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级别

发布时间:2024-07-05 21:10:04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如果你想发表,我可以帮你《机械设计》、《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煤炭技术》、《制造业自动化》、《中国机械工程》北大核心期刊,《装备制造》、《装备制造技术》、《化学工程与装备》、《机电信息》如果你想发表,联系我吧,我帮你。

现代制造工程是ei。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现代制造工程》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EI收录期刊(部分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所以现代制造工程是ei。ei是指EI检索期刊。EI(工程索引)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数据库,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文献,包括期刊以及会议文献,另外也收录一些科技报告、专著等。

《装备制造技术》省级期刊,正规期刊,评职没问题的主管单位:广西经济贸易委员会主办单位: 广西机械工程学会ISSN: 1672-545XCN: 45-1320/TH主要栏目:设计与计算、计算机应用、工艺与工装、管理与改革、专论与综述、经验与创新、信息与动态、电气技术与自动化、设备管理与维修、试验与研究、标准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

好多,只是太难上稿。太难太难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级别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目前有7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交通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低温与制冷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工业工程、环保装备及环境监测、工业设计;6个工程硕士授权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工业设计工程;4个高校教师系列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环保装备及环境监测工程,其中机械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有机械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A类)、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5个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绿色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工业车辆重点实验室(共建)、安徽省汽车NVH与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共建)、安徽省低温与制冷重点实验室(共建);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安徽省汽车自动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VNH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锻压数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学院的大部分学科专业已有近60年的历史,也有部分是新兴学科专业。 学院设有11个系:机械设计工程系、机械制造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工业工程系、工业设计系、车辆工程系、交通工程系、真空与过程装备工程系、动力机械及工程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工程图学系;有机械实验教学与研究中心、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还有摩擦学研究所、噪声振动研究所等二十几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全院有教职工26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教授45人、副教授近97人、讲师(助研、工程师)有博士学位的61人、读在职博士的59人。有在读的博士后4人、博士生164人、硕士研究生717人、工程硕士研究生577人、本科生4052人、成人教育学生240人。科学研究一直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院的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科学研究无论在承担的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取得长足的发展。近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100多项,研究经费3000多万元。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是学院的科研特色之一。与多家企业联合成立研究中心和研究所,承担横向课题300多项,研究经费约1.3亿元。近5年来,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形成了若干在国内外有影响、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学院的主要研究机构有:噪声振动研究所、摩擦学研究所、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研究中心、CIMS(现代集成制造与数控装备)研究所、特种加工研究所、安徽省汽车技术及制造装备工程研究所、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制造系统工程研究所、新型机电传动研究所、数字化家电研究所、数字化管理与管理可视化研究所、绿色设计与制造研究所、电动汽车研究所、汽车底盘研究所、汽车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汽车车身技术研究所、交通研究所、真空科学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所、制冷空调技术研究所、能源与动力研究所、液压气动技术研究所、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研究所、汽车装备工程技术研究所。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有:Ø 振动及噪声测量方法与技术Ø 摩擦学及摩擦设计Ø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Ø 现代设计理论及数字化设计Ø 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Ø 安徽省自动化装备工程研究中心Ø 节能环保汽车设计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Ø 区域及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Ø 高效节能环保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Ø 制冷与低温工程Ø 环保装备Ø 制造过程监测、控制与管理希望我们可以成为校友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目前有7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交通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低温与制冷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工业工程、环保装备及环境监测、工业设计;6个工程硕士授权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工业设计工程;4个高校教师系列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环保装备及环境监测工程,其中机械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有机械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A类)、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5个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绿色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工业车辆重点实验室(共建)、安徽省汽车NVH与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共建)、安徽省低温与制冷重点实验室(共建);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安徽省汽车自动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VNH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锻压数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学院的大部分学科专业已有近60年的历史,也有部分是新兴学科专业。 学院设有11个系:机械设计工程系、机械制造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工业工程系、工业设计系、车辆工程系、交通工程系、真空与过程装备工程系、动力机械及工程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工程图学系;有机械实验教学与研究中心、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还有摩擦学研究所、噪声振动研究所等二十几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全院有教职工26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教授45人、副教授近97人、讲师(助研、工程师)有博士学位的61人、读在职博士的59人。有在读的博士后4人、博士生164人、硕士研究生717人、工程硕士研究生577人、本科生4052人、成人教育学生240人。科学研究一直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院的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科学研究无论在承担的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取得长足的发展。近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100多项,研究经费3000多万元。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是学院的科研特色之一。与多家企业联合成立研究中心和研究所,承担横向课题300多项,研究经费约1.3亿元。近5年来,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形成了若干在国内外有影响、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学院的主要研究机构有:噪声振动研究所、摩擦学研究所、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研究中心、CIMS(现代集成制造与数控装备)研究所、特种加工研究所、安徽省汽车技术及制造装备工程研究所、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制造系统工程研究所、新型机电传动研究所、数字化家电研究所、数字化管理与管理可视化研究所、绿色设计与制造研究所、电动汽车研究所、汽车底盘研究所、汽车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汽车车身技术研究所、交通研究所、真空科学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所、制冷空调技术研究所、能源与动力研究所、液压气动技术研究所、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研究所、汽车装备工程技术研究所。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有:Ø; 振动及噪声测量方法与技术Ø; 摩擦学及摩擦设计Ø;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Ø; 现代设计理论及数字化设计Ø; 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Ø; 安徽省自动化装备工程研究中心Ø; 节能环保汽车设计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Ø; 区域及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Ø; 高效节能环保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Ø; 制冷与低温工程Ø; 环保装备Ø; 制造过程监测、控制与管理。

本刊立足山东区域制造业科技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面向国内外制造业领域;介绍与传播现代国内外制造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发展水平及其最新产业化应用;为国内外广大制造业科研机构、企业与现代制造技术与设备的各类用户提供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服务;综合设计、制造与生产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与大家一起探索新的制造技术和新的制造模式,探求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与应用。读者对象为:制造业尤其是机械装备制造行业的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各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等。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的级别

在投稿的时候,期刊的级别对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评职称的时候都会规定在什么等级的刊物上投稿才是有效的。如果作者发表的论文级别没有达标的话是不能用来评职称的。工程机械与维修是一本关于机械论文发表的刊物,也是很多机械工程师在评职称的时候选择的一本期刊,不同级别的工程师职称在申请的时候对论文的要求也不一样,那么工程机械与维修是什么级别的刊物呢?期刊周期:月刊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国内统一刊号:11-3566/TH国际标准刊号:1006-2114主办单位: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管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世界工业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简介: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都是人类创新成果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永不止息的创新活动正创造着人类现代文明和更加灿烂的明天。 本文着重讨论与当代经济发展关系最为直接,影响也最为广泛和深远的现代技术与工业创新之典范——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这一概念是美国于80年代后期首先提出的。然而其概念的进化和创新技术要素的形成、集成和发展是渐进的。 对历史作一简要回顾将有助于我们对先进制造技术本质和特点的理解,有助于对其发展趋势和基本要素的把握,有助于制订和实施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和策略。 一、历史的回顾 制造技术为满足社会需求服务,而又依赖于社会需求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依赖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 在石器时代,人类利用天然石料和动植物骨骼、纤维、枝杆制作简单工具,生产方式以采集和利用自然为主。到了青铜器和铁器时代,人们开始采矿、冶金、铸锻工具、纺织成衣,打造工具与车船,采取作坊式手工生产方式,满足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 1765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机器大生产提供了动力,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取得革命性的变化——引发了一场工业革命。由于航海业的发展,市场也扩大了,需求刺激了工业创新的浪潮。英国成了当时世界纺织、造纸和印刷、煤炭和钢铁生产的中心。制造业也得到了发展,焦煤炼铁、蒸汽锻锯、切削机床相继问世。近代制造业初步形成。 19世纪电磁效应的发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尔电磁场理论的建立,为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科学基础。1866年德国的维尔纳-西门子发明了自激发电机,1878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1882年在纽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商业性发电站,电气化的时代来到了。电力与电机改变了机器结构,开拓了机电制造业的新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内燃机发明(1876年德国工程师奥托发明四冲程煤气内燃机,1883年戴姆勒发明了汽油机),汽车开始进入欧美家庭,引起了制造业新的革命,自动机床、自动线相继问世,工业制造泰勒制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并为二次大战期间的大规模军工生产制造准备了技术条件和管理经验。二战后人类很快迎来了电子和信息时代。通讯的普及,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出现,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商业竞争的激烈,引起了产品结构和产品制造的一场革命,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NC,CAD/CAM的时代到来了。适应多品种生产的柔性制造系统(FMS)出现了。日本汽车制造业就是依靠小型化、省油设计及能灵活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FMS制造技术超越了汽车大国美国。 借助计算机为核心实现信息、物流、工艺集成为特点的计算机辅助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出现了,进而又出现了平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敏捷制造系统(Agile Manufac-turing)、清洁生产(Clean Production)等概念。 如果我们将制造技术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互相对照,便可发现: 在资源经济时代,社会需求主流为温饱型,产品粗放,品质单一,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手工生产辅以简单机械化设备,以机械替代繁重体力的近代工业制造方式。 在能源经济时代,社会需求主流转为小康型,产品质量要求提高,数量激增,但在款式、造型等方面的要求尚处次要,采取电气机械自动化,刚性生产线为特征,机器不但替代繁重体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在保证质量一致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制造业进入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市场仍是卖方主导方式。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社会需求主流转向富裕型,商品需求多样化要求上升,质量、款式、交货期、品质价格比成为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产品和制造过程的环保、物耗、能耗要求更加严苛。制造技术进入后现代化方式。生产过程要求以灵捷、清洁、高效、优质、廉价以赢得市场。社会已转为买方市场。 对应三个经济时代的制造技术,对于全世界而言,按发达国家的状态可比较清晰地分辨出转换期,但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而言,其过渡和重叠期可延续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我国从整体上看,尚处在相应能源时代的制造水平,但在某些行业和先进企业恰已采用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化的剧烈经济竞争,要求我们尽早采用具有中国特点和行业特点的先进制造技术。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特征和技术要素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凡是制造物质产品的行业均可称为制造业。制造业不仅生产消费类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为产业部门提供生产设备,为农业与公共工程提供工程设施,为第三产业提供技术装备与服务设施,为交通运输部门提供汽车、船舶和飞机及相关的道路、机场、港口设备,为科学研究部门提供科研设备和仪器,为医疗、环保部门提供诊断、治疗、检查和治理设备,为国防提供武器和装备。制造技术的水平和制造业的实力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国防能力,决定着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一个国家的产品质量、竞争能力,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其概念超越了传统的制造技术和工厂和车间的边界。包容了从市场需求、创新设计、工艺技术、生产过程组织与监控、市场信息反馈在内的工程系统。是以先进制造工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的信息、设计方法、工艺技术、物流工程及相应的管理工程集成的现代制造工程,是不断更新发展的高技术体系。 *先进制造技术依托迄今为止的材料、器件、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工艺、企业管理、市场行销、计算机技术、讯息技术等技术进展,是先进技术的工程集成。 *先进制造技术通过技术和管理的优化组合,期望通过产品品质、成本、交货期、性能价格比的优化,取得最佳市场竞争力。 *先进制造技术既面向市场,又面向产品和行业的生产特点。如对于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等显然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的产业。 先进制造技术是不断吸取机械设计、工艺技术、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系统地应用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制造工程、检测监控,生产管理和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等设计制造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捷生产,取得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经济技术综合效果的现代制造技术。 其本质是:信息+制造工艺技术+物流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之集合。 近30年来先进制造技术大体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1)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柔性制造单元阶段(CAM)(60—70年代)。 2)以柔性制造单元加自动或半自动物流输送组合而成的柔性制造系统(FMS),仍以分布式生产过程控制为特点。(70-80年代)。 3)信息、工艺、物流、计算机集成控制为特点的集成阶段(CIMS)(80—90年代)。 4)以设计智能化、单元加工过程智能化和系统整体管理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集成制造系统阶段。 在发达国家第一、第二阶段,技术已经成熟并实现了产业化,第三阶段也尚在开发完善阶段,智能化集成制造技术尚在研究探索中。有人将计算机智能集成制造技术称为21世纪的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要素与前沿: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先进的设计是决定产品品质、环境相容性、经济性、适应需求的基础,设计的水平、质量和效率是决定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首要环节。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表现为功能结构和价格、安全性、环境相容性、工业造型等的综合优化设计;表现为设计过程、开发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结合趋势;表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和包容丰富的数据库支持体系在内的CAD技术。出现了: *并行工程(CE)概念 即将产品的市场分析、设计、工艺设计、生产计划与加工、质量保证和检测等同步规划,实现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并行实施,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虚拟制造技术(Virtual Manufacturing) 以计算机三维虚拟现实和多媒体技术实现建模、仿真,虚拟产品造型、结构、功能及工艺过程,从而压缩或甚至取消制作原型机的过程或原型机的制造系统,从而缩短设计-制造周期,降低投资和开发成本。 ——先进制造工艺 先进制造工艺与设备是先进制造系统的装备与工艺基础,是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生产的基础,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的基础。因此,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的另一根支柱。 *少无余量精密成型技术 金属超塑性的发现,金属精密铸锻冲压工艺的进步,已可实现不经切削加工或极少加工余量即可成形装配,这是实现高效清洁生产的关键技术。涉及合金材料、模具、成型工艺及设备等技术。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大致可分3个层次,一是用于汽车、飞机、精密机械的微米级(μm)精密加工;二是用于磁盘磁鼓制造的亚微米级(0.01μm)精密加工;三是用于超精密光电子器件的毫微米级(0.001μm)精密加工。 *新型材料的成型与加工技术 如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工程陶瓷、超硬材料的成型和加工。新型材料的采用,不仅改变产品结构和性能,而且使工艺发生了革命,成本显著下降。 *构件或材料之间的联接技术 在复合材料式精密零件之间的粘接、精密焊接、铆接等联接技术。 *表面新技术 表面的改性、修饰、涂层技术(外延、溅射、原子沉积、离子注入、光刻等)。 ——自动控制技术 *传感及控制技术 工业用传感器、反馈执行单元,无损、非接触在线检测技术。 *测量及检验技术 数字化接触及非接触式精密尺寸、轮廓测量仪、检验软件。 *焊接、搬运、装配机器人 有视觉或传感功能的焊接装配机器人,及快速、准确定位的气动、液动、电动搬运系统。 *环保技术 清洁生产,废弃物控制与回收。 ——信息技术和综合自动化 在数据库技术,接口与通讯,集成框架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系统监督与诊断等基础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将企业内外市场、技术、生产、经营有机集成,实行统一控制与协调的CIMS。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智能技术,使CIMS具有自动监测、补偿、优化、保护等功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质量、效率和可靠性,即智能制造系统(IMS)。 ——管理技术 包括数据标准、工艺标准、质量标准、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市场分析、用户与员工培训等先进管理基础要素。 最终形成 *精益生产或敏捷制造技术 前者以准时生产(JIT)、成组技术(GT)和全面质量管理(TQM)为支柱,并引入并行工程和整体优化概念。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合理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发挥以人为核心的整体制造系统效益。后者以柔性生产技术和动态组织结构为特点以高素质协同良好的工作人员为核心,实行企业间网络集成,形成快速响应市场的社会化制造体系。 表2、3分别列出美国的先进制造技术计划(AMT),韩国高级先进技术国家计划(G—7)和日本的智能制造技术计划(IMS)。 (1)美国的先进制造技术(AMT)计划 AMT计划是美国联邦政府科学、工程和技术协调委员会(SCCSET)的六大科研和开发计划之一,于1992年6月获批准实施。其目的是加速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高制造业的能力,以满足国家的需要。 AMT计划1994年度财政预算为13.85亿美元,有商业部、国防部、能源部、内务部、农业部、环保局、宇航局及国家科学基金会等8个联邦政府机构介入,各机构结合本部门的情况制定了具体的专项计划。1995年教育部、劳动部、运输部等5个机构加入了该计划。 (2)韩国G7计划中的先讲制造系统专项计划 韩国于1991年8月正式提出实施“高级先进技术国家计划”,即著名的G7计划。 G7制成品技术开发计划中的“先进制造系统”项目是一个将市场需求、设计、车间制造和分销集成在一起的系统,旨在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力,使韩国的制造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该项目由韩国工商部主管,投资总额为5.95亿美元,其中政府资助2.77亿美元,企业筹集3.18亿美元。 (3)日本的智能制造系统(IMS)计划 日本在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三个“振兴法”的基础上,于1990年提出了智能制造系统(IMS)计划,其目的是要把日本的制造技术同美国软件技术和西欧的精密仪表等特长结合起来,创造出先进的智能制造系统,1993年3月,日、美等国家在东京建立了一个世界级的制造中心,并对全功能通用控制系统、加工过程的无污染制造、全球集成制造、全局并行工程、设计制造知识库、快速成型技术等6个项目开发研究,投资10亿美元。这6个项目共有来自各参加国的73个企业和67个大学、研究机构参加,经过近两年的实施,均获得了成功。该计划经过5年调研和可行性试验,决定于1995年1月正式启动,为期10年,总投资为40亿美元。 综观各国先进制造技术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可以看到,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有其深刻的国际经济竞争的背景,与其它技术计划不同之处在于,它提出时即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为目标,既注重技术的超前性、创新性但更注重来自产业界的实际需求,尤其是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在技术选择上注重系统集成技术与工艺装备研究开发并重,通过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使传统工艺装备升级,并将现代化管理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同时,也可看到各国在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过程中,政府通过若干计划的实施起到了关键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的管理机制。 三、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之管见 *市场经济发展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成本、款式和交货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需求和人民消费呈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并迅速发展的趋势。至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之一。12亿人口的巨大国内市场呼唤中国的先进制造技术,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条件。 *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中国复关已势在必行,我国经济已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合作与竞争环境之中。至下世纪中叶,中国将完成小平同志为我国设计的第三步目标——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剧烈的国际竞争,更要求我国制造业迅速地接近和达到国际上先进制造技术的水平。否则,中国的产品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甚至我国的国内市场也可能在国际竞争中被挤占和瓜分。 面对剧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已刻不容缓。 *现代科学技术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70年代以后由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制造、行销过程的信息管理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近代制造技术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为先进制造技术积累了现代工艺和管理文明;运筹学、专家系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等发展为制造技术走向智能化创造了技术前提;先进的工艺如精密成型、超精密加工、精细焊接、表面技术、在线检测等技术的发展为制造技术提供了新的工艺基础。至80年代世界先进制造技术,已走过了起步、发展与成熟期,进入了以人机一体智能化为特征的后发展时期。 *我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制造技术有相当基础。尤其是近16年来,实行开放政策,经引进技术、攻关、“863”等科技计划研究开发,在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NC、CAD、CAM、CAT、MIS)等已有相当基础,并建立了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器人国家研究中心,建立了一批CIMS工厂示范工程。大学已普遍改进机器制造教育课程,引入了现代制造技术的有关内容,为现代制造技术人才培养作了一定准备。 我国是一个后发展国家,我们应该正视机遇和挑战,制定正确战略,走自主、开放、吸收、创新,迎头赶上之路。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实现第三阶段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建设起优质高效、低消耗、清洁的能灵活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先进制造业。但我国,技改投入相对不足,原有技术基础和研究开发能力还比较薄弱,技术设备和生产管理和市场经营还相对落后。我们应该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世界各国的经验,走一条具有自身特色,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扎扎实实发展机械制造共性基础技术,提高整个机器制造工业的素质与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推广普及CAD技术,更新设计规范和准则,建立和完善现代机械设计数据库和设计工作平台和开发工具。提高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尤其是高效、节能、精细、清洁的加工工艺,如金刚石切削精密加工、激光加工、精密切削刀具、精密模具、精密铸锻、自动保护焊接技术、在线测量技术、伺服传动、工业控制等。 *踏踏实实提高制造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现代制造技术是建筑在制造业现代化管理基础之上,又接受其保证的。因此必须踏踏实实地提高我国制造业管理水平。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信息管理和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过程和市场信息管理,其宗旨在于保证生产和流通过程和品质、效率。应踏踏实实建立符合现代要求,与国际接轨的科学管理模式和计算机辅助管理体系,不但是提高制造业水平和效益的有效措施,也是实施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为此,应着力抓好生产模式和生产组织体制的改革和管理软件的研究开发,加强企业管理人才的教育培养与训练。全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现代文明水平,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柔性生产。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良好与坚实的基础。 *政府、企业与社会积极鼓励创新精神,促进设计、制造工艺管理经营、市场行销等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工业创新行为。 *集中力量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组织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和创新,建立发展起自主的现代制造自动化单元技术,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以人为核心的人机一体化制造自动化系统技术。 应集中力量增加投入,建立与发展我国自主的CAD、NC、CAM、CAT、MIS、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数字测量仪等制造自动化单元技术。引进平行工程、敏捷制造、精益(LP)生产等概念,发展经济有效的以人为核心的人机一体型FMS、CIMS系统技术。不盲目地追求所谓“全盘自动化”,重视人的智慧劳动,致力发展以人为核心,人机协调,优势互补,智能高效的现代制造系统。 *选择部署若干制造业的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发展中心,选择建设若干具有行业制造特点的先进制造技术示范型工厂。采用国家扶持,面向市场,自主开发,滚动发展模式。 当前特别需要打破行业界线,择优选择研究开发基地、示范工厂,选一批产品市场大、效益好、管理水平较高又具有行业特点的厂家试点,例如:汽车、轻工、家电、建筑机械、电子、纺织、通讯行业等,并适当考虑地区布局以求带动一片。 *完善并实施有效政策 政府应在促进制造业现代化方面起主导作用,引导扶持激励技术进步的主体——企业的自觉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仍应制订科学的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和制造技术进步总体规划和相应政策。 对于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性技术的引进消化创新,国家要增加支持强度,实行择优支持政策;对技术转移和推广应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实行激励技术进步、鼓励技术创新政策。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先进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仍需国家扶持,日本、德国、韩国都有过成功的先例。应采取税收优惠、快速折旧、信贷、融资、风险投资等有效经济和法规手段推动和鼓励。当前正值发达国家制造业加速向第三世界转移的时期,我们应抓住机遇,在开放中求发展,但对引进外资,建立合资企业和国际合作,应进行有利于我国制造技术进步,有利行业整体布局,有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为目标的政策引导,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合作的水平、层次和整体效益。 *建立和完善国内和国际市场及技术信息网与数据库。 先进制造技术是以市场为面向,又以社会为生产依托的,它是一开放的生产体系。我们应建立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技术信息网和数据库。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产品设计创意、生产组织经营、技术选优集成、行销服务、反馈提供必要的信息环境和发展平台。建议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或选机械、电子、轻工等典型行业建立信息中心,并实行信息共享。 *强化教育与培训 发展和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关键在人才,不仅需要设计研究开发人才,需要工艺和设备工程师、经营管理人才,还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师和技工。 应在全国依托若干高校或制造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更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加强高级人才的培养和继续工程教育,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了解和掌握制造技术发展前沿的工程技术、经营管理和研究开发骨干队伍,提高我国制造技术创新能力和加速制造新技术推广传播的速率。同时应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一大批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师和技工,使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建筑在人才保证之上。

现代制造技术的含义:先进制造技术是指制造业(传统制造 技术)不断吸收机械工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包括微 电子、光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 控制理论技术(自动化技术生产设备)、材料科学、能 源技术、 生命科学及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成果;并 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中产品 设 计 、制 造 、管 理 (检 测)、销售、使用、服务(售后服务)以及对报废产品的 回收处理这样一个制造全过程, 实现优质、 高效、低 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 应、竞争能力,取得(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理想经济 技术综合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特点: (1) 现代制造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一个动 态过程,要不断吸取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其渗透 到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及市场营销的所有领 域及全部过程,并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生产。 (2) 现代制造技术是面向新世纪技术系统, 它的目的是提高制造业的综合效益,赢得国际市场竞争。 (3) 现代制造技术是不仅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 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售后服 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 (4) 现代制造技术是 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 信息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 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5) 现代制造技术是强调各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和淡化,并最终消除它们之间的界限。 (6) 先进制造技术是特别强调环境保护,要求产品是所谓的“绿色 产品,要求生产过程是环保型的。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是什么级别

本刊立足山东区域制造业科技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面向国内外制造业领域;介绍与传播现代国内外制造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发展水平及其最新产业化应用;为国内外广大制造业科研机构、企业与现代制造技术与设备的各类用户提供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服务;综合设计、制造与生产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与大家一起探索新的制造技术和新的制造模式,探求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与应用。读者对象为:制造业尤其是机械装备制造行业的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各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等。

在投稿的时候,期刊的级别对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评职称的时候都会规定在什么等级的刊物上投稿才是有效的。如果作者发表的论文级别没有达标的话是不能用来评职称的。工程机械与维修是一本关于机械论文发表的刊物,也是很多机械工程师在评职称的时候选择的一本期刊,不同级别的工程师职称在申请的时候对论文的要求也不一样,那么工程机械与维修是什么级别的刊物呢?期刊周期:月刊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国内统一刊号:11-3566/TH国际标准刊号:1006-2114主办单位: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管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1)机械制造科学是由机械、计算机、信息、材料、自动化等学科有机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科学,它随不同对象和时间而改变功能结构及信息系统。 (2)柔性、集成、并行工作。现代机械制造系统具有多功能性和信息密集性,能够制造生产成本与批量无关的产品,能按订单制造,满足产品的个性要求。 (3)制造智能化。能够代替熟练工人的技艺,具有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多年实践经验和知识的能力,并用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智能制造系统能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和具有人的智能和技能,强调以人为系统的主导者这一总的概念。在智能制造系统中,智能和集成并列,集成是智能的重要支撑,反过来智能又促进集成水平的提高。 (4)设计与工艺一体化,传统的制造工程设计和工艺分步实施,造成了工艺从属于设计、工艺与设计脱离等现象,影响了制造技术的发展。产品设计往往受到工艺条件的制约,受到制造可靠性、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尺寸等限制。因此,设计与工艺必须密切结合,要以工艺为突破口,形成设计与工艺的一体化。 (5)精密加工技术是关键,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衡量先进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纳米加工技术代表了制造技术的最高精度水平。 (6)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现代制造技术是一个从产品概念开始,到产品形成、使用,一直到处理报废的集成活动和系统。在产品的设计中,不仅要进行结构设计、零件设计、装配设计,而且特别强调拆卸设计。使产品报废处理时,能够进行材料的再循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7)人、组织、技术三结合,现代制造技术强调人的创造性和作用的永恒性;提出了由技术支撑转变为人、组织、技术的集成;强调了经营管理、战略决策的作用。在制造工业战略决策中,提出了市场驱动、需求牵引的概念,强调用户是核心,用户的需求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并且强调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重要性。

现代制造技术的含义:先进制造技术是指制造业(传统制造 技术)不断吸收机械工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包括微 电子、光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 控制理论技术(自动化技术生产设备)、材料科学、能 源技术、 生命科学及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成果;并 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中产品 设 计 、制 造 、管 理 (检 测)、销售、使用、服务(售后服务)以及对报废产品的 回收处理这样一个制造全过程, 实现优质、 高效、低 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 应、竞争能力,取得(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理想经济 技术综合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特点: (1) 现代制造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一个动 态过程,要不断吸取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其渗透 到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及市场营销的所有领 域及全部过程,并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生产。 (2) 现代制造技术是面向新世纪技术系统, 它的目的是提高制造业的综合效益,赢得国际市场竞争。 (3) 现代制造技术是不仅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 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售后服 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 (4) 现代制造技术是 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 信息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 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5) 现代制造技术是强调各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和淡化,并最终消除它们之间的界限。 (6) 先进制造技术是特别强调环境保护,要求产品是所谓的“绿色 产品,要求生产过程是环保型的。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

核心期刊:《电力电子技术》、《机械设计》、《煤炭技术》、《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制造业自动化》、《中国机械工程》《现代电子技术》、《机电信息》、《计算机仿真》、《华电技术》、《水利技术监督》,如果你想发表,我可以帮你,联系我吧,我们聊聊。

邮件已发,请查收。 发件人: 查看 添加 时 间:2011年5月13日(星期五) 中午12:54 纯文本 | 收件人: 245049634 <>附 件:1 个 ( 造价论文的参考文献.doc ) 发送状态:投递成功[1] 秦茂玲.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与应用[D]. 重庆大学, 2008, (05) . [2] 黄丽莉.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吉林大学, 2007, (05) . [3] 李露梅. 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D]. 天津工业大学, 2008, (09) . [4] 李茂涛. 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研究[D]. 重庆交通学院, 2008, (07) . [5] 王伟. 基于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下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08, (09) . [6] 陆啸宇. 国内外工程造价模式对比分析及研究[D]. 同济大学, 2008, (03) . [7] 路晓庆.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 西南大学, 2007, (04) . [8] 孙齐林. 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03) . [9] 黄贺.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D]. 沈阳工业大学, 2009, (02) . [10] 王瑞霞.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方法探讨[D]. 西安理工大学, 2007, (06) . [11] 杜红霞. 工程造价审核的重点[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6) [12] 卢亮华. 谈重视建筑工程中造价结算的审核[J]. 广东科技, 2007, (01) 序号 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1 浅谈建设工程造价的管理 董晓英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唐山 【期刊】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6-30 0 63 2 谈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王杰 句容市诚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句容 【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6-23 2 86 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王振华 昆明理工大学 【硕士】昆明理工大学 2007-10-29 0 428 4 如何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冯迎军 嘉兴市千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期刊】科技创新导报 2008-06-11 1 67 5 浅谈合理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 方永刚 河北省邢台市高速公路管理处 河北邢台 【期刊】山西交通科技 2006-04-30 1 40 6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薛志蓉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洗煤厂 【期刊】现代经济信息 2009-08-08 43 7 浅谈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方建国 武汉凯迪水务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期刊】当代经理人 2006-09-15 1 46 8 影响房地产造价与房地产总投资的重要因素评析 吴丽丹 云霄县房地产交易管理所 福建 云霄 【期刊】福建建材 2008-06-15 0 81 9 施工现场造价管理技术分析 闫晓娜 河北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邢台分公司 【期刊】价值工程 2010-03-28 10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提高成本控制意识 马会艳 天津金城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期刊】天津建设科技 2007-07-30 0 28 11 基建工程造价审计主要内容与对策 孙万新 南京河海大学财务处 【期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9-08 1 72 12 浅析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控制 高虹 黑龙江黑航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期刊】价值工程 2010-01-08 15 13 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浅谈 周小飞; 殷国华 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期刊】科技创新导报 2010-04-01 1 38 14 桥梁造价计算技巧 方丽蓓 广州市隧道开发公司 【期刊】广东建材 2009-02-20 0 51 15 谈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 孙明信; 乔海伦; 孙秀丽 朝阳供电公司; 朝阳供电公司 辽宁朝阳; 辽宁朝阳 【期刊】辽宁建材 2006-03-27 2 49 16 试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王福元 盐城市建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期刊】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01-05 3 47 17 集中供热工程造价控制 成义祥 中国石化集团第五建设公司 甘肃兰州 【期刊】煤气与热力 2007-07-15 0 37 18 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审核工作 吴永青; 祝园田 山东华宇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省工业设备安装总公司 济南 【期刊】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08-01-15 0 45 19 工程造价审核的重点 杜红霞 新疆乌鲁木齐米东区建设局 【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9-15 15 20 公路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 张进春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期刊】广东科技 2009-03-25 21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 宋文东; 韩来波 佳木斯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 佳木斯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 黑龙江佳木斯; 黑龙江佳木斯 【期刊】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9-30 0 32 22 公路工程造价文件编制的几点体会 刘长军; 逄亮 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期刊】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8-03-15 0 23 23 公路工程造价全风险管理研究 任凤霞 保定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期刊】中国招标 2008-08-26 1 53 24 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探讨 高静; 蒋锋; 李伟腾 廊坊安次区交通局;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廊坊; 河北三河 【期刊】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12-25 0 38 25 浅析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刘元冰 湖北荆州沙市石油钢管厂价格管理中心 【期刊】经营管理者 2009-03-20 1 26 26 浅议施工单位如何在施工阶段控制造价 张健 河北省工程咨询研究院 河北石家庄 【期刊】科技创新导报 2008-07-21 0 25 27 浅谈市政工程的造价管理 闫会永; 白晓玲 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河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经营管理者 2010-03-20 28 价值工程在油田开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刘永远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试采一厂 【期刊】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0-07-30 12 29 工程造价索赔的预防及控制方法 窦宇飞 西安邮电学院基建处 【期刊】建筑经济 2010-12-05 18 30 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 牛刚; 席雷 葫芦岛通达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金帝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葫芦岛; 辽宁葫芦岛 【期刊】辽宁建材 2006-03-27 3 48 31 浅析水利工程造价审计 吉华; 李金兰; 王增君 邯郸市水利价费管理处; 邯郸市跃峰渠管理处 【期刊】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6-07-05 0 28 32 论优化设计与工程造价控制 郝春新 沈阳志诚招投标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期刊】建筑设计管理 2006-07-15 2 40 33 谈重视建筑工程中造价结算的审核 卢亮华 佛山市三水建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期刊】广东科技 2007-01-10 0 24 34 浅谈电力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蔚军红 内蒙古呼和浩特供电局 内蒙古呼和浩特 【期刊】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03-30 35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余承真 广西百色市建通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期刊】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6-06-23 4 36 工程造价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 林瑜洁 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 【期刊】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02-15 0 17 37 浅谈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 饶志莲 浙江嘉兴南湖区行政中心 【期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6-25 17 38 浅谈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刘芳; 李灵锋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审计处; 河北建材学院机电系 河北秦皇岛 【期刊】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6-30 1 64 39 房地产开发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 单保富 台州市宏冠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台州 【期刊】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05-20 1 78 40 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探析 杨火助 福建安华建设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期刊】中国科技信息 2005-08-15 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41 浅谈建设工程造价控制 张毅 四川广元宝珠寺水力发电厂 【期刊】科技资讯 2005-08-23 0 25 42 建筑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关系研究 吴耀丰 浙江省云和县财政项目预算审核中心 【期刊】科技创新导报 2010-02-11 9 43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剖析 白杨 黑龙江农垦建工路桥有限公司 【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1-05 20 44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之管见 金祥月; 张青军 河南省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期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3-25 20 45 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初探 赵飞; 李倩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庄煤矿经营管理部 【期刊】科技信息 2010-07-25 24 46 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探讨 罗跃燕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 【期刊】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10-05-26 8 47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造价审计中的质量控制 崔锐敏; 魏峰 万隆(北京)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期刊】山西建筑 2009-02-01 3 61 48 工程变更中的造价控制 李卉君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服务中心 【期刊】科技创新导报 2009-01-01 0 75 49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核方法研究 刘小庆 中铁建工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期刊】科技创新导报 2009-01-11 50 如何加强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造价的控制 张峰 兖矿集团基建处 【期刊】煤矿现代化 2009-06-15 22 51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 吴奕海 重庆市梁平县市政设施管理所 【期刊】建筑经济 2009-06-30 1 44 52 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探讨 游嵘 福州市建设工程交易管理中心 【期刊】硅谷 2009-07-08 16 53 基于风险评估的水电工程造价预测模型研究 刘超; 吴相林 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6-12-30 1 81 54 如何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中的工程造价 崔泉清 东莞市伟业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期刊】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7-10-11 0 6 55 造价审计风险对策 张玲; 柯贤辉; 周庆丰 武汉科技大学审计处; 武汉科技学院; 北京金马威工程咨询公司 【期刊】山西建筑 2008-06-01 2 39 56 工程建设造价控制浅析 田利强 昌乐县建设局路灯所 山东昌乐 【期刊】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6-20 0 8 57 浅议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 葛玉虎 中色第十二冶金建设公司 【期刊】山西冶金 2008-08-15 0 16 58 试论如何有效控制设计阶段的市政工程造价 刘远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期刊】公路 2010-06-25 30 59 论水利工程造价“三控制” 贺伟良 浙江省长兴县水利局 【期刊】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7-09-23 4 60 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对策思考 林灿宇 广西电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期刊】科技资讯 2009-01-13 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61 论电力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冯素珍 新疆油田公司供电公司 【期刊】现代商贸工业 2009-06-01 3 23 62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重要性 崔思楠; 王璐洋 大连正评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大连泽明机电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期刊】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6-05 31 63 谈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王彝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3团基建科 【期刊】现代农业科技 2009-06-20 1 22 64 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 华新连 汕头市铭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广东汕头 【期刊】时代经贸 2006-12-30 3 37 65 浅论县级电力企业35kV变电所工程造价的控制 庞品梅; 梁高燕 北流市供电公司 【期刊】科技资讯 2006-12-13 0 27 66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造价控制 刘娴; 张力云 河南省开封市人防办公室; 河南省建筑工程标准定额站 河南开封 【期刊】今日科苑 2007-09-23 0 9 67 浅谈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赵翔 北京电力设计院 【期刊】中国电力教育 2008-12-20 0 17 68 援外工程中公路项目的造价编制 杨秀芝 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郑州 【期刊】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1-20 69 工程造价在招标过程中的有效控制 王洪军; 张兴阳 郑州管城建设综合开发总公司; 郑州管城建设综合开发总公司 河南 郑州; 河南 郑州 【期刊】福建建材 2008-04-15 2 42 70 公路工程计价规则的探讨 高伟; 刘新社 石家庄铁道学院; 石家庄铁道学院 河北石家庄; 河北石家庄 【期刊】交通标准化 2005-07-15 0 31 71 浅议水利工程造价管理 赵而明 惠州华禹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惠州 【期刊】台声.新视角 2005-05-30 0 41 72 浅谈输变电工程造价的管理与合理控制 叶志东; 谢鹏林; 王星箫 温州电业局 【期刊】财经界(学术版) 2008-02-15 4 73 设计阶段降低建筑工程造价途径和措施的探讨 王海琴 晋城煤业集团长平公司 【期刊】山西建筑 2010-04-01 44 74 深化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浅析 佟丹丹; 黄景彬 黑龙江省速达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黑龙江金世纪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5-25 10 75 电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 姬传良; 李刚 山东电力核电建设集团公司;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期刊】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9-15 76 浅谈业主方对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 周道光 温州市安信基建审计中心有限公司 【期刊】科技资讯 2009-07-03 12 77 辽河油田钻井工程造价分析 齐兆斌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概预算中心 【期刊】今日科苑 2009-07-08 1 33 78 建设单位在降低工程项目造价中的风险管理 李鹏 天津市河西区建设工程招标管理办公室 【期刊】才智 2009-10-05 35 79 论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徐洪飞 潞安矿业集团投融资中心 【期刊】煤 2009-12-15 1 34 80 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冯楚云 云南电网农电发展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期刊】云南电业 2006-03-25 90 工程项目造价风险模糊评估模型研究 韩志宏 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期刊】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9-15 1 119 91 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 魏谦 乌鲁木齐公路总段 【期刊】山西建筑 2008-01-01 5 42 92 住宅平面布置不同对结构造价的影响 李夷茹 张家口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期刊】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8-06-05 0 27 93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 卞丽霞 新疆兵团一建有限责任公司 【期刊】新疆有色金属 2009-04-15 26 94 工程变更中的造价管理 秦立君 承德路桥建设总公司 【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8-25 33 95 浅议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 李作民 华北电力大学 【期刊】科技信息 2009-11-25 17 96 新形势下煤炭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探讨 朱德义 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 黑龙江大兴安岭 【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2-28 0 12 97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思考 田其斌 重庆市蔡家组团管理委员会 重庆市 【期刊】科技资讯 2007-05-23 0 48 98 关于降低民用户燃气工程造价的探讨 王海皎 厦门华润燃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期刊】福建建筑 2008-11-01 0 20 99 大型输电工程造价管理探析 肖莉敏 东莞电力设计院 【期刊】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 2008-01-10 0 64 100 浅谈业主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应美琴 金华市金东新城区建设指挥部 金华市金温铁路开发总公司 【期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4-15

1,氧传感器

氧传感器主要是用来监测排气中的氧浓度,行车电脑会根据氧传感器的数据实时调节喷油量。若是氧传感器出问题了,发动机排出的混合气体浓度偏高时,行车电脑就会调整为多喷油。这样油耗自然就上去了。

2,积碳问题

应该很多车主遇见油耗增加时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积碳问题了。积碳就好像抽油烟机上的油污一样,很难处理。

而积碳会影响压缩比,造成点火不良,混合气浓度变稀,吸附燃油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油耗。一般积碳主要产生的位置在进气门,燃烧室,气缸边缘,火花塞,排气门,活塞顶部等位置。目前只要是通过打吊瓶,拉高速或者用燃油宝这些产品来处理。但是小编个人感觉效果一般。

3,空气滤芯

空气滤芯也会影响到汽车的油耗。因为当空气滤芯长时间没有更换的时候因为堵塞会影响发动机的进气量,这样也会造成油耗增加。

4,轮胎

油耗增加和轮胎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越大,其抓地力就越好,同样摩擦阻力也会更大,这样油耗当然就会增大。如果轮胎的胎压过低或者轮胎磨损过于严重时,其与地方的接触面积就会增大,摩擦阻力也会加大。从而增加油耗。

1、车速忽快忽慢不稳定

最常见的费油开车习惯就是:车子忽快忽慢,油门踩一脚,刹车踩一脚;油门踩一脚,刹车踩一脚。新手司机朋友也经常这么干。

蒋祖华等人在《人类工效学》期刊上面发了篇论文,《基于仿真的不同经验驾驶人跟车驾驶研究》,上面有讲到过。

当车距离变化时,驾驶里程不足1万km的新手,减速动作是比较晚的,减速力度又是比较大的,会导致车速过小,跟车距离增大,新手便会又要开始准备加速了。

就好像:拿杯子接水,接了满了,太满了,是不是也想到要倒掉一点?倒的时候又不小心又倒多了,然后再去添一点,添一点又添过多,那么再倒一点,不就费水嘛?对不对?

俞伟民等人在《汽车维护与修理》期刊上面发了篇论文,《常见不良驾驶习惯及其对油耗的影响分析》,上面也有实测的。

某款车,车速上下波动3km/h(就是87到93km/h),8、90在那边上下波动的时候,油耗比匀速(90km/h)要高出2.7L/100km。

多消耗了38%的燃油,将近4成了。

所以说想省油,稳住车速是很关键的。一方面尽量多开车,积累我们的驾驶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多用巡航功能,让电脑和雷达来帮我们控制车速,也是能够有省油的效果的。

2、高挡低速

说完忽快忽慢的问题,第2个来讲费油的开车习惯,叫做“高挡低速”。这个听起来好像有点反常识,因为不少老司机经验是:低转速其实是更省油的。

道理其实也是没错,只是很多朋友学了一半,只会故意、刻意地、一味地压低转速,恨不得一直就是1000转以下就这么去开。

就好像:健康的节食减肥是少吃碳水和油脂,而有的人只会少吃,搞成绝食减肥就不健康了。所以说,我最近也在做这方面的这种研究,对吧?

低转速费油的原因,可以从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看出来。黄美美等人在《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上面发了篇论文,《基于MATLAB语言的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的绘制》。

里面有讲到:万有特性曲线描述了发动机转速、平均有效压力、燃油消耗率等等之间的关系。

横坐标是转速,纵坐标是扭矩,一圈一圈,是像年轮一样的等油耗线。图看不懂没关系的,土话解释一下就是:转速和扭矩越靠近中间的小圈,就越省油。

比如说:铃木XTD469Q发动机,在扭矩70到85N·m、转速2700到4000转的时候是最省油的,如果低于了1600转,燃油消耗率是至少会上升15%的。

所以就是太慢也不行,转速太低也不行;太快也不行,转速太高也不行。所以想省油,控制好转速比较重要的。

一般来说,2500到3000转再换挡是比较合适的,动力、油耗基本上都是可以兼顾的,当然不同车型肯定有区别,具体看看说明书好了。

比如说,捷达VA3说明书上就写的:发动机转速2000转时提前升挡可节省油耗。明确说的是2000,不是2500。

3、经常踩地板油

最后来讲第3种费油的开车习惯,就是经常踩地板油。以前我们视频做过的,《油门重踩和轻踩,油耗能差多少?》上面也提到过的。奥迪A4(3.0L)从0加速到100km/h,平稳加速用540m,瞬时百公里油耗21.6L。

地板油「叭」踩到底的加速,用174m,瞬时百公里油耗80L,算下来燃油消耗量相差了19.8%。

听到这有些朋友会问了:地板油加速时间短,开到限速之后,不是就稳速可以开吗?稳定速度的时间长,不是就会省掉一部分油嘛?对吧?地板油花一点其实也划算。

要看路况的。如果跑高速,稳速开的时间是占绝大多数的,地板油其实就不太费,「哗」一下达到这个速度,反而更安全。到城市高架堵在那边这么试试,别地板油了,地板还没踩到底,前面车子都快撞上了,就费油了。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