,映衬装饰,颇多情趣。        他搞收藏,紫砂壶,名家印章,清末考卷,名墨古砚,等等,空闲赏玩,优哉游哉。        当然,他的家,也是花草的世界,如他的生活般,姹紫嫣红。        这是一个有趣的人,他努力把自己推向雅致,“高雅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地与美结缘,与书对话,与高士交往,才会褪去风俗,升华气质,从而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这个有趣的人,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善于学习,不管哪项爱好,他都想玩出个名堂来。玩出名堂,就要向有专长的人学习,学习人家的长处,增长自己的才识。这不仅体现在书法篆刻上,也体现在平常兴趣爱好上。        然而,所有的情趣和爱好中,最为突出的还是他的书法和篆刻追求,这根深蒂固,已与王冉血肉融为一体。在书法艺术追求中,他将“既归平正,复归险绝,今后将祛甜媚,复归魏晋”,继续临帖,“临帖是学书的不二法门”;而在篆刻艺术上,他将继续深研,遍摹诸家,学有专攻,开创自己艺术特色。        王冉心中有一个梦想,渴望有机会负笄进京进修深造,向国内书法篆刻名家学习,力争在书法篆刻艺术上取得更大突破。刚过不惑之年的王冉,低调进取,勤于研学,潜力深厚,其未来艺术生涯之壮观尤让人期待。      “平生念丘壑,着我胸中云”,王冉心存蓬勃期望,孜孜以求数十载,在书法和篆刻的墨韵朱红中,创造个体之辉煌,不失情趣,对生活永葆强烈好奇心,尽情挥洒自由之性情,爱好广泛,谱写着一幅风华多姿的人生图画。        他内心是强大的,单纯的,更是执着的,他把那颗狂热而理智的心,放之云端,任凭“白云乱衣巾”,率性而为,“兴来揽之游,要观尘外身”,在他独我的“卧云轩”里,悠游自在,享受着他的墨色朱红晕染的云霞世界……作者简介:牛士中(1973.2—),男,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媒体撰稿人,供职于某事业单位。发表书评、散文、诗歌二百多篇(首)。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墨子的故事》 墨子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中国还是一个由许多诸侯国组成的国家。其中楚国是一个大国,宋国是一个小国。当时,一个着名的工匠公输般,为楚国制造了一种称为云梯的新式兵器,这种武器又高又大,用于攻打敌国的墙门,在当时可以说是战略性武器。云梯造成后,楚国就准备攻打宋国了,以便检验这种新式武器的效用。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后,走了十天十夜,赶到楚国国都,拜见了公输般,希望能够阻止这场战争。墨子见到公输般后说:“北方有一个人欺侮我,我希望借你的力量杀死他”.公输般不知是计,听了很不高兴,也没有任何表示。墨子接着说:“我可以给你很多钱,作为你杀人的报酬。”公输般回答说:“我讲道义,不会因为报酬去杀人。”墨子说:“楚国是大国,人口不多而土地辽阔,可是它却准备攻打弱小的宋国,这是非正义战争,你口头上说不杀人,可是一旦发生战争,有多少无辜的平民会因为你的新式武器而死去,这跟你亲手杀人有什么区别呢?”公输般被问得哑口无言,推诿说攻打宋国的计划是楚王的决定,于是墨子和公输般去见楚国国王。见了楚国国王,墨子并没有先说战争。他对国王说:“我想请教大王一个问题。”楚王问他是什么问题。墨子说:“现在有人放着自己漂亮的车子不要,却想偷邻居的破车,舍弃自己的漂亮华贵衣服不要,却想偷邻居的旧衣服,这是怎样一种人啊?”楚王不知是计,马上说:“这人有偷窃的毛病。”墨子抓子时机,马上说:“楚国有广阔的土地,而宋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家,这就如同一辆漂亮的车与一辆破车的对比;楚国物产丰富,而宋国物产贫乏,这如同漂亮衣服和旧衣服的对比,所以我认为楚国攻打宋国,跟那个犯了偷窃病的人正是一类人。”楚王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蛮横地说:“你说得好,但是公输般已经为我造好了云梯,我是一定要攻打宋国的。”墨子不慌不忙地说:“云梯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厉害,不信我可以与公输般模拟作战。”楚王于是为他们准备了道具,包括城墙,守城的器械,云梯及其它攻城的兵器。公输般模拟攻打宋国的城墙,结果任由他多次改变攻城的战术,都被墨子抵挡住了,公输般攻城的器械用完了,墨子守城的方法还有余。公输般不甘心失败,对墨子说:“我知道怎么来对付你,我不说。”墨子也说:“我也知道如何对付你,我也不说。”楚王问墨子其中的原因,墨子说:“公输般的意图,不过是杀了我。他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来防守楚国的攻打了。可是,我已经把我的方法教给了我的徒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攻入宋国的城门。”楚王见大势已去,迫不得已地说:“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这样,墨子凭自己的机智和勇敢解除了宋国的一场灾难。

壮志未酬的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山阴(今绍兴) 人。他的幼年正是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战乱时期,父亲陆宰是一个 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言传身教,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 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为了效力国家,陆游和其他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一样,也走上了科举 的道路。29岁时,他赴京(临安)考试,名列奸相秦桧孙子秦埙之上, 因此受到秦桧的排挤。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方被起用。因他主战抗金,一 直遭到朝中主和派的排挤,但他一有机会就上书朝廷,提出许多抗敌救国 的策略和政治措施。一些权臣讨厌他,给他加上一些罪名,罢了他的官。 六年后,他到抗战派领袖王炎部下任职。陆游来到前线,演兵习武,提刀 跃马,准备与敌人作战,但昏庸的皇帝又听信谗言,把主战的王炎调回临 安,陆游也被派往成都。虽然他的杀敌报国的壮志未酬,但他在几十年的 风雨生活中,却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抗敌将士的崇敬,对收复失地的 决心,对中原父老的同情和怀念,以及对投降派的无比蔑视和憎恨,都写 进了他的诗篇。他慷慨悲歌,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成为一个杰出的 爱国诗人。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