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发表EsT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4:01:40

发表EsT的论文

我是做环境微生物的,据我所知, 好的期刊有这一些 ISME>EM>AEM>FEMS MICROBIAL ECOLOGY=AMB .后两个稍微差一些,没那么多的名气. 不过EM的文章质量这两年有超过ISME的趋势, 影响力: JB=AEM>EM=ISME>FEMS seriers>AMB,其余非主流

呵呵,就个人的研究领域,关注点可能不一样。相对而言,在我所研究的领域,从1991年以来的EST中的相关文献每期都基本收集,认真阅读,再多看看其他杂志发表的一些文献,ACS本身的几个杂志中的文献,理论深度都要比EST要深一些。看一下,进行一下比较就大概了解了。 EST本身认可的文章,就是表征手段比较新,尽量贴近工程实践(EST不喜欢以模拟废水等进行实验所得出的数据),理论的深度提炼,不符合EST的录稿取向。 至于发表EST文章的事情,请到中国科学研生态中心去学习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就知道了。表征手段及科研氛围都非常适合这里的学生、老师发顶级文章,亚洲唯一的EST编辑部在生态中心,我们都是把要发到EST的文章请EST编辑部的老师(很年轻)先看一看,录取率要高一些。仅水开放重点实验室2008年发表EST文章8篇(不含正在审稿的),生态的江老师是EST的编辑,他和他的学生就发的更多。 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努力,大家都一样。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杂志好像是周刊 or 半月刊之类的,美国微生物协会(ASM)主办的一杂志。这个杂志貌似 侧重于环境和生态等微生物 方面,而guodanni站友应该是检验科的,这就要看看他实验做的内容属于哪一块了;若是靠近病源微生物及耐药等方面,则这个杂志不合适。我曾经在这个杂志上发表过一短篇,感觉难度挺大的。 SCI杂志千万种,档次也各不相同;我是从事临床微生物的,这个领域主流杂志好像不是很多,知道的就是美国ASM主办的AAC,JCM;英国的JAC,这些都是4分往5分跑的;其他就是稍差一些了。今天手头刚好没有资料,不然就给多找几个杂志了。 另外,1分左右的微生物方面的SCI杂志很多,也很容易发表,楼主不妨自己google一下!

molecular ecology:太难了 要求非常高

1.文章引用率高 2.接收速度快,一个月左右就可返修,要是急着发的话这个杂志可以选择 3.微生物领域比较认可

该杂志很要求创新性 我投过两次。审稿时间大概都不到2个月,第一篇拒了,说没有新意,第二篇要求大修,而且改为短篇,这把我也改的够呛,我是拖了一个月才才开始改,在二个月的截止日搞到凌晨3点才投完,谁知第二天就接受了。总体感觉文章要有创新点,有别人没有发现过的东西,文章数据量的倒不是关键问题,我的第一篇数据量就很大,但也没有用。第一篇后来被JAM接受了,当然还是补了一点实验,补充的实验其实如果再投AEM可能也有戏,但是由于毕业的时间限制,所以不敢再投了。

9.4,杂志编辑和我联系:“We need more than 3 reviewers to make a final decision.”需要我再推荐1个以上的审稿人 9.13,我试着给杂志编辑发了一封邮件,咨询稿件处理的结果,9.14,编辑给出了决定:“The reviewer have recommended publication, but also suggest major revisions to your manuscript. Therefore, I invite you to respond to the reviewer' comments and revise your manuscript.” 三个审稿人给出的修改意见挺多的,其中一个从摘要到讨论,每个部分都提出了问题,幸好这些都不是太尖锐的问题,我根据他们的修改意见,一一进行了修改,并保留了一个具有修改标志的版本(这样可以看出我对文章的修改之处),然后给每个审稿人写了一封信,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回答。 9.26,通过杂志系统上传了最终的修改稿,并给编辑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我已经按照审稿人的要求修改好了,并发送了具有修改标志的文章和给审稿人的信。 9.27,杂志编辑就给出了接受通知:“It is a pleasure to accept your manuscript entitled "xxxx" in its current form for publication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4.07.07投稿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当天让修改内容,2014.07.15修改后重新上传 2014.07.16让修改内容 2014.07.18修改后重新上传,立刻变为with editor 2014.07.22, under review, 后时间又改为了08.05, 后时间又改为了08.11 2014.08.28审稿意见为大修,但是只有一个审稿人,而且,他的审稿意见说是大修,但其实他是想让补充一个实验,可实际上是根本不需要的一个实验,直接说明白就可以。整体来看小修都算不上。 2014.08.29将修改稿上传 2014.09.02另外一个审稿人的意见返回,应继续修改,属于小修 2014.09.03将稿件送语言公司进行修改 2014.09.11语言修回,重新将修改稿上传,很快退回,要求修改一些小格式 2014.09.12修改后将修改稿重新上传,当天with editor, 后来with editor的时间又改为了2014.09.13, 在2014.09.13的时间,状态变为decision in process, 在2014.09.15文章最终accept。 投稿中,投稿两三天的样子就修回了格式,一连修回了两次,效率很高,选的是Akira Kimura编辑,不晓得是不是送到她那里的,修回没两天就under review了,很开心!希望送审的编辑能够手下留情啊,马年马上发文章啊!上帝保佑!

AEM, JB,07年之后,他们的影响因子就从来没超过4分,所以没有掉到4以下之说. 之前我也很看重AEM,后来跟领域内小牛聊天,人家都是把最垃圾的论文丢到AEM. 他说5分以下的杂志,几乎每区别,可信度都不高. 后来投稿的时候,果断投AMB了,无他, AMB反应快,不收钱. 投AEM速度要慢,还收钱 .

est期刊大修后被拒几率不大。只要作者能够按照审稿人的修改意见进行对照修回,est论文大修后还是很容易被录用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est论文大修后都一定会被录用,这主要取决于作者大修后文章的质量。est论文需要大修的几率会比需要小修的几率大,est论文大修说明稿件中的问题较多,需求作者补充实验数据,甚至是重新展开实验,重新汇总数据,但是文章数据的修正可能会影响到est论文的整体内容和构造,以及est论文整体的创新性,一旦不细心,est论文大修后可能会引起大量读者的不满,严重的会导致论文被拒稿。

发表EST论文的难度

发表SCI论文也是困难重重。对于大部分科研者而言,撰写SCI论文的过程已经够辛苦,但发表论文的过程也同样不容易,甚至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打击,首先一个是投稿录用率很低,因为全世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很多,要发表研究论文的人也很多。

期刊收到的稿件数量远超过其能够录用的数量,SCI核心期刊尤其如此,可能有些稿件在期刊编辑的预审中就被退稿了。

SCI期刊用稿率较低,或者说他们的拒稿率较高,有稿件质量上的原因,比如缺乏原创性等,而更多情况是激烈竞争造成的,期刊只能在有限的版面内择优录用稿件。

一般来说,初投稿者的稿件是很难一次命中的,这可能是投稿者因经验不足而没有选对期刊造成的,也可能是期刊编辑对投稿人不了解、用稿十分谨慎造成的。比如有时候,作者所在单位名不见经传也会增加论文录用难度,这是因为审稿人可能对作者的研究条件以及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重要性:

从科学研究到论文发表、产生影响是一个价值提炼的过程。所做的研究并不都是有效的,可能只有一部分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取得效果的研究并不是都值得写成报告或论文,值得写出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而且就算是论文可以成功发表,但其研究成果是否有人关注、值得一读,还要打个折扣。所以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要想发表一篇好的SCI论文,并获得读者的认可,成为公认的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科学家,是难关重重的。

ESTletter,开始2区,现在是1区。影响因子很快会超过EST的。

SCI是顶尖期刊,sci论文在国内应2113该是最不好发表5261的。

发表一篇SCI能保证毕业4102,发1653表两篇能保证找到工作,发表三篇保证找到好工作。所以对于博士而言,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的话,而且其中还有一篇顶级期刊,那么在就业层面基本上是任何一个高校或研究院所都抢着要的状态。

所以说,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就足够让一名博士拿5个博士学位,同时还能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工作岗位。

发表SCI 论文有多难?SCI论文发表是一名博士毕业的硬性条件。大部分高校要求博士毕业至少有一篇SCI检索的论文,但是对于博士而言,在读博期间能发表5篇以上的话,足可以用优秀或学术精英来表征博士的优秀了。可见发表SCI论文很难。

est发表论文

一篇EST发表难度如下所示:为了完成这些刚需,大家都铆足了劲想“冲一冲”核心期刊,然而核心期刊数量有限,竞争却如此激烈,供小于求,对文章质量的要求就又高了一点,自然发表起来就更难了。

一般来说,EST投稿摘要是不建议放置图片的。EST投稿摘要主要是用于简短地介绍、概括您的研究内容,并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如果您在EST投稿摘要中添加图片,可能会分散读者注意力,降低其理解和关注程度。当然,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某些图片也可以用于进行摘要的图形表示,但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论文和期刊要求来确定。建议您在撰写EST投稿摘要时,尽量保持简洁明了,突出研究重点,让读者对您的研究有个简单的了解。

est论文发表

发一篇est是高水平。ES&T作为环境科学领域的老牌SCI期刊,知名度很高,国人认可度也很高。根据投稿作者反馈显示,投稿后审稿效率很高,而且编辑一贯。ES&T期刊近几年发文量总体比较平稳,基本保持在每年1600篇左右。

1937年,出生于湖南省桃江县。196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1962年,WHO建议在医学院校开设“医学遗传学课程”,中国受极左思潮影响却把“摩尔根学说”视为反动邪说。1972年夏家辉冒着政治风险恢复“医学遗传学”研究,本着“建立先进技术是基础,服务于临床是目的,通过特殊病例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由于在材料上独特、在技术上先进,其研究成果就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得到国内外公认,同时不断提高了教学与医疗水平。1972年,夏家辉率先在中国开展了人类染色体显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974年,创建了遗传咨询门诊,开展了染色体病的诊断和产前诊断,创建了“临床遗传学”这一崭新的学科。1975年,发现一条与鼻咽癌相关标记染色体t(1;3)(q14;p11)。1976年,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医学遗传学讲座》教材,率先在中国医学院校开出了“医学遗传学讲座”课程。1981年,将人类睾丸决定基因(TDF)定位于Yp11.32带。1981年,夏家辉与李麓芸等合作研究的成果迅速向全国推广,这项技术现已被中国医学细胞遗传学界作为常规技术广泛应用,并被称为“湖南方法”。他们还研究出用绒毛、羊水细胞为材料,在妊娠2~5个月内完成染色体病宫内诊断的技术。从零开始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临床细胞遗传学”这一崭新的学科,夏家辉成为公认的奠基者。1984年,受卫生部委托组建“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向国、内外开放,2001年“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生命科学领域”的6个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1985年,开展了遗传资源的收集、保藏与利用。1985年,任《国际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登记库》顾问。1998年,克隆了人类耳聋疾病基因(GJB3),论文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实现了中国疾病基因克隆零的突破。1994年,开始人源基因治疗新载体的研究,已获3项国内发明专利。1990年,实验室着手克隆某基因时,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捷足先登,抢先宣布该基因克隆成功。1995年,经过整整4年的卧薪尝胆,夏家辉等终于有所收获。可是《Nature Genetics》当年10月份的一篇论文宣布,美国科学家已成功克隆出该疾病基因。为了不使4年的辛苦付诸东流,夏家辉立即带领大家转向。而这次的结果更令人痛惜,美国科学家又一次率先克隆出。仅仅相差两周时间,中国的科学家再次与世界第一失之交臂。1996年,在国际上首创了利用国际人类基因组EST数据,采用“基因家族候选疾病基因计算机克隆”技术克隆致病基因的方法,于1998年成功地克隆了人类耳聋疾病基因(GJB3),论文发表在《Nature Genetics》(Volume 20 December 1998,p370-373),实现了中国克隆遗传病致病基因零的突破,在1998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首次评选中排名第一,1999年10月科技部将神经性耳聋疾病基因(GJB3)的研究成果列为中国基础研究五十年(1949-1999年)“理论建树的25项成果之一”。1997年,任《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国际杂志编委。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3月27日,在 “中国基础研究五十年”(1949-1999年)纪念会上,科技部邀请夏家辉院士作了题为《基础研究要争世界第一》的报告。2001年,夏家辉、唐北沙、夏昆等以“神经性高频性耳聋等遗传性疾病基因的克隆和遗传疾病家系的收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夏家辉领衔的“世界首报中国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遗传资源保藏及B/S模式共享体系”第五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全面推动了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保藏与利用。 2012年,创建湖南家辉遗传专科医院。

est论文发表2021

还可以。1、ES&TEngineering和ES&TWater自2021年1月首期出版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里,这两本新期刊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大力支持和投稿。2、ACSES&TEngineering旨在作为一个国际平台,发表围绕材料、技术、工艺、数据分析和工程系统进行的研究和创新工作。其中包括:管理、保护和修复空气、水和土壤质量;处理废物;回收资源;为复杂工程系统有效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以及描述复杂环境工程系统的机理和分析。3、本刊欢迎报道新颖和创新进展的论文,涵盖从实验室发现到现场应用的研究。应对重要环境挑战的高影响力、高质量的工程研究进展将汇聚于此。

一篇EST发表难度如下所示:为了完成这些刚需,大家都铆足了劲想“冲一冲”核心期刊,然而核心期刊数量有限,竞争却如此激烈,供小于求,对文章质量的要求就又高了一点,自然发表起来就更难了。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