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力学届的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6 09:48:55

力学届的论文发表

没发过你说的期刊,但是我发过关于流体力学领域的 流体动力学 。流程大概是这样子的。先投稿,大概审核在10-15天吧,因为中间有周末,编辑周末不上班。然后等审核结果,结果出来后,编辑发邮箱告诉我审核意见,是否通过,以及审核意见,论文要怎么修改,修改完后就交钱,等待排版就可以了。 流体动力学是季刊,挂网大概一个月左右吧,慢快的,主要是我论文要改的地方少,改论文比较快,挂网就快,出刊因为是季刊,就比较慢一点了。

计算力学应该还比较好发文章,4年下来优秀的话,4篇以上吧。五六篇就是非常优秀的了。

化学届发表论文

这个你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化学类的期刊呀 ,比如分析化学进展、物理化学进展、比较化学、合成化学研究、有机化学研究等

化学发展史论文一、化学的前奏1.人类文明的起点——火的利用在几百万年以前,人类过着极其简单的原始生活,靠狩猎为生,吃的是生肉和野果。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至少在距今50 万年以前,可以找到人类用火的证据,即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经火烧过的动物骨骼化石。有了火,原始人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吃了熟食后人类增进了健康,智力也有所发展,提高了生存能力。后来,人们又学会了摩擦生火和钻木取火,这样,火就可以随身携带了。于是,人们不再是火种的看管者,而成了能够驾驭火的造火者。火是人类用来发明工具和创造财富的武器,利用火能够产生各种各样化学反应这个特点,人类开始了制陶、冶金、酿造等工艺,进入了广阔的生产、生活天地。2.历史悠久的工艺——制陶陶器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已很难考证。对陶器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人推测:人类最原始的生活用容器是用树枝编成的,为了使它耐火和致密无缝,往往在容器的内外抹上一层粘土。这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被火烧着,其中的树枝都被烧掉了,但粘土不会着火,不但仍旧保留下来,而且变得更坚硬,比火烧前更好用。这一偶然事件却给人们很大启发。后来,人们干脆不再用树枝做骨架,开始有意识地将粘土捣碎,用水调和,揉捏到很软的程度,再塑造成各种形状,放在太阳光底下晒干,最后架在篝火上烧制成最初的陶器。大约距今1 万年以前,中国开始出现烧制陶器的窑,成为最早生产陶器的国家。陶器的发明,在制造技木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制陶过程改变了粘土的性质,使粘土的成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碳酸钙(gài)、氧化镁(měi)等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使陶器具备了防水耐用的优良性质。因此陶器不但有新的技术意义,而且有新的经济意又。它使人们处理食物时增添了蒸煮的办法,陶制的纺轮、陶刀、陶挫等工具也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陶制储存器可以使谷物和水便于存放。因此,陶器很快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特别是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更是离不开陶器。3.冶金化学的兴起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人类开始使用金属代替石器制造工具。使用得最多的是红铜。但这种天然资源毕竟有限,于是,产生了从矿石冶炼金属的冶金学。最先冶炼的是铜矿,约公元前3800 年,伊朗就开始将铜矿石(孔雀石)和木炭混合在一起加热,得到了金属铜。纯铜的质地比较软,用它制造的工具和兵器的质量都不够好。在此基础上改进后,便出现了青铜器。到了公元前3000~前2500 年,除了冶炼铜以外,又炼出了锡(xī) 和铅(qiān)两种金属。往纯铜中掺入锡,可使铜的熔点降低到800℃左右,这样一来,铸造起来就比较容易了。铜和锡的合金称为青铜(有时也含有铅),它的硬度高,适合制造生产工具。青铜做的兵器,硬而锋利,青铜做的生产工具也远比红铜好,还出现了青铜铸造的铜币。中国在铸造青铜器上有过很大的成就,如殷朝前期的“司母戊”鼎。它是一种礼器,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又如战国时的编钟,称得上古代在音乐上的伟大创造。因此,青铜器的出现,推动了当时农业、兵器、金融、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把社会文明向前推进了一步。世界上最早炼铁和使用铁的国家是中国、埃及和印度,中国在春秋时代晚期(公元前6 世纪)已炼出可供浇铸的生铁。最早的时候用木炭炼铁,木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把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为金属铁。铁被广泛用于制造犁铧、铁■(一种锄草工具)、铁锛等农具以及铁鼎等器物,当然也用于制造兵器。到了公元前8~前7 世纪,欧洲等才相继进入了铁器时代。由于铁比青铜更坚硬,炼铁的原料也远比铜矿丰富,在绝大部分地方,铁器代替了青铜器。4.中国的重大贡献——火药和造纸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什么要把它叫做“黑火药”呢?这还要从它所用的原料谈起。火药的三种原料是硫磺、硝(xiāo)石和木炭。木炭是黑色的,因此,制成的火药也是黑色的,叫黑火药。火药的性质是容易着火,因此可以和火联系起来,但是这个“药”字又怎样理解呢?原来,硫磺和硝石在古代都是治病用的药,因此,黑火药便可理解为黑色的会着火的药。火药的发明与中国西汉时期的炼丹术有关,炼丹的目的是寻求长生不老的药,在炼丹的原料中,就有硫磺和硝石。炼丹的方法是把硫磺和硝石放在炼丹炉中,长时间地用火炼制。在许多次炼丹过程中,曾出现过一次又一次地着火和爆炸现象,经过这样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配制火药的方法。黑火药发明以后就与炼丹脱离了关系,一直被用在军事上。古代人打仗,近距离时用刀枪,远距离时用弓箭。有了黑火药以后,从宋朝开始,便出现了各种新式武器,例如用弓发射的火药包。火药包有火球和火蒺藜两种,用火将药线点着,把火药包抛出去,利用燃烧和爆炸杀伤对方。大约在公元8 世纪,中国的炼丹术传到了阿拉伯,火药的配制方法也传了过去,后来又传到了欧洲。这样,中国的火药成了现代炸药的“老祖宗”。这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纸是人类保存知识和传播文化的工具,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在使用植物纤维制造的纸以前,中国古代传播文字的方法主要有:在甲骨(乌龟的腹甲和牛骨)上刻字,即所谓的甲骨文;甲骨数量有限,后来改在竹简或木简上刻字。可是,孔子写的《论语》所用的竹简之多,份量之重是可想而知的;另外,用丝织成帛(bó),也可以用来写字,但大量生产帛却是难以做到的。最后才有了用植物纤维制造的纸,一直流传到今天。1957 年5 月,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西安市灞(bà)桥的一座古代墓葬中发现一些米黄色的古纸。经鉴定这种纸主要由大麻纤维制造,其年代不会晚于汉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 年),这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提起纸的发明,人们都会想起蔡伦。他是汉和帝时的中常侍。他看到当时写字用的竹简太笨重,便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带领工匠用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等做原料,先把它们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长时间浸泡,再捣烂成为浆状物,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便制成了纸。它质薄体轻,适合写字,很受欢迎。造纸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工艺,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产物。实际上,蔡伦之前已经有纸了,因此,蔡伦只能算是造纸工艺的改良者。5.炼丹术与炼金术当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的时候,统治阶级对物质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皇帝和贵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两种奢望:第一是希望掌握更多的财富,供他们享乐;第二,当他们有了巨大的财富以后,总希望永远享用下去。于是,便有了长生不老的愿望。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便迫不及待地寻求长生不老药,不但让徐福等人出海寻找,还召集了一大帮方士(炼丹家)日日夜夜为他炼制丹砂——长生不老药。炼金家想要点石成金(即用人工方法制造金银)。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把铜、铅、锡、铁等贱金属转变为金、银等贵金属。像希腊的炼金家就把铜、铅、锡、铁熔化成一种合金,然后把它放入多硫化钙溶液中浸泡。于是,在合金表面便形成了一层硫化锡,它的颜色酷似黄金(现在,金黄色的硫化锡被称为金粉,可用作古建筑等的金色涂料)。这祥,炼金家主观地认为“黄金”已经炼成了。实际上,这种仅从表面颜色而不从本质来判断物质变化的方法,是自欺欺人。他们从未达到过“点石成金”的目的。虔诚的炼丹家和炼金家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是他们辛勤的劳动并没有完全白费。他们长年累月置身在被毒气、烟尘笼罩的简陋的“化学实验室”中,应该说是第一批专心致志地探索化学科学奥秘的“化学家”。他们为化学学科的建立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甚至总结出一些化学反应的规律。例如中国炼丹家葛洪从炼丹实践中提出:“丹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积变(把硫和水银二者放在一起)又还成(交成)丹砂。”这是一种化学变化规律的总结,即“物质之间可以用人工的方法互相转变”。炼丹家和炼金家夜以继日地在做这些最原始的化学实验,必定需要大批实验器具,于是,他们发明了蒸馏器、熔化炉、加热锅、烧杯及过滤装置等。他们还根据当时的需要,制造出很多化学药剂、有用的合金或治病的药,其中很多都是今天常用的酸、碱和盐。为了把试验的方法和经过记录下来,他们还创造了许多技术名词,写下了许多著作。正是这些理论、化学实验方法、化学仪器以及炼丹、炼金著作,开挖了化学这门科学的先河。从这些史实可见,炼丹家和炼金家对化学的兴起和发展是有功绩的,后世之人决不能因为他们“追求长生不老和点石成金”而嘲弄他们,应该把他们敬为开拓化学科学的先驱。因此,在英语中化学家(chemist)与炼金家(alchemist)两个名词极为相近,其真正的含义是“化学源于炼金术”。二、创建近代化学理论——探索物质结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但是,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最早尝试解答这个问题的是我国商朝末年的西伯昌(约公元前1140 年),他认为:“易有太极,易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阴阳八卦来解释物质的组成。约公元前1400 年,西方的自然哲学提出了物质结构的思想。希腊的泰立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母;黑拉克里特斯认为,万物是由火生成的;亚里士多德在《发生和消灭》一书中论证物质构造时,以四种“原性”作为自然界最原始的性质,它们是热、冷、干、湿,把它们成对地组合起来,便形成了四种“元素”,即火、气、水、土,然后构成了各种物质。上面这些论证都未能触及物质结构的本质。在化学发展的历史上,是英国的波义耳第一次给元素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指出:“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它可以与其他元素相结合,形成化合物。但是,如果把元素从化合物中分离出来以后,它便不能再被分解为任何比它更简单的东西了。”波义耳还主张,不应该单纯把化学看作是一种制造金属、药物等从事工艺的经验性技艺,而应把它看成一门科学。因此,波义耳被认为是将化学确立为科学的人。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那么,元素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1803 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创立的原子学说进一步解答了这个问题。原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三点:1.一切元素都是由不能再分割和不能毁灭的微粒所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2.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不同;3.一定数目的两种不同元素化合以后,便形成化合物。原子学说成功地解释了不少化学现象。随后意大利化学家阿佛加德罗又于1811 年提出了分子学说,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他认为,许多物质往往不是以原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例如氧气是以两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而化合物实际上都是分子。从此以后,化学由宏观进入到微观的层次,使化学研究建立在原子和分子水平的基础上。三、现代化学的兴起19 世纪末,物理学上出现了三大发现,即X 射线、放射性和电子。这些新发现猛烈地冲击了道尔顿关于原子不可分割的观念,从而打开了原子和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大门,揭露了微观世界中更深层次的奥秘。热力学等物理学理论引入化学以后,利用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的概念,可以判断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方向和条件,从而开始建立了物理化学,把化学从理论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量子力学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化学键(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结合力)理论,使人类进一步了解了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大大地促进了化学与材料科学的联系,为发展材料科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化学家们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危机、粮食问题、环境污染等。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等等,使得生物、电子、航天、激光、地质、海洋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化学也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数不清的物质保证,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代化学的兴起使化学从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多分支学科的科学,开始建立了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为分支学科的化学学科。化学家这位“分子建筑师”将运用善变之手,为全人类创造今日之大厦、明日之环宇。2.元素发现史上的两次奇迹及科学方法研究陕西省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张文根化学发展史上,从个人发现新元素的数量方面讲,出现过两次奇迹。值得研究的是,两次奇迹基本上都采用了类似的科学研究方法。1.戴维与新元素的发现英国化学家戴维(H·Davy,1778~1829)出生于木刻匠家庭,从小就喜爱化学实验。他曾用自己的身体试验氧化亚氮(笑气)气体的毒性,发现其麻醉性,使医学外科手术发生了重大改途;他还发明了安全矿灯,解决了因火焰引起的瓦斯爆炸,对19 世纪欧洲煤矿的安全开采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但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莫过于新元素的发现。1799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A·Volta)发现了金属活动顺序,并应用其发明了伏特电池。次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W.Nicholson)和卡里斯尔(A·Carlisle)利用伏特电池成功地分解了水。从此,电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1806 年,戴维对前人有关电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预言这种手段除可以把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外,还可能分解其他物质,这一科学思想使他把电与物质组成联系起来,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新元素的发现。1777 年之前,对于碱类和碱土类物质的化学成分,人们普遍认为具有元素性质,是不能再分解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L·Lavoisier)创立氧化理论之后,则认为这两类物质都可能是氧化物。1807 年,戴维决心用实验来证实拉瓦锡的见解,同时也想验证一下自己预言的正确性。最初他用苛性钾或苛性钠的饱和溶液实验,发现碱没有变化,只和水电解结果一样。通过分析,他认为应该排除水这个干扰因素。于是改用熔融苛性钾,结果发现阴极白金丝周围出现了燃烧更旺的火焰,说明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分解出的产物立刻又被燃烧了。后来他换用碳酸钾并通以强电流,但阴极上出现的金属颗粒还是很快被烧掉了。最后,他总结教训,在密闭坩埚内电解熔融苛性钾,终于拿到了一种银白色金属,并进行性质实验,发现在水中能剧烈反应,出现淡紫色火焰,显然是该金属与水作用放出氢气的结果。山此,戴维判断这是一种新金属,取名为钾。不久,他又从苛性苏打中电解出了金属钠。次年,用同样方法,他从苦土(MgO)、石灰、菱锶矿(SrCO3)和重晶石(BaCO3)中分别又发现了新元素镁、钙、锶和钡。1807 年12 月,尽管当时英法两国正进行着战争,法国皇帝拿破仑仍然颁发勋章,以嘉奖戴维的卓越成就。但是,戴维并没有因此骄傲起来。金属钾被发现以后,他由该金属可从水中分解出氢气受到后发,认为钾也应该能够分解其他物质。于是在1808 年,他将钾与无水硼酸混合,在铜管中加热,得到了青灰色的非金属硼。这样,不到两年,戴维就发现了7 种新元素。如果加上他1810 年和1813 年确定的氯元素和碘元素,戴维一生发现和确认的元素就有9 种。这一成就在他去逝之前的52 个元素发现史上,无人能与其媲美。2.西博格与新元素的合成美国化学家西博格(G.T.Seeborg,1912~)的家庭境况和戴维差不多。依靠打工,他读完了高中和大学,并以出色的学习成绩,获得了著名科学家路易斯的赏识,随后便成为路易斯的得力助手和合作者,完成了许多重要研究。他热爱化学和物理学,决心在核化学领域做出非凡成绩。本世纪初,电子、X 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不可分的大门。1929 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E.O.Lawrence)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明■计出了回旋粒子加速器,从而取得了大大提高轰击粒子动能的手段,使新元素不断被发现和合成,仅1934 年至1937 年就有二百多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出现。到1939 年,在92 号铀元素之前,只剩下61 号和85号两个空位了。所以,人们已不在关心元素周期表中的空格补缺,而将精力转移到铀后面元素的发现和合成上。3.金刚石的老知识和新知识吴国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00875)早在1879 年,SmithsonTennant 已经发现,金刚石燃烧的产物是碳的氧化物,故金刚石是碳的单质。1913 年,Bragg 父子用X-衍射实验测定了金刚石的晶体结构。证实通常的天然金刚石属于立方晶系,其晶胞为面心立方,一个晶胞里有8 个碳原子(一个点阵点为两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周围有四十呈四面体排列的碳原子,健长为154pm。然而应当指出,在殒石里发现的金刚石却是六方晶系的。两种晶体的差别不在于碳原子的杂化类型(sp3),而在于排列方式不同引起晶体的对称性不同。金刚石被人类当作宝石而珍藏,据说已有3000 年的历史。经过琢磨的金刚石称为钻石,它密度大(3.51g·cm-3),是已知物质中最坚硬的(莫氏硬度10);它对光的透明度好,折射率高,琢磨适当的钻石能反射出更多的光而显得格外耀眼;高色散性还使钻石有‘光彩’,这是白光被钻石色散成单色光所致。金刚石的色散值是天然宝石里最高的。利用色散值的差别可以把金刚石跟很象它的锆石(ZrsiO4)区分开来。天然金刚石有的无色,有的则呈美而的蓝、黄、棕、绿等色,还有的呈黑色。理论研究证实,纯净的金刚石应当是无色的。它可以透过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包括红外和紫外)。这是因为把金刚石晶体里的电子从基恣激发到最低能量的激发恣需要5.4电子伏特的能量,远大于可见光的能量(1.7—3.10电子伏特)。当金刚石里掺杂氮,能量从原来的5.4 降到2.2 左右,随氮原子的含量的增高,由于热运动引起的氮能级的宽度的差别,吸收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呈现黄(C/N=105:1)、绿(C/N=103:1)色,氮原子继续增多,所有可见光都会被吸收掉,便得到黑色的金刚石。在好长一个时期里,人们认为蓝色的金刚石是由于其中掺杂铝引起的。后来经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实验室证实,金刚石的蓝色是由其中不到百万分之一的硼引起的。他们发现,蓝色的金刚石是有导电性的。这可以解释为:硼原子的存在可以使碳的价带电子进入硼(受主)能级而在价帝里留下空穴,引起空穴导电。而铝的掺杂不可能有这种性质。金刚石的颜色还可因掺杂原子引起所谓的“色心”(又称F 心)而引起。这类金刚石的颜色会因加热、辐照而改交,有的还有荧光。习惯上钻石的质量按克拉(1 克拉等于200 毫克)计算。一颗钻石,超过10 克拉,就已很稀罕很珍贵了。至今最大的一颗金刚石是1906 年开采出来的‘非洲之星’,3025 克拉。世界上最大的一颗钻石则是称为‘蒙兀儿大帝’的,加工前重780 克拉。人们梦想合成金刚石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这种梦想的推动力一开始就是为了人工造出珍贵的钻石。因为天然的金刚石太少了。地球化学研究证实,自然界里的碳只有当熔化的岩百在3 万个大气压的高压下,才能以金刚石的方式结晶出来,有时生成金刚石的压力竟高到60000 个大气压。这样大的压力只有在地面下60—100 公里的深外才存在,从这样深的地方翻到地秃表层来的岩石太少了。开采金刚石需要很大的投资。那种从地表找到一颗金刚石的机会是极其稀少的。而开采出来的天然金刚12 石,只有很少就其质量而言可以加工成钻石,多数是灰色或黑色的。并不透明,有的内部夹杂有石墨,无法琢磨出钻石。最早尝试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报导在1880 年。而第一个宣称合成金刚石的是著名的法国实验化学家莫瓦桑(H·Moissan)。他以当时已有的化学知识预计,尚未制得的单质氟的化学性质极其活泼,若用它来及其迅猛地夺取碳氢化台物里的氢,就有可能把余留下的碳转变成金刚石。结果,他费了数年的光阴,克服了重重困难,真的制出了活泼的氟,取得了同的代人不可多得的巨大成就(他因此以及由此开拓的氟化学而得到诺贝尔奖金)。然而,当他实施氟和烃类的反应时,既使是在超低温下,也以猛烈的爆炸告终,一无所得。惨重的失败并未动摇过莫瓦桑人工制造金刚石的信念。后来,他从地球化学家那里得知了自然界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高温高压的条件,便设计了一种模拟天然过程的用石墨造金刚石的实验。他把石墨溶进熔融的铁,然后令铁急速地冷却。企图通过液恣的铁转化成固态的铁时产生的巨大内压,把石墨转化成金刚石。这种想法,粗想起来是蛮有道理的。因而莫瓦桑叫他的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地把这种实验得到的产品用无机酸把铁溶解掉,从黑乎乎的固恣残渣里寻找金刚石。后来,‘真的’从中发现了透明的“金刚石”。其中一颗被命名为法国卢浮宫里的著名钻石——摄政王同名的金刚石至今仍然在莫瓦桑的实验室里展览。莫瓦桑曾经两度在报上发表他已成功地制得金刚石。鉴于莫瓦桑的崇高威信,一时间引起了全球的轰动,穷人为之欢呼雀跃,富人为之垂头丧气。后来虽有著名氟化学家O·Ruff 在1915 年以及Parsons 在1920年宣称重复了莫瓦桑的实验制得了金刚石,却始终不能拿出足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到本世纪50 年代,有人从理论上论证了金刚石在高温高压下生成的临界条件,根本地否定了莫瓦桑设计的实验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据说,莫瓦桑的人造金刚石是他的学生被逼得无奈,投进酸洗后的黑色残渣里的天然金刚石。也有人报导,莫瓦桑得到的只是碳化硅或尖晶石(MgAl2O4)。首先在理论上计算合成金刚石的热力学条件的是R·Berman。简单地说,他的计算就是建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相图。计算的结果是:如果以温度为横坐标,压力为纵坐标,可以在图上划出一条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的近似的直线,在直线的下方是石墨的稳定区(对金刚石则是热力学的介稳区),在直线的上方则是金刚石的稔定区(对石墨则力介稳区)。若温度和压力正好外于直线上则是金刚石和石墨的平衡转化点。这张图表明,例如在1200—1500K 的温度范围内,要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压力需要达到4.3×109-5.2×109Pa(4—5 万大气压)。值得指出的是,在教学讨论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人误解高温对合成金刚石的作用。应当注意,根据上述的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相图,如前所述,相平衡线的斜率是正值。这就是说,反应温度越高,需要的压力也就越高。若单考虑温度,结论应当是:(就热力学而言)温度越高,石墨越不容易转化为金刚石。这也可以从只考虑温度不考虑压力的Gibbs—Helmholtz 方程(△G=△H-T△S)看出。标恣下石黑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H>0),熵变△S<0(∴-T△S>0),因此温度越高,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自由能越大,即自发趋势越小。加压有利于转化是不难理解的。这是由于石墨的密度比金刚石的小,转化是体积减小的过程。因此,转化反应所需的高温只是为了提高速度。事实上,在高温高压下合成金刚石也是需要催化剂的。无催化剂时,石墨直接转化为金刚石的实验条件是2700℃,13GPa;利用Ni—Co—Fe 合金加入少量的硫、钛、铝等,可使转化温度降到950℃,压力降到4GPa。金属为什么能够催化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在已经提出的理论中有两种十分形象。一种是金属的表面作用的理论:金属镍属于面心立方晶体。镍原子的二维密置层的法线方向是立方晶胞的对角13 线方向,在晶体学上称为(111)方向,而每个镍原子周围有6 个镍原子的二维密置层则称为(111)面。面上的镍原子形成的正三角形的边长为249pm,跟石墨的二维面上的碳原子形成的三角形的边长(246pm)十分接近。当金属镍的表面正好是(111)面而又正好对着石墨的二维平面肘,镍原子便和碳原子之间一对一地形成化学键(石墨的碳原子的与二维平面垂直的2pz 轨道里的单电子进入镍原子的只有单电子的3d轨道),结果把石墨的二维平面上的半数碳原子拉向镍的表面,在高压下,石墨的层间距从335pm 被压缩,从而使碳原子的杂化类型由sp2 转化为sp3(见图1)。铁、钴、镍及其合金的晶体结构相似,因此都是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催化剂。另一种理论认为石墨中的碳原子可以单个地进入金属原子之间的四面体空隙,并在金属原子的作用下使其原子轨道杂化成sp3,碳原子通过扩散遇到另一碳原子形成金刚石。图1 石墨在金属表面原子的作用下转化为金刚石50 年代初,在美国和瑞典成立了两个人造金刚石的研究小组,分别在1954 和1953 年合成了金 回答者

拉瓦锡,1743年8月出生于巴黎一个富有家庭,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拉瓦锡五岁时,他的母亲去世,拉瓦锡因此得到了一大笔遗产。 拉瓦锡自小爱好广泛,涉猎了数学、天文学及化学知识,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1754年,拉瓦锡进入当时有名的马扎林学院,21岁毕业取得法学硕士学位。遵照父亲的安排,拉瓦锡继承了父业,成为一名律师。但他对科学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仍执着地进行天文学和化学研究。在他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各种石头,甚至卷宗里也能抖出矿粉出来。 1765年,拉瓦锡基于对石膏物理与化学性质的系统研究,发表了第一篇化学论文,引起了科学院的注意,一致决定发表他的论文。第二年,拉瓦锡又因改良城市街道照明的设计而荣获科学院的金质奖章。这件事促使拉瓦锡决定投身科学。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律师职业,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1771年拉瓦锡与同事的女儿,14岁的玛丽-安娜·皮埃尔波泽结婚。皮埃尔波泽通晓多种语言,多才多艺,她替拉瓦锡翻译英文文献,并为他的书籍绘制插图并保存拉瓦锡实验记录,协助丈夫进行科学研究。拉瓦锡自从接触到化学知识之后,便对当时流行的燃素说产生了怀疑。1772年,他用金属燃烧增重的实验公开对燃素说进行了质疑,到此,燃烧的本质才被揭示,拉瓦锡把统治化学界70年之久的陈旧的燃素说彻底推翻了,他用崭新的燃烧理论给化学研究带来了一系列的革命。 1787年之后拉瓦锡社会职务渐重,用于科学研究时间较少,主要进行化学命名法改革、自己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新理论的传播工作。他先与 克劳德·贝托莱 等人合作,设计了一套简洁的 化学命名法 。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许多科学家受到了迫害,拉瓦锡也没能幸免,以阴谋反对人民的罪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1794年5月,拉瓦锡被送上断头台,科学界的一颗巨星就这样陨落了,令同时代的人以及后人无不扼腕痛惜。 ◆知识拓展 ◎拉瓦锡不仅否定了燃素学,还否定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四元素说和三要素说,建立了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元素的概念,他在1789年出版的《化学概要》中,列出了第一张元素一览表,将元素分为四大类。这部著作对化学反应过程的系统研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为近代化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条理性和系统性。 ◎拉瓦锡从实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当时称之为“ 物质不灭定律 ”,但这一定律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拉瓦锡在用硫酸和石灰合成石膏的过程中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成为他进行实验、思维和计算的基础。 ★知识链接★ 《化学纲要》是集拉瓦锡的观点之大成的教科书。在这部书中,拉瓦锡总结出三十三种元素(尽管一些实际上是化合物)和常见化合物,使得当时零碎的化学知识逐渐清晰化;并成功地将很多实验结果通过他自己的氧化说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论系统进行了圆满的解释。这部书被列入化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姜雪峰,1980年12月出生于甘肃兰州,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主页)主要从事新方法导向复杂生理活性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在全合成中寻找需要解决的方法学,在方法学中探究如何绿色全合成。我在这里整理了著名青年化学家姜雪峰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著名青年化学家姜雪峰

姜雪峰共发表独立通讯论文60多篇(影响因子大于10 的10 篇),外文邀请专著6章,申请发明专利43项(2项国际专利),已授权21项。

2014 年,姜雪峰作为亚洲五名代表之一(中国唯一代表)应邀参加在塞浦路斯举行的欧洲化学会第六届青年有机化学家论坛(6th YIW of EuCheMs-Organic Division)并作邀请报告。

2015年,受美国有机化学家Eric Block教授邀请,姜雪峰作为大会主席之一共同组织了美国化学会泛太平洋有机硫化学会议(2015-Pacific Chem-New Organosulfur Chemistry)并作会议邀请报告。

2016年,姜雪峰受德国有机化学家Wolfgang Weigand教授邀请参加了在德国举行的第27届国际有机硫化学会议(2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rganic Chemistry of Sulfur)并作大会邀请报告(中国唯一代表)。

2017年,受Springer邀请作为主编组织撰写《Sulfur Chemistry》工具书。2018年,姜雪峰受邀担任《亚洲化学》Guest Editor of Homogeneous Catalysis from Young Investigators in Asia 。

2018年,姜雪峰担任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in Group Chemistry Directed towards Organic Synthesis (MACOS)国际顾问和并作邀请报告。

这位“80后”教授,先后荣获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和“霍英东”基金,上海市“东方学者”和“科技启明星”各类称号;获得德国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日本ACP Lectureship Award,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

姜雪峰荣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担任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委员,中国化学会青委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均相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任《化学教育》编委,Wiley旗下《Heteroatom Chemistry》编委,Taylor旗下《Phosphorus Sulfur Silicon and the Related Elements》编委。

研究概览及近期代表性成果

姜雪峰教授课题组主要从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的视角来构建一系列独特、高效、实用的反应方法学体系进而运用构建的方法学体系、试剂、配体实现高效绿色的全合成。并对完成的高活性系列天然产物进行化学生物学机理研究,同时解决药物化学机制问题。

白坚木属生物碱是单萜吲哚生物碱中知名度高且重要的天然产物,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但自然界中丰度低、提取难度大,因而探究其化学合成吸引了许多化学工作者的兴趣。2017年,姜雪峰教授课题组从廉价易得的溴代吡喃酮和手性烯胺原料出发,通过选择性exo-[4+2]环加成反应高效构建全氢吲哚骨架(C和E环),后续又通过还原/Wittig桥环开环串联反应、Pd/C氢化串联环化反应和Fischer吲哚化等反应获得三个白坚木属生物碱,最后经过简单的官能团转化又得到其他11个白坚木属生物碱,从而实现了该家族天然产物的发散式合成。

呋喃并喹啉酮和吲哚并香豆素骨架在配体调控下的高效构建[2]

平面生物碱,即没有手性胺的生物碱,这类化合物具有多种重要的药物活性,例如从喜树中提取分离的抗癌药物喜树碱,如何发展高效构建这类结构的方法学是合成化学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2018年,姜雪峰教授课题组以独特的视角对呋喃并喹啉酮和吲哚并香豆素这两类结构差异性较大的骨架结构进行逆合成分析后,发现它们都具有共同的2-羟基-2′-氨基二苯炔和羰基结构片段。鉴于此,课题组运用PdII为催化剂,借助配体效应、配位电负性以及插羰速率的微小差别,大幅度的扭转了反应途径,高效实现多种多并环结构生物碱的多样性合成。

引领世界的绿色硫化学研究

除了在天然产物全合成及发展新颖高效的合成方法学研究之外,近些年姜雪峰教授更加致力于发展绿色的、环境友好及可持续的硫化学研究。2018年7月,第25届IUPAC国际化学教育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姜雪峰教授被遴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标志着姜雪峰教授的硫化学研究获得国际认可。

姜雪峰教授课题组运用“从无机硫向有机硫”转化的理念,构建起独特的“3S绿色硫化学”(Smelless/Stable/Sustainable),发展了一系列新颖的绿色硫试剂并解决了它们在水相转移、可见光催化、绿色氧化等方面的挑战,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独特的硫试剂及合成方法为含硫药物的工业生产及工艺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鉴于多硫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且在生命科学、药物化学、食品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8年,姜雪峰教授课题组在知名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报道了一类新型亲电过硫试剂(RSSOMe),借助甲氧基的“面具效应”使得与其相连的硫原子发生“极性翻转”(即RSS+),再利用甲氧基的电子效应很好稳定了硫硫键,进而实现了与多种亲核试剂间的过硫化反应,为更广阔的多硫生命现象解释和多硫药物发现开辟了新道路。[3]

工业4.0时代的绿色硫化学梦想

——专访华东师大化学学院姜雪峰教授

古往今来,人类都相信地球万物生长的能量来自太阳。朴素的信念从近代以后找到了科学证据: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人们一直坚信光合作用是所有地球生态圈的基石。但一次太平洋东岸Galápagos Rift的深海科考,却向世人呈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在漆黑无光的海底热泉,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冰水熔岩生态圈,如外星生物般的庞贝蠕虫、管状水母、铠甲虾等物种,在散发着硫化氢异味的地裂深渊处,千奇百怪却欣欣向荣地野蛮生长。

自此后,千姿百态的海底热泉(hydrothermal vent)在全球各地被发现。各种板块边界、大洋中脊的火山口,难以想象的极端环境中,许多神奇的微生物从不依赖恒星的光芒,却只对热泉喷射的硫化物和重金属化合物情有独钟。利用化学能量自给的硫化细菌与古细菌成就了热泉食物链的底端,为更加复杂高级的生命演化铺就了另类的舞台。

硫化物蕴藏着怎样的能量,可以为生命本源的探索提供不一样的剧本?硫化学的探索本身,对于生命之谜的阐释和生命科学的进步,又会绽放出怎样绮丽的华彩?让我们跟随硫化学专家——华东师大姜雪峰教授一同走进奥妙的硫化学世界。

“硫”砂坠简,书写生命元素传奇

药明康德:硫元素与硫化物质对于生命演化有哪些重要意义?

姜雪峰教授:硫化学对于生命本源的探索有非凡的意义。自然界与银河系的硫化物丰度并不算高,生命体却能将各种形态的硫富集:硫元素并不是生物大分子的主要成分,却与碳、氢、氧、氮、磷元素构成了人体中六种最为重要的常量元素。硫元素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生命元素,是因为其在核酸和蛋白质分子形成、血氧传输、人体能量代谢等大量生命现象中的生化反应中充当还原剂、稳定剂。

自然界存在硝化菌、铁细菌、一氧化碳细菌等多种无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但它们都无法支撑独立的生态圈群落。至今,人类只在海底热泉的火山口,发现完全以硫化细菌为食物链基础、与光合作用生态圈迥然相异的生命体系。很多学者形成的共识是生命的初始舞台诞生于极端的地质环境,因为一马平川的环境很难产生剧烈的物质转化与化学反应,只有星球撞击、板块运动、地震火山才能孕育丰富的地貌与生命的火花。而海底热泉的极端生态,很可能与地球形成的早期环境类似,无疑是我们探索生命本源的极佳样本。

硫元素对于人的饮食健康也非常重要。榴莲、洋葱、大蒜这些有着“怪怪味道”的果蔬富含硫化物,其实是大自然因地制宜赐予人类的保健品,可杀菌消炎、活血化瘀、促心肺功能、抗血管老化。比如,有两种重要的硫化物,具有强大的解毒和免疫调节作用:二甲基砜(MSM)对于镇痛消炎、疏通血管、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促进糖类物质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含有硫巯基的谷胱甘肽(GSH)则具有广谱解毒功能,也是人体细胞内最重要的抗氧化剂,可通过持续清除自由基的方式,保护众多含巯基蛋白酶的活性。

药明康德:请您介绍一下人类应用硫化学的历史和现状各有哪些亮点。

姜雪峰教授:单质硫磺作为一种重要化学材料,很早就被人类发现并使用,起初应用于熏香漂白、洗发去屑。中西方许多著名温泉中都富含硫磺,古代西方一些公共浴池也直接利用硫磺消毒。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开发天然硫磺矿藏,用于四大发明火药的制造。

如今,人们更加认识到硫元素价态丰富,可形成结构多样的化合物。硫化物是当代许多畅销药物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小分子药物合成中,含有硫元素的基团是抗击不少病原体的活性位点,比如青霉素、头孢、磺胺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同时,过硫键广泛存在于生命体中,和青蒿素中的过氧桥一样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也具备抗真菌、病毒、原虫的潜在药用价值;过硫键还是抗体偶联药物(ADC)中常用的连接子(Linker),以缀合大分子抗体与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形成对肿瘤靶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

绿色硫化学之路:“面具侠”妙手通关

药明康德:您认为研究和发展绿色硫化学的挑战与机遇有哪些?针对无机硫替代有机硫的绿色试剂,您的团队还提出了新颖的“面具策略”,请您介绍一下。

姜雪峰教授:不少硫化物(比如硫巯基化合物)散发强烈的刺鼻恶臭,虽然没有让所有化学家望而却步,但确实使硫化学的发展、应用和生产受到严重阻碍。其实,由于硫的孤对电子化学性质活泼、价态丰富,也导致易氧化、容易使金属催化剂失活并终止催化循环,这些都是横亘在硫化学研究者面前的严峻挑战。但硫元素对于生命活动、医药和化工研发意义重大且前景广阔,我们应有的社会担当就是要在现阶段介入相对初级的研究项目,从而开拓未来的科学新领域和产业新方向。硫化学研究一旦解决相关的棘手科学问题,就可以同时实现两方面的突破。

从无机硫到有机硫的转换看似简单,但要跨越较多障碍,硫醚、过硫、亚砜、砜、磺胺等化合物的合成都需要不同的价态思考。我们努力针对不同类型的重要含硫有机物,设计建立几类多功能硫试剂,并建立起试剂的多样性使用规律,系统地打造绿色硫化学转化体系中的所有硬件和软件。我们希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目前已经完成了某些“路基”的铺设,希望未来这条绿色反应体系的康庄大道能被世界学界和产业所铭记。

面具策略的主旨即在硫化物反应底物上引入一个“面具”基团,恰到好处地控制该底物的多样性反应活性。可以在数量上控制“单硫”、“双硫”、“三硫”、甚至“四硫”的引入,还可以在氧化态上控制引入“硫醚”、“亚砜”、“砜”,针对多官能团药物修饰的不同需求产生“亲核硫源”、“亲电硫源”、“自由基硫源”的多样性功能,以满足不同药物的合成与修饰需求。我们继续运用“面具”理念,将作为“面具”基团的SO3分子引到裸露的巯基上:SO3分子可对硫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产生吸电作用,弱化硫对金属催化剂的毒化作用(电性要求);SO3分子的大位阻还可掩蔽硫电子轨道并避免其氧化自偶联(位阻要求);再者,SO3分子的电子共振效应可调节硫原子电子流向(共振要求)。这一概念利用无臭绿色硫化试剂,为过渡金属催化的硫化学带来了一系列新特性。

药明康德:这么看来,单独硫原子引入的一些瓶颈问题已经有了较好突破,那么你前面提到的其他形式的硫呢?

姜雪峰教授: 举一个“过硫试剂”的例子:传统过硫键构建两个硫原子分别来自两种不同的反应对象,不仅限制反应效率和适用范围,还带来诸多硫巯基氧化不兼容、毒化金属催化的问题。我们团队至今已经设计了四代过硫化试剂,不同的“面具”让它们各自分别拥有了不同的属性。然而新的矛盾又再次出现:硫硫键键能远低于常见的其他化学键键能,反应活性极高,此时如何“保持弱键,断裂强键”便成了试剂成功使用的另一个挑战。运用“面具”的电子、立体以及偶极性质,依据动力学与热力学的交互调控,即可如我们所愿高兼容性引入敏感而有用的“双硫”。

最近,我们又在过硫结构的外端成功的装上OMe这个新型的“面具”,从而反转了电性,获得了更为广谱的亲电过硫试剂。随后的试剂使用探索表明,该类试剂可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与各类功能分子作用,获得与碳亲核试剂、氮亲核试剂、硫亲核试剂的多样性偶联,实现了多种天然产物和药物的后期修饰,建立了丰富的多硫结构化合物库。这一过硫试剂的设计与建立,为更广阔的多硫生命现象解释和多硫药物发现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期待着“硫循环”藏宝图的全面展开。

利用多种策略,我们还对许多药物进行了无官能团保护的直接后期硫化修饰,从而筛选出多发性骨髓瘤药物来那度胺的硫化衍生物,活性远高于来那度胺本身,且可以应用于对来那度胺无效的淋巴瘤细胞,目前该化合物正在做进一步生物利用度评价。

被梦想叫醒的清晨:相信奔跑的力量

药明康德:工作之外您还有哪些爱好?对学习科研有哪些正面的促进效果?

姜雪峰教授:我喜欢跑步,长跑会带来独特的灵感思辨和感恩顿悟,全年无休风雨无阻地奔跑,在四季变换中感受天地自然的馈赠,冥想每个课题的困惑,感恩父母师友的激励。痛苦与挫折都是生命的张力,只有酸甜苦辣掺拌才是真实丰满的人生。不论平凡的你我还是闪亮的名人,都有自己的压力和挑战,只要尽力就已足够。

在一场又一场马拉松的较量中,一时的快慢和名次并不重要,每一个驿站都是人生的积淀。所以,坚持不懈而不轻言放弃,不应冒进却要步步为营:有时候当你为某一个科学问题朝思暮想却无法突破,貌似读书百遍又回到原点,然而每一次你回到原点的高度都会有所不同,许多科学突破正是通过这种螺旋式的上升来实现。在科研攀峰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不断制定明晰切实的小目标,也要珍视每一个灵感并在细节上保持耐心和平常心,即使小失败也可能是通往成功的道路。

药明康德:绿色化学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您对硫化学的未来有哪些激情的畅想?

姜雪峰教授:化学工业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一些生产带来的污染和安全风险也日益受到关注。大家对化工产业缺陷的关注需要理性看待,对缺陷的批判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科学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创造物质的化学挑战人类智慧与耐力的极限,要实现全面清洁和安全的合成体系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沉淀。

有机合成从19世纪发展至今,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却仍然存在诸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化学家几乎可以制备出所有人类想要的小分子,然而与功能性相伴的却是污染与安全风险两个痛点。如果我们为了合成某种药物去治疗100位癌症病人,而导致环境污染使1000位健康人面临患病风险,那一定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其实社会经济发展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正需要青年科学家重新审视合成化学的新需求。

多年来试剂绿色化和步骤经济化始终是我们团队的宗旨,希望能够最终构建从无机硫向有机硫转化的绿色硫化学体系,实现我们对“硫循环”的全面系统的理解,为打造工业4.0时代的环保无污染的医药生产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大总结

1.零价法

用法:无法用常规方法确定化合价的物质中各元素均为零价,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元素化合价升降值相等,最后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1】试配平 Fe3C + HNO3- Fe(NO3)3 + NO2 + CO2+ H2O。

分析:复杂物质Fe3C按常规化合价分析无法确定其中Fe和C的具体化合价,此时可令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化合价均为零价,再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Fe3C → Fe(NO3)3和CO2整体升高13价,HNO3 → NO2下降13价(除了Fe、C以外,只有N变价)。易得 Fe3C + 22HNO3= 3Fe(NO3)3 + 13NO2+ CO2 + 11H2O。

2.平均标价法

用法:当同一反应物中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出现两次且价态不同时,可将它们同等对待,即假定它们的化合价相同,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予以平均标价,若方程式出现双原子分子时,有关原子个数要扩大2倍。

【例2】试配平 NH4NO3-HNO3+N2+H2O。

分析:NH4NO3中N的平均化合价为+1价,元素化合价升降关系为:

NH4NO3 → HNO3:+1→+5升4×1价

NH4NO3 → N2:+1→0 降1×2价

易得 5NH4NO3= 2HNO3 + 4N2 + 9H2O

3.整体标价法

用法:当某一元素的原子或原子团(多见于有机反应配平)在某化合物中有数个时,可将它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予以整体标价。

例3:试配平 S+Ca(OH)2-CaSx+CaS2O3+H2O

分析:NH4NO3中N的平均化合价为+1价(NH4中-3价,NO3中+5价),元素化合价升降关系为:

NH4NO3→HNO3:+1→+5升4×1价

NH4NO3→N2:+1→0 降2×2价

易得 2(x+1)S + 3Ca(OH)2 = 2CaSx + CaS2O3 + 3H2O

4.逆向配平法

若氧化剂(或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只有部分改变,配平宜从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开始,即先考虑生成物,逆向配平;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宜从生成物开始配平,即逆向配平。

例如:P + CuSO4 + H2O - CU3P + H3PO4+ H2SO4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P、CuSO4,还原剂是P,以反应物作标准求得失电子数比较困难,但是氧化产物只H3PO4、还原产物只CU3P,所以以1mol H3PO4和1mol CU3P作标准物容易求得失电子数。

答案:11 15 24 5 6 15

5.有机反应的配平法

有机物参入的氧化还原反应,通常首先规定有机物中H为+1价,O为-2价,并以此确定碳元素的平均化合价。再根据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与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相等原则,结合观察法配平。

例如:H2C2O4 + KMnO4 +H2SO4- CO2+ K2SO4+ MnSO4 + H2O

解析:H2C2O4中,令H 为+1价,O为-2价,则C的平均化合价为+3价。1个H2C2O4化合价升高数为2,1个KMnO4化合价降低数为5,最小公倍数为10,故H2C2O4的系数为5,KMnO4的系数为2。

配平的方程式为:5H2C2O4+2KMnO4+3H2SO4=10CO2+K2SO4+2MnSO4+8H2O

6.缺项方程式的配平:

如果所给的化学方程式中有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写出来,在配平时,如果所空缺的物质不发生电子的得失,仅仅是提供一种发生反应的酸、碱、中性的环境,可先把有化合价升降的元素配平,再确定出所缺的物质,把系数填上即可。

例如:BiO3-+ Mn2+ +- Bi3++ MnO4-+ H2O

解析:首先根据化合价的升降配平有变价元素的有关物质:

5BiO3- +2Mn2+ + - 5Bi3+ +2MnO4-+H2O

根据氧原子守恒,可以确定H2O 的系数为7,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规律可以确定反应物所缺的是氢离子H+。

答案:5 2 14H+ 5 2

除这几种常用方法外,还有一些简易方法也可用于一些方程式的配平。

(1)奇偶配平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例如:C2H2+O2→CO2+H2O,此方程式配平从先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O2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故右边H2O的系数应配2(若推出其它的分子系数出现分数则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2,式子变为:2C2H2+O2→CO2+2H2O,由此可知CO2前系数应为4,最后配单质O2为5,把短线改为等号,写明条件即可:2C2H2+5O2==4CO2+2H2O

(2)观察法配平

有时方程式中会出现一种化学式比较复杂的物质,我们可通过这个复杂的分子去推其他化学式的系数,例如:Fe+H2O——Fe3O4+H2,Fe3O4化学式较复杂,显然,Fe3O4中Fe来源于单质Fe,O来自于H2O,则Fe前配3,H2O前配4,则式子为:3Fe+4H2O=Fe3O4+H2由此推出H2系数为4,写明条件,短线改为等号即可:3Fe+4H2O==Fe3O4+4H2

(3)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做法:选择化学方程式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设它的系数为1,再依次推断。

第一步:设NH3的系数为1 1NH3+O2——NO+H2O

第二步:反应中的N原子和H原子分别转移到NO和H2O中,由

数学届的甄嬛发表神级论文

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是中国第一位在顶级数学期刊论文震惊世界的人!

一位还不到四十岁的女性学者,以独立作者的身份在此刊上发表文章,难能可贵。她的这项研究成果水平如此之高,获得的认可如此难得,但她无法流露出兴奋之情,也许是强大的理性习惯,让她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也是社会对数学研究者的不理解,让她将自己沉浸在现实的童话世界里。

所以,郇真,一个值得被14亿国人记住的名字!

北大毕业的她目前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副研究员,日前她在国际最权威的顶级数学期刊Acta Mathematica上发表了一篇神级论文,而且是独作的形式,轰动了业界,在中国算是独一份的成就,堪称创造了历史,可就是这样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却鲜有媒体报道。

要知道,过去在我国,也仅有9人通过研究机构完成的8篇文章被收录到该数学顶刊之中。

其中有6位作者都是院士身份,还有2名杰出青年,足见发表难度之大,荣誉之高,郇真能有这样的学术造诣,真真正正跟她的十年磨砺剑和甘坐冷板凳密不可分!

她博士读了11年(涉及到改研究方向),然后又去中山大学任教2年,后来又辗转华科任教3年,在华科是很底层的副研究员,也就是说,如若不是发自肺脯的对数学的满腔热情,压根撑不到这一天的到来,据郇真的学生们反映,她人非常好,而且往往都相信她的学生们跟她一样100%热爱数学,做学问的,无一不耐得住寂寞和各种外界的诱惑,如今郇真为国争了光,也算熬出头了,真得了不起!

据悉,郇真,200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2017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博士毕业后,郇真于2017年回国赴中山大学任特聘副研究员,两年后转赴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工作至今。据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官网信息,郇真现为该中心几何拓扑与数学物理团队成员;研究领域涵盖代数拓扑、代数几何和数学物理等。值得一提的是,郇真的父亲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郇中丹。

因为她的英文名 huan zhen,倒过来是“zhen huan ”,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数学界的甄嬛”。可在这之前,在中国数学界,她只是一个小透明。

郇真,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中心几何拓扑与数学物理团队成员,其研究方向主要是代数拓扑、代数几何和数学物理。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曾任 中山大学 任特聘副研究员, 2019年进入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工作至今。

上一届的非发表论文

你只要用知网检测过,知网就收录了。如果你没用知网检测,那可以发表的。

全部用就是抄袭,部分用叫借鉴,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就是自己的

目前,高校对于硕博士论文,需要通过抄袭检测系统的检测才能算过关。对本科生来说,大部分学校也采取抽查的方式对本科论文进行检测。 抄袭过多,一经查出超过20%,后果严重。轻者延期毕业,重者取消学位。尼玛辛辛苦苦读个大学,学位报销了多不爽。 但是,软件毕竟是人工设置的一种机制,里面内嵌了检测算法,我们只要摸清其中的机理,通过简单的修改,就能成功通过检测。 本文是在网络收集的资料。整理了最重要的部分,供大家参考。 论文抄袭检测算法: 1.论文的段落与格式 论文检测基本都是整篇文章上传,上传后,论文检测软件首先进行部分划分,上交的最终稿件格式对抄袭率有很大影响。不同段落的划分可能造成几十个字的小段落检测不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划分多的小段落来降低抄袭率。 2.数据库 论文检测,多半是针对已发表的毕业论文,期刊文章,还有会议论文进行匹配的,有的数据库也包含了网络的一些文章。这里给大家透露下,很多书籍是没有包含在检测数据库中的。之前朋友从一本研究性的著作中摘抄了大量文字,也没被查出来。就能看出,这个方法还是有效果的。 3.章节变换 很多同学改变了章节的顺序,或者从不同的文章中抽取不同的章节拼接而成的文章,对抄袭检测的结果影响几乎为零。所以论文抄袭检测大师建议大家不要以为抄袭了几篇文章,或者几十篇文章就能过关。 4.标注参考文献 参考别人的文章和抄袭别人的文章在检测软件中是如何界定的。其实很简单,我们的论文中加了参考文献的引用符号,但是在抄袭检测软件中。都是统一看待,软件的阀值一般设定为1%,例如一篇文章有5000字,文章的1%就是50字,如果抄袭了多于50,即使加了参考文献,也会被判定为抄袭。 5.字数匹配 论文抄袭检测系统相对比较严格,只要多于20单位的字数匹配一致,就被认定为抄袭,但是前提是满足第4点,参考文献的标注。 论文抄袭修改方法: 首先是词语变化。文章中的专业词汇可以保留,尽量变换同义词;其次,改变文中的描述方式,例如倒装句、被动句、主动句;打乱段落的顺序,抄袭原文时分割段落,并重组。通过上述方法,能有效降低抄袭率。 下面举几个例子,大家可以参考下: 例句A: 本文以设备利用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采用整数编码与实数编码相结合的遗传算法,研究了HFS的构建问题。本文提出的染色体编码方法及相应的遗传操作方法可实现研究对象的全局随机寻优。通过对car系列标准算例的研究,显示了本文提出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重复性和计算效率。 修改A: 本文研究了HFS问题的构建,通过遗传算法并结合整数与实数编码,目标函数为最大化设备利用率来求解。本文的染色体编码方法与对应的遗传算法操作可有效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通过对一些列基准算例的研究,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并具有较高的计算重复性和较高的运算效率。 例句B: 由于房地产商品的地域性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不同区域投资时,通常需要建立项目公司,此时就会面临建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的选择。子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而分公司则不是独立法人,它们在税收利益方面存在差异。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在设立区域被视为纳税人,通常要承担与该区域其它公司一样的全面纳税义务;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在设立分公司的所在区域不被视为纳税人,只承担有限的纳税义务,分公司发生的利润与亏损要与总公司合并计算。 修改B: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不同区域进行投资时,由于此类商品的地域性强,因此需要建立项目公司。此时,企业需要选择建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主要的区别是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分公司则不是独立法人。其次,在税收利益方面,由于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在设立分公司的所在区域不被视为纳税人,只承担纳税义务,总公司需要合并计算分公司的利润与亏损;而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在所在区域被视为法人实体,需要承担与区域其他公司一样的全面纳税义务。 修改抄袭的方法不外乎这些,这里更建议同学们,先熟悉你所看的参考论文,关闭文档,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这样就不会受参考文献的太多影响。有同学这里就提出问题了,学校用的检测系统是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不是淘宝几元钱买的万方数据检测。 其实,各个检测系统的算法区别并不大,只是数据库有多有少,如果你没有太多,什么系统都不用怕。既然你抄了,得到检测报告的同时,先好好修改自己的文章。

这个肯定不行的呀,快捷论文查重,知网查重他们有大学生对比库的,你不信的话,你可以直接上传以前的论文看下结果就知道了。

会计学23届论文发表

题目:即标题,它的主要作用是概括整个论文的中心内容。题目要确切、恰当、鲜明、简短、精炼。目录:反映论文的纲要。目录应列出通篇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大小标题,分别层次,逐项标明页码,并包括注明参考文献、附录、图版、索引等附属部分的页次,以便读者查找。摘要:摘要是论文的高度概括,是长篇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求用中、英文分别书写,一篇摘要不少于400字。要注明3—5个关键词。前言:前言是相当于论文的开头,它是三段式论文的第一段(后二段是本论和结论)。前言与摘要不完全相同,摘要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前言稍加具体一些,文字以1000字左右为宜。正文:论文的正文是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详细的表述。结论: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结论。结论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和主张,是全文的思想精髓,一般写的概括、篇幅较短。撰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结论要简单、明确。在措辞上应严密,容易理解。(2)结论应反映个人的研究工作,属于前人和他人已有过的结论可少提。(3)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研究的成果,切忌言过其实。致谢: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提过有益的建议或给予过帮助的其它老师及同学,都应在论文的结尾部分书面致谢,言辞应恳切、实事求是。

你要是找国淘论文写作,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好不好?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会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专业,同学们在撰写本专业毕业论文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写作原则(1)超前性。在论文选题前,要选择具有前瞻性的题目,即对我国职能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时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论题。(2)实用性。我们在做论文写作时切忌空谈,切忌重复已过时的东西,要选择工作中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新的见解。(3)时间性。特别提醒撰写会计方面论文的同学,由于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现行会计制度,因此,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时要注意参考2001年以后刊物发表的文章。如:写会计信息失真方面的文章同学注意。自从现行制度颁布后,从制度层面已将会计信息造假问题杜绝了,建议这方面的论题就不要再选了。(4)观点正确。论文写作时,其观点不要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相违背。(5)论题要严格限定在会计、财务、审计和会计电算化方面;或写财务会计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方面的论题。如:“税收筹划对企业理财活动的影响”等。其主旨必须体现出财务会计专业的内容。否则就离题了。二、构思1、选题(1)不是所有刊物发表的题目都适合我们写。因为会计专业本科论文完成字数要求在8000至10000字之间,而有些发表的论文题目写作字数达不到我们规定字数要求,故并不适合我们选用。(2)若写与会计专业实践相结合方面论文时,要突出所学财务会计专业理论与方法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离开这一指导作用,论文将变成调查报告或工作总结。(3)要注意审题。有的同学为了追求题目新颖,确定题目时,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如:有的同学把题目定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我们知道,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有关部门没有出台完整的规定,该题属于探讨性问题,更无从在此基础上创新了。(4)论题要有探讨价值。论文的写作要以建立和完善相关规定或解决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对象,如:“浅谈我国的财务分布报告”。该题针对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对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分布报告》征求意见稿有一定参考价值。相反,有一些同学《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类题目写起来很空,又没有实际内容。因此,建议同学们不要选择这些题目作为论文来写。2、写作过程一旦确定题目后,就要开始写作了,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第一,确定题目;围绕题目搜集有关资料;第三,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第四,根据筛选后的资料确定论文提纲,在提纲中把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第五,依据详细提纲开始论文写作。同学们在收集资料时,可以到北京图书馆查找一下刊物:《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务与会计导刊》、《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中国农业会计》、《现代会计》、《天津财会》等,还可以参考各财经院校学报有关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章。三、应注意的问题(1)题目和内容要一致。如:有的同学在写“试论企业内部控制”一题时,夹杂了许多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内容,表现出题目与内容相脱节,从而消弱了主题。(2)论文结构要严谨。论文提纲确定后,要看看其结构是否合理。举例说明:“试论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一般结构应为:审计风险的定义。进行各国审计风险定义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审计风险的特征。对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逐项分析;审计风险的控制。主要把控制审计风险的步骤写出来;审计风险的防范。把防范的主要措施写出来。举例:例如,在防范审计风险方面,现行会计制度中那些不够规范的方面还需改进,怎样改进。国际上成功范例给我们的启示。(3)文章内容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4)论文写作要能够反映出当前我国财务会计领域关注的问题,要看近几年的相关刊物。

一般在一些金融类的期刊发表就可以了。你专业不对口有的刊物不会录用你的文章的。一般你时间特长也就2左右,你自己可以找杂志社。不过有时候文章审核也不一定通过。而且还要给钱。还有你就是找代理。让别人帮你发表,一般他们在杂志社都有熟人。这样你可以直接发表。这样的公司网站有很多。如:携手论文网,诚信论文发表网(cxlw027),红袖添香论文网……等等一些网站。 《理财·金融版》 《商情 财经研究》 《财经界》 《现代经济探讨》 《中国经贸导刊》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湖北财税》(理论版) 《财会研究》 《新会计》 《中国农业会计》 ……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