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无线电台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7 21:45:58

无线电台论文发表

相关范文: 匿名通信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上的匿名和隐私等安全问题也逐步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尤其在电子商务领域。文章从匿名通信技术的概述入手,简要论述了洋葱路由Tor匿名通信技术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关键词] 网络安全 电子商务 匿名通信 洋葱路由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商务方式,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商业模式。然而,网络交易安全也逐步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特别是随着网民的不断增多,信息网络中的隐私和保护已经成为广大网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据统计,有58%的电子商务消费者担心个人隐私得不到有效保障而放弃了网上购物等业务。因此,网络中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将成为困扰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主要针对电子商务活动中存在的隐私权保护问题,简要论述了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匿名通信及相关技术。 一、匿名通信系统技术 作为网络安全来说,它的技术总是针对防御某些网络攻击而提出来的,匿名通信技术也不例外。匿名通信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数据流中的通信关系加以隐藏,使窃听者无从直接获知或推知双方的通信关系和通信的一方。匿名通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隐藏通信双方的身份信息或通信关系,从而实现对网络用户的个人通信隐私以及对涉密通信更好的保护。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今天,匿名通信技术作为有效保护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电子交易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通常,按照所要隐藏信息的不同,可以将匿名分为三种形式:发起者匿名(Sender anonymity)即保护通信发起者的身份信息,接收者匿名(Recipient anonymity)即保护通信中接收者的身份信息,发起者或接收者的不可连接性(Unlinkability of Sender and Recipient)即通过某种技术使通信中的信息间接地到达对方,使发送者与接收者无法被关联起来。 二、Tor匿名通信系统 1.Tor匿名通信系统概念 所谓Tor(The Second Onion Router),即第二代洋葱路由系统,它由一组洋葱路由器组成(也称之为Tor节点)。这些洋葱路由器用来转发起始端到目的端的通信流,每个洋葱路由器都试图保证在外部观测者看来输入与输出数据之间的无关联性,即由输出的数据包不能判断出其对应输入的数据包,使攻击者不能通过跟踪信道中的数据流而实现通信流分析。Tor是一个由虚拟通道组成的网络,团体和个人用它来保护自己在互联网上的隐私和安全。 与传统的匿名通信系统不同,Tor并不对来自不同用户的数据进行任何精确的混合,即不采用批量处理技术,这样可保证所有连接的数据被公平地转发。当一个连接的流缓存为空时,它将跳过这一连接而转发下一个非空连接缓存中的数据。因为Tor的目标之一是低延迟,所以它并不对数据包进行精确的延迟、重新排序、批量处理和填充信息丢弃等传统操作。 2.Tor匿名通信技术分析 洋葱路由技术的提出主要目的是在公网上实现隐藏网络结构和通信双方地址等关键信息,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攻击者在网上进行流量分析和窃听。洋葱路由技术结合Mix技术和Agent代理机制,不用对Internet的应用层进行任何修改,通过洋葱代理路由器,采用面向连接的传输技术,用源路由技术的思想对洋葱包所经过的路由节点进行层层加密封装,中间的洋葱路由器对所收到的洋葱包进行解密运算,得出下一跳的路由器地址,剥去洋葱包的最外层,在包尾填充任意字符,使得包的大小不变,并把新的洋葱包根据所指示的地址传递给下一个洋葱路由器。 洋葱路由方案采用了实时双向隐藏路径的实现方法,它是在请求站点W上的代理服务器与目标主机之间进行匿名连接,其数据流经过若干中间洋葱路由器后抵达目的站点而形成一条隐藏路径。为了在请求和响应站点之间建立一条会话路径,请求站点的代理确定一连串的安全路由器以形成通过公网的路径,并利用各洋葱路由器的公钥构造一个封装的路由信息包,通过该路由信息包把双向会话加密密钥和加密函数分配给各洋葱路由器。若分配成功则在请求和响应站点之间建立了一条洋葱隐藏路径。建立这样的隐藏路径采用松散源路由方式,为增强抵抗路径分析能力,洋葱包采用填充技术,在每个洋葱路由器站点之间传送的信息包大小是相同的。 3.国内外研究现状 Tor是第二代洋葱路由的一种实现,网络用户通过Tor可以在因特网上进行匿名通信与交流。最初该项目由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U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赞助。2004年,Tor成为电子前哨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EFF)的一个项目。2005年后期,EFF不再赞助Tor项目,但开发人员继续维持Tor的官方网站。我们可以在网站上很容易下载到Tor程序,并且通过Tor可以进行匿名通信。而且,Tor主要是针对现阶段大量存在的流量过滤、嗅探分析等工具,在JAP之类软件基础上改进的,支持Socks5,并且支持动态代理链,因此难于追踪,可以有效地保证网络的安全性。此外,Tor已经实现了匿名原理的分析与设计,但是并没有一个规范的协议标准,因为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Tor是一个工具集,最新的版本(稳定版 0.1.2.17;测试版0.2.0.6-alpha)修正了一些严重的安全漏洞。 三、结束语 总之,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在基于匿名通信技术的电子商务环境下,采取何种匿名通信技术要依实际情况而定,还要综合运用其他网络安全技术措施,例如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认证技术、加密技术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子商务活动的双方进行安全电子交易,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银: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措施的探讨与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22) [2]吴艳辉 王伟平:基于重路由的匿名通信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17)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补充:这是最新的资料。如需其他欢迎您留言、咨询。

电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迫切要求能进行远距离快速通讯的产物。在19世纪上半叶就有许多科学家从事这方面的发明创造。莫尔斯在1837年成功地发明了电码,很快就建立了长距离的通讯网和横跨大西洋的电缆。但是架电线、铺电缆都是很费事的事情。如果能不经电线、电缆而直接传递信息,岂不是更为方便?于是无线电报应运而生。应该说,在赫兹发现和证实电磁波的时代就已经有可能发明无线电报了。但是,一件新生事物的出现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以后,有多起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尝试:例如,法国的布朗利(E.Blanly)、英国的洛奇(O.Lodge)、新西兰的卢瑟福(E.Rutherford)、美国的忒斯拉(M.Tesla)都对无线电通讯做过有益的尝试。俄国的波波夫还公开表演过他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而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1895年在自家的花园里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波传递实验,次年即获得了专利。

马可尼是意大利人,1874年4月25日出生在波伦那(Bologna)。父亲是一位乡绅,母亲是爱尔兰人,因此他从小会说英语。马可尼虽然没有进过大学,但由于他家境富裕,延请了意大利的著名学者作为家庭教师在家里给他上课。还在少年时期,他就对物理和电学有很浓厚的兴趣,读过麦克斯韦、赫兹、里希(Righi)、洛奇(Lodge)等人的著作。1894年,马可尼偶然读到一篇记述8年前赫兹发现电磁波的文章,很受启发。他想:是不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呢?于是,他采用赫兹的方法产生电磁波,在远处用粉屑检波器来检测。粉屑检波器实际上是一只松散的放有金属粉屑的容器,它平时几乎不导电,一旦电磁波通过,在电磁波的作用下,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就变成能够导电的良导体,这样就显示出无线电信号。无线电波就这样转换成了易于检测的电流。马可尼逐步改进自己的装置,将发射机和接收机都接地,再用一根与大地绝缘的金属线作天线,这样,就可以使发送和接收都变得更有效。天线的利用并不是马可尼开创的,波波夫比他先用上了天线,但是马可尼比较幸运,他的发明及时地得到了英国官方的支持,这大概是因为有不列颠血统的缘故。1896年由于意大利对他的工作不感兴趣,马可尼便携带自己的装置到了英国,在那里他被介绍给邮政总局的总工程师普利斯(William Preece)。这年年末马可尼取得了无线电报系统世界上第一个专利。他在伦敦、萨里斯堡(Salisburg)平原以及跨越布里斯托尔湾成功地演示了他的通讯装置,信号传递的距离增加到了14.48千米。1897年7月成立了“无线电报及电信有限公司”(后来改名为“马可尼无线电报有限公司”)。

1897年马可尼回到意大利,在斯佩西亚(Spezia)向意大利政府演示了19.31千米的无线电信号发送。1898年,他再次来到英国,把发送距离加大到28.97千米。1899年他建立起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法国和英国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他在许多地方建立了永久性的无线电台。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十分欣赏他的工作,特意付费请马可尼发送一份电报,向年迈的斯托克斯致意,这成了世界上第一次使用无线电报的业务。那一年,在金斯顿举行的赛艇会上,马可尼成功地用自己的信号机报道赛艇比赛的消息。

1900年马可尼为其“调谐式无线电报”取得了著名的第7777号专利。他的事业发展得很顺利。但是当时人们对这项新发明难免有所疑虑,最大的疑虑是无线电波应该走直线,而地球表面却是圆球形,怎么可能远距离传送到地球的其他地方呢?可是马可尼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认为,无线电波会沿地表传送,假如把发送台和接收台都接地,更应该沿地表传送。他决定用他的发报系统证明无线电波不受地球表面弯曲的影响。他精心设计了实验方案,用气球把天线尽可能吊高,试图让无线电信号从英国的西南端(康沃尔郡的波特休)发送到加拿大纽芬兰省的圣约翰斯,跨过大西洋,距离为3379.53千米。1901年12月12日,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马可尼试验获得了成功。爱迪生对此给予公开赞扬。马可尼的大胆试验打破了传统的看法,引起公众极大的兴趣。第二年他的实验结果就得到了解释。肯涅利(A.E.Kenelly)和亥维赛(O.Heaviside)提出,可能是在地球外层空间存在能使电波反射的电离层。这一论点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由英国物理学家阿普顿(E.V.Appleton)用无线电实验得到证实。

1903年开始,从美国用无线电向英国《泰晤士报》传递新闻,当天见报。到了1909年无线电报已经在通讯事业上大显身手。在这以后许多国家的军事要塞、海港船舰大都装备有无线电设备,无线电报成了全球性的事业,因此,马可尼在1909年和布劳恩(Karl Braun)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布劳恩是德国人,1850年6月6日出生于德国的富尔达(Fulda)。他在此地接受了地方普通中学的教育。他曾在马尔堡大学、柏林大学学习过,1872年毕业,他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弹性弦的振动。后来他在维尔茨堡大学担任过昆开(Quincke)教授的助手,1874年受聘到莱比锡的圣托马斯中学任教。两年后他受聘为马尔堡大学的理论物理学编外教授,1880年又被聘请到斯特拉斯堡大学担任同样的职务。1883年布劳恩成了卡尔斯鲁厄(Karlsruhe)工业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并于1885年受聘到杜宾根大学任教。他到这里的任务之一是建立一所新的物理研究所。

布劳恩的第一项研究工作是关于弦的振动和弹性棒的振动,特别是棒的振动幅度和周围环境对振动的影响。其他研究工作是以热力学原理为基础的,例如压力对于固体的溶解度的影响。

布劳恩的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是在电学方面。他发表过关于欧姆定律的偏差问题,以及关于从热源计算可逆伽伐尼电池的电动势问题的文章。他的实验使他发明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静电计和阴极射线示波器。

1898年他开始从事无线电报的研究,试图以高频电流将莫尔斯信号经过水的传播发送。后来他又把闭合振荡电路应用于无线电报,而且是第一个使电波沿确定方向发射的试验者之一。1902年他成功地用定向天线系统接收到了定向发射的信号。

布劳恩的关于无线电报的论文以小册子的形式发表于1901年,题目是《通过水和空气的无线电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布劳恩曾被派往纽约,作为一名见证人去参加一项专利索赔的诉讼。由于他离开了自己的实验室以及身体有病,所以他没有可能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布劳恩的晚年是在美国安静地度过的,他于1918年4月20日逝世于美国。

论文摘要:短波的频率范围115MHz - 30MHz , 传播途径分为地波和天波两种。其中地波因为受地面吸收和地面电气特性的影响而衰减的程度较大, 只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因此短波通信的主要传播路径是天波。天波的传播是利用电离层的反射来实现的, 尤其是多次反射后可以实现全球通信。地波传播受天气的影响较小, 比较稳定, 信道参数基本上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是恒参信道。 论文名称: 短波在无线电通信中的作用及特点 作 者: 孙 雷 专业类别: 其它 论文来源: 转载 刊载杂志: 上 传 人: HUNANLIANG 发布时间: 2006-2-1 13:29:00 论文星级: ★★★ 文件大小: 73.88KB 网友评分: 暂无网友打分 人 气 数: 192 下载次数: 89 论文性质: 下载:会员200个积分/vip会员0个积分 关 键 字: 地波; 天波; 电离层; 多跳路径

无线电工程》创刊于1971年,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主办的无线电工程类学术期刊。[1]据2021年7月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官网显示,《无线电工程》编辑委员会有顾问8人、委员28人,编辑部有编辑2人。[2]据2021年7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无线电工程》共出版文献量为7574篇、总被下载次数为921831次、总被引次数为25535次;(2020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72、(2020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54。[3]据2021年7月1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无线电工程》共出版文献量为5448篇、被引量为22378次、下载量为170352次、基金论文量为1533篇;2018年影响因子为0.63。

无线电工程期刊

10%。根据查询无线电工程期刊的简介得知,中稿率是10%,无线电工程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主办的无线电工程类学术期刊。

无线电工程 现在不是核心期刊复合影响因子:0.381 综合影响因子:0.173 主办: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周期: 月刊出版地:河北省石家庄市ISSN: 1003-3106CN: 13-1097/TN邮发代号: 18-150创刊时间:197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无线电工程》创刊于1971年,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主办的无线电工程类学术期刊。[1]据2021年7月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官网显示,《无线电工程》编辑委员会有顾问8人、委员28人,编辑部有编辑2人。[2]据2021年7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无线电工程》共出版文献量为7574篇、总被下载次数为921831次、总被引次数为25535次;(2020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72、(2020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54。[3]据2021年7月1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无线电工程》共出版文献量为5448篇、被引量为22378次、下载量为170352次、基金论文量为1533篇;2018年影响因子为0.63。

无线电期刊投稿

楼上两位说的基本都对,一个正规的技术类杂志,投稿难道还要收作者费用?除非是广告。所以一般杂志,只要采纳了您的稿件,正常情况下是要付给您稿酬的,即使不给现金,那么他肯定要和您协商,给您其他什么与稿酬等值的物件的。

一般投稿不会花钱,但给不给稿费就要看对方了!

国家级刊物期刊名称 无线电 期刊CN号 11-1639/TN 主管单位 信息产业部 主办单位 人民邮电出版社 文种 汉文 发行范围 公开

无线电杂志投稿

不好发。Radio Science投稿录用容易,审稿速度偏慢,需要4-8周时间,经长时间审核过后才可以进行发布。无线电科学(Radio Science)是一本由AMER GEOPHYSICAL UNION出版的一本工程技术-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术刊物,主要报道工程技术-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与实践。

如果对方没有说明有稿费的话,这种非实体的基本是没有的。

无线电工程》创刊于1971年,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主办的无线电工程类学术期刊。[1]据2021年7月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官网显示,《无线电工程》编辑委员会有顾问8人、委员28人,编辑部有编辑2人。[2]据2021年7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无线电工程》共出版文献量为7574篇、总被下载次数为921831次、总被引次数为25535次;(2020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72、(2020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54。[3]据2021年7月1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无线电工程》共出版文献量为5448篇、被引量为22378次、下载量为170352次、基金论文量为1533篇;2018年影响因子为0.63。

无线电杂志论文发表

无线电工程》创刊于1971年,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主办的无线电工程类学术期刊。[1]据2021年7月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官网显示,《无线电工程》编辑委员会有顾问8人、委员28人,编辑部有编辑2人。[2]据2021年7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无线电工程》共出版文献量为7574篇、总被下载次数为921831次、总被引次数为25535次;(2020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72、(2020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54。[3]据2021年7月1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无线电工程》共出版文献量为5448篇、被引量为22378次、下载量为170352次、基金论文量为1533篇;2018年影响因子为0.63。

一般投稿不会花钱,但给不给稿费就要看对方了!

一般情况下,1~3天能出结果。1、《无线电工程》(月刊)创刊于1971年,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电子科技期刊。2、本本刊主要刊登内容为:国家基金项目论文、博(硕)士学术论文,跟踪与报道信息系统与网络、信号与信息处理、测控遥感与导航定位、电磁场与微波、专题技术与工程应用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前沿技术,技术与市场紧密相结合。3、刊为中国电子学会遥感遥测遥控分会会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信息产业部优电子科技期刊奖。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