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北大田刚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20:30:09

北大田刚发表论文

2005年8月19日:《北京科技报》发表题为《丘成桐:中国目前教育不可能出一流人才》的采访。 文中丘成桐指责中学界的腐败,并不点名地称田刚涉嫌剽窃:哈佛一位名教授告诉丘成桐,这个学生(田刚)抄袭他的论文,出于保护年轻学生的目的,丘成桐并没有深究。结果愈演愈烈。2005年8月20日:田刚兼职任教的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回应《 丘成桐炮轰一文真相调查》,驳斥丘成桐对北大数学系的三个批评,并称其对田刚的剽窃说法是“歪曲事实”。2005年9月29日:丘成桐在浙江大学和中科院数学网站上再次以“北大学风不正”指责批评田刚。丘还在一篇题为《丘成桐院士澄清有关北大的某些事实真相》的采访中声称:田刚的成就基本是依靠丘成桐得来,而且田刚的道德恶劣,涉嫌学术造假和窃取他人学术成果。丘成桐并且出示了另一著名数学家萧荫堂给他写的书信,声称田刚抄袭萧的成果。 2005年10月1日:网上一篇署名“唐十七”的文章反驳丘成桐的指责,并攻击丘个人的学术道德。2005年10月4-6日:又有署名“天地正气”的网上作者攻击丘成桐:一贯不公,权力欲强、学霸作风、巧取豪夺、自我吹嘘。 2005年10月6-8日:李骏、洪家兴,曹怀东、郑方阳,季立真,刘克峰等人,胡森在网上发表文章,维护丘成桐。 2005年10月13日,北大数学学院学生安金鹏就一个网上对田刚的攻击(非丘成桐)为田辩护。田刚合作者加州大学Santa Cruz分校教授庆杰间接出面说明,他和田刚的论文没有剽窃丘成桐(回应了丘成桐的指控)。 2005年10月12日丘成桐在中科院网站回应网上对他的攻击。 北大丁伟岳院士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退休教授项武义,在北大内部集会,对北大数学院学生讲丘成桐-田刚事件。丁伟岳称丘成桐对北大数院的批评是为了阻止北大建立国家数学中心,项武义讲了他与丘成桐的交往历程,对丘成桐有严重的批评。2005年10月17日,哈佛大学教授萧荫堂公布丘成桐的信件,回应丁伟岳院士和项武义教授的指责并呼吁双方停止互相攻击。 2006年8月21日,《纽约客》杂志网站刊出了由《美丽心灵》一书(诺贝尔奖得主纳什传记)作者Sylvia Nasar与人合写的文章《Manifold Destiny》,攻击此前丘成桐宣传中国学者首先完全证明庞加莱猜想的动机不纯,并质疑其人品。有匿名网络作者声称此文幕后始作俑者是田刚。多位文章中受访的美国教授随后发表声明,称文章歪曲了自己的本意。 2006年9月1日,北京大学丁伟岳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文章庞加莱的困惑,批评国内对庞加莱猜想相关的宣传,直接公开点名批评丘成桐。 2006年9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的访谈,在回应丘成桐对北大的“批评不够公道”之外,还评论说:“最近,我看到两则材料,一则是伯克利的项武义教授的一个谈话。在丘成桐的学生时代项教授就认识他了,可以说对丘教授非常了解。另一则材料是上个星期美国很有影响力的杂志《New Yorker》发表的一篇长篇报道,也有很多关于丘教授的内容。我想大家看过这两则材料,对丘教授与田刚和北大之间的争论就会有更客观、更清楚的认识了。”这反映出丘田之争中北大校方的立场。 2006年9月18日,丘成桐在自己的网站发表公开信,认为《纽约客》的文章有虚假和诽谤性的内容,要求做出更正。 2006年9月20日,《纽约客》杂志发表声明,表示该文的写作付出了大量工作,而且与丘成桐核实过原始材料,符合新闻规范。 2006年9月22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其网站及北大未名BBS上发表文章《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几点说明》[18],为北京大学及田刚辩护,否认丘成桐的指控,并称:“我们历来真诚欢迎任何个人或单位(包括该美籍华裔数学家)实事求是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我们坚决反对任何人或单位不负责任、毫无事实根据的捏造和污蔑。” 2006年9月25日,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理查德·哈密尔顿发表声明,叙述了丘成桐及其研究团队在自己从事瑞奇流研究方面的支持,并赞扬了丘的人品。瑞奇流是证明庞加莱猜想的主要数学工具。

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与推导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他在《周髀算经》书中补充的“勾股圆方图及注”和“日高图及注”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文献。在“勾股圆方图及注”中他提出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和解勾股形的五个公式;在“日高图及注”中,他用图形面积证明汉代普遍应用的重差公式,赵爽的工作是带有开创性的,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刘徽约与赵爽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名家和墨家的思想,主张对一些数学名词特别是重要的数学概念给以严格的定义,认为对数学知识必须进行“析理”,才能使数学著作简明严密,利于读者。他的《九章算术》注不仅是对《九章算术》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而且在论述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发展。刘徽创造割圆术,利用极限的思想证明圆的面积公式,并首次用理论的方法算得圆周率为157/50和3927/1250。 刘徽用无穷分割的方法证明了直角方锥与直角四面体的体积比恒为2:1,解决了一般立体体积的关键问题。在证明方锥、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时,刘徽为彻底解决球的体积提出了正确途径。 东晋以后,中国长期处于战争和南北分裂的状态。祖冲之父子的工作就是经济文化南移以后,南方数学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他们在刘徽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把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们的数学工作主要有: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提出祖(日恒)原理;提出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等。 据推测,祖冲之在刘徽割圆术的基础上,算出圆内接正6144边形和正12288边形的面积,从而得到了这个结果。他又用新的方法得到圆周率两个分数值,即约率22/7和密率355/113。祖冲之这一工作,使中国在圆周率计算方面,比西方领先约一千年之久。 祖冲之之子祖(日恒)总结了刘徽的有关工作,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即等高的两立体,若其任意高处的水平截面积相等,则这两立体体积相等,这就是著名的祖(日恒)公理。祖(日恒)应用这个公理,解决了刘徽尚未解决的球体积公式。 隋炀帝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唐初王孝通的《缉古算经》,主要讨论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分工、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的计算问题,反映了这个时期数学的情况。王孝通在不用数学符号的情况下,立出数字三次方程,不仅解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也为后来天元术的建立打下基础。此外,对传统的勾股形解法,王孝通也是用数字三次方程解决的。

发现素数分布规律,编制孪生素数表那个也是。

田刚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后,在北京大学张恭庆院士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完成了一篇高质量的硕士论文(发表于《科学通报》)。1984年田刚获得北京大学硕士学位,同年,他被北京大学公派赴美国,跟随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攻读博士。1988年田刚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田刚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纽约大学柯朗研究所任教。1992年在柯朗研究所被提升为正教授。这时他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除了微分几何,他还把研究领域拓展到代数几何、数学物理。1990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应邀作45分钟报告。1994年,田刚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授予的沃特曼奖(Alan T. Waterman Award);1996年,获得由美国数学会颁发的五年一度(2001年后为三年一度)的韦伯伦几何学奖(Oswald Veblen Prize in Geometry)。1995年田刚开始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自1998年起,田刚受聘为教育部“长江计划”在北京大学的特聘教授(后转为讲座教授),开始担任国内的教职。2001年,田刚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为2002年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筹备工作投入极大精力。他也在这次数学家大会上受邀请作大会报告(1小时报告)。2004年他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5年田刚主持筹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担任中心主任。现在他还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Higgins讲座教授(Eugene Higgins Professor)。2012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 2013年3月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兼)。201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大学田刚发表论文

田刚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后,在北京大学张恭庆院士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完成了一篇高质量的硕士论文(发表于《科学通报》)。1984年田刚获得北京大学硕士学位,同年,他被北京大学公派赴美国,跟随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攻读博士。1988年田刚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田刚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纽约大学柯朗研究所任教。1992年在柯朗研究所被提升为正教授。这时他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除了微分几何,他还把研究领域拓展到代数几何、数学物理。1990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应邀作45分钟报告。1994年,田刚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授予的沃特曼奖(Alan T. Waterman Award);1996年,获得由美国数学会颁发的五年一度(2001年后为三年一度)的韦伯伦几何学奖(Oswald Veblen Prize in Geometry)。1995年田刚开始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自1998年起,田刚受聘为教育部“长江计划”在北京大学的特聘教授(后转为讲座教授),开始担任国内的教职。2001年,田刚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为2002年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筹备工作投入极大精力。他也在这次数学家大会上受邀请作大会报告(1小时报告)。2004年他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5年田刚主持筹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担任中心主任。现在他还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Higgins讲座教授(Eugene Higgins Professor)。2012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 2013年3月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兼)。201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可以。1976年1月1日,沃尔夫及其家族捐献一千万美元成立了沃尔夫基金会,其宗旨主要是为了促进全世界科学、艺术的发展。沃尔夫奖主要是奖励对推动人类科学与艺术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自1978年开始每年颁发一次,每个奖项10万美元,可由几人一起分享。分别奖励在农业、物理、化学、数学、医学五种奖,奖金10万美元。或者艺术领域中的建筑、音乐、绘画、雕塑四大项目之一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士。其中以沃尔夫奖中的数学奖影响最大,也可能得益于诺贝尔奖中没有数学奖。获得沃尔夫奖的数学家也都是当代蜚声数学界的大师级人物。获奖者没有年龄的限制,而且获奖者都是世界上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的巨大声誉使得该奖广为人知,也使得沃尔夫数学奖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田刚,1958年11月24日出生于江苏南京,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北大数学系田刚发表论文

田刚,1958年生于江苏南京。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1984年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西蒙讲座教授。曾任美国斯坦福、普林斯顿等大学访问教授。自1998年起,受聘为教育部“长江计划”在北京大学的特聘教授。田刚教授解决了一系列几何及数学物理中重大问题,特别是在Kahler-Einstein度量研究中做了开创性工作,完全解决了复曲面情形,并发现该度量与几何稳定性的紧密联系。与人合作,建立了量子上同调理论的严格的数学基础,首次证明了量子上同调的可结合性,解决了辛几何Arnold猜想的非退化情形。田刚教授在高维规范场数学理论研究中做出杰出贡献,建立了自对偶Yang-Mills联络与标度几何间深刻联系。由于他的突出贡献,田刚教授获美国国家基金委1994年度沃特曼奖,1996年,他获美国数学会的韦伯伦奖。

2005年8月19日:《北京科技报》发表题为《丘成桐:中国目前教育不可能出一流人才》的采访。 文中丘成桐指责中学界的腐败,并不点名地称田刚涉嫌剽窃:哈佛一位名教授告诉丘成桐,这个学生(田刚)抄袭他的论文,出于保护年轻学生的目的,丘成桐并没有深究。结果愈演愈烈。2005年8月20日:田刚兼职任教的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回应《 丘成桐炮轰一文真相调查》,驳斥丘成桐对北大数学系的三个批评,并称其对田刚的剽窃说法是“歪曲事实”。2005年9月29日:丘成桐在浙江大学和中科院数学网站上再次以“北大学风不正”指责批评田刚。丘还在一篇题为《丘成桐院士澄清有关北大的某些事实真相》的采访中声称:田刚的成就基本是依靠丘成桐得来,而且田刚的道德恶劣,涉嫌学术造假和窃取他人学术成果。丘成桐并且出示了另一著名数学家萧荫堂给他写的书信,声称田刚抄袭萧的成果。 2005年10月1日:网上一篇署名“唐十七”的文章反驳丘成桐的指责,并攻击丘个人的学术道德。2005年10月4-6日:又有署名“天地正气”的网上作者攻击丘成桐:一贯不公,权力欲强、学霸作风、巧取豪夺、自我吹嘘。 2005年10月6-8日:李骏、洪家兴,曹怀东、郑方阳,季立真,刘克峰等人,胡森在网上发表文章,维护丘成桐。 2005年10月13日,北大数学学院学生安金鹏就一个网上对田刚的攻击(非丘成桐)为田辩护。田刚合作者加州大学Santa Cruz分校教授庆杰间接出面说明,他和田刚的论文没有剽窃丘成桐(回应了丘成桐的指控)。 2005年10月12日丘成桐在中科院网站回应网上对他的攻击。 北大丁伟岳院士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退休教授项武义,在北大内部集会,对北大数学院学生讲丘成桐-田刚事件。丁伟岳称丘成桐对北大数院的批评是为了阻止北大建立国家数学中心,项武义讲了他与丘成桐的交往历程,对丘成桐有严重的批评。2005年10月17日,哈佛大学教授萧荫堂公布丘成桐的信件,回应丁伟岳院士和项武义教授的指责并呼吁双方停止互相攻击。 2006年8月21日,《纽约客》杂志网站刊出了由《美丽心灵》一书(诺贝尔奖得主纳什传记)作者Sylvia Nasar与人合写的文章《Manifold Destiny》,攻击此前丘成桐宣传中国学者首先完全证明庞加莱猜想的动机不纯,并质疑其人品。有匿名网络作者声称此文幕后始作俑者是田刚。多位文章中受访的美国教授随后发表声明,称文章歪曲了自己的本意。 2006年9月1日,北京大学丁伟岳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文章庞加莱的困惑,批评国内对庞加莱猜想相关的宣传,直接公开点名批评丘成桐。 2006年9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的访谈,在回应丘成桐对北大的“批评不够公道”之外,还评论说:“最近,我看到两则材料,一则是伯克利的项武义教授的一个谈话。在丘成桐的学生时代项教授就认识他了,可以说对丘教授非常了解。另一则材料是上个星期美国很有影响力的杂志《New Yorker》发表的一篇长篇报道,也有很多关于丘教授的内容。我想大家看过这两则材料,对丘教授与田刚和北大之间的争论就会有更客观、更清楚的认识了。”这反映出丘田之争中北大校方的立场。 2006年9月18日,丘成桐在自己的网站发表公开信,认为《纽约客》的文章有虚假和诽谤性的内容,要求做出更正。 2006年9月20日,《纽约客》杂志发表声明,表示该文的写作付出了大量工作,而且与丘成桐核实过原始材料,符合新闻规范。 2006年9月22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其网站及北大未名BBS上发表文章《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几点说明》[18],为北京大学及田刚辩护,否认丘成桐的指控,并称:“我们历来真诚欢迎任何个人或单位(包括该美籍华裔数学家)实事求是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我们坚决反对任何人或单位不负责任、毫无事实根据的捏造和污蔑。” 2006年9月25日,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理查德·哈密尔顿发表声明,叙述了丘成桐及其研究团队在自己从事瑞奇流研究方面的支持,并赞扬了丘的人品。瑞奇流是证明庞加莱猜想的主要数学工具。

田刚发表论文

多年前和田刚的学生谈过这事,说是因为在中国的数学界愿景不同,利益不同,看法不同造成的。此外,田刚的硕士导师张恭庆对他有影响,使他不可能支持丘成桐为了发展自己愿景的一些做法。当时田刚在麻省理工学院学院已经拿到正式的教职,因此丘成桐对他不服从也无可奈何。两个人争论的事情其实在其次,因为即使有一两个数学家人品有问题,存在剽窃行为或故意损害他人的名誉,也并不是很大的事情。但是这件事对在美国的华人数学家多少会有影响。现在许多人因为陈省身的影响做微分几何,到美国来之后选导师常常跟随中国教授。于是影响到整个(中国人)几何分析学界,一派是田刚的学生,另一派是丘成桐的学生。读博士之后毕业出来找工作会互相排斥,出席会议田刚的学生会避开在丘成桐面前提到田刚。这些学术政治对数学发展显然都是不利的。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张益唐回国之后在那里做讲座都成了问题,因为去那里都会得罪人。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国学生的数学水平本来就很差,读博士之前之前大多没有严格的科研训练。在博士阶段遭遇这样的经历谈论学术政治,导师没有打开视野进行开拓性的研究而教育他们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希望日后在就业市场竞争能占到优势,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没有很大帮助。对于年轻的数学家,应该把学术政治上的争论放下,选一个自己心仪的导师做数学。在数学上,无论是田刚还是丘成桐都有相当的贡献,年轻人从他们的工作还是能学到很多(如丘成桐的微分几何讲义)。但是数学和数学家是分不开的,接受过去纷繁复杂的现实,一个人大踏步向前前进并不是这么容易。Richard Borcherds说过,对他来说读论文比和他人谈话了解数学更直接。几何分析现在是一个非常技术性的分支,想要做出好研究而像他那样在现实生活里不涉及那些数学家是很困难的。例如曹怀东的学生就会对纽约客上的批评文章非常敏感 - Perelman的论文非常难读,我的导师好不容易做了许多工作补上了细节,还说他的文章没有原创性,没有价值!不公平!他们没有雄心壮志在四维流形上超越Perelman伟大的工作,但是他们热衷于对这些事品头论足,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结果就自鸣得意,更耻于向他人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开学术会议的时候,中国人之间谈的大多是金钱,职位和如何在美国立足,而不是数学。这是学术政治摧毁人的地方。

田刚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后,在北京大学张恭庆院士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完成了一篇高质量的硕士论文(发表于《科学通报》)。1984年田刚获得北京大学硕士学位,同年,他被北京大学公派赴美国,跟随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攻读博士。1988年田刚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田刚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纽约大学柯朗研究所任教。1992年在柯朗研究所被提升为正教授。这时他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除了微分几何,他还把研究领域拓展到代数几何、数学物理。1990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应邀作45分钟报告。1994年,田刚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授予的沃特曼奖(Alan T. Waterman Award);1996年,获得由美国数学会颁发的五年一度(2001年后为三年一度)的韦伯伦几何学奖(Oswald Veblen Prize in Geometry)。1995年田刚开始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自1998年起,田刚受聘为教育部“长江计划”在北京大学的特聘教授(后转为讲座教授),开始担任国内的教职。2001年,田刚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为2002年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筹备工作投入极大精力。他也在这次数学家大会上受邀请作大会报告(1小时报告)。2004年他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5年田刚主持筹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担任中心主任。现在他还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Higgins讲座教授(Eugene Higgins Professor)。2012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 2013年3月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兼)。201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大袁刚发表的论文

有关会议的邀请函范文汇总9篇

邀请函一般包含主体部分和邀请函回执。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邀请函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广泛,邀请函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会议的邀请函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糖尿病及内分泌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水平,经研究,决定于20xx年8月17日(星期六)-18日(星期日)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新进展培训班”(项目编号20xx-03-06-009),由十堰市人民医院主办。会议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及地点:

报到时间:20xx年8月17日(星期六)09:00-15:00在十堰市美乐大酒店客房部一楼大厅报到。20xx年8月17日(星期六)下午15:00-18日上午11:30会议。

二、培训内容:

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诊治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徐炎成 教授

2、新型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

------------湖北省新华医院 刘佩文 教授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袁刚 教授

4、甲状腺结节的规范化治疗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乐岭 教授

5、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十堰市人民医院 廖勇敢 教授

6、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防治进展

------------十堰市人民医院 丁洪成 教授

7、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十堰市人民医院 李晓雯 教授

8、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管理

------------十堰市人民医院 黄明炜 教授

9、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

-----------十堰市人民医院 郑海燕 教授

投标邀请函

招标编号:CR18G1GSGB20xx-001

致:

为满足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 项目施工需要,决定对项目施工中所需钢材约 吨进行招标采购,经综合比较,鉴于贵公司的信誉及实力,特邀请贵单位参与投标。若有意,请贵单位在接到此函后于20xx年 月 日16:00前到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粤海国际花园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会议室购买招标文件,招标文件费用每包件为人民币 500 元。你单位前来购买标书时,购买人请携带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和单位介绍信,并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书,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我公司指定地点。

若有疑问,请及时与我单位联系。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地 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粤海国际花园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招标人: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

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公章)

二○一二年 月 日

尊敬的先生/女士

为促进我国心身医学科学研究、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以及促进综合医院临床心身医学发展,经中华医学会批准,拟定于××××年××月××日至××日在××省省会××举办中华医会心身医学专家做专题讲座,开展心身医学学术交流、心身干预与心身治疗技能培训。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

××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承办单位:××省心理卫生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

协办单位:××省中老年保健协会

××省××科学学会

××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学组

二、会议主题

本次会议以“××××××××”为主题

(一)会议时间

××××年××月××日至××月××日

(二)会议地点

××××大酒店(××省××市××区××街××号)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到达会场:

火车站乘坐××路,××路公共汽车到××大酒店

(三)本次会议授予国家ⅰ类学分,学分成本费自理

(四)回执:为确保会议的有序进行,请收到此通知的单位将参会人员名单于××××年××月××日(星期三)中午前报至。每家单位限一人参加。

(五)参加××××年××月××日上午消化分会场会议均有礼品赠送(内科处方实用手册一本)

联系电话:××× ××××××××××××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电话

是否参加消化会

尊敬的***:

您好!

***研讨会定于20xx年*月**日—**日在****召开,诚挚邀请您参会。会议的有关事宜如下:

一、会议主题

**

二、主要论题

1.**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2.**建设与**的完善

3.**的经验总结

4.**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与途径

5.**定位

6.**等**问题

7.当前**的热点问题

8.***相关**问题

三、投稿要求

本届**研讨会,接收与上述专题相关的、未公开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报告。

1。投稿内容与格式

论文格式包括标题、作者基本信息、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几个部分。摘要字数在200-300字之间,且关键词最多不能超过4个。论文正文总字数应不少于5000字,中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排版;含页眉和脚注在内,页边距设为2。5厘米。

提交的文章中凡采用他人原文或观点,务必加注说明。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出版年份及页码,或者直接将引用以脚注方式标识清楚。详细文献出处作为参考文献列于文后,以作者、出版年份、书(或文章)名、出版单位(或期刊名)、出版地点排序。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依A-Z顺序分中、英文两部分排列,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引文中的英文部分,专著名用斜体,论文题目写入“”号内。作者自己的说明放在当页脚注。

2。投稿电子邮箱

Email:***@***(请在邮件主题标明:***研讨会)

3。论文收录

研讨会筹备委员会将会收录您的投稿,并将制作论文集,如有PPT文件,请一并发送至投稿电子邮箱并注明:***研讨会PPT。

4。投稿截止日期

本次会议投稿截止日期为20xx年*月*日。

四、研讨会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20xx年*月**日报到,**月**日会议,**日考察。

住宿地点:**大酒店(**高速公路**出口*行**米路*)

会议地点:*****

五、会议回执

为统计参会人数、预先做出相应安排以保证本届***研讨会顺利举行,如果您“确定”参会,收到此邀请函后,请务必在20xx年**月**日以前填写好参会回执并以E-mail发送到会务组投稿邮箱**@**,以便于我们为您提前预定酒店房间,以及其他工作的开展,谢谢合作。

六、联系我们

地址:****邮编:***

电话:张**:13*******;王**:13********

E-mail:**@**

此致

敬礼!

********研讨会

**大学**学院

20xx年**月**日

尊敬的XX先生/女士:

过往的一年,用心搭建平台,您是关注和支持的财富主角。新年即将来临,倾情网商大家庭的快乐相聚。感谢您一年来对阿里巴巴的支持,特于xxx年1月10日14:00在青岛丽晶大酒店一楼丽晶殿举办xxx年度阿里巴巴客户答谢会,届时将有精彩的节目和丰厚的奖品等待着您,期待您的'光临!

让同叙友谊,共话未来,迎接来年更多的财富,更多的快乐!

尊敬的用人单位:

为认真贯彻____________精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促进化工、建筑、机电类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充分就业,满足广大用人单位对各类专业人才日益增加的需求,同时增进高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________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____________定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在________举办“____________供需洽谈会”,诚邀贵单位参会。

本次大会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现就有关事项函告如下:

一、校企见面交流会

1、时间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会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议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毕业生供需洽谈会

1、时间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会对象:全体用人单位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报到时间、地点

1、需要住宿的用人单位代表报到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需住宿的用人单位代表报到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会务服务与费用

1、本次会议住宿、交通费自理,每单位收取会务费____元(包括资料费、参会代表____日晚餐、____日中餐等),在报到现场交清。

2、由于参会单位较多,每单位参会代表限2人,原则上不提供接站和预定返程车票服务。

3、为每家用人单位免费提供____个标准展位________,提供两份午餐及茶水。洽谈会共设展位____个,订完即止。

五、参会办法

1、网上申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场或传真申请:参会单位可于____月____日前详细填写好《参会回执》,到活动主办单位或以传真、电子邮件方式向活动主办方申请参会。

3、参会单位申请展位后,须传真经年检的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材料(如企业营业执照副本、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外派机构经有关部门审批的有效证件、办学许可证等)至主办单位,进行资质审核,确认展位。因故不能按时到会的,须于12月12日前以传真方式告知主办方,以便主办方进行协调安排。

六、联系方式

地址: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

尊敬的

您好!

所致有声有痰之症。引起咳嗽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等,往往久治不能痊愈。对于儿科常见引起咳嗽咳痰的疾病,中医在临床又是如何进行中西医的结合治疗呢?现特邀请————

期待您的参与!

会议时间:XXX年XX月XX日

会议地点:XXXXX

XXXX年XX月

尊敬的____

您好

20____年____月____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研讨会将盛大召开!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风云人物、贡献卓著的弄潮精英,将在中国北京又一次聚首,群贤毕至,同觞共咏。作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会,此次大会将延续往届大会的盛况和成果,盘点过去、梳理现在、共话未来。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优秀企业和贡献突出个人将在大会中得到表彰和嘉奖,同时,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产业联盟和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将在大会上成立,为中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企业的同步发展搭建良好的支持平台。届时,海内外媒体亦将聚集北京,共同见证大会盛况。

大会时间:20____年____月____日(周一) 上午9点

联系电话:________

传真号码:________

E-MAIL: ____@____

大会地址:____大会堂

大会官方网址:

指导单位:____

主办单位:____协会

承办单位:____公司

支持单位:____经济联合会

尊敬的主任:

为促进扬州康复事业的发展,加强扬州康复医学领域与外界的学术交流,了解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现定于5月28日下午在扬州京华大酒店举办大型学术交流会,届时将邀请香港大学东华医院康复科主任李常威教授、美国西北大学附属医院康复治疗师杨萧莉莉、香港东华医院康复治疗师贺玉丽、香港那打素医院康复科护师董玉华等多名康复医学领域专家到现场进行康复学术知识交流。

我们真诚地邀请您参加!

◆具体会议相关事宜如下:

一、 会议时间:xx年5月28日下午2点30分

二、 会议地点:京华大酒店三楼京华厅(文昌中路559号)

三、 会议主题:中风的康复治疗

四、 主讲内容:

李 常 威:中风后肌肉挛缩的治疗

杨萧莉莉:偏瘫的物理治疗

贺 玉 丽:吸入性肺炎的治疗

董 玉 华:中风后的护理

五、 本次学术会议免收会务费,市卫生局和扬州市医学会将授予其继续教育学分_2_分。

六、 参会联系人

联系人:陆小姐

联系方式:xxx

扬州市颐和康复医院

xx年5月17日

本研究组成员多次组织或参与野外考察,采集了数以万计标本,极大地丰富了国家动物博物馆兽类馆藏标本。近年本组研究人员已发表论文或专著100多篇。 杨奇森,岩昆主编. 中国兽类彩色图谱. 2007. 科学出版社,北京.岩昆,孟宪林,杨奇森主编. 中国兽类识别手册. 2006. 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08)铁道部科学技术一等奖(2007)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 Zhang, Q., Xia, L., Kimura, Y., Shenbrot, G., Zhang, Z. Q., Ge, D. Y., Yang, Q. S. 2012. Trace the Origi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Dipodoidea (Order: Rodentia): Evidence from both Fossil Records and Molecular Phylogeny. Evolutionary Biology, (In press)Ge, D. Y., Zhang, Z. Q., Xia, L., Zhang, Q., Ma, Y., Yang, Q. S. 2012. Did the expansion of C4 plants drive extinction and massive range contraction of micromammals? A case inferred from food preference and historical biogeography of pikas.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DOI: 10.1016/j.palaeo.2012.02.016. (In press).Wu, Y. J., Yang, Q. S., Wen, Z. X., Xia, L., Zhang, Q., Zhou, H. M. 2012. What drive the species richness patterns of non-volant small mammals along a subtropical elevational gradient? Ecography, 34: DOI: 10.1111/j.1600-0587.2011.07132.x. (In press).Ge, D. Y., Lissovsky, A. A., Xia, L., Cheng, C., Smith, A., Yang, Q. S. 2012. Reevaluation of several taxa of Chinese lagomorphs (Mammalia: Lagomorpha) described on the basis of pelage phenotype variation. Mammalian Biology, 77(2): 113-123.Wu, Y. H., Xia, L., Zhang, Q., Yang, Q. S., Meng, X. X. 2011. Bidirectional introgressive hybridization between Lepus capensis and Lepus yarkandensis.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59: 545-555.Wu, Y. H., Xia, L., Zhang, Q., Lei, F. M., Yang, Q. S. 2010.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male-specific SRY gene of Lepus yarkandensi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5(9): 834-840.Zhang, Q., Xia, L., He, J. B., Wu, Y. H., Fu, J. Z., Yang, Q. S. 2010. Comparison of phylogeographic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history of Phrynocephalus species in the Tarim Basin and adjacent areas.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57(3): 1091-1104.Wu, Y. H., Xia, L., Zhang, Q., Yang, Q. S. 2010. Habitat fragment affected genetic diversity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Yarkand Hare. Conservation Genetics, 11(1): 183-194.Zhang, Q., Xia, L., Ma, J., Wu, P. W., Yang, Q. S. 2009. Effects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o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rodentsin Qaidam desert region. Acta Ecologica Sinica, 29(5): 267-271.Meng, X. X., Perkins, G., Yang, Q. S., Feng, Z. J., Feng, J. 200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havioral mode of endangered female musk deer and reproduction potential next year. Sibirskii Ekologicheskii Zhurnal, 16: 489-493.Yang, Q. S., Xia, L. 2008. Tibetan wildlife is getting used to the railway. Nature, 452:810-811.Feng, Z., Fan, B., Li, K., Zhang, Q. D., Yang, Q. S., Liu, B. 2008.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Tibetan antelope (Pantholops hodgsonii) mitochondrial DNA control region and phylogenetic inferences with related species. Small Ruminant Research,75:236-242.Lissovsky, A. A., Yang, Q. S., Pilnikov, A. E. 2008. Taxonom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pikas (Ochotona, Lagomorpha) of alpina-hyperborea group in North-East China and adjacent territories. Russian Journal of Theriology ,7: 5-16.Meng, X. X., Perkins, G., Yang, Q. S., Feng, Z. J., Xu, H. F., Feng, J. C., Zhao, C. J., Hui, C. Y. 2008. Relationship between behavioral frequency and reproductive potential of female Alpine musk deer in captivity.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7: 1497-1502.Meng, X. X., Feng, J., Yang, Q. S., Feng, Z. J., Xu, H. 2008. The impact of seasons on behavioral pattern of endangered alpine musk deer in captivity. PakistanJournal of Zoology, 40: 389-395.Meng, X. X., Perkins, G. C., Yang, Q. S., Feng, Z. J., Meng, Z. B., Xu, H. F. 2008. Relationship between estrus cycles and behavioral durations of captive female alpine musk deer. Integrative Zoology, 3: 143-148.Meng, X. X., Yang, Q. S., Feng, Z. J., Feng, J. C., Perkins, G., Xu, H. F. 2008. Using behavioral data to predict reproductive success in captive female musk deer.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Zoology, 4: 263-269.Meng, X. X, Yang, Q. S, Feng, Z. J., Xu, H. F., Perkins, G. C., Feng, J. C., Zhang, D. J. 2008. Seasonal behavioral patterns of captive alpine musk deer (Moschus sifanicus): rut and pre-rut comparisons. Biologia, 63, 594-598.Meng, X. X, Yang, Q. S., Feng, Z.J., Xu, H. F., Perkins, G.C., Zhao, C. J., Hui, C. Y., Feng, J. C., Zhou, Y. J. 2008. Gender specific behavioural patterns of captive alpine musk deer (Moschus sifanicus). Belgian Journal of Zoology,138: 101-105.Xia, L., Yang, Q. S., Li, Z. C., Wu, Y. H. 2007. The effect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on the migration of Tibetan Antelopes in Hoh-xil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ina.Oryx, 41(3): 352-357.Li, Z. C., Xia, L., Li, Y. M., Yang, Q. S., Liang, M. Y. 2006. Mitochondrial DNA varia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yarkand hare Lepus yarkandensis. Acta Theriologica, 51(3): 243-253.Peng, Y., Jiang, G. M., Liu, M. Z., Niu, S. L., Yu, S.L., Biswas, D. K., Zhang, Q., Shi, X., Yang, Q. S. 2005. Potentials for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in Hunshandak Sandland Through Nature Reser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35(4):453-460.Li, Y. M., Guo, Z. W., Yang, Q. S., Wang, Y. S., Niemela, J. 2003. The implications of poaching for giant panda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11:125-126.Zhou, Y. J., Meng, X. X., Feng, J. C., Yang, Q. S., Feng, Z. J., Xia, L., Bartos, L. 2004. Review of the distribution, status and conservation of musk deer in China. Folia zoologica, 53(2):129-140Meng, X. X., Yang, Q. S., Feng, Z. J., Xia, L. 2003.Timing and synchrony of parturition in Apline musk deer. Folia Zoologica, 52(1):39-50.Meng, X. X., Yang, Q. S., Xia, L., Feng, Z. J. 2003 The temporal estrous patterns of femal Alpine musk deer in captivity.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82(1):75-85.Yang, Q. S., Meng, X. X., Xia, L. 2003. Conservation status and causes of decline of musk deer in China. Biological Conservation,109(3):333~342.Braun, A., Groves, C. P., Grubb, P., Yang, Q. S., Xia, L. 2001. Catalogue of the Museum Heude collection of mammals skulls.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26(4): 608-660.Tao, Y., Yang, Q. S., Jiang Z. G., Wang, Z. W. 1997.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Periodic cycle and chaos in a simple discrete time two-phenotype mode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188: 21-27.Yang, Q. S. 1994. Further Study on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Snow Leopard in Qinghai, China. Proceedingsof theseventh international snow leopard symposium, 72-77.马俊, 吴永杰, 夏霖, 张乾, 马勇, 杨奇森. 2010. 螺髻山自然保护区非飞行类小型哺乳动物垂直多样性调查. 兽类学报,30(4):400-410.张知贵, 夏霖, 杨奇森. 2009. 牦牛的分布与保护. 动物学研究, 44(1):148-150.孟秀祥, 张东晶, 王功, 祈军, 杨奇森. 冯祚建.2009. 甘肃兴隆山圈养雌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发情次数、间情期及影响因素. 中国农业科学, 42(5):1783-1788.武永华, 杨奇森. 2009. 兽类骨骼标本制作新方法:碱性蛋白酶消化法. 兽类学报,29(2):227-230.马勇, 杨奇森, 周立志. 2008. 啮齿动物分类学与地理分布. 见郑智明, 姜志宽, 陈安国著《啮齿动物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p34-139.杨奇森, 夏霖. 2007. 野生动物通道设计原理与实例,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实践》,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p65-72.杨奇森, 岩昆主编. 2007. 中国兽类彩色图谱.科学出版社, 北京.夏霖, 杨奇森, 全国强, 冯祚建, 马勇. 2007. 兽类头骨测量标准IV:树鼩目、灵长目. 动物学杂志,42(1):79-83.杨奇森, 夏霖, 冯祚建, 马勇, 全国强, 吴毅. 2007. 兽类头骨测量标准V:食虫目、翼手目. 动物学杂志,42(2):56-62.孟秀祥, 杨奇森, 冯祚建, 冯金朝, 周宜君, 徐宏发. 2007.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圈养雄性马麝繁殖性能的行为判别. .动物学研究, 28(2):149-154.孟秀祥, 杨奇森, 冯祚建, 徐宏发,冯金朝, 周宜君. 2007. 圈养马麝的刻板行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35(1):47-48.孟秀祥, 杨奇森, 冯祚建, 夏霖, 冯金朝, 周宜君, 徐宏发. 2007.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圈养马麝行为模式的性间差异. 西南大学学报, 29 (4): 101-105.黄薇, 夏霖, 冯祚建, 杨奇森. 2007. 新疆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区划探讨. 兽类学报, 27(4):325-337.孟秀祥, 杨奇森, 冯祚建, 夏霖, 冯金朝, 周宜君, 蒋应文, 张学炎. 2007. 圈养马麝非繁殖季节行为特征及行为节律的性别间差异.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3(3):349-352 .李增超, 杨奇森, 张会斌, 刘志虎, 袁刚. 2006. 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东部大型兽类数量和分布. 四川动物, 25(1):92-95.夏霖, 杨奇森, 马勇, 冯祚建, 周立志. 2006. 兽类头骨测量标准III:啮齿目、兔形目. 动物学杂志, 41(5):68-71.孟秀祥, 杨奇森, 冯祚建, 蒋应文, 施哲梅. 2006. 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发情交配节律的比较研究. 四川动物,25(1):45-50.孟秀祥, 杨奇森, 冯祚建, 施哲梅, 蒋应文. 2005. 马麝的分娩时间格局. 四川动物,24(1):30-35.李增超, 夏霖, 杨奇森, 梁孟元. 2005. 塔里木兔种群遗传结构的初步探讨. 兽类学报,25(3):224-228.杨奇森, 夏霖, 马勇, 冯祚建. 2005. 全国强.兽类头骨测量标准I:基本量度. 动物学杂志, 40(3):50-56.夏霖,杨奇森,李增超,武永华,梁孟元. 2005. 交通设施对可可西里藏羚季节性迁移的影响. 四川动物,24(2):147-151.杨奇森, 冯祚建,全国强,马勇. 2005. 兽类头骨测量标准II:奇蹄目、偶蹄目、食肉目. 动物学杂志,40(6):74-80.杨奇森, 全国强. 2004. 中国的猿猴. 动物学杂志,(1):63, 75, 79.吴毅, 杨奇森, 夏霖, 彭洪元, 周昭敏. 2004. 中国蝙蝠新记录-马氏菊头蝠.动物学杂志,39(5):109-110.相雨, 杨奇森, 夏霖. 2004. 中国兔属动物的分类现状和分布. 四川动物,23(4):391-396.夏霖, 李明, 杨奇森, 魏辅文. 2004. 马麝诸种群地理分化初步探讨. 兽类学报,24(1):1-5.杨奇森, 夏霖等. 2003. 青藏铁路沿线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科学年会专刊),p.69-77.夏霖, 杨奇森, 相雨,冯祚建. 2003.青海祁连山地区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学分析, 兽类学报, 23(4):295-303.孟秀祥, 杨奇森, 冯祚建, 夏霖. 2002. 圈养马麝发情交配后期的日活动格局,动物学杂志, 37(6):35-42.孟秀祥, 杨奇森, 冯祚建, 夏霖. 2002. 圈养马麝夏秋冬活动格局的比较.兽类学报, 22(2):87-97.夏霖, 杨奇森, 黄乘明,李友帮. 2002.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兽类区系及动物地理学初报. 动物学杂志, 37(1):39-43.夏霖, 杨奇森, 黄乘明, 李友帮. 2002. 广西陆栖兽类动物分布格局及区划探讨. 动物分类学报, 27(2):393-401.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代表履职工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原则在人大制度中的集中体现。

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下的人大代表理论的内涵和特点,深入阐释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实践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结合中国社会转型分析了当前我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存在的根本问题和原因,全面展示了地方人大探索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实践。

并从完善代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代表选举产生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路径。

扩展资料:

《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研究》是2016年4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刚。

袁刚,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主编《政治学原理》、《京津冀政府协同治理机制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研究报告》、《当代西方政治学原著选读》等著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主持省部级、厅级课题6项,获省级、厅级科研奖励4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研究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