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彭斯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17:50:38

彭斯发表论文

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 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是美国著名作家,他于1783年4月3日出生在纽约一个富商家庭。欧文从少年时代起就喜爱阅读英国作家司各特、拜伦和彭斯等人的作品。中学毕业后,他遵从父命在律师事务所学习法律,但他的志趣却在文学方面。代表作:《纽约外史》、《见闻札记》、《布雷斯勃列奇田庄》《哥伦布传》、《攻克格拉纳达》和《阿尔罕伯拉》。 1859年11月28日,欧文与世长辞。美国人民为了怀念这位在文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作家,在纽约下半旗致哀,而欧文的许多优秀作品则被人们传诵至今,成为珍贵的文学遗产。他本人更被尊为“美国文学之父”。

华盛顿·欧文是美国著名作家,他于1783年4月3日出生在纽约一个富商家庭。欧文从少年时代起就喜爱阅读英国作家司各特、拜仑和彭斯等人的作品。中学毕业后,他遵从父命在律师事务所学习法律,但他的志趣却在文学方面。 1802年,19岁的欧文在《早晨纪事报》上发表了几篇书信体散文,崭露头角。后来他因病赴欧洲休养,游历了法国、英国和意大利,作了大量旅途笔记,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809年,他的第一部作品《纽约外史》以“迪德里希·尼克博克”的笔名出版。这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诙谐之作,充分显露出欧文的幽默才能。《纽约外史》出版后,欧文便成为纽约文坛风靡一时的人物。在这之前,美国虽然获得独立已有三十余年,但在文学方面却始终未能摆脱英国的束缚,创作出足以代表这个新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作品来。欧文运用本国题材写出的《纽约外史》这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对于促进美国民族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815年,欧文再度赴英。他游遍英国的名胜古迹,怀着对英国古老文明的仰慕和对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向往,写出了著名的《见闻札记》和风格类似的《布雷斯勃列奇田庄》。《见闻札记》是欧文的代表作,包括小说、散文、杂感等32篇,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和富于幻想的浪漫色彩,描写了英国和美国古老的风俗习惯以及善良淳朴的旧式人物。这部作品在英国出版后,受到欧美文学界的高度重视,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826年,欧文到西班牙搜集了许多有关哥伦布的珍贵资料,游历了格拉纳达的名胜,并在阿尔罕伯拉宫逗留了将近三个月。这一切激起了他对研究西班牙历史的兴趣。1929年前后,他写了三部有关西班牙的著作:《哥伦市传》、《攻克格拉纳达》和《阿尔罕伯拉》。在这些作品中,欧文以讲故事的形式,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歌颂了摩尔人为追求自由幸福而进行的斗争。 写了《阿尔罕伯拉》之后,欧文的创作热情便衰退了。1832年,他回到了阔别17年的祖国。他的晚年,除了当过几年美国驻西班牙公使外,绝大部分是在家乡度过的。1859年11月28日,欧文与世长辞。美国人民为了怀念这位在文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作家,在纽约下半旗致哀,而欧文的许多优秀作品则被人们传诵至今,成为珍贵的文学遗产。他本人更被尊为“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是美国著名作家,他于1783年4月3日出生在纽约一个富商家庭。欧文从少年时代起就喜爱阅读英国作家司各特、拜仑和彭斯等人的作品。中学毕业后,他遵从父命在律师事 务所学习法律,但他的志趣却在文学方面。 1802年,19岁的欧文在《早晨纪事报》上发表了几篇书信体散文,崭露头角。后来他因病赴欧洲休养,游历了法国、英国和意大利,作了大量旅途笔记,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809年,他的第一部作品《纽约外史》以“迪德里希・尼克博克”的笔名出版。这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诙谐之作,充分显露出欧文的幽默才能。《纽约外史》出版后,欧文便成为纽约文坛风靡一时的人物。在这之前,美国虽然获得独立已有三十余年,但在文学方面却始终未能摆脱英国的束缚,创作出足以代表这个新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作品来。欧文运用本国题材写出的《纽约外史》这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对于促进美国民族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815年,欧文再度赴英。他游遍英国的名胜古迹,怀着对英国古老文明的仰慕和对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向往,写出了著名的《见闻札记》和风格类似的《布雷斯勃列奇田庄》。《见闻札 记》是欧文的代表作,包括小说、散文、杂感等32篇,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和富于幻想的浪漫色彩,描写了英国和美国古老的风俗习惯以及善良淳朴的旧式人物。这部作品在英国出版后,受到欧美文学界的高度重视,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826年,欧文到西班牙搜集了许多有关哥伦布的珍贵资料,游历了格拉纳达的名胜,并在阿尔罕伯拉宫逗留了将近三个月。这一切激起了他对研究西班牙历史的兴趣。1929年前后,他写了 三部有关西班牙的著作:《哥伦市传》、《攻克格拉纳达》和《阿尔罕伯拉》。在这些作品中,欧文以讲故事的形式,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歌颂了摩尔人为追求自由幸福而进行的斗 争。 写了《阿尔罕伯拉》之后,欧文的创作热情便衰退了。1832年,他回到了阔别17年的祖国。他的晚年,除了当过几年美国驻西班牙公使外,绝大部分是在家乡度过的。1859年11月28日,欧 文与世长辞。美国人民为了怀念这位在文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作家,在纽约下半旗致哀,而欧文的许多优秀作品则被人们传诵至今,成为珍贵的文学遗产。他本人更被尊为“美国文学之父”。 李长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有《美国大学就读经验》、《最幸运的日子》《他们》等多种译著出版,有《英汉反义词衔接功能》、《外语教学与文化因素》等多篇论文发表。 樊培绪:广州暨南大学教授,有长篇小说《大街》《他们》等多种译著出版,有《理雅各、辜鸿铭英译儒经的不及与过》等多篇论文发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响,社会上鱼龙混杂的性文化泛滥,传统的爱情观、两性观、婚姻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怀疑。高等学校作为一个小社会,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有人曾就“大学里是否可以谈恋爱”这一问题对某校600余名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对这一问题持肯定态度者达82%,有的大学生认为大学里要么去考研,要么去谈恋爱,更有甚者认为大学期间如果不谈恋爱,大学就等于白上了。由此可见,大学生可以谈情说爱已经得到同学们的广泛认同。诚然,爱情作为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青春一同到来,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花季,青春的激情使大学生充满了对于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希望了解异性和被异性了解。实际上,早在中学时期,他们就朦朦胧胧地产生了对爱情的憧憬,只不过在升学的压力、父母师长的严格管束下,在一定程度上被理性约束了起来。一旦进入大学,家庭的约束力度陡然降低,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迅速增加,又面临着一个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爱情”便如猛然冲开了闸门的洪水一般四处弥漫。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既然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是怎样的呢?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对待恋爱比较认真,认为恋爱应以感情为基础,他们一般心理较成熟,有一定的责任心,彼此比较了解,恋爱是在朋友的基础上,互帮互助、日久生情而建立的。因而这种恋爱比较稳固、持续,对恋爱双方的学业影响也不大,一定程度上对学习还能产生促进作用。这种恋爱即使破裂了,对彼此的伤害也不是很大,做不成恋人还可做朋友嘛!因而这种恋爱观是值得肯定的。(二)对待恋爱态度不认真,不是真心的。这类大学生认为谈恋爱就是为了玩一玩,为了满足各种欲望。他们基本上没什么责任心,恋爱双方彼此不甚了解,也没什么感情基础,因而这种恋爱是短暂的,当然恋爱导致的结果是不愉快的,甚至是可怕的。一旦双方感情破裂,恋爱关系结束,男女双方便反目成仇,很少有还继续做朋友的。这种恋爱关系的破裂对双方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一般来说,对女性的伤害更大。女性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受到伤害,便觉得受不了,产生消极反应,有的从此看破红尘,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义;有的精神失常,导致精神病;还有的干脆以身殉情,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凡此种种,在各高校屡屡发生。既然这种恋爱观会产生如此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分析这种恋爱观产生的原因。二、错误恋爱观原因分析爱情作为人类所拥有的共同精神财富,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是无私的、公正的。但是实际上人们对爱情的获得程度、体验和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与个体自身的素质、知识修养、能力等方面有关,并受到各自的恋爱观的制约。恋爱观由恋爱的原因、动机来决定。上述错误的恋爱观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失去奋斗目标与前进的动力进入了高等学府,有些学生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来,出现了理想真空地带,表现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位学生坦言:“进入大学以来,我的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仿佛人生一点意义都没有,头脑一片空白。”这一表白,反映了很多大学生的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于是转到谈情说爱,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二)好奇,存在试一试的想法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中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交往异性,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到具体体现。(三)排解孤独、寂寞校园文化生活单调,课余生活枯燥乏味,三点一线连成了每天的全部,再加上家庭的干预与影响较中学时大为减弱,对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适应性较差,以至感到孤独、无聊、空虚、寂寞,一些学生为了释放多余的精力、寻求精神快慰而谈恋爱。(四)追求性刺激当前社会上格调低下的性文化泛滥,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世界正处于无栅栏状态,黄色的信息随处可看;另外,大学生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两性观,追求感官刺激作为与异性交往的原因与目的。有些大学生甚至认为“性这种生理需要,同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1(五)攀比心理作祟有些大学生谈恋爱纯粹是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做祟的结果,看到别人出双入对,心里难以保持平衡,随大流,赶紧找一个,以满足虚荣心。(六)为以后的人生积累经验有的大学生认为,“大学里谈恋爱,如同种试验田,取点儿第一手经验,为以后成熟的爱情打基础”。2对恋爱的态度,“就在半梦半醒之间,我们忘了还有明天”、“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等港台流行歌曲总是在校园里经久不衰,格外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不知是这些流行歌曲影响了大学生的恋爱观,还是大学生的恋爱观在流行歌曲中寻找到了共鸣,不问结果,只问过程,已成了他们获取爱情的真实写照。三、对策建议如今,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现象,许多高校采取不禁止、不引导的消极不作为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目的不尽相同,错误的恋爱观对大学生是相当有害的,因此,高校里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在明晰了大学生错误的恋爱观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积极疏导大学生感情困惑,引导学生端正学习、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恋爱观。我认为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职能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我们要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单纯满足学生的娱乐、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的状况,这些只是低层次的功能。要使大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赋予大学生先进的文化意识,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不自觉地形成这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当前,校园里中西文化在交流中碰撞,许多西方思想观念——诸如性解放、游戏人生等使学生陷入价值的迷雾,甚至误导学生的行为。这就要求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拨开迷雾,满足学生思想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也是校园文化的高层次需求。(二)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心理学家提出:大学生所处的青春期后期,重量发育的机体结构、形态和机能都已相当于成人水平,但从心理发育的水平看,大学生的心理虽正快速趋于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尚处于“半生半熟”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从两方面入手:(1)加强青春期教育。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羞于谈性,父母对子女更是竭力回避谈论性,学校也不开生理卫生课,即使开也往往一带而过,致使大学生缺乏生理卫生的起码知识,虽然一只脚已经跨进了高等学府的门,但另一只脚却在蒙昧和无知的道路上跋涉。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性意识成熟,渴望交往异性,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充沛的精力,同时也存在性审美和性道德意识薄弱,还不能带着批判的观点去欣赏影视、书刊广告、画册等作品,很可能经不起性爱镜头的诱惑,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去模仿,导致性道德沦丧、性违法犯罪。对此,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最好是由思想教育工作者会同校医,把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再觉得神秘、好奇。(2)重视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困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爱情的烦恼,如果避开不谈没有心理辅导员来疏导,若不能得到及时清理、舒缓,这种困惑就会越积越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正常发展。(三)帮助学生确立大学阶段的目标目标是人们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使之产生自学行为的必要前提。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力量、没有积极性,也就难以步入成功的殿堂。刚进入大学的学生,高中时期的奋斗目标已变成现实,新目标又未建立,不少学生感到茫然、空虚,进入“动力真空带”或称“理想间歇期。”这就需要教育者尽快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什么样的目标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动力呢?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目标对人的行为有激励力量,而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对个人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实现的难度两个因素。根据目标对人的行为影响的这两个特点,教育者应该帮助正在被空虚、无聊困扰着的同学,判定一个这样的目标,即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对自己生活有意义的目标,从而战胜空虚、无聊。(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爱情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往往以为爱情是异性之间的纯粹的情感,这是片面的理解。学校应利用课堂教育或其它形式的活动,向学生明晰爱情的内涵与外延。伦理学认为:所谓爱情,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状态下,男女双方以共同的生活理想为基础,以平等的互爱和自愿承担相应义务为前提,以渴求结成终生伴侣为目标,按一定道德标准自主地结成的具有排他性和持久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换言之,爱情有四个构成要素:只能在异性之间、它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爱慕、希望通过结婚完成双方的永久的结合,它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强烈社会责任。只有正确地、全面地理解了爱情,大学生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情感寄托。(五)进行性伦理道德教育教育者应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观与西方性道德观的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性道德观,明确什么样的性意识,性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道德标准的。

格利高利E.彭斯是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哲学系和医学院的哲学教授。1976年他任教于这所大学。彭斯教授曾著有《谁在担心人类克隆?》(1998),《被设计的事物:基因变异的世界粮仓?》(2002),《重造医学:医学发展前沿的伦理学问题》(2000)和《勇敢的新生命伦理学》(2003);此外,他还主编了《我的躯体的躯体:克隆人的伦理学——读本》(1998),以及《食物的伦理学》(2002)。彭斯教授还和G.林斯.斯蒂芬斯合著了《世界宗教中的七大困境》(1995)一书。他还在《生命伦理学》、《美国哲学季刊》、《加拿大哲学杂志》《华尔街杂志》、《新闻周刊》、《美国医学学会杂志》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他还曾编辑《医学伦理学经典文献:核心哲学读本》,作为本书的姊妹篇。彭斯教授还担任了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科学学士/医学博士教育部的主任。

彭兰论文发表

看楼主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啦!如果是为了研究学术、进一步学习,那就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来,如果对传播学有兴趣就可以报考~如果是为了找工作,那么我建议如果本科毕业就已经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话,可以直接工作,不用特别纠结读研的事情。因为市场变化很快,读研两三年之后,可能就业形势更加紧张,反而不容易找到理想工作了。而如果工作两三年,可能已经有了经济和人脉的积累,就有了更多选择性。

传播学考研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985高校的报录比能达到十几比一,甚至更多。因为同时也会有很多跨学科来考传播学的同学。当然,传播学的学科内容复习起来不会特别难,入门门槛比较低。传播学考研需要涉及到哪几方面研究内容呢~以下来总结:

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方向

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2、应用传播学方向

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本方向研究依托传媒大学的综合学科交叉平台,如与传媒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市场调查研究、广告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种强势媒介的有效关联,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具有学科延展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优势。

3、媒介与女性方向

媒介与女性研究是媒介研究与性别研究的交叉领域。在媒介传播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性别意识已经成为媒介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媒介与女性研究也逐渐成为跨学科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媒介与女性研究以传播学和性别研究为理论基础,既是用性别的角度研究媒介、传播和大众文化,也是通过传播理论和文化研究解读社会性别的发展。

4、国际传播方向

国际传播是中国传媒大学根据本校学科基础及其优势而开创的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其特色在于把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两者结合,从传播学和政治学的双重透视角度,并结合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与其他人文科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哲学)和社会科学(社会学、新闻学)的交叉关系来对信息的跨国流动进行整体性研究和案例性研究。

5、媒介素养方向

本研究方向是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内、传播学二级学科中的一个三级学科,也是新闻传播学与教育学交叉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本研究方向紧紧依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教学和研究优势资源,以提升全体公民媒介素养为最高理想目标,通过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的媒介素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人才,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6、电视文化传播方向

电视文化传播方向是对电视影像符号、各种节目形态作整体性的研究。它跨多种学科,如:哲学美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新闻学、心理学、影视理论。研究范围广阔而深透,是对电视新理念、新观念、新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

7、传播研究方法方向

传播研究方法研究方向是传播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着重关注如何利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传播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其中包括如何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结果的描述、解释以及理论模型的检验和修正等,从而达到综合地、深层次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探索和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其传播效果的目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楼主有帮助~

在读生来答题~~~

(一)传播学的考研前景

传播学考研的人数非常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跨考的学生。为什么如此受欢迎,首先是因为考研的门槛较其他专业而言相对较低,其次是传播学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最后是其学科本身的魅力。因此,选择考传播学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考研的时候必须知道各大高校的报考难度,如非有某学校的情节,选择一个性价比的高的学校是最好的选择。

(二)传播学有必要考研吗

个人认为是有的。但要结合自身的规划来看。目前各大高校本科开设的传播学专业的相对较少,并且所接触的学科知识相对接触。如果本身对学术及传播学非常喜欢,那么考研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学历,建议选择难度较低的学校。如果本身非常喜欢实践和业务工作呢,可以选择专硕或直接工作。(三)考研学什么

首先要根据你所选择的学习进行针对的复习。通常来说传播学理论和方法是必考的,但由于传播学这一门学科所触及的专业领域非常广,许多知名高校的考题范围都很广,你还需要学习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社会学等等知识。另外传播学是一门和现实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学习的时候还必须关注业内的新鲜事物和社会上的热点。在这里介绍一下中国传媒大学的基础阅读的参考书吧,

1)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3)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125)袁军、哈艳秋著:《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并且这里推荐几本比较通用的教材吧。

这本是非常著名的考研圣典哦~

最后,祝您考研成功哦~

新闻与传播硕士本方向是以原有的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方向新闻业务方向为基础,为适应传媒人才的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培养思路,凸显业务人才培养的特色,实现从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向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旨在为我国新闻媒体培养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就业前景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备媒体市场调查与策划能力、市场研究与分析能力,掌握定量、定性研究手段和统计分析技能及技巧。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电视、广播、报社、期刊以及互联网等机构的总编室、广告部、经营分析部门、决策支持部门;同时,也为广告公司、市场研究公司、信息咨询公司、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统计信息管理部门培养从事信息分析、统计分析和经营分析方面的实用型、通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艺术设计的受众心理分析》

摘 要:信息传播时代的艺术设计不再是一种技术性的操作,更多的是在考虑视觉化和形象化设计的前提下,从受众群体的心理出发,考虑受众的视觉感受、兴趣爱好等,设计出艺术与适用相结合的作品。本文用具体的实例分析受众心理对艺术设计从创作到流通过程的影响,解决如何在艺术设计中考虑艺术性与适用性结合的问题上找到突破点。

关键词:受众心理 大众文化 艺术性 适用性

大众对作品的兴趣与需求是检验艺术设计过程中艺术性与适用性结合的重要根源。本文从中国艺术设计作品中的“受众心理”分析,将艺术设计与“大众文化”相结合,一起探索艺术设计之美,寻找其所承载的大众文化精神。

1.艺术设计与大众的关联

1.1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向

在人类社会里,设计无处不在,离开了设计,整个社会将是一片混乱无序的状态,文明也将消失殆尽。以笔者对现代思想框架看来,艺术设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社会劳动中提倡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相互结合的结果。一个从社会发展来的产物——艺术设计,其发展必定也与时俱进。

1.2受众心理

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最后的接受者被定义为受众,但随着艺术发展的多样性、学科的综合,笔者在此定义受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更包括一切艺术设计作品的接收者。

受众代表的是一部分社会群体,具有巨大的规模,与此同时广泛分散于社会各个阶层当中不同的社会属性的特点。通俗来讲,受众群体来自社会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经历,甚至是完全不相关的人群,只因为在某一艺术设计作品中充当了参与者,于是成为此作品的真正主人。在作品中如何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是研究艺术设计与受众心理的关键所在。

1.3艺术设计是一种大众性的艺术

大众对作品的兴趣与需求是检验艺术设计过程中艺术性与适用性结合的重要根源。研究艺术设计的发展离不开广阔的社会背景,现代成功的艺术设计作品的使用的终端是大众。巨大的大众集合体使得现代的艺术设计不得不把受众作为最终的检验者来考虑。受众也不再是消极地“接受”作品,而是积极地选择自己所适用的作品。

2.剖析艺术设计作品中的受众心理

我们正处于纷繁的视觉时代,怎么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呢?首先我们要研究受众的视觉规律和心理感受,了解不同层次受众的感受。

2.1成功的受众心理设置:宜家家具设计

1943年发展起来的宜家家居,来自北欧的瑞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笔者理解的宜家家具的设计风格是兼具了共性与个性的需求,实用而不乏新颖,注重以人为本,同时不失体现了瑞典家居的传承。

2.1.1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

每个去过宜家家具的顾客,无论是带有专业眼光的设计人员,还是普通的老百姓,无不感觉到宜家在点滴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人”的需求,走在宜家家具的卖场,居然产生了自己便是卖场“主人”的感受。人道主义、功能主义、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这些都是笔者体验宜家家具最深切的感受。其设计遵循了人类与环境的自然融合这一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健康价值观。在具体的家具外观设计上,宜家家具并非一味地追随时尚,单纯地为了讨好受众各异的需求。这就是所谓艺术设计中艺术性与适用性结合的完美展现。

2.1.2独特的家具模块化组合。

宜家的家具将工业生产中的模块化理念应用到家具设计当中:组合、拆装、共用。模块化理念的功效一方面在家具设计环节,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设计师再开发新的单件,并且冒着单件可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工艺生产问题的风险。另一方面体现在家具的生产环节:模块化意味着可以大规模生产及节约物流成本。最后便是在销售环节,通过一套考虑周全的模块编码,让消费者在家具的选购及组装过程中更加简便,哪怕是家具损坏或报废,家具与家具之间的模块还可以共用。宜家家具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其充分为受众考虑的诚意所在:坚持质朴的原创设计理念,而低价格高品质的又在无形中扩大受众群体,使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对品牌的关注及消费的团体中来。

2.1.3销售卖场营造的氛围。

再看看宜家家私的卖场:提倡用户的无拘束体验。一方面,顾客可以任意地端详卖场里任何一件商品,诸如坐下来试一试沙发的舒适度,无数次地开关橱柜的柜门,在他们设置的不同风格之间的客厅与房间穿梭……在经过上千次、上万次不同顾客对家具的实际体验,柜子的门铰依然坚固,沙发依然柔软,消费者有目共睹宜家家具的品质。一旦你对产品有任何的疑惑或顾虑的时候,卖场内密集的服务站人员就会为你解答问题,其他时候,没有人会打扰你。这样,传统卖场里顾客对产品拘束的触觉与感受问题统统在宜家家具的卖场得到了解决,这正是宜家家具一直强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

2.2缺失大众文化的中国动画《魔比斯环》

过去在世界的艺术森林中,东方神韵的中国动画独具魅力,甚至是鹤立鸡群,让外国人大为赞美,但当前的形势是:中国动画失去国人这个最基本的大众审美。究其原因,中国动画不缺优秀的制作人才、制作资金,甚至政策也向其一边倒,缺失的正是对“大众需求”的考虑。无论是受众的设置,还是受众群体喜好的研究,受众的消费趋向等都欠缺思考。

发行时候声称注重社会大众服务的中国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但在实际播映时冷清的票房却真实地受到大众的审视。从受众方面,出现如下典型症状:

2.2.1故事性不强,对白脱离实际。

动画电影犹如文学作品,一样强调故事悬念、高潮、峰回路转。然而,中国动画电影制作忽略了这些,从骨子里无形地认为动画是卡通片,没有把其与文学艺术联系起来,忽略了电影蒙太奇的功效与魅力,从而设置了低幼的故事情节、理所当然的故事对白。如在《魔比斯环》中对白脱离故事背景想当然地编造出对话,忽略了动画人物也具有现实中人物的感情。

2.2.2影视语言应用生硬,叙事模糊。

《魔比斯环》剧中镜头组接,蒙太奇的运用、叙事技巧、视听语言等方面生涩,剧情前后矛盾,造成故事叙述不清晰、生硬,没有沉淀生活,体会真实的生活,让观众形同嚼蜡,食而无味。

2.2.3主题过旧,脱离时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动画艺术也必须与时俱进,老态龙钟的“说教式”动画不适合当今观看动画人群的需求了。人们不再接受“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更愿意影片呈现主题事件,然后留给观众自己理解、想象主题的空间。而主题与事件,必须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理所当然地编制故事,不再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了。

3.结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到现在,我国对受众研究主要集中在广播事业这一领域,对于艺术设计却鲜有深入。以此对艺术设计当中受众的认识和了解对于艺术设计乃至流通流程的影响更没有具体的概念。停留在主观的凭经验设计出产品,在让市场流通过程随机地检验产品最终的成果。这样带来的后果是,艺术设计不跟随时代的发展,对于艺术设计本身来说有可能造成经济上的惨痛教训。以此,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产品在设计与流通之前便能对受众有所认识和了解,深入研究系统的受众体系,与市场接轨,在广阔的学术时空中审视自己的研究层次和研究个性。

参考文献:

[1]体坛周报周为.注重研究媒体受众心理[N].益阳日报,2006,(2006-05-31).

[2]周磊.考量受众心理创新电视广告[J].当代电视,2004(03).

[3]唐弦.广播电视受众研究浅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7(03).

[4]彭兰.从受众心理看网络广告[N].中华新闻报,2002.

彭艳发表论文

上海大学彭艳导师在研究生导师领域有着极高的口碑。其学术贡献颇丰,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屡获荣誉,发表的论文多次被SCI、EI收录,被国际同行评价为“杰出的研究者”。彭艳导师的学术成就在业内被广泛认可,其学术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也备受学生赞誉。

彭艳,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3],现任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海洋智能无人系统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海洋无人艇、海洋环境动能自孚能技术与部组件。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国家级青年人才获得者,中国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团队获得全国首届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劳动模范团队[5]。带领团队研制了10余系列无人艇,取名 “精海”寓意用精卫填海的精神,打造精确执行任务的智能装备,“精海”系列无人艇,在东海、黄海、南海、南极执行大量任务,为我国海洋战略及应急探测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五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等10余个奖项。中文名彭艳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82年6月人物经历获奖记录TA说参考资料人物经历1982年,彭艳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王卸村。[4]2000年,彭艳以高考分数超过一本线40多分的成绩,被沈阳建筑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4]2004年,彭艳考上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硕博连读,并选择了无人艇为研究方向。[4]2009年,彭艳参与到上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龚振邦、罗均、谢少荣教授的团队,从事智能无人艇和仿生控制方面的研究。[4]2018年3月,彭艳获上海市巾帼创新新秀奖,同时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4]2020年10月,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4]获奖记录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2018年3月,获上海市巾帼创新新秀奖,同时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2020年10月,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2021年10月,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5]2021年12月,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3]2022年11月,荣获第十一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称号。[6]

刘宏民的个人成就是:

承担国家863 高新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 “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等多项重要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部分研究成果在企业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70余篇被SCI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2项获得批准,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被评为河南省特聘教授。

扩展资料:

作为一位全国重点大学的校长,刘宏民教授深知自己担负的责任,他始终认为,作为大学人,在大学融入社会的同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住宝贵的大学精神和大学风范。

崇尚学术,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这些最基本的大学精神正是大学的特色和魅力所在。在今后的征途中,刘宏民校长将以这种坚定的办学理念,带领全校师生同心同德,拼搏进取,在科教兴国的宏伟事业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宏民

彭艳黄是中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现为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国内诸多学术机构和期刊的评审专家,也是多个国际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彭艳黄所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是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重要部门之一。彭艳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并行计算等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他在这些领域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其中,他在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获得了多项国内外的高端奖项和荣誉。除此之外,彭艳黄还担任过多个重要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组织委员以及联合主席等职务,为学术交流和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还积极投身于人才培养工作,在南京大学带领了一批优秀的研究生,为推动我国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彭莹发表论文

经贸管理系谨遵“厚德致远,精能兴业”的校训及“求真、务实、向善、尚美”的系训,发扬“团结、奋进、创一流”的经贸精神,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现代服务专业群发展为目标,与本地经济互动,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现代化职业教育,实行以教学管理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为两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点的发展思路,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拓展校企合作单位,培养了一大批实践型、应用型、技能型的复合经贸类人才,为成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经贸管理系设有国际商务(跨境电商方向)、电子商务、航空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市场营销、幼儿教育、现代物流、国际贸易(报关与国际货运方向)等专业。根据专业内涵,经贸管理系利用采购与供应链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物流专业(航空)现有教学环境及资源,结合现代服务业业务架构与人才市场需求,引入真实供应链企业商业生态圈及业务案例,建设课程、教材、师资培训、实训、实践、运营、实习/顶岗位/就业、评估等为一体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基地按业务流程及环节进行划分,每个实训中心对应相应的业务环节,并对接各专业课程,引入校企合作单位,将多个专业串连起来,形成完整的工作流程。基地按功能设置为创新与应用中心,供应链运营中心,供应链物流中心,供应链研发与创客孵化中心,以“互联网+”的思路,重点面向中高职以及本科院校商贸物流专业群并服务于地方物流企业、商贸企业,真正培养出适应未来的跨全产业链、复合型的现代商贸服务人才。组织机构图师资力量 经贸管理系建立了一支专业过硬、爱岗敬业、富有朝气、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我系现有专业教师62人,其中,25人具有硕士学位,国外留学归国硕士6人,高级职称13人,高级技师9人,技师22人,42%以上的专业课教师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一、校内师资团队(一)专业带头人(负责人) 航空物流专业带头人:何晓林,男,中共党员,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国家一级物流师,教科研成绩突出,专业论文曾多次荣获由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成都高职中专教育学会举办的论文比赛一、二、三等奖。 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带头人:卓晓芸,女,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国家一级物流师,教科研成绩突出,专业论文曾多次荣获由人社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举办的论文比赛一、二、三等奖。 电子商务专业负责人:任磊,男,中共党员,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硕士,国家二级电子商务师,有丰富的带赛经验,所带集训队曾获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二等奖等奖项。 电子商务专业特聘专业带头人:李进,男,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曾任阿里巴巴中国技术(网络)有限公司资深运营顾问、渠道经理,现为成都小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从事电子商务14年。 国际商务专业负责人:赵曾,女,中共党员,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学硕士,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有丰富的带赛经验,所带集训队曾获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国际贸技能综合技能”比赛二等奖,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国际贸易”赛项一等奖等奖项。 国际商务专业特聘专业带头人:钟磊,男,西悉尼大学会计学硕士,四川阿拉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成都阿拉丁启明企业孵化管理有限公司CEO,从事跨境电商11年。 市场营销与幼儿教育教研组组长:何莉,女,中共党员,四川师范大学语言学硕士,四川省普通话测试员,2014年申报并建立了幼儿教育专业,任专业负责人、教研组长,4年来将幼儿教育专业打造为我系特色专业。(二)骨干教师 张议,男,西华大学物流管理本科,副教授,国家一级物流师,专业论文曾多次荣获由人社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举办的论文比赛一、二等奖。 彭莹,女,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副教授,国家一级物流师。 王艳,女,中共党员,西华大学物流管理本科,讲师,国家一级物流师,专业论文曾多次荣获由人社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举办的论文比赛一、二、三等奖。 何明宇,男,讲师,陕西理工大学理学学士,高级采购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航空物流专业骨干教师。多次参与雅安市中小企业的企业全面运营沙盘模拟培训工作和成都市企事业单位的仓库保管工培训工作,培训效果较好。 胡怡然,中共党员,讲师,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国际酒店管理理学硕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奥地利联邦商会经济促进学院认证调酒师。2018年参加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四川选拔赛)服务类赛项,获省赛第一名,并代表四川省参加国赛,获得全国二等奖。 刘茜,中共党员,讲师,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指导学生参加2018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获国家三等奖,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杨顺杰,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硕士,PMP项目管理师,作为负责人参与《电子商务运营》院级精品共享资源课程建设,参与教育部第三批电子商务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四川省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项目,担任战旗村农村电商培训工作。有多年企业项目工作经验,参与并主持企业典型项目设计、批发零售业进销存管理系统、江苏号百统一支付平台、童萌惠O2O运营平台。 付波,中共党员,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四川省“工匠杯”竞赛获得铜奖。二、校外兼职教师(一)行业专家 张亮,四川省跨境电商协会秘书长。 刘立俪,成都市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西南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四川省特聘专家、成都市特聘专家,四川省千人计划、成都市人才计划入选者。主持并参加4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并参与制定四川省地方标准一项。(二)企业专家 代林海,普及国际货运代理(中国)有限公司西部业务拓展经理,带领成都的团队拓展西部市场。已获得国际货运代理资格证。 邹琴,四川童梦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教培主管,成都师范学院早期教育专业毕业,荣获高级育婴师、幼儿园园长资格证书、高级注册亲子指导师培训师、蒙特梭利高级教师等多种证书。(三)高校专家 金莹,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商务管理专业带头人,副教授,跨境电子商务师,国际商务单证师,重庆市商务管理骨干专业带头人,所在学院非学历韩语中心项目负责人、第五批荷兰留学生短期交流项目负责人。 李忠俊,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带头人,副教授,四川省商务厅电子商务专家组成员、成都市商务委电子商务专家组成员、成都市网商协会专家组成员、成都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互联网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论文发表_彭编

教育学院近年(2009-2013)发表的CSSCI来源以上学术论文:教育学院近年(2009-2013)发表的CSSCI来源以上学术论文(一) 作者 论文名称 期刊 发表日期 备注 褚福斌 田径运动员中的大鱼小池效应 中国体育科技 2009(2) CSSCI 李晓岩 和谐课堂:教学设计的伦理诉求 电化教育研究 2011(7) CSSCI 阎乃胜 做时代主人:回望杜亚泉“科学的劳动家”的素养观 教育发展研究 2013(14) CSSCI 阎乃胜 论杜亚泉的科学哲学观 东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3(3) CSSCI 阎乃胜 论杜亚泉的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8) CSSCI 阎乃胜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课程观对我国高校课改的启示 现代大学教育 2010(2) CSSCI 阎乃胜 角色论视阈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探析——基于教师资格认证的考察 教师教育研究 2010(2) CSSCI 阎乃胜 将人权教育融入中学德育课程之中 教育科学研究 2009(9) CSSCI 张家年 信息化领导力视野中的学校信息化主管素质结构和实践模式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2013(6) CSSCI 张家年 刍议信息技术效应及其对策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3(6) CSSCI 张家年 网络教育中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和模式的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2013(2) CSSCI 张家年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型的构建 远程教育杂志 2012(5) CSSCI 张家年 伦理学视野中的网络教育伦理初探 开放教育研究 2011(4) CSSCI 张家年 网站易访问性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模型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1) CSSCI 张家年 构建无障碍信息环境的法律基础与标准实施的研究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5) CSSCI 张家年 基于XSLT的Web易访问性评估工具的初步设计 图书情报工作 2009(13) CSSCI 张家年 On accessibility of concept, principle and model of educational web sites design Proceedings-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Trends in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Science 2009(June 30-July 2) EI 张敏 青少年负性情绪事件性质判断偏向的情绪弹性与性别效应 心理科学 2013(2) CSSCI 张敏 青少年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情绪弹性和性别效应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1) CSSCI 张敏 青少年负性情绪信息记忆偏向的情绪弹性和性别效应 心理学探新 2012(4) CSSCI 张敏 青少年情绪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心理科学 2011(3) CSSCI 张敏 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的研究报告 心理科学 2010(1) CSSCI 赵小云 大学生生涯阻碍知觉问卷的编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5) CSSCI 赵小云 土家、苗、侗、藏族高中生学业自我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心理科学 2012(2) CSSCI 赵小云 感召及其相关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2011(11) CSSCI 赵小云 国外生涯适应力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10(9) CSSCI 赵小云 中学生的班级环境、学业自我与学业求助的关系 心理学探新 2010(5) CSSCI 教育学院近年(2009-2013)发表的CSSCI来源以上学术论文(二) 作 者 论文名称 期刊 发表日期 备注 彭 勃 基于生态学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培植探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2) CSSCI 彭 勃 高等教育资源的分类及其文化资源的培植 江苏高教 2008(2) CSSCI 彭 勃 高等教育文化资源及其生态化培植 学术论坛 2008(5) CSSCI 彭 勃 高等教育人才资源的生态化配置 学术论坛 2009(10) CSSCI 彭 勃 高校内“学者从政”: 一个生态的检视 学术论坛 2010(3) CSSCI 彭 勃 高等教育资源视域中的弱势高校探讨及对策 江淮论坛 2013(2) CSSCI 王翠艳 左利手及其形成机制:生理、病理及心理学的视角 心理学探新 2012(3) CSSCI 王翠艳 美国手语的空间特性及其运用 中国特殊教育 2012(12) CSSCI 燕 燕 梅洛·庞蒂:具身意识的身体 世界哲学 2010(7) CSSCI 燕 燕 具身的形式灵魂:亚里士多德与梅洛·庞蒂 现代哲学 2010(11) CSSCI 燕 燕 梅洛·庞蒂名相的肉身-从我能的身体到一体的肉身 现代哲学 2012(5) CSSCI 燕 燕 家井真《(诗经)原意研究》的方法论以及对国内身体哲学研究的启示 世界哲学 2012(11) CSSCI

几百元就够了,可以联系我。

关于中西哲学的互诠与世界哲学的建构的论文

安乐哲(RogerT.Ames)先生是一位中西比较哲学的名家,其著述颇丰。最近他的《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文明对话丛书”之一,彭国翔编译,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出版,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全面系统地理解其中西哲学比较的代表观点和思想。因为本书汇集了作者不同时期各种论著中的精品,由本人亲自挑选,在编译者的帮助下成为有机的系统,让主题更为突出,也更切近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正如书名所提示的那样,本书用中西哲学的互相比较来理解中国传统的儒学和道家思想,广泛涉及到道论、认知、自我、性别与身体、社群与政治、死亡和宗教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探讨个人如何在人际、社会、政治以及整个宇宙的广阔脉络中成就一个圆满的自我。这不仅是西方哲学要面对的重大问题,儒道两家也有着共同的问题意识,他们的深思熟虑可以为全人类的繁荣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安乐哲先生在本书中坚持了自己一贯的立场,那就是,中国哲学可能也应该成为世界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彼此的沟通和了解,中西哲学比较的进程,已经从早期的类型化比较和概括性归纳转向了更为精细的解读和研究工作。我们发现,在附录中,安乐哲先生指出,为了让西方人运用中国的哲学术语来理解中国哲学传统,我们(西方人)有必要重新检讨被翻译成具有提示性的符号的一些关键术语本身的意思。所以他对“天”“道”“性”被习惯地翻译成“Heaven”“theWay”“inbornnature”的做法提出质疑,创造性地将“自然”翻译为“worlding”,将“知”翻译为“torealize”,将“诚”译作“cre-ativity”而不是“integrity”,这样的翻译打破了以前我们固定翻译的程式,也更为鲜活地揭示了这些传统概念本有的丰富含义。其根本意图是去除以前汉学研究和翻译中强加给中国哲学的许多西方式的假设,重塑古典儒学与道家的本来面貌。这一结果,对西方人来说,是一次以核心概念为工具向中国心灵世界更为贴近的有效尝试,而对中国人来说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它让我们用西方语言深化和反思我们的既有理解。而这一过程对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来说,是富于启发意义的,消除语词理解偏差的背后,是对各自思想和思维偏见的摆脱,也是双方进一步学习和借鉴的契机。

中西互镜的成果还不仅限于此,在与郝大维卓有成效的合作过程中,安乐哲先生已经发展出一种体系来妥善地安置和处理中西哲学之间的差异。他借用了怀特海对秩序的“逻辑”和“审美”的区分,在他看来,“逻辑”秩序是由一致性和规则性表达的有序化,而“审美”的秩序是由具体性和特殊性表达的关联化,前者从逻各斯开始,强调抽象的优先性;后者开始于个体的特性,强调具体、特殊的优先性。如果说西方哲学传统的历史是一首逻辑秩序的赞歌,致力于从冗杂混乱中找寻理性和规律,那么,中国哲学传统则是用美学的感悟和关联性思维建构审美的有序。有鉴于此,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一样,是人类思维发展的硕果,二者应该彼此借鉴和学习。比起神秘化或西方化中国哲学的进路来,安乐哲先生的这一思路,对提升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对话中的地位重要性而言,是更为基础而又切实可行的。在本书中,“逻辑一审美”的区分不仅可以了解中西哲学差异的基本所在,也是找到儒道共同点的有效方法,这一方法,还能用来作为发掘二者差异的一种手段。

在“逻辑一审美”区分的观照下,安乐哲先生发现,在儒道之间有一种未被揭示的“共通性”(commonality)。儒道共享了许多“预设”,这些预设在与西方哲学的对照下,使得儒道彼此的差异彰显出来并得到解释。通过分析,安乐哲用“会通”和“歧异”概括儒道的异同,他认为,在人格修养上,不同于西方对一致性的强调,儒道都致力于培育人或事物的独特性和完整性,使用类推法来决定事物之间的恰当关系,强调权威的人格;在思维模式上,与西方哲学不同,儒道都不太关注物质性的宇宙,不相信世界具有单一的秩序,对真理的寻求持冷漠的态度,他们所注重的是通过直接体验来获得事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将这种思维方式称为“关联性思维”;在自我的概念上,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因为思维的非二元论性质,都不会西方哲学一样诉诸“一般本体论”和“普遍原理的科学”,而是体现为需要借由“情境化方法”加以理解的焦点——场域模式。在这些会通的观照下,儒道之间的差异也突显了出来。“君子-真人”“诚-真”“恕-无”等概念之间的差异,则体现了儒家与道家在中国哲学中所扮演的“阴阳”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中作者所定义的儒家和道家,其时间的限定主要在先秦,有时也涉及两汉,作者将他们称之为“古典儒学”和“古典道家”。儒家分析的文本对象主要是《论语》《孟子》《荀子》,道家是《老子》《庄子》《淮南子》。在论述过程中,作者也注意到儒家传统在后来的一些诠释中慢慢转向了逻辑的范式,道家在其后来的道教模式中也逐渐有了人世的倾向,而这一切都是中国哲学从审美范式转移到逻辑范式的征兆。同时,作者也指出,我们虽然强调儒道的审美思维的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缺乏逻辑的思维,事实上,它隐含在墨家、兵家和法家代表性的思想家那里以及很多技术进步的背后。

安乐哲先生在中西互镜的.道路上不仅重审了中国哲学的精神,也反省了西方哲学的发展轨迹。在这一过程中,杜威的实用主义价值的再发现是引人深思的。西方的超越观念以及追求本体的倾向,永不停歇地在事物背后寻求适当的对象和知识机能,杜威称之为“人心耗尽不变的逻辑”,但这种逻辑最后的结果就是“哲学的谬误”。尽管现代西方哲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向本体论和事实的终极性发出了挑战,但二元论和逻辑的思维却总在如影随形。所以当代哲学家转而反思语言来避免因最终(thefinal)和超越(thetranscendent)而犯下的“错置具体性”(misplacedconcreteness)。杜威的实用主义正是反思传统西方哲学的一个成果,而同时它也与中国的哲学思想在广泛的方面产生了共鸣。安乐哲认为,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思维模式,西方人在研究中国时所可能携带的理论包袱中,实用主义是干预最少的一种思想。实用主义对本体论的拒斥、对西方认识论传统的拒绝以及用语言作为核心隐喻来参与哲学讨论,不仅有利于排除西方思维方式中的超越主义,也能够借此从中国传统中汲取营养。

此外,本书也探讨了一些争议性的话题,纠正了西方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偏见。比如,中国传统中是否有超越的观念,中国儒家是否迫使女性处于卑微的角色,是否有集体主义的倾向,是否有民主的意识等等。在这些问题的探讨中,安乐哲先生试图向我们展示的是这样一种观念:世界的多元化才是世界本来的面貌,尊重彼此的差异而又借鉴彼此的优点才是文明对话的正确态度。当前世界上各种文化正处于一个文化共生共成的状态,各种文化相互交叉也又相互影响。

在本书的附录之一“我的哲学之路”中,作者简单地介绍了自己多年的为学之路,让我们这些后学之辈读来几多唏嘘。历经13年获得博士学位、热暑中与老师蹲在一起研读《淮南子》以及此后30多年对中国哲学的用力,但愿对学术热爱的这种“鱼之乐”也能借由这本著作,传达给更多有着同样用心的心灵,成为“众乐乐”。

你好,这个需要根据对期刊的要求来确定,高级尽量发在知网的收录的国家刊物,千万要注意给推荐的期刊是否正规是否为正刊,青海对杂志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推《现代园艺》《中国农业信息》《南方农业》一千左右,彭编辑。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