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管理学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

发布时间:2024-07-04 23:20:01

管理学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

普刊两个月,SCI半年,核心一年左右。

首先想发表一篇期刊论文就一定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认知,这里包括的是“了解整体流程、效率最大化、不走弯路”。

如果你是个新手小白的话,就和我一起往下慢慢看吧~

2022最新发表期刊论文详细流程:

这个主要看所选的目标期刊了,都是不一样的,半年一年的都有,主要是审稿周期的长短的问题,如何判断审稿周期,参考以下文章内容:

教你如何判断期刊的审稿周期

审稿周期是衡量出版社的重要标准,因此许多出版社会定期公布审稿周期,对于作者而言,审稿周期同样重要,学术研究具有时效性,每一个作者都希望所投期刊能快速完成审稿程序,并顺利发表。那么,该如何判断期刊的审稿周期呢?

查看期刊主页

大多数的作者会查看期刊的主页,在期刊介绍或投稿须知里一般都会找到该期刊的审稿周期,不过,即便是同一个期刊,审稿周期都不是固定的,只能是一个大概的时间,如遇一些特殊的情况,如补充实验等耗时比较长的情况,整个审稿周期会更长,所以,期刊会提供给作者一个平均的审稿时间。

自主推算

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查找该期刊最近发表的文章,一般会在文章的页脚处,有些期刊会在摘要里或参考文献后注明,如在文章的脚注上会有这样的信息:Received:1/1/2017  -Accepted: 4/4/2017 -Published:1/5/2017 ,这便是该篇文章从接收到见刊的时间,作者可以就此判断该期刊的审稿周期。

直接联系期刊

作者也可直接联系目标期刊,询问该期刊的审稿周期。

咨询图书馆

对于高校的学者,许多学校的图书馆很可能掌握着许多相关SCI期刊的信息,包括审稿周期,作者可向本校图书馆咨询。

期刊投稿系统

目前,大多数的期刊使用在线的投审稿系统,在你投稿的时候,系统会发送邮件告知下一步的时间,这样作者便可知道初审的时间。

审稿周期是作者考量目标期刊的标准之一,通过以上方式,判断期刊的审稿周期,让文章尽量早日发表,作者也可结合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的曾发表的文章《目标期刊选择必备工具》来综合考量目标期刊。

参考资料:查尔斯沃思作者服务网页链接

省级期刊:普通论文大概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要提前做好准备。国家级期刊:需要六个月左右,核心期刊难度会更高,六个月以上,甚至更长时间。不同类型的论文,发表时间也不一样,比如,医学类论文,难度会更高,时间也更长。如果自己选择期刊投稿的话,审核时间不稳定或无限延长,加上中间修改时间,成功发表的周期更长。

管理学发表论文时间

这个具体要看你发的是什么样的杂志了,不同杂志的发表周期也不一样。省级、国家级的普刊一般是2-6个月(特别快的1个月左右,一部分可以办理加急版面)。杂志都有出版周期的问题,而且有的版面特别紧张,所以,如果用,要提早半年,不宜临时抱佛脚。每年三月份、九月份,是各地上报职称材料的高峰期。各个正规杂志社稿件大量积压,版面十分紧张,因此,及早准备。早准备、早受益。我当时是在百姓论文网发表的,省级的大概在2个月左右拿到手的,各方面都挺满意的,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为一个月;4、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发表,一般是3到6个月。

省级期刊:普通论文大概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要提前做好准备。国家级期刊:需要六个月左右,核心期刊难度会更高,六个月以上,甚至更长时间。不同类型的论文,发表时间也不一样,比如,医学类论文,难度会更高,时间也更长。如果自己选择期刊投稿的话,审核时间不稳定或无限延长,加上中间修改时间,成功发表的周期更长。

论文发表最快的时间,这个需要看你想发表什么级别的刊物,比如说,你想发表核心期刊,或者SCI,这个没法在3个月内发表,凡是告诉你3个月内核心期刊的都是子,因为光审稿就得3个月。如果你是想发表普通CN期刊,那么最快发表6-11个月。如果你是找论文服务机构办理加急,我同事找的淘淘论文加急的是2个月发表出来的,这算是比较快的了。再就没有了,那些说半个月,一周发表出来的,都是子,你要警惕。

管理学论文发表时间

1. Lynda Jiwen Song, Tsui, A. S., & Law, K. S. In press. Unpacking employee responses to organizational exchange mechanisms: The rol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exchange percep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SCI cited. Accepted on March 29, 2008).2. James D. Werbel, Lynda Jiwen Song, Shifu Yan (2008).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recruitment practices on job search practices across domestic labor markets: A comparis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 16(2), 93-101. (SSCI cited.)3. Liangding Jia, Lynda Jiwen Song, Chaoping Li, Rongjun Cui, Yongxia Chen (2007). Leadership and job-related attitudes of employe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managers under Chinese context on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reciprocity and trust,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1(4), 574-605.4. Yan Zhang, Anne S. Tsui, Lynda Jiwen Song, Chaoping Li, & Liangding Jia. (2008). How do I trust thee? The employee-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 supervisory support and middle managers' trust in the organizati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SCI cited), 47(1), 111-132.5. Lynda Jiwen Song & James Werbel. (2007).Guanxi as impetus? Career exploration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February, 12(1), 51-67.6. Weiku Wu, Yi Liu, Lynda Jiwen Song, & Jun Liu. (2006).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on employee commitment: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ies, 7(2), 283-306.7. Joshua B. Wu, Peter W. Hom, Lois E. Tetrick, Lynn M. Shore, Liangding Jia, Chaoping Li, & Lynda Jiwen Song (2006). The norm of reciprocity: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in the Chinese context,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3), 377-402.8. Kai Zhang, Lynda Jiwen Song, Rick D. Hackett, & Peter Bycio. (2006) Cultural boundary of expectancy theory-bas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 Commentary on DeNisi and Pritchard’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Model,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SSCI journal), 2(2), 279–294.9. Kenneth S. Law, Chi-Sum Wong, & Lynda J. Song. (2004). The construct and criterion validity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ts potential utility for management studi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9 (3), 483-496. (SSCI cited.)中文论文发表1. 宋继文,孙志强,文珊珊,蔚剑枫,中国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过程研究——基于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的视角,《管理学报》,2008年,付印。2. 刘军,宋继文,吴隆增,政治与关系视角的员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探讨,《心理学报》,2008年第40卷第2期,201-209。3. 宋继文,郑恩婵,吴维库,情商缔造领导力,《企业管理》,2007年7月。4. 贾良定,宋继文,李超平,崔荣军,陈永霞,领导风格与员工工作态度:互惠和信任的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中大管理评论》, 2007年第2卷第1期,13-45。5. 刘益,刘军,宋继文,吴维库,不同情商水平下领导行为与员工组织承诺关系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第2期。6. 贾良定, 陈永霞, 宋继文, 李超平, 张君君,变革型领导、员工的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中国情景下企业管理者的实证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8 卷第6 期,59-67。7. 宋继文,胡伟科,吴维库,领导方式的嬗变,《企业管理》,2006年3月, 68-71。8. 陈永霞、贾良定、李超平、宋继文、张君君,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与员工的组织承诺:中国情景下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6,第1期, 96-105,144。9. 宋继文,徐淑英,席毅姮,企业文化、领导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态度与行为的影响:对香港某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当代财经》,2003特刊, 143-150。10. 陆剑清, 宋继文,席毅姮,吕晓俊,关于我国销售人员心理素质的实证研究。 《心理科学》,2001,第24卷第4期,473-474。11. 陆剑清, 彭贺,宋继文,关于我国证券投资人群分类及其行为特征的实证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2 卷第3 期,70-75。12. 俞文钊,陆剑清, 宋继文, 关于健康带菌者的社会性格的实证研究。 《心理科学》,2000,第23 卷第2 期,151-155。13. 陆剑清, 孟慧,宋继文,聂莎。关于健康社会性格的跨文化研究。《心理科学》,1999,第22 卷第5 期,427-430。14. 陆剑清, 宋继文,张章新。关于社会性格的跨文化研究。《心理科学》,1999,第22 卷第2 期。专业书籍章节撰写1. Anne S. Tsui, Lynda Jiwen Song, & Jingyu Yang. (2007).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employee responses in Hong Kong schools: Comparing dimensional and configuration Approaches. In Neider, L., & Schriesheim, C. (Eds.). Research in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Vol. 6,25-55. Charlotte, NC: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2. Rick D. Hackett, Jiing-Lih Farh, Lynda Jiwen Song, & Laurent, M. Lapierre. (2003) LMX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examining the links within and across Western and Chinese samples. In G. B. Graen (Ed.). Dealing with Diversity.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219-264.3. 富萍萍、宋继文、刘军,中国企业家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刊载于《企业家与企业文化:200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报告》,414-426,机械工业出版社。4. 严文华,宋继文,石文典,“跨文化企业管理心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5. 陆剑清,陈菲,宋继文,石文典,“市场营销心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演讲1. Jiwen Song & Joshua B. Wu (2008). CEO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Top-level Manager Support. To be presented at 2008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Meeting, August 8-13, in Anaheim, California.2. Robert C. Liden, Pingping Fu, Jun Liu, Jiwen Song, & Lan Li (2008). CEO Values, Leadership, and Middle Level Manager Behaviors: A Longitudinal Multilevel Test. To be presented at 2008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Meeting, August 8-13, in Anaheim, California.3. Jiwen Song, Kai Zhang, & Chaowei Zhu (2008). An Inductive Study on the Innovative Corporate Culture in the P. R. China. To be presented at the XXIX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ICP), Berlin. (SSCI cited.)4. Jiwen Song, Anne S. Tsui, Jun Liu, & Yang Wang (2008). Inertia to Chang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raditionalit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O leadership styles and Middle Manager Responses. To be presented at the XXIX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ICP), Berlin. (SSCI cited.)5. Jiwen Song, Chi-Sum Wong, Kenneth S. Law, Emily G. Huang, & Zhijun Chen (2008). Effects of General Mental Ability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Self-assessed Career-related Abilities. To be presented at the XXIX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ICP), Berlin. (SSCI cited.)6. Zhang Kai, Ji Ting, Jiwen Song, & Jiao Changquan (2007).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turnover intention. Presented at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anagement (ICM2007) in Wuhan, China.7. Emily Guohua Huang, Kenneth S. Law, Lynda Jiwen Song & Zhijun Chen. (2007).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general mental ability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peers’ liking. Presented at 2007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Meeting, August 3-8, in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8. Lynda Jiwen Song. (2006). Organizational control mechanisms and managerial responses, presented at the 2006 Academy of Management Meeting in Atlanta.9. Joshua B. Wu, Peter Hom, Lynda Jiwen Song, Lynn Shore, Lois Tetrick, Chaoping Li, Liangding Jia, (2006). The Norm of Reciprocity: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Chinese Scale, presented at the 2006 Academy of Management Meeting in Atlanta.10. Weiku Wu, Yi Liu, Jiwen Song, & Jun Liu. (2006).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and employee commitment, presented at the 2006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IACMR) in Nanjing.11. 贾良定,宋继文, 李超平, 崔荣军, 陈永霞,领导风格与员工工作态度:互惠和 信任的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首届(2006)中国管理学年会。Chines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Meeting, 2006年12月8-10日,北京。12. 张君君、贾良定、宋继文、李超平、陈永霞,雇佣关系、工作嵌入性与员工离职意愿:中国情景下的实证研究。13. 陈永霞、贾良定、李超平、宋继文、张君君,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与员工的组织承诺:中国情景下的实证研究”, IACMR第二次年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中国管理学研究国际学会,南京,2006年6月15-18日)的宣读论文。14. Lynda J. Song & James Werbel. (2005). Guanxi as Impetus? Career Exploration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presented at the 2005 Academy of Management Meeting in Hawaii.15. Lynda J. Song, Kenneth S. Law, Chi-Sum Wong, & Donghua Chen. (2004). Effective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Successful Localization in P. R. China, presented at the 2004 Academy of Management Meeting in New Orleans.16. James Werbel, Lynda J. Song, & Shifu Yan. (2004). The Influence of Labor Markets on Job Search Practices, presented at the 2004 Academy of Management Meeting in New Orleans.17. Lynda, J. Song, Anne Tsui, Elf Xi. (2003).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on employee attitud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udies in a Hong Kong family business, presented at the 7th Eastern Management Conference in Shanghai.18. Rick Hackett, Jiing-Lih Farh, Lynda J. Song. (2003). The LMX-OCB relationship revisited: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view, presented at the 2003 Academy of Management Meeting in Seattle.19. James Werbel, Lynda J. Song, & Shifu Yan. (2003). Comparative Study of Career Exploration in China and USA, presented at the 2003 Academy of Management Meeting in Seattle.20. Anne S. Tsui, Lynda J. Song, & Jingyu Yang. (2002).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Hong Kong schools: A multi-level and multi-perspective analysis, presented at the Third Asia Academy of Management Conference in Bangkok, Thailand.21. Kenneth S. Law, Lynda J. Song, & Chi-Sum Wong. (2002).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s an intelligence facet: Construct validation and its predictive power of job outcomes, presented at the 2002 Academy of Management Meeting in Denver.22. Lynda J. Song, & Kenneth S. Law. (2002). Effects of collectivism and leader-member exchange on contextual performance: A field study. presented at the XXV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Psychology (ICAP) in Singapore.23. Lynda J. Song. (2002). Subordinate’s social Capital and Its Effect on LMX in China,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in Hawaii.主持与参与课题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中国企业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工作结果的影响路径研究》(基金号70702024,2008-2010)。2.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维度构成研究》(项目号:07JC630063,2008-2010)。3.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改造型 /交易型领导行为与下属激励:关于情绪智力的效用研究》(基金号70572012,2006-2009)。会员资格1. 美国管理学会会员2. 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会员评审1. 英文期刊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编辑委员会(Editorial Review Board)评审编辑,2007起。2. 英文期刊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评审人,2005,2006,2007。3. 英文期刊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之 leadership forum栏目评审人,2006。4. 英文期刊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评审人,2006。5. 英文期刊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评审人,2006,2007。6. 中文期刊管理学报评审人,2007。7. 国际管理学年会Academy of Management Conference评审人,2006,2008。8. 第一,二,三届中国国际管理学会中文论坛评审人,2004,2006,2007。9. 第三届亚洲管理学会会议评审人,2002。

这个没有统一规定的时间。一般为按时毕业,通常在上半年结束答辩。

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较之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更高的学术水平,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以及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

因而撰写硕士论文将对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数据资料翔实充分、论证分析详尽缜密、推理演算思路清晰、论文结构规范清晰、专业词汇运用准确。

硕士论文的种类

根据第10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的规定,将招生门 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大类。

12大类下面再分为89个一级学科,89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85个二级学科,并列出招生单位自主设立的903个二级学科,总计22660个。

即硕士论文的种类有哲学硕士论文、经济学硕士论文、法学硕士论文、教育学硕士论文、文学硕士论文、历史学硕士论文、理学硕士论文、工学硕士论文、农学硕士论文、医学硕士论文、军事学硕士论文、管理学硕士论文等12大类的硕士论文

可以试试发《现代管理》期刊的

这个没有统一规定的时间。一般为按时毕业,通常在上半年结束答辩,为此导师一般会要求3-4月份交初稿,5月定稿,这样6月就可以答辩了。

管理心理学论文发表时间

我的建议是你自己写。我是过来人,我当初的毕业论文就是自己一手完成。从设计到操作到论文交稿,每一个过程基本上把所学的都实践了一遍。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一毕业就被我论文所涉及的相关企业所录用。所以我认为无论时间再赶再紧,也要自己写这对你绝对有好处。所谓的原创的我看不见得,再说用的人多了就有可能和别人重复。

企业管理心理学论文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变大,员工会出现精神萎靡,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更严重的会有轻生的行为(富士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是因为工资低还是个人生活中的情感问题?现代企业基本都是注重物质方式来激励员工,但每个人的需求不尽相同,这是无法协调统一的,所以效果肯定不理想。对于很多员工来说,真正导致他们状态不好的原因是在工作上或者生活出现困惑没有人能来帮助他们解答,以至于越沉积越多,出现恶性循环。

员工的心理不健康会直接造成企业的产品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出现问题,从而影响企业发展。员工的心理是否健康是企业绩效的保障,所以,员工的心理保健是一种内在的激励手段,它不同于物质奖励,从情感方面来说是一种可以协调统一的需要。

一、 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二、 员工心理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人的身体就像一台十分精密复杂的机器,各个系统与内脏之间,互相依存,功能互补才能使人体的各种机能处于平衡状态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这就像中医里的养生、调节。内脏之间都想回联系,人的一种不好的习惯会导致全身受损。人的身体有自动调节能力,当你破坏这种平衡的时候,身体会自动调节回去,但是人一旦出现心病(情感疾病),就难以调节了,就容易让各种疾病趁虚而入。员工的心理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挫折心理管理

在每个环境中都存在着竞争,有成功就会有失败,在企业中每个小团体中都会有竞争,团体之间也会有竞争,如何处理好失败所带来的消极情绪是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挫折感世个体面对挫折的主观感受,严重的挫折会会导致个体一系列的消极行为,而这种行为会带给其他个体。

1、挫折的定义

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经过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遇到了障碍,就产生了挫折,挫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在心理上、生理上会有反应。遭受严重挫折后,个人会在情绪上表现抑郁、消极、愤懑;在生理上,会表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胃酸分泌减少、会导致溃疡、胃穿孔等。总之,个人的挫折会产生反常行为。

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产生了挫折,可以出现如下几种情况:

(1)改变方法,绕过障碍物、另择一条路径,实现目标。

(2)如果困难从逾越,修改目标,改变行为的方向。

(3)在障碍面前,无路可走,不能实现目标。人们会产生严重挫折感。

2、挫折产生的原因

(1)内在因素

每个人的生理条件都是不尽相同,就会出现有的人不适合干某种工作,比如哑巴相当歌唱家、心脏不好的人想当空军等。是生理条件所不允许的。而人的心理变化更为无常,会出现许多动机并存的情况,这就看哪边对他的诱惑大大脑就会让其去行为什么了。有时两种动机相互排斥,使个人难以抉择,从而产生挫折感。

(2)外在因素

在工作的环境中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政治见解等不同,会影响到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也会让人产生挫折感。比如人际关系紧张、领导班子不团结、新的改革带来的种种不同意见等。

3、挫折的影响

(1)攻击。又称侵犯和对抗。分为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直接攻击是指攻击的对象是构成挫折的人或物。间接攻击即把挫折后的愤怒情绪转嫁到自己、当事人或毫不相干的人和物。一般来说,自尊心很强、才能较高、受到挫折较大的人,易于将愤怒情绪直接发泄。而缺乏自信、内向、自卑或悲观的人,容易把矛头指向自己。挫折来源不明、或觉察到引起挫折的真正对象不能直接攻击时,便会寻找替罪羊。

(2)倒退。又称回归。人受挫后,会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如易受人暗算,盲目相信人,盲目执行他人指示,轻信谣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暴跳如雷、声色俱厉,甚至无理取闹。

(3)妥协。又称合理化。人受挫折后,会产生情绪上的紧张和不安状态,长期下去对身体健康不利,因此要采取某些心理行为措施,减少挫折引起的紧张和不安,这就称妥协。

4、如何应对挫折

在企业中,挫折时无论如何也不能预防的。面对挫折,企业和员工应当如何面对挫折感,如何排解挫折感是最关键的问题。

(1)员工应对

员工应该学会自我调节,每个人身边都会有知心好友,有些事情不能跟家里说不防跟吗、他们说说,因为跟家里说会无形把这种挫折感带回家,这样你就会把挫折感放大到你每天都必须去面对的环境中,不利于你的释放。人应当有一颗豁达的心,面对挫折不是让自己去逃避,去勇敢的面对它,鼓励自己,要的是过程并不是结果。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长处。

(2)管理者应对

企业就像是快电路板,员工就是每一条电线,管理者就是连接电线的焊点。连接处应对挫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整块电路板的好坏。因为必须提高管理者应对挫折感的能力。首先管理者可以跟员工换位思考,如果管理者到了员工的位置会怎么办、怎么想。其次,要能够接受员工发的`牢骚,员工对管理者发牢骚说明员工信任你,管理者应当开诚布公的交换意见,帮助员工消除误解。最后,既然挫折在所难免,管理者应当耐心的处理员工挫折的反映行为。引导工作一定要在冷静、宽容的环境氛围中进行。

(二)职业压力:

职业压力(OccupationalStress)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职业压力在个体身上造成的后果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也可以是行为方面的职业压力引起的生理反应有:心血管疾病、胃肠失调、呼吸系统问题、癌症、关节炎、头痛、身体损伤、皮肤机能失调、过度疲劳以及死亡。研究表明,冠心病(CHD)一人在工作中的紧张状态有关。工作上的问题和不满,工作中的压力(例如沉重的工作负担),以及A型行为模式均是引起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A型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强调竞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时的极其投入、应付来自日常生活的种种挑战和保持十分活跃繁忙的生活习惯;遇事敏捷但急躁、生活上匆匆忙忙、许多行为带有冲动性等。

职业压力对个体而言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消极怠工

就是对工作产生厌烦心理,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工作环境不适应,与同事矛盾无法解决,卫生条件差等等。主要表现为:经常以生病为由疏于工作,工作中经常打瞌睡,对工作提出尖锐的批评等等。

2、生理失调

员工感受到压力时,往往心理上会产生焦虑、紧张与压迫感,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的舒解,或压力过多、过久,就有可能产生生理上的失调或疾病。这些生理失调的疾病可能导致员工出勤率降低、旷工、怠工、出错率增加等。所以,企业管理中不仅要关注员工的生理健康,更要关注引发不健康生理出现的原因。

3、心力衰竭

赫伯特•弗洛登伯格提出过一个简单的公式:紧张的人际关系+工作压力=心力衰竭。他认为,当今许多人可能会因为心力衰竭而成为职业压力的牺牲品。一个人如果过分致力于追求不现实的工作关系目标而导致体力和脑力资源告磬,就得了心力衰竭。

职业压力对组织而言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内部摩擦

在过渡压力下工作的员工常常不易集中注意力,判断失误的情况频频增加,情绪恶化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压力在各部门之间也会引发摩擦。对于两个存在关系的部门,其中一个部门可能因为另一个部门施加的压力过大而达到极限就产生了摩擦,最终导致双方不和,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摩擦严重时会导致组织冲突。

2、成本增加

员工可能会因为职业压力而产生职业倦怠或者个人心理失调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生产产品的质量,另外工伤给付、质量事故也是因为个人问题引起的。

3、员工缺勤

在工作中,员工压力过大产生的直接反应就是缺勤率提高。缺勤是托病或者假借其他不正当的理由请假等。

综上所述过渡的职业压力不仅会困扰员工,也会困扰企业本身,企业的管理层应该切实关注压力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职业压力的应对方法:

部分员工在应对职业压力时会采取一些消极的应对方法,如回避、自责等。这不仅不能缓解压力,还可能造成恶性循环,导致更严重的心理疾病。人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员工应对压力。

1、先从个人应对入手

(1)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事不对人

老板是绝大部分工作压力的来源。下属失职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同事之间摩擦也可能造成不爽,但真正的压力是如何让你的老板满意你的工作,羸得他的信任与赏识。工作中,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使自己保持豁达、宽容之心;还要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要善于把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倾吐出来,把消极情绪释放出来,这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压力的办法。可以找一个和自己经历比较接近的知心朋友谈一谈你的苦恼,听取一些来自他人的建议。但最好是不要把工作的压力告诉自己的配偶、父母听,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你可能差别很大,帮不上什么忙,徒给家人增加烦恼。当然更不能把工作中的坏情绪带回家里:工作已经很乱,再把家里搞乱,那可是雪上加霜了。

(2)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工作并不意味着弦总是绷着。适时放松一下,正如一休小师傅说的“休息,休息一会儿”,会对身心有益处。好好睡一觉,比较轻的忧虑和不快,通常在一个充足踏实的睡眠后就可能消失了。另外,有空运动一下,这是调剂心情的良方。参加某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或是旅游,看自己喜欢的书和电视节目,或干脆休假,放松一段时间,眼不见,心不烦。

(3)未雨绸缪,随时准备应对方案。

面对各种情况,只有一个方案是不够的。从头至尾了解事情的全部过程,并且事先设想任何可能遇到的问题,准备可以迅速替代的行动方案,主动迎接工作压力,当你胸有成竹时,压力自然不会找上门来。

2、组织的应对方法

(1)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应当是落实在每一位员工的心里。而真正的企业文化不应当是管理者制定的,而是多多听取员工的意见,在环境中有变通,就像散文一样,行散而神聚。这样能够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能最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让员工参与企业目标设计

企业员工常常会对工作目标、工作预期、上级评价这类问题产生不确定感。一旦这种感觉产生,职业压力也就随之产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让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计工作中去。这样员工的自主性和工作责任感会提高。其实每个人都是想好好努力工作,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一定的作为,有了目标和动力,自然就会加倍努力了。

(3)建立员工的身心保健系统和保障系统

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身心健康方案,如合理饮食方案、锻炼方案等让员工自己参与设计,分享经验,立志于构建一个完善的随机应变的机制。再就是让员工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不能让员工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企业中而没有回报。为退休职工建立培训机构,让其能自食其力为止。定时为员工开心理辅导课,疏通心中工作的烦恼。尊重员工的个人习惯,让每一个小团队相处的融洽才会让大集体和谐。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黄希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经营管理者”,员工的挫折感的预防与消除,沈睿,2002年10期

[3]“人力资源管理”,何娟,天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 青年军人心理应激及其管理干预研究 第三军医大学 2011 2 印象管理与女性健身活动及心理健康的关系 北京体育大学 2008 3 基于心理契约的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创新研究 中南大学 2007 4 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管理研究 河海大学 2007 5 嵌入群体心理的行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实证研究 湖南大学 2005 6 东北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东北大学 2008 7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心理契约结构的探索性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8 基于心理契约的方中集团管理人员流失分析及对策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9 西华大学灾后学生心理干预辅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科技大学 2011 10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科技大学 2011 有120多篇相关论文,联系索道网!

你知道一篇论文要多长吗?我也想帮你,可我用的是手机啊

管理学季刊发表论文时间

1. 可持续成长与战略转型。如新商业环境下的企业竞争优势、战略决策、产业转型、公司治理、企业成长与环境责任、制度环境和战略选择等。2. 创新与创业管理。如技术与管理创新、创新能力开发、知识管理、创新网络与联盟、企业家精神、中小企业创业、商业模式创新等。3. 国际化战略。如新的全球化挑战、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跨国并购与整合、跨国企业在中国的运营等。4. 组织与领导力。如新商业环境下的组织变革、复杂环境下的组织学习、高层管理团队、战略领导力等。

学报的级别不同,时间不同, 文章的质量不同,时间也不需要同, 用钱多少,时间也不同! 如果有特殊关系,文章质量也不错, 最快需要2—3个月, 一般的需要半年左右! 一级学报最少需要1年左右!可以通过咨询我了解过程

一般也都在一个月以上,快的话也在3~4周,

一般审核时间就要30个工作日,也就是一个月左右,通过审核直到发表最少需要半年的时间!去这个里面看看相信你找到答案。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