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福师大博士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22:38:33

福师大博士发表论文

1、试论民俗事项中民歌的特点,《教育与教学研究》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中册;2、试论民歌与民俗的相互关系, 《信阳师院学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1998(1);3、和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与尝试, 《音乐教育与改革》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6);4、论豫南民间歌舞“花鼓灯”音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4);5、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1999(2);6、豫南“岔灯”民俗,《艺术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学刊,2000(1);7、解读性张力下的汉族情歌,《民族艺术》国家民委主办2000(2);8、豫南民歌旋法特征研究(二),《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3);9、豫南民歌旋法特征研究(一),《旋律研究论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06);10、豫南“岔灯”的民俗文化解义,《美与时代》2002(1);11、河南太康道情戏考略,《戏曲研究》2002(1);12、略论太康道情戏的形成与音乐的板式类型,《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2);13、从淮西民歌的旋律音调中看文化过渡区的音乐风格,《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4);14、管窥传统和声学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与发展(一),《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5、淮西山歌的句式结构分析,《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03(3)。16、管窥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发展(二),《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5)。17、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之思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18、论豫南“岔灯”民俗之基础,《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5(2)。19、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地理条件初探,《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20、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之思考,《音乐传播与传播音乐——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二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2)21、乐谱:承载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符号体系,《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学报2007(3)。22、论民族音乐学的跨学科研究之基础,《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3)。23、论中国民间音乐音调中的多元化受容——以“槐口坠子书”唱腔的受容性为例,《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08(3)。24、论豫南皖西“杠天神戏”的基本功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25、一本以民族音乐学方法论为基础的道乐研究专著——读孙凡《全真正韵闵谱研究》有感,《美与时代》2008(7)。26、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音乐研究》2009(5)。27、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展演的空间基础——以河南省新蔡县余围子乡吕胡刘村吕庄的杠天神仪式为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28、从个体到群体的中国音乐教育谱系研究,《音乐探索》2011(1)29、论民族音乐学研究模式的概念、方法和表达方式,《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30、论音乐过渡与融合——以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的基本特质为例,《音乐研究》2011(3)。31、在神圣与凡俗之间转换——以豫南皖西民间仪式舞蹈展演为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2、凤阳大东关一号墓出土乐器的测音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2)。33.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宣读学术论文20余篇。 1.《大学生音乐基础》,副主编,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版;2.《交响音乐赏析》,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3.《中国传统音乐述稿》,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4、《中国民族音乐》,专著,撰写“中州音乐”部分,2008年8月版;5、《中国传统艺术论》,专著,撰写“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论”部分,2008年12月版;6、《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专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10月版;7、《封尘的绝响:钟离国钟磬乐器研究》,专著(合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8、《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探索》,专著(合著),中国商务出版社,2013年11月。9、《中州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专著(合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07月。 1. 歌曲《中原之歌》1997年12月信阳地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2. 歌曲《我的母亲我的中华》1997年12月信阳地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3. 和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与尝试,1998年6月河南省音乐教改研究论文一等奖;4. 豫南山歌的句式结构分析,1999年10月河南省音乐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5. 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2000年8月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6. 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2000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研究贡献一等奖.7.2002年9月获得信阳师范学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三等奖8.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2005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信息技术教育一等奖。9.宋金元时期中原俗乐存在形态及流变、融合与中国“真喜剧”形成问题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10、论高师音乐人才培养的知识储备方法,2009年2月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效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11、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2009年福建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12、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2010年6月信阳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3、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2010年6月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4、《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专著,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等奖,获奖编号:2012-C-T032,2013.815、《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专著,2012年度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奖编号:2013-023,2013.9. 1.豫南民间音乐研究,1998.05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主持人, 结项。2.音乐表演者的临场心理问题研究,1998.05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第二完成人, 结项。3.高师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整体优化改革研究,1999.06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师范教育科研项目第二完成人, 结项。4.豫南民间歌舞的审美研究,2000.02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主持人, 结项。5.关于抢救和开发河南道情戏的研究,2001.09省社科规划项目第二完成人, 结项。6.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研究,2002.08河南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 结项。7.淮河流域河南民间音乐文化研究,2003.01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8.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研究,2011.07国家艺术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9.网络信息组织模式化问题研究,2005年4月河南省社科联项目第二完成人,结项。10.历史文化资料挖掘、拯救与开发研究——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2006年11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11.中原文化生态及其生成规律研究,2007年7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规划研究项目第二完成人,结项。12.中原文化生态问题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第二完成人,结项。13.宋金元时期中原俗乐存在形态及流变、融合与中国“真喜剧”形成问题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三完成人,结项。14.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史研究,2011年8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15.莆仙地区民间信仰舞蹈研究,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一参与人,在研,项目编号:2010C019。16.跨文化的草根艺术——大别山民歌的音乐形态与文化特质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主持人,在研。项目批号:12YJA76003117.湖湘音乐文化史研究,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一参与人,在研,项目编号:12YBA329。18.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史研究,2013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在研,项目批准号:13DD25。19.民间音乐艺术市场化转化方式研究-以信阳民歌表演的市场运作为例, 2013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主持人:张荣华,项目编号:201310477026,批准单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时间:2013年9月17日,20.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湘草根阶层的民歌文化志研究,项目编号:13YBA351,批准时间:2013年10月 1997年11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理事;1998年8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99年10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2002年6月全国高师理论作曲学会理事;2002年10月信阳师范学院重点学科(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学术带头人;2004年8月“河南省教育系统科学技术学术带头人”;2007年5月信阳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009年9月全国世界民族音乐教学研究会理事;2009年12月“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淮河文明研究基地”民间艺术研究项目负责人。2010年5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2010年8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人。2011年5月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专家。2013年4月河南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评定专家。2014年6月中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

2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报考的学科或相近的研究领域发表过2篇SCI或EI收录学术论文。

福师大博士论文发表条件

1、首先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所有的学分,通过答辩。2、其次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两篇以上论文。3、最后在攻读期间没有学术不端的记录。

2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报考的学科或相近的研究领域发表过2篇SCI或EI收录学术论文。

要求都是按照学校的具体要求来的,如果你们学校没有出通知,你也可以去找早发表网,他们那里的发的期刊多,一定有你所在学校的师兄师姐发表过,所以你可以先问一问往年的学校要求。但是只做参考哦,毕竟每年的要求都不是一成不变。

福州大学博士发表论文

成全,男,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2009年12月于武汉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知识管理、科学计量、Web挖掘。1至今已在科学学研究、情报学报、图书馆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2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报考的学科或相近的研究领域发表过2篇SCI或EI收录学术论文。

为规范研究生培养管理,提高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现结合我校情况,特制定本规定:第一条  申请提前毕业须具备的条件(一)博士研究生1.品学兼优,无违纪违法行为。2.申请时已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并完成规定的必修环节,课程成绩均在80分以上,且未出现重修或补考,在本学科专业中名列前茅。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科研成果较突出。除达到本学科博士毕业要求的科研成果外,还应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本人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第一作者单位为福州大学)在“一类”期刊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其中至少在国外公认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上发表1篇外文学术论文(所发表论文均为与本人毕业论文相关内容,增刊、会议论文无效;期刊等级以《福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术期刊及相关论文认定试行办法》为准)。4.须在提交申请前完成学位论文预答辩,且预答辩成绩为“优秀”。5.申请时须缴清学费。(二)硕士研究生1.品学兼优,无违纪违法行为。2.申请时已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并完成规定的必修环节,学位课程加权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含75分),其余课程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且未出现重修或补考。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科研成果较突出。申请前,须在“一类”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在“二类”期刊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所发表论文均为与本人毕业论文相关内容,增刊、会议论文无效;期刊等级以《福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术期刊及相关论文认定试行办法》为准)  4.申请时须缴清学费。  第二条  申请审批程序和提前时限申请人填写《福州大学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同时附相关成绩和科研证明材料,经导师、所在学院(单位)分管领导初审通过后,送研究生院审核。经批准,最多提前半年毕业。  第三条  论文送审办法  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的毕业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院采取“双盲”的方式进行论文评审。第四条  送审结论与处理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的毕业学位论文评审意见均为优良以上且至少1份为优,方可予以组织论文答辩,否则不能提前毕业,且修改后的毕业学位论文须由研究生院重新另选专家进行双盲评审。  第五条  本规定自印文之日起执行,原《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福大研[2011]41号)和《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若干规定》(福大研[2004]34号)同时废止。 第六条  本规定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福州大学博士生发表论文

为规范研究生培养管理,提高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现结合我校情况,特制定本规定:第一条  申请提前毕业须具备的条件(一)博士研究生1.品学兼优,无违纪违法行为。2.申请时已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并完成规定的必修环节,课程成绩均在80分以上,且未出现重修或补考,在本学科专业中名列前茅。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科研成果较突出。除达到本学科博士毕业要求的科研成果外,还应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本人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第一作者单位为福州大学)在“一类”期刊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其中至少在国外公认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上发表1篇外文学术论文(所发表论文均为与本人毕业论文相关内容,增刊、会议论文无效;期刊等级以《福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术期刊及相关论文认定试行办法》为准)。4.须在提交申请前完成学位论文预答辩,且预答辩成绩为“优秀”。5.申请时须缴清学费。(二)硕士研究生1.品学兼优,无违纪违法行为。2.申请时已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并完成规定的必修环节,学位课程加权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含75分),其余课程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且未出现重修或补考。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科研成果较突出。申请前,须在“一类”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在“二类”期刊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所发表论文均为与本人毕业论文相关内容,增刊、会议论文无效;期刊等级以《福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术期刊及相关论文认定试行办法》为准)  4.申请时须缴清学费。  第二条  申请审批程序和提前时限申请人填写《福州大学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同时附相关成绩和科研证明材料,经导师、所在学院(单位)分管领导初审通过后,送研究生院审核。经批准,最多提前半年毕业。  第三条  论文送审办法  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的毕业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院采取“双盲”的方式进行论文评审。第四条  送审结论与处理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的毕业学位论文评审意见均为优良以上且至少1份为优,方可予以组织论文答辩,否则不能提前毕业,且修改后的毕业学位论文须由研究生院重新另选专家进行双盲评审。  第五条  本规定自印文之日起执行,原《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福大研[2011]41号)和《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若干规定》(福大研[2004]34号)同时废止。 第六条  本规定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2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报考的学科或相近的研究领域发表过2篇SCI或EI收录学术论文。

福州大学刘云博士论文发表

学位论文致谢模板3篇

导语:学位论文致谢怎么写呢?学位论文致谢是对论文指导者或者合作者劳动的一种尊敬的表达。下面是我分享的学位论文致谢模,欢迎阅读!

岁月如梭,如歌。转眼,研宄生生涯即将以这篇硕士论文的完成而画上句号。

有感时间如白驹过隙,却难掩心中的充实与美好。两年半中,母校的师生之情和同学之谊令我永生难忘。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赵英军教授。赵老师治学严谨,知识渊博,从论文的选题、谋篇布局及写作,赵老师都给予耐心的指导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同时,赵老师在培养学生上非常注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具有欧美风范。读研期间,赵老师支持并鼓励我参加海外合作院校的交换项目,希望我通过交换项目进一步全方位理解欧美文化,广交好友,加强沟通,取长补短,开拓视野。赵老师的指导与关怀将使我终生难忘。

其次,我要感谢经济学院诸位传道解惑的恩师们,此篇硕士论文离不开你们的建议与指导。

最后我要感谢在硕士研宄生阶段给予我帮助的各位朋友,你们亦友亦师。你们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相伴,更是知识的给予。因为你们,我少走了不少弯路。同时要特别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对我读研坚定的支持。尤其感谢我的爱人张琳,在我毕业的最后半年给予了我全方位的支持。

因笔者水平有限,对其中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我出生的时候是一个下雪的深夜,我的父亲在床边生了一堆柴火,我的母亲躺在四周漏风的那间破屋角落的床上,咬紧牙关,生下了我。27年后,也是在一个下雪的深夜,我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当我打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站起来,拉开窗帘,打开窗户,白天还吵吵闹闹、喧嚣的世界变成一片洁白,让人顿感清净。

我从进入大学到博士毕业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过得浑浑噩噩。十年前,我身高170cm,十年后,我身高还是170cm;十年前,我体重60kg,十年后,我体重还是60kg;十年前,我一无所有,十年后,我还是一无所有。

十年前,我眼睛明亮、有神,十年后,摘掉眼镜,我已看不清自己有多少个手指了;十年前,我声音洪亮、清澈,十年后,已经是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十年前,我踌躇满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十年后,我心如止水,只求温饱;当然,我也得到了一些东西。

十年前,我还是个农民的儿子,十年后,我成为了一个博士;十年前,我只懂得砍柴、种田、割草、放牛,十年后,我已经成为了一个懂机械、金融、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如果您问我这十年最大的长进是什么,我将告诉您:十年前,我十七,十年后,我二十七。

这十年中,我最渴望、最追求的是什么?是知识?不是。是美女?不是。而是钱。

在我的脑海里,钱就是那种一块、一毛的硬币,我曾无数次翻天覆地的把它们找出来,目的就是去买一包方便面,吃一顿晚餐,而且找的时候不能太仔细了,太仔细了,下次就没有了。

有时候,当我不知道下顿饭在哪里的时候,我想要是天上能掉下点钱就好了,我抬起头,只看到发黄的树叶正一片一片的落下来;我想要是能在地上捡点钱就好了,我低下头,只看见一些面包的包装纸以及一些插羊肉串的竹签。我从没见过天上掉过钱,也从没在地上捡过钱,所以我不相信有神的存在,因此我没有信仰。

衷心感谢我的恩师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在我博士三年里,他给予了我生活上、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也许是我十年大学生活里,唯一知道我名字的老师,也感谢他在承担100多个学生的指导任务下,还能给我精心的指导。

恩师对我的指导和影响之大,怎样言说都表达不尽,自己取得的点滴成绩无不凝聚着恩师的心血。恩师国际化的视野,前沿而精髓的学术造诣,严谨勤奋的治学风格,都让我永志不忘,深刻影响着我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衷心感谢学院其他老师给予我的帮助。

衷心感谢各位同门师兄弟姐妹,感谢我们一起度过的苦难岁月。

衷心感谢我年迈的父母,我在这十年之中不忠不孝,没有让他们过上一天幸福的生活。他们还不停的支持我,关心我,鼓励我。经常问我“缺钱吗?”所以我相信亲情。我从不要他们的钱,我不想看到一百块钱,就想起几百个鸡蛋,几百担猪草,几千个红砖。

衷心感谢我的五个姐姐,是她们陪我度过快乐的童年。她们美丽纯真的少女时代,唤起了我对异性的尊重与渴求。她们在我求学的十年中,不停的给我打电话,询问我的身体,生活,要我多吃点,给我寄钱,我也一直拒绝她们。

这十年里,她们在广东的毛织厂、制衣厂过着非人的岁月。我不想看到那种用血、肉、生命、青春换来的东西。十年前,她们还是花一般的容颜,十年后,当她们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已经不相信她们就是我的姐姐了。

最后,我要感谢与我相茹以沫的女友×××博士,我们以总共不到600元的月收入,在上海和杭州这两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生活了5年。这5年里,我没有给她买过像样的礼物,而她却无数次在我青黄不接的日子里,给我寄来她省吃俭用的钱,我才得以完成学业,所以我相信爱情。我无法明白她以275元的月收入,居然还可以救济我,或许她那纤细、苗条的身材就是最好的答案吧。

谨以此文献给千千万万的苦难中的学子们。

2002年,已是三十而立之年、儿子焦慎两岁、刚任云浮市云安中学副校长一年的我,怀揣着教育的理想与追求来到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攻读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学位;2005年,适龄三十有三、犬子焦慎小学一年级、提任云浮市云安中学校长的我,温存着炙热的教育硕士学位证书又豪情满怀地回到了魂牵梦绕的云安中学;2012年,四十不惑之年、爱子焦慎初一年级、调任广州市第一二三中学校长的我,依偎着昔日的陶园紫薇大道重新步入令人神往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攻读教育(教育领导与管理)博士学位;2016年,达龄四十有四、幼子焦谦周岁、已聘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硕士导师的我,期待着金灿灿的教育博士学历学位证书或许激起基础教育湖面的几圈涟漪……

万分感激我的导师吴颖民教授,他是原任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中小学德育》杂志社社长(主编)。吴校长严谨、谦和、睿智、前瞻、儒雅、博学,是广东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实践研究的泰斗和风向标。当我遇到学习的困惑、工作的困难和管理的困扰的时候,是吴老师无时无处不在激励着我、引领着我、督促着我,使我能按时按质完成学习和研究任务。

感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扈中平教授、卢晓中教授、黄甫全教授、谢少华教授、葛新斌教授,以及教务处副处长林天伦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左双文教授、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副院长黄牧航教授的教诲与鼓舞。他们的为人品格、处事品位和研学品质,时时激励我对教育本真的苦苦追寻和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无限向往。

感谢四年来共同学习研讨的同窗兄弟姐妹范双利、姚文峰、曹云亮、刘云、李丹凌,我们从相识、相知,走向相亲、相爱,永远不会释怀贵州教育田野考察留下的足迹,更不会消弭梅州汕头高校访学回荡的追问,应是历久日新益醇。只因有了大家的相伴相随,才使得孤寂枯聊的学习生活变得如此色彩斑斓与热烈,时聚时散的喜悦与牵挂见证了我们注定的今世情缘。

感谢年迈的父母和岳父母,是他们康健的身体和无声的关爱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感谢妻子喻炳香女士,是她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抚育子女和料理家务的重任,使我心无旁骛地去欣赏那求学路上的亮丽风景,成就了我又一段别样的人生精彩。长子焦慎已是广州市玉岩中学高一学生,生性开朗活泼,自主独立,聪颖乖巧,嗜好阅读,为我全身心投入自我学习发展提供了精神慰藉和动力。幼子焦谦快满周岁,生来好笑,逗人喜爱,活动规律,快乐成长,让我在烦扰的学校管理和烦闷的书斋啃读的闲暇之余平添了几许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

还要感谢所有曾经给予我支持和鼓励的领导、老师、同事和朋友!

刘云 ,男,1963年生于安徽合肥,管理学博士。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评价与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投资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985”二期工程“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方向学术带头人,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责任教授组长。1985年,大学本科毕业,获安徽大学学士学位;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刘云教授长期从事决策理论与方法、科技评价、科技政策、技术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跨国投资与产业竞争力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理论、科技评价理论方法、基础学科发展政策、国际科技合作资源监测、科学基金战略与管理、国防科技创新管理、区域外向经济理论、专利挖掘与知识产权战略、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科技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化建设与规划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国家攀登计划特别项目、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性建设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国防技术基础计划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等重要科研课题3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向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等部门提交专题研究报告40多部。近年来,刘云教授作为专家组成员负责或参与了国家和有关部门多项科技规划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在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评价体系构建》、《“十二五”国家基础研究规划》、《“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发展规划》、《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发展规划》等科技规划制定工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宏观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积极将民口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先进理论方法引入国防科技管理领域,推进军民结合国防科技创新战略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创建军民结合科技评价和创新管理研究平台,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