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本科生在pnas上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21:10:02

本科生在pnas上发表论文

陈林,男,1966年出生,江苏昆山人。博士,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方面都有丰富的积累,目前在中兴通讯从事5G技术研究,是中兴通讯首席5G技术研发专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会员。先后在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光学学报等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刘筠, 1948年以优异考入本系,1953年留系工作至今(湖师大生科院的)1995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全国省属高校培养的第一位院士;2002年,刘筠院士被评为全国50位杰出科学技术专家;2004年第一位获得首届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夏家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1年毕业于本系,随即入湖南医科大学工作。 他是在世界上最早将人类显带染色体技术应用于肿瘤病因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为主创建了“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慧廉 ,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196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刘明耀 ,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兼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82、85年分获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学士学位、硕士学位,92年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在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的研究上具有很高的造诣。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发表论文8篇,在《PNAS》等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40余篇论文,SCI论文总引用达上千次。 谭蔚泓 ,佛罗里达大学教授,长江特聘教授 85年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现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结构生物学中心大脑研究所研究员,兼职于湖南大学长江特聘教授。 曾嵘 ,著名青年生化学家 ,2005年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199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长。 向世华 ,美国哈佛大学副教授 86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95年国外获得博士学位。 成功研制出作用于艾滋病病毒特异靶点的新一代抗艾滋病药物。 谢申猛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生物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88年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 傅声雷 ,中科院华南植物所土壤生态学创新课题组首席科学家 8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99年获美国佐治亚大学生态研究所博士学位,04年回国。 张奠湘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系统与进化研究所所长、标本馆馆长、知识创新工程系统发育研究组首席研究员 8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 吴秀山 ,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76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90年获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遗传学系博士学位。 李万程 ,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82、85年分获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学士学位、硕士学位,92年获华盛顿大学动物系博士学位。 罗劲松 湖南房产第一巨头 华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67年生,87年、90年分获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学士学位、硕士学位。 邹寿长 湖北博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65年生,88、91年分别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曾任深圳市福泰投资公司项目经理,深圳斯贝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湖北博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应该还有好多吧,像李克纲 、 韩少功、 魏文彬、何晶晶, 李谷一、李春华 、 龚新高、 周建雄、陈思思、大兵、刘一祯、王军、香香、夏家辉、刘夫生、朱东阳、刘玉娥、吴向东等等。

陈林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出生于安徽省南陵县。198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5年在美国纽约州州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95年-1996年在美国纽约州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1997年 - 1998年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1999-2001年先后在纽约州州立大学和美国Cymfony公司任研究助理教授和研究员。2002年回国建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听觉研究实验室。科研工作主要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指导1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每年承担了3门研究生课程和1门本科生课程共100多学时的教学工作,同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脑功能及细胞神经生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2004年入选国家七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6年入选为美国耳鼻喉研究学会国际委员会委员。2007年起担任Hearing Research期刊编委。长期从事听觉科学的研究,论文发表在PNAS,Journal of Physiology,Hearing Research 等国际SCI学术期刊上并多次应邀在美国、英国和意大利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在pnas上发表论文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9.38,2009年影响因子为9.432, 2010年影响因子为9.771。

《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周刊。自1914年创刊至今,PNAS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ISSN:0027-8424。它作为一种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是为大家所熟知的。 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会科学,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9.38,2009年影响因子为9.432。在SCI综合科学类排名第三位,因而已成为全球科研人员不可缺少的科研资料。 二:PNAS的投稿 PNAS的稿源有三类(TrackI,II,III)。细心的读者会发现PNAS文章在作者通讯地址的下方都会有一行以“Communicatedby...”、“Editedby...”或“Contributedby...”字样开头的文字。这是区分三类稿件的最直接方式。 其中“CommunicatedbyXXX”属于第一类稿件(TrackI),这类文章通常是由作者交与一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交流,然后该院士再向PNAS推荐发表,这个XXX就是院士的大名。在推荐之前,该院士需要请两位论文相关研究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审稿,并像所有的编辑部编辑一样处理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包括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和将作者的回复、辩驳以及修改稿再返回给审稿人。按PNAS规定是不能将审稿人的身份透漏给作者的,但我们知道这通常是很难做到的。审稿结束之后院士必须将通过的稿件以及所有审稿人与作者之间联系的记录一起作为推荐材料交到编辑部,最终接收与否由编辑部决定。相比较与Nature、Science,国内还是又不少好的研究结果会发在PNAS上的,其中大都是生物类的文章,谈家桢老先生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就曾经推荐过不少国内的文章。此类文章每位院士每年最多只能推荐2篇。 第二种途径是大家所熟知的自由投稿方式,但与其它杂志还是略有不同的。投稿时作者需要推荐3个编委,3个NAS院士和5个审稿人。杂志社收到稿件后,先由编委阅读并定性稿件是否属于前10%文章,这一关大约会有2/3的文章直接不送审而被拒掉。然后编辑部会给挑剩下的1/3文章指定一个NAS院士作为member-editor,这个院士也有决定文章是否值得送审的权利,通过之后就会找审稿人评审。接下来程序跟其它大多数杂志雷同,这一关会再拒掉一半,剩下的1/2,也就是整个TrackII途径稿件的1/6会被幸运录用。这个院士editor是何许人只有等到文章被接收并发表才会为作者所知晓。据PNAS网站说该类投稿占所有稿件的80%左右,但录用却只占40%。 第三类稿源属院士自己署名的文章(Contributedby)。此类稿件与TrackI的不同之处在于院士直接作为作者之一邀请2位审稿人给与评审意见并作修改,最后所有记录一并交于编委,并由编辑部决定录用与否。每位院士此类文章不得超过4篇/年。 三:投稿策略: 从上面的介绍看来PNAS沿用了早期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些策略,即一些大牛尤其是诺奖获得者享有发表文章的优先权,不仅如此,其拥有的学术权威和声望也可以让其推荐的文章分量加重,从而获得发表的机会。以这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学识和眼力,他们投稿或推荐的文章应该算是上乘之作。但也不尽然。 一些学术界前辈的学术成就确实让人高山仰止,我们不盲目反对权威,但历史告诉我们绝对权威的存在不是什么好事。依我阅读文献的经历,PNAS文章看的多了,反而对PNAS越来越不感冒了,因为我发现我的研究领域内发表在该刊上的很多院士的文章往往并不特别突出,至少在我看来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甚至是滥竽充数。说到这一点,我想跟PNAS这种特殊的稿件处理策略或许不无联系。院士可以通过TrackI和II投稿和处理审稿,这之间难免会出现猫腻。虽然PNAS对此两种途径审稿人的选择有要求,但不难想象院士们自己找审稿人还会给自己惹麻烦吗?熟人是必须的,熟人不添麻烦也是必须的,除了来点’a’改成’an’式的小意见,自然是溢美之词,尽数奉上,嗯嗯哈哈,一团和气。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达不到水平,与TrakcII文章相去甚远了。情况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 大多数院士会选择用满自己的4次投稿机会和2次推荐机会,这些文章是不是都被接收了呢?用上面提到的几个数据做个简单的计算吧:PNAS每期文章数大约在80-100篇,以100篇记,TrackII接收文章数应该是40篇左右,接受率为1/6,那么投稿数是240,这个数占总投稿数的80%,那么总投稿数为300,TrackI和II投稿数和为60篇(20%),这正好是文章总数与TrackII接收数的差值,也就是说院士们的文章100%悉数被接收,即使被拒也是六十分之一二。100%有时候就是绝对的代名词,美国人眼里院士的地位和绝对权威可见一斑。有人开玩笑说PNAS是PassedoverbyNatureAndScience或PapersNotAcceptedinScience,不知道是赞还是骂。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

Pnas投稿需求是:涵盖科学各领域,包括物理学、社会科学、生物学等,所有文章皆需“能让科研大众读者理解”。

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刊,亦是公认的世界四大名刊(Cell,Nature,Science,PNAS)之一,百年经典期刊。

自1914年创刊至今,PNAS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

PNAS发表标准:

PNAS发表“前沿研究”以及“具有特殊科研重要性”的论文。

PNAS发表的论文需归属于下列类别其中之一,研究报告、信函 (letter)、前辅页 (front matter)、评述文章 (commentary)、前瞻性文章 (perspective) 和研讨会文章,其中前两项仅接受由编辑部邀请的投稿。

PNAS论文审稿流程:

每一篇投稿都会指派给编辑部31个分支或期刊定义的领域中的成员,如果稿件通过初步审查,会再交给另一位编辑成员,负责寻找专家审稿人并评估审稿建议,最后的决策在编辑部成员手上。

PNAS良好发表实践:

PNAS有相当快速的审稿周期大约 40 天就可以出结果,论文接收至见刊约为一个月,自投稿到发表(包含印刷版)期间不到六个月。

PNAS的文章可在发表六个月后免费获取,许多其他不同类型的内容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开放。

本科生在科学上发表论文

本科生当然可以发表学术论文,只要自己有能力,有才华就可以发表。

本科生发表一篇sci意味着是国际学术界的高水平论文。

sci论文代表了本专业在世界上被认可的先进成果以及发展趋势。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如果你想在本科阶段发成功SCI这里可以给予你一些建议。

1.认清自身

一方面要认清自己有没有静下心来做实验搞科研的耐心和动力,毕竟很多学生高考选专业基本算是盲选,其中有些人不适合这个专业,也有些人对科研毫无兴趣。比如谁说你学化学将来毕业就一定要搞科研?甚至于你出来做和化学无关的事情也很正常。

另一方面要认清自己所学专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可能性。有些专业真的不太好在本科阶段搞出成果,没有成果怎么去发SCI?更别提和SCI基本无缘的社科专业了。

2.学好专业课

搞科研对本科生来说是超纲的,打好专业理论基础才是本科生最该做的事情。你一个学化学的,专业理论基础都不牢固,哪个老师敢让你去做实验?这甚至都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你基础打不好,进实验室是要出人命的。这不是开玩笑,化学实验室死人的事情并不鲜见。

3.选好路径

要本科想发SCI无非两条路径:一条是加入学校导师已有的课题组,最后课题组发文的时候带上你的名字。前提是你得能帮上忙。

另一条是你自己有好的选题或你或你们自己有一个课题组,比如大创课题组,导师来指导你做实验写论文,最后你再去投稿。

学院一直注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出台《天津大学理学院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潜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主要谈谈我在法学方面发表文章的经验,希望对其他学科也有借鉴意义,有三点:1. 想明白本科生在学术圈可以做什么想象学术圈就是我们的微博,成名已久的教授就好比各个领域的大V。大V固然是靠多年发表高质量回答练就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获得大V的知名度后,随便发表点意见,就会自带上百赞,也有圈子里的其它大小V们互捧。有时大V们说的有不全面的地方,评论区也会有人补充或争论。类似地,知名教授们往往可以自带国内顶级/国际一流期刊的发表机会,毕竟编辑们对学界的情况也是门清;发表之后,也会自带不少被其他学者们们引用的次数,而且经常会引发其他学者们专门再发一篇论文表示支持或反对。这种路径,是本科生不敢想的。假设你是一位微博三零用户,如何让你的回答获得较多赞同呢?有两个办法1.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2. 抖机灵抖响了先说第一: 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验,看到一个回答列举数据非常翔实,结合案例很恰当,而且引经据典,虽然没看完,但已经有种要点赞的冲动,论文也是如此。如果你想研究“寒门出贵子”在今据典,虽然没看完,但已经有种要点赞的冲动,论文也是如此。如果你想研究“寒门出贵子”在今想办法获取;如果你想研究中国基层法院执行难的问题,不要只羡慕诗和远方,大可以利用学校暑期调研或实践的机会,找几个人比较机灵,家里多少能找到点关系的同学,分赴几个各具代表性的县城,和基层法官抽烟唠嗑,套近乎要卷宗,只要肯花功夫,总能找到想要的东西。这就好比我刚才看的一个回答,问老炮儿里恩佐法拉利的车漆价钱,只要肯翻翻网站,总能找到你需要的行业数据。有了数据之后,再结合一些恰当的故事和相关理论,就是一篇高票回答,不,可发表的论文。再说第二,抖机灵:其实学术发表是可以开挂的,有两个开挂方法,“比较研究”和“交叉学科”。怎么用比较研究开挂?比如美国也有金融监管,中国也有金融监管。中国证监会整天发通知,一会熔断了,一会限制大股东减持了,一会让证券公司禁止抛售自营盘了,那么,美国在历史上这么多次面临市场波动,出台过什么措施呢?这类的比较研究,时效性很强,而且需要有比较高的阅读外文文献和资料、翻墙、使用外国数据库的能力。老教授们有的习惯了日常学术圈的规范化作业,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不强,有的语言能力跟不上,有的不太善于使用新技术,而年轻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抢先一步。怎么用交叉学科开挂?现在很多大学都有双学位,虽然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对第二学位都可能比较应付,但至少可以获得一些不同学科的直觉和常识。比如,我是经济和法律双学位,一见到破产法里大小股东协商重整的问题,就噌一下想起两个字“博弈”,见到民间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理财产品问题,就一下子想起来投资学里的资产定价。游走在不同学科的边界,不但可以找到一些新颖的切入点填补学界空白,而且还能出出给自己找到台阶下。比如,对于A和B事件先后发生,如果能够找到相关性,就可以用经济学的回归分析做量化,如果找不到相关性,就可以用社会学的混沌理论暂且糊弄,总之,善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就能进可攻退可守,这一点,根据我的经验,有时很多老师教授们受限于自己的教育背景往往反而不能做到。

论文发表在pnas杂志上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9.38,2009年影响因子为9.432, 2010年影响因子为9.771。

《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周刊。自1914年创刊至今,PNAS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ISSN:0027-8424。它作为一种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是为大家所熟知的。 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会科学,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9.38,2009年影响因子为9.432。在SCI综合科学类排名第三位,因而已成为全球科研人员不可缺少的科研资料。 二:PNAS的投稿 PNAS的稿源有三类(TrackI,II,III)。细心的读者会发现PNAS文章在作者通讯地址的下方都会有一行以“Communicatedby...”、“Editedby...”或“Contributedby...”字样开头的文字。这是区分三类稿件的最直接方式。 其中“CommunicatedbyXXX”属于第一类稿件(TrackI),这类文章通常是由作者交与一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交流,然后该院士再向PNAS推荐发表,这个XXX就是院士的大名。在推荐之前,该院士需要请两位论文相关研究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审稿,并像所有的编辑部编辑一样处理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包括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和将作者的回复、辩驳以及修改稿再返回给审稿人。按PNAS规定是不能将审稿人的身份透漏给作者的,但我们知道这通常是很难做到的。审稿结束之后院士必须将通过的稿件以及所有审稿人与作者之间联系的记录一起作为推荐材料交到编辑部,最终接收与否由编辑部决定。相比较与Nature、Science,国内还是又不少好的研究结果会发在PNAS上的,其中大都是生物类的文章,谈家桢老先生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就曾经推荐过不少国内的文章。此类文章每位院士每年最多只能推荐2篇。 第二种途径是大家所熟知的自由投稿方式,但与其它杂志还是略有不同的。投稿时作者需要推荐3个编委,3个NAS院士和5个审稿人。杂志社收到稿件后,先由编委阅读并定性稿件是否属于前10%文章,这一关大约会有2/3的文章直接不送审而被拒掉。然后编辑部会给挑剩下的1/3文章指定一个NAS院士作为member-editor,这个院士也有决定文章是否值得送审的权利,通过之后就会找审稿人评审。接下来程序跟其它大多数杂志雷同,这一关会再拒掉一半,剩下的1/2,也就是整个TrackII途径稿件的1/6会被幸运录用。这个院士editor是何许人只有等到文章被接收并发表才会为作者所知晓。据PNAS网站说该类投稿占所有稿件的80%左右,但录用却只占40%。 第三类稿源属院士自己署名的文章(Contributedby)。此类稿件与TrackI的不同之处在于院士直接作为作者之一邀请2位审稿人给与评审意见并作修改,最后所有记录一并交于编委,并由编辑部决定录用与否。每位院士此类文章不得超过4篇/年。 三:投稿策略: 从上面的介绍看来PNAS沿用了早期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些策略,即一些大牛尤其是诺奖获得者享有发表文章的优先权,不仅如此,其拥有的学术权威和声望也可以让其推荐的文章分量加重,从而获得发表的机会。以这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学识和眼力,他们投稿或推荐的文章应该算是上乘之作。但也不尽然。 一些学术界前辈的学术成就确实让人高山仰止,我们不盲目反对权威,但历史告诉我们绝对权威的存在不是什么好事。依我阅读文献的经历,PNAS文章看的多了,反而对PNAS越来越不感冒了,因为我发现我的研究领域内发表在该刊上的很多院士的文章往往并不特别突出,至少在我看来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甚至是滥竽充数。说到这一点,我想跟PNAS这种特殊的稿件处理策略或许不无联系。院士可以通过TrackI和II投稿和处理审稿,这之间难免会出现猫腻。虽然PNAS对此两种途径审稿人的选择有要求,但不难想象院士们自己找审稿人还会给自己惹麻烦吗?熟人是必须的,熟人不添麻烦也是必须的,除了来点’a’改成’an’式的小意见,自然是溢美之词,尽数奉上,嗯嗯哈哈,一团和气。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达不到水平,与TrakcII文章相去甚远了。情况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 大多数院士会选择用满自己的4次投稿机会和2次推荐机会,这些文章是不是都被接收了呢?用上面提到的几个数据做个简单的计算吧:PNAS每期文章数大约在80-100篇,以100篇记,TrackII接收文章数应该是40篇左右,接受率为1/6,那么投稿数是240,这个数占总投稿数的80%,那么总投稿数为300,TrackI和II投稿数和为60篇(20%),这正好是文章总数与TrackII接收数的差值,也就是说院士们的文章100%悉数被接收,即使被拒也是六十分之一二。100%有时候就是绝对的代名词,美国人眼里院士的地位和绝对权威可见一斑。有人开玩笑说PNAS是PassedoverbyNatureAndScience或PapersNotAcceptedinScience,不知道是赞还是骂。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赵铁军课题组在成人T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研究论文“HTLV-1 activates YAP via NF-κB/p65 to promote oncogenesis”以直接投稿方式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 Natl Acad Sci U S A)。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学术周刊,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基础科学领域的学术杂志之一,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1.205(综合性期刊大类一区TOP期刊)。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通讯单位在PNAS发表学术论文。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是由人类T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TLV-1)感染引起的恶性淋巴系统肿瘤。HTLV-1病毒通过调控与细胞增殖、转化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其致癌功能。赵铁军课题组的研究首次发现Hippo信号通路在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中受到异常调控。Hippo通路关键蛋白YAP在HTLV-1病毒感染细胞及ATL临床病人中持续高表达,且YAP转录活性显著增强。机制研究发现,HTLV-1编码的病毒蛋白Tax通过NF-kB/p65途径激活YAP蛋白功能。此外,研究发现p65阻遏了YAP和LATS1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YAP磷酸化,进而抑制YAP的泛素化降解,导致了YAP在细胞核内富集。最后,异常活化的YAP蛋白促进了ATL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殖,激活了移植瘤小鼠的肿瘤形成。该研究首次发现NF-kB/p65诱导的YAP激活对于维持ATL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殖至关重要。而且研究首次揭示了两条重要信号通路NF-kB和Hippo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研究成果为揭示HTLV-1病毒诱导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机制,对进一步探索成人T细胞白血病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科生在cssci上发表论文

发核心期刊,可以用来保研,也可以评奖学金,也可以用过来找工作等评定的一些事情,不过发北大核心就够了,南大级别暂时用不上中州期刊联盟

发表论文对毕业生有什么好处

首先是论文的学术水平,1定要有新的东西;2是英文翻译1定要准确到位;3是要提早与期刊总编联系。

由于CSSCI期刊比较少,对文章的质量要求相对要高很多。发表文章还有一定职称与学位要求,审稿周期比较长,也不容易通过。一、熟悉期刊的风格与要求: (1) 作者单位和简介:名牌大学博士或副教授以上职称(这里没有歧视的意思。学历,学校和职称确实也是水平的一个反映,而且也确实没有更好的筛选方式可供选择) (2) 论文偏向于“文史哲法经”方面的学术论文, 经济方面的文章要偏重宏观经济。不安排具有政治意识形态倾向的稿件,不安排外国文学稿件,基本不安排纯语言类稿件,不安排教育教学类,德育等方面的稿件!(文章内容一定要和期刊对路,不然就是再高质量的文章也不可能被录用) (3) 字数在 6500 字到 7000 字左右最好(一般 CSSCI 期刊安排 3 个版面,所以字符数先控制好,除非文章特别优秀或者是编辑部特意安排,不然最后还是要修改) (4) 带基金的论文一定把基金号附上,带博导的一定带博导。 (这一条有时可以决定是否通过,理由同 1 ) 二、文章的修改规范 (1)字数控制在 7100 内 (2)在参考文献或注中加 2 条“所投期刊”引文( 2006-2008 年的引文,期刊也需要为自己做链接,提高索引率,“酒香还怕巷子深”就是这个道理) (3)文章分层次阐述,各层次最好加上小标题(要求学术性强,新颖和特色,最终还是质量为王,没有质量其他方面做的再好也是枉然) (4)注和参考文献都附在文尾,以正文的形式,不用尾注 (5)摘要一定要写好(审稿量大,象高考作为批改,第一印象很重要)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