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2019跨国贸易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7 05:40:41

2019跨国贸易论文发表

浅论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概述1、什么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就是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2、国际贸易是怎样产生的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是:(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国家的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产生了国际贸易。3、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区别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因此,提到对外贸易时要指明特定的国家。如中国的对外贸易等;某些岛国如英国、日本等也称对外贸易为海外贸易。[编辑本段]国际贸易的分类一、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国际贸易可划分为1、进口贸易 (Import Trade):将外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入本国市场销售。2、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将本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出到外国市场销售。3、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甲国的商品经过丙国境内运至乙国市场销售,对丙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由于过境贸易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目前,WTO成员国之间互不从事过境贸易。二、按商品的形态国际贸易可划分为1、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有实物形态的商品的进出口。2、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没有实物形态的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例如,机器、设备、家具等都是有实物形态的商品,这些商品的进出口称为有形贸易。专利使用权的转让、旅游、金融保险企业跨国提供服务等都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商品,其进出口称为无形贸易。三、按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国际贸易可分为1、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贸易的出口国方面称为直接出口,进口国方面称为直接进口。2、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和转口贸易(Transi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间接贸易中的生产国称为间接出口国,消费国称为间接进口国,而第三国则是转口贸易国,第三国所从事的就是转口贸易。例如,战后的伊拉克有一些商机,但是风险也很大。我国的有些企业在向伊拉克出口商品时,大多是先把商品卖给伊拉克的周边国家,再由伊拉克的周边国家转口到伊拉克。[编辑本段]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国际货物贸易属商品交换范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国际货物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2.国际货物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3.国际货物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4.国际货物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较国内贸易要复杂的多。这里,主要是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进行一些对比。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既存在共同性,又有很大区别,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共同性1、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相同;2、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3、基本职能相同,且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1、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2、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3、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制度等不同;4、国际贸易的商业风险大于国内贸易。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统计分析指标1、贸易额和贸易量贸易额就是用货币表示的贸易的金额,贸易量就是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之后的贸易额,贸易量使得不同时期的贸易规模可以进行比较。这里有三个概念需要掌握。(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可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是以美元表示的;各国在统计有形商品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无形商品不报关,海关没有统计。(2)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综合,又称国际贸易值。它等于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用FOB价格计算的出口贸易额之和。(3)贸易量: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能准确反映国际贸易或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在计算时,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贸易额,得到的就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贸易额,该数值就叫报告期的贸易量。贸易量可分为国际贸易量和对外贸易量以及出口贸易量和进口贸易量。2、贸易差额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1)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出超(Excess of Export over Import):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2)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入超(Excess of Import over Export)、赤字,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3)贸易平衡:就是一定时期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一般认为贸易顺差可以推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所以各国无不追求贸易顺差。但是,大量的顺差往往会导致贸易纠纷。例如日美汽车贸易大战等。3、国际贸易条件国际贸易条件(Te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对比关系,又称进口比价或交换比价。它表示出口一单位商品能够换回多少单位进口商品。很显然,换回的进口商品越多,越为有利。贸易条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通常是用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贸易条件指数是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的比值,计算公式是:出口价格指数除以进口价格指数,再乘以100(假定基期的贸易条件指数为100)。报告期的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改善。报告期的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恶化。4、贸易的商品结构贸易的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Trade)就是各类商品在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这里涉及到一个商品分类的问题,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1)联合国秘书处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把有形商品依次分为10大类,其中0一4类商品称为初级品,把5一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第9类为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初级产品、制成品在进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就表示了贸易的商品结构。(2)是按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等某种生产要素密集型商品。5、贸易的地理方向(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是指该国进口商品原产国和出口商品消费国的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例如,2003年我国前十位进口来源地分别是日本、欧盟、台湾省、东盟、韩国、美国、香港地区、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巴西。2003年我国前十位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香港地区、欧盟、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由此而确定的2003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根据进出口总额确定)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省、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例如,2003年世界商品出口前 八位的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中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2003年世界商品进口前 八位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6、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 Dependence Degree)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外向程度大小的一个基本指标。它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中隐藏在汇率机制中的剥削青年学者刘周在“资本时代最大的资本”一文中,发现了现行国际汇率机制中包含的剥削。揭开了隐藏在国际汇率机制中的剥削秘密。该文认为:现行国际汇率机制,是现行不平等国际经济贸易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利于“少数剥削全世界的国家”的汇率机制。举例来说,以1美元兑换人民币7.5元计算。一个美国人拥有8000美元,这在美国是比较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个美国人拿着这8000美元到中国来兑换成人民币就是60000元人民币。而在中国物价极低而美国物价极高的条件下,用60000元人民币在中国购买的实物比8000美元在美国所能购买的实物的价值不知要超出多少倍。这也就是说,这个美国人拿着这8000美元到中国来,用不着生产,用不着劳动,用不着冒任何投资的风险,这8000美元就实现了成倍的资本增值,实现了成倍的资本利润。这部分增值出来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靠无偿占有中国人民的血汗来实现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如此,世界上一切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也基本如此——即发展中国家物价低而且货币汇价也低,发达国家物价高而且货币汇价也高(日本的情况有所不同,日元汇价低但是日本的物价极端地高,因此欧美国家的人到了日本也倍感无钱。但是,欧美国家的人到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感到自己非常有钱,因为一方面他们携带的本国货币可以换到成倍的所往国货币,另一方面所往国的物价又比本国物价低的可怕。所以他们在本国只可以买到一根火柴的钱到了发展中国家便可以买到一盒火柴,甚至更多。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现实)。所以,现行国际货币汇率机制是一种极其反动的汇率机制,它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极具隐蔽性的工具。它所能存在的真正基础是国际间的强权关系,它的基本内容是由殖民地时代的殖民掠夺关系决定并逐步演变而来的。它与不平等国际经济贸易秩序中的其它部分共同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平掠夺的工具,而这种所谓的和平掠夺则是殖民地时代武装掠夺的继续。(真正平等的汇率机制,基本上应该以各国的物价指数作为主要的基础指标。因为物价较低即说明其货币包含的实物量较多,因此其汇价也相对的应该较高;而物价较高则说明其货币包含的实物量较少,因而其汇价也相对的应该较低。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该文并认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尤其是跨国财团的资本家),表面上是依靠自己的资本和经营管理手段而在国际市场中赚取利润。但是构成他们利润的绝大部分,实际上主要是依靠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机制来实现的。我们知道,现行的不平等国际贸易机制,是历史形成的。它是历史上的殖民国家武力征服的产物,而且直到现在依然是依靠武力来维持的。所以,毫无疑问地,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和平地在国际市场中赚取利润的时候,他们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和平的掠夺;他们在进行这种伪善的和平掠夺的时候,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武力掠夺,实质上是在参与着一场跨越历史时代的血腥的和肮脏的掠夺战争。资本家们正是这场肮脏战争的受益者和指使者。他们的利润依靠了他们各自国家的历史上的武力,并且也依靠着现在的武力,所以,他们归根到底是在靠武力赚钱,他们发的依然是战争财。所以,资本时代最大的资本,不是资本而是暴力。[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中的平行进口问题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更加密切,在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交叉领域中产生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平行进口就一个典型的因知识产权保护而引起的国际贸易问题。所谓平行进口,一般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或独占被许可人有无权利禁止合法生产的产品从国外进口的问题,即在国际贸易中,合法持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一方未经进口国相关知识产权权利人同意,将该产品经由合法途径进口至该知识产权受保护的国家并销售的行为。平行进口问题在本质上集中反映了知识产权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的冲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自由化之间的矛盾,正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热点。事实上,无论是从法律规定的角度,还是从司法保护的角度,我国对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尚处于不成熟状态。在国际层面上,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缔约国,缔结并参加了《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一系列重要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条约。这些条约对于平行进口问题基本没有涉及或者将这部分问题交由各缔约方自行规定。这样,我国有关平行进口的法律问题主要依据国内法解决。然而,我国的《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商标法》这三部知识产权的基本法都没有涉及到“平行进口”问题。同样,我国的《反不正竞争法》、《对外贸易法》、《海关法》等本应该涉及平行进口内容的法律都没有涉及这一领域的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有关平行进口的法律依据,致使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平行进口现象远比在法院提起诉讼的多,知识产权人苦于没有无从界定其权利范围,也无从知晓我国对平行进口的态度。在前几年中,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产品生产成本较低,而且之前对进口商品一直采取高关税政策,因此向中国平行进口的案例尚很少见。然而,从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平行进口产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例如,我国贸易壁垒的削减将为现有的具备潜在平行进口趋势的商品打开国门。关税的大幅度降低和配额的减少,一方面使平行进口商进行交易的成本大大降低,增加平行进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使以前通过走私渠道入境的平行进口产品转入正规渠道,增加平行进口的流量。除此之外,由于进口配额许可证和市场准入的弱化,企业的外贸经营权将得到实现,这也为平行进口在我国的发生准备了制度性前提。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企业作为出口方将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到外国从而导致的平行进口争议也有不少。因此,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中的平行进口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我国对于平行进口作出制度性的认定和规范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制度确立之前,企业对于平行进口的基本含义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应有必需的认识,才能在充分估计各种市场风险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编辑本段]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约束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约束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一、国际环境公约;二、WTO协议中的环境条款;三、环境标志制度;四、国际 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五、进口国的有关环境与贸易法规、技术标准

题目。1、 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商机与挑战 2、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3、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4、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 5、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6、 对外贸易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7、 试论中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经济效益 8、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隐忧 9、 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0、 自由贸易与“绿色壁垒”——中国的外贸与环境保护 11、 绿色壁垒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12、 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3、 我国服装出口的优势与问题 14、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 中日经贸关系回顾与展望 16、 无配额时代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17、 外资商业进入中国市场状况及影响研究 18、 试论欧盟对国际贸易模式的影响 19、 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 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国与东盟 21、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与对策 22、 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对策 23、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现状及影响 24、 外国对华反倾销问题探析 25、 中美贸易摩擦初探(浅议) 26、 论绿色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27、 WTO农业协定与欧盟及美国的农业政策的比较研究 28、 关于非关税壁垒的历史、现状及前景的分析 29、 WTO反补贴协议对我国政府补贴制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0、 跨国公司从国际贸易转向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分析 31、 美国贸易301条款:贸易霸权主义还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32、 反倾销法: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 33、 WTO国民待遇原则与我国的企业制度改革分析 34、 东盟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35、 环境与绿色贸易壁垒 36、 SA8000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37、 东盟零关税水果对中国水果业的影响 38、 新型国际贸易壁垒 39、 新美自由贸易带来的商机 40、 信用证风险如何规避 41、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分析 42、 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与中国企业技术进步 43、 跨国公司并购对中国企业出口环境的影响 44、 WTO框架下的新贸易主义评析 45、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 46、 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招标中的竞争力分析 47、 中日经济的相互影响分析 48、 跨国公司避税的形式分析 49、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50、 取消纺织品配额对中国纺织出口企业的风险 51、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2、 中国屡遭反倾销的根源分析 53、 “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形式 54、 “技术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策略 55、 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56、 试析“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与理论基础 57、 中国外贸运行和展望。 58、 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评价与调整。 59、 浅析我国频遭国外歧视性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60、 国际贸易实务中货款拖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61、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透析及对策研究。 62、 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63、 对“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两种外贸发展战略的再认识。 64、 如何完善我国出口退税的政策机制。 65、 我国出口低价竞销的原因及治理。 66、 中国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探析。 67、 浅析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对策。 68、 新世纪中国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必要性及举措。 69、 我国外贸企业应如何防范L/C风险。 70、 中美贸易摩擦日趋激烈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71、 我国应如何合理利用非关税措施保护国内相关产业。 72、 浅析贸易自由与反倾销的关系。 73、 浅析贸易自由与保障措施的关系。 74、 浅析入世对我国补贴制度的影响。 75、 浅析我国关税的有效保护。 76、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探析。 77、 WTO发展中成员优惠待遇探析。 78、 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探析。 79、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 80、 浅论绿色贸易与多边规则。 81、 关于国际贸易中单证功能的思考。 82、 对报关有关问题的思考。

国际技术贸易的论文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的双重性研究.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建设已经成为 "双刃剑",在GATT/WTO的法律体系中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明文规定进口国可以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依据国家主权原则,制订更高标准,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 Human and health, exhaustive natural source)。但是由于规定不完善,易诱导绿色贸易壁垒。一些发达国家在绿色贸易的借口下,行贸易保护之实,制定严格复杂的检测和审批形成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之后,各国只能在GATT/WTO在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和卫生和预防协议(SPM)中,人为设置障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快研究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适应世界自由贸易环境。 关键词:标准化 自由贸易 双重性 一, 引言 1947年,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了关贸总协定,3作为重要国际组织,WTO在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世界自由贸易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所签的条约,尤其技术条约,已经成为规范贸易行为和制度世界性指导原则。但是这个多边贸易体制具有大国利益倾向,尤其是自由这个贸易中的实用主义依然存在,使WTO成为大国主导操纵一个场所。事实和历史证明:关贸总协定纠纷不断,原因之一便是自由贸易中的实用主义和大国主导操纵,科技标准化作用的双重性使然。有人说:WTO是一个“富国俱乐部(club of developed and rich states)”和“只保护富国利益(protection states' profit only)”4。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建设,已经成为 "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亦有不利的一面,因此要扬长避短。一方面,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也要适当搞一些自己的标准,以阻挡外国企业长驱直入,保护本民族利益。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要利用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给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和在WTO的过渡保护期内的条件,战略高度上重视标准化作用。 二,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和WTO技术标准协议 当今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趋势:5 (1) 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密不可分,技术标准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因此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6(2)国际贸易壁垒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通过法律、政策等形成的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其中主要包括对进口产品数量的限制,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和贸易技术壁垒(3)贸易技术壁垒的核心是标准,贸易技术壁垒主要通过产品技术标准和制定技术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法规的合格评定程序来实现,其核心是技术标准。 当今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另一种趋势是:技术标准与国际贸易的联系越来越多,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之后,各国只能在GATT/WTO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和卫生与预防协议(SPM)、《TBT协定》中,人为设置障碍,这已经成为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组成部分。7 1993年,关贸总协定历经七年艰苦谈判,达成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WTO。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宗旨是限制贸易技术壁垒,要求尽可能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但是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带来的利益并不对称。原因是发达国家实际上掌握着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可言,发达国家的产品能够长驱直入,而对于发达国家,这些标准则可以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的铜墙铁壁。8 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密不可分,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捆绑现象屡见不鲜。

2019国贸专业论文发表

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以获得或具有国外企业的运营控制权为特征,以取得利润或其他利益为目的的投资。短期来看,FDI能够缓解或补偿东道国的投资缺口,带动消费要素的转移,对一国的国际贸易、产业晋级、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并能增加东道国的国际收支的增长。但长期来看,持续的国际直接投资红利和利润等汇出将会增加其投资项目的不肯定性微风险性,以至可能对国际收支均衡和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而,FDI对东道国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惹起了经济学界普遍的关注,经济学家对此各执一词,诸多争议。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国际投资对国际收支均衡产生影响的理论,选取我国1985—2007年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办法剖析FDI对进出口贸易差额的影响。研讨结果标明,FDI的年增长率及其滞后一期的值都对进出口差额的增长(顺差的增加或逆差的减少)具有反向作用。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学者的理论及实证研讨 托马斯�6�1孟(1664)将外来资本的活动与一国国际收支均衡的情况分离起来调查。他以为,国际收支顺差是一国财富增长的源泉,只要贸易顺差才干真正地让一国取得财富增长。钱纳里(H.B.Chenery)和施特劳斯(A.M.Strout)(1966)提出的“双缺口”模型以为开展中国度存在国内储蓄缺乏和贸易逆差两个缺口,而外资的流入能够同时补偿这两个缺口。“双缺口”后来又开展成“三缺口”和“四缺口”。随后,学术界关于FDI流入对开展中国度的国际收支的影响呈现了分歧。一种观念以为,FDI流入会增加开展中国度的外部脆弱性,并且利润和特许费等资金流出会恶化经常项目收支(Baran,1973)。另一种观念以为,FDI流入固然会招致利润汇出,但外资的“进口替代”作用有利于东道国国际收支的均衡(May,1970;May and Arena,1970)。 许多国外学者的实证研讨也标明,国外资本的流入会对经常项目产生影响,进而改动一国国际收支构造。Chorng-Huey(1998)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脉冲反函数办法,对阿根廷、墨西哥、菲律宾和泰国四个新兴市场国度停止了实证研's Lemma which was originally (cf [18]) proved for bi-measurable aperiodic automorphisms T of a Polish space X is a basic tool in ergodic theory. It states that for an automorphism of the above type which is invariant with respect to a Borel probability measure /& any r~ c N+ and any e > O, one can find a measurable set R ( a so called (r;,e) Rohlin set) such that, for ] 0, 1, ..., r; 1, the sets T JR are pairwise disjoint and exhaust X with exception of A TER。 。TERremainder set whose mass is smaller than e. In particular, Rohlin's Lemma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canonical construction of generators. Since the classical proof (cf [11]) quoted in the standard textbooks on ergodic theory (e. g., [7], [9], [17]) uses a Kakutani tower type construction and thus needs forward measurability, we feel obliged to provide an elementary proof which doesn't rely on this assumption. Moreover, the setting is generalised from Polish讨。结果标明,资本和金融项目的Granger的缘由是资本大量内流前经常项目,经常项目的Granger的缘由是资本大量内流后倾向于资本和金融项目。Calvo(1996)等学者经过对巴西和智利的研讨发现,外资的流入会恶化经常项目,招致经常项目呈现赤字。2.2 国内学者的理论及实证研讨 刘红忠(2001)从静态和动态效应综合剖析了FDI对母国国际收支的影响,以为兴旺国度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改善母国的国际收支。叶耀明,吴建伟(2003)研讨发现外资大范围流入潜藏着经常项目顺差逆转的风险,不利于国际收支根本项目的内部稳定性,需惹起警觉。刘正林(2005);严兵(2005);毛中根和段军山(2005)等学者的研讨也发现由于投资收益的汇出,FDI将招致东道国经常项目逆差,进而可能诱发国际收支危机。 国内学者近年来对FDI也有了大量实证研讨,研讨也同样标明,FDI对我国国际收支构造,特别是经常项目变化有着亲密的联络和影响。杨柳勇(2003)运用计量模型的办法寻觅我国国际收支构造构成的决议要素,触及11个国际收支中的重要账户。他以为假如持续FDI的大量流入,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将随着投资资本的流出而均衡以至向逆差方向转变。孟晓宏(2004)经过对我国1978—2002年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数据的研讨发现,对我国而言,固然在短期内FDI会使得经常项目恶化,但从长期看对经常项目存在正向冲击,在较长时间内会改善经常项目情况。邹欣(2006)采用我国1982—2003年国际收支数据显著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等实证检验。结果标明,自20世纪中期以来,FDI流入与我国自主性金

有国际贸易、财贸经济、商业经济与管理、国际经贸探索、商业研究、销售与市场、广东商学院学报、商业时代、中国商贸。

1、《国际贸易》杂志(中文版月刊)是中国人民共国商务部主管、中国商务出版社主办的具有指导性和权威性的对外贸易专业刊物。面向对外经济贸易主管和决策人员、业务人员、理论研究工作者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

展示封面文章、政策体制、中国贸易、贸易关系、国际商务、世界经济、金融、投资、市场、公司、海关商检、地方贸易、台港澳研究、贸易书库、资料等栏目,并经常为国内外企业组织专栏介绍。

2、《商业经济与管理》创刊于1981年,是由浙省教育厅主管,浙江工商大学主办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据2018年4月《商业经济与管理》官网显示,《商业经济与管理》第十八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委员12人。

3、《国际经贸探索》创刊于1985年,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管、主办的国际经贸理论与实务学术期刊。据2019年5月《国际经贸探索》编辑部官网显示,《国际经贸探索》编辑委员会有编委16人。

4、《商业研究》创刊于1958年,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哈尔滨商业大学和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专业学术期刊。据2019年1月《商业研究》官网显示,《商业研究》编辑委员会共有顾问2人、编委11人。

《商业研究》主要设有商经理论、商业科技、电子商务、改革探索、经营管理、财经纵横、开发论坛、振兴东北等栏目。

5、《中国商贸》杂志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中国商贸界专业类期刊,1992年,按照当时商业部部长胡平指示《中国商贸》杂志正式创刊,《中国商贸》杂志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主办的国家级权威核心期刊;

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收录期刊,“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国际贸易

百度百科-商业经济与管理

百度百科-国际经贸探索

百度百科-商业研究

百度百科-中国商贸

国际贸易核心期刊共有17本

1、国际贸易问题

2、国际贸易

3、财贸经济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商业研究

7、销售与市场

8、广东商学院学报

9、商业时代

10、中国商贸

11、价格理论与实践

12、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国际经济合作

14、对外经贸实务

15、江苏商论

16、国际商务研究

17、中国物流与采购

扩展资料:

其中国际贸易问题算是核心期刊里较为权威的期刊,属于对外贸易专业理论刊物,主要宣传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研究国际经贸问题,分析国际经贸动态,介绍最新国际贸易理论。读者对象为外经贸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国际经贸理论的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各国驻华商务人员。

较之国际贸易问题的权威性,国际商务研究侧重点又有不同,主要报道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介绍国际商务知识。读者对象为对外经贸企事业单位职工、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经济院校师生等。有英文目次。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国际贸易问题

百度百科-国际贸易(商品和劳务的国际交换活动)

百度百科-核心期刊目录

发表国际贸易论文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国贸贸易在国家间的贸易活动的地位日益重要。下文是关于国际贸易论文2000字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际贸易论文2000字篇1 浅谈 文化 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一、文化与文化差异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而文化差异体现在文化构成要素的各个方面。具体来说,这些文化层面包括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组织结构和制度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意识形态方面,即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哲学、宗教等。不同国家由于历史传承和文明演绎的差异,在意识形态上有着很大的差别,有的国家之间在意识形态的主要方面甚至是对立的。当今世界,随着国家间经济交往的日益紧密,文化差异的存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发显著。适应对象国特定文化环境的产品往往能取得巨大的销售成功,反之,不能把握对象国文化环境特点及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销售活动往往难以展开。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第一,弘扬中国文化,增加贸易顺差。随着世界各国交往的频繁,文化的传播也越来越迅速,西方人通过不同 渠道 不断地理解中国文化,并对中国文化产生钦佩和向往之情,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如旗袍、剪纸、 刺绣 、 脸谱 等在西方国家的销路很好。中西方虽有文化差异,但是在贸易融合环境良好的今天,也为国际贸易的出口产生巨大的积极推动力。 第二,体现中国文化,避免贸易摩擦。中国文化讲究“合”,主张“以和为贵”,中国追求的是“友谊第一”的长期贸易合作关系。因此,在贸易中谦虚有礼,不喜欢争强好胜,崇尚集体主义。别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中方往往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很少直接予以拒绝,而是迂回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谈判活动与交往往往相当愉快。 第三,理解双重文化,全面分析问题。在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时,运用中西方 思维方式 进行分析理解,能更好的促进贸易的自由化发展。在某些问题上,更容易产生新观点、新思想、新 方法 ,同时,将中西方文化汇总,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利于企业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二)消极影响 第一,不同宗教信仰影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程度。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因为没有认识到宗教信仰差异而导致贸易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贸易产品的选择上、在交往谈判中的举止行为等等可能因不了解宗教习惯导致贸易前功尽弃。 第二,不同的消费习惯影响货物销售滞畅程度。因为各国的 教育 背景、风俗习惯的不同,消费习惯也千差万别。如果不给予重视,投其所好,可能会引起产品的滞销。 第三,不同的市场差异认识影响贸易机会选择。由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市场认识差异可能影响到对贸易机会的选择。对于同样的贸易机会,一些国家会认为它存在着很大的市场进而努力发展贸易,而有些则会因为没有市场潜力而果断放弃。 三、应对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对策 (一)培养推进文化融合的跨文化管理人才 通过文化融合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关键是具有文化融合意识和知识的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进行文化理解的培训、文化应用的培训、实地文化考察的培养,相互交流的培训等。 (二)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的本土化发展 对于价值观及风俗习惯对国际 市场营销 所带来的影响,最行之有效地方法就是“本土化”。中国“本土化”战略涉及的内容颇多,比如:技术本土化、品牌本土话以及高级人才本土话等。技术本土化和品牌本土化有助于拓宽企业的利润点。在对外贸易中,高级人才本土化显得最为重要,高级人才在当地往往有广泛的商业人际关系,而且对风俗习惯、文化以及价值观念有很好的理解,引进这类人才,能有效避免由文化差异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况,能大大提升市场开拓的速度,提高对外贸易合作的成功率。 (三)善于利用宗教信仰 企业的决策人应该了解东道国的宗教信仰,要利用宗教为其服务,而不是让宗教成为其拓展国际市场的绊脚石。首先,不同的宗教节日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出口销售日程,企业要了解宗教节日才能抓住推销商品的旺销时机。其次,各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和禁忌。企业要重视这些宗教的要求和禁忌,业务经营才会成功。最后,宗教组织本身往往在经济事务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企业要占领东道国市场,就不得不根据产品的特点、迎合不同教派的要求、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四)针对文化差异做好贸易的后续交流 在双方企业达成贸易意向签署合同后,针对合同后续履行的贸易后管理也必须加强重视。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方的人情管理和西方的法律管理需要得到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对于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国家,如果合同出现争端,不应完全依赖法律机制,更多地依赖于双方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而相对于西方文化比较强调人与事情分开处理,出现问题依靠法律解决。就要求我们在前期的贸易合作交流中,要形成对该企业比较全面地认识,相关法律条款要全面合理地签订,经过日后不断地合作,努力打造企业之间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文化同国际贸易有着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基本物质需要得以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关注文化,关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要。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如何发挥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并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世界文化大融合,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世界经贸人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中,必须正视文化交流发展对经济的重要影响,规避不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冲突,有效利用文化差异,促进经济贸易快速稳定发展。 国际贸易论文2000字篇2 试谈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创新 伴随经济的进展,国际贸易拓展了覆盖着的范畴,诞生电子商务。这种态势波及了现有的商务领域,并且仍在拓展。电子商务拥有着深层内涵,它增设了新态势的贸易流程、运行依循的路径、日常营销及调控的途径[1]。从全方位创设了国际架构内的新贸易,促进贸易的长久进步。 一、解析电子商务凸显的影响 传统贸易之中,双方要拟定地点,选取最适宜的时段以便商谈。这种沟通耗费着偏高金额,受到多重的阻碍。最近几年,技术不断在变更,电子商务也伴随着进步。进展之中的这类商务添加了便捷的流程,拓展了商务可覆盖的范畴。接纳国际贸易,要寻找彼此协同的合作者。这样的状态下,电子商务摒除了时空阻隔,打破狭窄局限;它凭借凸显的优势予以吸纳伙伴。电子商务依托于网络来互通彼此,提升了总体成效,节省了额外耗费掉的商谈时间。新式商务也缩减了各流程内的耗费,搭设了顺畅互通必备的新桥梁,促进交流及贸易。 贸易领域以内,电子商务增添了订购的便捷、后续支付的更多便利。信息被布设于网络,当事人可查验必备的这一信息。互通之中的信息更顺畅,供应双重的便捷。网上即可偿付拟定的款额,缩减了原本冗余的多流程。与此同时,金额运转也更安全[2]。 电子商务更能便于沟通,缩减了日常管控的较多金额,减小交通必备的总体消耗。借助于网络还能比对现有的近似商品,辨识参数及设定好的价格。缩减了售卖的成本,摆脱中介的干扰。网络也延展了平日的宣传,企业确认了更优的自身信誉。商务不可脱离传递的数据,它归属必备的流程。传递了各时段内的信息,便于双方去沟通。增设了网络架构内的支付,结算变得更有成效,供应了金额保障。营销也依托搭设的新平台,双方随时即可互动,企业及关联的用户被紧密衔接。 二、解析创新途径 1.创新运行的流程 技术正快速变更,电子商务被融汇于日常,构建了完备的新框架。这种情形下,创设了电子公司。企业被整合至更广的网络,二者密切衔接在一起。借助网络以此来变更不适宜的贸易步骤。企业获取了各时段内的商贸动态,随时去沟通用户。公司范畴内的多重部门都设定了数据库,依循自动流程来归整信息。电子商务修补了漏洞,摆脱多样的局限。网络超越了时空,变更了劣势的现有状态。 电子商务增设了信息互通依循的顺畅流程,信息涵盖着更多内涵。市场摒除了垄断,确认了可调控的市场机制。调配市场内的多样资源,优化予以调配,便利了顺畅状态下的信息互通。信息增添了透明性,规避了贸易不可确认的弊病。市场规避了盲目进展的态势,供应了更精准的决策参照。伴随着全球化,市场日渐融汇成整体。在全球范畴内,筛选了最适宜的供应主体,竞争也日渐剧烈起来。 2.创新贸易调控 面对着新挑战,电子商务依循了创设出来的新颖机制。然而,贸易必备的管控也应随着更新。贸易调控应被创新,着手去改进这样的流程。从现状看,政府尝试着去延展宏观态势下的新式贸易,获取了贸易准许[3]。在网络框架内,经由申请即可获取设定的准许资质,适当去调配进出口特有的配额。添加了进出口必备的调控,电子化被渗透在调控的全程。从现有状态来看,有些区段的海关已增设了电子的调控。 3.创新常态的营销 电子营销有着整合的特性,借助网络来拓展营销。它紧密衔接着区段内的客户、关联的企业,二者彼此都要对应。整合之后的网络便利了客户,拥有了交互的表征。增设了双向选择,供应了可参照的商贸类决策。电子商务协助双方明晰了彼此的特性,增设彼此了解的新渠道。定制了各时段的销售信息,公司即可增设新颖的定向服务。 例如:某汽车公司凭借终端来筛选样式,用户可选取最佳的车体构架、最喜好的样式。依循这样的喜好倾向来定制而后销售,增添了针对性。买车一方可填写拟定的订单,定制可得最适宜自身的这种车型。这样做,就吻合了客户特有的购买需要,节省了制造耗费的金额。针对这样的行业,唯有明晰了精准的需要才可节省成本。 三、创新的侧重点 电子商务创设了新贸易,增添了软营销。相比于 广告 营销、人员推广的旧式途径,软营销拥有更凸显的强势状态。这是由于,软营销调配了信息,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考量了深层的多样需要,客户可自主去筛选而后再去联系某一企业,企业不会常常打扰用户[4]。软营销依循了礼仪,用户将更为满意,赢得更多好感。这样做,营销成效也可被提升。依循了用户中心,营销添加了新颖的互动。增添了额外收益,不断互通日常的信息。客户可参与设定好的各营销步骤,选择也更加自主。 创新重点还包含:电子商务可定制合同,创新了后续的履行。变更了贸易之中的旧式步骤,面对面去交易。自主去设定合同、履行设定出来的新合同。电子商务紧密衔接着电子化形态下的贸易,节省了投入进来的额外金额。摆脱了成本的、时间这样的双重约束,借助网络即可随时去沟通。创设了新式沟通,网络留存了必备的内在信息,保护交易之中的双方权益。 结语 作为新的类别,电子商务获取了凸显的竞争优势,增添了市场之中的竞争实力。采纳电子商务这样的新视角来辨析贸易,设定全面架构下的贸易创新[5]。未来进展之中,电子商务更会占到凸显的主导位置,推进了频繁态势下的贸易融汇,扩展发挥的空间。对于此,解析电子商务推进之下的创新贸易有着必要价值。 猜你喜欢: 1. 国际贸易论文 2. 国际贸易专业的论文3000字 3. 浅谈国际贸易的相关论文 4.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5. 浅谈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

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实现各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上的流通活动,由各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构成了国际贸易。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专业的论文3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

国际经济环境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操作也需要不断的前行和创新,但由于现阶段的教材出版时间比较老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讲解的话,所起到的教学效果必然无法与时代接轨。此外,在课程设置上,很多学校并没有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操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有着一定的差距。课程上的设置与国际贸易大环境之间的差距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之间难以适应,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阻碍性的作用。

(二)重理论轻实践

受到传统 教育 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并比较愿意采取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来说毫无意义,使得学生在日后的操作能力上表现的比较差。再加上学校在实践操作上投入的比较少,最终导致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理论得不到根本性的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由于学校所安排的动手操作课程比较少,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差,与现代化社会的实践能力要求呈现出了较大的差距。很多院校都为学生安排了 毕业 实习阶段,但由于经费问题或是基地建设等问题,导致最终的效果并没有真正的起到作用,在毕业后学生很难适应岗位上的要求。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的 措施

(一)整合教学内容

针对当前教材内容落后的情况,应积极的做出改革。教学的重点应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而做出改变,以此来适应社会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是主导者作用,作为教师应积极的进行进修或者培训,参加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术会议,丰富自身的知识,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及时的得到更新,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带给学生最新的内容。而对学校来说,应鼓励教师对国际贸易的新规定和技术等进行积极的药酒,将能力和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1]。只有教师本身有了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才能把握好最新的知识结构,将最新知识带给学生,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运用全新的知识来进行解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结合科技发展

国际贸易是随着国际经济变化而不断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国际贸易在方式上也呈现出了不同,每个区域之间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加上网络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也在不断的 网络技术 所代替,在国际贸易教学上应体现出这样的特点。当前只有结合科学发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方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体现出更多的优势。

(三)善用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某一问题采取小组模式来进行讨论,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同时通过大家的意见来讲问题进行彻底的解决。首先,讨论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功能。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主动的进行分析,最终得到答案,使得学生对问题的答案留下深刻的印象。讨论式教学能充分的带动学生之间互动。在讨论中,学生不同的 思维方式 将带动班级形成一个大的网络结构,不仅教师可以提供建议给学生,学生的想法也将激发教师产生新的想法,使师生共同获得发展。

(四)加强实践操作锻炼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践操作部分首先应在校内进行实施,通过课堂网络模拟实验教学来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真实的环境,帮助他们对操作技能有初步的了解。其次,可以在学校内设置场地,来进行模拟操作,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模拟国际贸易环境,并完成国际贸易的流程。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视野能够得到拓展,专业技能也将得到提升。此外,校外的实践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当前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导致部分学校根本无法实现与校外实践的结合。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到一些企业中来进行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最直接的锻炼。同时也可以安排相关的专家到校进行讲座,提高学生对岗位要求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推动专业的发展。

(五)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对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制作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课件。课件中应突出教学大纲的重点内容,在理论中适当的穿插一些案例,使学生听起课来不会感到枯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扩大了教学的信息来那个,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记录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件讲完之后为学生解疑,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国际贸易的相关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作为主要目标,结合现代科技对学生进行教学。本文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此提出了建设的建议,希望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努力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长远目标。

试谈中国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面对不同的机遇与挑战,不断调整国际贸易发展政策,进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继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加强,国际贸易与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和复杂,相互之间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分析和研究我国国际贸易与国内产业结构之间的联系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在世界贸易迅猛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中,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增长速度快于世界贸易增长的平均水平,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的份额逐渐提高。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占全球总额的6.1%,货物贸易出口额占全球总额的7.3%,均大幅超越位居第四的日本,跃居世界第三。2009年至2011年,中国始终是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在世界货物进口和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9.7%和11.13%;2013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了10.32%和11.74%。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强,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提高。1990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30%,在1995年上升到40%,2011年则达到了50.1%,2013年外贸依存度虽然出现回落,但仍高达46%。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迅猛,外需拉动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近十年来,中国外贸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2个百分点。可以预计的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会更离不开国际市场,离不开国际贸易的带动。

二、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产业结构,即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构成以及产业间的联系和构成比例。中国的产业结构分配不太合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农工商发展不均衡,基础产业实力较为薄弱,重工业发展不协调,服务业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

为了顺应经济发展,中国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视第三产业发展。目前,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有小范围的波动,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有大幅度提升。第二第三产业现在已经代替第一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整个产业结构呈现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趋势。

虽然中国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保持良好的态势,但是在产业机构调整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制约着整个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实力的增强。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过大,内部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生产效益低下,优质产品率较低,具有较强竞争力行业较少且对第一产业贡献较小。第二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缺乏自主创新的企业精神,生产效率不高。高新技术产业落后于发达国家,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迟缓,落后于发达国家,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较快的传统服务业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差,现代服务业则没有充分发展,这对第三产业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三、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产业结构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产业结构的水平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水平。国际贸易是建立在本国比较优势基础上进行的,进行贸易的产品要受国内供给结构、要素禀赋、技术水平等产业结构相关因素的制约。

国际贸易反映了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国际利益比较机制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合理化。中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会通过贸易中利益比较机制,自发性地调节产业结构,使其向着有利于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模式演变,例如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经济效益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内产业结构就会自发地将劳动密集型向资本货技术密集型转变;在国际贸易中相对成本较低的专业化生产会具有竞争力,较低的成本会利于国内的生产资源集中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会促使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贸易通过国际利益比较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但在调整过程中,国际贸易中的进口与出口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出口变动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动、促使产业的研发新技术和与世界贸易市场适应的能力;进口则给国内产品带来冲击,行业内会对生产资源重新分配,刺激有竞争力的企业不断前进,同时淘汰生产效率低下的企业。在产品进入国内时,相应 经验 也会随之而来,这将为相关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试探新时期国际贸易对商务 英语学习 者的新要求及对策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扩展和延伸以及国际贸易更深层次拓展,中国已经广泛且深入地融入国际商务活动中,并且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发展趋势,各国的经济对外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因此,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已成为国家之间新的竞争与发展的领域,与国际贸易活动应运而生的 商务英语 专业人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新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状况

(一)国际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表明,近年来国际间经济交往数量总额在不断增加,设计得范围在不断扩大。随着各国经济综合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国家经济竞争早已从国内发展到国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企业想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就不要不断壮大自身的企业规模与强化企业竞争实力。

(二)国际贸易交往模式的多元化

国际贸易是一种跨国交易,地域,时间及空间都是影响国际贸易活动的因素,然而,现代技术的完善和进步,改善了国际贸易活动的交往方式。现阶段,我们早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通信与交流技术在各国的日新月异。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中,网络技术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企业可以利用邮箱,e-mail,企业也改变了以往的开会模式,运用网上多人视频工作会议等形式来进行沟通和交流,方便企业间的经济合作。总之,新时期内,国际经济与发展模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交往模式,会逐步与网络通信技术相联系,最终形成经济贸易模式多样化的形式。X

三、新时期国际贸易对商务英语学习者的新要求

新的经济时代,势必赋予国际贸易新的特点,尤其是外企在我国迅速的增多,中外合资企业与日俱增,单一的学术型的,研究型的外语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外企对外语人才,尤其是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一)基础知识是磐石

基础性是指强化基础,拓宽知识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只是 面试 创新的基石。国际贸易人才的基础性知识有外贸知识,基本的谈判技能,国际 市场营销 知识,国内经济法和国际商法等。外贸人才的基础性能力主要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出色的谈判能力等。这些基础知识就与以往的英语基础知识有所区别。可是,相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者来说,仅仅掌握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等得基础英语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熟悉了解基本的国际贸易的知识,谈判口语等等。

(二)系统的专业知识

国际贸易英语学习者的专业知识,涵盖面试非常广泛的,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招商引资和外贸管理,文体教育的商业交往。商务英语学习者还需要掌握金融业务和国际贸易服务以及较强的综合能,如掌握熟悉产品,计算机,外贸等知识。国际贸易涉及的行业多种多样,每个行业的产品销售有所不同。商务英语学习者只有在巩固自身的英语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不断地熟悉各行各业的英语表达。除此之外,商务英语学习者还需具备灵活的谈判能力,热情亲和的交际能力,矛盾处理能力及办事意志。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要求商务英语学习者成为综合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在学习中加强技能的锻炼,将理论付诸实践。

(三)较高的实践创新能力

国际贸易的实践性标明商务英语学习者只是掌握外贸的理论的知识,根本无法完成外贸工作。综合的应用型外贸人才需要商务英语学习者在钻研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全面,深入累计额国际经济活动的各项事务与管理工作,熟悉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各个逛街及相关业务的实务操作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摆脱困境,迎接新挑战

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推动着国际贸易的变化。新时期国际贸易对商务英语学习者提出了上述的种种新要求。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使自己成为能够满足外企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才是商务英语学习者应有的态度和出路。

(一)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学习内容

要成为合格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商务英语学习者必须与时俱进,在学习内容和语言特色上都要能反映时代的特点和语言的更新发展。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和交流的工具,也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和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和民族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各民族间不同的 文化 碰撞和融合,英语词汇也不断的出现。学校为商务英语学习者配备的教材可能未必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商务英语学习者只能依靠网络或者参考其他最新的教材来获得最新的英语学习内容。除此之外,商务英语学习者应当多了解相关的西方文化和文明史,多读些英语方面的报纸,提高对西方各个民族和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了解,为以后在企业中工作时能够更加得体,更加顺利的处理各种涉外业务增加筹码。

(二)参与实践,全面发展

高校商务英语的课程,很多都会有实训的要求。学校也会组织商务英语学习者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参加实训来锻炼商务英语技能。商务英语学习者应当抓住一切可以实践的机会,心理不要抗拒,毕竟,这些实习实训都是和以后所从事的国际贸易工作相关。不管是那种语言,没有在实践中使用检验,是无法熟练掌握的。也只有通过一定时期的实践锻炼,商务英语学习者真实地处理外贸业务,才能形成自身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五、结语

时代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给国际贸易创造了生机,但是却给商务英语学习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商务英语学习者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趋势,必须通过各种 方法 来发展充实,武装自己,使自己成为符合国际贸易发展要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相反,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终究将会被这个经济时代淘汰,无法在国际贸易行业当中立足。

国际贸易主要是指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劳务与商品的交换活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方面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国际贸易惯例

一、引言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里经过长期反复实践而逐步形成的,得到各国普遍承认和实际运用的习惯做法和规则。国际贸易惯例具有“普遍承认”的特点说明其通用性,为世界各国或某一个区域、行业的厂商所熟知并共同遵守。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贸易惯例是一座桥梁,学会运用国际惯例,能消除国内外合作者之间的不必要的误会,能在争议中找到共同的协商点。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工作的正常化,国际贸易惯例的运用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对国际贸易惯例的理解和认识十分重要。

二、国际贸易惯例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国际贸易惯例是“不成文”的,却又为人所知并广泛采用的国际商业习惯做法。但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国际组织将实践中反复使用,业已证明行之有效的不成文惯例加以规范性的认定、完善和解释,编纂成文。这样,在当代国际贸易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惯例,几乎全都是成文的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国际经济组织收集编纂、制订的国际贸易统一条件,如国际商会《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及《1994年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这方面的内容是惯例成文化的表现,其目的是统一惯例的含义,克服因对惯例解释的不统一所带来的适用上的困难,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成文国际法。

2.国际经济组织制订的提供给当事人选用的标准合同。

3.一般交易条件。它一般是在没有交易的统一条件又没有标准合同的情况下,由当事人协商选定的,即当事人发出要约或签订合同时,在报价单、价目表或合同上记载的交易条件,一经对方当事人认可,即为有效。

4.在某些行业中长期流行的惯例。如“纺织品一经开剪即不考虑赔偿”的原则,是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一项惯例。

5.特定贸易方式下形成的一些习惯性做法。如拍卖中的“击槌成交方式”。

6.港口、码头惯例。世界主要港口在装运货物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惯例,如果当事人在协商中未对有关风险、费用和责任等作出规定,一般按其相关港口、码头惯例处理。

7.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作出的典型仲裁裁决案例。

三、国际贸易惯例的法律效力

严格地说,国际贸易惯例并不是法律,但它具有准法律的性质。国际贸易惯例对当事人并不当然地产生法律约束力,除极少数的惯例具有强制性外,绝大多数是任意性的,但它们在下列情况下产生法律约束力:

1.通过合同或协议约定按某项国际惯例办事。在当事人之间,如果事先约定按某项国际惯例行事,且在双方合同或协议中明确规定,那么该项国际惯例将对当事人各方产生法律效力,具有强制性。但这种约束力并不是来自国际惯例本身,而是来自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来自于“约定必须遵守”的原则。例如:在一张来自于国外开来的信用证中已注明:除本信用证另有规定外,本信用证按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办理。如果受益人对此没有异议,这张信用证的所有各方当事人,包括开证申请人、开证行、受益人、通知行、付款行等各方的权利、义务,均受UCP500惯例的约束。

2.司法或仲裁实践中引用国际贸易惯例。这是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做法,如果当事人对某一问题没有在合同中作出明确规定,也未注明适用某一项国际惯例,在合同的执行中发生争议时,受理该争议的司法机构或仲裁机构也往往会引用某一国际贸易惯例进行判决或裁决。如果此项判决或裁决是终局的,那么,被引用的国际惯例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也不是来自于国际惯例本身,而是来自于判决或裁决。

3.国内法、公约或条约中准用国际惯例。如果某项国际惯例已被吸收进当事人所在国家的法律或当事人所在国参加的国际公约或条约中,则此项国际贸易惯例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中国的许多立法均明确规定了国际惯例可以予以适用,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24条第3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

四、国际贸易惯例的适用方法

国际贸易惯例的适用方法,是指国际或国内的仲裁、司法机构适用国际贸易惯例处理争议的方法。适用国际贸易惯例具体有两种方法:

1.明示认定方法。依照该方法,判断惯例是否有效,关键在于看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一致。 “双方当事人业已同意的任何惯例和他们之间确立的任何习惯做法, 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2.默示推定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多使用于当事人有共同选择某一惯例的意向,但没有明确的意思表示的情况。“除非另有协议,双方当事人已知道或理应知道的惯例,而这种惯例,在国际贸易上,已为有关特定贸易所涉及同类合同的当事人所广泛知道并为他们所经常遵守。”它以推定的形式适用惯例,排除当事人争执。适用这种方法的惯例一般应具备这样两个条件:第一,该惯例在国际贸易上,已为有关特定贸易所涉及同类合同的当事人所广泛知道并为他们经常遵守;第二,这种惯例, 双方当事人已知道或理应知道,即从交易开始,双方当事人就应该知道某一惯例适用于他们之间的贸易。

五、结束语

国际贸易惯例是历史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和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国际贸易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家、经济组织接受并在经济贸易活动中大量采用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惯例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也获得了新的发展,一些国际组织对原有的成文惯例进行了修订,与此同时又出现了许多国际贸易新的惯例。国际贸易惯例在实践中发挥着的指导、协调和简化手续的作用。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必须了解和熟悉各种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包括国际贸易惯例。

浅谈如何在国际贸易中有效地进行风险转移

摘要: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除了带来巨大的收益以外也带来了各种风险,如何进行对风险时间的界定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怎样有效地进行风险转移也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本文从风险转移的概念、发展过程和风险时间的确定三方面论述了这一焦点性问题。

关键词:风险转移 风险时间 国际贸易

风险是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客观存在,任何事情都存在风险,国际贸易作为一项世界交易当然也不例外,面对风险我们不应该逃避,而是采取积极的行动降低风险,下面要探讨的是风险规避的一种方法,即风险转移。

一 、何谓风险转移

国际贸易主要是指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劳务与商品的交换活动,因为距离的关系,无法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在商品由卖方发往买方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因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产生货物毁坏或者丢失的意外,这就是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所在。又因国际贸易所涉及的利益是巨大的,那么商品发生意外所带来的巨额损失应该由哪一方承担便成了一个问题,因此出现了有关风险转移的课题,即风险所带来损失的责任承担的转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确切的关系到双方利益,所以引起了各国的重视。

二 、风险转移在实践中经历的三个阶段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在风险转移的问题上,各国在经历了两个不被接受的原则后终于找到了行之有效的第三种原则。

第一,以合同签订为根据进行风险转移。合同只要签订,不管货款是否到账,货物是否发出,风险已经转移,货物意外所带来的损失责任已经由卖方转移到买方,这样的原则忽视了保护买方的合法权益,而且容易使卖方过早丢掉风险包袱,不注意对货物的保管,以至于买方的利益受损,所以这种原则是不被各国接受的。

第二,以货物所有权的转移为根据进行风险转移。假如货物的所有权在卖方手里,那么风险理应卖方承担,所有权只要过渡给买方,风险随之转移给买方。这样的原则在之前的贸易中是可以接受的,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货物所有权只是一种名义上的所有权,只是海运提单转移了但是货物的控制权还掌握在卖方手里,所以这种风险转移也已经过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不是这种原则可以应对的了。

第三,以交货时间为根据进行风险转移。这种风险转移原则很大程度上扯断了所有权转移和风险转移的联系,将这两个问题进行区分,所有权转移与否对风险转移没有直接影响,影响风险转移的是具体的交货时间。这样一来,货物属于哪一方管辖,哪一方就要尽力对货物进行保护,风险转移的时间则由货物备受保护的角度来决定的。这样无论买方还是卖方都会在自己对货物的管辖时间内尽自己所能保护货物,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也可以更好的对货物进行管理,降低货物的损失率,所以这个原则是国际上提倡的。

三 、有效的进行风险转移

我国现在对风险转移的确定是以交货时间为根据的,应该要明确风险转移有关于时间的规定,才能够有效的进行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时间的规定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牵涉到运输的风险转移

国际商品贸易因为距离的关系肯定离不开运输这一重要环节,而绝大多数的风险就是发生在运输的过程当中。那么,如果贸易双方在合同上没有规定交货地点,则货物只要交到第一承运人手里,风险就由卖方转移到买方承担;如果双方规定了交货的特定地点,只有卖方在规定中的地点把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时,风险才发生转移,卖方应该保存货物处置权所的单据,虽然单据在卖方手里,但是货物所有权不再是决定风险转移的根据,此举并不影响风险由卖方向买方转移。

2.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转移

路货买卖是指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货物买卖,双方已经签订合同达成协议,但是货物因为在运输过程中,交易双方都不了解货物的真实情况,不知道货物是否安全,在运输过程中双方面临着相对较大的风险。在运输过程中,原则上风险已经转移给买方,但是假使路货买卖是凭借运输单据来交易的话,风险则是在把货物交给持有运输单据的人时进行转移。为了买方的利益着想,如果卖方故意隐瞒货物或将损坏的事实,那么这属于特殊情况,不以上述原则转移,货物的风险责任依然属于卖方。

3.与运输无关的风险转移

假如买方在卖方的所在地收货,自己安排运输,在承运人收到货物的那一刻起风险转移给买方,如果买方无理拒收,风险依旧转移。如果买方自己安排运输,但需要在卖方所在地之外的地点收获,货物完全交到承运人的手里风险开始转移,但如果在交货时间里在买方得知货物已到的情况下还没有收货,那么风险会自动转移给买方。

4.风险转移时间的缺点

虽然以交货时间为根据的转移方式得到多国的推崇,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举个例子,在买方自己安排运输需要承运人的条件下,买方委托承运人前往卖方所在地或者指定货物所在地去接收货物,卖方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时风险就转移给了买方而不是承运人。虽然承运人是买方委托的,属于买方的代理人,但是卖方一旦不控制货物无论货物处在谁的手里都将风险转移给买方也存在不公平的地方,因为当风险转移时,货物是处于承运人的控制下而非买方,买方并没有占有货物就承担了风险责任,相对而言还是对卖方有利,对买方不公平。

风险转移是为了更好的维护贸易双方的利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虽然以时间为根据的风险转移是大多数国家的标准,但是因为此原则还是有些缺点,所以在实际交易中,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再加以协商。风险转移是为了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所以在签订合同时,最好是将一切问题都摊开来谈,使双方都满意,避免在交易过程中遇到问题引发纠纷,这样对双方都没有益处,有效的风险转移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寿康、韩立余.国际贸易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吴志忠.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J]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

国际贸易论文发表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国贸贸易在国家间的贸易活动的地位日益重要。下文是关于国际贸易论文2000字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际贸易论文2000字篇1 浅谈 文化 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一、文化与文化差异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而文化差异体现在文化构成要素的各个方面。具体来说,这些文化层面包括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组织结构和制度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意识形态方面,即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哲学、宗教等。不同国家由于历史传承和文明演绎的差异,在意识形态上有着很大的差别,有的国家之间在意识形态的主要方面甚至是对立的。当今世界,随着国家间经济交往的日益紧密,文化差异的存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发显著。适应对象国特定文化环境的产品往往能取得巨大的销售成功,反之,不能把握对象国文化环境特点及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销售活动往往难以展开。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第一,弘扬中国文化,增加贸易顺差。随着世界各国交往的频繁,文化的传播也越来越迅速,西方人通过不同 渠道 不断地理解中国文化,并对中国文化产生钦佩和向往之情,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如旗袍、剪纸、 刺绣 、 脸谱 等在西方国家的销路很好。中西方虽有文化差异,但是在贸易融合环境良好的今天,也为国际贸易的出口产生巨大的积极推动力。 第二,体现中国文化,避免贸易摩擦。中国文化讲究“合”,主张“以和为贵”,中国追求的是“友谊第一”的长期贸易合作关系。因此,在贸易中谦虚有礼,不喜欢争强好胜,崇尚集体主义。别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中方往往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很少直接予以拒绝,而是迂回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谈判活动与交往往往相当愉快。 第三,理解双重文化,全面分析问题。在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时,运用中西方 思维方式 进行分析理解,能更好的促进贸易的自由化发展。在某些问题上,更容易产生新观点、新思想、新 方法 ,同时,将中西方文化汇总,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利于企业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二)消极影响 第一,不同宗教信仰影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程度。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因为没有认识到宗教信仰差异而导致贸易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贸易产品的选择上、在交往谈判中的举止行为等等可能因不了解宗教习惯导致贸易前功尽弃。 第二,不同的消费习惯影响货物销售滞畅程度。因为各国的 教育 背景、风俗习惯的不同,消费习惯也千差万别。如果不给予重视,投其所好,可能会引起产品的滞销。 第三,不同的市场差异认识影响贸易机会选择。由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市场认识差异可能影响到对贸易机会的选择。对于同样的贸易机会,一些国家会认为它存在着很大的市场进而努力发展贸易,而有些则会因为没有市场潜力而果断放弃。 三、应对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对策 (一)培养推进文化融合的跨文化管理人才 通过文化融合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关键是具有文化融合意识和知识的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进行文化理解的培训、文化应用的培训、实地文化考察的培养,相互交流的培训等。 (二)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的本土化发展 对于价值观及风俗习惯对国际 市场营销 所带来的影响,最行之有效地方法就是“本土化”。中国“本土化”战略涉及的内容颇多,比如:技术本土化、品牌本土话以及高级人才本土话等。技术本土化和品牌本土化有助于拓宽企业的利润点。在对外贸易中,高级人才本土化显得最为重要,高级人才在当地往往有广泛的商业人际关系,而且对风俗习惯、文化以及价值观念有很好的理解,引进这类人才,能有效避免由文化差异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况,能大大提升市场开拓的速度,提高对外贸易合作的成功率。 (三)善于利用宗教信仰 企业的决策人应该了解东道国的宗教信仰,要利用宗教为其服务,而不是让宗教成为其拓展国际市场的绊脚石。首先,不同的宗教节日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出口销售日程,企业要了解宗教节日才能抓住推销商品的旺销时机。其次,各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和禁忌。企业要重视这些宗教的要求和禁忌,业务经营才会成功。最后,宗教组织本身往往在经济事务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企业要占领东道国市场,就不得不根据产品的特点、迎合不同教派的要求、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四)针对文化差异做好贸易的后续交流 在双方企业达成贸易意向签署合同后,针对合同后续履行的贸易后管理也必须加强重视。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方的人情管理和西方的法律管理需要得到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对于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国家,如果合同出现争端,不应完全依赖法律机制,更多地依赖于双方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而相对于西方文化比较强调人与事情分开处理,出现问题依靠法律解决。就要求我们在前期的贸易合作交流中,要形成对该企业比较全面地认识,相关法律条款要全面合理地签订,经过日后不断地合作,努力打造企业之间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文化同国际贸易有着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基本物质需要得以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关注文化,关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要。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如何发挥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并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世界文化大融合,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世界经贸人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中,必须正视文化交流发展对经济的重要影响,规避不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冲突,有效利用文化差异,促进经济贸易快速稳定发展。 国际贸易论文2000字篇2 试谈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创新 伴随经济的进展,国际贸易拓展了覆盖着的范畴,诞生电子商务。这种态势波及了现有的商务领域,并且仍在拓展。电子商务拥有着深层内涵,它增设了新态势的贸易流程、运行依循的路径、日常营销及调控的途径[1]。从全方位创设了国际架构内的新贸易,促进贸易的长久进步。 一、解析电子商务凸显的影响 传统贸易之中,双方要拟定地点,选取最适宜的时段以便商谈。这种沟通耗费着偏高金额,受到多重的阻碍。最近几年,技术不断在变更,电子商务也伴随着进步。进展之中的这类商务添加了便捷的流程,拓展了商务可覆盖的范畴。接纳国际贸易,要寻找彼此协同的合作者。这样的状态下,电子商务摒除了时空阻隔,打破狭窄局限;它凭借凸显的优势予以吸纳伙伴。电子商务依托于网络来互通彼此,提升了总体成效,节省了额外耗费掉的商谈时间。新式商务也缩减了各流程内的耗费,搭设了顺畅互通必备的新桥梁,促进交流及贸易。 贸易领域以内,电子商务增添了订购的便捷、后续支付的更多便利。信息被布设于网络,当事人可查验必备的这一信息。互通之中的信息更顺畅,供应双重的便捷。网上即可偿付拟定的款额,缩减了原本冗余的多流程。与此同时,金额运转也更安全[2]。 电子商务更能便于沟通,缩减了日常管控的较多金额,减小交通必备的总体消耗。借助于网络还能比对现有的近似商品,辨识参数及设定好的价格。缩减了售卖的成本,摆脱中介的干扰。网络也延展了平日的宣传,企业确认了更优的自身信誉。商务不可脱离传递的数据,它归属必备的流程。传递了各时段内的信息,便于双方去沟通。增设了网络架构内的支付,结算变得更有成效,供应了金额保障。营销也依托搭设的新平台,双方随时即可互动,企业及关联的用户被紧密衔接。 二、解析创新途径 1.创新运行的流程 技术正快速变更,电子商务被融汇于日常,构建了完备的新框架。这种情形下,创设了电子公司。企业被整合至更广的网络,二者密切衔接在一起。借助网络以此来变更不适宜的贸易步骤。企业获取了各时段内的商贸动态,随时去沟通用户。公司范畴内的多重部门都设定了数据库,依循自动流程来归整信息。电子商务修补了漏洞,摆脱多样的局限。网络超越了时空,变更了劣势的现有状态。 电子商务增设了信息互通依循的顺畅流程,信息涵盖着更多内涵。市场摒除了垄断,确认了可调控的市场机制。调配市场内的多样资源,优化予以调配,便利了顺畅状态下的信息互通。信息增添了透明性,规避了贸易不可确认的弊病。市场规避了盲目进展的态势,供应了更精准的决策参照。伴随着全球化,市场日渐融汇成整体。在全球范畴内,筛选了最适宜的供应主体,竞争也日渐剧烈起来。 2.创新贸易调控 面对着新挑战,电子商务依循了创设出来的新颖机制。然而,贸易必备的管控也应随着更新。贸易调控应被创新,着手去改进这样的流程。从现状看,政府尝试着去延展宏观态势下的新式贸易,获取了贸易准许[3]。在网络框架内,经由申请即可获取设定的准许资质,适当去调配进出口特有的配额。添加了进出口必备的调控,电子化被渗透在调控的全程。从现有状态来看,有些区段的海关已增设了电子的调控。 3.创新常态的营销 电子营销有着整合的特性,借助网络来拓展营销。它紧密衔接着区段内的客户、关联的企业,二者彼此都要对应。整合之后的网络便利了客户,拥有了交互的表征。增设了双向选择,供应了可参照的商贸类决策。电子商务协助双方明晰了彼此的特性,增设彼此了解的新渠道。定制了各时段的销售信息,公司即可增设新颖的定向服务。 例如:某汽车公司凭借终端来筛选样式,用户可选取最佳的车体构架、最喜好的样式。依循这样的喜好倾向来定制而后销售,增添了针对性。买车一方可填写拟定的订单,定制可得最适宜自身的这种车型。这样做,就吻合了客户特有的购买需要,节省了制造耗费的金额。针对这样的行业,唯有明晰了精准的需要才可节省成本。 三、创新的侧重点 电子商务创设了新贸易,增添了软营销。相比于 广告 营销、人员推广的旧式途径,软营销拥有更凸显的强势状态。这是由于,软营销调配了信息,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考量了深层的多样需要,客户可自主去筛选而后再去联系某一企业,企业不会常常打扰用户[4]。软营销依循了礼仪,用户将更为满意,赢得更多好感。这样做,营销成效也可被提升。依循了用户中心,营销添加了新颖的互动。增添了额外收益,不断互通日常的信息。客户可参与设定好的各营销步骤,选择也更加自主。 创新重点还包含:电子商务可定制合同,创新了后续的履行。变更了贸易之中的旧式步骤,面对面去交易。自主去设定合同、履行设定出来的新合同。电子商务紧密衔接着电子化形态下的贸易,节省了投入进来的额外金额。摆脱了成本的、时间这样的双重约束,借助网络即可随时去沟通。创设了新式沟通,网络留存了必备的内在信息,保护交易之中的双方权益。 结语 作为新的类别,电子商务获取了凸显的竞争优势,增添了市场之中的竞争实力。采纳电子商务这样的新视角来辨析贸易,设定全面架构下的贸易创新[5]。未来进展之中,电子商务更会占到凸显的主导位置,推进了频繁态势下的贸易融汇,扩展发挥的空间。对于此,解析电子商务推进之下的创新贸易有着必要价值。 猜你喜欢: 1. 国际贸易论文 2. 国际贸易专业的论文3000字 3. 浅谈国际贸易的相关论文 4.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5. 浅谈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

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我国出口贸易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问题论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

浅论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概述1、什么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就是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2、国际贸易是怎样产生的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是:(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国家的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产生了国际贸易。3、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区别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因此,提到对外贸易时要指明特定的国家。如中国的对外贸易等;某些岛国如英国、日本等也称对外贸易为海外贸易。[编辑本段]国际贸易的分类一、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国际贸易可划分为1、进口贸易 (Import Trade):将外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入本国市场销售。2、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将本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出到外国市场销售。3、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甲国的商品经过丙国境内运至乙国市场销售,对丙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由于过境贸易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目前,WTO成员国之间互不从事过境贸易。二、按商品的形态国际贸易可划分为1、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有实物形态的商品的进出口。2、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没有实物形态的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例如,机器、设备、家具等都是有实物形态的商品,这些商品的进出口称为有形贸易。专利使用权的转让、旅游、金融保险企业跨国提供服务等都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商品,其进出口称为无形贸易。三、按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国际贸易可分为1、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贸易的出口国方面称为直接出口,进口国方面称为直接进口。2、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和转口贸易(Transi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间接贸易中的生产国称为间接出口国,消费国称为间接进口国,而第三国则是转口贸易国,第三国所从事的就是转口贸易。例如,战后的伊拉克有一些商机,但是风险也很大。我国的有些企业在向伊拉克出口商品时,大多是先把商品卖给伊拉克的周边国家,再由伊拉克的周边国家转口到伊拉克。[编辑本段]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国际货物贸易属商品交换范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国际货物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2.国际货物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3.国际货物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4.国际货物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较国内贸易要复杂的多。这里,主要是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进行一些对比。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既存在共同性,又有很大区别,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共同性1、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相同;2、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3、基本职能相同,且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1、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2、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3、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制度等不同;4、国际贸易的商业风险大于国内贸易。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统计分析指标1、贸易额和贸易量贸易额就是用货币表示的贸易的金额,贸易量就是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之后的贸易额,贸易量使得不同时期的贸易规模可以进行比较。这里有三个概念需要掌握。(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可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是以美元表示的;各国在统计有形商品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无形商品不报关,海关没有统计。(2)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综合,又称国际贸易值。它等于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用FOB价格计算的出口贸易额之和。(3)贸易量: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能准确反映国际贸易或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在计算时,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贸易额,得到的就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贸易额,该数值就叫报告期的贸易量。贸易量可分为国际贸易量和对外贸易量以及出口贸易量和进口贸易量。2、贸易差额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1)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出超(Excess of Export over Import):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2)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入超(Excess of Import over Export)、赤字,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3)贸易平衡:就是一定时期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一般认为贸易顺差可以推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所以各国无不追求贸易顺差。但是,大量的顺差往往会导致贸易纠纷。例如日美汽车贸易大战等。3、国际贸易条件国际贸易条件(Te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对比关系,又称进口比价或交换比价。它表示出口一单位商品能够换回多少单位进口商品。很显然,换回的进口商品越多,越为有利。贸易条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通常是用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贸易条件指数是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的比值,计算公式是:出口价格指数除以进口价格指数,再乘以100(假定基期的贸易条件指数为100)。报告期的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改善。报告期的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恶化。4、贸易的商品结构贸易的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Trade)就是各类商品在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这里涉及到一个商品分类的问题,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1)联合国秘书处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把有形商品依次分为10大类,其中0一4类商品称为初级品,把5一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第9类为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初级产品、制成品在进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就表示了贸易的商品结构。(2)是按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等某种生产要素密集型商品。5、贸易的地理方向(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是指该国进口商品原产国和出口商品消费国的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例如,2003年我国前十位进口来源地分别是日本、欧盟、台湾省、东盟、韩国、美国、香港地区、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巴西。2003年我国前十位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香港地区、欧盟、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由此而确定的2003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根据进出口总额确定)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省、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例如,2003年世界商品出口前 八位的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中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2003年世界商品进口前 八位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6、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 Dependence Degree)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外向程度大小的一个基本指标。它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中隐藏在汇率机制中的剥削青年学者刘周在“资本时代最大的资本”一文中,发现了现行国际汇率机制中包含的剥削。揭开了隐藏在国际汇率机制中的剥削秘密。该文认为:现行国际汇率机制,是现行不平等国际经济贸易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利于“少数剥削全世界的国家”的汇率机制。举例来说,以1美元兑换人民币7.5元计算。一个美国人拥有8000美元,这在美国是比较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个美国人拿着这8000美元到中国来兑换成人民币就是60000元人民币。而在中国物价极低而美国物价极高的条件下,用60000元人民币在中国购买的实物比8000美元在美国所能购买的实物的价值不知要超出多少倍。这也就是说,这个美国人拿着这8000美元到中国来,用不着生产,用不着劳动,用不着冒任何投资的风险,这8000美元就实现了成倍的资本增值,实现了成倍的资本利润。这部分增值出来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靠无偿占有中国人民的血汗来实现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如此,世界上一切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也基本如此——即发展中国家物价低而且货币汇价也低,发达国家物价高而且货币汇价也高(日本的情况有所不同,日元汇价低但是日本的物价极端地高,因此欧美国家的人到了日本也倍感无钱。但是,欧美国家的人到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感到自己非常有钱,因为一方面他们携带的本国货币可以换到成倍的所往国货币,另一方面所往国的物价又比本国物价低的可怕。所以他们在本国只可以买到一根火柴的钱到了发展中国家便可以买到一盒火柴,甚至更多。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现实)。所以,现行国际货币汇率机制是一种极其反动的汇率机制,它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极具隐蔽性的工具。它所能存在的真正基础是国际间的强权关系,它的基本内容是由殖民地时代的殖民掠夺关系决定并逐步演变而来的。它与不平等国际经济贸易秩序中的其它部分共同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平掠夺的工具,而这种所谓的和平掠夺则是殖民地时代武装掠夺的继续。(真正平等的汇率机制,基本上应该以各国的物价指数作为主要的基础指标。因为物价较低即说明其货币包含的实物量较多,因此其汇价也相对的应该较高;而物价较高则说明其货币包含的实物量较少,因而其汇价也相对的应该较低。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该文并认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尤其是跨国财团的资本家),表面上是依靠自己的资本和经营管理手段而在国际市场中赚取利润。但是构成他们利润的绝大部分,实际上主要是依靠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机制来实现的。我们知道,现行的不平等国际贸易机制,是历史形成的。它是历史上的殖民国家武力征服的产物,而且直到现在依然是依靠武力来维持的。所以,毫无疑问地,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和平地在国际市场中赚取利润的时候,他们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和平的掠夺;他们在进行这种伪善的和平掠夺的时候,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武力掠夺,实质上是在参与着一场跨越历史时代的血腥的和肮脏的掠夺战争。资本家们正是这场肮脏战争的受益者和指使者。他们的利润依靠了他们各自国家的历史上的武力,并且也依靠着现在的武力,所以,他们归根到底是在靠武力赚钱,他们发的依然是战争财。所以,资本时代最大的资本,不是资本而是暴力。[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中的平行进口问题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更加密切,在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交叉领域中产生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平行进口就一个典型的因知识产权保护而引起的国际贸易问题。所谓平行进口,一般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或独占被许可人有无权利禁止合法生产的产品从国外进口的问题,即在国际贸易中,合法持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一方未经进口国相关知识产权权利人同意,将该产品经由合法途径进口至该知识产权受保护的国家并销售的行为。平行进口问题在本质上集中反映了知识产权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的冲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自由化之间的矛盾,正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热点。事实上,无论是从法律规定的角度,还是从司法保护的角度,我国对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尚处于不成熟状态。在国际层面上,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缔约国,缔结并参加了《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一系列重要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条约。这些条约对于平行进口问题基本没有涉及或者将这部分问题交由各缔约方自行规定。这样,我国有关平行进口的法律问题主要依据国内法解决。然而,我国的《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商标法》这三部知识产权的基本法都没有涉及到“平行进口”问题。同样,我国的《反不正竞争法》、《对外贸易法》、《海关法》等本应该涉及平行进口内容的法律都没有涉及这一领域的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有关平行进口的法律依据,致使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平行进口现象远比在法院提起诉讼的多,知识产权人苦于没有无从界定其权利范围,也无从知晓我国对平行进口的态度。在前几年中,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产品生产成本较低,而且之前对进口商品一直采取高关税政策,因此向中国平行进口的案例尚很少见。然而,从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平行进口产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例如,我国贸易壁垒的削减将为现有的具备潜在平行进口趋势的商品打开国门。关税的大幅度降低和配额的减少,一方面使平行进口商进行交易的成本大大降低,增加平行进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使以前通过走私渠道入境的平行进口产品转入正规渠道,增加平行进口的流量。除此之外,由于进口配额许可证和市场准入的弱化,企业的外贸经营权将得到实现,这也为平行进口在我国的发生准备了制度性前提。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企业作为出口方将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到外国从而导致的平行进口争议也有不少。因此,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中的平行进口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我国对于平行进口作出制度性的认定和规范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制度确立之前,企业对于平行进口的基本含义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应有必需的认识,才能在充分估计各种市场风险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编辑本段]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约束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约束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一、国际环境公约;二、WTO协议中的环境条款;三、环境标志制度;四、国际 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五、进口国的有关环境与贸易法规、技术标准

德国国际贸易论文发表

浅论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概述1、什么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就是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2、国际贸易是怎样产生的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是:(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国家的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产生了国际贸易。3、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区别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因此,提到对外贸易时要指明特定的国家。如中国的对外贸易等;某些岛国如英国、日本等也称对外贸易为海外贸易。[编辑本段]国际贸易的分类一、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国际贸易可划分为1、进口贸易 (Import Trade):将外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入本国市场销售。2、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将本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出到外国市场销售。3、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甲国的商品经过丙国境内运至乙国市场销售,对丙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由于过境贸易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目前,WTO成员国之间互不从事过境贸易。二、按商品的形态国际贸易可划分为1、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有实物形态的商品的进出口。2、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没有实物形态的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例如,机器、设备、家具等都是有实物形态的商品,这些商品的进出口称为有形贸易。专利使用权的转让、旅游、金融保险企业跨国提供服务等都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商品,其进出口称为无形贸易。三、按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国际贸易可分为1、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贸易的出口国方面称为直接出口,进口国方面称为直接进口。2、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和转口贸易(Transi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间接贸易中的生产国称为间接出口国,消费国称为间接进口国,而第三国则是转口贸易国,第三国所从事的就是转口贸易。例如,战后的伊拉克有一些商机,但是风险也很大。我国的有些企业在向伊拉克出口商品时,大多是先把商品卖给伊拉克的周边国家,再由伊拉克的周边国家转口到伊拉克。[编辑本段]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国际货物贸易属商品交换范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国际货物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2.国际货物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3.国际货物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4.国际货物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较国内贸易要复杂的多。这里,主要是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进行一些对比。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既存在共同性,又有很大区别,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共同性1、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相同;2、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3、基本职能相同,且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1、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2、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3、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制度等不同;4、国际贸易的商业风险大于国内贸易。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统计分析指标1、贸易额和贸易量贸易额就是用货币表示的贸易的金额,贸易量就是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之后的贸易额,贸易量使得不同时期的贸易规模可以进行比较。这里有三个概念需要掌握。(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可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是以美元表示的;各国在统计有形商品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无形商品不报关,海关没有统计。(2)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综合,又称国际贸易值。它等于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用FOB价格计算的出口贸易额之和。(3)贸易量: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能准确反映国际贸易或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在计算时,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贸易额,得到的就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贸易额,该数值就叫报告期的贸易量。贸易量可分为国际贸易量和对外贸易量以及出口贸易量和进口贸易量。2、贸易差额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1)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出超(Excess of Export over Import):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2)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入超(Excess of Import over Export)、赤字,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3)贸易平衡:就是一定时期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一般认为贸易顺差可以推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所以各国无不追求贸易顺差。但是,大量的顺差往往会导致贸易纠纷。例如日美汽车贸易大战等。3、国际贸易条件国际贸易条件(Te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对比关系,又称进口比价或交换比价。它表示出口一单位商品能够换回多少单位进口商品。很显然,换回的进口商品越多,越为有利。贸易条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通常是用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贸易条件指数是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的比值,计算公式是:出口价格指数除以进口价格指数,再乘以100(假定基期的贸易条件指数为100)。报告期的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改善。报告期的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恶化。4、贸易的商品结构贸易的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Trade)就是各类商品在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这里涉及到一个商品分类的问题,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1)联合国秘书处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把有形商品依次分为10大类,其中0一4类商品称为初级品,把5一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第9类为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初级产品、制成品在进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就表示了贸易的商品结构。(2)是按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等某种生产要素密集型商品。5、贸易的地理方向(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是指该国进口商品原产国和出口商品消费国的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例如,2003年我国前十位进口来源地分别是日本、欧盟、台湾省、东盟、韩国、美国、香港地区、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巴西。2003年我国前十位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香港地区、欧盟、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由此而确定的2003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根据进出口总额确定)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省、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例如,2003年世界商品出口前 八位的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中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2003年世界商品进口前 八位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6、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 Dependence Degree)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外向程度大小的一个基本指标。它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中隐藏在汇率机制中的剥削青年学者刘周在“资本时代最大的资本”一文中,发现了现行国际汇率机制中包含的剥削。揭开了隐藏在国际汇率机制中的剥削秘密。该文认为:现行国际汇率机制,是现行不平等国际经济贸易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利于“少数剥削全世界的国家”的汇率机制。举例来说,以1美元兑换人民币7.5元计算。一个美国人拥有8000美元,这在美国是比较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个美国人拿着这8000美元到中国来兑换成人民币就是60000元人民币。而在中国物价极低而美国物价极高的条件下,用60000元人民币在中国购买的实物比8000美元在美国所能购买的实物的价值不知要超出多少倍。这也就是说,这个美国人拿着这8000美元到中国来,用不着生产,用不着劳动,用不着冒任何投资的风险,这8000美元就实现了成倍的资本增值,实现了成倍的资本利润。这部分增值出来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靠无偿占有中国人民的血汗来实现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如此,世界上一切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也基本如此——即发展中国家物价低而且货币汇价也低,发达国家物价高而且货币汇价也高(日本的情况有所不同,日元汇价低但是日本的物价极端地高,因此欧美国家的人到了日本也倍感无钱。但是,欧美国家的人到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感到自己非常有钱,因为一方面他们携带的本国货币可以换到成倍的所往国货币,另一方面所往国的物价又比本国物价低的可怕。所以他们在本国只可以买到一根火柴的钱到了发展中国家便可以买到一盒火柴,甚至更多。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现实)。所以,现行国际货币汇率机制是一种极其反动的汇率机制,它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极具隐蔽性的工具。它所能存在的真正基础是国际间的强权关系,它的基本内容是由殖民地时代的殖民掠夺关系决定并逐步演变而来的。它与不平等国际经济贸易秩序中的其它部分共同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平掠夺的工具,而这种所谓的和平掠夺则是殖民地时代武装掠夺的继续。(真正平等的汇率机制,基本上应该以各国的物价指数作为主要的基础指标。因为物价较低即说明其货币包含的实物量较多,因此其汇价也相对的应该较高;而物价较高则说明其货币包含的实物量较少,因而其汇价也相对的应该较低。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该文并认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尤其是跨国财团的资本家),表面上是依靠自己的资本和经营管理手段而在国际市场中赚取利润。但是构成他们利润的绝大部分,实际上主要是依靠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机制来实现的。我们知道,现行的不平等国际贸易机制,是历史形成的。它是历史上的殖民国家武力征服的产物,而且直到现在依然是依靠武力来维持的。所以,毫无疑问地,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和平地在国际市场中赚取利润的时候,他们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和平的掠夺;他们在进行这种伪善的和平掠夺的时候,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武力掠夺,实质上是在参与着一场跨越历史时代的血腥的和肮脏的掠夺战争。资本家们正是这场肮脏战争的受益者和指使者。他们的利润依靠了他们各自国家的历史上的武力,并且也依靠着现在的武力,所以,他们归根到底是在靠武力赚钱,他们发的依然是战争财。所以,资本时代最大的资本,不是资本而是暴力。[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中的平行进口问题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更加密切,在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交叉领域中产生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平行进口就一个典型的因知识产权保护而引起的国际贸易问题。所谓平行进口,一般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或独占被许可人有无权利禁止合法生产的产品从国外进口的问题,即在国际贸易中,合法持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一方未经进口国相关知识产权权利人同意,将该产品经由合法途径进口至该知识产权受保护的国家并销售的行为。平行进口问题在本质上集中反映了知识产权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的冲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自由化之间的矛盾,正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热点。事实上,无论是从法律规定的角度,还是从司法保护的角度,我国对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尚处于不成熟状态。在国际层面上,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缔约国,缔结并参加了《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一系列重要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条约。这些条约对于平行进口问题基本没有涉及或者将这部分问题交由各缔约方自行规定。这样,我国有关平行进口的法律问题主要依据国内法解决。然而,我国的《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商标法》这三部知识产权的基本法都没有涉及到“平行进口”问题。同样,我国的《反不正竞争法》、《对外贸易法》、《海关法》等本应该涉及平行进口内容的法律都没有涉及这一领域的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有关平行进口的法律依据,致使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平行进口现象远比在法院提起诉讼的多,知识产权人苦于没有无从界定其权利范围,也无从知晓我国对平行进口的态度。在前几年中,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产品生产成本较低,而且之前对进口商品一直采取高关税政策,因此向中国平行进口的案例尚很少见。然而,从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平行进口产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例如,我国贸易壁垒的削减将为现有的具备潜在平行进口趋势的商品打开国门。关税的大幅度降低和配额的减少,一方面使平行进口商进行交易的成本大大降低,增加平行进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使以前通过走私渠道入境的平行进口产品转入正规渠道,增加平行进口的流量。除此之外,由于进口配额许可证和市场准入的弱化,企业的外贸经营权将得到实现,这也为平行进口在我国的发生准备了制度性前提。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企业作为出口方将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到外国从而导致的平行进口争议也有不少。因此,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中的平行进口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我国对于平行进口作出制度性的认定和规范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制度确立之前,企业对于平行进口的基本含义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应有必需的认识,才能在充分估计各种市场风险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编辑本段]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约束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约束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一、国际环境公约;二、WTO协议中的环境条款;三、环境标志制度;四、国际 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五、进口国的有关环境与贸易法规、技术标准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诞生在北大再铸辉煌、争创一流之际,她的前身是北京大学东方学系、西方语言文学系、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和英语语言文学系。数十年来,这里汇集了我国最优秀的一批外国语言文学大师,如朱光潜、曹靖华、冯至、季羡林、马坚、金克木、田德望、闻家驷、陈占元、俞大絪、吴达元、赵萝蕤、杨周翰、李赋宁等知名教授。这里不仅培养了以唐家璇国务委员、李肇星部长为代表的数十位优秀的外交家,而且为祖国各条战线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外国语学院学科齐全,实力雄厚。全院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千余人,教职员273人,其中教授55人,副教授102人。他们不仅有《东方文学史》、《西方美学史》、《欧洲文学史》、《英语史》、新编《欧洲文学史》、《西亚考古史》、《普列姆昌德评传》和《英汉比较语义学》等已成著作的辉煌,也正承担着新编《德国文学史》、《外国古代神话史诗研究》等国家重点社科项目。一批新的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的著作也将问世。外国语学院下设8个系和1个研究所:英语系、俄语系、法语系、德语系、西班牙语系、东语系、日语系、阿拉伯语系及世界文学研究所;另有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欧美文学研究中心等16个研究机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组织的2004年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现设有9个博士点,博士生指导教师40名,在校博士生123人。学院办有4个学术刊物:《国外文学》、《南亚研究》(与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合办)、《语言学研究》、《东方研究》。外国语学院设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阿拉伯语、蒙古语、朝鲜语、越南语、泰国语、缅甸语、印度尼西亚语、菲律宾语、印地语、梵语、巴利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等近20个本科生专业,学制全部为4年。学院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形成了推动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路。这就是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北大多学科的资源优势,将外国语学院的本科生置于这个大环境下培养,加强专业主干基础课,增加选修课,鼓励优秀学生辅修其他文科专业或修读双学位,为造就新一代有着良好人文素养和富于创造精神的外语人才而努力。同学,你像中国的许多青年一样,对北大、对未名湖一定有着美好的梦想。你或许也欲游历莎士比亚、歌德、塞万提斯、巴尔扎克、雨果、托尔斯泰的世界,或许也愿步入萨迪、泰戈尔、川端康成、马哈福兹的天地,何不早日加入燕园怀抱中莘莘学子的行列。凭着你的自信、你的实力、你的勇气,让萦纡心头的憧憬变成一段实实在在的人生历程。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年本科招生的专业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阿拉伯语、朝鲜(韩国)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和希伯来语。欢迎青年朋友们报考北大外国语学院!让同学们和我们一起共同建造那座飞架东西两岸的桥梁!英语语言文学系一种语言乃是一个世界。在未名湖畔学英语,就是要走入一个由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构成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成长在中文的世界里,世界在我们眼里是中国人的世界,当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处在中文的笼罩之下,看到独属于这个民族的一些特质。而如果说中国人仍可以通过学习中文来增加文化自知,那么,学习英文则可以使自己在那些由罗马字母垒起来的句子里发展出不同的眼光,看见不同的世界。当我们能够在两个世界之间自由穿梭时,我们会发现世界的丰富远超过自己的想象,渺小的自我被置入一个大的精神空间,被嵌入深厚的历史层面中。这些都不是仅仅把英语当作简单的工具所能得到的。为实践我们的教育理念,英语系不仅强调过硬的基本技能,也注重专业学科的基础学术训练,所开设课程包括英语精读、写作、视听、口语、口译、笔译以及一整套涉及文学、文化、语言学、人文思想、宗教与神话、电影与戏剧实践等方面的专题课程。我们对自己的毕业生有如下期待: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素质,对欧美文化有深层了解,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一定的人文素养。我们认为这样的本科毕业生无论在就业、上研或出国发展等方面都有较好的适应性,不仅在本专业领域,也包括在其他专业领域,都可以继续深造和发展。北京大学文理并包的教育特点、各学科间的交叉互补、灵活的选课制度以及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因素更有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抱负。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的前身是1920年北京大学设立的俄文系。1952年,在著名翻译家、教育家曹靖华的主持下,北京大学正式成立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曹靖华教授为第一任系主任。1978年我系被批准建立硕士学位授予点,1990年被批准建立博士学位授予点。俄语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学科研人员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5人,讲师1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总数120人左右。俄语系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有:基础和高级俄语、俄语写作、语法、视听说、修辞、口译、新闻听力、翻译等语言类课程;俄罗斯文学史、文学选读、俄罗斯国情、俄罗斯艺术史、文学翻译、俄国作家创作专题研究、俄罗斯社会思想史、民间文学、俄罗斯文学与音乐、民俗民情、大众传媒与政治等文学文化类课程。本系毕业生遍布文化部、中联部、外交部、教育部、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商务部及所属各大公司和驻外办事机构,商务印书馆、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画报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各出版机构。许多高等院校均有我系的毕业生从事俄罗斯语言文学文化的教学、研究和翻译等工作。法语语言文学系“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当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写下这样的词句时,其中所表达的不仅是热爱祖国、热爱民族语言的情怀,也是法兰西语言具有无穷魅力的事实。启蒙哲学家的思想、法国大革命的理念、雨果的浪漫诗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就是借助这样的语言从法国走向世界、从过去流传到今天。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21世纪,作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优美且谨严的法语仍是莘莘学子心向往之的一门学科。在中国,学习法语的最好场所无疑是北京西郊的燕园。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系的前身是1919年北京大学设立的法文科,1999年起更名为法语语言文学系,简称法语系。本系是国内同学科中最早设立硕士点(1956)和博士点(1987)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全国一流的师资力量。在这个由14人组成的精干的教学科研集体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另长期聘用两位法国专家。既有学养深厚的知名学者,又有出类拔萃的青年骨干。科研硕果累累,备受同行称道。近年来,不仅编写了多部优秀教材,而且发表了令人瞩目的学术著述,翻译了大量文学名著,并参加了《二十世纪欧美文论丛书》、《新编欧洲文学史》、《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等重大科研出版项目。法语系致力于学生全面系统的法语技能训练以及法国文学文化、法语国家人文历史知识的传授,培养了一批批高水平的法语人才。目前该系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为国家机关、三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愿意继续学习的学生可选择语言、文学、翻译、文化等方向攻读本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其中一部分可纳入中法大学合作培养博士计划。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可经学校选拔、国家教育部公派或参加法国相关学校在中国的选拔考试,享受中、法政府奖学金或法国相关学校奖学金,赴法国进一步深造。德语语言文学系涵英哺华,薪火传承。作为我国同学科中设立最早的专业之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系拥有全国一流的师资力量。目前有12名教师,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获得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者9名。既有学养深厚的知名学者,又有出类拔萃的青年骨干。教学成就和科研成果累累,备受国内外同行称道。同时还长期聘请有教学经验丰富、治学态度严谨、学识深广的德语国家文教专家。德语系致力于全面系统地培养、训练学生的德语语言能力,向同学们讲解、传授德语国家语言、文学、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知识,开拓视野,启迪思考,注重素质教育,强调人文思想,旨在将同学们培养成为高水平的德语语言人才和德语国家社会文化历史专家。目前,德语系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国家各大部委、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内外大型企业等。愿意继续深造的学生,还可在本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各方面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可经学校选拔、国家教育部派遣,享受中、德大学联合培养奖学金,去德国学习。西班牙和葡萄牙语言文学系西班牙和葡萄牙语言文学系前身为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的西班牙语专业,创建于1960年,1999年改称西班牙语言文学系,2005年更名为西班牙和葡萄牙语言文学系,简称西葡语系。现有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2人。此外,还常年聘有外籍教师2人。本系是西班牙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之一,有博士生导师2人,均为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文学教学和研究方面成绩卓著的专家。该系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为我国外交、对外经济贸易、对外文化交流、新闻、出版以及中外合资企业等各个领域输送合格的外事工作人员,包括口译、笔译和从事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语言教学立足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语法及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本专业还开设有西班牙历史文化概论、拉丁美洲文化概论、西班牙文学史、葡萄牙文学史、拉丁美洲文学史,外报外刊选读等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修其他系科的课程,或攻读辅修专业。少数学生在毕业时还选择了攻读诸如法律、经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专业的研究生。除本科教育之外,我系每年还招收4至5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为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文学,学制为3年。本科生中的优秀学生在毕业时,有机会被免试推荐为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雄厚的师资、严谨的作风、宽松的学术环境,使北京大学西葡语系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思辩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而,在择业时有更多的机会。东方语言文化系东方语言文化系成立于1946年,创建人是我国著名的东方学家季羡林教授。2006年,北京大学举行了一系列学术活动隆重、热烈地纪念和庆祝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建立60周年、季羡林教授执教60周年暨95华诞。我系是国内高校中开设东方语言学科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教学和科研机构。我系曾先后更名为东方语言学系、东方语言文学系和东方学系。我系现有教师60人,其中教授17人(博导12人)、副教授24人、讲师14人、助教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6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4人。现有在校本科生205人、硕士生62人、博士生22人,学生共计289人。建系50多年来,我们为国家输送了2850多名毕业生。我系现有波斯语言文化专业、朝鲜语言文化专业、菲律宾语言文化专业、蒙古语言文化专业、缅甸语言文化专业、泰国语言文化专业、印地(印度)语言文化专业、印尼-马来语言文化专业、越南语言文化专业、乌尔都(巴基斯坦)语言文化专业、希伯来(以色列)语言文化专业和梵文巴利文语言文化专业等12个专业,此外还设有东方文化研究室。其中梵文巴利文语言文化专业和希伯来语言文化专业属于全国高校中唯有的专业。另外,我系还有吐火罗语、于阗语、巴列维语、古叙利亚语、苏美尔语、阿卡德语、赫梯语和圣经希伯来语等方面的教师和研究学者。我系设有南亚语言文学和亚非语言文学两个硕士点和博士点,前者为国家重点学科。我系相继开设了亚洲相关国别语言、文学、文化、历史、民俗、社会、宗教思想,以及跨专业的东方文学、东方文化、语言学概论、古代近东文明、古代印欧文化、南亚文化、东南亚文化等本科课程约210余门,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约130门,开设课程的数量为全国高校相关学科之冠。改革开放以来,我系实行教学和科研并重的方针,成立了东南亚文化研究所、南亚文化研究所、印尼-马来文化研究所、朝鲜文化研究所、伊朗文化研究所、泰国研究所和希伯来文化研究所等7个研究所。我系研究方向古今并重,包括对各种古代文化的研究,如苏美尔学、巴比伦-亚述学、赫梯学、佛教学、敦煌学、中亚学等,和现代语言文化,如:波斯文化、伊斯兰文化、蒙古语言文化、南亚、东南亚多国语言与文化等。我系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的主体部分,也是教育部国家外语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该系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熟练运用非通用语专业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语言技能,掌握对象国的文化、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胜任外交、国际文化交流、涉外企业管理、新闻、出版、外语教学和外国问题研究等领域的工作要求,成为具有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远大理想的领导型、复合型人才。2007年招生专业有朝鲜(韩国)语言文化专业、印地语言文化专业、乌尔都语言文化专业和希伯来语言文化专业。朝鲜/韩国语言文化专业始创于1946年,是我国相关学科中最早建立的专业。该专业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基础朝鲜/韩国语、朝鲜/韩国文学史、韩国文化史、朝鲜半岛概况、朝鲜/韩国语视听说、韩国报刊选读、朝鲜/韩国语语法、朝鲜/韩国语泛读、汉朝(朝汉)翻译等20几门课程,并为硕士研究生设立了朝鲜/韩国语言、文学、文化、以及比较语言学等4个研究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有60多名,研究生近20名。该专业创建50多年来,为国家各部委、大专院校、新闻单位、外企培养了600余名人才,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我国外交、外贸、文化、教育和新闻等相关领域的业务骨干。该专业还编辑出版了《基础朝鲜语教程》等20多种教材和《朝汉词典》、《汉朝词典》等工具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出版了几十本专著及翻译作品。该专业设有藏书量达几万册的朝鲜/韩国文图书室。专业教学实力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并常年聘请韩国、朝鲜教授来校任教。该专业在教学方面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该专业和韩国、朝鲜的不少大学有着密切的交流关系,共同办学,除每年有经常性的互访及学术交流外,还选派部分学生到韩国、朝鲜留学深造,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印地语专业属于1946年创立的印度语言文学学科的一部分,其前身是1942年于云南建立的东方语文专科学校中的印地语科,1949年并入北京大学。印地语是印度的国语,是印度宪法规定的官方语言之一。自建立至今,本专业已经培养了400多名本科生(包括10多名留学生)、100余名专科生、30多名硕士和博士生,他们在科研、教育、外交、文化、新闻、经济等各个方面为国家建设、中印文化交流和中印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教学方面,本专业不仅注重印地语、英语两门外语的语言教学,也重视学生对对象国整体知识的学习,还积极鼓励学生选修第二学位,强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科研方面,本专业已出版了基础教材、文学史、语法、辞书、专著、译著等几十种教材和科研著作,并鼓励有志者将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本专业是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印度语言文学”学科的一部分,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印度语言文学”学科点的一部分;是2002年国家评选出的重点学科“印度语言文学”学科的一部分,也是本领域目前国内惟一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教学和科研两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优势。乌尔都语专业创建于1954年,是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印度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部分。本专业成立以来,为国家培养了近百名本科毕业生和一些乌尔都语语言文学、历史文化方向硕士研究生,另有多名博士研究生在读。本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为涉外部门,从事的工作主要有外事翻译、文化、科研、新闻、广播、出版等。有很多人已成为这些部门的领导骨干和有造诣的专家、学者。为了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材,使他们毕业后不仅能胜任翻译工作,还能从事其它涉外工作的需要,除了《基础乌尔都语》课,还增设了历史、文化、文学、语法、报刊阅读、口译、笔译、英语等课程。鼓励学生在学好乌尔都语和英语的基础上,攻读政治、经济、哲学和艺术等系的第二学位或辅修专业。我专业藏有大量乌尔都语和英语两种专业图书。编写出版了《基础乌尔都语》1—5册、《乌尔都语语法》、《乌尔都语读本》等教材,还有大量的自编讲义。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专著、论文、译著数量可观。乌尔都语是南亚次大陆的主要语言之一,是研究南亚语言、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乌尔都语专业是我国乌尔都语语言文学、南亚次大陆伊斯兰历史文化教学和科研基地。希伯莱语专业始建于1985年,为我国高校最早的希伯莱语专业。现有教师3人均在以色列和美国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为我国外交、对外经济贸易、对外文化交流、新闻、出版以及中外合资企业等各个领域输送合格的外事工作人员,包括口译、笔译和从事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希伯莱语言教学立足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语法及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本专业还开设以色列概况、犹太简史、犹太文化、圣经希伯莱语等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攻读政治、经济、哲学和艺术等系的第二学位或辅修专业。少数学生在毕业时还选择了攻读诸如经济、教育、国际政治、新闻等专业的研究生。除本科教育之外,本专业还招收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希伯莱语言、圣经希伯莱语、以色列历史。本科生中的优秀学生在毕业时,有机会被免试推荐为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日本语言文化系日本语言文学专业正式成立于1946年(1987年更名为日本语言文化专业),为我国高校中最早的日语专业,也是我国最早一批的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点(1978年),1986年成为我国第一个日语语言文学博士点。日本语言文化系下设日本语言教研室和日本文化教研室,共有18名专职教师,均有长期在日本留学或进修的经历,其中有12人获得博士学位。曾有徐祖正、陈信德、刘振瀛等名师在北大日语专业执教。几十年来,北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日语人才,国务委员唐家璇、前驻日大使徐敦信、中日友协副会长王効贤是北大日语专业的毕业生。我系每年招收本科生一个班,现有本科生73名,研究生46名,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之高,反映出北大作为研究型大学的特点。本科生毕业以后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人继续攻读研究生。研究生现有日本语言、日本文学、日本文化三个研究方向,我系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的在校生人数居全国之首,我国培养出的第一名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就出自我系。北大日本语言文化系与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实为一体,全系的教师同时也是日本文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我们经常举办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此外还定期出版学术刊物《日本语言文化研究》。近年来,我系教师出版多部专著,在国内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在教材建设方面也取得显著的成绩,并有多人获得国家级、部级、校级的科研奖。阿拉伯语言文化系阿拉伯语言文化系的前身是原东方学系阿拉伯语言文化专业,建立于1946年,是中国高校建立最早的阿拉伯语专业。半个多世纪以来,积累了丰富的阿拉伯语教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教学层次和阿拉伯语言、阿拉伯文学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等教学和科研方向。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通用于西亚北非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地区在古代曾产生辉煌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正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各个方面迅速发展,并且有着广阔的前景。阿拉伯语系本科阶段的学制为4年,培养的学生要求专业阿拉伯语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汉语基础以及宽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素质。学生除了接受全面系统的阿拉伯语语言训练外,还要完成英语、计算机等全校性必修课,同时还要选修本系开设的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历史文化、阿拉伯世界现状以及其他院系开设的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及相关的或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学生毕业去向一般为外交部、文化部、新华社等国家机关、涉外机构、涉外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可以。毕业论文当然是可以发表的,德国本科毕业论文可以推荐发表。本科毕业以后,取得德国教授推荐信,将论文发送到期刊,审核过后即可发表。

建议买本《国际贸易实务》看看,做这一行也不难,英语很重要。再加上平时多注意外贸相关的新闻,比如前些时候在香港召开的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什么?2005年欧盟和美国分别刚和我国就纺织品问题多次谈判后达成了协议,2006年欧盟又对中国鞋类提出反倾销调查,中国成为德国最大服装供应国等等。再上网和网友们聊聊,不会的问问。祝你早日成为贸易高手。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