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一个人发表四百篇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8:30:50

一个人发表四百篇论文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阿道尔夫·第斯多惠

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扩展资料

阿道尔夫·第斯多惠

第斯多惠(FriedrichAdolfWilhelmDiesterweg,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生于法官家庭。获哲学博士学位。1813~1818年任模范学校教师。在这里,他结识了裴斯泰洛齐的信徒,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有了进一步了解。

1820年,出任德国著名的梅尔斯师范学校校长,并兼任授课教师。第斯多惠在这里工作了12年,成绩显赫,学校备受赞誉。1832年改任柏林师范学校校长,并兼任附属实验学校的教学工作,推广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思想。1847年,他被反动政府免去校长职务。

第斯多惠出生在威斯脱法利亚省西根市一个法官的家庭。从小爱好自然,喜欢在田野和林间散步,经常和农民接谈。1808年升入赫尔朋大学,学习数学、学和历史,一年后转入蒂宾根大学。1811年毕业,1817年得哲学博士学位。1813-1818年,在法兰克福的一所模范学校教数学和物理,后作梅尔斯师范学校校长,兼教数学和法语。

1827年起创办《莱茵教育杂志》 ,他先后撰写并发表了四百多篇讨论各种教育问题的论文。1832年调任柏林师范学校校长,并担任师范和附小的教学工作,同年组织了教育联合会。1840年创办柏林新教员联合会。1836年写了《文明的切身问题》一书,抨击社会的不平等,主张使所有劳动者"直到最后一个短工"组成各种互助团体。

他笃信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学说,反对等级和沙文主义教育。反动的普鲁士政府不断加害于他。1848年第斯多惠被解除师范学校校长职务。在此情况下,德国教师仍继续选他当全国教师联盟主席,后又选他在德国众议院中做他们的代表。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天,他还在进行着进步的教育活动。

第斯多惠一生有许多著述,出版了《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教育年鉴》和二十多种关于数学、德语、数学地理、天文等科的教科书和教学指导书。

主张"全人类教育"是第斯多惠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他反对等级和沙文主义教育,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有博爱精神的人和自

第斯多惠教育观点的基础是三个原则:即自动、遵循自然和遵循文化的原则。他宣称:"人的本身特质,就是人的自动。一切人的、自由的、独创的东西,都是从这个自动性出发。"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发现自动,而自动的目的即教育的目的就是"真善美的思想,也就是人生的终极目的"。自动的认识以真为目的,自动的感觉以美为目的,自动的意志以善为目的。

遵循自然的原则就是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过程,即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他号召教师仔细研究儿童的注意、记忆和思维的特点;他把心理学看作"教育科学的基础",把教育经验当作教育发展的源泉。

遵循文化的原则就是"在教育中必须注意一个人所出生或将来生活所在的地点和时间的条件,……要注意就其广义和包罗万象的意义来说的全部现代文化,特别是学习祖国的文化。"他一面指出必须重视儿童的天性,同时主张把儿童提到人类现代文化的高度,认为教育应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的要求。

第斯多惠十分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才能。他主张在小学里主要应当注意培养各种技巧,发展各种智力和才能以及独立学习教材的能力。为此他指出,教师应当特别主意用直观教学法发展儿童的感官。"直观性原则要求:从感性认识的东西出发并从它过渡到概念,由个别的到一般的,由具体的到抽象的,而不是相反!"教学要由实例到规则,"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

他主张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能够"探求,考虑,判断,发现"。"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或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第斯多惠还认为,教学应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有助于人的道德教育。成功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的性质,它不仅发展儿童的智力,而且形成他们的整个人格:意志、情感和行为。他把纪律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认为纪律是确定和调节学生活动的秩序的工具,是使学生智力和道德方面都变得更加发达,成为"完美的人"的工具。

觉的公民。在人们身上,爱人类的精神跟爱自己人民的精神是应当密切结合起来进行培养的。他说:"人是我的名字,德国人是我的别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道尔夫·第斯多惠

首先看什么学科,如果生物化学材料学科,只算一般;然后看什么层次,如果都是一区或top或esi高倍引,那无论什么学科都优秀了;第三看是否大团队长江杰青,挂名通讯或团队挂名冲更大帽子的情况下,一两百篇也不奇怪! 首先需要说明下,发表七十多篇文章是什么分布的,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挂名比较多,一种是通讯或者第一作者文章。 第一,如果是挂名文章比较多,不能说明老师学术能力强,但是关系处理上肯定比较好,或者卧有一定的权利,强权之下,不得不挂。整体说来要么参与工作较多,关系处理恰当,被人挂名或者是领导人物,下面的老师拉关系挂名的。 第二,如果是第一作者或者是通讯的身份发表七十多篇文章,这位老师绝对是学术有一定的造诣。以该老师是博士学历来讲,博士毕业就是30岁,相当于工作后每年10篇文章,数量确实多。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低质量文章,那就是属于灌水,科研界都不提倡,但是有很多老师迫于科研压力哥生活压力,以数量为主,但是也算是有实力的老师,毕竟灌水一年十篇也是相当不容易。假设是高质量文章,毫无疑问,该老师是学术上的大牛人物,一年产量10篇高水平文章,至少也是学术上的新星。 假设报考导师,仅从学术层面考虑,建议选择第二种导师,不论是灌水还是高水平期刊,都值得报考。 关键是他的创新是什么,与发表多少篇SCI论文没有关系。 你好,高校青年教师前来答题。 作为四十岁的老师,能够发表这样数量的文章,确实有一定功力。那么,如何通过文章评价一个人的科研能力呢? 第一,文章数量。毋庸置疑,数量多比数量少好。文章数量成规模,思想才能成体系。文章数量是一个评价前提。 第二,文章质量。这里就涉及到影响因子等因素。文章的影响因子越高,证明质量越高。还有文章的引用数量。引用数量越高,证明文章越有影响力。 第三,文章的思想发展路径。看一个人的科研成果,可以看出他观点的变化、个人的成长。数量和质量是表象,思想发展路径是根源。 单独看数量,完全没有问题;如果影响因子还高,作者思想发展路径科学,简直完美。当然,这是理想情况。剩下的可以结合上面的回答要点,逐条具体分析。 以上是我的一点经验,希望帮助到你。 不能以文章数量来算吧,应该看论文的质量。 得看这四十多岁老师做了多长时间科研吧?你快四十人考上博士,四十岁才进入高校开展自己科研,能有多少时间发这么多论文? 如果是自己执笔的,70多篇,那已经很多。如果是挂名的,就呵呵了!学术水平不在于文章数目多少,关键是质量,哪怕一片牛的都可以 不多。 我一年发30多篇。 现在不是看数量的时候,还要看文章质量。 如果都是重要期刊并都有重要贡献绝对算多,如果就是挂名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你们太幸福了,有了论文可以发表。自从反右后知识分子不吃香。也没有杂志发表、所以你们是幸福的一带.要质量不要要数量。我五十岁才写论文。。通过学会评选寄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了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第斯多惠(FriedrichAdolfWilhelmDiesterweg,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生于法官家庭。获哲学博士学位。1813~1818年任模范学校教师。在这里,他结识了裴斯泰洛齐的信徒,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有了进一步了解。1820年,出任德国著名的梅尔斯师范学校校长,并兼任授课教师。第斯多惠在这里工作了12年,成绩显赫,学校备受赞誉。1832年改任柏林师范学校校长,并兼任附属实验学校的教学工作,推广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思想。1847年,他被反动政府免去校长职务。1850年被迫退休。关于教师的任务,第斯多惠认为,教师的迫切任务在于通过培养人来促进人类的发展,引导他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人们追求真善美,发展人们的素质和能力。要完成教育人这一神圣使命,教师必须在各方面完善和提高自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第斯多惠对教师提出了如下几个要求。

黄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今属浙江)人。父黄尊素,东林党中重要人物,因揭露魏忠贤罪恶,为阉党诬陷,冤死狱中。黄宗羲深受家庭影响,重气节,轻生死,严操守,辨是非,磨砺风节,疾恶如仇;反对宦官和权贵,成为东林子弟的著名领袖。清兵南下,黄宗羲组织同志,起兵抗击,不利,走入四明山,结寨自固,又依鲁王于海上。抗清斗争失败后,从事著述。他坚决反对明末空洞浮泛的学风,倡言治史,开浙东研史之风,为清代史家之开山祖。史学之外,对经学、天文、历算、数学、音律诸学都有很深造诣。清廷多次企图罗致他,威逼利诱,终不为所动,坚不赴征,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他为保存史料而编选的《明文海》,600卷,未及刊行。 黄宗羲著作宏富。《明夷待访录》是他进步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其纵横恣肆、宏伟浑朴散文风格的鲜明表现。书中突出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带有鲜明的民主思想色彩。书中明确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又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揭露封建皇帝以天下为私产,“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其“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其“一人之淫乐”,并“视为当然”。 黄宗羲论文主张言之有物,反对那些“徒欲激昂于篇章字句之间,组织纫缀以求胜”,讥刺内容“空无一物”的作品(《陈葵献偶刻诗文序》)。 黄宗羲的传状、碑志文,涉及人物的方面很广,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明清之际大变动的社会面貌。他身为史学大家,对明朝历史典故极为熟悉,且多身历见闻,又善于叙事,故写来都逼真传神。其中尤着力表彰忠臣义士的坚定节操和壮烈行为。张煌言坚持抗清19年,不幸被俘,从容就义;明末遗民余若水隐姓埋名,清苦自持;周难一投老穷荒,“出没瀑声虹影之间”,黄宗羲都为他们写墓志。在《子刘子行状》中,对刘宗周诤臣兼学者的形象,倔强鲠直的性格,刻画得很成功。明末东林、复社的反宦官斗争、南明政权内部抵抗派和投降派的斗争,也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黄宗羲诗的成就不及散文,但也留下了一些可诵之作。他的诗直抒胸臆,不事雕饰,多故国之悲,怀旧之感。如《感旧》的“可怪江南营帝业,只为阮氏杀周镳”,讽刺了南明弘光朝的马士英、阮大铖的倒行逆施。《山居杂咏》中:“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充分表现诗人对抗逆境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 著作有《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律吕新义》、《易学象数论》、《黄梨洲文集》、《黄梨洲诗集》、《行朝录》等。作为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有清一代学术的开山祖师之一,黄宗羲的思想及其在经济、政治、学术、文艺等领域的卓越成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术界以黄氏为专题的研究,目前已有三十余部论著出版,近四百篇论文发表在各种学术报刊上,这在中国当代学术界并不多见。最近,又有一部黄氏研究专著公开出版,这就是由曹国庆先生撰著的《旷世大儒——黄宗羲》(以下简称《旷世大儒》)。黄氏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其晚年自述,称自己尝历九死一生,清廷“悬书购余者二,名捕者一,守围城者一,以谋反告讦者二三,绝气沙�者一昼夜,其他连染逻哨者之所及,无岁无之,可谓频于十死者矣”。东林党人的遗孤、武装抗清、避居乡间,厕身儒林,大致形成了黄宗羲一生的三个阶段。尤其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三十年,专力于搜罗文献,讲学著书,一番旷世大业随之创建。这一时期,堪称黄氏思想和学术的成熟时期。在《旷世大儒》一书中,作者以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思考,对黄宗羲坎坷曲折的一生,作了全面、客观、真实而又深刻的反映和剖析。读完此书,我们不仅能更进一步地了解黄宗羲这位旷世大儒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遭际,而且,还能对明末清初这一特殊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黄宗羲的一生的确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然而,他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其思想和学术。因此,《旷世大儒》并未用过多的笔墨去演绎黄氏“传奇”,而是将目光聚焦在黄氏的思想和学术成就上。作为中国古代民主思想的一个伟大代表,黄宗羲是一位立足于当时现实而又跨入了未来的伟大思想家。为此,有人将他与孙奇逢、李�合称为“清初三大儒”;也有人把他与方以智、顾炎武、王夫之并誉为“清初四大家”;更有人将他同英国的约翰·洛克、法国的卢梭和孟德斯鸠相提并论,赞为十七世纪升起在东西方的光芒四射的明星。黄宗羲积极变革的主张,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揭露与批判,以及他所倡导的学术“经世”的观点等等,都给当时政治、经济和学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也由此成为当时进步思潮的杰出代表。在《旷世大儒》一书中,作者不仅描述了大师的成长历程,而且还对大师的哲学体系、经济思想、政治主张、变革精神和学术成就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述,对于黄氏学术、思想的师承渊源,也作了认真的考辨。尤值一提的是,关于黄氏在天文、象数、律吕、数算等方面的成就,由于其过于复杂和专业,过去学术界少有人论及,而在该书中,作者却专辟一章,进行详细而全面的介绍和评述,而这种评介,确实有拾遗补阙之功,于此也可见曹国庆先生研究视野之广博,学术功底之扎实。

一个人一年发表四篇论文

有些事要说不介意反倒更介意,比如像“别人以什么步伐节奏在写论文啊”、“存在个体差异”、“研究领域不同论文写作也会各有不同”之类的安慰之词,真的是越听越觉得不安:到底应该以什么节奏写论文才是理想的啊,自己算是努力的一类人么?虽然是我的意见,但关于论文写作的节奏问题,我还是希望能稍微坦诚地、合理地探讨一下。首先,我们应该忘记“我不在乎别人的评价”这种听上去不错的说辞。为了能在更理想的环境中继续自己热衷的研究,得先确保研究经费的问题,同时提升自身的经验也是必要的。有人会说“低品质论文多写无益”,但不论论文品质高低,只要由经过阅读审查的学术刊物出版,就会得到客观的评判。当然,写出真正优秀的、堪称艺术作品的论文也很重要,但在研究本身就无法继续下去时,再高大上的追求都木有意义的。所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果断地自我判断是否已经“足够好”。

期刊论文发表有次数限制吗?中级职称及以上级别的职称基本都是需要发表若干篇职称论文的,发表若干职称论文最好的办法就是早准备早发表,但一些作者由于种种原因耽搁了发表,几篇论文打算集中发表,职称评审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一年发表两篇或更多的文章,只要作者时间安排合理,最终也能按时提交职称论文,一年发表两篇或者更多的职称论文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些职称评审文件中会明确规定职称论文不能集中同一时间发表尤其是不能集中发表在同一刊物上,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集中发表了。 很多职称申报者不是很清楚论文发表时间的有效期,有的一次突击发表2、3篇。根据众多作者的论文发表经验,原则上最好是一年一篇,或者1年2篇的话,发表时间上最好错开下。主要是给评审老师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至于发表时间间隔多久,职称文件一般没有对此作出比较详细的规定,按照我们推荐的最佳做法就行,也就是一年一篇。当然,有部分朋友可能没有提前做好准备,2、3个月左右发表2篇也是可以的,所以,这里我们提醒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论文发表的准备,这样给自己留出充分的时间。 职称论文发表时间很关键,往往决定了作者能否晋升,如何把握好论文的发表时间需要作者先了解清楚当地或是本单位的具体时间要求,按照要求合理规划积极准备,总体来说职称论文发表是宜早不宜晚,广大作者要尽早准备为好,最好不要出现集中发表的情况。

每天一定花一个小时给写论文,踏踏实实地努力,这不是啥日本精神,而是基于合理的理由提出的建议。其理由有二:①不忘每天考虑一个小时的论文,那心里就明白自己该做啥了,忘记的可能性大减。而反过来一个星期不写,“我擦,啥来着?”估计就在所难免,想起来还得花时间。。。②提高集中力写论文是个逻辑性地将事情加以处理的工作,为此,不可缺乏集中力。写论文的大敌就是烦躁、不安。只要有“每天都在搞”的自负,那精神上的压力也就相应减少了,就算听说别人以神一般的速度进展研究,也不用一喜一忧,能够集中精力在自己的论文上。每天一个小时集中注意于论文的人,虽然可能一周之内写不出稿子,但只要几个月,就能写得完。别看“好几个月”好像很长,但要是坚持下去,一年写一篇到两篇论文也是可能的。有没有这个践行能力和坚持的意志力,将直接表现在一年后、五年后的差异之中。

一个人发表上百篇文的论文

首先进入Web of Science主页,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只有被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才是SCI文章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在检索框内输入你要检索的作者或人名,以我自己为例,注意在检索题目后面选择作者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通常一个关键词条目很难实现精准检索,因此,可以附加检索条目,例如加上作者单位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再设置检索的时间范围,如近五年收录的SCI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再设置被SCI收录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设置完成之后,点击检索方框,即可完成检索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明年六月,又将迎来毕业季。面对着即将告别校园的你,毕业论文是否已准备好了。由于很多研究生平时缺少学术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不免会犯一些错误问题。    在这里,我们把这些问题总结一下,希望将来研究生们能够避免这些问题,提高科研论文写作效率。

问题(1):摘要与结论几乎重合。这一条是我见过研究生论文中最常出现的事情,很多情况下,他们论文中摘要部分与结论部分重复率超过70%。当然,我自己在评审论文时,见过重复率超过90%的人。就原因而言,个人认为是他们对摘要和结论的“作用”没有太多认识。

对于摘要而言,首先要用一小句话引出为什么做这个研究,然后,简单地概述采用了那些研究方法,然后,直接了当地说出这篇论文的最重要结果,而不是所有的结果,最后说说在这些工作之外重点讨论了一个什么现象就可以。对于论文的结论部分,不再需要把为什么做这个研究、怎么做这个研究说一遍了。正常情况下,应该直接明白地概述所发现的现象、结果(1)、(2)、(3)。让人一看就知道论文发现了哪些现象、提出了哪些观点。

至于摘要中说道的最重要结果与结论部分可能重复,作者需要采用不同的句子去描述,而不能够直接拷贝。

问题(2):关键词过于随意。帮助研究生修改论文过程中,几乎每一篇论文的关键词我都会要重新选定与修改。最常见的问题是:关键词不是实词、关键词由很多单词组成、关键词中包含不少缩写、关键词在前言中没有出现过。其实,关键词是非常简单的,把前言或者论文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实词挑选出来即可,不需要太多,一般情况下,写4、5个都会满足要求。

问题(3):前言引文不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对引言其实是非常重视的。通常情况下,引言可以占到论文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重。在引言中,作者需要告诉论文评审人、读者这篇论文的意义,让人们看完引言,就能够对作者为什么开展这个研究有大致的了解。

引言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1)引言过短。见过短小精悍的情况,他们只用几句话略微介绍研究背景。个人觉得,除了通讯之类的论文,引言需要写一定的篇幅。2)重要文献缺失。这一条很少有人注意,天下论文如此之多,少引一篇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其实不然,有时候多引一篇重要文献,论文就可能会被顺利录用了。3)文献引用只是简单的罗列,而引文之间没有太多逻辑。引用部分是一个完全用来讲故事的阶段,讲故事最重要的是逻辑,而不是罗列,所以,每一篇引用的文献放在那个位置都要体现出他的作用。4)引言中同一位置引用文献过多。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工作[1-20]”。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位置放两至三篇引文即可,多了,让人觉得你可能没有读文献。5)引文中否定前人工作。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某某做了某些工作,但他们没有做另外一些工作。但是,如果去说某某做的工作可能是错误的,这就会比较麻烦了。即使有这样的论文,可以不引用,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问题(4):实验描述过于简单。在一篇论文中,实验描述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还是需要尽可能地表达清晰。一方面,读者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如果他们想重复做一次,他们能够按照步骤重复出来。另一方面,实验条件变化一点,结论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关于这一部分,个人发现主要问题如下:1)有时候可能实验描述太多,而似乎他们又不愿意多写,有一些朋友直接说实验描述情况论文。而他们引用的文献有一些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对于这样的情况,理论上讲是没有太多问题,但是,这无疑会增加读者的难度,谁有兴趣和心情去把你引用的这篇文章找出来,再认真研究一番呢?实验方法名称不统一。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在摘要里实验方法用名称A,到了前言里面,就变了名称B,到了研究方法里面,又变成了名称C,到了结论部分,又回到了A。而这A、B、C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情。

问题(5):结果部分逻辑比较混乱。很多人写学术论文,认为只要结果好就好。其实不然,好的结果有时候也是会被拒稿的,至于主要原因是论文的逻辑结构比较混乱,让人不知道论文里到底在说什么。

具体常见的问题包括:1)研究结果只是简单的罗列,而没能把里面的关系弄清楚。我见过非常极端的情况,就是为了把一篇论文写的很长,把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内容放到一起,最后弄得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说哪一件事。2)到底先写那一部分,作者没有计划。有一次看到这样一篇论文,作者先写了部分力学性能结果,然后写一部分组织观察,突然他又列出一部分力学性能,又来一部分微观分析,和我写博文一样,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3)实验部分说做了某某研究,但是,在研究结果中就完全没有看到这些结果。还有的情况是在结果部分写了某一些结果,但是就是不知道这些结果从哪里冒出来的,在研究方法中没有提及。

问题(6):图表制作比较粗糙。作为审稿人,我在评审一篇论文之前,通常是先看看摘要,然后就会大致地看看论文的结构,然后,很大一部分时间会花在论文的图片上。如果论文图片漂亮,至少我第一印象是非常好的。相反,如果图片质量很差,心情就没有那么愉悦了。

论文图表常出现的问题如下:1)图片中字特别小,要用放大镜才能够看清晰。有一些研究生为了简单,只是把机器照的图片给出来。这些图片在一个屏幕上看时,是都能看很清楚,但是,压缩到一篇论文里面,就很难分辨了。2)多个图片放在一起,一按回车,图片格式就全乱。经常帮助他们修改论文,他们给我的时候,还是能够看的不错的,但是,如果我修改里面的问题,图片就乱动,让人找不到北。3)实验曲线,不增加误差棒。有些研究生在论文里面说自己对实验进行了多次重复,但是在图片中只有一个数值。4)图片比例值不统一。有时候一组照片,其中一张放大倍数是100倍,而另一张又变为了200倍。放在一起,本来是方便人们观察差别的,但由于倍数不一样,让人无从比起。5)表格格式不统一。有一些地方,表格采用三线,而另一些地方,则是全部实线。

问题(7):论文几乎没有任何讨论。论文的讨论其实是很重要的,但是,据我的观察,研究生写论文对讨论部分几乎是不重视的。一开始我帮助研究生修改论文的时候,都会提出这一条,后来逐渐不说了,因为,说了也没有用,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增加讨论部分。如果大家去看好一点期刊的论文,讨论部分占论文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有一些人说,讨论部分也应该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当然,写好这一部分确实需要一定的水平,需要经验的累积。

问题(8):结论部分罗列过多。正常情况下,一篇学术论文只需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即可。也因此,论文的结论写上3-4条就很多了。然而,我见过一些学生的论文,他们恨不得把论文的每一个段落都挑选一句话放到结论部分。特别是我曾经评审一篇论文,某一个作者一共写出了十多条结论,我第一次建议他减少一些结论,结果他略微删掉一部分,第二次审稿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直接告诉他应该整理到5条,他这才继续提炼。

问题(9):参考文献格式混乱。这一条,是让我最为头疼的事情,有时候帮研究生修改论文,我在最后写了一条“请统一参考文献格式”,第二次来看,还是一样,问题多多。

就这一条,具体问题如下:

1)同一篇参考文献多次出现。这样的问题,说实话,我自己也发生过,如果一篇论文引用50篇文献,自己是很难发现某一篇论文是否重复引用。但,无论如何,在投稿之前,还是需要多看两次的。

2)引用论文信息不全。正常的情况下,引用一篇论文基本上都会包含作者、期刊、年、期、页码。而有时候,他们只是写了部分信息。

3)格式混乱。有一些论文是根据A期刊的格式写的,有一些期刊是根据B期刊的格式写的。让人初看的时候,即使从别的地方直接拷贝过来的。

4)期刊名称错误。对于这一点,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比如“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和“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作者不小心就把第二个期刊名称的International给省略掉了,结果这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期刊……

查询方法:用户打开任意浏览器,输入网址后,用户登录中国知网后,点击知网首页上方的个人/机构馆按钮,在知网数字图书馆中点击进入我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在学术搜索框中输入发表文章标题。

点击检索后即可查询到在知网中发表过的文章内容。用户可以在个人图书馆中建立多个栏目,点击图书馆上方的智能建馆,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建馆对应信息,勾选完毕后即可创建新的栏目。

如何自己进行论文查重:

用户打开任意浏览器,输入网址后,点击网站进入知网检测的网页,找到对应的知网检测入口。

进入论文提交页面,按照要求输入论文题目、文章作者,上传待测论文,支付相应的查重费用后,点击提交检测,系统自动开始进行知网检测。知网检测时间为30-60分钟,知网检测完成后,在下载检测结果页面下载知网检测报告。

如何查发表论文在哪个网:

用户打开百度浏览器,输入网址后,用户登录中国知网,点击知网首页上方的个人/机构馆按钮,在知网数字图书馆中点击进入我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在学术搜索框中输入发表文章标题。

点击检索后即可查询到在知网中发表过的文章内容。用户可以在个人图书馆中建立多个栏目,点击图书馆上方的智能建馆,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建馆对应信息,勾选完毕后即可创建新的栏目。

论文的发表对于部分在校学生和工作者都是非常重要的,简单的讲,发表的论文直接体现你的学术科研成果,所发表的期刊等级越高,影响力越大,就越能展现你在自己的领域的成就。那么个人如何发表论文?学术堂来为你详细的讲解一下:1、发表的论文重要性不同的人发表的论文的作用也不同:(1)评职称(晋升职称):研究生 毕业需要;教师 、医护人员 、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 等 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2)申报基金、课题 :教育、科技、卫生系统 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 是作为 基金或课题 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3)世界性基础领域的研究,比如在医学、数字、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公开发表论文 是对最新科技 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种展示和报道。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等。(4)提升自身竞争力: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具有一定水准的论文,有助于提升个人学术素养,进入社会,也可能会有更高的起点。2、发布论文的流程(1)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验证其写作价值,如果具有一定价值,就着手开始筹备论文,第一次发表论文,可以多向前辈请教,多查阅一些资料文献,在前人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选题立意要新颖实用,不要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2)论文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以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准备发表论文,发表论文第一步就是要选择对应的期刊,如果稿件投向不合适的期刊可能会遭遇退稿和不公正评判。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在知网或其他数据库中检索本篇论文相关领域的期刊,查看期刊级别以及刊物号等,确保其为正规期刊,然后阅读其刊登发表过的论文,看自己的论文是否适合在这些期刊上发表,从中挑出2-3个期刊作为备选,进一步了解这些刊物的审稿周期、投稿费用、投稿要求等,从中选出将要投稿的1个期刊,联系期刊编辑将自己的稿件投递过去,然后等待审稿人员的回复。3、发表论文的要点作者投稿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所投期刊的大致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符合规范等.还应注意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一稿多投问题.一稿多投是违反学术道德的,但又没有明确的界定.绝大多数期刊都要求作者申明不一稿多投.如果投稿人觉得不能接受,他可以选择不在这个期刊投稿,但是如果投稿人同意了,那他就要实践自己的承诺,这是基本诚信问题.刚写文章的作者,投稿时会同时投向很多期刊,e-mail抄送栏里密密麻麻的e-mail地址,编辑最忌一稿多投,看到这种投稿情况,基本不会采纳.每一种刊物都有鲜明的办刊特色,一篇稿件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可用”.关于投稿,把一篇论文的中文版、英文版分别投向国内刊物和国外刊物,即使有所改动,但是编辑一般都具备专业背景,一旦发觉,即可以论文缺乏创新性的理由而退稿.随着科技与网络的不断发展,一稿多投现象将会得到遏制.(2) 电子投稿需要注意的问题.稿件以附件形式发送,不要直接粘贴在“内容”里.下载麻烦,且原文格式也无法显现; 稿件中一定要写清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编等个人信息,便于编辑部联系,以及稿件刊用之后邮寄样刊.作者联系信息很重要,如果作者不留联系方式,将有可能耽误稿件及时发表.邮件名称避免只写“投稿”二字,最好直接写明文章标题、所投栏目.也就是把文章标题作为信件名称,写在“收信人”下面的“主题”栏内.编辑检索时一目了然.投稿后,作者都非常希望能尽快得到回复,编辑部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时间一一回复的.除非这个稿子需要修改,需要跟作者交流.如果不需要修改,一般会在稿子审定后通知作者,或发用稿通知,这是投稿的基本常识.(3) 注意写好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为研究、撰写或编辑论着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在学术论文后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①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②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③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参考文献写得好不好,是编辑决定是否接受投稿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参考文献选择的准则是: 代表性、相关性、重要性和实时性.实时性是指要掌握研究动态,最近的文献也要列出.从作者的投稿来看,参考文献符合要求的寥寥无几,大部分作者所列参考文献都不符合规范,或者标点符号不规范,或者少项目,甚至纯粹是为了凑参考文献条数,以显示文章的科学性.但是,有经验的编辑一眼即可看穿作者的意图,反而不利于文章的录用.(4) 要学会跟编辑交流.编辑离开了作者,那么编辑水准再高也没办法展现; 作者离开了编辑,那么文章写得再好也只能自娱自乐.所以,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劳动,作者也要理解编辑的辛苦.经常发表文章的作者,大都很善于跟编辑交流,他们在投稿前后,会给编辑打电话,交流沟通.投稿落选,作者不必自怨自艾进而怀疑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没有必要责怪编辑,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兴师问罪”.稿件没有被采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个编辑部一般都会对文章进行专家审稿,所以,建议作者多跟编辑沟通,询问审稿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也有利于作者对文章的修改,以及今后的论文写作,提高论文的科研水平,加大论文的被录用率.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

四个人如何写一篇论文发表

明年六月,又将迎来毕业季。面对着即将告别校园的你,毕业论文是否已准备好了。由于很多研究生平时缺少学术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不免会犯一些错误问题。    在这里,我们把这些问题总结一下,希望将来研究生们能够避免这些问题,提高科研论文写作效率。

问题(1):摘要与结论几乎重合。这一条是我见过研究生论文中最常出现的事情,很多情况下,他们论文中摘要部分与结论部分重复率超过70%。当然,我自己在评审论文时,见过重复率超过90%的人。就原因而言,个人认为是他们对摘要和结论的“作用”没有太多认识。

对于摘要而言,首先要用一小句话引出为什么做这个研究,然后,简单地概述采用了那些研究方法,然后,直接了当地说出这篇论文的最重要结果,而不是所有的结果,最后说说在这些工作之外重点讨论了一个什么现象就可以。对于论文的结论部分,不再需要把为什么做这个研究、怎么做这个研究说一遍了。正常情况下,应该直接明白地概述所发现的现象、结果(1)、(2)、(3)。让人一看就知道论文发现了哪些现象、提出了哪些观点。

至于摘要中说道的最重要结果与结论部分可能重复,作者需要采用不同的句子去描述,而不能够直接拷贝。

问题(2):关键词过于随意。帮助研究生修改论文过程中,几乎每一篇论文的关键词我都会要重新选定与修改。最常见的问题是:关键词不是实词、关键词由很多单词组成、关键词中包含不少缩写、关键词在前言中没有出现过。其实,关键词是非常简单的,把前言或者论文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实词挑选出来即可,不需要太多,一般情况下,写4、5个都会满足要求。

问题(3):前言引文不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对引言其实是非常重视的。通常情况下,引言可以占到论文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重。在引言中,作者需要告诉论文评审人、读者这篇论文的意义,让人们看完引言,就能够对作者为什么开展这个研究有大致的了解。

引言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1)引言过短。见过短小精悍的情况,他们只用几句话略微介绍研究背景。个人觉得,除了通讯之类的论文,引言需要写一定的篇幅。2)重要文献缺失。这一条很少有人注意,天下论文如此之多,少引一篇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其实不然,有时候多引一篇重要文献,论文就可能会被顺利录用了。3)文献引用只是简单的罗列,而引文之间没有太多逻辑。引用部分是一个完全用来讲故事的阶段,讲故事最重要的是逻辑,而不是罗列,所以,每一篇引用的文献放在那个位置都要体现出他的作用。4)引言中同一位置引用文献过多。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工作[1-20]”。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位置放两至三篇引文即可,多了,让人觉得你可能没有读文献。5)引文中否定前人工作。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某某做了某些工作,但他们没有做另外一些工作。但是,如果去说某某做的工作可能是错误的,这就会比较麻烦了。即使有这样的论文,可以不引用,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问题(4):实验描述过于简单。在一篇论文中,实验描述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还是需要尽可能地表达清晰。一方面,读者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如果他们想重复做一次,他们能够按照步骤重复出来。另一方面,实验条件变化一点,结论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关于这一部分,个人发现主要问题如下:1)有时候可能实验描述太多,而似乎他们又不愿意多写,有一些朋友直接说实验描述情况论文。而他们引用的文献有一些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对于这样的情况,理论上讲是没有太多问题,但是,这无疑会增加读者的难度,谁有兴趣和心情去把你引用的这篇文章找出来,再认真研究一番呢?实验方法名称不统一。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在摘要里实验方法用名称A,到了前言里面,就变了名称B,到了研究方法里面,又变成了名称C,到了结论部分,又回到了A。而这A、B、C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情。

问题(5):结果部分逻辑比较混乱。很多人写学术论文,认为只要结果好就好。其实不然,好的结果有时候也是会被拒稿的,至于主要原因是论文的逻辑结构比较混乱,让人不知道论文里到底在说什么。

具体常见的问题包括:1)研究结果只是简单的罗列,而没能把里面的关系弄清楚。我见过非常极端的情况,就是为了把一篇论文写的很长,把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内容放到一起,最后弄得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说哪一件事。2)到底先写那一部分,作者没有计划。有一次看到这样一篇论文,作者先写了部分力学性能结果,然后写一部分组织观察,突然他又列出一部分力学性能,又来一部分微观分析,和我写博文一样,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3)实验部分说做了某某研究,但是,在研究结果中就完全没有看到这些结果。还有的情况是在结果部分写了某一些结果,但是就是不知道这些结果从哪里冒出来的,在研究方法中没有提及。

问题(6):图表制作比较粗糙。作为审稿人,我在评审一篇论文之前,通常是先看看摘要,然后就会大致地看看论文的结构,然后,很大一部分时间会花在论文的图片上。如果论文图片漂亮,至少我第一印象是非常好的。相反,如果图片质量很差,心情就没有那么愉悦了。

论文图表常出现的问题如下:1)图片中字特别小,要用放大镜才能够看清晰。有一些研究生为了简单,只是把机器照的图片给出来。这些图片在一个屏幕上看时,是都能看很清楚,但是,压缩到一篇论文里面,就很难分辨了。2)多个图片放在一起,一按回车,图片格式就全乱。经常帮助他们修改论文,他们给我的时候,还是能够看的不错的,但是,如果我修改里面的问题,图片就乱动,让人找不到北。3)实验曲线,不增加误差棒。有些研究生在论文里面说自己对实验进行了多次重复,但是在图片中只有一个数值。4)图片比例值不统一。有时候一组照片,其中一张放大倍数是100倍,而另一张又变为了200倍。放在一起,本来是方便人们观察差别的,但由于倍数不一样,让人无从比起。5)表格格式不统一。有一些地方,表格采用三线,而另一些地方,则是全部实线。

问题(7):论文几乎没有任何讨论。论文的讨论其实是很重要的,但是,据我的观察,研究生写论文对讨论部分几乎是不重视的。一开始我帮助研究生修改论文的时候,都会提出这一条,后来逐渐不说了,因为,说了也没有用,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增加讨论部分。如果大家去看好一点期刊的论文,讨论部分占论文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有一些人说,讨论部分也应该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当然,写好这一部分确实需要一定的水平,需要经验的累积。

问题(8):结论部分罗列过多。正常情况下,一篇学术论文只需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即可。也因此,论文的结论写上3-4条就很多了。然而,我见过一些学生的论文,他们恨不得把论文的每一个段落都挑选一句话放到结论部分。特别是我曾经评审一篇论文,某一个作者一共写出了十多条结论,我第一次建议他减少一些结论,结果他略微删掉一部分,第二次审稿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直接告诉他应该整理到5条,他这才继续提炼。

问题(9):参考文献格式混乱。这一条,是让我最为头疼的事情,有时候帮研究生修改论文,我在最后写了一条“请统一参考文献格式”,第二次来看,还是一样,问题多多。

就这一条,具体问题如下:

1)同一篇参考文献多次出现。这样的问题,说实话,我自己也发生过,如果一篇论文引用50篇文献,自己是很难发现某一篇论文是否重复引用。但,无论如何,在投稿之前,还是需要多看两次的。

2)引用论文信息不全。正常的情况下,引用一篇论文基本上都会包含作者、期刊、年、期、页码。而有时候,他们只是写了部分信息。

3)格式混乱。有一些论文是根据A期刊的格式写的,有一些期刊是根据B期刊的格式写的。让人初看的时候,即使从别的地方直接拷贝过来的。

4)期刊名称错误。对于这一点,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比如“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和“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作者不小心就把第二个期刊名称的International给省略掉了,结果这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期刊……

论文的发表对于部分在校学生和工作者都是非常重要的,简单的讲,发表的论文直接体现你的学术科研成果,所发表的期刊等级越高,影响力越大,就越能展现你在自己的领域的成就。那么个人如何发表论文?学术堂来为你详细的讲解一下:1、发表的论文重要性不同的人发表的论文的作用也不同:(1)评职称(晋升职称):研究生 毕业需要;教师 、医护人员 、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 等 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2)申报基金、课题 :教育、科技、卫生系统 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 是作为 基金或课题 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3)世界性基础领域的研究,比如在医学、数字、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公开发表论文 是对最新科技 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种展示和报道。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等。(4)提升自身竞争力: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具有一定水准的论文,有助于提升个人学术素养,进入社会,也可能会有更高的起点。2、发布论文的流程(1)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验证其写作价值,如果具有一定价值,就着手开始筹备论文,第一次发表论文,可以多向前辈请教,多查阅一些资料文献,在前人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选题立意要新颖实用,不要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2)论文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以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准备发表论文,发表论文第一步就是要选择对应的期刊,如果稿件投向不合适的期刊可能会遭遇退稿和不公正评判。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在知网或其他数据库中检索本篇论文相关领域的期刊,查看期刊级别以及刊物号等,确保其为正规期刊,然后阅读其刊登发表过的论文,看自己的论文是否适合在这些期刊上发表,从中挑出2-3个期刊作为备选,进一步了解这些刊物的审稿周期、投稿费用、投稿要求等,从中选出将要投稿的1个期刊,联系期刊编辑将自己的稿件投递过去,然后等待审稿人员的回复。3、发表论文的要点作者投稿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所投期刊的大致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符合规范等.还应注意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一稿多投问题.一稿多投是违反学术道德的,但又没有明确的界定.绝大多数期刊都要求作者申明不一稿多投.如果投稿人觉得不能接受,他可以选择不在这个期刊投稿,但是如果投稿人同意了,那他就要实践自己的承诺,这是基本诚信问题.刚写文章的作者,投稿时会同时投向很多期刊,e-mail抄送栏里密密麻麻的e-mail地址,编辑最忌一稿多投,看到这种投稿情况,基本不会采纳.每一种刊物都有鲜明的办刊特色,一篇稿件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可用”.关于投稿,把一篇论文的中文版、英文版分别投向国内刊物和国外刊物,即使有所改动,但是编辑一般都具备专业背景,一旦发觉,即可以论文缺乏创新性的理由而退稿.随着科技与网络的不断发展,一稿多投现象将会得到遏制.(2) 电子投稿需要注意的问题.稿件以附件形式发送,不要直接粘贴在“内容”里.下载麻烦,且原文格式也无法显现; 稿件中一定要写清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编等个人信息,便于编辑部联系,以及稿件刊用之后邮寄样刊.作者联系信息很重要,如果作者不留联系方式,将有可能耽误稿件及时发表.邮件名称避免只写“投稿”二字,最好直接写明文章标题、所投栏目.也就是把文章标题作为信件名称,写在“收信人”下面的“主题”栏内.编辑检索时一目了然.投稿后,作者都非常希望能尽快得到回复,编辑部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时间一一回复的.除非这个稿子需要修改,需要跟作者交流.如果不需要修改,一般会在稿子审定后通知作者,或发用稿通知,这是投稿的基本常识.(3) 注意写好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为研究、撰写或编辑论着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在学术论文后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①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②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③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参考文献写得好不好,是编辑决定是否接受投稿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参考文献选择的准则是: 代表性、相关性、重要性和实时性.实时性是指要掌握研究动态,最近的文献也要列出.从作者的投稿来看,参考文献符合要求的寥寥无几,大部分作者所列参考文献都不符合规范,或者标点符号不规范,或者少项目,甚至纯粹是为了凑参考文献条数,以显示文章的科学性.但是,有经验的编辑一眼即可看穿作者的意图,反而不利于文章的录用.(4) 要学会跟编辑交流.编辑离开了作者,那么编辑水准再高也没办法展现; 作者离开了编辑,那么文章写得再好也只能自娱自乐.所以,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劳动,作者也要理解编辑的辛苦.经常发表文章的作者,大都很善于跟编辑交流,他们在投稿前后,会给编辑打电话,交流沟通.投稿落选,作者不必自怨自艾进而怀疑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没有必要责怪编辑,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兴师问罪”.稿件没有被采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个编辑部一般都会对文章进行专家审稿,所以,建议作者多跟编辑沟通,询问审稿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也有利于作者对文章的修改,以及今后的论文写作,提高论文的科研水平,加大论文的被录用率.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

发表一篇论文并非易事,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撰写。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你发表论文的建议:1.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选择一个研究新颖、具有现实意义或对当前学术热点问题有启发性的主题。同时也要确保主题在当前学术界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否则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认可。2.进行深入的文献综述:在撰写论文前,要先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熟悉前人研究的进展和不足。这有助于你理清研究思路和方法,并为你的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支持。3.精心设计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能够增加研究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在设计实验时,需要考虑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避免因为实验操作问题导致研究结果不准确或不可靠。4.严格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推导:数据分析是论文的重要部分,需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结论推导。同时需要注意在推论时要有充分的证据和逻辑支持。5.选择合适的期刊并认真准备投稿:选择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并仔细阅读其投稿要求和格式要求,确保论文符合期刊要求。投稿前还需要认真校对论文的语言、格式和内容,确保没有错别字、语法错误等问题,以提高论文的质量和通过率。6.积极回应审稿人意见:论文投稿后,会接受审稿人的评审和意见,这些意见往往对于你的论文质量提升很有帮助。要认真阅读审稿人的意见并积极回应,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可接受度。最后,记住发表论文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你会逐渐掌握写作和研究的技巧

完整的写一篇论文并发表的方法如下:

1、定课题

这一步可以就本专业去查找一些论文题目,一般每个专业都有论文题目库,找到这个论文课题库,里面的题目都是一些比较大的题目,那么可以从这些方向性的大题目中,找到自己比较擅长或者感兴趣的两三个方向,再从方向中找到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来生成我们最终的论文题目。

2、找资料

定了课题之后,找资料,到知网、万方等论文数据库,把自己题目中的关键词作为索引,找上五到十篇参考文献,看看人家的写作方法,思路创新,大纲构架。

3、列大纲

一定要先梳理出来大纲。第一章都是绪论或前言,就是谢谢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第二章是一些偏理论的东西。第三章一般就是现状描述,第四章分析问题,第五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再来一个结语就可以。

4、查重降重

到知网查下自己论文的重复率,这个挺重要的,针对性降重。知网的数据库系统算法匹配又升级了,同时还更新了一大批数据。

5、期刊投稿

耐心地研究每份期刊的提交要求。在决定去哪种期刊投稿后,有必要根据期刊数量,格式要求,标题要求,中文和英文摘要完整修改格式,最后再期刊投稿。

个人发表论文超百篇

知网私自收录了老人的一些论文,老人起诉了对方最终获得了一些赔偿,但是老人不愿意拿这些赔偿,老人觉得这些东西不应该被垄断。

学术能力强。学术能力超强,出手很快,犹如写作的机器,确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和水平。

一位九旬的老教授100多篇论文在没有征得老人的同意下,被知网擅自收录了,不仅读者下载需要付费,就连老人自己下载都还要付费,让老人非常生气,老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把知网告上法庭,获得了赔偿。

版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版权又叫著作权,简单地讲,就是作者对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如果没有经过本人的同意,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出版,更改,以及在网络平台上以收费的形式加以传播。

九旬老人退休后笔耕不息

知名大学的老教授在退休以后,依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坚持写作。因为他从事的是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工作,因此,依然在这个领域里钻研,并写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论文,被评为“荆楚社科名家”的荣誉称号。然而,对于老教授的这些珍贵论文,有的网站却打起了歪主意。

100多篇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九旬教授维权获赔70多万

在老教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这家网站私自就收录了他的100多篇文章,直到老人下载自己的论文,还要向这家网站付费才能下载时他才发现,而且他也从来都没有收到过稿费。

这样让教授很生气,一怒之下,就把这家网站告上法庭,虽然知网多次联系教授希望能够和解,但是都被老人回绝了,因为他认为这是对知识分子极大的不尊重。最终老教授维权全胜,获得七十多万的赔偿。

具体情况如何?

其实,具体来讲,就是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于加强,对于知识分子的学术研究要给予充分的尊重,老教授的维权行为,不仅仅是在为自己维权,也是为众多的作者维护权益。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