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康师傅企业管理已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21:52:50

康师傅企业管理已发表论文

【摘 要】康师傅集团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及糕饼。从1992年开始康师傅便以一种可靠、热情的形象深入消费者心中。目前康师傅的三大品项产品,都已经在中国食品市场占有显著的市场地位。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2/view-4589107.htm【关键词】康师傅;品牌营销;品牌管理 1.引言 1.1 品牌的定义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1.2 康师傅品牌的由来及成就 “康师傅”的老板是台商顶新集团董事魏应州及其兄弟。“康师傅”是1992年顶新为进军大陆而设的品牌。在90年代初,速食食品在大陆并不受欢迎,魏应州为标榜其速食面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所以改名“康师傅”,以显示是健康食品。“康”代表健康,又是扬声,念起来响亮;“师傅”是内地最普遍的尊称,既是专业、好手艺的代名词,同时又显得非常亲切。 康师傅从创立至今,获得了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2.品牌发展情况 2.1 康师傅集团总体发展情况 康师傅集团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及糕饼。它从1992年开始生产方便面,并自1996年起扩大业务至糕饼及饮品;目前康师傅的三大品项产品,都已经在中国食品市场占有显著的市场地位。长久以来,康师傅不断完善遍布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令新产品更加快速、有效地登陆市场,使得其产品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截至2011年12月底,康师傅共拥有555个营业所及91个仓库以服务6,188家经销商及86,755家直营零售商。 2.2 康师傅方便面品牌的发展情况 康师傅方便面的品牌个性是:实在、可靠、亲切、热忱。所以,其方便面的味道、包装、销售形式都紧紧围绕这一宗旨展开。 康师傅方便面的品牌策略规划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康师傅方便面主要推广它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因为这是它的主力面味,能够被广泛的顾客所接受,并致力于将这一面味打造成经典口味。 在第二阶段,康师傅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十分有利的低位之后,开始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推广。例如,在不同的地区推出不同口味的方便面——康师傅鲜虾鱼板面主要在沿海地区进行推广,康师傅香辣牛肉面主要在四川、湖南等地区进行推广。 2.3 康师傅茶饮料--果汁品牌的发展情况 康师傅在1996年投入茶饮料的生产,最早推出的是柠檬茶和菊花茶,1997年~1998年,康师傅又相继推出了冰红茶、绿茶和乌龙茶。但最终取得成功并占据主要销量的是冰红茶好绿茶,至今,绿茶已经成为康师傅销量最大的品种。现在,康师傅还在不断推出新的茶饮料,例如茉莉茶、铁观音、大麦茶,但绿茶的销量仍排在第一位。 康师傅果汁饮品有橙汁饮品、水晶葡萄、酸枣汁、酸梅汁等,销量排在第一位的是橙汁饮品。 2.4 康师傅饼干品牌的发展情况 康师傅第三大类产品便是康师傅的夹心饼干。夹心饼干以22.1%的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二位。销量最好的是康师傅3+2夹心饼干。 3.品牌要素分析 3.1 品牌要素的定义 品牌要素是指那些用以识别和区分品牌的标志性设计。主要包括:名称、标识、象征物、广告语、包装等。 3.2 康师傅的品牌要素分析 3.2.1 康师傅的名称分析 “康师傅”中“康”代表健康,又是扬声,念起来响亮;“师傅”是内地最普遍的尊称,既是专业、好手艺的代名词,同时又显得非常亲切。 3.2.2 康师傅的标志分析 相信大家都对那个胖胖的厨师形象印象深刻。康师傅企业标志是以可爱的动画人物作为整个标志的核心,可爱的厨师,甜蜜的笑,伸开双臂拥抱未来。整个卡通动漫人物活灵活现,橙、绿、白颜色的搭配让整个标志更具人性化,墨绿色艺术字体加上绿色的环保标志,起到了相互搭配的效果。 3.2.3 康师傅的广告语分析 康师傅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特色,所以,广告语也各不相同。 康师傅冰红茶的广告语为“冰力十足,无可替代!”突出显示了冰红茶清凉爽口,口味独特的特点。 康师傅茉莉清茶的广告语是“花清香,茶新味”突出显示了茉莉清茶的清香淡雅,口感新鲜的特点。 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康师傅能够紧紧抓住每一产品的特点与定位,为其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广告语,这也为康师傅加分很多。 3.2.4 康师傅的包装分析 在包装方面,由于康师傅的主要产品是食品,所以大多采用比较鲜艳的颜色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并引起顾客的食欲。 品牌要素的设计不同于品牌营销活动,却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联想的重要途径,是创建强势品牌的重要基础。 4.品牌营销及品牌管理分析 4.1 品牌营销的定义 品牌营销的本质是以打造品牌为第一目的,通过品牌的价值提升来推动产品的营销和产品线的拓展,进而确立企业品牌及产品在顾客心理上的至高位置。 4.2 运用品牌营销创建品牌及品牌定位 在品牌创建初期,康师傅主要运用的是品牌创建的产品策略。因为在当时,大陆的速食品还不是很多,种类也比较少,康师傅首先要做的是让顾客接受自己所生产的方便面。那么,康师傅必须把握好自己产品的质量及口感,所以,在创建初期以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康师傅的广告词一直是“香喷喷,好吃看得见!”让顾客觉得既好吃又实惠,而这就是康师傅的产品定位,进而给顾客一种好吃又实惠的品牌形象。 4.3 品牌的宣传策划 康师傅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对产品进行了有力的宣传,为其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加了不少分。除了直观的电视广告、营销宣传以外,康师傅还通过举办活动、赞助节目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1995年9月,康师傅向河北省蓟县、宝坻、西青等重灾区捐助6000箱康师傅方便面,价值30万人民币。 4.4 品牌的持续维持 康师傅在确定了自己在方便面方面的品牌地位之后,对自己产品的质量更加重视。为了保持住自己美味实惠的品牌形象,康师傅将广告词改为“就是这个味!”来维护自己产品的经典地位。与此同时,康师傅开始着手茶饮品的开发与宣传。 4.5 品牌的不断创新 在康师傅品牌不断成熟之后,为了不让品牌从此由成熟走向衰落,康师傅必选不断的推陈出新,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经营模式还是服务创新。例如,康师傅方便面不断推出新口味、新吃法的方便面,使顾客在满足味觉的同时有了更愉悦的心理感受;康师傅在茶饮品果汁饮品方便不断推出新口味的产品,并且对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品牌。 5.结论 康师傅一直在努力维持自己在即食品市场建立的优良品牌,中间也有过品牌危机,例如2009年的康师傅“水源门”事件使康师傅多多少少受到了威胁,但康师傅在公众树立的健康、实惠的形象一时间很难被击倒。 一个品牌要想常年伫立在市场主导者的位置,无论在营销还是在管理方面都要比其他企业做的更多、更精细。要始终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科学合理的制定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陈苏.顶新集团(康师傅)企业史研究[D].南京大学,2011. [2]曾朝晖.康师傅,如何成为行业标杆?[J].中国高新区,2007(05). [3]嵇万青.康师傅品牌广东推广创新策略[J].市场观察,2008(01). [4]艾西.康师傅:依托强势媒体,打造强势品牌[J].经营者,2008(02). [5]王新业.康师傅vs统一:乾坤大挪移[J].经营者,2007(08). 作者简介:张思思(1988-),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截至1994年,世界财富500强中,有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EAP项目。日本企业在应用EAP时创造了一种被称为“爱抚管理”的模式。一些企业设置了放松室、发泄室、茶室等,来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或者制订员工健康修改计划和增进健康的方案,帮助员工克服身心方面的疾病和提高健康程度;还有的是设置一系列课程进行例行健康检查,进行心理卫生的自律训练、性格分析和心理检查等。 据统计,目前在美国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企业员工常年享受着EAP服务,大多数员工超过500人的企业目前已有EAP,员工人数在100-500的企业70%以上也有EAP,并且这个数字正在不断增加。 EAP为企业服务内容 从大的方面来说,EAP为企业服务内容可以分为很多类型,比如有管理员工问题、改进工作环境;运用建设性的对质、激励和短期的干涉方法,EAP使得那些拥有影响到业绩表现的个人问题的员工,认识到个人问题和表现之间的关系等等。 完整的EAP包括:压力评估、组织改变、宣传推广、教育培训、压力咨询等几项内容。具体地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是针对造成问题的外部压力源本身去处理,即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 第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症状的缓解和疏导; 第三:是改变个体自身的弱点,即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如今,EAP已经发展成一种综合性的服务,其内容包括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裁员心理危机、灾难性事件、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问题、饮食习惯、减肥等等各个方面,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目的在于使员工在纷繁复杂的个人问题中得到解脱,减轻员工的压力,维护其心理健康。 在实施这项设计时,国内外优秀企业的作法是: 第一、进行专业的员工职业心理健康问题评估。由专业人员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方法评估员工心理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二、搞好职业心理健康宣传。利用海报、自助卡、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树立员工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鼓励遇到心理困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 第三、对工作环境的设计与改善。一方面,改善工作硬环境--物理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变革、领导力培训、团队建设、工作轮换、员工生涯规划等手段改善工作的软环境,在企业内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指明员工的发展方向,消除问题的诱因。 第四、开展员工和管理者培训。通过压力管理、挫折应对、保持积极情绪、咨询式的管理者等一系列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管理者掌握员工心理管理的技术,能在员工出现心理困扰问题时,很快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 第五、组织多种形式的员工心理咨询。对于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员工,提供咨询热线、网上咨询、团体辅导、个人面询等丰富的形式,充分解决员工心理困扰问题。 EAP在企业的运作步骤 1、首先是确立创立EAP的政策,实施什么内容的EAP,然后基于这个前提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 2、第二步就是教育员工,让员工理解并参与到EAP中,相互帮助。 3、另外就是教育管理者,如何实施EAP,如何以EAP的方法与员工沟通,比如细致到一些卡片、信函等。 EAP在企业中应用的成功案例 为了保持和提高员工心理健康度,一些企业要求员工定期接受心理咨询,并把这作为制度化的福利措施;同时运用行为疗法对员工的不良行为进行改善;而在选择中高层管理人员时用心理学方法对候选人已具备的能力、发展潜力进行全面了解,由于企业能够正确用人和用最好的人,因此企业的效益也是巨大的。 目前国内企业引进心理健康评估的还很少。但是,随着企业管理的完善,这一状况也会得到改善。可以预计,压力管理、情绪管理将会成为我国企业管理当中最紧迫的课题,EAP将逐渐得到国内公司的青睐,诸如EAP这样的产业心理咨询服务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企业EAP的发展,应该主要针对全体员工。因为真正需要接受心理治疗的员工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EAP是属于发展性、建设性、教育性和预防性的,侧重点是关注全体员工的潜能开发。 下面是一些已经运用了EAP 的企业在引入EAP 后所取得的效果: 1、台湾康师傅食品公司 台湾康师傅食品公司在企业高速扩张的过程中,曾经多次与死神相伴。而使它大难不死和愈挫愈勇的根本原因是施行了一种“永续经营”的“职业安全”项目。他们以对员工个人的知识承诺为中心,提出"成长是我们的最大收获",塑造员工的"职业安全",而非"职务安全"。这种“职业安全”不仅包括职业生涯设计,而且向员工提供全面的就业能力保障。 这种从根本上让员工“放心”的管理模式和组织创新设计,为员工创造的“机会”,不是暂时的权益之计,而是终身受益的“全人培训”。如果由于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导致企业进行重组及缩减规模的情况下,康师傅的人员架构可以从容不迫的进行。 2、艾迪.鲍尔公司 艾迪.鲍尔公司(Eddie Bauer)是美国著名休闲装零售商,年销售额15亿美元,有员工12,000名。零售业的一大特点,即一到旺季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大大增加。为了能让员工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公司自1994年以来推出了20个工作/生活福利项目,包括如心理评估和咨询、产后家访计划、平衡日等EAP项目。 3、西安杨森 去年年5月7日大连空难中,西安杨森有3名员工罹难。杨森公司在处理员工后事时,特别引入心理干预,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4、美国通用公司 在1979年通用公司采用EAP作为劳动力项目,获得了突出的成果之后,企业组织对EAP的兴趣更大了。 哪些行业需要EAP 确切说EAP对所有公司都有作用,企业在任何时候都需要EAP,关键的问题在于公司要持续地关注员工细微地变化,在企业危机发生之前将可能引起大坝崩溃的暗洞堵上。正如诺基亚中国有限公司为这个项目取的一个特殊名字――“LiveLife Assist”一样,它是员工生活的助手,这种助手的作用不仅反映在对员工提供的帮助,同时也体现在对公司带来的益处。而对某些特殊行业和企业特殊的部门,EAP尤其能显现其价值。 1.服务行业或企业客服部门 对那些直接面对客户的工作来说,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怎样让客户满意。但现实中时常会有做客服的员工抱怨:“工作要求我们时刻把微笑带给客人,客人永远是正确的等。可有时候客人的要求很无礼,甚至就是来找茬的,这种事情偶尔一次、二次也就算了,要是一天碰到两、三次那要我不发火也难。” 这样的工作需要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非常好的理解或认识,有豁达的心胸,具有非常的耐心和控制力等,但同时也需要向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释放压力的途径和方法。正是基于这些考虑.联想客户服务中心在几年前曾尝试用EAP项目来帮助客服部门的员工处理各种来自工作的中的压力和困惑,帮助他们排解心中的怨气,同时通过培训来加速他们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2.航空业、远洋业等行业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要求飞行员、船员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同样,同在高空飞行、远洋跋涉且直接为乘客服务的空姐、海嫂的心理素质也一样重要。他们不仅要感受作为一个普通人在不着陆的密封空间中产生的不安全感,而且要承担作为服务人员在面对客人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怨气,更要处理在危急情况下的各种突发情景。 所以,这种类型的工作对个人的心理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一方面,他们必须对自身的工作有清晰的认识,有方法排解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他们在处理与客人关系的时候,也必须有着良好的心态,有着正确释放压力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在面对危机的时候,这些人的心理素质和能否处理好突发事件,更是关系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3.对安全有特殊要求的行业 对安全有特殊要求的行业(比如核电站、化工行业等),其人力资源部成员,在工作中会有如履薄冰的感觉。员工的任何动态都需要密切关注,甚至会随着每个员工的感情变化而变化,因为他们工作中的任何差错将导致整个公司乃至周围环境的灾难。对这些人员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包括帮助他们解决来自家庭的后顾之忧等,成了这类公司人力资源部头等大事。他们对EAP会有更大的兴趣。

近日,康师傅矿物质水更换了新包装。新包装上的标签除了“地址”栏外,还增添了“产地:上海市”、“地址:上海市松江工业区锦昔置业园C8、C9号厂房”。 2008年对于康师傅而言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32.86%达42.72亿美元,净利增长33.65%达2.6亿美元;忧的是,康师傅矿物质水在短短了半年里,由盈利变成千万元以上的严重亏损,康师傅将这归咎于去年7月份爆发的“水源门”事件。 痛失头把交椅 据AC尼尔森公布的“2008年12月最新零研报告”显示,如果按销售量计算,康师傅矿物质水去年市占率为19.9%,仍占全国包装水第一品牌;若按销售额计算,康师傅矿物质水的市占率则从2007年的18.1%跌至17.7%,成为行业第二,娃哈哈以18.0%跃居第一,农夫山泉第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从康师傅公司证实,去年“水源门”事件发生之后短短半年内,其矿物质水迅速由盈利变成千万元以上的严重亏损。 去年8月6日起,《每日经济新闻》连续报道了康师傅矿物质水广告中声称的“选取的优质水源”原来是自来水,被指涉嫌虚假宣传。报道一出便在市场上引起强烈反响,工商、质检、消协等部门相继介入此事。事发几天后,康师傅“优质水源”广告停播。1个月后,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就矿物质水产品广告中标示“选用优质水源”一事向消费者公开致歉。 期间,康师傅矿物质水又陷“产地门”,标签上标注杭州厂家的地址,实际产地却在其他城市,并遭到有关部门的查处。 零售价跌至行业最低 事实证明,停播广告、公开致歉并没能结束康师傅矿物质水所面临的困境,在随后的时间内,康师傅“水源门”被延伸到矿物质水对人体健康问题的争论,这也给康师傅矿物质水的销售带来了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水源门”爆发前,康师傅矿物质水在家乐福、沃尔玛等卖场的零售价为0.9元/瓶,但事发后,零售价曾下调至0.85元。记者昨日在上海家乐福看到,目前康师傅的这款产品售价已降至0.8元/瓶,是所有饮用水品牌中售价最低的,此外,12瓶装的仅售7.6元,折合单价仅0.63元/瓶。而同样规格的矿物质水,其他品牌的零售价最低的0.9元/瓶,最高则卖到2.8元/瓶。 标签新添“产地”栏 近日,康师傅矿物质水更换了新包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新包装除了瓶身造型、图案设计等发生了明显变动外,标签内容也与以前大不一样,尤其是增加了产地一栏。 以在上海市场销售的产品为例,此前,康师傅矿物质水的标签上根本没有“产地”一栏。而现在,新包装上的标签除了“地址”栏外,还增添了“产地:上海市”、“地址:上海市松江工业区锦昔置业园C8、C9号厂房”。 同时,康师傅矿物质水的新包装上还新添了“安全饮水,健康放心”、“经过6道滤净程序,严格品质管控”、“采用进口先进设备,确保品质安全稳定”等字样,可见其良苦用心。 然而,不少消费者对此也有自己的选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该卖场的饮用水区域观察了15分钟,竟没有一位顾客选择矿物质水产品,只见一位妇女矿在物质水产品钱徘徊了数次,最后却将某品牌的一箱天然水搬到了购物车里。“最近天然矿泉水的销量有所上升。”该区域一促销员告诉记者。 今年或加速推广天然水 康师傅似乎也已意识到了备受重创的矿物质水将面临的命运,杭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道忠去年9月就曾向媒体透露,公司将在京津、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寻找优质天然矿泉水源,未来将发展天然矿泉水业务。 事实上,康师傅早在“水源门”前就已拥有矿泉水业务,其在吉林的一家工厂所用的水源就是长白山矿泉水。康师傅在年报中称,“天然水,天生好水,2008年于东北测试市场接受度,2009年起调整行销策略,力争快速占领市场”。看来,推广天然矿泉水业务将成为康师傅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中国内地,“康师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几乎就是“方便面”的代名词。康师傅以60亿包的年销售量被称为“中国面王”,同时也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厂商,一年中单用于包装康师傅方便面的塑料薄膜就可以绕地球12圈。1996年康师傅在香港上市,2002年在香港股市增值最佳的股票中,位列前三位。2004年上半年营业额为6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20010。而拥有康师傅品牌的台湾顶新集团2004年年销售额已高达200亿元人民币。康师傅的成绩来源于它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它在发现商机后能迅速行动占领市场,通过差异化的产品与同行竞争。在未开拓的市场上,康师傅是行业的领跑者;在已开拓的市场上,康师傅是行业的后起之秀。产品差异化是成熟的企业打破成熟桎梏,重新进入成长期的成长机遇;是中小企业找准自己的方向,规避激烈的市场洗理的最好选择。通过产品差异化挖掘到更多的潜在市场,使企业抢得市场先机,不但延长了企业的成长发展期,也让企业拥有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康师傅的创始人是中国台湾魏氏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1 95 8年,四兄弟的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个小油坊,起名“鼎新”,虽各兄弟竭力经营但持久未见成效。由于岛内发展空间狭小,魏氏兄弟决定赴大陆投资。1 988年,受家人重托的魏应行从香港转道来到大陆寻找机会。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一句“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的广告词打入市场,但遗憾的是以当时大陆老百姓的消费水平,大多数家庭都是用的散装油,锅里有油就不错了,根本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于是产品陷入滞销。到1991年时,魏应行带来的1.5亿元新台币几乎全部赔光了。就在他准备打道回府时,他嗅到了新的商机。当时他经常在外出差,并食用一种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他渐渐发现,一同搭车的人们对他的方便面常常十分好奇,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可以买到。魏应行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需求,从此开始了翻身立业的创业。当时大陆的方便面市场呈现两极化:一极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廉价面,几毛钱一袋,但质量很差;另一极是进口面,质量很好,但价格贵,五六元钱一碗,普通大陆人根本消费不起。看到这种市场情况,魏应行想:如果有一种方便面物美价廉,一定很有市场。于是决定生产这种方便面,并给准备投产的方便面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康师傅”。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为了适应北方人的思维方式。在北方人眼里,“9币傅”这个词显得较为专业,而姓氏则取用“健康”的“康”字,以塑造“讲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专家”形象。名称起好了,产品档次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确定口味了。怎样开发符合大陆人口味的方便面呢?康师傅经过上万次的口味测试和调查发现:大陆人口味偏重,而且比较偏爱牛肉,于是决定把“红烧牛肉面”作为主打产品。考虑到大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后把售价定在1.98元。与此同时,康师傅的广告宣传也全面铺开。不得不佩服的是,康师傅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强的广告意识。这一次,康师傅一改前两次用真人做广告的做法,根据名字塑造了一个比较容易记忆的动画人物。当时台湾对大陆消费者还很有吸引力,为了迎合他们的心理,给品牌定位为:“康师傅,来自台湾!”配合红烧牛肉面口味浓、分量足的特点,上市广告词设计为“香喷喷,好吃看得见”。 1992年,当国内企业还没有很强烈的广告意识时,康师傅的年广告支出就达到了3 000万元人民币。当时大陆的电视广告费用相当便宜,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插播广告只需500元人民币。为了将一句“好味道是吃出来的”的广告词铺满大江南北,康师傅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每年的广告投入从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康师傅认为,“广告就像朋友,你不打招呼,人家就把你淡忘了”。包装漂亮、广告凶猛的康师傅一经推出便立即打响,并掀起一阵抢购狂潮。康师傅公司门口甚至一度出现批发商排长队、一麻袋一麻袋订货的罕见场面。在市场的推动下,康师傅的生产规模迅速膨胀。在几经失败之后,魏应行终于第一次尝到了投资大陆的甜头。为了应付产品供不应求的热销局面,康师傅不得不投入巨资至流通领域,同时用提前收来的订金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招募人员。从第一碗面上市后的半年内,康师傅生产线上的工人即从300多人猛增到三四千人,生产线则扩大到了天津之外的多个城市。此后,康师傅又连续投资在各地设厂,搭建生产线,以超常规的速度急驰。康师傅的生产布局规划是,直径500公里内要有一个方便面生产基地,以把运费控制在销售价格的5%以内,由此实现新鲜度、销售价与成本的最佳组合。这种超常规的发展其实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一度使康师傅的资金链非常紧张。但为了尽快地完成布点,先入为主地占据当地市场,康师傅还是采取了这种快速扩张的战略,这一点也与其竞争对手“统一集团”稳健发展的战略有所不同。但是今天,康师傅这种较为激进的战略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这也是它能够快速超越“统一”而后来居上的原因。顶新集团副总裁李家群多年后在谈到康师傅的成功时曾说:“最重要的是我们抓住了先机,抢到了‘第一品牌’的形象。“若是换在今天,任何一个品牌也不可能做到这样。”时机和速度成就了康师傅,从此,康师傅盘踞大陆方便面市场的龙头地位达十余年之久。“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做方便面,康师傅不是第一个,远在“统一”之后,当“统一”已经是台湾第一品牌时,康师傅还没找到北。康师傅的其他产品,如茶饮料、果汁饮料、糕饼等也是如此,虽然在竞争对手之后切入市场,但很快都进入了市场前列。在产品导入上,康师傅奉行“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的原则,康师傅认为,任何产品都有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并非越早越好。先进入的企业自然有先人为主的优势,但选择适当的时机切入,可以省去培育市场、培养消费观念的费用。康师傅在切入后之所以能将对手快速甩开,关键在于能够在竞争产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以差异化完善产品,跟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开发出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的新产品。同样的产品,后来的康师傅总能本着“以有限的资源创造超值销量”的标准,在考虑市场份额的同时,尽可能以较低的价格给消费者以最大的实惠,因此受到欢迎。方便面虽然看上去是一个门槛比较低的行业,但实际上要做好也非常不易,新产品开发能力是很关键的因素。消费者喜新厌旧,天天都是一个口味谁受得了。因此,为了适应消费者的胃口,在最近几年中,康师傅新上市的品种都占了销售额的45%以上。文章来源:

企业管理刊物

<企业管理》。《管理必读》

1. *管理世界 CSCD/CSSCI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 *管理科学学报 CSC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3. *管理工程学报 CSCD/CSSCI 浙江大学 4. *金融研究 CSCD/CSSCI 中国金融学会 5. *科学学研究 CSCD/CSSCI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研所,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6. *科研管理 CSCD/CSSCI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7. *南开管理评论 CSCD/CSSCI 南开大学 8. *情报学报 CSCD/CSSCI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9.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CD/CSSCI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10.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CD/CSSCI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11.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CSCD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 12.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CD/CSSCI 复旦大学 13. *预测 CSCD/CSSCI 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 14. *中国管理科学 CSCD/CSSCI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15. *中国软科学 CSCD/CSSCI 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16. *系统工程 CSCD 湖南省系统工程协会 17. *运筹学学报 CSCD 中国运筹学会 18.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CSCD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19.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20.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21. 未来与发展 CSSCI 中国未来研究会 22. 战略与管理 CSSCI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 23.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24.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室,天津市科委 25. 管理现代化 CSSCI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26.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27. 管理科学 CSSCI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IT经理世界也很不错

月刊《企业管理》 回答者:yyybbr - 助理 三级 7-29 17:141. *管理世界 CSCD/CSSCI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 *管理科学学报 CSC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3. *管理工程学报 CSCD/CSSCI 浙江大学 4. *金融研究 CSCD/CSSCI 中国金融学会 5. *科学学研究 CSCD/CSSCI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研所,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6. *科研管理 CSCD/CSSCI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7. *南开管理评论 CSCD/CSSCI 南开大学 8. *情报学报 CSCD/CSSCI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9.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CD/CSSCI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10.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CD/CSSCI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11.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CSCD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 12.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CD/CSSCI 复旦大学 13. *预测 CSCD/CSSCI 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 14. *中国管理科学 CSCD/CSSCI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15. *中国软科学 CSCD/CSSCI 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16. *系统工程 CSCD 湖南省系统工程协会 17. *运筹学学报 CSCD 中国运筹学会 18.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CSCD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19.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20.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21. 未来与发展 CSSCI 中国未来研究会 22. 战略与管理 CSSCI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 23.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24.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室,天津市科委 25. 管理现代化 CSSCI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26.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27. 管理科学 CSSCI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IT经理世界也很不错 回答者:lilynew2005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7-30 21:55管理世界和南开管理评论。我国管理界最权威的两个杂志。 回答者:阿荦 - 试用期 一级 8-1 20:47当代经理人

世界经理人还是免费的呢!!

企业管理期刊

建议你多看些人际关系 语言沟通方面的书籍 ,从基层到高层是一个人很大的考验

由于职位不一样 ,为人处世, 说话之道就要有很大的改变

以下几种媒体会从不同视角关注企业,推广企业并深入研究企业和经济社会,希望借鉴。《经济学家》 由全球领先的战略咨询和商业媒体机构世界经济学人集团(WORLD ECONOMIST GROUP)出版,以董事会、总经理、创业者以及各类高级经理人为读者对象,以商业模式研究和企业家冒险故事的报道为办刊宗旨,将世界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理念带到中国,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环球企业家》 以“推动中国商业国际化“为使命,是目前国内惟一一本以国际化为特征的高端商业杂志,亦是国内报道世界级企业及企业家最频密的杂志。《中国企业家》 杂志定位于“一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秉承“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核心理念,立足企业家立场,弘扬企业家精神,致力使企业家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受尊重的主流人群。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冷静理智的报道风格,并糅合最新的网络技术,拥有专业的采编力量以及独家的新闻报道,提供及时、便捷、专业的信息服务。《北大商业评论》杂志内容包括宏观(比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问题)、中观(行业和区域)和微观(企业具体管理理论和实践)时评 论坛:针对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举行高峰论坛,共商解决之道,比如金融风险与金融改革。 视野: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管理文章,帮助企业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比如中国年度管理综述与展望等 月度人物:经时间证明确实卓有成就的,探讨经营之道,比如娃哈哈总裁宗庆后、三星中国区会长李亨道等 专题:就企业当下关心的管理主题进行专门的深度分析与评论,其中包括综述、若干专家不同侧面的深度分析 北大案例:深入剖析中国市场的典型案例,并邀请众多专家进行点评,从典型案例中引申出普遍性的管理之道,如德隆地震 环境纵横:在中国经营企业,需要对中观环境有良好的把握。本栏目将为大家提供深度行业分析和区域经济环境分析 创业:探讨创业成败经验,培育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比如中国创业报告、打造创业型组织。 国际评述:介绍国际最新管理趋势和管理理念,比如关系营销、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演变。 法与商:如何避免商业活动中可能的法律陷阱,比如福耀玻璃是如何打赢反倾销诉讼的。 执行:针对企业面临的具体管理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管理与人文:通过介绍历史、社会、艺术、心理学等领域有关内容,帮助管理者从其他人文学科汲取养料 管理旁说:通过一些生动活泼的小文章,为您深入浅出地阐释有关管理思想与管理理念《新财经》经济策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金融资本、社保研究、商贸纵横、经营管理、财政税务、财会审计、经济与法、公共管理、信息传媒、百家争鸣等《财经》是一本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与现代市场经济进程的新闻性刊物。

月刊《企业管理》 1. *管理世界 CSCD/CSSCI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 *管理科学学报 CSC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3. *管理工程学报 CSCD/CSSCI 浙江大学 4. *金融研究 CSCD/CSSCI 中国金融学会 5. *科学学研究 CSCD/CSSCI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研所,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6. *科研管理 CSCD/CSSCI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7. *南开管理评论 CSCD/CSSCI 南开大学 8. *情报学报 CSCD/CSSCI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9.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CD/CSSCI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10.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CD/CSSCI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11.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CSCD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 12.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CD/CSSCI 复旦大学 13. *预测 CSCD/CSSCI 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 14. *中国管理科学 CSCD/CSSCI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15. *中国软科学 CSCD/CSSCI 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16. *系统工程 CSCD 湖南省系统工程协会 17. *运筹学学报 CSCD 中国运筹学会 18.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CSCD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19.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20.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21. 未来与发展 CSSCI 中国未来研究会 22. 战略与管理 CSSCI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 23.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24.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室,天津市科委 25. 管理现代化 CSSCI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26.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27. 管理科学 CSSCI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书刊类:《中国式总裁—超速赢利的六大关键按纽》《如何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周云《品质管理手册》《管理,向西门庆学习 (破解《金瓶梅》密码)》《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第二版)《从毛泽东领导之道看企业管理》李凯城杂志类:《企业管理》月刊《企业导报》半月刊《现代经济信息》月刊《办公室业务》月刊《人力资源管理》月刊《商业文化》月刊报纸类:《经理人》《商学院》希望对你有用

企业管理论文发表

运营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核心内容,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对一个企业的繁荣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运营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住房更要求“高品质”“高质量”。房地产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投资于房地产行业。这对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既是良好的机遇又是极大的挑战。而房地产企业作为建筑的开发商,其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能否高质高量地按时完成。若国有房地产想要在激烈竞争中保持欣欣向荣的景象,则必须以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做好企业运营管理。该文主要阐述了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运营管理;问题策略

最近几年,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拉升了百姓的房产购买力,房地产行业市场发展迅猛。同时,具有无限潜力的行业与偌大的市场,使得更多人投资于房地产行业。在这背景之下,民营房地产企业迅速崛起,房地产市场的格局发生明显的动摇,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地位发生动摇。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更长远的发展,良好的运营管理才是国有房地产企业屹立于建筑行业不败之地的前提,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效的运营管理制度,并对出现过的危机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发展中将会遇见的问题,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企业又稳又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1国有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所存问题

无论什么企业都存在企业危机,如若处理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甚至使该企业不复存在。所以企业应该做到认清形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房地产企业在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用人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1财务问题

首先管理者自身缺乏运营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有的企业管理者由包工头逐渐发展起来,缺乏专业素养与意识,在企业管理中更是凭借自身以往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的认知系统做出判断。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企业财务核算等资料出现不真实性和不完整性,结果企业内部资金容易被盗用或流失。管理者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奠,决策分析缺乏科学依据。该状况给房地产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与进步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然后是融资问题。房地产企业承包项目时,建设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那么必须通过融资来筹集大量的资金。多数企业自身由于内部财务比列无法达到银行贷款标准,既无中介担保,又无抵押贷款缺乏信资,只好转向民间高息贷款。但此举存在风险更大,而且这种融资方式极大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业务成本和财务费用。而对于偿还筹措的资金,只有保证项目成功竣工,并且商品房得到许可证开始预售后,资金才可能慢慢地回笼。倘若未能获取回笼资金,后果可想而知,企业的命运将不堪设想。融资完成、项目开始建设后,又受大幅波动的利率汇率及证券市场的影响,那么房产企业极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问题,资金出现断接,则最终致使项目中止更甚者企业走向破产。接着为企业日常资金管理问题。目前多数企业忽视了资金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资金严重沉淀。企业急于获取回笼资金,对产品进行促销,一味认为只要商品房售出,则有利润获得。在出售商品房时忽略了客户的经济实力以及信用额度;为客户购房进行担保甚至还帮助客户偿还银行贷款等。此举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原有资金空缺。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不乐观、房产贬值时,企业财政则难以恢复,日渐空虚。

1.2运营成本管理问题

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水平粗放,因其缺少组织架构支撑,欠缺运营成本管理意识。在运营成本管理意识上与“财务成本”“造价成本”的概念混淆,没有透彻地理解全过程、全成本的管理思想。并存在有的房地产企业在开展运营成本管理工作之前,并没有设置负责成本工作的专职部门,更没有建立运营成本管理平台与保障体系。许多房地产公司开始运营成本的管理,但并没有“目标成本”以及“动态成本”概念,更别说有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所谓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过程是一个PDCA过程,包括了:目标成本的形成,成本控制,如何得到动态成本,如何调整异常成本。运营成本管理是以精细化管理的房地产业务,这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运营成本管理人才,而这种人才也正是人才市场中所缺少的。同时合同变更导致不及时测算成本。时效性强、难以衡量的变化往往无法准确计算成本,造成运营成本控制风险。并且由于合同在执行过称中变化的发生,使付款金额的计算和审核难度很大,所以少数企业最后超合同付款时有发生,导致后续工作十分被动,但是该情况却难以有效杜绝。

2国有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经营之道

2.1提高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无论企业的大小,也无论一个企业的什么岗位,上到高成管理者下到一线业务员,都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并且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企业上下各层人员进行培训,不管能力大小都应该接受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的培训,还有风险意识的培训;对于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知识的普及与强化,加强对风险的预测,让企业管理与运行更加合理、科学。只有将企业全体人员的素质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综合素质才会有所提高,企业运转才会更加高效。

2.2加强房地产管理者投资决策

风险管理意识经济形势变动和政策法规是影响房地产行业的两大外部因素。经济形势的变化将会导致房地产开发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因为房地产项目周期长,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产品上市时间,市场需求的可能性大有变化,可能导致产品的销售期延长,融资成本提高。而金融政策直接影响开发商和购买者的资本,影响项目的开发与销售。所以种种存在的风险要求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必须做到统筹全局,掌握一定的管理经营知识必不可少,而且还要时刻掌握熟悉政府的政策与市场的导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企业的风险管理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分,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风险管理,也许一个决策就让整个公司不复存在。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投资管理系统以及风险管理系统,并配以相应的专业管理者。

2.3建立运营成本管理平台和保障体系

房地产建设项目基本特点: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涉及内容多等,这些特点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到面面细微,处处谨慎,否则极易给企业带来危机。而运营成本是房地产开发商在项目实施中的的重要工作之一,贯穿于实施项目的整个过程,不容小觑。如若开发商想要保障开发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则必须重视运营成本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动态的成本相当复杂,房地产企业必须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经营成本管理水平来获得实时数据的动态成本,实现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目标。运营成本管理系统是一个实时地反应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它可以帮助建立成本结构,规范流程,核心业务的实时跟踪,实现业务与金融、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大大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加快决策过程,让决策更加准确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结语

房地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国有房地产企业面对种种挑战,要想在新经济时代保持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么就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不管是财务管理还是运营成本的管理,都需要结合切身实际完善机制。企业应该做到从多方面做好风险预测与控制,在保证有效化解市场危机的同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国有房地产企业作为开发商,其运营健康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房产企业必须保证高效、高品质、健康发展,打造良好口碑。

参考文献

[1]李爱红.房地产集团多项目运营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5):20.

[2]孔浩.国有大型房地产企业转型期企业内部管理研究——以泰达集团为例[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3]文小波.探讨商业综合体的成功之道[J].城市开发,2014(6):84-85.

[4]陈卫中.加强国企管理应坚持走群众路线[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6):33.

摘要:在考虑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在何处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该项投资的期限问题。投资期限过长,可能会限制养老保险基金功能的发挥;投资期限过短,其收益性可能会比较低。

关键词:运营管理;养老保险制度

一、引言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其中,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环节,对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及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也在逐步加重。将养老保险这一公共服务问题可以归入运营管理中的服务性运营系统,引入运营管理的思想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养老保险的压力来源问题明晰化,更易对症下药。

二、相关概念阐述

一个企业的流程能力指在给定的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它由资源中最小的资源能力决定。这一最小的资源即可称为瓶颈,是决定整个流程的流程能力的约束力。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养老保险体制的运营流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流程的约束情况找到流程的瓶颈所在。需要指出的是,瓶颈不等同于问题。问题是流程中的缺陷,而瓶颈则是流程中的约束条件。在同一流程中,必然会存在瓶颈,却不一定会存在问题。同时,在一个流程中,只会有一个瓶颈,但可以存在多个问题。问题可以被逐一解决,但解决旧的瓶颈的同时又会诞生新的瓶颈。从供需角度出发,倘若供过于求,流程就会按照需求的速度进行生产或服务,进而与流程能力无关,这种情形下,瓶颈属于需求约束;倘若供不应求,流程就变成了供应约束,本文中的瓶颈都将是供应约束的,因为养老保险金的供应必然会小于需求。同时,根据不同的限制,供应约束流程又可分能力约束或者输入约束,如果有充足的输入,供应约束就体现为能力约束。

三、通用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一共有三种模式,可概括为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和强制储蓄型。而各个国家在运营养老保险制度时主要采用的理念或方式有两种: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

1.现收现付制度流程分析

在现收现付模式下,按需制定缴费水平,当年在职一代的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全部用来支付已退休一代的养老金支出,以支定收,不留结余。展示了现收现付制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

2.完全积累制度流程分析

在完全积累模式下,职工个人和企业将资金存入职工在专门机构的个人账户中,职工退休以后,提取个人账户中缴纳总额和增值资金来维持自己的养老开支。展示了完全积累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其中各个符号代表的含义与其在现收现付制下的含义相同,X1’、X2’……Xn’代表第1年、第2年……第n年社会整体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情况。之所以不通用中的Y来表示而用X’来表示,代表完全积累制下个人所收到的养老保险金都源于个人自身的缴费积累。换句话说,个人原先的缴费金额将决定未来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在该模式下,为个体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包括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国家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进入到了个人账户,经过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的一系列的流程,最终个体可以在未来需要养老保险金的时候从自己的个人账户中提取这笔资金。该流程充分体现了个体多缴多得的原则。个人多缴多得的原则还可以激励在职人员多缴费储蓄养老金,同时又不会给财政带来养老负担。但该流程同样存在瓶颈,因为保险基金会面临利率,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管理风险。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来说,一方面要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即其年收益率至少应该能跑赢通货膨胀率;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要确保其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基金的保值增值环节是该流程的瓶颈,该流程约束属于能力约束。此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若是采用完全积累制会出现一些实际问题,一方面,倘若部分人因为历史原因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话便无法享受养老保险福利。因为在该流程下,没有缴费就没有个人账户,就更加不会有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这无疑与我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初衷相背离;另一方面,在于不经过社会统筹的环节,政府无法实现转移支付,这使得收入群体会成为最大的收益者,低收入者无法获得保障,也就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尤其对于基尼系数较高或者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而言,完全积累模式的弊端将会更加明显。

四、中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1995年之前一直实行现收现付制的模式,缴费责任主要由企业承担。一方面,为缓解“银色浪潮”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不会单独实行只重效率忽视公平的完全积累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展示了部分积累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从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个体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分为两部分分别流入到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其中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会进入到个人账户,而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国家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分别进入到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而个人领取养老保险金时,也同样是有两部分来源,一部分来自个人账户的积累,另一部分来自于社会统筹的分配。因此,可以说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下的养老保障体系有机地将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结合起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的流程不会存在瓶颈。瓶颈的产生和解决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反复的过程。通过制度的改革虽然可以解决原有制度的瓶颈,但旧的瓶颈的消失会带来新的瓶颈。部分积累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收现付制度和完全积累制度的瓶颈,但部分积累制并不能完全规避或解决。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当前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金数额庞大,同时要面对我国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以及相对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很大。因此部分积累制下的运营流程瓶颈依然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环节。目前来看,我国养老保险需求大于供给的现状会长期存在,供给的约束将会一直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动力。而在部分积累制下的供给约束,既有输入的约束,也有能力的约束。其中能力约束将是流程的主要约束条件。

五、提高中国养老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本文就如何应对瓶颈、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进而提高新制度养老保障能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健全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比较权威的是由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1年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一方面是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没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且大多是以政策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强制性较弱。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大多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欠缺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应尽快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营进行相关立法,使其在运行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比如,规定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管中的基本职责、行政部门没有很好履行职责的责任如何承担、投资运营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等。

(2)优化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和平稳定的投资环境可以为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运作环境。但是,当前我国的投资环境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投资的投机性、公司运作的不规范性以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为此,可以适当引入市场竞争的因素,通过投标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高投资市场的运行效率。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可持续发展,还应当发挥政府监管和掌控等宏观调控的作用。2014年6月16日,我国正式发布实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信托贷款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养老保险基金可用于投资银行、国债、抵押性贷款以及信托性投资等渠道,这是我国不断探索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成果。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同时,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上市,养老基金可以进行股权投资。这是政府在探索过程中的瓶颈突破,但对运营的基金比例仍反映出政府对资金安全性的审慎态度。但是,在考虑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在何处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该项投资的期限问题。投资期限过长,可能会限制养老保险基金功能的发挥;投资期限过短,其收益性可能会比较低。总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需要依靠专业的投资队伍,应当在充分考虑基金的流动性和基金收益率的前提下,确定合适的投资期限和安全合理的投资比例,提高基金的效率,分散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ERP实施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代碧波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04-01

你可以去看下(现代管理)、(服务科学和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等这样的期刊~看下里面的参考范文吧~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实现卓越绩效已日益得到了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面质量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是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本文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 方法 和应用。

【关键词】产品质量;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

0.质量管理的定义及概述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 企业管理 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1],美国A.V.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员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全体职工。

预防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

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

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1.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 市场调查 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1.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1.3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1.4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2.1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 措施 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2.2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

2.3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

2.4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3]。

3.全面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 渠道 ,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这是美国统计学家戴明(W.E.Deming)发明的,因此也称之为戴明循环。这四个阶段大体可分为八个步骤(见下图)。

图PDCA循环

PDCA循环管理的特点。

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组成一个大圈。

每个部门、小组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并都成为企业大循环中的小循环。

阶梯式上升,循环前进

5.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5.1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5.2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3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5.4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4],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完全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6.结束语

目前,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薄弱环节。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质量体系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脱离以“量”为主要目的进行生产,而是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抓住客户群体,以顾客为中心,要更加细致的工作,更好的服务客户才能抓住客户,从而赢得发展的后盾。

【参考文献】

[1]JAMES R.EVANS.TOTAL QUALITY(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STRATEGY 4E),2005.

[2]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

[3]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

[4][瑞]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比利时]伊夫·皮尼厄,王帅,毛心宇,严威. 商业模式 新生代,2011.

[5]孙吟.试论全面质量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J].经济师,2001.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探讨企业等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改进产品质量的概念,一直是管理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笔者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内容及重要性三方面作具体的理论分析,谨此提出个人见解,希望各位读者纠正共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起源;认识;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由美国菲根堡姆博士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在企业各部门做出质量发展、保持和改进的计划,以最优质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获得消费者最大程度的满意。即以顾客为中心,把让顾客满意作为检测质量的重要标准。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长期以来,在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质量管理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所言,它已成为一场“无论工商企业还是公共组织都在发生”的“质量革命”。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员工的能动性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确保企业立足于市场的不可缺少的因素。1951年,美国朱兰博士的《质量控制手册》问世,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全面的质量计划”的活动。1956年菲根堡姆在《哈拂商业评论》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并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在发展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旧本模式”,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模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全面质管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世界权威公认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是美国菲根堡姆于《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提出了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994年,ISO9000对其的定义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并对质量作了新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简单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全过程和各因素,合理高效地生产和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质量不仅取决于各种工序,还涉及企业各个部门人员。所以,质量的保证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实现。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不仅要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通过提高工作质量不仅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得成本降低、供货及时、服务周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2全过程控制。即对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准备、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检验、贮存、运翰、销售、为用户服务等全过程都进行质量控制。3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各负其责。

“把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这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在生产现场,则要树立“绝不把任何次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信念。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是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 文化 ,已成为一种世界管理潮流。我国加入WTO以后,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又是控制产品质量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系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产品的生产往往涉及几百个甚至成千上万个套件,又要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以致一个关键细节的疏忽就会酿成难以预料的质量事故,因此,产品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又是一门新兴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学科,它把一切能够促进、提高和改进产品质量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都吸收、应用到管理中来。帮助人们对产品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科学说话,及时正确给经营决策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提供动态质量信息,合理地调整生产系统和控制产品质量。其次,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与产品质量水平相适应的技术基础工作。它包括标准、计量、检验、设计图纸、工艺规范的正确、先进,包括与产品水平相协调的设备管理、生产环境、工程能力等。现代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最后,全面质量管理最讲实事求是。它要求所有的数据、图表、曲线真实可靠,反映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反馈工序过程的真实状态。

全面质量管理运行至今天,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质量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走向消亡,企业的质量比企业中的任何领导人对企业的指令都更具有约束力和控制力,是任何人为的力量都不可取代的!

摘 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的跨越,我国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建筑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发展尤为迅猛,以此来满足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各种建筑需求,如商务大厦、购物中心、高架桥、居民楼等等。这些不同的需求都有一个相同的工程目标,那就是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而,也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凡意义。本文主要从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常见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迅猛发展。但从工程质量上看,豆腐渣工程到处可见,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返修、建筑加固,导致了人工、器材、能源的大量耗费,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带来了生命财富的安全隐患。

建筑业要想获得长足快速发展,只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策略,深入探析工程项目特点、 总结 实际情况,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土 木工 程综合质量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把工程质量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 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

(1)工程材料的质量把控。建筑工程中所用建材多种多样,这些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最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因此,建筑材料质量也是工程质量重要的基础,低劣材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前提。

(2)对施工人员的管控 很显然,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工程的建设,是工程的决策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作为工程的主导对象而存在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可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应该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同时,应该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细化责任划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对待工程就像建造自己的家园一样认真负责。

(3)工程方案优化。工程方案的优化度以及可执行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制定和审核工程方案时,要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成熟度、施工人员、管理层、经济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争取工程方案的优势最大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4)施工机械设备的高品质保证。工程建筑中,施工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保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环境、机械设备功能、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从而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对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功效。

(5)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包括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防护设施、卫生设施等。

以上为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主要因素,工程材料的管理是建筑行业应重点关注的重中之重,工程材料的保质保量是工程高品质的先决条件。

3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可行性的建议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1)要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项目部制定的,对项目经理部及项目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约束力,通过它可以知道如何规范施工项目及员工的行为,使大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施工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防止出现事故和纰漏。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健全质量管理测评体系,确保施工人员按照管理施工流程特征来实施科学规划。

(2)在施工前总结分析工程方案,多方听取建议,必要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体系方案规划,针对各地地质条件特征、施工环境的不同,体现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施工中,应针对施工机械的养护保管、材料采购储存、维护操作等实施优化安排,进而符合土木工程建设标准,为优化整体工程质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质量控制体系是使整个工程项目有序进行的前提,围绕质量控制这个核心,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工作流程的规划,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控制系统不断改进还发展。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运用成熟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3)提高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强化现场管理,根据国家、地方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规定,严格把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应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对整体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控,掌握施工阶段具体状况,应强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有效的旁站与巡检,进而增强施工监督力度,以保证工程高品质施工。

4 结论

工程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整改为辅,综合宏观管理。首先,定期检查工程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动态控制。其次,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全面考虑5大要素:工程材料、施工者、施工机械、施工方案和环境影响。这5个要素一方面是独立的但另一方面又是互相影响的,只有将几个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各因素的作用,调动其他参与方的能动性,科学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才能实现最终的质量目标。

最后,工程质量验收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项目质量工作的最后检验。对于验收中发现的的需要整改的地方要抓紧落实,不能其题带入保修期内。要尽可能地让真正使用者参与到验收工作中来,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过程发现不当而进行大幅度整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建造高品质工程,是建筑业发展永恒不变的指向标。

参考文献:

[1] 仲景冰等.工程项目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钟汉华.土木工程施工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企业论文发表管理

在早发表网发的,

运营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核心内容,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对一个企业的繁荣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运营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住房更要求“高品质”“高质量”。房地产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投资于房地产行业。这对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既是良好的机遇又是极大的挑战。而房地产企业作为建筑的开发商,其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能否高质高量地按时完成。若国有房地产想要在激烈竞争中保持欣欣向荣的景象,则必须以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做好企业运营管理。该文主要阐述了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运营管理;问题策略

最近几年,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拉升了百姓的房产购买力,房地产行业市场发展迅猛。同时,具有无限潜力的行业与偌大的市场,使得更多人投资于房地产行业。在这背景之下,民营房地产企业迅速崛起,房地产市场的格局发生明显的动摇,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地位发生动摇。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更长远的发展,良好的运营管理才是国有房地产企业屹立于建筑行业不败之地的前提,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效的运营管理制度,并对出现过的危机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发展中将会遇见的问题,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企业又稳又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1国有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所存问题

无论什么企业都存在企业危机,如若处理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甚至使该企业不复存在。所以企业应该做到认清形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房地产企业在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用人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1财务问题

首先管理者自身缺乏运营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有的企业管理者由包工头逐渐发展起来,缺乏专业素养与意识,在企业管理中更是凭借自身以往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的认知系统做出判断。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企业财务核算等资料出现不真实性和不完整性,结果企业内部资金容易被盗用或流失。管理者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奠,决策分析缺乏科学依据。该状况给房地产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与进步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然后是融资问题。房地产企业承包项目时,建设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那么必须通过融资来筹集大量的资金。多数企业自身由于内部财务比列无法达到银行贷款标准,既无中介担保,又无抵押贷款缺乏信资,只好转向民间高息贷款。但此举存在风险更大,而且这种融资方式极大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业务成本和财务费用。而对于偿还筹措的资金,只有保证项目成功竣工,并且商品房得到许可证开始预售后,资金才可能慢慢地回笼。倘若未能获取回笼资金,后果可想而知,企业的命运将不堪设想。融资完成、项目开始建设后,又受大幅波动的利率汇率及证券市场的影响,那么房产企业极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问题,资金出现断接,则最终致使项目中止更甚者企业走向破产。接着为企业日常资金管理问题。目前多数企业忽视了资金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资金严重沉淀。企业急于获取回笼资金,对产品进行促销,一味认为只要商品房售出,则有利润获得。在出售商品房时忽略了客户的经济实力以及信用额度;为客户购房进行担保甚至还帮助客户偿还银行贷款等。此举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原有资金空缺。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不乐观、房产贬值时,企业财政则难以恢复,日渐空虚。

1.2运营成本管理问题

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水平粗放,因其缺少组织架构支撑,欠缺运营成本管理意识。在运营成本管理意识上与“财务成本”“造价成本”的概念混淆,没有透彻地理解全过程、全成本的管理思想。并存在有的房地产企业在开展运营成本管理工作之前,并没有设置负责成本工作的专职部门,更没有建立运营成本管理平台与保障体系。许多房地产公司开始运营成本的管理,但并没有“目标成本”以及“动态成本”概念,更别说有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所谓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过程是一个PDCA过程,包括了:目标成本的形成,成本控制,如何得到动态成本,如何调整异常成本。运营成本管理是以精细化管理的房地产业务,这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运营成本管理人才,而这种人才也正是人才市场中所缺少的。同时合同变更导致不及时测算成本。时效性强、难以衡量的变化往往无法准确计算成本,造成运营成本控制风险。并且由于合同在执行过称中变化的发生,使付款金额的计算和审核难度很大,所以少数企业最后超合同付款时有发生,导致后续工作十分被动,但是该情况却难以有效杜绝。

2国有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经营之道

2.1提高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无论企业的大小,也无论一个企业的什么岗位,上到高成管理者下到一线业务员,都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并且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企业上下各层人员进行培训,不管能力大小都应该接受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的培训,还有风险意识的培训;对于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知识的普及与强化,加强对风险的预测,让企业管理与运行更加合理、科学。只有将企业全体人员的素质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综合素质才会有所提高,企业运转才会更加高效。

2.2加强房地产管理者投资决策

风险管理意识经济形势变动和政策法规是影响房地产行业的两大外部因素。经济形势的变化将会导致房地产开发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因为房地产项目周期长,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产品上市时间,市场需求的可能性大有变化,可能导致产品的销售期延长,融资成本提高。而金融政策直接影响开发商和购买者的资本,影响项目的开发与销售。所以种种存在的风险要求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必须做到统筹全局,掌握一定的管理经营知识必不可少,而且还要时刻掌握熟悉政府的政策与市场的导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企业的风险管理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分,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风险管理,也许一个决策就让整个公司不复存在。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投资管理系统以及风险管理系统,并配以相应的专业管理者。

2.3建立运营成本管理平台和保障体系

房地产建设项目基本特点: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涉及内容多等,这些特点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到面面细微,处处谨慎,否则极易给企业带来危机。而运营成本是房地产开发商在项目实施中的的重要工作之一,贯穿于实施项目的整个过程,不容小觑。如若开发商想要保障开发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则必须重视运营成本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动态的成本相当复杂,房地产企业必须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经营成本管理水平来获得实时数据的动态成本,实现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目标。运营成本管理系统是一个实时地反应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它可以帮助建立成本结构,规范流程,核心业务的实时跟踪,实现业务与金融、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大大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加快决策过程,让决策更加准确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结语

房地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国有房地产企业面对种种挑战,要想在新经济时代保持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么就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不管是财务管理还是运营成本的管理,都需要结合切身实际完善机制。企业应该做到从多方面做好风险预测与控制,在保证有效化解市场危机的同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国有房地产企业作为开发商,其运营健康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房产企业必须保证高效、高品质、健康发展,打造良好口碑。

参考文献

[1]李爱红.房地产集团多项目运营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5):20.

[2]孔浩.国有大型房地产企业转型期企业内部管理研究——以泰达集团为例[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3]文小波.探讨商业综合体的成功之道[J].城市开发,2014(6):84-85.

[4]陈卫中.加强国企管理应坚持走群众路线[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6):33.

摘要:在考虑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在何处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该项投资的期限问题。投资期限过长,可能会限制养老保险基金功能的发挥;投资期限过短,其收益性可能会比较低。

关键词:运营管理;养老保险制度

一、引言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其中,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环节,对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及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也在逐步加重。将养老保险这一公共服务问题可以归入运营管理中的服务性运营系统,引入运营管理的思想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养老保险的压力来源问题明晰化,更易对症下药。

二、相关概念阐述

一个企业的流程能力指在给定的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它由资源中最小的资源能力决定。这一最小的资源即可称为瓶颈,是决定整个流程的流程能力的约束力。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养老保险体制的运营流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流程的约束情况找到流程的瓶颈所在。需要指出的是,瓶颈不等同于问题。问题是流程中的缺陷,而瓶颈则是流程中的约束条件。在同一流程中,必然会存在瓶颈,却不一定会存在问题。同时,在一个流程中,只会有一个瓶颈,但可以存在多个问题。问题可以被逐一解决,但解决旧的瓶颈的同时又会诞生新的瓶颈。从供需角度出发,倘若供过于求,流程就会按照需求的速度进行生产或服务,进而与流程能力无关,这种情形下,瓶颈属于需求约束;倘若供不应求,流程就变成了供应约束,本文中的瓶颈都将是供应约束的,因为养老保险金的供应必然会小于需求。同时,根据不同的限制,供应约束流程又可分能力约束或者输入约束,如果有充足的输入,供应约束就体现为能力约束。

三、通用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一共有三种模式,可概括为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和强制储蓄型。而各个国家在运营养老保险制度时主要采用的理念或方式有两种: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

1.现收现付制度流程分析

在现收现付模式下,按需制定缴费水平,当年在职一代的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全部用来支付已退休一代的养老金支出,以支定收,不留结余。展示了现收现付制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

2.完全积累制度流程分析

在完全积累模式下,职工个人和企业将资金存入职工在专门机构的个人账户中,职工退休以后,提取个人账户中缴纳总额和增值资金来维持自己的养老开支。展示了完全积累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其中各个符号代表的含义与其在现收现付制下的含义相同,X1’、X2’……Xn’代表第1年、第2年……第n年社会整体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情况。之所以不通用中的Y来表示而用X’来表示,代表完全积累制下个人所收到的养老保险金都源于个人自身的缴费积累。换句话说,个人原先的缴费金额将决定未来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在该模式下,为个体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包括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国家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进入到了个人账户,经过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的一系列的流程,最终个体可以在未来需要养老保险金的时候从自己的个人账户中提取这笔资金。该流程充分体现了个体多缴多得的原则。个人多缴多得的原则还可以激励在职人员多缴费储蓄养老金,同时又不会给财政带来养老负担。但该流程同样存在瓶颈,因为保险基金会面临利率,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管理风险。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来说,一方面要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即其年收益率至少应该能跑赢通货膨胀率;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要确保其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基金的保值增值环节是该流程的瓶颈,该流程约束属于能力约束。此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若是采用完全积累制会出现一些实际问题,一方面,倘若部分人因为历史原因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话便无法享受养老保险福利。因为在该流程下,没有缴费就没有个人账户,就更加不会有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这无疑与我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初衷相背离;另一方面,在于不经过社会统筹的环节,政府无法实现转移支付,这使得收入群体会成为最大的收益者,低收入者无法获得保障,也就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尤其对于基尼系数较高或者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而言,完全积累模式的弊端将会更加明显。

四、中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1995年之前一直实行现收现付制的模式,缴费责任主要由企业承担。一方面,为缓解“银色浪潮”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不会单独实行只重效率忽视公平的完全积累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展示了部分积累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从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个体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分为两部分分别流入到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其中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会进入到个人账户,而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国家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分别进入到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而个人领取养老保险金时,也同样是有两部分来源,一部分来自个人账户的积累,另一部分来自于社会统筹的分配。因此,可以说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下的养老保障体系有机地将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结合起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的流程不会存在瓶颈。瓶颈的产生和解决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反复的过程。通过制度的改革虽然可以解决原有制度的瓶颈,但旧的瓶颈的消失会带来新的瓶颈。部分积累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收现付制度和完全积累制度的瓶颈,但部分积累制并不能完全规避或解决。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当前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金数额庞大,同时要面对我国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以及相对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很大。因此部分积累制下的运营流程瓶颈依然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环节。目前来看,我国养老保险需求大于供给的现状会长期存在,供给的约束将会一直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动力。而在部分积累制下的供给约束,既有输入的约束,也有能力的约束。其中能力约束将是流程的主要约束条件。

五、提高中国养老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本文就如何应对瓶颈、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进而提高新制度养老保障能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健全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比较权威的是由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1年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一方面是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没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且大多是以政策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强制性较弱。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大多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欠缺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应尽快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营进行相关立法,使其在运行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比如,规定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管中的基本职责、行政部门没有很好履行职责的责任如何承担、投资运营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等。

(2)优化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和平稳定的投资环境可以为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运作环境。但是,当前我国的投资环境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投资的投机性、公司运作的不规范性以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为此,可以适当引入市场竞争的因素,通过投标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高投资市场的运行效率。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可持续发展,还应当发挥政府监管和掌控等宏观调控的作用。2014年6月16日,我国正式发布实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信托贷款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养老保险基金可用于投资银行、国债、抵押性贷款以及信托性投资等渠道,这是我国不断探索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成果。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同时,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上市,养老基金可以进行股权投资。这是政府在探索过程中的瓶颈突破,但对运营的基金比例仍反映出政府对资金安全性的审慎态度。但是,在考虑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在何处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该项投资的期限问题。投资期限过长,可能会限制养老保险基金功能的发挥;投资期限过短,其收益性可能会比较低。总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需要依靠专业的投资队伍,应当在充分考虑基金的流动性和基金收益率的前提下,确定合适的投资期限和安全合理的投资比例,提高基金的效率,分散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ERP实施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代碧波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04-01

企业管理论文,资料很多的。去年写文章的时候也不太会,还好学长让找的志文网,写的《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相当不错,还得了优秀你参考下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国民 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当前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伴随全球信息化浪潮,我国信息化正不断向深度和 广度双向推进,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化,但我国关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仍属于起步阶段。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加入WTO,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尤显重要。 本文在剖析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常见的信息化管理工具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目前最流行的ERP系统的应用。 最后讨论了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的策略。要是还不懂,自己看看吧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实现卓越绩效已日益得到了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面质量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是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本文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 方法 和应用。

【关键词】产品质量;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

0.质量管理的定义及概述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 企业管理 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1],美国A.V.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员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全体职工。

预防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

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

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1.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 市场调查 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1.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1.3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1.4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2.1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 措施 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2.2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

2.3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

2.4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3]。

3.全面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 渠道 ,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这是美国统计学家戴明(W.E.Deming)发明的,因此也称之为戴明循环。这四个阶段大体可分为八个步骤(见下图)。

图PDCA循环

PDCA循环管理的特点。

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组成一个大圈。

每个部门、小组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并都成为企业大循环中的小循环。

阶梯式上升,循环前进

5.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5.1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5.2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3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5.4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4],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完全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6.结束语

目前,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薄弱环节。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质量体系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脱离以“量”为主要目的进行生产,而是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抓住客户群体,以顾客为中心,要更加细致的工作,更好的服务客户才能抓住客户,从而赢得发展的后盾。

【参考文献】

[1]JAMES R.EVANS.TOTAL QUALITY(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STRATEGY 4E),2005.

[2]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

[3]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

[4][瑞]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比利时]伊夫·皮尼厄,王帅,毛心宇,严威. 商业模式 新生代,2011.

[5]孙吟.试论全面质量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J].经济师,2001.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探讨企业等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改进产品质量的概念,一直是管理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笔者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内容及重要性三方面作具体的理论分析,谨此提出个人见解,希望各位读者纠正共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起源;认识;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由美国菲根堡姆博士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在企业各部门做出质量发展、保持和改进的计划,以最优质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获得消费者最大程度的满意。即以顾客为中心,把让顾客满意作为检测质量的重要标准。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长期以来,在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质量管理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所言,它已成为一场“无论工商企业还是公共组织都在发生”的“质量革命”。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员工的能动性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确保企业立足于市场的不可缺少的因素。1951年,美国朱兰博士的《质量控制手册》问世,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全面的质量计划”的活动。1956年菲根堡姆在《哈拂商业评论》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并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在发展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旧本模式”,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模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全面质管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世界权威公认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是美国菲根堡姆于《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提出了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994年,ISO9000对其的定义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并对质量作了新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简单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全过程和各因素,合理高效地生产和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质量不仅取决于各种工序,还涉及企业各个部门人员。所以,质量的保证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实现。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不仅要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通过提高工作质量不仅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得成本降低、供货及时、服务周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2全过程控制。即对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准备、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检验、贮存、运翰、销售、为用户服务等全过程都进行质量控制。3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各负其责。

“把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这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在生产现场,则要树立“绝不把任何次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信念。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是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 文化 ,已成为一种世界管理潮流。我国加入WTO以后,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又是控制产品质量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系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产品的生产往往涉及几百个甚至成千上万个套件,又要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以致一个关键细节的疏忽就会酿成难以预料的质量事故,因此,产品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又是一门新兴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学科,它把一切能够促进、提高和改进产品质量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都吸收、应用到管理中来。帮助人们对产品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科学说话,及时正确给经营决策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提供动态质量信息,合理地调整生产系统和控制产品质量。其次,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与产品质量水平相适应的技术基础工作。它包括标准、计量、检验、设计图纸、工艺规范的正确、先进,包括与产品水平相协调的设备管理、生产环境、工程能力等。现代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最后,全面质量管理最讲实事求是。它要求所有的数据、图表、曲线真实可靠,反映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反馈工序过程的真实状态。

全面质量管理运行至今天,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质量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走向消亡,企业的质量比企业中的任何领导人对企业的指令都更具有约束力和控制力,是任何人为的力量都不可取代的!

摘 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的跨越,我国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建筑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发展尤为迅猛,以此来满足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各种建筑需求,如商务大厦、购物中心、高架桥、居民楼等等。这些不同的需求都有一个相同的工程目标,那就是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而,也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凡意义。本文主要从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常见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迅猛发展。但从工程质量上看,豆腐渣工程到处可见,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返修、建筑加固,导致了人工、器材、能源的大量耗费,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带来了生命财富的安全隐患。

建筑业要想获得长足快速发展,只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策略,深入探析工程项目特点、 总结 实际情况,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土 木工 程综合质量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把工程质量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 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

(1)工程材料的质量把控。建筑工程中所用建材多种多样,这些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最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因此,建筑材料质量也是工程质量重要的基础,低劣材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前提。

(2)对施工人员的管控 很显然,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工程的建设,是工程的决策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作为工程的主导对象而存在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可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应该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同时,应该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细化责任划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对待工程就像建造自己的家园一样认真负责。

(3)工程方案优化。工程方案的优化度以及可执行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制定和审核工程方案时,要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成熟度、施工人员、管理层、经济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争取工程方案的优势最大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4)施工机械设备的高品质保证。工程建筑中,施工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保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环境、机械设备功能、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从而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对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功效。

(5)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包括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防护设施、卫生设施等。

以上为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主要因素,工程材料的管理是建筑行业应重点关注的重中之重,工程材料的保质保量是工程高品质的先决条件。

3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可行性的建议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1)要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项目部制定的,对项目经理部及项目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约束力,通过它可以知道如何规范施工项目及员工的行为,使大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施工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防止出现事故和纰漏。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健全质量管理测评体系,确保施工人员按照管理施工流程特征来实施科学规划。

(2)在施工前总结分析工程方案,多方听取建议,必要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体系方案规划,针对各地地质条件特征、施工环境的不同,体现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施工中,应针对施工机械的养护保管、材料采购储存、维护操作等实施优化安排,进而符合土木工程建设标准,为优化整体工程质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质量控制体系是使整个工程项目有序进行的前提,围绕质量控制这个核心,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工作流程的规划,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控制系统不断改进还发展。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运用成熟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3)提高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强化现场管理,根据国家、地方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规定,严格把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应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对整体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控,掌握施工阶段具体状况,应强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有效的旁站与巡检,进而增强施工监督力度,以保证工程高品质施工。

4 结论

工程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整改为辅,综合宏观管理。首先,定期检查工程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动态控制。其次,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全面考虑5大要素:工程材料、施工者、施工机械、施工方案和环境影响。这5个要素一方面是独立的但另一方面又是互相影响的,只有将几个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各因素的作用,调动其他参与方的能动性,科学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才能实现最终的质量目标。

最后,工程质量验收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项目质量工作的最后检验。对于验收中发现的的需要整改的地方要抓紧落实,不能其题带入保修期内。要尽可能地让真正使用者参与到验收工作中来,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过程发现不当而进行大幅度整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建造高品质工程,是建筑业发展永恒不变的指向标。

参考文献:

[1] 仲景冰等.工程项目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钟汉华.土木工程施工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