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西南交通大学张波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2 02:58:36

西南交通大学张波论文发表

西南交大每年博士入学均在9月份时间大概为3月份报名,4月份考试发表论文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并署名西南交通大学,公开发表(含接到正式录用通知)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应达到下列三条之一,方可申请进行论文答辩。1. 至少有1篇被SCI或SSCI收录(第一作者);2. 至少有2篇被EI收录(其中至少有1篇是第一作者,另1篇可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3. 不少于4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其中至少有2篇是第一作者,另2篇可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2篇发表在CSCD来源期刊中的核心库期刊或CSSCI的收录期刊(其中至少有1篇是第一作者,另1篇可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个别学科、专业可结合实际情况,在核心期刊范围内确认相当于CSCD来源期刊中的核心库期刊或CSSCI的收录期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成都,一座被广大人民群众认为是好吃+好玩的网红城市。在大众印象中这里有滚烫的火锅、卖萌的“滚滚”以及热辣的妹子。但其实除此之外,成都自建国以来,一直都是我国的电子信息工业的重镇。

从“一五”期间开始,国家就在成都布局了红光电子管厂(今东郊记忆所在地,成都版798)、原国营国光电子管厂、国营锦江电机厂等一大批电子产业。1956年9月,在周恩来 总理 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电讯工程系、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系和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无线电系合并创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即今天的电子 科技 大学)。

在后续的“三线建设”中,一系列为军工、国防服务的工厂、研究所先后在成都及周边建立。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成都电子产业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如今依然存在的这些国防军工电子产业依然是成都在中国电子信息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砝码。

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的起起落落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成都地处西南内地落后封闭的缺点开始暴露。

进入90年代以后,成都的这类国防电子单位尤其是元器件工厂大多由于技术落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陷入困境。成都在电子产业尤其是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发展上陷入了一个低潮期。随着2000年国家“18号文件”的发布,国家开始在全国布局“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成都由于在电子行业的积累和电子 科技 大学的人才输送优势成功获批,因此成为了中国集成电路设计的“重镇”之一。

在这个时期,一系列曾经赫赫有名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在成都立足并发展。这其中有已经辉煌不再的南山之桥、富士通半导体设计(成都)等公司,也有还在默默坚持的凹凸电子、和心微电子等公司。

随着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与中芯国际合作对“成芯”项目进行建设和营运管理以及Intel将全球最大的封装工厂落户成都,成都在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上都有了产业布局。可以说在这一轮集成电路发展的黄金时期成都其实已经具备了集成电路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当时业界有一个相当美好的比喻:“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布局犹如一只展翅的大鹏,上海是大鸟的头部,北京、深圳是大鹏的两翼,而成都则是大鹏的尾巴”。当时的成都,隐隐有了“IC产业第四城”的格局。

但以2010年10月15日德州仪器正式宣布收购成都成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为标志,成都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又一次进入了低潮期。大批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纷纷转型、破产、清算。而与此同时在成都的天府南区软件园的写字楼中,大批的手游公司和 APP 开发公司在移动互联网的春风下蓬勃发展。这既有当时国内集成电路发展整体遇冷的因素,也有成都自身产业环境、人才环境的局限。两相对照,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后续成都继续发展集成电路的决心。

随着集成电路“大基金”的成立以及中美 贸易战 等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再次迎来了一个发展高潮。但成都在这轮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要更加犹豫。不但相比于北京、上海等城市政策力度和投入有所不足,甚至一定程度上还不如合肥等城市。尤其是随着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有较为丰富经验的唐良智 书记 调任重庆以及“成都格芯事件”发生以后,成都的集成电路产业仿佛又陷入了发展停滞状态。

但当我们拨开表面的这些浮云,深入观察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的内核之后,我们会惊喜的发现成都其实真正的成为了中国集成电路的“重镇”。而促使成都成为“重镇”的动力,来源于功率集成电路(Power IC)与器件这样一个经常被从业者自嘲为“集成电路设计鄙视链底端”的产业。

人才助力功率集成电路遍地开花

据行业内的知情人士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记者,成都现在 大大 小小的电源芯片相关公司上百家。尤其是最近几年无线充电和快充的兴起,又一大波公司进军成都,这更增强了成都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同时也在成都掀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

成都能在这个领域无心插柳,与成都在PowerIC的人才积淀方向有很大的关系。这些人才的积累一方面与德州仪器、MPS和凹凸电子早年在成都布局,培养了大批人才和环境有关;另一方面,电子 科技 大学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A+学科高校,其本身在功率集成电路的学术优势与人才培养优势,更是加速推动了成都在这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我们首先看外企方面。在本世纪初,包括德州仪器、凹凸电子和MPS在内的电源芯片领先公司在成都设立了芯片设计中心。虽然在过去多年里几经变迁和起落,但培养了不少电源芯片方面的人才。例如刚取得过亿元融资的南芯半导体在成都设立的分公司中有不少来自德州仪器的人才。而新崛起的成都蕊源半导体和英麦科(厦门)微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成都设计团队中则分别有来自MPS和凹凸电子的老员工。

而电子 科技 大学常年以来对功率集成电路人才的稳定输送是从事PowerIC的设计公司/研发团队在成都蓬勃发展的推进器。电子 科技 大学官方资料介绍,1931年出生陈星弼院士是国际著名微电子学家,被誉为“中国功率器件领路人”。他是我国第一批学习及从事半导体 科技 的人员之一,是原电子部“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专业第一个博士生导师且获得第一个博士点。

从1981年起,陈院士便开始了对功率半导体器件进行研究,并第一个提出了各种终端技术的物理解释及解析理论。他提出了两类纵向导电的器件新耐压结构,并作了唯一的三维电场分析结果,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功率器件的新里程碑。

在陈院士担任成电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系 主任 、微电子研究所所长期间,他引导电子科大微电子在功率集成电路的发展方向,并取得了享誉国际的成绩,一举奠定了电子 科技 大学在这方面的学术地位。因对高压功率MOSFET理论与设计的卓越贡献,陈院士于2015年5月获得IEEE ISPSD大会颁发的最高荣誉“国际功率半导体先驱奖”,是亚太地区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2018年5月,因发明的超结器件而入选IEEE ISPSD首届全球名人堂(全球共32位,国内首位)。

电子科大功率集成电路的另一个“大家”——张波教授则通过产学研 结合 ,把成电在这方面的优势继续扩大,并形成了稳定的大规模研究团队和人才培养梯队。

张波教授从1980年代末期起即致力于新型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多次担任国际 会议 功率半导体分会 主席 ,2010年成为国际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功率集成电路学术 会议 (ISPSD)技术委员会(TPC)成员(全球功率半导体最高级别专业 会议 ,张波教授是近年来首次进入该技术委员会的国内学者),2015年ISPSD大会副 主席 。目前带领电子 科技 大学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PITEL)主攻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

电子 科技 大学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PITEL)是“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电子 科技 大学集成电路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11名教授/研究员、9名副教授,2名讲师/助理研究员,198名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 30 名博士研究生,被国际同行誉为“全球功率半导体技术领域最大的学术研究团队”和“功率半导体领域研究最为全面的学术团队”。

近年来,实验室共发表SCI收录论文 30 0余篇。在电子器件领域顶级刊物《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继2012年在EDL上发表7篇论文,论文数位列全球前列以后,2015年在TED上发表8篇文章,论文数再次列全球前三(在固态功率与高压器件领域居全球第一)。在功率半导体技术领域也申请中国发明专利800余项,目前已获中、美发明专利授权400余项,在IGBT等多个领域授权数居国内第一。实验室每年毕业近5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业界提供了稳定的人才输出。

由于电子 科技 大学在功率半导体与功率集成电路领域的领先优势已形成“聚集效应”,除电子 科技 大学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PITEL)外,在电子 科技 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还有很多团队和老师在从事如数字电源控制器芯片、新型功率器件等相关研究,从而更进一步扩大人才输送规模。在老中青三代人的持续努力下,电子科大夯实了在功率集成电路的地位,并给成都乃至国内的相关领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也是众多电源芯片公司扎堆成都的人才保障。

“幸福”的烦恼

近年来集成电路的火爆,各大地方加大了集成电路相关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相对而言成都的产业政策和引资力度并不算出众。而成都是凭借自身的实力和人才积累,吸引了如易冲无线、上海南芯、圣邦微、士兰微和英集芯等近几年在相关领域打响了名头的公司在成都设计分公司/研发中心。成都本地由上述几家外企中分化出来 创业 型电源芯片公司和隐形的电源芯片设计团队更是不计其数。

这对成都的产业发展本应是一件好事。但这些拿着大笔资金的企业的到来,却让本地的一些企业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招人难。

据成都某芯片公司HR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记者,过去几年,成都集成电路人才的薪资水平大幅度增长。

她进一步指出,这一方面与集成电路热有关;但她同时强调,这也与某些通过融资“先富起来”公司为了迅速扩张,用高于市场的标准的薪资去挖人有关。在她看来,这从短期来看,对于工程师来说是好事,但对于很多大公司来说,这将会是重磅打击。因为拥有成熟薪酬体系的后者难免会面临资深工程师流失的问题。

虽然这位HR说到的现象不单是成都的问题而是全国普遍的现象,但相对于具有较为成熟的人才体系、产业基础和薪酬机制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而言,成都由于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几起几落,面临人才储备匮乏、从业人员收入水平长期较低等问题。当获得融资的新兴企业到成都设点以后,其较高的工资水平对于羸弱的成都本土企业人才冲击力度更大。而成都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形成较为强大、成熟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因此对于人才、尤其是具有产业经验和管理能力领军人才和具备博士学位/海外经历的高端人才的聚集能力一直偏弱。资本引入造成的薪资水平上涨引起的非常规人才流动必然阻碍成都产业的整体提升,也将使成都好不容易获得的一点本土产业聚集再次受到挑战。如何应对并化解这一挑战值得成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制定者和相关企业负责人们高度重视。

电子 科技 大学在电源芯片和功率器件领域领先的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力度,是成都在电源芯片领域崛起的保证。但近年来随着兄弟高校,尤其西电和东南大学在这个领域研究也有了较大发展,成电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高地位置将受到较大挑战。而以西安和南京对于集成电路更加成熟和完备支持体系,一旦学术高地和人才培养优势地位易手,这两座城市很有可能对成都的电源芯片产业形成强烈竞争。这样还需要地方 政府 、企业、高校三方以更大的决心和诚意进一步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真正确保成都来之不易的优势。

成都,这座新中国规划的电子产业基地已经走过了60余年的风风雨雨,为支撑我国的电子产业尤其是国防军工电子产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近 30 年来成都在集成电路发展上一路坎坷不断。今天的成都要更上一层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后让我们祝福成都,也祝福中国筚路蓝缕的集成电路产业。

致谢:本文在成为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都电子 科技 大学黄乐天教授多方面的鼎力支持和审校,特此鸣谢!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1995期内容,欢迎 关注 。

2018半导体行业资料合集 长期有效!

半导体行业观察

『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

识别二维码 ,回复下方关键词,阅读更多

华为|三星|台积电|博通|EDA|AI|美国|IGBT

回复 投稿 ,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 ,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西南交通大学张南发表论文

管理会计面临挑战 引言2006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 IMA)组成研究组,对中国12个制造企业的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做了两次“访谈之旅”,历时一个半月。其间,IMA的研究部主任Raef Lawson教授曾在武汉和北京做过此行观感的报告。报告中提到管理会计在美国确有“衰落”的迹象,人们往往认为财务会计比管理会计重要,在学术界中尤其如此。但从企业界的调查结果来看,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应该说是越来越重要。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在两次旅途中我们经常交谈,许多看法是一致的。现把Lawson博士两个报告的提纲和我们交谈的一部分内容整理在一起,草成此文。由于语言阻隔,不可能全部译出请他过目,所以本文虽然代表我们两个人的意见,但错误之处应由笔者杨继良负责。管理会计衰落的迹象提到管理会计,大家都会说,这是西方定义的会计学两大学科中的一项,是现代会计学的一项新发展、意义重大等。另一方面,又会立刻想到这门学科目前的处境不佳,学术界中许多过去从事这门学科的人,不少弃之而去,给人以日益衰落的感觉。这种情况并不只存在于美国,在中国也是如此。也许可以说,这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管理会计“日益衰落”,当我们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对比时,这种感觉尤其明显。在美国,当提到会计这个学科时,人们联想到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而不是管理会计;提到会计专业考试时,往往指的是注册会计师(CPA)的考试,而不是执证管理会计师(CMA)(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有译为“注册管理会计师”的,实际上只是通过了IMA组织的考试,由IMA发给证件,并没有向政府“注册”的意思。实际上CPA也同样是“执证”而不是“注册”。美国的CPA协会(AICPA)与IMA同样都是民间机构。中国的情况不完全相同,故称CPA为注册会计师,此处按中国习惯译CPA为“注册会计师”)考试。我们这次访问的中国企业,半数是具相当规模的大型企业。和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交谈,和几所大学会计学院的青年老师和研究生座谈,给我们的印象是,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会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如果还没有取得CPA资格,第一件事就是要通过CPA考试。有一位刚参加工作的会计硕士说,CPA资格对就业有决定性作用;通过一些外国的会计资格考试,只能帮助取得面试的机会而已。相比之下,成本太高划不来。CPA资格是在会计事务所工作所必需。在美国,在会计事务所就业的会计人员只占5%—10%,其余90%以上的会计人员是在企业内部工作。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会认为只有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取得执业资格,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会计师呢?分析其原因,美国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是经济环境起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证券市场和资本运作来融资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这一趋势在安然事件(2001年初)以后更加明显。人们把注意力从管理会计转移到财务会计上。中国的许多企业盼望上市,需要熟知CPA业务的会计人员。政府正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推出了一整套会计准则,使企业财务会计在2007年时做到与国际全面接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与财务会计方面的新规定更为关注,也是容易理解的。从报刊发表的文章和报道、从等待就业的学子的观点来看,人们对财务会计的关注超过管理会计,在美国和中国都是如此,这似乎成了一种国际趋势。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却显出管理会计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极为重要;在管理会计的方法上亟待充实提高。近年进行的两项大规模调查(一项是IMA与安永会计公司合作的调查,另一项是IBM公司对其全球900家分公司CFO的调查)都得出同样的结论。IMA与安永会计公司合作的调查从报刊杂志所登载的文章看,对管理会计态度趋于淡漠的现象最迟应该是在2001年便被注意到了。作为美国管理会计师团体的IMA,深感对于管理会计当前竞争力的问题需要一个有说服力的调查,遂于2002年下半年与“四大”国际会计公司之一的安永合作,做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查。调查通过网络通讯进行,共发出23034份问卷,回收2000份,约占9%,响应率与类似的调查相似。答卷者所在公司平均职工1750 人,年销售收入 3亿美元,40%属于制造业。答卷者中31%是带有“总(C)”字头衔的,在报告书中称之为“决策者”,其余称为“决策参与者”。36%的答卷来自大企业,具有10亿美元年销售额,相当于《财富》1000强的规模。报告书开头第一句话是:“管理会计正处在关键时刻(critical juncture)”。竞争和经营条件的不稳定性加剧,促使出现许多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技术。那么,究竟哪些是在实务中被应用的呢?这次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调查结果有6项发现:1.成本管理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关键的信息来源。81%的答卷者认为,成本管理对他的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至关重要。其原因首先是当前经济滞缓,促使对成本管理和成本透明度的需要增加(75%)。其次,管理会计师更多地被看作是合伙人,56%的答卷者认为管理会计师关心的核心是战略性问题。可见,管理会计师仍然是决策者的战略参与者。2. 决策者和决策参与者都认为,最重要的是:(1)获得可以据以采取行动的成本信息(占答卷者的82%),(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占70%以上)。3.有一些因素使成本的“能见度(visibility)”受到损害,即存在障碍。98%的答卷者认为存在扭曲成本的因素;38%认为有些因素甚至引起重大扭曲。扭曲的原因:30%认为是间接费用的分配,20%认为是共享服务的分配,19%认为是产品的多样化造成的。间接费用分配之所以成为首要问题,是因为从各行业总体来看,经营性的间接费用和销售与一般行政管理费占了营业成本的34% 到42%,这部分成本的分配出了偏差,所以造成比较大的扭曲 。4.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采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并不是一件需要优先考虑的事。答卷者不论其所在公司属于什么行业、多大规模,都持这种看法。他们的理由是,企业已经拥有了各种新创的方法和工具,其中最普及(占23%-24%)的是ERP、新的编制预算和编制报表的软件。但一些一度相当普及的软件现在仍然被认为是重要方法的已降低到15%-16%,如作业成本法(ABC)和客户关系管理(CRM)。当一个公司考虑采用新的成本管理工具时,72%的答卷者(来自大企业的)称他们要使用本公司自己开发的电脑系统;其余28%打算采用已经成名的系统或ERP。因此,调查的组织者认为,虽然现行成本制度提供的成本信息不够正确,但企业并不乐意采用新的管理会计技术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限制条件在于经济现状和内部资源不足。5. 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仍被广泛采用。76%的答卷者采用定量技术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如全部吸收成本法);其次为编制经营预算占75%、基本上按直接人工分配间接费用的做法占70%。愿意采用比较新的成本管理技术的不多:目标成本法占26%; 增值管理占25%; 约束论分析占22%。这些新的方法可谓尚在挣扎、谋求采用。6. 一些被认为能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之所以不被采用,其限制因素包括缺少适当的技术、缺少企业内部的支持、缺少领导层的支持。这三者伯仲相当,在作肯定回答的人中占84%-86%。但在做负面回答的人中,认为领导层支持不够的占40%,这是就大企业而言的;在小企业中,缺少技术成了最重大的限制条件。这个问题值得注意,因为近来常有议论,说领导重视是关键所在。因此,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在需要较好信息和现实限制之间搭起桥梁。对这个问题有多种说法:1.采用某一种最佳软件并不是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万灵药”,他们只愿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较好的方法。用户需要更适合自己特殊情况的软件,不只是现成的通用软件。2.在目前价格昂贵的软件并不一定适用的情况下,传统的制表软件也可以适用于新的计算需要。3.目前经济状况低迷,在不能明确认定某种建议有清楚的成本节约价值之前,企业领导不会愿意花钱购买新的管理软件。尽管一般都认为成本扭曲普遍(“是常态而非例外”),各公司仍不愿意改变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公司已经部分地(暂时地)回复到比较常规的管理会计方法。这说明,决策者必须充分了解企业的关键需要和目前的系统现状,对症下药,不宜盲目求新求变。IBM公司的调查结果IBM公司2006年在全球范围内对各地分公司任CFO之职的900位高级经理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从1999年到预计的2009年这10年中, CFO需要在处理日常事务——即料理账务和报表中花费的时间正急剧减少:从1999年的65%减少到2006年的48%,预计2009年将进一步减少到35%;从事控制管理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从20%提高到26%—27%;而向领导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花费的时间已有大幅度的增加,从1999年的15%提高到2006年的27%,预计2009年将进一步提高到40%!详见图1在同一个调查中,这些CFO还认为,就其所从事的各项工作而言,重要性比较低的是“满足规章制度的要求”(57%),然后依次为“从财务角度加强内部控制”(59%)、“不断改进业务的经营”(61%)、“配合本公司的领导确定发展规划并加以实施”(61%)、和“衡量和监督业绩的完成情况”(69%)。这个调查的结果表明,企业CFO正处于急剧的“角色转变”过程中。也可以说,企业财会人员整体处于角色转变过程之中。满足规章制度的要求,属于财务会计的内容,仍然是重要、不可缺少的。但加强内部控制、参与实施业绩考核和向领导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属于管理会计的范围,其在企业财会人员的职责中已压倒了算账、记账的职责。学术界的困惑和对学生的误导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美国会计学术界的状况。美国会计博士近年来匮乏的现象随处可见。与过去相比,近来每年获得会计博士的人数大约只有10年前的一半。2006年夏,美国会计学会年会上,每一位寻求职位的新科会计博士有3—4个现成的空缺等待着他申请。这种短缺现象必然引起这个学科能够开的课程和研究都有所减少。财务会计涉及会计领域以外的课程较少,而管理会计却涉及许多与会计没有直接联系的课程。换句话说,大学的会计系在课程的设置上,侧重于财务会计,其原因与教师缺乏有关。课程设置也受政府干预的影响。在美国,虽然各大学在组织教学中都享有自主权,但实际上在确定本科生的课程时,还得接受政府部门的意见。例如,州政府的教育部门对大学的资格认证有重大影响。而这些部门都会要求把对外会计(财务会计)所需要的内容包括在课程之中,忽略管理会计方面的内容。其结果是大学本科课程往往以财务会计内容为导向。教授们也把最好、最聪明的学生向财务会计方向引导。有志于以会计为终生职业的学生,也往往相信他们的前程在于当一个注册会计师,不会选择其他方向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教师的研究方向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学术界人士中,选定管理会计为其研究方向的往往处境维艰。照说,案例研究是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方法。20年多前,卡普兰号召学术界人士走出“象牙塔”,多从事这一类研究。他自己也确实身体力行,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然而,反响并不很热烈,大部分学术界人士仍然只推崇实证研究,常常看低案例研究。这是一种偏见。事实上,由IMA资助所作的一项案例研究,在2006年的AAA年会上获得“卓越会计文献”奖。可见,案例研究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当然从事案例研究是很难的,“成本”很高,学术界人士视为畏途进而贬低它的价值,在美国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在中国所见对于从未来过中国的美国人,中国似乎是天文学上的“黑洞”:承认其客观存在,却不知其内容究竟是些什么东西。于是,有各种错误的猜测也是免不了的。我(Raef Lawson)今年两次来中国,访问了12家企业,历时一个半月。从所花费的时间和访谈的范围来看,也许算是美国会计学术界中对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最多的人。访谈中,涉及最多的是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这是一堂很好的课,我(Raef)的意外收获,用一句话来总括,是“想不到有一些在美国认为是了不起的管理会计方面的新创举,在中国早就存在。”虽然还有待完善,有的还只是一个雏形,但不能不说中国企业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而且是很有创见的。下面是对美国提出的一些成本计算和控制方法,与我们在中国企业所见的做法作的比较,见表1。值得专门一提的是,在中国企业中,内部利润/成本考核制度始于上世纪50年代。然而西方会计学者却往往把他们近年在中国所见说成是在中国推行了西方责任会计方法的结果。2000年在一本“顶尖”会计杂志《管理会计研究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上,就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中国企业所做,“是西方管理会计实务(在中国的)一种应用。”类似的说法,屡见不鲜。笔者自己在20年前也有过这样的作为。我们在访谈中,曾经向这些中国企业的总会计师或财会部门负责人询及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这些方法的。例如,与西方的“标准成本”几乎相同的“计划成本(有的企业也改称为“标准成本”),他们的回答是“一向如此”,已经经历了几代人了!最有意思的是,美国管理会计界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平衡记分卡制度,提倡多指标评估业绩。然而我们所到的具规模的中国企业都有类似的做法。这些企业不但实施多指标考核,还把这些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最基层,而且有一套中国称为“原始记录”的统计制度来保证其实施;各企业还设有专门的职能机构(通常称为技术部或生产技术部)来管理这些技术经济指标的实现和考核。当被(杨继良)问及难道美国企业里没有这样的制度,以至于平衡记分卡提出多指标考核时,会被看作一种“创见”时, Raef的回答是,多数美国公司热衷于追求近期的利润,往往单纯以年度利润为目标,这也许是美国经济制度的局限性使然吧。在对中国企业进行访谈时,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会计电算化已经相当普遍。有些大企业采用了整套的SAP管理软件,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重点不再是记账、算账了。对成本、资金的控制管理和业绩考核是财会部门的工作重点,这和上文提到的IBM公司的调查结果相同。中国企业看来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成本方法,这并不能说他们在管理会计上是落后了,这与上文提到的IMA与安永公司合作对美国大企业的调查结果,也是吻合的。企业的CFO是不是参与了最高管理当局的决策,事关企业的机密,我们不便多问,但从中国政府最近对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地位的再次确认来看,中国企业管理也是在向这个方向迈进。因此,从企业实务的角度看,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并没有衰落。结束语围绕管理会计呈现衰落迹象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如何分界,是不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界线?这门学科如何走向全球化?IMA近年着力介绍德国的成本方法,并且提出“与会计保持距离”、奢谈管理理论的方向不完全正确,这些做法是不是有普遍的参考意义?我们有太多的基础性问题,需要把全球对管理会计有兴趣的同行组织起来,共同商讨、共同努力。这是一项真正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关于企业预算的论文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下文是关于关于企业预算的论文参考文献的介绍,仅供参考!

关于企业预算的论文参考文献一

[1] R. Alan Webb . The impact of reputation and variance investigations on the creation of budgetslack. Accounting [J],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2 , Vol.27 (4),361-378

[2] Desmond C.Y, Yuen,Goal characteristics, communication and reward systems,and managerialpropensity to create budgetary slack [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04,Vol.19 ⑷,517-532

[3] Tony Davila,Marc Wouters . Managing budget emphasis through the explicit design ofconditional budgetary slack [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4,Vol.30 (7),587-608

[4] Fred A. Jacobs ?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Manager's Ethical Judgment on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Budget Participation and Budget Slack [J],Advances in Accounting,incorporatingAdvances i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2008 , Vol.23,113-145

[5] Jessen L. Hobson , Mark J. Mellon, Douglas E. Stevens . Determinants of Moral JudgmentsRegarding Budgetary Slack : An Experimental Examination of Pay Scheme and Personal Values[J],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 : Spring,2011,Vol. 23,87-107

[6] Bertrand Faure, Linda Rouleau . The strategic competence of accountants and middle managers inbudget making [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011,Vol.36 (3),167-182

[7] Juliano Almeida . Th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on budget slack: An experimentalresearch [J],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2013,Vol. 7(13),1086-1099

[8] Shanna Rose,Daniel L. Smith . Budget Slack, Institutions,and Transparency [J],PublicAdministration Review,2012,Vol.72 (2)

[9] Step Han Kramer, Frank Hartman . How Top - down and Bottom - up Budgeting Affect BudgetSlack and Performance through Social and Economic Exchange [J],Abacus,2014,Vol.50 (3)

[10] Adam S. Maiga,Anders Nilsson,Fred A. Jacobs .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budgetary participationon budgetary outcomes :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enhanced communication andactivity-based costing [J],Journal of Management Control, 2014,Vol.25 (1),5-32

[11]Claus Steinle,Holger Schiele,Tanja Ernst .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as Antecedents ofOpportunism in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Testing Principal-Agent Theory [J] , Journal ofBusiness-to-Business Marketing, 2014,Vol.21 ⑵,123-140

[12] Maria J. Oltra,M. Luisa Flor .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business strategy on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operations strategy and firms' result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Production Management,2010,Vol.30 (6)

[13]白秀芬.预算松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宂[J].经济论坛,2013(4): 50-51

[14]于团叶.高管特征与预算松弛一一来闫我国2007至2010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12(8): 119-124

[15]何红渠,程惠.预算松弛的危害、原因及对策[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5): 19-20

[16]潘飞,程明.预算松弛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J].财经研究,2007(6): 55-66

[17]郑石桥,王建军,信息不对称和报酬方案对预算松弛的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08,(5): 61-68

[18]翟月雷,甄阜铭.基于契约观的预算松弛治理机制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2): 8-11

[19]高严.基于预算目标特点的'预算松弛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1(2): 71-77

[20]吴粒,王芳芳,报酬方案和资源分配对预算松弛影响的实验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2(2): 151-160

关于企业预算的论文参考文献二

[21]田岗.试论企业预算文化的创建 基于预算松她问题的解决[J].会计与审计,2013,186-189

[22]熊艳.公司治理、战略管理和预算松弛行为——直接与中介效应的检验[J].经济管理研究,2014(1): 64-71

[23]黄同鹤,谢志华.预算松弛的成因、影响及其规避[J].会计之友,20]4,(10): 10-16

[24]邱沾一.预算松弛问题探析[J].资本运营,2014(1),164

[25]马钰洪.浅析企业预算松弛的成因、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2013, 104

[26]刘运国,蓝希华.预算松弛成因与改进案例研究[J].财会通讯,2013,(5): 10-12

[27]邓德强,刘昊天,谢华,苗霄玮.外在控制与自我控制在抑制预算松弛中的作用:基于差异调查和道德认知的实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4(4): 49-56

[28]李龙会,蔡海静.公司战略选择对预算编制松弛的影响——基于A上市公司2008—2010年数据[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4): 72-79

[29]李晨睿.CE0变更与企业预算松弛程度关系的研究分析[J].企业导报,2013(15): 67

[30]张南.基于国有企业文化视角的预算松弛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理论研究),2013(9):100-102

[31]茆丹丹.企业预算松弛行为成因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3(3): 41-47

[32]万义平,杨颖捧.权变理论下的预算松弛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11): 14-15

[33]王艳丽,预算松弛产生与控制的博弈分析[J].财会月刊,2013(5): 104-105

[34]于团叶,陈鲁.家族企业的家族特征与预算松弛[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 221-224

[35]程希明,王昕.预算松弛模型及改进分析[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2013(5) : 75-79

[36]陈志芳,程圆圆.基于权变理论的预算松弛研究一一深市A股制造业企业的实证检验[J].经管空间,2014,(6): 112-113

[37]王瑞燕,吴荷青.基于生命周期的预算松弛及治理对策[J].财会通讯,2014(4): 89-90

[38]刘鹏.组织理论视角下的预算松弛形成机理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4(3):121-124

[39]张佳娉,高严.公开的机会主义行为:预算松弛一一基于代理、声誉、道德视角的再判断[J].财经视线,2012(13): 88-89

[40]王波,郝路路.预算松弛软约束一一基于经理人声誉机制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4(11): 70-71

西南交通大学发表论文

要求如下:1.发表学术论文。通常情况下,高校会要求研究生毕业前在本专业的领域范围内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省级及以上),字数可多可少,但要符合相应期刊的投稿要求。2、修完专业课学分。修完专业课学分属于研究生毕业的硬性要求,每个学校都一样,如果在毕业前专业课学分未修完,那么将延期毕业。3、参加学术讲座。这项要求因学校而异,有讲座的时候学校会发放通知,学生则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性参加,理论上来说,并不需要全部参加,只要完成学校相应的数量要求即可。4、完成毕业论文。写好毕业论文是研究生能够顺利毕业的关键。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选题问题,如果选题出现问题,那么后续将无法修改,只能延期毕业。

西南交大每年博士入学均在9月份时间大概为3月份报名,4月份考试发表论文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并署名西南交通大学,公开发表(含接到正式录用通知)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应达到下列三条之一,方可申请进行论文答辩。1. 至少有1篇被SCI或SSCI收录(第一作者);2. 至少有2篇被EI收录(其中至少有1篇是第一作者,另1篇可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3. 不少于4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其中至少有2篇是第一作者,另2篇可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2篇发表在CSCD来源期刊中的核心库期刊或CSSCI的收录期刊(其中至少有1篇是第一作者,另1篇可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个别学科、专业可结合实际情况,在核心期刊范围内确认相当于CSCD来源期刊中的核心库期刊或CSSCI的收录期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西南交通大学论文发表

修西南交大创新实践学分方法有:参加正式竞赛获奖;参加国家、校级各类大学生科创实践项目;以西南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著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学生为第一发明人、西南交通大学为申请人的专利等等。

具体如下:

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标准

第三条 学生参加国家、四川省以及国内外权威机构组织的,经过学校教务处认定的正式竞赛获奖,可申请认定奖励学分,同一竞赛多次获奖时,只按最高奖项计分:

1)  国家级:一等奖4学分,二等奖3学分,三等奖2学分;

2)  省部级:一等奖3学分,二等奖2学分,三等奖1学分。

第四条 学生参加国家、校级各类大学生科创实践项目,完成项目计划内容并通过验收或答辩,按以下认定学分:

1)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3学分;

2)  校级SRTP项目:2学分;

3)  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项目:2学分;

4)  个性化实验项目:2学分。

第五条 学生以西南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著作,按以下认定学分:

1)   被SCI,EI,SSCI收录论文:每篇第一作者2学分,第二作者1学分;

2)   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文章或报道,注明作者单位为西南交通大学的:字数5000字以上,每篇2学分;2000字以上,每篇1学分;

3)   在正式出版社出版专著、译著和文学作品,注明作者为西南交通大学的:字数40万字以上,每部4学分;20万字以上,每部3学分,10万字以上,每部2学分。

第六条 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在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可认定4学分,做展示可认定2学分。

第七条 学生为第一发明人、西南交通大学为申请人的专利,按以下认定学分:

1)   申请发明专利每项5学分;

2)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每项2学分;

3)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每项1学分。

第八条 学生为第一完成人、西南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鉴定、科技获奖和科技成果转让,按以下认定学分:

1)   通过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组织的成果鉴定并提交成果鉴定证书:国际领先5学分,国际部分领先或国际先进4学分;国内领先3学分,国内部分领先或国内先进2学分。

2)   获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奖励(指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的:

(1)国家级:一等奖5学分,二等奖4学分;

(2)省部级:一等奖3学分,二等奖2学分。

3)   科技成果转让的按学校科技成果转让管理办法执行:每项成果4学分。

第九条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获评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优秀个人的每人1学分。

第十条 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被校团委认定为星级志愿者,按以下认定学分:

1)   五星级志愿者2学分;

2)   四星级志愿者1学分。

第十一条 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考核、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按以下认定学分:

1)  非外语专业学生全国大学外语六级考试510分以上,计1学分;

2)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及以上,记1学分;

3)  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试,获高级证书(二级以上)者计2学分,中级(三级)证书者计1学分;

4)  参加全国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获高级证书者计2学分,获中级证书者计1学分;

5)  国防生参加军政训练合格计2学分。

第十二条 本科期间聆听学校、学院组织并由教务处认定的科技、学术报告,累计5场,并提交学术报告心得,经导师或其他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评阅,学生所在学院认可,可获1学分。

第十三条 各教学相关单位如有其它可以认定创新实践学分的项目和类别,可向学校教务处申请,由教务处审批同意后可进行认定。

第三章 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程序

第十四条 创新实践学分申请在第七学期(学制为五年的专业在第九学期)末进行,学生网上选课时,需根据自己情况在网上选定创新实践课程,课程学分数需等于或少于可认定的学分数。

第十五条 学生填写《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实践学分申请表》,并附相关支撑材料,提交所在学院,学院安排专门教师进行审核确认后,计入成绩档案。申报材料和支持材料由学院妥善保管。

第十六条 教务处对全校申报材料进行抽查、审核。

第十七条 如遇特殊情况或对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出现争议时,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认定。

第十八条 对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已获得的创新实践学分,并依据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第四章 创新实践学分的收费、记录与用途

第十九条  学生申请获得认定的学分需按照相关标准缴纳学费;申请认定的奖励学分免收学费。

第二十条  学生取得的创新实践学分计入学生本人的成绩档案。

第二十一条 学生最多可申请5个创新实践学分,超培养计划中规定分值部分,可以用来替代培养计划中的任选课程。

第二十二条  学生在免试推荐研究生、评奖评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获得创新实践学分分值高的学生。

当然有奖励的,尤其是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在国际知名期刊上的文章,你自己努力啊!!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获得创新实践学分方法:1.科研获奖。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成果一、二等奖以及参与者,分别计10、7、2学分;获得省(部)级成果一、二、三等奖以及参与者,分别计7、5、3、1学分;获校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2、1、0.5学分。2.科研项目。主持并完成学校规定的ABC类科研项目,计10学分;D类科研项目,计7学分;E类科研项目,计5学分;F类科研项目,计3学分;本科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结项鉴定优秀计2学分、合格计1学分;主研(前四名)按集体项目比例计算获得学分。3.科研论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学校规定的特种刊物论文计10学分;权威核心刊物论文计7学分;重要核心刊物论文5学分;一般核心刊物论文3学分;一般公开刊物论文1学分;正式报刊上公开发表文学、艺术创作,根据专业和作品类别以及载体的级别,给予0.5—2学分。4.科研著作。独立或主编完成学术著作(12万字以上)并公开出版,计8学分;参加教师主编(著)的学术专著、专业译著、工具书的编著,以全书正式出版、版权页署名(或“前言”、“后记”内说明)为准,按执笔编(著)3万字以上、2万字以上、1万字以上和1万字以下四个等次,分别计3、2、1、0.5学分。5.专利申请。获得国家专利局专利授权的创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证书者,可分别计6、4、2学分。

西南交通大学发表的论文

能查到,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论文是要上传到知网系统的,所以能够查到。

西南交大每年博士入学均在9月份时间大概为3月份报名,4月份考试发表论文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并署名西南交通大学,公开发表(含接到正式录用通知)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应达到下列三条之一,方可申请进行论文答辩。1. 至少有1篇被SCI或SSCI收录(第一作者);2. 至少有2篇被EI收录(其中至少有1篇是第一作者,另1篇可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3. 不少于4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其中至少有2篇是第一作者,另2篇可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2篇发表在CSCD来源期刊中的核心库期刊或CSSCI的收录期刊(其中至少有1篇是第一作者,另1篇可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个别学科、专业可结合实际情况,在核心期刊范围内确认相当于CSCD来源期刊中的核心库期刊或CSSCI的收录期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