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课改论文发表期刊app

发布时间:2024-07-06 18:57:37

新课改论文发表期刊app

本人平时用的比较多的就是超星发现APP。感觉里面的资料数据特别齐全,非常方便,而且无论查什么都是免费的,手机和电脑都是通用的,值得推荐。

其实,我觉得国学大师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历史文学软件,里面的内容真的十分丰富,它提供国学书库,影印古典,四库全书,诗词宝典,汉语字典,古籍书目等等这些你统统可以利用这款软件学习。它还支持强大的搜索功能,遇到历史文学不懂的,你也可以利用这款软件轻松搜索。

一、 首先要选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能查到的正规杂志二、选择某宝担保交易三、录用通知下来后,亲自打版权页或者收录网站(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上查稿电话查稿确认录用后,再付款。

在企鹅号发表文章不用怕别人抄袭,发现有抄袭的文章可以在后台发起投诉.打开企鹅号。点击下面的创作,找到图文---编辑---点击下一步,根据提示完成就可以发布了。

新课改论文发表小说app

谈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观念的转变今年是我们地区实施新教材的第二年,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常常使许多教师不知所措。为了给教师们指点迷津,学校进行了校本培训,聘请专家做了题为《课改理念下如何做教师》的专题讲座,并组织教师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通过学习培训,笔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课改理念下我们该如何做教师有了较新的认识。一、明确教师的四重境界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教师要追求四重境界:“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没有这些追求,正是困扰许多教师不能继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根源。1.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我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我们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整日痛苦自责。2.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不要总是在自己的脑袋上方罩上飘渺虚无的神秘的光环,我们得像一般单位的员工那样,先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使自己事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3.可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因此,接下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必须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4.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要成为一种“自由职业”,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因为“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你才能成为教育职场的“稀缺资源”。教师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还有孩子们现实的人生”“,学校教育不仅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他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着幸福的每一天”。二、树立永不放弃的教学观郑杰校长说“: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我们培养的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主见、兴趣、爱好、特长。由于他们的自身素质、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一刀切,不可能培养出一模一样的高中生、大学生,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学生都有出色的地方,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友好相处,竭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让其在有规矩的校园中自由、快乐地成长。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三、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与时俱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我们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人才。2.努力使自己变成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育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法比拟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能手。”3.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观念。有的教师虽然能从网上下载课件、素材、资料,虽然能用幻灯片自制课件独立上课,但是掌握得都是基本操作,没有研究深研究透,制作一个成功的课件既耗时又费力,利用课件上课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必须在这方面加紧学习,尽快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的技能。做好新课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的几点体会,不过是沧海一粟,仅供教育同仁参考。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思考论文

一、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的思考

(一)高中语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古板,就会造成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下降。教师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不足之处,再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创新,这属于不断更新的过程。像现在我们玩的手机一样,手机中下载的软件也是需要不断更新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玩这款软件,如果一直停滞不前,就会面临淘汰的危机。教学方法也是一样,能够得到学生青睐接受的好方法,教师的教学质量才会提高,进而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二)一味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教育。

语文学科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有历史、哲学、人文、地理等各个领域,包含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蕴藏的情感也是十分丰富的。学习高中语文,会接触到古典文学、历史人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产物,从中可以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具魅力。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而不是对文章简单的理解,要对文章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理解文章丰富的情感,使学生与文章产生情感的共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三)教学缺少生活情趣,忽视学生的差异。

语文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生活中有许多经历、感受可以运用到语文学习中。但是,高中生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与社会的接触非常少,学生缺少实践经验,对语文的学习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太过于局限。对于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想问题的角度不同,最后导致对文章的理解不同。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同学们对“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这句话进行翻译,学生就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有的同学能够正确翻译出来,而有的同学却把意思跌倒了,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如果老师将理解能力强的'同学作为统一标准,把问题简单讲解,一带而过的话。就会造成不理解的同学一直不理解,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二、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制定的解决措施

(一)对教学方法深化创新。

教师以单一古板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课堂氛围会显得乏味枯燥,学生学习兴趣提不起来,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严重的分歧。整堂课下来,教师不仅没有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还会造成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厌恶的心理,出现偏科的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每堂课的表现,研究分析,找出更适合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同时要创新授课形式,提出一些有启迪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例如:对《石钟山记》一文的学习,老师要求学生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苏轼之间的情感紧密的结合起来,分析“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与“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这两句描绘的情景,使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苏轼在看到此番情景所流露出的情感。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平台教学。

当今社会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学校也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在课堂上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内容。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声音、图片、动画结合起来,统一的展现给同学们,可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动画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三、结束语

在新课标改革制度下,高中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学校要根据本学校的管理理念与开设学科的不同,制定出适合教师教学的新方案。学习高中语文,要不断的开拓思维,多看一些课外书,多读一些报纸、杂志,可以增强阅读能力,增强写作文彩,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学校和教师应该把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作为主要改革目标,处理好在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创新教学理念,使改革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不可以,那只是看书的如果你是想只写不发表,可以去汤圆创作,如果想发表,比如起点,可以用作家助手希望小说界多一个大神。多写些精彩的书。

课程改革是一次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的第八次大规模课改,也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教育领域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创新与探索,它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托,肩负着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光荣使命。而对于新课改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对于21世纪新课改的直接承担者和受益者——教师,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这就需要人的可持续发展,人的终身发展。学生是明天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国家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青年一代不断创新和发展。旧的课程关和旧的课堂以及陈旧的教学模式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从发展的时代中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创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传统的死一般的教学模式彻底打碎,还学生一个自由创新,发展个性的空间。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推进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以教学为例,我们不能停留在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把学生当作一部学习的机器进行培养,生产出一些没有个性的产品来,我们应该以新课程为理念,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从各种信息工具中不断获取知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自我的能力。我们要改变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以学生学为主体得到学习模式,让学生从书本上发现知识,认识知识并最终掌握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教师从信息中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信息中寻找答案,并在同学中相互交流,通过自主的,探究的,合作地学习,获取知识,鼓励学生推陈出新,通过学习知识并充分利用知识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中,以合作的形式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学,多思,多做,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注重各方面的发展,由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对知识的盲目迷信,将教学作为帮助建构知识的动态过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接纳形式提出的各种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准备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是教师自己能够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教师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何必过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对于我们教师自身来说,新课改不仅要求我们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要从实际行动中不断成长和完善自我,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具有高度的不可测性和复杂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运用,这些都要求教师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从真正意义上作到:“活到老,学到老”。教书除了要多读书,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之外,还要学会交流与合作。积极地与他人交流,打破教师之间的专业个人注意和互相 封闭的状况。现代社会的学科知识相互交叉,只有不断地交流与合作才能使各种知识联系更加清楚,这就更需要教师具有一颗积极向上的新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准备随时面对新课程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和困难,教师和学生和新课程改革共同成长,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才能避免成为被新课改、新时代所抛弃的人。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要不但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育情景的创设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并要学会想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心声,沟通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教师的权威树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知识建构的活动中,并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重塑自我。学习新课改,适应新时代,面临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作为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师,重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为实现教育的理想(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而奋斗。

新课改论文发表心情app

谈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观念的转变今年是我们地区实施新教材的第二年,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常常使许多教师不知所措。为了给教师们指点迷津,学校进行了校本培训,聘请专家做了题为《课改理念下如何做教师》的专题讲座,并组织教师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通过学习培训,笔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课改理念下我们该如何做教师有了较新的认识。一、明确教师的四重境界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教师要追求四重境界:“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没有这些追求,正是困扰许多教师不能继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根源。1.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我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我们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整日痛苦自责。2.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不要总是在自己的脑袋上方罩上飘渺虚无的神秘的光环,我们得像一般单位的员工那样,先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使自己事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3.可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因此,接下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必须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4.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要成为一种“自由职业”,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因为“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你才能成为教育职场的“稀缺资源”。教师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还有孩子们现实的人生”“,学校教育不仅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他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着幸福的每一天”。二、树立永不放弃的教学观郑杰校长说“: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我们培养的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主见、兴趣、爱好、特长。由于他们的自身素质、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一刀切,不可能培养出一模一样的高中生、大学生,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学生都有出色的地方,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友好相处,竭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让其在有规矩的校园中自由、快乐地成长。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三、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与时俱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我们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人才。2.努力使自己变成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育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法比拟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能手。”3.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观念。有的教师虽然能从网上下载课件、素材、资料,虽然能用幻灯片自制课件独立上课,但是掌握得都是基本操作,没有研究深研究透,制作一个成功的课件既耗时又费力,利用课件上课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必须在这方面加紧学习,尽快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的技能。做好新课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的几点体会,不过是沧海一粟,仅供教育同仁参考。

以“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的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基于“核心素养”理解开展高中化学教师培训。阐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以案例的形式剖析了该培训模式的应用,最后对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进行反思。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文简称“核心素养”)成为这两年来新闻媒体和教育报刊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广大化学教育研究者和一线高中化学教师不管对“核心素养”了解多少、研究多少,未来“核心素养”都将成为指导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面对“核心素养”,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核心素养”是什么;二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如何;三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怎么样;四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四个问题的基础就是“核心素养”是什么,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是否理解。因此,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作为目标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正式推开之前,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前通过培训的方式促进高中化学教师认识、理解和认同“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评价自身“核心素养”水平的高低,并探寻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一、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一)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本文的“核心素养”涉及两个概念,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总目标有赖于各个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子目标的落实。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历时3年完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所有学生为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所必须拥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指向的是培养什么样的未来公民的问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大的方面,细化为文化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六大素养又可以用18个基本要点加以分解。高中化学学科教育教学所形成的体现化学学科特质的素养就称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研制,专家们提出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来概括和表述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简单来说,“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回答的是一个公民有没有学过化学对于他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区别,化学学科具有什么样的学科特质和学科价值的问题。(二)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为了促进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我们采用近几年一直在研究和实践并取得较好成效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2][3],并对这种模式在该培训项目中进行改进和创新,构建出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以“文献阅读”作为培训环节的起点,并围绕“文献阅读”延伸出“反思教学”“整理、汇编文献”“当堂讨论,专家引领”“在岗实践”,而“当堂讨论,专家引领”“整理、汇编文献”的结果也进一步引领参训教师“反思教学”。围绕“文献阅读”对“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参训教师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开展“在岗实践”,在“在岗实践”中把集中培训期间所学习、认识和理解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进行实践,并探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经过若干个月的在岗实践和研究,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并组织参训教师进行集中汇报,主要采取“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参训教师将自己之前所学的“核心素养”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实践研究,展示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专家进行点评、纠偏。在此基础上,参训教师把前期文献阅读、班级研讨、教学反思、在岗实践、学员展示等环节形成的认识和思考撰写成论文,并向期刊投稿发表,把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其他同行分享,并将形成的成果进一步应用于自己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二、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案例剖析下面以我们承办的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国培计划(2016)”跨年度递进式培训项目高中化学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班为例,探讨在该项目中如何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该培训项目采取跨年度、分阶段、混合式的形式开展,在第一年的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中,本项目的定位在于通过“课题研究”促进高中化学骨干教师认识、理解和认同“核心素养”,并形成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上发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一)文献阅读→反思教学在本项目第一年度第一次集中培训前,项目团队在QQ群共享文件中提供了一系列有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相关的宣传报道文章。要求每一位参训教师都要在培训前认真阅读项目团队所提供的文献。通过在班级QQ群里与参训教师进行交流,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不熟悉,对此有系列学习和深入认识及理解的教师屈指可数。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参训教师在培训前就可以开始反思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基于“三维目标”培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与联系。很多参训教师在阅读文献以后,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陌生、困惑甚至抵触转变为初步认识和逐渐接受。他们认识到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并不是完全的另起炉灶、推倒重来。(二)文献阅读→整理、汇编文献→反思教学培训班开班以后,为了帮助参训教师更为自主地收集有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最新文献进行阅读和学习,项目团队安排专家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应用》相关课程,帮助参训教师掌握文献检索的一般方法和文献阅读、分析的一般思路。为了促进参训教师形成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项目团队还邀请中国知网讲师为参训教师介绍中国知网“大成编客”平台的使用方法。项目团队要求每一位参训教师要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整理、汇编一本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集。让参训教师利用“大成编客”整理、汇编文献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参训教师应用所学文献检索的技术,阅读、下载相关的文献,并在阅读、梳理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归纳、分类。比如: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国内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和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还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核心素养的概念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等等。在整理、汇编文献的基础上,参训教师自然而然地会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是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自己在未来的教学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三)文献阅读→当堂讨论,专家引领→反思教学培训前的文献阅读材料主要由项目团队提供,培训开始后的文献整理、汇编文献阅读材料主要由参训教师利用中文数据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下载。这个环节中的文献阅读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精读和文献共读的方式。项目团队对培训课程内容和形式做了一个创新。通过与授课专家进行商量,改变过去专家“传经送道”式的专题讲座形式,采用文献阅读、当堂讨论、专家引领的方式进行。在该课程开始前两天,印发了三篇最新发表的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给全体的参训教师。这三篇论文分别是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撰写的《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4],原国家督学、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撰写的《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5],以及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王云生老师撰写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6]。要求全体参训教师认真研读这三篇论文,并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标注、写体会,在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标注、提出自己的困惑。班级研讨由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王云生老师主持。主持专家围绕三篇论文提出了以下问题作为参训教师当堂讨论的方向:“21世纪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理解‘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与生活,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做贡献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必需的素养?我国的基础教育要为我国未来的公民奠定怎样的基础?怎样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各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什么关系?怎样理解和评价我国提出的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课堂转型?化学学科的课堂转型,要转变什么,该怎样转变?”为了使整个班级研讨氛围更加热烈,项目团队在研讨开始就将班级按照“世界咖啡”的形式,将桌椅按10个人一圆桌的形式进行了重新布置,全班共分为5个小组。得益于组织形式的改变以及参训教师大多课前就认真反复地阅读和学习了三篇论文,加上主持专家列出了相当明确的研讨问题,整个班级研讨相当热烈,参训教师们围绕提出的问题,参考三篇论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畅所欲言,既谈看法、观点,也谈自己的困惑以及对未来教学的思考。针对参训教师的发言,主持专家做了深入的点评,针对参训教师的困惑和提问,主持专家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四)文献阅读→在岗实践→学员展示,专家点评在多种形式深入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第一次集中培训结束后,进入了第一年度第一次集中培训和第二次集中培训间的在岗实践研修期,该阶段有若干个月的时间。在岗实践研修期间,项目团队要求参训教师要积极地将第一次集中培训期间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和反思。在岗研修期间,参训教师可以进一步完成“大成编客”的文献整理、汇编任务。也可以通过项目团队建立的“国培计划”专题网络研修平台发布有关“核心素养”的在岗研修心得体会,其他参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对心得体会进行回复和点评,项目团队聘请的专家也可以对心得体会进行点评、纠偏。在第二次集中培训期间,项目团队将以“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的形式为主开展总结提升活动,收集汇编参训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研修成果,并印发给全体参训教师。安排时间让参训教师互相交流研讨在岗研修成果,同时遴选出若干参训教师作为代表,请他们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并请专家对参训教师的研修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既肯定参训教师认识和理解到位的地方,也指出参训教师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起到固化成果和认识纠偏的作用。(五)文献阅读、班级研讨、反思教学、在岗实践→成果发表,总结提升在文献阅读、班级研讨、反思教学、在岗实践、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等的基础上,参训教师对于“核心素养”应该有了一个“多维立体”的认识和理解。这说明,参训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个时候,相当关键的是要及时地督促参训教师将自己的阅读、反思、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成论文,并指导参训教师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在此基础上向国内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投稿,并争取发表。论文的发表本身并不是课题研究的目的,而是为了及时总结提升研究的成果,为了使思考和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论文发表以后,可以通过班级QQ群和网络研修平台发布论文成果,让其他参训教师也可以共享研究的成果,增进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理解和认同。同时,要将研究成果进一步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三、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反思我们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就此进行了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要取得较好的成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文献阅读在“核心素养”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献阅读对于课题研究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文献阅读是课题研究的起点,也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中,文献阅读是整个培训模式的起点,通过文献阅读,可以引发参训教师反思教学;可以布置整理、汇编文献集的任务供参训教师检索、下载、阅读、梳理、分类、归纳文献;也可以对指定的文献进行精读,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还可以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在岗实践。当然,在岗实践研修过程中,遇到相关疑难问题也可以进一步查阅文献,解决疑难问题。因此,文献阅读在“核心素养”理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参训教师在“核心素养”理解中要发挥主动性在整个教师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是培训的主体,作为主体,要激活自身参与培训的动力和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来,通过文献阅读、反思教学、整理和汇编文献、班级研讨、学员展示、专家引领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同时,作为培训主体,不能对“核心素养”的学习持排斥的态度,而要积极主动地接纳“核心素养”;并积极地反思“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主动地在实践中探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当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较高水平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对照“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通过自学、培训、实践、反思等方式查缺补漏,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水平。(三)参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是动态发展的在阅读国内教育专家对“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论文的时候,很多参训教师都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专家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理解和阐述在发生着变化。这其实也很正常,“核心素养”对于国内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来说,都是新生事物。不管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都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参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一直在动态发展着。很多参训教师由原来对“核心素养”的陌生、困惑甚至排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他们开始转变自己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核心素养”确实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从教书走向育人指明了践行的方向,他们也更加积极主动地、自觉地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作为一名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面对即将实施的新一轮高中课程体系改革,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只是由于多年不直接接触高中,对当前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情况不甚了解,按理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但每年我能接触到许多刚从高中毕业跨进大学校门作进一步深造的高中学生,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理想憧憬等诸方面,我可以或多或少地感觉到当前高中阶段的部分现实状况,再加上平时从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间接了解到的情况,在我的意识中逐渐对高中教育的实际建立起相对清晰的轮廓,也由此感觉到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一、 从当前大学生的素养看高中新课改的必要性每年迎来送往,我们不断地与来自于祖国各地的大学生交往着,感受着他们的一切。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见习实习和各种可能的途径与方式,作为大学教师的我们,感受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精彩,同时也不断地感受着来自他们的无奈与可悲之处。作为我个人在内心深处时常发出一种感叹,如今的大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这种感叹也许有些过分,但一年年下来却越来越在我的心中逐渐清晰起来。究竟是什么让我感觉如此的不妙,不是学生们学习成绩不如以前,不是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不如以前,更不是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的学生勤奋好学,而是如今大学生的素养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同步向上提高,有些学生的某些素养甚至比起若干年前的大学生有明显的降低。是什么造就了当今大学生素养的不能稳步提高,我不敢妄下结论,但至少我感觉到其中有两个方面的教育不可推卸责任,其一是当今的家庭教育,其二就是当今的学校教育。这两大教育可能存在的弊端可能都与当今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有关,尤其是每年一度的高考,它指挥几乎所有的家长要一切围绕儿女是否能参加高考、是否能被大学录取、甚至是能否上一个理想的大学而进行,好象除了高考和上大学,这些孩子就没有其他出路可寻。于是一旦孩子进入高中,什么兴趣爱好、修心养性之类的学习或活动等基本停止,孩子唯一的任务就是啃书本死学习,把发条上得紧紧的,惟恐一松发条就不能控制住。于是在家里这些孩子什么也不要做了,甚至应该自己做的事情也由家长代办了,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看书、做题目、强化训练等等,好是悲惨!由此一系列的问题就出来了,有孩子在自己的城市里迷路了,有孩子不知道买东西该怎么买合适了,有孩子出现严重心理问题了,高考要家长护送了,上大学要全家人一起上阵了等等。由于家长和社会的如此重视,导致学校教育也必须跟风而上,不然这个学校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于是学校运行的基调也就定在了一切为了学生的考试与升级之上,似乎除了考试之外,不能再为学生做过多的设想与打算了。于是这些学生把一生最活跃的阶段交给了书本知识的反复演练与巩固上了,而其他一切可以提高修养、素质之类的事情基本就取消或流于形式地过堂一下而已,给学生一生带来不小的遗憾,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更是学生个人的巨大损失。学校的日益重视反过来又为家长们打了一支强心针,于是整个社会都是如此的看法与期望了。等到这些孩子好不容易上了大学,放松下来,本质原形逐渐显露出来了,而那些没有上大学的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还要多些,有一些人逐渐成了社会的负担。这些大学生们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反映出来的可笑可叹的问题实在太多,诸如不会自己铺床洗衣服了,不会与人交往了,不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适应新环境新问题了,不知道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了,只知道一味地花钱而不知挣钱的艰辛了,不知道同情弱者献爱心了等等不一而举。学习中的问题也是一大堆,诸如上课迟到不做任何说明了,请假条也写不规范了,作业抄袭了,实验、活动有心理负担了,毕业论文写得句子不通没有逻辑条理可言了,与人交流言语不通畅了甚至基本礼貌都不懂了等等。当然这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这样,但可以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些现象在早期的大学生中较少出现。这不是我们期望的教育结果,然而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不能回避,我们需要通过理性的思考得出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来逐渐解决这些问题,这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高考本身不错,错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它,如何运用它。如果一味地仅仅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而不考虑其他的问题,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不能被这个高度发展并置身于世界大竞争环境中的社会所认可,更何况如今知识的更新和增长速度是如此的快。好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开始注重这个问题,拿出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案并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新一轮的高中课改项目即将在实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我觉得这是一件居功至伟的好事,也是“及时雨”。虽然这次课改是否能取得成功并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我们还不得而知,但至少我们已经跨出了重要的一步,我们可以在前进的路途中不断摸索经验,不断调整思路和做法,逐渐把我国的基础教育拖入到比较合理的轨道上来。这次高中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由此新课改提出具体的教育目标一改以往教育中单一追求知识掌握的纯功利色彩目标体系,提出了新的三维教育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人的一生需要面对许多的挑战与选择,仅仅具有知识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新课改提出了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目标,很好地弥补了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所需的东西,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有生存能力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二、 高中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比较难以开展的工作实现这样的课改目标需要做很多事情,需要改变很多事情,需要新增许多事情,面临的困难和未知数也是很多的,但我们不能退缩,我们需要拿出足够的勇气,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踏踏实实按照各级教育部门的部署把课改工作做好做到位。我个人感觉在实现新课改的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的工作是比较难做的。第一个难做的工作就是如何把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灌输”给一线直接参与新课改的高中教师,并让他们在内心深处真正理解和把握它。人都有思维定势和习惯,要彻底打破这种定势和习惯并形成新的思维方法是很困难的事情。许多高中教师早就习惯了老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而新毕业的教师可能对此还没有真正把握,新的东西出现了,他们如何面对,仅仅期望通过所谓的新课改培训进行“洗脑”,把很多东西在短时间内把它扭转过来,不太现实,更何况即使教师们已经具备这些新的理念和态度,如何反映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如何通过日常的教学把新的理念、态度、方法、情感、价值观等逐步渗透给每一个学生,也不是靠嘴上说说马上就能见效的。我们还需要研究还需要实验还需要探讨,为此我们可能还要付出代价,但我认为这样的代价是值得付出的。第二个难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具体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因为这涉及到学校运行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考虑周全有可能导致较大的混乱,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实验省份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拿出比较妥善的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监控与调整。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研究并及时拿出解决的方案,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与解决中稳步前进。第三个比较难做的工作是关于选课的工作。由于新课改方案中提出全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的高中课程体系,把整个课程体系划分为三个层面即领域、科目、模块,共设计了8个领域,每个领域由一个或多个科目组成,每个科目又由多个模块组成,模块又分成必修和选修,选修模块还要分成两个层面,于是整个课程体系显得很复杂,这给学生的选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老的课程体系中不存在选课的问题,学校安排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如今新的课改条件下学生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而这种选课的模式又不同于大学里的选课。大学生的选课相对比较简单,基本是想选什么就选什么,而高中生的选课就没有这么简单了,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对于一个高中生是否有这个能力来决策,选课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选择这些课程有什么预期目标等等。而这些需要学生、家长、学校甚至社会等几个方面共同来作用,于是问题有些复杂了,工作相对来说也就难做了。第四个难做的工作可能就是评价工作了,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引入了全新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具体实现起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可能会遇到一系列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当前没有经验可寻,政府决策机构也没有拿出可行的指导意见。这次提出要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用,过程性评价如何实施,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学生如何看待,家长如何看待,教师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等等都是问题。终结性评价还是采用考试的方式吗?如何考?考什么?最后评价的结果是要实行大学里采用的学分制,学分怎么给合适?由谁给?其中是否可能存在不正当现象等等。当然这其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还是这些评价工作如何与高考制度衔接,这几乎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问题,又必须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取得这次新课改的最后成功。问题肯定会有,工作难度也肯定存在,关键是参与高中新课改的每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态度迎接挑战,变中求稳地开展新课改工程,为新一代高中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工作。文秘杂烩网

好的论文app有:超级论文、论文指南、论文帮、科技论文在线,这几个比较好,没有广告,运行的快

课改论文发表期刊app

在企鹅号发表文章不用怕别人抄袭,发现有抄袭的文章可以在后台发起投诉.打开企鹅号。点击下面的创作,找到图文---编辑---点击下一步,根据提示完成就可以发布了。

一、 首先要选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能查到的正规杂志二、选择某宝担保交易三、录用通知下来后,亲自打版权页或者收录网站(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上查稿电话查稿确认录用后,再付款。

一席是一款高质量演讲软件,这款给我想法最多,首先,这款软件界面简洁唯美,浓浓的文艺风;它支持的演讲类别包括:社会,运动,生活,人生,音乐,环境,设计,等等,每一个类别里面的演讲质量都很高,也全部免费,并且演讲按照播放量和演讲时间排列,让你轻松找到你想看的演讲。

本人平时用的比较多的就是超星发现APP。感觉里面的资料数据特别齐全,非常方便,而且无论查什么都是免费的,手机和电脑都是通用的,值得推荐。

新课改论文发表期刊

新课程研究期刊好,新课程期刊面广,涵盖中学新课程,而政史地期刊面窄,只有政治,历史,地理

以“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的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基于“核心素养”理解开展高中化学教师培训。阐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以案例的形式剖析了该培训模式的应用,最后对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进行反思。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文简称“核心素养”)成为这两年来新闻媒体和教育报刊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广大化学教育研究者和一线高中化学教师不管对“核心素养”了解多少、研究多少,未来“核心素养”都将成为指导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面对“核心素养”,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核心素养”是什么;二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如何;三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怎么样;四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四个问题的基础就是“核心素养”是什么,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是否理解。因此,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作为目标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正式推开之前,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前通过培训的方式促进高中化学教师认识、理解和认同“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评价自身“核心素养”水平的高低,并探寻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一、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一)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本文的“核心素养”涉及两个概念,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总目标有赖于各个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子目标的落实。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历时3年完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所有学生为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所必须拥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指向的是培养什么样的未来公民的问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大的方面,细化为文化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六大素养又可以用18个基本要点加以分解。高中化学学科教育教学所形成的体现化学学科特质的素养就称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研制,专家们提出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来概括和表述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简单来说,“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回答的是一个公民有没有学过化学对于他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区别,化学学科具有什么样的学科特质和学科价值的问题。(二)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为了促进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我们采用近几年一直在研究和实践并取得较好成效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2][3],并对这种模式在该培训项目中进行改进和创新,构建出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以“文献阅读”作为培训环节的起点,并围绕“文献阅读”延伸出“反思教学”“整理、汇编文献”“当堂讨论,专家引领”“在岗实践”,而“当堂讨论,专家引领”“整理、汇编文献”的结果也进一步引领参训教师“反思教学”。围绕“文献阅读”对“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参训教师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开展“在岗实践”,在“在岗实践”中把集中培训期间所学习、认识和理解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进行实践,并探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经过若干个月的在岗实践和研究,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并组织参训教师进行集中汇报,主要采取“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参训教师将自己之前所学的“核心素养”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实践研究,展示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专家进行点评、纠偏。在此基础上,参训教师把前期文献阅读、班级研讨、教学反思、在岗实践、学员展示等环节形成的认识和思考撰写成论文,并向期刊投稿发表,把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其他同行分享,并将形成的成果进一步应用于自己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二、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案例剖析下面以我们承办的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国培计划(2016)”跨年度递进式培训项目高中化学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班为例,探讨在该项目中如何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该培训项目采取跨年度、分阶段、混合式的形式开展,在第一年的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中,本项目的定位在于通过“课题研究”促进高中化学骨干教师认识、理解和认同“核心素养”,并形成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上发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一)文献阅读→反思教学在本项目第一年度第一次集中培训前,项目团队在QQ群共享文件中提供了一系列有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相关的宣传报道文章。要求每一位参训教师都要在培训前认真阅读项目团队所提供的文献。通过在班级QQ群里与参训教师进行交流,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不熟悉,对此有系列学习和深入认识及理解的教师屈指可数。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参训教师在培训前就可以开始反思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基于“三维目标”培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与联系。很多参训教师在阅读文献以后,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陌生、困惑甚至抵触转变为初步认识和逐渐接受。他们认识到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并不是完全的另起炉灶、推倒重来。(二)文献阅读→整理、汇编文献→反思教学培训班开班以后,为了帮助参训教师更为自主地收集有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最新文献进行阅读和学习,项目团队安排专家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应用》相关课程,帮助参训教师掌握文献检索的一般方法和文献阅读、分析的一般思路。为了促进参训教师形成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项目团队还邀请中国知网讲师为参训教师介绍中国知网“大成编客”平台的使用方法。项目团队要求每一位参训教师要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整理、汇编一本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集。让参训教师利用“大成编客”整理、汇编文献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参训教师应用所学文献检索的技术,阅读、下载相关的文献,并在阅读、梳理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归纳、分类。比如: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国内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和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还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核心素养的概念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等等。在整理、汇编文献的基础上,参训教师自然而然地会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是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自己在未来的教学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三)文献阅读→当堂讨论,专家引领→反思教学培训前的文献阅读材料主要由项目团队提供,培训开始后的文献整理、汇编文献阅读材料主要由参训教师利用中文数据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下载。这个环节中的文献阅读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精读和文献共读的方式。项目团队对培训课程内容和形式做了一个创新。通过与授课专家进行商量,改变过去专家“传经送道”式的专题讲座形式,采用文献阅读、当堂讨论、专家引领的方式进行。在该课程开始前两天,印发了三篇最新发表的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给全体的参训教师。这三篇论文分别是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撰写的《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4],原国家督学、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撰写的《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5],以及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王云生老师撰写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6]。要求全体参训教师认真研读这三篇论文,并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标注、写体会,在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标注、提出自己的困惑。班级研讨由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王云生老师主持。主持专家围绕三篇论文提出了以下问题作为参训教师当堂讨论的方向:“21世纪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理解‘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与生活,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做贡献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必需的素养?我国的基础教育要为我国未来的公民奠定怎样的基础?怎样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各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什么关系?怎样理解和评价我国提出的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课堂转型?化学学科的课堂转型,要转变什么,该怎样转变?”为了使整个班级研讨氛围更加热烈,项目团队在研讨开始就将班级按照“世界咖啡”的形式,将桌椅按10个人一圆桌的形式进行了重新布置,全班共分为5个小组。得益于组织形式的改变以及参训教师大多课前就认真反复地阅读和学习了三篇论文,加上主持专家列出了相当明确的研讨问题,整个班级研讨相当热烈,参训教师们围绕提出的问题,参考三篇论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畅所欲言,既谈看法、观点,也谈自己的困惑以及对未来教学的思考。针对参训教师的发言,主持专家做了深入的点评,针对参训教师的困惑和提问,主持专家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四)文献阅读→在岗实践→学员展示,专家点评在多种形式深入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第一次集中培训结束后,进入了第一年度第一次集中培训和第二次集中培训间的在岗实践研修期,该阶段有若干个月的时间。在岗实践研修期间,项目团队要求参训教师要积极地将第一次集中培训期间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和反思。在岗研修期间,参训教师可以进一步完成“大成编客”的文献整理、汇编任务。也可以通过项目团队建立的“国培计划”专题网络研修平台发布有关“核心素养”的在岗研修心得体会,其他参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对心得体会进行回复和点评,项目团队聘请的专家也可以对心得体会进行点评、纠偏。在第二次集中培训期间,项目团队将以“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的形式为主开展总结提升活动,收集汇编参训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研修成果,并印发给全体参训教师。安排时间让参训教师互相交流研讨在岗研修成果,同时遴选出若干参训教师作为代表,请他们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并请专家对参训教师的研修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既肯定参训教师认识和理解到位的地方,也指出参训教师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起到固化成果和认识纠偏的作用。(五)文献阅读、班级研讨、反思教学、在岗实践→成果发表,总结提升在文献阅读、班级研讨、反思教学、在岗实践、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等的基础上,参训教师对于“核心素养”应该有了一个“多维立体”的认识和理解。这说明,参训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个时候,相当关键的是要及时地督促参训教师将自己的阅读、反思、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成论文,并指导参训教师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在此基础上向国内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投稿,并争取发表。论文的发表本身并不是课题研究的目的,而是为了及时总结提升研究的成果,为了使思考和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论文发表以后,可以通过班级QQ群和网络研修平台发布论文成果,让其他参训教师也可以共享研究的成果,增进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理解和认同。同时,要将研究成果进一步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三、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反思我们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就此进行了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要取得较好的成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文献阅读在“核心素养”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献阅读对于课题研究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文献阅读是课题研究的起点,也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中,文献阅读是整个培训模式的起点,通过文献阅读,可以引发参训教师反思教学;可以布置整理、汇编文献集的任务供参训教师检索、下载、阅读、梳理、分类、归纳文献;也可以对指定的文献进行精读,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还可以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在岗实践。当然,在岗实践研修过程中,遇到相关疑难问题也可以进一步查阅文献,解决疑难问题。因此,文献阅读在“核心素养”理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参训教师在“核心素养”理解中要发挥主动性在整个教师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是培训的主体,作为主体,要激活自身参与培训的动力和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来,通过文献阅读、反思教学、整理和汇编文献、班级研讨、学员展示、专家引领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同时,作为培训主体,不能对“核心素养”的学习持排斥的态度,而要积极主动地接纳“核心素养”;并积极地反思“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主动地在实践中探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当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较高水平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对照“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通过自学、培训、实践、反思等方式查缺补漏,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水平。(三)参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是动态发展的在阅读国内教育专家对“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论文的时候,很多参训教师都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专家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理解和阐述在发生着变化。这其实也很正常,“核心素养”对于国内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来说,都是新生事物。不管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都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参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一直在动态发展着。很多参训教师由原来对“核心素养”的陌生、困惑甚至排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他们开始转变自己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核心素养”确实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从教书走向育人指明了践行的方向,他们也更加积极主动地、自觉地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1)论文“在新课改下高三物理复习中注重微积分的渗透”09年1月发表在核心期刊《中学物理》(高中版) (2)论文“物理图象中“面积”的巧妙运用” 2010年1月发表在核心期刊《中学物理》(高中版) (3)论文“高三物理复习渗透问题探究式” 2010年4月发表在核心期刊《物理教师》(高中版) (4)论文“谈新课改理念下的高考物理复习”07年2月发表在《数理化学习》(高中版) (5)论文“谈中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培养”11年1月发表在核心期刊《中学物理》(高中版) (6)论文“精心预设 动态生成” 08年1月发表在《数理化学习》(高中版) (7)论文“在建构主义的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03年11月发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物理教师》 (8)论文“高三物理复习与STS渗透”02年9月发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物理教学” (9)论文“在创新教育模式下的‘电阻的测量’” 01年5月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0)论文“谈设计性实验题的解题方法”04年5月发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物理实验》 ⑾论文“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03年5月发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中学物理》 ⑿论文“在新课标理念下谈《力的合成》的探究式教学”06年1月发表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⒀论文“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03年6月发表在《物理之友》(14)论文“谈物理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01年4月发表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5)论文“物理试题中隐含条件的发掘”00年发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中学物理》(16)论文“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能力”01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17)论文“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发表在02年《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18)论文“主体——互动——探究”05年发表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论文“气体”02发表在《物理之友》(20)论文“曲线运动”01年发表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1)论文:“关于电容器与电容的教学”00年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物理实验》(22)06年编写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3-5”物理教材(23)07年编写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3-5”教师用书,(24)08年编写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3-3”教师用书” (25)主编“高中物理一题多解”02年12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6)主编“中国高中生数理化公式定理图表手册”00年4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6)编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选修教材(试验本)物理中的动态对称与守恒问题》03年5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7)编写“新高模快复习高分韬略”04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28)编写“高考新考点”03年1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9)编写“三级跳 全解全析题库”04年8月苏州大学出版社(30)编写《3+X高考复习指导丛书Ⅱ物理》00年11月重庆出版社出版(31)编写《高中物理同步练习与评估(二年级全一册)》03年8月江苏教育出版社(32)编写“高中物理全掌握”02年9月南京大学出版社(33)编写“创新题典”02年11月修订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34)《3+X高考复习指导丛书Ⅱ物理》02年重庆出版社出版(35)《研究性学习背景材料与示例(高一分册)》01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36)《高中物理同步练习与评估(二年级全一册)》03年江苏教育出版社(37)05——08作为课题组主要核心成员参加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六期)重点课题“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方案研究”已结题(38)05——07作为课题组主要核心成员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普通高中选修课Ⅱ课程开发与实验研究”一级子课题“高中选修课程Ⅱ的开发、实施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已结题(39)06——10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子课题的负责人,目前正在处于总结阶段。(40)02、9-05、11主持省级课题“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已结题(41)02、9-05、4主持省级课题“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能力” 已结题 (42)01、5-05、11作为课题组核心人员参加江苏省“十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已结题(43)99、1-99、12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课题物理研究性习的研究。已结题。研究报告《运动与运动器材 》录入省教研室编写的研究性学习一书中,并获优秀报告奖(44)09——至今 作为课题组主要核心成员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体育艺术实践教育特色研究”,目前正在研究过程中。(45)07年5月对全市物理教师开设示范课一节,内容“选修3-3《液体》(46)08年3月对南京市全体高三物理教师开设3-3高考复习讲座(47)08年8月对南京市初中骨干教师培训班开设讲座“有关论文的撰写” (48)08年8月对南京市高中教师培训开设“谈现代课堂教学设计” (49)09年4月根据南京市教育局的要求录制“名师课堂”内容“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目前还在南京教育信息网。(50)10年2月对参加2010届高三年级物理教师寒假研训的南京市全体高三物理教师作了《新背景下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的新思考》的报告(51)00年10月对全市物理教师开设示范课“电阻的测量” (52)01年11月对全市高三物理教师教学讲座:高三电学复习(53)03年10月对全市物理教师教学讲座:牛顿运动定律(54)04年5月在市电视台教育频道录制“机械能”播出面向全市中学生 (55) 03年11月对全市物理教师开设教学讲座:磁场教材分析(56)04年12月对全市物理教师开设讲座:高三复习 (电学二) (57)05年4年在南京电视台录制“名师课堂” 高三复习讲座“光学与近代物理”面向全市高三学生(58)05年3月在南京电视台录制“名师课堂” 面向全市高三学生高三复习讲座“图象与临界问题” (59)05年5月受市教育局委托在市电教馆录制高三复习专题讲座:“高三物理中的图象问题”(时间120分钟),此光盘发送南京市各所学校用于高三复习(60)05年8月南京市物理教师讲座:现代课堂教学设计(61)07年8月南京初中教师暑期培训开设讲座“谈论文的撰写” (62)经常参加南京市高三模拟物理试卷的出卷工作(63)课件《电容器 电容》获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高中OEH多媒体优秀课件评比二等奖(64)课件《电阻的测量》南京市教育局CAI优秀课件评比获二等奖(65)(论文)“在新课标理念下谈《力的合成》的探究式教学”获05年江苏省物理学会中学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66)(论文)“谈高考物理复习与新课改理念的渗透”获06年江苏省物理学会中学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教育教学理念: 以建构主义为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特色: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灵活激趣,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形成了“导、实、新、趣” 的鲜明的教学特色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