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地质大学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6 16:55:24

中国地质大学论文发表

你的意思是什么?自己单独投?还是找论文工作帮忙?如果是自己单独投的话,文章录用后给杂志社版面费,一般是几百刀。找论文公司合作,看对方的收费标准,按照投的杂志if是多少收费的--辑文编译,学术科研助手

1、首先要求通过所有的课程考核,2、其次完成毕业论文,通过答辩。3、最后在毕业前完成至少两篇c刊或者SCI的论文发表。中国地质大学的博士是具有较高含金量的博士及毕业难度也较高。中国地质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简称地大,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发表论文奖励

中地大京发[2012]1号 关于授予王秉璋等296人学位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3号 关于开展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4号 关于调整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5号 关于同意赵强等同学复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6号 关于做好201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7号 关于公布2011年本科教学系列评优结果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8号 关于同意石宇等同学退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9号 关于同意张思齐、邹昶龙同学延长学制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0号 关于同意李建伟等同学休养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1号 关于下达2012年校内部门预算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12号 关于表彰2011年国际、国家、北京市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奖师生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3号 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14号 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15号 关于给予弋嘉喜等同学处分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6号 关于同意房东彬等同学休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7号 关于同意王奎、张弛同学退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8号 关于同意苏少龙同学延长修业年限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9号 关于公布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专业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20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奖学金评选实施办法

中地大京发[2012]21号 关于给予刘通同学警告处分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22号 关于举办2012年春季运动会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23号 关于做好2012年本科生军事课工作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24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产清查实施方案

中地大京发[2012]25号 关于报废4台锅炉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26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校学生计划生育管理规定

中地大京发[2012]27号 关于公布2011~2012年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开放基金结题评审结果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28号 关于2012~2013学年校历编排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29号 关于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先进个人、先进集 体评选条例》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30号 关于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 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31号 关于转发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2012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北京市委等七委办局《关于2012年北京市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32号 关于同意杨爱凤同学退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33号 关于同意黄敏同学休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34号 关于举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35号 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生实习经费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36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关于建设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37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关于获科学技术奖的奖励办法

中地大京发[2012]38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出入校园机动车辆收费管理规定

中地大京发[2012]39号 关于公布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评审结果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40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食堂检查工作制度(试行)

中地大京发[2012]41号 关于同意霍慧妍等同学退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42号 关于2012年暑假安排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43号 关于做好2012年毕业生教育及离校工作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44号 关于开展2012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45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在校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退役复学后学费资助暂行管理办法

中地大京发[2012]46号 关于表彰2012年优秀毕业生、西部地区就业毕业生、西部志愿者、 木村四郎雄教育奖优秀学生奖获奖毕业生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47号 关于同意高雅洁等同学转专业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48号 关于张黄飞等同学退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49号 关于同意熊昌杰同学休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50号 关于授予万建华等1584人学位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51号 关于表彰我校入选2011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及其指导教师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52号 关于表彰我校入选2011年度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及其指导教师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53号 关于表彰2012年校级优秀学位论文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54号 关于同意王潇等同学赴国外大学自费留学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55号 关于成立MBA教学合格评估迎评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56号 关于调整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57号 关于加强夏季安全工作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58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实施细则

中地大京发[2012]59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木村四郎雄教育奖优秀学生奖评选办法(修订)

中地大京发[2012]60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证(含乘车优惠卡)、校徽管理办法(修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化学人才奖学金评选实施办法(修订)中地大京发[2012]61号

中地大京发[2012]62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

中地大京发[2012]63号 关于同意北京中地大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转让北京天成印务有限责任公司股权(100%)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64号 关于2012年迎新工作及入学教育安排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65号 关于调整我校防火安全委员会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66号 关于签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工作责任书》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67号 关于同意白韵雪等同学复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68号 关于2009级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69号 关于举办2012年秋季运动会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70号 关于同意王锋等同学退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71号 关于公布2012年校级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72号 关于选拔我校2009级本科生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73号 关于调整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74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朱训青年教师教育奖励基金管理办法

中地大京发[2012]75号 关于授予张岳明等14人学位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76号 关于同意王璋旻、邓凯文同学退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77号 关于同意李蕊霞等同学休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78号 关于迎接60周年校庆环境大扫除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79号 关于60周年校庆庆典期间停课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80号 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81号 关于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放射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82号 关于加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60周年校庆庆典日交通管理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83号 关于公布2012年度翟裕生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84号 关于公布2012年度赵鹏大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85号 关于公布2012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生名单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86号 关于表彰2012年度“朱训青年教师奖”获得者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87号 关于给予谈荣钰等同学处分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88号 关于2012年新教职工入职培训暨第十三届新教师教学上岗培训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89号 关于公布2012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90号 关于同意嵇恬甜等同学休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91号 关于同意郭瑞等同学退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92号 关于批准叶枫等同学编入下一年级学习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93号 关于公布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评审结果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94号 关于嵇宁同学退学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95号 关于保留张可同学入学资格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96号 关于给予王永强同学留校察看处分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97号 关于公布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专业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98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

中地大京发[2012]99号 关于公布2011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验收评审结果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100号 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希乐威矿业奖学金评选实施办法》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101号 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龙润奖学金评选实施办法》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102号 关于同意赵琦等同学退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03号 关于同意娜日娅等同学休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04号 关于表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教师和单位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05号 关于给予曹建华、洪明刚同学退学处理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06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学成果奖奖励办法

中地大京发[2012]107号 关于印发《固定资产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108号 关于北京中地大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折价转让北京天成印务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的请示

中地大京发[2012]109号 关于同意于超等同学休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10号 关于同意解统乾同学复学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11号 关于同意孔志文等同学转专业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12号 关于表彰2011~2012学年学生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13号 关于公布2012年度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

中地大京发[2012]114号 关于表彰2011~2012年度固定资产及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15号 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116号 关于表彰教学名师的决定

中地大京发[2012]117号 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调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118号 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60周年校庆工作总结》的通知

(中地大京发〔2012〕62号)

各单位、各部门:

现将修订后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2012年8月修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年8月30日

附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

(2012年8月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激励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90号)、《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教财〔2007〕2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评审与材料填报工作的通知》(教财厅函〔2010〕16号)及《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的通知》(教助中心〔2012〕17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我校全日制本科(含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第二章 评审组织机构管理

第三条 为加强对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的领导,认真做好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规范国家奖学金评审行为,保证评审工作公平、公正进行,确保评审结果的权威性,结合我校实际,决定成立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和评审委员会。

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评审工作,研究决定有关评审工作的重大事项,成员如下:

组长:刘志方

副组长:王果胜

成员: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纪检办公室、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负责人。

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评审工作,向评审领导小组提出评审国家奖学金评审意见,成员如下:

主任:刘志方

副主任:王果胜

成员: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纪检办公室、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

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具体负责国家奖学金评选的日常事务等。

第四条 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应遵循以下职责:

(一)严格按照评审标准和规定程序认真审阅材料,听取其他评审委员的意见,提出中肯的评审意见。

(二)发现与评审对象存在直系亲属关系、直接经济利益关系或有其他可能影响评审工作的情形,应当主动向评审委员会申请回避。

(三)受理评奖过程中的争议事项,接收申诉和组织复议。

(四)不得利用评审委员的特殊身份和影响力,单独或与有关人员共同为评审对象获奖提供便利。

(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擅自披露评审结果、其他评审委员的意见和相关的保密信息。

第三章 奖励标准与评选条件

第五条 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

第六条 国家奖学金评选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四)在校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本科学生。

(五)参评年度内学习成绩优异,平均成绩85分以上,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且学习成绩排名和综合测评排名均在本年级本专业位于前10%。

(六)对于学习成绩排名或综合测评排名超出前10%,但均位于前30%的学生,如在其他方面表现非常突出,可申请国家奖学金,但需提交详细的证明材料。其他方面表现非常突出是指在道德风尚、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发明、社会实践、社会工作、体育竞赛、文艺比赛等某一方面表现特别优秀。具体如下:

1.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具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服务社会、自立自强的实际行动,在本校、本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2.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显著成绩,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EI、ISTP、SSCI全文收录,以第一、二作者出版学术专著(须通过专家鉴定)。

3.在学科竞赛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国际和全国性专业学科竞赛、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竞赛中获一等奖(或金奖)及以上奖励。

4.在创新发明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获得国家专利(须通过专家鉴定)。

5.在体育竞赛中取得显著成绩,为国家争得荣誉。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前两名;高水平运动员(特招生)参加国际和全国性体育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前两名。集体项目应为主力队员。

6.在重要文艺比赛中取得显著成绩,参加国际和全国性比赛获得前三名,参加省级比赛获得第一名,为国家赢得荣誉。集体项目应为主要演员。

7.获全国三好学生、全国优秀学生干部、全国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全国性荣誉称号。

第四章 评审程序及要求

第七条 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审一次,根据教育部下达指标实行等额评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

第八条 根据教育部每年9月1日前下达我校的国家奖学金名额,学校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于每学年初按各学院学生人数比例将奖学金名额分配给各学院。

第九条 每学年开学后两周,凡符合第六条基本申请条件的学生均可以向本学院提出书面申请。

各学院召开由学生代表、辅导员、学工组长等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对本学院学生申请情况进行充分讨论,根据下达名额进行择优推荐,并在本学院事务公告栏的显著位置公示一周,无异议后将推荐学生名单、申请表及学院推荐意见上报办公室。

第十条 办公室汇总整理各学院上报推荐名单及相关资料,报学校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研究审定,提出评审意见,形成评审报告,报学校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在校内进行一周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评选结果立即生效。学校于每年10月31日前,将评审结果报教育部。

第十一条 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第五章 奖学金发放、管理与监督

第十二条 学校于每年11月30日前根据上级拨款情况将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奖励证书,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第十三条 各学院要切实加强管理,认真做好国家奖学金的评审和发放工作,确保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并引导获奖学生用好所获奖学金。

第十四条 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国家奖学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同时应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主管机关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学校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中地大京发〔2010〕63号)同时废止。

中国地质大学发表论文要求

发表论文、听讲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毕业要求有:首先在读研期间发表一篇到三篇的学术论文,其次要求参加学术论坛和听专业大咖的讲座,最后要提供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志愿近两年实际都不简单,尤其2022年专硕复试线达到了339分,尽管专业课难度不算大,但339的复试线的确偏高,总体来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考研难度属于211靠前位置,与中国矿大(徐州)、上海大学(2021)等难度差不多。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地质大学近两年一志愿上线都很充足,但仍然接收了几名调剂生,也就是说地大是有“优质生源计划”的,即无论一志愿上线多少,都会预留几个调剂萝卜坑用于接收调剂。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论文盲审要求5万字。中国地质大学发布的关于博士论文的要求显示论文插图或附图均应画在道林纸上或为电脑成图,各种图件必须注明详细图名、图号、图例等。论文要求至少5万字。所以中国地质大学博士论文盲审要求5万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听讲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毕业要求有:首先在读研期间发表一篇到三篇的学术论文,其次要求参加学术论坛和听专业大咖的讲座,最后要提供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志愿近两年实际都不简单,尤其2022年专硕复试线达到了339分,尽管专业课难度不算大,但339的复试线的确偏高,总体来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考研难度属于211靠前位置,与中国矿大(徐州)、上海大学(2021)等难度差不多。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地质大学近两年一志愿上线都很充足,但仍然接收了几名调剂生,也就是说地大是有“优质生源计划”的,即无论一志愿上线多少,都会预留几个调剂萝卜坑用于接收调剂。

不是统一的而且知网那里也不定时上传手里的数据,因为需要前期的数据处理,所有没有严格的时间点中国地质大学(地大,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创建于1952年,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被誉为“中国地球科学的最高学府”。该校入选“111计划”“卓越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成员,也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中国地质大学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7年更为中国地质大学,并沿用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论文发表情况

不是统一的而且知网那里也不定时上传手里的数据,因为需要前期的数据处理,所有没有严格的时间点中国地质大学(地大,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创建于1952年,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被誉为“中国地球科学的最高学府”。该校入选“111计划”“卓越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成员,也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中国地质大学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7年更为中国地质大学,并沿用至今。

1.Shi Xiaoying, Meishilong and Chen Jianqiang, 1998. Cambrian sequence chron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sea-level cycles in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Jour. China Univ, 8(3):2.王鸿祯,史晓颖, 1998. 沉积层序及海平面旋回的分类级别---旋回周期的成因讨论. 现代地质, 12(1):1-16.3.陈建强, 史晓颖, 张国仁等, 1998. 华北地台中寒武统张夏组上部高频层序研究. 地层学杂志, 22(2):109-115.4.史晓颖,陈建强,梅仕龙,1997. 华北地台东部寒武系层序地层年代格架. 地学前缘, 4(4): 161-173.5.陈建强,史晓颖,1997. 华北地台张夏组上部高频沉积层序与米兰柯维奇周期. 地学前缘, 4(3): 100-101.6.Shi Xiaoying, 1997: 35Ma- An important periodicity in Geological History - Concept of Natural Crises and its Possible causes. Jour. China Univ. Geosci. 7(2): 1-12.7.Wang Hongzhen and Shi Xiaoying, 1996: A Scheme of the Hierarchy for Sequence Stratigraphy. Jour. China Univ. Geosci., 7(1): 2-12.8.史晓颖,1996: 35Ma -地质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自然周期: 自然临界的概念及其成因. 地球科学, 21(3): 235-242页.9.Shi Xiaoying, Yin Jiarun and Jia Caiping 1996: The Mesozoic to Cenozo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of the North Himalayas, South Tibet, China. Newsletter on Stratigraphy, 33(1): 15-61, Berlin, Sttutgart, Germany.10.Shi Xiaoying, Wan Xiaoqiao and Jia Caiping, 1996: Paleogene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cycles of Sea-level Changes in South Tibet - Last Stage of Eastern Tethyan evolution. Jour. China Univ. Geosci. 7(1): 90-100.11.史晓颖,雷振宇,阴家润, 1996: 珠穆朗玛峰北坡下侏罗统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地质学报, 第70卷1期: 73-83页.12.Shi Xiaoying and Jia Caiping, 1996: GeologicalCyclicity and Oscillation of Solar System above Galactic Plane. In Wang Hongzhen and Wang Xunlian eds., Pala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 Centennial Memorial Volume of Professor Sun Yunzhu (Y. C. Sun), p. 180-187, China Univ. Press.13.Shi Xiaoying, 1996: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Himalayas - Evidenced from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vol. 2/3: 16, Beijing, China.14.Shi Xiaoying, Lei Zhenyu and Yin Jiarun, 1996: Lower Jurass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in North Slope of the Mt. Qomolongma. Acta Geologia Sinica, 9(3): 304-316.16.Shi Xiaoying, 1996: The Natural Periodicity in Geological History.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vol. 2/3: 3, Beijing, China.17.Wang Hongzhen and Shi Xiaoying, 1996: A Scheme of the Hierarchy for Sequence Stratigraphy.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vol. 2/3: 16, Beijing, China.18.Shi Xiaoying, Meishilong and Chen Jianqiang, 1996: Cambria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North China Platform. The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vol. 3/3: 27, Beijing, China.21.史晓颖, 1996. 喜马拉雅北坡中-新生代层序地层与海平面变化旋回.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十周年纪念专刊”,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9页.22.Shi Xiaoying and Yin Jiarun, 1995: An outline of the Mesozoic and Paleogene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in Northern Himalayas, South Xizang (Tibet). Jour. China Univ. Geosci., 6(1): 16-40.23.史晓颖, 1995: 藏北羌塘-唐古拉地区侏罗纪生物群演替与古地理变迁. 地球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进展, 第2卷: 74-75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24.阴家润、史晓颖, 1994:侏罗纪菊石Neuqueniceras在西藏聂拉木的发现及其经始大西洋海路向东特提斯的迁移。地球科学,第19卷6期,727-738页。27.史晓颖,杨遵仪,1994:藏北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群及其古地理意义。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24卷,1-24页,3图版,12插图,地质出版社。28.Shi Xiaoying, 1994: An Outline of the Mesozoic to Cenozo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of the North Himalayas, South Tibet, China.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edimentological Geology Abstracts, p. E-34, IAS, 1994. Racife, Brazil.29.Shi Xiaoying and Yang Zunyi, 1993: The Aalenian to Early Bajocian Brachiopods from the Northern Qinghai- Tibetan Plateau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Paleogeography. Pal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of China, vol. 2: 70-95, 3pls., 23text-figs. Geological Press, Beijing.30.阴家润、史晓颖、周志广, 1993:青海唐古拉地区侏罗纪非海相双壳动物群及其古环境分析。地球科学,第18卷4期,369-380页,6插图,2图版。31.杨遵仪、史晓颖, 1993:地层学及古生物学研究中系统观的再认识。见:赵鹏大、王亨君主编,地质科学思维,33-48页,地震出版社。32.阴家润、史晓颖、苟金等,1993:唐古拉山中侏罗统缅甸光牡蛎壳层的事件成因及其沉积环境意义。现代地质,第6卷3期,254-266页,7插图,2图版。33.史晓颖、杨遵仪, 1992:青南、藏北中侏罗统的缅甸贝, 内部构造的研究及修订。古生物学报,第31卷5期,340-363页,2图版,11插图。科学出版社。34.阴家润、史晓颖, 1992:青藏交界地区中侏罗统风暴沉积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见:《中国地质大学校庆40周年论文集》,83-91页,海洋出版社。35.史晓颖、杨遵仪, 1992:关于地层学及古生物学研究中的系统观。地球科学,第18卷1期: 13-25页。36.Shi Xiaoying, 1991: The Jurassic Terebratullids from the Northern Qinghai- Tibetan Plateau: A study on Loops. Stratigraphy and Paleontology of China, 1: 95-164, 3 Tabs., 30 Text-figs., 6 Pls, Geological Publisging House, Beijing.37.Shi Xiaoying and Yang Zunyi, 1991:Jurassic Brachiopod Sequence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n Mackinon D.Iet al ed. Brachiopods through Times, p.405-413, Rotterdam, Neitherland.38.Shi Xiaoying, 1991: Some New Liassic Rhynchonellids from Calama, North Chile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Paleogeograpgy.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174(2): 134-151, Tulsa, U.S.A.39.Yang Zunyi and Shi Xiaoying, 1990: The Jurassic Brachiopods and Paleogeography of North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Jour.China Univ. Geoscience. 1(1): 13-33, 6 Text-figs., 1 Pls., Beijing.40.Shi Xiaoying, 1990: Some Brachiopod new Genera from the Jurassic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In Huang H. & Qu Z. eds., China Postdoctoral Thesis, vol. 4: 298-319, 6 Text-figs., 1 Pls. , Xueyuan Press, Beijing.41.Shi Xiaoying and Yang Zunyi, 1990: The Jurassic Brachiopod Sequence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Brachiopod Congress, 24-29. Dunedin, New Zealand.42.杨遵仪、史晓颖, 1989 :青藏高原北部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地球科学,15(3),250-257页。44.史晓颖, 1988:湖南中部早石炭世腕足动物组合及几个有关地层问题讨论。现代地质,第2卷3期,341-355页,2图版。45.杨遵仪、史晓颖, 1987:青南、藏北中侏罗统沟孔贝--内部构造的研究及修订。古生物学报,第26卷1期,30-49页。46.史晓颖, 1987: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中侏罗统的腕足动物群。青藏高原地质论文集,第18卷,44-69页,4图版。47.史晓颖, 1987:藏东侏罗系柳湾组的腕足动物群。青藏高原地质论文集,第18卷,14-43页,4图版。48.史晓颖、童金南, 1985:西藏东部洛隆马里的海相侏罗系及动物群特征。地球科学,第10卷3期,175-186页。49.史晓颖, 1983:湘中下石炭统地层及其腕足动物群特征。地质研究, 第3期,163-166页。50.Wang Hongzhen and Shi Xiaoying (eds), 1999.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Earth’s rhythems. Jour. China Univ. Geosci., 10(2): 96pp.51.Shi Xiaoying 2000. Triass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in the Qomolongma (Mt. Everest) Area, Southern Tibet, China - From Epicontinental Sea to Rift Basin. Jour China Univ Geosci, 11 (3.): 241-251.52.Shi Xiaoying Mei Shilong, C. Henderson, 1999. Carboniferous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southern Guizhou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arbonate platform facies. 15th ICCP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p. 134, Calgary, Alberta, Canada.53.Shi Xiaoying Mei Shilong, Chen Jianqiang and Yang Xinde, 1999. Cambria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ycles of North China platform. Jour China Univ Geosci, 10(2):110-11855.Shi Xiaoying Mei Shilong, Li Bin et al., 1999. Permia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succession of slope facies in southern Guizhou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efining chronostratigraphic boundaries. In: Yin H F, Tong J N eds. Pangea and the Paleozoic – Mesozoic Transition. Wuhan: China Univ. Geosci. Press, 35-43.56.Shi Xiaoying, 2000. Major sedimentary cycles and basin evolution of Mesozoic in northern Himalayas, south Tibet.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7(1.): 41-4257.Shi Xiaoying, Mei Shilong, Sun Yan, 2000. Permian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slope facies in southern Guizhou and chron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Science in China, Ser. D, 43(1): 327-33358.Shi Xiaoying, Nicol Morton, 2000. Depositional Sequences around J/K boundary in the Qomolongma Area, southern Tibet.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7(suppl.): 21-2259.Shi Xiaoying, Sun Keqing, 2000. Triass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 the Qomolongma Area, south Tibet.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7(suppl.): 67-6860.陈丛林,史晓颖,张兴, 2001. 贺兰山北段晚石炭世晚期和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古生态学的研究. 15(4): 354-36261.史晓颖, 2000. 藏南珠峰地区下白垩统发现海底扇沉积. 现代地质, 14(2): 243-24462.史晓颖, 2000. 藏南珠峰地区侏罗纪晚期至白世纪早期层序地层序列及沉积环境演化. 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论文汇编, 全国地层委员会.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60-26564.史晓颖, 陈建强, 梅仕龙, 1999. 中朝地台奥陶系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对比. 地球科学, 24(6): 253-260.65.史晓颖, 孙克勤,姚素峰, 1999. 宁夏北部沙巴台地区太原组沉积层序及其年代地层对比. 现代地质, 13(4): 120-123.66.史晓颖, 杨遵仪, 1999. 中国无脊椎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五十年的回顾. 见: 王鸿祯主编,中国地质科学五十年.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1167.史晓颖,1999. 中朝地台寒武系层序地层对比及寒武/奥陶系最佳自然界线. 现代地质, 13(2): 198-20068.史晓颖,2001. 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从陆表海到大陆裂谷。地质学报,75(3):292-30269.史晓颖,梅仕龙,孙岩等, 1999. 黔南斜坡相区二叠系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年代地层对比. 现代地质, 13(1): 1-70.王鸿祯,史晓颖,王训练等,2001,中国层序地层研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457页,26图版。71.王训练,史晓颖,2002,从国际地质大会看地层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地质科技情报,2002,第3期,35-42页。72.王训练,史晓颖,2003,地层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见黄宗理,董树文,张洪涛,吴淦国主编,跨越新千年的地质科学,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进展综述,103-112页。北京:地质出版社73.杨欣德,史晓颖,陈建强,2000,中朝地台南部下、中寒武统层序地层特征。现代地质,14(1):9-1574.岳来群. 史晓颖. 王鸿祯, 2003. 北喜马拉雅地区下白垩统海底扇沉积环境. 古地理学报, 5(4):391-403梅仕龙,史晓颖,陈学方. 1999. 黔南桂中二叠系Cisuralian统和Guadalupian统层序地层及其与牙形石演化的关系。地球科学,24(1):21-3275。梅仕龙,史晓颖. 1999. 试论地层学的新体系与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 地球科学,24(2):167-17276,梅仕龙,史晓颖. 1999. 层序地层研究产生的地层学新观点、新概念和新方法。地层学杂志,23(3):217-225.77,Shi Xiaoying, Mei Shilong, Chen Jianqiang and Yang Xinde. 1999. Cambria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ycles of North China platform. Jour China Univ Geosci, 10(2):110-11878.史晓颖, 2002.“中国层序地层研究”评介。 中国图书评论, 2002年10期:63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