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学长发表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5 19:15:40

学长发表论文怎么写

一、确定题目论文题目可以从专业知识中来,也可以从时政热点中来,平常多看书、多积累、多思考,便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大或小,都可以成为论文选题的一个方向。同时,根据自身兴趣加以甄别、优选,然后确定一个合适的论文题目。要精炼论文题目,使得一看题目就很具吸引力。二、细列提纲确定题目后,要全面收集资料,最好是通过中国知网下载一些与所写论文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章;要花点时间精读文献,即便是在确定论文题目时,心中已有提纲,也必须再去阅读一些相关文献,这是列好提纲的基础,也是后面撰写论文的必要积累和热身。三、全心撰写在一二步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按计划撰写。要根据提纲内容,规定每天应该完成的撰写部分,且不折不扣地执行;当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习惯来,有些人喜欢不间断写,因为思想观点转瞬即逝,高度集中撰写时,思想观点连续性强,写起来效率高;有些则喜欢每天完成一点,这样不仅不累,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四、精心修改论文主体内容完成后,不意味着论文完成。这时可以放一放,过一两天再看论文,从头到尾阅读、查看论文,有无错别字,有无不通顺,有无撰写不深不全的地方等等,修改可以一次甚至多次,完全根据自己对待论文的态度来,精益求精当然最好。五、导入引言论文一般还需要一个引言。这是论文开头的部分,主要阐述写作的原因,目的,意义等等,是进入正文的必备程序,如果直接从提纲进入,难免有所缺失,似乎没有开头。这一部分可以在撰写正文前写,也可以正文完成后再写。这里建议是完成正文后再写,这样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全文,写好引言。六、完善要素全文完成后,还需完善一些要素,主要有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页码等要素。特别是摘要,要在写完论文后,在对全文精深把握的基础之上再写摘要,这样可以更好的把握摘要内容、写好摘要内容。

一、选题阶段:在问题意识下框定研究领域确定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第一步,对学位论文有决定性的意义,“题好文一半”,选择了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就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是学位攻读者独立研究的开始,是个体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颇具挑战性。1.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找到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必须要有强烈“问题意识”,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牛顿和瓦特的例子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牛顿从树上掉下的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而瓦特则从水烧开后水壶盖跳动这样一个人们熟视无睹现象中受启发,进而发明了蒸汽机,引发了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大变革。研究始于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虽然确定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对于所有学科的学位攻读者同样重要,但对于攻读人文社科学位者而言,问题意识更为重要。因为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客观,学术前沿比较清晰,并且研究的是一种确定性事实,以规律的形式出现,因此研究的问题相对比较明确。而人文社会科学探究的是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作为人有目的行为的产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偶然的事实,探索必然的规律[1],其研究对象相对复杂,涉及的因素众多,且交织在一起,往往还涉及价值问题。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更具有隐秘性,更要有强烈的问题前设,带着一双探索的眼睛,发现社会事实背后的因素。2.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是学位论文的灵魂,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与水平的主要标准。“创新”指的是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发展做出原创性的贡献,可表现在探索了未知的新领域、文献资料的新发现、观察问题的新视角、新概念术语的产生、研究方法的新探索、学科知识的新融合,理论观点的新突破等[2]。在选题阶段,对于自己将要主攻的研究问题能够达到怎样的创新目标要有一个基本的估计。换言之,要对自己的研究能力、研究条件以及可能达到的研究结果有一个比较理性的、明智的判断。要不断地反问自己:与其他研究者相比,我有什么样的优势,可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从而形成创新点?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高校业务管理部门工作的一线管理者,我的实践经验可能是个优势,但理论功底不够深厚,要在理论创新上做出成绩相对困难。那么,选题从实践出发就比较切合自己的实际。如果选择自己从事过的工作,学位论文写作就会轻松一些。原因是:①对这些领域比较熟悉,背景知识了解较多;②对操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感性认识,尤其对其中的矛盾有较深的体会;③以相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能比较便利地获得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可能在资料积累上有所创新,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这样,在自己曾经做过的工作中去寻找问题就比较恰当。3.关注研究意义在选题时要关注研究意义,如果选题没有多大意义,花再多的精力,研究得再好,也没有多少价值。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价值体现为理论上的突破,表现为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或对于学科内某一理论问题具有补充、整合或派生意义,为人类的知识积累添砖加瓦。实践意义指的是能否对解决现实问题有所帮助,为经济建设与社会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研究意义集中体现在回答这样的问题上: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我对自己的工作经历进行了反复扫描,最后落实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上。因为,作为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到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响重大而深远。同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又是一个饱受争议、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焦点事件,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就很有意义。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并关注研究意义,带着这样的前设去有意识地寻找问题,实质上体现了做学位论文时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兴趣、能力、可行性等。综合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我大致框定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研究”,但到底研究本科评估中的什么问题,还是朦朦胧胧的,不是很明确。二、综合考试阶段:逐步聚焦研究问题综合考试阶段是研究问题的逐步聚焦过程,可分为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挖掘问题等步骤。1.通过文献综述寻找问题问题就是理论疑难和实际矛盾,因此,寻找问题的途径无非二条:实践途径或理论途径。无论是理论途径还是实践途径,进行文献综述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文献综述就是围绕着研究问题,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梳理出这个研究专题的学术发展,用概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学术谱系图”。同时,要对所涉及的问题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和鉴别,发现现有的研究尚未涉及的领域,或者他人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做文献综述最能从学术内在机理上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是一个边梳理、边学习、边思考的过程,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程,要大量阅读资料,反复研读重要文献,透彻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独创性结论,并琢磨前人的研究策略,思考自己研究问题该从哪些切入点开展。完成了文献综述的写作,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问题、创新点、研究意义等都会逐渐清晰起来。为了完成综合考试必备的文献综述,我对二十几年来我国评估研究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研究议题、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概括与分析。结果发现,从研究议题而言,评估制度、评估技术研究是热点,而多学科视野下的研究比较缺乏。从研究层次而言,宏观研究较多,中观与微观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而言,思辨性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而既有特定的理论视角,又有实证研究支撑的专题研究还相当缺乏。为此,我认为从社会学视角聚焦在大学这个中观层次上,这个研究视角在现有的评估研究中尚属空白。我的导师有社会学背景,我自己曾任地方院校评建办副主任,具备研究该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有利条件,从这个角度开展研究具有可行性。社会现实是问题的源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是找准问题的关键环节。我收集社会各界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反响材料,包括网上言论、报纸、访谈录、“两会”提案等,对这些具有强烈感性色彩的言论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被评院校以“全民大动员”方式形成的评估运动,采取的一些错误应对策略是评估工作遭到诟病的焦点所在。至于为什么被评院校会比较普遍地采用这种应对方式,仅从评估技术角度恐怕难以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但评估方法应该是引发这种现象的内在根源。因此,我对世界评估发展的历史、评估模式和发展趋势进行文献综述,尤其分析评估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测量→描述→判断→建构四个评估时代所反映出来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为评估在现实中的疑难找到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世界评估发展史上找到坐标定位。这样,通过做文献综述,分析理论疑难和实践困境,所要研究的问题有“呼之欲出”之感。2.从社会现象中发现和聚焦问题从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关键在于抓住核心问题,此外,还要剥离次要因素,限定范围,将问题聚焦并简化,并且用十分简练的学术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是一个从表象问题向实质问题的转化过程,也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过程,更是一个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过程,需要多视角下的灵感迸发。完成文献综述后,待研究的问题时刻萦绕在心头。这期间,我与导师不断地沟通,也和相关人员,包括老师、同学、涉及这个问题域的人员进行多方交流。或者说只要能逮到人,对方有可能听我讲,我就不断地叙说,把自己的大概研究思路讲给他(她),看对方的反应,之后再将反馈意见详细地记录下来。感谢北京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被我缠住的人对我这样的行为都非常理解,且乐于奉献自己的观点。这些交流者开阔的视野、充足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研究经验、深刻的见解是巨大的财富!多方反馈的观点给了我莫大的启迪,也斧正了自己的前设。经历了“头脑风暴”的洗礼,一个概念——组织化动员蓦然出现了!这个概念很好地概括了大学在评估时的组织行为,正是这种组织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3.在理论视角下挖掘和细化问题在实践基础上抽象出“组织化动员”概念后,还需要在理论视角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细化。经过深入思考,我提出了这种奇特社会现象的三点悖论:①与大学组织特性形成鲜明比照。大学被称为“松散的结合系统”、“组织起来的无政府联合体”,但评估期间大学变成了军队,具有统一的意志和强大的“战争力”。②它与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不一致。“运动”是“总体性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但改革开放后,社会动员逐渐淡出中国,以法治为基础的治理渐成常态。但在评估期间,高校处于非常态,运动范式再现。③它在世界各国大学评估实践中几乎没有同例。外部介入大学评估是世界通例,但国外大学未出现这种应急性应对外部评估的现象。针对这三个悖论,我集中研究大学“组织化动员”的产生机理,即“为什么要组织化动员”? “如何进行组织化动员”?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三个子问题:①为什么我国大学在评估时会出现“组织化动员”?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有怎样的结构性条件?其动因又是什么?②大学内部“组织化动员”如何实施?其动员方式、阶段和特点分别是什么?③“原子化”的个体为什么会被动员起来?他们对“组织化动员”的反应如何?有哪些矛盾与冲突?“组织化动员”式的评估对被评大学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当确定用“组织化动员”作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究的主线时,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才真正地确定下来。无论在答辩时还是课题申报预审时,不同的专家比较一致的反馈意见是:研究的问题意识很强,研究视角新颖,选题很有意义,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组织化动员”的概念。三、开题阶段:综合设计研究问题到了开题阶段,就要对学位论文选题做好研究设计,包括确定相关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选择理论、确定研究对象和琢磨研究距离体会最深。1.选择理论学位论文必须要有理论支撑,没有理论的论文是没有深度的,称不上是博士学位论文。但是,因为我的研究问题源于现实问题,而现实问题是综合性的,非学科性的,这就决定了要选择一个针对性的理论难度较大。另外,我的问题又源自本土的社会现象,要特别警惕西方理论的适用性。最后,我选择以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作为理论基石,原因在于:①它的理论核心,即结构具有制约性和使动性,我们在受制约中创造了一个制约我们的世界,对我的研究问题有较好的解释力。②这是一个综合性理论,融合了社会结构制约性和主体行动能动性两个方面,包容性较大。③这是一个形式模型,所以才具有超越不同社会结构形态,对研究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换言之,这个西方的理论用来解释中国的本土问题还是适用的。2.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择最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样,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度解剖,就能形成对这类现象较为深入、详细和全面的认识,起到“一叶知秋”的作用。对于本科评估“组织化动员”而言,地方院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组织化动员”表现出最强烈的动机和最发达的形态。而我作为一名地方院校组织评估工作的主要成员,具备“解剖麻雀”的便利条件。而且,本研究侧重在“组织化动员”的过程剖析,而这个过程通常是隐匿在文本之后的,了解其“幕后”的情况变得非常重要。这个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的确定,使我这样背景的研究者具备了绝对的优势,研究条件十分有利。3.琢磨研究距离经验基础上的学理研究,要与经验事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直接决定了观察的角度,观察的距离不同,看到的景象就会不一样。理想的距离应是既能看到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能抓住其中的细微之处。距离太远,难以产生感性认识,抓不住深藏其中的“微妙”,深度不够;距离太近,就会深陷其中,跳不出来,宽度不足。对我来讲,用自己工作的院校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会比较敏感,说什么、怎么说才能真正发挥“内里的局外人”作用,既抓住关键问题所在,又不损害组织利益,这是我在研究设计中反复琢磨的一个重要问题。将研究聚焦在“组织化动员”过程而非应对评估的具体措施与策略上,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观察距离。既可以一个“内部人”深入其中,感受组织内部人员的情感和态度,理清该事件内部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组织化动员”的实质问题;又以一个“局外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不陷入到具体的琐事之中,不遮盖问题,以理性的态度进行客观分析。开题阶段要对学位论文选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设计,这是开展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经过的过程。这个阶段问题考虑得越详细、越深入,后续的研究就会越明确,可避免在研究中走弯路。四、论文写作阶段:对研究问题削枝强干论文写作是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将研究设计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和细化,并削减旁枝问题。1.深入与细化核心问题我觉得自己的研究思路很清晰,论文写作只要按照研究设计进一步细化即可。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宏大、因素众多,关系复杂,正如评论家所言,吉登斯的理论是“综合了各种理论要素的‘煎饼’,内部充满了矛盾和张力,吉登斯像‘狐狸’一样,像‘蜜蜂’一样,在理论之间飞来飞去,要理解他的理论就像‘试图去抓住一根水银柱’”[3]。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该理论缺乏中观层次的分析框架。这样,上层的理论和下层的材料就无法串在一起,研究从理论出发的路径走不通。这样,我只能在核心研究内容上寻找突破路径,希望能借鉴到其他研究者的分析要素。然而,由于社会结构的差异,西方社会运动多是“自下而上”自发集聚而产生,找不到类似“组织化动员”的模式。而且,西方对运动研究的理论视角虽然多样,但每一种理论视角关注运动发生和发展的不同方面,在理论议题、研究兴趣和基本假设等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很难借鉴。而我国虽是一个运动频发的国家,相关的研究议题也很多,但理论视角却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史学研究,重在对史料的挖掘和整理。研究内容基本上是对各种具体运动发展脉络的描述和分析,对运动性质与特征的归纳,对运动结果的探讨和利弊得失的评价等。这些研究对“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化动员”的借鉴意义不大,但对“怎样进行组织化动员”有一些启发作用。因此,要想将论文研究进行下去,首先要构建出一个“组织化动员”模型,分析影响“组织化动员”的核心要素,可这样的要求显然超出了我的能力。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化动员”,牵涉到我国转型期社会变革的宏大背景,相关因素自然非常多。我像一只无头苍蝇在相关问题中打转,始终理不出一条清晰的脉络。直到我读了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论文《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学分析》之后才豁然开朗。我欣喜若狂,即刻用了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作为分析框架,将评估运动转换为:带有“总体性社会”遗传基因,在技术治理方式下的一种“运动式治理”。解决了分析框架,以后的工作就变得相对简单。在此之前,我将自己头脑里的一些想法都记录下来了,虽然是一个个的碎片,没有章法,却是思考后的粗加工材料。现在,理清主线后,选择一种合适的论述角度,将这些材料串起来,论文内容很快就充实起来。2.删除旁枝问题“组织化动员”式的评估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这是人们情不自禁发出的疑问。无论是课题申报还是交流时,人们都希望我用理性、系统的学术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开题时,我确实将“组织化动员”的评估效果作为研究内容之一,并且在此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围绕着这样一些问题:案例院校动员起来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评估结束后,哪些保留了,哪些消失了?“组织化动员”的评估对案例院校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根据CIPP评估模型要素(情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结果评估)作为分析框架,深入挖掘案例并以丰富的材料作为支撑,有效地回答了大多数人的疑问。预答辩时,导师们认为博士学位论文的篇幅过长(30万字),结构有些松散。我就将与核心研究内容关联不是很紧密的内容删除,删减了10万字左右。经过这样的调整,“组织化动员”机理研究的主线变得更加清晰,重点更为突出,结构也紧凑起来。我对调整后的效果非常满意,但同时还是免不了对删除的这部分内容感到十分可惜,这毕竟是我呕心沥血的结果啊。论文写作时的分析框架十分重要,要紧扣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避免被旁枝问题所干扰,研究最好只回答一个问题,削枝强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五、答辩阶段:再次推敲学位论文的题目完成学位论文后,在论文答辩前后可对题目进行再次推敲,这个时候是“点题”,即用文字对论文主题给予概括。点题时要注意标题文字的规范、准确、新颖,要仔细琢磨论文标题是否恰当;词语是否确切、科学、规范、没有异议;是否简单明了;能否真正概括出学位论文的核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出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是否新颖醒目;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意愿等。我的学位论文标题曾经考虑用《“无政府组织”的“组织化动员”:大学本科评估实证研究》,这个标题对比强烈,比较醒目。但不少人对“无政府组织”提出了异议,认为提法不够规范,大学组织的特性准确的表达应为“组织起来的无政府联合体”,如果全文写上,标题又不够简洁,最后我放弃了这个题目。后来,我将项目定为《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组织化动员”机理研究》,在预答辩时,有老师提出,并非所有大学在评估时都“组织化动员”,北京大学就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经反复斟酌后,最后我将标题改为《地方高校本科评估中的组织化动员》。总之,学位论文研究问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从选题阶段的研究方向框定,到综合考试阶段的问题聚焦,再到开题阶段的研究设计,延续到论文写作阶段的削枝强干,直至答辩阶段的标题确定。学位论文贵在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真正体现出研究的价值,并形成创新点。

多看看文献,去积累素材。确定自己的中心主题。多思考不会的可以请教自己的指导老师。

论文写作包括以下七部分:

1、题名:论文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作者: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3、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

4、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5、正文: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6、参考文献: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

7、致谢: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主要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学术界谦逊和有礼貌的一种表现。

学长发表论文怎么写好

我在研三最初写论文的阶段经常因为没有头绪特别苦恼。

研一的时候我的导师就说,对于研究生,他最主要的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在三年之内,不是学会怎样写论文,而且借由写论文去学会一个思维方法,这个比明白给到我们的知识要有用的多。也是在以后步入职场、自我提升的学习中都能够用得上的。

我不知道你是写本科论文还是硕士论文,但不管是什么,学会思考问题都是最关键的。(博士论文的话我就没法给建议啦哈哈哈)。

给你一些我自己的建议,以下三点:

1.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思路。

论文完善的过程就是我们思维方法从建立到完善的过程,这个思路理顺了,对我们未来做很多事情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2. 学会做好一个文献综述。

这个阶段就是大量看论文的过程,学会看别人的论文是怎么写的,要多找资料,然后分门别类建好资料夹。与自己论文关键词相关的都要看,然后提取重点和自己没想到的地方,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绪。

3. 坏开始,好结尾。

我觉得这一点是最最重要的。很多同学都觉得自己还没整理好思路;或者选完题又觉得不好写,重新选题还不知道选什么;要不就是不知道从哪开始写等等,会有各种各样拖延的问题。

那我想给的建议就是,先完成,再完美。

在写的过程中去不断调整,而不要一拖再拖。

以上三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写论文首先就是要选题。选题的好坏决定了你这篇论文的价值,也决定了你这篇论文能达到的水平。其中本科生写论文最常见的一个选题的问题就是过大过空,选题大空,你到时候写起来也很麻烦,8000多字根本就讲述不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有些人的文章从题目上一看就知道这篇文章的质量可能不会太高。另一个就是在选题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选择重复率很高的题目。有些题目已经有很多篇论文去写过,并且已经把这些事情讲得很清楚了就不要再去写了。毕竟就算你再写,你也很难有一个新的突破。

下一部分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你要研究的领域里面,国内外的全部的研究成果全部都要罗列出来,这就需要你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且要把你查到的这些东西整合起来,写成一个特有的部分。然后再指出他们的不足自己进行论证。

整篇论文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正文部分。在正文的论述部分一定要逻辑清晰,并且要让读者看的出来你的逻辑。在引用别人的文献进行论证和说明的时候,一定要在最后标注出参考文献,并且引用的文献要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如果你运用的是一个连来源都无法确定的文献,毫无疑问,你的论述肯定是站不住脚的。撰写论文讲究的是科学性,而不是像散文一样讲究风情,所以在论述的时候一定要言简意赅,不要有多余的废话,或者是带有个人情感观点的话语。

最后是参考文献部分,在编写这一部分的时候,唯一一点的要求是一定要注意好格式。

一.首先弄清楚论文结构吧,大概三个部分。1.摘要;关键词;2.前言;背景综述;理论分析;结论;3.参考文献;二.其次是一些具体的东西。1.论文写作的本质:通过科研活动追寻知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求索真理,并发掘其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2.论文写作的要求:①求真②尊重他人③比起前人,提出新的信息,知识,观点,方法等3.论文写作的灵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4.论文写作的补充:注意学科边界三.下面是基本过程1.选题:①要有新意②最好有明确的概念③易于写出标题④有实际意义和一定应用性2.查阅材料:权威期刊+原著+学术网站3.列提纲:主干围绕中心,关系层次递进(例: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的近代化观念①寻找要素②构建理想模型③逻辑+史实的恰当性)4.撰写:注重逻辑,尽量营造学术美感5.引用内容:做好适当注解,标清来源,不可抄袭,规范引用PS:以上内容来源于学术堂

借鉴。1.论文选题要有精品意识。——题目吸引人论文的题目是由内容决定的,题目是论文的“眼睛”,透过它能让人凝视到文章的中心,揭示文章的主题。选题总的原则:新颖、醒目、准确、简明扼要、短小精悍(控制字数,一般不得超过20个字),增强题目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可读性,让编辑和读者眼前一亮、怦然心动,吸引编辑、读者很想读下去。2.全文整体构思一般来说,初写者主要就某一教育教学问题如何解决提建议,这是全文的主干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稍微有深度的文章,在此基础上,要谈谈这样做的意义、主要原因。一篇文章,要想吸引编辑、读者的眼球,除了题目吸引人外,全文的内容写的水平如何也是相当重要的。内容的每一个分论点下的阐述,也要写出新意,写出可操作性、实效性。要举一些例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具有可读性。纯理论的东西,给人的感觉脱离一线实践,纸上谈兵。3.文章开头引人入胜,简明扼要,快速进入主题一篇好的文章,往往在开头第一段就牢牢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方法:制造悬念,就教学现象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热门话题、故事引入、名人名言所揭示的道理引入等等。不管哪种方式,都需要简明扼要,直接或者快速点题,切不可长篇大论,拖沓冗长。这就如同找对象第一次见面……可见,文章开篇第一段一定要写好,让人眼前一亮,继而才会想着去进一步了解。第一段总体思路:提出问题。4.要先拟定提纲,确定好分论点,总体布局、摆阵,语言简练优美,对仗工整这样,写起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至于杂乱无章,偏离中心。一、角色准确定位,身份不应喧宾夺主、徒有虚名二、主题简明扼要,用时不应拖沓冗长、墨守成规三、适贴原则导向,炫彩不可求新求怪,华而不实四、最求技术为本,服务不能蜻蜓点水,牵强附会五、制作技术达标,声像清晰不容忽视,不可小觑六、通权达变设境,用频不宜按部就班,一概而论5.内容丰富详实,有感染力,切记空洞无物把平时积累的好素材用到你的论文中会,则会使文章有血有肉,丰富丰满。写论文除了理论论证外,最好要举例加以说明,例子真实而有感染力,一定会给文章增色不少。有的老师总是说,下笔很难,想不出头绪,或者有话不知怎么说,或总感觉表达的内容没有深度,缺乏触动感。6.注意语言的精炼和优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文章的载体。有的老师写文章,语言表达接近大白话,像白开水,缺乏可读性,稍微有一点读书与写作经验的人,只要大致一看便知对方水平的深浅,所以,这样的文章难以入编辑老师的法眼。精致到位的语言表达,读起来朗朗上口,丝丝入扣,给人以美的享受,一旦捧起便难放下,正所谓欲罢不能。语言需要积累和锤炼,看书少,动笔写的少,语言表达不易打动人。7.注意开头和结尾相呼应点题、提出希望与要求,言简意赅是在书写结尾时的总体要领,当然,需要因人而异,因需而异,不必按部就班。文章写完了,不要迫不及待地向杂志社投寄出去,这种做法很不可取。文章写好后,需要反复修改、推敲和润色。反复修改稿子,不是说写完初稿后立即反复改,一定要把文章放一段时间再修改,因为,当时修改容易受到思维的限制,过上很长一段时间修改,才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如果让有写作经验的人给看看加以指点后修改,效果也许更好,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再说,如果稿子没有修改好,自认为可以了,就投出去了,被编辑否定掉了以后,再去修改,二次、甚至三次投稿,很可能这篇文章已经给编辑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想纠正过来,恐怕很难。一篇文章从构思到书写完成,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9.要锲而不舍,不要急于求成。有些老师文章一但没发表就心灰意冷、弃笔告退、甚至一蹶不振。写作功底不扎实的老师,要想马上发表文章谈何容易呀!只有树立平和的心态,更好的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学会享受孤独,笔耕不辍,不断地总结,提高,最后我们才能有所收获。10、多读、多看教科研杂志,对于写作、专业成长十分必要

学长发表论文怎么写的

跪着写,哭着写出来的。各个学校标准不同,你先找到论文格式,按格式写文章。建议抄的话,分几篇几段抄,每个句子都改一下。这样查重就不怕了。

一、选题阶段:在问题意识下框定研究领域确定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第一步,对学位论文有决定性的意义,“题好文一半”,选择了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就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是学位攻读者独立研究的开始,是个体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颇具挑战性。1.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找到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必须要有强烈“问题意识”,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牛顿和瓦特的例子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牛顿从树上掉下的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而瓦特则从水烧开后水壶盖跳动这样一个人们熟视无睹现象中受启发,进而发明了蒸汽机,引发了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大变革。研究始于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虽然确定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对于所有学科的学位攻读者同样重要,但对于攻读人文社科学位者而言,问题意识更为重要。因为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客观,学术前沿比较清晰,并且研究的是一种确定性事实,以规律的形式出现,因此研究的问题相对比较明确。而人文社会科学探究的是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作为人有目的行为的产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偶然的事实,探索必然的规律[1],其研究对象相对复杂,涉及的因素众多,且交织在一起,往往还涉及价值问题。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更具有隐秘性,更要有强烈的问题前设,带着一双探索的眼睛,发现社会事实背后的因素。2.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是学位论文的灵魂,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与水平的主要标准。“创新”指的是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发展做出原创性的贡献,可表现在探索了未知的新领域、文献资料的新发现、观察问题的新视角、新概念术语的产生、研究方法的新探索、学科知识的新融合,理论观点的新突破等[2]。在选题阶段,对于自己将要主攻的研究问题能够达到怎样的创新目标要有一个基本的估计。换言之,要对自己的研究能力、研究条件以及可能达到的研究结果有一个比较理性的、明智的判断。要不断地反问自己:与其他研究者相比,我有什么样的优势,可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从而形成创新点?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高校业务管理部门工作的一线管理者,我的实践经验可能是个优势,但理论功底不够深厚,要在理论创新上做出成绩相对困难。那么,选题从实践出发就比较切合自己的实际。如果选择自己从事过的工作,学位论文写作就会轻松一些。原因是:①对这些领域比较熟悉,背景知识了解较多;②对操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感性认识,尤其对其中的矛盾有较深的体会;③以相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能比较便利地获得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可能在资料积累上有所创新,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这样,在自己曾经做过的工作中去寻找问题就比较恰当。3.关注研究意义在选题时要关注研究意义,如果选题没有多大意义,花再多的精力,研究得再好,也没有多少价值。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价值体现为理论上的突破,表现为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或对于学科内某一理论问题具有补充、整合或派生意义,为人类的知识积累添砖加瓦。实践意义指的是能否对解决现实问题有所帮助,为经济建设与社会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研究意义集中体现在回答这样的问题上: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我对自己的工作经历进行了反复扫描,最后落实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上。因为,作为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到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响重大而深远。同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又是一个饱受争议、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焦点事件,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就很有意义。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并关注研究意义,带着这样的前设去有意识地寻找问题,实质上体现了做学位论文时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兴趣、能力、可行性等。综合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我大致框定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研究”,但到底研究本科评估中的什么问题,还是朦朦胧胧的,不是很明确。二、综合考试阶段:逐步聚焦研究问题综合考试阶段是研究问题的逐步聚焦过程,可分为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挖掘问题等步骤。1.通过文献综述寻找问题问题就是理论疑难和实际矛盾,因此,寻找问题的途径无非二条:实践途径或理论途径。无论是理论途径还是实践途径,进行文献综述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文献综述就是围绕着研究问题,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梳理出这个研究专题的学术发展,用概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学术谱系图”。同时,要对所涉及的问题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和鉴别,发现现有的研究尚未涉及的领域,或者他人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做文献综述最能从学术内在机理上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是一个边梳理、边学习、边思考的过程,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程,要大量阅读资料,反复研读重要文献,透彻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独创性结论,并琢磨前人的研究策略,思考自己研究问题该从哪些切入点开展。完成了文献综述的写作,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问题、创新点、研究意义等都会逐渐清晰起来。为了完成综合考试必备的文献综述,我对二十几年来我国评估研究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研究议题、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概括与分析。结果发现,从研究议题而言,评估制度、评估技术研究是热点,而多学科视野下的研究比较缺乏。从研究层次而言,宏观研究较多,中观与微观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而言,思辨性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而既有特定的理论视角,又有实证研究支撑的专题研究还相当缺乏。为此,我认为从社会学视角聚焦在大学这个中观层次上,这个研究视角在现有的评估研究中尚属空白。我的导师有社会学背景,我自己曾任地方院校评建办副主任,具备研究该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有利条件,从这个角度开展研究具有可行性。社会现实是问题的源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是找准问题的关键环节。我收集社会各界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反响材料,包括网上言论、报纸、访谈录、“两会”提案等,对这些具有强烈感性色彩的言论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被评院校以“全民大动员”方式形成的评估运动,采取的一些错误应对策略是评估工作遭到诟病的焦点所在。至于为什么被评院校会比较普遍地采用这种应对方式,仅从评估技术角度恐怕难以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但评估方法应该是引发这种现象的内在根源。因此,我对世界评估发展的历史、评估模式和发展趋势进行文献综述,尤其分析评估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测量→描述→判断→建构四个评估时代所反映出来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为评估在现实中的疑难找到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世界评估发展史上找到坐标定位。这样,通过做文献综述,分析理论疑难和实践困境,所要研究的问题有“呼之欲出”之感。2.从社会现象中发现和聚焦问题从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关键在于抓住核心问题,此外,还要剥离次要因素,限定范围,将问题聚焦并简化,并且用十分简练的学术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是一个从表象问题向实质问题的转化过程,也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过程,更是一个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过程,需要多视角下的灵感迸发。完成文献综述后,待研究的问题时刻萦绕在心头。这期间,我与导师不断地沟通,也和相关人员,包括老师、同学、涉及这个问题域的人员进行多方交流。或者说只要能逮到人,对方有可能听我讲,我就不断地叙说,把自己的大概研究思路讲给他(她),看对方的反应,之后再将反馈意见详细地记录下来。感谢北京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被我缠住的人对我这样的行为都非常理解,且乐于奉献自己的观点。这些交流者开阔的视野、充足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研究经验、深刻的见解是巨大的财富!多方反馈的观点给了我莫大的启迪,也斧正了自己的前设。经历了“头脑风暴”的洗礼,一个概念——组织化动员蓦然出现了!这个概念很好地概括了大学在评估时的组织行为,正是这种组织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3.在理论视角下挖掘和细化问题在实践基础上抽象出“组织化动员”概念后,还需要在理论视角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细化。经过深入思考,我提出了这种奇特社会现象的三点悖论:①与大学组织特性形成鲜明比照。大学被称为“松散的结合系统”、“组织起来的无政府联合体”,但评估期间大学变成了军队,具有统一的意志和强大的“战争力”。②它与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不一致。“运动”是“总体性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但改革开放后,社会动员逐渐淡出中国,以法治为基础的治理渐成常态。但在评估期间,高校处于非常态,运动范式再现。③它在世界各国大学评估实践中几乎没有同例。外部介入大学评估是世界通例,但国外大学未出现这种应急性应对外部评估的现象。针对这三个悖论,我集中研究大学“组织化动员”的产生机理,即“为什么要组织化动员”? “如何进行组织化动员”?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三个子问题:①为什么我国大学在评估时会出现“组织化动员”?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有怎样的结构性条件?其动因又是什么?②大学内部“组织化动员”如何实施?其动员方式、阶段和特点分别是什么?③“原子化”的个体为什么会被动员起来?他们对“组织化动员”的反应如何?有哪些矛盾与冲突?“组织化动员”式的评估对被评大学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当确定用“组织化动员”作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究的主线时,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才真正地确定下来。无论在答辩时还是课题申报预审时,不同的专家比较一致的反馈意见是:研究的问题意识很强,研究视角新颖,选题很有意义,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组织化动员”的概念。三、开题阶段:综合设计研究问题到了开题阶段,就要对学位论文选题做好研究设计,包括确定相关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选择理论、确定研究对象和琢磨研究距离体会最深。1.选择理论学位论文必须要有理论支撑,没有理论的论文是没有深度的,称不上是博士学位论文。但是,因为我的研究问题源于现实问题,而现实问题是综合性的,非学科性的,这就决定了要选择一个针对性的理论难度较大。另外,我的问题又源自本土的社会现象,要特别警惕西方理论的适用性。最后,我选择以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作为理论基石,原因在于:①它的理论核心,即结构具有制约性和使动性,我们在受制约中创造了一个制约我们的世界,对我的研究问题有较好的解释力。②这是一个综合性理论,融合了社会结构制约性和主体行动能动性两个方面,包容性较大。③这是一个形式模型,所以才具有超越不同社会结构形态,对研究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换言之,这个西方的理论用来解释中国的本土问题还是适用的。2.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择最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样,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度解剖,就能形成对这类现象较为深入、详细和全面的认识,起到“一叶知秋”的作用。对于本科评估“组织化动员”而言,地方院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组织化动员”表现出最强烈的动机和最发达的形态。而我作为一名地方院校组织评估工作的主要成员,具备“解剖麻雀”的便利条件。而且,本研究侧重在“组织化动员”的过程剖析,而这个过程通常是隐匿在文本之后的,了解其“幕后”的情况变得非常重要。这个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的确定,使我这样背景的研究者具备了绝对的优势,研究条件十分有利。3.琢磨研究距离经验基础上的学理研究,要与经验事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直接决定了观察的角度,观察的距离不同,看到的景象就会不一样。理想的距离应是既能看到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能抓住其中的细微之处。距离太远,难以产生感性认识,抓不住深藏其中的“微妙”,深度不够;距离太近,就会深陷其中,跳不出来,宽度不足。对我来讲,用自己工作的院校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会比较敏感,说什么、怎么说才能真正发挥“内里的局外人”作用,既抓住关键问题所在,又不损害组织利益,这是我在研究设计中反复琢磨的一个重要问题。将研究聚焦在“组织化动员”过程而非应对评估的具体措施与策略上,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观察距离。既可以一个“内部人”深入其中,感受组织内部人员的情感和态度,理清该事件内部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组织化动员”的实质问题;又以一个“局外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不陷入到具体的琐事之中,不遮盖问题,以理性的态度进行客观分析。开题阶段要对学位论文选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设计,这是开展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经过的过程。这个阶段问题考虑得越详细、越深入,后续的研究就会越明确,可避免在研究中走弯路。四、论文写作阶段:对研究问题削枝强干论文写作是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将研究设计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和细化,并削减旁枝问题。1.深入与细化核心问题我觉得自己的研究思路很清晰,论文写作只要按照研究设计进一步细化即可。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宏大、因素众多,关系复杂,正如评论家所言,吉登斯的理论是“综合了各种理论要素的‘煎饼’,内部充满了矛盾和张力,吉登斯像‘狐狸’一样,像‘蜜蜂’一样,在理论之间飞来飞去,要理解他的理论就像‘试图去抓住一根水银柱’”[3]。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该理论缺乏中观层次的分析框架。这样,上层的理论和下层的材料就无法串在一起,研究从理论出发的路径走不通。这样,我只能在核心研究内容上寻找突破路径,希望能借鉴到其他研究者的分析要素。然而,由于社会结构的差异,西方社会运动多是“自下而上”自发集聚而产生,找不到类似“组织化动员”的模式。而且,西方对运动研究的理论视角虽然多样,但每一种理论视角关注运动发生和发展的不同方面,在理论议题、研究兴趣和基本假设等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很难借鉴。而我国虽是一个运动频发的国家,相关的研究议题也很多,但理论视角却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史学研究,重在对史料的挖掘和整理。研究内容基本上是对各种具体运动发展脉络的描述和分析,对运动性质与特征的归纳,对运动结果的探讨和利弊得失的评价等。这些研究对“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化动员”的借鉴意义不大,但对“怎样进行组织化动员”有一些启发作用。因此,要想将论文研究进行下去,首先要构建出一个“组织化动员”模型,分析影响“组织化动员”的核心要素,可这样的要求显然超出了我的能力。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化动员”,牵涉到我国转型期社会变革的宏大背景,相关因素自然非常多。我像一只无头苍蝇在相关问题中打转,始终理不出一条清晰的脉络。直到我读了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论文《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学分析》之后才豁然开朗。我欣喜若狂,即刻用了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作为分析框架,将评估运动转换为:带有“总体性社会”遗传基因,在技术治理方式下的一种“运动式治理”。解决了分析框架,以后的工作就变得相对简单。在此之前,我将自己头脑里的一些想法都记录下来了,虽然是一个个的碎片,没有章法,却是思考后的粗加工材料。现在,理清主线后,选择一种合适的论述角度,将这些材料串起来,论文内容很快就充实起来。2.删除旁枝问题“组织化动员”式的评估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这是人们情不自禁发出的疑问。无论是课题申报还是交流时,人们都希望我用理性、系统的学术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开题时,我确实将“组织化动员”的评估效果作为研究内容之一,并且在此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围绕着这样一些问题:案例院校动员起来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评估结束后,哪些保留了,哪些消失了?“组织化动员”的评估对案例院校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根据CIPP评估模型要素(情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结果评估)作为分析框架,深入挖掘案例并以丰富的材料作为支撑,有效地回答了大多数人的疑问。预答辩时,导师们认为博士学位论文的篇幅过长(30万字),结构有些松散。我就将与核心研究内容关联不是很紧密的内容删除,删减了10万字左右。经过这样的调整,“组织化动员”机理研究的主线变得更加清晰,重点更为突出,结构也紧凑起来。我对调整后的效果非常满意,但同时还是免不了对删除的这部分内容感到十分可惜,这毕竟是我呕心沥血的结果啊。论文写作时的分析框架十分重要,要紧扣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避免被旁枝问题所干扰,研究最好只回答一个问题,削枝强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五、答辩阶段:再次推敲学位论文的题目完成学位论文后,在论文答辩前后可对题目进行再次推敲,这个时候是“点题”,即用文字对论文主题给予概括。点题时要注意标题文字的规范、准确、新颖,要仔细琢磨论文标题是否恰当;词语是否确切、科学、规范、没有异议;是否简单明了;能否真正概括出学位论文的核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出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是否新颖醒目;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意愿等。我的学位论文标题曾经考虑用《“无政府组织”的“组织化动员”:大学本科评估实证研究》,这个标题对比强烈,比较醒目。但不少人对“无政府组织”提出了异议,认为提法不够规范,大学组织的特性准确的表达应为“组织起来的无政府联合体”,如果全文写上,标题又不够简洁,最后我放弃了这个题目。后来,我将项目定为《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组织化动员”机理研究》,在预答辩时,有老师提出,并非所有大学在评估时都“组织化动员”,北京大学就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经反复斟酌后,最后我将标题改为《地方高校本科评估中的组织化动员》。总之,学位论文研究问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从选题阶段的研究方向框定,到综合考试阶段的问题聚焦,再到开题阶段的研究设计,延续到论文写作阶段的削枝强干,直至答辩阶段的标题确定。学位论文贵在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真正体现出研究的价值,并形成创新点。

你先把论文的格式整清楚,然后是论文的正文!

论文,就是有理有据,引用的证据都要有明确的出处(前人研究的出处或者本人对比实践的数据),需要参考大量的文献。写论文不需要文采,句子通顺就行,尽量少用形容词,一般字数要在3000字以上。格式要求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5、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7、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

修改学长论文后发表怎么写

我也想问这个问题,有谁知道,麻烦告知一下。

我帮你写即可。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一)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①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问题一:修改说明怎么写 尊敬的编辑您好: 首先,感谢您和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根据您和专家的意见,逐一说明修改如下。 1. 2. . . .为了便于您的复审,现将修改部分用蓝色字体注释。其他地方我完全接受您和审稿专家的修改意见 再次感谢您和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并同时希望您在复审的过程中如再次发现不足之处请及时告知,并希望该文章能尽快发表。 再次感谢! 此致 敬礼! 问题二:论文修改说明怎么写 主要找格式错误。 问题三:英文论文的修改说明怎么写 是想了解润色证明(editing certificate)吗?还是修改论文时,旁边的注解说明? 需要润色证明,现在修改机构都提供,我有一份wordvice润色证明,用英语写了这份手稿已经由xxxx公司修改完毕.... 如果是问注解说明,可以参考word的注解使用方法。 问题四:论文修改说明怎么写 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 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 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 “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 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问题五:期刊论文如何撰写修改说明 把人家的问题列出来 比如两个审稿人 ref a: 提出的问题1(审稿人) 首先表示感谢 你如果按照审稿人的意见修改了,你就写已经按审稿人意见在文中修改 如果不向修改,那说明你自己的理由 问题2 。。。。。。。。。 ref b: 按上述回答 别忘记感谢审稿人 问题六:学位论文评阅书修改情况说明怎么写 学位 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博士后指的是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它不是一种学位,将博士后看成是一种高于博士的学位,是对我国学位制度的一种误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博士)学位。作为学位授予单位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在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授予学位的决议后,发给学位获得者相应的学位证书。 问题七:中国科学院大学 学位论文修改情况说明表怎么写 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问题八:针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结果,对本人所做修改的详细说明怎么写 百度文库上有很多你想要的答案 去上面免费下载吧 不懂追问,望采纳,你的采纳是我答题的动力。 问题九:论文重新检测审核表修改说明怎么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 问题十:SCI文章修改说明怎么写 层次互否清楚,思路是否通畅。可以先从大小标题之间的关系来看文章的思路和层次。(如果论文不设小标题, )

百度搜索<论文修改报告>,你就能发现很多此类模板。

往届学长论文怎么写好发表

首先,你需要写出像样的论文,文章肯定不能是炒冷饭的那种,需要有自己的创新点。所以在写文章之前,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以确保此前没人发过类似的文章。多看一些好文章,从中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观点或者写作方法。文章撰写完成之后,一定要反复修改,避免出现口语化的句子。如果是英文,还要注意语法,一定要按照英文惯用的表达方式来撰写文章。当文章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可以开始找期刊投稿。为了提高文章的接收率,找一个合适的期刊非常关键。所以一定要多看文章,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写的文章大概在什么样的水平,然后选择相应档次的期刊进行投稿。中文期刊包括中文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学报,英文期刊包括SCI收录期刊、EI收录期刊,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和SCI收录期刊在中文和英文中是档次较高的期刊,也是很多人的投稿目标。此外,中科院把SCI收录期刊分为四区: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档次和难度依次降低。在确定要投哪个期刊之后,按照该期刊的要求把论文的格式改好。然后,通过电子邮件把文章投出去。切忌,不要一稿多投!这样的做法只会降低你的信用,不利于以后的投稿,毕竟这个圈子不大。文章投出去之后,就是等待同行评审的结果。一般至少有两个审稿人评审同一篇文章,如果审稿人给出的意见都是修改(可能是大修或者小修),那么,只要按照要求修改好文章,最终一般都会被接收。如果其中有个审稿人给出的审稿意见是拒稿,那么文章就不会被接收。但你也可以根据审稿人的意见修改文章,然后再找一个更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

完整的写一篇论文步骤如下:

一、选题及题目

有了选题,就有了明确的写作方向和目标,才能集中精力地去写,提高研究的效率,防止在许多问题间做漫无目的的游移。确定了研究课题,就等于给自己下了任务,会产生相应的压力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选择的题目自己有一定的兴趣,新颖且有生活性更佳,最好大小适宜。太大没有研究的能力,太小写不了什么新东西。如果有一个题目自己感觉很合适,但太大了,可以就问题的某一个特殊角度加以论述。

二、构思主题与大纲

在写论文之前,作者就应该构思好主题和大纲,这样不但能使写作省时省力,更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分明。

论文的主题就是论文需表达的主要观点,通俗来说就是这篇论文作者要写什么?论文主题一般离不开四个支持框架,即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这四个方面。

写作大纲就是为整篇论文操作指南,有了明确的大纲,不但能使写作省时省力,更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分明。如果作者有了一个好的大纲,就可以把握论文写作的方向、理顺写作的思路、明晰问题、把握全局等,这有助于撰写好论文。

因此,如何构思主题及写作大纲,是论文写作时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

三、研究和选材

构思主题与完成大纲后就是去做各种研究收集数据和资料了,没有资料,是很难进行写作的。一篇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

依据所拟的大纲,尽量发掘支持自己的论点的资料,切忌离题。通过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研究资料和数据,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论文。

四、开始撰写

1、观点鲜明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要做到观点正确鲜明、论证严密有力,语言简单扼要,才能让人诚服。最好要在小标题中体现出自己的观点,切忌把观点隐藏在正文中,要做到让作者看到了你的标题就能一眼看出你写了什么,要表达怎样的观点。

2、论据充分

论文,重在论证。论点一定要充分,可以引用名言,事例,用来论证,作为论据支持你的论点,但同时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简单地堆砌论据。只有论据充分了,论文才会显得丰满,论点才能站得住脚。

3、创新点

论文的创新点就是你论文的闪光点,也是论文中最核心的地方。创新点是论文工作创新的一种归纳和要点,而不是编造的虚无的东西。提炼创新点时,除了要求强调新颖,还需要突出其意义或价值或重要性。创新点的优劣,从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作者的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这也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东西。

四、论文的修改与完善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

论文初稿完成后,诵读几遍,发现问题,然后修改。看看文章的总体结构是否合理,逻辑是否通顺,符号是否正确,论据是否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

论文发表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投稿,一种是找代理机构。

自己投稿:如果并不是很着急的话,能自己投稿还是建议尽量自己投稿。优点:自己做比较放心,可以避免被中介坑,无良商在中间赚差价。缺点:审稿太慢,杂志社稿件多,容易石沉大海。一般的审稿期限是三个月,然后才能知道自己的文章是否被录用,这还不算出刊的时间,最后等作者本人拿到刊物,总时间差不多要半年左右才行。

关于方法可以在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根据学科导航,找到适合自己文章方向的期刊,敲定期刊之后,有部分刊物是和数据库合作开通了投稿平台的,直接在数据库上投稿就可以直接联系到杂志社了。没有投稿平台的话,也会更新杂志社的电话和邮箱,致电询问或者邮箱投稿都可以。

代理机构:好处是期刊选择多,可以根据你的方向推荐刊物,而且靠谱渠道公司直接对接杂志社编辑,可以给予较快的反馈,不会盲目等待浪费时间。但发表行业鱼龙混杂,子猖獗,稍有不慎就会被坑,所以就需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有效避坑。

闭坑指南中的相关流程

第一坑:期刊的真伪方法:很多朋友不知道自己贴的期刊是真是假。

这里会有一个合作伙伴发送电子期刊或报纸,所以你必须在发布前检查它。只有能在期刊/期刊社一栏找到的期刊才是有效的、正规的。在其他列中不能再次使用它。

第二坑:随意查杂志,投稿发表:这基本上是死神的操作。

在官网上找不到,全是中介机构或者非法机构。能不能贴都是小事,小心论文版权,然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三个坑:广告是天价坑。

基本上你在搜索任何信息的时候,这些内容都会排在最靠前的位置,学会忽略这些。

第四坑:核心期刊多。送一个需要核心的核心伙伴,建议自己投,因为期刊改革很少和选秀扯上关系。核心也是一个严重受灾地区,因为高周期。

对于刚进大学的大学生来说,可能对于发表论文的事情,感觉离他比较遥远,但是你可以再自己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对论文发表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发表出比较好的学术论文。现在学术型论文还是相对于其他论文比较有优势,对于学术性论文是关于相关的,或者是同一个事物的,这种长远考虑是比较有优势的。想要顺利的发表一篇学术性的论文,就要敢想敢做,如果你连想都不敢想,那么你的同学对于发表论文这件事更加不会讲关于一个自己的思维能力,那么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就可以突破思维的局限,解除自己的限制,然后取得最后的成功。俗话说,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所以想要发表论文,第一个就是要做到有思想上的准备,那就是我要发表学术性的论文。做到敢想之后,还有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发现大学生活中写论文的机会,并且牢牢把握住它,关于论文撰写你要了解报告文献综述和初稿等问题,都可以和导师以及任课老师进行一定交流,导师是你对论文的一个关键性了解。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机会,这个方面有三点比较重要,那就是要主动积极的和导师沟通,一定要坚持到底,并且热情地去做每件事情,还要对论文的总体结构有一个现状分析问题,问题分析和相对应的对策分析。当然还要切记在和导师进行沟通的时候,要礼貌和主动做是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做到的。导师对你的指导和一些问题的纠正要虚心求教,再改完之后发给老师修改之后也要给老师查看,自己要对自己的事情有一定的全局把握及时的进行处理。再进行经验的累积之后,对于学术论文的发表是比较重要的,导师在选择的时候会喜欢那种积极向上主动好学的学生,就算没有机会出现,他们也会主动的去问一些有关于做论文的一些东西

完整的写一篇论文并发表的方法如下:

1、定课题

这一步可以就本专业去查找一些论文题目,一般每个专业都有论文题目库,找到这个论文课题库,里面的题目都是一些比较大的题目,那么可以从这些方向性的大题目中,找到自己比较擅长或者感兴趣的两三个方向,再从方向中找到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来生成我们最终的论文题目。

2、找资料

定了课题之后,找资料,到知网、万方等论文数据库,把自己题目中的关键词作为索引,找上五到十篇参考文献,看看人家的写作方法,思路创新,大纲构架。

3、列大纲

一定要先梳理出来大纲。第一章都是绪论或前言,就是谢谢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第二章是一些偏理论的东西。第三章一般就是现状描述,第四章分析问题,第五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再来一个结语就可以。

4、查重降重

到知网查下自己论文的重复率,这个挺重要的,针对性降重。知网的数据库系统算法匹配又升级了,同时还更新了一大批数据。

5、期刊投稿

耐心地研究每份期刊的提交要求。在决定去哪种期刊投稿后,有必要根据期刊数量,格式要求,标题要求,中文和英文摘要完整修改格式,最后再期刊投稿。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