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河南医药论文发表要求

发布时间:2024-07-04 18:00:17

河南医药论文发表要求

【我可以的 。 我们这里是正规医学期刊的,帮你办成了

如何评药师职称有什么条件

1、药师是初级职称,本科毕业在药店工作一年就可以申报,到单位管职称的部门(人事部门)领张申报表填上,不需要考试。 2、主管医师是中级职称,只要获得药师证后在专业岗位工作满三年,药厂也可以。需要考试。 3、药厂可以评主管技师,也是中级职称。 4、报考职称的话,报名前后详细查看有关文件要求,根据考试范围,一是参加考前突击培训班,二是根据大纲查资料学习。 5、工程师职称系列相对广些,药师相对专业性强些。

四川省药学高级职称申报条件是什么

四川省药学高级职称申报条件是什么???? 博雅论文辅导中心帮我发表的论文, 一篇核心,两篇普通,四川现在规定县以上医院评副高需要一篇A类杂志,A类杂志有个目录,我当时都不知道这些要求,还是那个中介发给我的,幸好遇到一个负责的中介,花钱能把论文的事算是办好了,有的同事找的一些中介,了很多钱,最后耽误了时间。考试题目不难,稍微认真看书都能过,课题可有可无,有的话提高胜算,论文和评审全凭花钱买,祝你顺利通过。

药学副高职称申报条件

哀莫能助

副高职称对论文的要求

副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需论文3篇(申报医学科研副研究员须提供4篇)。要求如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

(2)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减少一篇论文,但要求提供一篇能够完全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数量和质量的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应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本专业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数量指标应从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以来的工作业绩数量来体现;专业工作质量应通过专业工作取得的效果、做出的贡献、社会、同行的认可程度来衡量。

(3)国家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本专业科技着作一部,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3万字,并同时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4)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及以上奖一项(为额定获奖人员,并有一级证书)或相关荣誉奖项,并同时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药学专业评中级职称论文要发表吗

这个要看你们单位的要求了,一般都是需要发职称论文的,你可以到树人论文发表网,看看,我同事前不久在她们那里发表过一批

药学中级晋升副高

这个每个单位的晋升的条件不一样,晋升副高的英语和计算机就专不用说了,论文属必须是第一作者中华牌的核心期刊两篇,第二作者基本不算数。三级甲等以上的医院还必须有新技术引进或者成果。当然这条件必须建立在你晋升主管药师五年以后。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是大城市三甲医疗机构,建议你最好读一个在职硕士,这样在激烈竞争中有一点点优势。

四川省药学副高职称申报条件

博雅论文辅导中心帮我发表的论文, 一篇核心,两篇普通,四川现在规定县以上医院评副高需要一篇A类杂志,A类杂志有个目录,我当时都不知道这些要求,还是那个中介发给我的,幸好遇到一个负责的中介,花钱能把论文的事算是办好了,有的同事找的一些中介,了很多钱,最后耽误了时间。考试题目不难,稍微认真看书都能过,课题可有可无,有的话提高胜算,论文和评审全凭花钱买,~~~~~~~~~ 祝你顺利通过。

医学高级职称申报条件

仅供参考: (二)主任医(药、护、技)师、主任中医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精通本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并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较深造诣。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最新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技术工作经验,能熟练进行本专业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 熟练处理急诊和危重症的抢救工作,熟练掌握各种诊断治疗的操作技术,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任副高级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技术)工作不少于35周, *** 的管理人员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技术)工作不少于12周。工作能力及工作量符合《河南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业务工作能力及工作量要求》。 3、能够指导和组织本专业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具有较强的带教和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2名主治医师的经历。 4、具有追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 5、具备下列3条中的1条: (1)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且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3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 (2)在省属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须有省级以上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6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4篇是发表在国家级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在省辖市以下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须有省级以上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6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1篇是发表在国家级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3)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以上(其中第①条为必备条件)。 ①在省属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须有省级以上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5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3篇是发表在国家级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在省辖市以下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须有省级以上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4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1篇是发表在国家级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②正式出版过本专业有较高价值的专著(编委以上,本人编写有关章节,字数3万字以上。在省级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限副主编以上, 字数5万字以上)。 ③获本专业省辖市(厅)级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限前5名),或省级三等以上科技进步奖(限前7 名)。 三、破格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 (一)破格评审副主任医(药、技)师、副主任中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除符合上述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在国家级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5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2篇是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2、获本专业省级三等以上、省辖市(厅)级一等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限前3名),或省辖市(厅)级二等 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两项(限前2名)。 3、经省 *** 同意,省人事厅参与, 在全省范围开展的行业综合表彰或省辖市 *** 授予的先进工作者(不含单项表彰)。 (二)破格评审主任医(药、技)师、主任中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除符合上述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3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在国家级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6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3篇是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2、获本专业国家级三等、省级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限前3名)。 3、正式出版过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著作(限主编,本人编写5万字以上)。 4、国家或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不含单项表彰)。 附则 一、本条件规定的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应同时具备,论文、科研成果、著作等业绩均应为任现职以来取得的。 二、本条件所称“以上”“以下”均含本级。 三、所提供的学术刊物必须是公开发行,有CN刊号(不含增刊、专刊、特刊、论文集等);个案报道、综述、科普性文章和篇幅短小的论文摘要等不作为评审论文对待。 四、科研成果需提供鉴定材料和证书;著作需提供有关编写内容、字数的证明,著作不含论文汇编、习题集、手册类、诊疗常规等。 五、取得成人教育(含自学考试)中医专业学历的只限申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取得成人教育(含自学考试)西医专业学历的只限申报西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六、发生医疗事故者,经相应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后3年内不能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七、《河南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业务工作能力及工作量要求》中未列入的专业参照相近专业掌握。 八、国家级学术期刊是指国家一级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主管、主办的,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主办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 九、机关、学校及厂矿等企事业所属医疗卫生单位的级别划分标准原则是:设在县(市)地域内(不含省辖市所属的区)少于150张床位(含150张床位)的按县属医疗卫生单位对待,多于150张床位的按省辖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对待。设在省辖市内的按其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和级别确定。 十、本条件自发布之日起实行。以往规定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为准。

如何评药师职称,需要什么条件

1、报名人员必须在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药学工作的人员;

2、报名参加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资格考试人员,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学历;工作年限计算截止到考试报名年度的当年年底。

所学专业须与报考专业对口(或相近),例如学药学类专业的,只可报考药学类资格,不可报考护理类资格,如此类推。

3、《暂行规定》所规定的有医疗事故责任者等情况不得参加考试。

(9)药学评高级职称条件发表论文扩展阅读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考试成绩可凭本人准考证号和报名时填写的证件号码(身份证、军官证、护照等),登录唯一官方网站中国卫生人才网进行查询成绩,一般在每年7月份左右。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中级各专业、各科目的合格标准均为60分(各科目试卷满分均为100分)。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生物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和免疫学、医学统计学、天然药物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2周左右。

药学类职称由低到高有哪些

对于药学专业来讲,药师在我国属于职称的概念.根据我国现行职称政策,药学技术人员的职称分为两类,即西药类和中药类.西药类的职称系列为药师(初级职称) 主管药师(中级职称) 副主任药师和主任药师(高级职称).中药类的职称系列为中药师(初级职称) 主管中药师(中级职称) 副主任中药师和主任中药师(高级职称). 晋升的步骤是从初级到高级晋升的依据有本人对医院的重大科研贡献(论文发表 863计划项目) 本人的工作年领 本人的学历 当然还有十分重要的就是本人的社会公共关系的能力哦.

山东医药中国医师进修杂志中国医药导报中国当代医药中国医药指南中外医疗亚太传统医药医学信息中外健康文摘中国中医药咨讯等都可以

河南中医药论文发表要求

如何评药师职称有什么条件

1、药师是初级职称,本科毕业在药店工作一年就可以申报,到单位管职称的部门(人事部门)领张申报表填上,不需要考试。 2、主管医师是中级职称,只要获得药师证后在专业岗位工作满三年,药厂也可以。需要考试。 3、药厂可以评主管技师,也是中级职称。 4、报考职称的话,报名前后详细查看有关文件要求,根据考试范围,一是参加考前突击培训班,二是根据大纲查资料学习。 5、工程师职称系列相对广些,药师相对专业性强些。

四川省药学高级职称申报条件是什么

四川省药学高级职称申报条件是什么???? 博雅论文辅导中心帮我发表的论文, 一篇核心,两篇普通,四川现在规定县以上医院评副高需要一篇A类杂志,A类杂志有个目录,我当时都不知道这些要求,还是那个中介发给我的,幸好遇到一个负责的中介,花钱能把论文的事算是办好了,有的同事找的一些中介,被了很多钱,最后耽误了时间。考试题目不难,稍微认真看书都能过,课题可有可无,有的话提高胜算,论文和评审全凭花钱买,祝你顺利通过。

药学副高职称申报条件

哀莫能助

副高职称对论文的要求

副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需论文3篇(申报医学科研副研究员须提供4篇)。要求如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

(2)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减少一篇论文,但要求提供一篇能够完全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数量和质量的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应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本专业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数量指标应从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以来的工作业绩数量来体现;专业工作质量应通过专业工作取得的效果、做出的贡献、社会、同行的认可程度来衡量。

(3)国家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本专业科技着作一部,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3万字,并同时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4)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及以上奖一项(为额定获奖人员,并有一级证书)或相关荣誉奖项,并同时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药学专业评中级职称论文要发表吗

这个要看你们单位的要求了,一般都是需要发职称论文的,你可以到树人论文发表网,看看,我同事前不久在她们那里发表过一批

药学中级晋升副高

这个每个单位的晋升的条件不一样,晋升副高的英语和计算机就专不用说了,论文属必须是第一作者中华牌的核心期刊两篇,第二作者基本不算数。三级甲等以上的医院还必须有新技术引进或者成果。当然这条件必须建立在你晋升主管药师五年以后。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是大城市三甲医疗机构,建议你最好读一个在职硕士,这样在激烈竞争中有一点点优势。

四川省药学副高职称申报条件

博雅论文辅导中心帮我发表的论文, 一篇核心,两篇普通,四川现在规定县以上医院评副高需要一篇A类杂志,A类杂志有个目录,我当时都不知道这些要求,还是那个中介发给我的,幸好遇到一个负责的中介,花钱能把论文的事算是办好了,有的同事找的一些中介,被了很多钱,最后耽误了时间。考试题目不难,稍微认真看书都能过,课题可有可无,有的话提高胜算,论文和评审全凭花钱买,~~~~~~~~~ 祝你顺利通过。

医学高级职称申报条件

仅供参考: (二)主任医(药、护、技)师、主任中医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精通本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并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较深造诣。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最新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技术工作经验,能熟练进行本专业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 熟练处理急诊和危重症的抢救工作,熟练掌握各种诊断治疗的操作技术,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任副高级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技术)工作不少于35周, *** 的管理人员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技术)工作不少于12周。工作能力及工作量符合《河南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业务工作能力及工作量要求》。 3、能够指导和组织本专业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具有较强的带教和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2名主治医师的经历。 4、具有追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 5、具备下列3条中的1条: (1)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且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3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 (2)在省属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须有省级以上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6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4篇是发表在国家级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在省辖市以下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须有省级以上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6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1篇是发表在国家级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3)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以上(其中第①条为必备条件)。 ①在省属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须有省级以上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5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3篇是发表在国家级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在省辖市以下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须有省级以上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4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1篇是发表在国家级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②正式出版过本专业有较高价值的专著(编委以上,本人编写有关章节,字数3万字以上。在省级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限副主编以上, 字数5万字以上)。 ③获本专业省辖市(厅)级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限前5名),或省级三等以上科技进步奖(限前7 名)。 三、破格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 (一)破格评审副主任医(药、技)师、副主任中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除符合上述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在国家级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5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2篇是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2、获本专业省级三等以上、省辖市(厅)级一等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限前3名),或省辖市(厅)级二等 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两项(限前2名)。 3、经省 *** 同意,省人事厅参与, 在全省范围开展的行业综合表彰或省辖市 *** 授予的先进工作者(不含单项表彰)。 (二)破格评审主任医(药、技)师、主任中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除符合上述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3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在国家级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6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3篇是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2、获本专业国家级三等、省级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限前3名)。 3、正式出版过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著作(限主编,本人编写5万字以上)。 4、国家或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不含单项表彰)。 附则 一、本条件规定的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应同时具备,论文、科研成果、著作等业绩均应为任现职以来取得的。 二、本条件所称“以上”“以下”均含本级。 三、所提供的学术刊物必须是公开发行,有CN刊号(不含增刊、专刊、特刊、论文集等);个案报道、综述、科普性文章和篇幅短小的论文摘要等不作为评审论文对待。 四、科研成果需提供鉴定材料和证书;著作需提供有关编写内容、字数的证明,著作不含论文汇编、习题集、手册类、诊疗常规等。 五、取得成人教育(含自学考试)中医专业学历的只限申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取得成人教育(含自学考试)西医专业学历的只限申报西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六、发生医疗事故者,经相应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后3年内不能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七、《河南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业务工作能力及工作量要求》中未列入的专业参照相近专业掌握。 八、国家级学术期刊是指国家一级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主管、主办的,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主办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 九、机关、学校及厂矿等企事业所属医疗卫生单位的级别划分标准原则是:设在县(市)地域内(不含省辖市所属的区)少于150张床位(含150张床位)的按县属医疗卫生单位对待,多于150张床位的按省辖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对待。设在省辖市内的按其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和级别确定。 十、本条件自发布之日起实行。以往规定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为准。

如何评药师职称,需要什么条件

1、报名人员必须在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药学工作的人员;

2、报名参加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资格考试人员,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学历;工作年限计算截止到考试报名年度的当年年底。

所学专业须与报考专业对口(或相近),例如学药学类专业的,只可报考药学类资格,不可报考护理类资格,如此类推。

3、《暂行规定》所规定的有医疗事故责任者等情况不得参加考试。

(9)药学评高级职称条件发表论文扩展阅读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考试成绩可凭本人准考证号和报名时填写的证件号码(身份证、军官证、护照等),登录唯一官方网站中国卫生人才网进行查询成绩,一般在每年7月份左右。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中级各专业、各科目的合格标准均为60分(各科目试卷满分均为100分)。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生物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和免疫学、医学统计学、天然药物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2周左右。

药学类职称由低到高有哪些

对于药学专业来讲,药师在我国属于职称的概念.根据我国现行职称政策,药学技术人员的职称分为两类,即西药类和中药类.西药类的职称系列为药师(初级职称) 主管药师(中级职称) 副主任药师和主任药师(高级职称).中药类的职称系列为中药师(初级职称) 主管中药师(中级职称) 副主任中药师和主任中药师(高级职称). 晋升的步骤是从初级到高级晋升的依据有本人对医院的重大科研贡献(论文发表 863计划项目) 本人的工作年领 本人的学历 当然还有十分重要的就是本人的社会公共关系的能力哦.

根据河南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 豫人社职称〔2016〕25号规定: 本条件适用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机构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机构中的卫生计生技术人员。 本条件所提及的论文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不含通讯作者,出现并列第一作者的文章仅供排名第一者使用。 论文发表的刊物不含增刊、特刊、专刊、论文汇集等,综述、个案报道、通讯报道、篇幅短小的论文摘要、科普性文章等不作为评审论文对待。 SCI论文影响因子在2.0—2.9之间的,可作为一篇二类期刊论文;影响因子在1.9以下的,可作为一篇三类期刊论文。 本条件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以往规定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为准。 2017年河南省破格晋升副高职务资格论文发表时间要求,参考如下: 申报人员提交的论文、科研成果、奖励证书、病例、专题报告等参评业绩材料,取得时间截止到9月30日。杂志的清样稿、论文录用通知、录用证明等不能作为评审依据。 破格(学历)申报副主任医(药、技)师、副主任中医师专业技术职务,除符合上述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在推荐学术期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以上,其中至少有2篇发表二类以上学术期刊;或被SCI收录本专业论文2篇(Ⅱ区以上或影响因子累计≥5.0,且每篇影响因子≥1.0)。 2.获本专业省级三等以上、省辖市(厅)级一等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限第1名)。 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副主任中医师职务评审条件具体如下: 具备下列3条中的1条。 (1)在一类学术期刊上发表或被SCI收录(Ⅱ区以上或影响因子≥3.0)本专业论文1篇。 (2)在推荐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在省属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工作的人员,至少有1篇发表在二类以上学术期刊上。 (3)获本专业省辖市(厅)级三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限前3名),在推荐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在省属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工作的人员,至少有1篇发表在二类以上学术期刊上。 备注:任现职以来正式发表、出版的代表性论文、著作原件和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的检索页。论文须附在互联网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等国内主流数据库网站上检索的检索页,或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期刊出版单位的网站上进行检索并打印的检索页。著作、教材须附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CIP数据核字号验证”的检索页。未按要求检索、验证的论文和著作只作为业绩参考条件。

河南医药论文发表

你就去医学好网看一下吧,那里可以提供代劳服务的,论文由医学博士和硕士撰写,论文质量高,速度快,去那里是你最好的选择。

创新医学网的专家团队为您解读2011河南省职称晋升政策: 河南省副高:3篇国家级,1篇科技核心期刊。 河南省正高:3篇国家级,1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科技核心期刊。 报材料时间:9月底 版面要求:河南省副高1500字以上,河南省正高2000字以上。论文必须要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得到。根据创新医学网上的政策解析,完全可以的。放心吧。

创新医学网好像有这方面信息,具体的记不清楚了,你自己去找找看吧

序号 专 业 刊 名 主 办 单 位 国 际 刊 号 国 内 刊 号一 级1 中华系列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376-2491 CN 11-2137/R2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中华医学会 ISSN 0366-6999 CN 11-2154/R3 中华医史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5-7053 CN 11-2155/R4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671-0282 CN 11-4656/R5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4-9026 CN 11-2225/R6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0-6680 CN 31-1365/R7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578-1426 CN 11-2138/R8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3-3758 CN 11-2148/R9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7-6638 CN 11-3859/R10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1-0939 CN 11-2147/R11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4-1432 CN 31-1367/R12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7-5232 CN 32-1463/R13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3-2727 CN 12-1090/R1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0-6699 CN 31-1282/R15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7-7480 CN 14-1217/R16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7-3418 CN 50-1113/R17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1-7097 CN 44-1217/R18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674-2397 CN 11-5673/R19 中华护理杂志 中华护理学会 ISSN 0254-1769 CN 11-2234/R20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1-8050 CN 50-1098/R21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529-5815 CN 11-2139/R22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7-631X CN 11-3855/R23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671-0274 CN 44-1530/R24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7-8118 CN 11-3884/R25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3-2352 CN 12-1113/R26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1-4497 CN 11-2434/R27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1-9030 CN 42-1213/R28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5-054X CN 31-1653/R29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1-2036 CN 44-1206/R30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4-1785 CN 42-1203/R31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3-3006 CN 42-1158/R32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1-2346 CN 11-2050/R33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9-2587 CN 50-1120/R34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9-4598 CN 11-4453/R35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529-567X CN 11-2141/R36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7-9408 CN 11-3903/R37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0-6702 CN 11-2330/R38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412-4030 CN 32-1138/R39 中华肿瘤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3-3766 CN 11-2152/R40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4-4221 CN 11-3030/R41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4-1416 CN 13-1073/R42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529-5807 CN 11-2151/R43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4-5101 CN 11-2309/R44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3-9279 CN 11-2866/R45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6-7884 CN 11-3661/R46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6-7876 CN 11-3694/R47 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578-1310 CN 11-2140/R48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673-0860 CN 11-5330/R49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2-0098 CN 11-2144/R50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5-1015 CN 51-1434/R

河南中医药论文发表

◆他幼承家训, 23岁悬壶豫西乡里,为父老乡亲察病疗疾,德医双馨◆他善治内科杂病,又在救治急性热性传染病中脱颖而出◆他临床尤重脾胃,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脾胃学说,为当今卓有建树的脾胃病大家 医路漫漫从一名乡医成长为国医大师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国医堂的入口,迎面墙壁上一个大大的红木横匾上题写着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古老的医德规范与遒劲古朴的字体和谐统一,书写者正是一生“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自称“八十五叟”的国医大师李振华。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李振华,身材高大,面色朗润,慈眉善目。在国医堂的李振华教授工作室,李老朴实亲切的话语,让一个初诊的抑郁症病人破涕为笑,围坐着的徒弟、学生在他和缓而抑扬顿挫的讲解中,若有所思,频频颔首。这位在中医药教学、临床、科研上辛勤劳作60多年的老人,仍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学风坚守在中医药传承的一线。 从一名乡医成长为国医大师他幼承家训,白天帮父亲拯危济厄,夜晚点灯苦读经典;23岁悬壶乡里,盛名一方;在中医师进修班学习、任教中他显露才华;60多年来,他脚踏实地从一名乡医成为国医大师李振华1924年出生于河南省西部的洛宁县。这里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悠久的文化积淀孕育出不少名贤名医。他父亲李景唐为豫西名医,善治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李振华闻着药香味长大,他边读私塾边在父亲的“广济堂”帮父抓药,父亲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让他钦佩并铭刻于心。1940年豫西大旱,饿殍遍野,霍乱流行。正在读高中的李振华,遵从父命辍学回家学医。父亲教导李振华要“真善为本,济世成德”,并在每日诊余,尤其晚间对他有计划地讲授中医经典,医文并重。《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学诸家著作的系统学习,让他打下了扎实的中医基本功。李振华说:“这段学习对我一生至关重要,后来我又通过学习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对中医经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以后的医、教、研工作奠定了基础。”“随父学医,主要分侍诊、试诊、试方、独立诊病处方几个阶段。”起始,李振华在一旁观看父亲望闻问切,一年后开始试诊,聪颖勤勉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使他进步很快。一次,李振华为一个妇女诊病,摸脉后断其为浮细而软的濡脉,父亲很高兴。其后,当李振华能准确判断出少见的芤脉以及多种复杂舌象时,其父才开始对其进行试方训练。23岁的李振华悬壶乡里,开始独立诊病。他经常徒步走山路出诊,或骑小毛驴为急症病人送药。1950年全省中医统考,李振华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获得中医师开业执照。1953年,县人民医院成立,李振华成为唯一的中医医师。李振华医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1954年到洛阳地区中医师进修班学习。他系统学习了生理、解剖等知识,在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他关于脾胃生理病理和用药经验的2个小时发言,由于概念清楚,重点突出,临床实用,引起同学和老师的重视,于是被留下当了专职教师。1956年全国大力开展西医学习中医活动,他被评为河南省唯一的卫生部西学中甲等模范教师。1957年,河南一些地区发生流脑、乙脑疫情,他大胆运用中医药挽救了许多危重病人,还及时总结经验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并敢于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就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疗效慷慨直言。这些突出表现使他“出名了”,不久被调往省卫生厅中医处工作。河南中医学院院长了解到李振华的才干,又以对调的方式“换来了”李振华。此后,他历任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兼附院医教部主任、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医系副主任、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李振华由一名乡医成长为著名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这基于他勤奋踏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不懈的创新精神,高尚正直的人格、坦诚豁达的性格。 “五字真经”练成治疗外感内伤“真功”恪守“学在于勤,知在于行”的座右铭,严守“五字真经”的治学之道,使他在中医药之路上不断攀越一个个高峰李振华热情、健谈,与他聊天就像翻读一本百科全书,中医经典、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悠悠岁月中的治病故事,随着他和缓的乡音慢慢展现。1956年底到次年初,河南洛阳地区发生流脑。他与医疗队成员冒着大雪去抢救。一个32岁女病人患流脑,高烧昏迷抽搐,病情严重。李振华果断制止了用阿司匹林和中药辛温解表药的治法,改用清热解毒、熄风透窍之银翘散、白虎汤加减,加服安宫牛黄丸。第二天下午,患者清醒。李振华又治疗了14个病人,全部治愈。之后李振华先后治愈了近百例流脑患者,及时控制了豫西地区的疫情。中医药治疗流脑的疗效和李振华的医技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省卫生厅和省防疫站及时召开现场会,介绍李振华的经验。他写的论文发表在《新中医》、《中医杂志》上,还出版了专著,其治疗流脑的经验被大力推广。1970年夏秋季节,河南禹县流行乙脑。李振华当时随学院备战疏散在此。他带领医疗小组踏进集中收住病人的一个药行的大殿,只听到哭声一片。一个深度昏迷的19岁青年,服了李振华开出清瘟败毒饮和安宫牛黄丸后,第3天后清醒,第5天可以进食,7天后挽扶着能行走。其余病人也在他们的治疗下好转,前几天还哭声一片的大殿中出现了笑容。农民对他千恩万谢,称他是“小神仙!”其后,李振华及其医疗小组共治疗了132个乙脑患者,治愈率达92.7%。对于25个患儿的偏瘫等后遗症状,他又针药并用全部治愈。此项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末,获得河南省重大科技奖。李振华“出名”了!他除了讲课效果好,治病的名声更响亮。谈起这些往事,他淡淡地说:“我没有读过大学,起点低,所以就应该比别人勤奋。从年轻时期,多少年来我都比别人睡得晚起得早,想多看点书。”除家传外,李振华学医主要靠他半个多世纪的自学。“学在于勤,知在于行”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中青年时期在洛阳任教时,李振华虚心向针灸技能精深的同道学习,这使他以后能用针灸配合方药治愈大量常见病和疑难杂病;他曾陪名老中医秦伯未在河南看病讲学,学得秦伯未运用仲景炙甘草汤治疗心脏早搏时用桂枝之妙;他向病人求方,学到施今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珍贵经验。他重视民间单验方,不耻下问,虚心收集并组合成效验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一次婚宴上有姑嫂二人误服烧碱,引起食道黏膜溃破、狭窄。医院要手术,姑嫂二人死活不肯。李振华选滋阴清热、活血通络法治之,二人分别服用13、21服后,钡餐检查食道黏膜和收缩功能正常。说起这些典型验案,李振华的学生、徒弟和传承人都由衷地佩服。他们不但从病案中学习老师的思维方式、学术经验、用药规律,还从中牢记老师治学的“五字真经”:勤、行、精、博、悟。老师就是靠着“五字真经”,在中医药之路上不断攀越一个个高峰。 仁心仁术感动患者无数他治外感热病,见解深刻,用药准确;他重视脾胃,理论系统,疗效显著;他满腔热情,扶危救困,是一个苍生大医“大医必大儒”。李振华出身医门,一生勤学不懈,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后来虽然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但从未脱离临床。其临证四诊详细,辨证确切,用药灵活,屡起沉疴。外感热病如流脑、乙脑、流感、麻疹等发病急、病情凶险,李振华分期辨治,常力挽狂澜,救人于鬼门关口。在2003年非典流行,他不顾八旬高龄,关注疾病流行情况,依据自己一生治疗温热病的经验,为中医药防治非典献计献策。2004年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专家制定防治禽流感预案,提出重要建议。他继承诸家脾胃学思想,力倡东垣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临床注重保护脾胃,形成了治病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他主编了《中国传统脾胃病学》,多次承担国家及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获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进步奖。在其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中,他辨治脾胃病强调肝脾胃的关系,提出“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交错”的病机理论和“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原则。据此创立了香砂温中汤和沙参养胃汤,有效率达98.7%,治愈率达32%。此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在对近20余年千余例患者的治疗随访中发现,凡坚持服药者,未有一例转为胃癌,纠正了国外资料认为该病是“癌前病变”、“胃黏膜不可逆转修复”的记载。他提出“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脾虚是气虚,甚则阳虚,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治脾胃必须紧密联系肝;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脾胃病不可单治一方;胃阴虚治疗用药宜轻灵甘凉”等学术观点。这种脾胃病学术思想,师古不泥古,多有创新,指导临床颇有效验。温阳扶正法是他临床常用的基本治疗方法,如重视心阳救病人于垂危之际,重视脾阳使痼疾得消。此外,他用中医理论分析和治疗疑难杂症,如罕见的日射病、周期性麻痹、脑震荡后遗症等常取拨云见日之效。“大医必有大德”。李振华平时为人平易和善,笑颜常开,加上他对学生、病人有一颗至爱之心,多年来,慕名来找李振华治疗的患者众多,有些患者找到家中,李振华与老伴张竹琴总是满面春风地接待。 辛勤耕耘迎来桃李芬芳“要学好中医,必须做到三通,即文理通、医理通、哲理通。只有具有较深的文理和哲理,才能深入理解中医理论,指导实践,成为名医。”他的这一中医教育观点,影响了一代代学生李振华是出色的中医教育家。他从教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人才。他任院长时亲自讲授《中医内科学》,认真备课,一丝不苟。学生们喜爱听他讲课,不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而且在引经据典同时,还穿插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学生听的津津有味。他临床带教,要求严格,学生们既敬畏又钦佩。李振华的第二个硕士生郭淑云教授现已是“河南省名中医”,她说恩师喜欢学生提问题,在学业上非常严格,而在生活方面则关心备至。他治疗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益气健脾止血方药加用米醋,每每不出6服即可止血。这些独到的用药经验和体会,他都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他的学生说,跟老师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开阔了思路,还升华了人格。记者在采访李振华的列车上,收到他远在广东省中医院的徒弟华荣的短信,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和感谢。师徒之情,至深至真。他1979年就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指导了10届脾胃专业硕士研究生,有2名学术继承人和10余名高徒等。他们传承了老师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有的成为新一代名医,有的成为优秀中医领导干部,有的在国外行医任教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使者。1980年后,李振华担任河南中医学院副院长和院长期间,管理有思路,落实有措施,展露了领导才干。他强调教学一定要突出中医特色,当年听他讲课的79级学生至今清楚记得老院长的一句话:“背10个英语单词不如背一个五苓汤”,他们当时不解其意甚至抵触,后领会到其深刻含义。他邀请名医名家如董建华、邓铁涛等人来校作学术报告,开阔师生眼界,促进人才培养。他为中医教材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1982年担任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合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教材、教参。1986年担任中南五省协编的八种中医教材副主编。2004年12月,李振华带领课题组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项目,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医大师的医德医风、学术思想、临证精华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以中医药振兴为己任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为中医药发展出谋划策,奔走呐喊。他重视人文修养,兴趣广泛,多才多艺。1982年,在衡阳会议上,李振华倡议中南五省五所中医学院每年轮流主持召开教学和管理经验交流会。他还开创性地与这些院校联合开展了中南五省中医院校毕业生统考和交换学生毕业实习,这在当年产生了重大影响。李振华在各种场合为中医药事业奔走呐喊。1980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二届科技代表大会上,他呼吁解决中医后继乏人问题,并写了内参报告,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重视。之后,河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培养中医药队伍,如招收中医师子女为中医学徒,在全省“赤脚医生”中选拔培养中医等,如今,这些人都成了中医药骨干力量。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代会时,在中医界代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会上,他首先提议对其中的“中西医工作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进行修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集体写出提案。后来《政府工作报告》将这句话改为“要把中西医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991年以来,李振华与邓铁涛等多位老中医多次向党中央、国务院上书发展中医药事业。他就是这样以中医药振兴为己任,为中医药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李振华是名医大家,他重视人文修养,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他拉的二胡悠扬婉转,回肠荡气;他的书法上苍劲古朴,深厚有力,索要者众多。李振华虽年事已高,除谈经论学、整理资料、笔耕不辍外,还坚持每周二三次边门诊边授课。他一谈起中医,仍然很兴奋很自信,他心中激荡着对中医药事业的热情,热切期望涌现出更多的中医大家名家。李振华的在《八十抒怀》中写到“悬壶六旬尽天职,但愿世人寿而康”。这是一代大师的自我写照,也是他的胸怀和愿望。2012年10月27日,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90寿诞庆典暨从医从教70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郑州市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议现场,每位到会嘉宾拿到了一本《国医大师李振华医学生涯70年》和一盒御酒茶。到会嘉宾纷纷表示,李振华教授从医从教70年,今天能来为他祝寿,实属荣幸。通过《国医大师李振华医学生涯70年》可以更好地了解李振华教授从医从教的精神,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向李振华教授学习;御酒茶更是李振华教授从医从教70年的结晶,可以更好地让大家学会养生。 有人说李振华是个工作狂,没有一点生活乐趣。而李振华却说:“一个人活着啥也不干,光吃傻睡,不成废物了?如果喜欢自己的选择,工作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爱自己的选择,更爱医生这个工作。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不会停下来。1986年,身为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的李振华,担任了中南五省合编的中国高等医药院校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教材的副主编。2003年非典流行,已是八旬高龄的他关注疾病流行情况,依据自己大半生治疗温病的经验,为中医药防治非典献计献策,他选送的药方得以推广,为防控疫情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4年,他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专家防治禽流感预案筛选工作,提出了重要建议。李振华带领的课题组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了解李振华的人不光敬佩他的医德医术,更欣赏他乐观阳光的心态和业余爱好,李振华的书法写得苍劲有力,二胡拉得婉转悠扬。他还把中医药方编成快板教学生说唱,在一片笑声里,学生们记得牢,用得上。有人问他,你大半辈子与病人、学生打交道,睁眼就有一群愁眉苦脸,哼哼叽叽的病人等着你,你烦不烦呀?还有,隔三差五带一帮学生解剖尸体,多影响情绪呀。他说,在医院工作,每天都有新生命来到尘世,也有人离开这个世界,看惯了生生死死,悲悲喜喜,反而更冷静乐观了。你再有钱,每天也是吃三顿饭,睡三尺床铺,死了什么也带不走。何不趁活着时做些有意义的事儿,开心过好每一天呢!也有人说李振华是个老顽童,一天到晚乐呵呵的好像有好事儿似的。他说我很知足呀,活到90岁了,身体还好,精神还好,重要的是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爱的人在一起,和年轻人一起学习治病救人的良方。想想,每天醒来就有一群人等着让你看病,等着听你讲课,看着他们,心里就充满自信。被人需要、被人包围着,不仅不会寂寞,反而有种幸福感。

《中医学报》和《河南中医》是两种期刊。《中医学报》(原《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1976年创刊,月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联合主办,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国家级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详细介绍见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的“期刊文献”栏目。《河南中医》创刊于1976年,由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和河南中医学院联合主办,定位于学术类科技期刊。这两种期刊的编辑部都在河南省郑州市,其他地方的所谓“编辑部”要当心以免上当受。

河南中医药发表的论文

◆他幼承家训, 23岁悬壶豫西乡里,为父老乡亲察病疗疾,德医双馨◆他善治内科杂病,又在救治急性热性传染病中脱颖而出◆他临床尤重脾胃,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脾胃学说,为当今卓有建树的脾胃病大家 医路漫漫从一名乡医成长为国医大师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国医堂的入口,迎面墙壁上一个大大的红木横匾上题写着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古老的医德规范与遒劲古朴的字体和谐统一,书写者正是一生“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自称“八十五叟”的国医大师李振华。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李振华,身材高大,面色朗润,慈眉善目。在国医堂的李振华教授工作室,李老朴实亲切的话语,让一个初诊的抑郁症病人破涕为笑,围坐着的徒弟、学生在他和缓而抑扬顿挫的讲解中,若有所思,频频颔首。这位在中医药教学、临床、科研上辛勤劳作60多年的老人,仍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学风坚守在中医药传承的一线。 从一名乡医成长为国医大师他幼承家训,白天帮父亲拯危济厄,夜晚点灯苦读经典;23岁悬壶乡里,盛名一方;在中医师进修班学习、任教中他显露才华;60多年来,他脚踏实地从一名乡医成为国医大师李振华1924年出生于河南省西部的洛宁县。这里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悠久的文化积淀孕育出不少名贤名医。他父亲李景唐为豫西名医,善治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李振华闻着药香味长大,他边读私塾边在父亲的“广济堂”帮父抓药,父亲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让他钦佩并铭刻于心。1940年豫西大旱,饿殍遍野,霍乱流行。正在读高中的李振华,遵从父命辍学回家学医。父亲教导李振华要“真善为本,济世成德”,并在每日诊余,尤其晚间对他有计划地讲授中医经典,医文并重。《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学诸家著作的系统学习,让他打下了扎实的中医基本功。李振华说:“这段学习对我一生至关重要,后来我又通过学习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对中医经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以后的医、教、研工作奠定了基础。”“随父学医,主要分侍诊、试诊、试方、独立诊病处方几个阶段。”起始,李振华在一旁观看父亲望闻问切,一年后开始试诊,聪颖勤勉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使他进步很快。一次,李振华为一个妇女诊病,摸脉后断其为浮细而软的濡脉,父亲很高兴。其后,当李振华能准确判断出少见的芤脉以及多种复杂舌象时,其父才开始对其进行试方训练。23岁的李振华悬壶乡里,开始独立诊病。他经常徒步走山路出诊,或骑小毛驴为急症病人送药。1950年全省中医统考,李振华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获得中医师开业执照。1953年,县人民医院成立,李振华成为唯一的中医医师。李振华医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1954年到洛阳地区中医师进修班学习。他系统学习了生理、解剖等知识,在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他关于脾胃生理病理和用药经验的2个小时发言,由于概念清楚,重点突出,临床实用,引起同学和老师的重视,于是被留下当了专职教师。1956年全国大力开展西医学习中医活动,他被评为河南省唯一的卫生部西学中甲等模范教师。1957年,河南一些地区发生流脑、乙脑疫情,他大胆运用中医药挽救了许多危重病人,还及时总结经验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并敢于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就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疗效慷慨直言。这些突出表现使他“出名了”,不久被调往省卫生厅中医处工作。河南中医学院院长了解到李振华的才干,又以对调的方式“换来了”李振华。此后,他历任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兼附院医教部主任、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医系副主任、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李振华由一名乡医成长为著名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这基于他勤奋踏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不懈的创新精神,高尚正直的人格、坦诚豁达的性格。 “五字真经”练成治疗外感内伤“真功”恪守“学在于勤,知在于行”的座右铭,严守“五字真经”的治学之道,使他在中医药之路上不断攀越一个个高峰李振华热情、健谈,与他聊天就像翻读一本百科全书,中医经典、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悠悠岁月中的治病故事,随着他和缓的乡音慢慢展现。1956年底到次年初,河南洛阳地区发生流脑。他与医疗队成员冒着大雪去抢救。一个32岁女病人患流脑,高烧昏迷抽搐,病情严重。李振华果断制止了用阿司匹林和中药辛温解表药的治法,改用清热解毒、熄风透窍之银翘散、白虎汤加减,加服安宫牛黄丸。第二天下午,患者清醒。李振华又治疗了14个病人,全部治愈。之后李振华先后治愈了近百例流脑患者,及时控制了豫西地区的疫情。中医药治疗流脑的疗效和李振华的医技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省卫生厅和省防疫站及时召开现场会,介绍李振华的经验。他写的论文发表在《新中医》、《中医杂志》上,还出版了专著,其治疗流脑的经验被大力推广。1970年夏秋季节,河南禹县流行乙脑。李振华当时随学院备战疏散在此。他带领医疗小组踏进集中收住病人的一个药行的大殿,只听到哭声一片。一个深度昏迷的19岁青年,服了李振华开出清瘟败毒饮和安宫牛黄丸后,第3天后清醒,第5天可以进食,7天后挽扶着能行走。其余病人也在他们的治疗下好转,前几天还哭声一片的大殿中出现了笑容。农民对他千恩万谢,称他是“小神仙!”其后,李振华及其医疗小组共治疗了132个乙脑患者,治愈率达92.7%。对于25个患儿的偏瘫等后遗症状,他又针药并用全部治愈。此项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末,获得河南省重大科技奖。李振华“出名”了!他除了讲课效果好,治病的名声更响亮。谈起这些往事,他淡淡地说:“我没有读过大学,起点低,所以就应该比别人勤奋。从年轻时期,多少年来我都比别人睡得晚起得早,想多看点书。”除家传外,李振华学医主要靠他半个多世纪的自学。“学在于勤,知在于行”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中青年时期在洛阳任教时,李振华虚心向针灸技能精深的同道学习,这使他以后能用针灸配合方药治愈大量常见病和疑难杂病;他曾陪名老中医秦伯未在河南看病讲学,学得秦伯未运用仲景炙甘草汤治疗心脏早搏时用桂枝之妙;他向病人求方,学到施今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珍贵经验。他重视民间单验方,不耻下问,虚心收集并组合成效验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一次婚宴上有姑嫂二人误服烧碱,引起食道黏膜溃破、狭窄。医院要手术,姑嫂二人死活不肯。李振华选滋阴清热、活血通络法治之,二人分别服用13、21服后,钡餐检查食道黏膜和收缩功能正常。说起这些典型验案,李振华的学生、徒弟和传承人都由衷地佩服。他们不但从病案中学习老师的思维方式、学术经验、用药规律,还从中牢记老师治学的“五字真经”:勤、行、精、博、悟。老师就是靠着“五字真经”,在中医药之路上不断攀越一个个高峰。 仁心仁术感动患者无数他治外感热病,见解深刻,用药准确;他重视脾胃,理论系统,疗效显著;他满腔热情,扶危救困,是一个苍生大医“大医必大儒”。李振华出身医门,一生勤学不懈,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后来虽然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但从未脱离临床。其临证四诊详细,辨证确切,用药灵活,屡起沉疴。外感热病如流脑、乙脑、流感、麻疹等发病急、病情凶险,李振华分期辨治,常力挽狂澜,救人于鬼门关口。在2003年非典流行,他不顾八旬高龄,关注疾病流行情况,依据自己一生治疗温热病的经验,为中医药防治非典献计献策。2004年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专家制定防治禽流感预案,提出重要建议。他继承诸家脾胃学思想,力倡东垣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临床注重保护脾胃,形成了治病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他主编了《中国传统脾胃病学》,多次承担国家及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获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进步奖。在其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中,他辨治脾胃病强调肝脾胃的关系,提出“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交错”的病机理论和“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原则。据此创立了香砂温中汤和沙参养胃汤,有效率达98.7%,治愈率达32%。此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在对近20余年千余例患者的治疗随访中发现,凡坚持服药者,未有一例转为胃癌,纠正了国外资料认为该病是“癌前病变”、“胃黏膜不可逆转修复”的记载。他提出“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脾虚是气虚,甚则阳虚,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治脾胃必须紧密联系肝;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脾胃病不可单治一方;胃阴虚治疗用药宜轻灵甘凉”等学术观点。这种脾胃病学术思想,师古不泥古,多有创新,指导临床颇有效验。温阳扶正法是他临床常用的基本治疗方法,如重视心阳救病人于垂危之际,重视脾阳使痼疾得消。此外,他用中医理论分析和治疗疑难杂症,如罕见的日射病、周期性麻痹、脑震荡后遗症等常取拨云见日之效。“大医必有大德”。李振华平时为人平易和善,笑颜常开,加上他对学生、病人有一颗至爱之心,多年来,慕名来找李振华治疗的患者众多,有些患者找到家中,李振华与老伴张竹琴总是满面春风地接待。 辛勤耕耘迎来桃李芬芳“要学好中医,必须做到三通,即文理通、医理通、哲理通。只有具有较深的文理和哲理,才能深入理解中医理论,指导实践,成为名医。”他的这一中医教育观点,影响了一代代学生李振华是出色的中医教育家。他从教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人才。他任院长时亲自讲授《中医内科学》,认真备课,一丝不苟。学生们喜爱听他讲课,不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而且在引经据典同时,还穿插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学生听的津津有味。他临床带教,要求严格,学生们既敬畏又钦佩。李振华的第二个硕士生郭淑云教授现已是“河南省名中医”,她说恩师喜欢学生提问题,在学业上非常严格,而在生活方面则关心备至。他治疗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益气健脾止血方药加用米醋,每每不出6服即可止血。这些独到的用药经验和体会,他都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他的学生说,跟老师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开阔了思路,还升华了人格。记者在采访李振华的列车上,收到他远在广东省中医院的徒弟华荣的短信,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和感谢。师徒之情,至深至真。他1979年就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指导了10届脾胃专业硕士研究生,有2名学术继承人和10余名高徒等。他们传承了老师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有的成为新一代名医,有的成为优秀中医领导干部,有的在国外行医任教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使者。1980年后,李振华担任河南中医学院副院长和院长期间,管理有思路,落实有措施,展露了领导才干。他强调教学一定要突出中医特色,当年听他讲课的79级学生至今清楚记得老院长的一句话:“背10个英语单词不如背一个五苓汤”,他们当时不解其意甚至抵触,后领会到其深刻含义。他邀请名医名家如董建华、邓铁涛等人来校作学术报告,开阔师生眼界,促进人才培养。他为中医教材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1982年担任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合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教材、教参。1986年担任中南五省协编的八种中医教材副主编。2004年12月,李振华带领课题组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项目,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医大师的医德医风、学术思想、临证精华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以中医药振兴为己任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为中医药发展出谋划策,奔走呐喊。他重视人文修养,兴趣广泛,多才多艺。1982年,在衡阳会议上,李振华倡议中南五省五所中医学院每年轮流主持召开教学和管理经验交流会。他还开创性地与这些院校联合开展了中南五省中医院校毕业生统考和交换学生毕业实习,这在当年产生了重大影响。李振华在各种场合为中医药事业奔走呐喊。1980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二届科技代表大会上,他呼吁解决中医后继乏人问题,并写了内参报告,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重视。之后,河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培养中医药队伍,如招收中医师子女为中医学徒,在全省“赤脚医生”中选拔培养中医等,如今,这些人都成了中医药骨干力量。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代会时,在中医界代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会上,他首先提议对其中的“中西医工作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进行修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集体写出提案。后来《政府工作报告》将这句话改为“要把中西医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991年以来,李振华与邓铁涛等多位老中医多次向党中央、国务院上书发展中医药事业。他就是这样以中医药振兴为己任,为中医药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李振华是名医大家,他重视人文修养,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他拉的二胡悠扬婉转,回肠荡气;他的书法上苍劲古朴,深厚有力,索要者众多。李振华虽年事已高,除谈经论学、整理资料、笔耕不辍外,还坚持每周二三次边门诊边授课。他一谈起中医,仍然很兴奋很自信,他心中激荡着对中医药事业的热情,热切期望涌现出更多的中医大家名家。李振华的在《八十抒怀》中写到“悬壶六旬尽天职,但愿世人寿而康”。这是一代大师的自我写照,也是他的胸怀和愿望。2012年10月27日,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90寿诞庆典暨从医从教70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郑州市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议现场,每位到会嘉宾拿到了一本《国医大师李振华医学生涯70年》和一盒御酒茶。到会嘉宾纷纷表示,李振华教授从医从教70年,今天能来为他祝寿,实属荣幸。通过《国医大师李振华医学生涯70年》可以更好地了解李振华教授从医从教的精神,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向李振华教授学习;御酒茶更是李振华教授从医从教70年的结晶,可以更好地让大家学会养生。 有人说李振华是个工作狂,没有一点生活乐趣。而李振华却说:“一个人活着啥也不干,光吃傻睡,不成废物了?如果喜欢自己的选择,工作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爱自己的选择,更爱医生这个工作。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不会停下来。1986年,身为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的李振华,担任了中南五省合编的中国高等医药院校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教材的副主编。2003年非典流行,已是八旬高龄的他关注疾病流行情况,依据自己大半生治疗温病的经验,为中医药防治非典献计献策,他选送的药方得以推广,为防控疫情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4年,他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专家防治禽流感预案筛选工作,提出了重要建议。李振华带领的课题组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了解李振华的人不光敬佩他的医德医术,更欣赏他乐观阳光的心态和业余爱好,李振华的书法写得苍劲有力,二胡拉得婉转悠扬。他还把中医药方编成快板教学生说唱,在一片笑声里,学生们记得牢,用得上。有人问他,你大半辈子与病人、学生打交道,睁眼就有一群愁眉苦脸,哼哼叽叽的病人等着你,你烦不烦呀?还有,隔三差五带一帮学生解剖尸体,多影响情绪呀。他说,在医院工作,每天都有新生命来到尘世,也有人离开这个世界,看惯了生生死死,悲悲喜喜,反而更冷静乐观了。你再有钱,每天也是吃三顿饭,睡三尺床铺,死了什么也带不走。何不趁活着时做些有意义的事儿,开心过好每一天呢!也有人说李振华是个老顽童,一天到晚乐呵呵的好像有好事儿似的。他说我很知足呀,活到90岁了,身体还好,精神还好,重要的是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爱的人在一起,和年轻人一起学习治病救人的良方。想想,每天醒来就有一群人等着让你看病,等着听你讲课,看着他们,心里就充满自信。被人需要、被人包围着,不仅不会寂寞,反而有种幸福感。

坚持“科技强校”,鼓励教师以科学研究促进本科教学。设立了艾滋病研究所、肝病研究所、老年医学研究所、儿科研究所、中药研究所、中医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所、糖尿病研究所、针灸研究所、肿瘤研究所、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和中医药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早在“七五”期间,学校就承担了脾胃病方面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十五”期间教师发表论文363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0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3项;出版各类专著192部;各类科研立项307项。其中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9项,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6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2项,科研总经费4700万元。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2003年以来教学研究课题立项202项,其中省级15项,厅局级37项;获得教学成果奖87项,其中省级7项,厅级49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88篇。学校主办有《河南中医》和《河南中医学院学报》两种省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河南中医》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和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获得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79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面向全国招收和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997年起相继与北京、上海、黑龙江、天津、辽宁等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3年,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06年,一附院被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抓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1994年8月,教育部批准我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至今已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和医药技术人员来我校学习,已毕业的各类学历教育留学生及港澳台地区学生百余人。近年来,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日本金泽大学药学部、浜松医科大学、东京国立感染症研究中心、韩国大邱韩医大学、东义科学大学、加拿大安省中医学院、新西兰东方医学院、巴西若茵维莱大学、意大利东方大学等20多个海外教育、科研、医疗机构开展了联合办学和技术合作。逐年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27.25亩,其中老校区占地面积417.49亩,新校区占地面积1309.76亩。目前新校区建设已完成投资3.63亿元。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211.49万元,各类馆藏纸质图书829498册,电子图书12.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室、宿舍、食堂和运动场地均能较好地满足本科教学需要。学校竞争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近三年第一志愿报考率均超过了100%,2003年为134%、2004年为102%、2005年为123%;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5%;毕业生流向合理,年底就业率分别为95.83%、91.56%和91.36%,名列河南省普通高校前列。中央、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整体发展、教学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和教师、学生的先进事迹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广泛报道,总体社会评价良好。多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行教育教学、学科建设、职称评审、财务管理等改革,努力使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管理科学化,提高了全体教职工支持教学、服务教学、投入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我校正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向“十一五”,全校上下正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全面落实发展规划,全力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院校,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努力实现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突出、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的奋斗目标。2016年3月河南中医学院升为河南中医药大学。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