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四川省藏族音乐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6-30 17:24:26

四川省藏族音乐论文发表

李绍华,女,1953年5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专业,1985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现任牡丹江市校外音乐教育专业委员副会长、牡丹江市教育学院音乐教育副研究员、中国音乐教育学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牡丹江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市钢琴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学院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键盘高级考官。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论文

发展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需要,也是把我国音乐文化艺术推向灿烂辉煌的需要。下面是我整理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要: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具有着独特的民族音乐特色,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民族民间音乐在各民族的交流互动中传承与创新着,并在中国的音乐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对中华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传承与发扬,从民族民间音乐的现状出发,对其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展现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进一步的发展与传承给予了可行性建议,以期能推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特征;传承与发展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华夏独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积累发展而来。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民族民间音乐虽历经坎坷,但其精髓依然传承下来,依然保留着中华民族浓郁的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共同构筑了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推动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发展。因此,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分析探索,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的[1]。

一、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现状分析

民族音乐是在反映本民族文化、生活、地域等特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展现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特征。而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是当前世界上独具特色和表现力的一种优秀艺术形式,也是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基础和核心。从一定层面来说,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来源于群众生活,而又深深地根植于群众生活,对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广为流传的民族民间音乐曲目有《十大古曲》《阳春白雪》《十面埋伏》等。近些年来,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却没有产生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作为传统艺术的民族民间音乐却在不断被人遗忘。尤其是当前形势下,西方各种艺术的不断涌入,人们对中华传统和古典艺术接触太少,民族民间音乐的未来发展不容乐观[2]。更为严重的是,民间音乐中许多种类出现了断流,甚至濒临灭绝。尤其是在教育领域里,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被人忽视,而流行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充斥着音乐课堂。每年报考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考生,不仅人数悬殊,更让人心痛的是,还有很多人因为不懂欣赏,甚至对其存在排斥心理。此外,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也是民族民间音乐日益没落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快节奏时代的到来,很多人对民族乏认同感。长此以往,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能会逐渐没落下去。这些,必须要引起相关机构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解构

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民族音乐理论不断地成熟起来。就目前而言,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主要是指与戏曲、曲艺、民歌等相关的音乐。笔者将对这些音乐的特征进行分析解构[3]。

1。即兴性

一般来说,民族民间音乐主要包括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器乐、戏曲、曲艺等,是民间流传音乐的总称。民族民间音乐指的是各民族间流传的所有音乐类别,以歌曲数量最多。如山歌、劳动号子、小调等,都属于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范畴。如《信天游》等歌曲,都有很强的即兴性,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2。流变性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间音乐的流变性特征十分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也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当前这个时代。很多音乐曲目从一个地区,不断扩散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并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民族民间音乐的流变性,对城市和乡村音乐文化的交互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地域性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地域上表现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这一特点也体现在民族民间音乐上。地域性也是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特征,不仅是各民族生产生活情况和风俗习惯的重要表述,更是各地区之间人民不同风貌的具体体现。如藏族、蒙古族等边疆地区,其音乐表述形式多为节奏悠扬、风格奔放,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也与民族习惯息息相关。其属于游牧民族,长期在草原生活,骑马放牧,歌声悠扬嘹亮,也就成为了该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而江浙一带,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适,也有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烟柳风情,音乐多细腻柔婉、清雅秀丽;中原一带,因为自古以来便是战争的集聚地,群雄逐鹿,百姓流离,因此多为慷慨激昂的悲歌……由此可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色彩不尽相同[4]。

4。生活性

我们也可以发现,民族民间音乐曲风动听,朗朗上口,与通俗音乐有着一定的共通性。民族民间音乐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劳动号子,是在劳动中产生的一种民歌形式,其节奏与相关劳动项目的节奏极为符合。《川江船夫号子》《见滩号子》《下滩号子》《平水号子》就是这一劳动号子的典型代表。《川江船夫号子》节奏变化多样;《见滩号子》战斗陷入紧张,一触即发;《下滩号子》《平水号子》则通过悠扬、舒畅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心中的安静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自律美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优美,多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自律美的特征。如《二泉映月》以凄苦哀怨的音调,展示了盲人阿炳坎坷的一生,音乐中优美而又满含悲哀,在节奏和情感表达上都体现着典雅和悲伤的美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民族民间音乐中自律美的表达,能让听众产生深刻的感悟,让心灵随着音乐的流动激荡万分、感同身受。

三、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大背景下,在“民族艺术进校园”的潮流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美好的春天[5]。如何能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这需要相关部门、教育工作者和各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正确定位

正确的定位有助于我们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广义上来说,民族民间音乐就是华夏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五声调式的音乐;狭义上来说,民族民间音乐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华夏大地上的生活过程中所展现的具有传统文化、精神及生活特征的音乐。如今,世界主要包括三大乐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希腊音乐体系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体系。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能够跃居第三位,不仅是因为中华民族历史渊源流长,更是因为这些民族民间音乐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艺术特色,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音乐财富,位居三大体系之一,当之无愧。

2。将民族民间音乐与其他相关音乐有机结合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要获得长远的发展,不能故步自封,需将其与国外音乐、流行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等相关音乐进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以使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变化。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我国的音乐工作者也可将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到其他作品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这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获得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3。对民族民间音乐加强宣传和推广

推广和宣传是民族民间音乐得以发展和弘扬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成为过去式,广而告之才是大趋势。国家正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民族民间音乐有必要站出来,承担起引导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产生重视并加以继承的责任。

(1)民族民间音乐要发展,就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将民族音乐融入现代元素,发展成为大众文化,而不是曲高和寡。

(2)学校有义务要将民族民间音乐引入音乐教育。孩子是中国的未来,学校教育则是铺路的重要基石。学校音乐教育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世界音乐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未来,也关系到世界的未来发展。民族民间音乐,不仅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是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通过对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加以探讨,能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笔者衷心的希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在正确的定位基础上,通过对各部分特征的研究,将其与其他音乐互通有无,有机结合,以适应当前的时代潮流。我们相信,在传统与现代的交错中,在时代的历史洪流中,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必将屹立于世界之林。

参考文献:

[1]张军。一首气势恢弘的泰山赞歌——孙京家《泰山赞》诗赏析[J]。教育教学论坛,

[2]丁宁。探究中国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

[3]方光耀。民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杜亚雄。二十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之回顾[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中央民族大学《藏族民间舞蹈“堆谐”研究》 赵玺 【摘要】: 本论文以藏族民间舞蹈“堆谐”作为研究对象,在经过总结和梳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的辅助研究,对“堆谐”的历史来源、流布与传承状况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对其舞蹈形态和风格特征作了全面、细致地研究与描述。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将“堆谐”与爱尔兰踢踏舞在形态、风格及其成因上进行了比较研究,试图探索在创作藏族踢踏舞时借鉴西方舞蹈创作元素的可行性,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力图找到发展、创作当代藏族踢踏舞作品的新思路,以期为繁荣藏族民间舞蹈创作领域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本文一共包括引言、三个章节和结语三大部分。在引言中,笔者主要概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资料与方法,还对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动态及成果进行了介绍。 第一章中,笔者论述了“堆谐”的源流,共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对“堆谐”的来源进行考证。通过对另一民间舞蹈形态“果谐”以及“堆谐”的主要伴奏乐器“扎念琴”的探源,来分析、考证“堆谐”的发生和发展状况。在第二节中,笔者主要是通过田野调查的研究资料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对“堆谐”的历史流布和传承状况进行分析,并试图总结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为“堆谐”的形态,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堆谐”的内容与流派、音乐、服饰与道具、舞蹈动作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在第一节中,笔者首先概述了“堆谐”的表演内容和形式,然后分别对定日、拉孜和拉萨三种“堆谐”流派的形式和风格差异进行了论述和比较。在第二节中,笔者从主要伴奏乐器、音乐的调式和结构、音乐的内容三个方面来描述了“堆谐”的音乐。第三节的服饰与道具,笔者在作了简单的介绍后,还对其在“堆谐”历史过程中的发展、演变进行了阐述。第四节主要对“堆谐”的舞蹈动作及风格进行分析与描述,其中包括基本动作的讲解、传统组合的描述和风格总结。 第三章是“堆谐”的舞台创作。本章共分为三节:藏族踢踏舞作品赏析、民族民间舞的当代创作问题和“堆谐”创作初探。在第一节中,笔者首先对当代创作的藏族踢踏舞作品作了一个简单地回顾,然后分别对《飞旋踏春》、《飞快舞步》两个作品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评论。在第二节,笔者在中西方舞蹈语言差异的理论基础上,对藏族踢踏舞与爱尔兰踢踏舞的风格、形态进行了比较,并试图探讨中西方民间舞蹈创作元素相互借鉴的可行性。在第三节“堆谐”创作初探中,笔者从舞蹈语汇的发展和作品类型的开发两方面,探讨了创作当代藏族踢踏舞时的一些手法和方式,旨在为藏族踢踏舞的当代创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结语部分,笔者除了对本文的研究过程和认识性成果作了一些概括外,还对本文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希望自己在完成本篇论文研究的同时,能够从中吸取经验让自己在将来的研究道路上越走越好。【关键词】:藏族 民族民间舞 堆谐 风格 创作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J722.22【DOI】:CNKI:CDMD:2.2007.071358【目录】: 摘要2-4ABSTRACT4-9引言9-13一 选题意义10二 相关研究动态10-12三 研究方法12-13第一章 "堆谐"的源流13-22第一节 "堆谐"的来源考证13-17一 考证一:来源于"果谐"13-16二 考证二:与"扎念琴"的发展相关16-17第二节 "堆谐"的流布与传承状况17-22一 "堆谐"的流布17-18二 "堆谐"的传承状况18-22(一) 在民众间自然传承18-19(二) 艺人传承19-20(三) 走向舞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20-22第二章 "堆谐"的形态22-34第一节 "堆谐"的表演形式和流派22-25一 "堆谐"的表演形式22二 "堆谐"的流派22-25(一) 定日堆谐23(二) 拉孜堆谐23-24(三) 拉萨堆谐24-25第二节 "堆谐"的音乐25-28一 主要伴奏乐器25-26二 音乐调式与结构26三 音乐的内容26-28第三节 服饰和道具28-29一 服饰28-29二 道具29第四节 "堆谐"的舞蹈动作29-34一 动作描述29-34(一) 基本动作29-31(二) 组合动作31-34第三章 "堆谐"的舞台创作34-52第一节 藏族踢踏舞作品赏析34-37一 藏族踢踏舞作品回顾34-35二 作品赏析35-37(一) 《飞旋踏歌》35-36(二) 《飞快舞步》36-37第二节 民族民间舞蹈的当代创作问题37-46一 藏族踢踏舞("堆谐")与爱尔兰踢踏舞比较38-43(一) 藏族踢踏舞("堆谐")的风格及其成因38-41(二) 爱尔兰踢踏舞的风格形成41-43二 中西方舞蹈语言的比较43-45三 中西方民间舞蹈创作元素相互借鉴的可行性45-46第三节 "堆谐"创作初探46-52一 "堆谐"舞蹈语言的发展46-49(一) 步伐的借鉴与创新47(二) 下肢动作的发展47-48(三) 上肢动作的发展48-49(四) 舞句、舞段的创作49二 藏族踢踏舞作品类型的开发49-52(一) 意境型抒情性舞段的开发50-51(二) 叙事性作品的开发51-52结语52-53五 参考文献53-57六 附录57-59后记59-60里面有国内外对比,不知对你是否有帮助! 可以从你们学校或单位的图书馆网站远程连接CNKI下载,绝对有!

李华,笔名:李绍华,字:书林,号:仁华,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距离成都市400多千米,是一条纵深50余千米的山沟谷地,总面积64297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80%。因沟内有树正寨、荷叶寨、则查洼寨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四川音乐学院论文发表

朱婷,四川音乐学院讲师,民族音乐学硕士。四川音乐学院大型羌族音乐诗剧“花儿纳吉”主创之一,并参与出版发行DVD音乐专辑。1出版专著《羌族歌曲在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合著),主持四川省教育厅课题2项、参与教育部课题1项、参与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1项,撰写多篇论文发表在《民族音乐》《艺术探索》《大舞台》《四川戏剧》等中文核心期刊。2四川音乐学院2007年省级精品课程《民族音乐概论》主讲教师。

『壹』 艺术管理专业只有艺术生能进吗 非艺术生想进成都音乐大学学艺术管理可以吗 需要一些什么! 应该可以、非艺术类可以报艺术管理、但是到了大学应该会教你一些、具体还是要你报的那个学校要不要非艺术生、很多学校都会招非艺术生近艺术管理专业的、 『贰』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什么专业最好 舞台美术 最好 在学校有大量的实习机会 『叁』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类各专业学费是多少 我是川音的 也是美抄术类。袭 川音有美术类的院系包括:成都美术学院 戏剧系 数字艺术系 国际演艺学院。 其中除了国际演艺学院是17000每年, 其他的各院系都是12000/每年 住宿费是1000/每年。 统统是一年一交。 (另外 学费可以缓交,我们系就有很多欠学费的) 『肆』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的系部设置 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艺术思维能力、系统掌握中国画艺术创作规律, 并具有较为扎实的艺术理论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有志于成为专业(职业)画家,大学本、专科及职业学校教师、出版企业、艺术品经营机构等中高级专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课程包括: (一)艺术实践基础专业课:素描、速写、色彩、线描、书法、篆刻、构图、工笔、水墨构成、连环画、插图等。 (二)专业技能:工笔技法;水墨技法;修复技法;传统、现代图式比较分析等。 (三)艺术创作:综合材料创作、传统程式创作、现代构成创作。 (四)理论课程:中、西美术史、艺术概论、美学等。 油画系前身为造型艺术系,创建于2000年,是由著名美术教育家马一平院长亲手建立,并由原系主任刘虹教授具体主持,逐渐形成集绘画基础课、绘画实验探索课、艺术创作以及艺术理论课为一体的教学系统。 油画系现有教师15名,其中专 *** 教授6人,包括何多苓、王承云等著名艺术家,副教授1人,讲师7人,助教1人,组成一支锐意进取,实力强劲的师资队伍与创作队伍。现任系主任为刘勇教授。毕业的四届学生已能在社会立足,并日益产生影响。 油画系的办学目标是通过四年本科教学,既立足于培养能够从事油画艺术创作,并在文化观念领域影响和推进艺术事业发展的专业精英型人才,以及为有志于成为职业画家、艺术专业教师等专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适应较广泛社会文化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雕塑系由一批具备很强业务能力和较高艺术素养的中青年教师担任业务骨干。他们在以往的艺术实践中积累的丰富创作经验加上扎实的基本功,为雕塑系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系还经常聘请一些有成就的艺术家到系内讲课,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雕塑系的教学宗旨: 严格的造型基本功训练与活跃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结合。 雕塑系课程分两大类: 基础课和创作课。 创作课包括: 材料创作和景观创作,锻炼学生对石,木,金属,陶以及现代材料的感悟能力和驾驭能力。通过对建筑,园林,环境科学的了解,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创作能力。 数码媒体艺术(Digital Media Art)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构建在数字技术平台上的艺术,具有学科前瞻性和市场适应性。 数码媒体艺术其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立体性、互动性,给艺术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意挥洒平台。他拉近了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艺术作品可以从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全方位的 *** 和震撼观众,使艺术家的创意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和传达。 培养目标: 为现代传媒(网络)、数字娱乐(游戏)、现代影视(数字)等产业界培养和输送具有专业艺术理论与知识构架,具有创新能力和艺术审美表现,又能熟练运用先进数字技术平台的复合型人才。 系上概况: 数码媒体艺术系创办于2003年,有专业教师15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助教9人。 学院投入数百万业界高端设备,全进口摄影摄像设备,IBM工作站7个,苹果工作站2个,位置跟踪器等。 建有数码媒体艺术研究所,三个专业工作室,一个院级实验室,两个专业摄影棚供教学与科研使用。 并与知名院校与跨国企业合作,建有“Virtools培训基地”(全国第二个),“苹果数码媒体学院”(学生可获苹果影视中高级剪辑师资质证书),金雅迪数字印刷实习基地。与中山市金龙游乐设备有限公司建有产学研基地。 科研项目: 在科研与项目实验上也取得优异成绩,获业界公认,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现有省级科研项目2个,院级1个。 获奖情况: 2008年“大中华区 3D/VR 盟主大赛”(大陆、港、澳、台)共6个奖项,我系送3件游戏作品,获3项奖,大会法国主办方特颁发学院“最佳导学 金奖”,是大中华区唯一金奖;2009年“大中华区 3D/VR 盟主大赛”设12个奖项,我系参赛4件作品获8项奖,大赛又特颁“大中华区教育模范奖”、“最佳团体奖”。学生作品还在国内外多次获“最佳导演奖”、“最佳MV奖”、“最佳美术奖”、“最佳网络人气奖”等。 专业方向: 游戏设计、网络传播、数码影视三个专业方向。 教学模式: 采用带项目按流程进行新教学模式,双机教学:苹果/PC计算机 主要课程: 数码媒体艺术概论、数码图形、数码创意、数字插画、交互式设计基础、网页策划设计、手机交互界面设计、影视基础、商业摄影、摄像基础、影视广告、频道包装、影视后期制作、非线性编辑、游戏策划、原画设计、角色雕塑、三维角色设计、三维场景设计、三维动画制作、程序设计、游戏影视音乐音效制作等。 技术平台:Photoshop / Final Cut Pro / Premiere / After Effects / 3D Max / Softimage XSI / Virtools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多媒体设计制作、游戏设计与制作、影视策划与制作,广泛就职于电视台、电影制片厂、国内外知名广告公司、网络公司(巨人、网龙、腾讯、维塔士、完美时空)、广告传媒公司、动漫企业、大专院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动画系创建于2000年,是中国动画学会的团体会员、中国图形图象学会团体会员,教学中采用传统绘画和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绘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努力培养既掌握传统动画创作技能,又能应用计算机高新技术进行创作设计的复合型动画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在三维动画、卡通创作、大专院校、电子游戏、影视广告、多媒体设计、网页动画设计等领域从事工作。 本科开设有:二维、三维、影视编辑专业方向,动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有二维、三维方向。 自创办以来,本系多次在国内各种重大比赛上获奖。 2002 年获“上海动画漫画展狮王奖”第一名; 2003 、 2004 年获“中国影视协会卡通艺委会动画学术奖”之新人奖; 2004 年获“东方国际原创动画漫画艺术大赛”铜奖和最隹动画动作设计奖; 2005 年获“中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两银奖、两铜奖;《 OACC2005 华语动漫盛典第二届金龙奖原创动画漫画艺术大赛》最佳插画银奖。 2006 年获“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学生原创动漫大赛”最佳静桢作品奖。“中国动漫游戏原创大赛”最佳插画、最佳静桢、最佳三维动画奖。“ Aniwow! 2006 年度”铜奖及“ 2006 年度 Adobe Shall We Dance 数字艺术大赛”铜奖。 2007 年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原创动漫大赛”最佳静桢作品奖。 工业设计在国内外设计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重要的地位。它集艺术与科技为一体,应用最新科技成果、材料、工艺,以人为本研究市场;研究产品——人——环境的关系。由于工业设计所涵盖的面大,使这一学科专业性极强而又适应面广,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 本学科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产品开发、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是一支最具发展前景和充满活力、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队伍。其办学理念,在同行业学科中独树一帜,把“艺术与工程技术、科学技术相结合”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走集“产、学、研”一体的办学发展道路,颇具特色。由于先进的办学思想和严谨的治学措施,保障了环境艺术系较高的办学质量。多年来,环境艺术系毕业的学生普遍在社会上受到了欢迎,得到了用人单位、企业和家长的认可,就业率非常高,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因此,环境艺术系的生源也居高不下。 目前,环境艺术系拥有艺术设计大专业下的四个专业方向: 室内设计专业方向(从事建筑装饰总体规划设计,居住空间、办公空间、餐饮空间、娱乐空间、商业空间、酒店等室内空间设计,室内陈设设计等) 风景园林专业方向(从事旅游风景区环境、园林总体规划设计,主题公园、居住社区环境绿化、园林工程设计,城市附属绿地规划与设计等) 景观规划设计方向(从事城市形象策划、城市公共区域、广场、街道、居住社区等景观环境艺术的总体规划与设计等) 旅游产品设计方向(从事旅游商品、礼品、纪念品,旅游工艺品的设计与开发)、 建筑设计方向(培养能从事住宅小区规划、住宅设计,餐饮、商业、娱乐、展览、医疗等公共建筑设计,办公建筑设计,综合类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工程项目设计执行的建筑设计师。) 环境艺术系上述专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准、现代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设计能力和组织实施设计方案能力的应用型高级艺术设计人才。 视觉传达艺术系以培养具有现代艺术设计思维能力、掌握艺术设计系统方法、具有较强适应社会能力和艺术设计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除了开设本专业所必需的设计基础、电脑辅助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设计、线描技法、网页设计、纸张工艺、印刷工艺等课程外,更注重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关注和了解本学科前沿的最新信息、最新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一方面提高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一方面加强教学中的社会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设计实践。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求学生做到四个“善于”(即善于文字描述、善于图形表达、善于团队合作、善于语言沟通)、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为以后能够胜任专业设计公司和设计艺术教育工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 现任教师: 教授2人: 周靖明、刘世华 客座教授5人: 萧多皆 励忠发 张小平胡亚雄黄智勇 副教授3人:冯晓云、匡诚、王文浩 讲师6人: 杨开敏、江雪、万蓉、魏盛杰、罗时宝、王曼蓓 助教5人: 刘宇、何勇、陈杨、陈雪、姚恒 系主任1人:周靖明 教研室主任3人:刘世华、匡诚、冯晓云 系秘书1人: 母东 辅导员2人: 郭筱、杨杰凌 ■ 教学简介: 现有教师总数:16 学 制:本科四年,硕士三年。 现有专业设置:装饰艺术教研室、广告设计教研室、包装设计教研室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设计系的前身是2003年建立的公共教学部。本系共共设置两个专业:城市壁画专业、室内装饰陈设设计艺术专业,两个专业都是极具前瞻性的新型应用性设计艺术专业。 我系师资力量较强,现有教师17人,图书管理1人,共计1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 我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基础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新思路,加强教学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确立了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和管理模式。近几年来,我部教师在完成大量教学工作之余,还积极从事科研活动,编著美术理论方面的教材,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全国各大刊物。 『伍』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的具 *** 子 地址:四川成都市双流牧马山开发区西南日月城 顺便把该学院的内网址提供给你 网址:容//cycdmy.e.cn 『陆』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设计类研究生考研 一般来说都是要考素描色彩速写的 .. 我不是成美的研究生所以不清楚(川音附中美术的路过~) 不管考不考那几项 最好都准备一下 .. 我个人觉得是肯定会考的 .. 准备了总比没有准备要好卅 『柒』 四川音乐学院艺术类是几本 本部的是二本,下辖的艺术学院是三本 『捌』 四川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学些什么 艺术管理系简复尔言之就是制培训艺术经理人的专业,未来服务的对像是艺术家,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学习的课程基本参考: 专业基础课:音乐欣赏 、音乐基础 、艺术评论、美术概论、管理学原理 、会计学原理 、管理沟通、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市场营销、经济学原理 、组织行为 、高等数学、传播学原理、法学基础 专业主干课 :中国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 、公共事务 、广告创意 、媒体实务 、视觉传达、艺术管理、 艺管实务 本部在市区,还有一个新都校区。 『玖』 请问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是几类大学 希望很大。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是川音为了转型国内第一个艺术大学在2000年开创的。总的来说。该校师资优厚。还可以啦。。。。。报考时注意确认。。。。别过了时间那就惨了 『拾』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需要单独专业考试吗 如果是四川考生,就是按四川省美术统考成绩 如果是外地考生,是学校单招版,一般来权说每个省的考题都不一样,素描是头像写生,色彩有考过五个红色的果子,年货,厨房一角之类的,有要求色调, 速写是写生三个动作。 一般每个都考到80以上就算过了(都按100满分算)不过这个学校要过分数线很多才能录取,按专业分数录取。

四川音乐学院陈洁论文发表

试析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试析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摘要:

舞蹈是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从而表现出舞者内心世界。舞者只有在舞蹈中赋予感情的时候才可以表现出舞蹈的活力,使舞蹈具有生命般具有灵性。所有的舞蹈表演都要建立在情的基础上,只有将最真实的感情用于每一个动作中,用自己的心灵舞蹈,用舞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能表现出最能打动人的舞蹈。

论文关键词:

情感表达 舞蹈表演 联系 重要性

舞蹈表演是一种带给观众视觉享受的艺术,观众通过观看舞者的肢体动作来感受舞者的内心,只有充满感情的舞蹈才可以使观众得到震撼。因此在舞蹈中赋予感情就是整个表演中重要的一部分,舞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这就要求舞者在生活中对于每一种情感都有深刻的理解,从而用在舞蹈的创作中,就可以将舞蹈中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给观众呈现出高质量震撼人心的表演。

一、对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解释

舞蹈表演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视觉艺术,舞蹈的表演需要技巧,但是再高超的技巧都需要有情感的表达。舞蹈中的情感并不是指自己的个人感情,而是应该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情感,这些情感可以是人们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可以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还和舞蹈创作的背景有关,比如一个以少数民族为背景的舞蹈就应该有少数人民的生活习俗,还有少数人民的生活乐趣。这样舞者在舞蹈表演时就可以生动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将自己对舞蹈的理解表现在肢体动作上,表演出具有情感的舞蹈。

舞蹈表演要想表现中其中的情感,只通过单纯的动作,语言和视觉等方面上的变化是不够的。舞蹈表演所表达的情感需要你去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然后通过这艺术形象去把所蕴含的情感鲜活的映衬出来。不同的舞蹈表演需要你塑造的艺术形象也不同,当你在表演中你的每个动作、每个表情,犹如立体的影像一般完整的映射在了观众的眼中,让你所表达出来的情感饱满感人。这种塑造艺术形象的方式,不仅让舞蹈表演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让人更容易去体会、理解,还可以让人们更容易去挖掘深层次的情感。

二、情感表达同舞蹈表演之间的联系

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情感表达是最重要的部分。在很多时候舞蹈表演的过程和情感表达的过程是等价的。舞蹈表演要求舞蹈者在表演中要善于去抒发感情,尤其是要去抒发存在于人类内心深处那百位陈杂的感情。我们在欣赏舞蹈表演时,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舞蹈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甚至每一个眼神都有着别样的韵味,那其实是舞蹈者情感表达的过程。要想将这种技能练到最好那是极为不易的一件事,这就要求舞蹈者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甚至于小到每一块肌肤到能够成为表达情感的工具。当在表演时,舞蹈表演者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是情感的表达,这充分表现了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地位。

舞蹈表演是情感表达的外在表现形式。舞蹈的编导者在创作舞蹈的时,通过多种方式的编排,将自己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以及在技术上的追求都融入到了舞蹈中。可以说舞蹈表演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有着编导者在艺术上的思考以及追求,因此要想将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这,这就需要舞蹈演员与编导者的情感表达达成一致。舞蹈者和编导者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一个舞蹈形象不断的进行着完善,让一个舞蹈形象所蕴含的情感更加饱满,让一个舞蹈形象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生动。舞蹈者和编导者在各自的思想空间中进行着思考、进行着创作,相互传递着各自的艺术思考和情感追求,最后相互融合。编导者将自己所有精力融合在了舞蹈中,为舞蹈者在舞台上释放感情提供个最初的源泉。

三、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舞蹈表演是一种让人们在视觉上享受的艺术,通过肢体上的动作和语言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舞蹈表演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动作,其内在的情感的传递才是舞蹈表演的真正艺术所在,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舞蹈表演都是融入了丰富的情感的,所以舞蹈表演其实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世界。如果一个舞蹈缺少了在情感上的表达,那就好比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毫无生机可言,所以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是多么的重要。

舞蹈者在于舞蹈上素质的高低由情感表达能力所决定着。舞蹈表演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它需要舞蹈者能够去塑造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去抒发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舞蹈者表演的是否成功由情感表达直接决定着,也可以说是没有情感表达所支撑的舞蹈表演是一个失败的表演。观众在观看舞蹈时,他们看不到编导者在最初始的时候将情感融入舞蹈中的过程,也看不到舞蹈者对于这个舞蹈的描述和理解,但是观众们可以从无熬着的表演中感受到那所蕴含的情感。对于舞蹈者来说情感表达无疑是一种艺术,同时对于观众们来说,情感表达也是一次零距离接触艺术的机会和享受。如果舞蹈表演离开了情感表达,那就会变成像武术、体操这些肢体上的动作。

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情感表达来体现出来的。单单的舞蹈技巧是体现不出来舞蹈在艺术上的感到染力的,如果一个舞蹈让观众们在观看之后受到深深的震撼甚至于久久不能忘怀的话,那么这次的舞蹈表演一定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情感,才让人们回味无穷。舞蹈者在表演中带着丰富的情感,将这些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每个动作、每个表情,在舞台上尽情的挥洒着自己的情感,将这些情感传递给观众,达到情感的传递。舞蹈不仅仅是艺术,它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生命力的体现,这样表达出的情感感染力是非常巨大的,让人们感觉更加贴切、真实。

四、结语

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对于舞蹈者来说是自己艺术价值的体现,同时对于在舞蹈背后默默创作的整个团队来说也是有着非凡的意义的,还让观众在视觉和心灵上得到了双重满足。舞蹈表演不仅仅是一次视觉上的表演,而成为了一次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可以说是舞蹈表演给与了情感表达传递的媒介,而情感表达给舞蹈表演赋予了灵魂。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只有将最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出来,传递给观众,才能说是真正的成功。一次真正成功的舞蹈表演,不能只让观众们过足眼瘾,还得让观众在精神上得到启发和享受。

参考文献:

[1]颜晓燕.试论学前教育新师资的职业培养导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6,(Z1).

[2]陈洁.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J].邯郸学院学报,2006,(01).

[3]李文琦.浅谈对幼师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J].江西教育,2008,(15).

[4]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1949-1999)[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1、引言

舞蹈的细化分类,以舞蹈生态学的角度,即为“舞词”。舞词为单位构成舞蹈,很显然,舞词的动作特点就是细部的舞种动作特点。中国古典舞的肢体动作,是来源于戏曲、武术、芭蕾以及史籍、壁画等方面的资源,“广采博收”之后,形成了其动作的基本特点。古典舞身韵有“动作从反面做起”之说,即“逢冲必靠、欲左先右、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一个动作和动势是往左,但却必须变成从右起势,起势的过程必以呼吸为带动,意识起,呼吸起动作。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呼吸,不单单是气在体内的运行方式,更是中国古典舞中动作走势的牵引主体。例如:身韵中的元素训练“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提、沉”是由呼吸带动躯干做上下的直线运动,在做“沉”时,由呼吸气沉丹田下沉,同时它的动势是先由“提”起法儿,在做“提”时,则是在“沉”的基础上再深呼吸,由“沉”的微弯状态变成“提”的直立状态,气息要有往上的.感觉,其动势变成了先由“沉”起势,“提沉”训练最后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不止“沉”不完的贯通阶段。如果只立足于运动的角度,中国古典舞的动势实质,其实就是一种“气象”,即“气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运动意象。

2、中国古典舞肢体表达特点与其情感特性

还有,中国古典舞具有其动作体系当中独特的轴心点一腰。腰,不止在中国古典舞中具有轴心点的作用,在人类身体也处在中线位置,其本来的作用就是上下身的节点和某些动作的旋转轴心。中国古典舞相比较于其它舞种,更为明显和合理的运用了人类的腰的特点,并将美感与柔韧发挥到极致。中国古典舞动作的运行规律是动律元素由心意带动呼吸,再由呼吸支配腰部而体现的。也就是表示,意识带动精神,精神转化为意图,再由意图产生物质动作,而最为重要的转化过程,是以腰为点发散到全身以实现。

“平圆、立圆、8字圆”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就是以腰为轴所产生的,是整个肢体运动造成的圆线轨迹,不止是形要圆,也是运动时线路要圆。平圆:上肢动作运行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圈状的圆线运动,如磨盘状,典型动作“云肩转腰”。立圆:上肢动作运行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平面的圆线运动,如车轮状,典型动作“摇臂转肩”。

8字圆:肩部或者双臂同时进行相反方向的两个圆线运动,形成前后或者左后两个相对称的车轮式的圆线运动,如8字状,典型动作“风火轮”。中国古典舞的相当一部分基础动作都要在此三圆基础上产生,例如:主干动作之一“云肩转腰”,是古典舞中一切“平圆”动作的基础,因为它包括了“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的全过程,其自身的“形”与“神”也极富有风格性和韵律性,“云肩转腰”不仅为圆的多变走向作好腰部的能力准备,而且还可以由此派生出更丰富、更典型的以圆为特征的动作形式,平圆与传统动作中鲜明的横向动势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古典舞动作在整体上具有横向动势的特征。

上文已说中国古典舞动作的运行规律是动律元素由心意带动呼吸,再由呼吸支配腰部而体现的。何为心意?想要动作想要表达的意图。为何想动作想表达?摒弃世俗的动因,主观来分析,是因为有表达有动作的欲望和情绪,而正是这欲望与情绪,促成了动作的生成,舞蹈的生成。情感是肢体动作产生的主因,也是驱使一个动作继续发展的动因。在中国古典舞的肢体动作中,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整体性、连贯性和从一性。

气的牵引作用引导情感在肢体动作的行进过程中灌注于全身,形成了情感表达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呼吸牵引身体向_[发展,带动的情绪也是整体往上,在这种动势之下,情感不可能逆全身而动,去发展下行规律,也就只有随之往上。同时,情感对于动作具有反作用力,情感基调是往下的,动作就不能往上,这就保证了一个动作的整体协调和情感完整。也正是因为中国古典舞的呼吸,其肢体动作具有相应的连贯性,带动了情感表达的连贯。呼吸是有规律可循的,舞蹈时,只能欲左先右,却不能在左到一半时忽然往右,呼吸的牵引、气的循环是不允许此类动作的突然变异的。

这就决定,情感跟随呼吸完成一个动作的连贯表达之后,刁一能切换进入下一个动作的场景和情感。情感在中国古典舞肢体动作中的从一性,情感的表达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类在瞬间可以表达数种不同的情感,但是,在肢体动作的单一行进过程中,情感是具有从一性的,也就是说,在一个动作里,情感是单一的,不能多元对立存在,就算是某一个舞蹈作品表现的是爱恨交织的情感,但在一个单位动作里,是没有办法也不存在统一情绪两方的。整体性、连贯性、从一性,情感在中国古典舞肢体动作中的表达的三个特点,是相互依存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某些程度上,三个特点都依附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肢体动作特点而存在,不以具体作品为转移;它们是以单一的动作为依托,与物质性动作相互作用,互为影响;并且三个情感特点之间包括其与动作之间并无矛盾关系,无戏剧冲突性。

3、结语

凡是舞蹈艺术的范畴当中,不论国家区域的区别,舞种的不同,都是由肢体语言来进行表达的,肢体语言构成一连串的动作,动作相互串联变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而后构成完整的舞蹈作品。一个舞种的特点,完全可以从肢体动作、动作体系当中体现出来,本章将从这几个方面出发,以肢体动作的情感表达,动作体系的情感表达再到舞种本身的情感表达,去了解中国古典舞中情感表达的特点、形式、风格等。

一、舞蹈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需要的便是舞者利用肢体上的动作给人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以及灵魂上的启迪。舞蹈表演需要舞者利用动作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情感的抒发。说实话,对于专业的舞蹈演员来说,所进行的动作没有什么差别,而最终舞蹈的表演存在差别的话,便是舞者的动作的感染力存在差别,进而影响了舞蹈的情感表达。而没有感情的舞蹈动作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观众无法从舞者的表演中体会那种情感,无法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当然了,无法触及观众深处的灵魂。而这样的表演无疑是失败的,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也要求每一位舞蹈教师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视。

二、加强舞蹈中聋生情感表达的措施

情感表达是整个舞蹈的灵魂所在,是整个舞蹈表演中不能缺少的部分,而聋生在这个方面由于自身听不到的原因,便对于情感的理解以及情感的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间题。这便是舞蹈老师在对于聋生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加强学生眼睛方面的训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内心情感便是通过眼睛进行传达的,而聋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单一,对于眼睛中传达的感情大多数是十净的、纯洁的,但是这种清澈的眼神对于舞蹈中的一些情感的表达会出现妨碍,无法将舞蹈中的感情进行有效的传达。

而此时便是需要老师进行相应的眼神的训练,可以采用老师讲解、示范、观看影片等多种形式,帮助聋生加强对于眼神中感情的传达的能力。J卜且老师所进行的情感的讲解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因为舞蹈表演中所涉及的情感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老师讲解多样化,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三 、结语

在舞蹈中进行情感的表达是相当必要的,是整个舞蹈表演的灵魂所在,所以说对于舞蹈中情感的表达是相当重要的。而聋生在这一个方面存在的他们自身无法避免的劣势,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说,在对于聋生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表达需要教师在眼神、面部表情、动作以及各个方面进行指导,让聋生能够全方面地理解整个舞蹈动作的精髓,从而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情感能够更加收放自如地带人,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多富有感染力的舞蹈作品。

舞蹈的美离不开内心情感的表达,而音乐与舞蹈模块的教学离不开情感表达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情感表达是舞蹈作品表现与完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模块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和把握舞蹈中的各种情感,辅之以创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全面展示情感在舞蹈中的深刻含义,是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的主要目的。

舞蹈是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表达内心的情感,是美的艺术,动作是舞蹈的生命,情感表达是舞蹈的灵魂。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舞蹈中的情感表达,只有了解情感表达,才能更好地了解、表演和感受舞蹈。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情感表达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舞蹈、欣赏舞蹈作品时产生深刻的体会和共鸣,以便更有效地推动舞蹈教学。

一、认识情感表达

民族舞蹈情感表达的元素包括生活习惯、地域特色和体态等,民族舞作为我国艺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舞蹈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区是我国民族数百年来创造的文化成果,每个民族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和特点。比如,人音版高中音乐第五节的《飘逸的南国风》,这是一首带有独特民族风情的曲目,教师可以就此与云南傣族的孔雀舞相结合。傣族人民在大自然的沐浴下亲近大自然,形成舞蹈的风格也就与大自然相关,孔雀舞表达的是傣族人民心目中对孔雀的崇敬,他们认为孔雀是圣鸟,是善良、智慧、美丽和幸福吉祥的象征。在学习《飘逸的南国风》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方式,把傣族人民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作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傣族的音乐风格和舞蹈风格来源于生活,感受民族间的文化特点以及文化差异。在此期间,对比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从有趣的角度切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以后学习情感表达做铺垫。舞蹈还具有故事性,这也离不开情感的表达,例如人音版高中音乐与舞蹈教学中的中国古典舞蹈,这一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知识,学习中国古典舞的手形、手位,并能够初步掌握其中的要领。

二、学习情感表达

1.肢体动作的培养

舞蹈教学应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喜欢和热爱之情,发自内心的喜欢才能够真正地表达内心情感,舞蹈情感主要是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学生学习舞蹈中的情感表达必须培养肢体动作,情感表达需要协调、优美和灵活的肢体动作。在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中,舞蹈中的肢体动作的培养不容忽视。由于许多学生的舞蹈基础和协调能力各有差异,教师需要根据这些特点在舞蹈教学中因地制宜。高中生不适合专业的舞蹈训练,应尽量减少基本功枯燥的训练,增加有趣的舞蹈学习,通过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来提高学生的感受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更好地感受舞蹈中的情感。掌握舞蹈的肢体动作是培养情感表达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动作要领,与此同时,运用生动的语言以及幽默的肢体动作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2.内在情感的培养

所有舞蹈都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一味地追求学生的表现力,忽略了其内心的情感反映。没有发自内心情感表达的舞蹈是没有生命力的舞蹈,难以引起共鸣,因此,在高中音乐与舞蹈教学中,学生内在情感的教学尤为重要。例如,我在播放人音版高中音乐第二十三节的《爵士乐》时,让学生试着跟随音乐自己舞动,但是由于学生羞于表现,都只是跃跃欲试而不敢真正表达出爵士乐的舞蹈。这时,我就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以斗舞的形式展开让其进行表演,只见学生一个接一个主动地上台表演,过程中他们有说有笑地进行交流与借鉴。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内心情感调动起来,避免了直接把教师的情感强加给学生。

三、善用创编舞蹈深入体会情感表达

舞蹈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原有的舞蹈作品限制了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自由发挥,学习创编舞蹈动作表达心中情感,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有感而发地去创造。通过利用创编舞蹈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体验情感的表达,是培养其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体会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在创编的舞蹈中自由表达情感。引导学生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创编舞蹈,情境中的动作不需要过多,只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其舞蹈渲染的情感即可。学生创编的舞蹈能够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给其他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感染他们并引起共鸣,达到我们舞蹈情感表达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情感表达是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中的灵魂,常规的舞蹈教学不适用于高中的特殊教学环境,长期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也达不到教学目的。教师只有通过引导学生领悟舞蹈中的情感表达,才能更好地感受舞蹈的美。

近日,四川音乐学院的三位教授由于贪污贿赂被查,使人们惊呼原来在大学中也有这种交易事件,其实这种交易实现在大学中并不少见,只是没有这么明目张胆罢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大学里面不为人知的交易事件吧。

其实在大学里面的有些事情是非常乱的,我们就拿贫困生这件事来说吧,在大学当中有好多这种贫困的评不上贫困生,但是在外人看来,每天光鲜亮丽,出入高消费场合的人,有可能会评为贫困生,因为贫困生的名额都在导员手里,是导员自己选出来的,这些人往往都是与导员关系非常好的,而且当贫困生助学金发下来的时候,还与导员进行所谓的分成,给导员买礼物,所以这些人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所谓的贫困生,但是真正贫困的却得不到助学金。

还有一个事情也是所谓的“交易”事件,因为在大学里面入党是既简单又困难,简单的事,他可以通过一步步的申请得到党员的身份,困难的就是每个班级里面入党的人员身份有限。但是这个入党人员也是要通过导员同意的,所以想入党的同学要在大一开始就要打通与导员的关系,与他培养起合作共赢的态度,所以这样入党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在这几年的学习中没有挂科或者是严重违纪现象,那么导员选中的人到最后基本上都会入党的。

这种现象可以是说存在于大多数大学里面的。这两件事就是在大学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两件事情是非常典型的,上过大学的人都会了解这种情况,还有一些少数的例子并没有举,其实在大学这个相对公平的环境当中,却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现象。

涉及的灰色交易有人为了学生会主席的位置去给教务处送红包,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找学校管理层有学生为了毕业论文去请导师吃饭甚至达成某种协议,还有人为了助学金奖学金名额去故意抹黑其他同学

其实就看老师有没有自私 为自己的利益而做出交易,大学本来是一个教书育人的环节,而不应该被拿来谋取私利,这样的行为是可耻的,也是违法的。

四川音乐学院陈熹发表论文

“芶”是姓氏.拼音:gou,五笔:aqc.

“芶”字读音:gou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副教授有:一、李方元教授李方元,男,1955年生于重庆,文学博士,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1995-1999)和华中师范大学(2003-2008)两所音乐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办硕士、博士授权点评审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评审专家;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中国音乐专业教育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中国音乐史、音乐文献学、音乐教育。二、蒲亨强教授男,汉族,1952年生于重庆,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音乐学系主任,文学博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通讯评审专家。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新加坡道教学院荣誉教授。长期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研究,曾赴美国密西根大学音乐院、香港、新加坡等地道教学院访问讲学,发表专著8部,合著3部,合译著1部,论文百余篇。三、戴雄教授戴雄,1956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学历,1985年去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学习,1987年回到学校。现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学声乐教学与表演方向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第四届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文艺家评论协会副主席,从事声乐教学和音乐教育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和参编音乐教材十部,完成省级、校级教学科研项目两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大科研项目《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组核心成员。四、朱春铃教授朱春铃:1961年生于重庆。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表演系学科带头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校艺术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理事,中国音乐教育委员会手风琴电子琴学术委员。五、罗卉教授罗卉:女.重庆人,汉族,共产党员。1957年6月生。现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77级本科生,1982年1月毕业留校任教。获学士学位。1986年攻读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声乐教学与表演”专业研究生,1989年获硕士学位。1993年6月被聘为副教授。曾担任全国“金钟奖”声乐比赛重庆赛区评委,以及重庆市电视声乐大赛评委,重庆市声乐考级评委,全国英才选拔赛评委。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教育协会会员。,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党委委员。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近三十年来,担任音乐学院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声乐课程教学。一直兢兢业业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音乐教育人才。并在2003年、2005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举办了五届“教学音乐会”。受到了师生们与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曾发表论文、译文、编写教材等,在艺术实践方面成绩显著,曾举办“独唱音乐会”。多次参加全国、市、各类大型文艺演出,获全国、省、市专业声乐比赛奖。参加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庆五十周年,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等大型演出中担任独唱,领唱。并由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播出。六、郑茂平教授郑茂平:男,心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人。1995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声乐表演与教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毕业于西南大学心理学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获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第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负责人。中国音乐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美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心理学会会员,重庆市音乐学特色专业负责人,西南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教育部认知与人格研究”重点实验室特邀研究员,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2005年晋升副教授,2006年遴选为“音乐审美心理”、“声乐表演与教学”方向硕士生导师,,2011年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音乐心理学、声乐、音乐美学、声乐语音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目前已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心理科学进展》等各种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专著4部。七、李柯教授李柯,1974年生于重庆。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前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现任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自幼随其舅及范绍台、杨宝智教授学习音乐,于1985年以专业第一名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后免试直升该院附中及大学。2014年回到阔别了三十年的家乡,被聘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担任小提琴教学工作及该院青年交响乐团的首席。八、曾臻副教授曾臻:女,现年50岁。副教授。1977年改革招生制度后首批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琵琶专业。1982年1月毕业,获学士学位。分配至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原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至今。现主要讲授:艺术概论,琵琶,古典吉他三门课程。此外,还发表有散文、杂文、歌词等,并有绘画作品《晌午》入选重庆市妇女儿童书画展览。九、张碚副教授张碚,男,福建福州人。1959年3月1日出生。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社会音乐教育高级考官,曾任学院副院长。2002年7月当选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78年9月考入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师从小提琴教育家胡惟民教授。在校期间曾多次赴京、沪等地求学,得到小提琴教育家熊天声、李克强等人的指导。1982年毕业后,在重庆市歌舞团乐队工作。1983年底调入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工作,担任小提琴教师。1986年9月至1987年7月在西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半脱产学习英语一年。1987年9月到1990年7月在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担任音乐学院曲式学、音乐作品分析课的教学工作至今。1998年9月到1999年3月参加西南师范大学骨干教师英语课程强化班的学习,2002年9月到2003年1月在四川大学出国人员培训部强化俄语学习,并于同年3月20日由国家出国留学基金委遴选为首批艺术类留俄访问学者,派往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学习十二个月。师从博士研究生导师,米哈依.约瑟伐维奇教授。先后在四川音乐学院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格拉祖诺夫小提琴协奏曲结构研究》、《论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结构特征》等数篇。十、王红副教授王红,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大提琴学会理事。1982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大提琴专业,现任教于重庆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系。西南大学交响乐团乐队长。2006年第二届全国爱琴杯大提琴比赛评委。主要教学及研究方向及教学经历:大提琴表演专业教学,同时担任音乐理论和室内乐合奏课教学任务。十一、吴艳副教授吴艳:女,四川成都人,副教授。1963年生,文学学士。声乐硕士研究生导师。1980年考入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1984年毕业。1988年考入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助教进修班学习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1989年结业。2004年9月被教育部选送去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进修学习,2006年6月学习结业回国。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以来,教授了各种层次的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材。他们中有一些人在各种声乐大赛中获奖。2002—2004学年度被评为优秀教师。1998年参加全国第八届大红鹰杯青年歌手大奖赛荣获美声唱法优秀歌手奖。参加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声乐教学曲库第(5)分册演唱提示撰写。发表论文6篇。十二、刘子殷副教授刘子殷,女,1962年生,副教授,音乐学声乐教育与表演艺术方向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曾任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重庆分会会员,重庆声乐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重庆分会会员。十三、陈蕾副教授陈蕾:女,副教授,1964年9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委员会评委,重庆市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理事,重庆市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1981.9-1985.7,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学习;1985.9-1986.7: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学;1986.9-1987.7,天津音乐学院学习;1987.9-1988.7,沈阳音乐学院学习;1988.9-1989.7,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学;1989.9--1990.7,重庆北碚朝阳职业高中支教;1999.9-2000.7,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班学习;1990.9-至今,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学。1996年—2000年担任96级本科年级主任工作;2002年—2006年担任2002级成教年级主任工作。2008年荣获德中同行欧米勒国际钢琴公开赛总决赛优秀钢琴育人奖;2008年荣获东方青少年艺术明星推选活动重庆选拔赛优秀园丁奖;2009年荣获东方之星艺术盛典优秀园丁奖;2010年荣获第五届香港中华文化艺术节国际音乐艺术大赛优秀导师奖。1999年11月指导96级学生邹新参加99“珠江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邹新荣获本科组“五项全能”二等奖。指导09级学生刘诗诗获“德中同行”钢琴大赛重庆赛区演奏组银奖、综合素养组特金奖,“博兰斯勒”杯全国钢琴大赛青年组金奖,“国际音乐艺术大赛”(香港)公开组金奖、成人组银奖、肖邦练习曲组银奖等。十四、刘之副教授刘之: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81年7月毕业于贵州艺术学校音乐科,1984年9月考入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分配到贵州高等艺术专科学校(现贵州大学艺术学院)任教。1994年9月调至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999年12月调入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任教至今。在以上三所大学任教期间,担任作曲技术理论系列课程以及钢琴配奏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95年5月获湖南师范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艺术比赛一等奖,2001年8月获文化部第二届“蒲公英奖”创作铜奖,2008年作品《乌蒙古歌》获重庆市首届民乐大赛原创作品二等奖。2002年评为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代头人后备人选。十五、冯丹副教授冯丹(女,1963-)1984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1985年7月至1987年7月在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学习,现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钢琴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重庆市音乐家协会会员、重庆市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委员会评委。主要从事钢琴教学工作,担任本科、硕士研究生的钢琴课及《钢琴艺术史》专业理论课教学。曾荣获西南师范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编写了《巴赫初级钢琴曲集(教学版)》、《巴赫二部创意曲集(教学版)》2部教材,翻译出版专著《钢琴艺术三百年》,发表论文6篇,出版发行钢琴教学CD《拜厄钢琴基本教程——钢琴与乐队》。十六、汪高原副教授汪高原,男,汉族196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考级委员会考官。1982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学、中师教师。1986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90年留校任教。曾在西南师范大学教学比赛中获奖。十七、赵飞副教授赵飞:1957年6月生,女,汉族,祖籍山东昌乐。文学硕士,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1987年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大学毕业;1995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78年—1988年就职于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89年至今,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执教。先后任西南大学文学院、音乐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音乐文学、艺术学、汉语艺术语音学及高校应用写作等教学与研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常年主讲汉语语音、歌词创作概论、中国歌诗鉴赏、应用写作等课程。曾获西南大学“优秀课堂教学奖”、“优秀教师奖”等奖项。十八、刘方洪副教授刘方洪:硕士研究生,副教授,重庆市学校艺术教育声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音乐表演理论与实践研究(声乐)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普通话测试员,曾任音乐学院声乐教研室主任。除教授本专业《声乐》课程外,同时还担任“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教师口语发声审美训练”、“普通话语音”全校本科通选课。2008年7月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9月荣获“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十九、段勇副教授段勇,男,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61年4月生,四川省叙永县人。1984年9月考入原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先后就读于原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和政治系,1988年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在本校音乐学院工作,先后担任政治辅导员、专任教师工作;1998年9月至1999年7月在西安音乐学院进修,师从王光耀教授学习视唱练耳教学法。二十、黄君副教授黄君,女,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音乐学硕士、心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心理学会会员。本科阶段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后被保送为本系中国音乐史方向研究生,师从刘镇钰教授。博士阶段师从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张庆林教授,专业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1999年到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音乐学院任教以来,主要担任中外音乐史课程及音乐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曾获2000-2002年度优秀教师称号,获2004年少数民族教育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发表论文多篇,《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音乐的后现代文化特质》一文荣获中国文联第三届文艺评论奖二等奖。二十一、周雪丰教授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博士,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客座研究员(由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谢菲尔德大学人力资源部任命),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经遴选获英国项目CMPCP奖励、应邀赴剑桥大学讲音乐表演研究)。二十二、熊入静副教授熊入静,1974年出生于重庆市。现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担任本科生的专业钢琴课教学。二十三、汪涛副教授汪涛,女,出生于四川成都,中共党员。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领域为音乐美学、声乐演唱。中央音乐学院、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后,德国DAAD学者。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项目等国家级、部级、局级及国际合作项目近十项,在《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等权威核心刊物独立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出版译著一部(合译),曾独立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德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Sandwich奖等。二十四、胡晓东副教授胡晓东,男,汉族,江西吉安人,中共党员。中国音乐学院本科(2004)、中国音乐学院硕士(2007),中央音乐学院博士(2013)。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音乐学系副主任。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会员、亚太民族音乐学会会员、国际音理会(I.M.C.)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二十五、郝晓睿副教授郝晓睿,男,1981年8月24日出生于重庆。现任重庆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小提琴,中提琴副教授。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师从王进军。之后2000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2003-2007年在德国国立曼海姆音乐学院获得独奏表演和乐队首席2个硕士研究生学位,2007-2011年在全世界音乐学院排名第8的德国国立汉堡音乐学院获得独奏家博士学位。二十六、陈若旭副教授陈若旭,女,汉族,1986年出生于重庆。旅美钢琴表演音乐艺术博士,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特聘副教授。

声乐系首任系主任是中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歌唱家郎毓秀教授。她多次担任国内外重大音乐比赛的评委,是中国最受尊崇的声乐权威之一。声乐系建系以来,有近百位教职员工在系上辛勤工作。在诲人不倦的教师中不乏业界知名专家,如郎毓秀、刘振汉、杜枝、陈希逸、刘亚琴以及著名旅美歌唱家范竞马的指导教师兰幼青、著名旅德歌唱家赵登峰的指导教师钱维道、著名民族声乐歌唱家谭学胜的指导教师黄文宇等。在数十年辛勤耕耘中培养了无数人才,为我国乃至世界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目前,声乐一系系主任为杨士华教授、副系主任为唐竹雅副教授、姜代康教授,党总支书记文雯副教授,副书记为李琴老师。我系机构设置分为:系办公室、美声教研室、民族声乐教研室、钢琴伴奏及副科钢琴教研室。专业教研方向为美声演唱方向和民族声乐演唱方向。专职教师49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1人,海外留学从教人员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日本和俄罗斯。我系教师均有深厚的舞台表演经验和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历年培养的音乐人才中,有300余人次获得国际、国内声乐大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如唐竹雅老师、吴李红老师、张茂林老师、学生谭维维等在中国音乐“金钟奖”、央视青歌赛、中国国际声乐比赛、日本莫扎特国际音乐比赛、国际歌剧比赛、“亚洲音乐艺术节”、全国“超女”等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该系的一贯宗旨是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监督,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严格规范管理,使声乐一系成为严谨的教育基地。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成长为拥有完整人格的人,会独立思考的人,能将自己磨砺成为拥有较高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的知识青年。在全球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我系与国内外知名音乐院校积极开展教育合作。如邀请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教授、温可铮教授、廖昌永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黎信昌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教授、邹文琴教授来校讲学。注重与欧美各兄弟院校的交流联系,在学院举行大师班讲座,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该系坚持学院人才强校和创新兴教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化管理,以适应四川音乐学院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创建四川音乐艺术大学的目标,依靠精良的师资力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精尖”和复合型人才。努力将声乐一系建设成为知名的声乐人才培养基地。

四川音乐学院陈熹论文发表

大学里面的交易主要是教授和学生之间的分数交易,很多学生都会为了成绩而花钱的,而且还会进行一些权力的交易

近日,四川音乐学院的三位教授由于贪污贿赂被查,使人们惊呼原来在大学中也有这种交易事件,其实这种交易实现在大学中并不少见,只是没有这么明目张胆罢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大学里面不为人知的交易事件吧。

其实在大学里面的有些事情是非常乱的,我们就拿贫困生这件事来说吧,在大学当中有好多这种贫困的评不上贫困生,但是在外人看来,每天光鲜亮丽,出入高消费场合的人,有可能会评为贫困生,因为贫困生的名额都在导员手里,是导员自己选出来的,这些人往往都是与导员关系非常好的,而且当贫困生助学金发下来的时候,还与导员进行所谓的分成,给导员买礼物,所以这些人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所谓的贫困生,但是真正贫困的却得不到助学金。

还有一个事情也是所谓的“交易”事件,因为在大学里面入党是既简单又困难,简单的事,他可以通过一步步的申请得到党员的身份,困难的就是每个班级里面入党的人员身份有限。但是这个入党人员也是要通过导员同意的,所以想入党的同学要在大一开始就要打通与导员的关系,与他培养起合作共赢的态度,所以这样入党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在这几年的学习中没有挂科或者是严重违纪现象,那么导员选中的人到最后基本上都会入党的。

这种现象可以是说存在于大多数大学里面的。这两件事就是在大学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两件事情是非常典型的,上过大学的人都会了解这种情况,还有一些少数的例子并没有举,其实在大学这个相对公平的环境当中,却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现象。

涉及的灰色交易有人为了学生会主席的位置去给教务处送红包,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找学校管理层有学生为了毕业论文去请导师吃饭甚至达成某种协议,还有人为了助学金奖学金名额去故意抹黑其他同学

目标:培养具有现代艺术思维能力、系统掌握中国画艺术创作规律, 并具有较为扎实的艺术理论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有志于成为专业(职业)画家,大学本、专科及职业学校教师、出版企业、艺术品经营机构等中高级专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主要课程包括:(一)艺术实践基础专业课:素描、速写、色彩、线描、书法、篆刻、构图、工笔、水墨构成、连环画、插图等。(二)专业技能:工笔技法;水墨技法;修复技法;传统、现代图式比较分析等。(三)艺术创作:综合材料创作、传统程式创作、现代构成创作。(四)理论课程:中、西美术史、艺术概论、美学等。 油画系前身为造型艺术系,创建于2000年,是由著名美术教育家马一平院长亲手建立,并由原系主任刘虹教授具体主持,逐渐形成集绘画基础课、绘画实验探索课、艺术创作以及艺术理论课为一体的教学系统。油画系现有教师15名,其中专兼职教授6人,包括何多苓、王承云等著名艺术家,副教授1人,讲师7人,助教1人,组成一支锐意进取,实力强劲的师资队伍与创作队伍。现任系主任为刘勇教授。毕业的四届学生已能在社会立足,并日益产生影响。油画系的办学目标是通过四年本科教学,既立足于培养能够从事油画艺术创作,并在文化观念领域影响和推进艺术事业发展的专业精英型人才,以及为有志于成为职业画家、艺术专业教师等专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适应较广泛社会文化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雕塑系由一批具备很强业务能力和较高艺术素养的中青年教师担任业务骨干。他们在以往的艺术实践中积累的丰富创作经验加上扎实的基本功,为雕塑系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系还经常聘请一些有成就的艺术家到系内讲课,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雕塑系的教学宗旨:严格的造型基本功训练与活跃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结合。雕塑系课程分两大类:基础课和创作课。创作课包括:材料创作和景观创作,锻炼学生对石,木,金属,陶以及现代材料的感悟能力和驾驭能力。通过对建筑,园林,环境科学的了解,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创作能力。 数码媒体艺术(Digital Media Art)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构建在数字技术平台上的艺术,具有学科前瞻性和市场适应性。数码媒体艺术其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立体性、互动性,给艺术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意挥洒平台。他拉近了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艺术作品可以从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全方位的刺激和震撼观众,使艺术家的创意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和传达。培养目标:为现代传媒(网络)、数字娱乐(游戏)、现代影视(数字)等产业界培养和输送具有专业艺术理论与知识构架,具有创新能力和艺术审美表现,又能熟练运用先进数字技术平台的复合型人才。系上概况:数码媒体艺术系创办于2003年,有专业教师15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助教9人。学院投入数百万业界高端设备,全进口摄影摄像设备,IBM工作站7个,苹果工作站2个,位置跟踪器等。建有数码媒体艺术研究所,三个专业工作室,一个院级实验室,两个专业摄影棚供教学与科研使用。并与知名院校与跨国企业合作,建有“Virtools培训基地”(全国第二个),“苹果数码媒体学院”(学生可获苹果影视中高级剪辑师资质证书),金雅迪数字印刷实习基地。与中山市金龙游乐设备有限公司建有产学研基地。科研项目:在科研与项目实验上也取得优异成绩,获业界公认,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现有省级科研项目2个,院级1个。获奖情况:2008年“大中华区 3D/VR 盟主大赛”(大陆、港、澳、台)共6个奖项,我系送3件游戏作品,获3项奖,大会法国主办方特颁发学院“最佳导学 金奖”,是大中华区唯一金奖;2009年“大中华区 3D/VR 盟主大赛”设12个奖项,我系参赛4件作品获8项奖,大赛又特颁“大中华区教育模范奖”、“最佳团体奖”。学生作品还在国内外多次获“最佳导演奖”、“最佳MV奖”、“最佳美术奖”、“最佳网络人气奖”等。专业方向:游戏设计、网络传播、数码影视三个专业方向。教学模式:采用带项目按流程进行新教学模式,双机教学:苹果/PC计算机主要课程:数码媒体艺术概论、数码图形、数码创意、数字插画、交互式设计基础、网页策划设计、手机交互界面设计、影视基础、商业摄影、摄像基础、影视广告、频道包装、影视后期制作、非线性编辑、游戏策划、原画设计、角色雕塑、三维角色设计、三维场景设计、三维动画制作、程序设计、游戏影视音乐音效制作等。技术平台:Photoshop / Final Cut Pro / Premiere / After Effects / 3D Max / Softimage XSI / Virtools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多媒体设计制作、游戏设计与制作、影视策划与制作,广泛就职于电视台、电影制片厂、国内外知名广告公司、网络公司(巨人、网龙、腾讯、维塔士、完美时空)、广告传媒公司、动漫企业、大专院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动画系创建于2000年,是中国动画学会的团体会员、中国图形图象学会团体会员,教学中采用传统绘画和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绘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努力培养既掌握传统动画创作技能,又能应用计算机高新技术进行创作设计的复合型动画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在三维动画、卡通创作、大专院校、电子游戏、影视广告、多媒体设计、网页动画设计等领域从事工作。本科开设有:二维、三维、影视编辑专业方向,动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有二维、三维方向。自创办以来,本系多次在国内各种重大比赛上获奖。2002 年获“上海动画漫画展狮王奖”第一名;2003 、 2004 年获“中国影视协会卡通艺委会动画学术奖”之新人奖;2004 年获“东方国际原创动画漫画艺术大赛”铜奖和最隹动画动作设计奖;2005 年获“中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两银奖、两铜奖;《 OACC2005 华语动漫盛典第二届金龙奖原创动画漫画艺术大赛》最佳插画银奖。2006 年获“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学生原创动漫大赛”最佳静桢作品奖。“中国动漫游戏原创大赛”最佳插画、最佳静桢、最佳三维动画奖。“ Aniwow! 2006 年度”铜奖及“ 2006 年度 Adobe Shall We Dance 数字艺术大赛”铜奖。2007 年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原创动漫大赛”最佳静桢作品奖。 工业设计在国内外设计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重要的地位。它集艺术与科技为一体,应用最新科技成果、材料、工艺,以人为本研究市场;研究产品——人——环境的关系。由于工业设计所涵盖的面大,使这一学科专业性极强而又适应面广,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本学科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产品开发、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是一支最具发展前景和充满活力、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队伍。其办学理念,在同行业学科中独树一帜,把“艺术与工程技术、科学技术相结合”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走集“产、学、研”一体的办学发展道路,颇具特色。由于先进的办学思想和严谨的治学措施,保障了环境艺术系较高的办学质量。多年来,环境艺术系毕业的学生普遍在社会上受到了欢迎,得到了用人单位、企业和家长的认可,就业率非常高,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因此,环境艺术系的生源也居高不下。目前,环境艺术系拥有艺术设计大专业下的四个专业方向:室内设计专业方向(从事建筑装饰总体规划设计,居住空间、办公空间、餐饮空间、娱乐空间、商业空间、酒店等室内空间设计,室内陈设设计等)风景园林专业方向(从事旅游风景区环境、园林总体规划设计,主题公园、居住社区环境绿化、园林工程设计,城市附属绿地规划与设计等)景观规划设计方向(从事城市形象策划、城市公共区域、广场、街道、居住社区等景观环境艺术的总体规划与设计等)旅游产品设计方向(从事旅游商品、礼品、纪念品,旅游工艺品的设计与开发)、建筑设计方向(培养能从事住宅小区规划、住宅设计,餐饮、商业、娱乐、展览、医疗等公共建筑设计,办公建筑设计,综合类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工程项目设计执行的建筑设计师。)环境艺术系上述专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准、现代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设计能力和组织实施设计方案能力的应用型高级艺术设计人才。 视觉传达艺术系以培养具有现代艺术设计思维能力、掌握艺术设计系统方法、具有较强适应社会能力和艺术设计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除了开设本专业所必需的设计基础、电脑辅助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设计、线描技法、网页设计、纸张工艺、印刷工艺等课程外,更注重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关注和了解本学科前沿的最新信息、最新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一方面提高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一方面加强教学中的社会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设计实践。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求学生做到四个“善于”(即善于文字描述、善于图形表达、善于团队合作、善于语言沟通)、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为以后能够胜任专业设计公司和设计艺术教育工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现任教师:教授2人: 周靖明、刘世华客座教授5人: 萧多皆 励忠发 张小平胡亚雄黄智勇副教授3人:冯晓云、匡诚、王文浩讲师6人: 杨开敏、江雪、万蓉、魏盛杰、罗时宝、王曼蓓助教5人: 刘宇、何勇、陈杨、陈雪、姚恒系主任1人:周靖明教研室主任3人:刘世华、匡诚、冯晓云系秘书1人: 母东辅导员2人: 郭筱、杨杰凌■ 教学简介:现有教师总数:16学 制:本科四年,硕士三年。现有专业设置:装饰艺术教研室、广告设计教研室、包装设计教研室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设计系的前身是2003年建立的公共教学部。本系共共设置两个专业:城市壁画专业、室内装饰陈设设计艺术专业,两个专业都是极具前瞻性的新型应用性设计艺术专业。我系师资力量较强,现有教师17人,图书管理1人,共计1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我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基础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新思路,加强教学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确立了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和管理模式。近几年来,我部教师在完成大量教学工作之余,还积极从事科研活动,编著美术理论方面的教材,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全国各大刊物。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