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植保学术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7 02:57:09

植保学术论文发表

研究领域或方向1、昆虫分类学:主要进行中国木蠹蛾科分类、长翅目昆虫分类和生物地理学研究。2、进化生物学:主要进行桃蛀果蛾复合体滞育的进化和同域物种分化机制研究。3、害虫综合治理:主要进行石榴害虫综合防治研究,侧重诱集植物研究。工作学习简历1978.9-1982.6 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学士学位;1982.9-1985.7 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0.8~1991.10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进修;1996.7 西北农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8~2004.2 美国Kansas大学合作研究。学术及科研项目、成果情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1项。主要进行系统昆虫学、进化昆虫学和害虫综合治理研究。主编出版专著1本,参编专著6本,发表学术论文40篇。1、中国鳞翅目木蠹蛾科昆虫分类研究:发表数篇论文并出版一本专著——《中国木蠹蛾志》。2、长翅目昆虫分类和生物地理学研究: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进行长翅目的分类、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生物多样性等研究。3、桃蛀果蛾复合体物种分化机制研究: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现桃蛀果蛾是一个正在经历物种分化的复合体,在寄主植物的选择压力下,通过改变幼虫进入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和调整滞育后发育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使昆虫生活史与寄主物候期保持同步,导致不同寄主植物上昆虫生殖时间的季节隔离,使基因交流降低,最终出现同域物种分化。4、害虫综合防治:主要进行石榴害虫综合防治研究,主持省攻关课题和临潼区横行课题各1项,以种植诱集植物、使用性诱芯等技术,达到了石榴病虫害的无公害治理。花保祯,男,1962年5月出生,理学博士,昆虫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一、主要学历与工作简历1982年7月 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 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0年8月~1991年10月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研究;1993年12月 晋升副教授职称;1994年8月 担任昆虫学教研组主任;1996年7月 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12月 晋升教授职称;1999年9月获得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2000年-- 教育部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3年8月—2004年2月 美国Kansas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二、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本科生: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专业外语。研究生:昆虫分类学、昆虫形态学、专业外语。其中昆虫分类学在1989年被评为校A级优秀课程获一等奖;1994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 1996年在校 课程建设评估中又被评为重点课程。三、承担的主要科研工作:课 题 名 称编号课题来源经费(元)角 色起止时间完成情况桃蛀果蛾复合体的寄主生物型和物种分化机制研究39200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5主持人1993.1-1995.12完成桃蛀果蛾复合体滞育的进化与物种形成机制研究3957009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主持人1996.1-1998.12完成陕西省烟仓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98KN-4陕西省课题6.0主持人1998.-12000.12完成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及控制策略与防治方法研究3977049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副主持人1998.1-2001.12完成陕西省烟草昆虫调查研究陕西省课题8.0主要参加者1992.6—1996.12完成石榴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G2001横向课题3.0主持人2000.1-2002.12完成石榴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2001K01-G11-04陕西省科技攻关2.00主持人2001-2002正在进行中国蝎蛉科昆虫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研究30070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0主持人2001.1-2003.12正在进行中国蚊蝎蛉科昆虫分类与行为生物学研究303701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0主持人2004.1-2006.12正在进行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50主要参加人2002.6—2004.6正在进行四、学术论文和专著:1.周尧,花保祯. 1986 中国线角蠹蛾属三新种.昆虫分类学报,8(1-2):67-732.花保祯 ,1986中国木蠹蛾科二新记录种.昆虫分类学报,8(3):1783.花保祯 ,1986芳香木蠹蛾中国亚种应提升为种.昆虫分类学报,8(1-2):43-444.周尧,花保祯 1988 木蠹蛾一新属一新种.昆虫分类学报,10(3-4):225-2285.花保祯,周尧,方德齐,陈树良. 1990 中国木蠹蛾志. 天则出版社,132页7图版.6.花保祯 1992 桃蛀果蛾学名的更正 昆虫分类学报 14(4):313-3147.花保祯,袁锋,胡小平. 1994. 烤烟留种田棉铃虫幼虫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研究.中国烟草学报,2(1):14-16.8.花蕾,花保祯. 1995 桃小食心虫寄主生物型的初步研究.植物保护学报,22(2):165-170.9.花保祯,花蕾,宋金东. 1995 桃蛀果蛾寄主间生活史与杂交研究.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3(5):6-10.10.花保祯 ,1995从桃蛀果蛾看同域物种形成机制. 全国昆虫分类区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4页.11.花蕾,花保祯,黄卫利. 1995杏桃小食心虫的初步研究. 全国落叶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152-154页.12.花保祯. 1996 鳞翅目、毛翅目、脉翅目、蛇蛉目、广翅目 《昆虫分类学》(袁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3.花保祯,曾晓慧,张皓. 1996 不同采果期对桃蛀果蛾幼虫发育及滞育的影响.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4(6):35-38.14.花保祯,雷耀先,赵淑芳等1996陕西烟田蝗虫种类与危害损失调查中国烟草昆虫研究: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 109-115页15.花保祯,袁锋,杨从军等. 1996烟青虫和棉铃虫在陕西烟区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分析 中国烟草学报 4(2):8-1316.袁锋,花保祯,孙建军等. 1996 短额负蝗为害烟草的经济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植物保护,22(6):15-17.17.花保祯 1997 蝎蛉属Panorpa东北一新种(长翅目:蝎蛉科).昆虫分类学报,19(3):213-21518.花保祯,周尧. 1997 河南省伏牛山蝎蛉记述(长翅目:蝎蛉科).昆虫分类学报,19(4):273-278.19.袁锋,花保祯,杨从军,张雅林,雷耀先,赵淑芳. 1997 陕西省烟田昆虫区系调查与分类体系.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5(2):27-36.20.花保祯 1997 桃蛀果蛾复合体滞育后发育在物种分化中的作用. 中国昆虫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48页.21.花保祯,张皓,曾晓惠. 1997 不同寄主上桃蛀果蛾的滞育研究. 《昆虫学研究进展》(杨星科、吴鸿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336页22.袁锋,杨从军,花保祯等. 1997 陕北多异瓢虫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研究. 昆虫知识,34(5):283-288.23.花保祯 1998 Panorpa in Changbai Mountains with descriptions of four new species (Mecoptera: Panorpidae). Entomotaxonomia, 20(1): 37-4324.花保祯,周尧. 1998 Panorpidae (Mecoptera) in Hainan Island. Entomotaxonomia, 20(2): 133-13925.花保祯,曾晓惠,张皓. 1998 同寄主上桃蛀果蛾的滞育研究.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6(5):25-2926.花保祯,张爱娟,卢湘洲,花蕾. 1998 秦岭杏园桃蛀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7(4):25-32.27.花保祯、周尧 1998 河南省伏牛山的蚊蝎蛉记述(长翅目:蚊蝎蛉科) 伏牛山区昆虫(一)(申效诚、时振亚主编),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64-67页28.花蕾、花保祯、黄卫利 1998 杏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25(2):141-14429.花保祯,周尧. 1999 Panorpidae (Mecoptera) in Xizang,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three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Neopanorpa.Entomologia Sinica, 6(1): 11-17.30.花保祯 1999 鸡公山蝎蛉一新种 《鸡公山区昆虫》(申效诚、邓桂芬主编),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31.周尧,花保祯1999长翅目《昆虫分类》(郑乐怡、归鸿主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66-674页32.花保祯 1999长翅目《福建昆虫志》(黄邦侃主编),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396-400页33.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梁广文,宋敦伦. 2001 普通昆虫学.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34.徐庆刚,花保祯.2001 线粒体DNA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9(增):79-83.35.花保祯,孙桂华,李淼琳. 2001 Sichuan Panorpidae (Mecoptera) kept in the Tianji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昆虫分类学报,23(2):120-123.36.花保祯. 2002. 木蠹蛾科Cossidae. In 黄邦侃:福建昆虫志,5:6-9,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37.花保祯,周尧. 长翅目:蝎蛉科. 海南森林昆虫(黄复生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p71738.袁锋,仵均祥,花保祯,刘延虹,祝传书.2003. 麦红吸浆虫的灾害与成灾规律研究 I. 灾害出现的空间格局与周期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31(5):96-10039.袁锋,花保祯,仵均祥,贺虹,祝传书.2003. 麦红吸浆虫的灾害与成灾规律研究 II. 灾害出现的影响因子与控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31(6):43-4840.黄蓬英,花保祯,申效诚. 2004. 蝎蛉属Panorpa一新种记述(长翅目:蝎蛉科).昆虫分类学报,2004, 26(1): 29-3141.袁锋,花保祯,仵均祥等.2004.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与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42.徐庆刚,花保祯. 桃蛀果蛾寄主生物型分化的PAPD分析. 昆虫学报,2004,47(3): 379-383.近期发表论文1. Ma N, Cai LJ, Hua BZ. 2009. Comparative morphology of the eggs in some Panorpidae (Mecoptera) and their systematic implication. Systematics & Biodiversity 7(4): 403-417 (SCI)2. Liu SY, Hua BZ. 2009. Hist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the salivary glands and salivary pumps in the scorpionfly Panorpa obtusa (Mecoptera: Panorpidae). Acta Zoologica, 90: 9 pp. doi: 10.1111/j.1463-6395.2009.00436.x (SCI)3. Tan JL, Hua BZ. 2009. Terrobittacus, a new genus of the Chinese Bittacidae (Mecopter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43(47): 2937-2954 (SCI)4. Tan JL, Hua BZ. 2009. Bicaubittacus, a new genus of the Oriental Bittacidae (Mecopter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Zootaxa, 2221: 27-40 (SCI)5. Liu SY, Hua BZ. 2009. Ultramorphology of the proventriculus in Panorpidae and Bittacidae (Mecoptera). Micron, 40: 899-905. (SCI)6. Cai LJ, Hua BZ. 2009. Morphology of the immature stages of Panorpa qinlingensis (Mecoptera: Panorpidae)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Entomologica Fennica, 20(4): 215-224 (SCI)7. Du XL, Yue C, Hua BZ. 2009.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the scorpionfly Panorpa emarginata Cheng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xternal morphology (Mecoptera: Panorpidae). Journal of Morphology, 270(8): 984-995 (SCI)8. Ma N, Hua BZ. 2009. Fine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the eggshell in scorpionfly Panorpa liui Hua (Mecoptera: Panorpidae). 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72(7): 495-500 (SCI)9. Cai LJ, Hua BZ. 2009. A new Neopanorpa (Mecoptera, Panorpidae) from China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Deutsche Entomologische Zeitschrift, 56 (1) : 93–99. (SCI)10. Hua BZ, Cai LJ. 2009.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Panorpa (Mecoptera: Panorpidae) from China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43(9-10): 545–552. (SCI)11. Tan JL, Hua BZ. 2009. Description of immature stages of Bittacus planus Cheng (Mecoptera: Bittacidae)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Proceeding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Washington, 111(1): 111-121. (SCI)12. 刘书宇,花保祯. 2009. 太白蝎蛉消化道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 昆虫学报,52(7): 808-813.13. 李涛,蔡立君,花保祯. 2009. 南五台蝎蛉成虫复眼的超微结构. 昆虫知识,46(1):86–89.14. 杨宗武,丁升选,花保祯. 2009. 昆虫采集新方法—飞行拦截网. 陕西农业科学,55(4):84–85.15. Tan JL, Hua BZ. 2008. First discovery of Bittacidae (Mecoptera) in Hainan Island,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tomological News, 119(5): 497–500. (SCI)16. Cai LJ, Huang PY, Hua BZ. 2008. Sinopanorpa, a new genus of Panorpidae (Mecoptera) from the Oriental Chin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Zootaxa, 1941: 43–54. (SCI)17. Tan JL, Hua BZ. 2008. Morphology of immature stages of Bittacus choui (Mecoptera: Bittacidae)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42(31): 2127–2142. (SCI)18. Tan JL, Hua BZ. 2008. The second species of the Chinese Panorpodidae (Mecoptera), Panorpodes brachypodus sp. nov. Zootaxa 1751: 59–64. (SCI)19. Hua BZ, Tan JL, Huang PY. 2008.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Bittacus (Mecoptera: Bittacidae) from China, Zootaxa, 1749: 62–68. (SCI)20. Zhang SZ, Hua BZ, Zhang F. 2008. Induction of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tive enzymes and the levels of malondialdehyde in cucumber seedlings as a consequence of Bemisia tabaci (Hemiptera: Aleyrodidae) infestation. Arthropod-Plant Interaction, 2(4): 209–213. (SCI)21. Hou XY, Hua BZ. 2008. Structures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s in Panorpidae (Mecoptera) with remarks on their taxonomic significance.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3(3): 427–434.22. Tan JL, Hua BZ. 2008.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Bittacus (Mecoptera, Bittacidae) from Zhejiang, China.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3(3): 487–490.23. Zhang SZ, Zhang F, Hua BZ. 2008. Enhancement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olyphenoloxidase, and Peroxidase in Cucumber Seedlings by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Hemiptera: Aleyrodidae) Infestatio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7(1): 82–87.24. 谭江丽,花保祯. 2008. 蚊蝎蛉捕捉足构造. 昆虫学报,51(7): 745–752.25. 陈小华,花保祯. 2008. 谢丽思夜蛾雄性记述,昆虫分类学报,30(2):107-109.26. Li X, Hua BZ, Cai LJ, Huang PY. 2007.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Panorpa (Mecoptera: Panorpidae) from Shaanxi, China with notes on their biology. Zootaxa, 2007, 1542: 59–67. (SCI)27. Zhang SZ, Zhang F, Hua BZ. 2007. Suitability of various prey typ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pylea japonica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 European Journal of Entomology, 104: 149–152. (SCI)28. 花保祯, 谭江丽. 2007. 中国大巴山蚊蝎蛉属一新种( 长翅目, 蚊蝎蛉科). 动物分类学报,32(2):455–458.29. 侯小燕,花保祯. 2007. 刘氏蝎蛉雌性生殖系统的构造. 昆虫知识,44(2):238–240.30. Shi H, Zhang LF, Hua BZ et al. 2006.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residual Bt protein at the second trophic leve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1(8): 946–951. (SCI)31. 张世泽,吴林,许向利,花保祯. 2006. 小花蝽对牛角花齿蓟马的捕食作用. 应用生态学报,17(7):1259–1263.32. 蔡立君,黄蓬英,花保祯. 2006. 米仓山蚊蝎蛉二新种记述. 昆虫分类学报,28(2):127–130.33. 蔡立君,李军,花保祯. 2006. 陕西秦岭蝎蛉的生物学观察. 昆虫知识,43(5): 681–684.34. 谭江丽,花保祯. 2006. 扁蚊蝎蛉的行为学观察. 昆虫知识,43(3):248–251.35. Huang PY, Hua BZ. 2005. Four new species of the Chinese Bittacus Latreille (Mecoptera, Bittacidae). Acta Zoologica Sinica, 30(2): 393–398.五、教改研究与论文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普通昆虫学重点课程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999-2000,主持人2.普通昆虫学双语教学体系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3-2004,主持人教改论文:① 袁锋,花保祯、张雅林 1990 昆虫分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做法和体会。 西北高等农林教育 1990(1):29-36② 魏琮,冯纪年,花保祯. 普通昆虫学双语教学的探索,西北高等农林教育,2004,(1): 16-18③马青,花保祯. 为人师表,培养高素质的植保人才. 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2(4): 26-27六、获奖情况“陕西省烟草昆虫调查研究”1998年获陕西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第3名;“昆虫分类研究”1998年获周尧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二等奖;“陕西省烟草昆虫调查研究”2000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名。“创建学科基地 提高人才系列化培养水平”2000年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四。

《植物保护》创刊于1963年,是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植保专业科技期刊。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本刊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已被国内外多个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1980年本刊开始兼营广告,以提供科技信息、指导消费为己任,各层次读者很多是产品的直接用户,刊出效果极佳,许多农药及农业器械在本刊登广告后使产品很快打开销路。本刊热忱欢迎贵公司在《植物保护》刊登广告,宣传您的新产品,提升和拓展您的企业形象。(广告价格和版位可具体商议,本刊将全力提供优惠)。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编:吴孔明地址: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94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9-1542国内统一刊号:CN 11-1982/S邮发代号:2-483单价:25.00定价:150.00 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技术与应用;不定期栏目:实验技术、国外植保、基础知识、有害生物动态、专家视角、争鸣;另外还有科技信息、产品介绍、企业动态、学会活动、书讯、会讯小栏目。获奖情况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科技类)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全国农业科技优秀期刊奖北京市全优期刊奖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 《植物保护》创刊于1963年,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亲笔题写刊名。本刊宗旨是促进我国植保科技发展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坚持面向生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各级植保科技人员基础理论和业务水平。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外多家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库收录。已纳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500名精品数据库。本刊主要刊登有关植物病理、农林业昆虫、杂草及鼠害等农作物有害生物、植物检疫、农药等植物保护学科各领域原始研究性论文和具有创新性、实用性技术成果文章,优先发表创新性突出的文章。读者对象:大专院校教师、研究生、农林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各级植保科技人员、各级植检工作者、农药企业研究与开发人员、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园林、园艺工作者。国外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 主 编 吴孔明副主编 陈万权 高希武 陈剑平 王音编 委 (按姓氏笔画为序)丁克坚 万方浩 马 祁 牛永春 王进军 王春林 王源超 田 喆 任顺祥 朱恩林刘二明 杜予州 陈红印 陈宏(美) 陈 明 李正西 李保华 李健强 吴新平张友军 张 杰 张国珍 张青文 张跃进 张朝贤 范在丰 金道超 郑永权 封洪强郭予元 施宗伟 祝增荣 曹克强 康振生 赵建周(美国) 彭于发 喻大昭 虞国跃廖金铃荣誉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明勇 李明远 成卓敏 肖启明 沈佐锐 吴钜文 肖悦岩 邵振润 杨崇良 高洪荣 黄大昉 曾士迈 1.仿生胶对枸杞瘿螨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型的影响 何嘉;孙海霞;王少东2.南瓜花叶病毒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梁新苗;边勇;邓丛良;李桂芬3.小麦植株和麦田土壤莠去津残留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李广领;田雪亮4.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残留 王聪;刘颖超5.瓜类果斑病菌致病基因及靶标基因的预测 严婉荣;王铁霖;戴良英;杨玉文6.番茄白粉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郑坤;姜景彬7.甲氰菊酯和螺螨酯对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 张寿芳;沈修婧;蔡瑜如8.常用杀螨剂与顶孢霉Ahy1菌株的相容性及协同作用 姜立波;赵亚冬9.葡萄溃疡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条件的优化 张玮;燕继晔;郭霞10.抗黑星病芽变鸭梨组织结构、生理生化与抗病性关系研究 刘艳涛

植保学术论文发表讲座

我公司提供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趣味性,趋波性,趋色性对其进行诱导,诱至高压电网击杀,达到消灭成虫的目的。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制定和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植物保护属于农学学科门类之中的其中一个一级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分别是: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可授农学、理学学位)。目录专业介绍主干课程相近专业开设院校期刊简介基本信息栏目设置收录情况编委会专业介绍主干课程相近专业开设院校期刊简介基本信息栏目设置收录情况编委会展开 编辑本段专业介绍 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 专业介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病虫草鼠生物学及其致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各类病虫草鼠鉴定、识别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植物病虫草鼠监测和防治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编辑本段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 主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 其他课程:植物检疫、农业螨学、杂草识别、农业病原细菌、病毒学、生物统计学、作物学、普通遗传学、农业气象学、微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无机分析化学、大学物理、统计学、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植物学、动物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普通植物病理学实习、普通昆虫学实习、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农业昆虫学实习、植物化学保护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编辑本段相近专业 农学 园艺 茶学 草业科学 烟草 植物科学与技术 种子科学与工程 应用生物科学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编辑本段开设院校 华南农业大学 长江大学(原湖北农学院) 天津农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北京农学院 吉林大学 西南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广西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塔里木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河南科技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海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扬州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贵州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宁夏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石河子大学 塔里木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莱阳农学院 聊城大学 西南林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编辑本段期刊简介 《植物保护》创刊于1963年,是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植保专业科技期刊。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本刊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已被国内外多个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 《植物保护》创刊于1963年,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亲笔题写刊名。本刊宗旨是促进我国植保科技发展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坚持面向生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各级植保科技人员基础理论和业务水平。 1980年本刊开始兼营广告,以提供科技信息、指导消费为己任,各层次读者很多是产品的直接用户,刊出效果极佳,许多农药及农业器械在本刊登广告后使产品很快打开销路。本刊热忱欢迎贵公司在《植物保护》刊登广告,宣传您的新产品,提升和拓展您的企业形象。(广告价格和版位可具体商议,本刊将全力提供优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 编:吴孔明 地 址: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邮政编码:10009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9-1542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982/S 邮发代号:2-483 单 价:25.00 定 价:150.00编辑本段栏目设置 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技术与应用;不定期栏目:实验技术、国外植保、基础知识、有害生物动态、专家视角、争鸣;另外还有科技信息、产品介绍、企业动态、学会活动、书讯、会讯小栏目。 读者对象:大专院校教师、研究生、农林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各级植保科技人员、各级植检工作者、农药企业研究与开发人员、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园林、园艺工作者。 获奖情况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科技类)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 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 全国农业科技优秀期刊奖 北京市全优期刊奖 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编辑本段收录情况 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外多家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库收录。目前已纳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500名精品数据库。 本刊主要刊登有关植物病理、农林业昆虫、杂草及鼠害等农作物有害生物、植物检疫、农药等植物保护学科各领域原始研究性论文和具有创新性、实用性技术成果文章,优先发表创新性突出的文章。 国外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编辑本段编委会 主 编 吴孔明副主编 陈万权 高希武 陈剑平 王音 编 委 (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克坚 万方浩 马 祁 牛永春 王进军 王春林 王源超 田 喆 任顺祥 朱恩林 刘二明 杜予州 陈红印 陈宏(美) 陈 明 李正西 李保华 李健强 吴新平 张友军 张 杰 张国珍 张青文 张跃进 张朝贤 范在丰 金道超 郑永权 封洪强 郭予元 施宗伟 祝增荣 曹克强 康振生 赵建周(美国) 彭于发 喻大昭 虞国跃 廖金铃 荣誉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明勇 李明远 成卓敏 肖启明 沈佐锐 吴钜文 肖悦岩 邵振润 杨崇良 高洪荣 黄大昉 曾士迈

这个问题不是很好回答啊,不同植物所采取的植保方案也不一样,不过总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先介绍一下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科学是一种知识,是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是偶然中的必然性的揭示,是运动过程规律性的揭示,它是系统地反映事物真相的客观真理。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活动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包括工艺技巧、劳动经验、信息知识和工具装备。一、科技论文常见的类型,体裁与方法(一)类型1、软科学性论文(软件):是研究技巧,智慧,信息组织和领导的知识体系,是综合运用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复杂的社会课题进行预测、规划、管理和评价,从整体上探求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和决策。包括综合性评述,建设的决策和战略,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途径,方案的评价和分析,预测和模型设计,认识和建议等。2、硬科学性论文(硬件):是研究物质设备及其技术的知识体系。包括物质设备的设计、计算、建造、结构、测试和应用。(二)科技论文常见的体裁标题作者姓名邮编,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摘要关键词前言或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三)写法1、标题:题目要尽可能揭示出论文的中心内容,并反映出论文的特点。用词简短明确。为此,标题应具备准确性,简洁性和鲜明性。2、摘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工作目的,试验方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演成果的意义。(1)报导性摘要:较长,一般250—300字。包括目的,范围,试验方法与设备,结果和结论。运用于应用性研究的硬件性论文。(2)指示性摘要:叙述文章的精华,不涉及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30—50字。适用于综述、评价、分析等软件性论文。3、关键词:目前论文在摘要后面一般都要列出文章中涉及并阐明概念的词,称为“关键词”,便于检索用。4、前言或引言:作用是引出年论的问题的来龙去脉,回答为什么要写该论文。应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范围、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5、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1)内容包括由实验、观察、测度得到的数据;由调查研究得来的材料;根据数据和材料形成的观点。科技论文以观点为核心,观点由材料抽象而成,材料服务于观点,以达到材料和观点的统一。(2)格局和体裁可分以下两种:按认识循环的层次,按研究工作进程的顺序。实验再次研究的现象,或现象—再现象的外部条件—研究现象的内因和本质—探索现象变革的措施—实践验证。阐写时层次分明,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紧扣文题。将实验数据或材料综合融汇,提炼出典型的观点和脉络,通常是先介绍实验用材料、设备、方法等,汇集取得的结果综合整理,经过推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6、结论结论是论文的归结,是论文最终总体的论点,是抽象出来的现象本质和规律。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鲜明具体,语句简炼明了。具体内容可包括:(1)简述验证结论或分析讨论得出的最后论点。(2)说明结论适用范围。(3)说明研究成果的意义。(4)对该项工作台的发展和展望。7、参考文献标明文章或书名、作者姓名、杂志名称、出版年月、出版部门。正文中引用他人的结论、调查、实验数据时,应在引用内容上角注上参考文献序号。8、对外学术刊物要求除非外文标题、姓名、单位、摘要。二、综合评述性文章综述是某一科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进展情况的综合性评述文章,它又是反映作者本人见识的科技报告。综是文的基础,评是文的经纬。综述论不是一般性的动态报导,是经作者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后,以自己的研究或生产实践为基础,系统地总结专业领域在一定阶段的进展,并通过分析归纳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的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1、综述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问题的提出—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改进建议。2、写综述应注意下列各点。(1)勿将综述与自己的某项研究工作台混杂为一篇文章,写成既非综述又非科研报告的文章,综述的重点是比较和评价,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是不适宜的。(2)勿做第二手综述文章,也就是在别人的几篇综述的基础上加些个人见解而捏成的综述。(3)切勿泛泛空言,充斥套话和形容词语,毫无参考价值,也无新的见解。(4)材料和观点应统一,避免介绍材料过多而评述太少,具体的太少而议论过多。(5)评述国外情况要面向国内,讨论过去和现在,要以现在为主。(6)理论和实践应统一,放眼而不虚夸,严谨而不拘泥,既定量的生产数据为佐证,又有从长远发展与理论研究而提出的方向性论断。(7)科技研究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多从推广可行性方面提出估计和措施。(8)要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罗列“各家之言”。综述的关键是精谈,一般细节应简略。三、农业技术指导类文章主要介绍重点农技推广项目和农业先进技术成果,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模式,针对生产实际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一般写法:就某个生产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或介绍某个研究对象的特征特性,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提出配套应用技术。必要时需介绍经济效益。1、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建议。介绍某种病虫草鼠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作物情况,提出综合防治技术建议。或某作物、某时期多种病虫草鼠害的识别及防治技术建议。发布病虫预测预报,并提出防治技术建议。2、介绍农作物优良品种。主要说明品种特征特性,增产效果,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应区域。如果是育种报告,需啬材料组合及选育过程。3、农作物栽培技术。介绍某种单项技术的应用效果,技术要点及有关注意事项。介绍某作物的特征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提出综合(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建议。4、施肥技术。介绍某种肥料特性,或某种施肥技术,增产效果,施用技术。或谈某种作物需肥规律,提出合理施肥技术建议。5、农业环保方面。可以探讨农田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治理办法,低产土壤的改良技术,农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方法。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等。四、农业试验总结(报告)的写法(一)试验名称:即试验的题目,包括试验年限和单位。(二)正文内容1、试验的目的和依据:简要叙述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对生产上和科学上有什么意义。2、试验的材料和方法:简单扼要地正确叙述试验从那方面研究,都是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主要应讲明:(1)试验处理内容:各处理是什么品种或什么措施。(2)试验地概况:土壤、土质、肥力、地势等。(3)试验小区面积、排列方法、重复次数。(4)田间措施:供试品种、整地、播种、施肥、管理、收获等方面的时间、措施。(5)试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和发生的偶然事件均应简要说明。如施错肥、打错药、鼠雀牲畜食害、不测的天气灾害等。3、试验结果分析:主要包括生育期调查、性状分析、产量分析、试验显著性检验等。首先应将试验数据分类列出统计表格。然后分专题逐项分析。先分析增产效果显著的处理、与对照比较生育期差异、植株性状差异、产量差异究竟有多大,用文字简要说明,然后分析其它处理。对那些比较重要的生育性可以拍出照片附在总结中。对那些有一定变化规律的数据,可以绘制出条形图、简单直方图、曲线图、点式图等。配合文字分析,增加透明变。分析试验结果,应当条理分明,有重点地预以论述,每个专项问题要提得鲜明,推论必须合理。避免内容累赘,论点模糊,使人厌烦和糊涂。当现象间、数据间或有关结果间发生矛盾时,如果不是资料的错误,应格外注意分析,重要的矛盾应同时提出,以供进一步研究。4、结论:判断试验结果成功与失败,说明试验结果在生产上或科学上的作用和有关体会,在讨论中提出尚待明确的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五、有关投稿要求1、选题及内容应与刊物所设栏目及报道范围一致。内容要有新意或具地方特色,避免与刊物发表的文章内容雷同。文稿力求语言精炼,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论证合乎逻辑,结论正确。内容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2、写作格式。标题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标题下写清作者的邮政编码、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和姓名;文稿章节分段按国家标准1、1.1、1.1.1……号码顺序编排。标题号顶格写,后面空1格。3、表、图编绘要求。文稿中的表格和图不宜太多。表格采用三线表形式,表题、表头文字表达与编制要完整精炼,表中内容不能与文章内容重复,数据要完整、准确;形态特征图或曲线坐标图用电脑(出激光样)或硫酸纸绘制,图中要有图例,文稿中要留出图位。4、计量单位及符号使用标准。讲师单位用法定计量单位,在技术性稿件中用正体小写外文符号表示,不能再用下述括号内的汉字写法,如:长度用km(公里)、m(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不再用里、丈、尺、寸、公尺、公分;面积用k㎡(平方公里)、h㎡(公顷)、㎡(平方米)、c㎡(平方厘米)、m㎡(平方毫米);体积用m3(立方米)、cm3(立方厘米)、mm3(立方毫米);重量用t(吨)、㎏(千克)、g(克)、mg(毫克);ppm停止使用,表示数量时改用10-6,表示浓度时改用mg/㎏。考虑到广大读者的实际情况,面积单位仍可使用“亩”;时间年、天、小时、分、秒用汉字书写。5、数字用法规则。表示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年份用全称),表示计量和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表示序数和编号中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当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时,当表示农历时,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手表示概数时,星期几、形容词前的数字、名词前的字“—”等用汉字数字。例如:三四天、七八十种、十滴水、二万五千里长征、相差十万八千里、正用二十日、一品红。阿拉伯数字范围号为“~”;百分数范围,前一个数的百分号“%”不能省略。6、汉字及专用名词术语使用要求。文稿中汉字以新华字典为准,不得使用繁体字和自造字。专用名词术语要规范、标准,不得使用地方方言。专业名称要用学名,不得使用俗名、土名和别名,含量用剂型不能省略,商品名称只能在括弧内注明。7、外文字母书写规则。文稿中外文字母需打字或用印刷体书写,并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上下角字、数字以及易混淆的字母必须书写清楚。8、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根据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有点号、标号两在类,共16种。点号7种: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标号7种:引号(“”)、括号(( ))、省略号(……)、破折号(——)、连接号(— —)、书名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__)。9、文稿用钢笔在16开方格稿纸上抄写清楚,字迹工整,切勿潦草,标点使用要正确。也可提供计算机打印稿或软盘文稿(同等内容稿件优先录用,编辑部可直接扫描编排,或给编辑部发电子邮件,中国农技推广)。来稿文责自负,不得一稿多投,自留底稿,录用与否、恕不退稿。6个月未收到刊物录用稿件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不愿修改者请在来稿时一并声明。《黑龙江农业》不用油印、复印、复写稿件,不录用3个月可自行处理。10、有关文章字数要求。《黑龙江农业》:综述、专论、工作研究等在2500字以内,也有达到3500字的。农业技术指导稿件一般在1000—2000字之间,也有达到3000—3500字的。农家之友栏目1000字以内。《中国农技推广》:专题要文、厅局长论谈、科技论坛等一般不超过3000字,也有达到3500—5000字的。农业技术指导类一般1000—2000字,不超过3000字。《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技术稿件一般不超过2000字,少数为1000字或3000字。长篇文章讲座搞连载。可投作物种植、实施园艺、节水灌溉等栏目。专业学术期刊:每篇论文(包括图表)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最多不得超过8000字。个别期刊充许登载字数(包括图表)在1—2万字以上的论文。特别欢迎短小精悍的文章;简报不超过2000字,研究通讯每篇限在700字以内。11、来稿请在文章末写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中国农技推广》要求在信封上注明投稿栏目。论文举例我在前些年有关刊物上选择了一些写得比较好的文章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它们的特点是文章写得比较规范,用词准确,分析透彻,技术实用,有指导意义。一、科技论文1、软科学论文:加入WTO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影响与对策作者:夏敬源,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文化 邮编:100026,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3期10—12页。内容:前言,1.当前我国农技推广体系与国际市场接轨存在的主要问题;1.1推广理念不适应;1.2职能定位不适应;1.3管理体制不适应;1.4推广方法不适应;1.5保障措施不适应;1.6法规法则不适应;2.加入WTO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影响分析;2.1间接影响;2.2直接影响;3.农技推广体系应对入世挑战的思路与对策;3.1创新推广理念;3.2科学定位职能;3.3理顺推广体制;3.4转换运行机制;3.5改进推广方法;3.6提高全员素质;3.7支持力度加大;3.8加强法制法规建设。5300多字。2、硬科学论文油桐尺蠖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动态模型研究作者:湖南省常德市林业局 赵星、周艳初、喻传明湖南省保靖县林业局 余中虎发表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3、9(2)、124—126、130页。内容:摘要,关键词,1.材料与方法;1.1调查点的位置;1.2调查方法;1.3种群动态模型建立方法(谱波分析就是富里叶级数);2.结果与分析;2.1油桐尺蠖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2.2油桐尺蠖蛹种群动态模型的建立及检验;3.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有4条,附英文标题姓名,3500多字。二、综述类文章例1:以色列现代农业印象作者: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朱世俊,邮编410005,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第3期14—15页(海外窗口)。内容:前言,1、水与农业灌溉;2、品种与种子商品现代化;3、农业与温室;4、农业技术与农技推广。大约3000多字。例2:国内外农业科技动态简介作者:桦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振东发表在1997年桦川县农业技术培训教材中。内容:一、国外农业科技动态简介:1、培育良种;2、农业生产日趋工厂化;3、田间管理向自动化过渡;4、合理施肥灌溉;5、用科学方法防治病虫草害。二、国内农业科技新成果简介:1、粮豆薯栽培技术;2、经作园艺栽培技术;3、植保技术;4、土肥技术;5、农业工程技术:(1)大型机械;(2)小四轮配套机械;(3)植保机械;(4)灌溉设施;(5)抗旱技术;(6)培育新品种;(7)电子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农业技术指导类文章例1:大豆菟丝子的防治作者:刘汉民 江苏国营新曹农场植保站 邮编224246,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第4期43页(植物医院)内容:前言,1.大豆被害症状;2.防除菟丝子的措施;2.1精选豆种;2.2轮作换茬;2.3深翻土壤;2.4肥料充分腐熟;2.5宽行条播;2.6人工拔除;2.7药剂防除;2.7.1土壤处理;2.7.2茎叶处理。例2:中国香稻及栽培技术作者:湖北省武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彭志文,邮编435400,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2期30页。内容:1.主要特征特性;1.1米质;1.2生育期;1.3形态特征及产量;2.主要栽培技术。大约1200字。例3:西芹的特性及栽培技术作者:辽宁东亚种子集团公司邵长顺辽宁东亚国际种苗有限公司李博发表在《黑龙江农业》2000年第1期31页内容:前言(西芹简介),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1西芹对温度要求严格;1.2西芹对水分要求严格;1.3西芹对土壤要求严格;1.4西芹对肥料(营养)要求严格;2.栽培技术;2.1栽培季节;2.2播种育苗;2.3合理定植;2.4田间管理;2.5适时采收。例4:水稻机械深施肥技术的应用与效果作者:黑龙江省虎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刘为民黑龙江省虎林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姜国胜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3期56页。内容:前言(技术简介);1.机械深施肥技术在我市的应用;1.1试验跟踪调查情况;1.1.1试验处理;1.1.2试验条件;1.1.3秋季考种测产情况;2.机械深施肥技术作用特点;2.1提高化肥利用率;2.2化肥深施后能明显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2.3施肥均匀,减少挥发,满足水稻生育需要;2.4省工省肥,减少污染;3.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3.1作业地块要平整,田内无稻草等杂物;3.2秧苗要壮;3.3肥料标准;3.4肥箱防水、肥料防潮;3.5每天作业完成必需要清理肥箱。例5:盐碱对水稻的危害及治理方法作者:全素荣等,辽宁省凌海市植物保护站,邮编121200,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2期49页(沃土原野)。内容:前言(盐大地地概况);1.盐碱对水稻生产的危害;1.1危害基本情况;1.2危害程度;2.治理方法;2.1选种抗盐碱优良品种;2.2培育壮秧,增强抗盐碱能力;2.3建立标准化田间工程,确保灌排畅通;2.3.1单排单灌;2.3.2深沟排水;2.4洗盐碱;2.5科学施肥;2.6调节盐碱2.7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大约1200多字。四、试验总结(报告)例1:大豆窄行密植不同品种(品系)的增产潜力分析作者:王成,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邮编154000,发表在《黑龙江农业》1999年第6期第30页。内容:前言;1、试验材料及方法;2、结果分析;3、结论。三年试验,参试12个品种。例2:必宁特防除水稻插秧田杂草试验研究作者:于振民 绥化地区植检植保站,邮编152054,发表在《黑龙江农业》2000年第2期23—24页,约1300字。内容:前言;1.供试药剂;2.试验处理;3.试验设计及调查方法;3.1除草效果调查;3.2水稻安全性调查;3.3田间测产调查;4.试验结果(4.1、4.2、4.3);5.结论(5.1、5.2、5.3)。

植保技术人员论文发表

看发的是什么级别的期刊。建议还是先写好了文章,再去选择期刊。

农业类从业人员在晋级时需要在期刊发表论文,而大多数的农业作者对于期刊级别,期刊种类知识掌握的并不牢靠,如果选择的期刊有误,可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最终也达不到自己的相关要求,下面学术堂对于较为容易发表见刊的农业类刊物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益助.1. 《南方农机》(省级)《南方农机》杂志创刊于1970年,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半月刊,大16开.该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江西省农业厅主管、江西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指导、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主办、中国农机化研究院指导的期刊.主要栏目:农机要闻、专家讲座、南方论坛、产业观察、农机人物、信息荟萃、农机化研究、农业装备研发、农业装备维护、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研究、车辆与动力工程、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管护、机电教育创新等.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厅主办单位: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国内统一刊号:CN 36-1239/TH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3872知网、万方、维普全文收录2. 《农家参谋》(省级)《农家参谋》创刊于1983年,该刊物的办刊宗旨是:"面向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宣传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其业务范围有"杂志的出版与发行、广告发布、农村科技新成果与新品种示范推广、科技人员培训与科技信息咨询".走出了一条"技术与信息并重、普及与提高结合、实际与实效相济"的办刊之路,其多姿多彩的内容,独特的视角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市场发展策略,已产生了震撼农业、农村、农民的社会影响力.主要栏目:基层教育;农业建设;乡镇经济;乡村医疗;农业水利;科技研究主管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国内统一刊号:CN 41-1229/N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5494知网全文收录3. 《现代园艺》(省级)《现代园艺》杂志创刊于1978年,该刊以"推广和普及先进实用的田间栽培技术"为办刊宗旨.向读者报道推荐中国国内外良种良法、科技动态,为三高农业和城乡园艺产业化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社会效益、舆论导向、读者需求放在突出位置上,为各地园艺工作服务.主要栏目:产业论坛、试验研究、良种推介、实用技术、绿色植保、经验交流、城镇绿化、综合科技等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厅主办单位:江西省经济作物局、江西省双金柑桔实验站国内统一刊号:CN 36-1287/S国际标准刊号:1006-4958邮发代号:44-114知网、万方、维普、龙源全文收录4. 《南方农业》(省级)《南方农业》杂志创刊于2007年,该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反映创新性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和新技术,传递农业前沿技术研究信息、报道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为重庆及整个南方的农业科研、技术交流和农业发展服务.主要栏目:栽培与植保、园林花卉、农业经济、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生理生化、动物科学、农业教育、农业机械、农业气象、农业财会、农田水利、农业信息化、遗传育种、品种选育、土壤农化等.主管单位:重庆市农业委员会主办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86/S国际标准刊号:1673-890X知网、龙源全文收录

这个刊物应该是可以的 刊名:《人文社科论坛》 英文名: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Forum 主管:北京人文社科研究院 主办:人文社科论坛杂志社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519/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290-2598 邮发代号:8-519 出版:中国计量出版社 创刊年:1996年 本开:大16开 语种:中文 刊期:月刊 发行总代理:中国报刊发行局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信箱: 定价:10.00元(RMB)每期 订阅:邮局订阅 补充说明:凡在《人文社科论坛》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作者,杂志出刊后即赠1册样刊!

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在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林业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林业鼠害防治技术

摘要:鼠类由于对林业的生存生长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鼠类危害林木的现象比较严重,鼠害是林中一大自然灾害,它主要啃食树干、枝叶、果实、种子危害林木,林木鼠害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林果业和林业生态工程的战略实施。文章提出了几种鼠害防治方法及提高鼠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林业 鼠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由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郁闭度低,生物品种单一,生态环境恶化,抗有害生物侵染能力弱,加上人类活动造成的干忧和破坏活动,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鼠类天敌种群数量下降,森林害鼠种群数量上升,森林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森林鼠害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一、鼠害成因

1、鼠类自身特性

由于鼠类具有体型小,环境适应能力强,食性杂,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在不同的森林环境中都能迅速生长繁殖,致使林业鼠害现象发生。

2、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程序中,有些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促使鼠害发生。例如大量捕杀鼠类天敌,致使食物链失去平衡,鼠类繁衍速度增快。另外,在林业建设中,人工林结构设计不合理,树种单一,也容易遭受鼠害的侵袭。在长期的鼠害防治过程中,有些地方一直是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这样就导致鼠类产生抗药性,不利于鼠害防治。而更多的地方是由于经验技术和资金欠缺,不能很好地对鼠害进行及时有效的长期防治。

3、其他原因

近年来出现全球性暖冬现象,冬天不冷,且干旱,有利于森林鼠类存活和繁殖,致使森林鼠害发生数量多、种群积累快。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占有比例过大,完全郁闭的林分布较少,多数林生态系统较脆弱,为森林鼠类提供较充足的阳光、食物、栖息地。首先,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年龄低,平均郁闭度较低,林内阳光较充足,适于鼠类生存,这是森林鼠类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其次,次生林和人工幼林林种单一,次生林以大面积的纯林为主,主要是落叶松、云杉、白桦三种,适合哪种林木,哪种林木就是一大片,品种的单一化,给喜食某一种林木的害鼠,提供了大量集中的场所,这是森林害鼠危害程度加重的原因;再次,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内,由于人类的活动,如放牧、捕食林鼠天敌等,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系统内林鼠天敌种群数量下降,从而造成林鼠种群数量上升。

二、鼠害发生规律

林鼠种群数量,在针叶林内多于阔叶林内,森林鼠害主要危害针叶林,对于阔叶树危害则少见。按林木受害情况来划分主要林鼠取食林木顺序:樟子松,落叶松,云杉,红松,灌木。

1、人工幼林多于天然次生林

原始红松林内阴冷、潮溼、地被物稀少,不利于地栖鼠类生存。由于有大量林木种子,所以树栖鼠类一花鼠和松鼠适宜生存。天然次生林混有各种林分,所以地栖鼠和树栖鼠都有踪迹。人工幼林内郁闭度低,阳光充足,幼树韧皮部汁液多,地栖鼠类数量占绝对优势,由于人工幼林内没有林木种子,所以花鼠和松鼠就没有。

2、林鼠种群数量,郁闭度低林分多于郁闭度高林

多数鼠类喜欢栖息在阳光较充足的林分。棕背平主要生活在阳坡造林地内,红背平主要生活在地势平缓的造林地内;在天然次生林内,如果是疏林地,有成片的落叶松或云杉幼树,也会有一定数量的棕背平和红背平;如果林地内阔叶树占绝对优势,或完全郁闭,则少见鼠类。

三、危害型别及发生等级划分

危害型别根据林业害鼠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即地上危害类和地下危害类。

1、地上危害类

该类害鼠生活在地上或地下而危害只在地上,主要啃食树干及幼树的嫩枝、嫩叶、盗食林木种实。

2、地下危害类

该类害鼠主要是指高原鼢鼠,生活、危害皆在地下,主要分布在退耕还林区和天然林区,危害木本植物的根系,导致苗木死亡。受危害树种有油松、落叶松、沙棘、柠条、杏、桃、沙枣以及其他多种经济林树种。

四、鼠害防治技术措施

1、预防措施

1. 1、造林设计

在造林设计时,应合理搭配树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各种针叶树、阔叶树和灌木树种,实行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灌灌混交,避免营造单一的纯林。要通过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实行合理密植,利用灌木和次生林木的发达根系阻止地下害鼠活动。

1. 2、造林地预防处理

造林前应对造林地进行预防性处理。一是降低害鼠的种群数量,如果造林地内的害鼠数量过高,应先进行灭鼠,鼠口密度降低后再进行造林;二是在造林前要结合鱼鳞坑整地进行深翻,以破坏鼠类的洞道;三是改善林地卫生条件,要将造林地内的枝娅、梢头、倒木等杂物清理干净,破坏害鼠的栖息环境。造林前整地时不要将灌木连根清除,原有灌木根系

一旦破坏,地下鼠便会很快侵入造林地危害苗木。对地下鼠活动频繁的地块,要挖掘防鼠阻隔沟,沟壁应垂直地面,以破坏励鼠的洞道。

1.3、造林苗木处理

造林之前,要对苗木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技术措施。可用驱避剂、多效抗旱驱鼠剂等对苗木进行涂干或蘸根,实施预防性处理。林木保护剂防治是对造林苗木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措施,该项措施无毒杀作用,可保护多种林木不被害鼠啃咬,对主要造林树种、经济林树种和林木种了等防护效能显著,持效期长,操作简便易行。目前常用的有多效抗旱驱鼠剂、P-1拒避剂等。

1. 4、林地抚育管理

造林后至树木中幼龄阶段应加强抚育管理,减少害鼠造成的危害。对于地上类害鼠,在抚育伐时要搞好林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林内的灌木和藤蔓植物,破坏害鼠栖息场所,减少其活动空问和食物储备。同时,控制抚育伐及修枝强度,促进中幼龄林早日有仔闭成林。

在害鼠数量较高的年份,可在林内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如树头、枝丫及灌木枝条等,为害鼠过冬提供应急食物,以减轻其对林木的危害。

2、物理防治

对于地下鼠可用地箭、弓形夹、灭鼠弹和灭鼠雷等物理器械进行防治。对于地上鼠可设定鼠类“诱捕阱”、鼠类诱捕器等环保型捕鼠工具灭鼠;在树干基部可套置塑料、金属等套管进行防护,或在树干基部涂白、涂抹泥沙或捆扎芦苇、干草把、塑料布等物;也可用粗沙***10 ~3000环口乳漆混合后涂刷基部,或用其他物质形成驱避剂防护层,阻挡害鼠直接接触树木而防止啃咬。其中,塑料套管防护法是用硬质塑料管域其他现成材料,如去掉底部和近口较细部位的泉水瓶套住树的基部,正规套管用塑料压模制成,可分为两瓣,管的粗细以与树干保持3 ~5cm的空隙为宜。塑料布套筒防护法是用塑料布卷成筒,围在树的基部***筒内也可填充树叶、土等***应用时,要使塑料筒的基部与地面接触紧密或埋于土中。

3、生物防治

3. 1、生殖不育技术防治

应用鼠类不育剂防治是通过药剂投饵来降低雌、雄害鼠的生育能力,使害鼠种群长期保持在低鼠口密度状态,以降低危害程度。鼠类不育剂对环境无污染,对天敌动物安全,适用于大面积防治,目前在生产上使用的有贝奥类雄性不育灭鼠剂和植物性不育剂。

3. 2、天敌保护与利用

林业害鼠天敌种类很多,包括鸟类中的猫头鹰、莺、集,爬行类中的蛇,哺乳类中的黄勋、青勋、银勋,狐狸等。对害鼠天敌要加大保护力度,一是实行封山育林,保护天敌的生存环境;二是禁捕、禁猎鼠类天敌;三是在人工林内垒积石堆或枝柴、草堆等招引鼬科动物;四是在人工林缘或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招引杆以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

段,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人工饲养害鼠的天敌并投放到林地,人为提高天敌种群数量,以达到长期有效压制害鼠种群密度的目的。

3.3、化学药物灭鼠

在预防措施和其他防治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害鼠的情况下,可采取化学药物灭鼠。为避免化学药剂造成人畜中毒、杀伤天敌、环境污染等问题,应选择无二次中毒的杀鼠剂,并以小包装******5 ~10g***袋施药,必要时可配合毒饵保护器泡括毒饵保护瓶、罐、桶等。

“毒饵保护器”俗称“毒饵站”***是指允许害鼠白由进入并取食,而其他非靶动物不能进入的一种能盛放毒饵的容器。应用毒饵保护器投饵灭鼠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投饵点少,省药、省工,易操作;二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天敌;三是保护毒饵不变质,可常年投饵,适用于所有地上鼠防治。“毒饵保护器”可用塑料瓶或竹筒加工而成,只要能使鼠类自由进入即可;使用时将配制好的毒饵直接或用小纸袋封装后,放入毒饵保护器内,并使其开口尽量向下倾斜。一般每亩地使用毒饵保护器1个,每个毒饵保护器放置毒饵150克左右,并根据害鼠取食情况补充毒饵。各地根据鼠情适当增减毒饵保护器数量,并在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使用。

结语:

林业是我国目前环境保护重点发展专案,保护森林健康持续的发展,不仅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相应的林木资源。因此,对于破坏林业发展的鼠害现象,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为方针,大力发展鼠类天敌的数量,尽量在不影响森林物种正常生存环境的情况下,消灭鼠患,保护林业。

参考文献:

[1] 侯坤龙,来建华.森林鼠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吉林林业科技,1991.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林业技术论文

植保论文发表

《植物保护》创刊于1963年,是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植保专业科技期刊。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本刊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已被国内外多个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1980年本刊开始兼营广告,以提供科技信息、指导消费为己任,各层次读者很多是产品的直接用户,刊出效果极佳,许多农药及农业器械在本刊登广告后使产品很快打开销路。本刊热忱欢迎贵公司在《植物保护》刊登广告,宣传您的新产品,提升和拓展您的企业形象。(广告价格和版位可具体商议,本刊将全力提供优惠)。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编:吴孔明地址: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94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9-1542国内统一刊号:CN 11-1982/S邮发代号:2-483单价:25.00定价:150.00 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技术与应用;不定期栏目:实验技术、国外植保、基础知识、有害生物动态、专家视角、争鸣;另外还有科技信息、产品介绍、企业动态、学会活动、书讯、会讯小栏目。获奖情况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科技类)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全国农业科技优秀期刊奖北京市全优期刊奖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 《植物保护》创刊于1963年,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亲笔题写刊名。本刊宗旨是促进我国植保科技发展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坚持面向生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各级植保科技人员基础理论和业务水平。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外多家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库收录。已纳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500名精品数据库。本刊主要刊登有关植物病理、农林业昆虫、杂草及鼠害等农作物有害生物、植物检疫、农药等植物保护学科各领域原始研究性论文和具有创新性、实用性技术成果文章,优先发表创新性突出的文章。读者对象:大专院校教师、研究生、农林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各级植保科技人员、各级植检工作者、农药企业研究与开发人员、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园林、园艺工作者。国外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 主 编 吴孔明副主编 陈万权 高希武 陈剑平 王音编 委 (按姓氏笔画为序)丁克坚 万方浩 马 祁 牛永春 王进军 王春林 王源超 田 喆 任顺祥 朱恩林刘二明 杜予州 陈红印 陈宏(美) 陈 明 李正西 李保华 李健强 吴新平张友军 张 杰 张国珍 张青文 张跃进 张朝贤 范在丰 金道超 郑永权 封洪强郭予元 施宗伟 祝增荣 曹克强 康振生 赵建周(美国) 彭于发 喻大昭 虞国跃廖金铃荣誉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明勇 李明远 成卓敏 肖启明 沈佐锐 吴钜文 肖悦岩 邵振润 杨崇良 高洪荣 黄大昉 曾士迈 1.仿生胶对枸杞瘿螨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型的影响 何嘉;孙海霞;王少东2.南瓜花叶病毒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梁新苗;边勇;邓丛良;李桂芬3.小麦植株和麦田土壤莠去津残留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李广领;田雪亮4.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残留 王聪;刘颖超5.瓜类果斑病菌致病基因及靶标基因的预测 严婉荣;王铁霖;戴良英;杨玉文6.番茄白粉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郑坤;姜景彬7.甲氰菊酯和螺螨酯对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 张寿芳;沈修婧;蔡瑜如8.常用杀螨剂与顶孢霉Ahy1菌株的相容性及协同作用 姜立波;赵亚冬9.葡萄溃疡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条件的优化 张玮;燕继晔;郭霞10.抗黑星病芽变鸭梨组织结构、生理生化与抗病性关系研究 刘艳涛

先介绍一下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科学是一种知识,是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是偶然中的必然性的揭示,是运动过程规律性的揭示,它是系统地反映事物真相的客观真理。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活动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包括工艺技巧、劳动经验、信息知识和工具装备。一、科技论文常见的类型,体裁与方法(一)类型1、软科学性论文(软件):是研究技巧,智慧,信息组织和领导的知识体系,是综合运用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复杂的社会课题进行预测、规划、管理和评价,从整体上探求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和决策。包括综合性评述,建设的决策和战略,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途径,方案的评价和分析,预测和模型设计,认识和建议等。2、硬科学性论文(硬件):是研究物质设备及其技术的知识体系。包括物质设备的设计、计算、建造、结构、测试和应用。(二)科技论文常见的体裁标题作者姓名邮编,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摘要关键词前言或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三)写法1、标题:题目要尽可能揭示出论文的中心内容,并反映出论文的特点。用词简短明确。为此,标题应具备准确性,简洁性和鲜明性。2、摘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工作目的,试验方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演成果的意义。(1)报导性摘要:较长,一般250—300字。包括目的,范围,试验方法与设备,结果和结论。运用于应用性研究的硬件性论文。(2)指示性摘要:叙述文章的精华,不涉及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30—50字。适用于综述、评价、分析等软件性论文。3、关键词:目前论文在摘要后面一般都要列出文章中涉及并阐明概念的词,称为“关键词”,便于检索用。4、前言或引言:作用是引出年论的问题的来龙去脉,回答为什么要写该论文。应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范围、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5、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1)内容包括由实验、观察、测度得到的数据;由调查研究得来的材料;根据数据和材料形成的观点。科技论文以观点为核心,观点由材料抽象而成,材料服务于观点,以达到材料和观点的统一。(2)格局和体裁可分以下两种:按认识循环的层次,按研究工作进程的顺序。实验再次研究的现象,或现象—再现象的外部条件—研究现象的内因和本质—探索现象变革的措施—实践验证。阐写时层次分明,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紧扣文题。将实验数据或材料综合融汇,提炼出典型的观点和脉络,通常是先介绍实验用材料、设备、方法等,汇集取得的结果综合整理,经过推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6、结论结论是论文的归结,是论文最终总体的论点,是抽象出来的现象本质和规律。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鲜明具体,语句简炼明了。具体内容可包括:(1)简述验证结论或分析讨论得出的最后论点。(2)说明结论适用范围。(3)说明研究成果的意义。(4)对该项工作台的发展和展望。7、参考文献标明文章或书名、作者姓名、杂志名称、出版年月、出版部门。正文中引用他人的结论、调查、实验数据时,应在引用内容上角注上参考文献序号。8、对外学术刊物要求除非外文标题、姓名、单位、摘要。二、综合评述性文章综述是某一科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进展情况的综合性评述文章,它又是反映作者本人见识的科技报告。综是文的基础,评是文的经纬。综述论不是一般性的动态报导,是经作者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后,以自己的研究或生产实践为基础,系统地总结专业领域在一定阶段的进展,并通过分析归纳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的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1、综述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问题的提出—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改进建议。2、写综述应注意下列各点。(1)勿将综述与自己的某项研究工作台混杂为一篇文章,写成既非综述又非科研报告的文章,综述的重点是比较和评价,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是不适宜的。(2)勿做第二手综述文章,也就是在别人的几篇综述的基础上加些个人见解而捏成的综述。(3)切勿泛泛空言,充斥套话和形容词语,毫无参考价值,也无新的见解。(4)材料和观点应统一,避免介绍材料过多而评述太少,具体的太少而议论过多。(5)评述国外情况要面向国内,讨论过去和现在,要以现在为主。(6)理论和实践应统一,放眼而不虚夸,严谨而不拘泥,既定量的生产数据为佐证,又有从长远发展与理论研究而提出的方向性论断。(7)科技研究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多从推广可行性方面提出估计和措施。(8)要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罗列“各家之言”。综述的关键是精谈,一般细节应简略。三、农业技术指导类文章主要介绍重点农技推广项目和农业先进技术成果,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模式,针对生产实际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一般写法:就某个生产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或介绍某个研究对象的特征特性,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提出配套应用技术。必要时需介绍经济效益。1、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建议。介绍某种病虫草鼠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作物情况,提出综合防治技术建议。或某作物、某时期多种病虫草鼠害的识别及防治技术建议。发布病虫预测预报,并提出防治技术建议。2、介绍农作物优良品种。主要说明品种特征特性,增产效果,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应区域。如果是育种报告,需啬材料组合及选育过程。3、农作物栽培技术。介绍某种单项技术的应用效果,技术要点及有关注意事项。介绍某作物的特征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提出综合(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建议。4、施肥技术。介绍某种肥料特性,或某种施肥技术,增产效果,施用技术。或谈某种作物需肥规律,提出合理施肥技术建议。5、农业环保方面。可以探讨农田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治理办法,低产土壤的改良技术,农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方法。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等。四、农业试验总结(报告)的写法(一)试验名称:即试验的题目,包括试验年限和单位。(二)正文内容1、试验的目的和依据:简要叙述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对生产上和科学上有什么意义。2、试验的材料和方法:简单扼要地正确叙述试验从那方面研究,都是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主要应讲明:(1)试验处理内容:各处理是什么品种或什么措施。(2)试验地概况:土壤、土质、肥力、地势等。(3)试验小区面积、排列方法、重复次数。(4)田间措施:供试品种、整地、播种、施肥、管理、收获等方面的时间、措施。(5)试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和发生的偶然事件均应简要说明。如施错肥、打错药、鼠雀牲畜食害、不测的天气灾害等。3、试验结果分析:主要包括生育期调查、性状分析、产量分析、试验显著性检验等。首先应将试验数据分类列出统计表格。然后分专题逐项分析。先分析增产效果显著的处理、与对照比较生育期差异、植株性状差异、产量差异究竟有多大,用文字简要说明,然后分析其它处理。对那些比较重要的生育性可以拍出照片附在总结中。对那些有一定变化规律的数据,可以绘制出条形图、简单直方图、曲线图、点式图等。配合文字分析,增加透明变。分析试验结果,应当条理分明,有重点地预以论述,每个专项问题要提得鲜明,推论必须合理。避免内容累赘,论点模糊,使人厌烦和糊涂。当现象间、数据间或有关结果间发生矛盾时,如果不是资料的错误,应格外注意分析,重要的矛盾应同时提出,以供进一步研究。4、结论:判断试验结果成功与失败,说明试验结果在生产上或科学上的作用和有关体会,在讨论中提出尚待明确的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五、有关投稿要求1、选题及内容应与刊物所设栏目及报道范围一致。内容要有新意或具地方特色,避免与刊物发表的文章内容雷同。文稿力求语言精炼,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论证合乎逻辑,结论正确。内容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2、写作格式。标题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标题下写清作者的邮政编码、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和姓名;文稿章节分段按国家标准1、1.1、1.1.1……号码顺序编排。标题号顶格写,后面空1格。3、表、图编绘要求。文稿中的表格和图不宜太多。表格采用三线表形式,表题、表头文字表达与编制要完整精炼,表中内容不能与文章内容重复,数据要完整、准确;形态特征图或曲线坐标图用电脑(出激光样)或硫酸纸绘制,图中要有图例,文稿中要留出图位。4、计量单位及符号使用标准。讲师单位用法定计量单位,在技术性稿件中用正体小写外文符号表示,不能再用下述括号内的汉字写法,如:长度用km(公里)、m(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不再用里、丈、尺、寸、公尺、公分;面积用k㎡(平方公里)、h㎡(公顷)、㎡(平方米)、c㎡(平方厘米)、m㎡(平方毫米);体积用m3(立方米)、cm3(立方厘米)、mm3(立方毫米);重量用t(吨)、㎏(千克)、g(克)、mg(毫克);ppm停止使用,表示数量时改用10-6,表示浓度时改用mg/㎏。考虑到广大读者的实际情况,面积单位仍可使用“亩”;时间年、天、小时、分、秒用汉字书写。5、数字用法规则。表示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年份用全称),表示计量和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表示序数和编号中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当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时,当表示农历时,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手表示概数时,星期几、形容词前的数字、名词前的字“—”等用汉字数字。例如:三四天、七八十种、十滴水、二万五千里长征、相差十万八千里、正用二十日、一品红。阿拉伯数字范围号为“~”;百分数范围,前一个数的百分号“%”不能省略。6、汉字及专用名词术语使用要求。文稿中汉字以新华字典为准,不得使用繁体字和自造字。专用名词术语要规范、标准,不得使用地方方言。专业名称要用学名,不得使用俗名、土名和别名,含量用剂型不能省略,商品名称只能在括弧内注明。7、外文字母书写规则。文稿中外文字母需打字或用印刷体书写,并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上下角字、数字以及易混淆的字母必须书写清楚。8、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根据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有点号、标号两在类,共16种。点号7种: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标号7种:引号(“”)、括号(( ))、省略号(……)、破折号(——)、连接号(— —)、书名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__)。9、文稿用钢笔在16开方格稿纸上抄写清楚,字迹工整,切勿潦草,标点使用要正确。也可提供计算机打印稿或软盘文稿(同等内容稿件优先录用,编辑部可直接扫描编排,或给编辑部发电子邮件,中国农技推广)。来稿文责自负,不得一稿多投,自留底稿,录用与否、恕不退稿。6个月未收到刊物录用稿件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不愿修改者请在来稿时一并声明。《黑龙江农业》不用油印、复印、复写稿件,不录用3个月可自行处理。10、有关文章字数要求。《黑龙江农业》:综述、专论、工作研究等在2500字以内,也有达到3500字的。农业技术指导稿件一般在1000—2000字之间,也有达到3000—3500字的。农家之友栏目1000字以内。《中国农技推广》:专题要文、厅局长论谈、科技论坛等一般不超过3000字,也有达到3500—5000字的。农业技术指导类一般1000—2000字,不超过3000字。《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技术稿件一般不超过2000字,少数为1000字或3000字。长篇文章讲座搞连载。可投作物种植、实施园艺、节水灌溉等栏目。专业学术期刊:每篇论文(包括图表)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最多不得超过8000字。个别期刊充许登载字数(包括图表)在1—2万字以上的论文。特别欢迎短小精悍的文章;简报不超过2000字,研究通讯每篇限在700字以内。11、来稿请在文章末写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中国农技推广》要求在信封上注明投稿栏目。论文举例我在前些年有关刊物上选择了一些写得比较好的文章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它们的特点是文章写得比较规范,用词准确,分析透彻,技术实用,有指导意义。一、科技论文1、软科学论文:加入WTO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影响与对策作者:夏敬源,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文化 邮编:100026,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3期10—12页。内容:前言,1.当前我国农技推广体系与国际市场接轨存在的主要问题;1.1推广理念不适应;1.2职能定位不适应;1.3管理体制不适应;1.4推广方法不适应;1.5保障措施不适应;1.6法规法则不适应;2.加入WTO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影响分析;2.1间接影响;2.2直接影响;3.农技推广体系应对入世挑战的思路与对策;3.1创新推广理念;3.2科学定位职能;3.3理顺推广体制;3.4转换运行机制;3.5改进推广方法;3.6提高全员素质;3.7支持力度加大;3.8加强法制法规建设。5300多字。2、硬科学论文油桐尺蠖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动态模型研究作者:湖南省常德市林业局 赵星、周艳初、喻传明湖南省保靖县林业局 余中虎发表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3、9(2)、124—126、130页。内容:摘要,关键词,1.材料与方法;1.1调查点的位置;1.2调查方法;1.3种群动态模型建立方法(谱波分析就是富里叶级数);2.结果与分析;2.1油桐尺蠖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2.2油桐尺蠖蛹种群动态模型的建立及检验;3.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有4条,附英文标题姓名,3500多字。二、综述类文章例1:以色列现代农业印象作者: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朱世俊,邮编410005,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第3期14—15页(海外窗口)。内容:前言,1、水与农业灌溉;2、品种与种子商品现代化;3、农业与温室;4、农业技术与农技推广。大约3000多字。例2:国内外农业科技动态简介作者:桦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振东发表在1997年桦川县农业技术培训教材中。内容:一、国外农业科技动态简介:1、培育良种;2、农业生产日趋工厂化;3、田间管理向自动化过渡;4、合理施肥灌溉;5、用科学方法防治病虫草害。二、国内农业科技新成果简介:1、粮豆薯栽培技术;2、经作园艺栽培技术;3、植保技术;4、土肥技术;5、农业工程技术:(1)大型机械;(2)小四轮配套机械;(3)植保机械;(4)灌溉设施;(5)抗旱技术;(6)培育新品种;(7)电子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农业技术指导类文章例1:大豆菟丝子的防治作者:刘汉民 江苏国营新曹农场植保站 邮编224246,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第4期43页(植物医院)内容:前言,1.大豆被害症状;2.防除菟丝子的措施;2.1精选豆种;2.2轮作换茬;2.3深翻土壤;2.4肥料充分腐熟;2.5宽行条播;2.6人工拔除;2.7药剂防除;2.7.1土壤处理;2.7.2茎叶处理。例2:中国香稻及栽培技术作者:湖北省武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彭志文,邮编435400,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2期30页。内容:1.主要特征特性;1.1米质;1.2生育期;1.3形态特征及产量;2.主要栽培技术。大约1200字。例3:西芹的特性及栽培技术作者:辽宁东亚种子集团公司邵长顺辽宁东亚国际种苗有限公司李博发表在《黑龙江农业》2000年第1期31页内容:前言(西芹简介),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1西芹对温度要求严格;1.2西芹对水分要求严格;1.3西芹对土壤要求严格;1.4西芹对肥料(营养)要求严格;2.栽培技术;2.1栽培季节;2.2播种育苗;2.3合理定植;2.4田间管理;2.5适时采收。例4:水稻机械深施肥技术的应用与效果作者:黑龙江省虎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刘为民黑龙江省虎林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姜国胜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3期56页。内容:前言(技术简介);1.机械深施肥技术在我市的应用;1.1试验跟踪调查情况;1.1.1试验处理;1.1.2试验条件;1.1.3秋季考种测产情况;2.机械深施肥技术作用特点;2.1提高化肥利用率;2.2化肥深施后能明显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2.3施肥均匀,减少挥发,满足水稻生育需要;2.4省工省肥,减少污染;3.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3.1作业地块要平整,田内无稻草等杂物;3.2秧苗要壮;3.3肥料标准;3.4肥箱防水、肥料防潮;3.5每天作业完成必需要清理肥箱。例5:盐碱对水稻的危害及治理方法作者:全素荣等,辽宁省凌海市植物保护站,邮编121200,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2期49页(沃土原野)。内容:前言(盐大地地概况);1.盐碱对水稻生产的危害;1.1危害基本情况;1.2危害程度;2.治理方法;2.1选种抗盐碱优良品种;2.2培育壮秧,增强抗盐碱能力;2.3建立标准化田间工程,确保灌排畅通;2.3.1单排单灌;2.3.2深沟排水;2.4洗盐碱;2.5科学施肥;2.6调节盐碱2.7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大约1200多字。四、试验总结(报告)例1:大豆窄行密植不同品种(品系)的增产潜力分析作者:王成,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邮编154000,发表在《黑龙江农业》1999年第6期第30页。内容:前言;1、试验材料及方法;2、结果分析;3、结论。三年试验,参试12个品种。例2:必宁特防除水稻插秧田杂草试验研究作者:于振民 绥化地区植检植保站,邮编152054,发表在《黑龙江农业》2000年第2期23—24页,约1300字。内容:前言;1.供试药剂;2.试验处理;3.试验设计及调查方法;3.1除草效果调查;3.2水稻安全性调查;3.3田间测产调查;4.试验结果(4.1、4.2、4.3);5.结论(5.1、5.2、5.3)。

曾士迈1926年4月生于北京。194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8年7月 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毕业 1948年8月 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助教 1949-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助教 1953-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讲师 1960-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教授 1964-1966 农业部派往越南执行文教援越任务 1974.11-1975.2 农业部派往墨西哥稻作生产考察组组长 1980-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教授 1980-1995 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主任、系主任,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研究所所长,北京农业大学学报主编等职。 1995年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教授 1995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8-1953 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病防治等课带实验,带毕业班生产实习。 1953-1964 先后主讲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病理学、植物免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 1974-1979 植物病理学(三年制,工农兵学员)。 1980-1987 植物免疫学、植物病害流行学(均为大学生课和研究生课)。 1988-1995 植物免疫学、植物病害流行学、植保系统工程(大学生课和研究生课)。 1995至今 植物病理学进展、植物抗病性专题(研究生课)。 获奖情况 1960 北京市文教卫生先进工作者 北京市委 1987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植物病害流行电算模拟 国家教委 1987 国家自然科学奖 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 国家科委 1989 国家级优秀教师队伍 国家教委、人事部、中国教育工会 1989 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市级奖 北京市政府 1989 北京市优秀教师 北京市政府 1989 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 1989 农业部首届优秀教材优秀奖《植物病害流行学》 农业部 1990 全国首届"兴农杯"优秀农村科技图书一等奖 《小麦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 科技日报、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 199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优秀教师队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1996 农业部第二届优秀教材一等奖《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农业部 1997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农业部 主要著作 1960 植物免疫学 林传光 曾士迈等编 农业出版社 1986 植物病害流行学 曾士迈 杨演合作编著 农业出版社 1989 植物保护(农业科技现代丛书) 曾士迈编 安徽科技出版社 1990 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 曾士迈 肖悦岩合编 电大出版社 1990 系统科学在植保研究上的应用 曾士迈 庞雄飞合编 农业出版社 1991 农业植物病理学(全国统编教材)第二版 修订组组长曾士迈 农业出版社 1991 小麦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 李光博 曾士迈 李振歧主编 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4 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曾士迈 赵美琦 肖长林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5 植物免疫学(全国统编教材) 李振歧 曾士迈 商鸿生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8 植物抗病育种的流行学研究 曾士迈 张树榛 科学出版社 1953-1998 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社会活动 曾任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1991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植保土化学科组召集人(1994止)、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1997止)、北京市政府顾问团植保组组长(1997止)、北京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1997止)等,现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报主编、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多种学术刊物编委。-------------------------------------------周宗璜周宗璜,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高等真菌分类和个体发育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是中国高等真菌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粘菌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并率先对人参病害进行了研究,填补了我国空白。 简历 1904年8月27日 生于浙江省吴兴县(湖州)。 1920—1923年 上海青年会中学。 1923—1924年 上海圣约翰大学理学院。 1924—1928年 南京东南大学(即后中央大学)农学院。 1928—1929年 南京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助教。 1929—1934年 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 1934—1937年 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技师,同时兼任中国大学生物系主任。 1937一1938年 成都四川省病虫害防治所所长。 1938—1941年 成都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组主任。 1941—1946年 江西中正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6—1948年 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专门委员会主任秘书,其间兼中正大学教授。 1948—1949年 农林部棉产改进处简任技正。 1949—1952年 上海军管会农林处—华东农林部特产处副处长,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社副主任。1952—1959年 公主岭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植物保护系主任。 1959—1962年 吉林特产学院教员。 1962—1981年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系主任。 1981年9月24日 病故。---------------------------------------------邓叔群(1902--1970)福建福州市人。真菌、植物病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门从事林业植物病理和粘菌、真菌的分类研究,以及中国粮棉作物--水稻、小麦、棉花病害的研究。建国以后,在他的倡导下实现了人工栽培食用、药用真菌,还成功地运用生物防治的科研成果,大面积防治森林虫害,为中国真菌学开拓了道路。他所发现的4个新属120个新品种为国际所公认,列入英国真菌研究所编的《真菌字典》中。曾发表论文70多篇,专著有《中国的真菌》等。------------------------------------------裘维蕃 Qiu Weifan(Chiu Wei-Fan)1912.5.15~植物病理学家。1912年5月15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3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系。1948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简历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农业大学一级教授,植物病理专业主任。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真菌学会理事长,国际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选入国际名人录,并被选为国际传记中心管理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 四十年代开始从事真菌分类、 生理和栽培研究, 五十年代还开展了植物病毒学和生物诊断研究。 对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作物的病毒病理学以及防治基础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对北京大白菜三大病害和华北小麦丛矮病的病原学,流行规律以及防病增产措施,都做了大面积的防治试验。另外提出研制抗病毒诱导剂可行性的理论依据,并据此研制出 NS-83增抗剂,用以抑制番茄和烟草病毒病有显著抑病增产效果,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其作用机制研究获国家教委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植物病毒学》专著。在真菌学上,他是国际上最早发现真菌异核现象者之一;在食菌分类和栽培的基础研究上,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主要论著有《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学》,《中国食菌及其栽培》,《中国大白菜三大病害的研究》,《植物诱导抗性及83增抗剂的研制,作用机制和应用》,《中国丝条状病毒及其导致的病害》,《农园植病谈丛》 等百余篇或部。------------------------------------------------谢联辉 --------------------------------------------------------------------------------植物病理学家。福建龙岩人。1958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福建农业大学教授。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水稻病毒的种类、分布、为害、传播测报与治理,其成果被誉为是“对世界病毒作出了新贡献”;发现一种新的水稻病毒——水稻簇矮病毒,受到国际稻病学界的高度重视;报导的水稻齿矮病毒和东格鲁病毒均系中国新记录;三种病害的及时发现,有力地控制其蔓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中国水仙、甘蔗、福建烟草、蕃茄和香蕉等植物的病毒种类、分布、发生和治理措施,报导了9个中国新记录和5个中国大陆新记录。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林亮东(1900-1974年),别号立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朗镇大车人。1935年被选派到美国奥列贡大学研究院学习植物病理及真菌学,1937年获硕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获美国生物学会授予荣誉会员及美国植物病理学会金质奖章一枚。回国后,一直从事植物病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华南农学院教授、广东农林处处长、华南农学院植保系系主任、华南农学院湛江分院副院长、广东植物病理学会理事。---------------------------------------------戴芳澜 字观亭,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 1893年5月4日生于湖北省江陵县, 1973年1月3 日卒于北京。1911考入清华学堂预备班,两年后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植物病理学。1918年毕业,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一年后回国,先后任教于南京第一农业专科学校、广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东南大学和金陵大学。1934年赴美国纽约植物园生化实验室和康乃尔大学植物病理系进行客座研究。1935年任清华大学任生物系教授,兼任农业研究所病害组主任。他仍继续真菌分类研究。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真菌和植病研究室主任,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研究所所长,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曾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为理事长和《植物病理学报》主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名誉理事长。他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业科学院通讯会员。 戴芳澜在真菌分类学、形态学、遗传学和植物病理学等方面发表论文和著作50多篇,为中国近代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是中国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奠基人。1930年,他发表的“三角枫上白粉菌之一新种”的论文,是中国真菌学家首次报道的真菌新种,是真菌学在中国创立的标志。他与B.O.道奇(Dodge)合作对脉胞霉 (Neurospora) 的分类和细胞遗传学研究成果是真菌学的经典文献。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植物病原目录》《中国真菌总汇》和《真菌的形态与分类》等。-----------------------------------------------黄齐望简历 1904年1月16日 出生于浙江省定海县。 1930年 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 1930—1933年 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助教。 1933—1935年 任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技士。 1935—1937年 留学于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 1937—1938年 在家乡定海简师任教。 1939—1941年 任上海南通学院讲师。 1942年 任苏北南通学院副教授兼图书馆主任。 1945—1946年 任浙江省定海县立中学教务主任。 1046—1948年 任福建农学院教授兼教务主任。 1948—1949年 任中正大学教授。 1949年 任浙江省舟山中学校长。 1950—1952年 任南昌大学教授。 1953—1968年 任江西农学院教授。 1971—1979年 任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教授。 1979—1982年 任江西农业大学教授。 1982年4月13日 在南昌逝世。 主要论著 1 黄齐望.粟黑穗病对于粟株生长及收量的影响.昆虫与植病,1935,3:234—235. 2 黄齐望.烟草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speg.)De Hann〕与木霉菌〔Trichoderma lignorum(Tode.)Harz〕拮抗作用之研究.中华农学会报,1937,162:43—50. 3 黄齐望.烟草立枯病菌之研究史略及防除法.农学月刊,1937,4(2):34—42. 4 黄齐望.1936年植病界新发现之植物细菌病.农报,1937,4:901—902. 5 黄齐望.植病界溶菌素研究概况.昆虫与植病,1937,5:368—375. 6 黄齐望.植病研究上土壤温湿度之调节装置.昆虫与植病,1937,5:478—483. 7 黄齐望.中国棉麻病害要览.上海新农出版社,1952. 8 黄齐望.1955年江西境内所发现的几种作物病害.江西植保通讯,1955,2:21—23,4:24. 9 黄齐望,欧阳谅.江西十字花科根肿病的观察和防治意见.植物保护通讯,1955,8:1—4. 10 黄齐望,陈善堃.棉花缩叶病调查.植物保护通讯,1954,5:10—11. 11 黄齐望,欧阳谅.江西作物病害名录.江西农学院学报,1957,1—10. 12 黄齐望.油菜对菌核病的抗病性和病菌寄生性初步调查.江西植保通讯,1957,3:1—4. 13 黄齐望,刘安国.都昌棉花雷害调查.江西农学院科学研究汇刊,1959,128—132. 14 黄齐望等.江西农业病虫害病害部分.江西人民出版社,1960. 15 黄齐望,陶承祥.草皮、草木灰及几种矿物质对于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植物保护学报,1962,1(3):326—327. 16 黄齐望,李富文等.油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病原生活力及防治研究.江西农学院学报,1963,74—82. 17 黄齐望,陈菊芳.南昌郊区辣椒两种炭疽病菌的初步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64,3(3):317—318. 18 黄齐望.江西桑寄生调查.植物保护,1964,2(6):267. 19 黄齐望,李富文等.棉角斑病种子带菌研究.江西植保论文选集(病害部分)1965,39—41. 20 黄齐望.棉花根肿的观察和预防.江西植保论文选集(病害部分),1965,42. 21 黄齐望,夏林元.蚕豆赤斑病病原菌的研究.植物保护,1965,3(2):62. 22 黄齐望等.水稻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江西人民出版社,1975. 23 黄齐望.江西经济植物病害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 24 黄齐望,刘安国.南昌郊区水稻菌核菌鉴定.江西植保,1978,1:42—44. 25 黄齐望.观察安义县水稻凋萎型白叶枯病纪要.江西植保,1978,1:18,2. 26 黄齐望.植医须知(一)江西植保,1978,1:46—49. 27 黄齐望.植医须知(二)江西植保,1978,2:42. 28 黄齐望.植医须知(三)病菌接种.江西植保,1979,4:50. 29 黄齐望等.稻条叶枯病概观及分生孢子促成研究.江西植保,1979,2:27—29. 30 黄齐望.植医须知(四)稻叶斑病害鉴别法.江西植保,1980,4:47—50. 31 黄齐望.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化学治疗剂研究近况.江西共大学报,1979,1:53—57. 32 黄齐望.植物感染生理.江西共大学报,1980,1:41—43. 33 黄齐望,车慕贞,廖月华.诊断二晚黄叶病纪要.江西共大学报,1980,3,4:25—26,71. 34 黄齐望.江西近年升级的稻曲病.江西农大学报,1981,2:22—26. 35 黄齐望.论农药之祸及病虫害防治.江西农大学报,1981,3,4:34—41. 36 黄齐望.植医须知(五)菌类实验的准备工作.江西植保,1981,1:30—32. 37 黄齐望.植医须知(六),植病解剖的石蜡切片.江西植保,1981,2:26—29.---------------------------------------吴友三吴友三,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小麦抗锈育种上培育出十多个品种,对我国东北麦区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分离、鉴定,小麦耐锈性特点和机制的理论研究上做出了重要成果。 -------------------------------------------林孔湘,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一生潜心研究柑桔黄龙病,首先证明黄龙病病原为病毒;首创柑桔繁殖材料热处理消毒方法;推行“无病虫栽培”技术,为振兴我国柑桔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

做好草稿-------准备发稿-----等待审核-----审核下来-----失败成功------失败则退稿费成功则不退,大概就这样

植物保护学论文发表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制定和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植物保护属于农学学科门类之中的其中一个一级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分别是: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可授农学、理学学位)。目录专业介绍主干课程相近专业开设院校期刊简介基本信息栏目设置收录情况编委会专业介绍主干课程相近专业开设院校期刊简介基本信息栏目设置收录情况编委会展开 编辑本段专业介绍 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 专业介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病虫草鼠生物学及其致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各类病虫草鼠鉴定、识别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植物病虫草鼠监测和防治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编辑本段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 主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 其他课程:植物检疫、农业螨学、杂草识别、农业病原细菌、病毒学、生物统计学、作物学、普通遗传学、农业气象学、微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无机分析化学、大学物理、统计学、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植物学、动物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普通植物病理学实习、普通昆虫学实习、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农业昆虫学实习、植物化学保护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编辑本段相近专业 农学 园艺 茶学 草业科学 烟草 植物科学与技术 种子科学与工程 应用生物科学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编辑本段开设院校 华南农业大学 长江大学(原湖北农学院) 天津农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北京农学院 吉林大学 西南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广西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塔里木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河南科技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海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扬州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贵州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宁夏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石河子大学 塔里木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莱阳农学院 聊城大学 西南林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编辑本段期刊简介 《植物保护》创刊于1963年,是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植保专业科技期刊。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本刊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已被国内外多个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 《植物保护》创刊于1963年,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亲笔题写刊名。本刊宗旨是促进我国植保科技发展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坚持面向生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各级植保科技人员基础理论和业务水平。 1980年本刊开始兼营广告,以提供科技信息、指导消费为己任,各层次读者很多是产品的直接用户,刊出效果极佳,许多农药及农业器械在本刊登广告后使产品很快打开销路。本刊热忱欢迎贵公司在《植物保护》刊登广告,宣传您的新产品,提升和拓展您的企业形象。(广告价格和版位可具体商议,本刊将全力提供优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 编:吴孔明 地 址: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邮政编码:10009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9-1542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982/S 邮发代号:2-483 单 价:25.00 定 价:150.00编辑本段栏目设置 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技术与应用;不定期栏目:实验技术、国外植保、基础知识、有害生物动态、专家视角、争鸣;另外还有科技信息、产品介绍、企业动态、学会活动、书讯、会讯小栏目。 读者对象:大专院校教师、研究生、农林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各级植保科技人员、各级植检工作者、农药企业研究与开发人员、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园林、园艺工作者。 获奖情况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科技类)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 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 全国农业科技优秀期刊奖 北京市全优期刊奖 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编辑本段收录情况 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外多家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库收录。目前已纳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500名精品数据库。 本刊主要刊登有关植物病理、农林业昆虫、杂草及鼠害等农作物有害生物、植物检疫、农药等植物保护学科各领域原始研究性论文和具有创新性、实用性技术成果文章,优先发表创新性突出的文章。 国外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编辑本段编委会 主 编 吴孔明副主编 陈万权 高希武 陈剑平 王音 编 委 (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克坚 万方浩 马 祁 牛永春 王进军 王春林 王源超 田 喆 任顺祥 朱恩林 刘二明 杜予州 陈红印 陈宏(美) 陈 明 李正西 李保华 李健强 吴新平 张友军 张 杰 张国珍 张青文 张跃进 张朝贤 范在丰 金道超 郑永权 封洪强 郭予元 施宗伟 祝增荣 曹克强 康振生 赵建周(美国) 彭于发 喻大昭 虞国跃 廖金铃 荣誉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明勇 李明远 成卓敏 肖启明 沈佐锐 吴钜文 肖悦岩 邵振润 杨崇良 高洪荣 黄大昉 曾士迈

1996年以来发表论文430余篇,其中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24篇,12篇被SCI收录;在国内一级学报发表25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

《植物保护》创刊于1963年,是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植保专业科技期刊。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本刊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已被国内外多个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1980年本刊开始兼营广告,以提供科技信息、指导消费为己任,各层次读者很多是产品的直接用户,刊出效果极佳,许多农药及农业器械在本刊登广告后使产品很快打开销路。本刊热忱欢迎贵公司在《植物保护》刊登广告,宣传您的新产品,提升和拓展您的企业形象。(广告价格和版位可具体商议,本刊将全力提供优惠)。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编:吴孔明地址: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94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9-1542国内统一刊号:CN 11-1982/S邮发代号:2-483单价:25.00定价:150.00 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技术与应用;不定期栏目:实验技术、国外植保、基础知识、有害生物动态、专家视角、争鸣;另外还有科技信息、产品介绍、企业动态、学会活动、书讯、会讯小栏目。获奖情况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科技类)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全国农业科技优秀期刊奖北京市全优期刊奖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 《植物保护》创刊于1963年,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亲笔题写刊名。本刊宗旨是促进我国植保科技发展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坚持面向生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各级植保科技人员基础理论和业务水平。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外多家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库收录。已纳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500名精品数据库。本刊主要刊登有关植物病理、农林业昆虫、杂草及鼠害等农作物有害生物、植物检疫、农药等植物保护学科各领域原始研究性论文和具有创新性、实用性技术成果文章,优先发表创新性突出的文章。读者对象:大专院校教师、研究生、农林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各级植保科技人员、各级植检工作者、农药企业研究与开发人员、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园林、园艺工作者。国外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 主 编 吴孔明副主编 陈万权 高希武 陈剑平 王音编 委 (按姓氏笔画为序)丁克坚 万方浩 马 祁 牛永春 王进军 王春林 王源超 田 喆 任顺祥 朱恩林刘二明 杜予州 陈红印 陈宏(美) 陈 明 李正西 李保华 李健强 吴新平张友军 张 杰 张国珍 张青文 张跃进 张朝贤 范在丰 金道超 郑永权 封洪强郭予元 施宗伟 祝增荣 曹克强 康振生 赵建周(美国) 彭于发 喻大昭 虞国跃廖金铃荣誉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明勇 李明远 成卓敏 肖启明 沈佐锐 吴钜文 肖悦岩 邵振润 杨崇良 高洪荣 黄大昉 曾士迈 1.仿生胶对枸杞瘿螨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型的影响 何嘉;孙海霞;王少东2.南瓜花叶病毒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梁新苗;边勇;邓丛良;李桂芬3.小麦植株和麦田土壤莠去津残留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李广领;田雪亮4.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残留 王聪;刘颖超5.瓜类果斑病菌致病基因及靶标基因的预测 严婉荣;王铁霖;戴良英;杨玉文6.番茄白粉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郑坤;姜景彬7.甲氰菊酯和螺螨酯对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 张寿芳;沈修婧;蔡瑜如8.常用杀螨剂与顶孢霉Ahy1菌株的相容性及协同作用 姜立波;赵亚冬9.葡萄溃疡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条件的优化 张玮;燕继晔;郭霞10.抗黑星病芽变鸭梨组织结构、生理生化与抗病性关系研究 刘艳涛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