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曹原发表了多少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2:54:02

曹原发表了多少论文

“能与他合作我觉得是一种幸运。我想,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和他从我身上学到的东西一样多。我相信他将成为他那一代科学家中的领军人才。”日前,在接受《国家科学评论》采访时,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物理学家Pablo Jarillo-Herrero如是说。而他口中的“他”,就是从深圳走向世界的“石墨烯天才”曹原。

曹原和Pablo Jarillo-Herrero

此次,《国家科学评论》邀请到了两位魔角石墨烯领域的顶级专家进行访谈,他们分别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物理学家Pablo Jarillo-Herrero,以及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理论物理学家Allan MacDonald,其中Jarillo-Herrero正是曹原的导师。两位教授围绕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这一科学界焦点展开探讨,分析了这一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文章特别谈到了中国在石墨烯新技术方面的研究,Pablo Jarillo-Herrero表示:“从理论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学界对此的研究兴趣很大。在实验工作方面,中国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具有纳米制造经验的团队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莫尔量子系统,他们正在进行非常出色的研究。鉴于中国科研近来的快速发展,估计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实验组开始研究这个主题”。

也因此,Pablo Jarillo-Herrero自然而然地谈到了自己“以前的学生曹原”。他是这样评价曹原的: “他在很多方面而言都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科学家。他聪慧、勤奋并且富有创造力和效率。他不仅是我前面提到的两篇发现论文的第一作者,更是该领域的青年领军人物,此后一直在该领域做着杰出贡献。他在非常年轻时就获得了多个奖项,包括麦克米兰奖(授予青年凝聚态物理学家的最负盛名的奖项)和最近的国际萨克勒物理学奖。能与他合作我觉得是一种幸运。我想,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和他从我身上学到的东西一样多。我相信他将成为他那一代科学家中的领军人才。”

2018年3月5日,年仅22岁的曹原作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同期发表了两篇石墨烯重磅论文。文章刊登后立即在整个学界引起巨大反响。一些报道称其“一举解决了困扰世界107年的难题”。当时《自然》曾采访过Pablo Jarillo-Herrero,他谈及自己的爱徒时表示,他认为曹原在内心深处是个“修补匠”,喜欢把东西拆开重装。Pablo Jarillo-Herrero说:“每次进入他的办公室,里面都乱糟糟的,桌上堆满了计算机和自制望远镜的零件”。

此后,曹原 探索 石墨烯的脚步从未停止。截至目前,他已经发表了8篇《自然》、1篇《科学》。其中,2018年和2020年,曹原分别两次“背靠背”连发2篇《自然》。2021年更是曹原爆发的一年。2月1日,曹原在《自然》上发表了第五篇论文,接着,3月31日、4月7日,曹原在《自然》上发表论文的脚步根本停不下来……7月21日,他发表了自己的第八篇《自然》,发现按魔角(1.56度)扭曲的三层石墨烯,在超强磁场下仍能保持超导性。此外,曹原在2021年还“斩获”了一篇《科学》,他和团队发现在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TBG)中,识别了具有对称性破缺的缠绕相。

审读:孙世建

这是先天的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努力,才造成这样的结果,为这位少年点赞。

他是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且是课题组的组长,曾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过一百多篇研究论文,是科技部973纳米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

他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现在也是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的教授,前不久他在国科大的科学课堂演讲上爆出了惊人言论,他表示85%的物理和数学从来没有传入到中国,并且很多人都不知道三角形有四万多个心。

曹教授当时在课堂上是这样说的,

“我问同学们学没学过一元二次方程,许多同学就说学过,那么我告诉你们大家,差不多十年前左右的时候,我有一天突然明白一件事情,就是这个世界上也许85%的数学和物理从来就没传入到中国

当我在一个部委的会议讲座上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们有些领导同志当场就对我进行了批驳,说老曹你说话老是那么极端,哪至于那么严重。但是过两天跟我关系非常好的,也是我比较敬佩的一个司局级的科学领导给我打电话说,说老曹我觉得好像你说的还是有道理的。”

后天努力,这些都离不开父母对他的前期教育,毕竟她们来到深圳耀华实验学校就读之前,还有 9 年时间是在铺垫,这种铺垫正是对曹原基础教育和扩宽思路的时间。

曹原一共发表多少论文

为他是个天才呀。很难想象会有这么优秀的人,他就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相信他肯定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曹原是一个公认的天才,他14岁就能考上中科大,对我国的科研做出了重大贡献。

曹原再发Nature。这位22岁时曾入选《Nature》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的95后科学家,再出重磅成果。他之前发表了多篇Nature介绍他们的双层魔角石墨烯的工作,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次是三层!并且曹原是以共同一作+通讯的身份出现。在第一篇Nature论文中,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对扭转角的控制,将魔角特性推广到其他二维研究体系,以调谐和控制电子-电子相互作用的强度,实现相似的物理行为。他们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魔角石墨烯体系:基于小角度扭曲的双层-双层石墨烯(TBBG)。

另一篇Nature论文中,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扭曲角的分布信息。他们以六方氮化硼(hBN)封装的MATBG为研究对象,使用纳米级针尖扫描超导量子干涉装置(SQUID-on-tip)获得处于量子霍尔态的朗道能级的断层图像,并绘制了局部θ变化图。该设备的相对精度达到0.002度,空间分辨率为几个莫尔周期。三年前,2018年3月6日,《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第一作者也是中国科大10级少年班校友曹原。2018年3月5日《自然》以背靠背长文形式在网站刊登了重大研究成果,甚至来不及排版,文章还配以第三篇文章作为评述前述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曹原还和导师分享了其中一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通讯作者通常由教授等课题组长担任。曹原成为通讯作者,表明他是论文的主要创意贡献者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曹原来自中国,今年年仅25岁,本科毕业于著名的中科大少年班。根据报道,曹原1996年出生,籍贯是四川成都。2010年,14岁的曹原从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考入蜚声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从中学时代起,曹原即受益于“超常教育”。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曹原2007年到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读书,该校主管超常教育的副校长为朱源。后者曾任教中科大少年班20多年。曹原用了三年的时间读完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课程。高考总分为理科669分。2014年,曹原荣获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

天才少年曹原,出生于成都,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更是在九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在全球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发了三篇论文,经他在中国科技大学的本科导师介绍除了曹原有天赋,本身就十分聪明以外,更是十分努力。由此可见但凡取得一定成果之人,不论天赋多高,努力是一定的。

曹原可以说是有多种光环集一身了,在14岁时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并且在同一年曹原还获得了中国科技大学的郭沫若奖学金。曹原的成就可不仅仅如此,小小年纪就登上《自然》杂志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首,并且即使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仍旧谦虚有礼。因此曹原有天赋是一定的,但其后天的钻研能力也是我们肉眼可见的。

曹原的天才少年称号并不是白来的,曹原花了一年的时间学完初中的课程,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学完高中的课程,在14岁那年进入中国科技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在中国科技大学中曹原获得了郭沫若奖学金,并于2015年被导师推荐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凭借着自己超高的天赋以及后天努力的成果,在全球顶级的学术期刊Nature上面发表了5篇论文,但这并不是终点,他的传奇还在继续。

据曹原的本科导师曾长淦教授表示,曹原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领域,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但是教授也表示希望不要太过于吹捧他。曾长淦教授表示曹原曾经说过他不想当仲永,即使少年成名,他也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前进,他也真的做到了。不论外界对他如何吹捧,他都一心沉浸在自己的科研世界里,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给科学界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希望曹原能一直保持自己的本心,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科研之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曹原一天发表多少篇论文

这次曹原在顶级期刊自然上发表的文章,是他两年内在自然发的第5篇文章。文章都是关于石墨烯超导方面的内容,曹原的发现使得石墨烯超导成为研究的热门。能够在20多岁年纪做到如此高成就是十分罕见的。

1996年出生的中国“天才少年”曹原又发《Nature》了,这是他发在这家全球顶尖学术期刊上的第5篇论文。2018年,曹原曾一天连发2篇《Nature》论文,2020年5月7日他再次一天连发2篇《Nature》论文。他已经有了哪些知名的研究?

一、他已经有了哪些知名的研究?

1996年出生的中国“天才少年”曹原又发Nature了,这是他的第5篇。2018年,22岁的曹原因发现石墨烯超导角度轰动国际学界,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新领域,成为Nature杂志创刊149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2018年,曹原曾一天连发2篇Nature。2020年5月7日,他再次一天连发2篇Nature。

二、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谈到对曹原的印象,曾长淦给出了肯定意见:“他很聪明,14岁就上大学,中学也跳了很多级,还是很厉害的。在我平常跟他接触中,他也是很聪明的。布置的任务,他能在完成的基础上更往前推进。如果布置到五分,他能够完成到六到七分,做得更多一点。这就是他超出其他同学的部分。”曾长淦表示:“中国科技大学像这样的学生不只有曹原一个,但其他人也许没有曹原这样的新闻效应,因为他有‘14岁上大学’这个光环。我们都为他祝贺,但媒体不用太吹捧他,希望能够平常心看待,不要让他们有心理负担。”

三 、他的石墨烯研究成果有多重要?

一旦石墨烯的研究成果大规模落地,预计可为世界能源业每年节省数千亿美元的资金。曹原的研究成果价值巨大,因此他也成为了各国争相拉拢的人才。前段时间,曹艳的本科导师曾透露:如今,曹原的名字已经在国内凝聚固态物理学界无人不晓,甚至全球高校都已经虚位以待,都在用博士后职位、甚至教职来吸引他。

应该说是特别厉害的吧,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了三篇相应的科技论文了,前途不可限量。

非常的厉害,因为在这个年龄的少年都没有他厉害,他是易于常人超越普通少年的一个人才。

曹原发表了几篇论文

曹原的主要研究内容便是魔角石墨烯,而这些研究很有可能帮助他揭开超导的原理。如果基于他的发现能够研制出常温超导材料,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目前的曹原已经成为了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能与他合作我觉得是一种幸运。我想,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和他从我身上学到的东西一样多。我相信他将成为他那一代科学家中的领军人才。”日前,在接受《国家科学评论》采访时,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物理学家Pablo Jarillo-Herrero如是说。而他口中的“他”,就是从深圳走向世界的“石墨烯天才”曹原。

曹原和Pablo Jarillo-Herrero

此次,《国家科学评论》邀请到了两位魔角石墨烯领域的顶级专家进行访谈,他们分别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物理学家Pablo Jarillo-Herrero,以及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理论物理学家Allan MacDonald,其中Jarillo-Herrero正是曹原的导师。两位教授围绕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这一科学界焦点展开探讨,分析了这一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文章特别谈到了中国在石墨烯新技术方面的研究,Pablo Jarillo-Herrero表示:“从理论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学界对此的研究兴趣很大。在实验工作方面,中国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具有纳米制造经验的团队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莫尔量子系统,他们正在进行非常出色的研究。鉴于中国科研近来的快速发展,估计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实验组开始研究这个主题”。

也因此,Pablo Jarillo-Herrero自然而然地谈到了自己“以前的学生曹原”。他是这样评价曹原的: “他在很多方面而言都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科学家。他聪慧、勤奋并且富有创造力和效率。他不仅是我前面提到的两篇发现论文的第一作者,更是该领域的青年领军人物,此后一直在该领域做着杰出贡献。他在非常年轻时就获得了多个奖项,包括麦克米兰奖(授予青年凝聚态物理学家的最负盛名的奖项)和最近的国际萨克勒物理学奖。能与他合作我觉得是一种幸运。我想,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和他从我身上学到的东西一样多。我相信他将成为他那一代科学家中的领军人才。”

2018年3月5日,年仅22岁的曹原作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同期发表了两篇石墨烯重磅论文。文章刊登后立即在整个学界引起巨大反响。一些报道称其“一举解决了困扰世界107年的难题”。当时《自然》曾采访过Pablo Jarillo-Herrero,他谈及自己的爱徒时表示,他认为曹原在内心深处是个“修补匠”,喜欢把东西拆开重装。Pablo Jarillo-Herrero说:“每次进入他的办公室,里面都乱糟糟的,桌上堆满了计算机和自制望远镜的零件”。

此后,曹原 探索 石墨烯的脚步从未停止。截至目前,他已经发表了8篇《自然》、1篇《科学》。其中,2018年和2020年,曹原分别两次“背靠背”连发2篇《自然》。2021年更是曹原爆发的一年。2月1日,曹原在《自然》上发表了第五篇论文,接着,3月31日、4月7日,曹原在《自然》上发表论文的脚步根本停不下来……7月21日,他发表了自己的第八篇《自然》,发现按魔角(1.56度)扭曲的三层石墨烯,在超强磁场下仍能保持超导性。此外,曹原在2021年还“斩获”了一篇《科学》,他和团队发现在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TBG)中,识别了具有对称性破缺的缠绕相。

审读:孙世建

天才少年曹原,出生于成都,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更是在九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在全球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发了三篇论文,经他在中国科技大学的本科导师介绍除了曹原有天赋,本身就十分聪明以外,更是十分努力。由此可见但凡取得一定成果之人,不论天赋多高,努力是一定的。

曹原可以说是有多种光环集一身了,在14岁时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并且在同一年曹原还获得了中国科技大学的郭沫若奖学金。曹原的成就可不仅仅如此,小小年纪就登上《自然》杂志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首,并且即使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仍旧谦虚有礼。因此曹原有天赋是一定的,但其后天的钻研能力也是我们肉眼可见的。

曹原的天才少年称号并不是白来的,曹原花了一年的时间学完初中的课程,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学完高中的课程,在14岁那年进入中国科技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在中国科技大学中曹原获得了郭沫若奖学金,并于2015年被导师推荐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凭借着自己超高的天赋以及后天努力的成果,在全球顶级的学术期刊Nature上面发表了5篇论文,但这并不是终点,他的传奇还在继续。

据曹原的本科导师曾长淦教授表示,曹原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领域,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但是教授也表示希望不要太过于吹捧他。曾长淦教授表示曹原曾经说过他不想当仲永,即使少年成名,他也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前进,他也真的做到了。不论外界对他如何吹捧,他都一心沉浸在自己的科研世界里,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给科学界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希望曹原能一直保持自己的本心,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科研之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后天努力,这些都离不开父母对他的前期教育,毕竟她们来到深圳耀华实验学校就读之前,还有 9 年时间是在铺垫,这种铺垫正是对曹原基础教育和扩宽思路的时间。

曹原发表了哪些论文

最出名的就是他的石墨烯的超导性能的研究了,能够降低能源的损耗,发现了双层石墨烯结合会产生新的特性。

18年3月5日,《自然》发表了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重磅论文。曹原发现让石墨烯实现零电阻导电的方法,开创了物理学全新的研究领域,能源利用率与能源运输效率有望大幅提高。20年5月6日,曹原再次背靠背连发两篇Nature,在魔角石墨烯取得系列新进展。其中一篇Nature,曹原是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另一篇Nature,曹原为共同第一作者。

曹原是一个公认的天才,他14岁就能考上中科大,对我国的科研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8年,年仅22岁的中国天才少年——曹原,登上了全球顶级科学杂志《自然》(Nature)当年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而且位于第一位。两年后的现在,曹原又携两篇一作Nature强势归来。

那么,曹原到底是何许人也?他在科学界做出了什么突出贡献呢?

曹原的“开挂”人生很早就开始了,他年仅14岁就进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岁开始攻读世界顶级学府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博士学位。曹原从中学时代就对超导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了博士之后,他废寝忘食地在实验室中钻研超导材料,他以石墨烯作为切入点。

石墨烯是近年来研究非常热门的一种材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石墨烯的结构十分特别,它是由碳原子排列成蜂巢晶格的二维结构,其厚度为一个碳原子,碳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紧密结合在一起。

石墨烯的特殊结构使其表现出很多优异的性能,其结构稳定、强度非常高、导热性能好、电阻率极低。考虑到石墨烯的优异导电性能,这种材料被用于超导研究,这也是曹原的研究方向。

曹原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偏转两层石墨烯的方向,使其夹角变为1.1度,那么,在1.7开氏度(零下271.5摄氏度)的情况下,石墨烯将会表现出超导特性,这个奇特的旋转角度被称为“魔角”。

看到魔角石墨烯变成超导的温度,大家可能会犯嘀咕了,这个超导温度比绝对零度还高不到2度,远远低于室温,在现实中并没有使用价值。要知道,一些超导材料的超导温度远高于这种石墨烯,最高的已经达到零下23摄氏度。那么,魔角石墨烯又有什么意义呢?

事实上,这种超导石墨烯的意义十分重大,其成果是开创性的,这可能是人类破解超导原理所迈出的重大一步。此前,超导材料的研制都是基于掺杂原理,而魔角石墨烯只是通过简单的角度旋转就能产生超导现象,意味着超导的根本原理或许没有那么复杂。

这让物理学家感到非常兴奋,一个全新的高温超导研究方向就此开启。如果基于此能够最终揭开超导之谜,研制出常温超导材料,这个世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因为意义重大,曹原的研究很快就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一口气发了两篇。此后,曹原又继续研究魔角石墨烯,以期进一步揭开超导原理。

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曹原更加深入地探究了石墨烯的魔角,相关结果又发了两篇Nature论文。也就是说,目前的曹原已经有四篇Nature在手。

对于做科学研究的人而言,Nature和Science杂志无疑是最为顶级的杂志,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发不了一篇。而曹原今年才24岁,就已经发了四篇。按照这个趋势下去,不要说中科院院士的位置已经预定,有可能就连诺贝尔物理学奖都在向他招手。

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更努力,这也许是“最可怕”的事情,曹原无疑应该成为年轻一代的榜样。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