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陶艺期刊作品投稿

发布时间:2024-07-04 13:43:05

陶艺期刊作品投稿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不错,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现有美术学、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教育硕士、艺术硕士(美术、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点;有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绘画5个本科专业、8个专业方向。下设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大型题材创作中心、大学生专利设计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中心。

拥有新型艺术展厅1个、专利创新工作室1个、陶艺工作室1个、多媒体影像实验室1个,及多媒体教室与图书资料室。拥有辽宁省大学生实践基地1个。

学院主持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辽宁省重大题材创作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科研课题30余项,100余件优秀作品在文化部。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国家级、省级展览中获奖;出版教材及著作50余部;作品专集60余部;在国家核心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作品300余幅。

历史沿革:

沈阳师范大学隶属辽宁省人民政府,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1953年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是当时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两所本科师范院校之一。

1965年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1978年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2000年,学校成功换建新校园,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02年,辽宁省政府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美术与设计学院-简介

专题探讨高伯瑜与当代发绣 冀洪雪近现代以来科学家的艺术情怀探析 孙 波谈美术学科的发展问题 严宾连舞台艺术“T型台”的消费文化意义及其造型设计的演变 成慧慧浅谈灯光、服装与化妆的关系 谢 翔艺术研究白的精神——浅谈日本审美意识中的“白” 柴 婧艺术与企业的关系延伸——兼论艺术赞助的现代意义 康 茜浅论审美的差异性 刘海霞浅谈建筑艺术审美与工业设计审美 刘 迎试论声乐和京剧的互补性 孟庆辉陶艺烧制过程控制及艺术价值探索 彭晓辉美术鉴赏中相关的概念和问题 张 凯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化发展研究 张思凯浅谈彝族传统色彩观 周寅寅艺术设计创新设计思维方法初探 曹小东数码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董倩雯明代椅凳家具装饰风格的分析 杜安琪 段海龙现代婚纱摄影与数码艺术设计的关系 梁婷婷几何形边饰纹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栾 丽抽象主义的精神特点及在吉祥物设计中的应用 索 理 齐 霞浅析汉字创意字体 覃宝钢我们都是设计师 孙菲萍浅谈信息图形化的方法与其可用性测试 许园春试析设计产业的特点和规律 俞必忠从语言到设计 张 远传媒艺术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冷思考 白莉娜浅谈电视媒体传播的兴起 高永吉 郭海侠 张宪国浅析中国数字电影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伟峰专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研究 黄志宏提高电视新闻播音员二度创作能力——浅析如何把握电视新闻中画面与解说词的相互关系 赖 芸信息化时代的广告设计展望 陆 南从媒介属性看被替代中的唱片媒介 肖 婧线装书出现的社会历史因素研究 徐德记由索尼设计想到的 徐 杰影视艺术影视作品中技术与艺术的相辅相成 哈 楠关于新媒体时代的动画创作 黄慕媛 赵 聪浅析影视画面的造型表现手段 李 青浅谈电影里“梦”的美学表现手法 李欣童浅谈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思想内容 连小青 马 欣 左飞飞新时期我国家庭伦理剧之解读 廖曼郁电视娱乐符号的传播致效研究 王艳艳剪辑——影视艺术的调味剂 徐夕人 杨 会美剧的诱惑——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电视剧文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冲击 于 航电影《黄金大劫案》叙事特色分析 赵晓玲动漫艺术从《快乐的大脚2》谈音乐与动画的关系 曾 鹏传统与个性的狂欢——从《美丽都》到《魔术师》浅谈法国动画电影的新势力 房文婷中国动画形象的民族化之路——谈动画形象的多维度塑造 黄迎春散维动画场景的优化构建——以建筑预演和游戏场景为例 梁翔宇中国传统元素在动漫中的应用研究 刘 琨在MAYA中实现卷轴动画的方法 彭 城浅谈动画分镜头叙事中表演的运用 橐宇飞 孙建华浅析日本KEY社系列TV动画特点——以《AIR》《kanon》《CLANNAD》动画为例 温丽娜浅析中国动画专业声优的必然趋势 肖雁心水墨风格在角色设计中的研究应用 徐 田 肖 静凯蒂猫独特的营销策略 赵 聪 黄慕媛音乐艺术亨德尔声乐作品训练探讨 崔 戈浅谈钢琴演奏中八度技巧 杜春晖由瓦格纳的《女武神之骑》所想到的——直面音乐音响的感性体验 潘倩茜琴歌《凤凰台上忆吹箫》析论 王海霞浅谈通俗音乐中戏曲元素的应用 王力维蒋凤之二胡艺术中的声韵及技法的探究 徐 贞肖邦的创作风格及其《革命练习曲》 张晶莹吴越地域音乐文化审美初探 赵 微试论“细”在提高二胡训练质量的重要性 周 韵舞蹈艺术论舞蹈的S型曲线美 李亚栋中国古代舞蹈的美学和当代的审美观点和原理的融合 许慧子回族舞蹈的探索与实践 杨 伟戏剧艺术浅谈“二人转”艺术传播形式对皮影戏艺术发展的启示 沈唱唱 司 宇 胡雯馨 郑 欣 周茹慧《玩偶之家》中柯洛克斯泰的戏剧功能 叶常青新世纪以来家庭伦理剧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张吉琳浅谈布莱希特的戏剧艺术 周 斌书画艺术探索油画平面化语言创作的表现形式 陈 亮综合材料绘画浅析 崔春华浅析中国油画创作的色彩运用 郝志刚浅析宋徽宗之工笔画鸟 何莲蓬以丢勒《野兔》与伦勃朗《大象》为例浅谈绘画赏析 李秋菊当代科技发展影响下版画原创性语言的流逝 李卫纲力能除鼠耗 终是读书人——清代文馗画解读 刘 会 孙 敬永恒与流变 桑 蕾浅谈山水画中的树木之“美” 史华峰浅谈油画肌理的现代性嬗变 邰浩然墙绘艺术——室内装饰设计语言的新力量 张爱研以徐渭为对象探讨绘画对艺术家内在斗争的治疗作用 张 超视觉设计论古牌匾中的视觉艺术传达 冯永荣浅谈网页的视觉设计原则 高 冲北海市公交站牌视觉导向系统设计研究 张云杰影像艺术浅析光在摄影艺术造型中的作用 曹 涛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网络三维艺术画廊 柯用叨 魏瑞芳 孙高波三维图形GPU集群渲染方式的系统设计 刘红健雕塑艺术公共雕塑中的设计哲学 曾月明“审曲面势”的设计思维与应用 李 刚规划设计北海市城市公共导视系统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胡 胜城市公园导示系统设计思路探析——以北海市银滩公园为例 李林平浅谈北海银滩旅游区导视系统设计规划 彭 仁郑州的城市形象和公共艺术中存在的问题探索 吴金香工业设计从邮政贺卡的三种功能看其设计表现形式 冯 晶现代产品经济的发展与工业设计 高媛媛浅析产品形象对国内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林 琳建筑设计中国传统建筑——牌楼 楚 辉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高月华建筑空间构成——从点、线、面、体的构成到建筑 郭 斌新农村民居建筑色彩规划研究 郭灿灿 万 萱浅谈当代混搭设计在室内家居装饰中的体现 黄 岸设计美学中构成要素在住宅内部设计中的运用 吉 喆赣南客家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论 李 艳趋于地域性的南北古戏台建筑对比研究 徐力凡喀什地区传统生土民居当代发展模式初探——“隐形”木置换 张 琪西方现代建筑理念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张 冉环境艺术浅谈中国窗花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甘桂遥自然与人文因素中的城市道路景观艺术 侯 青中国传统门窗在现代艺术环境中反映的世俗美分析 李 刚黄塘赖屋 李 杰论休闲酒店的空间设计 梁 一浅谈从美国景观设计的实践看我们的风景园林 秦 朝 刘盈盈建造孩子们自己的王国——幼儿园环境中识别系统设计现状初探 陶 珂 唐胜天室内装饰织物艺术设计的风格分析 王 军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装饰材料的运用 吴 迪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与解读 徐 唱论城市绿化下的景观设计要点 杨宁宁伊斯兰景观的特点及与宗教的关系 朱 颖包装设计浅析包装艺术设计 蒋晓丽 许理林曲线在女性护肤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浅析强生美肌护肤品外形设计 张荷月关于徐州土特产食品的包装设计调研分析 赵绍印产品设计中国传统玩具的继承与发展 陈兆赟关于老年用品设计的几点思考 刘 洋浅析潍坊风筝品牌形象再设计 宋林霞基于新技术的创新应用研究——南京第一光电OLED设计研究 王 磊民族文化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体现 王 锐浅析视错觉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 谢 艳 周汉利 徐立博服饰艺术水彩技法在服装效果图中的运用 陈 繁服装色彩在职业装中的功能性体现 葛祥芝浅析服装设计与影视动画角色塑造的关系 耿 伟衣衫皆有情——旧衣与面料再造设计研究 金 荔服装造型中拼接视觉的趣味性研究 饶维苗服装效果图的电脑设计技巧探析 苏园园关于服装廓形的浅析 于 鸿剪纸艺术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研究 马绥莉浅析剪纸艺术的过程与表现方法 周雨珂文学艺术Official Document and its Translation with the adaptation theory Zhou Longying Leng Xiaoli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草根女浅析——以芙蓉现象为例 陈 军青春的渡口有一片海——评《蓝色大门》 崔燕燕论张贤亮小说中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塑造 范炜炜“玄意幽远”的时代精神——对魏晋“玄学”的一些理解 邱在娟后殖民主义理论下的文化混杂性——解读米歇尔·奥斯洛作品中的文化混杂性 孙建华艺术赤子——庞薰琹 肖华华《笑忘录》中的复调 肖 玲副词“很”、“非常”、“十分”、“太”的辨析 赵琳楠艺术教育刍议CIS策划与设计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白 云试论学校音乐审美教育与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蔡朝霞关于声乐课堂与舞台实践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李丽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素质培养初探 李 娜 马振龙播音主持专业对人才多方向的培养 梁 楠浅谈音乐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梁文光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现状及对策 刘美红管窥音乐教育中的审美缺失 缪高燕高职《手绘时装画技法》课程教学探讨 缪鸳鸯浅谈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师 伟浅析素描教育中应加强对传统的传承 宋英娟社会音乐与音乐教学 田海云论高校素质教育中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 王琛媛装饰图案教学的研究与反思 谢园园健美操对促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颜胜兰谈高职美术院校教学大纲之外的教学 杨 明浅谈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余 健 熊 婧浅谈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对教师职业的再认识 张东飞素质教育中的“美术教育” 张 帆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所引发的思考 张 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课程的教学改革 钟 妍浅谈对素描教学的建构研究 朱德华教学艺术基于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住宅室内设计课程情境式教学 陈祖泽浅析如何做一个充满灵性的小学语文教师 方庆瑛多媒体课件创意及设计制作 公希萌探析高中水墨山水画的教学 华 高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黄 巍发挥大学生党支部作用,搭建党员教育新载体 黄玉东浅谈如何发展小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赖海珍浅析生物教学中现代化手段的利弊 李桂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多证书”融通设计与实践 李 坚声乐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梁雪琴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 刘晓芳如何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以二外日语为例 马聪丽中学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 齐述兰数控实训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沈 坤 张英才关于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面的思考 盛 威高等数学课程设计思路的研究 万保成 王田娥 李 健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及对策 王 斌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中枢稳定性训练方法的探讨 王世涛如何上好对外汉语听力课 王雪融高师琵琶教学多样化的思考 魏 薇关于高校非专业二胡教学改革初探——以三亚学院音乐学院为例 魏 巍浅谈如何在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左手的弹奏技巧 向 颖设计专业中设计素描教学新体会 于化礼师徒制改革在高职文秘专业中的应用 袁红兰创新活力、坚固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究 张 洁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研究 张丽娜范畴化理论视野下的中专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张 娜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张小华艺科论坛数控机床保养的重点问题 蒋 强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于信息服务的研究 罗 彬基于模糊—PID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任黎明 张凤营 于 红管理艺术浅谈现代科技创新对艺管影响 崔静雯浅议煤矿企业“三违”的成因及其对策 刘筱彬校本原则下的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模式探讨 王 森高校艺术实训室构建科学合理运行管理模式的探讨 张 静 邓 婧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张丽君文博论坛大专院校与文艺院团艺术档案的收集管理与作用 豆鹏飞 淮伟凤人事档案工作之我见 豆鹏飞 淮伟凤电力监理档案管理探讨 花 蕊析新形势下美术博物馆的文化传播 梁 熴浅析城市博物馆与旅游的联系 熊宾凤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杨兴琼极乐至上:迪士尼乐园的超现实主义文化 张文雯艺术星空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作品选曾晓琪 陈琳琳 陈思瑜 邓 沙 段 欣 黄伊琳 邝金凤 李 琴 钱 敏 谭 意肖 丽 余金波 张豪杰 赵 宁 赵 婷 周易华(封二 扉一 扉二 封三)武汉江汉大学教师作品选彭晓辉 卢 飞 谢 赫 王小强(封四)

不是。中国陶艺家是一本专业陶艺期刊,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发行于每月25日。它的宗旨是宣传和推广中国陶艺艺术,促进中国陶艺艺术的发展,提高中国陶艺艺术的国际地位。

陶艺期刊作品投稿平台

不是。中国陶艺家是一本专业陶艺期刊,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发行于每月25日。它的宗旨是宣传和推广中国陶艺艺术,促进中国陶艺艺术的发展,提高中国陶艺艺术的国际地位。

中国陶艺那么多

陶艺艺术陶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然而,当中国的陶艺家们猛然从“传统”、“实用”、“日用”等字眼中惊醒重新打量世界时,却发现自己落后了。的确,现代陶艺已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美术而存在,也不是仅仅“实用”、“美观”、“经济”、“大方”的观念便能涵盖得了的。它已经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形成广泛的参与到现代艺术运动中,成为艺术家表达自己的观念,进行文化批判的利器。中国人开始关注现代陶艺,并在舆论上形成规模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事情了。当然严格说来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起源和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前身)、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院校中的那些最早实践者有关。20年来,老一辈陶艺家如祝大年、杨永善等在现代陶艺方向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而且产生了一大批中青年陶艺家如吕品昌、罗小平、白明等,风格流派众多,技法日趋多样。他们中大多数是高校教师,或受过高等教育中传统陶瓷艺术的薰陶,因此,中国的陶艺在一开始便与学院有着不解情缘。然而单纯的学院发展,不管是在观念上,还是在传播上都受到极大限制,而且在学术层次上也是狭窄的。在90年代,首先是1991年“北京国际陶艺研讨会”,继而是1995年的“景德镇国际陶艺研讨会”,1998年5月在宜兴举办了由罗小平等人策划的规模更大、学术研讨更具深度的“98中国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同年秋在中国美术学院由刘正等人策划的“首届中国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也与观众见面。1999年岁初在广州美术馆由左正尧策划的“超越泥性——中国当代陶艺家学术邀请展”更是颇具水平。这几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研讨性的展会,预示着中国的陶艺正在兴起,其规模和范围及影响正在向全社会拓展。然而,现代陶艺作为一项新鲜事物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更大的意义上、更大的程度上组成了中国陶艺现状,更值得我们去研讨。归结为以下几个问题,以资读者玩味。一、“传统”与“现代”的隔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如今的各个艺术领域都是一个争不完的话题,陶艺也不便外。然而,在关于陶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许多讨论中却轻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陶艺的功能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陶艺品的功能与价值,而且对于陶艺在整个文化体系中所担当的角色及陶艺家的社会定位都关系很大。只有摆正了“现代陶艺是干什么的?”这样一个问题,而不只是“现代陶艺是什么样子?”,我认为陶艺才能真正从“传统”走入“现代”。中国传统陶艺是附属于陶器的,“实用而尽量美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限制了当代中国陶艺发展。在这种观念下,陶艺只能属于工艺美术,其功能只是实用加玩赏。在这种情况下,陶艺家的才智更多的受到了“制器”的局限,只能在追求设计与形式美的领域里探索,陶艺家也更接近于工艺家,无法融入现代艺术的潮流。现代陶艺的作用在于它扩大了原有陶艺的艺术属性,使陶艺家不受“制器”的限制,可以在其审美和价值批判领域里驰骋。他既可以在原来的设计领域里继续有所作为,又可以充分发挥其艺术家的天性,针对现实进行有价值的文化批判,从而涉足到雕塑、装置等众多艺术领域。丰富了自己又补充了其它艺术门类,从而丰富视觉艺术的门厅。因此,传统陶艺无论如何发展都有“器”的约束。现代陶艺发展,在认识上首先做到的便应是功能论上的转移,从而脱离对“器”和固定造型的依赖,而真正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这种隔阂是可以通过观念转变而化解开的,它的存在也是当代陶艺不断发展的动力。二、传播与接受的局限现代艺术中的诸多流派,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中晚期,如暴风骤雨般进入中国。虽然当时中国人还不懂得欣赏,有的甚至产生厌恶之情,然而在客观上承认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从观念上日益接近它们。现代陶艺没有赶上那段风潮,从传播的角度看似乎错过了黄金时节。从现状看,许多业内人士也指出现代陶艺仅在某几个瓷区和都市中基础较好,如景德镇、广州、上海等地,然而从面上讲其群众基础相当薄弱,没有培养出一个大范围的陶艺欣赏群,这是不利于现代陶艺的发展的。我们也注意到由于当前中国的日用陶瓷和美术陶瓷产业并不景气,所以即使在原来有着深厚传统的许多瓷区,其群众对陶艺的兴趣也在减弱,这种情况是十分令人担忧的。另一方面,媒体、报刊对现代陶艺的介绍是零星的,形不成规模,更不用说专门的陶艺刊物了。现在担当着传播任务的是一些陶艺工作室,但他们的作用未受到重视,有识之士指出一个国家陶艺整体发展的前提是要把民间的力量调动起来,只有水涨才能船高。从接受者来看,中国人固然不缺少对陶瓷的感情,然而确实谈不上他们对现代陶艺的感情,因为大多数人对陶艺的看法都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再加上传播不力,欣赏者的口味自然很难调动起来。然而,我们要看到,现代陶艺在精神上与现代艺术运动是相通的,人们能接受现代艺术便能接受现代陶艺,这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三、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成为现代陶艺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陶艺家夏德武说:“广州美院的一批人请了中央美院的某位艺术评论家去评论现代陶艺,他可以拿现代艺术观念、现代哲学来评论现代陶艺。但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他指出现代陶艺批评家很难形成的原因是中国现代陶艺不发达,他认为非常需要理论家。笔者曾在中央美院图书馆找到一本所谓“现代陶艺”的书,实际上书中的陶艺品只是现代的“活人”做的陶艺。可见,现代陶艺在理论上是相当匮乏的,能找到的介绍现代陶艺书也相当少,且多不正规。看来,现代陶艺实践与理论的脱节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理论人才急待培养,为此许多陶艺家提出一边实践,一边做一些理论研究,这可谓是无奈之举。此外,现代陶艺在创作体制、销售体制、创作理念等方面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好在从当代陶艺家的言词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壮志豪情。现代中国陶艺虽然路漫漫,随着中经济的发展,它必然会有一个辉煌的明天!天下器物,多有装饰。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装饰和器物紧密联系,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在人们审美多元化的今天,作为具有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陶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传统陶瓷艺术装饰的基础上的更新与发展,不仅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创作方向与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拓展,而且出现了“百花竞艳,万象并存”的态势,其全新的观念、奇特的创意、丰富的材料以及精湛的制作技艺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绘画形式。现代陶瓷艺术装饰更加强调作品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的作用,且艺术家用自己的设计理念,将更多新的内涵融入到陶瓷艺术装饰作品之中。1、陶瓷艺术装饰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陶瓷艺术装饰语言释义:“装饰” (decoration)一词,在西方国家最早出现于18-19世纪,装饰泛指艺术修饰,各种能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的视觉效应。稍后出现了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词汇。装饰这个词语,在中国最早出现于5-6世纪,装饰是指修饰、打扮之意。所谓陶瓷装饰,是根据装饰美的一般规律和表现形式,在限定的陶瓷器物上,将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运用装饰规律和美的法则去组织、安排陶瓷从器型到画面的关系组合,从而构建起一个新的视觉世界。陶瓷装饰简单地说,就是对陶瓷器物进行修饰、打扮,它是通过釉色、纹饰来美化陶瓷造型,达到釉色、纹饰与造型完美结合,用陶瓷装饰特有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创意。那么什么是陶瓷艺术装饰语言,笔者认为,陶瓷产品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作品,其在造型及装饰方面都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和形式。陶瓷装饰设计不同于一般绘画性艺术品创作,它的平面构成是在陶瓷器物的立体形体上完成的,必须服从陶瓷器物的形状和部位对装饰绘画的题材、形式的特殊需要,符合从任何一个角度对其立体形态的陶瓷器物及附属的装饰纹样进行审视,使之达到合二为一的完美性,才能称得上成功的陶瓷装饰。因此,陶瓷装饰是一种有局限性、有工艺材料限制及艺术要求的、同时以绘画或雕刻方式来完成的艺术创作,这就是陶瓷装饰的艺术语言。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越快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含有1、观念文化(思想理论,传统观念文化主要是儒家、道家、法家和佛家学说);2、历史文物(文物含器物和艺术品,如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漆器、铜镜、古钱;书法、绘画); 3、社会制度、即所谓制度文化;4、有关文学、史学、医药养生、农学、天文历算等古代书籍。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人文、自然、奇偶、会通精神。陶瓷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每一件陶瓷作品都由陶瓷材质、造型和装饰三个基本要素有机统一组成的整体,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文化特征。陶瓷器皿在实用的前提下,具有造型规整、装饰多样、内涵丰富的特点,陶瓷艺术装饰经过数千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发展得相当完备,其装饰形式基本可以归纳为釉下彩、釉上彩、釉中彩、颜色釉和综合装饰五大类。陶瓷艺术装饰以其精美的图案、丰富的色彩、独特的工艺、精湛的制作技艺、奇特的创意以及全新的观念,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绘画形式。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陶瓷艺术装饰创作过程始终贯穿了整个艺术创作的审美发生、审美创造、审美接受三大环节。在人类社会的文化艺术发展史与经济发展中,陶瓷艺术装饰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陶瓷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瓷艺术品是陶瓷文化传播使者。陶瓷艺术装饰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陶瓷文化精神。人在劳动中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人,陶瓷艺术不仅是物质产品,而且是一种精神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产品。陶瓷艺术装饰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2 陶瓷艺术装饰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2、装饰应用于陶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尤见装饰匠心。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形式,大体上有刻镂、堆贴、模印、釉色、化妆土、彩绘六大类型。图案纹样装饰于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先民们感受生活的自然现象创造出波折纹、圆形纹、编织纹等图案,以二方连装饰形式呈现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一件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陶器上的纹饰体现了先辈们对于自然和人自身观察的结果,陶工们对于点、线、面的熟练融合,对花纹繁密的组合,以及对于旋纹与弧线的审美感,不但表明他们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表明自然界已经脱离了它的原貌,增加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想象力,以及人对自然的美化和崇拜。商、周时代是以青铜器为时代标志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陶瓷纹饰和青铜器饰相似,刻纹白陶的烧制成功是制陶工艺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用高岭土制坯,烧成温度达1000多度,素洁可爱的造型与优美的纹饰相结合,逗人喜爱。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主要朝建筑用陶和冥用陶两个方向发展。当时各侯国大兴土木,亟须大量陶制材料,这样就促进了建筑用陶的工艺水平。秦汉时期,“秦砖汉瓦”更成为制陶艺术的佳话,陕西省西安市郊的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兵马俑,形体巨大,数量众多,生动地反映出秦兵剽悍雄伟的真实面貌。隋唐时期的三彩也是陶器中的瑰宝。从商周到汉唐时期的陶器造型来看,它更多的是反映人和社会,人已成为陶器造型的主体,陶瓷艺术装饰反映了人间生活的千姿百态,陶器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入,体现出汉唐文化的人文精神。魏晋南北朝的中国,进入了瓷器时代。隋代,中国窑工烧成了白瓷,隋代这项伟大的成就,改变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以邢窑白瓷最为有名,有“类雪”之誉,开创了“南青北白”新格局。有“诸窑之冠”美称的越窑,在唐代创造了中国青瓷艺术的高峰境界,唐代诗人陆龟蒙曾经写出这样的诗赞:“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把越窑的青瓷形容的“千峰翠色”,正是对越窑瓷青翠莹润之釉色特点的诗意写照。宋、元时期的瓷器在工艺技术上达到更高的水平。宋代是中国传统瓷艺达到最高美学境界的时代,也是“玉的精神”和类玉的品质体现的最为深刻的时代。钧、汝、官、哥、定五大窑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中国在人类制瓷中上登峰造极。它那冰肌玉骨般的素雅、沉静品格,成为后世瓷业执著追求的审美风范。明清时期的瓷器在宋、元制瓷技术的基础上,达到了制瓷业的顶峰。永乐年间的白瓷洁净如玉、薄如纸,给人以甜美的感觉;永乐年间的青花瓷也很有特色。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明朝在高温单色釉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祭红见于成化,鲜红夺目,祭蓝以氧化钴为色料,蓝色纯正。宣德年间的祭蓝瓷尤为精致。清代的瓷器在康熙中后期有所发展。康熙时期的青花纹饰采用西洋画技。雍正、乾隆时期彩釉瓷发展最快,雍正时期以清丽媚见长,乾隆时期以富丽堂皇为特点。这期间烧制的仿古窑精品,无论纹饰、造型、款识都达到足以乱真的地步。追溯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陶瓷产品,陶瓷装饰有两大特点:一类是以适合陶瓷器皿的图案纹样装饰形式;另一类是以中国绘画形式在陶瓷器皿上进行的工艺转换表现形式。3、陶瓷艺术装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达的人文精神陶瓷艺术装饰形式从唐、宋、元、明、清到现代可分二类:一类是写意绘画,另一类是工笔绘画。这两种绘画装饰形式都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时期特征在陶瓷产品上的呈现。唐代长沙窑出现釉下彩绘花鸟,正值唐代花鸟画艺术已有相当高水平时期,技法成熟、笔法流畅,一气呵成,自然生动,是唐代民间花鸟画的艺术风格。而宋代的陶瓷刻划花的精细都是反映了花鸟绘画风正转化为工细的工笔画的鼎盛时期。也为元青花、明清的陶瓷工笔古、粉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陶瓷艺术装饰形式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画都是中国特有的绘画艺术装饰形式在陶瓷上的表现。陶瓷艺术装饰都反映了中国人文画历史性影响,形成了中国陶瓷装饰特有的艺术风格。陶器和瓷器是人为制作的物品,它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然反映人的主观意识,陶瓷艺术装饰表达了人的自然观念,人的想象、情绪和理想。陶瓷艺术装饰精致地表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历代陶器和瓷器装饰纹饰既有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花鸟鱼龙,又有人类自身,而且在这一纹饰中,总是执着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陶瓷艺术装饰表现了人物内心纯真的感情和潇洒的风度,使人成为真正优美的形象。中国瓷器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历史的尊重。瓷器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所映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艺术化的追求,它不愧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4、陶瓷艺术装饰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陶瓷艺术装饰的传承和发展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提取精华,汲取养料,如何在传统和创新中寻找平衡点,不放弃任何新的发展途经正是我们这一代乃至几代陶瓷艺术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为陶瓷文化的更广泛地传播与发展是我们陶瓷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广大陶瓷艺术工作者们共同努力,给陶瓷艺术装饰赋予新的审美理念、新的表达方式,相信陶瓷艺术装饰的明天将更加辉煌。陶瓷艺术装饰是中国优秀文化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瓷器,从隋唐时期便开始向外域流传,宋、元、明、清各代,瓷器都作为重要商品行销全国,走向世界,陶瓷艺术装饰品作为商品在流通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传播中国的陶瓷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发展,所以中国素有“瓷国”之称,誉满全球。制瓷工艺代代都有传承和创新,中国生产的各具特色的陶瓷,对满足人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都起着重要作用。瓷器是我国重要的文物,是中国人民的独特创造。中国闻名于世界,瓷器在其中起了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一词的英文china原意是瓷器。瓷器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明。从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来看,它比较完美地体现中国文化的面貌。陶瓷艺术装饰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的交流起到了一种互通往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陶艺期刊作品投稿格式

陶艺不仅可以用来摆设与观赏,而且还可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那么,你知道陶艺是如何制作的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陶艺制作教程,希望能帮到你。

陶艺制作教程

瓷器全手工圆器制作工艺流程

圆器制作,是景德镇传统陶瓷成形工艺中的一类。它依靠陶车手工拉坯成粗形,进而利用陶范规整形制,是大量应用于日用瓷(杯盘碗碟)生产的一种方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机械生产方式,手工圆器几乎退出了景德镇的舞台。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但是对于传统,具备一定的杀伤力。

1:揉泥

揉泥,目的在于排空泥料中的气泡,使得泥料进一步紧致。缺少这一道工序,则容易出现坯体中含有气泡,坯体干燥烧制时容易破裂变形。

2:做坯

景德镇传统圆器做坯,即是依据最终的器型作出大致相应的坯体,以供后期印坯时使用。

3:印坯

做好的粗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阴干(必须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自然阴干,不可日晒。做坯成形的坯体,必须斜放在坯板上,不可直立放置,直立放置,则可能产生底部的坯裂),就可以进入印坯工序。印坯,是为了使手工成形的圆器在烧制后达到整齐划一。待手工拉坯的坯体自然阴干后,将半干的坯体置于土制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坯体周正匀结。

4:利坯

利坯,是将印好的坯精加工,使其进一步光整圆润。

5:荡里釉

圆器制作,若是器内没有装饰的,则需要先上里釉。器物外面的釉则是后期第二次的浸釉。釉,是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与玻璃有着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等为原料。陶瓷施釉的方法有:喷、吹、浸、浇、荡等方法。里釉(器物内部的釉面)和底釉(器物底足的釉面)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荡釉法,外釉我们采用浸釉法。

6:画坯

荡好内釉的坯,则可以进入画坯工序。

画坯用的青花料事先需要长时间的研磨,配方,则是每个工作室密不可宣的了。

混水:

青花瓷的魅力,就好比写意水墨山水在中国国画中的地位,而青花之美,不仅仅在精细的画工,青花的山水具有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的皴法和染法所具有的优美细腻的层次,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混水这一道工艺。

7:施外釉

绘制完成的瓷坯,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施釉工序。此时,杯子的底足还未形成。浸釉法需要师傅对坯体、釉料以及瓷器的预期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瓷坯浸在釉水里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瓷器烧成后的品相。

8:挖底足

瓷坯外部施釉后,在釉面自然干燥后,就可以进入挖底足的工序了。由于我们制作的是釉足的器物,在挖底足时需要留出底足最外圈的坯,且必须保持外圈的基本一致,这需要很强的控制能力和功底

9:写底款、施底釉

10:装釉足

釉足,初始状态是在陶轮上手工制出的小圆泥饼。干燥后再次在陶轮上旋削出相应的造型,与每一个杯子一一对应。

带有釉足的支烧工艺,始见于官窑烧造宫廷瓷器,使用釉足支烧的瓷器器皿足部为满釉,即美观,又光滑而不至于划伤家具的表面,然而由于这种工艺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现代陶瓷工业仅用这一工艺烧造贵重的高档瓷器。

11:满窑、烧窑

将待烧的瓷坯合理的分布于窑体内,称之位满窑。满窑时需要依据窑体的结构大小以及所有待烧的坯体大小合理摆放,并留出合理的火道烟道,否则会影响烧制时窑体内的气氛,导致烧制失败。

12:开窑

经过12-18小时的自然冷却,在窑体内温度降至常温时,就可以开窑了。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刻。

最后,我们还需要对烧制出窑的瓷器进行检验和底足的打磨。

陶艺基础知识与陶艺文化

最初的陶器,露天烧成,粗糙易碎,约在八千年前,开始将陶坯放到窑中,用控制燃烧的办法来提高质量,陶器不仅较以前结实,也更美观,成为艺术品了。商代以前,陶器的颜色主要是红、灰、黑三种。後来人们掌握了涂釉的工艺,陶器的色彩也变得为鲜艳丰富。唐朝制成的工艺品彩陶,习称唐三彩最为有名。

由于有这长期积累的陶艺为基础,我国在世界上生产出瓷器,并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西方人遂用CHINA即中国来称呼瓷器,也可以说是用瓷器来称呼中国。而在西方语言中china 一词,也是把陶器包含在内的。

关于陶器--彩陶、黑陶到白陶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步。它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我国最初使用的岩石陶器,由于考古发现不全,虽不知其全貌,但六、七千年前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彩陶,体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在制陶技术上惊人的创造才能。

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繁荣时期的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故名。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石器和骨器,还发现了非常精美的陶器。因此,有人称它为“仰韶文化”。起后,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又陆续发现了许多类似仰韶村的文化遗址,起分布极广,从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往东到山西、河北、河南各省,遗存不下千百处,其中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仰韶文化彩陶所涂的彩料,大致有赭、红、黑、白四种,因含不同的矿物质而定。彩料都烧牢在陶片上,非常牢固,非用刀刮不下来。彩陶最初的装饰,受编制物的影响很大,后来人们发现烧制好的陶器不用编制物也可以使用,但纹路还是保留了下来。彩陶上常见的有席纹、绳纹、蓝纹等,又以鱼纹最具代表性。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成就卓越,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艺术发展的起源,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绚丽多彩的一页。

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我国中原地区的彩陶工艺逐渐衰落时,在黄河下游和东部临海的广大地区,又兴起了另一种文化。它以出现较多的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为“黑陶文化”。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章丘)龙山镇,故而也称“龙山文化”。

黑陶工艺的发展,东起山东半岛,西到河南、陕西地区,北到辽东半岛,南到杭州湾地区。黑陶工艺在生产上利用陶轮制作陶器,是技术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封窑技术是黑陶工艺的又一重要的发展,黑陶工艺的窑室扩大,火坑延长,提高了窑室的温度,缩短了烧窑的时间,也增加了扬室的容积。封窑技术是在烧制过程中,将窑口密封,而是陶土的含铁成分充分还原,这不仅使陶器的硬度提高,使陶器坚硬耐用,而且获得灰色和黑色的色彩效果。渗入碳素所烧制的黑陶,是一种质量很高的陶器。这种陶器的器体很薄,内外皆黑,表面光亮,有“蛋壳陶”的美誉,是黑陶工艺器中的精品。黑陶的工艺特点,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即黑、薄、光、纽。黑是指乌黑如漆的色彩,薄是指器壁很薄,光是指它具有平滑的光泽,纽则是指在造型上具有鼻、耳、盖纽以及流、足、扣手等适于使用的各种饰件和功能件。

陶器的制作十分精美,但它毕竟是用黏土值得器物,质地较疏松,还会渗水。我国的祖先发现用一种白色的高岭土,以千度的高温烧成器物,体洁白,致密,坚硬,也不渗水,这样的器物后人称为“白陶”。

白陶的制作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目前发现最早的白陶是距今6000多年前,浙江桐乡罗家角马家浜文化早期遗址出土的白陶片。大汶口、大溪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也有出土。到了商代,白陶胎质洁白细腻,质地坚硬,饰纹精美,使陶器装饰与青铜艺术交相辉映。白陶不但和以灰陶为主的各种泥质陶器和夹砂陶器的颜色不同,而且两者所用的土质原料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根据对山东城子崖龙山文化和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白陶的研究,发现它们的化学成份非常接近瓷土(河南巩县瓷土)及高岭土的成份。在对安阳殷墟白陶的电子显微镜观察中,发现它的矿物主要组成与高岭土很相似(参见周仁、张福康、郑永圃:《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制陶工艺的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4年1期)。这说明了我们的祖先至少在龙山文化时期和夏、商两代就已开始利用瓷土和高岭土来作为制陶原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高岭土烧制器皿的国家。高岭土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长石经过完全风化之后,生成高岭土、石英和可溶性盐类;再随雨水、河川漂流转于他处并再次沉积,这时石英和可溶性盐类已分离,即可得高岭土。我国高岭土的储藏量很大,分布极广,品种繁多。其中比较著名的产地有江西星子高岭、江苏苏州高岭、湖南大德岭高岭。由于瓷土和高岭土的含铁量分别为1.59%和1.72%,遂使这种陶器的颜色都呈白色,再加上艺术装饰就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白陶。由于白陶器比一般灰陶器有着胎质坚硬和洁净美观的优点,所以在夏、商时期,白陶器多被统治阶级生前享用,死后随葬于墓内。

陶质与颜色 瓷土或高岭土,呈白色。

器型 夏代的白陶器在河南豫西一带的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与墓葬中皆有发现,常见的白陶器形制多系鬶、盉、斝等酒器。盉为圆顶折肩管状流、细腰带鋬袋、状足;白陶斝为敞口、细腰带鋬、袋状足。商代早期的白陶器,在河南豫西一带的文化遗址与墓葬中也有发现,形制除鬶与盉外,又出现了爵。爵的形制为敞口、深腹细腰、扁形鋬、平底三锥状足。商代中期的白陶器,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不少遗址中都有发现,但多系残片。其中能看出形制的,除有鬶、盉和爵外,还有豆、罐和钵等。湖北黄陂盘龙城和江西清江筑卫城等商代遗址中,也发现有胎质坚硬而细腻的白陶器,其中有罐和钵等。商代后期是我国白陶器的高度发展时期。在河南、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的商代后期遗址与墓葬中,多发现有白陶器皿,其中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数量最多,并且制作相当精致。常见的白陶器形制有小口短颈、圆肩、深腹、平底罍,小口长颈、鼓腹、圈足壶,小口长颈、鼓腹、平底觯,小口、鼓腹双鼻卣,敞口鼓腹平底盂和敛口、鼓腹、圈足簋等。

到了西周,可能由于印纹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的较多烧制与使用,白陶器已经很少发现或根本不见了。

纹饰 夏代有些白陶鬶的口沿饰锯齿状花边,上有长方形镂孔和鋬对称的乳钉装饰。部分白陶盉除腹部饰弦纹两周外,有的在鋬上还刻划有三角形纹。这时的白陶器一般他说来胎质坚硬细腻,胎壁也较薄。商代早期的白陶爵的鋬上和口部刻划有人字形纹饰,白陶盆器表拍印着绳纹和附加堆纹。中期白陶器的器表多为素面磨光,只有少量饰印绳纹。商代后期的白陶器,胎质纯净洁白而细腻,器表多雕刻有饕餮纹、夔纹、云雷纹和曲折纹等精美图案花纹装饰。从有些白陶器的形制和器表的纹饰看,显然是仿制同期青铜礼器的一种极为珍贵的工艺美术品。商代后期可说是我国白陶器烧制工艺技术发展到了顶峰的时期。

烧成温度 可能在1000℃左右。

陶制技术 基本上都是采用手制,以后也逐步地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现代陶艺是针对西方工业化生产日益发展、机械化代替了手工制作的现象而产生的。虽然大工厂生产出来的瓷器比手工陶瓷器更为精细、工整,而且价格更便宜,然而这种整齐划一的产品缺少个性和变化,因为每十件、每二十件的陶瓷器都是一样的,渐渐使人们厌倦,这种情况在其他行业也是一样!于是现代社会开始崇尚个性,崇尚自然朴实的风气!这时,有一些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富于陶瓷制作者个人特性的陶瓷,陶瓷作品的造型和表现手法开始丰富起来,不只限于日常用的器皿,一些纯粹的陶瓷造型艺术或陶塑也大量出现了,这些人成为最早的陶艺家。现代陶艺就此诞生了!

不过,中国的陶瓷发展历史是独特的,中国人很早就用陶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比如大家熟悉的唐三彩陶源就不是用来日常使用的,而是作为陪葬用的冥器,代表着死者和生者希望在冥间继续享受的生活方式。这件《唐三彩胡人骑骆驼》是一件随葬品,反映了当时东西交流的繁盛,湖人(外国人)骑着骆驼来到中国进行贸易。

花瓶也不一定是用来插花,比如清代的货瓶就是皇帝专门用来赏赐大臣用的;十九世纪末,有一批陶瓷艺术家以盗当纸,用陶瓷材料进行绘画创作并题诗著名,其创作风格表现出对文人画欣赏趣味的偏好,他们实际上是我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先驱,是现代陶艺的鼻祖。例如王涛《刘海戏赠》瓷板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它借鉴了中国画的笔墨和诗书画一体的特点进行艺术探索,他们的艺术实践比西方现代陶艺早得多。

归纳起来,现代陶艺就是在一种反对机械化、表现自我、表现个人的审美趣味的观念下成长起来的艺术,所以现代陶艺喜欢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即使陶艺作品并不完善,即使它留下了人工的痕迹,都不要紧,这种理念吸引了众多的人参与。近几十年来,当现代陶艺的观念在世界上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目前国际上探索的主要问题是:怎样使作品更好地反映创作者的个人意志和思想?在技法上、艺术品位上如何获得突破,提高审美趣味?

过去的半个世纪,当中国人还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时候,发达国家的陶瓷艺术已经飞速发展起来了,而且每个国家都呈现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比如美国的陶艺教育非常普及,从中学到大学都有陶艺专业供各个年龄层的人学习,参与人数众多,美国的陶艺作品体现这个民族轻松活泼、色彩斑调的特性,喜爱表现社会生活中的人和故事,直接而且生动。日本的陶瓷艺术是在汲取传统营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 11艺术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作品追求工艺的完美、精致,以及风格的典雅、新奇……陶艺在中国正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门类逐步成长起来,参与和从事这一艺术门类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而且,由于它集趣味性、创造性为一体,已经成为一项极受青少年欢迎的学校素质教育和都市休闲活动的内容。其实,陶瓷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吃饭的碗,喝茶的杯,堡汤的项,插花的瓶,存钱的扑满等等,每一个 中国人自小就摸着各种不同风格和样式的陶瓷器长大,在无意识中形成了对陶瓷器的直接观感,虽然日常接触的陶瓷器未必具有艺术品的质量,但不要紧,她为你建立了比较好与坏、精与粗、雅与俗的基础。所以,留意一下你会发现,没有一种艺术品种像陶瓷器一样深入寻常生活,如果你想看国画,或者油画、版画、雕塑,你必须有一定的际遇,否则必须特地去博物馆、美术馆参观,惟有接触陶瓷器不需要,它就是生活本身。

法国Jean-FrancolsFOuihouX的获奖作品《大贝壳状容器》,这件作品的造型介于贝壳状容器和线形构造之间,正好“迎合”了国际上崇尚在日用器皿造型的基础上进行雕塑的潮流,它采用的釉色是我国传统的粉青釉,丰厚而莹润,有玉般的质地。

陶艺的发展史是人类文明史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人民在世界科学史上和文化史上,都曾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其中陶瓷的制作工艺及其发展,更是绚丽多彩,鲜艳夺目的一页。

随着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用火经验的积累,对于火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火与上的结合,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就为陶器的出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陶器,作为人类的生活用品以及文化象征是不断发展、更新的,这在人类创造发明史上也是一个奇迹。当人类第一次发现泥土过火焚烧变成陶器时,人类的文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陶器的出现,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作斗争的新篇章,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时,陶器的发明,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纪元。陶瓷总是记载着每个时代人类文明的进程,因此一部陶瓷的发展史,必然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

陶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不断更新的过程,这个家族日益丰富多彩。彩陶、黑陶、白陶、唐三彩、紫砂器、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缤纷的彩绘瓷……这一粒粒陶瓷史上的准康明珠,结成了一串最吴的珠链,陶瓷发展的历史便是串起这条珠键的细线。

陶器作为一种生活用品,从它产生之时开始,就和艺术密不可分,无论是器形还是纹饰,都是艺术的创造或模仿。也许,没有一种材料能像陶瓷一样在每一个时代都参与了人类的生活。而在当今的现代生活中没有陶瓷艺术是不可想象的,这一古老的文明为现代人们的生活。文化增添了无限的趣味。以往在人们的观念中;陶瓷只能作为一般的日用品看待,无形中就制约了陶瓷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当今陶瓷这一古老的材料与制作工艺重新得到认识、理解与应用,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门类——陶艺。陶艺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参与了现代人的生活,并协调于时代的审美追求。

陶艺分为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传统陶艺主要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传统陶瓷的材料、工艺制作、成型手段、装饰技艺、烧成效果与艺术效果,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各个不同时代所创造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而现代陶艺则是在传统陶瓷的基础上,去更新工艺材料、发挥技艺手法的表现力,去探索新的表现技巧,创造出具有时代感与个人风格的艺术形式的。现代陶艺在世界各国都逐渐得到发展,尤其是欧洲。美洲、日本等国家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退然不同的作品。因此,现代陶艺使古老的陶瓷材料更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无论科技发达的现在,还是人类起源的远古,火与土对于人类来说始终充满了激动与就力。陶艺是一种集历史、科技、技艺、艺术创造为一体的艺术。对于材料、造型、装饰、色彩、肌理以及制作工艺,陶艺同其他艺术形式有很大差异,正是这些特殊的材料、工艺与烧成,构成了独特的表现语言与表现形式。

中国虽作为瓷的母国、陶的故乡,但现代陶艺的起步应当说还比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现代陶艺以它独特的特性,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表现空间,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所热衷的一项艺术活动。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陶瓷产区遍布各地,国内许多艺术院校相继成立了陶瓷及相关的专业,陶艺界也出现了一批深具实力的先行者。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中国现代陶艺将会以其独特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也会出现更多的爱陶人和作陶人。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内容摘要】 陶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以及手工艺认识的不断提高,陶艺课程在我国各大高职高专院校也都有相应的设置,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非陶艺专业的陶艺课程进行研究,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以及实践研究,以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为切入点,总结当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研究,进行陶艺教学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 装饰艺术设计;陶艺课程;项目化教学

中国陶艺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现代陶艺教育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结合高职高专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院校非专业陶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陶艺课程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装饰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陶艺不仅仅是传统的“道器并存”以实用形式存在的精神产物,同时也更多融入到环境艺术之中,成为环境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成为了专业必修课。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相对保守,教学理念相对陈旧。笔者经过多年的陶艺教学,不断实践与研究,进行陶艺课程的改革,以装饰艺术设计为载体,以陶艺创作为手段,在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养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对整体装饰空间的氛围营造以及风格把控能力。

一、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设置背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审美也在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要求较之以往也有所不同,不仅要满足其功能性,同时还要具备精神意味的满足。比如自身的居住空间,以及除了自身居住空间之外的其他空间环境,如购物空间环境、休闲空间环境、娱乐休闲环境等,人们对这些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就担负着去创造美好空间环境的重任。

(一)教学对象。

陶艺课程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教学对象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均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对于绘画,电脑设计等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立体造型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教学师资与设备。

相对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陶艺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很多陶艺教师甚至都是由雕塑专业的教师担任,或者是其他艺术专业的教师来兼职,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陶艺教学设备具有相对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一般非专业艺术院校在教学设备上都只是具有完成相应教学成果的一些简单设备,例如一些拉坯机,手动转盘,电窑等。像球磨机、练泥机、泥片机、吹釉机等都还达不到专业院校的水平。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陶艺课程无论从教学受众群体还是教学主体上,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高职院校装饰艺术专业陶艺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的以培养陶艺设计人才为目的,而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艺术素养与审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并且能够设计与制作出符合环境空间风格的陶艺作品,以陶瓷为材料最终创造出更好的环境空间装饰效果为最根本目的。

二、当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育“单向化”显著,学生创新能力缺失。

高职院校的教育,不仅是要教授学生学习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多数学生仍然保留着初高中时期的教师单一的传授式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以及缺乏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设计本身就是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性的活动,学习的主动性、研究性、创造性是决定设计成败的关键。这种“单向化”教育直接导致学生创造力的缺失。大多数学生在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缺乏创新能力,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赏析,不但不能用来借鉴与激发创作灵感,反倒是成了学生们直接拿来进行抄袭的样本。这种抄袭性、模仿性设计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教学模式。

相对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设置时间较短,一般都只有60学时到80学时左右。陶瓷制作是一个复杂的工艺,一是要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历史以及陶瓷的制作工艺,二是在对陶艺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陶艺作品的设计,三是在以上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进行陶艺作品的成型、烧制。陶艺作品的制作要经历这样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然而作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下的陶艺课程,不可能给我们足够长的时间去完成一件陶艺作品。当前我们的陶艺课程,大多时候都是顾头顾不了尾,时间短,任务重,制作工艺又相对复杂,很多工作例如上釉、烧窑等,在安排的教学时间内都无法完成,只能占用教师和学生的业余时间去进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形中对下面的课程造成了影响。依据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陶艺课程教学目标,制订出一套适合本专业的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三、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传授技能与改变思维模式并重。

教学改革的重点不仅在于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的改变,从设计模仿,改良,转向创意理念的提升和原创性设计理念的开发。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如同社会上电脑速成班里的学生,只是单单掌握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同时我们的任务在于传授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审美和艺术修养,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更具有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就业难等问题。

(二)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突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特色。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下的陶艺课程设置,要突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要有别于陶艺专业的陶艺课程,以及其他专业范畴内的陶艺课程。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强调环境空间的设计,在这样的前提下,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环境空间而展开,以空间环境为主体,进行相应的陶艺作品。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课程中更加明确陶艺作品的创作目标,同时也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一个东南亚风格的休闲会所设计中,需要设计一件陶瓷香薰器皿。这时,我们所设计的陶艺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它一定是要与东南亚风格会所相融合的,无论是它的造型、装饰都要与大的环境空间相统一。这样很好地避免了学生盲目进行陶艺创作,节省了大量的前期构思的时间。同时,制作的陶艺作品还能够很好地运用到整个项目教学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语

陶艺课程在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重视,是因为陶艺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立体造型能力,同时让装饰艺术设计变得更加丰富且具有趣味性。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改革,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可以通过陶瓷这种特殊的材料,结合自己设计的空间风格去创作相应的陈设元素与摆件,在提高了学生们艺术修养的同时,使他们的设计作品更具有原创性,进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参考文献】

[1]陈淞贤.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J].现代陶艺,1995

[2]余婕.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与“工艺实践”实验室的建设[J].学术天地,2015

陶艺期刊作品投稿要求

不是。中国陶艺家是一本专业陶艺期刊,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发行于每月25日。它的宗旨是宣传和推广中国陶艺艺术,促进中国陶艺艺术的发展,提高中国陶艺艺术的国际地位。

中国陶艺家是一本非常畅销的期刊。它是一种核心期刊。

问题一:关于陶艺艺术的简介至少100字 陶艺,广泛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介入,西方的“当代陶艺”观念对中国陶瓷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陶艺”的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它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东、西方文华的矛盾与碰撞。 问题二:陶艺主要的五种技法是什么 主要制作方法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塑成型、泥条盘筑、捏塑、泥塑成型、素坯彩绘等等。 拉坯成型 是利用拉坯机产生的离心运动,在旋转过程中,对含水半固化状态的泥料按照设计构思拉伸成型。拉坯成型在古时意境普遍使用,薄如蛋壳的黑陶,绚烂夺目的彩陶,晶莹透彻的越窑陶瓷,都留下了拉坯成型的痕迹。现代陶艺继承了古代陶瓷艺术的创作形式,又有了新的艺术创造,拉坯成型简单易学,造型丰富,是现代陶艺极为普遍的成型方法。它体现了作者对泥料性质、成型技法以及对艺术形态的掌握程度,是艺术设计能力的几种体现。;拉坯是年轻又古老的技艺,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的独立和发展,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 泥板成型 用泥板制作陶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形成较大的完整的表面,成型速度较快。泥板成型技术要求很高。要做好泥板成型作品,必须掌握好泥板制作,对所用泥料的感知,泥板结合等技术问题。泥板成型在中国国内使用较多且历史较久的的产区是江苏宜兴的紫砂器物。 泥塑成型 利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陶艺成型,由于整个造型是实心的,所以也叫做实泥成型。泥塑成型的特点是能够保持塑造的外在肌理和创作痕迹,造型也不用考虑翻模对造型的影响,比较随意,具有较强的原始艺术表现力,与雕塑有异曲同工之感。[2] 泥条盘筑,泥条法是通过泥条来构筑成型的一种盘筑技法。泥条可以是经手搓成,也可以通过压泥条工具挤压成型。搓泥条时要把握好你的可塑性,以免在盘筑形状时产生开裂。如果你想以泥条盘筑法一次完成一件大作品或一件很复杂的作品,是较困难的。因为作品要有一定强度才能使你继续盘高,而且连接部位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才能保持胚体之间的粘接。在盘筑过程中,要把握好泥的干湿度,注意掌握好造型的轮廓线。以泥条盘筑法创作的作品特点是古朴、流畅,富于变化。 捏塑――捏塑是用手捏成,多属小件玩具,如唐宋两代各种姿态的娃娃、杂技人、牛羊马狗猴等十二辰属相等。四川邛窑捏塑传世甚多,形态均很生动。 河南、河北地区瓷窑捏塑小玩具也惹人喜爱, 以白釉黑釉者较多,如动物中的长脖子高头小羊、卷毛张口坐狮,形象生动有力而不觉夸张。 素坯彩绘――用颜料在素烧的花瓶、碗、盘、罐等器物(素坯)上绘画。 陶艺 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艺术。亲自动手,或拉坯,或捏塑,一件件作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 现代陶艺的创作主要通过作品的造型,材料,肌理,纹饰,釉色来表达作者的意念,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体现自我个性的要求,陶艺并列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行列之中,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吸引众多的陶艺家,艺术家,陶艺爱好者,学生以及少儿从事陶艺创作或制作。从杀泥(练泥)开始,盘余,泥扳,捏塑,拉坯等技法的应用,一件件艺术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出来,装点自己美丽的生活。 问题三:有关陶艺的知识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由于传承年代久远,技术不断更新,加上历经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若要加以分类,就非单一条件所能完整涵盖,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产地来加以分类。 分为传统陶艺和以个人艺术创作为特点的现代陶艺两大部分。 主要制作方法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塑成型、泥条盘筑、捏塑、泥塑成型、素坯彩绘等等。 拉坯成型 是利用拉坯机产生的离心运动,在旋转过程中,对含水半固化状态的泥料按照设计构思拉伸成型。拉坯成型在古时已经普遍使用,薄如蛋壳的黑陶,绚烂夺目的彩陶,晶莹透彻的越窑陶瓷,都留下了拉坯成型的痕迹。现代陶艺继承了古代陶瓷艺术的创作形式,又有了新的艺术创造,拉坯成型简单易学,造型丰富,是现代陶艺极为普遍的成型方法。它体现了作者对泥料性质、成型技法以及对艺术形态的掌握程度,是艺术设计能力的几种体现。;拉坯是年轻又古老的技艺,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的独立和发展,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 泥板成型 用泥板制作陶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形成较大的完整的表面,成型速度较快。泥板成型技术要求很高。要做好泥板成型作品,必须掌握好泥板制作,对所用泥料的感知,泥板结合等技术问题。泥板成型在中国国内使用较多且历史较久的的产区是江苏宜兴的紫砂器物。 泥塑成型 利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陶艺成型,由于整个造型是实心的,所以也叫做实泥成型。泥塑成型的特点是能够保持塑造的外在肌理和创作痕迹,造型也不用考虑翻模对造型的影响,比较随意,具有较强的原始艺术表现力,与雕塑有异曲同工之感 泥条盘筑,泥条法是通过泥条来构筑成型的一种盘筑技法。泥条可以是经手搓成,也可以通过压泥条工具挤压成型。搓泥条时要把握好你的可塑性,以免在盘筑形状时产生开裂。如果你想以泥条盘筑法一次完成一件大作品或一件很复杂的作品,是较困难的。因为作品要有一定强度才能使你继续盘高,而且连接部位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才能保持胚体之间的粘接。在盘筑过程中,要把握好泥的干湿度,注意掌握好造型的轮廓线。以泥条盘筑法创作的作品特点是古朴、流畅,富于变化。 捏塑――捏塑是用手捏成,多属小件玩具,如唐宋两代各种姿态的娃娃、杂技人、牛羊马狗猴等十二辰属相等。四川邛窑捏塑传世甚多,形态均很生动。 河南、河北地区瓷窑捏塑小玩具也惹人喜爱, 以白釉黑釉者较多,如动物中的长脖子高头小羊、卷毛张口坐狮,形象生动有力而不觉夸张。 素坯彩绘――用颜料在素烧的花瓶、碗、盘、罐等器物(素坯)上绘画。 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艺术。亲自动手,或拉坯,或捏塑,一件件作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 现代陶艺的创作主要通过作品的造型,材料,肌理,纹饰,釉色来表达作者的意念,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体现自我个性的要求,陶艺并列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行列之中,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吸引众多的陶艺家,艺术家,陶艺爱好者,学生以及少儿从事陶艺创作或制作。从杀泥(练泥)开始,盘余,泥扳,捏塑,拉坯等技法的应用,一件件艺术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出来,装点自己美丽的生活。 问题四:陶艺的特点 陶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的守猎、野蛮状态走向文明和定居的生活;陶瓷的发展史,是人类进化的文明史,它影响着整个人类科学、文化艺术的进程。 陶瓷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同时也伴随着人类审美水准的提高;科技中有艺术、艺术中有科技。 陶瓷的产生,首先考虑的是满足人类自身实用功能的需要,同时在实用的基础上,通过造型和装饰又寄托着原始的朴素美,继而脱离实用功能,从纯精神的情感的需要为出发点,另僻一条纯艺术的道路。 陶艺发展的开初,本属民间艺术,它根植民间的土壤,来自民间,用于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曾有着壮观的发展和规模,中国陶瓷曾征服了海内外的人心、民心,震憾了海内外的帝王将相。 中国皇帝在景德镇曾多次设立御窑厂,为陶瓷的发展、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越到后期,由于统治者审美水准的低下,又要附庸风雅的虚荣心态,形成了一条繁琐、堆砌、做作、空虚的宫庭艺术格式,因此就有官窑民窑之分。 民间陶艺,尽管经历着各朝的风风雨雨,它仍显示了不平凡的生命力,如今在现代审美趣味的趋使下,在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世界性潮流中,更倍受重视的顽强的发展起来。 一、民间陶艺的特征:民间陶艺就地取材、就地制作、土生土长、地方特性、地方习俗很浓的一种群众性创造。 民间陶艺有结合实用的,也有纯欣赏性的。民间陶艺从造型到装饰,既没有重大的历史题材,也没有现实中的重大内容,它往往反映着人们淳朴的、善良的、理想的、吉祥的愿望,流露着纯真的乡土感情和对人生、大自然的深刻涓涓思念;形式大方、朴素、不加修饰、不求形似、只求意到;用笔弄刀,运用自如,活泼、粗犷、洒脱、自然天成;形象处理,高度简炼、概括、夸张、稚拙之美、妙趣横生、耐人寻味;要说现代抽象艺术的发源地在哪里?我看 就数民间陶艺了,因为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彩陶纹样就是抽象的典型。民间陶艺的选材,往往不求高品格,只求价廉物美,因材施艺,化腐朽为神奇。对于艺术创造来说,材质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加工细致,纯度很高的材质,固然有它用武之地,而粗加工,纯度较底的材质,更能体现粗犷,朴素,原始的材质本身的美,因为这种材质一经火焰烧成后,化学反映复杂表面肌里效果丰富。从而使纯真的感情,自由的艺术风格,得到更好的体现。 景德镇的民间青花坯胎,就是采用含铁质较高的下脚料,使用单纯一种青料彩绘,有料有笔,层次分明,在单纯中见真情,从素雅中见含蓄。再加上使用白里泛青的石灰石釉,一次高温烧成,画面呈现青白相映,晶莹透彻,“娇翠欲滴”,互为渗透,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手艺是民间陶艺的重要特征,只有纯熟的手工技术,手感、才更具人情味,才更能随机应变的体现心灵的感受,才能产生千变万化的笔迹刀痕的艺术效果,才能更加直接的显示人的智慧和创造性。 火焰是陶艺最具特征,最受制约的一关,所以陶艺也可说是火的艺术,任何不经火的考验,就谈不上是陶艺了。 火是可怕的,但人为的控制它,又能造福于人类,造就着千变万化,神奇莫测的釉彩。钧瓷无双,靠的便是火焰的变化和气氛的控制。制约看起来是坏事,也是好事。人们不可能超越制约的一面,但只要能在制约的范围内去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这才是陶艺的真正语汇。民间陶艺便是最能适应的体现火焰的作用了。 民间陶艺,从立意、选料、造型、制作、装饰、火焰的运用,都是有机的完整的结合,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处理得当,才能产生和谐的,自然天成之美。 二、景德镇民间陶艺的现状 a、现代工业的冲击 自从五十年代初期,将无数个体的,作坊的生产方式,改造成全民的大规模的、......>> 问题五:陶艺的分类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由於传承年代久远,技术不断更新,加上历经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若要加以分类,就非单一条件所能完整涵盖,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产地来加以分类。 传统陶瓷:一般指年代较久,使用传统技法来从事创作的陶瓷器,此种陶瓷器与官方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同时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为主,若以釉彩来分类约可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 釉下彩 ―青花(青花是一种釉下彩,就是在坯体完成乾燥后,在表面上上用蓝色的色料(例如氧化钴)画上各式图案。之后再淋上透明釉,即可进行釉烧。因为蓝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所以名为「釉下彩」,此种方式通常色料的烧成温度不能与透明釉相差太大)、釉里红…等。 釉上彩 ―粉彩(明朝年间研发出来的明「五彩」,对陶艺色彩的表现更上一层楼。在坯体上先施用一层色釉(通常为白色)后, 先釉烧一次,再以有颜色的釉药绘上各种花纹图案,以低温烧第二次,通常第一次釉烧的底色烧成温度较色釉为高,由於色彩在底釉上,所以称为釉上彩。因为需要釉烧两次 或是多次,故亦称为「二次烧」。)、康彩…等。在经验上,在进行多次烧时,应从最高温烧到最低温,以确保发色准确。 现代陶艺:随著朝代及制陶技术的演进,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的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 生活陶艺 ― 陶艺类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传统创新 ― 运用传统技法,釉彩表现现代精神、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得实用作品。 现代陶艺 ― 表现造型结构与思想理念的创作,与其他艺术型态的结合,让陶瓷艺术已不再是单纯的拘泥於土与釉的结合,融合更多的人文与空间因素,使得陶瓷艺术更加有内涵。 由於现代对於化工原料知识的进步,与釉烧技术的发展, 加上工业化后机器的制造与发明,陶瓷艺术已经渐渐分家,实用陶瓷与艺术陶瓷各有不同的发展空间,而釉上彩与釉下彩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的绝对,所以硬要用任一种分类的原则来规范陶艺的种类,都不是非常周延的方法。 问题六:陶艺的分类和方法 陶艺的分类可以分为: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 陶艺的方式:不懂你在说什么 问题七:陶瓷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 中外陶瓷史、陶瓷造型基础、装饰基础、陶瓷材料工艺学、陶瓷工艺及设备、陶瓷日用品设计、陶瓷艺术品(陶艺、陶器雕塑)设计、陶瓷壁饰设计等。 问题八:陶瓷茶具设计说明怎么写? 写写品相和花色 包括图案的寓意 烧制的工艺技术 问题九:陶艺制作过程步骤有哪些 拉坯,利坯,绘画,上x,烧,这个是基本的,但是有的操作不一定一样,看你需要什么作品。参考联系百度贴吧 景德镇制吧 问题十:陶艺作品每一个都是设计师做好的? 知道陶艺体验吧吗?可以自己手工做的陶艺品,创意陶艺体验吧,很好的项目,请采纳!

文艺作品投稿期刊

以下是几个国内有影响的文学期刊,它们都有自己的官方投稿系统:1.《人民文学》: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文学期刊之一,刊载内容涵盖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官方投稿系统:http://www.rmw.cn/rmwxz/rmwxz.html2.《诗歌月刊》:是中国著名的诗歌刊物之一,主要刊载各类诗歌,注重发掘新锐诗人。官方投稿系统:http://www.chinapoetry.cn/3.《长江文艺》:是以小说、散文、诗歌为主的文艺类期刊,注重挖掘优秀新人,也会发表部分名家作品。官方投稿系统:http://www.cjwyst.com/4.《芒种》:是一本以文学为主的综合性文化期刊,内容涵盖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官方投稿系统:http://www.mz-mag.com/5.《星星》:是中国新锐文学期刊之一,主要刊载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注重发掘年轻有为的文学创作者。官方投稿系统:这些期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学风格和作品特点进行选择,希望能帮到你。

比如:《格言》《意林》等都是可以的,

《读者》投稿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读者>>信箱(730030) 原创稿 荐稿 《青年文摘》绿版投稿地址: 北京朝阳区西坝河南路3号浩鸿园静园3H《青年文摘》编辑部(100028) 邮箱:qnwz@qnwz.sina.net. 电话:64465116 《青年文摘》彩版投稿地址:北京朝阳区西坝河南路3号浩鸿园静园3A《青年文摘·彩版》编辑部.(100028) 投稿信箱:qnwzcb@vip.sina.com. 电话、传真:010-64465226 纯文学杂志杂志及发表小说的杂志主要邮箱 人民文学: 中国作家: 当代 收获 萧飞 《天津文学》; 山花 shanHua ; 长城: 河北省作协主办 钟山: 芙蓉:湖南文艺出版社主办 《花溪》 星悦 木每 《作家天地》 张桂生 长江文艺: 《当代人》小小说栏目 于卫真 小说月报(原创版)百花文艺出版社发行 作家杂志:; 《百花》 风味小剧场 《广西文学》 《百花园》 邹 磊: 秦 俑: 孙 萍: 王彦艳: 《小小说读者》 《通俗小说报》 金山 ; 文艺生活 精选小小说 短小说 微型小说 《儿童文学》杂志小说栏目 《南方文学》 辽河 天涯 《天池》 《鹿鸣》 海燕 《北方文学》 小说编辑 乔柏梁 《百花》E—mal: 红岩: 写作:作家学者领地 《文友》编辑部 萌芽 上海市作协主办 北京文学 《莫愁》陆艾 文稿 大家杂志社 天涯 电子邮件 少年文艺 江苏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里的中国文学作品类共包括以下25种核心期刊,按排名顺序如下:1.人民文学 2.当代3.收获4.十月5.上海文学6.中国作家7.钟山8.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9.花城10.长城11.大家12.山花13.天涯14.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芙蓉17.北京文学.原创版18.诗刊19.青年文学20.莽原21.飞天22.剧本23.小说界24.时代文学25.民族文学读者根本就不是什么文学期刊,是大众娱乐期刊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