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安徽工程大学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6 09:37:37

安徽工程大学论文发表

安徽工程大学在2015年已经全面一本,部分专业超一本线二三十分,地处芜湖,分数也在逐年递增,进校可以转专业。

这个学校以前的名字是安徽机电学院,有几个专业是很好的。像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土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这些专业都不错,是这个学校的重点专业下面是它的简介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校址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市。学校办学始于1935年由西班牙天主教耶稣会创设的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解放后更名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简称芜湖电校),隶属于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1972年学校更名为芜湖机械学校,1977年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点,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定名为安徽机电学院,2001年12月,更名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1996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7年底,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4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6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4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130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20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1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76.6%。学校聘请一批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近年来有50余人被选拔为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学校现有学科涵盖工、理、文、管、经、法等门类,有机械与汽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数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等11个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土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轻化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业工程、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程管理、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广告学、艺术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金融工程、英语、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法学、表演等45个专业;学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有2个一级学科和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设计艺术学、纺织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设有国家级纺织行业创新服务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设计艺术研究中心”,设有“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有电工电子学、大学物理、工科化学等3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等3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建有现代分析中心和工程研发与训练中心。学校编辑出版《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和《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报》等报刊,其中《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已被美国《化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选作收录源期刊。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与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学校改革和创新,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学校坚持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建设,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积极为社会发展与企业进步提供科技服务;以科研促教学,努力使培养的学生更加贴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按照“三做”育人理念,努力造就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应用型人才。多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比赛中连续获得高级别的奖项;在国内外艺术设计和服装设计大赛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校毕业生也因创新与实践能力强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2.5%以上,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自建校以来,已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3万余名。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成绩显著。近年来,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核心检索系统收录论文达278篇;获各类奖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达34项。学校还承担国家级和教育部科研项目50余项,省部级项目近400项。学校积极扩大国际交往,已同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合作内容包括接受外国留学生,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访问讲学,选派人员到国外留学进修或担任高级访问学者等。学校工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获得一系列荣誉,如学校被省委三部委授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2004年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5、2006和2007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获得“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称号;2005年,学校荣获“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获“优秀”等级;2006年学校先后被评为“省高校先进教职工之家”和“全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07年被评为“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并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学校荣获第八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学校还获得“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9年被授予“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2006-2008年全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目前正向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结合,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多科性大学的目标奋进。

安徽工程大学郑天薇是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她是安徽工程大学副校长,兼任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同时也是安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院的客座教授和一名研究员。郑天薇博士具有超过30年的研究经验,曾获得多项国内科研成果奖,她的研究重点在于食品营养健康,植物油化学技术,食品加工及检测技术,食品安全与功能食品等方面。她发表的科技论文、专利、教科书等均很受学界好评,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此外,郑天薇博士还担任多项学术工作,如,中国食品学会常务理事、中原绿色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等众多学术团体的职务,她还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会副会长,承担许多重要科研课题,获得过多项科技荣誉称号和资助金。

截止到2014年5月,学校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研究中心4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设计艺术研究中心。省级研究中心4个: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发酵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新技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协同创新中心1个:皖江高端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纺织面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电气传动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检测技术与节能装置省级实验室,安徽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省级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先进数控和伺服驱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截止到2014年3月,学校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核心检索系统收录论文达500余篇。 截止到2014年3月,学校获各类奖励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承担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科研项目3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400余项。 馆藏资源截止到2013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0万册,纸质期刊1300余种;拥有中外文数据库31个,电子图书170万册。 学术期刊《安徽工程大学学报》《安徽工程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创刊于1986年,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工程大学主办的以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化学工程、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生物工程为主,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兼顾经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刊期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34-1318/N),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师生员工及有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科技工作者。学报被美国的《化学文摘》(CA )、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收录。同时,继续与“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刊,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华艺公司CEPS数据库续签了收录协议。

安徽工程大学院长论文发表

郑天薇是安徽工程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担任了该校数字媒体技术系系主任一职,同时也是安徽省信息技术专家协会理事,安徽省虚拟现实与视觉计算技术协会理事。郑天薇是一位对信息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研究背景的专家,在虚拟现实、虚拟人物、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多次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

截止到2014年5月,学校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研究中心4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设计艺术研究中心。省级研究中心4个: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发酵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新技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协同创新中心1个:皖江高端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纺织面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电气传动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检测技术与节能装置省级实验室,安徽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省级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先进数控和伺服驱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截止到2014年3月,学校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核心检索系统收录论文达500余篇。 截止到2014年3月,学校获各类奖励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承担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科研项目3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400余项。 馆藏资源截止到2013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0万册,纸质期刊1300余种;拥有中外文数据库31个,电子图书170万册。 学术期刊《安徽工程大学学报》《安徽工程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创刊于1986年,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工程大学主办的以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化学工程、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生物工程为主,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兼顾经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刊期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34-1318/N),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师生员工及有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科技工作者。学报被美国的《化学文摘》(CA )、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收录。同时,继续与“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刊,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华艺公司CEPS数据库续签了收录协议。

安徽工程大学郑天薇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她担任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曾任安徽省教育厅计算机教育研究所所长,担任安徽省教育厅计算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担任安徽省教育厅计算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担任安徽省教育厅计算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担任安徽省教育厅计算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担任安徽省教育厅计算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郑天薇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师”、“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

我就是芜湖人,每次从旁边经过的时候感觉学校挺不错的,蛮大的,感觉环境可以,开学的时候这边都要封路,感觉学生应该挺多的。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期刊投稿

应该是200块

●传承历史

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校址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市。学校办学始于1935年由西班牙天主教耶稣会创设的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解放后更名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简称芜湖电校),隶属于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1972年学校更名为芜湖机械学校,1977年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点,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定名为安徽机电学院,2001年12月,更名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1996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7年底,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美丽校园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4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6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4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130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20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1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76.6%。学校聘请一批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近年来有50余人被选拔为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

●师资雄厚

学校现有学科涵盖工、理、文、管、经、法等门类,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数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等11个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土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轻化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业工程、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程管理、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广告学、艺术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金融工程、英语、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法学、表演等45个专业;学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有2个一级学科和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设计艺术学、纺织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设有国家级纺织行业创新服务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设计艺术研究中心”,设有“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有电工电子学、大学物理、工科化学等3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等3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建有现代分析中心和工程研发与训练中心。学校我出版《安徽工程大学学报》和《安徽工程大学报》等刊物,其中《安徽工程大学学报》已被美国《化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选作收录源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成绩显著。近年来,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核心检索系统收录论文达278篇;获各类奖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达34项。学校还承担国家级和教育部科研项目50余项,省部级项目近400项。学校积极扩大国际交往,已同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合作内容包括接受外国留学生,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访问讲学,选派人员到国外留学进修或担任高级访问学者等。

●硕果累累

学校工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获得一系列荣誉,如学校被省委三部委授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2004年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5、2006和2007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获得“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2005年,学校荣获“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获“优秀”等级;2006年学校先后被评为“省高校先进教职工之家”和“全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07年被评为“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并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学校荣获第八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学校还获得“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9年被授予“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2006-2008年全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未来方向

学校目前正向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结合,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多科性大学的目标奋进。

安徽工程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点击进入)

安徽理工大学发表论文

好。1、安徽理工大学博士讲师有五险一金,有编制,不用坐班,上完课就好,有科研任务,需要发表论文,有额外的科研奖励。2、安徽理工大学博士讲师每月5600元固定工资,课时费40元一节课,年终奖10000元,寒暑假也有工资。

省外。安徽理工大学博士论文是省外审。跨省审,即论文会送至本省以外的高校专家手中,根据学生的专业,送至对应的学科专家手中。

安徽工业大学发表论文

在安徽的钢城马鞍山.

院长,徐德信,1957年10月生,安徽庐江人,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0—199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为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文法学院院长,安徽省经济学会理事,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工业大学公司运行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被评为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宝钢奖教金获得者,安徽工业大学教学名师。 主要研究方向是制度分析、合约和企业理论。1990年以来,在《中国经济问题》、《经济学家》、《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财经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学习与探索》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对“偷懒”、“内耗”、“农村干部”、“劳动模范”等中国现象进行了制度分析;在企业理论方面提出了“企业安排的三维替代”假说、“控制权的公共领域”问题、“国有经济中的委托人问题”、“集团委托与主动代理”等。近几年,基于制度经济学进行政府规制研究,发表论文多篇,主编《政府经济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提出“规制实施者的多样性”命题。主要研究成果被博士论文和CSSCI引用数十次,多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和中国选举与治理网转载。1994、1997年获得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2006、2009年获得安徽省政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科学研究中,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其中: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排名第三),主持教育部规划基金、教育部专项课题、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参与四项教育部规划基金(排名第二)等。张洪根,男,1968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安徽安徽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安徽省模范教师。现兼任安徽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社会学学会理事。主讲课程有《自然辩证法概论》、《社会心理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生)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本科生)。主要学术论文有《论风险社会的恐慌政治学及其技术化进程》、《马克思主义技术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发展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文化模式及其建构》、《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文化模式》、《论技术主义时代的道德恐慌策略及其悖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高校和谐德育的理念与实践》等。著作和教材有《社会转型时期的合法性研究》、《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大学生心理学基础》等。主持和参与课题有《大学生边缘化道德人格研究》、《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预警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优化设计及其应用研究》、《马克思主义技术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参与研究成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获2008年获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曹世华,男,1963年生,上海市人。本科学历,法学学士。现任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教学副院长、法学教授、知识产权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高级会员、安徽省法学教育学会副总干事、安徽省民商法研究会副总干事、安徽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马鞍山市政府法律顾问组成员、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司法监督咨询员、马鞍山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曾获“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全省模范教师”、首届“安徽省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候选人、“宝钢优秀教师”、首届“马鞍山市优秀法学人才”、“安徽工业大学拔尖人才”,入选“安徽省法学法律人才库” 等荣誉称号。

学校概况 安徽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等六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招收海外留学生资格,是教育部批准的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院校之一,现为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 应国家经济建设和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1977年原国家冶金工业部从全国各地部属院校中抽调一批教师、干部,在华东地区组建了唯一一所冶金行业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马鞍山钢铁学院”,隶属于原国家冶金工业部管理。1985年学院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98年9月起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徽工业大学。 学校座落在现代钢铁工业城市马鞍山,距六朝古都南京40公里。马鞍山市是“国家文明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化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水陆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学校占地面积2764亩,校舍建筑面积56.4万m2,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487万元,各类图书资料165.8万册。学校设有冶金与资源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数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军事体育部等15个教学单位,3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各类在校生17000多人,其中本科生14000多人。学校拥有17个硕士点和4个领域的工程硕士授予点,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建设基地1个、省级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3个。 学校在职教职工1600多人,其中教师920多人。教师中,有院士(双聘)1人、教授100多人、副教授32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超过100人,有45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57名同志被评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60人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学校还聘请了包括9名两院院士在内的81名专家学者为我校兼职教授。 二、本科教学 长期以来,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意识,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建学基本建设,办学条件不断增强;强化教学管理,建立了以选课制和弹性学制为核心内容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新模式;深化教学改革,近几年学校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6项,承担省级教改课题47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23项;素质教育成效明显,形成了“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了以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基础的跨越式发展。 扎实的本科教学工作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使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喜人形势。近年来,学校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录取的本科新生中,除上海、北京等地外,100%第一志愿以超过当地本科控制线较多的成绩报考我校。其中在安徽省录取的本科新生平均分超过本科录取控制线30分。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也处于省内高校前列,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5%以上。 三、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注重前沿课题,突出科技创新,强化工程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九五期间获得过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4项。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4项,发明专利1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500多篇,被SCI、EI等收录论文近300篇。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国务院各部委项目38项,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107项。科技成果转化和实际收入连续10年居全国高校百强之列,2003年列第25位。学校被确定为国家“863”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依托单位。 四、科技产业 学校科技产业发展迅速,2001年建成了安徽工业大学科技产业园,后被批准为“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马鞍山分园”,有全资及参股、控股企业10家,具备新产品研发、制造、批量生产的能力,产品覆盖机械、电力、化工、轻工、环保等行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利税达到1000多万元,多年位居全国高校百强之列。 五、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校成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美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日本、瑞典、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长期进行学术交流,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韩国国立昌原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展了教师、留学生互派工作及一系列实质性的国际合作研究,目前在研国际合作项目10多项。其中,2项被列为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2003年我校与美国Longwood大学、日本札幌大学正式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建校近50年以来,经过几代安工大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学校形成了“勤奋、团结、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面向全国,特别是冶金行业、安徽省以及华东地区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他们中的很多同志现在都已经成为工矿企业科研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部门的骨干力量,为行业以及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确立了大力实施特色兴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和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的办学思路,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注重质量,强化特色,提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更多请参考来源网址!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